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分析法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层次分析法在城市生态环境评价中的运用

层次分析法在城市生态环境评价中的运用
一 1 14 —
窜4期
陆培志:层次分析法在城市生态环境评价中的运用
凸 环境保护
以获 得某 一种层次性 因素 ,针对 上一层次之 间不 同因 据数据之 间所得 出的相应意见及认权 重 ,分别构造 了 A—B、B—C、c—D的判 专家之间 的意见均衡 ,之后实现指标之 间的判 断结 果
K eywords: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city;ecological environment
城市 生态 环 境质 量评 价 ,是 指对 影 响城 市生 态 环境质量 的 自然环境 、社 会经济环境 以及人类 生产活 动能够 引起 的诸多生态环 境问题 ,通过恰 当的方法对 研究 区域 进行定量评价 ,从 而研究并说 明该区域 的城 市生 态环境质量优 劣及其影 响 『1】。通过对特定 化 区域 进行生态 环境评价 ,人们 可 以寻找相应 的生态环境改 善方法 ,因此其作为城市 生态环境规划 中的重要参考 评价 指标 【2]。城市生 态环境质量 评价 ,是城 市生态化 研究 的重要领域 ,更是城 市化 区域规划及 生态化管理 的重要 基础 。层次分析法 有着较 高的逻 辑性 、简 洁实 用性 以及系统性 ,其整体 发展也较 为成熟 。现 阶段 , 针对 城市生态环境 质量评 价指标 的有关 研究 ,通 常以 其 研究方法为 主 ,主要划分为对城 市生态环境质量 的 评 价方法 ,以及基 于社 会发展经济 角度的评价方法 。 目前 ,我国针对城市生态环 境评价所采用 的评价 方法 , 主要包括模糊评价 法 、层次分析 法 、质量评分分 级法 以及 指数评价法 。
A pplication of A nalytic H ierarchy Process in Evaluation of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 ent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标准研究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标准研究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标准研究一、概述在全球范围内,生态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局部地区的生态安全态势已经威胁到社会经济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从学术层面来看,区域生态安全研究尚不充分。

本文旨在建立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并对PSR(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进行扩展,制定了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念框架,从而构建了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这一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和评估区域生态安全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1. 区域生态安全的定义与重要性区域生态安全,指的是某一特定区域内生态系统保持完整、稳定、可持续的状态,能够抵御内外压力,为区域内的人类活动提供必要的生态服务,并保障人类及其他生物的健康、安全和生活质量。

它涵盖了生物多样性、水资源安全、土地资源安全、森林资源安全等多个方面,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层面。

它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生态脆弱的区域,不仅难以支撑经济的长期发展,还可能因为环境问题引发社会不稳定。

生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健康。

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肥沃的土地等都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资源。

生态安全也是全球性问题。

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性生态问题,都与区域生态安全密切相关。

对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标准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了解和评估区域的生态状况,也为制定针对性的生态保护和恢复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这也有助于提高公众对生态问题的认识,促进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

2. 生态安全评价的目的与意义保障生态安全:生态安全评价能够帮助识别和评估区域生态系统面临的威胁和风险,从而提出相应的保护和修复措施,保障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生态安全评价,可以预测和评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以推动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维护生态平衡:生态安全评价能够揭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脆弱性,并提出保护措施,以维护生态平衡,确保生态系统能够持续提供必要的服务。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城市评价中的应用——以包头市为例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城市评价中的应用——以包头市为例

及多 因素 的复杂 系 统 问题 , 目前 已广 泛 应用等领域 。
络及投入产出模型 , 得出基 于生命周期 网络分析的 评估 工具 适用 于 城 市生 态 系 统 的研 究 这 一 结 论 ¨ 4 J 。
H e n r i k E r n s t s o n构建 了关 于生 态 服务 系统 和 环 境正
中 图分 类 号 : F 2 9 9 . 2 4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1 8 6 9 ( 2 0 1 3 ) 0 4— 0 0 1 8— 0 5
1 引 言
生态 城市 是一 个经 济发 展 、 社 会进 步 、 生态 环境
义 相关 的框架 体 系 , 运用 竞 争 网络价 值 的知识 进 行 生 态研 究 j 。综上所 述 , 国 内外 学者 对 于 生 态城 市 的研 究 主要 以构建 生 态 指 标框 架 , 定 性 与 定 量相 结 合为主, 但是 对 于具体城 市 , 尤其是 干旱半 干 旱地 区 的评价 研究 尚有 待提 高 。本 文 以包 头市 生态 城市 建
2 0 1 3年 1 2月
阴 山 学 刊
YI NS HAN AC ADE MI C J OURN AL
De c. 2 01 3
第2 7卷 第 4期
Vo 1 . 2 7
No. 4
层 次 分 析 法 在 生 态 城 市评 价 中的应 用
— —
以 包 头 市 为 例
于 佳 生 , 宁 小 莉
1 8
② 对 同属 一级 的要 素 , 以上 一级 的要 素为 准则 ,
构 造判 断矩 阵 , 对 指 标 进 行 两 两重 要 性 比较 。构 造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评价指标研究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评价指标研究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评价指标研究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和人们对于生态保护的重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衡量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水平,需要建立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相关研究。

本文将探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评价指标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指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评价指标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土地利用和管理、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农业化学物质的使用控制、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土地利用和管理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包括土壤质量、土地利用结构、土地保护和土地退化等;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包括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水质保护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农业化学物质的使用控制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环节,包括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和使用安全等;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目标,包括农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

其次,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评价指标应该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科学性是指评价指标应该具有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能够反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实际情况。

可操作性是指评价指标应该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测量和监测,便于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进行评估。

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是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基础。

针对以上需求,可以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进行评估。

多指标综合评价是通过将各个指标的权重进行综合计算,得到一个综合评价指标,从而全面反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

评价指标的权重可以采用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确定。

在具体的研究中,可以选取一定数量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区进行案例研究,收集相关数据,并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确定评价指标。

层次分析法在农业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层次分析法在农业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层次分析法在农业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刘朝亮【摘要】层次分析法(AHP)作为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方法,在农业科技、可持续发展、农机化、气象灾害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对层次分析法及其衍生出的改进层次分析法、区间层次分析法、模糊层次分析法、改进模糊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层次分析法在农业系统决策中的研究工作和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作为常见的综合评价方法之一,AHP既可单独应用,也可与其他综合评价方法相结合,从而扩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克服单一层次分析法理论的不足,更好地对问题作客观评价.【期刊名称】《广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40)013【总页数】5页(P228-232)【关键词】农业系统;层次分析法;应用【作者】刘朝亮【作者单位】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1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1+5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 1977年由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Saaty提出的一种将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

该法的主要思想是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因素,对两两指标之间的重要程度作出比较判断,建立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以及对应特征向量,得出不同方案重要性程度的权重,为最佳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1]。

AHP充分考虑了定性因素的影响作用,结合专家的经验判断,将其融入到递阶层次结构中,从而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评判,再运用简单易懂的数学方法形成判断矩阵,经过计算后得出量化的结果[2]。

近年来AHP已经渗入到各行各业,如建筑业、医药卫生、电子信息、能源矿业、资源环境、金融经济、交通运输等,并为这些领域成功地解决了诸多决策问题。

如同其他行业,农业系统的工程技术、科技进步、可持续发展等环节均存在方案优选、综合评估、可行性判断等问题,这些方面不可避免的要引入决策方法作为辅助手段。

因此,本文对AHP在农业系统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海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其能力评价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海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其能力评价

农业可持 续发展的能力进行 了评价。 结果表明,0 0 20 年海南省农业 系统总体发展 良好 , 20 年 09
但农村社会子 系统、 农业资源子 系统和农业环境子 系统的可持 续性不稳定 , 应加 大对其弱势 系
统 的发展 力度 。
[ 关键词 ] 农业可持续发展
指标体 系 能力评价
则; 区域性 原则 。
人, 提高食物生产 和食物安全保障 , 变村落 改 后状态 , 增加社会公平 , 促进农村经济运行整体 素质不断提高 ,以满足当代和后代需求 的一种
“ 可持续发展”李小静,0 5 。 ( 20)
进行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时 , 建立科学 合理 的评价指标体系关系到评价结果 的正确与 否。因此要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意义 、 同时能全面
xI A G ST E F AT ARMS ECONOM Y
i 农 问题
新 疆 农 垦 经 济
2 1. o1 2 1
海南省土地总面积 3 万平方公里 ,森林面 . 5 积 2 .万公顷 , 0 4 森林覆盖率达 6 . 0 %。海南地处 2 热带 , 位于东经 183 1 1 5 , 0 。7一 1o 北纬 33 2。 0 。0~ O l 年平均气温 2℃ 5 最冷的 2 8, 3 2 , 月平均 l— 6
海南省
农业 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 的基础 和领 先领域 , 是指在保护 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 合理 永续地利用 自 然资源 、 满足人类 自身繁衍生存发 展需要 的基础上 , 提高农业生产率 , 加农 民收 增


指 标体 系构 建原则 和指标 选取 方 法
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原则有 : 系 统性原则 ; 可操作性原则 ; 科学性原则 ; 可行性原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阿克苏地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阿克苏地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警 未 来生 态 环 境 质量 的变 化 , 实现 生 态 环 境 有效 管 理 和 对
可 持续 发 展 具 有 重要 意 义 。 态环 境 多样 性 和复 杂性 决 定 生 了 生态 环 境 质 量综 合 评 价 指标 选 择 的困 难 性 , 目前 国 内主 要 通过 生 物 丰 度指 数 、 被 覆 盖指 数 、 网 密度 指数 、 地 植 水 土
负 荷指 数 作 为评价 指 标 。 考 “ 疆 2 0 参 新 0 9年统 计 年 鉴 ” “ 、新
疆 5 0年 统 计 年 鉴 ” “ 疆 河 流水 文 水 资源 ” 资 料 中 的 各 、新 等
美 国运 筹 学 家 萨 蒂 ( at T ) 2 S ay L 于 0世 纪 7 O年 代 提 出 的 一 种 定 性 方 法 与 定 量 分 析 方 法 相 结 合 的 多 目标 决 策 分 析 方 法 。 种 分析 方 法 的 特 点是 将 分 析 人 员 的经 验 判 断 给 予 量 这 化 , 于 目标 ( 对 因素 ) 构复 杂且 缺 乏 必要 数 据 的 情 况 更 为 结
退化 指数 和 污染 负荷 指 数 等多 个 指标 来评 价 _ 对 于 不 同区 1 J 。
域, 上述 各 指标 的相 对 重 要 性 各不 相 同。 此 , 统 一 原 则 因 在
基 础 上 , 不 同 区域 的 生 态环 境 , 学 合 理 、 对 科 因地 制 宜 地 确
定 各指 标 的相 对 重 要 性 并使 之 量 化 , 正 确评 价 生 态 环 境 是 质量 的关 键 。 文 以层 次 分析 法 的基 本理 论 内容 为基 础 , 该 对 阿 克 苏地 区生态 环境 质 量进 行 了综合 评价 。
参 数 值 , 算 各 指标 值 见 表 1可 以 看 出 : 生物 丰 度 指数 = 计 。 ①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以中部地区为例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以中部地区为例
维普资讯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新 疆 农 垦 经 济
20. 0 71 0
基 于层 次 分析 法 的 农业 可持续发展 实证研究
以 中部 地 区为 例
刘 越 张 丽
( 西南大学 重庆市 42 6 ; 04 0 新疆财经大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 0 1 ) 30 2
产 能长 期 维 持 一 个 较 高 的 产 出 水 平 和 一 定 的产 出增 长速 度 , 以满 足不 断 增 长 的社 会 人 口在 物 质 生 活 方 面 的需 求 。为考 察 农 业 生产 的持 续 能力 ,
1 本 文 采 用 层 次 分 析 法 ( HP 对 中部 农 业 . A ) 可持 续 发展状 况 进行 评 价 。其 基 本原 理是 把 研究
的复杂 问题看作一个大系统 , 系统划分出各因 对
素间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 , 再请专家对二级指标 层 各指标 相对于一级指标层 各指标的相对重要 性 以及 一 级 指 标 层 各 指 标 相 对 于 总 指 标 的相 对
重要性进行 打分 , 而构造判断矩阵 , 进 计算指标 层各指标的权重 ,并对权重可靠性进行检验 , 并 加 以排序 。具 体步骤为 : 首先 , 构造层级层次结 构; 其次 , 构造判 断矩阵 ; 第三 、 计算 各层 权重及
XI ANG T惟 NJ} S R S EcO Y
维普资讯
2 71 ∞ . 0
新 疆 农 垦 经 矫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以及社会 经济 发展状 况构成 了具有 区域特 色的 农业体系。本文 以联合 国粮农组织的定义为基础 和核 心 , 据 中部 地 区农 业 发 展 的 实 际情 况 以及 依 相关研究 , 构建 了中部地 区农业可持续发 展 能力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该 指 标 体 系 分 为 三个 层

层次分析法在环境规划中的应用

层次分析法在环境规划中的应用
次 使 之 条 理 化 , 能 将 数 据 、 家 意 见 和 分 析 者 的 客 观 并 专
计算 同 一 层 次所 有 因 素 对 于 最 高 层 ( 目标 ) 总 相对 重要 性排 序权 值 称 为 总 排 序 , 过 程 是 最 高 层 次 到 最 该
原 则 。 关 键 词 : 次分 析法 环 境 规 划 层
环境规划 是对 环境 进行预 测 、 划 、 制和 决策 , 规 控 层 次 分析 法广 泛应 用于 社 会 经 济 与生 态 环 境 发 展 等 复 杂 系统 的预 测 与 规 划 。它 具 有 提 高 决 策 的 有 效 性 、 可 靠性和可行性的优点。
表 示两 个 因 素 相 因 素稍 微重 要 表 示两 个 因 素 相 明 显 重 要 表示两个因素相 因 素 强 烈 重 要 表示两个因素相 因 家 极 端 重 要 比 , 个 因 素 比另 一 个 一 比 , 个 因 素 比另 一 个 一 比 , 个 因 素 比 另 一 个 一 比, 个 因 素 比另 一 个 一
次 B包 含 n 因素 B ,2 … , 且相 对 于 因素 A 的单 个 B, B, j 排 序 权 值 分 别 为 bj 2 ”, ( B 与 A 无 关 联 时 , lb , b, 当 k ; ,
将 流 域 的 环 境 质 量 作 为 层 次 分 析 的 目标 层 , 该 如 流 域 有 三个 断面 , 各 断面 作 为 层 次 分 析 的 准 则 层 , 将 将 各 污染 物 的单 因 子 的指 数 作 为 层 次 分 析 的 指 标 层 。 2 2 构 造 两 两 判 断 矩 阵 及求 矩 阵最 大 特 征 值 . 任何 系统 分 析 都 以 一 定 的 信 息 为 基 础 , 次 分 析 层 法 的 信 息 基 础 主 要 是 人们 对 每 一 层 次 中各 因 素相 对 重 要 性 给 出 的 判 断 。 在 水 环 境 规 划 中 , 要 是 考 虑 各 断 主

农业景观生态安全评价及其应用研究

农业景观生态安全评价及其应用研究

农业景观生态安全评价及其应用研究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关注。

农业景观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至关重要。

而农业景观生态安全评价就是通过对农业景观的自然、经济、社会等各方面进行评估和分析,从而掌握农业景观的生态状况和生态功能,为保护农业景观的生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一、农业景观的概念和特点农业景观是指由农业耕作造成的,在人类的劳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宽广和多样性的景色。

农业景观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田、湖泊、村庄等多种景观组合。

它的特点是稳定、持续、补偿等。

稳定是指农业景观的变化比较缓慢,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和稳定性;持续是指生产经营活动和自然生态过程能够长期维持和延续;补偿是指其具有对生态系统的调节和修复作用,能够增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二、农业景观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农业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农业景观生态安全关键因素的科学归纳和分析,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功能、服务、脆弱性等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指标,包括农业景观中的生态系统的各种组成要素,如水、土、植物、动物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生态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等。

2、生态系统功能指标,包括耕地的土壤水分养分保持功能、农田生态控制功能、农业景观对生态系统演替的影响等。

3、生态系统服务指标,包括农业景观为社会提供的各类产品、服务、文化价值等。

4、生态系统脆弱性指标,包括农业景观承受自然灾害的能力、对人类活动干扰和破坏的敏感程度等。

三、农业景观生态安全评价的方法1、定量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方法是通过对农业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进行精细化的数据检测和分析,采用计算机模型对评估结果进行多层次分析和比较,得出科学准确的评价结果。

2、定性评价方法定性评价方法是利用专家和群众的经验和感性认识,通过对农业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进行评估,分析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危害,从而对农业景观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估和判断。

层次分析法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层次分析法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层次分析法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教学评价作为教育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众多教学评价方法中,层次分析法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青睐。

本文将重点探讨层次分析法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旨在为读者提供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工具,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它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因素,建立起层次结构模型,并利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层次因素进行权重赋值和优劣排序。

这种方法既能够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又能够突出关键因素的作用,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全面。

在教学评价中,层次分析法可以应用于多个方面,如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效果的评估等。

通过对这些方面进行层次化分析,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为教学改进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将从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出发,详细介绍其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和步骤,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实证分析,以展示其在实际教学评价中的效果和优势。

本文还将对层次分析法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一种结构化的决策分析方法,由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

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层次,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层次中的元素进行两两比较,以确定它们在整体结构中的相对重要性和优先级。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并按照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通常,这个模型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三个层次。

目标层表示解决问题的目的或要达到的总目标;准则层表示实现目标所需的中间环节或考虑的准则;方案层则表示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或方案。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生态示范区建设成效模糊综合评价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生态示范区建设成效模糊综合评价
L U h n a GE Da— bn I S eg , i
( u a g c l r n esya C H g f e uc n n i n e t H n nA r u ua U i r t . o e e s re dE v om n; i t l v i oR o a r b C H g f i —si c dT c nl y C a gh 1 1 8 C i ) . o e e o c nea eh o g , h sa 0 2 , h a oB e n o n 4 n

d mo srt n A e . h o a i n ma i d te ga eo d xs s m eec n t c d o eb sso x e s i v s g t n q et n i . e e n t i r a T e c mp r o t x a rd f n e y t w r o r t nt a i f p l ’n e t ai u s o ar T n ao s r n h i e s ue h e i o i s e h
维示范区建设成效模糊综合评价
刘 声, 葛大兵
( 湖南农业大学 a资源环境学院.. . b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02) 118
摘要: 将层次模糊综合评 价模 型应用于生态示范区指标体系 , 采用专家调查法构 造判断矩 阵 , 确定 了指标权 重 , 并对 生态示 范 区建设指标体系进行分级 , 评价 了长沙市天心区生态示范 区建设 的成效 。结果表 明 , 应用 层次模糊综 合评价模 型对 生态示范 区建 设成效进行定量评价是切实可行的。长沙市天心 区自开展生态示 范区建设 以来 , 在社会 、 经济 和生态环境领域都取得 了明显进步。

农业绿色发展指数构建与测度

农业绿色发展指数构建与测度

农业绿色发展指数构建与测度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共同追求的目标。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绿色发展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农业绿色发展指数,并对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以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和理论依据。

本文首先阐述了农业绿色发展的内涵及其重要性,明确了农业绿色发展指数构建的意义和目的。

随后,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农业绿色发展指数的构建方法和测度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比较,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框架和技术路线。

在构建农业绿色发展指数的过程中,本文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原则,从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经济效益和社会发展水平四个方面构建了指标体系。

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熵值法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对指标进行了权重赋值和综合评价,最终形成了农业绿色发展指数。

在测度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时,本文选取了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业相关数据,运用构建的农业绿色发展指数进行了实证分析。

通过对各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比较和分析,揭示了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空间差异。

本文根据测度结果和实际情况,提出了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建议,包括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推动农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农民素质和参与度等。

这些建议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构建的农业绿色发展指数及其测度方法,为评估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提供了有力工具,也为制定和实施农业绿色发展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未来,我们将继续完善和优化指数体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农业绿色发展需求,为推动全球农业绿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农业绿色发展指数的构建农业绿色发展指数的构建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过程,旨在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和测度方法,全面反映农业绿色发展的水平和趋势。

这一指数的构建,不仅有助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决策依据,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了发展导向。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标准研究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标准研究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标准研究第l8卷第1期2002年2月地理学与国土研究Geographyl({Terfitorla[Researchl8No1Feb2(H)2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标准研究左伟--,王桥,王文杰2刘建军一,杨一鹏(1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2.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遥感与s实验室.北京1000293.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j}}阳550002;4学地理研究所,河北石家庄.500l1)摘要:全球范围内.生态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局部地区的生态安全态势甚至已经损坏了社会经济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是从学术层面上区域生态安全研究尚不充分.域文研究建立了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并对PSR框架模型作了扩展,制定了区域生杰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概忠框架.据此建立丁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关键词:区域生态安全;压力一状态响应模型;指标体系;评价标准;概忠关联中图分类号:xl7l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107(2002)01—0067—05区域生态安全指区域生态环境系统安全,国外已有学者从生态安全的角度研究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如[VlarkHalleE将人类安全网络系统分为经济安全子系统,政治安全子系统,人口安全子系统,文化安全子系统和生态安全子系统等.CvnilObi[曾专题研究生态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关系.生态灾害和环境污染在我国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8.5%~lO%¨J,最高可占到当年GDP的14%L4J.1998年6~9月,长江流域发生全流域性特大洪水灾害.这次洪水,流域汛期降雨总量仅为1954年的8O%~9O%,人江径流总量比1954年少350亿,但洪峰之多,水位之高,持续时间之长,受灾范围之广,损失之大,情势之严重,都是历史上所不多见的J.长江上,中,下游流域大范围的生态严重破坏是造成1998年”中水量,高水位,大灾害”洪水的根本原因生态安全已关系到一个流域生态系统,区域生态系统的安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安全l6J.我国生态安全态势已经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研究建立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将为生态安全评价和生态环境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基础1生态安全的概念由水,土,大气,森林,草地,海洋,生物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当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状况能够维系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时,它的生态就是安全的;反之,就不安全.所谓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即自然生态环境能满足人类和群落的持续生存与发展需求,而不损害自然生态环境的潜力l8J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是生态保护的首要任务.从根本上说,生态系统环境与生态环境系统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生态系统环境即指生态系统,是在一定区域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间各要素之间不断进行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具有结构,过程,功能的系统整体.它具有诸如草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不同的类型种类;也有从局部区域生态系统到全球生物圈的不同区域空间尺度层次.人们一般着重从系统结构,过程,功能方面去认知,理解和研究生态系统环境.生态环境系统电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生态环境.是以人类社会为中心的,支撑人类社会经济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由一定区域范围内生物,土壤,水体,空气,地质,地貌等在内的生态环境要素组成的整体环境综合系统.主要扶系统所呈现的状态和系统为人类所提供的服务功能及其变化趋势等方面去认知,理解和研究生态环境系统.生态环境系统是本文研究的客体对象.2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2.1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概念框架——PSR框架模型的扩展生态环境系统的服务功能恰恰反映了生态环境收稿日期:2001—12—12;修订日期:2002一O1—31基金项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重大科技项目’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遥感调查)研究项目子课题作者简介:左伟(1963一),男,博士生,副编审,主要从事RS,G[S在生志环境及地学领域的应用研究,地图学理论与实踱应用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地图册2本,参缩大型地图集2部,莸校级科技发明钳作一等奖1项.第68页地理学与国土研究第18卷系统与人类活动和社会需要的这种密切关系.一方面生态环境系统的服务功能能够满足人类需求.另一方面,由于人类需要的改变,人娄对生态环境系统的服务功能也会进行适当的调整因此,生态环境系统的服务功能反映了生态环境系统的安全程度,人类对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以及生态环境系统管理的优劣程度.从这个角度理解生态环境系统安全的核心就是通过维护与保护生态环境系统服务功能来保护人类需求,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系统安全就是要评价生态环境系统服务功能对人类需要的满足程度,或者说是为满足人类需求生态环境系统服务功能的实现情况.在广泛分析研究了国内外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方案案例基础上,笔者对PsR框架模型进行扩展——制定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概念框架,即驱动力一PslK生态环境系统服务的概念框架(图1).匡蔓堕信息iJ查堑堕蔓堑堡墨壁1图1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概念框架上述模型扩展的作用和意义表现在:1)扩展了原模型的压力模块的概念含义提出了生态环境系统变化驱动力的概念模块该模块与原模型中狭义的压力比较,含义更加广泛,并且更加中性化.既有来自人文社会方面的,如人口数量增长的压力等,也有来自自然界方面的,如自然灾害的压力等;既包括原来模型狭义的压力概念,也包括原来模型中响应的概念在内.2)着重认识并提取满足人类需求的表征生态环境系统服务功能的指标因子来建立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概念框架.22区域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价系统进行初步分析,基于前述方法框架,按照层次分析法的方法,根据评价对象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构筑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可进一步将区域生态环境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归纳为下列层次结构体系”J:1)目标层,本文以区域生态环境系统安全综合指数(RBSI)作为总目标层,以综合表征区域生态系统安全态势.2)准则层,制约区域生态环境系统安全的主要因素,也可以理解为分目标层.本文以生态环境系统状态(s),人文社会压力(),环境污染压力(s3)和人文社会响应(S4)作为准则层的评判依据.3)指标层,指标层是由可直接度量的指标构成,如初级生产力,植被盖度等,是区域生态环境系统安全综合指标体系最基本的层面,根据准则层各项目的特征和意义,区域生态环境系统安全综合指数就是由各个指标的值通过一定的模型算法而得到.本文选取以下指标作为指标层评价指标2,2.1生态环境系统状态(s1)指标:1)初级生产力(NDVI):表征生态环境系统活力.2)生态环境系统弹性度:表征生态环境系统恢复能力.3)景观结构指数:表征生态环境系统组织.4)生物多样性指数:表征生态环境系统组织.5)土壤侵蚀强度指数: 生态环境系统保持土壤功能的反表征.6)灾害频度:地震灾害,泥石流灾害,洪涝灾害,干旱灾害等,生态环境系统防灾,容灾功能的反表征.7)水源涵养能力:表征生态环境系统的持水功能.8)土壤类型及肥力:表征生态环境系统的成土功能和土壤的资源性特征9)地形一坡度限制下的土地边际开垦:表征地形因素对土地利用功能的制约.10)森林覆盖率:区域内森林面积百分比,生物多样性,水土保持,调节气候等多项功能的综合表征儿)森林碎化度指数:表征生态系统组织.12)檀生变化指数:区域内近二十年来植生指数变化的面积百分比,表征生态环境系统活力.13)植生指数变化空间格局: 区域内檀生指数变化的空间分布,结构指标,表征生态环境系统活力.14)水质指数:区域内地表水水质类别百分比,表征生态环境系统洁净环境的功能. 2.2.2人文社会压力()指标:1)人口密度:区域内单位面积的人口数量,表征人口压力.2)人口变化:区域内二十年来人口变化情况,表征人口压力.3)区域开发指数:区域内农业用地与建设用地占区域土地总面积百分比,表征社会发展压力4)≥25.坡耕地面积指数(I):区域内坡度≥25.坡耕地面积及百分比,表征人口压力和经济开发压力.5)公路密度(I):区域内单位面积公路里程数,表征社会发展压力.6)经济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贫困人口比率,居民A均收人,表征社会发展压力.7)人寿及健康状况:平均预期寿命,人口年龄结构(非独立人口比率<16岁和>65岁),人口死亡率,婴儿死亡率,血吸虫病发病率,人口增长率,表征人口压力. 2.2.3环境污染压力(S)指标:1)大气污染指标:选择SO2,N02,降尘等指标.(废气排放强度t/k,工业废气净化率,工业烟尘排放率),为环境污第l期左伟等: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标准研究第69页染压力或生态系统洁净环境功能的反表征.2)水体污染指标:选择BODs,IX),NO3一N,0一一N,重金属等,是环境污染压力或生态系统洁净环境功能的反表征.3)土地污染指标:选择重金属Hg,Cd,Pb,Cr及有机氯农药DDT,六六六等,为环境污染压力或生态系统洁净环境功能的反表征.4)农业污染:化肥,农药,农膜等的使用强度,为环境污染压力或生态系统洁净环境功能的反表征.2.2.4人文社会响应(s4)指标:1)压力调整指数(减压力,挖潜力),表征人文社会对生态系统压力的对策响应.2)状态改善指数(社会行为,技术发展及应用),表征人文社会对生态环境状态的对策响应3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标准3.1评价标准的来源和建立方法3.1.1评价标准的来源评价标准可从下几个方面选取_】:1)国家,行业和地方规定的标准.国家已发布的环境质量标准如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804__92),保护农作物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9l37—88),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134285—89),粮食卫生标准(GB27l5__81),渔业水质标准(GBll607—89)以及地面水,海水水质标准等.行业标准指行业发布的环境评价规范,规定,设计要求等.地方政府颁布的标准和规划区目标,河流水系保护要求,特别区域的保护要求(如绿化率要求,水土流失防治要求)等,均是可选择的评价标准.2)背景和本底标准.工作区域生态环境的背景值和本底值作为评价标准,如区域植被覆盖率,区域水土流失本底值,生物生产量,生物多样性等.3)类比标准.以未受人类严重干扰的相似生态环境或以相似自然条件下的原生自然生态系统作为类比标准;以类似条件的生态因子和功能作为类比标准.如类似生境的生物多样性,植被覆盖率,蓄水功能,防风固沙能力等.类比标准须根据评价内容和要求科学地选取.4)科学研究已判定的生态效应.通过当地或相似条件下科学研究已判定的保障生态安全的绿化率要求,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最高允许量,特别敏感生物的环境质量要求等,均可作为评价的标准或参考标准应用.3.12评价标准建立方法1)实验量化方法.污染物的剂量——环境效应,压力干扰——生态效应.以及由此产生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和区域生态安全态势变异等,可以通过相应的实验方法予以量化表征.2)模拟模糊方法.由于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它的结构——服务功能,压力干扰——生态效应的机制极为复杂,而人们对它的认识水平和认识手段又极为有限,因此,实际研究工作中,在较大范围和较大程度上采用定性的,模糊的和模拟的表征方法,就成为必需和可行的方法.3)混合方法.即上述两种方法的混合应用,并实现两种方法在同一研究项目中的有效集成3.2区域生态环境系统安全评价方法评价指标确定后,直接用它们去进行评价是困难的.因为各系数之间的量纲不统一,所以没有可比性.即使对于同一个参数,尽管可根据实测数值的大小来判断它们对环境影响的程度,但也因缺少一个可作比较的环境标准而无法较确切地反映其对环境的影响为此,必须对参评因子进行量化处理,用标准化方法来解决参数问不可比性的难题. 量化处理的方法多种多样,比较简明实用的做法是将其量化分级,从低到高分若干级,反映环境状况从劣到优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进行比较.区域生态环境系统安全评价可采用下述方法: (1)极差标准化方法:参评因子的标准化量化公式为:赋值=(x.一x…)/(x一一x)×10(1)式中X为实测值,x为实测最大值,Xn为实测最小值如果某因子的量化分级值的环境质量的概念含义与式(1)的表征相反(如土壤侵蚀量为越大环境质量越差),则该参评因子的标准化量化公式为:赋值=10(X.一xmm)/(x一一xn)×10(2)式中X为实测值,为实测最大值,xn为实测最小值.(2)专家级分法标准化方法:该方法主要是采用专家意见,按照专家经验对指标因子直接赋值分级. 本文部分评价指标的数值来源及赋值方法见表1 3.2.1区域生态系统安全评判集的建立在区域生态系统安全综合评价中,对生态系统安全态势可作表2所述的综合性判别3.2.2建立评判集与标准化值的概念关联由于计算所得的综合指数值往往不符合人们判断”好”和“差”的习惯,因此需要采用极差标准化的方法,将指标的标准化值和综合指数值转换为等级值,即建立评判集与标准化值的概念关联.笔者按照人们对分数等级优劣档次的认知习惯,采用非等间距方法,同时考虑到标准的先进性与超前性的要求,将标准化值与评判集的等级关系作出如下概念关联(表3).3,2.3对评价因子的标准化赋值进行修正以上建立了评判集与标准化值概念关联的基本方案.在实际的研究应用中,还需要在各指标10赍地形地貌2(坡度)DEM数据扳笠标准化:0~10分地方病专题成果,调查数据专家缎分法:0~10赍第一性生产力(NDV[)瑶感数据授差标准化:0~10分空气圬染专题成果,监删数据扳差标准化:0~10分生态系统弹性度遥感调查极差标准化:0~10分地表水悻污染专题成果,监测数据扳差标准化:0~10赍土壤侵蚀强度遥感调查槛差标准化:0~10分污染损毁土地及耕地专题成果,统计数据专家级分法:0~10分植被盖度遥感调查极差标准化:0~10分裢牧损毁土地丑耕地遥感调查,统计数据专家级分法:0~10分景观结构,碎化度遥感调查极差标准化:0~10分压力调整指数环境人口负荷(含移民)遥感调查扳差标准化:0~1O分状态改善指数交通线缓冲区分级遥感调矗,基础地理数据专家掇丹往:0~10分表2区域生态系统安全综台判别衷3标准化值与评判集的等级美系的概念美联评竹指标标准化值区域生态系统安全综台削别等级<4040~6060~8080~90>/90“闻值”对其作出相应的修正和调整.如对环境污染指标因子,可用国家标准进行修正.即某种数值浓度的污染水平,应对应于某个等级的安全级别,并可据此调整其因子的标准化赋值.对于某些环境生态因子,亦可依据相关科学研究成果对参评因子标准化值及其与评判集的概念关联进行修正.这样,真正实现了”因子的标准化赋值”——”评判集等级”——”指标因子标准”的科学的,正确的,内在的关联.4结语对生态环境系统安全的认识,首先是从生态环境系统自身的角度开始,进而发展到从人的角度来看待生态环境系统安全.正如C~,low-…对生态系统健康认识的见解,应该彻底抛弃一切个体安全概念的束缚,将人置于生态环境系统之中,人可以对生态环境系统进行管理和调控,不仅使得生态环境系统安全的概念非常清楚,而且由于人工控制的系统可达到一个”最佳状态”(管理者主观上认为的最佳状态),所以判断一个生态系统健康与否可以直接参照这个最佳状态.从而使得生态安全评价也变得简明了.不同的指标涉及生态环境系统安全的不同方面.要充分掌握生态环境系统的安全和完整性,必须同时选取多个指标J,因为生态环境系统安全的范围非常广泛,它不仅包括其自身生物物理状态问题,而且包括社会经济和人文压力的诸多方面_l驯为了获取生态环境系统的所有特征,评价生态环境系统状态过程中,需要从多个角度选择评价指标.本文研究在进行指标体系选择时,通过建立概念框架对其进行指导,保证了指标体系选择的科学性和完备性生态环境系统安全研究的关键之一是设计标准,用以确定关键的生态环境系统参数变化在不在正常的范围内.一方面,为了确切地诊断生态环境系统崩溃的发作过程,另一方面,为了诊断压力的恢复过程.本文采用相对评价法并建立起评判集与标准化值概念关联,在现阶段人们认知水平,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办法.参考文献:h1MarkHkSta弛一—the—AnRewofEnvlmnment,Secu. rkyand[~velopmentCo—operation[R]WorkingPaperofCon- ducted∞BehaifoftheoE∞DAC’~rkingParty0nDevelop-[n£『na刀dEnvironme~200043.[2Cyrd]Obi,OilEnvlrorwc~talC~nflictNationalSecurityin Nigeria:RamificationsoftheEcology—SecurityNexus{orSub—RegionalP~ce[R]ACDISOccasionalPaper,Universilyoffill—i~oisatUrbana—Cl~lpaign,19973.WuCh~nghua.OnaDifferentscr—PuttChina’sEm’i—voranent~lCrisisinPerspectiveJ]En㈣n【HealthPer—speetives.VOLLIME108,NUMBERl0,2000,A452一A459.第l期左伟等: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标准研究第7l页[4]杨红中国生态安全报告(三):失调的永http:/…cc竹com/n/foctt.23htm1.200104235.张永舂,等长江流域供灾与生志破坏的关系浅析:【1生志破坏导致洪灾加尉[J]农村生志环境.1999.(4):I2一】5[6]徐海根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设计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21.L7】崔书红沙尘暴雪暴频频米袭.我国生恋安全危机四伏htro://newsmhuom~/20010209lie/0963.004.100234hmaI.200105—03[8JRogers.KSEcologie*lsecurityandmu]tinationalmrp*aration. http://~eczspsiedu/ecsplib.nsf,199911—13[9FAOProceedings,LandQuality[IMicatorsandTheiruinsusutai~bleAgctuRuralDevelopmentR]Proceedingsuf theWorkshoporg~nzedbytheLandandWaterDevelopmentDi—visic~FAOAgrieuh.rer【)af廿T】cnt,I997.(2):5[10JRainerWALZDe,’elopmemofEnvironmentallndi~tarSystT:Experiencesf—Gerrr~,yJ]EnvironmentalManngc.r呻nt.2000,(6):613—623[11:刘鲁君,等我国西部省域生态环境质量考评指标体系及考评方法(吝询本)[R: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2[122[20]周华暮.新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00,20(2):l50一l53郑允文,等我国自燕保护区生态评价指标和标准研究[JJ农村生志环境,1994,10(3):22—25豫蚌.等湿地生志评价指标体系J’农业环境保护.1999,18(6):283285.李红鹰,等层敬分析法在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监测与评价.2000,(7):3O一3】毛文永生志环境影响评价概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92CalowPCriticsofe~asystemhealthmisrepresented[J]Er-o~3,stemHealth,2000,6(1):3—4Jorge.SElntegTan.nofEcc~ymemTheories:APattern.2【MDordreeht:Kluwer,1997400KaH.JREcologicalintegrity:pmt~tingearth?Lifesupportsy~emsAJCostmaza,R.No.on,BG.Haskel1.BDE—cosystemHealth?NewsforEnvimtmrentalMatlagmlent 【CJWashingtcnDC:Islandpress,1992-223238Rapport.DJEvaluating蚰dMctfitoringtheHeathofLargc—ScaleE‰lMJHeiddberg:却ringerV er.1995531 StudyonRegionalEcologicalSeeurityAssessmentIndexandStandard ZUOw..WANGQiao.,wAGWen—j】,LIUjian—jun:-,Y ANGYi—peng~(1_(~vgrapt<y&CollegeNa,~ingNormalUniversity,N~ing21009 7;2Lad)oratoryofRSandGIS,ChineseEn~4ronmentMonito~qngC~ntetb4ji ng1011029:3.InstituteofGa~’hemistry.Chine.~eAcodemyofSciowes,Guiyang550004.Instituteof(]er4grapt~y,H如4cad emy&’ietlces,0曲uang050011,China)Abstract:Thesituationofecologica]securityisiT*Oreandmorerigorousinth eworld,even,theregionalecologicalsecurityhasalready destroyedthebaseofthesustainabledeve]opmemofthe9∽iale..n衄lyandagrlcuLturaLprodutic~a,butthestudyofregional~_-ologlcalso;urity[)IltheacademeisnotdevelopedcompletelyIiov~.Thec~tedamadst andardsofregional~]ogicalsecurityassessment.builtin thetextualstudy.providethebasesintheoryandnlel}r)dtotheecologicalsecur ityassessmentandemloglcatenvirorm~entmtmage. mentThetexthesdevdopedthenxxtel一[rarneofPSRmtablishedtheoonceptframethecriteriaandstandardsofregional e~:o-Logicalsecurityant,namely,themnceptframeofDriverPSR—ecologicalen virolwnentSelX,lce.and~tablishedthesystemof1hecriteriamadstandardsofregionalqcaIsecuritya受e盯Lrbasedonit Keyw~lxIs:theregionalecd~gicals~-x’utqA y;themodeldpr~ure—state—response;criterlaltheac~esst’o.entstandards;therdatlon.shipofooocept;456789。

基于AHP的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片区生态质量评价

基于AHP的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片区生态质量评价

基于AHP的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片区生态质量评价作者:周应再余新林徐聪丽易传辉楚原梦冉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21年第21期摘要根据保护区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指标体系,以生物多样性、森林生态景观价值、生态旅游价值、森林生态教育科研价值作为准则层,选择多样性、稀有性、脆弱性、自然性、典型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干扰作为评价层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片区进行生态质量评价。

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生态质量指数为0.944 说明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片区整体生态质量很好,保护价值极高,属于优先保护区域。

该评价结果为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管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层次分析法;生态质量评价中图分类号 S 75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21-0145-04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21.035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Ecological Quality Assessment on AHP Method in Gaoligo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BaoshanZHOU Ying-zai YU Xin-lin XU Cong-li2 et al(1.Tengchong Branch of Gaoligongshan National Natural Reserve, Tengchong, Yunnan 679100; 2.Administration Bureau of the Natural Reserve of Gaoligongshan, Baoshan, Yunnan 678000)Abstract The assessment of the ecological quality of Gaoligongshan Nature Reserve, Baoshan District was conducted based on the type of nature reserve and the nature reserve ecological evaluation index. A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has been used for the analysis based on four aspects of the nature reserve’s ecosystem functions, including value of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mprovement in ecological condi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co-tourism value. A further seven evaluation indicators were selected (including diversity, rareness, vulnerability,naturalness, representativeness, suitable area and human impact) to determine the weighting of each evaluation factor, and to develop a structure matrix. The results of the evaluation for Gaoligo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Baoshan District showed an comprehensive index of 0.944 which represents satisfactory ecological quality and extraordinary conservation value. The results of this assessment provide a strong scientific basis for supporting effective ongoing protection of the biodiversity of Gaoligongshan Nature Reserve.Key words Forest type;Nature reserves;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Ecological quality assessment基金项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项目(DEB-0103795)。

绿色农业示范区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绿色农业示范区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绿色农业示范区评价指标体系建设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绿色农业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建设绿色农业示范区,对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科学评价绿色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成效,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出发,探讨绿色农业示范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

1. 绿色农业示范区的定义绿色农业示范区是指在生态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运用绿色技术和管理模式进行农业生产的示范区域。

其核心目标是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 建设绿色农业示范区的必要性建设绿色农业示范区有助于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乡村旅游和休闲产业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 绿色农业示范区的评价指标评价绿色农业示范区需要从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农业生产、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进行考量。

具体指标包括土壤污染情况、水资源利用效率、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民收入水平、农村人居环境等。

4. 生态环境方面的评价指标生态环境是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保障,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土壤质量、水资源利用效率、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通过监测土壤和水质情况,评估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为绿色农业示范区提供科学依据。

5. 资源利用方面的评价指标资源利用效率是评价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包括土地利用效率、水资源节约利用、能源消耗情况等。

通过比较不同农业生产系统的资源利用效率,分析绿色农业示范区的优劣势,持续优化资源配置。

6. 农业生产方面的评价指标农业生产水平是评价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成效的重要方面。

包括农产品质量、产量稳定性、防治病虫害效果等。

通过比较不同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的效益,为提升农业生产水平提供参考。

7. 社会经济方面的评价指标社会经济效益是评价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成效的重要维度。

包括农民收入水平、就业机会、农村风景旅游业收入等。

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安全中的应用与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安全中的应用与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安全中的应用与发展
柴艳芳;伊三悌
【期刊名称】《环境科学与管理》
【年(卷),期】2009(034)007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安全的呼声日益高涨,信息时代的到来,使随之发展起来的地理信息系统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方法.从环境安全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安全领域的应用及其在环境领域的发展.
【总页数】4页(P33-36)
【作者】柴艳芳;伊三悌
【作者单位】中北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山西,太原,030051;内蒙古工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7
【相关文献】
1.物联网在环境安全管控及其预警中的发展和应用 [J], 沈瑜
2.层次分析法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J], 陈永宁;赵和苍;曹恒
3.分析土地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作用及发展 [J], 谢佳靖;尹小涛
4.分析土地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作用及发展 [J], 刘东
5.土地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及发展 [J], 陈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效率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效率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效率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田炯;王翠然;陆根法
【期刊名称】《环境保护科学》
【年(卷),期】2009(035)001
【摘要】生态效率作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对其进行客观性的评价十分重要.本文以无锡新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苏州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和苏州高新区3个园区为例,提出了生态效率评价的层次分析法,在很大限度上避免了人为制定权重的主观性.同时,对3个园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定量的对比.
【总页数】3页(P118-120)
【作者】田炯;王翠然;陆根法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南京,210093;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南京,210042;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南京,210042;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南京,21009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
【相关文献】
1.模糊综合评价与层次分析法在场(厂)内机动车辆安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J], 田志成;丛国全;范英;夏明珠
2.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煤矿安全生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J], 孟令玲;冯新刚
3.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在供应商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J], 张震;于天彪;梁宝珠;
王贵和;姜兴宇;王宛山
4.生态足迹法在上市公司财务生态效率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J], 黄娟; 冯旷
5.突变评判法在生态效率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J], 王翠然;刘宁;陆根法;陈云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层次分析法在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层次分析法在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层次分析法在安全评价中的应用贺连芝;张争艳【摘要】文章分析了安全评价层次模型的建立与分析方法,由此将复杂的安全评价因素分类排序评价从而为决策层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理论参考.【期刊名称】《大众科技》【年(卷),期】2011(000)005【总页数】2页(P93-94)【关键词】层次分析法;生产安全;安全评价【作者】贺连芝;张争艳【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81;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93“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尤其是在工厂和企业中更要把安全放在首位。

为了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消除事故,防止事故造成损失,就要对工程和系统进行安全评价。

所谓安全评价是指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作出评价结论的活动。

目前,综合性的安全评价方法也已经发展了许多种类,其中的层次分析法适用领域比较广阔。

在此用层次分析法做为对工厂生产过程的安全评价的方法。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由Thomas L.Staaty 最先发明的用于解决包含多项标准时的复杂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决策者需要判断各项评判标准的重要性、决策变量相对于评判标准的优先极。

应用层次分析法可以给出各个标准的权重,各个决策变量相对于每项标准的优先级,量化决策变量,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

层次分析法的主要思想是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因素,对两两指标之间的重要程度作比较判断,建立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以及对应特征向量,得出不同方案重要性程度的权重,为最佳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建立模型前,要建立生产过程的安全评价系统指标体系,由于危险因素种类繁多,因此主要从人的行为,物的状态,环境的影响三方面考虑进行危险因素的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层次分析法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安全评价中的应用摘要: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生态环境妥全的评价历来受到高度重视,其评价方法多种多样,目的都是解决影响生态环境的诸多因素对生态环境安全听起作用的大小,从而针对主要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合肥市2001年的生态环境安全进行了评价,认为其当时处于“较不安全”状况,分析了产生原因,提出绵阳市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应与重视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安全评价层次分析法生态环境指标综述:1.层次分析法简介1.1基本原理层次分析法(AHP法)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指标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从而最终使问题少!结为最底层(供决策的方案、措施等)相对于最高层(目标)的相对重要权值的确定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定二目前在系统评价、环境评价、项目遴选、成矿预测和规划决策等模糊判断及数据挖掘等方面有较多的应用。

生态环境安全评价即是这样一个多层次的体系,主要是通过对诸多表征生态环境安全指标(因素)的权值分析,来最终评价其安全性。

1.2分析步骤(1)通过对系统的深刻认一识,确定该系统的日标,弄清规划决策所涉及的范围、所要采取的措施方案和政策、实现目标的准则、策略和各种约束条件等,广泛地收集信息。

(2)建立一个多层次的递阶结构,按目标的不同、实现功能的差异,将系统分为几个等级层次。

(3)确定以上递阶结构中相邻层次因素间相关程度通过结构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及矩阵运算的数学方法,确定对于上一层次的某个因素而言,本层次中与其相关因素的重要性排序—相对权值。

(4)计算各层指标对系统目标的合成权重,进行总、排序,以确定递阶结构中最底层各个因素在总目标中的重要程度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5)根据分析计算结果,综合分析措施方案和政策、实现目标的准则、策略和各种约束条件等对目标的影响,考虑相应的决策。

2.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的基本过程及指标体系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选择评价区域、对象和时段;②筛选评价指标;③确定指标权重——选定各指标不安全程度判断的标准值;④计算各指标不安全指数;⑤综合评分——结果分析一提出对策。

为了客观、全面、科学地衡量区域生态环境安个状况,在研究和确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时,要遵循科学性、系统个面性和相对独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可比性和针对性,可回溯性和可前瞻性原则。

对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生态环境安全总目标,将有关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分解成资源生态环境压力,资源生态环境质量,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整治及建设能力三个方面,并进一步分解成8个二级指标和21个量化指标(见下表)。

客观客评价:3.绵阳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

地理坐标为:东经103°45′~105°43′,北纬30°42′~33°03′。

东邻广元市的青川县、剑阁县和南充市的南部县、西充县;南接遂宁市的射洪县、大英县;西界德阳市的罗江县、中江县和绵竹县;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肃省的文县接壤。

全市幅员面积20249.45平方公里,占四川省土地面积4.2%。

其中绵阳城市建成区面积113.4平方公里。

全市按地貌主要类型:山区占61%,丘陵区占20.4%,平坝区占18.6%,平均海拔700米。

受地貌影响,绵阳市境降水丰沛,径流量大,江河纵横,水系发达。

全市境内有大小河流及溪沟3000余条。

所有河流、溪沟都分别注入嘉陵江支流涪江、白龙江与西河,全属嘉陵江水系。

涪江是嘉陵江右岸的最大支流,也是市境最主要的河流,它在市境的流域面积占全市幅员面积的97.2%,涪江发源于松潘县雪宝顶,贯穿于绵阳市遂宁市至重庆市合川注入嘉陵江,全长670km,流域面积36400平方公里,在绵阳市境内长约380 km,流域面积约20230平方公里,流域地形西北部高、东南较低,南北地势高差达5092.8米。

涪江对市境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和经济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

涪江支流较多,市境内的主要一级支流有涪江右岸的平通河、通口河(湔江)、安昌河、凯江;涪江左岸有火溪河、芙蓉溪、梓江等,构成不对称的羽状水系。

上游地处高山峡谷,植被较好、暴雨洪水汇流时间短,具有典型的山溪性河流暴涨暴落的特点。

市境多发洪灾,洪灾的区域分布以安昌江和涪江上游出现的频率最高,特别是涪江右岸及以西沿龙门山前缘一线的北川、安县、江油最为频繁。

绵阳市地处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冬半年受偏北气流控制,气候干冷少雨;夏半年受偏南气流控制,气候炎热、多雨、潮湿。

由于市境内地势北高南低,高差悬殊大,地貌由山地向丘陵过渡,形成了较为独特的气候特点。

绵阳市气候四季分明,以冬季最长,为95~115天;春、夏季次,为81~91天和82~118天;秋季最短,为71~76天。

夏、秋雨水充沛,虽冬春时有干旱发生,但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均在70%以上,因而终年湿润。

绵阳市一年中最热的七月平均气温为24.2~27.2℃,历年极端最高气温,除盐亭为39.5℃和梓潼为38.9℃外,其余各地在36.1~37.7℃之间。

虽有伏旱高温天气,却少酷暑。

一年中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为3.9~6.2℃,绵阳城区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4.5~-7.3℃。

绵阳市西部的王朗地区年均温2.5-2.9℃,七月平均温度12.7℃,一月均温-6.1℃,极端低温-17.8℃,极端高温26.2℃,≥10℃的积温1056.5℃。

年降雨量859.9mm,降雨日数195天,集中在5、6、7月。

是全市最寒冷的地区。

极端最高气温:39.5℃(盐亭县),极端最低气温:-17.8℃(平武县王朗)。

绵阳市降水量比较充沛,全市年均降水量825.8~1417毫米。

其分布特点是:南北少,中部多;东边少而西边多。

全市24小时极端降雨量为334.7mm(北川县,2008)。

绵阳城区24小时极端降雨量为234.7mm(2001.9.18)。

全市区域性暴雨天气累计过程雨量最高值为614.3mm (北川县,2008)。

【降水时空分布】年降水量显著偏少,尤其是主汛期,区域性暴雨少。

暴雨多发区的北川、安县全年降雨量800~900 mm,其余地区仅500~600 mm,较常年偏少2~3成。

就降水时间分布而言,冬季降水大部地区正常,春、夏、秋季降水持续偏少,旱情严重。

【日照时数】年日照时数为868~1403小时,偏多2成左右。

季日照时数:冬季寡照,偏少2~4成;春、夏、秋日照时数大部地方偏多,其中3、7、10月偏多3~4成。

【气候评价】小春作物生长发育期间,光、温、水等气象条件与其生长发育所需匹配良好,全市小春粮油作物获得较好收成。

大春作物生长发育期间,由于高温、干旱等不利天气条件的影响,全市大春粮食作物减产明显。

气候对其他行业的影响:盛夏高温酷暑,热浪袭人,对全市电力、建筑、旅游、交通等行业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主观评价:根据绵阳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特点,选择人口增长率,人均水资源,耕地质量等21项生态环境指标建立起生态环境安全评价体系,见表一图层C。

表一层次结构模型3.2层次结构模型的构建根据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的一般性指标体系,绵阳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安全评价指标的选择,可从资源环境生态压力,资源生态环境质量,资源生态保护整治及建设能力三个方面考虑,参考其他地区及相关领域的互相关系及在生态环境安全所处的地位,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并根据层次分析法原理及各项评价指标的相互关系,构建层次结构模型(见表一)。

3.3评价指标不安全指数计算的数学模型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安全评价,才用反证法,从不安全的角度进行安全评价,以不安全指数表示,并归一化处理。

设Xi(i=1,2,3...n)为第i个评价指标值,P(Ci)(Ci为指标号,i=1,2,3...n)为第i个指标的不安全指数,0≤P(Ci)≤1,XSi为评价指标标准值。

(1)对于越大越安全的指标A.若以安全值为标准值,则有Xi≥XSi时,P(Ci)=0:;当Xi<XSi时,P(Ci)=(1—Xi/XSi)*100%B.若以不安全值为指标值,则有X≤XSi时,P(Ci)=1;X>XSi时,P(Ci)= XSi/Xi* 100%;(2)对于越小越安全的指标A、若以安全值为标准值,则有当X≤XSi时,P(Ci)=0;当Xi>XSi时,P(Ci)=(1一XSi/X) x 100%B、若以不安全值为指标值,则有X≥XSi时,P(Ci)= X;i/XSix*100%;3.4指标值的计算及其不安全标准值的确定生态环境安全评价标准的确定是一项非常具有探索性的工作二在查阅研究有关资料的基础上,从合肥市农业和农业发展特点出发,根据各指标的特性和水平,函盖范围等,确定安全(或不安全)的标准值,计算指数值(见表二)。

3.5指标权重的确定根据层次结构模型及每一层次中各指标间相互关系,采用专家系统按萨蒂的1-9标度方法即标度1表示两个指标相比,具有同样重要性;标度3表示两个指标相比,一个指标比另一个稍微重要;标度5表示两个指标相比,一个指标比另一个指标明显重要;标度7表示两个指标相比,一个指标比另一个指标强烈重要;标度9表示两个指标相比,一个指标比另一个指标明显重要极端重要。

上述两相邻判断的中值标度为2,4,6, 8。

给出指标间两两比较矩阵(表4)。

用编制料的层次分析法计算程序,计算得到各评价指标相对权重值wc,均有很好的一致性。

总体一致性为0.017294,小于0.1,说明结果是可靠的(见表三、四)。

3.6综合评价及其结果分析综合评价绵阳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安全状况采用评分法,以“生态安全度”来表示生态安全状况,并以不安全指数表示。

对绵阳市2001年生态安全状况的综合评价结果分析可以发现:绵阳市2001年总体生态环境不安全指数为0.479,已进人“较不安全“的状况,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 虽然2001年人口增长率和人均耕地处于安全状况,但人口基数大,人口承载率过高、人均水资源和森林覆盖率偏少,均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2) 工业三废处理率基本满意,农业化肥、农药和农膜用量也处于一个低水平,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矛盾相对不明显。

但由于曾、GDP和人均GDP较少,使得污染治理、水利建设和科技发展投人力度均较低,耕地抗灾能力较差,贫闲发生率不可避免处于较高的水平,使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难度增大、后继力量不足:如果这种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生态环境安全形势必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综合上述,绵阳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安全截止2001年仍处于一个相对安全的水平,为维持或进一步提高绵阳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提高国民经济总体水平的同时,应加强污染治理、水利建设和科技发展投人;增大林网覆盖面积,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农民收人;在农业生产中运用科技手段,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加强农业资源的保护和农业生态环境的建设,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