苗族古歌

合集下载

苗族仰阿莎简介

苗族仰阿莎简介

苗族仰阿莎简介

仰阿莎是流传于施秉县苗族地区的长篇神话爱情爱情叙事歌。

仰阿莎是一部苗族神话叙事史诗,与苗族“开亲歌”一样,被誉为苗族的婚姻史诗,通常与苗族13大古歌相提并论,民间素有“最美丽的歌”之称,是苗族古歌的“四宝”之一。在施秉县境内演唱苗族仰阿莎内容的有两个版本,即清水江式(俗称河边苗),舞阳河式(俗称高坡苗)。仰阿莎系苗语称谓,音译为“清水姑娘”之意,被苗族人民奉为“美神”。仰阿莎的妈妈是“水井”,因为事先没架桥,小娃脚杆短,难以渡河投胎(进入水井母体)而怀不了孕。经架桥后,仰阿莎才从水井里生了出来,成了苗族“美神”的象征。龙再成歌师演唱的这一路仰阿莎,是居住在舞阳河苗族唱法,当地苗族群众把她列为第八路歌,在排唱时,首先唱到最好的歌是仰阿莎。仰阿莎长得桑枝般苗条,头发如青丝,面庞白又胖,裙边似鱼网,花带马缰,人人见了都爱,各种鸟兽都非常倾慕她,追求她,但仰阿莎只和他们友好相处,从来没有接受他们的爱情。后来天上的太阳看中了仰阿莎,指使乌云做媒,乌云施展种种手段,诱骗仰阿莎嫁给了太阳。但太阳并没有把美丽的

妻子放在心上,为了名利,长期在外为人们判案,连续6年不归家,留她守空房,新房空荡荡,仰阿莎就是这样寂寞痛苦地生活了6年。在这6年里,唯一和她相处的就是月亮。月亮是太阳的弟弟,勤劳而朴实,很同情仰阿莎。仰阿莎在月亮那里得到了她不曾得到过的温暖和爱情。后来,她终于爱上了诚实的月亮,二人逃到了月亮的寨上结为夫妻。太阳知道后,跑回来找麻烦,要射死仰阿莎以解除心中之恨,并与月亮打官司,经过天狗理老评理,判定仰阿莎嫁月亮,判太阳败诉,月亮胜诉,仰阿莎改嫁月亮。为调解矛盾,又判月亮以半壁江山赔太阳,促使日、月、仰阿莎“天人合一”,和谐共处,让白天太阳出,热热山山水,夜间月亮出,给天下一片银光。

苗族七彩蝴蝶故事

苗族七彩蝴蝶故事

苗族七彩蝴蝶故事

苗族的图腾崇拜,是银饰的重要造型。苗族图腾即与苗族有血缘关系的几种图像。在苗族古歌中,传唱是枫木生出了蝴蝶妈妈(即妹榜妹略),蝴蝶妈妈生下了十二个蛋,孵化出苗族的祖先姜央等十二兄弟。

苗族认为,除天地外,枫树是祖先之祖,枫树也当然地在银饰上有所表现。蝴蝶的纹样造型在银围帕、发簪、银梳、耳环、衣帽饰、项圈、压领、银衣片、背带、腰链、吊饰、手镯、戒指、烟盒、围腰银牌等几乎所有的银饰上都能看到,因为蝴蝶妈妈是传说中苗族的母亲。馆中所藏的苗族绣片与服装中,很多都可以发现蝴蝶的踪影,其中的蝶文衣最美丽。有个绣片上绣的花蝶纹很特别,它将蝶与花两种不同形态的生物,融合到了一起,叫人分不清究竟是蝶还是花。

苗族“吃牯脏”的由来,被记录在“苗族古歌”里,这古歌包含着本民族的创世歌。歌词叙说枫树是万物的生命树,这生命树在上古被女神妞香砍倒后,树根变成泥鳅,树干变成铜鼓,树枝变做猫头鹰,树叶变为燕子,树梢变做鹊鸽,树心里生出了蝴蝶,蝴蝶生下十二个蛋,蝴蝶成为十二个蛋的妈妈。

蝴蝶妈妈亲自孵蛋,孵了三年孵出了十一个患,包括雷公、鬼神、龙蛇、虎豹、豺狼、拥耶(最早的男人)、妮耶(最早的女人)等神、鬼、人、兽。其中有一个蛋三年过去了还是依然故我,仍是一个蛋,始终孵不出来。蝴蝶妈妈只好请暴风帮忙。暴风把最后这蛋刮下山岩,

碰破了蛋壳,钻出一头小牛。小牛出生后怨恨蝴蝶妈妈没有亲自孵下它,长大记恨不认娘,气死亲娘蝴蝶妈妈。

拥耶、妮耶用牛耕地种田,但就是从未有过好收成。鬼神告诉拥耶、妮耶:因为大牯牛不认亲娘,气死了蝴蝶妈妈,蝴蝶妈妈才不叫牛耕地的田园,长出好庄稼。只有把大牯牛当牺牲,祭祖蝴蝶妈妈,才能求得庄稼的丰收。拥耶、妮拥宰牛祭拜蝴蝶妈妈,立刻迎来大丰收。这就是杀牛祭祖“吃枯脏”由来的传说。

贵州传统文化文学作品

贵州传统文化文学作品

贵州传统文化文学作品

贵州是一个拥有丰富传统文化的地方,这些文化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以下是一些贵州传统文化文学作品的介绍:

1、《贵州通志·风土志》:这是一本详细记录贵州地区风土人情、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书籍,是了解贵州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料。

2、《苗族古歌》:这是一部苗族人民的史诗,讲述了苗族的历史、传说、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是苗族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3、《安顺府志》:这是一本记载安顺地区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书籍,是了解安顺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料。

4、《黔中杂记》:这是一本描述贵州地区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书籍,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5、《贵阳府志》:这是一本记载贵阳地区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书籍,是了解贵阳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料。

这些文学作品都以不同的方式展现了贵州传统文化的魅力,不仅有助于了解贵州的历史和文化,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欣赏贵州传统文化的新视角。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贵州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欣赏贵州的民族特色和文化魅力。

苗族古歌介绍

苗族古歌介绍

苗族古歌是苗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口头传承的史诗性诗歌。它通常描述了苗族的历史、传说、神话、祭祀等主题,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苗族古歌的歌词通常是由有经验的歌手口口相传,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音乐和文学形式。在演唱过程中,歌手通常会配合舞蹈、手势等表演方式,使歌曲更加生动有趣。

苗族古歌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最著名的是《苗族古歌·迁徙篇》,它描述了苗族祖先从黄河流域迁徙到西南地区的过程,是苗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有《苗族古歌·创世篇》、《苗族古歌·英雄篇》等经典作品,展现了苗族人民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苗族古歌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和艺术家都致力于保护和传承苗族古歌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圣经》对西南少数民族创世史诗的影响——以《巴塔麻嘎捧尚罗》《苗族古歌》为例

《圣经》对西南少数民族创世史诗的影响——以《巴塔麻嘎捧尚罗》《苗族古歌》为例

创世史诗是以创世神话为基本内容,以天地万物、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为内容的史诗,又称“神话史诗”。传教士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传教工作的同时,将基督教文化融入到了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中,使得《圣经》[1]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对西南少数民族创世史诗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基督教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传教士主要通过创建教会学校、教会医院等发展教徒,并且利用手中已有权力维护当地信教群众利益,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传播基督教义。然而,语言文字的不通影响了传教士的传教工作。于是,他们为一些少数民族创造了文字来翻译和传播《圣经》,开展传教工作。

(一)传教士活动

受“改土归流”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影响,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群众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通过西方列强与清朝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洋教士的行政权力与社会地位在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中不断提高,这为他们的传教工作提供了便利。当时明文规定上到主教下到普通传教士都与中国政府官员在职级上对等,处于边缘化的各少数民族群众积极投入教会,以求获得某种庇护或保障。

传教士往往会通过参与到民众生活中去的方式,吸引他们加入教会。针对当时传教区人民渴望

受教育的情况,传教士开始创建兴办教会学校。教会最初创办教会学校的主要原因是为了传教和培养本地牧师。在办学校的同时也会在教堂附近设立医院、诊所,无偿为信众发放药物,为信众免费治病等。自近代以来,到解放前夕,循道公会在西南地区所创办的教会学校总计有:初中2所,完全小学5所,初级小学近60所,护士学校、圣经学校各1所。[2]

(二)文字创制活动

黔东南地区苗族习俗中对芭茅草的崇拜

黔东南地区苗族习俗中对芭茅草的崇拜

作者: 杨德

出版物刊名: 贵州民族研究

页码: 157-159页

主题词: 苗族古歌;习俗;原始时代;民族研究;宗教;野果;石头;族源;参考资料;蚩尤

摘要: <正> 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当今,苗族与芭茅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在苗族的歌谣、习俗、祭祀、宗教以及生产等方面都有反映。探讨这个问题,对于了解苗族的族源、历史、习俗、宗教等方面有一定意义。笔者学疏才浅,只能作一点不成熟的探讨请专家指正。 一、芭茅草与苗族歌谣有密切的关系 在苗族古歌中,有许多地方记叙到芭茅草,“猴子家开亲,接亲岩脚下,野果来当饭,石头来当蛋,硕鼠来当猪,青枫帽做碗,芭茅叶做刀,砍硕鼠冬冬。”(《民族研究参考资料》第23集《开亲歌》第87页至第88页)。这首古歌记叙了苗族的初民在原始时代,过着

苗族古歌文化传承现状及对策研究

苗族古歌文化传承现状及对策研究

苗族古歌文化传承现状及对策研究

1. 引言

1.1 背景介绍

苗族古歌文化是中国民间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等地,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民俗等传统文化。苗族古歌是苗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旋律、歌词和表演形式,传承着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文化传播的冲击,苗族古歌文化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逐渐被现代文化所冲击,以及传承苗族古歌的人员逐渐减少,导致古歌的传承面临困难。

研究苗族古歌文化传承现状及对策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深入了解苗族古歌文化的传承现状和面临的困难,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对策,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背景介绍】

1.2 研究意义

苗族古歌是苗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俗内涵。苗族古歌作为苗族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承载着苗族先祖的智慧和情感,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生活、信仰和情感体验。在现代社会,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苗族古歌文化逐渐面临着丧失、消亡甚至遗忘的危机。

研究苗族古歌文化传承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其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传承现状的深入探讨,进一步认识和体验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苗族古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对苗族古歌文化传承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揭示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促进苗族古歌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研究苗族古歌文化传承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承和弘扬苗族优秀传统文化,更在于推动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

贵州歌曲大全100首

贵州歌曲大全100首

贵州歌曲大全100首

摘要:

1.贵州歌曲简介

2.贵州歌曲的历史与传统

3.贵州歌曲的类型与特点

4.贵州歌曲的文化价值

5.贵州歌曲的未来发展

正文:

贵州歌曲大全100 首:探寻贵州歌曲的魅力

贵州,一个位于我国西南部的省份,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遗产。贵州歌曲作为贵州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当地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本文将带领大家领略贵州歌曲的魅力,了解其背后的历史与传统,以及贵州歌曲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

一、贵州歌曲简介

贵州歌曲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贵州歌曲主要包括苗族、侗族、布依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歌曲,以及汉族地区的民间歌曲。这些歌曲既有古老的传统歌曲,也有现代创作的新歌,反映了贵州各族人民的生活、劳动、爱情、风俗等方面。

二、贵州歌曲的历史与传统

贵州歌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苗族古歌、侗族大歌等都是贵州歌曲中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这些歌曲通过口耳相传,传

承了贵州各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

三、贵州歌曲的类型与特点

贵州歌曲种类繁多,有山歌、小调、曲艺等多种类型。其中,山歌是最具代表性的贵州歌曲,以其高亢激昂、优美动听的旋律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喜爱。贵州歌曲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以及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

四、贵州歌曲的文化价值

贵州歌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这些歌曲反映了贵州各族人民的生活、劳动、爱情、风俗等方面,是研究贵州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同时,贵州歌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享受。

浅析苗族的牛文化与牛崇拜

浅析苗族的牛文化与牛崇拜

浅析苗族的牛文化与牛崇拜

苗族是最早的稻作民族,在上古时期就开始了稻作。苗族生活在山水间,环境较为封闭,千年来依旧沿袭着农耕的传统,仍以水稻种植为主。牛作为苗族乡亲犁地的最好伙伴,成为了维系苗族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支柱,自然得到人们的亲近与尊重,如果没有牛的协作,苗族人民是很难解决食物温饱问题的,自给自足的原始农耕方式使得苗族人家与牛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苗族人家与牛的渊源

《苗族古歌》是中国流传下来的唯一非宗教典籍的传世记史诗,也是集苗族历史、伦理、民俗、服饰、建筑、气候等为一体的百科全书,是在苗族聚居区普遍流传着一种以创世为主体内容的民间口传文学作品。《苗族古歌》的第二组《枫木歌》中《十二个蛋》里有唱到妹榜妹留(蝴蝶妈妈)长到12岁,和水泡游方12天12夜,生下12个蛋。12个蛋生下来,妹榜妹留请来鹡宇孵了三年整,生出人类始祖姜央和雷公、老虎、蛇、龙、牛、大象等动物以及一批鬼怪。从苗族古歌中我们可以看出牛在创世纪神话传说中占有一席之地,苗族对牛有来自原始的崇拜,视牛为祖先之一。

历史上,苗族经历了五次大迁徙,在此过程中,牛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黔东南《苗族古歌》中《五群妈妈》唱道:经过“河沙坝”时,“野草密又高,苦于鲁难寻,阿妈忧重重。水牯草里钻,道路被打通。扶着妈妈走,慢慢朝前东。”这里说的水牯就是水牛。黔西北苗族传说迁徙过黄河时,小的家畜都被水冲走了,是牛把人载上了岸,才逃脱了敌人的追赶,得以生还。由古歌的内容推说,苗族对水牛是怀有极度感恩之情的。

图一苗族反排古歌表演

此外还有关于牛皮鼓的传说。苗家凡是死了人,都兴打牛皮鼓。一次阿昂(端公)给死人念经,其经书被老牛所吞。此经书为神仙所赠,书上记载着苗族老家的名字,记着搬到这里来的路线和祖宗的名字,牛把经书吃了会让苗家的死人回不到老家找不到祖宗。老牛说,经书已在我肚子里化成一张油皮,你只消得把我杀掉,用肉招待客人,皮子用来绷鼓。把油纸蒙在鼓面上,经书自然就印在鼓面上了。自此以后,苗家死了人就不再念经,开始打牛皮鼓。

苗族古歌《枫木歌》里的故事

苗族古歌《枫木歌》里的故事

苗族古歌《枫木歌》里的故事

《枫木歌》是苗族的一首古老歌曲,它讲述了一个关于枫木的

故事。根据传说,很久以前,苗族的祖先们居住在一个美丽的山谷中。在这个山谷里,有一棵高大的枫木树,它是这个地方的守护神。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年轻的苗族男子,他非常勇敢和聪明。

有一天,他听说枫木树上的枫叶有着神奇的力量,可以帮助人们实

现愿望。于是,他决定前往枫木树,希望能够得到枫叶的祝福。

男子踏上了艰苦的旅程,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他穿越了险

峻的山脉,跋涉过茂密的森林,最终来到了枫木树的所在地。当他

看到那棵高大的枫木树时,他感到非常惊叹和敬畏。

男子仰望着枫木树,他开始唱起了《枫木歌》。他的歌声响彻

山谷,引起了枫木树的注意。枫木树被男子的勇气和美妙的歌声所

打动,它向男子敞开了它的枝叶。

男子走近枫木树,小心地摘下了一片枫叶。他将枫叶捧在手心,默默许下了自己的愿望。随着他的祈祷,枫叶开始发出耀眼的光芒。男子感到一股温暖和力量注入自己的身体,他相信自己的愿望已经

得到了实现。

故事中并没有具体揭示男子的愿望是什么,这也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感和想象空间。但无论男子的愿望是什么,他通过勇气和歌声打动了枫木树,得到了枫叶的祝福,这也表达了苗族人对自然的崇敬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

这个故事通过《枫木歌》这首古老的苗族歌曲传承了下来,成为苗族文化中的一部分。它不仅展示了苗族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也传达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苗族古歌

苗族古歌

苗族古歌

屯上位于施秉县南部,东经108°03′—108°15′,北纬26°52′—26°03′,距镇人民政府2.5公里,距县城12公里,是施秉县苗族人口最为集中村寨之一。屯上,苗族叫“夯巴”,海拔多在600—900米范围,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屯上现有人口1573人,385户人家。寨上居住的苗族(俗称高坡苗),苗族人口占全寨人口的100%。寨前,层层梯田环绕,呈现出一派田园风光的景象,寨后山峦起伏,云雾缭绕,令人陶醉。寨左侧300米处,有一个几十丈深的溶洞,乳石千姿百态,树木参天,景色宜人,洞内泉水长流,养育着居住在这里的一代又一代苗家人。苗族口传叙事史诗《古歌》,苗语叫《霞确》,“霞”苗语称为歌,“确”即大之意,直译《歌大》,意译《大歌》或《古歌》。该歌是这里的苗家青年在十冬腊月——游方投宿客寨时演唱的一组叙事诗歌。此歌共分为十二路,内容丰富,篇幅较长,是一部记载苗族悠久文化历史的叙事史诗。苗族《古歌》气势恢宏,博大精深,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可以同我国任何一个民族口传叙事诗媲美,是我国口传民意文学作品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歌词常用对比、比兴、排比、借代、夸张等手法来叙事。苗族《古歌》以特有的《大歌》调式进行演唱,深沉、苍劲。然而,随着时光流逝,苗族《古歌》濒临失传,如果不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

这部被誉为苗族的“百科全书”将走向毁灭,深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苗族《古歌》会越开越茂盛,在苗岭山寨永远绽放,苗族《大歌》是苗族《古歌》十二路经典之中的民间文学作品,该歌以叙事的形式赞颂各类英雄群像为主要内容,其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苗族《古歌》忠实记录了古代苗族的历史、风俗和人类进化的过程,是闻名国内外的优秀民间叙事史诗,享有国际声誉,是我们研究苗族社会、历史、民俗、文化的第一手资料。苗族《古歌》里的“蝴蝶妈妈”是苗族的始祖,理所当然也就成了苗族的保护神。她能引导后人趋吉避凶,为他们驱灾去病,带来丰收和安宁,为我们研究苗族早期的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祖宗崇拜、万物有灵等方面提供了较高的史料价值。苗族《古歌》作为苗族民间口头文学作品,不但具有文学方面的价值,而对对于我们研究苗族古代的人类社会启蒙教化,价值观形成的功能等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苗族《古歌》反映了苗族先民的世界观和人类征服大自然的英雄气概,为我们研究苗族的人生观、美与丑、哲学、美学、科学提供了依据,保留了苗族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宗教观念和伦理道德等一些痕迹,为我们研究苗族政治、宗教、伦理等方面提供了一把钥匙,同时,对于研究苗族资源、风俗习惯的沿革,苗族古代的经济生活、思想和宗教观念的发展等等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苗族它以宏伟的想像、奇特的幻想,栩栩如生的艺术人物形象刻画,以及诗体,问答化、形象化、

民族诗学视角下的苗族古歌文化研究

民族诗学视角下的苗族古歌文化研究

民族诗学视角下的苗族古歌文化研究

引言

苗族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其古老的歌文化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苗族古歌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劳作和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文学形式,它承载着苗族人民的情感、智慧和价值观念,反映了苗族社会的历史、风俗、习惯和精神世界。本文将从民族诗学的视角出发,对苗族古歌文化进行研究,探讨其在苗族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一、苗族古歌的历史渊源

苗族古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据考证,苗族祖先就已经开始创作歌谣,用歌谣传承族谱,纪念祖先,传承民族文化。苗族古歌是苗族文化的珍贵遗产,它承载了苗族人民丰富的民族传统和智慧,是苗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古歌以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闻名,被誉为苗族文化的“瑰宝”。

二、苗族古歌的艺术特点

苗族古歌以其丰富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备受瞩目。苗族古歌在形式上表现出多样性,例如《芦笙歌》、《芦笙团》、《木鱼文歌》等各具特色的古歌形式。苗族古歌的内容多样丰富,既有叙事性的古歌,也有抒情性的古歌,更有祭祀性的古歌,每一种古歌都以其特有的风格和内涵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苗族古歌的表现手法独特,常常以自然景物、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个人情感为题材,通过歌曲的形式将情感传达出来,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悦。

三、苗族古歌的民族诗学意义

苗族古歌作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刻的民族诗学意义。苗族古歌是苗族人民丰富生活经验和智慧的凝结,反映了苗族人民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追求,是苗族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苗族古歌通过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传递着苗族人民对自然、生活、爱情、家庭和社会的感悟和思考,展现了苗族人民纯朴、淳厚、敦厚的品质和情感。苗族古歌是苗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苗族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是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期望,对苗族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苗族古歌具有固有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它承载着苗族人民的艺术追求和审美情趣,是苗族文化传统和创新的有机结合,在苗族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苗族古歌》内容释义

《苗族古歌》内容释义

《苗族古歌》内容释义

流传在台江的《苗族古歌》既是台江苗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同时也是苗族诗歌海洋中的一颗明珠,是古代苗族文化的光辉结晶。它用诗的语言叙述了苗族远至开天辟地、铸造日月、繁衍人类及万物,近至耕种畜牧、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信仰禁忌的发展史;它用生动的形象寄托着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征服自然、驾驭自然的强烈愿望,体现出苗族先民们早期的艺术思维和美学观点。

《开天辟地》这组古歌有两种有一定差异的版本,一个版本是清水江畔流传的六首版本即《开天辟地》、《运金运银》、《打柱撑天》、《铸日造月》、《射日射月》、《呼日唤月》版本,一个版本是《开天辟地》、《运金运银》、《打柱撑天》、《铸日选月》四首版本。这两种版本虽然歌名有四首和六首之分,但内容几近相似,四首版本将《射日射月》和《呼日唤月》的内容并入《铸日造月》中并省略了其中的一些内容而成,就本质来说它们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按内容和逻辑的关连关系,《开天辟地》这组古歌可以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由近及远,由有姓名的祖先逐步向模模糊糊的远祖探询谁生得最早,谁来创造天地;后一部分则通过刻画一批聪明而又充满神力的人物形象来揭示造山嶺、疏河流、分天地、取火种、寻金银、铸日月等的艰苦历程。

《开天辟地》是《开天辟地》这组古歌的第一首。古歌由近及远,一步一步追溯到“水汽”这种物质,并把这种物质作为天地形成的最终极物质,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在水汽生存的时代,空中飘浮看神兽修纽生的两片薄片儿申纽蛋,这两片薄片儿上下翻飞,乌云来孵化生出盘古,盘古踢破两片修纽蛋,一片上升为天,一片下隧为地。后来,盘古用斧子辟开天地,上块为天,下块为地.接着,友公和妞婆两位老人又来拉几下拍几下,天变成一望无边的兰色天空,地变成了茫茫无际的大地。后来,盘古又用巨斧从天地中间劈开,把天往上撑,把地片下踩,用头顶着天,用脚踩着地,手撑多少年,天就高多少尺。撑天撑久了,盘古倒下了,说话变成了雷鸣,眨眼变成了闪电,汗水变成雨,头发变成柴草,身躯变成山坡。天地造好了,山岭也变大了,但天还要人撑着才不掉下来。于是,府方公公和纽香婆婆轮流来撑天,他们一只手撑天,一只手做活。这时修纽开始出来辟山坡,疏河道,造平原,让水往东流。山川河流造好了,但仍然是不稳定的,养优架起风箱和东炉子来铸造经得起风雨的山坡,火亚用石头碰撞产生火花引来火种,鲍迪栋抬来炉子,仙女拉起风箱,铸成了尖顶的山坡,这样,天开辟地才告了一个段落。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列表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列表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列表
遗产类别
遗产名称
遗产地
民间文学
1.苗族古歌
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
2.刻道(苗族)
贵州省施秉县
音乐
1.侗族大歌
贵州省黎平县
2.侗族琵琶歌
贵州省榕江县、黎平县
3.铜鼓十二调
贵州省贞丰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舞蹈
1.芦笙舞(苗族锦鸡舞、苗族芦笙舞鼓龙鼓虎•长衫龙、苗族芦笙舞滚山珠)
贵州省丹寨县、贵定县、纳雍县
曲艺
布依族八音坐唱
贵州省兴义市
杂技与竞技
美术
1.苗绣
贵州省雷山县、贵阳市、剑河县
2.水族马尾绣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
手工技艺
1.丹寨苗族蜡染技艺
贵州省丹wk.baidu.com县
2.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
贵州省雷山县
3.苗族芦笙制作技艺
贵州省雷山县
4.玉屏箫笛制作技艺
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
5.苗族银饰锻制艺
贵州省雷山县
6.茅台酒酿制技艺
贵州省
7.皮纸制作技艺
贵州省贵阳市、贞丰县、丹寨县
传统医药
民俗
1.苗族鼓藏节
贵州省雷山县
2.水族端节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
3.布依族查白歌节
贵州省
4.苗族姊妹节
贵州省台江县

贵州苗族文化

贵州苗族文化

贵州苗族文化

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历史悠久、分布面广。苗族乂是一个世界性的民族,在五大洲都有足迹,主要分布在泰国、老挝、越南、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一在国内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海南等省内。其中贵州最多,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讣,共有3686900人,遍布全省的各专州县市。古全国苗族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乂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最多,也最集中,而台江乂是全国苗族人口比例最高的一个县,苗族占全县人口97%,被称为“天下苗族第一县”;其余分布在毕节、铜六、遵义、黔南、黔西南、安顺、六盘水、贵阳市等,人们常说:“贵州是苗族的大本营”。苗族喜欢聚族而居,仅黔东南地区的苗族就占全国苗族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为全省苗族的39。5%,且多数分布在远离城市的偏僻山区,以村办单位聚族而居,与其官民族合村共寨的极少。

贵州苗族集中了全国苗族主要的文化特征,如较大的方言,次方言和多数土语(苗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文,有湘西、黔东。川黔慎三大方言区),台江苗族属黔东方言,主要的服饰类型,重要的工艺美术,基本的风俗习惯,基本类型的耕作文化等等,无不具备,可说是全国苗族文化的代表。中外许多民族学者,都把贵州作为研究苗族的理想园地,而台江乂是这块理想园地中一颗最亮丽的明珠。下面主要对台江苗族历史和习俗作简要介绍。

苗族的源流及迁移

(-)源流

苗族源于黃帝时期的“九黎”,尧舜时期的〃三苗”。“九黎”是五千多年前居住有黃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后与黃帝部落发生战争,即历史所称的“琢鹿大战” o在战争中,黄帝与炎帝联合,九黎首领蚩尤被黃帝擒杀,余部退入长江中下游,形成“三苗”部落,建立了

苗族古歌古词

苗族古歌古词

苗族古歌古词包括多种主题,如开天辟地、人类起源、文化起源等。这些古歌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创始史诗和叙事史诗。其中,最著名的是流行于黔东南清水江流域的“苗族古歌”,它包括“开天辟地”、“运金运银”、“打柱撑天”、“铸日造月”、“枫香种树”、“型东耙西”、“栽枫香树”、“砍枫香树”、“妹榜妹留”、“十二个蛋”、“洪水滔天”、“兄妹结婚”、“跋山涉水”等十三部分。

这些古歌是对苗族先民战胜自然的礼赞,同时也为我们了解人类童年时代的生活,提供了生动的材料。在苗族的创始史诗中,“开天辟地”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它描绘了宇宙初始、天地混沌时期,神人开天辟地的壮丽景象。

此外,苗族各地都有神话流传,无论从内容上或数量上,都显示其丰富性与多样性。诸如天地开辟神话、自然及其变化神话、图腾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洪水及人类再繁衍神话、文化起源神话、动植物神话、神和神性英雄神话等等,都在苗族中得到保存和流传。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苗族古歌

苗族古歌,苗族称为“霞确”,“霞”苗语称之为“歌”,“确”即大之意,直译为“歌大”,意译为“大歌”。因其在苗族民间口传民间文学作品中“最大”,后称为古歌。主要流传于施秉县境内的城关、杨柳塘、双井、甘溪等乡镇的苗族村寨(俗称高坡苗),同时也是黄平、凯里、镇远等地苗族歌师掌握古代苗族历史最古的民间文学,被誉为苗族民间文学一部没有文字记载的“百科全书”。苗族古歌,是一组以歌颂各种英雄群象为主要内容的史诗。从内容上看,主要由以下十二路歌组成。

一、开天辟地的英雄群像

这类歌有《掘窝》、《运金银》、《铸造日月》

《掘窝》叙述人类始祖曼扁曼廖(即蝴蝶妈妈)的诞生、成长、结婚和养儿育女的过程。《运金银》、《铸造日月》阐述了神仙和阴阳,以及王宝、勾雄、巴确、勾当等英雄好汉开天辟地,开采金银和冶金造日月的过程。这类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为母系氏族时期之前的事。

二、战天斗地的英雄群像

这类歌有《洪水滔天》和《扁香尤》

《洪水滔天》说的是代表人类的阿耶为了生存而与代表

大自然恶势力的雷公作斗争的过程。雷公虽然神力无比,但阿耶却聪明过人,最后终于把雷公治服了。

《扁香尤》叙述一位敢于触犯天条,大闹天庭的叛逆英雄,歌名就是歌颂英雄的名字,他偷吃天上神果,长生不老,违反天条,到处被追赶,逃到天庭后,仍不“改邪归正”,竟与天王的小姐游方,最后被捉,客死于天乡。

三、拟人化的英雄鬼神群像

这类歌有《扁瑟缟》、《五奴汉》和《十二宝》。

《扁瑟缟》叙述的是曼扁曼廖生下的十二个蛋中第三个蛋变成的受苦人的代表,她生长环境十分恶劣,疾病缠身,被人遗弃,被人们列入穷恶的鬼神之类。

《五好汉》是十二个神蛋中的第五、六两个生的鬼神,他们勇敢善战,驱魔捉鬼,被人们列为保家神。当人们着鬼着魔而久治不愈之后,往往就宴请他们来驱魔捉鬼,解除鬼魔缠身之害。

《十二宝》是叙述除了《扁瑟缟》、《五好汉》和《洪水滔天》中的人、神、雷、蛇、虎、蜈蚣等之外其他众多鬼神。他们有名有姓(多以女性为主),常常捉弄人类,挑动是非,引起战祸,无恶不作,弄得人们倾家荡产,死于非命。因此,在排歌中都明确地讲明这几路古歌,不是师傅理老绝不可乱唱。

四、反映争取婚姻自由的英雄群像

这类歌主要集中在《仰欧桑》这路歌中,歌名就是人物名,歌中歌颂了仰阿桑和月亮为纯贞的爱情而不惜抛弃一切——甚至为了能和自己心爱的人结合,月亮就是割掉自己半个身体给太阳也在所不惜。这路歌最为苗族青年男女所爱。

五、反映除恶去暴的英雄群象

这路歌主要集中在《斩龙》和《香简马》两路中。《斩龙》叙述一位敢于下深潭杀恶龙,为人除害的英雄金推磊,他的无畏精神,令人赞叹。《香简马》叙述了一个为父报仇,除恶灭奸的帝王之后齐龙香简马的故事。他和历代统治者的后代一样,负有“天命”,得到天助,最后夺回被外公篡去父王之位。

六、反映聪明伶俐、才智过人的英雄群像

这类歌主要表现在《洪水滔天》、《嘎尼拉》两路歌中。《洪水滔天》是跨类的歌路,它在反映战天斗地英雄的同时,又反映了才智过人的英雄。《嘎尼拉》记叙了一对知识渊博、能歌善唱的歌师、理祖(老祖)的故事,反映了苗族人民的聪明才智。

总之,苗族古歌是一组以颂扬各种英雄群像为主要内容的史诗,它源远流长,广为传唱,是一组不可多得的古歌。2007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项目。

苗族大歌是苗族十二路民间文学经典之中的精品,苗族称为“霞确”,“霞”苗语称之为“歌”,“确”即大之意,直译为“歌大”,意译为“大歌”。由于它是苗族民间口传文学最大的一路酒歌,最大即最古老,又称为苗族古歌。主要流传于贵州省施秉县境内的城关、杨柳塘、双井、甘溪等地,苗族村寨(俗称高坡苗),是苗族男性歌手演唱的一组歌颂各种英雄人物为群象的口头文学作品,同时也是黄平、凯里、镇远、福泉、瓮安、兴义、安龙、贞丰等县市苗族青年传唱的一部苗族民间文学作品。

苗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苗族古歌也无任何史料记载,这些流传在民间浩瀚的民间文学作品是以口头文学的方式流传于民意,代代相传,时至今日。

苗族是一个崇尚诗歌的民族,苗族古歌是民间长期口头流传的巨著,口传叙事史诗古歌完全可以和世界上许多著名史诗媲美。由于各种原因,民间流传的苗族史诗的搜集、整理和出版较晚,外界对苗族史诗的了解不充分、不全面,对它的研究尚未深入。

20世纪50年代,我县已故苗学专家杨通胜先生,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在50年代中期,就开始搜集部分苗族古歌

内容。

20世纪80年代晚期,为进一步推行苗文,对苗族古歌进行了完整的抢救、收集、整理工作,经过几年的耕耘,由黄平、施秉、镇远三县民委于一九八八年内部出版了苗族古歌,并用苗、汉文对照,计三万一千多行。从此,享有国际声誉,是闻名国内外的优秀史诗。

此后,很多学者都根据苗族古歌所提供的原始资料,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苗族史诗的社会发展、哲学思想、婚姻制度、宗教文化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苗族古歌作为苗族民间文学的瑰宝,成为我国民间文学百花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那么,数百年来,演唱苗族古歌时为什么不准唱完呢?说来还有一段故事呢?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苗族青年浓雄、务波、贵当、顶长四位青年,在腊年期间赴别的村寨游方、对歌,游方坡上与阿妹们相识对完情歌后,不知不觉的太阳快要落坡了。随后,就跟姑娘们回到寨上找地方住,当寨上的小伙子们得知本寨来了远方的马郎客后,没等四位青年把晚饭吃完,便硬拉他们一起到寨上力旧家屋檐下对唱苗族古歌。起初,双方还比较客气,互相寻问对方教歌的师傅是谁,会唱几路古歌?后来,随着对歌的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主与客便拿出自己的绝招,从《蝴蝶妈妈》唱到《运金银》;从《铸造

日月》对到《洪水滔天》;从《扁香尤》唱到《仰阿桑》,唱了整整二十个晚上,也没有分出胜败,谁也没有输,谁也没有赢,双方打了个平手,双方都没有给自己的师傅丢脸。双方商量第二年二月再来对歌,说完就各走各家了。

第二天农历二月,四青年游方到客寨游方到女方家酒足饭饱后,双方一起来到力旧家院坝对歌,一直对了五个晚上仍是分不出胜败。后来,双方约定再对五个通宵定输赢。当第四个晚上唱到《十二宝》时,刚开始,一切都很正常,没有发生其它意外事故,但中途唱到一半时,浪雄、务波口吐鲜鱼,不会说话,突然昏倒在地上,不省人事。所有在场旁听的每一个观众都被眼前突然而来的场面吓倒,生怕又出其它事,那就不得了啦。正当大家感到不知所措时,一个叫金当的苗族老歌师站起来对大家说:“不要害怕,可能在对这路歌时得罪了鬼神,演唱的灵魂被鬼神带走了,才遭到这样的不幸。”金当话都还没有说完,只听到“妈呀”一声惨叫,波雄就断气了。随后,务波又胡言乱语,神魂颠倒,一会儿学狗叫,一会儿学猫叫;搞得在场的人都感到害怕,天刚刚亮,贵当、顶长就赶回家通风报信,通知本寨的家族爷崽去抬回来办丧事。办完丧事的第二天,务波又疯疯颠颠,成了一个十足的精神病人。务波家父母请了好多好多有名的鬼师来敬鬼祭神,也治不好他的病,实在没得办法,只好听天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