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代动终版

合集下载

药代动终版

药代动终版

08级药代动期末考参考资料

名词解释

1. 清除率CL :单位时间,从体内消除的药物表观分布容积数,总清除率CL 等于总消除速

率dx/dt 对全血或血浆药物浓度c 的比值,也就是说消除速率dx/dt=cl*c 。

2. 稳态坪浓度:为达到稳态后给药间期τ内AUC 与τ的比值。c=AUC/τ,该公式的实质:

对稳态各个时间点的浓度的时间长度权重平均。

3. 代谢分数:fm ,代谢物给药后代谢物的AUC 和等mol 的原型药物给药后代谢物的AUC

的比值。

4. 负荷剂量(Loading Dose ):凡首次给药剂量即可使血药浓度达到稳态的剂量。

5.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药物动力学参数随剂量(或体内药物浓度)而变化,如半衰期与剂

量有关,这类消除过程叫非线性动力学过程,也叫剂量依赖性动力学过程。

6. 非线性消除: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消除速率常数呈现为剂量或浓度依赖性,此时药物的

消除呈现非一级过程,一些药动学参数如T1/2,CL,不再为常数,AUC 、Cmax 等也不再与剂量成正比变化。

7. 清洗期(必考):交叉实验设计中两个周期的间隔称为清洗期,至少间隔药物的7~9个

清除半衰期。如果清洗期不够长,第一轮服药在血液中的残留对第二轮产生干扰。存在不等性残留效应,第二轮数据就无效了。

8. 后遗效应(必考):在生物等效性试验交叉设计中,由于清洗期不够长,第一轮服药在

血液中的残留对第二轮产生的干扰称为后遗效应。

9. 物料平衡:指药物进入体内后的总量与从尿液、粪便中收集到的原型药及代谢物等的总

量是相等的。

10. 药物转运体:存在与细胞膜上的能将药物向细胞外排的一类功能性蛋白质或者多肽。

药代动力学参数汇总

药代动力学参数汇总
Area under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time curve from time 0 extrapolated to infinite time
从0时至给药后无限时间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BQL
Below the limit of quantification
低于定量下限
Rac (AUC)
AUC0-tau药物蓄积比,用AUC0-tau末剂/AUC0-24首剂计算
Rac (Cmax)
Cmax药物蓄积比,用Cssmax末剂/Cmax首剂计算
DF
波动指数,计算公式为100*(Css,max-Css,min)/Cavg
PD
Pharmacodynamics
药物效应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如,药物与器官的靶分子或靶细胞的相互作用等。
AUC0-t
Area under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time curve from time 0 to last time of quantifiable concentration
从0时到最后一个浓度可准确测定的样品采集时间t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AUC0-inf
AUC0-inf的外推部分百分比,如果>30%, AUC0-inf被认为不可靠。进而CL,CL/F,Vz,Vz/F,CLss,CLss/F,Vss,MRT也被认为不可靠。

药代动力学参数汇总

药代动力学参数汇总
•首次人体试验
•机制验证&概念验证
临床药理
•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食物效应
•药物相互作用
•质量平衡与代谢物谱分析
•特殊人群
•QTc
•PET scan
量效关系
Dose effect relationship
就是指药物得药理效应与其剂量或血药浓度呈一定关系,它就是药理学得一个核心概念。如以药理效应得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血药浓度为横坐标绘图,所得得曲线即为表示量效关系得量效曲线(doseeffectcurve)
剂量爬坡
早期临床试验
•临床前到临床阶段得转化
Rac(AUC)
AUC0-tau药物蓄积比,用AUC0—tau末剂/AUC0-24首剂计算
Rac(Cmax)
Cmax药物蓄积比,用Cssmax末剂/Cmax首剂计算
DF
波动指数,计算公式为100*(Css,max-Css,min)/Cavg
PD
Pharmacodynamics
药物效应动力学,就是研究药物对机体得作用及其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得机制,如,药物与器官得靶分子或靶细胞得相互作用等。
Tmax
Time toreach maximumconcentration
达峰浓度时间
F
bioavailability
生物利用度,指药物经血管外给药后能被吸收进入体循环得百分数。因为时量曲线下面积(AUC)与药物吸收得总量成正比,因此用血管外给药得AUC与静脉给药得AUC得比值得百分数表示绝对生物利用度。而相对生物利用度以相同给药途径比较测试药物与标准药物比值得百分数,可用于评价不同厂家同一种制剂或同一厂家得不同批号药品间得吸收率。

药理学1(药物动力学)【终结版】预计4分

药理学1(药物动力学)【终结版】预计4分

(注意:有时某些药物的后遗效应是可被利用的。)

答:停药综合征包括:1)戒断现象:对药物吗啡产生了依赖性者在停药后会出现戒断症状;

2)反跳现象,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停药,导致原病复发或恶化。

3)停药危象:长期使用甲状腺后停药,产生甲状腺危象。

效应的药物。

不变。

体正常结合,从而导致最大效应下降的药物

实际药量减少。

2.血脑屏障:只有脂溶性高的药物才能以简单扩散的方式通过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胎盘对药物的通透性与一般的毛细血管无明显差别,几乎所有的药物都能穿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3

1)吸收程度:以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来表示。

2C max)的时间即达峰时间(T max)来表示。

4

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

量不变。

一级动力学零级动力学

消除规律按恒比规律按恒量规律t1/2 t1/2恒定t1/2受血药浓度影响,浓度高,t1/2延长基本公式Ct = C0e-K t T1/2 = 0.693/K Ct = C0-K t T1/2 = 0.5 C0/K

多数情况下,是体内药量过大,超过机体最大消除能力

所致。

经典试题1:下列哪项参数最能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E

A.最小有效量B.极量C.半数致死量D.半数有效量E.治疗指数

经典试题2:治疗指数是指: E

A.比值越大就越不安全B.ED50/LD50C.ED50/LD50

D.比值越大,药物毒性越大E.LD50/ED50

经典试题3:药物与特异受体结合后,可能激动受体,也可能阻断受体,这取决于: E

A.药物的作用强度B.药物的剂量大小C.药物的脂溶性

D.药物是否具有亲和力E.药物是否具有内在活性

DPP-4抑制剂药代动力学与个体化给药

DPP-4抑制剂药代动力学与个体化给药

B
是药物发挥药理作 用、产生治疗效果 的基础,是临床制 定给药方案的依据。
药代动力学参数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生物利用度(F)



血药峰浓度(Cmax)

Cmax tmax
t1/2
达峰时间(Tmax)
时间
半衰期t1/2
药物分布所需的容积
○ 是一个数学概念, 并不代表具体的 生理空间,用来 估计机体接触药 物的程度与强度。
71L 体循环
无活性
69%
推荐剂量
50mg,bid
排泄
肾脏
肠道
尿液 85%
粪便 15%
肾损害
肝损害
老年人 性别 体重 种族
个体化 轻度 给药
不调整
中度
重度
ESRD ALT、AST>正常上限3倍
50mg,qd
不使用
不调整剂量
三、沙格列汀的药代动力学与个体化给药
过程
参数
吸收
Cmax
AUC
分布
血浆 蛋白 结合率
通过阻止DPP-4酶降解体内GLP-1,有效减少 GLP-1的失活,使得GLP-1在生理浓度范围内有一 定程度的升高,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促进胰岛 素释放,并降低胰高糖素水平,发挥降低糖化血红 蛋白(HbAlc)、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的作用。

药理学重点总结终极版

药理学重点总结终极版

药理学总结

第一章绪论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既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即药物效应动力学,也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即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有滤过(水溶性扩散)、简单扩散(脂溶性扩散)和载体转运(包括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绝大多数药物是通过简单扩散的方式通过生物膜。

药物通过细胞膜的速度与可利用的膜面积大小有关。膜表面大的器官,如肺、小肠,药物通过其细胞膜脂层的速度远比膜表面小的器官(如胃)快。

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统称为ADME系统。

吸收: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药物只有经吸收后才能发挥全身作用。

(一)口服大多数药物在胃肠道内是以简单扩散方式被吸收的。

首过消除: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过消除。

(二)吸入(三)局部用药(四)舌下给药(五)注射给药

分布:药物一旦被吸收进入血循环内,便可能分布到机体的各个部位和组织。药物吸收后从血循环到达机体各个部位和组织的过程称为分布。大多数药物在血浆中均可与血浆蛋白不同程度地结合而形成结合型药物,它与未结合的游离型药物同时存在于血液中,并以一定百分数的结合率而达到平衡。

代谢:体内各种组织对药物的消除,肝是最主要的药物代谢器官

排泄:肾是最重要的排泄器官

一级消除动力学:是体内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百分率不变,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血浆药物浓度高,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多,血浆药物浓度降低时,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也相应降低。

药物代谢动力学_中国药科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药物代谢动力学_中国药科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药物代谢动力学_中国药科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1.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包括

参考答案:

胞饮和胞吐_主动转运_被动转运

2.静脉滴注给药的MAT为()

参考答案:

T/2

3.按一级动力学吸收的MAT为()

参考答案:

1/ka

4.关于BCS 分类的描述( )

参考答案:

临床给药最高剂量在pH 1.0~6.8范围内的250 mL (或更少)水溶性介质中均能完全溶解, 则可认为该药物为高溶解性_第三类(BCS Ⅲ):高溶解性、低渗透性_第二类(BCS Ⅱ):低溶解性、高渗透性_第一类:高溶解性、高渗透性

5.当药物与蛋白结合率较大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药物难以透过血管壁向组织分布

6.某药物口服与静注相同剂量后药时曲线下面积相等表明

参考答案:

口服吸收完全

7.地高辛的半衰为36 小时,若每日给予维持剂量,则达稳态血药浓度约要()

参考答案:

5 天

8.对于静脉注射后具备单室模型特征的药物:t1/2=()×MRTiv

参考答案:

0.693

9.某药静脉滴注3个半衰期后,其血药浓度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

参考答案:

88%

10.对于具有两房室模型特征的静脉注射药物,由于药物从体内排出的过程,血

浆药物浓度在剂量减少后立即出现最大的下降

参考答案:

错误

11.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是指

参考答案:

药物在体内达动态平衡时,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之比

12.平均驻留时间MRT被称为

参考答案:

一阶矩

13.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特征中哪一个叙述不正确

参考答案:

药物代谢物的组成和(或)比例不会由于剂量的变化而变化

14.药物动力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016-61

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016-61

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

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本指导原则主要阐述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的一般原则,适用于体内药物浓度能够准确测定并可用于生物等效性评价的口服及部分非口服给药制剂(如透皮吸收制剂、部分直肠给药和鼻腔给药的制剂等)。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时,除本指导原则外,尚应综合参考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等相关指导原则开展试验。

生物等效性定义如下:在相似的试验条件下单次或多次给予相同剂量的试验药物后,受试制剂中药物的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与参比制剂的差异在可接受范围内。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按照研究方法评价效力,其优先顺序为药代动力学研究、药效动力学研究、临床研究和体外研究。

药代动力学(药动学)研究:

对于大多数药物而言,生物等效性研究着重考察药物自制剂释放进入体循环的过程,通常将受试制剂在机体内的暴露情况与参比制剂进行比较。

在上述定义的基础上,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生物等效性研究又可表述为:通过测定可获得的生物基质(如血液、血浆、血清)中的药物浓度,取得药代动力学参数作为终点指标,藉此反映药物释放并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的速度和程度。通常采用药代动力学终点指标C max和AUC进行评价。

如果血液、血浆、血清等生物基质中的目标物质难以测定,也可通过测定尿液中的药物浓度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

药效动力学研究:

在药动学研究方法不适用的情况下,可采用经过验证的药效动力学研究方法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

临床研究:

当上述方法均不适用时,可采用以患者临床疗效为终点评价指标的临床研究方法验证等效性。

药代动力学参数汇总

药代动力学参数汇总
Vd
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
表观分布容积,指假设体内药物均匀分布时,由血药浓度推算得到的药物分布的体液容积,单位常用L·kg-1,也有用L。
λz
Elimination rate constant
末端消除速率常数,药时曲线末端进行对数转换后进行线性回归计算所得的斜率,如计算时包括的浓度点少于3个,或Rsq<0.800,λz被认为不可靠。进而t1/2,AUC0-inf,CL,CL/F,Vz,Vz/F,CLss,CLss/F,Vss,MRT也被认为不可靠。
AUC0-inf的外推部分百分比,如果>30%, AUC0-inf被认为不可靠。进而CL,CL/F,Vz,Vz/F,CLss,CLss/F,Vss,MRT也被认为不可靠。
AUC
Area under the concentration-time curve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给药后随着时间的改变血药浓度随之不断变化,以时间为横坐标,药物浓度(或对数浓度,logarithm concentration, logc)为纵坐标绘制的图形,称为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也称时量曲线,由时量曲线与坐标横轴围成的面积称为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与药物吸收的总量成正比。
量效关系
Dose effect relationship

药物代谢及药代动力学快速指南阅读随笔

药物代谢及药代动力学快速指南阅读随笔

《药物代谢及药代动力学快速指南》阅读随

一、药物代谢基础概念理解

在我研读《药物代谢及药代动力学快速指南》对于药物代谢的基础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称药物在生物体内的转化,是药物进入生物体后发生的一系列生物转化过程。这一过程涉及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多个环节,共同构成了药物在体内的生命周期。

药物的吸收是药物代谢的首要环节,药物通过不同的给药途径进入生物体后,需要通过生物膜的吸收过程进入血液循环。这一过程受到药物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生物体的生理状况以及环境因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接着是药物的分布,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会被运输到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其浓度在各组织的分布并不均匀。这一分布过程与药物的溶解度、蛋白结合能力以及与组织细胞的相互作用等因素紧密相关。

然后来到药物代谢的核心环节——药物的代谢过程。这一过程主要由肝脏和肠道等器官完成,药物在这些器官内通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被转化。这些反应包括氧化、还原、水解等反应,将药物转化为活

性或无毒性的代谢产物,最终排出体外。这一过程的速率和程度受到药物本身的性质、生物体的基因和酶系统等因素的影响。

药物的排泄是药物代谢的最后一个环节,大部分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会通过尿液、胆汁等途径排出体外。药物的排泄速率和程度直接影响到药物在体内的持续时间和作用效果。

对于这基础概念的理解,让我对药物代谢有了更宏观的把握,同时也让我意识到药物代谢的复杂性。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到众多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药物在体内的行为和作用效果。对于药代动力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还为合理设计药物、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FDA以药动学为终点评价指标的仿制药生物等效性研究指导原则(草案)介绍

FDA以药动学为终点评价指标的仿制药生物等效性研究指导原则(草案)介绍

发布日期20140404

栏目化药药物评价〉〉综合评价

标题FDA以药动学为终点评价指标的仿制药生物等效性研究指导原则(草案)介绍

作者李丽张玉琥

部门化药药学二部

正文内容

2013年12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颁布了《以药动学为终点评价指标的仿制药生物等效性研究指导原则》(草案).该指导原则修订并替代了两个

既往指导原则(即《口服制剂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BA/BE)研究的总体考虑》

(2003)和《食物对生物利用度的影响以及餐后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中有关仿制药BE研究的内容。

相比2003版《口服制剂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BA/BE)研究的总体考虑》,本指导原则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更新:

1.适用于BE研究,未涉及BA研究的有关内容。

2.适用于仿制药(ANDA)申请及其补充申请。

3.系统整合了餐后BE研究的相关内容。

4.具体技术要求的完善:

1)系统归纳了三种BE试验设计方案及其适用范围。

2)明确了受试者的选择要求。

3)强调进行稳态研究的试验设计主要出于安全性考虑,因而入选正在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多次给药药动学达稳态的BE临床试验。

4)对于半衰期较长的(24小时以上)药物,如果药物分布和清除个体内变

异较大,明确说明不能截取部分AUC来评价药物暴露量.

5)如果因为在给药后短时间内(5—15分钟)未采集早期的样本,导致首个样本即为Cmax,则一般不应将该受试者的数据纳入统计分析。

6)特殊问题点考虑到了酒精对非常释制剂可能的影响,以及内源性化合物

BE研究的相关问题.

7)试验设计的一般原则中整合了餐后BE的研究技术要求(包括适用范围,研究方案设计,以及撒布性给药方式和特殊饮料送服药物的情况)以及其标准餐的要求。

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

研究

附件3

技术指导原则

一、详述

本指导原则主要阐述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

试验的一般原则,适用于体内药物浓度能够准确测定并可用于生物等效性评价的口服及部

分非口服给药制剂(如透皮吸收制剂、部分直肠给药和鼻腔给药的制剂等)。进行生物等

效性试验时,除本指导原则外,尚应综合参考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等相关

指导原则开展试验。

生物耦合性定义如下:在相近的试验条件下单次或多次给与相同剂量的试验药物后,

受试制剂中药物的稀释速度和稀释程度与滴定法制剂的差异在可以拒绝接受范围内。生物

耦合性研究方法按照研究方法评价效力,其优先顺序为药代动力学研究、药效动力学研究、临床研究和体外研究。

药代动力学(药动学)研究:

对于大多数药物而言,生物耦合性研究着重于实地考察药物自制剂释放出来步入体循

环的过程,通常将受试制剂在机体内的曝露情

1

况与滴定法制剂展开比较。

在上述定义的基础上,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生物等效性研究又可表述为:

通过测定可获得的生物基质(如血液、血浆、血清)中的药物浓度,取得药代动力学参数

作为终点指标,藉此反映药物释放并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的速度和程度。通常采用药代动

力学终点指标cmax和auc进行评价。

如果血液、血浆、血清等生物基质中的目标物质难以测量,也可以通过测量尿液中的

药物浓度展开生物耦合性研究。

药效动力学研究:

在药动学研究方法不适用于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经过检验的药效动力学研究方法展开

生物耦合性研究。

药代动力学单室模型计算题

药代动力学单室模型计算题

1.计算题:一个病人用一种新药,以2mg/h的速度滴注,6小时即终止滴注,问终止后2小时体内血药浓度是多少?(已知k=0.01h-1,V=10L)

2.计算题:已知某单室模型药物,单次口服剂量0.25g,F=1,K=0.07h-1,AUC=700μg/ml·h,求表观分布容积、清除率、生物半衰期(假定以一级过程消除)。

3.某药静注剂量0.5g,4小时测得血药浓度为

4.532μg/ml,12小时测得血药浓度为2.266μg/ml,求表观分布容积Vd为多少?

4.某人静注某药,静注2h、6h血药浓度分别为1.2μg/ml和0.3μg/ml(一级动力学),求该药消除速度常数?如果该药最小有效剂量为0.2μg/ml,问第二次静注时间最好不迟于第一次给药后几小时?

5.病人静注复方银花注射剂2m/ml后,立即测定血药浓度为1.2μg/ml,3h为0.3μg/ml,该药在体内呈单室一级速度模型,试求t1/2。

6.某病人一次用四环素100mg,血药初浓度为10μg/ml,4h后为

7.5μg/ml,试求t1/2。

7.静脉快速注射某药100mg,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方程为:C=7.14e-0.173t,其中浓度C的单位是mg/L,时间t的单位是h。请计算:(1)分布容积;(2)消除半衰期;(3)AUC。

8.计算题:某药物具有单室模型特征,体内药物按一级速度过程清除。其生物半衰期为2h,表观分布容积为20L。现以静脉注射给药,每4小时一次,每次剂量为500mg。

求:该药的

蓄积因子

第2次静脉注射后第3小时时的血药浓度

药物代谢动力学考研及期末名词解释汇总

药物代谢动力学考研及期末名词解释汇总

名词解释:

1.biomarker

biomarker 生物标志物:是指那些可以表征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的指标。它常常是一些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相关性的生理生化指标,因为它们一方面可以作为疾病早期诊断的标志,另一方面可以作为药物药效的评价指标。

与药物作用密切相关的,基于药物作用机制的筛选,并经过严格验证的biomarker才能够发展成为替代终指标。

2.loading dose

负荷剂量(Loading Dose):首次给药即可使血药浓度达到稳态的剂量称为负荷剂量。

3.EMs and PMs

EMs 和PMs :是指强代谢型和弱代谢型。同一种属中不同个体间某一P450酶的活性存在较大差异,可以将个体代谢速度分为强代谢型EM或者弱代谢型PM。强代谢型EMs代谢某种药物的酶的活性较强,代谢半衰期较短。弱代谢型PMs代谢同种药物的酶活性较弱,因此药物的半衰期延长,会导致药物的药理作用甚至毒性反应作用时间延长,多剂量给药时易产生蓄积效应。

4.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

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群体药物动力学:是将药物动力学理论与统计模型结合起来而提出的一种药动学理论。群体药物动力学可以将病人的个体特征与药物动力学参数联系起来,并作为病人临床个体化给药的依据。

5. bio waiver

bio waiver 生物豁免:生物豁免即免除仿制药品的体内生物等效性研究,是针对速释固体口服制剂(如片剂、胶囊等)的仿制和剂型改革(如片剂改胶囊等)采用体外研究(如溶出度测试) 代替体内生物利用度研究的一种方法。

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技术指导原则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附件3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

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本指导原则主要阐述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的一般原则,适用于体内药物浓度能够准确测定并可用于生物等效性评价的口服及部分非口服给药制剂(如透皮吸收制剂、部分直肠给药和鼻腔给药的制剂等)。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时,除本指导原则外,尚应综合参考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等相关指导原则开展试验。

生物等效性定义如下:在相似的试验条件下单次或多次给予相同剂量的试验药物后,受试制剂中药物的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与参比制剂的差异在可接受范围内。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按照研究方法评价效力,其优先顺序为药代动力学研究、药效动力学研究、临床研究和体外研究。

药代动力学(药动学)研究:

对于大多数药物而言,生物等效性研究着重考察药物自制剂释放进入体循环的过程,通常将受试制剂在机体内的暴露情况与参比制剂进行比较。

在上述定义的基础上,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生物等效性研究又可表述为:通过测定可获得的生物基质(如血液、血浆、血清)中的药物浓度,取得药代动力学参数作为终点指标,藉此反映药物释放并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的速度和程度。通常采用药代动力学终点指标C max和AUC进行评价。

如果血液、血浆、血清等生物基质中的目标物质难以测定,也可通过测定尿液中的药物浓度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

药代动力学参数汇总

药代动力学参数汇总
AUC0-inf的外推部分百分比,如果>30%, AUC0-inf被认为不可靠。进而CL,CL/F,Vz,Vz/F,CLss,CLss/F,Vss,MRT也被认为不可靠。
AUC
Area under the concentration-time curve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给药后随着时间的改变血药浓度随之不断变化,以时间为横坐标,药物浓度(或对数浓度,logarithm concentration, logc)为纵坐标绘制的图形,称为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也称时量曲线,由时量曲线与坐标横轴围成的面积称为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与药物吸收的总量成正比。
•首次人体试验
•机制验证 & 概念验证
临床药理
•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食物效应
•药物相互作用
•质量平衡和代谢物谱分析
•特殊人群
•QTc
•PET scan
缩写语
中文术语
AUC
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AUC0-t
从0时到最终可定量时间点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AUC0-inf
从0到无穷大时间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AUC0-tau
给药间隔内的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Ae
累积排泄量
BLQ
低于定量下限
Cmax
峰浓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级药代动期末考参考资料

名词解释

1. 清除率CL :单位时间,从体内消除的药物表观分布容积数,总清除率CL 等于总消除速

率dx/dt 对全血或血浆药物浓度c 的比值,也就是说消除速率dx/dt=cl*c 。

2. 稳态坪浓度:为达到稳态后给药间期τ内AUC 与τ的比值。c=AUC/τ,该公式的实质:

对稳态各个时间点的浓度的时间长度权重平均。

3. 代谢分数:fm ,代谢物给药后代谢物的AUC 和等mol 的原型药物给药后代谢物的AUC

的比值。

4. 负荷剂量(Loading Dose ):凡首次给药剂量即可使血药浓度达到稳态的剂量。

5.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药物动力学参数随剂量(或体内药物浓度)而变化,如半衰期与剂

量有关,这类消除过程叫非线性动力学过程,也叫剂量依赖性动力学过程。

6. 非线性消除: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消除速率常数呈现为剂量或浓度依赖性,此时药物的

消除呈现非一级过程,一些药动学参数如T1/2,CL,不再为常数,AUC 、Cmax 等也不再与剂量成正比变化。

7. 清洗期(必考):交叉实验设计中两个周期的间隔称为清洗期,至少间隔药物的7~9个

清除半衰期。如果清洗期不够长,第一轮服药在血液中的残留对第二轮产生干扰。存在不等性残留效应,第二轮数据就无效了。

8. 后遗效应(必考):在生物等效性试验交叉设计中,由于清洗期不够长,第一轮服药在

血液中的残留对第二轮产生的干扰称为后遗效应。

9. 物料平衡:指药物进入体内后的总量与从尿液、粪便中收集到的原型药及代谢物等的总

量是相等的。

10. 药物转运体:存在与细胞膜上的能将药物向细胞外排的一类功能性蛋白质或者多肽。

11. 介质效应:由于样品中存在干扰物质,对响应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12. MAT :mean absorption time 即平均吸收时间。公式为MAT=MRT oral – MRT iv

13. 波动系数:FD ,研究缓控释剂得到稳态时的波动情况,av /c -c ss

min ss max C FD )( 14. 平衡透析法:测定药物蛋白结合率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是以半透膜将血浆与缓冲液隔开,

将药物加入缓冲液中,待药物扩散达到平衡后测定半透膜两侧的药物浓度,并计算出药物的蛋白结合率。

15. 超过滤法:用适当孔径的滤膜,采用加压或离心的方法将游离药物和血浆分开,通过测

定血浆和滤液浓度来计算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16. 药物的生物转化:药物的代谢,也称为药物的生物转化,是药物从体内消除的主要方式

之一。药物进入体内后部分药物在体内各种代谢酶的作用下进行生物转化,再以原型和代谢物的形式随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

17. 首过效应:口服给药,药物在到达体循环之前,经肠道、肠壁和肝脏的代谢分解,使进

入体内的相对药量降低。

18. 多药耐药(MDR ):最早在肿瘤细胞中发现。对药物敏感的肿瘤细胞长期用一种抗肿瘤药

物处理后,该细胞对药物敏感性降低,产生耐药性,同时对其他结构类型的抗肿瘤药物敏感性也降低。

19. 表观分布容积Vd :Vd=x/c ,药物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时,按血药浓度计算,药物分布在

体内时所占的体积。3-5L 即主要分布于血液并与血浆蛋白大量结合。10-20L 即主要分布于血浆和细胞外液,40L 分布于细胞内外液,大于100L 指示有特定分布组织。

20. 消除速率常数k :药物从体内消除的一级速率常数。

21. 消除半衰期t1/2: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都反映药物从体内消除的速率常数。

一级:T1/2=0.693/k

22. 稳态水平分数:fss ,药物浓度达到稳态水平的某一分数。

23. 积累系数R :经过重复多次给药后,药物在体内有积蓄的现象,其积累程度用积累系数表示,定义为稳态平均血药浓度与第一次给药的平均血药浓度之比。τk e R --=11

24. 生物利用度(BA)指药物活性成分从制剂中释放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速度(以tmax 和

cmax )和程度(以AUC 表示)

25. 生物等效性(BE ):药学等效制剂或可替换的药物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服用相同剂量,

其活性成分吸收速度和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推测临床治疗效果差异的可接受性)。

26. 药学等效(PE )是指如果两药品含有相同量的同一活性成分,具有相同的剂型,符合同

样的或可比较的质量标准(具有相同的溶出等效),则可以认为他们是药学等效的。

27. 代谢酶P450酶的多态性:同一种属中不同个体间某一P450酶的活性存在较大差异,可

以将个体代谢速度分为强代谢型EM 、弱代谢型PM 。

28. 群体药物动力学:是将药物动力学理论与统计模型结合起来而提出的一种药动学理论。

群体药物动力学可以将病人的个体特征与药物动力学参数联系起来,并作为病人临床个体化给药的依据。

29. 群体药代动力学参数:将药物动力学理论与统计模型结合起来而提出的一种药动学理

论。群体药物动力学可以将病人的个体特征与药物动力学参数联系起来,并作为病人临床个体化给药的依据。

30. 肌苷清除率Clcr :单位时间内内源性肌苷从体内清除的表观分布容积。

31. 药代-药效结合模型:是通过将传统的药动学和药效学模型有机结合而成,用于揭示药效

学和药动学之间内在联系的模型。

32. (Cmax )ss :稳态时的最大血药浓度。Ka :一级吸收速率常数。Cmax :药物峰浓度,药

物经过血管外给药吸收后出现的血药浓度最大值。Tmax :药峰时间,达到药物峰浓度所需要的时间。

33. Ems and PMs :同一属的不同个体间某一P450酶的活性存在较大的差异,可将个体按代

谢速度的快慢分为快代谢型RM 或强代谢型EM 及慢代谢型SM 或弱代谢型PM 。

34. Fss :稳态水平分数,即药物达到稳态水平的某一分数。

35. 权重系数:表示某一指标项在指标项系统中的重要程度,它表示在其他指标项不变的情

况下,这一指标项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有三种,Wi=1,1/Ci ,1/Ci2.

35.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定量研究药物(包括外来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简称体内过程)规律的一门学科。

36.体内过程(ADME ):药物的吸收(Absorption )、分布(distribution )、代谢(metabolism )和排泄(excretion ),即所谓 ADME 。

37. 房室模型:把机体视为一个系统,并将该系统按照动力学特性分为若干个房室,把机体看成是由若干个房室组成额完整系统。

38.一房室:指药物在体内迅速达到平衡,即药物在全身各组织部位的转运率是相同或者相似的,此时把整个机体视为一个房室,称为一房室模型。

39二房室:将机体分为两个房室,即中央室和外周室。

中央室:由一些血流比较丰富,膜通透性较好,药物易于灌注的组织(如心肝肾肺等)组成,药物往往首先进入这类组织,血液中药物可以迅速与组织中的药物达到平衡。

外周室:把血流不太丰富,药物转运速度较慢且难于灌注的组织(如脂肪,静止状态的肌肉等)归并成一个房室,成为外周室。这些组织中的药物与血液中的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