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公共政策2 (2)

合集下载

公共政策学第四章

公共政策学第四章

• 4.政策评估系统:政策评估系统是政策系统 政策评估系统: 政策评估系统 的一个基础子系统,由政策评估主体、 的一个基础子系统,由政策评估主体、评 估对象、评估目的、 估对象、评估目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 五大要素构成。 五大要素构成。政策评估系统的任务是为 政策的去向以及政策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 事实依据和价值依据。 事实依据和价值依据。 • 其基本功能是:①提供政策的持续、修正、 其基本功能是: 提供政策的持续、修正、 调整或终止的依据; 调整或终止的依据; • ②有效地配置政策资源。 有效地配置政策资源。
(一)政策主体系统:
• 1.政策制定系统:它居于整个政策系统的核 政策制定系统: 政策制定系统 心地位,因此又被称为“决策中枢系统” 心地位,因此又被称为“决策中枢系统”。 它由拥有法定决策权的高层组织或个人组成, 它由拥有法定决策权的高层组织或个人组成, 一般包括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 一般包括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 机关以及某些政治领袖人物。 机关以及某些政治领袖人物。 • 基本功能是:①确认政策问题; 基本功能是: 确认政策问题; • ②确定政策目标; 确定政策目标; • ③组织政策方案; 组织政策方案; • ④政策方案的最终决定。 政策方案的最终决定。
• 2.政策咨询系统:政策咨询系统也称“思想 政策咨询系统:政策咨询系统也称“ 政策咨询系统 智囊团” 外脑系统” 库”、“智囊团”或“外脑系统”,通常由 各种政策研究机构、 各种政策研究机构、政府与这些机构的关系 以及具体的咨询活动构成。 以及具体的咨询活动构成。 • 其基本功能:①政策问题的发现与诊断; 其基本功能: 政策问题的发现与诊断; • ②政策预测研究; 政策预测研究; • ③政策方案的设计与评估。 政策方案的设计与评估。 • 3.政策监控系统:它是政策系统的一个特殊 政策监控系统: 政策监控系统 子系统, 子系统,由政策主体系统内外从事政策监督 和控制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构成。其基本功 和控制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构成。 能是: 确立政策监控标准; 能是:①确立政策监控标准; • ②衡量政策绩效; 衡量政策绩效; • ③纠正和消除政策执行偏差。 纠正和消除政策执行偏差。

课后题解-公共政策学(第二版)-第四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

课后题解-公共政策学(第二版)-第四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

第四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1、对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等词语的含义进行辨析。

公共政策学文献从哪些不同的侧重点来定义公共政策?本书的“公共政策”定义及其内涵是什么?决定:作为一个动态过程的“作决定”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而作为其结果的“决定”则是在多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定一种。

决策:决策就是从多个可能实现同一目标的方案中进行选择,优化出最佳方案。

对策:其基本含义就是应对的策略或办法。

政策:人们为实现某一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方案。

一般意义上的决定、决策、对策、政策,具有共同或共通的含义;而特殊意义上的决定、决策、对策、政策,即当主体被限定为国家、政府、公共权力机关时,指的都是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学文献在定义公共政策时的侧重点有:侧重于政策主体、侧重于政策方案、侧重于政策结果、侧重于综合。

本书认为,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公共政策的内涵有如下几点:第一,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具有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般特征。

第二,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权力意志的表现。

第三,公共政策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主导这一过程的基轴是公共权力机关与公民的关系。

第四,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

第五,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

第六,公共政策在形式上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2、公共政策的形成有哪些必须的初始条件?公共政策在内容和形式上转变成现代公共政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公共政策的产生必须有三个初始条件:①公共问题的形成。

②公共权力机关的产生。

③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总而言之,公共政策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作为统治阶级治理国家与社会、实现其阶级意志的工具而产生的。

公共政策在内容和形式上转变成现代公共政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在公共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公民参与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04第四章 公共政策

04第四章 公共政策
标而采取的具体方式和方法。
(二) 政策工具类型
1. 强制性政策工具
强制性政策工具也称为指导性政策工具,它是借助国家或 政府的权威及强制力,迫使目标群体及个人采取或不采取 某种行为。
(1) 规制。
规制指的是一种活动过程,在这种过程中政府对个人和机 构提出要求或 规定某些活动,并经历一种连续的行政管 理过程。
8)国家行政学院张金马 公共政策是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
个人行为的准则或指南。其表达的形式有法律规章、行政 命令、政府首脑的书面或口头 声明、指示,以及行动计 划与策略等。
9)我国学者陈振明
公共政策是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 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 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 、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三) 公共政策的稳定性是公共管理的重要途径
追求稳定是任何一个政治系统的基本目标。公共政策作为政 治系统运行的中心、公共部门履行职能的手段和进行公共管 理的途径,必须保持稳定。
第二节 公共政策系统
一、公共政策主体
目前,被广泛认可的公共政策主体的划分是美国学者詹姆 斯·E. 安德森在《公共 政策》一书提出的。他从政策主体 的身份出发,将其划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参与者。
就美国而言,总统在立法方面的权威显然已经被确定, 委员会导致了国会领导的分散,加之缺少强有力的政党 权威,使国会越来越依赖于总统提出的立法建议。而且 ,国会还常常将一些非常重大的决策权授予总统,特别 是在需要高度集中的外交和军事领域,总统所拥有的合 法权力和行动自由比其在内政方面所拥有的 权力和自由 要大得多。
(四) 权威性
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是以其合法性为基础的,政策只有合法 化,才能具有对公众的约束力。

公共政策学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30(第一章和第四章是重点)第一章绪论1 公共利益:是指一定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具有主体数量的不确定性和实体上的共享性等特征。

它包括国家利益、阶级利益、民族利益、集体利益在内的公共物质利益和精神需要。

要正确界定公共利益,通常要遵守以下四项基本标准:公共、合理、正当、公平。

公共利益是一种公众利益,受益主体是社会公众,利益的实现依赖于公共权力机构的公共选择机制;界定公共利益要遵循合理性原则;界定公共利益要基于广泛的民意;实现公共利益的同时要给予私人利益受损的少数人公平、合理的补偿。

2 公共权力(2014):一般是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得权力,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持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力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公共权力的产生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增进社会公共利益。

公共权力的运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把权力运行机制应用到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之中,进而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

公共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对公共权力实施有效制约,才能保证私人的合法权力和社会的良好运行。

3 公共秩序:也成为社会秩序,是指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而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等共同确定,主要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

道德和法律是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维护公共秩序,既要依靠道德规范,也需要法律规范的制约,两者互相补充、互为条件。

4 公共物品(2013年):是指那些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或服务。

具有以下特征: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消费的非排他性,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出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因此,公共物品一般不能有效的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其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纯粹的公共物品是少数,如国防和灯塔,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题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题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题篇一:第四章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案例第四章公共政策案例一、教学目标与用途公共政策案例是公共政策的直观化和具体化的客观描述,是解释和说明公共政策的可操作的实际形态。

通过本章案例学习,学生重点掌握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公共政策系统、公共政策过程等基础知识,能够运用多元分析工具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诊断,作出客观评价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涉及知识点(一)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二)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三)公共政策过程(四)公共政策分析方法三、案例教学重点1.事实分析:是什么?在什么时间、地点?程度如何?事实的产生可能会改变问题所要达到的价值。

2.价值分析:原因是什么?为了谁?应优先考虑什么?价值问题是能否解决的主要检验标准。

3.规范分析:应该是什么?应该怎样做?政策执行的结果是要达到所谋求的价值与利益。

4.可行性分析:能否行得通?公众是否允许这样做?需要确定客观现实中得能力与可能。

5.利益分析:利益如何分配?利益究竟分配给谁?这是政策分析的归宿。

案例1 我国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政策及其反思引言随着中国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政策破冰启程,2012年中秋国庆长假期间,8天的高速公路免费大餐史无前例。

众多私家车车主高涨的出行兴致令内地交通直面“秋运”大考。

从“新政”实施情况看,可谓喜忧参半。

喜的是,“买路成本”大为降低;忧的是,“时间成本”急剧增加。

全国各地相当多的高速公路成为“停车场”,做操、遛狗、踢毽子??网友戏称之为被迫上演全民健身运动。

高速变“龟速”,已开始引发公众对高速公路免费大餐的新一轮讨论。

案例为促进国土资源开发,优化地区经济产业布局,保障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推动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我国近年来加快了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同时,为了拓宽投融资渠道支持公路建设,在新建高速公路及部分普通公路上实施了收费公路政策,这种政策对于加快公路建设发挥了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

然而,收费公路也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出现了一些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

公共政策学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30(第一章和第四章是重点)第一章绪论1 公共利益:是指一定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具有主体数量的不确定性和实体上的共享性等特征。

它包括国家利益、阶级利益、民族利益、集体利益在内的公共物质利益和精神需要。

要正确界定公共利益,通常要遵守以下四项基本标准:公共、合理、正当、公平。

公共利益是一种公众利益,受益主体是社会公众,利益的实现依赖于公共权力机构的公共选择机制;界定公共利益要遵循合理性原则;界定公共利益要基于广泛的民意;实现公共利益的同时要给予私人利益受损的少数人公平、合理的补偿。

2 公共权力(2014):一般是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得权力,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持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力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公共权力的产生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增进社会公共利益。

公共权力的运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把权力运行机制应用到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之中,进而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

公共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对公共权力实施有效制约,才能保证私人的合法权力和社会的良好运行。

3 公共秩序:也成为社会秩序,是指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而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等共同确定,主要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

道德和法律是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维护公共秩序,:是指那些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或服务。

具有以下特,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消费的非排他性,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出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因此,公共物品一般不能有效的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其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纯粹的公共物品是少数,如国防和灯塔,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

更多的公共物品则是准公共物品,既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非排他性。

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

第一章理解公共政策一、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在公共生活领域,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达成公共目标,由公共权威主体针对特定的公共事务、公共问题制定并执行的公共行为规范或行动方案2、利益整合:就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以整合利益关系为基本原则的利益协调机制,以协调并解决社会的各种利益矛盾或利益冲突,从而维护社会正常秩序3、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二、简单题1、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阶级性: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构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为规范,是政府政治行为的产物。

要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反映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2)整体性:公共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的,尽管某一政策是针对特定问题提出的,但这些问题总是与其他问题交织在一起,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孤立地解决某一问题,往往是不成功的,即使暂时解决,也会牵连其他问题或产生新问题(3)超前性: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但它们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与指南,必须具有预见性(4)层次性:政策作为政府行为的产出项,根据不同层次的政策主体,会具有不同规格。

(5)多样性:公共政策的多样性,显然源于政策的“公共”特征,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6)合法性:政策与法律之间存在着特殊关系,政府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法人行为”。

体现政府行为的政策,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法律性质,它们都共同体现并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公共性;政治性、规范性、权威性、强制性;目标性、价值性;相对稳定性;复杂性)2、简析公共政策与制度和法律的关系。

公共政策与制度:①公共政策是制度的一个层面②公共政策与制度的本质相同③公共政策与制度存在交叉④制度是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

制度的形成需要一系列政策的配合公共政策与法律:①公共政策与法律的本质相同②政策是法律建立和修订的基础③政策与法律互为补充④制定主体不同⑤制定程序不同⑥表现形式不同三、论述题1、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的本质(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2)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

第四章公共政策

第四章公共政策

三、产权拍卖
作为一种混合工具,产权拍卖基于这样的假定:
市场通常是最有效的配置工具,政府通过产权拍卖, 在没有市场的公共物品和服务领域建立起市场。
市场通过确定一定数量的对消费者指定的资源和
可转移的产权而建立起市场,这创造人为的稀缺,并 让价格机制起作用。
四、税收和使用者付费
税收是一种法律上规定的由个人和公司对政府
第二节 强制性工具
强制性工具(Compulsory Instruments)也称 指导性工具,它借助国家或政府的权威及强制 力,迫使目标团体及个人采取或不采取某种行 为。 政府为实现其政策目标,可以通过选择管 制、公共企业或官僚机构直接供给等手段或方 式来履行其功能。
一、管制
管制指的是一种活动过程,在这种过程中,政
一、家庭和社区
家庭和社区是一种常见的非强制性工具。在任
何社会中,亲戚、朋友和邻居都为个人提供无数的 物品和服务,政府也往往有意识来扩展它们在达成
政策目标上的作用。
政府间接地通过削减服务职能而鼓励家庭和社 区提供服务,或者政府直接将服务职能转交给社会 及家庭。在转轨时期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加强 社区建设的实践中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一点。
本章要点:
什么是政策工具
政策工具的分类方法:强制性工具(管制、公共 企业和直接提供)、非强制性工具(家庭、社区、
志愿者组织和市场)、混合工具(信息、规劝、
补贴、产权拍卖和税收等)。
第一节 政策工具的内涵与分类
一、什么是政策工具
关于工具概念的最常见的定义是:“一个行动者
能够使用或潜在地加以使用,以便达成一个或更多目
这类工具主要包括信息传播、规劝、补贴、产权拍买、
征税和使用者付费等。

公共政策文档

公共政策文档

公共政策什么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解决公共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方案和决策。

在现代社会,政府在面对各种社会、经济和环境挑战时,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来引导和管理社会发展。

公共政策的目标旨在解决社会问题,满足公众利益,提高社会福祉。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包含以下几个阶段:1.议题确定:在这个阶段,政府会确定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共利益。

这些议题可以是经济发展、教育、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等方面的问题。

政府可能通过调研、咨询专家和利益相关者来确定议题。

2.政策制定:在这个阶段,政府会制定相应的政策来解决确定的议题。

政策制定可能涉及多个部门和利益相关者的合作。

政府会考虑各种因素,如预算限制、法律法规、道德和伦理等方面的考虑。

3.政策实施:在政策制定完成后,政府需要对政策进行实施。

这包括资源分配、监督和评估等方面的工作。

政府可能需要与各方合作,如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公众等,来实施政策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4.政策评估:政策的评估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用于评估政策的效果和成效。

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评估政策的影响,包括定量和定性的方式。

评估结果可以帮助政府调整政策,提高政策的效率和效果。

公共政策的重要性公共政策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公共政策的几个重要方面:1.社会公正:公共政策可以促进社会公正,解决社会不平等、贫困和歧视等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提供公共服务、改善教育、医疗保健和社会福利等方面,以提高社会公正。

2.经济稳定:公共政策对于维护经济稳定和发展也非常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管理经济,调整收入分配和促进经济增长。

3.环境保护:公共政策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来保护自然资源,减少污染和废弃物的排放。

公共政策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面临着各种挑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挑战和应对策略:1.利益冲突:公共政策涉及多方利益,不同利益相关者可能持有不同的观点和目标。

第四章 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 (《公共政策学》PPT课件

第四章  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  (《公共政策学》PPT课件
第四章 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
公共权力机关通过制定和实施 公共政策来实现国家职能,制定 政策和实施政策是政府存在的基 础。
“徒法不能自行”。只有同时 配置和调动一系列政策工具,公 共政策才能从一种行动纲领转化 成社会现实。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含义、类型与功能
一、什么是公共政策
(一) 相关概念辨析
1、决定,英文作Decide(动词)、Decision(名 词)。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为:①对如何行 动做出主张;②决定的事项。
1.公共政策是一种国家和政府行为,它随着生产 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 动的演进、社会形态和国家形态的变迁而不断 发展。
2.在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国家和政府的政 策不以公共利益而完全以统治阶级乃至某一统 治集团的利益为根本诉求。
3.近代以来,特别是产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日 新月异,生产力不断地获得解放,社会生活越 来越丰富多采,国家形态和政府体制发生了天 翻地覆的变化。所有这些,都推动着公共政策 在内容和形式上转变成现代公共政策。
第四,当今世界各国(国土狭小、人口不 多的国家另当别论) ,不管采取哪种国家结构 形式,都只能是一些原则规定,可称之为宏观政 策。
第五,地方人大决策获得法的形态的那 一部分是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第六,地方行政决策获得法的形态的那 一部分是地方性规章。
第七,地方政策中未获得法的形态的那 一部分,以及基层政策,是地方政府以及基
1、侧重于政策主体
如艾斯顿(Rober Eyestone)认为:“从 广义上说,公共政策就是政府机构和周围环 境之间的关系。”
2、侧重于政策方案
如:拉斯韦尔( Harold D、Lasswell)和 卡普兰(A、Caplan)的定义是:公共政策 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 划” 。

公共政策学-第四章公共政策的本质

公共政策学-第四章公共政策的本质

公共政策学-第四章公共政策的本质第四章公共政策的本质、构成与功能
思考与练习题
1、对决定、决策、对策、政策、公共政策等概念进行辨析。

本书的“公共政策”定义及其内涵。

2、公共政策的形成有哪些必须的初始条件,公共政策在内容和形式上转变成现代公共政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试述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和认识论本质。

4、公共政策有哪些基本特征,
5、试比较中国和美国公共政策的横向形式与纵向形式构成。

6、什么是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什么是战略、策略、战术,依社会内容的不同公共政策可以划分成哪些基本类型,公共政策内容构成的其它分类方法有哪些,
7、试述政策结构的类型和研究政策结果的必要性。

什么是合理的政策结构,
(以上思考题均可参考教科书的相关内容)
8、分析案例并回答问题:薪水多高才能养住廉洁,
(1)从案例来看,这场“高薪养廉”的争论主要涉及到公共政策的管制功能、引导功能、调控功能和分配功能。

(2)反对政治腐败应当注意应用和发挥公共政策的引导功能。

因为此项功能表明公共政策不仅要告诉人们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而且还要使人们认识到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那样做,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事实证明,制定正确的政策,切实保障公务员合法权益,强化他们的公仆意识,引导他们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努力奋斗,是从源头上防止和治理腐败的一条重要途径。

第四章 公共政策的执行

第四章 公共政策的执行

第四章公共政策的执行内容提要:公共政策的执行就是把决策内容付诸实施的过程。

公共政策的执行从一定程度上,比政策的制定更复杂、更困难。

政策的执行直接决定着公共政策内容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的依据;政策执行是修正、补充和改进政策的重要途径;政策执行的效果与影响又是形成新的政策的基础。

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式主要有:过程理论、调适理论、博弈理论以及综合理论模式。

公共政策能否成功的执行受到客观环境、执行人员、执行对象、执行资源以及政策本身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是由执行的准备阶段(包括制定计划活动以及一般的准备活动,如思想动员、组织落实、物质准备等内容),实施阶段(包括指挥、沟通、监督与控制)以及总结阶段来组成。

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手段有: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宣传与引导手段等。

第一节公共政策执行概述一、公共政策执行的概念公共政策的执行就是把决策内容付诸实施的过程。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既相互联系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独立性。

传统的公共行政认为公共政策的执行是政府官僚组织的职责。

这种观点认为政策的执行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过程。

其特点为:①政策执行是政府组织的单方面事务。

②政策执行是一种闭合结构,是政府组织自身的权力分配与关系的调节。

③政策执行者与执行对象之间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④公共政策执行的监督是由政府组织自身由上自下的控制。

以上观点具有一定的缺陷和偏颇。

实际上公共政策执行既是政府组织的重要职责与任务,同时它又是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互动的结果。

其特点为:①公共政策的执行是一种由上至下、由下至上的结合与互动过程。

②公共政策的执行是一个开放链。

不仅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有民众与社会的参与,同时在执行过程中更需要民众与社会组织的参与。

③政策的执行者对执行对象既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同时又有相互之间的协调、共识、与妥协。

政策执行的概念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理解:①政策执行为科层制的控制过程;②政策执行是上下阶层的互动过程;③政策执行是政策与行动相互演进的过程。

公共政策学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30(第一章和第四章是重点)第一章绪论1 公共利益:是指一定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具有主体数量的不确定性和实体上的共享性等特征。

它包括国家利益、阶级利益、民族利益、集体利益在内的公共物质利益和精神需要。

要正确界定公共利益,通常要遵守以下四项基本标准:公共、合理、正当、公平。

公共利益是一种公众利益,受益主体是社会公众,利益的实现依赖于公共权力机构的公共选择机制;界定公共利益要遵循合理性原则;界定公共利益要基于广泛的民意;实现公共利益的同时要给予私人利益受损的少数人公平、合理的补偿。

2 公共权力(2014):一般是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得权力,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持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力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公共权力的产生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增进社会公共利益。

公共权力的运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把权力运行机制应用到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之中,进而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

公共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对公共权力实施有效制约,才能保证私人的合法权力和社会的良好运行。

3 公共秩序:也成为社会秩序,是指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而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等共同确定,主要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

道德和法律是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维护公共秩序,既要依靠道德规范,也需要法律规范的制约,两者互相补充、互为条件。

4 :是指那些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或服务。

具有以下特征: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消费的非排他性,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出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因此,公共物品一般不能有效的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其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纯粹的公共物品是少数,如国防和灯塔,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

公共政策课件第四章政策执行

公共政策课件第四章政策执行

第二节 政策执行过程与手段
(四)组织准备 组织准备工作是政策具体贯彻落实的 保障机制,组织功能的发挥情况,直接决 定着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首先,确定政 策执行机构。这是组织准备中首要的任务。 其次,选人用人。最后,制定必要的管理 法规制度。这些法规制度主要有:(1)目标 责任制。(2)检查监督制度。(3)奖励惩罚制 度。
第二节 政策执行过程与手段
(二)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是指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法规、 司法、仲裁工作,特别是通过行政立法和 司法方式来调整政策执行活动中各种关系 的方法。 法律手段除了与行政手段一样具有权威性 和强制性外,它还具有稳定性和规范性的 特点。稳定性是指法律法规一经颁布,就 将在一定时期内生效,不会经常变动。规 范性是指它对其效力范围内的所有组织和 个人普遍适用。
第四章 政策执行
学习难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 剖析 重点掌握: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 掌 握: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与手段、公 共政策执行模型 一般了解:公共政策执行问题的重要性
第一节 政策执行概述
一、政策执行的涵义 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 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 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行动,将政策 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 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
第四节 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
(四)循环模式 当代美国公共政策学者马丁·雷恩(M.Rein) 和弗朗希·F·拉宾挪维茨(F.F.Rabinovitz) 于1978年提出了执行循环的理论。他们把 政策执行过程分为三个不同阶段:(1)刚领 发展阶段;(2)资源分配阶段;(3)监督阶段。 他们认为这三个阶段是相互循环的,而非 直线单向的过程;同时,循环过程亦必受 到环境条件的冲击与影响。

公共政策概论 (2)

公共政策概论 (2)

公共政策概论什么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了解决社会问题或促进社会发展而制定的各项措施和决策。

它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等领域,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方方面面。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通常包括问题的识别、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等环节。

公共政策的重要性公共政策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政府可以解决社会矛盾,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社会进步。

公共政策可以引导经济发展,改善社会福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同时,公共政策也能够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公共政策的特点公共政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公共性:公共政策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利益而制定的,而不是个人或特定群体的利益。

公共政策应当符合公众的意愿和期望,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不应该是政府的单方面决策,而是需要广泛的公众参与和意见征求。

公众的参与可以增加政策的合法性和可行性,提高政策的质量。

3.复杂性:公共政策通常涉及到多个领域和多个利益相关方,因此具有很高的复杂性。

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和冲突,做出权衡和平衡。

4.动态性:社会变革和问题的出现会促使公共政策的调整和改变。

公共政策需要不断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保持与时俱进。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问题的识别:政府需要识别出存在的问题和需求,从社会实际出发确定政策制定的方向和目标。

2.政策的制定:政策制定者需要通过研究、分析和征求意见等方式,制定出具体的政策方案和措施。

3.政策的实施:政策的实施需要考虑到资源的配置、机构的安排、法律的规定等方面的因素。

政府需要明确责任和权限,并对政策的执行进行监督和评估。

4.政策的评估:政策的评估是对政策实施效果的检查和反馈。

政府需要对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估,了解政策的成效和问题,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公共政策与社会发展公共政策对社会发展具有直接和重要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公共政策,政府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改善社会福利。

00318公共政策-考前资料(23版)

00318公共政策-考前资料(23版)

2024年4月《00318公共政策》考前资料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和发展考点1 公共政策的含义(选择题、简答题)★★公共政策是政府或其他公共组织出于公共利益,为实现公共目标所做出的一种选择行为,其表现形式是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动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指南。

考点2 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选择题)★史官制度、谏议制度、策士制度、科举制度考点3 现代政策科学产生的标志(选择题)★拉斯韦尔《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最近发展》考点4 中国公共政策学科的发展特点(论述题)(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政策实践相结合(2)学科发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3)学科发展与中国的政策实践相结合考点5 马克思主义与公共政策学中国化(论述题)★★★(1)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公共政策学科的方法论指导。

①实事求是的方法。

为了在政策实践中做到实事求是,必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矛盾分析的方法。

政策实践中,要注重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还要注重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2)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公共政策学科的价值引领。

公平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基本保证。

除了作为社会良性运行的基本条件之外,公平也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最高目标。

考点6 公共政策的功能(选择题)★管制功能、引导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考点7 公共政策的本质(简答题、论述题)★★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就是为了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

(1)公共政策的目标。

从整体上看,公共政策目标是三类目标的集合体,即公共利益目标、阶级目标和政府自利性目标。

(2)社会资源配置。

所谓社会资源的配置,指的是政策主体为实现政策目标而进行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配置。

(3)社会价值分配。

政策收益在不同的利益群体间的分配行为称为社会价值的分配。

第二章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和要素考点8 公共政策学分析的完全理性模型(分析题)完全理性模型是由经济理论中的“经济人”假设衍生出来的。

政策执行分析——公共政策课件[

政策执行分析——公共政策课件[
21
第二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模型
二、互适模型 (4)受影响者的利益和价值取向将反馈到政策上, 从而影响政策执行者的利益和价值取向。 结论:成功的决策决定有赖于有效的政策执行,而 有效的政策执行则有赖于成功的互相调适过程。
22
第二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模型
三、循环模型
当代美国公共政策学者M.雷恩(M. Rein)和F.拉宾诺维茨 (F.F.Rabinovitz)在1978年构建了一个以循环为特色的政策 执行分析框架–––“雷恩–––拉宾诺维茨模型”。 他们认为在环境条件的影响下,政策执行经历三个阶段, 遵循三个原则。三个阶段是:(1)拟定纲领阶段;(2) 分配资源阶段;(3)监督执行阶段;三个贯穿于每一阶段 的原则是:(1)合法原则;(2)理性原则;(3)共识原 则。这是一个“上令下行”与“下请上达”的主动执行一 监控的循环回路,强调了被人们忽视的监控对于有效执行 的必要意义;体现了执行过程的开放性要求,也强调了一 定的封闭性对于一个系统成长的必要性。
5
第一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概念
一、政策执行的定义
• 林水波、张世贤:政策执行可谓为一种动态的过程, 在整个过程中,负责执行的机关与人员组合各种必要的 要素,采取各项行动,扮演管理的角色,进行适当的裁 量,建立合理可行的规则,培塑目标共识与激励士气, 应用协商化解冲突,冀以成就某特殊的政策目标。
综合上述各家的观点,我们可以把政策执行界定为 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 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 调与监控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 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践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践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践第一章:公共政策的概念和背景公共政策,也称为公共决策,是指政府针对特定问题或领域制定的方针、政策、程序和行动。

政策制定过程包括设置问题,制定政策,实施政策和评估结果。

公共政策是政府行为的核心之一,涵盖了从经济政策到环境政策和社会政策等各方面。

在现代社会,政府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目的是使各个社会群体的利益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保护和实现。

公共政策制定和实践是政府以及整个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公共政策制定和实践会涉及到多个方面,需在科学、理性的思维和驾驭复杂环境的能力基础上出发。

第二章:公共政策的创新公共政策要想制定好,需要创新,需要新的思路和方法。

现代社会的发展,技术的变革以及民众对福利和公正等方面的不断追求,都需要创新的公共政策来加以回应。

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创新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政策措施的创新有两个方面。

一是创新内容,制度设计和法律规定都需要有新的思路;二是创新手段,新技术可以为政策执行提供新的选择。

然而,政策创新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政策创新需要与既有政策相协调,并结合现实的情况去制定。

同时,创新不仅要针对当前的问题,还要乐观而不追求题目的彻底解决,考虑未来多种可能性,做到统筹兼顾。

第三章:公共政策的实践公共政策的实践是完整的决策过程中十分关键的一环。

实践包含着方案落实的行动、持续改进的评价以及改革后的反馈和反思。

政策实施的过程需要与公众进行充分的沟通,以了解政策的影响和效果。

只有这样,政策才能真正的得以执行,从而维护社会的利益。

公共政策的实践需要结合具体情境。

如果政策制定时未考虑到社会现实情况,会使得方案失效。

政策实践中也会遇到一些挑战,如政策落实难、政策效果不明显等问题,这些对于政策反馈机制的制定提出了一种新的挑战。

正确的实践程序也是政策实践中一大重要环节。

过于急于求成、忽略实行细节、追求一次性的律师反馈等现象都会打乱政策实践的节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民:通过法定的渠道自由、充分地发表自己的
意见,并能一定程度上得到照顾和认真对待,在 政策对自己不利时能够提出反对意见,并得到相 应的照应,这样才是平等和民主的政治参与。
公民参与的途径:直接投票、听证会、查询和质
询、社区民主大会。
第三节 政策形成过程—问题、议程与制定
3.1、政策问题—什么问题应该进入政治视野? 政策问题可以被界定为这样一种状况,即社会上一 部分人对社会产生了新的需求或者不满(即出现了 公共问题),于是便想通过政府行为来加以解决或 重新调整。 社会问题转化为公共问题的条件是:人们必须对此 有一个判断的标准。如果不对社会状况进行定义, 并将它清晰地表达出来以至于引起政府的关注的话, 那它不会变成公共问题的。 社会问题 界定 公共问题 政策议程 政策问题
2、政策的议程设定模式 1
问题由谁提出?如何提出?议程设定的核心问题是解决问题的政 策子系统的特征,它决定着是由政府还是由社会首先提出政策程 序,以及解决问题的公众支持程度,见表9-2。
政策的议程设定模式 2
王绍光等人在这个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议程设 定的六种模式,见表9-3,这些对于揭示中国政治制度的深刻变迁 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4、不决定
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手段使对团体内部现有利 益和特权进行改革的要求在被提出之前或者在 显现之前被平息掉,或者在在还未进入相关的 决定领域之前被扼杀掉,或者在政策的执行阶 段要么一事无成,要么无法执行,要么被毁掉。 1、使用强制力 2、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和信念—政治文化—也 可能将问题和政策方案拒于议程之外 3、冲突管理—为避免巨大冲突
第四节、政策采纳(政策决策)
政策采纳是官方人士采纳、修改或反对某一政策可选方案的 过程。通过采纳过程,政策就具有了公共权威的影响力。也 称为政策合法化过程。政策采纳的典型内容是针对某一方案 所采取的行动,也就是支持者努力使其通过的过程。非典型 过程则是决策。
1、决策:是从许多备选方案中作出选择。
理性决策模型 一个理想的理性决策模型包含一个“理性的个体”,这一理性的个 体面对如下情况:1)面对的是一个能和其他问题区分的问题;2) 决策者的目标、价值或目的是已知的;3)考察并列出所有达到这 个目标的可供选择的备选方案;4)对每个方案可能产生的后果进 行调查;5)方案比较;6)选择出最优方案 批判:1)决策者面临的不是具体的、被清晰鉴定的问题;2)对决 策者的智力要求是不现实的,3)决策者通常所面对是价值冲突, 很难权衡,4)沉没成本
3.公共政策的价值取 向
(1)公平是从属于价 值理性范畴的概念。公 共性是公共政策最本质 的属性。 (2)效率被定位于工 具理性的界限之内。 (3)尽可能满足社会 主体对于民主的要求, 担负起维护民主的责任, 这是公共政策的一项基 本功能。 公平
效率
公共政策 的价值取 向
民主
4、公共政策主体
立法机关:反映国家意志,发挥对重要事项的选择和决
缺点:
忽视底层官员与政策标的 群体采取的各种策略性行 为
行政对政治的影响: 行政对政策形成的作用:1)在立法机关做成政策 之前,许多立法和法令来源于行政,由于立法所 处理的主题的技术性日益加强,以及主要执行官 作为政策议程确立者的作用显著扩展,从而使行 政的作用日益加强;2)执行命令传达到行政部门 之后,由于自主裁量权使行政部门可以发挥更大 的作用 自主裁量权:是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所拥 有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自己的意志,自行判 断、自行选择采取最合适的行为方式及其内容的 一种行政权力。 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模式强调应该给基层官员或 地方执行机构自主裁量权,使之能适应复杂的政 策情境
政治对行政的影
一个机构形式合法权力的有效性,实际上能做什 么和不能做什么,会受到合作者的数量和所拥有 的政治支持的影响,换言之政治影响着机构处置 权的运用和计划的实施 行政首长,大多数行政机构或是处于总统的指挥 序列中,或是由总统通过人事任命、预算建议、 开支控制和政策指令等形式加以控制 国会的监督系统:委员会的听证会和调研活动被 用于收集信息、回顾政策执行、公示行政机关的 活动、给行政关于压力和提高国会政治信誉。 法院的司法审查权和法规解释的运用 其他行政机构:权限彼此竞争或重叠的行政机构 互相施加影响
4、决策标准:价值观、政党联盟、选民利 益、公众意见、依从、决策规则。 5、群体决策类型 讨价还价 说服 命令
第五节 公共政策的执行
5.1、政策执行 1.政策执行的方式
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模式 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模式
优点:
科学管理的精神,强调专 业分工、层级节制
评价:
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模式 强调应该给基层官员或地 方执行机构自主裁量权, 使之能够适应复杂的政策 情境 评价: 把注意力放在了那些在政 策的制定和执行中,构成 政策网络的正式和非正式 的关系上
2.渐进决策模型
渐进决策模型是由耶鲁大学政治科学家查尔斯· E. 林德布罗姆(Charles E.Lindblom)提出的。他认为, 这一模型包含了“一系列相辅相成的建议聚焦策 略”: 林德布罗姆认为,决策者习惯于通过把前面所做 的决策与后面的进行比较来完善政策,因为现有 的决策是经过反复试验过的,决策者采用的方法 是“以现实的情况为基础,不断地、逐渐地向外 扩展”。因此,这样做出的决策通常与现有的决 策只有细小的区别,即与现状相比的改变是渐进 的。如他所说的渐进决策的核心是“力求实现决 策系统化,强调政治共识的必要性,并通过不断 试错来加强学习,而不是胡乱地做出随便的决 策。”
某些状况要想成为政策问题,它必须被看做是适合于政府 行动的议题,而且政府要有解决该问题的能力和方案。
1.
2.
3. 4. 5. 6.
问题界定: 不同的人和团体对同一问题的界定和认识通 常不一样,一次问题的界定不仅仅取决于它 的客观因素,还取决于社会因素。 尽管许多问题持续存在,但对这些问题的界 定会随着价值观和情况的改变而改变。 问题的界定是一个政治过程,它能够帮助人 们确定合适的解决方案 界定问题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寻找原因。 有些公共问题的性质和原因很难详细描述 公共问题的另一个特性是他的易于引导性。 这与它是有形问题还是无形问题有关,还受 到其波及范围和复杂性的影响。
第四章 公共政策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公共政策的产生与发展 公共政策的概念内涵 政策形成过程 政策决策 公共政策的执行 公共政策的评估 总结:公共政策过程 中国公共政策的实践分析
第一节、公共政策的产生与发展
1.1政策科学的发展过程 “政策科学”这个概念是由拉斯韦尔首先提出的, 1951年拉斯韦尔与拉纳合编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 法的新近发展》里,由拉斯韦尔本人所写的《政策方 向》一书首次对政策研究方向,即政策科学的对象、 性质和发展方向做出规定,奠定了政策科学发展的基 础,因此,拉斯韦尔也成为政策科学的奠基人。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德洛尔的政策科学“三 部曲”——《公共政策制定检讨》(1968)、《政策科 学构想 》(1971)和《政策科学进展》(1971)的出版, 标志着政策科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形成。
2.公共政策的类型
罗威(T.Lowi)+萨利斯伯瑞(Robert Salisbury):
(1)分配性政策(distributive policy)指政策将服务和 利益分配给不同的标的群体。 (2)再分配性政策(re-distributive policy)指政府对某 一标的群体有意识地进行财富、收入或权利的转移 性分配,即政府有意识地将某一群体的财富或义务 转移给另一个群体去享受或承担的政策。 (3)管制性政策(regulatory policy)指政府设置一些 规范和限制以指导标的群体从事某种活动或处理不 同利益的政策。 (4)构成性政策(self-regulatory policy)指对政府机 构和组织制度进行设计、变更、完善的组织政策。
政策过程的政策流
核心主体 手段 政党 政党政治 利益集团 谈判、游行、政治捐款 管理机构 行政
问题类型
阶段—空间 核心阶段—时间
构成性要素分 配
公开 早期
影响最大的利益
公开和私下 中期
所有问题
私下 后期
思想库:利用其专业优势,提供决策咨询和反馈
服务。
新闻媒体:传播政府的公共政策、标示社会舆
论的走向制定通常是为了解决公共问题而提出相关 的、可接受的行动建议(通常被称为备选方案、 政策建议或可选方案)的过程。 需要考虑:1)技术上是否可行,2)预算成本 是否合理;3)在政治上是否能被接受;4)如 果政策能成为法,公众是否乐意接受 政策制定的参与者:政府机关、总统组织、立 法者、利益集团、 政策制定是一个技术过程
林德布罗姆:决策的四种类型
在其早先的著作里,林德布罗姆提出了使渐进决策与 努力达到更“理性”的决策可以共存的可能性,根据 决策者可以调用知识的多少,以及决策所包含的与前 面决策不同的程度,可以辨别出决策的四种类型的具 体情况,见表9-4。
3.混合扫描模型 阿米泰· 埃茨奥尼(Amati Etzioni)所发展的混合扫描 模型,通过结合理性决策模型和渐进决策模型的要 素来消除两者的缺陷。他的模型建议最适宜的决策 首先是仓促地寻找选择方法,即扫描;然后通过详 细地探索找到最有希望的选择。这样做带来的创新 要超过渐进决策模型,而又不会造成理性决策模型 强加的不现实的要求。埃茨奥尼进一步指出,这的 确是现实中如何做决策的模型。混合扫描模型(垃 圾桶模型)既是作为一种处理性决策模型,又是一 种描述性的决策模型。
定功能。美国的立法机关主要审议总统的预算方案,并对 关系国计民生的事物进行决策。
官僚机构:即使在先进的民主国家,立法权也由往往其
他机关分享。如美国总统有法案否决权,且实际上50%80%的法案由行政机关起草。行政部门有庞大的文官队伍、 有信息源、大量专家,而议会则缺少这种人才和相应的资 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