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教程高级宏观经济学教材第六章

合集下载

全套教学课件《高级宏观经济学》-2024鲜版

全套教学课件《高级宏观经济学》-2024鲜版
17
货币财政政策协调配合
政策协调的必要性
政策协调的方式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 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效果。为了 实现更好的政策效果,需要货币政策 和财政政策相互协调配合,形成政策 合力。
政策协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 政策目标的协调、政策工具的协调和 政策时机的协调等。同时,还需要加 强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沟通和协 作,确保政策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金融市场结构
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 、外汇市场、衍生品市场 等,各市场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金融机构
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 、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 ,是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 者。
24
金融风险防范与监管
2024/3/27
金融风险类型
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需要针对 不同风险类型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024/3/27
29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宏观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将 进一步加强,大数据和人工智 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更 准确地揭示宏观经济运行规律

气候变化、环境经济学等跨学 科领域将与宏观经济学更紧密 地结合,形成新的研究热点。
2024/3/27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宏观经济 问题将持续受到关注,如国际 经济政策协调、全球金融市场 稳定等。
政策含义
菲利普斯曲线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依 据。在失业率较高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 或货币政策来刺激总需求,降低失业率;而在通货膨 胀率较高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或货币政 策来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然而,需要注意 的是,长期内菲利普斯曲线可能不成立,因为预期通 货膨胀率的变化会影响实际工资和就业水平。
引入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制度变迁等因素,对索洛模型进行

高级宏观经济学教程

高级宏观经济学教程

宏观经济学主题: 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的主要问题及两大流派的回答导论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问题及两大流派的回答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政策四大目标宏观经济政策四大目标:充分就业,适度的增长,平均物价水平稳定,对外经济平衡(国际收支平衡:资本帐户赢余+经常帐户赢余=0)。

宏观经济学讨论经济政策要实现上述4大目标所面临的问题: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能否保证自动实现上述目标?如果不能,为什么不能,问题何在?应当采取何种政策才能实现上述目标?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中的古典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ics )或新古典经济学回答的基本精神:在宏观上搬用一般均衡微观经济理论,坚持整个经济是无外部性的完全竞争经济,处于稳定的、唯一的一般均衡——自动存在的充分就业充分就业一般均衡决定的产量和增长平均物价不影响产量增长,可以稳定在任何水平,物价水平只取决于货币数量 自动实现的对外经济平衡理论依据:新古典经济学的一般均衡理论和货币数量论。

总供给∑=⋅=n i s i i s q pY 1,总需求∑=⋅=ni d i i d q p Y 1。

依据一般均衡理论,在一般均衡状态下,对n 种产品中的任何一个以i 标志的产品的市场都有d i s i q q =对劳动市场则有d s L L =。

因而在一般均衡状态下,必有 d ni d i i n i sii s Y q p q p Y =⋅=⋅=∑∑==11, d s L L =。

物价指数100000⨯⋅⋅=∑∑i i i i t q p q p如果对任何产品i ,都有i i t p P p 0⋅=,P 对所有这些产品都是一个常数,则P 可视为“物价总水平”或“平均物价”。

一般均衡下超额需求对价格有0次齐次性,因而P 的大小不改变任何一个i q 。

此外,货币本身不是效用函数的自变量,因而人们没有持有货币的动机。

货币数量论恒等式V M Y P ⋅≡⋅中,Y 与V 外生给定从而可以视为常数,因而P 仅仅取决于M 。

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不完全名义调整的微观经济基础)【圣才出品】

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不完全名义调整的微观经济基础)【圣才出品】

(8)
注意: ln E eui Pi 是不取决于 Pi 的一个固定值。将(8)代入(3)得到最优劳动供给
的对数:
li 1 / 1 E ln Pi / P Pi ln E e ui Pi
2 / 42
圣才电子书

或更简化的形式: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li 1 / 1 E ln Pi / P Pi 1 / 1 ln E e ui Pi
(9)
(9)式右边的第一项 1/ 1 E ln Pi / P | Pi 是劳动供给(对数)的确定性等价选择,
第二项是常数。因此最大化预期效用的劳动 li 不同于确定性等价的值。
6.2
(该题引自迪克西特与斯蒂格利茨
1977。)设方程 Ui
Ci
1
Li

1 中消费指
数 Ci 是
Ci
1 j0
Z
1 j
/
Cij
1
/
dj
/
1
,这里 Cij
是个人 i
对物品
j
的消费量,而
Zi
是其对物品
j 的偏好
冲击。假设个人把数量为 Yi 的收入花费在产品上,因此其预算约束为
1 j0
Pj Cij dj
Yi

(a)找出在预算约束限定性使 Ci 最大化的一阶条件。解出用 Z j 、Pj 与预算约束的拉格
(c)设(如在卢卡斯模型那样) ln Pi / P E ln Pi / P | Pi ui ,其中, ui 是正态分布
的,其均值为零,并且方差不依存于 Pi 。这意味着 ln E Pi / P | pi E ln Pi / P | Pi C — —这里 C 是一个常数,其值独立于 Pi 。(提示:注意 Pi / P exp E ln Pi / P | Pi exp ui ,并

《高级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硕士研究生)-RonaldoCarpio

《高级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硕士研究生)-RonaldoCarpio

《高级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硕士研究生) - RonaldoCarpio《高级微观经济分析》教学大纲(博士研究生)课程代码:(按本专业或方向培养方案填写)课程名称:(按本专业或方向培养方案填写)英文名称:Advanced Microeconomic Analysis课程性质:(按本专业或方向培养方案填写)学分学时:3学分,48学时授课对象:金融学院一年级博士研究生课程简介:Based on Microeconomics I (for master students), the course will discuss the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in microeconomics. This course is also designed to develop andextend the students’ analytical and reading skills in modern microeconomics. A student who haspassed the course should be able to read typical articles in the mainline journals, understand theanalytical derivations and arguments commonly used in the literature, and know how to solve themore widely used models.先修课程:Microeconomics for master students选用教材:1、 Mas-Colell, A., M. D. Whinston, and J. Green, Microeconomic Theory. (MWG)2、 Jehle, Geoffrey A. and Philip J. Reny, Advanced Microeconomic Theory. (JR)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Final Exam %; 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 % 主讲教师:Carpio Ronaldo、颜建晔所属院系:金融学院联系方式:******************、*******************答疑时间及地点:求索楼123,Wednesday 13:30-14:30 (Carpio),Tuesday 15:00-17:00(颜)第一章:Consumer Theory教学目标和要求:Understand the consumer’s problem and consumer demand.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方式:讲授准备知识:calculus教学内容:Preferences, Utility, and Consumer’s Problem第一节:Consumer’s Problem第二节:Indirect Utility, Demand作业与思考题:JR Ch 1.6参考资料:JR Ch 1, Appendix A1, A21第二章: Topics in Consumer Theory教学目标和要求:Understand duality, integrability, and uncertainty.教学时数:6 学时教学方式:讲授准备知识:statistics教学内容:Duality, Integrability, and Uncertainty 第一节:Duality of Consumer’s Problem第二节:Revealed Preferences & Uncertainty 作业与思考题:JR Ch 2.5 参考资料:JR Ch 2第三章: Theory of the Firm教学目标和要求:Understand the firm’s profit maximization problem.教学时数:6 学时教学方式:讲授准备知识:Chapter 1,2教学内容:Production, Cost, Profit Maximization 第一节:Production Functions & Cost第二节:Duality in Production, Competitive Firms 作业与思考题:JR Ch 3.6参考资料:JR Ch 3第四章: Partial Equilibrium教学目标和要求:Understand partial equilibrium markets. 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方式:讲授准备知识:Chapter 3教学内容:Perfect & Imperfect Competition, Welfare 第一节:Competition 第二节:Equilibrium & Welfare作业与思考题:JR Ch 4.4参考资料:JR Ch 4第五章: Walras’/competitive equilibrium2教学目标和要求:competitive market economies from a Walrasian (general) equilibrium perspective.Let students understand “why the competitive market/equilibrium may work or fail?”教学时数:6学时方式:讲授教学准备知识:consumer theory, production theory教学内容:第一节:Walrasian economy and mathematical language of microeconomics 第二节:competitive equilibria of pure exchange and with production 作业与思考题:JR5.5, exercises of MWG Ch15, 18, 教师自编习题集参考资料:MWG Mathematical Appendix, Ch15, 18; JR5.4第六章: Social choice function/theory and social welfare: normative aspect of microeconomics教学目标和要求:When we judge some situation, such as a market equilibrium, as “good”or “bad”, or “better” or “worse” than another, we necessarily make at least implicit appeal to some underlying ethical standard. Welfare economics helps to inform the debate on social issues by forcingus to confront the ethical premises underlying our arguments as well as helping us to seetheir logical implications.Let students have a systematic framework for thinking about normative and social welfare topics.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方式:讲授准备知识:Walrasian equilibrium教学内容:第一节:social choice, comparability, and some possibilities第二节:Rawlsian, Utiliterian, and flexible forms作业与思考题:JR6.5, exercises of MWG Ch21, 22, 教师自编习题集参考资料:MWG Ch21.A, Ch21.E, Ch22.C; JR Ch6第七章: Strategic Behavior and Asymmetric Information教学目标和要求:A central feature of contemporary microeconomicsafter Walrasian economy is the multi-agent interaction which represents the potential for the presence of strategicinterdependence. Let students grasp classic models of imperfect competition under symmetric and asymmetric information.3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方式:讲授准备知识:perfect competition教学内容:第一节:monopoly and oligopoly under symmetric information第二节:oligopoly und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作业与思考题:教师自编习题集参考资料:MWG Ch12; JR Ch4第八章: Theory of Incentives教学目标和要求:The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that arise in the presence of asymmetricinformation typically lead to inefficient market outcomes, a form of market failure. Underasymmetric information, the first welfare theorem no longer holds generally. Thus, the main themeto be explored is to stimulate different agents’ optimal/efficient behaviors in differentinformational settings to achieve the “second-best” market outcomes.教学时数:9学时教学方式:讲授准备知识:Strategic Behavior and Asymmetric Information教学内容:第一节:Adverse selection第二节:Moral hazard*第三节:Task separation/integration,第三节:Career concern作业与思考题:exercises of MWG Ch13, 14, 教师自编习题集参考资料:JR Ch8; MWG Ch13, 14第九章前沿研究讲座:待定邀请校外老师(待定)给学生们讲演最新研究,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掌握现代微观经济学基本模型之后能够接触到前沿研究。

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 不完全名义调整的微观经济基础)

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  不完全名义调整的微观经济基础)

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第3版)第6章 不完全名义调整的微观经济基础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6.1 考虑在卢卡斯模型中一个个人在/i P P 未知时所面临的问题。

个人选择i L 去最大化i U 的期望值,i U 继续由方程i ii i P P L L U γγ=-给定。

(a )找出i L 的一阶条件,并且将此条件进行整理,以便获得用[]/i E P P 表示的i L 的表达式,给这个表达式取对数,以获得i l 的表达式。

(b )同(a )部分推出的最优量相比较,如果个人遵循11i i i l E P γγ=⎡⎤⎣⎦-中的确定性等价规则,其怎样地供给劳动量?(揭示:如何把()ln /i E P P ⎡⎤⎣⎦与()ln /i E P P ⎡⎤⎣⎦进行比较?)(c )设(如在卢卡斯模型那样)()()ln /ln /|i i i i P P E P P P u ⎡⎤⎣⎦=+,其中,i u 是正态分布的,其均值为零,并且方差不依存于i P 。

这意味着(){}()|ln /l |n /i i i i E P P p E P P P C =+⎡⎣⎡⎤⎣⎦⎤⎦——这里C 是一个常数,其值独立于i P 。

(提示:注意(){}()/exp ln /|exp i i i i P P E P P P u =⎡⎤⎣⎦,并且表明这意味着使期望效用最大化的i l 不同于(6.17)中的确定性等似性规则的i l ,其差别仅是一个常数。

)答:(a )个人的行为就是在知道价格i P 的情况下,决定劳动供给量i L ,最大化预期效用,如下所示:()()max 1/ii i i L E C L P γγ⎡⎤-⎣⎦将/i i i C PQ P =和i i Q L =代入上式得:1max ii i i i L PL E L P P γγ⎡⎤⎛⎫-⎢⎥ ⎪⎢⎥⎝⎭⎣⎦因为其中只有P 是不确定的,因此上式可以写成:()()max 1//ii L i i i E P P L L P γγ⎡⎤-⎣⎦ 一阶条件为:()1/0i i i P L P E Pγ-⎡⎤-=⎣⎦ (1) 因此最优的劳动供给为:{}()1/1/i i i L E p P P γ-=⎡⎤⎣⎦(2)将(2)两边取对数并定义ln i i l L ≡得:()()1/1ln /|i i i l E P P P γ=-⎡⎤⎣⎦⎡⎤⎣⎦ (3)(b )遵循确定性等价规则,个人供应的劳动数量为(对数形式):()()1/1|/i i i l E P P P γ=-⎡⎤⎣⎦⎡⎤⎣⎦ (4)因为()ln /i P P 是()/i P P 的凹函数,根据詹森不等式得:()()ln /n /|l |i i i i E P P P E P P P >⎡⎤⎣⎦⎡⎤⎣⎦如果个人遵循确定性等价规则,个人供应的劳动数量小于(a )部分的最优劳动数量。

高级宏观经济学完整教学课件

高级宏观经济学完整教学课件
金融市场与宏观经济波动
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日益显著,未来研究将 更加注重金融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关联性分析。
人工智能与宏观经济决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研究将更加注重将人工智能技 术应用于宏观经济决策中,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THANKS
感谢观看
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的源泉
包括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技术进步等。
经济增长模型
如索洛模型、拉姆齐模型等,用于分析经济 增长的动态过程。
经济增长的差异与收敛
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存在差异, 但长期来看可能存在收敛趋势。
可持续增长与绿色发展
强调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资 源节约,实现可持续发展。
阐述消费者行为和企业决策如何构成宏观经济分 析的基础。
市场均衡与价格水平决定
市场类型与均衡分析
介绍不同类型市场(完全竞争、垄断、寡头 等)的均衡条件及价格水平决定机制。
一般均衡理论
探讨在多个市场相互作用下实现一般均衡的 条件和过程。
价格水平调整与宏观经济波动
分析价格水平调整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及 传导机制。
介绍金融市场的类型、功能及运行机 制,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等。
货币政策工具与目标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分析货币政策如何通过金融市场传导 至实体经济,以及影响货币政策效果 的因素。
阐述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如利率 、存款准备金率等)及其实施方式。
04
国际宏观经济学
国际贸易与汇率制度
01
02
03
04国际贸易理论货币政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工具
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 ,用于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

高级宏观经济学完整教学课件

高级宏观经济学完整教学课件
国际金融危机与风险防范 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传导机制以及风险防范措施。
劳动力市场与收入分配研究
劳动力市场均衡与失业问题
探讨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均衡工资率的决定以及失业现象的原因和对策。
收入分配理论与政策实践
研究收入分配的理论基础、政策工具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劳动力市场与收入分配的互动关系
分析劳动力市场状况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以及收入分配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调节作用。
索洛增长模型 内生增长理论
新古典增长理论 统一增长理论
探讨资本积累、技术进步与经济 增长之间的关系;
将技术进步、人口增长和政府政 策等因素纳入分析框架;
经济周期理论
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
强调总需求变动在经济周期中的作用;
货币主义经济周期理论
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掌握高级宏观经济学的基 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了 解宏观经济现象和问题。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高级宏观经济学 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宏观经 济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 建议。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宏观经济思维 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 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安排与考核方式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导论、经济增长、经济周期与波动、 通货膨胀与失业、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等五个 部分,每个部分包含多个章节和专题。
模型应用
展示DSGE模型在宏观经济政策分 析、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等领域 的应用,以及模型的扩展和改进 方向。
计量经济学方法
时间序列分析
介绍时间序列数据的基本概念和统计性质,以及平稳性检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等分析 方法。
面板数据分析
阐述面板数据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等 分析方法。

最新整理的高级宏观经济学课件

最新整理的高级宏观经济学课件
因是否扣除固定资产消耗,经济总量指标 形成了总、净两个系列
(二)GDP的计算方法
创造出增加值以后,便是依据各自对增加 值的贡献分配增加值、得到收入的过程
参与增加值创造的主体有三类: 政府 企业 居民
(二)GDP的计算方法
a 劳动者报酬 劳动者从其生产单位所获得的所有货币或 实物形式的收入
包括工资、奖金、福利、补助、单位代缴的保险 劳保用品时为生产活动服务的,不应列入劳动报
(二)GDP的计算方法
与增加值不同,GDP还有第三种算法——支出法 从实物形态来看,一个国家当期所生产的总产品 (价值上为总产值)按其使用方向可以归为两大类: 1.中间产品:为当期生产过程所消耗掉 2.最终产品:未被当期生产过程消耗,用于消费、 投资以及出口
例:用以作面包的面粉,就是中间产品;出售给消费者的面 粉就是最终产品
0
7. 86
0
1054 .52
(二)GDP的计算方法
b 生产税净额 等于生产税与生产补贴的差额
生产税是生产单位在生产、销售、购买、进口和 使用货物服务时向国家缴纳的税金
包括各种利前税,如产品税、销售税、营业税、增值税、 消费税
生产补贴主要包括生产价格补贴或亏损补贴
(二)GDP的计算方法
c 营业盈余(混合收入)
(二)GDP的计算方法
GDP是增加值的合计,所以理解和计算GDP首先 要明白增加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1.生产的过程 投入可以分为两大类:
✓ 最初投入: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投入, 特点 是投入本身在生产过程结束后,依然独立存在;
✓ 中间投入(中间消耗):原材料等,特点是投入 本身在生产过程结束后不再独立存在;
经济领土与一般理解的领土不一致,它包括: (1)该国政府控制的领土、领海和领空; (2)具有捕捞和海底开采管辖权的大陆架; (3)包括在国外的领土飞地(使领馆用地),不

2024年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课件

2024年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课件

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课件罗默的《高级宏观经济学》课件一、引言罗默的《高级宏观经济学》是一本在学术界广受推崇的经济学教材,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本书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讨论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包括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市场均衡和一般均衡等;第二部分则重点介绍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议题,如经济增长、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周期等。

本课件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罗默的《高级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为宏观经济学的学习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微观基础1.消费者行为罗默认为,消费者行为是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消费者的目标是实现效用最大化,即在预算约束下,选择一组商品和服务,使得总效用达到最大。

为此,罗默介绍了无差异曲线、预算线等概念,以及如何通过求解拉格朗日函数来找到消费者最优消费组合的方法。

2.生产者行为生产者行为是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罗默认为,生产者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即在生产技术、要素价格和市场价格的约束下,选择一组生产要素和产量,使得总利润达到最大。

罗默详细介绍了生产函数、成本函数、利润函数等概念,以及如何通过求解拉格朗日函数来找到生产者最优生产组合的方法。

3.市场均衡和一般均衡罗默认为,市场均衡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市场均衡指的是在某一市场价格下,市场需求等于市场供给。

罗默介绍了如何通过供求曲线来分析市场均衡,以及市场均衡的稳定性条件。

罗默还介绍了一般均衡理论,即在一个包含多个市场和多种商品的体系中,各个市场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一个稳定的均衡状态。

三、核心议题1.经济增长罗默认为,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

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产出水平持续提高的过程。

罗默详细介绍了经济增长的源泉,包括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劳动力增长等,并分析了不同增长模型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2.失业罗默认为,失业是宏观经济学的另一个核心议题。

高级宏观经济学

高级宏观经济学
金融市场监管
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公平,防止金融风险和泡沫的产生,政府和相关监管机构需要对金融市场进行严 格的监管和管理。监管措施包括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建立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 度建设等。
04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实践
财政政策目标与手段
经济增长
通过公共支出和减税等 手段刺激总需求,促进
课程要求
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微观经济学和初 级宏观经济学基础,熟悉基本的数学 和统计工具。同时,学生需要积极参 与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提高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02
微观基础与宏观现象
消费者行为与企业决策
消费者行为理论
研究消费者如何在有限的收入下,通 过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选择,以最大 化其效用或满足程度。
未来高级宏观经济学将更加注重微观经济基 础与宏观经济的结合,从微观个体行为出发 解释宏观经济现象。
实证研究与理论模型的融合
随着大数据和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实证研究与理论 模型的融合将成为未来高级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 趋势。
国际视野下的宏观经济研 究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视野下的宏观经济研 究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包括国际经济周期、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等问题。
对未来学习和研究建议
深入掌握高级宏观经济学基础理论
只有深入掌握基础理论,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宏观经济现象和问题 。
关注国际前沿动态
关注国际前沿动态,了解最新研究成果和方法,有助于拓宽研究视野 和提高研究水平。
强化实证研究能力
提高实证研究能力,掌握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 于深入研究宏观经济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高级宏观经济学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微观基础与宏观现象 • 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实践 • 国际经济与汇率制度选择

高级宏观经济学题解指南第五版

高级宏观经济学题解指南第五版

高级宏观经济学题解指南第五版1. 概述高级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在当今全球化、多样化的经济环境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涉及到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宏观经济政策、国际经济关系等诸多方面,对于经济学专业学生来说,学习高级宏观经济学知识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级宏观经济学领域的知识,我们特此编写了本《高级宏观经济学题解指南第五版》。

2. 本书特点本书是在前四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修订和更新,内容更加丰富、系统,涵盖了高级宏观经济学领域的核心理论、模型和实践应用。

与此本书还添加了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本书构成本书共分为十章,分别是经济增长、产出与物价、货币与银行、国际贸易、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财政政策、经济周期、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

每一章都涵盖了该领域的重要理论和案例,以及专门的习题训练部分。

4. 本书意义本书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高级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掌握分析宏观经济问题的方法,同时也能够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5. 结语《高级宏观经济学题解指南第五版》作为一部权威的高级宏观经济学教材,将对读者的学习和研究提供重要的帮助。

我们相信,通过认真学习和研究本书,读者一定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高级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知识,为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祝愿读者学习愉快、收获满满!扩写新内容第一部分的内容:6. 续写第一部分的内容:本书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高级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并掌握分析宏观经济问题的方法。

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规律以及经济政策对整体经济的影响的学科,而高级宏观经济学则更着重于深入探讨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如经济增长、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

高级宏观经济学教案

高级宏观经济学教案

高级宏观经济学教案第一章:引言与国民收入基本概念1.1 教案目标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掌握国民收入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熟悉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组成与计算1.2 教学内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与方法国民收入的含义与计量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组成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3 教学活动引入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案例,激发学生兴趣讲解国民收入的定义与计算方法分析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组成及其计算方式举例说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应用1.4 教学评估检查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理解提问测试学生对国民收入概念与计算的掌握作业:计算一个国家的GDP实例第二章:国民收入的决定与消费、投资2.1 教案目标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掌握消费、投资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作用了解储蓄与投资的关系2.2 教学内容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理论消费函数与投资函数储蓄与投资的关系国民收入决定的IS-LM模型2.3 教学活动讲解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理论分析消费函数与投资函数的特点探讨储蓄与投资的关系引入IS-LM模型解释国民收入决定过程2.4 教学评估检查学生对国民收入决定因素的理解提问测试学生对消费、投资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作用的认识作业:分析一个国家的储蓄与投资数据,并解释其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第三章:货币与利率3.1 教案目标了解货币的职能与类型掌握利率的决定与作用熟悉货币市场的均衡与失衡3.2 教学内容货币的职能与类型利率的决定理论利率在经济中的作用货币市场的均衡与失衡分析3.3 教学活动讲解货币的职能与类型分析利率的决定因素及其作用探讨利率在经济中的重要性引入货币市场的均衡与失衡概念3.4 教学评估检查学生对货币职能与类型的理解提问测试学生对利率决定与作用的认识作业:分析一个国家的货币市场失衡现象,并提出解决方案第四章:通货膨胀与失业4.1 教案目标理解通货膨胀与失业的概念及其测量掌握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原因与影响熟悉宏观经济政策对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应对4.2 教学内容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定义与测量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影响失业的原因与影响宏观经济政策对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应对4.3 教学活动讲解通货膨胀与失业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分析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原因与影响探讨宏观经济政策对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应对措施引入实际案例来说明通货膨胀与失业的问题4.4 教学评估检查学生对通货膨胀与失业概念及其测量的理解提问测试学生对通货膨胀与失业原因与影响的掌握作业:分析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与失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第五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5.1 教案目标理解经济增长的概念及其测量掌握经济增长的原因与影响熟悉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5.2 教学内容经济增长的定义与测量经济增长的原因与影响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政策的选择与评价5.3 教学活动讲解经济增长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分析经济增长的原因与影响探讨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引入实际案例来说明经济增长政策的选择与评价5.4 教学评估检查学生对经济增长概念及其测量的理解提问测试学生对经济增长原因与影响的掌握作业:分析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第六章: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6.1 教案目标理解开放经济的基本特征掌握汇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熟悉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运作了解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6.2 教学内容开放经济的基本特征与影响汇率的决定理论及影响因素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运作宏观经济政策在国际层面的协调6.3 教学活动讲解开放经济的基本特征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分析汇率的决定因素及其实际影响探讨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运作机制讨论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挑战6.4 教学评估检查学生对开放经济特征的理解提问测试学生对汇率决定与影响的掌握作业:分析一个国家的国际金融市场,并讨论其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问题第七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7.1 教案目标理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定义与目标掌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工具与传导机制熟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与应用7.2 教学内容财政政策的定义、目标与工具货币政策的定义、目标与工具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与应用7.3 教学活动讲解财政政策的定义、目标与工具分析货币政策的定义、目标与工具探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讨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与应用7.4 教学评估检查学生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定义与目标的理解提问测试学生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工具与传导机制的掌握作业:分析一个国家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实例,并讨论其配合与应用问题第八章:经济发展与结构变化8.1 教案目标理解经济发展的概念及其测量掌握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征熟悉经济发展中的结构变化了解经济发展政策的选择与评价8.2 教学内容经济发展的概念及其测量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征结构变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经济发展政策的选择与评价8.3 教学活动讲解经济发展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分析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征探讨结构变化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引入实际案例来说明经济发展政策的选择与评价8.4 教学评估检查学生对经济发展概念及其测量的理解提问测试学生对经济发展规律与特征的掌握作业:分析一个国家的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第九章:宏观经济学的应用与挑战9.1 教案目标理解宏观经济学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掌握宏观经济学在政策分析中的作用熟悉宏观经济学面临的挑战与争议9.2 教学内容宏观经济学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领域宏观经济学在政策分析中的作用与方法宏观经济学面临的挑战与争议未来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9.3 教学活动讲解宏观经济学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宏观经济学在政策分析中的作用与方法探讨宏观经济学面临的挑战与争议讨论未来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9.4 教学评估检查学生对宏观经济学应用领域的理解提问测试学生对宏观经济学在政策分析中作用的掌握作业:分析一个宏观经济学应用案例,并讨论其面临的挑战与争议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教案目标巩固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概念与理论强化宏观经济学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与意义展望宏观经济学的未来发展10.2 教学内容回顾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概念与理论总结宏观经济学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与意义展望宏观经济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10.3 教学活动通过复习题或讨论,巩固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概念与理论引导学生总结宏观经济学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与意义鼓励学生思考宏观经济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10.4 教学评估通过考试或评估,检查学生对宏观经济学主要概念与理论的掌握提问测试学生对宏观经济学应用与意义的理解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第五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重点内容:经济增长的定义与测量、经济增长的原因与影响、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高级宏观经济学教案

高级宏观经济学教案

高级宏观经济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与范围解释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及其研究的范围强调宏观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1.2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介绍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如国民收入的测量、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增长等解释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模型和理论框架1.3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介绍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如实证分析、计量经济学、政策分析等强调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在宏观经济学中的结合1.4 宏观经济学的历史发展概述宏观经济学的历史发展,从古典经济学到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介绍主要经济学家及其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第二章:国民收入的测量2.1 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测量解释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介绍GDP的测量方法,如生产方法、收入方法和支出方法2.2 国民收入的构成分析国民收入的构成,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解释各种构成部分对国民收入的影响2.3 国民收入的波动与周期介绍国民收入波动的概念和原因分析经济周期及其对国民收入的影响2.4 国民收入的预测与展望介绍国民收入预测的方法和工具强调预测国民收入的重要性及其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第三章:通货膨胀与失业3.1 通货膨胀的概念与测量解释通货膨胀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3.2 失业的概念与测量解释失业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分析失业的原因和影响3.3 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关系介绍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如菲利普斯曲线分析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权衡和平衡3.4 通货膨胀与失业的政策应对讨论应对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政策措施,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收入政策等分析不同政策对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影响及其局限性第四章:经济增长4.1 经济增长的概念与测量解释经济增长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强调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4.2 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如资本积累、技术进步、人口增长等强调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培训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4.3 经济增长模型介绍经济增长的基本模型,如索洛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等分析不同模型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和预测能力4.4 经济增长的政策选择讨论实现经济增长的政策选择,如经济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等分析不同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局限性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5.1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介绍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如稳定物价、促进就业、保持经济增长等强调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平衡与协调5.2 财政政策解释财政政策的概念及其工具,如政府支出、税收等分析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其局限性5.3 货币政策解释货币政策的概念及其工具,如利率、货币供应量等分析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其局限性5.4 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评价讨论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评价方法强调宏观经济政策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和问题第六章:开放宏观经济学6.1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与政策介绍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如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等分析国际贸易政策,如关税、配额、补贴等对国家经济的影响6.2 汇率与外汇市场解释汇率的概念及其决定机制分析外汇市场的基本原理和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6.3 国际金融市场介绍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分析国际金融市场对国家经济的影响及其风险6.4 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讨论宏观经济政策在国际间的协调与合作强调国际经济组织如IMF、世界银行等在协调宏观经济政策中的作用第七章: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政策7.1 经济周期的概念与类型解释经济周期的概念及其类型,如古典周期、Keynesian周期等强调经济周期对国家经济的影响7.2 经济周期的成因与预测分析经济周期的成因,如投资、消费、货币等因素介绍经济周期的预测方法与工具7.3 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周期中的作用讨论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周期中的调整与应对强调反周期政策在稳定国家经济中的重要性7.4 宏观经济政策的局限性与挑战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与挑战探讨改进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与方法第八章:劳动力市场与失业政策8.1 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理论与实证分析介绍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理论,如市场均衡模型、信号理论等分析劳动力市场的实证数据与现象,如失业率、工资水平等8.2 失业的原因与影响解释失业的原因,如需求不足、结构性失业等强调失业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8.3 失业政策的设计与评估讨论失业政策的设计与实施,如失业救济、职业培训等分析失业政策的评估方法与效果8.4 失业问题的国际比较与启示进行失业问题的国际比较,了解不同国家失业政策的差异借鉴国际经验,为我国失业问题的解决提供启示第九章:宏观经济学中的数学模型9.1 数学模型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应用介绍数学模型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基本作用与方法强调数学模型在表述与分析宏观经济问题中的优势9.2 宏观经济学中的基本数学工具分析宏观经济学中常用的数学工具,如微积分、线性代数等强调数学模型在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性9.3 宏观经济学经典数学模型解析解析宏观经济学中的经典数学模型,如IS-LM模型、AD-AS模型等强调不同数学模型在分析宏观经济问题中的适用性与局限性9.4 数学模型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讨论数学模型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与实践强调数学模型在培养宏观经济学人才中的作用第十章:高级宏观经济学的前沿问题10.1 全球化与宏观经济学探讨全球化对宏观经济学的影响与挑战分析全球化背景下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与调整10.2 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前沿问题介绍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前沿问题,如创新、人力资本等强调宏观经济学在解决经济增长与发展问题中的作用10.3 宏观经济学与环境问题的关联分析宏观经济学与环境问题的关联,如气候变化、资源约束等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重要性10.4 宏观经济学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展望宏观经济学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角色与挑战强调宏观经济学在应对经济发展新问题时的重要性和改进方向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六章:开放宏观经济学中的“汇率与外汇市场”环节。

MBA教程高级宏观经济学教材第六章

MBA教程高级宏观经济学教材第六章

第六章理性生产者前面三章研究了消费者行为理论,从本章开始我们研究生产者行为,讨论生产最优化问题。

理性生产者是利润最大化的追求者,这是研究生产者行为的基本前提。

为了揭示生产活动的规律,我们将从收益与成本两方面进行分析。

同消费者行为理论一样,我们要分析生产者是如何依据价格进行决策的。

本章的讨论将按照单一产品的生产和多种产品的生产两种情形分别进行。

第一节生产函数生产者也叫做厂商、企业、或公司,生产者从事的经济活动称为生产活动。

任何生产活动都表现为投入一定数量的若干种商品,生产出一定数量的产品,并把产品提供给市场进行销售,以产品的全部售出为终结。

这种以投入为开端,以售完产品为终结的整个过程,称为生产过程。

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人员素质、组织水平及企业家才能等,都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完全反映。

为了揭示生产活动的规律,我们首先研究单一产品生产的情形。

一、生产要素产品不会无中生有。

企业要组织生产,就必须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我们把组织生产所必需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称为生产要素。

人力方面的生产要素表现为投入的各种劳动与智慧,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等。

物力方面表现为投入的各种自然资源与资本品,自然资源包括原材料、土地、矿藏、海藏等,资本品包括生产者拥有的厂房、设备、知识、才能等。

财力方面表现为生产者拥有的货币资本、资金来源及筹集资金手段(如贷款与发行证券)的有效程度等。

所有这些生产要素可概括为四类:资源、资本、劳动、企业家才能。

资源是生产所必需的一切可以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海域、空间、矿藏、海藏、宇宙资源(如太阳能)等。

资源具有原始性与初等性,是商品转化的起点。

资本是生产者具备生产经营条件与能力的凭证,包括一切物质资本、货币资本和技术资本。

物质资本也叫做资本品,货币资本也叫做资金,资本品与资金之间可以互相转换。

技术资本也简称为技术,指生产所需的一切科学技术。

高级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高级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厦门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学院经济学院系(所)专业课程名称(中文)高级宏观经济学I 课程名称(英文)Advanced Macroeconomics I 课程编码周学时4 学分3 总学时14 开课对象学院硕士研究生任课教师及职称先修课程与预备知识《中级宏观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宏观经济理论的最新发展以及应用宏观经济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Advanced Macroeconomics, 3rd edition, by David Romer + Economic Grwoth, 2nd edition, by Robert J. Barro and Xavier Sala-i-Martin 主要内容提要(请按章节填写)Advanced Macroeconomics, 3rd edition, by David Romer Chapter 1 History of Macroeconomics 1.1Development of Macroeconomic Thought and Models 1.2Transformation of Macroeconomics 1.3New Development of Macroeconomics Chapter 2 The Solow Growth Model Romer, Chapter 1; Barro and Sala-i-Martin, Chapter 1 Chapter 3 The Ramsey-Cass-Koopmans Model 3.1 Dynamic Optimization in Continuous Time 3.2The Ramsey Model 3.2.1 The Social Planner’s Problem 3.2.2 Competitive Equilibrium 3.3 Extensions of the Ramsey Growth Model Romer, Chapter 2, Part A; Barro and Sala-i-Martin, Chapter 2,3; A.3 Chapter 4 The Diamond Model Romer, Chapter 2, Part B Chapter 5 New Growth Theory 5.1 One-Sector Models of Endogenous Growth 5.1.1 The AK Model 5.1.2 Models with Learning by Doing and Knowledge Spillovers 5.2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odels Romer, Chapter 3, Part A and B; Barro and Sala-i-Martin, Chapter 4; Chapter 6 Real-Business-Cycle Theory Romer, Chapter 4, Chapter 7 Traditional Keynesian Theories of Fluctuations Romer, Chapter 5 Chapter 8 Microeconomic Foundations of incomplete Nominal Adjustment Romer, Chapter 6, Part A, B, and C. 教学进度安排时间教学内容主讲人教学方式备注第1周Chapter 1 History of Macroeconomics4 hours第2周Chapter 2 The Solow Growth Model4 hours第3/4/5/6周Chapter 3 The Ramsey-Cass-Koopmans Model16 hours第7周Chapter 4 The Diamond Model 4 hours 第8周Midterm Exam 4 hours 第9/10周Chapter 5 New Growth Theory8 hours第11/12周Chapter 6 Real-Business-Cycle Theory8 hours第13周Chapter 7 Traditional Keynesian Theories of Fluctuations4 hours第14/15周Chapter 8 Microeconomic Foundations of incomplete Nominal Adjustment8 hour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第六章理性生产者前面三章研究了消费者行为理论,从本章开始我们研究生产者行为,讨论生产最优化问题。

理性生产者是利润最大化的追求者,这是研究生产者行为的基本前提。

为了揭示生产活动的规律,我们将从收益与成本两方面进行分析。

同消费者行为理第一节生产要素。

人力方面的生产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等。

物力方面表现为投入的各种自然资源与资本品,自然资源包括原材料、土地、矿藏、海藏等,资本品包括生产者拥有的厂房、设备、知识、才能等。

财力方面表现为生产者拥有的货币资本、资金来源及筹集资金手段(如贷款与发行证券)的有效程度等。

所有这些生产要素可概括为四类:资源、资本、劳动、企业家才能。

资源是生产所必需的一切可以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海域、空间、矿藏、海藏、宇宙资源(如太阳能)等。

资源具有原始性与初等性,是商品转化的起点。

资本是生产者具备生产经营条件与能力的凭证,包括一切物质资本、货币资本和技术资本。

物质资本也叫做资本品,货币资本也叫做资金,资本品与资金之间可以互相转换。

技术资本也简称为技术,指生产所需的一切科学技术。

劳动是生产所需的一切体力与智力的消耗,包括体力、脑力、技术、非技术、熟来讲是十分重要的。

企业家才能为固定要素或不可变要素。

例如,存在,只不过会有磨损。

而可变要素在生产结束后不再存在,已转化成了产品。

不变要素可以作为企业生产技术与生产条件来看待,算作企业生产技术的一部分,这样一来,投入的生产要素中就只剩下可变要素部分了。

如果作长期考虑,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

企业要扩大生产规模,就必须扩大土地使用面积,扩建厂房,更新设备等,于是固定资产也成为可变资产,一切生产要素都可变,甚至技术水平也要变化。

二、生产函数在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已定的情况下,企业投入一定数量的若干生产要素,产出一定数量的产品。

这样,在产品产量与各种生产要素数量组合之间就产生了一种对应关系,称之为(简单)生产函数,它由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所确定,是企业技术的反映。

(一) 生产函数的性质经济学关心的是可变生产要素对产品产量的影响,而不可变的生产要素作为企业总共有 种,于是,生产要素空间为 R 的正象限部分}0:{≥∈=+x R x R 称为投入向量或投入方案。

用)(x f 这种最大产量与投入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生产函数一般具有单调性的语言表达,即对于任何两种投入方案xh 的一单位投入量,所引起的产。

显然,在投入x 处,要素h 的边际产)(x f h '。

由于今后将要常常使用生产函数的假设f 满足下面四个条件:(1) ;(2) 0≥;(3) 中连续; (4) }0:>>x 连续可微,且在各点处的各个一阶(二) 利用生产函数f ,可以衡量投入方案 +∈=R x x x x ),,,(21处各种生产要素h 对生产的贡献大小。

注意,要素h 的边际产出为)(x f h '。

要素h 对生产的贡献可用下式来表达: 这个式子有以下两方面的意义。

其一是说,按照当前的边际产出计算,投入h x 个单位的要素h 所产出的产品数量为)(x f x h h ',这个产量在总产量)(x f 中所占的比例为)(x h α,而总产量)(x f 是全部要素的产出。

所以,要素h 对生产的贡献就是要素h 的产出占全部要素的产出的比例。

其二是说,)(x h α是投入方案x 处产量的变化幅度与要素h 的投入使用量的变化幅度之比,因而是产量对要素h 的投入量的弹性。

)(x h α越大,说明要素h 对产出的影响越大。

尤其是当1)(>x h α时,要素h 的投入量的较小幅度增加就会引起产量的大幅度增加;而当1)(<x h α时,要素h 的投入量的较大幅度增加不会引起产量的大幅度增加;当1)(=x h α时,产量与要素h 的投入量以同样的幅度增加或减少。

)(x h α的这两个方面的意义,足以说明)(x h α衡量着生产要素h 对生产的贡献大小。

把各个生产要素的贡献加总起来,便得到全部生产要素的总贡献)(x α:当总贡献1)(>x α时,把各种要素的投入量增加一倍便可使产量增加多于一倍,因而生产还大有潜力可挖,值得再增加各种要素的投入量以增加产量;当总贡献1)(<x α时,如果把各种要素的投入量增加一倍,增加的产量不如原来的产量大,说明生产的潜力已到尽头,不值得再增加投入;当1)(=x α时,各种要素的投入量增加一倍时产量也将增加一倍,因而产量与生产规模同比例扩大。

素原来的贡献,因而是一种边际贡献。

我们把要素h 的贡献)(x h α与要素k 处要素h 对要素k 的贡献系数,记作)(x R hk ,即它表示为了获得产量)(x f ,要素k h 的贡献是要素k 的贡献的)(x R hk 倍。

只有要素h )(x f 贡献系数正反映了这一事实。

(三)有效的,是指没有投入方案 +∈R y 能够满足y 有效投入。

用EI 表示有效投入的因主要是因为我们可以证明:命题1. 生产函数f 在有效投入区EI 中是单调增加的, 即对任何EI y x ∈,,只要y x <,就有)()(y f x f <。

事实上,当EI y x ∈,且y x <时,由于y 是有效投入方案,)()(y f x f ≥就不可能成立,可见只有)()(y f x f <。

有了命题1所述的关于生产函数单调性的事实,我们立即可知:命题2. 在假设PF 下,生产函数f 在有效投入区内各点处的各个一阶偏导数均非负。

事实上,对于任何EI x ∈,0>>x ,0<∆h x ,)0,,0,,0,,0( h x x ∆=∆,0≥∆+x x ,我们有x x x <∆+,从而)()(x f x x f <∆+(因为x 是有效投入)。

这就告诉我们下面的不等式成立: 于是,命题2得到证明。

命题2说明,在投入为有效的情况下产量呈现出(随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而)递增至少不下降的变化趋势。

,是指要素空间(面)))((x f L命题。

则x 存在着∈z 个方案z 从f 提条件“案。

命题脊线(随产量第二节 (面)我们样,)(Q L )。

(一) 线上,是因为投入要素之间具有一定的替代性与互补性。

替代性使得一种投入要素可用另一种投入要素来代替,互补性则要求要素之间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合投入使用,因而要素之间具有比例特点。

有些要素之间既具有一定程度的互相替代性,又具有一定范围的投入比例要求。

利用等产量曲线我们可看出,两种要素之间的替代范围与比例要求范围由这两种要素的等产量曲线上的两个脊点所划定。

脊点所夹的范围是可替代的范围,超出该范围就不能再有替代,这同时也说出了两种要素之间的配合比例变化范围。

对于两种投入要素而言,当两条脊线分别与两条坐标轴重合时,这两种要素就是可完全相互替代的,因而也就无特殊的投入比例要求。

当两条脊线重合时,要素之(二) 边际替代率的率,用M 要素h (减少)的要素k )(x hk ,设要素h 的投入量的微小减少量为h dx 即dx dx h k k 的投入的增加量,即是在x )(x hk 。

于是,我们得到:率都是非负的。

另外,上式中,h k x x /表示要素h 投入一单位时,要素k 的相应投入量。

)(x R hk 表示为了配合投入的一单位要素k ,需要要素h 作出的贡献。

这样,乘积hk h k R x x )/((即边际替代率)表达了一单位要素h 所等同的要素k 的贡献,即从贡献上讲,一单位要素h 所等同的要素k 的数量。

(三)技术系数技术系数是指企业生产一单位商品所需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

当生产要素可以相互替代时,技术系数就是可变的。

当生产要素不能相互替代时,技术系数就不可变。

因此,技术系数可以是固定的、部分可变的、或者完全可变的。

固定技术系数是指技术系数根本不能变动。

此时,生产要素之间完全不能相互替代,等产量曲线图中脊线重合,并且一般情况下重合为直线,因而有效投入区就是该直线所表示的集合(如图6-2(a)所示)。

完全可变技术系数是指技术系数可以任意变动。

此时,等产量曲线图中脊线分别与坐标轴重合,要素之间可以完全相互替代(如图6-2(b)所示)。

6-2(c)所示)。

:(一对边际替代率变化的敏感程度。

替代弹性可用公式严格表示如下。

在投入方案x处,:要素h对要素k的替代弹性等于比值)(xEShk我们来看一下替代弹性的大小情况。

正常情况下,要素之间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即等产量曲线凸向元点,因而替代弹性非负(即技术系数与边际替代率同向变动)。

1. 无替代弹性:0ES)x(hk此时,不论要素h对要素k的边际替代率如何变化,技术系数总是不变的,因此这两种要素不能相互替代,必须按照固定的比例投入使用,等产量曲线由两条具有共同起点的分别平行于坐标轴的射线所构成。

即等产量曲线强性弯曲,折成90℃夹角(如图6-3(a)所示)。

2. 弱替代弹性:1)(0<<x ES hk此时,技术系数的变化幅度不如边际替代率的变化幅度大,因而技术系数对边际替代率变化的反应不很敏感,等产量曲线的弯曲程度较大(如图6-3(b)1L 所示)。

3. 强替代弹性:∞<<)(1x ES hk此时,技术系数的变化幅度比边际替代率的变化幅度大,因而技术系数对边际替4. 单一替代弹性:1)(=x ES hk5. 完全替代弹性:∞=)(x ES hk6-3(c)所示)。

(二) x 处,要素h 对要素k 的贡献弹性是比值(EC hk事实上,从)()()(x R x T x M hk hk hk =可知)(ln )(ln )(ln x R d x T d x M d hk hk hk +=,于是,为了方便记忆,贡献弹性与替代弹性之间的对偶偶公式也可写成:第三节 齐次生产函数生产函数R R f →+ :叫做是α阶齐次函数,是指f 满足如下条件:对任何投入向量x 及任何实数0>t ,都有)()(x f t x t f α=。

其中的这个数α叫做齐次函数f 的阶数。

欧拉定理(Euler). 如果生产函数R R f →+:是α阶齐次函数并且可微,则对于任何投入向量 ++∈R x ,都有∑='= 1)()(h hh x f x x f α。

(a) 无替代弹性 (b)证明: 设 ++∈R x 任意给出。

既然)()(x f t x t f α=对一切实数0>t 都成立,那么在此式两边对t 求导数就可得到: 注意,∑='= 1)()(h h h x x t f x t f dt d 。

于是,∑=-'= 11)()(h h h x x t f x f tαα对一切0>t 成立,当然对1=t 也就成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