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计算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14讲-三步计算式题(一)(含答案)沪教版
1.知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能用递等式正确地计算三步式题;3.能将分步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此环节设计时间在50-60分钟)回顾上次课的预习思考内容:算24点(2、3、6、9)方法1:2×6=12;3+12=15;15+9=24方法2:9+6=15;15-3=12;12×2=24方法3:2+6=8;9÷3=3;3×8=24方法4:2+3=5;9-5=4;4×6=24小结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小结2: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问题1:你能将上面的方法1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吗?教学说明:建议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可以适当进行提醒。
如:先算2乘6的积,再算3加12的和,最后算15加9的和。
就是求“3加上2乘6的积,再加上9的和”。
=20-20=100×2=0()=200 ()(3)48+20÷4×5(4)320-15×4+40=48+20÷20=320-60+40=48+1=320-100=49()=220 ()(此环节设计时间在20-30分钟)例题1:列综合算式并计算。
75×6=450 ①460÷23=20 ②450-20=430 ③教法说明:算式①中的结果450与算式③中的被减数相同,我们就用算式75×6去替换450;同理算式②中的结果20与算式③中的减数相同,用460÷23去替换20.最终得到75×6-460÷23=430试一试:列综合算式。
(1)540÷27=20,60×9=540,20-3=17 综合算式:(2)15×8=120,115+120=235,235-25=210 综合算式:(3)12+24=36,36÷9=4,4×5=20 综合算式:参考答案:(1)60×9÷27-3;(2)115+15×8-25;(3)(12+24)÷9×5例题2:递等式计算(1)986-36×5+251 (2)86×3-990÷33 (3)660+55×12÷20教法说明: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在进行计算(1)8 4 6 1=24 (2)8 6 4 1=24 (3)13 5 7 4=24试一试:在下面每个算式适当的地方添上括号,使算式成立。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2
⼈教课标版⼩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2第⼀单元学⽣姓名: 执笔:任昭琴审核:学习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P10例3学习⽬标:1、进⼀步掌握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法2、能够熟练地进⾏笔算3、通过学习、观察和⽐较,能找出例3和例1、例2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学习重点:乘法竖式各部分的意义学习难点:进位和对位⾃学内容:⼀、准备活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7 3 2 3 5 6× 2 1 ×2 5 × 5 0回忆: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位数乘()位数的乘法。
计算时,先⽤第⼆个因数()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再⽤第⼆个因数()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要和()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起来。
下⾯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学新知1、认真观察P10信息图,通过图上的信息,你能解决下⾯的问题吗?养鸡场有多少只鸡?列式并⽤竖式计算:在计算时你有什么问题吗?我的问题是()请明天把你的问题与同桌交流。
你能把两个因数的位置交换⼀下再算⼀次再⽤竖式计算吗?⽐较⼀下两次计算的结果怎样?我发现()⼩结: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前⾯学的⽅法(),只是在计算时⼀定不要忘了进位哟!我还发现,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
2、算⼀算:⾃⼰完成P10算⼀算哦,计算时⼀定不要忘了进位哟!哇,我⼀共做对了()道。
三、知识拓展:思考交流: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举例验证:24×31=(),积是()位数;43×25=(),积是()位数。
四、巩固练习:1、数学医院。
P12第四题,对的打∨,错的打×,并把错的改在下⾯:2、⽐⼀⽐,⽤竖式计算,看谁算得⼜对⼜快。
我⽤的时间是()分()秒。
15×60= 81×13= 52×26= 28×35=48×30= 32×46= 37×19= 25×38=恭喜你完成了学习任务!明天到班上汇报哦!学⽣姓名: 执笔:任昭琴审核:练习内容:P13—14,5—11题及思考题。
三步计算式题(导学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三步计算式题(导学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1. 学习目标•掌握三步计算式的概念。
•学会求解三步计算式题。
•提高学生口算速度和准确度。
2. 学习内容2.1 三步计算式的概念三步计算式是指:两个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分别进行三步计算,即先进行第一个数的运算,再进行第二个数的运算,最后将两次运算的结果进行运算求解。
例如:$$ 23 \\times 4 + 17 \\div 5 $$我们首先需要计算 $23 \\times 4$,计算结果为92;然后计算 $17 \\div5$,计算结果为3;最后将92和3进行加法运算,得到最终的答案为95。
2.2 求解三步计算式题求解三步计算式题的基本步骤:1.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每一个运算符两侧的数值。
2.将运算符的结果替换掉原来的式子,继续进行计算。
3.重复以上两步,直到整个式子被计算完毕,并得到最终的答案。
例如:请计算下面的三步计算式题:$$ 45 \\div 9 \\times 3 - 8 + 17 $$按照求解三步计算式题的基本步骤,我们可以先计算 $45 \\div 9$,得到计算结果5,然后将原来的式子转化为:$$ 5 \\times 3 - 8 + 17 $$接下来,我们可以继续计算 $5 \\times 3$,得到计算结果15,然后将原来的式子转化为:15−8+17最后,我们可以进行减法和加法运算,得到最终的答案为24。
3. 课堂练习3.1 练习题1请计算下面的三步计算式题:$$ 27 - 15 \\div 5 + 4 \\times 2 $$3.2 练习题2请计算下面的三步计算式题:$$ 16 + 26 \\div 13 - 5 \\times 2 + 3^2 $$4. 课后拓展4.1 拓展题1请计算下面的三步计算式题:$$ 56 \\div 7 + 32 \\times 4 - 112 \\div 14 $$4.2 拓展题2请计算下面的三步计算式题:$$ 64 - 25 + 9 \\times 2 + 15 \\div 5 + (16 - 7) $$5.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三步计算式的概念,并学会了如何求解三步计算式题。
导学案六年级试卷答案数学
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数是质数?A. 25B. 37C. 49D. 81答案:B解析:质数是指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37只能被1和37整除,所以是质数。
2.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A. 30厘米B. 40厘米C. 45厘米D. 60厘米答案:C解析: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为:周长= 2 × (长 + 宽)。
将长和宽代入公式,得到周长= 2 × (12 + 5) = 2 × 17 = 34厘米。
3. 下列哪个分数和小数相等?A. 1/4B. 3/8C. 1/2D. 2/5答案:C解析:分数和小数相等时,分母必须是10的倍数。
1/2 = 0.5,所以1/2和小数0.5相等。
4. 下列哪个数是奇数?A. 18B. 19C. 20D. 21答案:B解析:奇数是指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19不能被2整除,所以是奇数。
5. 一个圆的半径是3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A. 9π厘米B. 15π厘米C. 18π厘米D. 21π厘米答案:C解析: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为:周长= 2 × π × 半径。
将半径代入公式,得到周长 = 2 × π × 3 = 6π厘米。
由于π约等于3.14,所以周长约为6 × 3.14 = 18.84厘米,近似值为18π厘米。
二、填空题6.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答案:32平方厘米解析: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面积 = 长× 宽。
将长和宽代入公式,得到面积= 8 × 4 = 32平方厘米。
7.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答案:20厘米解析: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为:周长= 4 × 边长。
将边长代入公式,得到周长= 4 × 5 = 20厘米。
8. 下列哪个数是2的倍数?答案:16解析:2的倍数是指可以被2整除的数,16可以被2整除,所以是2的倍数。
导学案: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万以内的加减法一、学习目标:【强化目标】1、掌握三位数加法的估算方法,能应用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估算。
(难点)二、知识回顾:【走进学生,了解学情】连一连,把算式跟相应的结果连起来。
三、合作探究:【深入小组,点拨指导】问题导入(例4):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解题过程:1、观图,收集数学信息(1)已知信息:A.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
B.一到三年级来了221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
(2)所求问题: 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2、理解题意,明确解题思路。
(1)要想知道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电影能不能坐得下,可以先把一到六年级的学生人数()起来,求出六个年级的总人数,再与()比较,如果六个年级的总人数()或等于(),就能坐下;如果六个年级的总人数()或等于(),就不能坐下。
(2)、要求六个年级的总人数,应该用()法计算,列式为()。
由于题中并不要求计算221+239的准确结果,因此只要估算出大致结果就可以了。
3、探究估算方法方法一把加数估算成整百数。
把221看成200,把239看成200,200+200=400,221+239的结果大约是400.由于221大于200,239也大于200,所以221+239 的结果一定大于400,但是不一定大于441,因此用这种方法估算无法判断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能不能坐得下。
方法二把加数估算成几百几十数。
把221看成220,把239看成330,220+230=450,221+239的结果大约是450由于221大于220,239也大于230,所以221+239 的结果一定大于450,而巨幕影院只有441个座位,441比450(),所以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不下。
4、检验估算结果的合理性(1)计算准确结果因为200+200=400,21+39=60,400+60=460,所以221+239=460。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导学案)口算除法(含答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导学案6.1口算除法【核心素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探索“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2.掌握口算除法的算理,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表达能力和估算的意识。
3.感受到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对口算除法的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口算计算方法,并能以此估算两位数除两位数、两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
【学习难点】理解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口算算理。
【学法指导】仔细阅读数学书P71,例1-例2,结合学案自学。
自学过程中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记在专门的本子上,带到课堂与同学交流或者与老师讨论。
【知识链接】1、新龟兔赛跑。
2、估一估。
41÷8≈ 138÷7≈说说估算方法。
【探究新知】一、教材第71页问题一:整十数除整十数怎么口算?1、四人一个小组,学一学例题1。
2、填一填。
3、计算:80÷20=1)()个20是80;所以80÷20=()。
2)因为 8÷2=4;所以80÷20=()。
4、估算83÷20≈ 80÷19≈83个位的3()5,(),83≈(),所以商是()。
19个位的9()5,向前一位(),19≈20,所以商是()。
二、教材第71页问题二:几百几十数怎样除整十数?1、四人一个小组,学一学例题2。
2、填一填。
150÷50=1)()个50是150;所以150÷50=()。
2)因为 15÷5=();所以150÷50=()。
3、估算:122÷30≈ 120÷28≈1)122个位的2()5,(),122≈120,所以商≈42)28个位的8()5,向前一位(),28≈30,所以商≈43)估算就是用“()”求近似数。
【达标测试】一、选择题1.400÷80=()A. 200B. 4C. 5D. 202.最大的两位数与()的积是990。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竖式计算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竖式计算西师大版本文档将为四年级学生讲解如何使用竖式计算法,进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
在进行本文所讲述的竖式计算法之前,需要同学们理解几个基本概念。
1.被除数:要进行除法运算的数,如236。
2.除数:用来除被除数的数,如12。
3.商:除法的结果,如19。
4.余数:在被除数不能被除数整除时,剩余的数,如4。
在进行竖式计算法进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计算时,请同学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用被除数除以除数,进行第一次试除,将商写在上方的横向横线上,余数写在下方。
如下所示:1 9------12 (第一次试除,商为1,余数为11)2.将余数乘以10,再进行第二次试除。
如下所示:1 9 (商)------12 (第一次试除,余数为11)10 (余数乘以10)------1 (第二次试除,商为1,余数为1)3.重复以上步骤,直到余数为0或出现循环商为止。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得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商和余数,以此进行数值上的计算。
下面将给出一组样例问题,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竖式计算法。
例题1将310 ÷ 25计算出来。
1 2------25 (第一次试除,商为1,余数为10)10 (余数乘以10)------4 (第二次试除,商为1,余数为10)25 (余数乘以10)------5 (第三次试除,商为2,余数为0)因此,310 ÷ 25 = 12 … 5。
例题2将715 ÷ 23计算出来。
3 1------23 (第一次试除,商为3,余数为16)16 (余数乘以10)------6 (第二次试除,商为2,余数为10)23 (余数乘以10)------8 (第三次试除,商为3,余数为1)23 (余数乘以10)------0 (第四次试除,商为0,余数为0)因此,715 ÷ 23 = 31 … 8。
通过本文的讲解,相信同学们已经有了更好地理解竖式计算法进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计算的方法。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导学案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有理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2、能够运用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3、培养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2)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2、难点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过程。
三、知识回顾1、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 0 相乘,都得 0 。
2、计算下列各题:(1)(-3)×5(2)5×(-3)(3)(-4)×(-6)(4)(-6)×(-4)四、新课导入观察上面知识回顾中的计算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五、探究有理数乘法的交换律1、计算:(1)5×(-6) =-30(2)(-6)×5 =-302、思考:通过上面的计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结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就是有理数乘法的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为:ab = ba六、探究有理数乘法的结合律1、计算:(-3)×(-4)×(-5) = 12×(-5) =-60(-3)×(-4)×(-5) =(-3)×20 =-602、思考:通过上面的计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结论: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这就是有理数乘法的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为:(ab)c = a(bc)七、探究有理数乘法的分配律1、计算:5×(-6) +(-4) = 5×(-10) =-505×(-6) + 5×(-4) =-30 +(-20) =-502、思考:通过上面的计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结论: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这就是有理数乘法的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为:a(b + c) = ab + ac八、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例 1:计算(-12)×(1/3 1/4 + 1/6)解:原式= (-12)×1/3 (-12)×1/4 +(-12)×1/6=-4 + 3 2=-3例 2:计算(-5)×6×(-4/5)×1/4解:原式= (-5)×(-4/5)×6×1/4= 4×3/2= 6九、课堂练习1、计算:(1)(-8)×(-7)×0×(-5)(2)(-1/6 + 1/3 1/2)×(-12)2、用简便方法计算:(1)(-10)×(-824)×(-01)(2)(-3/4)×(-8 + 2/3 1/3)十、课堂小结1、有理数乘法的交换律:ab = ba2、有理数乘法的结合律:(ab)c = a(bc)3、有理数乘法的分配律:a(b + c) = ab + ac 十一、课后作业1、课本练习题2、拓展练习:计算 999×(-1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并能够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5.4 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青岛版(五四学制)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5.4 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青岛版(五四学制)一、引入1.回顾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用图形解题的方法来解决一步加减法的问题。
你们能否回想起使用图形解题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呢?请举一个例子。
(请学生们举例子,并与其他同学分享解题方法。
)2.目标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解题方法——“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通过练习掌握这种方法。
二、示范请你们看下面这道题:妈妈给小明买了3枚铅笔,小明自己又买了1枚铅笔,那么小明一共有多少枚铅笔?这道题目我们可以使用用两步计算的方法来解决。
1.第一步我们先把题目中的“妈妈给小明买了3枚铅笔”写出来,得:3接下来,我们把“小明自己又买了1枚铅笔”写出来,得:+12.第二步最后,我们把第一步中写下来的两个数字相加起来,得出答案是:4所以,小明有4枚铅笔。
三、练习请你们自己在本子上写下题目,然后用“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计算出答案。
1.有5个小朋友,他们一起吃了3块蛋糕,现在还剩下多少块蛋糕?2.小红有6个苹果,她送了2个给小明,现在小红还有多少个苹果?3.小明有9元钱,他去商店买了一个小汽车,花了7元钱,那么他现在还有多少元钱?4.小蔡想要购买一支4元的铅笔和一本5元的书,他现在有7元钱,够不够买这两件物品?四、总结在今天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解题方法——“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通过练习巩固了这个方法。
在这个方法中,我们先把题目中的数据写出来,然后进行两步计算得出答案。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学到更多的解题方法,请大家继续努力学习。
小数加、减法练习(导学案)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小数加、减法练习(导学案)一、知识导入1.1 检查小数分数知识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和分数的概念,并且掌握了小数加减法和分数加减法的方法。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练习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小数与分数的基本概念:•小数:小数是指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构成的数,小数点是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分界线。
•分数:分数是指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非零的正整数所得到的数。
1.2 演示小数加减法在学习小数加减法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例子:小明妈妈买了 4.5 公斤苹果,小明在超市买了 2.3 公斤,问小明妈妈一共买了多少公斤苹果?如果小明妈妈从零钱盒中找出 10 元,超市店员找零时给了她 9.8 元,小明妈妈实际花了多少钱?解题步骤如下:1.计算小明妈妈买苹果的总量:4.5 + 2.3 = 6.8所以小明妈妈买了 6.8 公斤苹果。
2.计算小明妈妈实际花了多少钱:10 - 9.8 = 0.2所以小明妈妈实际花了 9.8 元。
根据上面的例子,我们知道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但在具体计算时,必须注意小数点的位置。
二、小数加减法的练习2.1 计算加法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小数加法的计算练习:1.0.45 + 3.9 =2.7.2 + 1.86 =3.0.53 + 0.28 =4.2.6 + 3.43 =5.8.71 + 0.29 =6.0.02 + 0.06 + 0.01 =2.2 计算减法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小数减法的计算练习:1.9.5 - 3.8 =2.8.3 - 2.6 =3.0.7 - 0.33 =4.3.5 - 2.53 =5.7.29 - 0.29 =6.0.2 - 0.03 =三、总结归纳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的加减法的思路是相似的,但在计算时要注意小数点的位置。
在练习小数加减法的过程中,同学们需要注意运算的精度,避免出现计算错误。
四、课后练习请同学们在完成本导学案的练习后,通过书本或者其他途径进行更多的小数加减法练习,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六年级下册导学案试卷数学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0.125×0.8=________2. (-0.5)×(-0.2)=________3. 0.6×100%=________4. 1÷0.2=________5. 0.4÷0.2=________6. 5×10×0.01=________7. 0.8×0.8×0.8=________8. 3.14×2×5=________9. 1.2×0.6=________10. 0.25+0.5=________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个数是负数?A. -5B. 0C. 5D. -5.52. 下列哪个数是正数?A. -5B. 0C. 5D. -5.53. 下列哪个数是整数?A. 3.14B. -0.25C. 5D. 0.54. 下列哪个数是分数?A. 2B. 0.5C. 1/2D. 35. 下列哪个数是百分数?A. 50B. 50%C. 0.5D. 1/2三、计算题(每题5分,共25分)1. 计算:0.4×0.3×2.52. 计算:(-0.3)×(-0.2)×(-0.5)3. 计算:1.2×0.6÷0.24. 计算:0.8×0.8×0.8×0.85. 计算:3.14×2×5-1.5×2.5四、应用题(每题10分,共20分)1. 小明有5.2元,他要用这些钱买一本书,这本书的价格是4.5元。
请问小明还需要多少钱?2.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5厘米。
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分数和小数的区别。
2. 简述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概念。
答案:一、填空题1. 0.12. 0.043. 60%4. 55. 26. 57. 0.5128. 31.49. 0.7210. 0.75二、选择题1. D2. C3. C4. C5. B三、计算题1. 0.62. -0.033. 3.64. 0.40965. 15.7四、应用题1. 0.7元2. 60平方厘米五、简答题1. 分数和小数的区别在于:分数是用分子和分母表示的,表示的是两个数相除的结果;而小数是用小数点和小数部分表示的,表示的是整数和分数的混合形式。
(新)冀教版数学二上《加减混合运算》导学案(附答案)
2 加减混合运算项目 内 容1.小明有4支铅笔,他又买了3支,后来用去了5支,他还有多少支铅笔?2.商店有18个白皮球,23个花皮球,小羊买了22个皮球,还剩多少个皮球? 分析与解答:(1)求还剩多少个皮球,列式为18+23-22。
(2)计算。
①可以先求一共有多少个皮球,18+23=41(个),再求还剩下多少个,41○22=( )(个)。
②列竖式计算。
1 8+2 34 1-2 21 9 先用竖式计算加法,再用它们的和减去第三个数③脱式计算。
18+23-22=41-( )=( ) 按照从( )到( )的顺序计算:先计算前两个数的和,再用前两个数的和( )第三个数3.通过预习,我知道了计算加减混合算式时,可以用竖式计算,也可以用脱式计算,计算时都按照( )的顺序来算。
4.计算下面各题。
73-39+46 42+27-50 42+50-665.二(1)班图书角有75本图书,周五借出40本,还回来26本。
现在图书角有多少本图书?温馨知识准备:两位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
提示参考答案:1.4+3-5=2(支)2.(1)略(2)①-19②略③2219左右减去3.从左到右4.8019265.75-40+26=61(本)图案设计项目内容1.在下面的图形中涂上颜色,设计出你喜欢的图案。
2.按照下面的步骤画出图案。
分析与解答:(1)用圆规画一个( )。
(2)用直尺画一条( )。
(3)以大圆的( )为直径、大圆半径的中点为圆心画出两个小半圆,并且两个小半圆分别在大圆直径的两侧。
(4)擦去大圆的直径,大圆被分成两部分,把其中的一部分涂色。
3.通过预习,我知道了用大小不同的( )可以设计很多种图案。
4.这些图案都是怎么形成的呢?利用圆规和三角板,画出下面这些美丽的图案。
温馨提示学具准备:圆规、三角板、直尺。
知识准备:圆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1.略2.(1)圆(2)直径(3)半径3.圆4.略。
广东专版课时导学案数学答案
广东专版课时导学案数学答案广东专版课时导学案数学答案第一课时1.简答题(1)“一本正经”是哪种字体?答:宋体字体。
(2)在Excel表格中,如何将数据按照从大到小排列?答:选择需要排列的数据区域,点击“数据”菜单栏中的“排序”选项,选择需要排序的关键字和排序方式,确定即可完成排序。
(3)简述函数在Excel中的用途。
答:函数是Excel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常用于进行数学计算、字符操作、日期计算等等,帮助用户快速、精确地完成各种数据处理操作。
2.计算题(1)已知一条直线上有两个点A(-3,1)和B(2,-5),求这两个点的中点坐标。
答:$M(\dfrac{-3+2}{2},\dfrac{1-5}{2})=\text{(-\dfrac{1}{2},-2)}$(2)已知一个圆的半径为r,求这个圆的面积和周长。
答:圆的面积为$S=\pi r^2$,周长为$C=2\pi r$。
3.综合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3)和点B(4,-5),求线段AB的长。
答:$AB=\sqrt{(4-(-2))^2+(-5-3)^2}=\sqrt{64+64}=\sqrt{128}=8\sqrt{2}$(2)已知一条直线的斜率为k,过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P(x1,y1),求这条直线的解析式。
答:直线的解析式为$y-y_1=k(x-x_1)$第二课时1.简答题(1)什么是分式函数?答:分式函数是指分子式和分母式都是多项式的函数,其中分母式不能为0。
(2)什么是绝对值符号?答:绝对值符号“|x|”表示x与0之间的距离,即|x|=x(x≥0)或|x|=-x(x<0)。
(3)什么是求根公式?答:求根公式是指解一次、二次和三次方程时使用的一种公式,用于求得方程的实数根。
2.计算题(1)计算$\dfrac{2}{3}-\dfrac{3}{7}+\dfrac{1}{2}$答:$\dfrac{2}{3}-\dfrac{3}{7}+\dfrac{1}{2}=\dfrac{28}{42}-\dfrac{18}{42}+\dfrac{21}{42}=\dfrac{31}{42}$(2)计算$\dfrac{x}{x+1}+\dfrac{x}{x-1}$答:$\dfrac{x}{x+1}+\dfrac{x}{x-1}=\dfrac{x(x-1)+x(x+1)}{x^2-1}=\dfrac{2x^2}{x^2-1}(x\neq1,x\neq-1)$3.综合题(1)已知分式函数$f(x)=\dfrac{ax+b}{x+1}$,当$x=1$时,$f(x)=3$,求函数的解析式。
六年级上册导学案数学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1千米等于______米。
2. 0.25平方米等于______平方分米。
3.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3分米,它的面积是______平方分米。
4. 2.5升等于______毫升。
5. 0.6千克等于______克。
6.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4.5分米,宽是2.3分米,它的周长是______分米。
7. 一个圆的半径是5厘米,它的周长是______厘米。
8. 6.3米减去2.5米等于______米。
9. 7.8乘以2.5等于______。
10. 8.4除以0.6等于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各数中,最小的数是()A. 0.5B. 0.05C. 0.0052.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分米,宽是5分米,它的面积是()A. 40平方分米B. 20平方分米C. 45平方分米3. 下列各数中,能被3整除的数是()A. 6B. 7C. 84. 下列各数中,最大的数是()A. 0.25B. 0.5C. 0.1255. 一个圆的直径是10厘米,它的半径是()A. 5厘米B. 10厘米C. 15厘米三、计算题(每题5分,共25分)1. 计算:3.2 + 4.5 -2.12. 计算:7.8 × 0.43. 计算:5.2 ÷ 0.64.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分米,宽是4.5分米,求它的面积。
5. 一个圆的半径是7厘米,求它的周长。
四、应用题(每题10分,共20分)1. 小明家有一块长方形的地,长是15米,宽是10米,他打算在这块地上种菜。
每平方米可以种2棵菜,问这块地最多可以种多少棵菜?2. 小红有3.5升水,她要将这些水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相同的水量,问每个同学可以分得多少升水?五、解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 简述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答案:一、填空题1. 10002. 253. 94. 25005. 6006. 13.47. 31.48. 4.39. 19.510. 14二、选择题1. A2. A3. A4. B5. A三、计算题1. 5.62. 3.13. 8.666...4. 54平方分米5. 43.96厘米四、应用题1. 90棵2. 0.7升五、解答题1.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1)224÷2=112112÷4=28
224÷2÷4=28(2)2×4=8
224÷8=28224÷(2×4)=28
3.份数份数总总数量
4.4076695.144÷3÷2=24(人)
列综合算式为()
3.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先用总数量除以第一次平均分的(),接着除以第二次平均分的();还可以先求出两次一共平均分成的()份数,然后用()除以总份数来求出一份的数量。
4.计算下面各题。
720÷3÷6608÷2÷4828÷4÷3
5.
温馨
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项目
内容
1.有224本书,平均放在两个书架上,每个书架上放多少本书?
2.
分析与解答:
(1)可以先求出每个书架平均放多少本书,列式为(),再求出每个书架一层放书的本数,列式为()。
列综合算式为()
(2)想:我们还可以先求出两个书架一共有多少层,列式为(),接着求出平均每层放书的本数,列式为()。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和倍问题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和倍问题一、问题引入小明在玩数学游戏的时候,遇到了这样一道题目:把一个正整数变成 28,需要将这个数先加上 6,再把所得的和乘以 2,再减去 10,最后再除以 4,就可以得到 28。
那么,这个正整数是多少呢?二、问题分析小明在解这个问题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比较普遍的数学问题,就是和倍问题。
和倍问题是指,在计算问题的时候,需要先将某个数加上(或减去),再将所得的和(或差)乘以一个倍数,然后再加上(或减去)另外一个数,最后得到一个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分析问题,确定出所需的计算步骤和运算顺序,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通过以下步骤来解决:1.定义变量:用一个字母或符号代表所要求的正整数;2.理解题意:将题目中的信息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明确问题的要求和限制;3.分析问题:根据题目要求,推导出问题的公式;4.解决问题:利用所得公式,将算式连通,求解出变量的值。
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以上步骤。
三、问题解决1. 定义变量我们用字母 x 代表所要求的正整数。
2. 理解题意题目要求我们将一个正整数变成 28,需要经过以下几步操作:1.首先,将这个数加上 6,得到 x + 6;2.然后,将所得的和乘以 2,得到 2(x + 6);3.接着,将所得积减去 10,得到 2(x + 6) - 10;4.最后,将所得差除以 4,得到 (2(x + 6) - 10) ÷ 4 = 28。
根据题目,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公式:(2(x + 6) - 10) ÷ 4 = 283. 分析问题将式子展开,得到:(2x + 12 - 10) ÷ 4 = 282x + 2 ÷ 4 = 282x + 0.5 = 282x = 27.5x = 13.75但我们知道,题目要求的是一个正整数。
因此,我们需要对结果进行验证。
我们可以发现,当 x = 13 时,符合题目要求。
同步导学案课时练数学三年级上册
同步导学案课时练数学三年级上册一、数与代数。
1. 时、分、秒。
- 知识点:- 认识钟面,时针、分针、秒针的特点。
- 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1时 = 60分,1分 = 60秒)。
- 计算经过时间,例如:小明7:30从家出发,8:10到达学校,经过了多少时间?可以用8时10分 - 7时30分 = 40分。
- 练习题:- 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了()分。
- 秒针走一圈是()秒,也就是()分。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知识点:-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例如:35+24,可以先算30 + 20 = 50,再算5+4 = 9,最后50+9 = 59。
-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10,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
- 练习题:- 230+180 =(),笔算时要注意()。
- 口算32 - 19时,可以先算(),再算()。
3. 测量。
- 知识点:- 毫米、分米的认识,1厘米 = 10毫米,1分米 = 10厘米,1米 = 10分米。
- 千米的认识,1千米 = 1000米,感受不同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例如:食指宽约1厘米,粉笔长约1分米,操场一圈约400米,2圈半就是1千米。
- 吨的认识,1吨 = 1000千克,了解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较重的物体用千克作单位,很重的物体用吨作单位。
- 练习题:- 3分米 =()厘米,5000米 =()千米。
- 一头大象重4吨,合()千克。
4.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知识点:-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笔算方法,包括加法的验算(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或者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和减法的验算(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否等于减数,或者用差加上减数看是否等于被减数)。
- 解决问题时的估算策略,例如:估算398+205,可以把398看作400,把205看作200,400+200 = 600。
四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导学案答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导学案答案一、直接写出得数。
+= y+y= 56×78×0= 25×14-25×10= ÷5÷4=÷= 90×70= n×n= 37十68×0= -65-35=二、填空题1. 一个小数由2个十,5个十分之一,9个百分之一共同组成,这个小数就是( )。
2. 5.46是由( )个1、( )个0.1、和( )0.01组成。
3. 用字母则表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 )4. 一本书a元,买40本这样的书需要( )元。
5. 一个工厂旧有煤x吨,火烧了t天,每天火烧a吨,还剩下( )吨。
6. 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平均数是n,另外两个数分别是( )和( )。
7. 一个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就是40度,另一个锐角就是( )度。
8. 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的乘积( )。
9. 钟面上9时整,时针和分针所夹的角是( )度。
从1点至2点,分针转动的角度就是( )度。
10. 甲数是乙数的7倍,甲数比乙数多,乙数是( )。
11. 用字母则表示乘法分配律就是( )。
12. 一周角=( )直角 =( )平角13. 25×49×4=(25×4)×49这一运算过程运用了( )律。
14. 用3根小棒来拼三角形,已知两根小棒的长度分别为10厘米和5厘米,那么第三根小棒的长度最短是( )厘米。
15. 不必排序,在○填上上<、>或=(40+4)×25○11×(4×25) -○-+216. 大红用一根17厘米短的铁丝围起了一个三角形,它的边长可能将就是( )、( )、( )。
三、判断(在括号里对的打“√”,错的打“×”)1. a的平方一定大于2a ( )2. 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角是锐角。
( )3. 小的三角形比大的三角形内角和度数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小丽同学取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mg置于烧杯中,并向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溶液,不断搅拌,测得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求:
(1)m g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是克;
(2)当加入51.6 g稀硫酸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
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为了测定某碳酸钠样品中杂质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李明同学进行了三次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
实验数据如下表:
完成下列计算:
(1)反应的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是多少?
(2)加入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3)碳酸钠样品中杂质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