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潜川述宗传易筋经
周潜川述宗传易筋经
1
周潜川述宗传易筋经
2
周潜川述宗传易筋经
3
周潜川述宗传易筋经
4
周潜川述宗传易筋经
5
周潜川述宗传易筋经
6
周潜川述宗传易筋经
7
周潜川述宗传易筋经
8
周潜川述宗传易筋经
9
周潜川述宗传易筋经
10
周潜川述宗传易筋经
11
周潜川述宗传易筋经
12周潜川述宗传易筋经13周潜川述宗传易筋经
本文选录自周潜川先生的遗著《气功药饵疗法与救治偏差手术》一书。 周潜川先生(1905-1962)是峨眉派武学传人、气功一代宗师,尤精于导引按跷、丹 药服饵、气脉流注等峨眉医术,于少林、武当等各流派内功亦有精深造诣。 达摩易筋经十二式原为少林武术内功功法,周潜川述宗传易筋经与少林派的口诀不尽 相同,锻炼心法实属峨眉临济一派。然周氏所传,道家真功,一片柔行,决无流弊。法至 简,效极宏,实乃修习者之大幸也!
廖育群:周潜川古脉法
廖育群:周潜川古脉法默认分类 2009-03-04 12:06 阅读78 评论0字号:大中小分经候脉法[②] (周潜川大夫报告)一、分经候脉之由来古人的分经候脉与现今独取寸口切脉法有很大区别。
分经候脉不仅具有很多优点,而且在中医理论上也是很有根据的。
王叔和的《脉经》,高阳生的《脉诀》是我国较早的两部脉学专著。
在此以前有关脉学的记载,则散见于各医书之内。
但不论专著也好,散载也好。
既往有关脉学的知识均很不系统。
并且受了旧文字的限制,令人难以体会及掌握。
从医生诊脉时的差别性极大的情况,就说明切脉法缺少一个客观的标准。
也表明过去脉学根据是不够完备的。
晋以后由于大家都捨难从易,在四诊中大都偏重于问诊了。
切脉不但含糊不清,而且仅仅限于太渊寸关尺三部而已。
这样就失去了《内经》的原义。
《内经》中还强调天地人三部合参的切脉法。
仲景在《伤寒论》中也曾批评过切脉“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的不合理。
由此可见现今流行的脉学及检查方法已很是失去了古人的真传,不绝如缕了。
由临床工作及师传的体验中,感到古人分经候脉的诊断方法可靠性是很大的。
这部分遗产《内经》中虽有部分记载,但以后的医书内已经失传。
历代名家如喻昌之流,虽然批驳王叔和《脉经》的错误,却没有具体纠正它。
因此医家已不习惯分经候脉法。
但它却被保存在丹道家的手里。
现在所流行的青城派道士张太素所撰的太素脉,还不是丹道家脉学的真髓。
然而它已比王叔和、高阳生的脉学高出一筹了。
宗教内部所保留下来的脉学,多是口传或抄写等传授,简单、具体,常常仅凭切脉就能辨证疾病所在。
丹道家脉法被称为“太素脉”,其含义并不是因张太素而得名,乃是根据太素二字为人“形生”之始生的意思。
即旧说“太素者形之始也”才这样立名而称呼的。
人身有了病,检查其“形生”的脉学,就被叫作太素脉。
太素脉至秦以后晋以前,已相当完备了。
晋以后则逐渐隐晦起来。
金元四家以后在医家中已不流行。
但是今天从医家和诸子百家的零星记载中,从宗教内部的著作中,从以后对太素脉的批评中,我们还可以概括的看出它的全貌来。
易筋经内外经之十二大劲汇宗
易筋经内外经之十二大劲汇宗十二大劲功夫,亦称易筋经内外经之外经,不知道起源于何时,光绪年间,有梁世昌讲述于友人处见到《易筋经图说》一书,内中有易筋经外经即十二大劲的练法,后宣统三年,由梁士贤编辑出版的《全图易筋经》中,内容附有三套功夫,第一套功夫即是十二大劲功夫,周述官在编辑其《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中亦转载了《易筋经图说》中的内容。
后因传播故,大江南北,不少武者都传习这套练法,号称可得大力大劲,正如《易筋经外经图说.外壮练力奇验图》中言:此练力练气运行易筋脉之法也。
务须严谨有恒,戒酒色。
日夜行五、六、七次,工无间断,食饭四、五顿。
专心练习至百日,能长千觔之力,此指少壮者言也。
即软弱无力之人,亦可练至五六百斤。
倘年老精气不足者,肯如法操练,日行二三次,亦能健食延年,除一切疾病。
真神妙也。
余气体素弱,中年多病。
适于友人处见《易筋经图说》一书,朝夕按图练气,不数月间,果觉身体舒畅,诸病全消。
年叨八旬以外,谓非此书之功力欤!因志数言,以信来者。
山左梁世昌谨识。
又广东许崇书撰文其父亲之师伍魁传授的一套功夫,亦是十二大劲功夫之支流,言道:此法通过练功之后,上肢增力,不增肌肉。
其藏力在于筋骨而不在于肌肉。
据传伍师傅力气很大,能把一头牛推倒在地。
但他却是个瘦骨嶙峋的人。
此法简单易学,运动量不大,练功一趟,即便是老弱妇孺,也不觉疲累。
且如能坚持不懈,天天锻炼,上肢力气增大甚快;如能在熟练的基础上,结合气功的“意守丹田,以意导气,以气推力,握时吸气,松时呼气”,还能治疗上肢的风湿性痹痛。
而后期更有诸位前辈对这套功夫情有独钟,今就由各种面世之文加以整理说明,以使学者能够汇宗总览,不至于偏颇,如能有所得,有所益,则不负易筋经经义堂传播之责任。
今人一清散人陈太平先生,对易筋经功夫有独到的经验,尤其对十二大劲(易筋经外经)的练法有精深的研究和标准的传承,特转载其对十二大劲(易筋经外经)的看法:易筋经的外经并非是肌肉训练,四十九下一下比—下紧,虽然可以使肌肉得到一定的训练,但不免会给自身产生一定的僵硬。
练易筋经12式心得体会(完整版)
练易筋经12式心得体会练易筋经12式心得体会如果说起我与易筋经结缘,要从两年前(201X年5月)说起,练易筋经12式心得体会。
我今年30岁,人说男人三十而立,应该是精力旺盛的年龄,但是两年前的我感觉身体状况很不好。
我一直以来都有胃痛的毛病,有时候是一阵一阵的,有时候是连续疼痛2-3天,吃过中药,效果甚微。
而且我平时生活习惯也很不规律,我的作息时间一般都是晚睡早起,而且早晨很少吃早饭,这也许就是我落下胃病的原因。
我从事的是IT职业,每天除了坐在电脑前打字,还有就是坐着开会,几乎不做别的,而且我两年前买了车,自从开车后,身体动的更少了。
每天感觉腰都很酸懒,不爱动,而且情绪也很不稳定,经常会有急躁,焦虑,孤独的感觉。
在201X年5月体检后,我发现我的身体状况和前一年比起来明显下降了不少,我感觉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拖着这样的身体,我将来的家庭和事业也会让我疲惫不堪,我真正认识到“身体是本”的道理。
人都说:三十岁前是拿命赚钱,三十岁后是用钱买命。
我现在不想买命,因为我知道一定还有更好的办法,但那种方法是什么呢?我自己也不知道偶然的一次机会我下载游戏的时候,下载网站上几个字让我眼前一亮“易筋经天门108式教学下载”?!我第一次听“易筋经”这个词是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面,是少林的一项绝学,必须有很高的内功修为的人才可以练,而且是少林绝对不轻易外传的一种独门绝技。
能让人功力大增,是一种奇功。
但这种奇功,为什么会出现在下载网站上?难道是假的?怀着好奇心,我点开了下载链接,下载的目标文件是3个视频,我亟不可待地点击了下载,下载完毕后,我点开了视频,看到这3个视频每一个视频里是36式,总共108个式子,都是看似很简单的动作,难道这就是易筋经?这就是武林绝学?在我脑子里面易筋经这种武林绝学的概念顷刻颠覆了,一定是假的!心中虽然这样默念着,但已经情不自禁地开始看了一段视频前言,前言介绍的大意就是易筋经的由来,练功的功效等等,说得有模有样的。
古传内功易筋经十二势易筋经内功心法全文
古传内功易筋经十二势易筋经内功心法全文易筋经内功心法全文易筋经,是一本强身健体的武术经典,其中包含了古传内功易筋经十二势。
这十二势是通过特定的动作和呼吸方法来锻炼身体的内在力量,从而达到练气、强体、健身的效果。
下面将为大家一一介绍易筋经内功心法的全文。
第一势:势必高勾引人势必高勾引人,是易筋经十二势中的第一式。
这一势通过高举双臂向上拉伸躯干,同时深吸一口气,将气息集中在腹部。
这个动作有助于打通气血循环,并增强背部和手臂的力量。
第二势:产长使大器产长使大器,是易筋经十二势中的第二式。
这一势需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然后弯腰向前伸展双臂,尽力触碰脚尖。
这个动作能够拉伸腰部和背部的肌肉,增强骨骼的灵活性,同时还能够调整呼吸,增加肺活量。
第三势:凡感窑洞乃通凡感窑洞乃通,是易筋经十二势中的第三式。
这一势需抱肘微曲,双腿膝稍屈,然后屈腰精通向前,同时深吸一口气,将臀部的力量集中,向下施力。
这个动作能够增强臀部和腿部的力量,提升下半身的灵活性。
第四势:番种今肅大难番种今肃大难,是易筋经十二势中的第四式。
这一势需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然后双臂向两侧分开,手心向上,同时注视前方。
这个动作能够调整身体的平衡,增强腿部和腰部的力量,并提升专注力。
第五势:立世大势恒殊立世大势恒殊,是易筋经十二势中的第五式。
这一势需双脚并拢,身体挺直,然后双手置于胸前,十指互扣。
这个动作能够强化腿部和背部的力量,改善体姿,增强气血循环。
第六势:罕慢一世根堅罕慢一世根堅,是易筋经十二势中的第六式。
这一势需双腿分开与肩同宽,然后屈膝下蹲,尽量使大腿和小腿呈90度的弯曲。
这个动作能够强化腿部肌肉,增加腿部的力量和耐力。
第七势:完如老實气元完如老實气元,是易筋经十二势中的第七式。
这一势需屈膝下蹲,一手放在胸前,一手置于腰间,同时眼睛注视前方。
这个动作能够增强腿部和腰部的力量,调整呼吸,平衡体内能量。
第八势:炯炯二目恒鑒炯炯二目恒鑒,是易筋经十二势中的第八式。
古代养生_易筋经_十二势_上_
42 〈〈〈 中华养生保健 2008 年 3 期 3 月 1 日出版
舒展大方,注意“守中”部位的开合。
二 、 韦 驮 献 杵 第 二 势 。 拳经:“掌托天门目上观,足 尖著地立身端,力周腿肋浑 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两 脚开立,呈马步桩,两手上 托 意 在 “ 理 三 焦 ”, 三 焦 位 在胸腹,注意“守中”部位 上 下 “ 升 降 ”, 升 吸 气 , 降 呼气。常练此式,可改变上 气不接下气的生理现象。
“ 衙 门 藏 版 ”《 易 筋 经 》 韦 驮 献 杵 共 二
筋经》之“掉尾势”并非收势,凡练功一定 图式,其他版本有三图式,细究之,我之传
要有收势,否则就如只知播种,不懂收获。 承将一、二图式合而为一,故只有二图式。
很多人不知其重要,如果只练功,没有收功, 第一势,拳经:“定心息气,身体立定,两
一 、 韦 驮 献 杵 第 一 势 。韦驮是佛教的
手左右分开,从体侧慢慢放下,与肩平,两 护法金刚,一身正气,显将军相。在汉传佛
手“握固”,依次放松肩、肘、腕、掌、指。 教寺院中,天王殿的弥勒菩萨后,站立一位
收势系由南怀瑾先生亲传,2002 年 6 月 将军手持降魔杵的就是韦驮。
我在香港亲近国学大师南怀谨,南师说,《易
目观天门,牙咬舌抵上腭, 十指用力。”呈平步桩,牙 咬舌抵上腭(注意:不同 于舌舐上腭,下同),属象 形动作,仿鸟。抬头挺胸 “ 守 中 ”, 重 心 前 移 , 两 手 上举,同时吸气,两手放 下曲肘后收,如夹物,同 时呼气还原。
养生逍遥游
zhonghuayangshengbaojian 中华养生保健
国术古本《易筋经》属拳操类柔术,以炼筋壮骨为入门功夫。十二势均可独立习练,以站桩
为基本功。
易筋经十二式和经筋的关系
易筋经十二式和十二经筋的关系易筋经经义堂咫尺天涯编述说明:本文从网络上搜集三种易筋经十二式练法,以屠龙先生的《周潜川先生十二式浅释》一文加以综述并评注,算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也征询了屠龙老师的指点,同时提供给经义堂各位同仁参考,同时向三位实践作者和曹英峰老师致敬,没有他们的文字,就没有后来学习者的思考和感悟。
易筋经十二式,以十二为数,那么和人体十二经筋到底有何关系呢?关于十二式每一式对用某条经筋或者经络的说法从网络上查了一下,就网上已有的三种见解整理综述如下:第一种;是精武杂志二十年代末期所刊署名孙晓峰著《易筋经系统修炼法要总则》,以下简称“晓峰说”。
第二种;由台湾著名的易筋经传习者易筋经儒(笔名)所写《易筋经讲义》,以下简称“经儒说”。
第三种;由网友闲来听语(网名)所写《闲来听语讲12式系列》,以下简称“听语说”。
那么下面就让我们看看上面几位的是如何解说各式的吧。
附录十二经络运行图如下:总体论述“晓峰说”:《易筋经》就是改善十二经筋的方法,而根本目的是修炼十二经脉。
具体分析,站桩时整条经筋处于激发状态,从而加强了循行于经筋之中的经脉的传导性。
这里的关键是站桩时要姿势准确,因为每一势桩的姿势都是针对所练经筋而设定的,若有的动作姿势做不到位,也要清楚标准姿势,尽量去做。
易筋经区别于一般的肢体活动,一般的肢体活动也锻炼十二经筋,但不是系统地对某一条经筋进行修炼,所以很难启动十二经脉。
而易筋经的玄妙之处,就是通过特定的姿势,使整条经筋处于激发态,从而刺激了所对应的整条经脉,使整条经脉处于有序的状态,加强了经脉的通导性,使气血通畅,增强人体的内动力——真力。
“经儒说”:易筋经练功法则依十二经脉的循环顺序以练「筋」、到顺「经」、而行「经」,达到濡养体内脏腑器官,遵循中国养生法则「不通则痛,通则不痛」;因此,此功法是对任何身体毛病都有帮助。
“听语说”:易筋经的顺序是按十二正经流注的次序排列的,练完十二式正好十二正经走了一圈;第二是抻的是十二经筋。
周潜川-述宗传易筋经(图文版)
周潜川-述宗传易筋经(图文版)少林派的达摩易筋经十二式《易筋经》原分上下两卷,为佛家达摩尊者所创造,般刺密谛译师翻译的。
据传,达摩尊者自印度东来,住锡少林寺,传授佛家的禅修“大乘法”,为“禅宗”东来的第一代宗祖(照印度推算他是第二十八祖)。
他看见从学的僧侣,身体很坏,因此,他创造这一套练功的方法。
他的内容包括“静功”与“动功”。
关于静功的练法,历代传授,逐渐失真,后来的禅宗多偏于大乘教理的阐发,对于练静功只注重“参话头”一种方法了。
我曾普通地叩问过很有名的几位宗门大德,都不出这个范围,而且他们都不会动功,会动功的人又不精坐法,因此动功则与静功分道扬镳,竟至不能配合运用了。
至到今天,少林派易筋经的传授,已属支离破碎,真正可惜。
现在留传的动功十二式,系王祖源氏得自嵩山少林寺的东西,与原来的“静功图”、“击技谱”已有些不同。
我曾访问请教过一些前辈,皆无法鉴定其优劣,大体的评论,认为王氏这种选择是精美的。
我根据前辈黄箴老的指导,也曾试练过易筋经的方法,运用起来,全身气脉流注合度,一直未发现过有迟速痞滞的偏倚迹象,证明前辈的批判是正确的。
兹将得自黄箴老传授密义,分条介绍其操作方法如下:第一式、韦驮捧杵第二式、横担降魔杵第三式、掌托天门第四式、摘星换斗第五式、倒曳九牛尾第六式、出爪亮翅第七式、九鬼拔马刀第八式、三盘落地第九式、青龙探爪第十式、卧虎扑食第十一式、打躬击鼓第十二式、掉尾摇头第一式、韦驮捧杵韦驮献杵的架子,与第二节三式是有密切关系的,这三种姿势,是易筋经动功的基础,练气的入门。
这个架子开始运用平心静气、敛神的原则,结合人体的内景生理,经络气脉,运用得非常合理。
深得“动中涵静”,“动静两赅”的精义。
尤其对于调节肺气发挥“肺主均衡”的作用,一开始便从这里下手,单刀直入直接掌握了“肺为气笥”的关键,控制了全体气运的总枢纽,是非常可贵的方法,比其他各宗派的“起手”架子的确高明得多。
细细体会口诀,就可以明白了。
易筋经练功体会---周述官版本和十二式的比较
易筋经练功体会---周述官版本和十二式的比较易筋經練功體會---周述官版本和十二式的比較2009-11-28 15:46:31| 分类:易筋洗髓 |举报|字号订阅易筋經版本眾多,我基本上是以緣渡十二式為主(每日練習,也比較專精),其他版本易筋經為輔練習。
我有練過周述官版本易筋經,但不算專精,每隔一陣子,會複習,每日練習花太多時間。
我的願望是所有的易筋經都能使世人得益幸福,我以後的規劃是成立一易筋經養生會館,不用大,每天都有不同的易筋經版本練習課程,最後以靜态十二式易筋經作結收功,因此我希望各不同版本易筋經能互相欣賞合作。
學有所宗主,卻仍能海納百川。
無限祝福為何我要兩者放在一起寫呢?動機是前些時候看到某些易筋經網站的某些前輩,在說明易筋經版本的選擇時,講到對于十二式易筋經的最後結論是不建議練習(應當是所練習版本或方法和本文所主有所差異導緻),和我所主要練習的十二式易筋經(緣渡所傳的歸真功法、或曰生命十二式,請參考/vivid ...5&l=f&fid=6)的心得、功效差異甚大,我感到,這樣對于一個有益于世人的功法來說,是很可惜的,引起我也想來寫一篇同樣性質文章之念頭。
但是我不想直接批評别人練的功法,所以還沒有想到如何動筆,既能說明十二式易筋經的優點,又能尊重其它易筋經版本功法。
隻是我必須先說明一點,這是所有功法的前提,我的法執并沒有很重,所以看此文者,當先有此雅量,就是---------法無高下,應機則宜;藥無貴賤,對症則良如此,我們才好有個分辨,對于怎樣的人,什麽功法是最好的,什麽功法對他就沒有那麽好。
沒有考慮練功者的狀态來談這個問題,一定會有不足。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功法無限,一個人不可能所有的功法每天都要練過,一定會有本末主從,所謂的本、主,就是每天一定要練的,他比較像是「空氣、水、食物--飯」,至于其它的末、從,有點像山珍海味,膏梁厚味,不适合每天吃的(時間、人力投資太多),可以偶而吃,對身體也很好。
金大侠家藏《易筋经》岳家军留下此秘笈(图)
金大侠家藏《易筋经》岳家军留下此秘笈(图)"金大侠"家藏《易筋经》岳家军留下此秘笈(图)2009年11月12日 14:01 来源:扬州晚报罗林林金加州翻阅宋衙版《易筋经》曾为少林寺总教练的江都武师金加州,身怀绝技,50秒头断40块钢板,打破吉尼斯纪录。
经本报报道后,如今,又有不少青年慕名前往精武馆拜师学艺。
这一切辉煌都得益于其家传武功秘笈《易筋经》。
“家族世代所学功夫,都来源于这本宋代官衙版《易筋经》。
”金加州告诉记者,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传世800多年的《易筋经》已是国宝级珍品,世上寥寥无几。
家藏宋朝《易筋经》许多弟子听闻金加州家藏武功秘笈,好奇不已,多次央求师傅展示。
同样,远在北京、上海的收藏家们得知消息后,也多次登门拜访。
但家传珍宝,金加州不愿外露。
“此次为了推广国家专利搏击机器人,就破例让这本秘笈公之于世吧!”昨日下午,在记者的见证下,金加州终于从保险箱取出一个紫檀方木盒,只见木盒上刻着飞鸟、游龙等图纹,显得古朴别致。
打开盒子,记者看到一块写着“南无阿弥陀佛”的黄布裹着一本薄薄的书。
金加州小心翼翼地用竹签展开布幔,这本已经泛黄的、扉页破旧的书陈现在眼前,正中写着“易筋经”三个繁体大字,页角则是“宋少保岳鹏举鉴定”、“宋衙藏版”等几行竖排小字。
再往后翻,则是根本难以辨识的模糊黑字。
“这是宋朝版本,里面的字都是宋时字体,很多人都看不懂。
”金加州说,现在世面上的许多《易筋经》都是拓印,就算是原版,也至多是清朝时期的。
而这本来之不易的家传《易筋经》不仅世上少见,且还有着一段曲折经历。
岳家军留下此秘笈宋朝年间,岳飞的师傅周侗得到《易筋经》,将它传于岳飞。
岳飞创立岳家军后,为提高部队战斗力,就印制100多本《易筋经》,分于各支部队,练习易筋经功夫。
后来,秦桧迫害岳飞,又集中力量收缴这批奇书。
“结果,剩下的仅仅就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本。
”金加州说,祖先是北方游牧民族,当时正在内蒙古高原驰骋,经过战乱,《易筋经》辗转到了祖先手中。
易筋经之谜,祝文澜辑本,崔虎刚
易筋经之谜,祝文澜辑本,崔虎刚易筋经之谜祝文澜辑本崔虎刚海岱游人之前的《易筋经》古本,被记录下来的,目前只发现祝文澜辑本。
以往学人由于未见到道光五年祝文澜辑本的刻本,只见到其光绪翻刻本局部,而对它做出种种猜测,多是错误的看法,这里暂且不论。
祝文澜所述其《易筋经义》得自金阊名师张大用所留,其可信度如何?张大用其人有无旁证?张大用所留《易筋经》古本是否可靠?实际上,清末民国陆士谔,曾于上世纪三十年代《金刚钻》第七期著文《侠谈》披露:“技击之盛,以清乾隆时为最,当时天下十八名师,南中居其九,甘凤池为之首。
甘之事,妇孺皆知,不必述。
余所闻金阊名师张大用,名列十八名师中第三手。
张得少林嫡派真传,其技超群逸伦,探手能拈翔燕,志其左右足爪之尖,十不失一,腾身取游空之蜻蜓,翅足无损,手不畏刀斧,视寻常锋利如枯朽物,酒酣耳热,间弄器仗,疾于飙轮闪电,满堂猎猎风生,然不轻试其技。
时吴江名医徐灵胎,以好客闻江湖,其洄溪别墅中,谈兵说剑之流常满座,客有黄时者,北方之强也,孔武有力,且精拳技,自负其能,只身南游,欲与第一名师甘凤池较,思驾甘而上之,会甘他适,暂客洄溪,盖有待也。
灵胎晨兴偶步,闻汲水声自园中出,怪曰:“园中太平井,夙戒僮辈勿汲,谁违吾命者?”趋之则见一人方俯井汲,旁无桶勺之属,其人颇不累僮仆,因呼之曰:“谁汲吾太平水?”其人回头,则黄时也。
骇问客何为?黄曰:“仆做朝课,不意为主人所见,练习此拳已二十载。
”徐曰:“君且做课,余欲一觇绝技也。
”黄闻言,即伸臂入井,作抓拏状,陡见井泉怒涌,白沫上喷,几欲溢出井外。
徐大骇,问此技从何做起。
黄曰:“大难大难,为之非一日也,余初习此技,师以油灯一盏,令向火挥拳,拳风扇火,摇摇欲灭,灯灭则加芯焉,由一茎草渐加至七茎草,拳至火灭,始令易火为水,汲水一桶拳之,未及水即收往。
初仅桶水微波,继而水涌渐猛,至一拳下击,水中一洞贯底,始易向井挥拳。
初仅井泉微动,继而激动渐甚,至井泉一洞贯底,始易抓水上涌,勤行不怠,二十年如一日。
少林易筋经内外轻功秘诀旨,可强身健体,腰肾有力,绝非虚言!
少林易筋经内外轻功秘诀旨,可强身健体,腰肾有力,绝非虚言!少林易筋经内外轻功秘诀旨由明代少林还俗武僧武尊者(隐名)所著的《内外轻功秘诀旨要》所载之功均系少林真传,虽简实深,如能依此勤习苦练,可臻大成,望各位读者,切莫因其简易而小视。
要知道简可驭繁,易而生奇啊。
因此书原文全系文言,古奥晦涩,编者特将其译为白话文,且将残破的图式重绘附上,使之更加详明易懂。
自序我中华大地的武学,奥妙精深。
但从大的方面来说,可分为内外软硬,有形无形的区别。
注重于外,修炼筋骨皮肉的是有形的功夫;注重于内,调养内气;修炼精神的是无形的功夫。
这两类功夫必须经过长期的苦练精研与聪敏颖悟才能达到极高的境界,这种人武林中称为绝手。
旧凡学过一些拳功的人都听过“力不打拳,拳不打功”这句话(它的意思是力量虽强,却不如习练过拳技的人灵活敏捷,而精于拳技的人,又比不上功力精深的高手。
譬如挑夫苦力,负重力量很大,这是拳师不如的。
但是他们要是与拳师搏斗起来,就必然是晕头转向,手足失措,空有几百斤的蛮打却无用武之地。
拳技娴熟的拳师身手敏捷,身法灵活,对付一般笨拙的人,实在是轻而易举。
但是,如果遇上内外功达到一定境界的高手,他们的攻击就象蚂蚁去摇动大树一样,一触其锋立刻溃败而无还手之力。
我们看山中猿猴狡兔,虽善于腾跃纵驰,一见虎豹之威慑则无不束手就擒。
这就是一个明证。
道理人尽皆知,但是照此而行的人在武林之中是很少的,这都是因为练拳技容易,而精功大艰难。
再者如今传拳的人,自秘其技,大多口教拳技不教真功。
以致拳道衰微实在是不幸啊!儒家亚圣孟子曾说:“养吾浩然之气……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
古往今来的奇人异士,并非天生过人,都是历经千辛万苦。
百炼而成的高超功夫。
只要功夫精纯、达到一定层次,就自然会融汇贯通,神乎其技,并没有其它的捷径可言。
我所继承的是少林一脉,少林门中自古练功法门众多,为武林入所知的有易筋经、达摩罗汉十八手内功,大小无相禅,少林七十二绝艺,梅花桩、舍利子(暗器)、达摩渡江(一苇空行)轻功……等。
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打印参考版
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 清·周述官编撰 少林真本目录简介 (1)叙 (1)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叙 (2)凡例 (3)第一卷演说易筋洗髓合编 (4)增演易筋洗髓合编序........................................................................................ - 4 - 易筋洗髓并行不悖说........................................................................................ - 4 - 易筋洗髓名义.................................................................................................... - 5 - 李卫公序............................................................................................................ - 6 - 牛将军序............................................................................................................ - 7 - 翻译《易筋经》原文........................................................................................ - 7 - 总论 ............................................................................................................... - 7 - 膜论 ............................................................................................................... - 9 - 内壮论 ............................................................................................................. - 9 - 揉法 ............................................................................................................. - 10 - 采精华法........................................................................................................ - 11 - 翻译《洗髓经》序.......................................................................................... - 11 - 翻译《洗髓经》原文...................................................................................... - 12 - 总义 ............................................................................................................. - 12 - 无始钟气篇第一 ............................................................................................. - 13 - 四大假合篇第二 ............................................................................................. - 13 - 凡圣同归篇第三 ............................................................................................. - 13 - 物我一致篇第四 ............................................................................................. - 14 - 行住坐卧篇第五 ............................................................................................. - 14 - 洗髓还原篇第六 ............................................................................................. - 14 - 翻译经义后跋................................................................................................. - 14 - 演说易筋洗髓合编书后.................................................................................. - 15 - 三教参悟说...................................................................................................... - 15 - 道宜参阅《金刚》《心经》说........................................................................ - 15 - 道宜参儒书丹书医书说.................................................................................. - 16 - 三教分合异同源流考...................................................................................... - 16 - 第二卷推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 (17)原生论.............................................................................................................. - 17 - 养身养心论...................................................................................................... - 18 - 动静互根说...................................................................................................... - 18 - 正道旁门辨...................................................................................................... - 19 - 内外功辨.......................................................................................................... - 19 - 元精元气元神辨.............................................................................................. - 19 - 元精次第采补法.............................................................................................. - 20 - 炼元丹说.......................................................................................................... - 20 - 养婴辨.............................................................................................................. - 21 - 返归说.............................................................................................................. - 21 -气为官骸使说.................................................................................................. - 22 - 气有度数证...................................................................................................... - 23 - 心有日月证...................................................................................................... - 23 - 玉环穴说.......................................................................................................... - 23 - 任脉图并说...................................................................................................... - 24 - 督脉图并说...................................................................................................... - 26 - 任督二脉图说辨.............................................................................................. - 28 - 骨数.................................................................................................................. - 29 - 筋络.................................................................................................................. - 29 - 通关诀(运功).............................................................................................. - 31 - 通关诀(定功).............................................................................................. - 31 - 周身前后通关图式.......................................................................................... - 31 - 坐身内功正面图式.......................................................................................... - 31 - 坐身内功背面图式.......................................................................................... - 32 - 行功始末.......................................................................................................... - 32 - 起功诀.............................................................................................................. - 32 - 收功诀.............................................................................................................. - 32 - 呼吸论.............................................................................................................. - 32 - 呼吸歌(总诀).............................................................................................. - 32 - 呼吸诀(次第).............................................................................................. - 33 - 又诀(三等).................................................................................................. - 33 - 应响歌.............................................................................................................. - 33 - 行功存想要诀.................................................................................................. - 33 - 七字真言.......................................................................................................... - 34 - 平时念头.......................................................................................................... - 34 - 功贵得传.......................................................................................................... - 34 - 功宜按部.......................................................................................................... - 34 - 功宜有恒.......................................................................................................... - 34 - 功宜知避.......................................................................................................... - 35 - 功有六益.......................................................................................................... - 35 - 功有十验.......................................................................................................... - 35 - 功有三不思...................................................................................................... - 35 - 物有三练.......................................................................................................... - 35 - 物有二聚.......................................................................................................... - 35 - 人有三伤.......................................................................................................... - 35 - 人有九损.......................................................................................................... - 35 - 呼吸轻重次序.................................................................................................. - 36 - 程效限期.......................................................................................................... - 36 - 跋...................................................................................................................... - 36 - 第三卷正身图说 (37)运功总说.......................................................................................................... - 37 - 初势吐纳说...................................................................................................... - 37 - 正身图二十七势.............................................................................................. - 38 -侧身图八势...................................................................................................... - 47 - 第五卷半身图说 (50)半身图二十七势.............................................................................................. - 50 - 第六卷屈身图说 (59)屈身图八势...................................................................................................... - 59 - 第七卷折身图说 (62)折身图十六势.................................................................................................. - 62 - 第八卷纽身图说 (68)纽身图十八势.................................................................................................. - 68 - 第九卷倒身图说 (74)倒身图六势...................................................................................................... - 74 - 第十卷翻身图说 (76)翻身图十三势.................................................................................................. - 76 - 第十一卷行身图说 .. (81)行身图三十四势.............................................................................................. - 81 - 第十二卷坐身图说 .. (93)坐身图四十九势.............................................................................................. - 93 - 第十三卷定身图说 (110)定身图八势.................................................................................................... - 110 - 第十四卷卧身图说 (114)卧身图总说.................................................................................................... - 114 - 卧身图十势.................................................................................................... - 114 - 第十五卷增益易筋内壮神勇图说 (118)易筋内壮图说序............................................................................................ - 118 - 内壮神勇后行说............................................................................................ - 118 - 初月行功法.................................................................................................... - 118 - 二月行功法.................................................................................................... - 118 - 三月行功法.................................................................................................... - 119 - 四月行功法.................................................................................................... - 119 - 行功轻重法.................................................................................................... - 119 - 用功浅深法.................................................................................................... - 119 - 两肋内外功分................................................................................................ - 119 - 木杵木槌说.................................................................................................... - 119 - 石袋说............................................................................................................ - 120 - 五、六、七、八月行功法............................................................................ - 120 - 九、十、十一、十二月行功法.................................................................... - 120 - 下部行功法.................................................................................................... - 120 - 下部汤洗水药方............................................................................................ - 121 - 又方................................................................................................................ - 121 - 行功禁忌........................................................................................................ - 121 - 应用内壮余技................................................................................................ - 122 - 内壮神勇加功法............................................................................................ - 122 - 炼手余功........................................................................................................ - 122 -神勇余功........................................................................................................ - 123 - 运拳掌法........................................................................................................ - 123 - 搓膀腕法........................................................................................................ - 124 - 炼手足法........................................................................................................ - 124 - 炼指法............................................................................................................ - 124 - 运炼始末........................................................................................................ - 124 - 木铲说............................................................................................................ - 125 - 木铲上式...................................................................................................... - 125 - 木铲下式...................................................................................................... - 125 - 木铲全式...................................................................................................... - 125 - 木杵式 ......................................................................................................... - 126 - 木槌式 ......................................................................................................... - 126 - 石袋式 ......................................................................................................... - 126 - 正照反照图说................................................................................................ - 126 - 立身正照图式................................................................................................ - 127 - 立身反照图式................................................................................................ - 127 - 主神气说........................................................................................................ - 127 - 第十六卷易筋洗髓支流汇纂 .. (128)汇辑易筋洗髓内功支流图说序.................................................................... - 128 - 十二大劲图说................................................................................................ - 128 - 十二大劲图式并说........................................................................................ - 129 - 立八段锦图说................................................................................................ - 133 - 韦驮劲十二势图说........................................................................................ - 135 - 坐十二段锦总诀............................................................................................ - 139 - 坐十二段锦图并说........................................................................................ - 139 - 按摩操腹九冲图并说.................................................................................... - 143 - 全图说............................................................................................................ - 146 - 第十七卷易筋洗髓分行外功集成 (147)易筋洗髓分行外功汇纂序............................................................................ - 147 - 分行外功诀.................................................................................................... - 147 - 摘录调和气息导引逆流二诀三则................................................................ - 150 - 心脏............................................................................................................. - 151 - 肝脏............................................................................................................. - 151 - 脾脏............................................................................................................. - 151 - 肺脏............................................................................................................. - 152 - 肾脏............................................................................................................. - 152 - 气血说............................................................................................................ - 152 - 却病延年歌.................................................................................................... - 153 - 神仙起居法.................................................................................................... - 153 - 释门如字诀.................................................................................................... - 153 - 吐纳解............................................................................................................ - 153 - 呼吸解............................................................................................................ - 153 - 末卷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 .. (154)翻译音释例言............................................................................................... - 154 - 翻译 ........................................................................................................... - 154 - 音释 ........................................................................................................... - 156 - 丹经譬喻实指录............................................................................................ - 163 - 丹经譬喻名目............................................................................................... - 163 - 汇纂三教互证书藉叙.................................................................................... - 168 - 三教互证书目............................................................................................... - 168 -简介《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系养生气功著作,全书共十八卷。
一代丹医大师周潜川先生
一代丹医大师周潜川先生=============================发布时间:2009-11-08 13:17一代丹医大师周潜川先生作者:普济一、传略周潜川(1905~1971),字笛横,生于书香世家。
祖籍四川威远县,世居成都。
幼年熟读经史,早年从军为护士,后得岳丈资助,入国立武汉大学;又以官费赴英国学军工化学。
回国后在旧军队任医官,1939年因习武术受伤,当时经名医多人医治无效,渐至卧床不起,后经峨眉山高僧永严法师医治病愈。
遂投师永严法师。
释号镇健,为峨嵋临济宗第十二代衣钵传人。
随后负笈峨嵋、贡嘎、青城、武当诸山,遍访民间宿医与精谙医术之僧道,获益良多,家资亦尽耗于此。
抗战结束,周氏悬壶上海。
50年代应社会名流之邀来京施诊;又以效奇而蒙诸翁向中央举荐,遂在卫生部某副部长的安排下,由上海迁至北京“三时学会”旧址应诊,晚间开讲授业。
记得当时周氏的诊费为人民币5元(足够维持一般人的每月生活)--如此昂贵的诊费足以说明其“身价”。
1958年,因治愈山西省委秘书长之顽疾痼病,又被盛情聘入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工作。
在省中医研究所进行人体经络、中医中药理论研究,同时传授峨眉气功功法。
六十年代初,周氏每年应邀赴各省、军区为高层人物治病,讲授气功与养生之道,但不久即因此蒙难入狱(普济按:潜川先生入狱后,生活待遇尚宽松,据廖厚泽先生讲述,并未戴手铐之类,有时在监视下为中央高层诊治疾病,入狱近十年,后患疾病,先生之子送药,先生不服,遂卒,临终著有道书,释道家遁辞隐语,其书佚失)。
周氏以写书、授徒、炼丹为平生之“三愿”,由于他精通英、德语,兼习梵文、拉丁文、藏文、广研中外各派气功源流经典,功理功法精梁广博,著述甚多,为后人留下了气功、医学著作37部,共250万字。
但除了在山西工作期间曾撰写并出版《气功药饵疗法》、《峨嵋十二庄释密》外,其他均是述而未刊的草稿与课授生徒的讲义。
其门人将这些材料记录整理成《丹医语录》若干卷,相互传抄或油印散发。
《易筋经》全文
《易筋经》全文易筋经相传天竺和尚达摩为传真经,只身东来,一路扬经颂法,后落迹于少林寺。
达摩内功深厚,在少林寺面壁禅坐九年,以致石壁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达摩会意后,留下两卷秘经,一为《洗髓经》,二是《易筋经》。
《洗髓经》为内修之典,归慧可,未传于世。
《易筋经》为外修之书,留于少林,'流传至今。
然而现代考古资料证明,《易筋经》,实为明末天台紫凝道人所创,原系道家导引之术,与佛教实无干系。
易筋经简介:“易”是变通、改换、脱换之意、“筋”指筋骨、筋膜,“经”则带有指南、法典之意。
《易筋经》就是改变筋骨的方法。
按原来的功法要求,须先练一年左右内功:达到内壮后,方可练《易筋经》,进而再练《洗髓经》。
在此期间,还要内服外涂佐功药,约三年左右才能大功告成。
由于整个练功过程长,按原法修炼者不多,近代流传的《易筋经》多只取导引内容,且与原有功法有所不同,派生出多种样式。
而流传较广的是经清代潘蔚整理编辑的《易筋经十二势》。
明天启四年《易筋经》的伪李靖序中曾对“易筋”书名的命名和取意有所交待。
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道原所撰的讲述佛教禅宗传法谱系的《景德传灯录》中的达摩传有一段达摩与诸弟子的对答,达摩对诸弟子的答语,评价为“得吾皮”、“得吾肉”或“得吾骨”,只有对慧可的评价最高,说是“得吾髓”。
所谓得皮、得肉、得骨、得髓都是一种“譬喻”,并非实指,不过是比喻对其禅法的领悟程度。
这篇伪李靖序从达摩说二祖慧可“得吾髓”这句话衍生出达摩把《洗髓经》传给慧可之论,并且强调说并非“漫语”。
至于“易筋”,此序强调“筋”对“连络周身,通行血气”的重要性。
在《易筋经》正文《总论》中,交待“易”是“变化”的意思,“筋”指人身的经络;认为人之身有内有外,“洗髓”能“清其内”,“易筋”是“坚其外”,“洗髓”、“易筋”之后,就可以体证佛道,得享高寿了。
实际上,“易筋”之名出自道家文献,并非佛家所创的语汇。
如有学者指出,在宋代张君房所撰的道教类书《云笈七签.延陵君修真大略》中已有“易髓”、“易筋”的说法,更早的还可以在魏晋时期出现的道家求仙小说《汉武帝内传》中找到渊源。
周潜川与峨眉十二桩
周潜川与峨眉十二桩峨嵋临济派为南宋末年峨眉山临济宗白云法师所创,白云法师由道入释,兼研密宗,精于岐黄之术。
它集医、释、道、武功之精华于一炉,寓内功导引按跷术、点穴、布气、针炙于功法之中,融养生、医疗、技击、开发智能为一体,迄今已有800年的历史。
峨眉学派十一代的传人是永年法师,其医理精深,特别是对中医的经典与各家的理论颇有研究,他悯人疾苦,治病救人,每多奇效,是一位德行与医术具备的高僧,为世人所敬仰。
周潜川先生是峨眉派第十二代传人。
周潜川字笛横,四川威远人。
1908年生于书香世家。
幼年熟读经史,又尝入教会学校学习西医和拉丁文、英文。
后赴英、德学习军事工程,回国后在旧军队任医官,1939年患大病,当时经名医多人医治无效,渐至卧床不起。
后经峨眉山高僧永严法师医治病愈。
遂投师永严法师。
法师接以峨眉密传功法及医术精要,赠以“镇健居士”法号。
此为峨眉传统气功密术传于俗人之始,为峨眉气功广传于世开了先河。
周先生多年行医于川、渐、沪等地,广交气功术士,并研读了中医及释道诸家气功经典著作,在功理功法上渐达高深境界。
1958年,周应山西省政府邀请到太原,在省中医研究所进行人体经络、中医中药理论研究,同时传授峨眉气功功法。
由于他精通英、德语,兼习梵文、拉丁文、藏文、广研中外各派气功源流经典,功理功法精梁广博,著述甚多,为后人留下了气功、医学著作37部,共250万字。
如已出版的《气功药饵疗法与救治偏差手术》、《峨眉十二庄释密》、《峨眉天罡指穴法》。
尚未出版者还有:《黄庭经详解》、《玄门四大秘钞》、《玄门九九八十一小》、《气功纠偏药疗法》等。
他在著述中从经络论、气化论,脏象论等十一个方面全面透彻地阐述了气棗气功一一中医理论的关系。
通过对《黄庭经》的详解,大大充实了养生学的理论,提出一系列养生方法,如动功的峨眉十二庄,静功的“三乘功法”及玄门大小等。
在静功中,他根据传统各派功法的作用,分为周天搬运法、清静归一法和小炼形法,而根据功夫的深浅,又分为三乘功夫,炼气出偏,他以天罡指穴纠正,该法中的大、小、导引法亦可用于治病。
易筋经培训课件笔记(公开).doc
易筋经培训笔记第一部分前言一、易筋经源流易.…改变筋•…经络,血管,结缔组织,神经(广义讲:除骨骼外均属“筋”)经■…方法(经典的方法)易筋经属于导引术范畴的养生术。
所谓导引术,即精神的引导下进行肢体动作,其特征是神、形统一起来的。
明清以前,养生术主要有导引、冥想(观想)、吐纳三种,或者是三种之间的组合。
1970 年代才有了气功之说。
目前,易筋经有100多个版本。
各版本Z间,无法说哪个是最正宗的。
二、此12式渊源及传承峨嵋,临济宗,周潜川。
周潜川,张觉人,100年来基木只有他们能成为道医。
因为道医不单要回医术,还需要一定会炼丹药,能炼丹药者寡。
周潜川代表作,为峨嵋12庄。
12桩非武功,目的是为天罡指穴法打基础,为能治病的按跷术打基础。
三、易筋经作用什么都不能治--不会有针对某一病症的针对性什么都能治■…于中医的整体观,对治病、康复一定有效无疾而终,从容地走,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第二部分易筋经练法预备式静站2・3分钟,自我心理暗示:我要练功了。
一、韦陀献杵献杵:有一杵横放置在双舒上。
双手合十:手指并拢,中指高同鼻尖。
头要正直,如顶茶杯。
小臂与地夹角10-15度。
眼视手尖处虎空部位(似看非看)。
嘴自然闭上。
双臀如坐高凳(感觉是屁股只坐了一点点在凳子上),可致尾闾正直,有助于任督二脉的交流。
膝盖微弯(全套易筋经,如没有要求挺直,i定是微弯)。
气布中堂,逆腹式呼吸,9次。
二、横担降魔双臂平举,肘部微弯。
双手打开,虎口撑圆,坐腕,食指挑领(往后挑,调动气血)。
踮脚跟,膝微曲。
脚踝微微往外张,就锁死双脚。
在加上腰部微微用力,下盘就定住了。
机理:人体背后有两条主筋(中筋),从脖子处两根筋,直通后脚踝处。
如中筋驰软,男子多半会阳痿(因为舌头和阴茎均为筋之梢)。
女子会呈带下病。
用踮脚跟,强化两条中筋。
踮不住,是肾功能不足的表现。
骨病,往往也与肾功能问题相关。
同时,点脚跟,承山穴和委中穴均紧绷,对腰椎有帮助。
Tips:男子小便时,踮脚跟,咬牙,闭气,对保健有帮助。
《易筋经》抄本新发现——浙江图书馆藏《易筋经》抄本的介绍与评述
《易筋经》抄本新发现——浙江图书馆藏《易筋经》抄本的
介绍与评述
周伟良
【期刊名称】《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9(031)006
【摘要】浙江图书馆善本部所藏<易筋经>抄本,是继国家图书馆的西谛本<易筋经义>和台湾图书馆的述古堂本<易筋经>之后新发现的第三个<易筋经>早期抄本.因该本藏于浙江图书馆,故名为"浙图本<易筋经>".值得关注的是,浙图本无论从格式还是内容都与西谛本及述古堂本有较大区别,而与"道光三年(1823)市隐斋版"傅金铨本及稍后的来章氏本<易筋经>有着明显的关联之处.从版式藏印、文本内容及学术意义等三个方面,对该抄本进行了简要介绍与评述.
【总页数】5页(P96-100)
【作者】周伟良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体育健康学院,浙江,杭州,3100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5
【相关文献】
1.牛津大学图书馆藏瑶族手抄本道经新发现及其价值 [J], 徐菲
2.述古堂钱遵王抄本《易筋经》的介绍与评述 [J], 周伟良
3.述古堂抄本《易筋经》异体字探析 [J], 董艳艳;陶雨蒙
4.浙江图书馆藏《三朝北盟会编》明清抄本考论 [J], 许峻玮;徐多懿
5.国家图书馆藏《易筋经义》抄本的介绍与评述 [J], 周伟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林派的达摩易筋经十二式《易筋经》原分上下两卷,为佛家达摩尊者所创造,般刺密谛译师翻译的。
据传,达摩尊者自印度东来,住锡少林寺,传授佛家的禅修“大乘法”,为“禅宗”东来的第一代宗祖(照印度推算他是第二十八祖)。
他看见从学的僧侣,身体很坏,因此,他创造这一套练功的方法。
他的内容包括“静功”与“动功”。
关于静功的练法,历代传授,逐渐失真,后来的禅宗多偏于大乘教理的阐发,对于练静功只注重“参话头”一种方法了。
我曾普通地叩问过很有名的几位宗门大德,都不出这个范围,而且他们都不会动功,会动功的人又不精坐法,因此动功则与静功分道扬镳,竟至不能配合运用了。
至到今天,少林派易筋经的传授,已属支离破碎,真正可惜。
现在留传的动功十二式,系王祖源氏得自嵩山少林寺的东西,与原来的“静功图”、“击技谱”已有些不同。
我曾访问请教过一些前辈,皆无法鉴定其优劣,大体的评论,认为王氏这种选择是精美的。
我根据前辈黄箴老的指导,也曾试练过易筋经的方法,运用起来,全身气脉流注合度,一直未发现过有迟速痞滞的偏倚迹象,证明前辈的批判是正确的。
兹将得自黄箴老传授密义,分条介绍其操作方法如下:第一式、韦驮捧杵第二式、横担降魔杵第三式、掌托天门第四式、摘星换斗第五式、倒曳九牛尾第六式、出爪亮翅第七式、九鬼拔马刀第八式、三盘落地第九式、青龙探爪第十式、卧虎扑食第十一式、打躬击鼓第十二式、掉尾摇头第一式、韦驮捧杵韦驮献杵的架子,与第二节三式是有密切关系的,这三种姿势,是易筋经动功的基础,练气的入门。
这个架子开始运用平心静气、敛神的原则,结合人体的内景生理,经络气脉,运用得非常合理。
深得“动中涵静”,“动静两赅”的精义。
尤其对于调节肺气发挥“肺主均衡”的作用,一开始便从这里下手,单刀直入直接掌握了“肺为气笥”的关键,控制了全体气运的总枢纽,是非常可贵的方法,比其他各宗派的“起手”架子的确高明得多。
细细体会口诀,就可以明白了。
第一式韦驮捧杵的口诀如下: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
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这口诀的意思,是说开始练功,第一项的操作,要把身体端正直立,不能偏倚偏斜,不能用劲,全身放松。
要想做到这项要求,必须先把“地盘”站好,解决脚下“立”的问题。
两脚不可并踵站立着,一经并立,脚下气机发动,就会有劲,反而紧张不会松软了。
因此,必须两脚相距约一尺二三寸的距离,最好以本人的脚为标准,两只脚的距离等于一个脚的长度。
同时后踵和脚尖必须看齐,两脚的内侧空裆里,立成一个长方形的样子。
第二项操作,要把脊柱竖立端直,不可弓背弯腰,把两肩的“肩穴”(即肩的尖端处),微微向上略抬三四分高,则脊柱就会自然笔直,而不带一点强硬的滋味。
第三项操作,两眼半睁半闭,平视正前方,这样可以收到澄心和敛神的作用,因为“眼上视则心神上浮,眼下视则心神下降”,不得平衡。
第四项操作,两手顺应自然地下垂,轻贴着大腿的外侧。
第五项操作,运动垂着的两手同时从下向正前方慢慢向胸前抬起,先伸后屈,两掌手心相对,缓缓向胸前收拢,距胸前约一拳停止,把两掌相接“合十当胸”,与两乳之间的“膻中穴”相对。
这样能使肺脏上下左右“位置适中”升降开合,呼吸有度,从而达到“气定”的要求。
气机能定,则心境澄清,神意内敛了。
第二式、横担降魔杵的口诀:足趾柱地,两手平开。
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这口诀的意思是说,紧接第一式姿式动作之后,一面把两掌交成“阴掌” (掌心向下),顺着左右的方向,从合十当胸的架子,向左右外开,与肩相平行,开成个一字形,这架子名字叫做“横担降魔杵”,是一个有意义的名称。
因为这时会自觉两肩沉重,如负重担似的,一面把后踵升起,脚尖点地,功夫深了,只用脚大拇趾点地,其余四趾是凭空离地的,这种动作,必须配合两掌左右外开的运行,上下同时动作,不可参前落后。
在这个动作当中,心念一定要寄托在掌心和足趾尖,才能做到心平气静的境界,心平气静在外面的象征,是目瞪口呆的样子,如果目瞬则视乱,口动则气粗,那就作用相反,而脚尖点地,必然站立不稳,东倒西歪,飘摇欲坠了。
第三式、掌托天门的口诀:掌托天门自上视,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胁浑如植,咬紧牙关莫放宽,舌下生津将腭抵,鼻中调息觉心安,两拳缓缓收回处,弛力还将挟重看。
这口诀的意风是说接连着“横担降魔杵”之后,顺着一字形的架子,两手继续向上作半个圆周的动作,同时两掌随着胳臂向上作半圆的当中,把“阴掌”缓缓翻成“阳掌”(掌心向上),令两掌心朗天,两掌的中指微微接触,直对“天门” (前额发际内二寸),这时两个胳臂已变成平行笔直,微微偎傍着两耳门,这种架子名叫“掌托天门”。
同时用“眼根”的意识向上“内视”,从“天门”观看到两掌。
切切注意不可仰头真的用眼去看,误用“观法”必然头晕脑胀,而且站立不稳了。
在这动作的同时,还须用脚尖点地,继续升起后踵,以不能再升高为度。
后踵且须微微向两外侧分开些,使“阴库”收合,关闭‘地户”,使三阴的气脉顺三阳而逆运上升。
同时使“会阳”络穴双双松开,以期“督脉”会络三阳气脉,发出都督纲维的均衡作用,使背后三关自然通畅。
同时架子会自然站立稳固。
这种架子,看似简单,实属细腻,很难做得纯熟。
如果练得合度,全身气脉会自然 张起来,自觉浑身如钢铁一般的坚强,似树干一殷的牢植,尤其以两侧的胁、肋、髀、、股、等部位,肝脏、胆腑、脾脏所流行的经道,特别感觉明显。
其次,紧接着上述动作,把右左六个大牙齿微微咬着,缓缓咬紧运气。
自觉咬紧牙关之后,耳根震动,上及两鬓为度。
同时舌头微微接触上腭.承接津液,含在口内,呼吸由口呼口吸,改为鼻呼鼻吸,把息调匀,调到细而且长,绵绵不断的标准。
再次,把掌托天门的两掌,就原势捏成拳头,仍分左右,依照原来上举时的老路子,往回下降,好似去挟腋下的东西,返还“横担降魔杵”的架子,同时双脚也一齐动作,上下配合,不可参差,缓缓落平后踵,还原站立着。
第四式、摘星换斗的口诀:只手擎天掌复头,更从求内注双眸,鼻吸口呼频调息两手轮回左右侔。
这口诀的意思,是就连接着第三式的动作而说的,就横担降魔杵的架子,把右手单掌缓缓向右上方举直,在上举的过程中,把掌向前方转变到左面而内向着头顶,仍旧保持阴掌(掌心仍向下)。
同时掉头向右偏视、注视右手阴掌的掌心。
在右掌运动的同时,左掌则相反地向下降落,—边下落,一边向背后转移,用手背贴着“腰眼” (在脊柱十四推的两旁,横开约三寸的宛宛中)。
这时内里气机的吐纳,须用“鼻吸口呼”的方法,把息调匀。
最吃紧的关键,是一面用眼注视掌心,一面则把心念集中在左手背贴着的腰眼,随着呼吸的吐纳,腰眼必会自然发生一凸一凹的作用,心念和手背,随着这种凸凹开合的动作,也随顺着它微微运动着。
呼吸的次数可以随便,三次五次,不必拘执。
其次,照着上述的操作,相反地把左手上举,掉头左视,右手下落,贴着腰眼,又照右手的呼吸方法,同样地体会运动。
这样地交替轮回操作三五次,但必须两手的次数相等。
有些人练这一手功夫,把掌心向上朝天“袖底劲”向外,是错误的,应该纠正过来。
因为这种架子是掌托天门的方法,它是练三阴气脉外开的法子,所以用掌外托。
而摘星换斗的架子,是把三阴气脉收回内敛.变换成回阳的架子,去练三阳气脉的方法,所谓摘星换斗的含义,从外向内才谓之摘,等于说摘花摘叶。
有收摘的意思。
又把北斗南斗的天星形状,形容比喻这个架子的精神。
第五式、倒曳九牛尾的口诀:两腿前弓后箭,小腹运气空松用意存于两膀,擒拿内视双瞳这口诀的意思,是接着摘星换斗而运动的架子。
分析它的操作次第,条举如下:第一动作,就摘星换斗的架子,必须在左手向上,右手贴腰眼的姿势开始,顺着“左阴右阳”气脉的自然规律,以右手右腿领先,千万不可操作反了。
把右手从右腰眼离开,微向下垂,顺势向右前方变成阳掌,向前抄去,缓缓抄到与肩相平,肘臂微屈,有似仰月,同时把掌变成阴掌的“擒拿手” (腕部与手掌成直角,五指撮拔,如鸡头形。
气机集在掌心的劳宫穴),心念集中在掌中,有如挽着牛尾巴向后倒拉的滋味。
第二动作,在右手运动的问时,右脚一齐开始,向右前方上进一步,把右腿变成弯弓的形式,而左脚则顺着右脚上步的姿势,伸成箭一般的笔直,这叫做前弓后箭。
第三动作,在右手向前抄,变换“擒拿手”的同时,左手也须同时动作,就原势的阴掌顺势向下降落,一边下落,一边也同样变换成阳掌的“擒拿手”,反向左背的后面抄去,与左脚的箭形成同方向的两条线,手比腿部约高十五度。
第四动作,右弓左箭,右手擒拿于前,左手擒拿于后,心念集中在两掌,随着呼吸的吐纳,与小腹丹田的气运开合,相应着运动,在吸气的时候,两眼内视观注,右家向后拽,在呼气的时候,两眼内视,观注左掌,向前顺牵。
两腿和腰、背、肩、肘的身段,都要随着倒拽和前牵的韵味,微微相应而战动着。
把这四项动作,紧密地操作完毕,随即依照这种方法,变换成左脚上前的左弓步,左手反抄向前,变成阴掌的擒拿手,右手则反向背后抄去.变成阳掌的擒拿手,右脚则变成右箭步。
如此反复操作几次,左右仍要平均。
第六式、出爪亮翅的口诀:挺身兼胬目,推宙望月来,排山还海汐,随息七徘徊。
这口诀的意思,是连接第五式而来的,仍就前弓后箭的架子,倒拽顺牵的韵味,顺势变换成出爪亮翅。
首先借着前面的弓步,和前手擒拿向后例拽的“内劲”势子,把后面的箭步随势前收,两脚看齐站立,后面的手同时也顺势抄向前面,与先在前面的掌看齐,两掌变成“排山掌” (掌指短立笔直,掌心向外),肘、臂与两肩等齐平行,向前伸直,朝前方推去,开始前推,轻如推窗,继而前推到极点的时候,则重如排山。
这时身架直立,两目张开,不可瞬动眨眼,平直地望着前面,集中心念,观看两掌的中间,“观想”明月的滋味(功夫深了,这种韵味,自然发现,不可追求)。
其次,再把排山掌缓缓向胸胁内收,有如海水还潮,落汐归海的韵昧,一直把掌、腕、肘、臂内收,贴拢左右两侧胸胁的部位。
再次,就收回的架子,重向前方平直推去。
如此往复来回操作七次,每次向前推,必配合呼气,决不可参前落后,更不可把呼吸作反了。
第七式、九鬼拔马刀的口诀:侧首屈肱,抱头拔耳,右腋开阳,左阴闭死,右撼昆仑,左贴胛膂,左右抡回,直身攀举。
这口诀的意思.是接连第六式出爪亮翅的练功架子.在剑术里面与拔剑式是相同的。
兹分述操作的次序如下:第一种操作,先就排山掌的架子,右手向上举提,朝脑后作圆周运动,一面作圆,一面随着作圆周向后的进度,把掌变成半阴半阳掌(手心向左,手背向右,大指向上,小指在下)。
一直向后进行,直抵后脑,用掌心抱着“玉枕关”,用手指轻轻拉着左耳朵的“天城穴”(即耳朵的尖端,把耳轮折卷,有骑缝处)。
第二种操作,在右手作圆的同时,整个头和颈项,随同动作,掉头扭项,面颊向左正方旋转,后脑转向右方,迎接右家相抱。
第三种操作,右掌已经把头抱着,把耳攀着,这时的右肩与臂、,必须相平,右腋张开,不可倾倚收闭。
第四种操作,右掌抱头攀耳之后,微微拔牵,头颈同时与掌相应着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