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社会行为教案1 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5.2.3《社会行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
《社会行为》教案
一、本节课的教材地位、作用
《社会行为》一节选自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中的第三节。
有关动物的行为的知识对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非常重要,而且动物的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因此本节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哪些动物营群体生活,能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动物生存的意义,并能举出实例;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对<蚂蚁的通讯>的探究,进一步的学习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的品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社会行为》的学习,使学生认同社会成员间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友爱的思想。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对小动物的观察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群体生活的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法。
2、难点:群体生活的动物社会行为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探究问题的组织与实施。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蜜蜂、白蚁、狒狒、群体生活的动物成员图片。
2、制作牧羊人拴羊而牧的图片。
3、出示“白蚁分工连线题”与“探究提示”的小黑板。
学生准备:收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图片。
五、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5.2.3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社会行为的概念和特点,特别是其适应性和规范性的内涵。
2.掌握动物社会行为的主要形式及其在生存和繁衍中的作用。
3.深入理解人类社会行为的道德观念,并将其与生物学知识相结合。
4.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行为的能力,特别是在设计实验和数据分析方面的技能。
4.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研究生物的社会行为,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5.能够运用图表、文字、口头表达等方式,清晰、准确地描述和分析生物的社会行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讨论、分析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和认识生物的社会行为。
2.利用实例、案例、实验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行为的特点、形式和规律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观察作业:请学生选择一个动物群体(如蚂蚁、蜜蜂、狮子等)进行观察,记录其社会行为的特点和形式,尝试分析这些行为对其生存和繁衍的作用。要求观察细致,记录详实,字数不少于300字。
2.思考作业:请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课堂讨论,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心得体会: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生动的动物社会行为案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社会行为的概念和特点。
-利用互动式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社会行为的适应性意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分工协作中体验社会行为的重要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设计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社会行为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图示和实例,解释社会行为的概念,强调其群体性、互动性、规范性等特点。
5.2.3 社会行为 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社会行为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什么是社会行为,并列举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种类。
学生能够理解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和繁衍的意义。
学生能够识别并解释动物社会中的不同角色(如领导者、跟随者等)及其行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动物的社会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动物社会行为的兴趣和好奇心。
使学生认识到动物社会行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培养尊重生命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社会行为的概念及其在动物界的普遍性。
动物社会行为的种类及其对动物生存和繁衍的意义。
2. 教学难点:理解动物社会行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分析动物社会行为背后的生物学原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动物社会行为的视频和图片素材(如蚂蚁、蜜蜂、狼群等)。
多媒体课件,包括知识点、案例分析、图片和视频等。
实验探究所需的材料(如模拟动物社会行为的道具、计时器等)。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点,了解动物社会行为的基本概念。
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课堂要点和观察结果。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展示一些动物社会行为的图片或视频,如蚂蚁协同搬运食物、蜜蜂跳舞传递信息等。
提问学生:“这些动物在做什么?它们的行为有什么特点?”过渡语:“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动物的社会行为,了解它们是如何在群体中生活和繁衍的。
”【新课讲解】(25分钟)1. 社会行为的概念及意义(5分钟)讲解社会行为的概念: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除生殖以外的各种联系行为。
强调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性,如提高防御能力、提高捕食效率、促进种群繁衍等。
设计意图:通过讲解和举例,帮助学生理解社会行为的概念和意义。
2. 动物社会行为的种类(5分钟)列举并讲解不同动物的社会行为,如蚂蚁的协同合作、蜜蜂的分工协作、狼群的等级制度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社会行为是如何帮助动物适应环境和提高生存机会的。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社会行为
蚂蚁:在正常行走时,屁股会翘起,而当它发现 食物源时会拖地排出信息激素,其他的蚂蚁则靠 触角来接受信息激素。
蜜蜂:跳圆形舞或8字舞,即动作来告诉自己 的小伙伴,蜜源的方向和距离是如何的。
雌雄娥:当它们需要交配时,雌蛾会发出一种具 有挥发性气味的东西,雄蛾闻到后会飞过来和它 交配。
——
教 学 过 程
• 5.鹿群的群体内,不同成员间 分工合作,共同维
持 群体 生活,它们具有一系列的社会
行为。
• 6.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 引诱剂 ,可 以 杀农业害虫。
• 7.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 接受信息的个体产某生种行为反应 ,这种现象叫做通 讯。
物 ● 谢谢
蚁王(雄蚁):与后蚁交配
腹部较长,个体较大,专与雌蚁交尾, 完成受精过程。
兵蚁:保护蚁穴
专司蚁穴的保卫,头部有钳状的大颚结构,强 悍擅斗,护巢御敌。
工蚁:筑巢喂养其它蚁
个体最小,筑巢、喂养其他各种蚁,负责移开雌蚁 产下的卵并加以照料。
蚂蚁团结图片
幼
年
狒
狒
雌
狒
狒
雄狒狒
狒狒的群体生活
1、有一个最占优势的雄狒狒,是首领 2、有下级雄狒狒、雌狒狒和幼狒狒 3、首领的优势: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
探究蚂蚁的通讯方式
自 主 学 习
蚂蚁的通讯
• 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 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 应,叫通讯。
蚂蚁是怎样交流通讯的?
探究问题提示:
1.蚂蚁是否排斥其他群体成员(会发生战争吗?) 2.蚂蚁的通讯是依靠气味吗?
实验步骤
1.水槽中放水,深5 mm左右,放 石块作为“岛”,将若干只经饥饿处 理的蚂蚁,用毛笔轻轻放在B岛上。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2.3《社会行为》 教案
第三节社会行为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阐述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2、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信息交流的方式,阐述动物群体信息交流的意义。
3、养成分析和运用资料的能力;4、运用已有的知识经历进展推理和假设,尝试设计实验探究各种动物的通讯行为。
5、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分析: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动物各种行为的存在都是对其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利的,其中社会行为是否也具备同样的作用呢?通过对课本中和同学们提出的群体生活的动物的分析,使学生们理解分工合作对于个体和种族延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分析:探究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一个好的、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的提出,一定是这个学生在对所观察动物有很大兴趣,且有了一定了解的根底之上提出的。
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大胆猜想并进展科学分析。
只有这样才能提出好的探究实验,并进一步进展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如果学生平时就对生物缺乏兴趣,是不可能提出并设计出好的探究实验的。
功到自然成!相信经过一年多的不断探究实验,同学们的探究能力是会不断增强的。
教学策略:多媒体技术的利用使我们的生物课堂上能够把大自然中的、动物园里的、课下随时观察到的场景动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动物的社会行为的探究实验是本节课的难点,要想把这一难点突破,对动物社会行为和信息交流的特征、意义的学习中一定要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
而利用大量视频、图片形象地把动物的社会行为展示给学生,进一步引导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像一个生物学家一样去寻找答案是我们的最好收获!本节课需要2课时。
课前准备:搜集社会行为的动物的各种资料。
设计并制作课件。
捕捉、饲养和观察蚂蚁。
教学过程:〔第1课时〕第2课时:探究实验汇报每组大概时间5-8分钟,汇报中组员可以分工;汇报后其他同学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请汇报的同学解释;最后由教师进展评价;还可以进展打分评出等级,在期末考评中有所表达。
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社会行为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导学案:《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感悟目标:(1)复习、巩固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生态平衡等概念。
(2)说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在物质循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重点: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难点: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预读自学:一、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仔细阅读教材44页“资料分析”,完成“讨论”题。
)(3分钟)1、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各种生物间的关系如何?(阅读45页第1 自然段,在书上划出重点词)2、什么是生态平衡?(阅读45页第1自然段观察图V-20,在书上划出重点词)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动物呼吸作用中的物质分解(阅读教材45页第4自然段,在书上划出)4、植物和动物间的物质是怎样循环的?(阅读教材45页第4自然段,结合“资料分析”1、2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关系示意图写在下面)三、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5、自然界中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什么关系?(阅读教材46页第1自然段,在书上划出重点词)6、动物是如何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的?(观察教材46页图V-21并进行生动的描述)四、其他作用——生物防治7、某些动物数量过多,会对植物造成哪些危害?(观察教材46图V-22、图V-23,并描述)8、什么是生物防治?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几种?(阅读教材47页“科学.技术.社会”,并划出)问题导学:1、为什么说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2、找出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途径?3、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谈谈,动物在自然界中还有什么作用?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4、动物在自然界中有如此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如何保护他们呢?5、6、……知识小结:归纳总结,完成知识框架:(快速通览教材44—47页,形成知识结构)一、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动物在维持()起着重要中的作用2、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3、动物帮助植物(、)4、其他作用——():常用的方法有:()、()和()。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生物 第三节 社会行为 教案(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三节社会行为一、知识与技能1. 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描述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3. 探究“蚂蚁的通讯”,设计和实施探究方案,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采用探究活动、多种媒体演示(视频、图片等)、启发互动、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等策略,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活动体验,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通过观察、资料分析、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等达成学习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认同群体中分工合作对种群生存的重要性和群体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性。
2. 形成生物和环境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1.动物社会行为的主要特点。
2.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进行“探究蚂蚁的通讯”的活动。
1.教师搜集动物的社会行为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
设计并制作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诱捕和饲养蚂蚁。
2.学生预习探究实验,诱捕和饲养蚂蚁为实验做准备。
师:大家知道地球上的动物种类繁多,各有各的生活方式,有独居的,也有营群居生活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你们知道有哪些动物是营群体生活的吗?2.这些群居动物内部不同成员之间是如何分工合作的?可以查找相关资料整理成体系列到黑板上,比一比哪组做得更多更好。
(拓宽思维,举例说明,解答学生疑惑,介绍动物的行为。
)(一)动物群体生活的意义展示蚂蚁、蜜蜂、猴子、鹿、羚羊、企鹅、牛、斑马、黑猩猩等动物图片师:请说出哪些动物是群体生活的?生:能认识到,这些动物都是进行群体生活的。
师:单只狼见到野猪会逃跑,但群狼见到野猪就不怕,为什么?生:集群捕食的好处。
有些动物借助于群体的力量与其他动物抗争。
师:极地生活的企鹅,为什么常常是成千上万只聚集在一起?生:便于捕食、御敌、交配、育幼,集群还可以相互取暖,这种群体生活方式是动物长期以来形成的对生存环境的适应。
师:动物营群体生活与营单独生活相比,有什么特点?生:归纳:靠群体的力量往往更易获得食物和防御天敌的侵袭,有效地保证物种的繁衍。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社会行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呈现的方式也很直观,主要是两幅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先观察再讨论总结,于学生接受。
内容看似简单,但要能让学生构建“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
八年级学生,认知发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限,且表现出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且有精力不集中的特点。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切不可照本
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阐明社会行为的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
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增强集体意识。
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是教学的重点。
一出示自学指导:请认真阅读课本
1)
白蚁成员之间的分工是
狒狒家族中根据什么选举首领?首领享有的特权?首领的义务?。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生物学 教案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三节 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课时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资料和观看视频,认识白蚁和狒狒的社会行为,总结社会行为的意义和主要特征。
2.通过实验探究来认识蚂蚁通讯的方式,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3.通过认识黑长尾猴、蜜蜂、蝶蛾类昆虫的交流方式,总结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式和意义。
学习重点: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点;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学习难点:“探究蚂蚁的通讯”的活动。
课时活动设计新课导入。
火蚁是一种营群体生活的蚂蚁。
在洪水来临时火蚁会有这样的行为:一些工蚁彼此将前后足搭接在一起,在水面上形成一个由身体搭建的“筏子”;另一些工蚁则忙着把蚁后、雄蚁和幼蚁搬到“筏子”上,最后,在水面上形成一个飘动的“蚁团”。
蚁团随水漂流时,组成“筏子”的工蚁常常会被鱼吃掉,一旦有缺口,总有其他工蚁义无反顾地补上去,直到蚁团到达陆地。
组成“筏子”的工蚁为什么宁愿“牺牲”自己呢?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设计意图:由生活现象引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相关知识的兴趣。
社会行为的特征。
1.白蚁的群体生活。
阅读课本第54页相关内容和第55页图5 34,思考下列问题:(1)白蚁群体中有哪些成员?(蚁后、蚁王、工蚁、兵蚁。
)(2)这些成员分别行使什么职能?(蚁后:“产卵机器”。
蚁王:负责与蚁后交配。
工蚁:承担觅食、筑巢、照料蚁后产下的卵、饲喂其他白蚁等大部分工作。
兵蚁:专司蚁巢的保卫。
)(3)白蚁群体具有什么特征?(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有明确的分工。
)2.狒狒的群体生活。
观看视频,思考下列问题:(1)狒狒群体生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形成了等级。
)(2)狒狒群体的等级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等级划分依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凶猛程度。
)(3)狒狒“首领”享有哪些特权?(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栖息场所。
)(4)狒狒“首领”需要承担哪些职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为,并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本群体。
)3.社会行为的意义。
群体力量大于个体力量,靠群体的力量往往更容易获得食物、战胜天敌,能有效地保证物种的繁衍。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社会行为教案
第三节社会行为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主要是研究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
学生对一些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有一定的了解(如蚂蚁、蜜蜂),但仅仅是见过工蚁、工蜂,而对蚁穴、蜂巢里的分工情况并不了解。
对于白蚁、狒狒这些动物,学生更是见都没见过。
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寻找剪辑这些动物的生活视频,让学生能够生动、直观、高效的学习社会行为的知识。
动物社会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节课的特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社会行为的意义,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合作精神。
二、教材分析
重点:
1.社会行为的特征。
2.群体生活的意义。
难点:
1.群体生活的意义。
2.形成团结友爱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1.描述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
4.初步形成团结友爱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的特征:
1.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
2.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
3.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
八年级生物上册 5.2.3《社会行为》(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一、课程标准解读
课标要求: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
活动建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核心素养:
科学探究——分工合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进行“探究蚂蚁的通讯”的活动。
三、评价任务
任务一:通过实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验生命的脆弱,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油然而生热爱生命的情感。】
学生谈感受。
教学小结
请获得实验成功的同学用一句话概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在音乐声中让学生一起朗诵屏幕上的一段文字:“仁慈地善待生命进化低于人类的动物,应该是人类的一种责任,人性的光辉将通过人类自身照亮同样有喜怒哀乐的动物世界”。
【升华情感,体验人性的美。】
学生发言。
学生有感情的朗诵。
五、目标达成检测
一、选择题
1.在探究“蚂蚁的通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可用手直接移动“桥”
B.实验用的蚂蚁要使它处于饥饿状态
C.实验用的木条大小、长短大致要一致
D.蚂蚁最好饲养一段时间后再做实验
2.下表是探究蚂蚁食性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作出假设步骤的是( )
实施方案
提示:
1.蚂蚁喜欢吃什么?
2.怎样饲养蚂蚁?
3.观察蚂蚁的取食行为时饥饿状态和吃饱的状态哪一个效果好?
4.怎样能更好地控制蚂蚁的行为?
5.能不能用其它的一些物体代替纸片?
6.最好将观察过程拍下来。
【学生自己动手,可以有更深的感受,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观察记录,分析得出结论。
交流过程
步骤1
临桂县二中八年级生物上册5.2.3社会行为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社会行为教学目的1.识记群体的组织特点及其优越性。
2.知道动物通讯的作用和动物的“语言”种类。
3.通过对蚂蚁的社会行为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科技小论文的撰写能力以及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
4.通过对动物社会行为的了解,使学生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1.群体的组织特点是教学的重点。
营群体生活的动物才具有社会行为,而社会行为又不是同种的许多个体简单地聚集在一起。
因此,只有在学生充分理解群体的组织特点,才能更好地理解社会行为的意义,了解群体中“通讯”的重要性。
2.群体中的“通讯”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一方面学生对这些知识缺乏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容易片面理解“语言”教具准备录像、图片、动画、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先播放教学放录像(动物的社会行为),让学生先有个感性认识,再通过蜜蜂、蚂蚁等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引出社群行为。
这些典型事例概括出群体组织特点,展示“兽语”,了解群体的通讯。
二、新课讲解1.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这就是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
下面我们就蚂蚁和狒狒为例来说明动物的社会行为。
(展示蚂蚁群体成员的分工图片)结合图片进行讲解如下:蚂蚁群体成员之间有明显的分工。
在蚂蚁的群体中总共生活着以下四中类型:雌蚁、雄蚁、工蚁、兵蚁(根据图片让学生分辨蚂蚁的类型)。
它们的分工是不一样的。
工蚁的智能是筑巢、喂养雌蚁、雄蚁和兵蚁。
兵蚁则专管蚁穴的保卫。
雌蚁是专门的“产卵机器”,也叫后蚁。
有时它的腹部膨胀得很大,不能移动。
工蚁负责移开雌蚁产下的卵并加以照料。
(展示狒狒的群体生活图片)结合图片进行如下的讲解:我们说过了,有些哺乳动物的群体中还存在等级。
在一群阿尔卑斯狒狒组成的”等级社会”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次序。
作为“首领”的雄狒狒在群体内部是“常胜将军”。
生物人教八年级上册(2013年新编)5-2-3 社会行为 教案
5.2.3 社会行为课型:新授课1.以白蚁为例来掌握社会行为的特征(PPT展示)白蚁群体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群体中有蚁后、蚁王、工蚁和兵蚁。
,同学们对蚂蚁类群比较熟悉,有浓厚的兴趣。
2.以狒狒为例来掌握社会行为的特征在一群狒狒组成的“等级社会”中,狒狒之间会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分成等级次序。
作为“首领”的雄狒狒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栖息场所,其他成员对它会作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还击。
“首领”也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为,并且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
从社会行为的组织和分工,又加上某些群体中等级,学生总结社会行为所具有的特征,提高学生分分析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
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通过各种实例和学生一同分享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式1.信息交流方式——动作2.信息交流方式——声音黑长尾猴发现蛇时会发出一种叫声,其他猴会后腿直立并仔细审视地面;而它发现豹时会发出另外一种叫声,其他猴会立即爬上附近纤细的树枝;当它发现鹰在天空盘旋时,又会发出第三种声音,猴群就会聚集到树干附近浓密的树枝间或窜入茂密的灌木丛。
3.信息交流方式——气味蚂蚁是靠气味进行通讯的:①找到食物时,小的就直接搬回去,大块食物搬不走,蚂蚁会在食物上留下标识食物的信息素,然后返回洞穴寻求帮助,但它会在途中留下信息素以便找到食物,如果你用手指或樟脑球等有其他气味的东西在它走过的路线抹一下,它会很难再找到原来的路线。
②遇到同伴,蚂蚁会用触角触碰对方,提取气味,辨别敌友及传导信息。
③遇到危险,有的蚂蚁会从尾部释放蚁酸,这是一种刺激性化学成分。
一来可以刺激敌人的视觉和嗅觉,二来招呼同伴一起御敌。
以学生学习的信息交流的方式为背景,与学生一同来进行蚂蚁信息交流的方式的探究。
探究:蚂蚁的通讯5.2.3 社会行为一、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社会行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3)社会行为可塑性的理解:学生可能对社会行为可塑性的理解不透,难以理解生物行为规范的改变和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4)社会行为多样性的理解:学生可能对社会行为多样性的理解不足,难以理解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和行为规范的差异。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二章 第三节 社会行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来自于2024-2025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社会行为”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社会行为的定义、特点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具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命观念:通过学习社会行为的概念和特点,使学生建立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和依赖的生命观念,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2. 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3.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分析社会行为的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的能力。
4. 社会责任: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物学问题的讨论和决策,发挥生物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社会行为的定义、特点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社会行为的定义:个体之间通过各种方式相互作用,形成一定的组织结构和行为规范。
2. 学生可以参与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环境保护志愿者、生物多样性调查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五单元第二章社 会 行 为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三节社会行为课标要求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2.探究蚂蚁或其他动物的行为。
课标解读1.本节课是对上一节课《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学内容的延伸和补充,让学生认识到同种动物个体之间有的是单独生活的,有的是营群体生活的;并深入了解动物如何通过社会行为适应环境,并在群体中如何进行通讯。
2.课程标准:课标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并探究蚂蚁或其他动物的行为。
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群体内不同个体间分工合作”和“群体中的信息交流”体现了生物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相适应。
探究“蚂蚁的通讯”,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可引导学生观察蚂蚁的运动和行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
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不同个体间分工合作,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有利于动物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生存和繁衍。
”课标要求3.动物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是比较抽象的内容,学生不易理解。
通过分析白蚁和狒狒的群体生活,引导学生归纳社会行为的相关概念和特征;选用实验动物进行相应的探究实验,了解动物通讯的方式和意义。
构建“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动物为了生存和繁衍种族,表现出复杂多样的动物行为特征”的观点。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2.描述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过程目标通过设计和实施“探究蚂蚁的通讯”的活动方案,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合作、交流、及创新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群体中分工合作对种群生存的重要性和群体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性。
2.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增强集体意识。
3.形成生物和环境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重点难点重点1.动物社会行为的主要特点。
2.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难点探究“蚂蚁的通讯”活动的问题提出、方案设计及实施。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有关社会行为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设计并制作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诱捕和饲养蚂蚁。
八年级生物上册 5.2.3《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生物
《社会行为》本节课的内容主要介绍动物的社会行为,八年级学生已经学过或掌握了一些动物行为的特征,这为新的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的基础。
他们热爱大自然,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很多,学生会很感兴趣。
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出更多的资料,或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课上进行讨论。
组织好讨论很重要,要引导学生注意把握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即群体中的分工与合作,认识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理解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
【知识与能力目标】1、动物的社会行为的概念;2、社会行为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1、认识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理解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2、研究并阐明动物群体某某息交流的重要意义,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积极了解并且掌握动物的社会行为,以便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动物;2、通过本节的学习,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培养互助友爱的精神。
【教学重点】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和意义。
【教学难点】观察动物的行为;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教师:1、搜集社会行为的动物的文字资料、图片、录像片。
2、录像片段(动物世界)。
3、和学生一起到周围环境中观察动物的行为。
学生:1、收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图片、录像片。
2、仔细观察蚂蚁、蜜蜂等社会性昆虫的行为。
3、预习探究实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探究问题,小组确定本组选题,初步拟订探究方案。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播放课件第2页:火蚁是一种营群体生活的动物。
火蚁需渡过河流时,一些工蚁将前后足搭在一起,形成“筏子”另一些将蚁后、雄蚁和幼蚁搬到“筏子”,最好,在水面上形成一个“蚁团”,组成“筏子”的工蚁常常会被鱼吃掉,一旦有缺口,总有其它工蚁义无反顾的补上去。
组成“筏子”的工蚁为什么宁愿“牺牲”自己呢?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教师小结后引入新课,板书课题(第三节社会行为)二、问题引导,自主探究1、联系生活实际,说出群体生活动物与独居的动物相比有哪些明显的特征?2、蜜蜂的群体生活有什么特点?蜂王、雄蜂、工蜂的职能分别是什么?3、白蚁群体中的首领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它会成为首领?它有哪些特权?4、白蚁群体生活的动物与独居的动物相比有哪些特征呢?5、为什么许多动物都要群体生活呢?群体生活对动物有何意义?三、展示交流,释疑解惑1、引导学生观看多媒体资料,并与同学交流对动物社会行为的认识。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2.3社会行为教案 教案-
第课时主备人:授课人:签字:日期:第三节社会行为【教学目标】1.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点。
2.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意义。
3.进行“探究蚂蚁的通讯”的活动。
【教学重点】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点,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教学难点】“探究蚂蚁的通讯”的活动。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认知目标】火蚁是一种营群体生活的蚂蚁。
在洪水来临时火蚁会有这样的行为:一些工蚁彼此将前后足搭接在一起,在水面上形成一个由身体搭建的“筏子”;另一些工蚁则忙着把蚁后、雄蚁和幼蚁搬到“筏子”上,最后,在水面上形成一个漂动的“蚁团”。
蚁团随水漂流时,组成“筏子”的工蚁常常会被鱼吃掉,一旦有缺口,总有其他工蚁义无反顾地补上去,直到蚁团到达陆地。
组成“筏子”的工蚁为什么宁愿“牺牲”自己呢?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由此引入新课。
【自主学习尝试解疑】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P54~58文字内容,独立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圈划出相关答案。
若有疑问,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解决。
学习任务一社会行为的特征1.什么是社会行为?2.你知道动物界中哪些动物是营群体生活的吗?3.列表比较:白蚁群体成员的分工。
成员功能蚁后蚁王兵蚁工蚁4.结合教材图5-35狒狒的群体生活及教材文字,说说狒狒群体的等级关系。
(1) 等级划分依据的依据是什么?(2)“首领”的权力和义务有哪些?5.通过对白蚁、狒狒等群体动物生活的学习,请总结一下“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有哪些?【思考与讨论】(1)牧羊人只要管理好“头羊”就可以了,羊群中的其他羊会跟着这只“头羊”走。
这是否是一种社会行为?(2)动物结群生活的意义?学习任务二群体中的信息交流1. 列表比较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方式有哪些?方式实例主要动物动作声音气味光2. 说出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意义。
3.什么是动物的通讯?4.列举动物个体间的通讯方式。
探究蚂蚁的通讯:(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社会行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哪些动物营群体生活,能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动物生存的意义,并能举出实例;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对<蚂蚁的通讯>的探究,进一步的学习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的品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社会行为》的学习,使学生认同社会成员间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友爱的思想。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对小动物的观察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
1、重点:群体生活的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法。
2、难点:群体生活的动物社会行为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探究问题的组织与实施。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蜜蜂、白蚁、狒狒、群体生活的动物成员图片。
2、制作牧羊人拴羊而牧的图片。
3、出示“白蚁分工连线题”与“探究提示”的小黑板。
学生准备:收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图片。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新课:
群体生活的动物
群体生活的动物具有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特征:群体内部形成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有的群体形成等级,有的群体等级。
白蚁的社会分工
哺乳动物的群体中有等级。
等级划分的依据。
明确学习目标
结合教材及生活经验说
出群体生活的动物。
观察蜜蜂群体成员挂图,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分
析解答。
培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
的能力。
结合蜜蜂的社会行为并
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讨
论总结社会行为的特征。
观察白蚁群体成员的分
工图片。
根据阅读作连线
题。
进一步理解社会行为
的特征。
观察“拴羊而牧”的图片,
从生物学的角度说出存
在的问题。
“羊群有等级,
控制头羊即可控制羊群”
从人类群体生活形成了人
类社会,成员很多行为具
有社会性,引出动物的社
会行为的教学。
创设问题情境:哪些动物
是群体生活的?
出示蜜蜂群体成员挂图,
引导观察:
1、个体的大小、工作、地
位是否相同?
2、个体的行为是否只为自
己服务?这种利他行为是
什么行为?
提出问题:社会行为有哪
些征?参与讨论、指导阅
读。
引导观察、分析。
小黑板出示连线题。
出示漫画家丰子恺给友人
的“拴羊而牧”漫画,引
导观察,利用本节知识说
出画中存在的问题?
出示狒狒群体生活图片。
.为什么你说他是首领?
首领的特权。
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动作、声音、气味。
小结:
动物群体生活的意义。
布置探究:
蚂蚁的通讯。
观察图片,说出首领。
回答划分的依据。
思考回答。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联系原有知识举例。
分组讨论总结
明确探究问题。
首领有何特权?
人类用动作、语言文字通
过电话、网络交流信息。
而动物为很好的合作怎样
交流信息呢?
提示:什么样的动物群体
生活?
提示:认真阅读教材,分
工合作。
在树林、土壤高
燥的地方可找到蚂蚁。
组织教学
探究蚂蚁的通讯表达交流:
拓展探究:
了解动物行为习惯的意义。
明确目标
阅读回答
各小组成员分别说出本
组探究的情况:
1、探究的问题:
2、作出的假设:
3、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4、遇到的问题:
5、得出的结论:
通过探究产生疑问。
引起兴趣,课后进一步探
究。
阅读教材41页,回答问
题。
检查各小组探究情况
什么叫通讯?
上节课我们布置了蚂蚁通
讯的课后探究,下面请各
小组成员分别说出本组探
究的情况,要求毎人说一
项,最后组长总结。
组织分析讨论探究中遇到
的问题。
教者引导,产生新的探究
问题。
如:蚂蚁更喜欢吃
什么?等。
指导阅读,提出问题。
小结:认识到群体合作的意义,
增强集体主义精神。
对同学们在活动中的优秀表现给以鼓励评价。
结合本节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