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潜川述宗传易筋经

合集下载

网上峨眉论坛

网上峨眉论坛

>> 欢迎您,守一子:重登录 | 消息 | 好友 | 资料 | 搜索 | 在线 | 帮助 | 退出

一份资料,一个倡议(懒虫勿看)

在这里,我要介绍一个在中国文化史上被人长期忽视的学派:峨嵋临济派。这个学派的传人仍掌握着传统的中医,烹饪,武学,养生的精华,但却不为广大的学人所知,我也是偶然才接触到这个门派的典籍,细读之后,钦佩不已,故作简介,并提倡议附后。

背景介绍:

峨嵋临济派为南宋末年峨眉山临济宗白云法师所创,白云法师由道入释,兼研密宗,精于岐黄之术。它集医、释、道、武功之精华于一炉,寓内功导引按跷术、点穴、布气、针炙于功法之中,融养生、医疗、技击、开发智能为一体,迄今已有800年的历史。

峨眉学派十一代的传人是永年法师,其医理精深,特别是对中医的经典与各家的理论颇有研究,他悯人疾苦,治病救人,每多奇效,是一位德行与医术具备的高僧,为世人所敬仰。

周潜川先生是峨眉派第十二代传人。(接着还有巨赞为十三代,傅伟中十四代,海天注)

周潜川字笛横,四川威远人。 1908年生于书香世家。幼年熟读经史,又尝入教会学校学习西医和拉丁文、英文。后赴英、德学习军事工程,回国后在旧军队任医官, 1939年患大病,当时经名医多人医治无效,渐至卧床不起。后经峨眉山高僧永严法师医治病愈。遂投师永严法师。法师接以峨眉密传功法及医术精要,赠以“镇健居士”法号。此为峨眉传统气功密术传于俗人

之始,为峨眉气功广传于世开了先河。周先生多年行医于川、渐、沪等地,广交气功术士,并研读了中医及释道诸家气功经典著作,在功理功法上渐达高深境界。1958年,周应山西省政府邀请到太原,在省中医研究所进行人体经络、中医中药理论研究,同时传授峨眉气功功法。由于他精通英、德语,兼习梵文、拉丁文、藏文、广研中外各派气功源流经典,功理功法精梁广博,著述甚多,为后人留下了气功、医学著作37部,共250万字。如已出版的《气功药饵疗法与救治偏差手术》、《峨眉十二庄释密》、《峨眉天罡指穴法》。尚未出版者还有:《黄庭经详解》、《玄门四大秘钞》、《玄门九九八十一小》、《气功纠偏药疗法》等。他在著述中从经络论、气化论,脏象论等十一个方面全面透彻地阐述了气棗气功一一中医理论的关系。通过对《黄庭经》的详解,大大充实了养生学的理论,提出一系列养生方法,如动功的峨眉十二庄,静功的“三乘功法”及玄门大小等。在静功中,他根据传统各派功法的作用,分为周天搬运法、清静归一法和小炼形法,而根据功夫的深浅,又分为三乘功夫,炼气出偏,他以天罡指穴纠正,该法中的大、小、导引法亦可用于治病。在60年人他就对人体发光的气化现象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如今已为专家们的科学实验所验证。

一代丹医大师周潜川先生【转帖】-中医学子-民间中医网-中医养生,中医咨询,中医...

一代丹医大师周潜川先生【转帖】-中医学子-民间中医网-中医养生,中医咨询,中医...

一代丹医大师周潜川先生【转帖】-中医学子-民间中医网-中医养生,中医咨询,中医...

一代丹医大师周潜川先生

作者:普济

一、传略

周潜川(1905~1971),字笛横,生于书香世家。祖籍四川威远县,世居成都。幼年熟读经史,早年从军为护士,后得岳丈资助,入国立武汉大学;又以官费赴英国学军工化学。回国后在旧军队任医官,1939年因习武术受伤,当时经名医多人医治无效,渐至卧床不起,后经峨眉山高僧永严法师医治病愈。遂投师永严法师。释号镇健,为峨嵋临济宗第十二代衣钵传人。随后负笈峨嵋、贡嘎、青城、武当诸山,遍访民间宿医与精谙医术之僧道,获益良多,家资亦尽耗于此。

抗战结束,周氏悬壶上海。50年代应社会名流之邀来京施诊;又以效奇而蒙诸翁向中央举荐,遂在卫生部某副部长的安排下,由上海迁至北京“三时学会”旧址应诊,晚间开讲授业。记得当时周氏的诊费为人民币5元(足够维持一般人的每月生活)——如此昂贵的诊费足以说明其“身价”。1958年,因治愈山西省委秘书长之顽疾痼病,又被盛情聘入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工作。在省中医研究所进行人体经络、中医中药理论研究,同时传授峨眉气功功法。六十年代初,周氏每年应邀赴各省、军区为高层人物治病,讲授气功与养生之道,但不久即因此蒙难入狱(普济按:潜川先生入狱后,生活待遇尚宽松,据廖厚泽先生讲述,并未戴手铐之类,有时在监视下为中央高层诊治疾病,入狱近十年,后患疾病,先生之子送药,先生不服,遂卒,临终著有道书,释道家遁辞隐语,其书佚失)。

周氏以写书、授徒、炼丹为平生之“三愿”,由于他精通英、德语,兼习梵文、拉丁文、藏文、广研中外各派气功源流经典,功理功法精梁广博,著述甚多,为后人留下了气功、医学著作37部,共250万字。但除了在山西工作期间曾撰写并出版《气功药饵疗法》、《峨嵋十二庄释密》外,其他均是述而未刊的草稿与课授生徒的讲义。其

周潜川与峨眉十二桩

周潜川与峨眉十二桩

周潜川与峨眉十二桩

峨嵋临济派为南宋末年峨眉山临济宗白云法师所创,白云法师由道入释,兼研密宗,精于岐黄之术。它集医、释、道、武功之精华于一炉,寓内功导引按跷术、点穴、布气、针炙于功法之中,融养生、医疗、技击、开发智能为一体,迄今已有800年的历史。

峨眉学派十一代的传人是永年法师,其医理精深,特别是对中医的经典与各家的理论颇有研究,他悯人疾苦,治病救人,每多奇效,是一位德行与医术具备的高僧,为世人所敬仰。周潜川先生是峨眉派第十二代传人。

周潜川字笛横,四川威远人。1908年生于书香世家。幼年熟读经史,又尝入教会学校学习西医和拉丁文、英文。后赴英、德学习军事工程,回国后在旧军队任医官,1939年患大病,当时经名医多人医治无效,渐至卧床不起。后经峨眉山高僧永严法师医治病愈。遂投师永严法师。法师接以峨眉密传功法及医术精要,赠以“镇健居士”法号。此为峨眉传统气功密术传于俗人之始,为峨眉气功广传于世开了先河。周先生多年行医于川、渐、沪等地,广交气功术士,并研读了中医及释道诸家气功经典著作,在功理功法上渐达高深境界。1958年,周应山西省政府邀请到太原,在省中医研究所进行人体经络、中医中药理论研究,同时传授峨眉气功功法。由于他精通英、德语,兼习梵文、拉丁文、藏文、广研中外各派气功源流经典,功理功法精梁广博,著述甚多,为后人留下了气功、医学著作37部,共250万字。如已出版的《气功药饵疗法与救治偏差手术》、《峨眉十二庄释密》、《峨眉天罡指穴法》。尚未出版者还有:《黄庭经详解》、《玄门四大秘钞》、《玄门九九八十一小》、《气功纠偏药疗法》等。他在著述中从经络论、气化论,脏象论等十一个方面全面透彻地阐述了气棗气功一一中医理论的关系。通过对《黄庭经》的详解,大大充实了养生学的理论,提出一系列养生方法,如动功的峨眉十二庄,静功的“三乘功法”及玄门大小等。在静功中,他根据传统各派功法的作用,分为周天搬运法、清静归一法和小炼形法,而根据功夫的深浅,又分为三乘功夫,炼气出偏,他以天罡指穴纠正,该法中的大、小、导引法亦可用于治病。在60年代他就对人体发光的气化现象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如今已为专家们的科学实验所验证。

周潜川述宗传易筋经

周潜川述宗传易筋经

本文选录自周潜川先生的遗著《气功药饵疗法与救治偏差手术》一书。

周潜川先生(1905-1962)是峨眉派武学传人、气功一代宗师,尤精于导引按跷、丹药服饵、气脉流注等峨眉医术,于少林、武当等各流派内功亦有精深造诣。

达摩易筋经十二式原为少林武术内功功法,周潜川述宗传易筋经与少林派的口诀不尽相同,锻炼心法实属峨眉临济一派。然周氏所传,道家真功,一片柔行,决无流弊。法至简,效极宏,实乃修习者之大幸也!

10

廖育群:周潜川古脉法

廖育群:周潜川古脉法

廖育群:周潜川古脉法

默认分类 2009-03-04 12:06 阅读7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分经候脉法[②] (周潜川大夫报告)

一、分经候脉之由来

古人的分经候脉与现今独取寸口切脉法有很大区别。分经候脉不仅具有很多优点,而且在中医理论上也是很有根据的。王叔和的《脉经》,高阳生的《脉诀》是我国较早的两部脉学专著。在此以前有关脉学的记载,则散见于各医书之内。但不论专著也好,散载也好。既往有关脉学的知识均很不系统。并且受了旧文字的限制,令人难以体会及掌握。从医生诊脉时的差别性极大的情况,就说明切脉法缺少一个客观的标准。也表明过去脉学根据是不够完备的。晋以后由于大家都捨难从易,在四诊中大都偏重于问诊了。切脉不但含糊不清,而且仅仅限于太渊寸关尺三部而已。这样就失去了《内经》的原义。《内经》中还强调天地人三部合参的切脉法。仲景在《伤寒论》中也曾批评过切脉“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的不合理。由此可见现今流行的脉学及检查方法已很是失去了古人的真传,不绝如缕了。由临床工作及师传的体验中,感到古人分经候脉的诊断方法可靠性是很大的。这部分遗产《内经》中虽有部分记载,但以后的医书内已经失传。历代名家如喻昌之流,虽然批驳王叔和《脉经》的错误,却没有具体纠正它。因此医家已不习惯分经候脉法。但它却被保存在丹道家的手里。现在所流行的青城派道士张太素所撰的太素脉,还不是丹道家脉学的真髓。然而它已比王叔和、高阳生的脉学高出一筹了。宗教内部所保留下来的脉学,多是口传或抄写等传授,简单、具体,常常仅凭切脉就能辨证疾病所在。丹道家脉法被称为“太素脉”,其含义并不是因张太素而得名,乃是根据太素二字为人“形生”之始生的意思。即旧说“太素者形之始也”才这样立名而称呼的。人身有了病,检查其“形生”的脉学,就被叫作太素脉。太素脉至秦以后晋以前,已相当完备了。晋以后则逐渐隐晦起来。金元四家以后在医家中已不流行。但是今天从医家和诸子百家的零星记载中,从宗教内部的著作中,从以后对太素脉的批评中,我们还可以概括的看出它的全貌来。另外从印度的佛教中还传来了一套脉法,它与丹道家的脉相似,现存于西藏密教“医方明”经典内,有少数喇嘛能掌握,对人体气脉比丹道家分得还要复杂,左右共有100部脉(丹道家才20部脉,即十二经与奇经八脉)。不过其中有好多是纯宗教的东西,不切合医药的应用,“医方明”经典未传到内地来,但是从丹道家内部及“医方明”入手,是可以挖掘出许多脉学宝藏来的。

周潜川与峨眉十二桩[新版]

周潜川与峨眉十二桩[新版]

周潜川与峨眉十二桩[新版]

周潜川与峨眉十二桩

峨嵋临济派为南宋末年峨眉山临济宗白云法师所创,白云法师由道入释,兼研密宗,精于岐黄之术。它集医、释、道、武功之精华于一炉,寓内功导引按跷术、点穴、布气、针炙于功法之中,融养生、医疗、技击、开发智能为一体,迄今已有800年的历史。

峨眉学派十一代的传人是永年法师,其医理精深,特别是对中医的经典与各家的理论颇有研究,他悯人疾苦,治病救人,每多奇效,是一位德行与医术具备的高僧,为世人所敬仰。周潜川先生是峨眉派第十二代传人。

周潜川字笛横,四川威远人。 1908年生于书香世家。幼年熟读经史,又尝入教会学校学习西医和拉丁文、英文。后赴英、德学习军事工程,回国后在旧军队任医官, 1939年患大病,当时经名医多人医治无效,渐至卧床不起。后经峨眉山高僧永严法师医治病愈。遂投师永严法师。法师接以峨眉密传功法及医术精要,赠以“镇健居士”法号。此为峨眉传统气功密术传于俗人之始,为峨眉气功广传于世开了先河。周先生多年行医于川、渐、沪等地,广交气功术士,并研读了中医及释道诸家气功经典著作,在功理功法上渐达高深境界。1958年,周应山西省政府邀请到太原,在省中医研究所进行人体经络、中医中药理论研究,同时传授峨眉气功功法。由于他精通英、德语,兼习梵文、拉丁文、藏文、广研中外各派气功源流经典,功理功法精梁广博,著述甚多,为后人留下了气功、医学著作37部,共250万字。如已出版的《气功药饵疗法与救治偏差手术》、《峨眉十二庄释密》、《峨眉天罡指穴法》。尚未出版者还有:《黄庭经详解》、《玄门四大秘钞》、《玄门九九八十一小》、《气功纠偏药疗法》等。他在著述中从经络论、气化论,脏象论等十一个方面全面透彻地阐述了气棗气功一一中医理论的关系。通过对《黄庭经》

周潜川古脉法分经候脉法

周潜川古脉法分经候脉法

廖育群:周潜川古脉法分经候脉法[②] (周潜川大夫报告)

一、分经候脉之由来

古人的分经候脉与现今独取寸口切脉法有很大区别。分经候脉不仅具有很多优点,而且在中医理论上也是很有根据的。王叔和的《脉经》,高阳生的《脉诀》是我国较早的两部脉学专著。在此以前有关脉学的记载,则散见于各医书之内。但不论专著也好,散载也好。既往有关脉学的知识均很不系统。并且受了旧文字的限制,令人难以体会及掌握。从医生诊脉时的差别性极大的情况,就说明切脉法缺少一个客观的标准。也表明过去脉学根据是不够完备的。晋以后由于大家都捨难从易,在四诊中大都偏重于问诊了。切脉不但含糊不清,而且仅仅限于太渊寸关尺三部而已。这样就失去了《内经》的原义。《内经》中还强调天地人三部合参的切脉法。仲景在《伤寒论》中也曾批评过切脉“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的不合理。由此可见现今流行的脉学及检查方法已很是失去了古人的真传,不绝如缕了。由临床工作及师传的体验中,感到古人分经候脉的诊断方法可靠性是很大的。这部分遗产《内经》中虽有部分记载,但以后的医书内已经失传。历代名家如喻昌之流,虽然批驳王叔和《脉经》的错误,却没有具体纠正它。因此医家已不习惯分经候脉法。但它却被保存在丹道家的手里。现在所流行的青城派道士张太素所撰的太素脉,还不是丹道家脉学的真髓。然而它已比王叔和、高阳生的脉学高出一筹了。宗教内部所保留下来的脉学,多是口传或抄写等传授,简单、具体,常常仅凭切脉就能辨证疾病所在。丹道家脉法被称为“太素脉”,其含义并不是因张太素而得名,乃是根据太素二字为人“形生”之始生的意思。即旧说“太素者形之始也”才这样立名而称呼的。人身有了病,检查其“形生”的脉学,就被叫作太素脉。太素脉至秦以后晋以前,已相当完备了。晋以后则逐渐隐晦起来。金元四家以后在医家中已不流行。但是今天从医家和诸子百家的零星记载中,从宗教内部的著作中,从以后对太素脉的批评中,我们还可以概括的看出它的全貌来。另外从印度的佛教中还传来了一套脉法,它与丹道家的脉相似,现存于西藏密教“医方明”经典内,有少数喇嘛能掌握,对人体气脉比丹道家分得还要复杂,左右共有100部脉(丹道家才20部脉,即十二经与奇经八脉)。不过其中有好多是纯宗教的东西,不切合医药的应用,“医方明”经典未传到内地来,但是从

(完整版)周版易筋经侧身图动作详解3.51

(完整版)周版易筋经侧身图动作详解3.51

侧身图二〇一二年七月五日,二〇一三年八月五日2013年11月4日二○一四年十二月十二日

01.独手擎天势

原文:“此势就前势,将两脚相依,站如丁字,左手叉腰下股上大骨间;右手从右股间伸膀直肱,逆撑而上,至头顶,面即随右手朝天仰观掌背,使上右掌背对右脚背,目注神凝,呼吸三口。导气逆行,而脚跟两膝及左肱左膀亦须正直,不可放松。呼吸毕,顺作下势。”

跃马按:此式仍接着正身图的拱立归位式,稍

平静一下。因为此图是主要练习肾与腰腿,所以单

独练习本图时,拱立时的吐浊可以用六字诀的“吹”

字,次数可以是三六九次。

然后将两脚站成右丁字步(左脚尖向前,右脚尖向右),将左手大指点按在左腰眼处,另四指向

前自然拿住腰,右手从身体右边向上撑,直到手臂

伸直,掌心向上,掌指向左,掌背与右脚背上下相对,稍仰头看掌背,壹志凝神,心志专一,神情凝定,式定后周身劲力不松,计数呼吸三次,吸气时用意念引导气自头顶向下经胸腹到达会阴,呼气时向后沿督脉向上至头顶。

此式是手心向上,在周潜川先生的少林达摩易筋经十二式中是手心向下,所练经络不同,所以手型不同。手心向上是练习掌托天门的方法,它是练三阴气脉外开的法子,所以

用掌外托。而十二式中摘星换斗的架子,是把三阴气脉收回内敛.变换成回阳的架子,去练三阳气脉的方法,所谓摘星换斗的含义,从外向内才谓之摘,等于说摘花摘叶。有收摘的意思。又把北斗南斗的天星形状,形容比喻摘星换斗这个架子的精神。

又因为脾之气宜升,胃之气主降,所以此式有益于脾,为了同时练习胃,所以在吸气时先踏地,以引气下降,而脾与胃互为表里,且脾阴胃阳,所以按先阳后阴的顺序练习。

(完整版)周版正身图动作详解定稿201503

(完整版)周版正身图动作详解定稿201503

周述官版易筋经正身图动作详解定稿

第一正身图

原文:运功总说

行功所用推挽、托按、排跌、起顿、操握、提抱、周折、旋转、摆纽、翻倒、屈伸、俯仰、抑扬、曲直、分合、弯环、顺逆、上下、错综、互易、升降、呼吸、气势、度数,各法俱宜挨身变换,顺势而行,必使回旋如意,操纵自然,方为合度。万不可另起炉灶。此经图势虽多,皆取清浮浊凝、阳动阴静之理,以搬运乎五脏六腑、十二经络,次序厘然不乱,法多而势一贯也。学者细心体之。

跃马按:此段主要是讲不论何种动作均需自然才是合度。周述官指出,易筋经的十二图的原理都是升清降浊,阳动阴静的道理,从而使五脏六腑、十二经络得到合理而适度的运动,练习者要认真体会每个动作的作用和身体的感受。

初势吐纳说

原文:“第一环拱正立势,是为吐浊纳清而设。恐人过了一日、宿了一夜,中有起居不洁、饮食不精,致生浊气。故先以吐纳分之。第二势起功,始作呼吸。说中所谓出者,非下吸也,吐出浊气也;所谓入者,非上呼也,纳入清气也。凡行功一度俱宜准此。”

跃马按:第一个动作环拱正立中的吐纳,是为了吐浊纳清(吐故纳新),这是怕人练功时因为生活起居及饮食,身

体产生了浊气,所以先用吐纳法将浊气排出体外,第二式献杵起功势才开始应用呼吸的方法。这里的出,指的是用口吐出浊气,这里的入指的是用鼻纳入清气,凡是要开始练功,必须先行此法。

本书中吐纳是指的口吐鼻吸,而呼吸指的是以鼻自然深长呼吸。具体参看周述官先生书中的吐纳解。按吴信如居士的《禅定述要》一书中,对呼吸分为四种,一是口呼吸,二是鼻呼吸,三是鼻吸口呼,四是鼻呼口吸,各有不同的作用,书中他列出的药师定功夫中,也是先鼻吸口呼数分钟,可见吐纳确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易筋经培训笔记(公开)

易筋经培训笔记(公开)

易筋经培训笔记

第一部分前言

一、易筋经源流

易----改变

筋----经络,血管,结缔组织,神经(广义讲:除骨骼外均属“筋”)

经----方法(经典的方法)

易筋经属于导引术范畴的养生术。所谓导引术,即精神的引导下进行肢体动作,其特征是神、形统一起来的。

明清以前,养生术主要有导引、冥想(观想)、吐纳三种,或者是三种之间的组合。1970年代才有了气功之说。

目前,易筋经有100多个版本。各版本之间,无法说哪个是最正宗的。

二、此12式渊源及传承

峨嵋,临济宗,周潜川。

周潜川,张觉人,100年来基本只有他们能成为道医。因为道医不单要回医术,还需要一定会炼丹药,能炼丹药者寡。

周潜川代表作,为峨嵋12庄。12桩非武功,目的是为天罡指穴法打基础,为能治病的按跷术打基础。

三、易筋经作用

什么都不能治----不会有针对某一病症的针对性

什么都能治----于中医的整体观,对治病、康复一定有效

无疾而终,从容地走,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第二部分易筋经练法

预备式

静站2-3分钟,自我心理暗示:我要练功了。

一、韦陀献杵

献杵:有一杵横放置在双臂上。

双手合十:手指并拢,中指高同鼻尖。

头要正直,如顶茶杯。

小臂与地夹角10-15度。

眼视手尖处虚空部位(似看非看)。

嘴自然闭上。

双臀如坐高凳(感觉是屁股只坐了一点点在凳子上),可致尾闾正直,有助于任督二脉的交流。

膝盖微弯(全套易筋经,如没有要求挺直,一定是微弯)。

气布中堂,逆腹式呼吸,9次。

二、横担降魔

双臂平举,肘部微弯。

双手打开,虎口撑圆,坐腕,食指挑领(往后挑,调动气血)。

踮脚跟,膝微曲。脚踝微微往外张,就锁死双脚。在加上腰部微微用力,下盘就定住了。

易筋经讲解

易筋经讲解

易筋经十二势

衙门藏版《易筋经》云:“易筋者,谓人身之筋骨,由胎禀而受之,有筋驰者、筋挛者、筋靡者、筋弱者、筋缩者、筋壮者、筋舒者、筋劲者、筋和者种不,悉由胎禀如驰则病、筋挛则瘦、筋靡则痿、筋弱则懈、筋缩则亡、筋壮则强、筋舒则长、筋劲则刚、筋和康。国术古本《易筋经》属拳操类柔术,以炼筋壮骨入门功夫。十二势均可独立习练,以站桩为基本功。

◎十二势之外的功夫一预备势和收势《易筋经》之十二势流传甚广,世人有习练。既已习练十二势,那十二势之外的功夫又作何解?

按照我的老师唐金元先生的传承,《易筋经》有一预备势,名日:屈伸呼吸。此势系门内所传,以热身、松筋、拔骨、吐纳为主。其势要点为:团身下蹲,同时吐气,观想如在母腹。团身倾时抻拔“踵”;起身时两手按膝,上身前躬抻拔膝后之“筋,'I两手十指交叉,翻掌心向下抻拔“腕骨”;两手上举,同时吸气,重心前移向上“抻拔”;叉手抱后脑,抬头挺胸、挺腹、挺小腹、挺腹股沟,随即放松,同时“咳”

出声响;两手左右分开,从体侧慢慢放下,与肩平,两手.“握固”,依次放松肩、肘、腕、掌、指。

收势系由南怀瑾先生亲传,2002年6月我在香港亲近国学师南怀谨,南师说,《易筋经》之“掉尾势”并非收势,凡练功一定要有收势,否则就如只知播种,不懂收获。很多人不知其重要,如果只练功,没有收功,功效会大打折扣。言毕,南师指第十二式图下有一诀日:“左右膀伸七次”,此乃收势。即练完十二式后,承上式,左右膀伸七次,两手合掌“守中”,此乃形、气、意兼收。切记。后再两手合掌对搓,待手掌热,先用右手拍左手内关七次,外关七次,然后用左手拍右手内关七次,外关七次;两手拍环跳穴七次,拍足三里七次。

练易筋经12式心得体会(完整版)

练易筋经12式心得体会(完整版)

练易筋经12式心得体会

练易筋经12式心得体会

如果说起我与易筋经结缘,要从两年前(201X年5月)说起,练易筋经12式心得体会。我今年30岁,人说男人三十而立,应该是精力旺盛的年龄,但是两年前的我感觉身体状况很不好。我一直以来都有胃痛的毛病,有时候是一阵一阵的,有时候是连续疼痛2-3天,吃过中药,效果甚微。而且我平时生活习惯也很不规律,我的作息时间一般都是晚睡早起,而且早晨很少吃早饭,这也许就是我落下胃病的原因。我从事的是IT职业,每天除了坐在电脑前打字,还有就是坐着开会,几乎不做别的,而且我两年前买了车,自从开车后,身体动的更少了。每天感觉腰都很酸懒,不爱动,而且情绪也很不稳定,经常会有急躁,焦虑,孤独的感觉。在201X年5月体检后,我发现我的身体状况和前一年比起来明显下降了不少,我感觉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拖着这样的身体,我将来的家庭和事业也会让我疲惫不堪,我真正认识到“身体是本”的道理。人都说:

三十岁前是拿命赚钱,三十岁后是用钱买命。我现在不想买命,因为我知道一定还有更好的办法,但那种方法是什么呢?我自己也不知道偶然的一次机会我下载游戏的时候,下载网站上几个字让我眼前一亮“易筋经天门108式教学下载”?!我第一次听“易筋经”这个词是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面,是少林的一项绝学,必须有很高的内功修为的人才可以练,而且是少林绝对不轻易外传的一种独门绝技。能让人功力大增,是一种奇功。但这种奇功,为什么会出现在下载网站上?难道是假的?怀着好奇心,我点开了下载链接,下载的目标文件是3个视频,我亟不可待地点击了下载,下载完毕后,我点开了视频,看到这3个视频每一个视频里是36式,总共108个式子,都是看似很简单的动作,难道这就是易筋经?这就是武林绝学?在我脑子里面易筋经这种武林绝学的概念顷刻颠覆了,一定是假的!心中虽然这样默念着,但已经情不自禁地开始看了一段视频前言,前言介绍的大意就是易筋经的由来,练功的功效等等,说得有模有样的。我又开始决定我可以试着练练,如果是假的,大不了不练了,真的的话,或许真像前言说的一样,能让我的身体健康起来,这些我也没有把握

安身立命《易筋经》

安身立命《易筋经》

安身立命《易筋经》

文/西域武僧

易筋经与八极拳的渊源与易筋经结缘,是我十岁左右的时候。当时,由于父母双职工,我被送到牛街我爷爷家上小学。爷爷家有个亲戚,是他的表兄,我称他做“四爷爷”。因为我家祖上家境尚可,从清乾隆年到49年以前,一直经营着北京一家颇有名气的老字号。所以我这位四爷爷也学识通达,而且家中也有闲钱供其学武。后来我真正懂事之后,问家中的长辈,得知四爷爷从小聪慧好学,而且笃信西学。是北京较早一批西式学堂的毕业生。在小时候我随四爷爷练武的过程中,领教过他深厚的物理学功底,他用物理学的原理教我八极拳的发力方法,至今仍历历在目。四爷爷年轻时候非常喜欢武术。北京南城,特别是牛街校场口一代,更是北京练武之人扎堆的地方。八卦掌、弹腿、白猿通背、掼跤是牛街武术赖以成名的四大绝技。四爷爷从小跟家里人练白猿通背,直到上学。后来溥仪被赶出紫禁城的时候,一位清廷的侍卫,在牛街我家附近住了下来,当时,我四爷爷在通背拳已经学有所成,便又拜在这位宫廷侍卫门下学习八极拳。据长辈说,我家八极拳就是从这里来的。学八极拳先学易筋经。以前,我一直以为只是我四爷爷学的比较杂,直到最近在朋友的武馆做教练,给学生们教学易筋经,开始认真

研究八极拳的流传演变及其历史,才知道易筋经是八极拳必学的一门入门筑基功夫。八极拳如何与易筋经结缘不得而知,根据东北霍式八极传承资料记载,早在八极拳祖师吴钟先生起,易筋经便是八极拳门人入门必学的一门课程。后来因缘巧合,一位杨氏太极拳师父赠了我一本手抄本的《八极拳述》,据这本手抄本记载,八极拳最早由一名化名为“赖”的道人所创,传于丁发祥。艺成之后,丁发祥受聘于康熙做了宫廷侍卫,而后,清宫侍卫中才普遍学习八极拳。年老之后,丁发祥落户于沧州孟村,由孟村开始,八极拳广泛流传。近代八极拳名家有神枪李书文,其门下两大弟子:霍殿阁出任满洲国溥仪的宫廷侍卫长,留下东北霍式八极的传承;号称民国军统天字一号杀手的刘云樵,到台湾后出任蒋府侍卫教官,留下了台湾八极拳传承的一脉。在这本《八极拳述》的手抄本中,也记载了易筋经作为八极拳筑基功夫,可惜这本书不在手头,因此无法摘录,去年我曾将此书的照片贴到百度八极拳贴吧,同门之中应该有曾经见到这个版本的。从小学拳的时候,我四爷爷很重视易筋经的作用。他说:“八极拳能强你一时,易筋经能壮你一生。”大概的意思是说:学八极拳主要重在技击,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使你身体变的强壮,在对抗中获得优势。但八极拳却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你的体质,使你获得终生的健康。易筋经的流布与传播易筋经有这么神吗?答案是有。据传说,易筋经是达摩所创,传于

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打印参考版

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打印参考版

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 清·

周述官编

目录

叙 (6)

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叙 (7)

凡例 (7)

第一卷演说易筋洗髓合编 (8)

增演易筋洗髓合编序 ................................................................................... - 8 -易筋洗髓并行不悖说 ................................................................................... - 9 -易筋洗髓名义 ............................................................................................... - 9 -李卫公序 ..................................................................................................... - 10 -牛将军序 ..................................................................................................... - 11 -翻译《易筋经》原文 ................................................................................. - 12 -总论.......................................................................................................................... - 12 -膜论.......................................................................................................................... - 13 -内壮论........................................................................................................................ - 14 -揉法.......................................................................................................................... - 15 -采精华法.................................................................................................................... - 15 -翻译《洗髓经》序 ..................................................................................... - 16 -翻译《洗髓经》原文 ................................................................................. - 17 -总义.......................................................................................................................... - 17 -无始钟气篇第一........................................................................................................ - 17 -四大假合篇第二........................................................................................................ - 18 -凡圣同归篇第三........................................................................................................ - 18 -物我一致篇第四........................................................................................................ - 18 -行住坐卧篇第五........................................................................................................ - 18 -洗髓还原篇第六........................................................................................................ - 19 -翻译经义后跋............................................................................................................ - 19 -演说易筋洗髓合编书后 ............................................................................. - 19 -三教参悟说 ................................................................................................. - 20 -道宜参阅《金刚》《心经》说 ................................................................... - 20 -道宜参证儒书丹书医书说 ......................................................................... - 20 -三教分合异同源流考 ................................................................................. - 21 -

我所传习的少林易筋经

我所传习的少林易筋经

训练 , 其实大部分人知之甚少。 其实传
我所侉习的少 林易筋 经
有 明确 的检验方法 。
文 / 太 平 陈
统 武术 界对 此 的定义是 很严 格 的 , 也
开筋包 含着两种含义 , 大至周身 ,
小至关 节的末梢 ,只有把 周身上下 的 大筋及末 梢部位都 统一起 来 ,才能真 正发 挥其应有 的功 效。单 纯 的开筋不 能达 到易筋 、 骨 、 易 易髓 的 目的 , 只是 可 以为后续 的训练打好基础 。 易骨训练是把周 身的关节一节一 节地催 开 , 这一过程 我们 叫做开骨 、 润
好地增强力量 、 度和耐力 , 这种方 身 的气 血 、 速 但 意念 的调 整 、 肉的松 紧 、 不 是跑江 湖卖 大力丸 的表演 ,而是 武 肌
述, 更早可 追溯到唐朝孙 思邈 的著作 , 人 的观点 , 以供武林 同道参 考。 明清 时期 紫凝 道人 、周述 官也 曾经分
谐统一 ,各个关节 力道要通透才能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从其传 承来说 ,虽然易筋 经版本 使其 骨力 打出真正 的功效 。 至于易髓 , 牵涉 面很广 , 待容后 面 别著述论述 。民国时期还 曾出版过多 甚多 ,但实 际上大部分是 以易筋经 的 种版本 ,少林弟 子王祖源 曾写过 内功 外经十二大劲 ,或 王祖源在易 筋经的 另有 专著论 述。

易筋内功运身图说

易筋内功运身图说

易筋内功运身图说·前言

目录

第一式正身图说

第二式侧身图说

第三式半身图说

第四式屈身图说

第五式折身图说

第六式扭身图说

第七式倒身图说

第八式翻身图说

第九式行身图说

第十式坐身图说

前言

那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余接触到《增益易筋洗髓内功图说》这部典籍。细阅之下,深为赞叹,信为佛门性命双修之正典,且尤合道家性命兼炼之旨。这不仅是就理法而言,还就其见识、襟怀而言。在中国的宗教文化历史上,自佛教传人中国后,儒释道三教文化从来都是互相交流融贯的;不拘门户之见的三教圣哲,从来都是持“以广采博收的真理通融为胸怀”(孔德《仙学纲领》)的。作为佛门正典,《增益易筋洗髓内功图说》在这一点上显示的相当明确。在整部经典中,以佛门义理为主线,非常通达自然地吸收了儒道医武的文化精

华,而形成成熟而完备的“易筋洗髓”特色。

余本学道之人。但吾道门之“道”,在“道”而非“门”。广目视之,儒内有道,而佛中岂离道哉!故吾道门前圣,老子之后,钟离权、吕纯阳、陈抟、王重阳、张三丰、黄元吉诸辈,莫不持三教圆融学说,以增其智,扩其理,细其法,综其门。正因为这层道理,余觉得有必要对这部难得的性命双修理法典籍进行注释并加以推介。其实,余肯定这部典籍还有另一方面原因,那就是它

传承有序,经得起历史的推敲考证。

1995年夏,经注解后的《增益易筋洗髓图说》改名为《易筋洗髓大全注解》(以下简称《注解》),在理论部分于《武当》连载后,由武当杂志社作为增刊印刷壹万册出版发行。至今七年过去,向武当杂志社读者服务部求购此书的读者仍络绎不绝,足可见此书的价值所在。

自《注解》出版发行之初,我就在“序”里讲明:“愚作此注解,无非将真实体悟心得明示于后来者,仅求无愧于心,并非好为人师者事。有高明另呈高见,愚当虔诚再学。有不明另欲求解,愚则限于注解已经表示于卞,况身有未尽之俗务,尚兼艰巨之修证,精力有限,此外概难一一单独作答。或有机会,另将修证体悟再专述于文奉献读者可也。”但是,《注解》发行之后,仍有很多读者提出很多问题请求解答。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出于同情之心,还是就一些关键性的问题答复了不少读者。当然,还有许多读者提出的问题至今未能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林派的达摩易筋经

十二式

《易筋经》原分上下两卷,为佛家达摩尊者所创造,般刺密谛译师翻译的。据传,达摩尊者自印度东来,住锡少林寺,传授佛家的禅修“大乘法”,为“禅宗”东来的第一代宗祖(照印度推算他是第二十八祖)。他看见从学的僧侣,身体很坏,因此,他创造这一套练功的方法。他的内容包括“静功”与“动功”。关于静功的练法,历代传授,逐渐失真,后来的禅宗多偏于大乘教理的阐发,对于练静功只注重“参话头”一种方法了。我曾普通地叩问过很有名的几位宗门大德,都不出这个范围,而且他们都不会动功,会动功的人又不精坐法,因此动功则与静功分道扬镳,竟至不能配合运用了。至到今天,少林派易筋经的传授,已属支离破碎,真正可惜。

现在留传的动功十二式,系王祖源氏得自嵩山少林寺的东西,与原来的“静功图”、“击技谱”已有些不同。我曾访问请教过一些前辈,皆无法鉴定其优劣,大体的评

论,认为王氏这种选择是精美的。我根据前辈黄箴老的指导,也曾试练过易筋经的方法,运用起来,全身气脉流注合度,一直未发现过有迟速痞滞的偏倚迹象,证明前辈的批判是正确的。兹将得自黄箴老传授密义,分条介绍其操作方法如下:

第一式、韦驮捧杵

第二式、横担降魔杵

第三式、掌托天门

第四式、摘星换斗

第五式、倒曳九牛尾

第六式、出爪亮翅

第七式、九鬼拔马刀

第八式、三盘落地

第九式、青龙探爪

第十式、卧虎扑食第十一式、打躬击鼓第十二式、掉尾摇头

第一式、韦驮捧杵

韦驮献杵的架子,与第二节三式是有密切关系的,这三种姿势,是易筋经动功的基础,练气的入门。这个架子开始运用平心静气、敛神的原则,结合人体的内景生理,经络气脉,运用得非常合理。深得“动中涵静”,“动静两赅”的精义。尤其对于调节肺气发挥“肺主均衡”的作用,一开始便从这里下手,单刀直入直接掌握了“肺为气笥”的关键,控制了全体气运的总枢纽,是非常可贵的

方法,比其他各宗派的“起手”架子的确高明得多。细细体会口诀,就可以明白了。

第一式韦驮捧杵的口诀如下:

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

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这口诀的意思,是说开始练功,第一项的操作,要把身体端正直立,不能偏倚偏斜,不能用劲,全身放松。要想做到这项要求,必须先把“地盘”站好,解决脚下“立”的问题。两脚不可并踵站立着,一经并立,脚下气机发动,就会有劲,反而紧张不会松软了。因此,必须两脚相距约一尺二三寸的距离,最好以本人的脚为标准,两只脚的距离等于一个脚的长度。同时后踵和脚尖必须看齐,两脚的内侧空裆里,立成一个长方形的样子。第二项操作,要把脊柱竖立端直,不可弓背弯腰,把两肩的“肩穴”(即肩的尖端处),微微向上略抬三四分高,则脊柱就会自然笔直,而不带一点强硬的滋味。第三项操作,两眼半睁半

闭,平视正前方,这样可以收到澄心和敛神的作用,因为“眼上视则心神上浮,眼下视则心神下降”,不得平衡。第四项操作,两手顺应自然地下垂,轻贴着大腿的外侧。第五项操作,运动垂着的两手同时从下向正前方慢慢向胸前抬起,先伸后屈,两掌手心相对,缓缓向胸前收拢,距胸前约一拳停止,把两掌相接“合十当胸”,与两乳之间的“膻中穴”相对。这样能使肺脏上下左右“位置适中”升降开合,呼吸有度,从而达到“气定”的要求。气机能定,则心境澄清,神意内敛了。

第二式、横担降魔杵的口诀:

足趾柱地,两手平开。

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这口诀的意思是说,紧接第一式姿式动作之后,一面把两掌交成“阴掌” (掌心向下),顺着左右的方向,从合十当胸的架子,向左右外开,与肩相平行,开成个一字形,这架子名字叫做“横担降魔杵”,是一个有意义的名称。因为这时会自觉两肩沉重,如负重担似的,一面把后踵升起,脚尖点地,功夫深了,只用脚大拇趾点地,其余

四趾是凭空离地的,这种动作,必须配合两掌左右外开的运行,上下同时动作,不可参前落后。在这个动作当中,心念一定要寄托在掌心和足趾尖,才能做到心平气静的境界,心平气静在外面的象征,是目瞪口呆的样子,如果目瞬则视乱,口动则气粗,那就作用相反,而脚尖点地,必然站立不稳,东倒西歪,飘摇欲坠了。

第三式、掌托天门的口诀:

掌托天门自上视,足尖着地立身端,

力周胁浑如植,咬紧牙关莫放宽,

舌下生津将腭抵,鼻中调息觉心安,

两拳缓缓收回处,弛力还将挟重看。

这口诀的意风是说接连着“横担降魔杵”之后,顺着一字形的架子,两手继续向上作半个圆周的动作,同时两

掌随着胳臂向上作半圆的当中,把“阴掌”缓缓翻成“阳掌”(掌心向上),令两掌心朗天,两掌的中指微微接触,直对“天门” (前额发际内二寸),这时两个胳臂已变成平行笔直,微微偎傍着两耳门,这种架子名叫“掌托天门”。同时用“眼根”的意识向上“内视”,从“天门”观看到两掌。切切注意不可仰头真的用眼去看,误用“观法”必然头晕脑胀,而且站立不稳了。在这动作的同时,还须用脚尖点地,继续升起后踵,以不能再升高为度。后踵且须微微向两外侧分开些,使“阴库”收合,关闭‘地户”,使三阴的气脉顺三阳而逆运上升。同时使“会阳”络穴双双松开,以期“督脉”会络三阳气脉,发出都督纲维的均衡作用,使背后三关自然通畅。同时架子会自然站立稳固。这种架子,看似简单,实属细腻,很难做得纯熟。如果练得合度,全身气脉会自然 张起来,自觉浑身如钢铁一般的坚强,似树干一殷的牢植,尤其以两侧的胁、肋、

髀、、股、等部位,肝脏、胆腑、脾脏所流行的经道,特别感觉明显。

其次,紧接着上述动作,把右左六个大牙齿微微咬着,缓缓咬紧运气。自觉咬紧牙关之后,耳根震动,上及两鬓为度。同时舌头微微接触上腭.承接津液,含在口内,呼吸由口呼口吸,改为鼻呼鼻吸,把息调匀,调到细而且长,绵绵不断的标准。

再次,把掌托天门的两掌,就原势捏成拳头,仍分左右,依照原来上举时的老路子,往回下降,好似去挟腋下的东西,返还“横担降魔杵”的架子,同时双脚也一齐动作,上下配合,不可参差,缓缓落平后踵,还原站立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