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成矿规律研究-4-时间、空间、物质来源、共生组合
成矿规律研究的主要方法3
成矿规律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讲人:张均成矿分析是一个借助科学概念、运用理性方法整理感性材料,以揭示成矿现象本质,反映成矿时空规律的动态认识过程,贯穿于成矿研究和勘查评价的始终,是研究成矿规律研究,进行成矿研究的最基本途径和最有效方法。
大量的矿产勘查实践证明,科学的成矿研究实质上是在正确的成矿分析基础上的合理推断。
研究水平的高低和研究效果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矿分析的深入程度,而对矿体定位规律的认识深度和成矿规律研究的准确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矿分析思路、途径、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1.成矿条件的优劣性评价1)控矿因素控矿因素是指一切控制矿床形成和分布的地质因素,其一般包括了与成矿有关的构造、岩浆岩、地层、岩相、古地理、变质作用、区域地球化学因素等。
一个地区内矿产的高度发育及某一类矿床的形成往往是多种控矿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针对具体的某一矿床则控矿因素对成矿的贡献是有主次之分的。
例如,内生矿床主要受岩浆岩、构造和岩性的控制,外生矿床则着重与地层、岩相、古地理、构造等有关,变质矿床则主要受到变质作用的制约。
成矿分析的基本内容成矿分析的基本内容2)成矿特征研究区内已知的成矿特征对于评判矿床未来的开发利用价值及勘查工作决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矿床成矿特征着重是考虑成矿的矿种及其共生组合特征、矿床类型、矿床规模、矿体赋存特征及其复杂程度、矿物种类及其共生组合、有用元素赋存状态、矿石结构构造等:成矿的矿种倘为市场需求较为迫切、本身价值较大,特别是多种有益元素共生,则矿床往往由此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
如金是一种贵金属、本身就具有货币功能,在我国湘西一带出现Au 、Sb 、W 共生的大型矿床,并且三种元素的储量都单独构成大型矿床的规模,三者的共生造成了矿床本身价值及开发生产效益的巨增。
成矿分析的基本内容成矿分析的基本内容3)矿化信息矿化信息是指能够直接和间接地指示矿床存在或可能存在的一切现象和线索。
矿化信息一般可分为矿产地质信息、遥感地质信息、地球化学信息、地球物理信息四大类。
成矿规律研究
成矿规律研究成矿规律研究是矿产预测工作的核心内容,采用从点到面,点面结合的方法,解剖典型矿床,划分成矿系列并建立区域的和矿床的成矿模式,编制成矿规律图件。
第一节成矿特征研究一、典型矿床解剖典型矿床解剖工作是成矿规律研究工作的基础,要求选择工作区内在矿种、规模、成矿类型、控矿因素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矿床或矿点,进行典型矿床解剖工作。
具体要求如下:1. 控矿因素的研究控矿因素的研究是在成矿地质背景宏观分析的基础上,对控制成矿的直接地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其前提是首先确定各类地质作用是否和成矿有关。
(1)与成矿有关的地层的研究内容:地层层序、时代、产状、空间分布、岩石组合,岩石结构构造、岩石物理性质、矿物成分,岩石化学、微量元素、不同岩性和成矿的关系。
(2)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研究内容:侵入岩三度空间形态、侵入深度、侵入期次,侵入时代、侵入角砾岩特征、自变质作用,接触带特征,岩石结构构造、剥蚀程度、矿物成分、微量元素、岩石化学、同位素成分、稀土元素分配、气液包裹体、岩石组合、脉岩、隐伏岩体的推测和圈定。
(3)控岩控矿构造研究内容褶皱构造:划分褶皱变形期,确定各期次褶皱的产状、形态、空间组合形式,确定褶皱构造演化历史及空间特征变化,确定褶皱和断裂构造的关系。
断裂构造:确定控矿和非控矿断裂,确定其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深度,级别划分、空间展布特征,平面和剖面形态组合特征、控矿构造期次,发生发育历史、控矿构造的性质及各期次各空间产状的性质转化特征,控矿构造和区域构造的关系及其边界条件的确定,成矿物质迁移沉淀和构造活动的关系。
(4)古构造的分析研究内容:韧性剪切带、继承性区域断裂带、火山机构、火山原生构造、火山岩浆构造带、沉积盆地,隆起和坳陷等古构造轮廓、同生构造带、造礁带等。
2. 成矿特征的研究(1)填制矿产统计卡片,内容包括矿床位置、区域构造背景、控矿因素、矿床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特征等内容,附矿区平面图及典型矿体剖面图。
成矿规律知识点总结高中
成矿规律知识点总结高中成矿规律是指地质学家根据对矿床成因及其空间分布、矿床产状、发育规律的研究,总结出的矿产富集的规律性和客观规律,是指矿床产状、地质构造、成岩作用、流体作用、构造热量等复杂地质作用系统的相互关系,以及与岩石地球化学、矿床地球化学、物理地球化学和地质工程学等学科密切相关的矿床成矿规律。
矿床成矿规律是矿床形成、发展和演化的规律,主要包括形成规律、空间分布规律、产状规律、电子颈规律、成矿规模和矿化度规律、成矿周期规律等。
一、地质条件与成矿规律成矿作用是一个系统性的地球化学过程,对于成矿规律,地质构造、地层产状、岩浆活动、热液活动、地球化学环境等因素都有重要影响。
(一)地质构造与成矿规律1.构造对成矿的影响构造作用是成矿作用的重要因素,构造的复杂程度对成矿规律有重要影响。
构造发育差异对成矿规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差异构造是矿床产状差距及产状变形的重要原因。
②差异构造的存在使矿床的形态和长度具有规律性。
③构造对热液作用的空间分布、时间发展和深度条件等都有重要影响。
2.构造与蚀变作用构造对产状变形和岩石兼容性产状变化起主要作用,其中蚀变对矿质和矿床成矿有密切关系。
3.构造对岩浆热液活动的影响热液作用构造和其发育规律关系密切,构造与岩浆活动和热液活动密切相关,构造对热液作用的空间分布、时间发展和深度条件等都有重要影响。
(二)地层产状与成矿规律1.产状对成矿的影响产状因素是矿床形成、分布和富集的主要外部条件,与构造及岩浆活动的关系密切,对于热液流体的传递和热液的生成均有重要影响。
2.矿床构造对地层产状的影响地质构造对地层产状的作用及其不均匀性,决定了矿床的形状与长度都具有规律性。
3.陆相暴露和海相沉积产状的影响地面降水和海相盐度的不同,以及不同深度产状对热液作用和成矿作用都有所不同,因而对矿化物质的生成和富集有影响。
海相沉积带矿床常具有水平的产状,陆相暴露矿床产状多呈近直的产状。
(三)岩浆活动与成矿规律岩浆作用是自上而下的矿床形成。
中国矿床主要成矿规律概述
中国矿床主要成矿规律概述摘要:经过我国广大学长多年来地质勘探的汇总最终概述出了我国矿床的成矿规律。
本文通过对我国自地球地壳形成开始所有矿床的成矿规律做出来细致的阐述,其中包括时间与空间的分布规律,并总结了矿床成矿的物质来源和矿床共生规律。
关键词:时空分布;物质来源;矿床共生;一、简述成矿规律成矿规律是指矿床(矿体)形成和分布在时、空上的不均匀分布与集中分布规律,及其物质共生组合关系和内在的成因联系等[1]。
成矿规律是我国地质工作者找矿的基础。
经过我国广大地质工作者在成矿规律方面的不懈努力,最终总结出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
二、矿床时间分布规律在我国,从古生代的前寒武纪到新生代都有矿床的形成,可以说我国矿床的时间分布是广泛且不均匀的。
我国主要有六大成矿区,这六大成矿区主要由时间顺序来划分。
下面以这六个成矿期阶段为例,做简要介绍。
1.前寒武纪成矿期该成矿期又划分为三个成矿期,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地壳随着地球的形成,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演化,从开始形成到趋于稳定的过程。
在整个地壳的形成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以及与火山喷发有关的岩浆活动。
2.加里东成矿期这个时期的地壳演化进一步稳定,浅海地带矿床较为发育,著名的宣龙式铁矿和瓦房子锰矿便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3.海西成矿期、印支成矿期、燕山成矿期在这三个成矿期内,仍然发生着剧烈地由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向酸性、中酸性火山活动转化的一些构造运动。
这三大成矿期都进入了地槽演化的阶段,从加里东成矿期末期开始一直到燕山期地槽阶段结束,而内生成矿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并繁盛。
4.喜马拉雅成矿期该成矿期正好与前寒武纪成矿期相反。
喜马拉雅成矿期间,除了喜马拉雅山地区还存在着比较活跃的构造运动,并伴随着一些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其余地区的大多数构造活动都慢慢变弱了。
三、矿床空间分布规律与时间分布规律相类似,矿床的空间分布规律同样是不均匀的,具体表现为有丛聚性分布、带状分布等特点而在个别地区存在分布均匀的现象,为等距性分布。
桂林理工大学《矿床学》考研试题综合09-12年
一、名词解释答案:【仅供参考】1浓度克拉克值:某元素在某一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与克拉克值的比值.2矿床: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所含有用组分的质和量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能采利用的地质体。
3变成矿床:经变质作用改变了工艺性能和用途的矿床或岩石经变质作用后形成的矿床。
4云英岩化:一种高温气水热液蚀变作用,蚀变后的云英岩主要由石英和白云母组成。
5矿石: 从矿体中开采出来的,从中可提取有用组份的矿物集合体,矿石由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组成。
6成矿区域:地壳中的矿产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地壳中某种或某些矿产大量集中的那一部分地区成为成矿区域7岩浆成矿专属性:是指岩浆岩与矿种间的对应关系,即一定的矿种仅与一定的岩浆岩有关。
8成矿作用:地球演化过程中,使分散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相对富集而形成矿床的作用。
是一种特殊的地质作用。
9斑岩铜矿:斑岩铜矿(型矿床)是指在时间、空间、成因上与斑岩密切相关的细脉侵染型铜矿床。
铜矿化主要出现在斑岩内(斑岩可以是全岩铜矿化或部分铜矿化),部分铜矿化产在围岩中,由于矿石构造总是呈细脉侵染状,因此又称为细脉侵染型铜矿床。
10矿田:矿田由同一地质作用形成的,成因上近似,空间上邻近的一组矿床,分布面积一般在几十到一、二百平方公里。
11矿石结构:矿石的结构是指矿石中矿物颗粒的特点,即矿物颗粒的形态、相对大小及其相互的结合关系等所反映的形态特征。
12矿床学:是研究矿床在地壳中形成条件、成因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13矿体的产状:是指矿体产出的空间位置和地质环境。
14古代砂矿(床):是指新第三纪以前地质时代所形成的砂矿(床),一般已遭到成岩作用,甚至变质作用。
15成矿规律:是指对矿床形成和分布的时间、空间、物质来源及共生关系诸多方面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16成矿时代:是指在地质历史上﹐矿床形成比较集中的时代。
它表明矿床的形成在地质历史发展中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性。
P33317成矿阶段(矿化阶段):矿化阶段指一个矿化期内的一段较短成矿作用中矿物堆积过程,又称成矿阶段。
南大矿产普查与勘探复习资料
(2)含矿热液本身的性质 • 一般指热液中元素的浓度、元素迁移形式以及热液体系的温度、压力等特征。 • 大量的实际资料表明,规模较大的热液矿床总是形成规模较大的原生晕,这是由热液中 成矿物质的原始浓度较高造成的。高温有利于扩散晕的发育,压力梯度大有利于渗滤晕 的发育。
次生晕 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是原生矿体及其原生晕在表生风化过程中经过各种地球化学作用在土壤中 形成的异常,因而也叫次生晕。
土壤中的异常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岩(矿)石风化过程中与成土过程同时形成的,称为土壤同 生异常;另一类是土壤形成后,元素经活动迁移带入土壤中形成的异常,称为土壤后生异常。
分散流 在表生带内的矿体及原生地球化学异常,经风化形成疏松物后,在地下水及地表水的冲刷与 溶解下,使原来集中的元素沿水系发生分散,从而在水系沉积物的狭长地带内形成异常,即 水系沉积物异常,化探人员俗称为分散流。
找矿模式 找矿模式是在矿床成矿模式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发现某类具体矿床所必须具备的有利地质条件、 有效的找矿技术手段以及各种直接或间接的矿化信息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重砂机械分散晕 矿源母体曝露地表后,经物理风化作用,形成碎屑物质,进一步的机械分离促使其中的单矿物 分离出来,其中稳定的重砂矿物保留分散在原地(残积层)附近,同时受地表流水及重力作用, 以机械搬运的方式沿地形坡度迁移到坡积层中,形成高含量带,称之为重砂矿物机械分散晕; 当这些重砂矿物颗粒进一步迁移到沟谷水系中,使之在冲积层中形成高含量带,称之为重砂矿 物机械分散流。
河北省窟窿山铍矿特征及成矿机制分析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河北省窟窿山铍矿特征及成矿机制分析潘 硕摘要:河北省窟窿山铍矿区位于柴达木—华北板块的华北陆块北缘,张家口组地层在该区广泛出露,岩浆多期次的活动频繁,铍矿体产于窟窿山岩体的节理裂隙中,在工作区中一共找到了3个铍矿体,这是河北省内首次发现的中低温硅铍石矿床,进一步调整了省内长期在与花岗岩相关的高温伟晶岩、云英岩内寻找以绿柱石为主体铍矿物的找矿方向。
同时,为工作区内乃至冀北地区下一步铍矿勘查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重要理论基础与技术指导作用。
关键词:窟窿山;铍;多金属河北省窟窿山铍矿区位于柴达木—华北板块的华北陆块北缘,多伦—沽源沉积火山盆地东缘,东侧为棋盘山—苏家店沉积—火山盆地。
成矿区带划分属冀北隆起Pb-Zn-Ag-Mo-萤石成矿带。
区域地层主要为早白垩世张家口组火山岩,岩浆岩主要为中生代中酸性及碱性侵入岩,零星出露古元古代变质深成岩。
丰宁-隆化深断裂位于工作区南部,上黄旗—灵山区域断裂东临工作区,它们控制了区内不同时代地质体的生成、发展和演化。
1 区域地质背景1.1 地层地层主要为早白垩世张家口组火山碎屑岩及第四纪松散堆积物。
早白垩世张家口组火山碎屑岩由一套爆溢相兼有喷溢相的酸性火山碎屑岩构成,被早白垩世中粗粒—中细粒黑云母斑状碱长花岗岩侵入。
晚更新世马兰黄土主要分布于河谷两侧,地貌多为黄土状台地或耕地,主要为浅黄色厚层黄土、粉砂质黏土,局部夹不连续砂砾层。
全新世冲洪积物沿水系分布,地貌上多为干涸的河床,岩性主要为较松散的砂砾石,砾石多为次圆—次棱角状,杂乱堆积于河漫滩之中,且砾石分选性较差。
1.2 构造上黄旗—灵山区域断裂自区域南东部通过,在区域上出露长达12km,破碎带宽度为20m~100m,走向北东25°~50°,倾向北西,倾角60°~70°。
沿该断裂岩体发育,区域上有窟窿山岩体、老虎沟岩体、大里沟花岗斑岩体等呈串珠状分布。
成矿规律研究[1]
PPT文档演模板
成矿规律研究[1]
• 总体上,我国各类矿床在时间上分布很不均 匀。我国铁、金矿产在地史发展的早期比较 富集,Hg,Sb,As,稀有金属在晚期相对集中。
• 我国地壳演化早期,成矿作用比较简单;随 着时间的推移,地壳加厚,岩浆活动、火山 作用、沉积变质作用的多次重演,大气中游 离氧增多,生物的出现和大量繁殖,成矿作 用愈来愈复杂,到中、新生代达到最高峰。
期阶段橄榄岩和辉长岩及与其有成因关系的岩浆型铬铁矿矿床和钛铁
矿矿床带;3—中阶段花岗岩类侵入体及与其有成因关系的岩浆期后成
矿带;4—晚阶段小侵入体及与其有成因关系的热液矿床带
PPT文档演模板
成矿规律研究[1]
2)
• 成矿的继承性:指的是区域内同一成矿元素或一组成矿元 素,在不同时代以相同或不同形式相继成矿的规律性。
PPT文档演模板
成矿规律研究[1]
(二)
• 矿床在空间上也主要表现为不均匀分 布,具体体现为丛聚性分布、带状分布 等
• 但在特殊的地质条件下,也可表现 出均匀分布特征,即在空间上的等距性 分布。
PPT文档演模板
成矿规律研究[1]
1 矿床的丛聚性分布
• 矿床的丛聚性分布是指矿床在平面的 分布上往往在一定范围内集中出现,构成 矿化集中区或特定的成矿区域的现象
PPT文档演模板
成矿规律研究[1]
3)
• 成矿的长期性已为大量的地质事实所证实,具
• (1) 许多矿种或成矿元素是在长期的地质演化过程中逐步
富集成矿的。例如山东招掖地区金矿的形成史长达十几亿年, 太古代海底火山喷发形成富金的蓬夼组含铁镁硅酸盐建造,平 均含金0.07×10-6,成为本区金成矿的初始矿源层;元古代 的区域变质作用中,胶东群遭受褶皱、变形、变质及部分混合 岩化,金进一步活化迁移;进入中生代,随着构造、岩浆活动, 混合花岗岩部分重熔,金再次活化迁移,集中至重熔花岗岩的
成矿规律研究总结概论
第!期
地质矿产研究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
成矿规律 研究总结概论
梅友松, 王京彬, 金 浚
$%%%$( )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 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 北京
摘
要:本文重点论述了成矿地质条件、成矿时空
分布、成矿物质来源、矿床共生组合和典型矿床剖 析等方面的研究途径和研究要点。 关键词: 成矿中心; 成矿条件最佳组合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找矿勘查工作,在成矿规律研究总结所获认识 指导下, 才有利于收到好的找矿效果。 因此探讨针对 性强,可操作性强的研究途径与研究要点甚关重 要。为此, 从长期找矿勘查、 综合研究和专题研究取 得找矿成功与突破的实例中,从我们自己在这方面 的实际体验中, 就此问题做了如下概要论述, 期望有 益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与同矿种和不同矿种 "—#级成矿区带
在空间产出的相互关系,并根据物探成果了解成矿 构造、 含矿建造、 矿化部位等的三维空间形态。 据此, 选定找矿主要矿种、 类型度高、 低不同的矿田、 矿床范围内, 分 别要从矿体特别是主要矿体的自然形态、 产出特点, 和 ( 或 ) 从主要矿化地段的矿化、 矿致异常与产出特 点的研究入手, 查明与容矿构造的关系。 研究有关成 矿时期, 特别是主要成矿时期, 容矿构造类型、 样式、 性质、 组合与变化特点, 产出规律和在垂向上、 侧向 上的分带规律。 研究容矿构造与配矿、 导矿构造的组 合关系与特征, 及其与其它构造的关系。 确定含矿建 造、 含矿层位的成矿特点, 研究容矿围岩、 容矿岩浆 的种类、 特征、 形成环境、 时代及空间分布, 和水文、 古水文地质成矿条件等。 研究成矿条件控制矿床、 矿 体、 矿床类型、 矿化蚀变及其相关异常的特征、 空间 产出规律和成矿时代。 根据物化探工作成果, 分析矿 体、矿致异常和盲矿体及相关的成矿条件等的三维 空间形态和产状特征。编制矿区地质成矿特征图 件。 注意查找成矿中心, 特别是主要成矿中心所在地 区, 优选有望找矿地段和分析找矿前景。
成矿规律、成矿机制、找矿方向
成矿规律、成矿机制、找矿方向一、成矿规律成矿规律是指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和地壳演化过程中形成矿产资源的一种规律性表现。
它是通过对矿产资源分布、矿床类型、矿化蚀变带等进行系统研究,总结归纳出来的。
成矿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矿产资源的形成机制,指导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工作。
1. 成矿规律的分类根据地质成因的不同,成矿规律可以分为热液成矿规律、沉积成矿规律、变质成矿规律和岩浆成矿规律等。
- 热液成矿规律:热液成矿是指在岩浆活动或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由于热液作用而形成的矿床。
常见的热液成矿规律有热液相分离规律、热液活动形成规律等。
- 沉积成矿规律:沉积成矿是指在地壳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由于沉积作用而形成的矿床。
常见的沉积成矿规律有河流沉积规律、海洋沉积规律等。
- 变质成矿规律:变质成矿是指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由于岩石圈内部高温高压作用而形成的矿床。
常见的变质成矿规律有接触变质规律、区域变质规律等。
- 岩浆成矿规律:岩浆成矿是指在岩浆活动或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由于岩浆作用而形成的矿床。
常见的岩浆成矿规律有火山喷发规律、岩浆侵入规律等。
2. 成矿规律的研究方法研究成矿规律的方法主要包括地质调查、地球化学分析、物理勘探、矿床模拟实验等。
通过对矿产资源的地质调查和研究,可以获取矿床的空间分布、岩相特征、矿石特性等信息,从而总结出成矿规律。
二、成矿机制成矿机制是指矿产资源形成的物理、化学和地质过程。
了解成矿机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矿床的形成过程,从而指导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工作。
1. 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物质来源主要有地幔、地壳和外部输入三个方面。
地幔来源的成矿物质主要是岩浆和热液,地壳来源的成矿物质主要是沉积物和变质岩,外部输入的成矿物质主要是降水和大气等。
2. 成矿过程成矿过程包括物理、化学和地质过程。
物理过程主要是岩浆侵入、岩浆喷发、热液活动等;化学过程主要是热液作用、溶解沉淀、离子交换等;地质过程主要是构造运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等。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考试题目)
资源勘查理论与方法课程复习题答题要点第一章:1.矿产勘查、普查、勘探的概念?矿产勘查:是指矿床普查与勘探的总称。
矿产普查:是在一定地区围以不同的精度要求进行找矿的工作。
矿床勘探:是在发现矿床之后,对被认为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对象通过应用各种勘探技术手段和加密各种勘探工程的进一步揭露,对矿床、矿体地质特征及开采的技术经济条件作出评价,从而为矿山开采设计提供依据的工作。
2.矿产勘查的发展趋势(书上6个方面、讲课8个方面)?(1)找矿难度日益增大,隐伏矿已成为主要的找矿对象;(2)为了满足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开拓新类型矿床的找寻工作。
如斑岩型矿床、蚀变岩型和卡林型金矿、天然水合物等矿产的利用;(3)为了有效的指导勘查实践,不断加强勘查理论研究;(4)为适应理论找矿阶段的新要求,加强了对矿床模型和勘查模型的研究与应用;(5)为提高勘查工作效益,日益重视经济和环境效应分析;(6)日益重视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制及应用;(7)勘查成果日益商品化;(8)对勘查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第二章:1.简述矿产勘查的五论基础(1)地质基础(2)数学基础(3)经济基础(4)技术基础(5)预测基础2.试述矿产勘查过程的最优化准则(五个)(1)最优地质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统一(2)最高精度要求与最大可靠程度的统一(3)模型类比与因地制宜的统一(4)随机抽样与重点观测的统一(5)全面勘查与循序渐进的统一最优地质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统一——一切矿产勘查工作应遵循的最基本准则矿产勘查工作必须以获取最佳地质效果为目的,但同时又必须以达到最好的经济效果为前提。
•在矿产勘查不同阶段,这两者统一有不同的容:普查阶段应以采用合理、有效的综合方法尽快找到潜在矿床并作出远景评价为目的。
在勘探阶段则以查明矿床的工业价值为目的。
•矿产勘查的经济合理性应从整个勘查过程来加以考察:纯属矿山开拓、采准或开采时要解决的地质问题不宜要求在地质勘探阶段加以解决;矿床勘探工作也不能忽视未来矿山开采设计的基本需要而单纯地追求地质勘探部门的经济效果。
矿山工程技术: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测试题
矿山工程技术: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测试题1、名词解释钻孔天顶角和钻孔倾角正确答案:钻孔轴线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称为钻孔的天顶角;而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则称为钻孔倾角。
2、名词解释矿石质量指标正确答案:是矿产工业指(江南博哥)标的组成部分,包括边界品位、最低工业品位、伴生组分最低含量、有害杂质最大允许含量。
3、问答题简述预测找矿工作中的岩浆岩因素分析研究要点正确答案:(1)岩浆岩成矿专属性研究(2)岩浆岩对成矿的空间分布控制(3)岩浆活动对成矿的时间分布控制(4)岩浆活动的物理、化学条件对成矿的影响(5)岩浆岩与已知矿产的成因关系的判断(6)岩浆岩被剥蚀程度的研究4、名词解释应变正确答案: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其几何形状和尺寸所发生的变化称应变或形变,通常以单位长度(面积、体积)所发生的变化来表征。
5、名词解释勘探正确答案:是指在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或矿区总体规划划定的勘探(精查)区,通过加密各种勘探工程,详细查明矿产资源的勘查工作。
6、问答题试述成矿规律研究的主要内容?正确答案:(1)研究矿床(区)地质特征和矿山建设范围内矿体分布情况(2)勘探并研究矿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3)研究矿石的物质成分和选冶性能(4)综合勘探和综合评价(5)研究矿床开采技术条件(6)研究矿区水文地质条件(7)研究矿区环境地质条件7、名词解释测斜正确答案:在钻探过程中,利用下人孔内的仪器,测量各孔段的顶角和方位角的工作8、问答题矿产勘查的理论基础包括哪几部分?正确答案:1基础:着重于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的研究。
2数学基础:是定量区分的重要依据,是定量勘查评价的基础。
3经济与技术基础:矿体的属性特征受经济技术条件要求的制约,技术手段决定了勘察的经济效益9、填空题金属与非金属矿床勘查工程技术手段是()、()工程。
正确答案:坑探;钻探10、名词解释到界边坡正确答案:露天采场开采到设计限界时的边坡。
11、问答题矿床工业指标的有关主要内容?正确答案:①与矿石质量有关的,如边界品位、最低工业(可采)品位,有害杂质最大允许含量,有用伴生组分的最低综合品位,矿石自然类型和工业品级的划分标准,出矿品位或入选品位等;②与地质体厚度有关的,如最小可采厚度、夹石剔除厚度或夹石最大允许厚度等。
成矿规律研究的主要内容
序号
主要内容
描述
1
地质背景研究
分析研究区域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岩浆活动等地质特征,探讨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2
成矿期划分
根据研究区域的地壳运动历史、构造事件等,将成矿作用划分为不同的成矿期,并研究各成矿期的特征。
3
矿体空间分布规律
研究矿体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包括矿体分布的范围、形态、密度、方向等。
4
矿体类型与特征
分析研究区域内不同类型的矿体(如矽卡岩型、斑岩型、层控型等)及其特征,包括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矿石类型等。
5
成矿物质来源
探讨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包括岩浆作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等,并分析这些作用对成矿过程的影响。
6
成矿作用机理
研究成矿作用的机制、过程和演化,包括成矿物质迁移、聚集、富集和矿化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7
共生关系与组合规律
分析矿体之间、矿石之间以及矿体与围岩之间的共生关系和组合规律,探讨它们之间的成因联系。
8
矿床形成与分布的控制因素
研究影响矿床成与分布的各种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地层岩性、地球化学背景等。
9
成矿预测与找矿方向
基于以上研究内容,进行成矿预测,确定找矿方向,为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及成矿规律_概述及解释说明
我国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及成矿规律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对我国的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及其成矿规律进行概述和解释说明。
矿产资源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对于我国而言尤为关键。
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的特点、形成过程以及分布规律,能够为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并推动相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引言、金属矿产资源及成矿规律、非金属矿产资源及成矿规律、成矿规律解释说明以及结论与展望。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文章的背景和目的,同时概括文章的结构框架。
1.3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地概述和解释我国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以及其成矿规律。
通过深入探讨各类矿床形成过程和分布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背后所蕴含的形成机制以及存在的问题。
同时,本文也将对不同类型的成矿规律进行解释说明,以期能够为相关研究和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并展望未来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领域的发展前景。
2. 金属矿产资源及成矿规律:2.1 金属矿产资源概述:金属矿产是指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经济价值的金属元素或化合物,包括常见的铁、铜、铝等以及稀有金属如钕、锂等。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金属矿产资源国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金属矿产资源。
2.2 金属矿床形成过程:金属矿床是指地壳中相对集中含有一定品位和规模的可开采的金属矿物聚集体。
其形成过程主要包括岩浆活动、构造变动和流体运移等多个阶段。
在岩浆型成矿作用中,岩浆从地幔上涌至地壳,在运移过程中会携带含有各种金属元素的流体,并通过与周围固体结构进行反应沉积,形成富含金属元素的岩浆型金属矿床。
与此相对应,沉积型成矿作用则是通过水流将溶解在水中的金属离子逐渐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型金属矿床。
2.3 金属矿产资源分布特点: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呈现着分布广、品位较低、矿种多样等特点。
其中,我国东部地区以铁矿、锰矿等为主要金属矿产资源;西南地区以白银、钨、铅锌等多种金属为主;西北地区则以铜、铝等为主要金属资源;东北地区则拥有丰富的黄金和稀有金属储量。
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共生规律
•
• 矿床模式,特别是图模式可以形象、直观地表述 矿床组相互之间的内在成因联系及形成、分布的 时、空特征,从这个角度来说,其比成矿系列更 前进了一步。但成矿模式绝不是仅反映矿床共生 组合方面,它可以是对成矿规律的高度概括。据 成矿模式指导预测找矿践,在世界范围内影响较 大,并且已取得良好效果的成矿模式有斑岩铜矿 热液蚀变模式、密西西比河流域古含水层模式、 沉积型铜矿的萨布哈模式以及日本的块状硫化物 火山成因模式等。
• 1.矿床共生组合
• 卢作祥等(1989)根据矿种组合和矿床成因类型把矿 床共生组合分为四类:
– ①单矿种同类型矿床组合:如鞍本、冀东许多沉积变质型 铁矿床组合; – ②单矿种不同类型矿床组合:如湖南瑶岗仙黑钨矿床与白 钨矿床共生组合等; – ③多矿种同类型矿床组合:如辽宁矽卡岩型钼矿与铅锌矿 床共生等; – ④多矿种不同类型矿床共生组合:如长江中下游一系列火 山岩浆、火山沉积、火山热液及矽卡岩型Fe、Cu矿床共 生。
•
成矿系列概念的提出,改变了矿床研 究中分门别类、彼此孤立割裂的倾向,而 以成矿演化,联系发展观点作指导,既重 视成矿演化谱系、成矿作用过程的共同特 征,又注意地质条件局部变化对成矿的影 响。 • 在一个成矿区内掌握了成矿系列特征,可 以由此及彼指导预测找矿工作,提高矿产 勘查工作的成效。
3 成矿模式
•
成矿模式的发展趋势是由单项模式 ( 如蚀变模式、 构造控矿模式等)向综合模式发展;由单一模式(如概 念或表格单一类型 ) 向多种模式发展;由二维模式向 四维模式发展;由单源信息模式向多源信息模式发展。 总之,随着对成矿规律认识的深化,高新技术在矿产 勘查领域内的不断普及,成矿模式的完善性、综合性 及代表性将不断地提高,对预测找矿工作的指导意义 将越来越大。 • 由矿床共生组合—成矿系列—成矿模式的发展,反 映了矿床共生规律研究的深化。其重要意义在于查明 矿床组合特征和时空分布、开阔视域、统观全局、由 此及彼、举一反三,提高预测找矿的成效。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总结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总结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总结1.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概论1.成矿规律学:是应⽤地学理论来研究矿床的形成、时空分布及其演化规律的学科,是指导矿床勘查,进⾏成矿预测的基础.2.成矿预测是根据成矿规律或矿化信息,按⼀定的⽅法和程序对不同规模的矿化单元(矿带\矿⽥\矿体)的产出位置、矿化类型、资源量等的预测。
成矿预测通常包括(1)定性预测:概念预测:利⽤矿床分布的概念模式预测矿床。
(2)定量预测:矿床统计预测:根据矿床分布的统计规律预测矿床。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定量化表达。
以成矿规律为基础的成矿预测⼯作,是矿床勘查⼯作创新的基本途径。
2.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地质因素分析1.成矿地质背景形成矿床的各种地质作⽤(事件)、成矿条件和控矿因素的总和。
最基本的控矿因素(1)地层(岩性)(2)构造:褶皱:背斜和向斜断裂:压\张\扭性断裂(3)岩浆岩: (a)超基性(科马提岩/橄榄岩):Ni\Cu\Cr\PGE(b)基性岩(⽞武岩/辉长岩):Fe\V\Ti(c)中性岩(安⼭岩/闪长岩):Fe、Cu、Pb、Zn、Au(d)酸性岩(流纹岩/花岗岩):W、Sn、Bi、Mo、Li、Be、Nb、Ta(e)碱性岩(正长岩):Au、Cu、Mo不同类型的矿床具有不同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因素组合。
2.地质异常(1)由地质异常事件形成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成因序次与围岩具有显著差别的地质体;(2)⼩概率事件形成的稀有地质体,服从统计规律;(3)矿床是典型的地质异常体。
3.控矿因素(1)地层(岩性)控矿(2)构造(褶皱+断裂)控矿(3)岩浆岩控矿:成矿专属性(4)地球化学(元素丰度+挥发分)3.成矿时空分布规律1.成矿期\成矿域⼀定的成矿物质在⼀定地质时期的某些地区或⼀定地区的某些地质时期内的富集规律。
(1)这种有利于某种矿产或多种矿产富集的地质时间区间称为成矿期。
(2)有利于成矿的区域成为成矿省(带\矿集区) .2.研究意义在研究成矿规律时,采⽤成矿期、成矿省、矿化分带性等概念。
成矿规律研究报告
成矿规律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成矿规律,通过对成矿规律的研究,可以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对成矿规律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究,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成矿规律的可行性。
本报告详细介绍了我们的研究方法、实验过程、结果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提供指导。
1. 引言成矿规律研究是地质学和矿床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通过研究成矿规律,可以揭示矿床的形成和分布规律,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本报告将从成矿规律的定义、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等方面进行介绍。
1.1 定义成矿规律是指矿床形成和分布的规律性总结。
它包括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作用、成矿环境、成矿条件和成矿周期等方面的规律性描述。
通过对成矿规律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矿床形成的机制和过程,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依据。
1.2 研究意义研究成矿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方面,成矿规律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地质学和矿床学理论体系,推动科学的发展。
另一方面,成矿规律的研究可以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勘探和开发效率,降低资源浪费。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成矿规律的研究,揭示矿床形成的机制和规律,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将采用综合性的理论分析、实验模拟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对成矿规律进行深入研究。
2. 研究方法研究成矿规律的方法主要包括理论分析、实验模拟和案例分析。
具体的研究方法如下:2.1 理论分析首先,我们将对成矿规律的基本概念进行理论分析。
通过综合研究文献、分析历史数据和调研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我们将建立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揭示成矿规律形成的机制和规律。
2.2 实验模拟其次,我们将采用实验模拟的方法,通过模拟成矿作用的过程和环境,研究成矿规律的形成机制。
我们将构建实验模拟装置,模拟成矿作用的各种条件,观察和分析成矿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2.3 案例分析最后,我们将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矿床进行案例分析,验证成矿规律的可行性。
矿共生规律
矿共生规律
矿共生规律指的是不同矿物在自然界中出现在一起的一种规律性现象。
矿共生规律对于地质学、矿物学、矿床学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科学家理解地质过程、矿床形成机制以及矿物的分布规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矿共生规律:
1.热液矿物共生规律:热液矿床中的矿物通常具有明显的共生规律。
例如,铅锌矿常常与闪锌矿和黄铁矿一起出现。
这是因为热液烟囱中的物质通常以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沉淀,并且矿物之间的溶解度差异导致它们一起沉积。
2.接触变质矿物共生规律:接触变质作用是地壳中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的一种矿物生成过程。
在接触变质带中,常见的共生规律包括榴辉岩中的榴石、角闪石、石榴石和磁铁矿等矿物。
3.层控矿床共生规律:层控矿床是在地层中沉积的矿床,不同的地层中通常含有不同的矿物。
例如,煤炭矿床常常与页岩和砂岩一起出现,而铜镍矿床可能与辉钼矿和辉铜矿一起发现。
4.矿物组合规律:一些矿物具有一定的共生规律,它们在不同类型的矿床中通常以一定的组合方式出现。
例如,金、银和铜常常一起出现,形成金矿床。
5.矿物富集规律:地质过程中,某些地质条件可能导致某些矿物的富集。
例如,氧化性条件通常有利于铁矿物的形成,而还原性条件可能导致硫化物矿物的富集。
这些矿共生规律提供了地质学家和矿床学家有关地质过程和矿床形成机制的重要线索。
通过研究这些规律,科学家可以更好地理解矿床的分布、形成时期和地质背景,有助于资源勘探和矿床开发。
1/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喜山成矿期 (96 Ma -现今)
此期我国东部各个地洼区的发展均进入了余动期,构造活动较弱。 但台湾地槽和喜马拉雅地槽仍在强烈活动,产出有伴随基性—超 基性岩浆活动的Cr-Pt矿床(西藏)、Cu-Ni矿床及火山岩中的 Cu、 Au矿床(台湾)等以及Pb、Zn、S矿床(新疆西南部)。 外生矿产比较发育,以风化淋滤和沉积矿床为主, 主要的有塔 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边缘地带的层状铜矿床,各地的砂金、 砂锡矿床,风化淋滤型镍矿,风化壳型铝土矿,西北许多地 区的硼矿和盐类矿床,西南地区的钾盐和岩盐以及第三纪的 煤炭和石油等。
第四章 成矿预测与矿产普查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成矿预测与科学找矿 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 成矿规律研究 找矿技术方法与信息提取 数据模型与信息合成 找矿靶区优选
第三节
成矿规律研究
成矿规律的概念 矿床时间分布规律 矿床空间分布规律 成矿物质来源规律 矿床共生规律
(二)矿床空间分布规律
矿床在空间上也主要表现为不均匀分布,具 体体现为丛聚性分布、带状分布等; 但在特殊的地质条件下,也可表现出均匀分 布特征,即在空间上的等距性分布。
1 矿床的丛聚性分布
矿床的丛聚性分布是指矿床在平面上的分布 往往在一定范围内集中出现,构成矿化集中 区或特定的成矿区域的现象。
4)印支成矿期 (260-205Ma)
印支运动结束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海侵状态,使之 上升为陆地,出现一系列内陆盆地,形成许多重要 的外生矿床,有铜、石膏、盐类、石油、油页岩等。 西部地区尚有三江地槽褶皱系,松潘—甘孜地槽褶 皱系、秦岭地槽褶皱系及海南岛地槽褶皱系,其中 形成众多的内生矿床,如 Fe、Cu、Cr、Ni、稀有金 属、云母、石棉等。
2)加里东成矿期 (500-410Ma) 此时我国地壳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华北、西南进入相对稳定的地台时期。 矿产以产在浅海地带和古陆边缘海进层序底部的 Fe、 Mn、P、U等外生矿床为主,如宣龙式铁矿、瓦房子 锰矿、湘潭式锰矿、昆阳式和襄阳式磷矿等。 中期海侵范围扩大,普遍出现大量钙质沉积,形成灰岩 白云岩矿床。 晚期在海退环境下形成泻湖相石膏和盐类矿床。祁连山、 龙门山、南岭以地槽演化为特点,矿产为内生的Cr、Ni、 Fe、Cu、石棉,如镜铁山铁矿床,白银厂黄铁矿型铜 矿床等。
(2)每一时代地槽系的发展,开始是亲玄武岩 类矿化占优势,晚期是亲花岗岩类矿化占优 势。这种成矿演化的方向性是由岩浆活动演 化的方向性所决定的。 地洼区的岩浆演化顺序在大多数情况下和 地槽区相反,一般趋势是由酸到基,并控制了 相应的成矿演化的方向。
(3)在继承性成矿中同一种元素的成矿特点随时 间演化而有所变化,亦表现成矿演化的方向性。 例如SiO2,
高加索地槽 地质演化、 岩浆活动和 成矿作用略 图(斯米尔诺 夫,1976)
多次出现,由北 向南发展
1—细碧角斑岩和辉绿岩及与其有成因关系的黄铁矿型矿床带; 2—早期阶段橄榄岩和辉长岩及与其有成因关系的岩浆型铬铁矿矿床和钛铁矿矿床带; 3—中阶段花岗岩类侵入体及与其有成因关系的岩浆期后成矿带; 4—晚阶段小侵入体及与其有成因关系的热液矿床带
全球成矿规律 区域成矿规律 矿区成矿规律 单矿种为主的专门性成矿规律
(一)矿床时间分布规律
矿床在时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某些矿种或 矿床常在某一地区的某一地质时代内集中出 现。
世界上70%的金矿、62%的镍和钴、60%以上的铁 矿形成于前寒武纪; 80%的钨矿形成于中生代; 世界上的盐类矿产主要形成于二叠纪等。 矿产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通常用划分成矿期的 方式来表述: 凡产生特定矿产组合的一段地质时期(代)就称之为成 矿期。
成矿规律概念
成矿规律是指对矿床形成和分布的时间、空 间、物质来源及共生关系诸方面的高度概括 和总结。
成矿规律既是进行成矿分析的向导 ( 基础 ) , 又是成矿分析的结晶,它对预测找矿工作具 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自从1892年法国的L.德洛内提出成矿规律的 概念以后,В.И.斯米尔诺夫、Р.鲁蒂埃 等人都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 究。 主要研究分支:
2全球主要的成矿期
根据构造作用、岩浆作用、沉积作用和成 矿作用的一系列特征,Г.А.特瓦尔奇列 利哲将全球分为七个最主要的成矿期(P70 表)。
全球最主要成矿期及有关矿床(Г.А.特瓦尔奇列利哲,1970)
3.地壳成矿演化的若干特点 1)成矿的多旋回(多阶段)性
2)成矿的继承性
成矿的继承性:指的是区域内同一成矿元素或一组成矿元 素,在不同时代以相同或不同形式相继成矿的规律性。 成矿继承性的具体表现是在某一特定的地球化学区内,在 各种地质作用下,一些成矿元素以相同或不同的矿床类型 辗转成矿、自成系统。如湘西、山东的原生金和沙金。 意义:成矿的继承性,启示我们在预测找矿时应注意矿床 类型可随不同时期成矿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在地质 作用复杂、某种矿化较强的地区,不能死守一个类型。要 注意同一矿种、多种类型继承性共存的可能性。据此可顺 藤摸瓜,努力发现新的成矿层位和新的矿床类型。
太古代时主要形成火山沉积型碧玉矿床; 古生代则主要形成化学沉积型燧石矿床; 到新生代则由生物作用而形成硅藻土;
如铁,
20亿年前以条带状含铁石英岩为主; 20亿年后,以鲕状赤铁矿为主; 到中生代则以菱铁矿为主。
(4)在地史演化中不同元素成矿演化的方向性:
表现在亲铁元素一般倾向早期富集,而亲硫元 素以晚期富集为特征(表)。
5)燕山成矿期(205-96Ma) 燕山运动是我国最重要的内生成矿期。
我国西部地区大都结束了地槽阶段,进入地台发展阶段。 东部地台区进入地洼阶段,构造活动、岩浆活动和火山活 动相当强烈,出现多期岩浆活动和火山喷溢,形成丰富多 样的内生矿床。岩浆活动以酸性、中酸性岩浆侵入和喷溢 为特征,早期以广泛分布的大规模岩浆活动为代表,形成 一系列 W、Sn、Mo、Bi、Fe、Cu、Pb、Zn 矿床,晚期以 广泛分布的小规模岩浆活动为代表,形成一系列重要的Fe、 Pb、Zn、Hg、Sb、Au、稀有金属、萤石、胆矾石等矿床。 喜马拉雅山地区及台湾仍处在地槽发展时期,有超基性、 基性岩浆活动,伴随有Cr、Ni、Cu、Pb、Ag等矿床。 本期外生矿床不及内生矿床重要,在小型内陆盆地中有Fe、 Cu、U、煤、盐类、油页岩等矿床产出。
4)成矿的方向性
成矿演化的方向性是指成矿特征随时间的变 化以一定的趋势向前发展的不可逆性。
上述成矿演化虽然具有多旋回性和继承性,但并不 是相同的重现,而是一螺旋式发展。 具体表现为下述四方面:
(1)在地壳的演化中,地槽的面积逐渐缩小,但成 矿作用的规模并没有相应缩小,反而随着时间的 推移,还有增大趋势。 从太古代至元古代,从早里菲至晚里菲,从加 里东至海西,矿化强度都是由弱到强,弱强交替。 欧洲和亚洲海西期金属成矿省广泛发育,非、 美、澳三洲也有部分发育。 环太平洋构造带和特提斯构造带则中、新生代 成矿期广泛发育。
3)成矿的长期性
(2)与花岗岩有关的矿床的形成时间,也常常可延续很长时 间,相对造山运动长得多。
华南燕山期花岗岩的成矿史表明: 在160~185Ma,形成漂塘、西华山、大吉山、瑶岗仙等岩体,以及大量黑钨石英脉、 矽卡岩型白钨矿床及稀土矿床; 90~110Ma,形成大厂、个旧、德兴等岩体,主要形成锡石硫化物和多金属矿床。 可见华南钨锡花岗岩的成矿史是较长的,成矿演化也是长期的,在每一期岩浆演化 和成矿演化中,大量工业矿化总是与较晚期花岗岩有关。
1)前寒武纪成矿期
该成矿期是我国一个重要的成矿期,持续时间最长. 早太古代成矿期(泰山期)(3800~2500Ma): 绿岩带及有关矿床;Fe、Au、Cu、P、滑石、菱镁矿、石 墨、云母等。 晚太古-早元古代成矿期(中条或吕梁期)(2500~1800Ma): Cr、Ni、Pt、Fe-Ti、金刚石、铜铅锌硫化物、稀土、硼、 滑石、菱镁矿、云母等。 中-晚元古代成矿期(1800~600Ma): Fe、Cu、P、石棉、石墨等矿产,在北方产于长城、蓟县、 青白口系地层中,在南方则产于板溪群、会理群、昆阳群、 神农架群、南沱砂岩层及相应地层中。
总体特征:各类矿床在时间上分布很不均匀。
铁、金矿产在地史发展的早期比较富集; Hg、Sb、As、稀有金属在晚期相对集中。
我国地壳演化早期,成矿作用比较简单;随 着时间的推移,地壳加厚,岩浆活动、火山 作用、沉积变质作用的多次重演,大气中游 离氧增多,生物的出现和大量繁殖,成矿作 用愈来愈复杂,到中、新生代达到最高峰。
3)海 西 成 矿 期 (410-260Ma)-华力西
与加里东期相似。
东部处在地台阶段,以稳定的浅海相、海陆交互相、泻湖 相及陆相沉积为主,相应形成一系列重要的外生矿产,如 南方泥盆纪的宁乡式铁矿、二叠纪的泻湖期相Mn、Fe煤等 矿床,北方石炭、二叠纪的铁、Al、煤、粘土矿等矿产;
西北部地区仍处于地槽发展阶段,以内生金属矿产为主, 有秦岭和内蒙的铬、镍矿床;内蒙白云鄂博式稀土—铁矿 床,阿尔秦、天山地区的稀有金属伟晶岩矿产,与花岗岩 有关的W、Sn、Pb、Zn,南祁连的有色金属,川滇等地的 Cu、Pb、Zn以及力马河Cu-Ni硫化物矿床。
国外:
美国上湖地区的铁 内华达地区的金 亚利桑那的铜 密西西比的铅锌 克莱麦克斯(Climax)的钼 苏联乌拉尔土尔盖的Fe、Cu 库尔斯克的Fe 科拉半岛的磷—稀土 南非阿扎尼亚的Au、Pt、Cr、金刚石等。
1.我国主要的成矿期
划分成矿期是研究矿床在时间上的发展、演化 和分布规律性的有效途径。地史中一定类型的 矿床及其组合的出现往往和一定的大地构造发 展阶段有关。 据我国地壳发展的主要构造运动及成矿特征, 将我国的成矿期划分为如下六个:
1)前寒武纪成矿期, 2)加里东成矿期, 3)海西成矿期, 4)印支成矿期, 5)燕山成矿期, 6)喜山成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