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作业本答案
第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分层作业)(解析版)
![第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分层作业)(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d559031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b7.png)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基础积累】1.(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A.恭敬.(jìng)惭愧.(kuì)鉴.赏(jiàn)人声鼎.沸(dǐng)B.倜傥.(dǎng)淋.漓(lín)盔.甲(kuī)疲倦不堪.(kān)C.感慨.(kǎi)搓捻.(niǎn)绽.开(zhàn)小心翼翼.(yì)D.争执.(zhí)激荡.(dàng)奥.秘(ào)花团锦簇.(cù)【答案】B【解析】考查字音。
B.倜傥.(dǎng)——tǎng;故选B。
2.(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冬天的百草园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
B.农民看着干涸的土地,哪怕是一场小雨也让他们望眼欲穿....。
C.农家小院中的小猫和母鸡注意到了来历不明....的丑小鸭。
D.我一个人漫步在寂静的街头,在人声鼎沸....中回忆过去。
【答案】D【解析】考查词语运用。
A.人迹罕至,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使用恰当;B.望眼欲穿,形容人盼望殷切,非常急切。
使用恰当;C.来历不明,意思是指人或事物的来历与经过不清楚。
使用恰当;D.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和上文“寂静”矛盾;故选D。
3.(2分)下面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晚间,在院子里芮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
B.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
C.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签赏。
D.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燥,养不过夜的。
【答案】B【解析】A.芮→纳;C.签→鉴;D.燥→躁;故选B。
4.(2分)(21-22七年级上·新疆吐鲁番·期中)选择最准确的动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_____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___些秕谷,棒上__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__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练习答案-word文档资料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练习答案-word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2a448d4f90f76c661371a9c.png)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练习答案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练习答案,答案仅供参考哦。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确凿( ) 菜畦( )宿儒( ) 倜傥( )( )敛( ) 脑髓( )桑葚( ) 斑蟊( )攒在一起( )秕谷( )拗( )盔甲( )锡箔( )( )人声鼎沸( )2、填空题: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节选自,作者原名。
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⑵ 开一块雪,出地面,用一枝短棒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秕谷,棒上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便罩住了。
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⑴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 )⑵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 )⑶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 )4、对“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特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个句式表明写作顺序是从概括全景到突出局部。
B、两个“不必说”的内容是略写,“单是”的内容详写。
C、两个“不必说”是为“单是”作铺垫的。
D、这个句式表明这段文字是按由近及远的顺序写景的。
5、说说百草园为什么是“我”的乐园?6、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造一个句子。
二、同步解读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宵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453486b9f3f90f76c61b9d.png)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默读课文,讨论问题。
1.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想一想,这两部分是怎样连接起来的?从开头“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
这两部分是通过一个过渡段连接起来的。
2.文中说,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乐园”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乐景(百草园里的美景)、乐闻(美女蛇的故事)、乐事(捕鸟的乐趣)。
3.试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三味书屋的生活,并结合课文说说你的依据。
三味书屋苦中有乐。
“苦”:要求严厉,不自由:①先生严肃;②规矩多:拜师行礼,不准提问;③生活单调:读书、习字、对课;④读书苦:难读,难懂。
“乐”:①三味书屋的陈设、布置对未脱童稚的“我”充满着奇异的新鲜感。
②读书乐。
增长了见识,学习内容“渐渐加多”,“人声鼎沸”的场景,更是乐趣无穷。
③课间休息乐。
小园捉苍蝇喂蚂蚁、偷描小说绣像、指甲上做戏等都别有情趣。
④收获乐。
学到许多以前不曾知道的东西,“画的画儿也多起来”,“画儿的成绩却不少了”,还用画换了钱。
二、有人认为美女蛇的故事是赘笔,没必要写。
你是否同意?简要说明理由。
不同意。
美女蛇的故事吸引孩子,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三、文中的“先生”是一位“渊博的宿儒”,但他对“怪哉”这虫是怎么回事却不予回答;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
先生还有哪些看似矛盾的表现?你怎样评价这位先生?矛盾的表现:①“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先生却挺“和蔼”。
②先生让“我们”读书,后来“我们”“静下去了”,他却“还大声朗读着”。
评价:对先生的评价不应过多贬斥。
从文中“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可见鲁迅先生对他是十分敬重的。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da6bec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9b.png)
这篇关于《七年级下册语⽂课堂作业本答案》,是特地为⼤家整理的,请⼤家参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略。
⼆.略。
三.1.罕,稀少。
少有⼈来。
2.沸,⽔开。
形容⼈声喧闹。
3.⾼,垫⾼。
形容⽆所顾虑。
4.拾,采摘。
早晨开花,傍晚采摘。
引申为晚年回忆少年事。
四.略。
五.1.写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读书的成长过程。
2.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百草园作为⼉童乐园的情趣。
3.学⽣提问说明有好奇⼼,有求知欲望,应予肯定。
⽽先⽣拒绝回答,这是因为学⽣在不合适的时间提出了不相⼲的问题,违犯了教学秩序和师道尊严。
这在⼀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教育制度的弊端,应予否定。
4.⾔之有理即可。
如:主要是敬慕的态度,因为他为⼈正派,知识渊博,同时严⽽不厉,很爱学⽣,很少体罚。
六.1.详写短短的泥墙根⼀带,略写对百草园的总体印象。
2.视觉: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向云霄⾥去了。
听觉:油蛉在这⾥低唱,蟋蟀们在这⾥弹琴。
味觉:⼜酸⼜甜。
3.两个“不必说”与后⾯的“单是”呼应,既表达了写景的详略,⼜勾勒出⼉童感到事物美好有趣⽽⾃得的⼼理。
4.①不能。
“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法表现这种情态。
②不能。
“窜”字显⽰速度快,⼜来得突然,⽤“飞”字则⽆法表达这种效果。
5.表现出“我”猎奇的⼼理,想找⼀块像⼈的何⾸乌;⼜表现出百草园对“我 ”来说,既富有神秘感⼜富有吸引⼒。
6.拟⼈。
续写略。
7.写出两条即可。
如①既抓住事物的特点,⼜符合⼉童的⼼理。
②形、声、⾊、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③融情⼊景,景中有⼈。
④层次井然,条理分明。
表明童年时代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七.1.⾔之有理即可。
2.⾔之有理即可。
相同点如:都是⼉童之乐,表现⼉童对新⽣事物的好奇,对草⽊⾍鸟的独特享受,对⾃由欢乐的追求……不同点如:百草园是充满⽣机与活⼒的乐⼟,三味书屋是严肃凝重的学堂;百草园之乐源于⾃然的厚赐,三味书屋之乐源于对知识与快乐的追求;百草园⽣活可谓“快乐⽆极限”,三味书屋只能暂借⽚刻逍遥……⼋.1.短时间的休息特别美或者漂亮 2.不⼀样。
七年级下语文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
![七年级下语文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b4e1beba0d4a7302763aa1.png)
七年级下语文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第一单元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撒秕啄罩2.人迹罕至人声鼎沸3.不必说她名人辈出,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不必说她物产丰富,有享誉世界的西湖龙井、绍兴黄酒、金华火腿等;单是她那优美的自然风光,江南水乡的秀美神韵,她——浙江就足以令人向往。
4.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5.不能。
“伏”、“窜”比“停”和“飞”更形象生动。
“伏”字生动地写出了黄蜂肥胖的可爱形象;“窜”字不但生动地写出了叫天子的轻捷机灵,也写出了儿童的羡慕之情。
6.示例:蝴蝶在这里翩翩起舞,蜻蜓在这里表演空中杂技。
7.对百草园各种景物和活动的喜爱、怀念之情,并以对百草园自由欢乐生活的喜爱对比衬托对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生活的不满。
(言之有理即可)8.示例:(1)鲁迅(1881—1936),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出版的作品集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坟》等。
(2)示例:《狂人日记》中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之作,形象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的“吃人”本质。
(3)示例:闰土:旧社会深受肉体与精神双重折磨的典型农民形象。
2爸爸的花儿落了1.徘徊涯零2.静默静静3.示例:高山大海广博而庄严4.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
/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5.不能改。
原句采用反复手法,强调了“我”当时焦急、急迫的心情。
6.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我”急切的心情恐怕也是一种预感,暗示父亲即将离世。
“我”进家门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也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及阅读题答案课后作业题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及阅读题答案课后作业题](https://img.taocdn.com/s3/m/d7394ff176a20029bd642dde.png)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及阅读题答案课后作业题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及阅读题答案课后作业题作业导航1.了解鲁迅生平;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思想内涵;3.学习阅读文章的技巧;4.根据上下文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
一、基础部分1.判断下面加点字注音的正误。
正确的打“√”,错误的纠正到后边括号内。
菜畦xī()竹筛shāi()觅食nì()蟋蟀xǐ()鼎沸dǐnɡ()确凿záo()2.下面加点的注音或解释均有一个有错误,把序号写在后面括号里。
(1)A.确凿(zuò) B.倜(tì)傥C.轻捷(轻快)D.缠(chán)络()(2)A.消释(溶解) B.盔(kuī)甲C.秕(bǐ)谷D.书塾(shǔ)()(3)A.珊瑚(hú) B.收敛(jián)C.菜畦(菜地)D.斑蝥(máo)()(4)A.系绳(jì) B.诧异(惊奇)C.方正(淳朴)D.骨髓(suǐ)()3.将下面每组四个字分别填入相应句中。
(1)葚湛堪斟①我们看到了李宁精__________的体操表演。
②秦始皇兵马俑__________称世界珍奇。
③桑__________比覆盆子味美。
④请你__________酌一下,怎样改这篇文章。
(2)荚夹颊狭①豆类植物的果实叫__________。
②张飞鸟的两__________是白色的。
③这是__________义的理解。
④两条直线相交可以形成一个__________角。
4.依照文学常识或课文内容填空。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___________)。
作者鲁迅,本名__________,字__________,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和__________家。
他的著作很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收在()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练习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1343f476eeaeaad0f33010.png)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练习答案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练习答案,答案仅供参考哦。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确凿( ) 菜畦( )宿儒( ) 倜傥( )( )敛( ) 脑髓( )桑葚( ) 斑蟊( )攒在一起( )秕谷( )拗( )盔甲( )锡箔( )( )人声鼎沸( )2、填空题: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节选自,作者原名。
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⑵开一块雪,出地面,用一枝短棒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秕谷,棒上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便罩住了。
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⑴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 )⑵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 )⑶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 )4、对“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特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个句式表明写作顺序是从概括全景到突出局部。
B、两个“不必说”的内容是略写,“单是”的内容详写。
C、两个“不必说”是为“单是”作铺垫的。
D、这个句式表明这段文字是按由近及远的顺序写景的。
5、说说百草园为什么是“我”的乐园?6、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造一个句子。
二、同步解读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宵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分层作业解析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分层作业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e0c8bd55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c6.png)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分层作业一、积累与运用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①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②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③,养不过夜的。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hǎn mǐbǐxìB.hàn mìpǐxìC.hǎn mìbǐjìD.hàn mǐpǐjì(2)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①鉴②啄③躁B.①签②啄③燥C.①签②琢③躁D.①鉴②琢③燥【答案】(1) C(2) A【解析】(1) 人迹罕(hǎn)至,觅(mì)食,秕(bǐ)谷,系(jì)一条长绳。
(2)作答时,应根据词义和语境来确定字形。
“鉴赏”指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
第①空形容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定和欣赏,且没有“签赏”一词,故应选“鉴”。
“啄”指鸟类用嘴取食物;“琢”指雕刻玉石,使成器物。
第②空形容鸟雀用嘴取食物,故应选“啄”。
“躁”指性急,不冷静;“燥”指缺少水分,干燥。
第③空形容“张飞鸟”性急,故应用“躁”。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那座人迹罕至....的峭壁上,布满了绿色的青苔。
B.每天天蒙蒙亮,老街就人声鼎沸....,吆喝声、打铁声、鸟鸣声让整条老街充满了生气。
C.放学后,我绕操场跑了三圈就淋漓尽致....了。
D.保障粮食安全是个永恒的课题,不能因为粮食连年丰收,就认为今后可以高枕而卧....了。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作业(含答案)docx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作业(含答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a010e415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53.png)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作业(含答案)docx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确凿()菜畦()斑蝥()收敛()脑髓()秕谷()倜傥()宿儒()人迹罕至()油línɡ()chán 络()桑shèn()mì食()蝉tuì()yuān博()kuī甲()锡bó()人声鼎fèi()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签赏。
B.会场上雷鸣般的掌声响彻云宵。
C.乔治看似申士、温柔,实则平庸、懦弱。
D.这位葛君便很恭敬地向他作揖问候。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研究古文字只有两年,但进步飞快,现在已经是这方面的宿儒了。
B.元宵节到了,街头人声鼎沸,大家都急着看花灯呢!C这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藤条虬枝交错,沟壑纵横如网,每行走一步都很困难。
D.在任何行业中,不管企业经营得多么成功,领导们都不应高枕而卧。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这是闰土的父亲所________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
(2)历史上曾人来人往的丝绸古迹,如今已变成________的沙漠。
(3)集市上万头攒动,________。
A.传授穷乡僻壤人声鼎沸B.讲授人迹罕至群情鼎沸C.传授人迹罕至人声鼎沸D.讲授穷乡僻壤群情鼎沸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鲁迅故乡绍兴的三月是一个百花盛开、草长莺飞的地方。
B.河北唐山附近发生大约里氏4.2级左右的地震,北京地区也有震感。
C.为应对钓鱼岛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我国派出多艘海洋执法船在钓鱼岛海域巡航。
D.通过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使我体味到了童年鲁迅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野草》等。
七年级下语文课堂作业本答案
![七年级下语文课堂作业本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2d0f7ef61fb7360a4c6570.png)
七年级下语文课堂作业本答案第一单元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撒秕啄罩2.人迹罕至人声鼎沸3.不必说她名人辈出,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不必说她物产丰富,有享誉世界的西湖龙井、绍兴黄酒、金华火腿等;单是她那优美的自然风光,江南水乡的秀美神韵,她——浙江就足以令人向往。
4.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5.不能。
“伏”、“窜”比“停”和“飞”更形象生动。
“伏”字生动地写出了黄蜂肥胖的可爱形象;“窜”字不但生动地写出了叫天子的轻捷机灵,也写出了儿童的羡慕之情。
6.示例:蝴蝶在这里翩翩起舞,蜻蜓在这里表演空中杂技。
7.对百草园各种景物和活动的喜爱、怀念之情,并以对百草园自由欢乐生活的喜爱对比衬托对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生活的不满。
(言之有理即可)8.示例:(1)鲁迅(1881—1936),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出版的作品集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坟》等。
(2)示例:《狂人日记》中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之作,形象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的“吃人”本质。
(3)示例:闰土:旧社会深受肉体与精神双重折磨的典型农民形象。
2爸爸的花儿落了1.徘徊涯零2.静默静静3.示例:高山大海广博而庄严4.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
/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5.不能改。
原句采用反复手法,强调了“我”当时焦急、急迫的心情。
6.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我”急切的心情恐怕也是一种预感,暗示父亲即将离世。
“我”进家门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也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0992fcaef8941ea76e0511.png)
语文课堂作业本答案第一单元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撒秕啄罩2.人迹罕至人声鼎沸3.不必说她名人辈出,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不必说她物产丰富,有享誉世界的西湖龙井、绍兴黄酒、金华火腿等;单是她那优美的自然风光,江南水乡的秀美神韵,她——浙江就足以令人向往。
4.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5.不能。
“伏”、“窜”比“停”和“飞”更形象生动。
“伏”字生动地写出了黄蜂肥胖的可爱形象;“窜”字不仅生动地写出了叫天子的轻捷机灵,也写出了儿童的羡慕之情。
6.示例:蝴蝶在这里翩翩起舞,蜻蜓在这里表演空中杂技。
7.对百草园各种景物和活动的喜爱、怀念之情,并以对百草园自由欢乐生活的喜爱对比衬托对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生活的不满。
(言之有理即可)8.示例:(1)鲁迅(1881—1936),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出版的作品集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坟》等。
(2)示例:《狂人日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之作,形象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的“吃人”本质。
(3)示例:闰土:旧社会深受肉体与精神双重折磨的典型农民形象。
2爸爸的花儿落了1.徘徊涯零2.静默静静3.示例:高山大海广博而庄严4.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
/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5.不能改。
原句采用反复手法,强调了“我”当时焦急、急迫的心情。
6.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我”急切的心情恐怕也是一种预感,暗示父亲即将离世。
“我”进家门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也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时作业01(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时作业01(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c11219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31.png)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时作业一、选择题(共3小题)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鲁迅故乡绍兴的春天是一个百花盛开、草长莺飞的地方。
B.我国未成年人所占网民比例不断提高,调查显示大约有92%左右的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
C.在异国他乡,不论华人华侨还是中方项目员工来中国大使馆求助,总是能第一时间得到回应与帮助。
D.通过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体味到了童年鲁迅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
2.选出下列对各句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1)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及课后练习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及课后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3e0e47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23.png)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及课后练习答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
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
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
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
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
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
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象是风雨声。
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
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习题以及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习题以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c143b1ad02de80d5d84069.png)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练习题以及答案一、课内语段阅读(1)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2)相传叫做百草园。
(3)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4)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5)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1、这段文字作为文章的开头,介绍了百草园的(方位),百草园的(名称),百草园的(变迁),最重要一点概括出百草园是(乐园)。
2、文中的“似乎确凿”怎么理解?(两个词用在一句话中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似乎表示不确定,确凿又表示十分肯定。
不确定是因为“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印象已经淡薄了。
之所以肯定是因为追忆儿童时的生活,又都历历在目。
3分别用一两个词语概括(1)-(4)句所介绍的内容(1)位置(2)名称(3)下落(4)景物。
4.从第(5)句可以看出“我”对园子的感情(热爱)(怀念)5这段的中心句: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二、课内语段阅读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
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这段文字描写景物,其中详写什么?略写什么?详写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略写对百草园的总体印象。
2.这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
视觉: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向云霄里去了。
听觉: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作业本答案一、课内语段阅读(1)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2)相传叫做百草园。
(3)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4)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5)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1、这段文字作为文章的开头,介绍了百草园的(方位),百草园的(名称),百草园的(变迁),最重要一点概括出百草园是(乐园)。
2、文中的“似乎确凿”怎么理解?(两个词用在一句话中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似乎表示不确定,确凿又表示十分肯定。
不确定是因为“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印象已经淡薄了。
之所以肯定是因为追忆儿童时的生活,又都历历在目。
3分别用一两个词语概括(1)-(4)句所介绍的内容(1)位置(2)名称(3)下落(4)景物。
4.从第(5)句可以看出“我”对园子的感情(热爱)(怀念)5这段的中心句: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二、课内语段阅读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
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这段文字描写景物,其中详写什么?略写什么?详写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略写对百草园的总体印象。
2.这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
视觉: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向云霄里去了。
听觉: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味觉:又酸又甜3.文段开头的两个“不必说”有什么表达作用?两个“不必说”与后面的“单是”呼应,既表达了写景的详略,又勾勒出儿童感到事物美好有趣而自得的心理。
4.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①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不能。
“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不能。
“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用“飞”字则无法表达这种效果。
5.文中对拔何首乌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试从“我”的心理和百草园对“我”的影响两方面加以回答。
表现出“我”好奇的心理,想找一块像人的何首乌;又表现出百草园,既富有神秘感又富有吸引力6.“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写百草园的(声响)。
“这里“指(短短的泥墙根一带)7.从本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写景的方法?写出两条即可。
①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
②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③融情入景,景中有人。
④层次井然,条理分明。
8.作者写这一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表明童年时代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9.分层第二层景物描写主要围绕(趣味)一词来写的。
10.“泥墙根一带是特写镜头,作者写了四件童年趣事:(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11.这段景物描写由整体到局部的过渡句(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12 这段描写语言生动,作者用(碧绿)(紫红)来描写菜畦和桑葚,用(肥胖)(轻捷)来形容黄蜂和叫天子,这是分别从(颜色)和(形态)两个方面生动而形象的描写百草园的景物,表现了自由快乐的儿童生活乐趣。
13,这段景物描写动物,其中用“伏”写黄蜂的(静)态,用动词“窜”“喷”写(叫天子)(斑蝥)的“(动)态。
14作者如此有兴致的描写百草园,有什么用意?表达对自由,率真,充满乐趣的童年的怀念,也为下文封建教育制度的束缚进行对比。
15这段景物描写是怎样安排详略的?为什么?详写泥墙根一带,略写整个园景,以面烘托点,又以点照面,既完整,又重点突出,具体生动。
(在线阅读故事大王/gushi/201206/204800/)三、深入探究下列问题1.对于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有人认为在作者看来是枯燥乏味的,有人认为也不乏情趣?你同意什么看法,试从文中找出能证明你观点的句子,略作分析。
如果你认为三味书屋也是充满乐趣的,那请你说说三味书屋的乐趣与百草园的乐趣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呢?相同点如:都是儿童之乐,表现儿童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对草木虫鸟的独特享受,对自由欢乐的追求……不同点如:百草园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土,三味书屋是严肃凝重的学堂;百草园之乐源于自然的厚赐,三味书屋之乐源于对知识与快乐的追求;百草园生活可谓“快乐无极限”,三味书屋只能暂借片刻逍遥……2·作者写“美女蛇“故事的目的:(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3·机关:秘密4·高枕而卧:放心大胆的睡觉,比喻不加警惕,无忧无虑。
四、课内语段阅读: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一块雪,地面,用一枝短棒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秕谷,棒上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着,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便罩住了。
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选择适当的动词填在横线上a扫开;b打扫;c暴露;d露出;e支;f架;g拉;h牵;j撒;k 投;i系;m捆2、用原文回答:捕鸟的条件: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
捕鸟的结果: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
3、捕鸟的过程用了一系列动词,它的作用是什么?具体生动地表现了捕鸟的过程也表现了儿童在捕鸟时的乐趣。
4、“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是与什么相比较说的?是和夏季百草园相比较5、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什么?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下雪后捕鸟、6·这段写了三件事: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7这段的中心:冬天的百草园雪后捕鸟也有无限的乐趣。
六、课内语段阅读: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
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
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
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
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
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
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
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
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
1. 第一段描写,写出了(d )A. “我”对被送进书塾的种种原因的猜测。
B. 表现了我对百草园生活的热爱。
C. 表现了对书塾生活的厌恶。
D. 写出了“我”对要被送进书塾的种种原因的猜测,表现了对百草园生活的眷恋和惜别之情,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 作者把有无限趣味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对比着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写百草园里有无限乐趣,表现出作者热爱自然,喜欢探索自然奥秘,热切追求知识的思想感情,写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死气沉沉,流露出作者的不满情绪,这样对比着写,含蓄而深刻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3. 第一段文中有三句,把“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并列在一起是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4.(1)从结构上看,第一段文字在全文中起到(过渡)作用。
(2)第一段文字中用的修辞方法是排比拟人(3)文中的三个“也许”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选择正确的一项(b)A. 表达了“我”因为要告别百草园而产生的痛苦、愤怒的感情。
B. 用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现了“我”告别百草园时心里引起的震荡、依恋与无奈的感情。
C. 表达了“我”后悔当初不应该那么淘气,做了种种错事,如今只好甘心受罚的思想。
5. 第二段主要写“我”在课堂上(分心),表达了“我”对(封建教育)的厌恶。
(2分)6. 鲁迅对“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那样憎恨是因为(c)(3分)A. 他当时年纪小,不知道学习的重要,认为学习限制了他的自由。
B. 老师教学生死记硬背,枯燥无味,教学方法也不好,用戒尺、罚跪来对付学生,他很反感。
C. 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少年的求知欲,把学生的思想限制在古书堆中,不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必须改革旧的封建教学制度。
7 两个“Ade”作用:表达了我对百草园中动植物的依恋之情,同样的告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8·“蟋蟀”和“覆盆子”后面为什么加“们”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表达了我对百草园难舍难分,依依不舍的心情,以孩子的语气显得天真活泼。
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9·作者将百草园与三味书屋进行对照,其目的是: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10·这篇散文的主题: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了儿童时代对自然地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地心情。
11·本文选自《朝花夕拾》,体裁(散文),鲁迅,本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著作很多,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华盖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都收在《鲁迅全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