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社会行为教案1 新人教版
5.2.3 社会行为 教案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狮群的日常生活。
【提出问题】狮子都是群体生活的,他们还有狮王。除此之外,大家还知道哪些是群体生活的动物吗?
【归纳总结】蜜蜂、狼、猴子等。
新课讲解
1.【展示图片】依次展示蜜蜂、白蚁、狒狒、蚂蚁等动物的群体生活。
【提出问题】
(1)蚂蚁群体中各成员的职责。总结蚂蚁群体具有哪些社会行为特征?
(2)狒狒和狮子一样都有首领,说出首领享有哪些特权?
2.【提出问题】具有群体生活的动都有什么共同点?换句话说,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有哪些特征呢?
【归纳总结】群体内部形成组织;成员间有分工;有的还形成等级。
3.【播放视频】播放视频,了解动物群体信息交流。
【归纳总结】动作(蜜蜂的舞蹈);声音(神龙架的猴语);气味(蚂蚁等)。
课 题
社会行为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授课PPT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阐明社会行为的特征,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式。
2.通过对动物社会行为的观察和群体组织特点的总结,逐步培养分析处理信息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群体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性。
难点:探究动物的通讯实验。
4.【实验设计】探究蚂蚁的通讯。指导学生使用“蚂蚁之穴”、透明管道、食物来设计实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5.2.3社会行为说课
第三节社会行为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本节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内容。教材安排这一章对培养学生生物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章第一节讲的是动物的运动,它是学习第二、三节动物行为的基础。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而动物的社会行为是动物行为的一种。
《社会行为》这节内容主要是研究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及信息交流的方式及意义。动物社会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节课的特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教师提供的分析和实验用的素材,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社会行为的形成机理,理解社会行为的意义,获取动物社会行为方面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动物社会行为的概念.
2.能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3. 描述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4.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
5.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成功的科学探究需要探索精神。
2.认同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3.初步形成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增加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
2.注重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增强体验情感的意识,而不是单纯的说教,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出热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法与学法: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主动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始于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对自然界的认识,而不是单纯对书本知
八年级生物上册 5.2.3《社会行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
《社会行为》教案
一、本节课的教材地位、作用
《社会行为》一节选自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中的第三节。有关动物的行为的知识对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非常重要,而且动物的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因此本节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哪些动物营群体生活,能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动物生存的意义,并能举出实例;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对<蚂蚁的通讯>的探究,进一步的学习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的品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社会行为》的学习,使学生认同社会成员间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友爱的思想。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对小动物的观察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群体生活的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法。
2、难点:群体生活的动物社会行为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探究问题的组织与实施。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蜜蜂、白蚁、狒狒、群体生活的动物成员图片。
2、制作牧羊人拴羊而牧的图片。
3、出示“白蚁分工连线题”与“探究提示”的小黑板。学生准备:收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图片。五、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第三节社会行为
一、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能力目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探究蚂蚁的通讯行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2、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
难点:1、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2、探究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实施。
三、课前准备
教师:1、搜集社会行为的动物的文字资料、图片、录像片。
2、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参考情境。
学生:1、收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图片、录像片。
2、仔细观察蚂蚁、蜜蜂等社会性昆虫的行为。
3、预习探究实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探究问题,小组确定本组选题,初步拟
订探究方案。
四、教学设计
(一)1、播放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2、指导学生进行描述,互相交流,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
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社会行为有哪些特征?参与讨论一起归纳总结讨论结果。
4、展示图片,启发学生进行分析。
5、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请同学找出其中的雌蚁、雄蚁、工蚁、兵蚁。
6、引导学生思考:分工的社会意义,雌蚁的庞大体形对种族延续的意义。活的动物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
7、倾听学生的想法,和学生一起分析
8、一同观看图片找出等级。(提示:群体中按个体大小、健康状况、力量强弱划分)
(二)1、引导学生体验信息传递的趣味性,信息传递在生活中的意义。
人教版生物八上第三节《社会行为》word学案(1)
人教版生物八上第三节《社会行为》word学案(1)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三节社会行为
第一部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1、动物的社会行为的概念。★2、社会行为的特征。
3、认识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理解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4、研究并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意义,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5、积极了解并且掌握动物的社会行为,以便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动物。6、通过本节的学习,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培养互助友爱的精神。
第二部分:课堂环节
第一环节:预习自学,探究问题
自学指导:围绕学习目标和导学案中自学探究的问题,阅读教材
P37~P41,独立思考探疑,备好问题,准备合作讨论。注:无法解决问题要用红笔标注。问题一:你们知道有哪些动物是营群体生活的吗?(小组成员角色扮演)
问题二: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具有社会行为,你知道社会行为的含意是什么吗?
问题三:观看教材P38页的两幅图片及阅读P37~P38,结合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1、白蚁群体成员间如何分工?(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来说明白蚁的分工状况)
2、白蚁的社会行为对于白蚁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3、狒狒群体和白蚁
群体生活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4、狒狒群体中的“首领”有哪些特权?它的职责是什么?这对于整
个群体的生活又有什么重要意义?
归纳总结: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成员之间有明确
的,有的群体中还性成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
延伸思考:
1、鸡群或羊群中有最占优势者吗?它有哪些行为特点?
2、同样是肉食动物,虎是单独生活的,狼却往往集结成群捕食猎物。这两种动物的捕食方式各有什么有时和不足?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社会行为教学课件
实验探究
蚂蚁的通讯 【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进行通讯的? 【作出假设】__蚂__蚁__是__通__过__气__味__进__行__通__讯__的___。 【制订计划】 搭桥:将3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如右 图),形成3个小岛,小岛间用2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 来,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1个小 岛到达其他小岛。
2.(2020深圳)火蚁具有社会行为,当洪水来临时,它
们分工合作在水面形成一个漂动的“蚁团”,齐心协力
到达陆地。下列动物群体中也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
A.土D壤中的一群蚯蚓 C.池塘中的一群蝌蚪
B.草丛中的一群蚊子 D.树林中的一群狒狒
3.科学家观察记录狼群行踪,发现狼主要以鹿、羚羊、 兔为食,有狼王负责指挥,能通过嚎叫传递信息,具有 一系列社会行为。下列关于社会行为的叙述中,错误的 是( A ) A.所有动物都具有社会行为 B.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C.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D.群体内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当采集蜂群按照这种舞蹈语言来到蜜源附近后,它 们还要根据从舞蹈者身上获得的气味去精准定位蜜源。 这是一种非常抽象、复杂的语言,能够传达的信息数量 据估算可达到大约10亿条,在所有动物信息传播系统中, 仅次于人类语言。
问题:除了蜜蜂的舞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信息交流 方式?举出相关的例子。
示范答案:蚂蚁外出时沿途分泌气味物质作为路途标 记;大部分鸟类通过声音求偶,还有一部分鸟如鸵鸟、 孔雀等则是通过动作来求偶。
八年级生物上册 5.2.3《社会行为》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
第三节社会行为
教学目的
1.识记群体的组织特点及其优越性。
2.知道动物通讯的作用和动物的“语言”种类。
3.通过对蚂蚁的社会行为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科技小论文的撰写能力以及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
4.通过对动物社会行为的了解,使学生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1.群体的组织特点是教学的重点。营群体生活的动物才具有社会行为,而社会行为又不是同种的许多个体简单地聚集在一起。因此,只有在学生充分理解群体的组织特点,才能更好地理解社会行为的意义,了解群体中“通讯”的重要性。
2.群体中的“通讯”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一方面学生对这些知识缺乏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容易片面理解“语言”
教具准备
录像、图片、动画、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先播放教学放录像(动物的社会行为),让学生先有个感性认识,再通过蜜蜂、蚂蚁等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引出社群行为。这些典型事例概括出群体组织特点,展示“兽语”,了解群体的通讯。
二、新课讲解
1.社会行为的特征: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就是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
下面我们就蚂蚁和狒狒为例来说明动物的社会行为。
(展示蚂蚁群体成员的分工图片)结合图片进行讲解如下:蚂蚁群体成员之间有明显的分工。在蚂蚁的群体中总共生活着以下四中类型:雌蚁、雄蚁、工蚁、兵蚁(根据图片让学生分辨蚂蚁的类型)。它们的分工是不一样的。工蚁的智能是筑巢、喂养雌蚁、雄蚁和兵蚁。兵蚁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社会行为》教案
第三节社会行为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方面
(1)、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探究蚂蚁的多咱行为。
(2)、对比观察四种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中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
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
体。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2)、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
2、教学难点
1)、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2)、探究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实施。
三、课型、教学时数
新课、讨论法。课时:1课时四、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教学挂图等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社会行为
一、概念:
二、特征:
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3、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制度
三、通讯作用:群体中的不同个体间随时交流信息
检测案
1、在动物的社会行为中,最占优势者是(A)
A、主要表现在攻击彳丁为上总是得胜者
B、最后享用食物者
C、往往是一个雌性个体
D、负担对外战斗、保护群体者
2、不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A)
A、鲫鱼
B、象
C、白蚁
D、金丝猴
3、狗外出时走很远也不会忘记回家的路,这是由于它出去时走不远就要撒尿,其目的是(B)
A生理活动的需要B留下气味做“记号”
C与其他的狗沟通信息D吸引异性的狗前来
4、具有社会行为的一组动物是(D)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2.3《社会行为》 教案
第三节社会行为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阐述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2、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信息交流的方式,阐述动物群体信息交流的意义。
3、养成分析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4、运用已有的知识经历进展推理和假设,尝试设计实验探究各种动物的通讯行为。
5、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分析:
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动物各种行为的存在都是对其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利的,其中社会行为是否也具备同样的作用呢?通过对课本中和同学们提出的群体生活的动物的分析,使学生们理解分工合作对于个体和种族延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分析:
探究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一个好的、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的提出,一定是这个学生在对所观察动物有很大兴趣,且有了一定了解的根底之上提出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大胆猜想并进展科学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提出好的探究实验,并进一步进展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如果学生平时就对生物缺乏兴趣,是不可能提出并设计出好的探究实验的。功到自然成!相信经过一年多的不断探究实验,同学们的探究能力是会不断增强的。
教学策略:
多媒体技术的利用使我们的生物课堂上能够把大自然中的、动物园里的、课下随时观察到的场景动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动物的社会行为的探究实验是本节课的难点,要想把这一难点突破,对动物社会行为和信息交流的特征、意义的学习中一定要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而利用大量视频、图片形象地把动物的社会行为展示给学生,进一步引导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像一个生物学家一样去寻找答案是我们的最好收获!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2.3社会行为说课稿
《社会行为》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XXX中学的X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社会行为》,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学情、教法、学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八个方面介绍我对这节课的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本节课是在前两节内容的基础上,对动物行为的进一步学习。社会行为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对学生理解不同群体之间、人类与动物群体之间、群体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有重要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中的信息交流”两个话题和“蚂蚁的通讯”一个探究实验,课时安排为2课时,那么,第一课时将完成“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中的信息交流”两个内容的学习,第二课时探究蚂蚁的通讯。
2、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结群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二)技能目标:通过对动物社会行为的观察和群体组织特点的总结,培养学生的鉴别、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动物社会行为的了解,使学生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感受集体力量的伟大。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三维目标的分析,确定教学重点为:社会行为的特征。教学难点为:动物结群生活的意义。
二、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和一定的生活经验,学生积极性较高,表现欲较强。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说教法
动物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是比较抽象的内容,学生往往不易理解。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生物学科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录像、演示动画,化抽象为形象,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利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生物 第三节 社会行为 教案(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三节社会行为
一、知识与技能
1. 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描述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3. 探究“蚂蚁的通讯”,设计和实施探究方案,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采用探究活动、多种媒体演示(视频、图片等)、启发互动、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等策略,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活动体验,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通过观察、资料分析、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等达成学习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同群体中分工合作对种群生存的重要性和群体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性。
2. 形成生物和环境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1.动物社会行为的主要特点。
2.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进行“探究蚂蚁的通讯”的活动。
1.教师搜集动物的社会行为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设计并制作多媒体
课件,指导学生诱捕和饲养蚂蚁。
2.学生预习探究实验,诱捕和饲养蚂蚁为实验做准备。
师:大家知道地球上的动物种类繁多,各有各的生活方式,有独居的,也有营群居生活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你们知道有哪些动物是营群体生
活的吗?2.这些群居动物内部不同成员之间是如何分工合作的?可以查找相关资料整理成体系列到黑板上,比一比哪组做得更多更好。
(拓宽思维,举例说明,解答学生疑惑,介绍动物的行为。)
(一)动物群体生活的意义
展示蚂蚁、蜜蜂、猴子、鹿、羚羊、企鹅、牛、斑马、黑猩猩等动物图片师:请说出哪些动物是群体生活的?
生:能认识到,这些动物都是进行群体生活的。
师:单只狼见到野猪会逃跑,但群狼见到野猪就不怕,为什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社会行为教案
第三节社会行为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主要是研究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学生对一些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有一定的了解(如蚂蚁、蜜蜂),但仅仅是见过工蚁、工蜂,而对蚁穴、蜂巢里的分工情况并不了解。对于白蚁、狒狒这些动物,学生更是见都没见过。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寻找剪辑这些动物的生活视频,让学生能够生动、直观、高效的学习社会行为的知识。动物社会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节课的特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社会行为的意义,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合作精神。
二、教材分析
重点:
1.社会行为的特征。
2.群体生活的意义。
难点:
1.群体生活的意义。
2.形成团结友爱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1.描述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
4.初步形成团结友爱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的特征:
1.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
2.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
3.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
八年级生物上册5.2.3社会行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社会行为
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教师活动: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问:
教师引导学生在以上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在狒狒的群体中哪一个是首领
动物依靠集体的力量更容易适应环
够分泌吸引雄虫的物质一性外激素。
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奔向食物所在地。
的蚂蚁为什么总是要经过曲折的路径再次找到食物,并没有走一条捷径
C.
下列关于阿尔卑斯狒狒社群内“首领”雄狒狒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制度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五单元第二章社 会 行 为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三节社会行为
课标要求
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2.探究蚂蚁或其他动物的行为。
课标解读
1.本节课是对上一节课《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学内容的延伸和补充,让学生认识到同种动物个体之间有的是单独生活的,有的是营群体生活的;并深入了解动物如何通过社会行为适应环
境,并在群体中如何进行通讯。
2.课程标准:课标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并探究蚂蚁或其他动物的行为。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群体内不同个体间分工合作”和“群体中的信息交流”体现了生物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相适应。探究“蚂蚁的通讯”,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可引导学生观察蚂蚁的运动和行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不同个体间分工合作,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有利于动物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生存和繁衍。”
课标要求
3.动物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是比较抽象的内容,学生不易理解。通过分析白蚁和狒狒的群体生活,引导学生归纳社会行为的相关概念和特征;选用实验动物进行相应的探究实验,了解动物通讯的方式和意义。构建“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动物为了生存和繁衍种族,表现出复杂多样的动物行为特征”的观
点。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2.描述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过程目标
通过设计和实施“探究蚂蚁的通讯”的活动方案,培养学生
的观察、思维、合作、交流、及创新等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社会行为》教案
第三节社会行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阐述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2)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信息交流的方式,阐述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3)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
(1)培养分析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2)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设计实验探究蚂蚁的通讯行为。
(3)加深对“生物由于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环境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认识,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用普遍联系的方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
(2)培养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3)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
(1)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2)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
难点:
(1)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2)探究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3)动物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视频播放不同动物的相关行为:同学们在片中都看到了哪些动物?这些动物中有哪些是群体生活的?你们还知道别的群体生活的动物吗?群体生活动物与独居的动物相比有哪些优越性呢?教师小结后引入新课,板书课题(第三节社会行为)
任务一:社会行为的特征
【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⒈联系生活实际,说出群体生活动物与独居的动物相比有哪些明显的特征?
2、白蚁的群体生活有什么特点?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的职能分别是什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2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3节 社会行为
第三节社会行为
本节课主要是研究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及信息交流的方式及意义。动物社会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节课的特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教师提供的分析和实验用的素材,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社会行为的形成机理,理解社会行为的意义,获取动物社会行为方面的有关知识。
本节课所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认知思维特点正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这节课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宠物,这无疑为我们学习动物的行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社会行为是动物的群体行为,学生在生活中很难观察到,这又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动物社会行为的主要特点;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教学难点:探究蚂蚁的通讯。
相关课件、视频、图片以及探究蚂蚁的通讯所需的实验器材。(教师可提前让学生预习探究实验,指导学生诱捕和饲养蚂蚁,为实验做好准备)
一、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教材P54“想一想,议一议”进行导入:火蚁是一种营群体生活的蚂蚁。在洪水来临时,一些工蚁彼此将前后足搭接在一起,在水面上形成一个由身体搭建的“筏子”;另一些工蚁则忙着把蚁后、雄蚁和幼蚁搬到“筏子”上,最后,在水面上形成一个漂动的“蚁团”。蚁团随水漂流时,组成“筏子”的工蚁常常会被鱼吃掉,一旦有缺口,总有其他工蚁义无反顾地补上去,直到蚁团到达陆地。组成“筏子”的工蚁为什么宁愿“牺牲”自己呢?今天就让我们解开这个谜。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社会行为的特征
1.播放一个动物的社会行为视频(关闭其中的解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社会行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哪些动物营群体生活,能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动物生存的意义,并能举出实例;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对<蚂蚁的通讯>的探究,进一步的学习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的品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社会行为》的学习,使学生认同社会成员间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友爱的思想。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对小动物的观察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
1、重点:群体生活的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法。
2、难点:群体生活的动物社会行为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探究问题的组织与实施。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蜜蜂、白蚁、狒狒、群体生活的动物成员图片。
2、制作牧羊人拴羊而牧的图片。
3、出示“白蚁分工连线题”与“探究提示”的小黑板。
学生准备:收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图片。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新课:
群体生活的动物
群体生活的动物具有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特征:群体内部形成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有的群体形成等级,有的群体等级。
白蚁的社会分工
哺乳动物的群体中有等级。
等级划分的依据。明确学习目标
结合教材及生活经验说
出群体生活的动物。
观察蜜蜂群体成员挂图,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分
析解答。
培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
的能力。
结合蜜蜂的社会行为并
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讨
论总结社会行为的特征。
观察白蚁群体成员的分
工图片。根据阅读作连线
题。进一步理解社会行为
的特征。
观察“拴羊而牧”的图片,
从生物学的角度说出存
在的问题。“羊群有等级,
控制头羊即可控制羊群”
从人类群体生活形成了人
类社会,成员很多行为具
有社会性,引出动物的社
会行为的教学。
创设问题情境:哪些动物
是群体生活的?
出示蜜蜂群体成员挂图,
引导观察:
1、个体的大小、工作、地
位是否相同?
2、个体的行为是否只为自
己服务?这种利他行为是
什么行为?
提出问题:社会行为有哪
些征?参与讨论、指导阅
读。
引导观察、分析。
小黑板出示连线题。
出示漫画家丰子恺给友人
的“拴羊而牧”漫画,引
导观察,利用本节知识说
出画中存在的问题?
出示狒狒群体生活图片。
.为什么你说他是首领?
首领的特权。
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动作、声音、气味。
小结:
动物群体生活的意义。
布置探究:
蚂蚁的通讯。观察图片,说出首领。
回答划分的依据。
思考回答。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联系原有知识举例。
分组讨论总结
明确探究问题。
首领有何特权?
人类用动作、语言文字通
过电话、网络交流信息。
而动物为很好的合作怎样
交流信息呢?
提示:什么样的动物群体
生活?
提示:认真阅读教材,分
工合作。在树林、土壤高
燥的地方可找到蚂蚁。
组织教学
探究蚂蚁的通讯表达交流:
拓展探究:
了解动物行为习惯的意义。明确目标
阅读回答
各小组成员分别说出本
组探究的情况:
1、探究的问题:
2、作出的假设:
3、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4、遇到的问题:
5、得出的结论:
通过探究产生疑问。
引起兴趣,课后进一步探
究。
阅读教材41页,回答问
题。
检查各小组探究情况
什么叫通讯?
上节课我们布置了蚂蚁通
讯的课后探究,下面请各
小组成员分别说出本组探
究的情况,要求毎人说一
项,最后组长总结。
组织分析讨论探究中遇到
的问题。
教者引导,产生新的探究
问题。如:蚂蚁更喜欢吃
什么?等。
指导阅读,提出问题。
小结:认识到群体合作的意义,
增强集体主义精神。对同学们在活动中的优秀表现给以鼓励评价。
结合本节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