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雪《人格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 特质论——第6章 行为学习论)【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人格心理学(郑雪)要点概括

人格心理学(郑雪)要点概括

《人格心理学》〔郑雪1、人格心理学定义人格是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2、人格心理学的八大主要学派古典精神分析、新精神分析、特质论、交互作用论、生物学派、行为学习论、人本主义和认知论。

3、人格心理学的任务〔1在理论上探讨人格心理学学科本身的一般性理论问题如对象、任务、体系、历史、发展、理论评价、一般方法、研究途径,人格的基本问题如人性、善恶、结构、因素。

〔2在实践上探讨如何对人进行测量评估、健康咨询与治疗、选拔应用。

4、人格心理学的特点更重视个人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更注重人心理的内部稳定性和持续性,是对人格的系统全面探讨。

5、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1人性论:孟子、荀子。

〔2性习论:商代伊尹、孔子。

〔3理想人格:燕国才十八特征论、庄子消极自然论。

〔4人格形成与完善:孔子四因素论、荀子化性起伪论。

〔5人格心理评估与考察:唐尧对舜的迷津测验、刘劭的八观五视。

〔6人格分类:黄帝内经五类型、孔子三类、刘劭十二类。

6、西方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1理性论:普罗太哥拉、苏格拉底、柏拉图。

〔2中性论:亚里斯多德灵魂蜡板说、爱尔维修、霍尔巴赫。

〔3善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论、蒙田人文主义人性自然论、卢梭天赋人权人性说。

〔4恶论:基督教神学原罪论、霍布斯唯物论。

〔5人格结构论:柏拉图理性意志情欲三因素论、亚里斯多德理性认识与情感意志二因素论。

〔6人格发展与改造观:柏拉图美德教育诱发轮、亚里斯多德实践得中庸道论、霍布斯理性改造恶性论。

〔7理想人格: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论、柏拉图智慧勇敢节制正义论、亚里斯多德美德中庸论。

〔8人格观察评估:亚里斯多德形相学、拉瓦特形相学拾零、鲍多笔迹论、乔恩笔迹学体系、弗朗茨 ·加尔颅相学。

〔9人格分类学:柏拉图三类法、希波克拉底体液说、康德心理四气质说。

7、人格心理学的建立〔1心理测量运动:贝塞尔个体差异、高尔顿个体测量〔《人类才能及其发展的研究》《遗传的天才》、卡特尔常模〔《心理测验和测量》、西蒙智力量表。

郑雪《人格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新精神分析【圣才出品】

郑雪《人格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新精神分析【圣才出品】

第3章新精神分析3.1复习笔记一、个体心理学(一)阿德勒生平阿德勒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

l912年,他创立了“个体心理学”。

1937年病逝于苏格兰。

阿德勒的主要著作有《论神经症性格》(1912)、《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1917)、《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1919)等。

(二)器官缺陷、自卑感、追求优越与社会兴趣1.器官缺陷与补偿(1)基本理论阿德勒认为几乎所有人在生理上或多或少都有缺陷,这些生理上的伤害给人的身心机能的正常运转及发展造成种种问题,因而有必要给予解决。

(2)个体补偿的基本途径有两条:①集中力量发展功能不足的器官;②发展其它的机能来弥补有缺陷的机能。

(3)器官缺陷具有两方面的作用:①为个体的生存发展带来不便;②有可能成为推动个体发展的动力。

2.自卑感(1)儿童通过和成人比较产生自卑感;成人通过社会比较产生自卑感。

(2)自卑感虽然是消极的、不愉快的感受,但自卑感也会成为推动人积极向上的动力。

(3)阿德勒认为,儿童用先天的“侵犯驱力”来克服自卑感。

后来,阿德勒将“侵犯驱力”改为“男性反抗”。

3.追求优越(1)阿德勒认为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就是追求优越。

(2)追求卓越的双重性①它可以激励人去追求更大的成就,使人的心理得到积极的成长;②有的人会因为追求自己个人的优越而忽视社会与他人的需要,从而产生“优越情结”。

4.社会兴趣阿德勒认为,社会兴趣是所有人具有的一种先天需要,一种与他人友好相处、共同建设美好社会的需要。

(三)生活风格与造性自我1.生活风格的定义阿德勒把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称为“生活风格”。

2.生活风格的类型(1)根据社会兴趣可大致分为两种:①正确的和健康的生活风格;②错误的和病态的生活风格。

(2)阿德勒根据兴趣的程度,划分出四种类型的人:①统治-支配型:这种人喜欢支配和统治别人;②索取-依赖型:这种人喜欢依赖别人的劳动,向别人索取自己所需要的一切;③回避型:这种人总是回避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企图碌碌无为而避免失败;④社会利益型:这种人能正视问题,试图以某种有益于社会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郑雪《人格心理学》课后习题(人格心理学概论)【圣才出品】

郑雪《人格心理学》课后习题(人格心理学概论)【圣才出品】

第1章人格心理学概论一、概念题1.人格答:人格也称“个性”,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具有动态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在心理学家看来,人格具有下列特征:(1)整体性。

人格虽有多种成分和特质,如能力、气质、性格、情感、意志、认知、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等,在一个真实的人身上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综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独特性。

先天遗传素质与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使人与人之间在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上表现出差异。

(3)稳定性。

主要表现为自我的持久性。

人格既有跨时间的持续性,又有跨情境的一致性。

(4)社会性。

人格既是社会化的对象,也是社会化的结果,人既有自然性也有社会性,但人特有的本质特征是其社会性。

2.人格心理学答: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它是一种以现实的人为研究对象,对个人的思想、情绪及行为的独特模式进行探求、描述和解释,并综合诸多足以影响个人的各种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与生物学的、发展的、认知的、情绪的、动机的和社会的种种交互作用,进而对现实生活中的个人做出整体性解释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人格理论、人格研究、人格评鉴及三者之间的关系;(2)人格结构,探讨稳定的个体差异由哪些心理要素构成,这些要素以何种方式加以组织;(3)人格动力,探讨驱使人从事各种活动的力量;(4)人格发展,探讨人格的发展及其阶段性等;(5)人格适应,探讨适应的本质以及如何改变异常行为等。

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精神分析论。

(2)特质论。

(3)类型论。

(4)学习论。

(5)现象学取向。

3.人性论答:人性论即关于人的本性是什么的理论。

人性是善的,是恶的,还是中性的?这一问题看起来简单,其实相当复杂。

从古到今,这一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始终没有一个定论。

人性论不仅复杂,而且非常重要,许多重要的心理学理论包括人格理论、心理发展理论与学习理论等,都是建立在人性论的基础之上的。

人格心理学笔记

人格心理学笔记

人格心理心理学笔记第二章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第一节弗洛伊德消极假设人性是消极的是本能的是欲望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弗洛伊德)1.潜意识理论(早期)哈特曼《潜意识哲学》理论→实践在另一个强大的刺激来临时会打破以前的较弱的刺激(1)意识:一般情况下人能够感知到的精神生活,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外显部分。

(2)前意识:一般情况下,感知不到,但经过努力的回忆和别人的提醒等仍能够感知到的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精神生活。

(3)潜意识:一般正常情况下,人所不能感知到的精神生活。

潜意识理论反应了弗洛伊德受到哲学的因果论的影响.潜意识决定了人的最根本的行为。

2、人格的理论结构(晚年)(1)本我:是人格最原始的我,是与生俱来的部分,由先天的本能和欲望组成的。

快乐原则(2)自我:是现实环境的反复教化之下,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现实化了的本我是理性的,识时务的。

力争回避痛苦有想获得满足。

(现实原则)(3)超我:(理想自我)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发展出的一部分,其作用是按社会道德标准监督自我的行动。

正常情况下相对处于平衡状态(道德原则,理想自我,至善原则)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心理正常与否,很大取决于童年时期的经历。

3、弗洛伊德的人性观(具有独到且略显偏执的特点)(1)具有决定的论调,人的行为受控于生物本能因素或非理性因素.(2)弗洛伊德蒋人是为一个能量系统,能量是遵循了守恒的原则。

(3)弗洛伊德认为人性本恶,人的各种行为都是受潜意识的本能所支配,而本能与社会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本能与社会之间的冲突时最基本的和普遍存在的,且原则上也解决不了。

4、人格动力弗洛伊德对人格或心理动力持本能论的观点,将本能的基本心理动力,人的全部行为都受潜意识的本能支配要求。

(1)本能:最原始是为冲动或本能是人生命最基本的要求。

①本能的原动力:力的大小或能量的多少,本能所具有的力,其大小有本能所拥有的精神能量的多少决定。

②本能的目的:需求满足和消除紧张③本能的对象:能够减少或消除身体欠缺的经验和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④本能的来源:身体的状态或需要的欠缺。

郑雪《人格心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1~5章【圣才出品】

郑雪《人格心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1~5章【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课后习题第1章人格心理学概论一、概念题1.人格答:人格也称“个性”,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具有动态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在心理学家看来,人格具有下列特征:(1)整体性。

人格虽有多种成分和特质,如能力、气质、性格、情感、意志、认知、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等,在一个真实的人身上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综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独特性。

先天遗传素质与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使人与人之间在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上表现出差异。

(3)稳定性。

主要表现为自我的持久性。

人格既有跨时间的持续性,又有跨情境的一致性。

(4)社会性。

人格既是社会化的对象,也是社会化的结果,人既有自然性也有社会性,但人特有的本质特征是其社会性。

2.人格心理学答: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它是一种以现实的人为研究对象,对个人的思想、情绪及行为的独特模式进行探求、描述和解释,并综合诸多足以影响个人的各种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与生物学的、发展的、认知的、情绪的、动机的和社会的种种交互作用,进而对现实生活中的个人做出整体性解释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人格理论、人格研究、人格评鉴及三者之间的关系;(2)人格结构,探讨稳定的个体差异由哪些心理要素构成,这些要素以何种方式加以组织;(3)人格动力,探讨驱使人从事各种活动的力量;(4)人格发展,探讨人格的发展及其阶段性等;(5)人格适应,探讨适应的本质以及如何改变异常行为等。

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精神分析论。

(2)特质论。

(3)类型论。

(4)学习论。

(5)现象学取向。

3.人性论答:人性论即关于人的本性是什么的理论。

人性是善的,是恶的,还是中性的?这一问题看起来简单,其实相当复杂。

从古到今,这一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始终没有一个定论。

郑雪《人格心理学》课后习题(行为学习论)【圣才出品】

郑雪《人格心理学》课后习题(行为学习论)【圣才出品】

第6章行为学习论一、概念题1.经典条件反射答:经典条件反射是巴甫洛夫以狗作为实验对象而发现的一种行为规律,它揭示了一个原本不能引起特定行为反应的无关刺激是如何通过学习变成能够引起反应的信号刺激的。

巴甫洛夫发现:当狗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而只听到铃声则不会引起分泌唾液,这是本能的非条件反射,不学自会;但如果每次给狗吃食物之前或同时都让它听到铃声,那么狗就学会一听到铃声就开始分泌唾液,即通过经典条件反射的建立,铃声这种无关刺激也能引起特定的行为反应,铃声具有了信号意义。

可见,狗通过经典条件反射机制能够学会对一些具有信号意义的刺激做出应答性行为来适应环境。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又称为信号系统学说。

2.操作性条件反射答:即操作性条件作用,亦称“R型条件作用”、“反应型条件作用”、“工具性条件作用”。

是学习方式的一种,与“经典条件作用”相对。

在一定情境中,个体的某种反应强度的变化受其反应结果控制的条件反应。

即由个体的操作行为而形成的条件作用。

在操作条件作用中,强化物只有在条件反应出现以后才出现,强化决定于反应。

最早由斯金纳研究,也指他设计的实验程序与方法。

斯金纳称为反应型条件作用,认为它只限于骨骼肌行为,以区别于刺激型条件作用只限于自主反应。

3.行为主义答:20世纪初产生于美国的西方心理学流派。

以华生1913年发表题为《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为诞生标志,号称西方“心理学第一势力”,在心理学领域占统治地位近半个世纪。

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心理现象都是源于“刺激—反应”,强调环境的重要作用。

代表人物有华生,斯金纳等。

4.强化答:如果某一结果性的刺激使这一操作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那么这一刺激就是这一操作行为的强化物(或称强化刺激),利用强化物诱使某一操作行为的概率增加的过程就叫做强化。

强化物在相应的操作反应行为之后出现一次,我们就说这一操作反应行为得到了一次强化。

比如,给予微笑、赞扬、奖品,允许参加个体所喜爱的活动等,都是在对希望个体学会的某种行为或个性品质进行正强化。

郑雪《人格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人格心理学概论——第3章 新精神分析)【圣才出品】

郑雪《人格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人格心理学概论——第3章 新精神分析)【圣才出品】

第1章人格心理学概论1.1 复习笔记一、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一)人格的含义1.一个人表现在别人眼中的印象或外表的自我;2.某人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或真实的自我;3.与自己工作相适应的个人品质的总和;4.表示一个人的尊严和优越。

(二)其它学科的人格定义1.基督教用人格来表示上帝三位一体的神性;2.西方哲学波伊悉阿斯认为人格是真实的有理性的个人的本性;3.伦理学家把人的崇高价值当做人格的核心;4.古代《罗马民法法典》认为人格是指“享有法律地位的任何人”,当代的法学家认为人格是“一个活的人类生物,包括他的一切”;5.社会学家认为人格是“文化的主观方面”、社会传统、风俗文化在个人生活中的主观化。

(三)人格的心理学定义1.罗列式的定义如普林斯对人格的定义:“人格是一切生物个体的先天倾向、冲动、趋向、欲求和本能,以及由经验而获得的倾向和趋向的总和。

”2.整合的或完形的定义这种定义强调个人属性的组织性和整体性。

如,华伦和卡尔启尔把人格定义为:“一个人在任何发展阶段的全部组织。

”3.层次性定义麦独孤、海德与布朗德等不少心理学家对人格也采用层次式的定义,把人格的属性或特征按一定的层次结构排列起来。

例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把自我(实际上是指人格)分成四个层次:物质的自我、社会的自我、精神的自我、纯粹的自我。

4.适应性定义倾向于把人格看成是生物进化过程中对环境适应的一种现象。

5.区别性的定义强调个人人格的独特性,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的差异性或区别性。

例如,人格心理学的创始人奥尔波特认为“人格是在个体内在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决定人对环境适应的独特性。

”(四)本书的人格定义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具体解释为:1.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模式;2.从某种程度上讲,人格是人的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体;3.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相对稳定的;4.人格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郑雪《人格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生物学论【圣才出品】

郑雪《人格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生物学论【圣才出品】

第5章生物学论5.1复习笔记一、荣格的人格理论(一)荣格个人简介荣格l875年生于瑞士,1961逝世。

他创立了“分析心理学”体系。

荣格的主要著作有《分析心理学的贡献》(1928)、《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1958)、《人及其象征》(1964)等。

(二)意识、个体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1.意识(1)概念意识是人的心灵中唯一能够被个体直接感知的那个部分。

(2)个性化荣格认为个性化,就是一个人愈来愈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愈来愈富于个性、愈来愈不同于他人的过程。

(3)自我自我是个体自觉意识的心理组织,它由能够自觉到的感知、记忆、思维与情感等组成。

(4)信息进入意识的条件①取决于一个人占主导地位的心理机能;②取决于该经验或信息的强度大小;③取决于该经验是否引起个人的焦虑;④取决于个体个性化的程度。

2.个体潜意识(1)个体意识概念潜意识包括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

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它是一个经验的储存库,容纳了所有与意识自我不协调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内容。

个体潜意识与意识存在着双向流动或交换。

(2)情结①概念情结指的是一组一组的心理内容(包括观念的和情感的)聚集在一起、缠绕在一起,形成的一簇难以解开的心理丛或心理结。

②作用a.积极作用情结是成就的重要动力,是灵感和创造力的源泉。

b.消极作用情结往往占用了一个人心灵中太多的能量,削减了人格其它部分所需的能量,阻碍了其他方面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3.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是一个储存库,它所储存的不是个体后天的经验,而是其祖先(包括人类祖先和动物祖先)在漫长的生物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经验。

(三)原型研究1.原型的概念集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是原型,原型深深地埋藏在心灵之中,因此,当它们不能在意识中表现时,就会在梦、幻想、幻觉和神经症中以象征的形式表现出来。

2.原型的种类荣格确定和描述过几十种不同的原型,在这些原型中,荣格研究得比较多的原型是人格面具、阿妮玛和阿妮姆斯、阴影以及自性。

郑雪《人格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行为学习论【圣才出品】

郑雪《人格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行为学习论【圣才出品】

第6章行为学习论6.1复习笔记一、行为主义学习论的兴起(一)行为主义的特点1.华生开创的行为主义学习论强调后天环境影响对人格的决定意义;2.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动物和人的行为;3.行为学习论着重从后天学习的角度探讨人格的形成机制;4.行为主义学习论一般采用严谨的实验研究方法。

(二)巴甫洛夫的条件学说1.反射(1)含义巴甫洛夫认为,反射是有机体对作用于感受器的外界刺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2)分类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前者是指有机体生来固有的对保存生命有重要意义的反射;后者是指有机体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后天习得的反射。

2.反射学说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又称为信号系统学说。

巴甫洛夫指出,一切刺激物(如声、光、电等)作为非条件的刺激信号所引起的条件反射称为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它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由具有抽象概括性质的言语信号作为条件刺激物形成的条件反射称为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人所独有的。

(三)桑代克桑代克是美国动物心理学实验的创始人。

他认为:(1)学习的过程是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行为受奖励后能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2)准备率、练习率和效果率是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

(3)人和动物都遵循同样的学习律。

(四)华生1.华生于l912年正式而明确地提出了他的行为主义的主张,主张心理学是自然科学,他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应该是行为,而不是意识。

2.华生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观察和收集行为资料:(1)一个人受教育的情况;(2)一个人的学习或工作成绩;(3)应用心理学的各种测验;(4)一个人在休闲娱乐时的情况;(5)一个人日常生活中的情绪表现。

3.华生认为环境是决定人格的形成和改变的重要因素。

4.1920年,华生和他的助手罗萨莉·雷纳用小阿尔伯特与白鼠的实验证明了环境刺激是如何通过经典条件反射机制使个体学会某种情绪行为的。

(五)赫尔赫尔(C.L.Hull,l884~1952)用了一整套数学公式对行为、行为习惯、驱力水平、强化效果等作精细而严密的理论演绎和推论。

人格心理学笔记

人格心理学笔记

人格心理学笔记第一章绪论一、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二)、自然实验法(三)、测验法(四)、个案法(五)、相关研究法二、对人格的理解1、定义(1)、总和式定义(罗列式定义):代表人物:普林斯(M.H.Prince),认为人格就是个体一切生物的先天倾向、冲动欲求、趋向和本能以及有经验而获得的倾向和趋向的总和。

(2)、辅合式定义(完形式定义):特点:把人格的各个属性看成整体。

代表人:卡米查尔(L.Carmichael):指一个人在任何发展阶段的全部组织。

迈克柯迪(J.Maccurdy):认为人格是使有机体的行为具有个人特有倾向的整合。

(3)、层次性定义:把人格的各个属性按照一定的层次进行有序的排列。

代表人:詹姆斯(W.James),把人格称为真我,分四个层次。

一是物质的自我,包括一个人的身体、财产、家庭和朋友等;二是社会的自我,指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印象;三是精神的自我,把不同层次的自我统一起来,协调他们之间的不协调;四是纯粹的自我,就是对自己反省的自我,也就是自我对自我进行认识的自我。

(4)、适应性定义:从个体人格适应的角度。

代表人:肯朴夫(E.J.Kenpf)认为是人在对环境进行独特的适应中所具有的那些习惯系统的综合。

(5)、区别式定义:代表人:斯科恩(M.Schoen)认为人格就是习惯倾向和情操的有组织的系统,是起作用的整体或统一体,而那些习惯倾向和情操的区别一群人中任何一个成员不同于其他成员的特征。

目前,比较中肯的定义是奥尔波特的:人格心理学的创始人。

总结定义:认为人格是个体内部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决定人的行为和思想的独特性。

总定义:认为人格是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复杂组织,赋予个人生活的倾向和模式,它像身体一样包含结构和过程并反应天性和教养,另外还包含过去的影响以及对现在和未来的建构,过去的影响包含对过去的记忆。

在中国,人格就是“个性”,来源于日本。

启示:(1)、人格是外国的说法,起源于希腊,中国没有“人格”一词;(2)、人格并非是单一的概念,而是一类概念的综合体。

郑雪《人格心理学》课后习题(特质论)【圣才出品】

郑雪《人格心理学》课后习题(特质论)【圣才出品】

第4章特质论一、概念题1.特质答:特质是区分人与人之间个体差异的身心特征。

包括:(1)个体生而具有的遗传特征,如肤色、发色、体型等;(2)人格特质,个体在行为上表现出的持久性心理特征,亦即个体稳定的、能反映其人格特点的行为倾向。

2.特质论答:(1)特质论是现代西方人格构成的一种主要理论,由奥尔波特首先提出。

认为人格由许多特质要素构成,特质是构成人格的最小单位,是激发与指导个体的各种反应的恒常的心理结构。

(2)有关领导研究的早期理论。

认为一个领导者在人格特质上与被领导者有所差异,这种人格特质是由先天的遗传决定的因素。

3.类型论答:(1)类型论是一种人格理论。

根据某种标准将具有相似人格特性的人加以归类,归类后即以该类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加以命名的理论。

(2)类型论渊源于古希腊对个性进行分类的思想,近代以德国为中心得到发展,认为人的个性差别有质的不同。

(3)类型论强调精神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把个体划入一定的类型,强调个人的个性类型是可观察到的,并可用特定的术语描述特定类型。

4.常规研究法答:常规研究法着重探讨奥尔波特所说的“共同特质”。

共同特质的研究者们对所有被试的自尊、焦虑、智力等方面进行过测量和比较,发现几乎所有被试的人格的特征都可沿着这些维度加以描述。

这种研究类型为探讨特质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较为重要的信息。

5.特殊研究法答:(1)含义特殊研究法即特殊规律研究法,关心的是如何能够较好地阐明个体人格的独特的特质组合。

(2)优点特殊规律研究法的优点在于:①是被试而不是研究者决定了那些所要测试的特质。

②特殊规律研究法是对一个特定的人所进行的研究。

而不必花太多的时间与别人相比较。

如利用他本人的日记、自传、书信或谈话记录等材料来了解一个具体的人的人格特质。

6.机能自主性答:机能自主性是指一个成人现在进行某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动的那些原因。

换言之,过去的动机与现在的动机并没有机能性的联系,过去的已经过去,一个人今天的动机是机能自主的。

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郑雪)

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郑雪)

●人格心理学重点目录(请配合课本看)●第一章人格心理学概论●P5人格的定义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P6人格心理学的任务一、理论任务1、揭示人格心理现象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2、确定人格心理现象形成的原因;二、实践任务运用相关的人格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主要运用于教育、心理咨询与治疗、人事管理等领域。

●P41主要研究途径●第二章古典精神分析●P53 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论P53一、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1、意识是人格的表层部分,是由人能够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组成;2、前意识主要起检查作用,即不许那些让人产生焦虑的创伤性经验、不良情感,以及为社会道德所不容的原始欲望和本能冲动进入意识领域,而把它们压制在无意识之中,使意识和无意识完全隔离。

3、无意识是人格结构的最深层部分,主要指不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经是意识领域却被压抑起来的心理活动。

具体包括原始的冲动、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经验和创伤性经验还有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等。

P57二、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完全是由先天的本能、原始的欲望所组成的。

它同人的肉体过程相联系,将躯体能量转换为精神能量,并且储藏它们和向自我、超我提供能量。

遵循“快乐原则”。

弗洛伊德把本我中所具有的精神能量称为力比多,有时特指性本能所产生的能量。

自我:人格中理智的、符合现实的部分、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是人格中最文明、最有道德的一部分,遵循“道德原则”,包含自我理想和良心。

弗洛伊德把自我喻为三个暴君统治下的臣民,它要尽力满足专横的本我的欲求,要应付严酷的现实环境,还要遵从神圣的超我的规范。

自我在三个暴君之间周旋、调停,力求使三者的要求都得到满足,以便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

可见,自我是人格结构中维护统一的关键因素。

如果自我力量不够强大,则难以协调各种力量,使之保持平衡。

郑雪《人格心理学》章节题库(特质论)【圣才出品】

郑雪《人格心理学》章节题库(特质论)【圣才出品】

【答案】C
21.把人格类型概括为三种模式:单一型模式、对立型模式、多元型模式的德国心理 学家是( )。
A.奥尔波特 B.卡特尔 C.施特恩 D.吉尔福特 【答案】C
22.许多心理学家认为,研究和揭示人格遗传因素的最好方法是( )。 A.双生子研究 B.社会文化研究 C.家庭因素研究 D.早期童年经验研究 【答案】A
A.中心特质 B.次要特质 C.首要特质 D.主要特质 【答案】A 【解析】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共性和个性两种。个性特质是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
3 / 1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质,个性特质又分为三种: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 几个重要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 5~10 个。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4 章 特质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家( A.奥尔波特 B.卡特尔 C.艾森克 D.考斯塔 【答案】B
)将人格特质匙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2.( )对特质迚行了分类。他把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他还迚一步把个人 特质划分为 3 个重叠和交叉的层次:首要特质、主要特质和次要特质。
2 / 16
圣才电子书

【答案】C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9.气质主要反映了心理活动在( )方面的动力方面的特点。 A.速度、强度、稳定性和选择性 B.速度、平衡性、稳定性和指向性 C.灵活性、平衡性、稳定性和指向性 D.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 【答案】D
4.三元智力理论是由心理学家( )提出的。 A.斯皮尔曼 B.斯腾伯格 C.阜南 D.推孟 【答案】B
5.个体在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时表现出的心理特征是性格的( )。 A.态度特征 B.理智特征 C.情绪特征 D.意志特征 【答案】D

人格心理学课件完善版(课本为郑雪编2011年版)第六章行为学习论

人格心理学课件完善版(课本为郑雪编2011年版)第六章行为学习论

五、行为的消退、自然恢复、泛化与分化
• 对于改变行为的任务而言,其基本原则就 是:强化所期望的行为,忽视所不期望的 行为。 • 斯金纳认为对待我们所不期望的行为的合 适的方法是消退,而不是惩罚。因为惩罚 无论对于被处罚者的不良行为而言,还是 对于惩罚实施者的“生气、发怒”的行为 而言,都是一种强化,很可能会导致双方 不良行为的恶性循环。
斯金纳的生平
父亲的愿望 • “小镇上将有一家新的法律事务所问世:威 廉· 斯金纳父子公司。” 作家梦 • 受诗人罗伯特· 弗罗斯特鼓励,毕业后两年内一 直从事写作 心理学家 • “我还是对人类的行为很感兴趣,但是通过文 学途径我无法成功,我将转向科学,与此相关 的科学似乎就是心理学,虽然这一学科到底是 什么,我心里很模糊。”(斯金纳,1976, p395)
• 行为的消退 受到强化的行为得到建立和保持,没有得到 强化的行为自行消失 • 行为的自然恢复 消退了的条件反应,即使不再给予强化训练, 也可能重新被激发,再次出现 • 泛化(概括化、类化):指某种特定条件刺 激反应形成后,与之类似的刺激也能激发相 同的条件反应 • 分化(辨别化):个体对不同的刺激做出不 同的行为反应
技术天才斯金纳
• ―我总是在做东西。我做了旱冰鞋,可驾驶的运货 马车,雪橇和在浅池子里用篙撑来撑去的木筏子; 我做了跷跷板,旋转木马和滑梯;我做了弹弓,弓 和箭,气枪,用竹筒做的喷水枪;用废锅炉做成了 蒸汽炮,这个蒸汽炮可以把土豆和胡萝卜射到邻居 的房顶上;我做了陀螺、空竹,使用橡皮筋推动的 模型飞机,盒式风筝,用轴和弦转动送上天的竹蜻 蜓。我一再试着做一架能把我载上天的滑翔机...... 我曾经摘熟浆果挨户去卖,所以就做了个分选生熟 浆果的浮选系统。我用了好几年时间来设计一台永 动机(可惜没有成功)。”——斯金纳在一份简历 中的回忆 • 斯金纳箱、军鸽导航、空气摇篮、程序教学机

《人格心理学》课程笔记

《人格心理学》课程笔记

《人格心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人格与人格心理学1.1 人格的概念与界定1.1.1 人格概念的缘起人格概念源于古希腊语“Persona”,最初指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后来引申为个体的性格和行为特征。

在心理学领域,人格是个体长期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1.1.2 心理学家对人格概念的界定心理学家对人格的定义存在分歧,但普遍认为人格是个体在行为、情感和认知等方面的独特模式。

这些模式在不同情境下相对稳定,并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1.1.3 人格的特性与相关概念人格具有以下特性:- 独特性: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人格特征。

- 稳定性:人格特征在时间和情境上相对稳定。

- 整合性:人格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种特征相互关联。

- 动力性:人格特征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相关概念包括:个性、性格、气质等。

1.2 人格心理学简史1.2.1 人格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人格心理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为标志。

20世纪中叶,奥尔波特、卡特尔等特质理论家推动了人格心理学的发展。

随后,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等学派也对人格心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1.2.2 人格心理学的现状与趋势当前,人格心理学研究呈现出多元化、跨学科和综合性的特点。

研究者关注人格特质、人格障碍、人格发展等多个领域,并试图从生物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多个角度探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1.3 人格理论流派1.3.1 人格的6个理论流派人格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流派:- 精神分析流派:强调无意识、童年经历和性本能对人格的影响。

- 特质流派:关注人格特质的分类、测量和理论探讨。

- 行为主义流派:强调环境因素和外部刺激对人格的影响。

- 社会学习流派:关注观察学习、模仿和强化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

- 人本主义流派:强调自我实现、个体潜能和人际关系对人格的影响。

- 认知流派:关注认知过程、思维方式和信念系统对人格的影响。

1.4 人格心理学研究取向1.4.1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个案研究等。

郑雪《人格心理学》章节题库(人格心理学概论)【圣才出品】

郑雪《人格心理学》章节题库(人格心理学概论)【圣才出品】

第1章人格心理学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人格中所包含的各种心理特征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一贯的,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这说明人格具有()。

A.独特性B.整体性C.稳定性D.功能性【答案】C【解析】由各种心理特征构成的人格结构是比较稳定的,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一贯的,是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的,这就是人格的稳定性。

那些在行为中偶然表现出来的,属于一时性的心理特性不能称其为人格特征。

2.以下概念与个性特征内在联系相对较低的是()。

A.应激反应B.特质应对C.A.型行为D.客观事件【答案】D3.人格中所包含的各种心理特征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一贯的,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这说明人格具有()。

A.独特性B.整体性C.稳定性D.功能性【答案】C【解析】独特性指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遗传素质,又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发育成长起来,因而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没有哪两个人的人格是完全相同的。

整体性是包含在人格中的各种心理特征彼此交织,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功能性指外界环境的刺激是通过人格的中介才起作用的,也就是说,人格对个人的行为具有调节的功能。

4.一个人所表现出的同情心或自私、诚实或虚伪的性格特征属于()。

A.性格的态度特征B.性格的理智特征C.性格的情绪特征D.性格的意志特征【答案】A5.强、平衡、不灵活这种神经活动类型所对应的气质类型是()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答案】C6.()是个性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代表个体个性的本质。

A.品质B.人格C.性格D.气质【答案】C7.下列属于胆汁质特点的是:()。

A.有耐性B.易冲动C.活泼D.好交际【答案】A8.人生观和世界观属于下列哪个选项的范畴?()A.个性倾向性B.个性心理特征C.情感过程D.意志过程【答案】A9.勤奋与懒惰属于()。

A.气质特征B.能力特征C.性格特征D.意志特征【答案】C10.某人动作缓慢、平和、执着、内心思想不轻易外露,其气质属于()。

郑雪《人格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人格心理学概论——第3章新精神分析)【圣才出品】

郑雪《人格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人格心理学概论——第3章新精神分析)【圣才出品】

郑雪《人格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人格心理学概论——第3章新精神分析)【圣才出品】第1章人格心理学概论1.1 复习笔记一、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一)人格的含义1.一个人表现在别人眼中的印象或外表的自我;2.某人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或真实的自我;3.与自己工作相适应的个人品质的总和;4.表示一个人的尊严和优越。

(二)其它学科的人格定义1.基督教用人格来表示上帝三位一体的神性;2.西方哲学波伊悉阿斯认为人格是真实的有理性的个人的本性;3.伦理学家把人的崇高价值当做人格的核心;4.古代《罗马民法法典》认为人格是指“享有法律地位的任何人”,当代的法学家认为人格是“一个活的人类生物,包括他的一切”;5.社会学家认为人格是“文化的主观方面”、社会传统、风俗文化在个人生活中的主观化。

(三)人格的心理学定义1.罗列式的定义如普林斯对人格的定义:“人格是一切生物个体的先天倾向、冲动、趋向、欲求和本能,以及由经验而获得的倾向和趋向的总和。

”2.整合的或完形的定义这种定义强调个人属性的组织性和整体性。

如,华伦和卡尔启尔把人格定义为:“一个人在任何发展阶段的全部组织。

”3.层次性定义麦独孤、海德与布朗德等不少心理学家对人格也采用层次式的定义,把人格的属性或特征按一定的层次结构排列起来。

例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把自我(实际上是指人格)分成四个层次:物质的自我、社会的自我、精神的自我、纯粹的自我。

4.适应性定义倾向于把人格看成是生物进化过程中对环境适应的一种现象。

5.区别性的定义强调个人人格的独特性,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的差异性或区别性。

例如,人格心理学的创始人奥尔波特认为“人格是在个体内在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决定人对环境适应的独特性。

”(四)本书的人格定义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具体解释为:1.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模式;2.从某种程度上讲,人格是人的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体;3.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相对稳定的;4.人格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郑雪人格心理学

郑雪人格心理学

资料】郑雪人格心理学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人格与人格心理学一、人格——一个充满争议的概念奥尔波特通过对50余种人格概念的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个整合性的概念―人格是在个体内在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人对环境适应的独特性。

‖我国学者的观点——―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郑雪)二、人格心理学(一)定义——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二)研究对象——无专有的研究对象(三)研究任务⌝揭示人格心理现象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确定人格心理现象形成的原因;⌝⌝运用相关的人格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主要运用于教育、心理咨询与治疗、人事管理等领域。

(四)学科性质与地位⌝学科性质——人文科学范畴学科地位——与心理过程共同构成心理现象的两大支柱⌝(五)学科现状——喜?忧?―人格心理学从来没有遭受过缺乏用来描述和解释人格现象的理论的饥渴‖。

(Emmons,1995)人格心理学自诞生至今,逐步呈现出群雄争霸的局面:⌝精神分析学派特质学派⌝生物学派(包括新近的进化论人格心理学)⌝⌝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学派人本主义学派⌝认知学派⌝对学科现状的两种看法:θ乐观忧虑θ(六)研究方法ϖ个案研究——此种方法着重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去研究人格,通过谈话、观察、作品分析等方法收集材料,以便对个体的人格进行全面而准确的定性描述。

优点1.许多对研究人员来说非常重要的概念,不容易用实验研究来检验;2.适合考察一些较为罕见的个案;3.当研究者认为他们所考察的人在所要考察的维度上与正常人无本质差别时,适合采用此种方法。

缺点1.结论的可推广性值得考虑;2.个案研究中的道德问题;3.变量间的因果关系难以被检验;4.资料收集的客观性难以保证。

个案研究是否等同于临床研究?θθ相关研究——主要运用统计与测量的方法,在相同的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的两个或多个变量间的定量关系。

优点:1.比个案研究和实验研究更容易操作,更省时,可在短时间内获得研究变量的大量数据;2.无需严格控制与操纵变量,更符合研究对象的自然形态与实际情况,可提高研究的生态效度;3.可研究一些实际上或伦理上、法律上无法控制的变量;4.当研究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考察变量之间是否有关联时。

郑雪--人格心理学 读书笔记

郑雪--人格心理学 读书笔记

第一章人格心理学概论第一节、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1人格--简单的说,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与行为上的个体差异。

(至今学术界对这个概念的内涵还是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人格一词源于拉丁文,其意指面具、脸谱。

人格的现代定义:1、罗列式---是一切生物个体的先天倾向、冲动、趋向、欲求和本能,以及有经验而获得的倾向和趋向的总和。

2、整合的或完形的3、层次性定义4、适应性,受达尔文影响5、区别性奥尔波特的人格定义:人格是在个体内在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人对环境适应的独特性。

本书的人格定义: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1、一个个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有着一定组织和层次结构的模式,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多侧面、多层次与多因素的统一体。

2、心理行为模式是独特的,是人的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体。

3、相对稳定的,在时间上的前后一贯性和空间上的普遍性。

同时在人的一生中具有可塑性和可变性。

4、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八个主要的人格心理学理论体系:1、古典精神分析2、新精神分析3、特质论4、行为学习论5、交互作用论6、生物学论7、人本主义8、认知论第二节、人格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6心理学有一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短期的历史。

1937年,奥尔波特发表《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第三节、人格心理学理论--261、人格的前科学理论前科学理论--日常生活经验,非正式、系统理论。

科学理论--有一套正规的符号系统,反映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要求客观性、逻辑性、系统性等。

5、评价人格理论的标准精准性、可检验性、概括能力、简洁性、逻辑一致性、有用性第四节、人格心理学方法--36一、一般方法论原则1、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的结合实证倾向、思辨倾向2、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3、元素分析与整体综合4、生态化趋势与现场研究5、伦理性原则、被试自愿参加、接近真实生活、有利的研究设计、被试自愿终止、充足的补救二、人格心理研究过程三、主要研究途径1、临床研究(个案研究)2、相关研究3、实验研究四、人格研究的具体方法第二章古典精神分析第一节、精神分析的起源--47一、弗洛伊德的生平二、弗洛伊德理论的思想渊源1、欧洲近代学术界对无意识动力作用的探讨无意识概念和心理动力观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石2、古典精神分析的自然科学与医学的背景物理学的能量守恒与“力比多”生物学的进化论第二节、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论--53一、无意识、前意识、意识无意识的特点:1、无矛盾性,各种无意识本能冲动和欲望拥挤在一起而互不干扰2、无时间性,时间关系是意识的特征3、无意识中不存在任何否定、怀疑、和不相信的成分4、非现实性,无意识几乎与外部世界没有任何联系,只求享乐5、无意识观念能量远比意识大,其机动、活跃,易于变形和替换无意识不是虚构的概念:1、在催眠状态下的各种行为2、梦是无意识的愿望满足3、日常的失言、笔误、遗忘4、意识很难说得清楚的灵感、直觉等创造性活动5、许多身心疾病以无意识的内心冲突为基础6、精神分析技术对治疗精神病患者的有效性二、本我、自我、超我本我--人的动物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特质论
4.1 复习笔记
一、奥尔波特的特质论
(一)奥尔波特简介
奥尔波特1897年出生在美国,是特质论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

早在1921年,他就与其兄F.奥尔波特共同发表了《人格特质:分类与测量》,这部著作被公认为第一部阐述特质论的著作,对特质理论的形成起了奠基性的作用。

(二)特质的概念
1.特质的概念
一般认为,特质构成一个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此引发人的行为和思想,它除了应答刺激而产生行为外,也能主动引导行为。

2.特质的特点
(1)特质不是有名无实的;
(2)特质比习惯更具有一般性;
(3)特质具有动力性;
(4)特质的存在可以从实际中得到印证;
(5)一种特质对另一些特质仅仅是相对独立的;
(6)特质与道德或社会判断不同义;
(7)特质既可以是某个个体所具有的,也可以是群体所具有的;
(8)行动甚至习惯与特质不一致时,并不证明特质不存在。

按照奥尔波特的理论框架,可能有三种解释:
①一种特质在每个人身上不是都具有相同程度的整合;
②同一个人也可能具有相反的特质;
③在某些情况下,人的行动只是短暂地不符合特质,因为刺激情境或一时的态度转变左右了人的行动。

(三)人格特质的研究法
奥尔波特认为,在人格特质研究中,可以采用两种研究方法:
1.常规研究方法
常规研究法着重探讨奥尔波特所说的“共同特质”(common traits)。

在同一个文化中,如果要知道一个人在共同特质上的情况,可以通过将他与其他成员进行比较,以确定他在这一特质上所处的位置。

2.特殊规律研究方法
(1)基本概念
特殊规律研究法关心的是如何能够较好地阐明个体人格的独特的特质组合。

(2)评价
特殊规律研究法的优点在于,是被试而不是研究者决定了那些所要测试的特质。

(四)机能自主性
机能自主性是指一个成人现在进行某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动的那些原因。

(五)自我认同感
奥尔波特提出了“统我”(proprium)或“自我认同感”的概念,用来描述统一于自我的各个方面。

完善的统我从出生到成年只有经过躯体自我感觉(1岁)、自我同一性的感觉(2岁)、自尊的感觉(3岁)、自我扩展的感觉(4岁)、自我意向的感觉(4~6岁)、理性运用者的自我形成(6~l2岁)、追求统我的形成(12岁至青春期)、作为理解者自我的形成(成年)等八个阶段的发展才能达成。

(六)健康人格
奥尔波特提出,健康人格具有六个特点:
1.自我广延的能力;
2.与他人积极交往的能力;
3.情绪上的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
4.具有现实性知觉;
5.具有自我客观化的表现;
6.有一致的人生哲学。

(七)评价
1.贡献
(1)奥尔波特是人格心理学的先驱。

他重视人格的个体性,其特质理论直接从个体行为特点出发探讨人格问题,这使得心理学家有可能将研究对象的各种变量置于操作程序之中,解决了心理学中长期以来对人格研究只作描述和讲解的困境;
(2)他用纸笔进行的对“支配-顺从”和价值类型的测试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3)他还创立了动机的机能自主理论,并率先摆脱了精神分析论者的病态取向而企图建立健康人格理论。

2.缺陷
(1)特质论常常被人指责是不科学的理论;
(2)奥尔波特的理论难以进行实证性研究,它割裂了人类与动物、儿童与成人、正常人与非正常人之间的联系;
(3)特质理论还被指责为以损失潜意识为代价而过分注重行为的意识层面,注重内部原因,从而忽视外部原因;
(4)“机能自主性”否认早期经验与人格发展的关系,认为动机只与现实有关而与过去无关。

二、卡特尔的特质因素论
(一)卡特尔的生平
卡特尔1905年生于英国。

他的著述多以因素分析为依据,其人格的因素分析研究在1966年出版的《多元实验心理学手册》最为突出,其它还包括《人格的种类和测量》、《人格研究导论》、《一个系统的理论和事实研究》等。

(二)特质及其分类
1.特质的概念
卡特尔认为,特质是构建人格结构的基本成分。

2.特质的分类
(1)个别特质与共同特质
卡特尔认为某个人具有的特质称为个别特质,一个社区或一个群体成员所共同具有的特质叫共同特质。

(2)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
表面特质处于人格结构的表层,是通过观察就可以发现的一个人的外部行为特点。

根源特质处于人格结构的内部,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一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

(3)动力特质
卡特尔认为,关于人格动力的特质就是动力特质,它促使人朝着一定的目标去行动,是人格的动力性因素。

卡特尔进一步把动力特质分为三种:
①能:能是一种具有动力性质的素质根源,它与内驱力、需求或本能极其相似。

②外能:也是一种动力性的特质,来自环境及外界因素,因此属于环境铸模性特质。

外能是习得的。

外能又可分为情操和态度。

③辅助:按照卡特尔的理论,动力特质是层层从属的,它们之间有附属、补助的作用,这种关系即所谓辅助。

情操是能的辅助者,态度是情操的辅助者。

(三)特质的因素分析方法
1.因素分析法的概念
依据因素分析的统计结果选择题目。

具体方法:施测大量初步设计的题目。

然后对被试作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抽取几个因素,每一个因素代表一种人格特质,同一因素内各题目间的相关高于不同因素间题目的相关,测量这几个因素的题目构成全部的人格测验。

2.评价
(1)优点
优点在于统计技术的先进性和量表的单维性;
(2)缺点
①因素分析的结果取决于被试和题目,若更换题目或被试,则可能得到不同的人格特质;
②因素的命名具有主观性;
③量表缺乏实证效度的支持。

最早使用这种方法编制的测验是吉一晋气质调查表,最常用的是16种人格因素问卷。

(四)因素分析的材料来源
卡特尔认为,可以用于因素分析的数据材料有三种类型:
1.来源于人们实际生活中对个人行为记录的生活记录材料;
2.来源于人格的问卷调查的问卷材料;
3.主要来源于通过观察被试在模拟现实生活情境中的行为表现来收集客观测试材料。

(五)人格的发展
卡特尔认为人格的决定因素主要有:
1.学习
卡特尔认为,每个人的特质发展都涉及三种学习类型: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以及整合学习。

2.遗传
卡特尔十分重视遗传的重要性,并曾试图确定每一特质的受遗传影响的比例。

3.成熟
卡特尔认为,早期生涯对人格的形成特别重要,卡特尔研究过人格特质形成的年龄趋势,主要是为了发现儿童、青少年及成人的每一发展阶段能代表其特征的人格特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