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群内企业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doc

合集下载

高技术集群企业知识网络对知识转移效果影响的研究——基于一个分析模型

高技术集群企业知识网络对知识转移效果影响的研究——基于一个分析模型
基 于社会 网络 的知识转 移ຫໍສະໝຸດ Baidu究 开始 于 2 0 0 4年 ,田慧 敏等研
获取 、 储存 和共享 过程 中扮演着 非常 重要 的角色 。集群 企业 知识 网络 问最 重要 的连接关 系之一 是知识 转移 , 它既是 知识 网络结 构形 成 的重 要 因素 ,又受 知 识 网络结 构 的影 响 和 限 制 。作为 知识 网络 中一个重要 环节 , 集群 内企业 间的知识 转


概 论
二、 理 论 回顾
( 一) 知 识 网络 特 征
伴 随经济 全球化 的深入 发展 和 以知 识经 济 、 信 息技 术为
特征 的高 新技术 产业集 群 的迅速扩 张 , 高新 技术集 群企 业 已 经成 为 各 国传统 产 业升 级改 造 的助 推器 和 国 民经 济 持续 发 展 的引擎 。 知识 经济 的兴起使 得集群 企业要 想在 E t 趋激 烈 的 市场 竞争 环境 中 占据优 势地位 , 就必 须对 知识进行 有效 的管
理 和应用 。知识 网络是 知识 管理领 域 的新 发展 , 它在知识 的
通 过对 以往 有关 文献 的研究发 现 , 国外 基 于社会关 系视
角 利 用 社 会 网络 理 论对 知识 转 移 的研 究 最早 见 于 H a n s e n ( 1 9 9 9 )的研究 中 。在 文 中 ,他运 用社会 网络联 结强度 的概 念, 研究 弱联 系在组 织子单 元知识 共享 中的角 色问题 。 国内

产业集群知识联盟中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构分析

产业集群知识联盟中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构分析


根据知识转 移的一般过程 , 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提 出 了产业集群知识联盟 中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分析模 型。 这个框 架模 型主要包括 : 联盟 企业特性 ( 知识发送 方特性及知 识接收 方特性 )联盟企业 间的关 系特性 、 、 知识 特性 、 知识转移 情境特 性 , 中每个 方面 因素 又各 自包 含一些具体 的影响 因素( 其 见图 2 。 1 中知识发送方特性有 : )1 2 其 转移意愿 ( 1 、 S )转移 能力 (2 、 S )激 励 机 制 ( 3 ; 识 接 收 方 特 性 有 : 收 意 愿 (4 、 收 能 力 s )知 吸 s )吸 (5 、 S )知识 挖掘能力( 6 ; S )知识 联盟企业间的关 系特性有 : 联盟 形式( 7 、 s )信任程度( 8 、 S )沟通程度 (9 、 S )组织差异 ( I )文化 SO 、 S1 、 S2 、 S3 ; 产 业 集群 知 识 联 盟 中知 识 转 移 影 响 因 素 的确 差 异 ( 1 ) 知识差异 ( 1 )知识 管理模式 差异 ( 1 )知识 特 性有: 复杂性 ( 1 )专用性( 1 )有用性 ( 1 )知识转移情境 S4 、 S5 、 S6 ; 定 特 性有 : 知识 转移 环境 ( 1 )知 识转 移通 道 ( 1 )联 盟经历 S7 ; S8 ; ( ) 一 知识转移过程模 型 S 9 。具 体 结 构 见 图 3 。 知识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知识本身 , 同时也体 现在对知识的 ( 1 ) 有效应用上 , 知识与其运 动结合 起来才能使知识创造 出更 大的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互动融合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互动融合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互动融合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闻乃荻;綦良群

【摘要】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互动融合动因人手,从专业服务分工、技术发展与创新、企业竞争力提升、用户核心需求4个方面对两产业互动融合发展动因进行了分析.分析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互动融合发展过程并将其划分为3个阶段,即初步互动阶段、深度合作阶段和全面融合阶段.归纳总结出影响知识密型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互动融合的影响因素,即互动融合基础因素、互动融合条件因素和互动融合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检验,最后给出本文的结论和建议,如大力开展科研创新、加强知识技术的人才储备、鼓励装备制造业服务环节外包以及加大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装备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等.

【期刊名称】《科技与管理》

【年(卷),期】2016(018)002

【总页数】8页(P7-14)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融合过程;影响因素

【作者】闻乃荻;綦良群

【作者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2.9

在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中,装备制造业是提供基础性和战略性技术装备的支柱产业,其发展程度决定了民族产业竞争力和产业化的水平。然而由于我国制造业发展结构不合理、发展模式不科学等方面原因,装备制造业陷入了大而不强的窘境。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要素高度集成发展所形成的产业,它具有“高技术性、高互动性、高知识性、高创新性”的特点,这些特点能够帮助装备制造企业解决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壁垒,以及在销售和营销过程中遇到的困难[1]。基

中小型虚拟企业问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中小型虚拟企业问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以及 中小 虚拟 企 业 知 识 转 移 影 响 因素 关 系模 型 , 虚 拟 合 作 、 识 技 术 、 从 知 市场 因素 、 境 因 素 和 风 险 因素 五 个 方 情
面对 影 响 中小 型 虚 拟 企 业 间知 识 转 移 效 果 的 因素 进行 分析 。
关键词 : 中小虚 拟 企 业 间 ; 识 转 移 ; 响 因素 知 影 中图 分 类 号 :2 07 文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6 2 6 6 2 1 )4 0 9 0 F7. A 17 — 2 X(0 0 0 — 9 — 6
大 鹏 等人 在 总 结 国 内外 学者 的相 关 定 义 后认 为 : 知
识 转 移 是 在 受 控 环 境 中 由知识 拥 有 者 向知 识 接 受
收 稿 日期 : 0 0 0 — 0 2 1— 4 1
基 金项 目 : 国家社 科 基 金 项 目(8 TQ06 0B 2)
作 者简 介 : 仕 平 (94 , , 建泉 州人 , 侨 大 学 企 业 管 理 博 士 研 究 生 , 明 大 学 讲 师 , 周 17 一) 男 福 华 黎 主要 从 事信 息 管理 与 企 业 管理 信 息 化 研 究 ; 东 强 (97 , , 建 惠安 人 , 侨 大 学 工 商 管理 学 院教 授 , 导 , 要 从 事 信 息 管 理 与 企 业 管 郭 15 一) 男 福 华 博 主

影响知识转移的因素_知识管理_[共11页]

影响知识转移的因素_知识管理_[共11页]

41

第2章 知识共享 进入实施阶段,在这一阶段,受体开始使用获得的知识新知识运用以后,受体根据使用后的绩效,决定是否保留该新知识和是否将新知识的运用制度化;如果得到满意绩效,受体决定将新知识的运用形成惯例,然后就开始进入知识转移的整合阶段。这4个阶段如图2-4所示。

图2-4 知识转移4阶段

Myrna Gilbert 和Martyn Cordey-Hayes 根据多年的研究提出知识转移5步骤的概念模型,如图2-5所示。

图2-5 知识转移5步骤模型

第一步是知识获取,组织通过过去的经验、实践、外借或者从具有新知识的员工那里不断搜索得到新知识,获取的知识类型随着影响知识源的概念的不同而不同。

第二步是交流,交流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

第三步是应用,获取和经过交流的知识必须通过应用来加以保持。使组织进行学习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知识应用后的结果。

第四步是接受,受体通过从实践、历史、指导中学到知识、控制知识并加以反馈后,会判断这种知识是否值得接受和将其同化。

第五步是同化,知识转移过程的关键是结果的同化和应用获得的知识的影响。

知识转移5步骤模型表明组织内大部分成功进行的改变都发生在接受阶段,所以成功地应用知识即使不是意味着可以同化至少也表明可以接受。

2.5.2 影响知识转移的因素

1.知识的默会性

知识转移过程会受到知识内隐、外显特质的影响,即受到知识的可成文性、知识的可教导性、知识的复杂性和系统依赖性的影响,并且着重研究了隐性知识的不易转移性,认为知识的隐性特征是阻碍知识转移的重要原因。内隐性和可表达性,在给定的知识转移过程中比其他因

基于情境分析的集群企业知识转移作用机理初探

基于情境分析的集群企业知识转移作用机理初探
二 、相 关 理 论
Fra Baidu bibliotek
够清晰 ,在研究他人对集群企业 知识转移模型基础上 ,详细分 析集群企 业与知识转移情境的匹配关系 ,建立了一个集群企业知识转 移的情境模 型 。知识转移过程如图 I 所示 :
情境分析 ,概括地说 ,是对某一主体所处的宏观环境进行 分析的特 殊研究方法 。其整个过程是通过对环境的研究 ,识别出影响研究 主体或 主体发展的外部因素 ,模拟可能发生的多维交叉情境 ,进而对各 种可能 的前景进行预测。 知识转移是知识从某组织转移到另一组织的过程。知识转移包 括两 个阶段 :知识共享和知识吸收。知识的转移首先是进行知识共 享 ,知识 共享可以通过面对面交流、文件文档、电子邮件的等方式进行 ;知识吸 收表现为将其他组织的知识成功吸收并运用到 自己组织中。 三 、集群企业知识转移情境分析 因为本文研究的是在情 境分 析这 种方 法下 的集 群企业 知识 转移 机 理 ,情况特殊 ,我们先研究一下传统方法下的集群企业 知识转移模式 。


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 的到来 ,知识管理对企业的贡献越来越得 到认可 。而 在我们研究现今集群企业 的知识管 理过程发 现 ,现有 的知识管理 研究 , 大多是 以过去发生 的绩效和既定的工作情境作为基础的研究方 法 ,很难 反映企业对未来的设想 以及企业变化趋势 。而企业的实际情况 是错综复 杂 、动荡多变 的。尤其在现在这个知识爆炸时代 ,未来会多种 多样 ,各 种结果都潜在 ,通往未来结果的路径也不唯一。不同行业 的许 多公司 的 都 已通过实践证明 ,处理不确定性环境的十分有效的工具之~ 就是情境 分析 。目前 ,人性 回归、职场变化 、社会变迁都在发生 ,经济结构 正在 作新一轮调整 ,集群企业的知识转移环境会有巨大变化 。鉴 于未来环境 不确定性的加剧 ,本文拟采用情境分析方法对集群企业知识转 移机理进 行研究 。

企业知识转移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

企业知识转移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

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应用层上看,如果是企业间知识转移,双方最关心的是自己通过转移中能获多少利益,这种利益是否符合自己企业的战略目标,而能力只是利益的载体,是双方获利的工具。知识接收方关心的是:通过使用新增的能力,自己能否生产出更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市场份额能否扩大,利润能否增加。同时考虑进行这种技术引进的成本、周期、风险。发送方关心的是:知识转移给接受方,自己能获得的技术转让费,或者获得多少利益。当然也会考虑对方具有了这种能力后,对自己存在的潜在利益或者威胁。虽然并非所有知识转移都要求明确的利益交换,但广义上来讲,任何主动的知识转移都是为了达到某种应用目标。如果转移过程只完成了前几个阶段的转移,而没有完成应用层转移,即一方或双方都没有从中获利,那么这种转移是不成功的,因为这意味着转移双方在进行这个转移过程中的投入没有获得回报。

3.2.3企业知识转移过程的四个阶段

知识转移不是简单的一个转移行动,知识转移是一个过程。Suzlanski将知识转移过程划分为发动、实施、加速和整合四个阶段(参见图3.2),知识发送方和知识接受方在这个转移的过程中经历了这四个阶段,不同因素在不同阶段的影响程度不同【5引。

(1)发动阶段(initiation),这个阶段包括了引起知识转移这个行为的所有事件。知识转移既可以由知识接受体发动,也可以由知识发送体发动,分别称之为需求驱动和供应驱动。当知识的转移需求存在,知识发送方和知识接受体都具备的时候,双方就有可能做出转移策略。转移需求的出现会引起对潜在知识源进行搜索,这种机会搜索和转移决策不可避免地带有不确定性,如果可以证明所转移的知识在转移环境下有用且知识源和知识接受组织是值得信赖的话,这种不确定性是可以降低的。因此,知识源或知识接受组织被信赖程度降低或者知识转移需求不确定的时候,知识转移的发动阶段就不能确定。知识发送体和知识接受体同时存在,并且参与双方有意愿进行知识转

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与客户互动 创新机制研究:以某咨询公司为例

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与客户互动 创新机制研究:以某咨询公司为例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的效率【 J 6 。客户作 为服务生产投 入 的资源 ,其投 入还 能够很 大程度 上降低服 务成 本 ;与此 同时 ,
客户参 与过 程 中,一方面 能使企 业更 好 的理 解 和 满足 客户 的需求 ,另一方 面也 一定 程度 上使 客 户 了解 获得 的服务 ,从而使 服务 的质量 得 以提 升 。 此外 ,客户 的参 与还 有助于驱动 顾客满 意f 】 0 。而
对于服务创新而言,客户密集度和参与度是影响 服务 企业创 新模式 的两种 主要 的市场 驱 动力 之一 也 是服 务创新信息 的重 要来源和知 识来源 [】 1。 2

顾 客参与 更是服 务传递过 程 中不可缺 少 的环 节 , 甚至顾 客对服 务传递过程 的作 用是 服 务成 功 的关 键因素㈣ 。 在研究与客户互动 , 尤其 是研究 与新产 品 ( 新 服务 )开发相 关的互动 时 ,一 个重 要观 点 是 ,在 新产 品开发的不同阶段 , 具有不 同性质的任 H, 】 项 目的不 同阶段 ,产 品开发 团队 的边界 管理 活动
如何发挥作用的呢?本文尝试通过对知识密集型 服 务 业 中 典 型 行 业一 一 咨询 业 的创 新 过 程 的剖 析 ,分 析创 新过 程 中服 务提 供者 与客 户之 间互动 活 动和 知识 转移 路径 , 以揭 示知 识 密集 型服 务业

企业内部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企业内部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C u m mi n g s 和B i n g — S h e n g T e n g的研究表明 . 知识转移 的效果还包 括知 识转移发生后 的运用 和知识 再创 程度所 以笔者认为 当企业 内员 工接 收到新知识后 . 并 不意味着整个过程 的结 束 . 还应将 这些知识合理 的 与 自己的知识 相结合 并运用 到实 际工作 中. 同时这个阶段也是新知识 提出的基础。这样 知识转移 才具备其应有 的价值 , 如果不能很好 的对 新知识进行应用 , 知识 转移的整个过程则是毫无意义 、 不成功的 总体 来说 . 企业 内部知识转移 的整个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 在 无形 中不断增 加着企 业的知识存储量 . 促进着企业的成长
S c i e n c e& Te c h no l o g y Vi s i o n
科 技 视 界
科技・ 探索・ 争鸣
wenku.baidu.com
企业 内部知识转移影响 因素及对策研究
刘博 文 刘 春艳 ( 黑龙江 大 学 信 息 管理 学院 , 黑龙 江 哈尔 滨 1 5 0 0 8 0 )
【 摘 要】 本文以企业为研 究对象 , 构建 了企业 内 部 知识 转移的过程模 型, 分析 了影 响企 业内部知识转移的诸 多因素 , 并为提 高企业 内部知
识转移的效果提 出合理性建议对策。
【 关键词】 知识转移 ; 知识转移过程 ; 知识 转移影 响因素

产业链上企业间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

产业链上企业间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
其进 行 分析 。
[ 关键词 ] 产业链
知识转移 影响 因素
接受 、 同化 。因此 , 本文在此基础之上将其横量标准概括 为 : 知识 获 知识转移 的概念来 自创新研究领域 ,由美国技术和创新管理学家 用 、 T ee于 17 ec 9 7年首次提 出,他认为通过技术的国际转移能够帮助企业 取能力 、 知识能力 的提升 、 知识的应用程度这三个方面来衡量。 积累有价值 的知识并存进技术扩散 , 而缩 小地区之间的技术差距『 从 l 1 。 () 1 知识获得 。 知识获得是指企业通过知识转移所得到的新知识在 最初学者们对知识转移内涵的界定主要从知识转移的过程和结果来界 数量上的体现 ( u mig, 0 ; u g19 )表现 为企 业员工和组织 的 C m n s 0 1 n,9 9 , 2 Ye 定的 , ro ∞ Agt 认为知识转 移是知识通过知识传 输途径从知识发送 方个 知识量 的增加以及企业技术的更新换代 。 e 体(e dr传递到知识接收方个体( ee e 的过程。Su nk 3 . Sn e) R ci ) v zl si  ̄为知 a [X b () 2 知识能力提升。 企业在产业链 中知识转移效果不仅表现为知识 识转移是组织内或组织 间跨越边 界的知识共享 。随着 知识转 移内涵研 量 的增加 ,更重要 的是企业通过知识转移提升 自 的学习能力 ( ar 身 Zh , a 0 2 F n h n,9 9 。通过上下游企业合作 , n a 员工不仅在知识水 究的深入 , 众多学者认为知识转移 不仅仅 是一个 简单的过程 , 转移 2 0 : a g dC eg1 9 ) 知识 而且掌握 了知识转移 的技能 , 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 应该是知识接受方和知识传授 方不断沟通的过程 ,应该包 括知识 转移 平上大幅度提升 , 传递和知识吸收两个过程 。 () 3 知识应用。知识应 用是企业知识转移最本质的 目的, 企业对新 H a 19 ; a n h n, n n 以往 的对知识转移影 响因素的研究 基本上 分为两大类 :组织 内部 知 识 的 应用 一 般 体 现在 效 率 的提 升 ( u g。9 0 F ga dC eg 99 、 C m ns 0 1 K s v,9 9 、 2 o 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研究和组织 问的知识转移影 响因素研究 , 组织 19 )企业 业绩 的提 升 ( u mig, 0 ; ot a19 )组 织结构 的改 间的知识转移的影 响因素包括知识特性 因素 、 双方 的距离 因素 、 知识传 进 ( nB oLn 2 0 ) we a i, 0 7 。 七 、结 论 授方因素和知识接受方 因素 四个方面 。组织 内部知识转移 的影响 因素 可 以归纳为知识源 因素 、 知识接受方 因素 、 转移 的知识和双方 的关系 四 根据以上分析 , 本文建立基于产业链的知识转移影 响因素模型。 个方面 。而在产业链这个大环境下来研究知识转移影响 因素 的甚少 , 其特点表现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 的互补性 ,即相互依赖性 。基 于 此 ,本文通过分析这些影响知识转移 的参与要素建立产业链 的知识转 移影响因素模 型为提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绩效来促进知识 良 性转移 。 上 游 企 业知 识 传 递 知识转移 的发生, 首先要有一个愿意共享的知识 源的存在 。 知识发 送方是否愿 意与他人共享知识 , 在多大程度上愿意与他人共享, 对知识 共享的投入, 这三种因素直接决定 了知识转移的效果 。上游企业作为知 识源在产业链上进行知识转移是其发生 的首要动力 ,它同样也包括知 识转移动机 和知识转移能力。在产业 链中上游企业具有知识存量丰富 且隐性知识多于显性知识的特点 因此这种知识密集 型企业有着更多 。 的知识转移倾 向。上游企业传 递知识 的能力 影响知识的转 移成本 和扩 散速度, 并进而影响知识 的有效使用规模。 二 、下游 企 业 知 识 获 取 从知识源获取知识 的愿望 和学 习能力是影 响知识转移效果 的重 要 因素 知识接受方对所接收知识的价值 判断决定 了一个人学习动机 的 。 强 弱, 和可能的知识转移效果 。在产业链 中 , 游企业具有 知识存 量欠 下 丰富隐性知识少于显性知识 的特点 。因此下游企业有 强烈 的拥有 知识 的愿望来丰富 自身的知识存量 。 基 于产业链 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模型 三、合作情景 本文分析了产业链 中的知识 转移影响因素 ,通过构建基于产业链 情景在知识转移 的影响 因素 中占重要地位 ,知识转移双方各 自既 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模 型 ,整合 了影响上下游企业间知识有效转移的 有 的文化背景 ,认知结构 以及技术领域等方面所具有 的相容或匹配程 控制要素。为今后从产业链视角分 析哪些 因素影响上下游企业问知识 度直接影响知识转移的效率。同样 , 在产业链中企业所处 的位置不 同, 转移效果提供 了基础 。由于篇幅有 限, 本文仅 对此模 型进行 定性 分析 , 即有它各 自特性 的差异。因此 , 上下游企业认知结构差异 、 深层交流障 所以在后续研究 中应进一步定量研究。 碍是产业链 中知识转移不可忽略的情景 因素 。 四、产 业 链上 企 业知 识 特 性 、 参 考 文 献 任何组织或企业都有其 自身的知识特性 , 产业链也不例外 。 在产业 [] 1 葛晓亚 . 2 B B客 户知识转移 影响 因素研 究[ D]浙江大 学学位 链上 ,处 于上游的基础生产和处于下游的市场销售有着不同的知识特 论 文 . 0 6 4. 20 。 性。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 这是 由产业链 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互补 I roe L Iga , o eg ngmetytm :s e, h — j g t, ,n ri P K wl emaae n s s iu sca 2A n d s e s l 性决定的。并且 ,上下游 企业 知识 的差 异性要求 双方要有一定的融合 lne, ee  ̄ lj Oraiao a bhvo n u ndc inpoess e gsbnf J. gnzt nl eairadh ma eio rcs , i i s e 力, 因为 只有相似或相 容的知识结构 , 知识才更容 易转移 。 所以 , 上下游 2 0 1:5 —19 0 0 8 ()10 6 . 知识结构互补性和上下游知识 的相容性是产业链上影 响知识转 移效果 1 z l si j ua k,G.E p o n i t n ls c ie :I e i ns t t e 3S n x lr g ne a t kn  ̄ mp dme t o h i r i 的企 业 知 识 特 性 。 tnfr f et r tew ti e r l S a gcMaae n u a r s spai i nt m J t t i a eo b cc h hf i j r e n gmeto r l J n 五、 合作关 系 ( ei s e , 9 6 (7: 7 4 . s ca iu ) 1 9 , 1 )2 - 4 p ls 依赖是用来衡量关 系质量的重要指标。 a t (9 4认为, K ne 19 ) r 伙伴关 系 1 l a C v , ume g1 Dee pn ngr erig J t m h e Co r yNie. v l igmaae a l nn 4 Hoh o i l a 的建立在于彼此需要对方, 所贡献 的资源与技能正好是彼此所欠缺 、 互 sye n e co e toft e sr t gc a phca on fi f r ton a d 01U I t lsi t ntx tae i p h h i f o o ma i n C T T n U— 补 的, 因而形成依赖关 系。依赖性乃是一种相对 的程度, 当合伙 的双方 nct n cn lg s lJItra o aJu ao T a ig i i seh oo e J.ne t n o r l f ri n &Dee p n, ao t i n i l n n vl met o 彼此依赖性 相同时, 谓之对称 的相互依赖性1 L sh r n19 ) 9 uc Bo ( 6的研究 ] 。 w 9 指 出, 双方 相互依赖程度越高, 则双方的长期关系导 向也会越高 。就产 S e i c a d g n r lk o e g ,a d p c f n e e a n wl d e n i 业链而言 �

KIBS创新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

KIBS创新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

KIBS创新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

陈强;王艳艳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新时代,KIBS(knowledge -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即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集群作为获取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日益凸现.在分析KIBS创新集群行为主体及其作用的基础上,描绘出KIBS创新集群的创新生态系统模型,并针对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培育KIBS创新集群提出几点建议.%In the new era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KIBS innovative cluster become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s an important way to obtain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KIBS innovation cluster actors and their roles in it, we depict the innovation ecosystem models of KIBS innovation cluster, and put forward several proposals to construct innovation ecosystem and foster KIBS innovation cluster.

【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

【年(卷),期】2011(000)019

【总页数】5页(P1-4,8)

【关键词】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集群;动力机制;创新生态体系

长江经济带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

长江经济带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

04
长江经济带知识密集型服 务业集聚影响因素
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企业规模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企业规模越大,越容 易形成集聚效应,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和提
高效率。
行业协会与网络
行业协会和网络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 与信息共享,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和创
新能力。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推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的 重要因素,它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 本,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服务质量。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对于推动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长江经济带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为政策制 定者提供决策支持,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探讨长江经济带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综述、空间计量分析和因素分析等方法,对长江经济带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集聚现象进行深入剖析。
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
根据长江经济带各区域的发展特点,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 政策,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
通过财政、税收等多种手段,加大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企业的扶 持力度,帮助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
建立健全法规体系
建立健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法规体系,规范市场秩序,保障企 业的合法权益。

知识溢出对产业集群知识转移的影响分析

知识溢出对产业集群知识转移的影响分析

行 逆 向工程 , 用物 化在 创新 产 品上 的外 化 知识 。 运 当 然 .公 司可 以通过 一定 期 限 的发 明专 利 防止溢 出 和 无 意识 的使 用 。 得 注意 的是 , 值 由于 隐性 知识 是在个 体 层 次上交 流 , 如果 它 发生 溢 出 , 能 是有 目的的知 可 识 转 移 或无 目的 的溢 出 。例 如 , 企业 把 自己 的 R &D 中心 置于科 技 产业 集群 ,它们 的员 工 与集 群其 他企 业 员 工会 形成 社会 化关 系 .这 就使 员 工可 能 在无 意 间把 自己企 业 的 知识 转 移到 其 他一 些 企业 。在这 ] 种情 况下 ,隐性 知识 的实 际交 流 由这 些 临近企 业 的 员 工 完成 , 只能 通过 他们 实 现转 移 。 因此 , 某些 也 在 情 况 下 隐性知 识 溢 出发生 的原 因是 知识 拥 有者 没有
保守 秘 密 。其 主 要思 想是 , 以 自我 利益 为 中心 的行 “ 为 者 的能力其 实 都是 互补 的 ,公 开秘 密 可能 会有 利 可 图 ” ] l n和 V nH p e 探 讨 了不 同企业 间开 _。A l 3 e o ip l 展 同一 业 务活 动 时进行 的非正 式 知识 共 享 , l n把 Al e 这一 过 程称 为 “ 体发 明 ” ] 集 _。如在 l 4 9世纪 的英 国克 利 夫兰 地 区 . 铁行 业企 业 开展 增量 创新 。 而形 成 钢 从 更有 效 的生 产 。这是 得 益 于企业 可 以在 该地 区 自由

促进企业内部知识转移的途径

促进企业内部知识转移的途径

促进企业内部知识转移的途径

2013年12月25日10:51 来源:《企业改革与管理》2013年第5期作者:周佳友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327

企业内部的知识由信息、技术、秘诀、技能构成,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关键性的生产性资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不同类型的大量知识。企业知识转移是一个组织(如团队、部门、企业)的经验影响另一个组织行动的过程。它意味着知识的改变或者改变知识接受者的行为。这与认知心理学对个人知识转移的定义相似。认知心理学认为,个人知识转移是将在某个情景中获得的知识用到其他情景中去的过程。大型企业内知识转移的目的是影响或改变组织的行为,提高组织的绩效水平。为此,必须设计一个方案来评价企业的知识转移效果,作为对知识转移的反馈信息,以期不断改善今后的知识转移效果。在大型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中,由于企业内涉及的知识门类繁多,以及企业自身的规模庞大、部门林立和地域阻隔,加大了知识转移的难度。为此,必须消除知识转移的各类障碍,促进大型企业内部的知识转移。比如,惠普公司通过知识管理,有效解决了产品相关知识传播未能加快产品市场占有的问题,如何避免研发人才新老交替的知识断代问题;全球生产机构工艺流程技术和管理方法参差不齐致使各厂效能不平衡的问题。

一、影响企业内知识转移的因素

1,知识的隐性特征。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是知识的两个主要类型。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区别是知识能否被一个正式的、系统的语言来描述和传达。由于显性知识容易传递和共享,极易被竞争对手学到。并且显性知识大都来源于隐性知识,核心竞争力也常常表现在难以模仿和不可替代的隐性知识上,因此,作为企业资源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其重要性是不同的。对于企业来说,构成其核心能力的知识基础是建立在隐性知识之上的,所以知识管理的核心内涵是发掘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然而,隐性知识的最大特点是不能通过语言、文字、图表或符号明确表述,一般很难进行明确表述与逻辑说明,它是人类非语言智力活动的成果。而且隐性知识是存在于个人头脑中的,它的主要载体是个人,它不能通过正规的形式(例如,学校教育、大众媒体等形式)进行传递,因为隐性知识的拥有者和使用者都很难清晰表达。但是,隐性知识并不是不能传递的,只不过它的传递方式特殊一些,例如通过“师传徒授”的方式进行。

知识转移在企业间的作用与影响研究

知识转移在企业间的作用与影响研究

知识转移在企业间的作用与影响研究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在这

样的背景下,各个企业都努力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而知识转移成为了一个关键的因素。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知识转移在企业间的作用与影响。

首先,知识转移可以帮助企业获取新的知识和技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新

的知识和技术层出不穷。对于企业而言,掌握新的知识和技术是保持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通过与其他企业进行知识转移,企业能够了解到其他企业的创新成果和行业的最新趋势。这些新的知识和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改进产品和服务,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大的优势。

其次,知识转移可以促进企业间的合作和合作创新。在今天的商业环境中,合

作已经成为了企业获取新知识和技术的重要途径。通过与其他企业进行知识转移,企业可以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共同研发新产品、解决问题,并分享风险与收益。这种合作创新不仅可以加快企业的创新速度,还可以降低创新的成本,提高创新的成功率。此外,通过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企业可以共同利用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此外,知识转移还可以加强企业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随着知识转移的进行,企业在获取新的知识和技术的同时,也在学习和吸纳其他企业的创新经验和管理经验。这种学习能力的提升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创新的能力,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取胜的关键。通过知识转移,企业可以借鉴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从而实现自身的持续创新和持续发展。

企业知识管理中的知识转移研究

企业知识管理中的知识转移研究

企业知识管理中的知识转移研究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日益被重视。企业作为生产力的集合体,也开始注重知识的管理。企业知识管理,即是指企业对各种知识资源的获取和共享、整合、再利用的

一系列活动和过程。其中,知识转移是企业知识管理中至关重要

的一环,本文将重点分析企业知识管理中的知识转移研究。

一、知识转移的概念

知识转移是指将知识从一个人或一个群体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

一个群体的过程。传统观念下,知识转移往往被视为是知识的传递,即将知识从一个源头通过某种途径传递到其他人的过程。但

在现代企业知识管理中,知识转移的概念已经更加广泛了。知识

转移不仅涵盖了知识的传递,更包括了知识共享、知识整合、知

识再利用等多个方面。

二、知识转移的意义

知识转移在企业知识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首先,知识

转移有助于避免知识孤岛。现代企业中,不同部门和团队往往会

形成知识孤岛,各自独立开展工作,难以形成协同效应。而通过

知识转移,可以使不同部门和团队之间的知识有机结合,从而提

升整个企业的创新和竞争力。

其次,知识转移也有助于提升组织学习能力。组织学习能力指的是企业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取知识和经验,并将其转化为新的能力和技能。而知识转移可以促进企业内部的知识流通和共享,让企业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和经验,并不断提升组织学习能力。

最后,知识转移也有助于加强企业间的合作。知识转移可以使企业之间的知识有机结合,形成协同效应。在跨国企业合作中,知识转移更是至关重要,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往往会给知识转移带来挑战,但只有通过知识转移,跨国企业才能真正实现合作共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群内企业间知识转移

影响因素

摘要:在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模型。然后,基于知识密集型的环同济设计产业集群的调研数据对上述理论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企业间亲密的关系和企业浓厚的文化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企业较强的吸收能力、企业间较近的组织距离对产业集群内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有较大促进作用;知识的模糊性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有阻碍作用;中等的知识距离比较远的知识距离更有利于产业集群内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企业之间的6,gY,转移。

关键词:产业集群;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知识转移;影响因素

随着全球范围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资源(Kogut,et al,1992;Argote,et al,2000)。产业集群是企业的一种地理集聚现象,它是指一组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机构,它们同处在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或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Porter,1998)。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印度的提着普尔软件业集群、伦敦的金融服务业集群、同济建筑设计产业集群等以知识密集为特点的服务业集群的迅速发展,知识密集型企业集群成为了目前学者们关注的热点。在一般的工业和制造业产业集群内,企业集聚动力主要是生

产系统,地理上的临近使得生产要素得以集中,而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群内,企业集聚的动力可能是获取当地化和相对不流动的隐性知识以及知识外溢(Pinch,et al,1999)。因此,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企业集群而言,知识转移显得更为重要。要实现知识在企业间的顺利转移,首先需要了解有哪些影响因素以及它们是怎样影响知识转移的。本文在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模型。然后,基于知识密集型的环同济设计产业集群的调研数据对上述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

一、文献回顾

从学者对集群开始关注以来,研究大多集中于制造业和工业集群,对服务性产业的集群研究甚少。随着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业的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一种服务业的特殊分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简称KIBS)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知识密集产业同样多以产业集群的方式存在(Wemerheim,et al,2003)。

目前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尚未有公认的定义,但不少学者尝试给出了描述性的界定。Muller等(2001)广义地将其定义为主要为其他公司提供有高知识附加值的服务公司。这个定义难以反映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形式和活动的多样性。Miles等(1995)认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指那些显著依赖于专门领域的性知识,向社会和用户提供以知识为基础的中间产品或服务的公司和组织。这个定义目前被引用较多。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定义可以看出,知识的获取和知识转移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产业集群提高竞争

力的关键所在。

知识转移(knowledge transfer),以前有学者亦称为知识合并(knowledge combination)、知识创造或(knowledge creation or learning)(Bresman,et al,1999)。这是因为通过转移所获得的知识的吸收、应用和发掘过程本身就是知识转移的一部分(Zander,et al,1991),也就是说,新知识的产生常常伴随着原有知识的转移。以这种观点为基础,Szulanski等(1996)从交换的角度将知识转移定义为知识源一方与知识接收者一方之间组织知识的交换过程。Davenport等(1998)进一步指出,知识转移包括知识传递和知识吸收(应用)两个过程,接收知识意味着对信息的充分理解并能够据此采取行动。Argote等(2000)强调知识转移是组织通过不同渠道转移知识,实现组织知识共享,从而有效利用现有知识的过程。Ko等(2005)则认为知识转移是知识从知识源到知识接受方的传递过程,使该知识能为知识接受方和应用。这些观点大部分强调了两个方面,即知识转移是包括转移的过程和结果。我们可以认为,知识转移是指知识从转移方向接受方传递,并让接受方接受和理解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