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桃花源记教师教学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2021年桃花源记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2021年桃花源记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2021年桃花源记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精

选5篇)

桃花源记优秀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顺畅地诵读课文,借助课文中的注释理解课文第1、2节中的字词并翻译

过程与方法:

借助注释,疏通并翻译课文第1、2节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耐心阅读文言文的品质

重点难点:

借助注释,疏通并翻译课文第1、2节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说过“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吗?它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现在我们就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师生互动,导入新课)

了解作者与背景

(先让学生互相交流搜集到的相关资料,然后明确)

陶渊明生于东晋末年,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疾病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

__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生字词并给加点字注音

豁然开朗俨然阡陌交通垂髫诣太守(指名学生上黑板听写,并让其它学生进行订正)

2、学生展示朗读情况

四、学生分组自由阅读课文,力争达到背诵的程度

(背一段时间后,指名学生自由背诵自己背上的句或段)五、理解课文第1、2节

(一)理解加点的字词

1、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2、缘溪行:沿着

3、芳草鲜美:鲜艳美丽

4、落英缤纷:花

5、渔人甚异之:对……感到诧异

2024语文公开课陶渊明《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精选

2024语文公开课陶渊明《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精选

语文公开课陶渊明《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精选

目录•课程背景与目标•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教学过程安排与实施•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01课程背景与目标

陶渊明简介及作品背景

陶渊明生平

东晋末到刘宋初的杰出诗人、辞赋

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

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作品背景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

一,创作于东晋时期,反映了作者

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

向往。

《桃花源记》文学价值与地位

文学价值

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

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

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文学地位

《桃花源记》是中国古代散文的杰出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文

学中的“乌托邦”,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文学地位,掌握《桃花源记》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能够背诵并默写全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朗读、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体会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与要求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基础

01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基础,但对于陶渊明

的生平和思想以及《桃花源记》的深层含义可能还不够了解。

学习需求

02

学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和思想,深入理解

《桃花源记》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

学鉴赏水平。

学习兴趣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是唐代著名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篇散文,讲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中人们安然生活的故事。这篇作品不仅体现了作者反对当时社会黑暗的思想,而且描写了人们理想中的神仙世界。它叙述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作品之一。它极富浪漫气息,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能够将这篇经典作品融入到我们的教学中,让它更好地作用于我们的课堂呢?

一、思维导图展示(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在教学初期,我们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桃花源记》进行展示,使学生了解到这篇作品的来历,作者的背景以及主要思想和特点等方面的内容。以此来帮助学生了解和感知这篇作品,并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二、问答交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后,我们可以在课堂中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交流,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在问答中可以采用启发性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

行分析和归纳。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够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和探究这篇作品。

三、课堂讲授(深入解读思想内涵)

在学生的思维导图展示和问答交流基础上,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进行一定的讲授,对《桃花源记》的思想内涵进行进一步的深入解读,包括这篇作品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意义,作者的创作背景以及相关的艺术特点等方面。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才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这篇作品,并从中得到知识的启示和启迪。

《桃花源记》教案设计

《桃花源记》教案设计

桃花源记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桃花源记》这个经典故事,了解道德与美好生活的关系;

2.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品德;

3.学习古代散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桃花源记》故事情节;

2.分析故事中传递的价值观念;

3.了解古代散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

1.分析古代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和区别;

2.探讨道德与美好生活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

1.视听结合,让学生通过听讲解和看图等方式全面理解故事内容;

2.引导学生发表个人观点,思考文化与社会之间的联系;

3.教师讲述学生反馈,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4.通过小组讨论和班级分享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对故事中价

值观念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形式导入,让学生了解《桃花源记》故事的背景和大致情节,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代表的意义及与当代社会之间的关系。

2. 课堂讲解

1.分析故事情节,让学生理解“桃花源”的理念;

2.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传递的道德和价值观念;

3.讲解古代散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深入理解文化内涵。

3. 分组讨论

1.引导学生分组,让学生就故事中的不同价值观念展开讨论;

2.鼓励每个小组提出自己的独特观点,并在小组间进行分享;

3.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断引导和点拨,加深学生对价值观念的理解。

4. 班级分享

1.挑选一两组的观点进行总结和分享;

2.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

5. 总结

1.教师对于今天的教学进行总结;

2.带领学生思考,将故事中的道德与美好生活联系起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2024年度桃花源记教学设计一等奖(合集2024)

2024年度桃花源记教学设计一等奖(合集2024)
2024/3/24
人物肖像图
提供文中主要人物的肖 像图,如渔人、村民等 ,有助于学生理解人物 形象及性格特点。
历史文物图
展示与陶渊明及《桃花 源记》相关的历史文物 图片,如古代农具、服 饰等,增加学生对历史 文化的了解。
29
视频资源
2024/3/24
朗读视频
提供《桃花源记》的朗读视频,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
10
信息技术应用
网络资源
利用网络资源,如电子课 件、在线课程等,为学生 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资 源。
2024/3/24
互动平台
运用在线互动平台,如QQ 群、微信群等,加强师生 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及时 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
数据分析
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对学 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 分析,为教学提供科学依 据和个性化指导。
情景剧表演
根据文本内容,编排情景剧,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故事情节和人 物形象。
角色扮演
让学生挑选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通过表演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创意表演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对文本进行创意改编或续写,以表演的形式 呈现。
20
写作活动
2024/3/24
读后感
引导学生撰写《桃花源记》读后感,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 。
朗读全文
教师范读或学生自读全文,整体 感知文章内容。

《桃花源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桃花源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桃花源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共3篇

《桃花源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

《桃花源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桃花源记》这篇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3. 帮助学生了解人民领袖爱民如子的情感特征。

二、教学内容

1. 文章阅读:通过教学讲解方法、互动式阅读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桃花源记》这篇文章。

2. 文化教育:通过探讨文章中所呈现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爱民如子的情感特征,培养学生的文化观念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重点

1. 学生对《桃花源记》这篇文章的理解。

2.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四、教学难点

1. 帮助学生掌握《桃花源记》这篇文章背后的文化内涵。

2. 帮助学生理解人民领袖爱民如子的情感特征。

五、教学方法

1. 讲解法:通过老师的介绍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桃花源记》这篇文章的背景、人物、情节等。

2. 互动式阅读:通过学生合作阅读、互相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的难点内容。

3. 情境教学:通过让学生在文化地图上探索桃花源的位置、线路等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六、教学过程

1. 教学前

(1)教师进行教学准备,准备好教材、PPT等资料。

(2)学生完成预习作业,独立思考《桃花源记》的主题和意义。

2. 教学中

(1)导入:通过“桃花源是什么?桃花源存在吗?”等问题,激发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兴趣。

(2)阅读与讲解:通过学生阅读和老师讲解的方式,深入理

2024版年度精品市公开课一等奖《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2024版年度精品市公开课一等奖《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2024/2/3
同事评价
邀请同事观摩课堂教学, 听取他们的评价和建议, 以便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教 学情况。
学校督导反馈
接受学校教学督导的评价 和指导,认真对待督导反 馈意见,及时进行整改和 提高。
18
05
教学反思与改进
2024/2/3
19
本次课程亮点总结
2024/2/3
教学目标明确
课程紧扣《桃花源记》的核心内容,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理解文 本的基础上,能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慕课网
提供与《桃花源记》相关的公开课视频和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进 行自主学习和拓展。
25
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桃花源主题绘画比赛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以桃花源为主 题进行绘画创作,评选出优秀作品进 行展示。
桃花源景区实地考察
组织学生前往桃花源景区进行实地考 察,感受自然山水的魅力,了解当地 文化和历史背景。
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024/2/3
03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
包含了唐宋时期八位著名文学家的散文作品,其中不乏描写自然山水的
佳作,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24
网络资源链接分享
2024/2/3
古诗文网
提供《桃花源记》的原文、译文、赏析等丰富内容,方便学生进 行在线学来自百度文库。
中国古代文学网
该网站汇集了大量古代文学作品和相关研究资料,有助于学生深 入了解古代文学背景。

桃花源记的教案(精选6篇)

桃花源记的教案(精选6篇)

桃花源记的教案

桃花源记的教案(精选6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记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桃花源记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2.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并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3.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等现象。

4.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欣赏图片)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样的美景时,脑海中会想到哪个成语?(引出“世外桃源”)“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包含着一个神奇的、引人入胜的故事,是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后来,人们便利用“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比喻生活安乐、环境优美的理想境界,现在也用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

这篇课文是怎样具体描绘桃花源美好境界的?作者为什么创设这么一个理想的美好境界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2.板书《桃花源记》,齐读课题。《桃花源记》的主体本是“诗”,而“记”仅是诗的一个序言,一个注脚,原题是《桃花源诗

并记》。但因为这个“记”有着生动的故事,完整的结构和完美的表达形式,所以它不但独立成篇,而且比“诗”流传更为广泛,更为人们所喜爱。

二、作者简介,了解背景

公开课一等奖《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公开课一等奖《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公开课一等奖《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一、主题与标题:《桃花源记:寻找失落的理想世界》

二、背景介绍:

《桃花源记》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描述了一个理想中的田园生活图景。本文以《桃花源记》为蓝本,借助公开课的形式,设计出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教学环节,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激发他们对理想世界的思考与憧憬。

三、教学设计:

1、课前预习:

在课前预习阶段,老师会给学生提供一些背景材料,包括陶渊明的生平、时代背景以及《桃花源记》的创作背景等,引导学生提前了解相关知识,为后续的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课中授课:

(1)导入:通过一段生动的视频,带领学生进入《桃花源记》的世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课文解析:老师会带领学生逐段阅读课文,通过问题引导、小

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3)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主题包括“你心中的理想世界是怎样的?”和“《桃花源记》对现代社会有何启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深入体验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增强对文章的理解。

(5)创作实践: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以《桃花源记》为灵感,创作一篇现代版的“理想世界描述”,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3、课后延伸:

(1)阅读拓展:推荐一些与《桃花源记》主题相关的书籍或文章,如《乌托邦》、《理想国》等,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宽视野。

(2)写作练习: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理想世界描述”进一步完善,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

《桃花源记》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

《桃花源记》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

《桃花源记》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

《桃花源记》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2.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并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3.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等现象。

4.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教材分析:

《桃花源记》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诗人“以文为辞”,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这同他本人的经历有密切关系。他因厌恶统治阶级的腐朽和官场的营私舞弊而三次辞去官职。生活虽然穷一点,但和老百姓一起生活,陶渊明深深感到心情放松愉快。正是在这种情感的驱使下,诗人以洗炼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

这篇文章有着自身的特点:首先,故事性强,颇具传奇色彩。其次,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全文笼罩着似有若无的神秘虚构的色彩。最后文章的语言优美隽永,琅琅上口,值得品味。因此,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为: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2.使学生理解本文写作的顺序、详略,体会优美、精炼的语言。

3.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学习文言文得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来不得半点的偷工减料。同时,学习起来又不能过于琐碎、教条,还得动脑筋让学生在积累基础知识之余,感受到学文言文的乐趣。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好的文章更是要在读中去体会它的美,在说中去挖掘它的美。因此,我准备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指导学生“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美美地听”,力争通过这些环节使学生感受本文的意境之美,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习的能力。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文文字简易,故事性强,可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同时,要加强诵读练习,积累文中的成语及常用的文言词汇,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另外,要让学生多收集资料,既要看到作者的美好理想,又要看出他的无法克制的思想矛盾,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写法。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文言常用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句式。

2.反复朗读、记诵,把握作品内容,体会写作技巧,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欣赏文中优美的语言,培养文言文语感,能够理解、品读经典篇章。

三、重难点

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文言常用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句式。

2.反复朗读、记诵,把握作品内容,体会写作技巧,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才华出众,却主动辞guan,陶然耕作,他钟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的人生境界,他宁可归隐也不要在世俗之中玷辱自己的高洁,这个人就是——陶渊明。

(二)作者介绍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字元亮,又名潜,世称jing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yan wu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但由于当时社会dong dang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他做过xiao guan,因bu man现实hei an,不愿与shizu社会合作,仅80余日就弃guan归隐,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桃花源记》优秀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优秀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优秀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是唐代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散文,描写了一个美丽幽静的桃花园,构建了与世隔绝的理想境界。这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学习《桃花源记》,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以下是一份关于《桃花源记》的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桃花源记》是一篇中国古代散文,以桃花园为背景,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国,文中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桃花源记》的作者、创作背景;

2.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3.学会分析文章结构和描写手法;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5.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分析《桃花源记》的结构和描写手法;

2.理解文章中的深层含义;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向学生展示一张描绘桃花园的画作,并让学生自由发挥,描述画中的桃花园。引导学生思考:桃花园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2.学习《桃花源记》(30分钟)

(1)学生阅读《桃花源记》课文内容,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对该文章的整体理解。

(2)分组讨论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题,并向全班做出汇报。

3.深入理解(30分钟)

(1)通过图片或音频等形式,让学生感受桃花园的美丽和宁静,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中的意象和抒情。

(2)教师解读文章中的隐含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桃花园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学思维能力。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通用8篇)

《桃花源记》文章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给自足,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是作者与世人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想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提供的《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的

1.朗读、背诵文育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文。(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3)理解文章的叙事线索。

难点: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豁然(huo)俨然(yau)阡陌(qian mo)诣(yi)

2.熟读课文,查字典,参考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者简介:

陶渊明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

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格的来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2导语:

同学们学过“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吗?它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桃花源记》优秀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优秀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优秀教学设计《桃花源记》优秀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桃花源记》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朗读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情感目标

从中获得审美情趣,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

1、疏通课文,理清结构。

2、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和描绘的美好社会生活。

3、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再现桃源,理解陶渊明创作目的。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学生准备:

1、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根据注释,试着翻译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疏通课文,理清结构。

2、感受桃花源美好社会生活,讨论陶渊明写作目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桃林”图片(播放PPT1―6),让学生欣赏,问:大家有怎样的感受?联想到一个什么成语?(世外桃源)它有什么含义呢?投影明确:这个成语出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它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不遭战祸、安乐而美好的地方。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出示课题目和作者。(播放PPT7)

二、资料助读

1、作者简介(点击“陶渊明”链接到PPT13);

2、写作背景(点击“桃花源记”链接到PPT14―15)。

三、明确本文的学习内容(播放PPT8)

共六方面:课文朗读、字词释义、课文结构、思考讨论、写作特色、文言知识。

四、课文朗读

点击播放“课文朗读”课件,学生跟读,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领会语气节奏。

五、字词释义

点击播放“字词释义”课件,结合学生课前预习,对各段中的重点字、词、句进行解释。(学生汇报)

2023最新-《桃花源记》教案(优秀6篇)

2023最新-《桃花源记》教案(优秀6篇)

《桃花源记》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6篇《桃花源记》教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桃花源记》教案篇一教学目的

1.朗读、背诵文育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理解文章的叙事线索。

难点: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豁然(huo)、严然(yau)、阡陌(qianmo)、诣(yi)

2.熟读课文,,参考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者简介:

陶渊明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格的来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桃花源记》教学设计1

一、说教材

(一)课文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桃花源记》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是一篇美文,居单元之首,是重点篇目,学好它是极其重要的。

(二)教学内容

《桃花源记》借助虚构的故事来表现作者的社会理想,表达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是篇文言文,在教学上,首先还是要帮学生解决文字障碍,然后引导他们把握文章的大意,了解文章的主旨。于是,我把本课共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了解作者,解决文言字词,疏通文意并熟读;第二课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分析理解文章的主旨,这里我要讲的是第二课时。

(三)教学目标的设置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再加上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他们已经能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能读懂课文的意思。所以我在处理教材时,将第二课时定为“品读美文”,把本课的目标定位以下几点:

(1)理清文章结构。

(2)品味文章的美点。

(3)品评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

(四)、教学重点、难点的设置

由于八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学生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这样设定:

教学重点:感受“桃花源”的美,乐,奇。

教学难点:理解、评价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

二、说教法

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课时教法如下:

1、品读法

2、提问法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三、说学法

教法的根本是学法,只有把“学法”教给学生,才能达到不教。这也是课堂是否能高效的关键。本文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但是,乡镇学生阅读面窄,写作水平低,他们对作者思想根源把握不了,造成了对课文的品读、理解有一定的障碍。因此,我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重在指导学生在“读中品”、在“读中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教师教学设计方案

这里的桃林美,你看,长达二三里,中间没有一棵别的树,一眼望去,就像是一片粉红色的彩霞。地上花草鲜艳美丽,在阳光下闪烁摇曳,像眼睛,像星星。树上花瓣纷纷落下,像是一只只飞舞的粉蝶……。以下是职场为大家的桃花源记教师教学设计方案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一、内容回顾

1. 同学互相就上节课所学来提问。

2. 按照“捕鱼忘路——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渔人行踪线索,讲述桃源故事。

过渡:你觉得文中的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美、乐、奇)

二、想像桃源之“美”

1. 朗读描写桃花源外部环境美和内部环境美的句子,开展朗读比赛。

2. 桃花源风景真是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选一个景点,用“这里的美,你看”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如:这里的桃林美,你看,长达二三里,中间没有一棵别的树,一眼望去,就像是一片粉红色的彩霞。地上花草鲜艳美丽,在阳光下闪烁摇曳,像眼睛,像星星。树上花瓣纷纷落下,像是一只只飞舞的粉蝶……

这里的田池美,你看,田地肥沃,庄稼茁壮生长;池水清澈,鱼儿悠然自乐……

这里的桑竹美,你看,青翠茂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教师小结:听着大家的描绘,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桃源是美丽的,它美在环境幽雅,美在风景秀丽,美在资源丰富,美在静谧祥和……

三、 ___桃源之“乐”

1. 桃花源是美丽的,也是充满欢乐的,文中哪些人能 ___到桃花源的“乐”?(男女、老幼、渔人)

2. 他们分别 ___而乐?请你以其中一类人的身份和口吻说说。

教师以记者采访的形式跟学生交流,学生以文中人物的身份设身处地地 ___桃源生活之乐。

如(1)男人虽种植劳累,但他们乐,乐在不必服兵役,免受战乱之苦,能 ___。

(2)女人虽采桑养蚕,织布缝衣,忙得不亦乐乎,但她们乐,乐在没有 ___,没有剥削,过着和平安定的生活。

(3)老人(黄发)“怡然自乐”,乐在老有所养,丰衣足食。

(4)小孩(垂髫)“怡然自乐”,乐在和平安乐,无忧无虑。

(5)渔人乐,乐在受人热情相邀,盛情款待。

小结:桃花源乐在 ___平等,乐在和平安定,乐在丰衣足食,乐在民风淳朴,乐在……

四、评说桃源之“奇”

桃花源的美丽快乐令人神往,桃花源的离奇神秘更是引人入胜。那么,桃源“奇”在何处呢?请你以“奇,那是因为”的句式阐述一下自己的认识,要尽量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讨论,交流。 (明确:景奇、人奇、踪奇。)

(1)景奇。如桃林奇,那是因为“夹岸数百步……落英缤纷”。山洞奇,那是因为“仿佛若有光……豁然开朗”。

(2)人奇。如人奇,那是因为“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踪奇。如踪奇,那是因为渔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后“寻向所志,不复得路”,名人探访,竟然“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五、赏读课文

在投入的赏读中,神游这个美丽欢乐而又扑朔迷离的桃源胜境。

六、研课文,悟主旨

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存在吗? ___ ___要写呢?我们又该如何评价桃花源这样的理想社会呢?

(学生深入文本,领悟文中主旨,各抒己见。)

七、总结全文

桃花源不是陶渊明消极的逃避,而恰恰是他闪光理想的依托。

___《登庐山》中的一句诗:“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充分肯定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面对着中华大地的千年变迁,中国人民真正站了起来。如今祖国各地不是桃源,胜似桃源,倘若陶渊明地下有知,一定会感到无比欣慰的。

八、布置作业

1. 课后选读以下诗作:《桃花源诗》(陶渊明)《桃源行》(王维)《桃源图》(韩愈)《桃花溪》(张旭),

可以摘抄文中优美诗句,也可以写。

2.千百年来,“桃花源”已成为人们在失意时精神的避难所,衍化成为一种“桃源情结”。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桃花源”魅力长存的原因。

3.请以“我心目中的桃花源”写一篇习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2.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

3.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

4.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

5.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在诵读的基础上,落实字词,疏通文章,熟知课文内容。

2.通过讨论、辨证地看待 ___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会。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 ___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2.使学生理解本文记叙的顺序、详略,体会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

3.理解 ___笔下的社会理想及 ___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欣赏 ___)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样的美景时,脑海中会想到哪个成语吗?(引出“世外桃源”这个成语)“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音乐《天仙配》------(曲终)歌曲描绘的是一副环境优美、夫妻怡然自乐、男耕女织的社会生活美景。这种美景过去有吗?不会,这只是幻想中美好的世界。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比喻?——“世外桃源”。是的,这个成语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现在我们一起跟陶先生走进世外桃源吧。

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学们往往也有这种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一些开心的东西。生活在东晋的诗人陶渊明,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却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2.陶渊明,东晋诗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其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