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中数学 2.2.1 向量的加法运算与几何意义教案

合集下载

2.2.1《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2.2.1《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解:(1) OC OB ; OA
E
D
(2) FE AD; BC
(3) FE 0. OA
F A
O
B
C
数学应用
例2 如图,一艘船从 A点出发以 2 3km/h的速度向垂直于 对岸的方向行驶,同时河水以2km/h的速度向东流, 求船实际行驶速度 的大小与方向.
解:如图,设用向量 AC表示船向垂直于对岸
方向相反
如图,已知 a , b , c ,请作出 a + b , b a + ( b + c ) , ( a + b ) + c. a c
+
a ,b
+
c
b
a
b b a a+ b
ab
abc
c bc
b+ a
b
a
向量加法的运算律
交换律: a b b a 结合律:(a b) c a (b c) 想一想
≦ ≦ 何时取得等号?
练一练
AD 1.化简 (1) AB CD BC ________
(2) MA BN AC CB ________ MN

(3) AB BD CA DC ________ 0




2.根据图示填空
E
g
e
f
D d
(1)a b (2)c d
的速度,用向量 AB 表示水流的速度
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D
以AC,AB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则 AD
就是船实际行驶的速度
AD AB BD

全国高中数学教师优秀教案-《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案(河南省杜志国)

全国高中数学教师优秀教案-《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案(河南省杜志国)

全国⾼中数学教师优秀教案-《向量加法运算及其⼏何意义》教案(河南省杜志国)
第五届全国⾼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活动教案
《向量加法运算及其⼏何意义》
河南省商丘市实验中学
杜志国
《2.2.1向量加法运算及其⼏何意义》教案
授课教师:河南省商丘市实验中学杜志国
⼀、教学⽬标
知识⽬标:理解向量加法的含义,会⽤向量加法的三⾓形法则和平⾏四边形法则作出两个向量的和;掌握向量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并会
⽤它们进⾏向量运算.
能⼒⽬标:经历向量加法概念、法则的建构过程,感受和体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概念的思想⽅法,培养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
情感⽬标:经历运⽤数学来描述和刻画现实世界的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激发学⽣的学习热情.培养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个性品质.⼆、重点与难点
重点:向量加法的定义与三⾓形法则的概念建构;以及利⽤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
难点:理解向量的加法法则及其⼏何意义.
三、教法学法
教法运⽤了“问题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法采⽤以“⼩组合作、⾃主探究”为主要⽅式的⾃主学习模式.
四、教学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是⼀个内容活化、创⽣的过程,是⼀个学⽣思考、体验的过程,更是⼀个师⽣互动、发展的过程.基于此,我设定了5个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引⼊课题
师:在前⼀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个新的量——向量,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探究向量的加法运算,⾸先,请看课件.(出⽰)
师:他是谁?
⽣:丁俊晖.
师:对,著名的台球神童——
看他好像遇到了难题?(出⽰)。

2.2.1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2.2.1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J
F
E D B
C
AB BC CD DE
0 JK KA ?
A
例2.长江两岸之间没有大桥的地方,常常通过轮船进行运输, 如图所示,一艘船从长江南岸A点出发,以 2 3 km/h的速度向 垂直于对岸的方向行驶,同时江水的速度为向东2km/h. (1)试用向量表示江水速度、船速以及船实际航行的速度; (2)求船实际航行的速度的大小与方向(用与江水速度的夹 角来表示)。 C
船的实际航行的速度的大小为4km/h,方向
与水流间的夹角是60 ,求v1和v2.
o
向量加 法
探究
若水流速度和船速的大小保持不变, 最后要能使渡船垂直过江,则船的 航向应该如何?在白纸上作图探究.
D C
5
A
2
B
向量加 法
只有坚定不移,才能驶向成功彼岸!
向量加 法
(1)向量的相反向量的意义; (2)向量减法运算几何意义;
问题:除了零向量,有没有不能用平行四 边形法则求和向量的情况?
a
特例:共线向量
a
b
A B C
b
B C A
AC a b
方向相同
AC a b
方向相反
课堂练习
教材P84页练习1. 1、(1)
ab
a
ab
b a b
b
(2)
ab
(3)
a
b
b
(4 ) a b
a
b b
向量加 法
课堂练习
二、向量加法的运算法则:
B
a
ba ab a
b
C
D
D
b
A
( a b) c

高中数学 人教A版必修4 第2章 2.2.1向量的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高中数学 人教A版必修4    第2章 2.2.1向量的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2.2.1
问题 2
想一想,|a+b|与|a|和|b|之间的大小关系如何?
|a|+|b| a, b 同向, 当 a 与 b 同向共线时, a+b 与____ 且|a+b|=_______.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a 的方向相同, 当 a 与 b 反向共线时,若|a|>|b|,则 a+b 与__
|a|-|b| ;若|a|<|b|,则 a+b 与__ b 的方向相同,且 且|a+b|=_______ |b|-|a| |a+b|=_______.
填一填·知识要点、记下疑难点
2.2.1
1.向量的加法法则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1)三角形法则 如图所示,已知非零向量 a,b,在平面内任取
→ → → AC 一点 A,作AB=a,BC=b,则向量____叫做 a 与 b 的和(或
→ → → a + b 和向量), 记作_____, 即 a+b=AB+BC=_____. AC 上述求两个 向量和的作图法则,叫做向量求和的三角形法则.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2.2.1
2.2.1
【学习要求】
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本 1.理解并掌握加法的概念,了解向量加法的物理意义及其几何 课 时 意义. 栏 目 开 2.掌握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并能熟练地运 关
用这两个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加法运算.
3.了解向量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依几何意义作图解释加 法运算律的合理性.
a a =__. 0 +__ 对于零向量与任一向量 a 的和有 a+0=__
填一填·知识要点、记下疑难点
2.2.1
(2)平行四边形法则 如图所示,已知两个不共线向量 a,b,作 → → OA=a,OB=b,则 O、A、B 三点不共线,

高中数学教学课例《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设计》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数学教学课例《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设计》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又有方向”的量可以相加,并且可以依据“三角形法则
或者四边形法则”来进行。
向量加法的运算律。设计让学生先猜想后验证来学
教学目标 习运算律,需要利用类比的思想进行猜测,还要在猜测
的基础上加以验证,有一定难度。
学生在高一学习物理中的位移和力等知识时,已初
步了解了矢量的合成,而物理学中的矢量相当于数学中 学生学习能
(一)复习导入 设计意图:回顾知识点 师生活动:上一节,我们一起学习了向量的有关概 念,明确了向量的表示方法,向量和我们熟悉的数一样 也可以进行加减运算,这一节,我们先学习向量的加法。 (二)问题导入 问题:数可进行加法运算:1+2=3.那么向量的加 法是怎样定义的?长度是 1 的向量与长度是 2 的向量相 教学过程 加是否一定是长度为 3 的向量呢? 由此导入新课,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 问题:如何进行平行向量的加法运算 师生互动: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平行向量分 为同向向量和反向向量 (1)同向 练习: 画出
C组 1.在矩形 ABCD 中,,设,,,则|a+b+c|= A.
B. C. D.
2.如图,已知=,用,表示,则等于 A.- B.+ C.+ D.-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充分体 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 程中力求体现三个特色:
(1)以问题为教学线索;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本课教 学始终以问题的解决为线索,在老师的引导下,使学生 课例研究综 的思维从问题开始由问题深化. 述
本节课固然收获颇多,但我也看到了几个表情漠然 的学生,这种不和谐让我感到心痛,新课程要求教学面 向全体学生,但对于这些学生如何能使他们一起进步, 值得我们思考,也是我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我想,随着 学习方式的改变,有很多方法等待我们去探索。

高中数学 2.2.1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一)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4

高中数学 2.2.1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一)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4

作ABa, BC b,则向 A叫 C 量 a与 作 b 的
和 ,a 记 b.即 a 作 b: A BBC A, C
a
a b C
b
A B
规a 定 0 0 a :
讲授新课
2. 三角形法则 (“首尾相接,首尾连”)
已知向量 a,b. 在平面内任A 取,一
作ABa, BC b,则向 A叫 C 量 a与 作 b 的
和 ,a 记 b.即 a 作 b: A BBC A, C
a
b
a b C
a b
A
B
规a 定 0 0 a :
讲授新课
2. 三角形法则 (“首尾相接,首尾连”)
已知向量 a,b. 在平面内任A 取,一
作ABa, BC b,则向 A叫 C 量 a与 作 b 的
和 ,a 记 b.即 a 作 b: A BBC A, C NhomakorabeaA
B
C
CA
B
情境设置
(1) 某人从A到B,再从B按原方向到C, (2)则两次的位移和:ABBCAC
(2) 若上题改为从A到B,再从B按反方向 到C, 则两次的位移和: ABBCAC
A
B
C
CA
B
情境设置
(3) 某车从A到B,再从B改变方向到C, 则两次的位移和:
C AB
情境设置
(3) 某车从A到B,再从B改变方向到C, 则两次的位移和: ABBCAC
C AB
情境设置
(3) 某车从A到B,再从B改变方向到C, 则两次的位移和: ABBCAC (4) 船速A为 B , 水速B为 C, 则两速:度和
C C
AB
A
B
情境设置
(3) 某车从A到B,再从B改变方向到C, 则两次的位移和: ABBCAC (4) 船速A为 B , 水速B为 C, 则两速:度和

向量的加法教案

向量的加法教案

2.2.1向量的加法编写:李宏发审核:高一数学组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向量加法的概念;能熟练运用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做几个向量的和向量;能准确表述向量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熟练运用它们进行向量计算.(2)通过实例,掌握向量加法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3)初步体会数形结合在向量解题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教材利用同学们熟悉的物理知识引出向量的加法,启发学生利用位移的合成去探索两个向量的和,通过学习例题,指导学生发现知识结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同学们对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有了一定的认识,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和领悟数形结合的思想;同时以较熟悉的物理背景去理解向量的加法,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向量加法的概念和向量加法的法则及运算律.难点: 向量的的运算和应用.三.学法与教学用具学法:(1)自主性学习+合作探究式学习法:(2)反馈练习法:以练习来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存在的差距.教学用具:电脑、投影机.四.教学设想【创设情境】问题一,2008年12月15日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大陆和台湾直航”,2008年之前春节探亲,乘飞机都要先从台北到香港,再从香港到上海,这两次位移的结果是什么?讨论结果:这两次位移的结果与飞机从台北直接飞往上海的位移是相同的.应用物理物理背景得出结论:物理中,我们就把后面这样一次位移叫做前面两次位移的合位移.问题二,如图:在大型车间里,一重物被天车从A处搬运到B处.分析:它的实际位移AB,可以看作水平运动的分位移AC 与竖直向上运动的分位移AD 的合位移.位移就是一个向量(自由向量),两个位移求和位移实际上就是两个向量求和向量。

什么叫两个向量的和向量?如何求和向量?提出课题:向量的加法 五.学习新课【定义】1.定义:已知非零向量a 、b ,在平面内任取一点A ,作AB a =,BC b =,则向量AC 叫做a 与b 的和。

高中数学必修四 第2章 平面向量课件 2.2.1 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高中数学必修四 第2章 平面向量课件 2.2.1 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③A→B+A→D+C→D=________; ④A→C+B→A+D→A=________. [思路探索] 首先观察各向量字母的排列顺序,再进行恰当的组 合,利用向量加法法则运算求解. 解 (1)C→D+B→C+A→B=(A→B+B→C)+C→D=A→C+C→D=A→D. (2)A→B+D→F+C→D+B→C+F→A =(A→B+B→C)+(C→D+D→F)+FA =A→C+C→F+F→A=A→F+F→A=0.
(3)①A→D+A→B=A→C,
②C→D+A→C+D→O=C→O+A→C=A→O,
③A→B+A→D+C→D=A→C+C→D=A→D,
④A→C+B→A+D→A=D→C+B→A=0.
答案
→ (1)AD
(2)0
(3)①A→C
②A→O
③A→D
④0
[规律方法] (1)解决该类题目要灵活应用向量加法运算,注意各 向量的起、终点及向量起、终点字母排列顺序,特别注意勿将0 写成0. (2)运用向量加法求和时,在图中表示“首尾相接”时,其和向量 是从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最后一个向量的终点.
类型一 向量的加法运算 【例 1】 化简或计算:(1)C→D+B→C+A→B=________. (2)A→B+D→F+C→D+B→C+F→A=________.
(3)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如图),对角线 AC、BD 交于点 O. 则①A→D+A→B=________; ②C→D+A→C+D→O=________;
类型二 利用向量证明几何问题 【例 2】 在平行四边形 ABCD 的对角线 BD 的延长线及反向延长线上,取点 F、E,使 BE=DF(如图).用向量的方法证明:四边 形 AECF 也是平行四边形.
[思路探索] 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向量方法证明几何问题,只需证明 一组对边对应的向量相等即可.

(整理)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整理)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2.2.1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一、学习背景: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数学概念之一,是解决几何问题的有力工具.向量引入后,把好多图形的基本性质转化为向量的运算体系.向量是沟通代数、几何的工具。

在本章中,学生学习平面向量及其运算的意义,能用向量语言和方法表述和解决数学和物理中的一些问题。

二、教材分析《普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必修(4))》(人教(版))。

第二章2.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的第一节“向量的加法及其几何意义”,教材的第2.1节通过物理实例引入了向量的概念,介绍了向量的一些基本概念,向量的加法是向量的第一运算,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运算,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正如第二章的引言中所说:如果没有运算,向量只是一个“路标”,因为有了运算,向量的力量无限。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向量的加法运算,理解其几何意义;2、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

能力目标:1、通过向量加法的运算,培养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将向量运算与数的运算进行类比,使学生掌握向量加法运算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渗透类比的数学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形成学生的体验性认识,体会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向量加法的意义;掌握向量加法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难点:理解向量的加法法则及其几何意义.五、教学方法启发探究、小组合作式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六、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两个数的加法,我们早已学会。

例如“1+2=3”等,那么对于两个向量是否还能象数一样进行加法运算呢?百度搜索(中国地图)/比如大陆和台湾通航之前,从台湾到石家庄探亲,得先从台北到香港,再从香港到石家庄,这两次位移之和怎样运算?(教师在地图上一边问一边画箭头)如今通航后,我们可以直接从台湾到达石家庄,这次位移是什么?由此导入新课.2、小组探究,学习新知请思考问题1:问题1:通航之前两次位移的位置关系是什么?如何作出它们的和位移?它与通航后的直接位移是什么关系?学生讨论、探究得出结论:——两次位移首尾相连,其和位移是由起点指向终点.和位移与通航后的直接位移相等。

《向量的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案完美版

《向量的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案完美版

《向量的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案完美版第一章:向量概念的复习1.1 向量的定义1.2 向量的基本性质1.3 向量的表示方法1.4 向量的模长与方向第二章:向量的加法运算2.1 向量加法的定义2.2 向量加法的基本性质2.3 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2.4 向量加法的运算规则第三章:向量的减法运算3.1 向量减法的定义3.2 向量减法与向量加法的关系3.3 向量减法的几何意义3.4 向量减法的运算规则第四章:向量的数乘运算4.1 向量数乘的定义4.2 向量数乘的基本性质4.3 向量数乘的几何意义4.4 向量数乘的运算规则第五章:向量加法运算的坐标表示5.1 坐标系的建立5.2 向量坐标的定义5.3 向量加法运算的坐标表示方法5.4 向量加法运算的坐标运算规则第六章:向量加法运算的图形验证6.1 向量加法图形的表示方法6.2 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6.3 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6.4 向量加法的图形验证练习第七章:向量的减法与数乘的图形意义7.1 向量减法的图形意义7.2 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7.3 向量数乘的图形意义7.4 向量数乘的三角形法则第八章:向量加减法的综合应用8.1 向量加减法的混合运算8.2 向量加减法的坐标应用8.3 向量加减法的几何解释8.4 向量加减法的综合练习第九章:向量数乘的应用9.1 向量数乘与向量长度的关系9.2 向量数乘与向量方向的关系9.3 向量数乘的几何应用9.4 向量数乘的实际问题应用第十章:总结与提高10.1 向量加法、减法、数乘的总结10.2 向量运算在几何中的应用10.3 向量运算在坐标系中的应用10.4 向量运算的综合练习与提高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向量概念的复习补充说明:向量是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可用箭头表示。

向量具有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等基本性质。

向量可用字母和箭头表示,例如→a、→b。

向量的模长表示向量的大小,方向表示向量的指向。

二、向量的加法运算补充说明:向量加法是将两个向量首尾相接,形成一个新的向量。

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和内容分析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A版必修4第二章《平面向量》第二节《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的第一课时,内容是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数学概念之一,也是沟通代数与几何的桥梁。

向量的加法运算是通过类比实数的加法,以位移的合成、力的合力两个物理模型为背景引入的,主要内容是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教科书从几何角度具体给出了通过两个法则作两个向量和的方法,介绍了向量加法满足的运算律,最后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向量,生活中用向量。

向量加法运算是学生对向量运算体系所进行的第一次探索和尝试,学好本节课将为后面学习向量的其他知识奠定基础,为用“数”的运算解决“形”的问题提供工具和方法。

因此,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向量加法运算的定义的建构;以及利用位移的合成、力的合成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

二.教学目标和目标分析(一)教学目标1.掌握向量加法运算的概念;掌握用位移的合成、力的合成模型作出两个向量的和,从而得出向量加法的法则,以及向量加法的运算律。

2.理解向量加法运算的几何意义。

3.体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类比推理、数学建模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学目标分析1.从实数可以进行加法类比猜想向量是否也可以进行加法运算。

通过类比实数的加法,探究向量的加法,并由已学的物理学科知识得出向量加法运算的概念;用位移的合成和力的合成作出两个向量的和向量时,体会向量具有自由平移的特征,从作出的位移的合成、力的合成图形中总结出向量的加法法则——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

用三角形法则作图则要求首尾相连连首尾,用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图则要求起点相同连对角。

2.通过对向量的方向、大小的探究,加深理解向量加法及其几何意义。

3.从实数加法的运算律类比向量加法的运算律,并作图验证。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本节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以下疑惑和困难:1.对三角形法则的理解,尤其是方向相反的两个向量的加法。

2.2.1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用)

2.2.1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用)
a A
a+b OA AC OC
b+a OB BC OC
向量的加法满足结合律吗?如何检验?
(a b) c a (b c)
D
?
abc ab
A
bc
c
C
a
B
b
(1) A1A2 + A2A3 +……+ An-1An =_______ A 1A n
(2)若平面内有n个向量首尾相接,构成一个封闭图形,
[思考 1] 求作两个向量和的方法有哪些?
提示: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思考 2] 什么不同? 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的适用条件有
名师指津: (1)三角形法则适用于任意两个非零向量求 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只适用于两个不共线的向量求和.
(2)当两个向量不共线时,两个法则是一致的. 如图所示, (平行四边形法则),
首 首a 尾 尾 相 连 o 接
b
作法(1)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2)作 OA = a , AB = b
A
a
b
B
位移的合成可以看 这种作法叫做向量 作向量加法三角形 加法的三角形法则 法则的物理模型
还有没有其他的做法?
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a b
作法(1)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起 连 点 对 相 角 同 o
课堂小结:
向量加法的定义
三角形法则
平行四边形法则
向量加法的运算律 向量加法的运算
小结
1.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 (要点:两向量首尾连接) 2.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要点:两向量起点重合组成 平行四边形两邻边)
3.向量加法满足交换律及结合律
a+ b = b+ a ( a + b) + c = a + (b + c )

2.2.1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1)

2.2.1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1)
同时橡皮条在力F的作用下也是从E点伸长到了O点.
E
O分析:由物理知识知,F为F1与F2的合力
F1+F2=F
E
O
F
思考5
例如:橡皮条在力F1与F2的作用下,从E点伸长到了O点. 同时橡皮条在力F的作用下也是从E点伸长到了O点.
分析:由物理知识知,F为F1与F2的合力
E
O
F1+F2=F
F为F1与F2为邻边所形成平行四边形 的对角 线
F A
O
B
C
例2:
长江两岸没有大桥的地方,常常通过轮渡进行运输. 如图,一艘船从长江南岸 A点出发,以 2 3 km/h的 速度向垂直于对岸的方向行驶,同时江水的速度为 向东2km/h.求船实际行驶速度的大小与方向 (1)试用向量表示江水流速、 船速以及船实际航行的速度.
A
例2:
长江两岸没有大桥的地方,常常通过轮渡进行运输. 如图,一艘船从长江南岸 A点出发,以 2 3 km/h的 速度向垂直于对岸的方向行驶,同时江水的速度为 向东2km/h.求船实际行驶速度的大小与方向 (1)试用向量表示江水流速、 船速以及船实际航行的速度. D
8
A
b
B
C
课堂小结:
向量加法的运算 三角形法则 平行四边形法则
向量加法的运算律
(1) ab
b
a
(3)
a
b
本题能用平行四边 形法则求向量和 吗?
ab
(4)
(2)
b
a
b
a a
ab
b
ab
2.如图,已知a、b , 用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 形法则作出a b .
本题能用三角形法则 求向量和吗?

《2.2.1向量的加法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数学高教版21拓展模块一上册

《2.2.1向量的加法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数学高教版21拓展模块一上册

《向量的加法运算》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加法运算规则。

2. 学会运用向量的加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逻辑思考和运算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向量的加法运算及其规则。

2. 教学难点:向量的表示及其方向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PPT,包括向量的图片和示例。

2. 准备教学用具:笔、纸、箭头标志等,用于演示和让学生实际操作。

3. 准备相关实际问题,用于课堂讨论和解决。

4. 预先布置学生预习,并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向量加法运算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 回顾向量概念(介绍向量的几何意义)2. 明确本节课目标:学习向量的加法运算(二)新课内容1. 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1)通过图示讲解,让学生直观感受法则。

(2)例题演示如何使用法则。

(3)学生自主练习。

2. 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1)利用几何画板展示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形成过程。

(2)例题演示如何使用法则。

(3)学生自主练习。

3. 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1)结合图形讲解向量加法满足结合律。

(2)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

4. 向量加法的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

(1)讲解运算律的含义。

(2)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律。

(三)练习与提高1. 完成课本相关练习题。

2. 学生自主选择题目,进行练习。

3. 讲解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四)小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向量加法运算的两种方法及几何意义。

2.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对课堂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

3. 提示学生注意向量加法运算的注意事项。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向量的加法运算规则,掌握向量的表示方法。

2. 能够正确进行向量的加法运算,并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3. 培养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向量的加法运算规则,掌握向量的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向量的加法运算,解决相关问题。

(教案) 向量的加法运算Word版含解析

(教案) 向量的加法运算Word版含解析

6.2平面向量的运算6.2.1向量的加法运算课标解读课标要求核心素养1.借助实例理解并掌握向量加法的概念.2.掌握向量加法运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加法运算.(重点)3.理解向量加法运算的几何意义.(难点)1.通过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培养直观想象核心素养.2.借助向量加法的运算律进行相关运算,培养数学运算核心素养.俄罗斯著名寓言作家克雷洛夫在他所著的《克雷洛夫寓言》中有一篇《天鹅、梭子鱼和虾》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有一天,天鹅、梭子鱼和虾一起拉一车货物,天鹅想,我的家在天上,应该把货物拉到我家,于是,天鹅伸长脖子拼命往天上飞.梭子鱼想,我的家在河里,应该往河里拉,于是,梭子鱼使劲往河里拽.虾想,我的家在池塘里,应该把货送到池塘,于是,虾弓着身子往池塘拉.他们三个累的精疲力尽,车子却纹丝不动.问题1:车子为什么纹丝不动?答案天鹅、梭子鱼和虾用力的方向不一致.问题2: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答案要想成功,就要好好合作,用力方向要合理.1.向量的加法(1)定义:求①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这种求向量和的方法,称为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对于零向量与任意向量a,规定0+a=a+0=a.(2)向量求和的法则:三角形法则已知非零向量a,b,在平面内任取一点A,作AB⃗⃗⃗⃗⃗ =a,BC⃗⃗⃗⃗⃗ =b,则向量AC⃗⃗⃗⃗⃗ 叫做a与b的和,记作②a+b,即a+b=AB⃗⃗⃗⃗⃗ +BC⃗⃗⃗⃗⃗ =AC⃗⃗⃗⃗⃗平行四边以同一点O为起点的两个已知向量a,b,以OA,OB为邻边作③▱OACB,则以O为起点的形法则向量OC⃗⃗⃗⃗⃗ (OC是▱OACB的对角线)就是向量a与b的和,即OC⃗⃗⃗⃗⃗ =a+b特别提醒三角形法则与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区别与联系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区别满足条件两向量“首尾相接”两向量“共起点”适用范围所有向量不共线的两向量联系平行四边形法则与三角形法则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这两种求向量和的方法,通过向量平移能相互转化,解决具体问题时视情况而定2.向量加法的运算律(1)交换律:a+b=④b+a.(2)结合律:(a+b)+c=⑤a+(b+c).思考:向量加法的运算律与实数加法的运算律相同吗?提示相同.3.|a|-|b|,|a±b|,|a|+|b|三者的关系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a|-|b|≤|a+b|≤|a|+|b|,当且仅当向量a,b方向相同时取“=”.探究一向量加法运算法则的应用例1如图所示,已知向量a、b、c,试作出向量a+b+c.解析解法一:如图1所示,首先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作向量OA⃗⃗⃗⃗⃗ =a,接着作向量AB⃗⃗⃗⃗⃗ =b,则得向量OB⃗⃗⃗⃗⃗ =a+b,然后作向量BC⃗⃗⃗⃗⃗ =c,则向量OC⃗⃗⃗⃗⃗ =(a+b)+c=a+b+c.解法二:如图2所示,首先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作向量OA ⃗⃗⃗⃗⃗ =a,OB ⃗⃗⃗⃗⃗ =b,OC ⃗⃗⃗⃗⃗ =c,以OA 、OB 为邻边作▱OADB,连接OD,则OD ⃗⃗⃗⃗⃗⃗ =OA ⃗⃗⃗⃗⃗ +OB ⃗⃗⃗⃗⃗ =a+b,再以OD 、OC 为邻边作▱ODEC,连接OE,则OE ⃗⃗⃗⃗⃗ =OD ⃗⃗⃗⃗⃗⃗ +OC ⃗⃗⃗⃗⃗ =a+b+c. 思维突破向量求和法则的应用技巧(1)当两个不共线向量求和时,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都可以用. (2)多个向量求和时,可先求两个向量的和,再和其他向量求和. 1-1如图(1)、图(2)所示,试作出向量a 与b 的和. 解析如图①、图②所示.OB⃗⃗⃗⃗⃗ 即为所求. 探究二向量加法运算律的应用例2化简下列各式:(1)AB ⃗⃗⃗⃗⃗ +DF ⃗⃗⃗⃗⃗ +CD ⃗⃗⃗⃗⃗ +BC ⃗⃗⃗⃗⃗ +FA ⃗⃗⃗⃗⃗ ; (2)(AB ⃗⃗⃗⃗⃗ +DE ⃗⃗⃗⃗⃗ )+CD ⃗⃗⃗⃗⃗ +BC ⃗⃗⃗⃗⃗ +EA ⃗⃗⃗⃗⃗ . 解析(1)AB ⃗⃗⃗⃗⃗ +DF ⃗⃗⃗⃗⃗ +CD ⃗⃗⃗⃗⃗ +BC ⃗⃗⃗⃗⃗ +FA ⃗⃗⃗⃗⃗ =AB ⃗⃗⃗⃗⃗ +BC ⃗⃗⃗⃗⃗ +CD ⃗⃗⃗⃗⃗ +DF ⃗⃗⃗⃗⃗ +FA ⃗⃗⃗⃗⃗ =AC ⃗⃗⃗⃗⃗ +CD ⃗⃗⃗⃗⃗ +DF ⃗⃗⃗⃗⃗ +FA ⃗⃗⃗⃗⃗ =AD ⃗⃗⃗⃗⃗ +DA ⃗⃗⃗⃗⃗ =0. (2)(AB ⃗⃗⃗⃗⃗ +DE ⃗⃗⃗⃗⃗ )+CD ⃗⃗⃗⃗⃗ +BC ⃗⃗⃗⃗⃗ +EA ⃗⃗⃗⃗⃗ =(AB ⃗⃗⃗⃗⃗ +BC ⃗⃗⃗⃗⃗ )+(CD ⃗⃗⃗⃗⃗ +DE ⃗⃗⃗⃗⃗ )+EA ⃗⃗⃗⃗⃗ =AC ⃗⃗⃗⃗⃗ +CE ⃗⃗⃗⃗⃗ +EA ⃗⃗⃗⃗⃗ =AE ⃗⃗⃗⃗⃗ +EA ⃗⃗⃗⃗⃗ =0. 2-1化简:(AB ⃗⃗⃗⃗⃗ +MB ⃗⃗⃗⃗⃗⃗ )+(BO ⃗⃗⃗⃗⃗ +BC ⃗⃗⃗⃗⃗ )+OM ⃗⃗⃗⃗⃗⃗ =. 答案AC⃗⃗⃗⃗⃗ 解析(AB ⃗⃗⃗⃗⃗ +MB ⃗⃗⃗⃗⃗⃗ )+(BO ⃗⃗⃗⃗⃗ +BC ⃗⃗⃗⃗⃗ )+OM ⃗⃗⃗⃗⃗⃗ =(AB ⃗⃗⃗⃗⃗ +BC ⃗⃗⃗⃗⃗ )+MB ⃗⃗⃗⃗⃗⃗ +(BO ⃗⃗⃗⃗⃗ +OM ⃗⃗⃗⃗⃗⃗ )=AC ⃗⃗⃗⃗⃗ +MB ⃗⃗⃗⃗⃗⃗ +BM ⃗⃗⃗⃗⃗⃗ =AC⃗⃗⃗⃗⃗ . 探究三向量加法的实际应用例3在某地抗震救灾时,一架飞机先从A 地按北偏东35°方向飞行800km 到达B 地接到受伤人员,然后从B 地按南偏东55°方向飞行800km 将受伤人员送往C 地医院,求这架飞机飞行的路程及两次飞行的位移的和.解析如图所示,设AB ⃗⃗⃗⃗⃗ ,BC ⃗⃗⃗⃗⃗ 分别表示飞机从A 地按北偏东35°方向飞行800km 到达B 地,从B 地按南偏东55°方向飞行800km 到达C 地.则飞机飞行的路程是|AB ⃗⃗⃗⃗⃗ |+|BC ⃗⃗⃗⃗⃗ |,两次飞行的位移的和是AB ⃗⃗⃗⃗⃗ +BC ⃗⃗⃗⃗⃗ =AC ⃗⃗⃗⃗⃗ . 依题意,有|AB ⃗⃗⃗⃗⃗ |+|BC ⃗⃗⃗⃗⃗ |=800+800=1600(km),∠ABC=35°+55°=90°, 所以|AC ⃗⃗⃗⃗⃗ |=√|AB ⃗⃗⃗⃗⃗ |2+|BC ⃗⃗⃗⃗⃗ |2=√8002+8002=800√2(km). 其中∠BAC=45°,所以方向为北偏东35°+45°=80°.故飞机飞行的路程是1600km,两次飞行的位移和的大小为800√2km,方向为北偏东80°. 思维突破向量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技巧(1)准确画出几何图形,将几何图形中的边转化为向量.(2)将所求问题转化为向量的加法运算,进而利用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进行求解.3-1如图,用两根绳子把重10N 的物体W 吊在水平木杆AB上,∠ACW=150°,∠BCW=120°,求A 处和B 处所受力的大小(绳子的质量忽略不计). 解析如图,设CE⃗⃗⃗⃗⃗ ,CF ⃗⃗⃗⃗⃗ 分别表示A,B 所受的力, 10N 的重力用CG ⃗⃗⃗⃗⃗ 表示,则CE ⃗⃗⃗⃗⃗ +CF ⃗⃗⃗⃗⃗ =CG⃗⃗⃗⃗⃗ . 易得∠ECG=180°-150°=30°,∠FCG=180°-120°=60°, ∴|CE ⃗⃗⃗⃗⃗ |=|CG ⃗⃗⃗⃗⃗ |×cos30° =10×√32=5√3(N).|CF ⃗⃗⃗⃗⃗ |=|CG ⃗⃗⃗⃗⃗ |×cos60°=10×12=5(N).故A 处所受的力的大小为5√3N,B 处所受的力的大小为5N. 1.在四边形ABCD 中,若AC ⃗⃗⃗⃗⃗ =AB ⃗⃗⃗⃗⃗ +AD ⃗⃗⃗⃗⃗ ,则() A.四边形ABCD 一定是矩形 B.四边形ABCD 一定是菱形 C.四边形ABCD 一定是正方形 D.四边形ABCD 一定是平行四边形答案D 由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可知,四边形ABCD 必为平行四边形. 2.化简OP ⃗⃗⃗⃗⃗ +PQ ⃗⃗⃗⃗⃗ +PS ⃗⃗⃗⃗ +SP ⃗⃗⃗⃗ 的结果为() A.QP⃗⃗⃗⃗⃗ B.OQ ⃗⃗⃗⃗⃗⃗ C.SP ⃗⃗⃗⃗ D.SQ ⃗⃗⃗⃗⃗ 答案B OP ⃗⃗⃗⃗⃗ +PQ ⃗⃗⃗⃗⃗ +PS ⃗⃗⃗⃗ +SP ⃗⃗⃗⃗ =OQ⃗⃗⃗⃗⃗⃗ +0=OQ ⃗⃗⃗⃗⃗⃗ . 3.(多选题)在如图所示的▱ABCD 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B ⃗⃗⃗⃗⃗ =DC ⃗⃗⃗⃗⃗ B.AD ⃗⃗⃗⃗⃗ +AB ⃗⃗⃗⃗⃗ =AC ⃗⃗⃗⃗⃗ C.AB ⃗⃗⃗⃗⃗ =BD ⃗⃗⃗⃗⃗⃗ +AD ⃗⃗⃗⃗⃗ D.AD ⃗⃗⃗⃗⃗ +CB⃗⃗⃗⃗⃗ =0 答案ABD 由▱ABCD 知A,B,D 正确,因为AB ⃗⃗⃗⃗⃗ =AD ⃗⃗⃗⃗⃗ +DB ⃗⃗⃗⃗⃗⃗ ≠BD ⃗⃗⃗⃗⃗⃗ +AD ⃗⃗⃗⃗⃗ ,所以C 错误. 4.若a 表示“向东走8km ”,b 表示“向北走8km ”,则|a+b|=,a+b 的方向是. 答案8√2km;东北方向 解析如图所示,作OA ⃗⃗⃗⃗⃗ =a,AB ⃗⃗⃗⃗⃗ =b, 则a+b=OA ⃗⃗⃗⃗⃗ +AB ⃗⃗⃗⃗⃗ =OB⃗⃗⃗⃗⃗ , 所以|a+b|=|OB ⃗⃗⃗⃗⃗ |=√82+82=8√2(km), 因为∠AOB=45°,所以a+b 的方向是东北方向.5.如图,已知向量a,b,c,求作向量a+b+c.解析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作OA ⃗⃗⃗⃗⃗ =a,AB ⃗⃗⃗⃗⃗ =b,BC ⃗⃗⃗⃗⃗ =c,如图所示: 则由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得OB⃗⃗⃗⃗⃗ =a+b,OC ⃗⃗⃗⃗⃗ =a+b+c,故OC ⃗⃗⃗⃗⃗ 即为所求向量a+b+c. 逻辑推理——向量加法的应用如图,在正六边形OABCDE 中,OA ⃗⃗⃗⃗⃗ =a,OE ⃗⃗⃗⃗⃗ =b,试用向量a,b 将OB ⃗⃗⃗⃗⃗ ,OC ⃗⃗⃗⃗⃗ ,OD ⃗⃗⃗⃗⃗⃗ 表示出来. 解析如图,连接BE,AD,设正六边形的中心为P,则四边形ABPO,AOEP,ABCP,OPDE 均为平行四边形.由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得 OP ⃗⃗⃗⃗⃗ =OA ⃗⃗⃗⃗⃗ +OE ⃗⃗⃗⃗⃗ =a+b. ∵AB ⃗⃗⃗⃗⃗ =OP ⃗⃗⃗⃗⃗ =ED ⃗⃗⃗⃗⃗ , ∴AB ⃗⃗⃗⃗⃗ =ED ⃗⃗⃗⃗⃗ =a+b.在△AOB 中,根据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 得OB⃗⃗⃗⃗⃗ =OA ⃗⃗⃗⃗⃗ +AB ⃗⃗⃗⃗⃗ =a+a+b. 同理,在△OBC 中, OC⃗⃗⃗⃗⃗ =OB ⃗⃗⃗⃗⃗ +BC ⃗⃗⃗⃗⃗ =a+a+b+b, 在△OED 中,OD ⃗⃗⃗⃗⃗⃗ =OE ⃗⃗⃗⃗⃗ +ED ⃗⃗⃗⃗⃗ =OE⃗⃗⃗⃗⃗ +OP ⃗⃗⃗⃗⃗ =b+a+b. 素养探究:用已知向量表示待求向量,可以利用向量的平移性,根据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结合正六边形的几何性质转化求解,体现了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 P,Q 是△ABC 的边BC 上的两点,且BP=QC.求证:AB ⃗⃗⃗⃗⃗ +AC ⃗⃗⃗⃗⃗ =AP ⃗⃗⃗⃗⃗ +AQ ⃗⃗⃗⃗⃗ .证明如图,取BC 的中点O,连接AO 并延长至点D,使OD=AO,连接BD,CD,则四边形ABDC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B ⃗⃗⃗⃗⃗ +AC ⃗⃗⃗⃗⃗ =AD ⃗⃗⃗⃗⃗ ,又BP=QC,BO=CO,所以PO=QO,连接PD,QD,则四边形APDQ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P ⃗⃗⃗⃗⃗ +AQ ⃗⃗⃗⃗⃗ =AD ⃗⃗⃗⃗⃗ ,所以AB ⃗⃗⃗⃗⃗ +AC ⃗⃗⃗⃗⃗ =AP ⃗⃗⃗⃗⃗ +AQ ⃗⃗⃗⃗⃗ . 1.(多选题)下列等式正确的有() A.AB ⃗⃗⃗⃗⃗ +BA ⃗⃗⃗⃗⃗ =0B.AC⃗⃗⃗⃗⃗ =DC ⃗⃗⃗⃗⃗ +AB ⃗⃗⃗⃗⃗ +BD ⃗⃗⃗⃗⃗⃗ C.OA ⃗⃗⃗⃗⃗ +AC ⃗⃗⃗⃗⃗ +AO ⃗⃗⃗⃗⃗ +CO ⃗⃗⃗⃗⃗ =0 D.AB ⃗⃗⃗⃗⃗ +CA ⃗⃗⃗⃗⃗ +BD ⃗⃗⃗⃗⃗⃗ +DC ⃗⃗⃗⃗⃗ =0答案ABD 由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零向量的定义可知AB ⃗⃗⃗⃗⃗ +BA ⃗⃗⃗⃗⃗ =0,故A 正确. DC ⃗⃗⃗⃗⃗ +AB ⃗⃗⃗⃗⃗ +BD ⃗⃗⃗⃗⃗⃗ =AB ⃗⃗⃗⃗⃗ +BD ⃗⃗⃗⃗⃗⃗ +DC ⃗⃗⃗⃗⃗ =AC ⃗⃗⃗⃗⃗ ,故B 正确. OA ⃗⃗⃗⃗⃗ +AC ⃗⃗⃗⃗⃗ +AO ⃗⃗⃗⃗⃗ +CO ⃗⃗⃗⃗⃗ =OC ⃗⃗⃗⃗⃗ +CO ⃗⃗⃗⃗⃗ +AO ⃗⃗⃗⃗⃗ =AO ⃗⃗⃗⃗⃗ ,故C 不正确. AB⃗⃗⃗⃗⃗ +CA ⃗⃗⃗⃗⃗ +BD ⃗⃗⃗⃗⃗⃗ +DC ⃗⃗⃗⃗⃗ =CA ⃗⃗⃗⃗⃗ +AB ⃗⃗⃗⃗⃗ +BD ⃗⃗⃗⃗⃗⃗ +DC ⃗⃗⃗⃗⃗ =0,故D 正确. 2.在▱ABCD 中,若|BC ⃗⃗⃗⃗⃗ +BA ⃗⃗⃗⃗⃗ |=|BC ⃗⃗⃗⃗⃗ +AB ⃗⃗⃗⃗⃗ |,则四边形ABCD 是() A.菱形B.矩形 C.正方形D.不确定 答案B3.在▱ABCD 中,O 是对角线的交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B ⃗⃗⃗⃗⃗ =CD ⃗⃗⃗⃗⃗ ,BC ⃗⃗⃗⃗⃗ =AD ⃗⃗⃗⃗⃗ B.AD ⃗⃗⃗⃗⃗ +OD ⃗⃗⃗⃗⃗⃗ =DA ⃗⃗⃗⃗⃗ C.AO ⃗⃗⃗⃗⃗ +OD ⃗⃗⃗⃗⃗⃗ =AC ⃗⃗⃗⃗⃗ +CD ⃗⃗⃗⃗⃗ D.AB ⃗⃗⃗⃗⃗ +BC ⃗⃗⃗⃗⃗ +CD ⃗⃗⃗⃗⃗ =DA ⃗⃗⃗⃗⃗ 答案C4.在矩形ABCD 中,AB=√3,BC=1,则向量AB ⃗⃗⃗⃗⃗ +AD ⃗⃗⃗⃗⃗ +AC ⃗⃗⃗⃗⃗ 的长度为() A.2B.2√3C.3D.4答案D 在矩形ABCD 中,AB=√3,BC=1, 所以AC=2,因为AB ⃗⃗⃗⃗⃗ +AD ⃗⃗⃗⃗⃗ +AC ⃗⃗⃗⃗⃗ =AB ⃗⃗⃗⃗⃗ +BC ⃗⃗⃗⃗⃗ +AC ⃗⃗⃗⃗⃗ =AC ⃗⃗⃗⃗⃗ +AC ⃗⃗⃗⃗⃗ =2AC ⃗⃗⃗⃗⃗ ,故其长度为4. 5.根据图示填空,其中a=DC ⃗⃗⃗⃗⃗ ,b=CO ⃗⃗⃗⃗⃗ ,c=OB ⃗⃗⃗⃗⃗ ,d=BA ⃗⃗⃗⃗⃗ . (1)a+b+c=; (2)b+d+c=. 答案(1)DB ⃗⃗⃗⃗⃗⃗ (2)CA⃗⃗⃗⃗⃗解析(1)a+b+c=DC ⃗⃗⃗⃗⃗ +CO ⃗⃗⃗⃗⃗ +OB ⃗⃗⃗⃗⃗ =DB ⃗⃗⃗⃗⃗⃗ . (2)b+d+c=CO ⃗⃗⃗⃗⃗ +BA ⃗⃗⃗⃗⃗ +OB ⃗⃗⃗⃗⃗ =CO ⃗⃗⃗⃗⃗ +OB ⃗⃗⃗⃗⃗ +BA ⃗⃗⃗⃗⃗ =CA ⃗⃗⃗⃗⃗ . 6.若P 为△ABC 的外心,且PA ⃗⃗⃗⃗⃗ +PB ⃗⃗⃗⃗⃗ =PC ⃗⃗⃗⃗⃗ ,则∠ACB=. 答案120°解析由PA ⃗⃗⃗⃗⃗ +PB ⃗⃗⃗⃗⃗ =PC ⃗⃗⃗⃗⃗ 知四边形ACBP 为平行四边形, 又P 为外心,所以四边形ACBP 为菱形, 且PA=PC=AC,∠ACP=60°, 易得∠ACB=120°.7.如图所示,已知在矩形ABCD 中,|AD ⃗⃗⃗⃗⃗ |=4√3,设AB ⃗⃗⃗⃗⃗ =a,BC ⃗⃗⃗⃗⃗ =b,BD ⃗⃗⃗⃗⃗⃗ =c,求|a+b+c|的大小. 解析如图所示,过点D 作AC 的平行线,交BC 的延长线于点E. ∵DE ∥AC,AD ∥BE,∴四边形ADEC 为平行四边形, ∴DE ⃗⃗⃗⃗⃗ =AC ⃗⃗⃗⃗⃗ ,CE ⃗⃗⃗⃗⃗ =AD ⃗⃗⃗⃗⃗ , 于是a+b+c=AB⃗⃗⃗⃗⃗ +BC ⃗⃗⃗⃗⃗ +BD ⃗⃗⃗⃗⃗⃗ =AC ⃗⃗⃗⃗⃗ +BD ⃗⃗⃗⃗⃗⃗ =DE ⃗⃗⃗⃗⃗ +BD ⃗⃗⃗⃗⃗⃗ =BE ⃗⃗⃗⃗⃗ =AD ⃗⃗⃗⃗⃗ +AD ⃗⃗⃗⃗⃗ =2AD ⃗⃗⃗⃗⃗ , ∴|a+b+c|=2|AD ⃗⃗⃗⃗⃗ |=8√3.8.(多选题)向量a 、b 均为非零向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向量a 与b 反向,且|a|>|b|,则向量a+b 与a 的方向相同 B.若向量a 与b 反向,且|a|<|b|,则向量a+b 与a 的方向相同 C.若向量a 与b 同向,则向量a+b 与a 的方向相同 D.若向量a 与b 同向,则向量a+b 与b 的方向相同答案ACD 当向量a 与b 反向,且|a|<|b|时,向量a+b 与b 的方向相同,只有B 错误,A 、C 、D 都正确.9.(多选题)如图,D,E,F 分别是△ABC 的边AB,BC,CA 的中点,则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是()A.FD ⃗⃗⃗⃗⃗ +DA ⃗⃗⃗⃗⃗ +DE ⃗⃗⃗⃗⃗ =0B.AD ⃗⃗⃗⃗⃗ +BE ⃗⃗⃗⃗⃗ +CF ⃗⃗⃗⃗⃗ =0C.FD ⃗⃗⃗⃗⃗ +DE ⃗⃗⃗⃗⃗ +AD ⃗⃗⃗⃗⃗ =AB ⃗⃗⃗⃗⃗D.AD ⃗⃗⃗⃗⃗ +EC ⃗⃗⃗⃗⃗ +FD ⃗⃗⃗⃗⃗ =BD⃗⃗⃗⃗⃗⃗ 答案ABC FD ⃗⃗⃗⃗⃗ +DA ⃗⃗⃗⃗⃗ +DE ⃗⃗⃗⃗⃗ =FA ⃗⃗⃗⃗⃗ +DE ⃗⃗⃗⃗⃗ =0,故A 正确;AD ⃗⃗⃗⃗⃗ +BE ⃗⃗⃗⃗⃗ +CF ⃗⃗⃗⃗⃗ =AD ⃗⃗⃗⃗⃗ +DF ⃗⃗⃗⃗⃗ +FA ⃗⃗⃗⃗⃗ =0,故B 正确;FD ⃗⃗⃗⃗⃗ +DE ⃗⃗⃗⃗⃗ +AD ⃗⃗⃗⃗⃗ =FE ⃗⃗⃗⃗⃗ +AD ⃗⃗⃗⃗⃗ =AD ⃗⃗⃗⃗⃗ +DB ⃗⃗⃗⃗⃗⃗ =AB ⃗⃗⃗⃗⃗ ,故C 正确;AD ⃗⃗⃗⃗⃗ +EC ⃗⃗⃗⃗⃗ +FD ⃗⃗⃗⃗⃗ =AD ⃗⃗⃗⃗⃗ +0=AD ⃗⃗⃗⃗⃗ =DB ⃗⃗⃗⃗⃗⃗ ≠BD ⃗⃗⃗⃗⃗⃗ ,故D 错误.10.已知▱ABCD,设AB ⃗⃗⃗⃗⃗ +CD ⃗⃗⃗⃗⃗ +BC ⃗⃗⃗⃗⃗ +DA ⃗⃗⃗⃗⃗ =a,且b 是非零向量,则下列结论:①a ∥b;②a+b=a;③a+b=b;④|a+b|<|a|+|b|,其中正确的有.(填序号) 答案①③解析因为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 +CD ⃗⃗⃗⃗⃗ =0,BC ⃗⃗⃗⃗⃗ +DA ⃗⃗⃗⃗⃗ =0,所以a 为零向量,因为零向量和任意向量都平行,零向量和任意向量的和等于这个向量本身,所以①③正确,②④错误.11.雨滴在下落一定时间后的运动是匀速的,无风时雨滴下落的速度是4.0m/s,现在有风,风使雨滴以4√33m/s 的速度水平向东移动,求雨滴着地时的速度和方向.解析如图,用OA ⃗⃗⃗⃗⃗ 表示雨滴下落的速度,OB ⃗⃗⃗⃗⃗ 表示风使雨滴水平向东移动的速度. 以OA ⃗⃗⃗⃗⃗ ,OB ⃗⃗⃗⃗⃗ 为邻边作四边形OACB,OC ⃗⃗⃗⃗⃗ 就是雨滴下落的实际速度. 在Rt △OAC 中,|OA ⃗⃗⃗⃗⃗ |=4,|AC⃗⃗⃗⃗⃗ |=4√33, ∴|OC ⃗⃗⃗⃗⃗ |=√|OA ⃗⃗⃗⃗⃗ |2+|AC ⃗⃗⃗⃗⃗ |2 =√42+(4√33)2=8√33, ∴tan ∠AOC=|AC⃗⃗⃗⃗⃗ ||OA ⃗⃗⃗⃗⃗⃗ |=4√334=√33,∴∠AOC=30°.故雨滴着地时的速度大小是8√33m/s,方向为南偏东30°.12.过△ABC 内一点M 任作一条直线l,再分别过顶点A,B,C 作l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F,若AD ⃗⃗⃗⃗⃗ +BE ⃗⃗⃗⃗⃗ +CF ⃗⃗⃗⃗⃗ =0恒成立,则点M 是△ABC 的() A.垂心B.重心C.外心D.内心答案B 设直线l 过点A,则|AD|=0,有BE⃗⃗⃗⃗⃗ +CF ⃗⃗⃗⃗⃗ =0. 则直线AM 经过BC 的中点,同理,直线BM 经过AC 的中点.直线CM 经过AB 的中点,所以点M 是△ABC 的重心.13.设|a|=2,e 为单位向量,求|a+e|的最大值. 解析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作OA ⃗⃗⃗⃗⃗ =a,AB ⃗⃗⃗⃗⃗ =e,则a+e=OA ⃗⃗⃗⃗⃗ +AB ⃗⃗⃗⃗⃗ =OB ⃗⃗⃗⃗⃗ ,因为e 为单位向量,所以点B 在以A 为圆心的单位圆上(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当点B 在点B 1处时,O,A,B 1三点共线,此时|OB⃗⃗⃗⃗⃗ |(即|a+e|)最大,最大值是3.。

《向量的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案

《向量的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案

《向量的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案教案:向量的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一、教学目标:1.理解向量的加法运算的定义;2.掌握向量的加法运算的性质;3.能够利用向量的几何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向量的加法运算的定义;2.向量的加法运算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1.向量的几何意义;2.利用向量的几何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向量。

2.引入(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向量的加法运算的定义。

向量的加法运算是指,对于任意两个向量a和b,可以定义出一个新的向量c,使得a+b=c。

同时,教师向学生说明向量的加法运算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3.探究(20分钟)教师出示示意图,向学生提问:如果有两个向量a和b,它们的起点都是同一个点A,终点分别是B和C,那么a和b的和向量及其几何意义是什么?学生思考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向量a和b的和向量的起点也是A 点,终点是连接B和C两个终点的直线段的终点D。

这时,教师进一步解释向量的加法运算的几何意义是:将一个向量平移至另一个向量终点的过程。

4.总结(10分钟)教师让学生总结向量的加法运算的几何意义:向量的加法运算就是将一个向量平移至另一个向量终点的过程。

5.进一步探究(25分钟)教师出示两个不共线的向量,要求学生计算它们的和向量,并画出和向量的几何意义。

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通过向量的平移得出结果。

接着,教师出示三个不共线的向量,要求学生计算它们的和向量,并画出和向量的几何意义。

学生通过向量的平移得出结果。

最后,教师出示四个不共线的向量,要求学生计算它们的和向量,并画出和向量的几何意义。

学生通过向量的平移得出结果。

6.拓展应用(2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向量的几何意义解决问题。

例如:物体从原点出发,先沿着向量a行进10米,然后再沿着向量b行进15米,最后沿着向量c行进20米,求物体的最终位置。

向量的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思优秀教案

向量的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思优秀教案

OAa aab bb叫做a 与b的和,记作a +b,即 a +bAC BC AB =+=,规定:a + 0-= 0 + a探究:(1)两相向量的和仍是一个向量;(2)当向量a 与b 不共线时,a +b 的方向不同向,且|a +b |<|a |+|b |;(3)当a 与b 同向时,则a +b 、a 、b 同向,且|a +b |=|a |+|b |,当a 与b 反向时,若|a |>|b |,则a +b 的方向与a 相同,且|a +b |=|a |-|b |;若|a |<|b |,则a +b 的方向与b 相同,且|a +b|=|b |-|a |.(4)“向量平移”(自由向量):使前一个向量的终点为后一个向量的起点,可以推广到n 个向量连加3.例一、已知向量a 、b ,求作向量a +b作法:在平面内取一点,作a OA = b AB =,则b a OB +=. 4.加法的交换律和平行四边形法则问题:上题中b +a 的结果与a +b 是否相同? 验证结果相同 从而得到:1)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对于两个向量共线不适应)2)向量加法的交换律:a +b =b +a 5.向量加法的结合律:(a +b ) +c =a + (b +c )A BCa +ba +baa b b abb aa证:如图:使a AB =, b BC =, c CD =则(a +b ) +c =AD CD AC =+,a + (b +c ) =AD BD AB =+ ∴(a +b ) +c =a + (b +c )从而,多个向量的加法运算可以按照任意的次序、任意的组合来进行.三、应用举例:例二(P94—95)略 练习:P95四、小结1、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 2、交换律和结合律;3、注意:|a +b | ≤ |a | + |b |,当且仅当方向相同时取等号.五、课后作业:P103第2、3题 教学后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1 向量的加法运算与几何意义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经历向量加法的探究,掌握向量加法概念,结合物理学实际理解向量加法的意义.能熟练地掌握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并能作出已知两向量的和向量.
2.在应用活动中,理解向量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及表述两个运算律的几何意义,掌握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向量的和,比如共线向量、共起点向量、共终点向量等.
3.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类比、迁移、分类、归纳等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向量加法的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教学难点:对向量加法法则定义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提出问题1
(1)数能进行运算,向量是否也能进行运算呢?类比数的加法,猜想向量的加法,应怎样定义向量的加法?(2)猜想向量加法的法则是什么? 与数的运算法则有什么不同?
图1
探究活动:
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物理中位移的概念,位移可以合成,如图 1. 某对象从A点经B点到C点,两次位移、的结果,与A点直接到C点的位移结果相同. 力也可以
合成。

老师引导,让学生共同探究如下的问题:
图2(1)表示橡皮条在两个力的作用下,沿着GC的方向伸长了EO;
图2(2)表示撤去F1和F2,用一个力F作用在橡皮条上,使橡皮条沿着相同的方向伸长相同的长度.
图2
改变力F1与F2的大小和方向,重复以上的实验,你能发现F与F1、F2之间的关系吗?
力F对橡皮条产生的效果与力F1与F2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物理学中把力F叫做F1与F2的合力.
合力F与力F1、F2有怎样的关系呢? 由图2(3)发现,力F在以F1、F2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上,
并且大小等于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长.
数的加法启发我们,从运算的角度看,F可以认为是F1与F2的和,即位移、力的合成看作向量的加法.
探究结果:
(1)向量加法的定义: 如图3,已知非零向量a、b,在平面内任取一点A,作AB=a,=b,则向量
叫做a与b的和,记作a+b,即a+b=+=.
图3
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
(2)向量加法的法则:
①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
在定义中所给出的求向量和的方法就是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 运用这一法则时要特别注意“首尾相接”,即第二个向量要以第一个向量的终点为起点,则由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第二个向量的终点的向量即为和向量.
位移的合成可以看作向量加法三角形法则的物理模型.
②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图4
如图4,以同一点O为起点的两个已知向量a、b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则以O为起点的对角线就
是a与b的和.我们把这种作两个向量和的方法叫做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力的合成可以看作向量加法的物理模型.
提出问题2
(1)对于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加法,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2)两共线向量求和时,用三角形法则较为合适.当在数轴上表示两个向量时,它们的加法与数的加法有什么关系?
(3)思考|a+b|,|a|,|b|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4)数的运算和运算律紧密联系,运算律可以有效地简化运算. 类似地,向量的加法是否也有运算律呢? 探究活动:
观察实际例子,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并适时点拨、诱导,探究向量的加法在特殊情况下的运算,共线向量加法与数的加法之间的关系. 数的加法满足交换律与结合律,即对任意a,b∈R,有a+b=b+a,(a+b)+c=a+(b+c).任意向量a,b的加法是否也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引导学生画图进行探索.
探究结果:
(1)对于零向量与任一向量,我们规定a+0=0+a=a.
(2)两个数相加其结果是一个数,对应于数轴上的一个点;在数轴上的两个向量相加,它们的和仍是一个向量,对应于数轴上的一条有向线段.
(3)当a,b不共线时,|a+b|<|a|+|b|(即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当a,b共线且方向相同时,|a+b|=|a|+|b|;
当a,b共线且方向相反时,|a+b|=|a|-|b|(或|b|-|a|). 其中当向量a的长度大于向量b的长度时,|a+b|=|a|-|b|;当向量a的长度小于向量b的长度时,|a+b|=|b|-|a|.
一般地,我们有|a+b|≤|a|+|b|.
(4)如图5,作=a,=b,以AB、AD为邻边作ABCD,则=b,=a.
因为AC=AB+AD=a+b,AC=AD+DC=b+a,所以a+b=b+a.
如图6,因为AD=+=(AB+)+=(a+b)+c,
==+=+(+)=a+(b+c),所以(a+b)+c=a+(b+c).
综上所述,向量的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图5 图6
二、应用示例
思路1
【例1】如图7,已知向量a、b,求作向量a+b.
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让学生探究分别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在向量加法的作图中,学生体会作法中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的依据——它体现了向量起点的任意性.在向量作图时,一般都需要进行向量的平移,用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图时应强调向量的起点放在一起,而用三角形法则作图则要求首尾相连.
图7 图8 图9
解:作法一: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如图8),作=a,=b,则=a+b.
作法二: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如图9),作=a,=b.以OA、OB为邻边作OACB,连接OC,则=a+b. 变式训练
化简:(1)+;(2)++,(3)++++.
活动:根据向量加法的交换律使各向量首尾顺次相接,再运用向量加法的结合律调整运算顺序,然后相加.
解:(1)+=+=.
(2)+CD+BC=BC+CD+=(BC+CD)+=+=0.
(3)AB+DF+CD+BC+FA=AB+BC+CD+DF+FA
=+++=+DF +=+=0.
点评: 要善于运用向量的加法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来求和向量.
解:如图
11所示,表示船速,表示水速,以AD 、AB 为邻边作ABCD,则表示船实际航行的速度.
(2)在Rt△ABC 中,||=2,||=5,
所以|AC |=295222=+=≈5.4.
因为tan∠C AB=
2
29
,由计算器得∠C AB =70°. 答:船实际航行速度的大小约为5.4 km/h ,方向与水的流速间的夹角为70°.
点评:用向量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步骤为:先用向量表示物理量,再进行向量运算,最后回扣物理问题,解决问题. 变式训练
用向量方法证明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图12
活动:本题是一道平面几何题,如果用纯几何的方法去思考,问题不难解决,如果用向量法来解,不仅思路清晰,而且运算简单.将互相平分利用向量表达,以此为条件推证使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的向量等式成立.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怎样用向量法解决几何问题,并在解完后总结思路方法. 证明:如图12,设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
=+, =+.
AC 与BD 互相平分,=,=,=,
因此∥且||=||, 即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点评:证明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只需证明=或=即可.而要证明一个四边形是梯形,需证明与共线,且||≠||.
思路2
【例1】如图13,O为正六边形ABCDEF的中心,作出下列向量:
(1)+; (2)+; (3)+.
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由向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作出相应的向量.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对思路不清的学生教师适时地给予点拨指导.
图13
解:(1)因四边形OABC是以OA、OC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OB是其对角线,
故+=.
(2)因=,故+与方向相同,长度为的长度的2倍,
故BC+FE=AD.
(3)因=,故+=+=0.
点评:向量的运算结合平面几何知识,在长度和方向两个方面做文章.应深刻理解向量的加、减法的几何意义.
【例2】在长江的某渡口处,江水以12.5 km/h的速度向东流,渡船的速度是25 km/h,渡船要垂直地渡过长江,其航向应如何确定?
活动:
变式训
已知O是四边形ABCD内一点,若OA+OB+OC+OD=0,则四边形ABCD是怎样的四边形? 点O是四边形的什么点?
活动:要判断四边形的形状就必须找出四边形边的某些关系,如平行、相等等;而要判断点O是该四边形的什么点,就必须找到该点与四边形的边或对角线的关系.
图15
解:如图15所示,设点O是任一四边形ABCD内的一点,且+++=0,过A作AE OD,连结ED,
则四边形AEDO为平行四边形,
设OE与AD的交点为M,过B作BF OC,则四边形BOCF为平行四边形,
设OF与BC的交点为N,于是M、N分别是AD、BC的中点.
∵+++=0,+=+=,+=+=OF
∴OE+OF=0,
即与OF的长度相等,方向相反.
∴M、O、N三点共线,
即点O在AD与BC的中点连线上.
同理,点O也在AB与DC的中点连线上.
∴点O是四边形ABCD对边中点连线的交点,且该四边形可以是任意四边形.
知能训练
课本本节练习.
解答:1.直接在教科书上据原图作(此处从略).
2.直接在教科书上据原图作(此处从略).
3.(1);(2).
点评:在向量的加法中要注意向量箭头的方向.
4.(1)c;(2)f;(3)f;(4)g.
点评:通过填空,使学生得出首尾相接的几个向量的求和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