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理论与实践概论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时代化](https://img.taocdn.com/s3/m/1498ab75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a8.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宝贵精神财富。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社会发展的真理,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思想基础。
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发展、创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于20世纪初,经历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阶段。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并成功地领导了中国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更加明确的确认。
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邓小平理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科学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指明了方向。
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涵与要求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是指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根据时代的需求,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发展和创新。
时代化要求我们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变化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要求在学习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过程中,与时代发展相紧密结合,紧跟时代的步伐,善于把握时代特点和趋势。
2.理论创新与实践创造相结合:要求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创新和发展,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相互验证与提高。
3.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要求对马克思主义原理进行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研究和应用,发挥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人民立场与人民利益相结合:要求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目标,在思想理论创新中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2013继续教育《创新理论与实 践概论》试题百分百正确答案
![2013继续教育《创新理论与实 践概论》试题百分百正确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811bbcec3a87c24028c4c3.png)
1()是从不同来源、不同材料、不同方向探求正确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单选题B A.发散思维2美国未来学家()提出“在信息经济全球化竞争中,人的素质和创新精神将起决定作用。
”单选题A A.约翰·奈斯比特3创新文化的基本特征主要有:(1)倡导新的价值取向;(2)创新图强的坚强意志;(3)怀疑批判的精神气质;(4)()。
单选题D A.激励创新的经济环境4鲜明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党的()报告的最大亮点。
单选题C A.十五大5()是指许多工业产品是通过材料的更换实现创新。
单选题C A.原理移植6技术创新具有的三个鲜明的特征是:()多选题ABCA.强调市场实现程度和获得商业礼仪是检验创新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7政府在创新体系中的职能是:()多选题ABD A.支持知识生产,尤其是战略性研发8改革实践中的主要矛盾有:()多选题ABC A.历史传统与现实改革的矛盾9激励机制主要包括:()多选题ABCD A.目标激励10根据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创新分为()多选题ABC A.自主创新11创新概念最早是1912年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来的。
判断题对序号题干内容题型你的答案正确答案选项A1智力激励法,亦称头脑风暴法,是1939年美国人()创立的。
单选题B A.阿诺德2美国未来学家()提出“在信息经济全球化竞争中,人的素质和创新精神将起决定作用。
”单选题A A.约翰·奈斯比特3()是能够透过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是创新能力发挥的基础。
单选题D A.综合能力4创新方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多选题ACD A.思维创新创新方法和创新思维是没有关系判5的。
断题错1从形态看,文化有()。
单选题C A.个体文化2下列关于激励法运用程序正确的是:()。
单选题AA.准备-热身活动-明确问题-自由畅谈-加工整理3理论创新的过程包括:()多选题ABC A.准备和酝酿4改革的基本方式有:()多选题ACD A.尊重历史,慎重改革5政府在创新体系中的职能是:()多选题ABD A.支持知识生产,尤其是战略性研发序号题干内容题型你的答案正确答案选项A1科技创新过程的要素分解可以从()两个维度上进行。
开设《党的创新理论概论》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开设《党的创新理论概论》课程的研究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cf60380aa6c30c2259019e82.png)
课 程 内容 设 计 及 课 堂教 学 实 践 , 合 开 设 的 理想 、 念和 正 确 的 人生 观 、 值观 和 世 首 先 帮助学 员把 握 “ 展” 结 信 价 发 的最 新理 论成 果 :
《 的 创 新 理 论 概 论 》 程 , 一 点 粗 浅 的 界观 。 有 崇 高 的理 想 和 信念 , 不会 有 强 以 胡 锦 涛 为总 书 记 的 党 中央 提 出 的科 学 发 党 课 谈 没 就 认 识 与体 会 , 求 教 于 各位 同仁 。 以
烈 的 事 业 心 , 而 也 不 会 有 对 事 业 的 执 着 因 追 求 和 强 烈 的 创 新 欲 望 。 教 学 过 程 中 不 在 仅 用成 功 的 范 例 鼓 舞 他 们 , 有 严 峻 的形 还
展观 是 党 的发展 理论 的 重大 创新 , 我们 党 是
在 中 国发展 问题 上 的经 验集成 和 思想 结 晶 。
科 技 教 育
开设 党 的创 新 理论 概 论 课 程 的研 究 与实践
王德 侠 ’ 王国卫 (. 1 海军航 空工程学院 管理系 ; 2 海 军航 空工程学 院地方生 部 山东烟 台 . 24 0 ) 6 0 1
摘 要: 如何把 党的一 系列理论 创新成 果进 入教材 . 入课 堂、 进 进入 头脑 , 摆在政 治教 员面前 的一 项重要 任 务 。 是 结合 开设《 党的创新 理论概论》 课程 , 我们对学 员政治理论素质和创新素质 的要求 结合在一起进行 研究 , 经过课程 内容设计 , 堂教 学实戢等, 课 对此作 了初步的
留给学 员 , 培养 他 们 独 立 自学 的 能 力 , 以 调
~
面 推 进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伟 大 事 业 , 断 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22725793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6a.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创新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体系,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这些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
在这些基本原理的指导下,马克思主义经过长期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
科学社会主义力求建立一个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通过消除剥削和压迫,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
在这一理论体系中,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与改造。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剥削人民群众的根源,是不可持续和不公正的。
因此,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旨在消灭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化,为全体人民创造公平和谐的社会环境。
其次,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下,社会主义国家不断尝试着不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模式,以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
这些实践中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创新和社会文化变革等方面的尝试,旨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探索最适合的路径。
第三,马克思主义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与研究。
在马克思主义的视野中,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科学社会主义要求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体现在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念,并指导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马克思主义对全球化进程的分析与回应。
在当今世界,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
马克思主义批判地分析了全球化的本质和矛盾,并提出了应对全球化挑战的策略。
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体现在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呼吁各国人民团结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既包括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与改造,也包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同时关注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
创新理论与实践概论题库大全
![创新理论与实践概论题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ce4e61c0b4e767f5acfceb1.png)
《创新理论与时间概论》题库一、多选题:1、建设创新型国家,主要应从(ABCD )方面努力。
(多选) 29A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B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C不断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联合协作D政府发挥积极作用,构筑有效的制度保障体系2、人才资源的开发分为(ABCD)。
(多选) 51A自我开发B培养性开发C使用性开发D政策性开发3、公共行政面临的问题有(ABCD)。
(多选) 208A观念与制度问题B职能转变问题C行政决策、执行和监督问题D系统协调问题4、创新能力行为标准中,分析问题的能力包括(ABCD)。
(多选)A学会使用5H2W分析方法B运用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综合知识进行分析C能够进行大胆、合理的推理D学会运用多种创新思维对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5、大力解放思想,树立创新理念应该(ABC )。
(多选)A树立勇于创新的理念B树立乐于创新的理念C树立善于创新的理念D没有创新意识6、创新思维是灵活多变的,主要表现在(BCD )。
(多选)A思维的直观性B思维的立体性C思路的变通性D方法的多样性7、培养公务员创新能力的关键手段中,追求卓越必备的品质,要做到(ABCD )。
多选86 A注重点滴B比任何人都努力C无止境地追求完美D要有完备的计划和准备8、(ABCD)是未来教育学习和生活的四大支柱。
(多选) 338A学会学习B学会做事C学会做人D学会生存9、非逻辑思维主要表现为(ABCD)。
(多选) 94A直观思维B联想思维C幻想思维D灵感思维10、实施智力激励法的核心在于(ABCD )。
(多选) 119A自由畅想B延迟判断C以量求质D综合集成11、在创造性教育中,要提倡学校环境的创造性,主要包括(ABCD )。
344-345 A指导思想B学校管理C环境布置D教师评估体系12、创新包括的形式有(ABC)。
(多选) 138A观点创新B有所发现,有所发明C创立新的理论体系D语言创新13、党的十六大文件所体现出来的理论创新,主要包括(BCD)。
继续教育《创新理论与实践概论》答案.
![继续教育《创新理论与实践概论》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d0691d1eb91a37f0115c06.png)
创新理论与实践概论一、多选1、培养公务员创新能力的关键手段包括(。
A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B进行自我激励C追求卓越,不断创新2、创新方法类型中的交流激励型,基于交流激励创造规律原理的具体技法有(。
A交流激励法 B智力激励法 C竞技赛场激励法3、(是未来教育学习和生活的四大支柱。
A学会学习B学会做事C学会做人D 学会生存4、经济增长模型一般采用的要素有(。
A资本D技术进步B劳动力5、按照宪法的规定,中国地方政府体制结构主要分为三大系统( 。
A地域型地方政府 C城镇型地方政府 D民族区域型地方政府6、从不同的阶段性划分来看,科技创新过程可以区分为(。
A感性阶段B概念化阶段C研究开发阶D设计阶段7、围绕着创新和国家创新体系争论的认识误区,主要表现在(。
A把制度创新系统排斥在国家创新体系之外B把国家创新体系单纯理解为国家技术创新系统C把人文社会科学及其知识创新排斥在创新之外D把以企业为中心的产学研三结合的组合认定为国家创新体系8、创新能力行为标准中,分析问题的能力包括(。
A学会使用5H2W分析方法B运用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综合知识进行分析C能够进行大胆、合理的推理D学会运用多种创新思维对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9、科技创新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在(。
A推动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B促使社会活动向多样化发展C推动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10、英国科学哲学家贝弗里奇曾经从创造过程的角度将思维方式分为(。
A批判性思维B想象性思维D无控性思维11、社会团体是表达特定阶层、团体的非政府组织,主要包括(。
A工会B共青团C妇联D侨联12、行政创新的基本原则是(。
A理论先行B协调一致C公正公平D低成本、高效率13、合理知识结构具有的特点是(。
A具有高度准确、着眼于联系的概念 B具有双重知识结构 C具有大容量的知识功能单位D具有大量程序性而不是陈述性知识14、对问题进行分解的基本途径有(。
B通过进一步获取事实来问答问题C通过引入新的假说来解答问题D通过引入新的概念解决问题15、中国共产党在机构设置上可分为(。
创新《概论》课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
![创新《概论》课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e4632af9f90f76c661371ac5.png)
高职院校开设 的《 泽东思 想和 中 国特 色社 会主义 理 毛
论 体系概论》 以下 简称《 论》 课 , ( 概 ) 是高 职 院校 大学 生的
一
门公共 、 必修 、 础理论 课程 , 基 在思 想政 治 理论课 程 中处
于核心地位 , 承担着提高 高 职 院校 青 年大 学生 政治 理论 素
一
、
整合 、 化 教 学 内容 , 现 教 、 做 结 合 , 论 与 序 体 学、 理
实 践 一 体 化
整合 、 化教学 内容 , 现教 、 、 结 合 , 论与 实践 序 体 学 做 理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学 生在思考 、 论 中明晰 问题 , 实践 中深化 认 做 : 讨 在 识, 进行探 究 , 达到学 习的 目的。
第2 3卷 第 3期
21 0 0年 9月
棒家 业 院净 口 技 学 挥
Ju a o hnj kuV ctn l n eh i l o ee o rl f ag ao oa oa a dT cnc lg n Z i i aC l
V0 _ No 3 l23 . Se tmb r 2 0 p e e , 01
创 新 《 论 》 教 学 方 法 的 实 践 与 探 索 概 课
吴友 石 , 玉 莲 张
( 家 口职 业技 术学 院社科部 , 张 河北 张家 口 0 50 ) 7 00
摘要 : 创新 高校 思想政 治理论课 教 学方法 , 高职院校 思政 课教 学改革 必 由之路 。 以《 是 毛泽 东思想和 中国特
从 20 0 7年开始 , 我们 在 教 学 上确 立 了 “ 以学生 为 主体 、 教 师为 主导” 的教学理念 , 立 以学 生为 主体 的教学观 , 教 、 树 “
概论课实践教学重点章节(3篇)
![概论课实践教学重点章节(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a99f68f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d5.png)
第1篇一、引言概论课是高等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实践教学是概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综合素质。
本文将重点阐述概论课实践教学中的重点章节,以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实践教学重点章节1. 实践教学目的与意义(1)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从而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意,提高创新能力。
(3)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实践教学使学生接触到本学科的前沿知识,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2. 实践教学重点章节(1)基础实验基础实验是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基础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实验原理: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实验步骤: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操作习惯,提高实验技能。
3)实验数据分析:使学生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科学素养。
4)实验报告撰写: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术论文水平。
(2)综合实验综合实验是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3)实验结果分析:使学生学会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提高分析能力。
4)实验报告撰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生产实习生产实习是概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旨在使学生了解本学科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企业参观:使学生了解企业生产流程、工艺技术等。
2)现场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3)技术交流: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
4)实习报告撰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概论课实践教学的高潮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315b7a9e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71.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两个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创新。
一、理论创新1.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深化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系列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概括,其核心内容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共产主义理论等。
近年来,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人们对其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例如,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中,人们提出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理论,对于解释社会历史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2.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的结合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是解决中国面临的社会问题的有力武器。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渐形成,为当代中国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对于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实践创新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应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和实践充分证明了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这一切都得益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中国的实践应用,特别是在农村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领域的成功经验。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特点。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实现共同富裕和人民幸福的目标,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这一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相互促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构成了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深化理解和在实践中的应用,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和运用这一理论,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一(闭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一(闭卷)](https://img.taocdn.com/s3/m/91e1db3c87c24028915fc36e.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一(闭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A.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2.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D)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A.反映论B.先验论C.可知论D.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论(D)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实践观点(D)5.唯心主义认识论都是A.反映论B.先验论C.可知论D.不可知论(B)6.唯心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是A.唯心论都是不可知论B.主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客观唯心论是可知论C.客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主观唯心论是可知论D.有些唯心论者是可知论,有些唯心论者是不可知论(D)7.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A.科学知识B.丰富的经验C.实践D.人类认识能力(C)8.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A.起主导作用B.起决定作用C.起重要作用D.不起作用(C)9.认识主体是指A.事物的主要构成部分B.认识对象的主要方面C.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D.人的主观精神世界(C)10.客体指A.一切客观事物B.自然界C.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的对象D.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C)11.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是因为感性认识A.是不可靠的B.是理性认识的基础C.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反映D.是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的(C)12.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A.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B.唯心主义才承认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承认的观点(D)13.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D)14.判断对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而又真实B.感性认识是否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C.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已经过多次反复D.对该事物的理性认识是否已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D)15.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A.熟知即真知B.熟知不等于真知C.熟知起源于真知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B)16.真理是A.绝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意见B.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C.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D.对人们有用的一切理论(C)17.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是指A.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B.实践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C.实践有历史局限性,它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过程D.科学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C)18.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往往产生不同的认识,这说明A.认识的内容不是来自客观世界B.认识是主观自生的C.客观事物不能被意识正确反映D.认识受认识主体状态的影响和制约(D)19.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A.真理和错误没有原则界限B.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都是真理C.不同人有不同的真理标准D.真理有待于扩展和深化(D)20.假象是A.人们认识中发生的错觉B.从正面反映本质的现象C.反面歪曲表现本质的现象D.不表现本质的现象(C)21.认识对实践具有A.决定作用B.检验作用C.指导作用D.中介作用(C)22.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A、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B、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C、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先导D、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C)23.重视理论创新,必须反对A、经验主义B、先验论C、绝对主义D、教条主义(D)24.关于改造客观世界的说法,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包括改造自然界和改造人类社会B.改造客观世界是认识客观世界的目的C.改造客观世界必须遵循客观世界的规律D.改造客观世界的核心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D)25.下列属于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有①修身养性②经济体制改革③脱贫致富④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D)26.在主观世界中,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统一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世界观B.人生观C.阶级立场D.价值观(A)27.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是A.在实践中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然地改造了主观世界B.改造主观世界主要是靠自己自觉地学习,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教育C.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要有意识地、主动地改造主观世界,努力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D.只有改造好客观世界,才能更好地改造主观世界(C)二、多项选择题1.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B.人类己能预测一切自然现象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D.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ACD)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内涵包括A.实践关系B.认识关系C.价值关系D.审美关系(ABCD)3.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
创新理论与实践概论
![创新理论与实践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23a6bfcb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bf.png)
创新理论与实践概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趋势,创新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强调。
创新理论与实践是众多有影响力的企业在今天的全球市场中获得领导地位
的方法之一、虽然创新理论与实践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被忽视,
但最近几年却开始兴起。
创新理论和实践是指帮助企业驱动和更新其策略,从而提高它们在竞
争市场中的速度和效率的一套过程。
创新理论和实践涉及到企业实施新产品、服务和流程,以解决社会和市场问题。
创新理论和实践可以被认为是
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实现持续发展的中心途径。
创新理论与实践渗透到每一个行业,为企业提供了全新的创新理念,
使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
创新理论和实践的应用不仅仅是发展
新产品,还包括改变技术,改善过程,提高效率和改善客户体验。
创新理
论和实践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新的发展机遇,还可以为企业提供解决挑
战的新方法。
此外,创新理论与实践也帮助企业改进管理模式,提升组织整体绩效。
创新理论和实践可以支持企业达到更高的性能水平,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
此外,创新理论和实践也可以改善企业的内部流程,提高员工生产率,从
而提高企业的利润。
2013继续教育《创新理论与实践概论》试题百分百正确答案
![2013继续教育《创新理论与实践概论》试题百分百正确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84a41210a6f524ccbf857c.png)
B.准备政府和计
题 你的 正确答 序号 题干内容 题型 答案 单选 1 科技创新过程的要素分解可以从()两个维度上进行。 题 美国未来学家()提出“在信息经济全球化竞争中,人的素质和创新精 单选 2 神将起决定作用。” 英国科学哲学家贝弗里奇从创新过程的角度将思维方式分为: 题 多选 4 技术创新具有的三个鲜明的特征是:() 题 多选 5 创新方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题 判断 6 创新方法和创新思维是没有关系的。 题 你的 正确答 序号 题干内容 题型 答案 单选 1 创新文化的核心是()。 题 单选 2 下列关于创建学习型政府错误的是:()。 题 单选 3 文化的核心是:()。 题 创新文化的基本特征主要有:(1)倡导新的价值取向;(2)创新图 单选 4 强的坚强意志;(3)怀疑批判的精神气质;(4)()。 ()指出“所有资本中最有价值的是对人本身的投资。” 题 1975 年()在《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一书中,用生物进化论来解 单选 6 释到的、宗教等社会现象,提出了文化进化的基本观点。 关于公共治理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题 单选 8 下列关于激励法运用程序正确的是:()。 题 单选 9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 题 单选 10 文化产业核心层不包括()。 题 多选 11 英国科学哲学家贝弗里奇从创新过程的角度将思维方式分为: 题 多选 12 技术创新具有的三个鲜明的特征是:() 题 多选 13 创新思维的特征有:() 题 ABCD A.独创性、求异性 ABC ABC A.批判性思维 D A.新闻 C A.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 A A.准备-热身活动-明确问题-自由畅谈-加工整理 题 单选 7 A C A.奥斯本 题 单选 5 C A.亚当· 斯密 D A.激励创新的经济环境 C A.世界观 C A A.科学精神 案 选项 A 错 ACD A.思维创新 ABC 题 多选 3 ABC A.批判性思维 A A.约翰· 奈斯比特 A A.结构和功能 案 选项 A
创新理论与实践概论部分
![创新理论与实践概论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b0eaa8287375a417866f8fe4.png)
1.创新人格特质主要包括()。
(多选 )A具有强烈的主动性、好奇心B敏锐的洞察力C强烈的求知欲D自信2.按照宪法的规定,中国地方政府体制结构主要分为三大系统( )。
(多选 )A地域型地方政府B矿区C城镇型地方政府D民族区域型地方政府3.在政策、决策创新下,一般来说,决策者所需要的信息,必须贯彻的原则是()。
(多选 )A真实性B及时性C适用性D足够性4.()是能够透过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认识到事物本质的能力,是创新能力发挥的基础。
(单选 )A综合能力B分析能力C推理能力D观察能力5.()既无一定的方向,也没有范围的限制。
(单选 )A发散思维B收敛思维C逆向思维D联想思维6.党的十七大报告鲜明提出,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
(单选 )A改革开放B快速发展C与时俱进D实事求是7.()是现代政府的形象。
(单选 )A民主B法治C责任D透明8.创造性思维方式是培养创新能力,进行开创性工作的起点。
(判断 )正确错误9.真正的创新素质是学习与创造的有机统一。
一个不会学习的人,也能有大的发明创造。
(判断 )正确错误10.移植法是指把某一领域的原理、结构、方法、材料等移植到新的领域之中,得以改变和创造新事物的创新技法。
(判断 )正确错误11.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报告的灵魂,也是贯穿全篇的一条主线。
(判断 )正确错误12. (填空 )13. (填空 )14. (填空 )15.教育创新的内容主要有哪些方式? (简答 )1.创新能力行为标准中,发现问题的技能包括()。
(多选 )A学会独立思考B学会执著C具备创新意识D学会征求意见2.行政创新的实现途径主要有()。
(多选 )A扩大民主,实施权力下放B健全法治,保障民主权利C转变职能,完善公共治理D以上都对3.在政策、决策创新下,一般来说,决策者所需要的信息,必须贯彻的原则是()。
(多选 )A真实性B及时性C适用性D足够性4.()是人脑反映经验的一种能力。
2020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三)
![2020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三)](https://img.taocdn.com/s3/m/457bba12dd88d0d232d46a12.png)
2020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三)知识点概要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过程。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认识的本质。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原则区别。
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相互关系。
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及其客观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
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
实践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实践活动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
价值及其特征。
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价值评价的功能。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辩证统一。
—、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论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2.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A.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B.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C.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D.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3.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表明人的才智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发展的动力在于实践 D 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4.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A.革命理论是革命行动的动力B.革命行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的运动的成败5."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C.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6.牛顿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广这句话肯定了A.直接经验的作用B.间接经验的作用C.感性认识的作用D.理性认识的作用7.“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不可逾越的天然界限”,这种观点属于A.不可知论B.先验论C.辩证反映论D.辩证唯物论8.人的视觉器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
概论课实践活动策划书3篇
![概论课实践活动策划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a62907f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a9.png)
概论课实践活动策划书3篇篇一《概论课实践活动策划书》一、活动背景概论课是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计划开展一次概论课实践活动。
二、活动主题探索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三、活动目的1. 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3.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四、活动时间[具体时间]五、活动地点[详细地址]六、活动对象[具体班级或专业]七、活动准备1. 确定活动主题和目的,制定活动计划和方案。
2. 联系活动地点和相关单位,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和配合。
3. 准备活动所需的物资和设备,如调查问卷、宣传资料、摄影器材等。
4. 组织学生报名参加活动,进行分组和分工。
5. 对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使他们了解活动的目的、内容和要求,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八、活动内容1. 社会调查:学生分组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现状和原因。
调查内容可以包括社会热点问题、民生问题、环境问题等。
3. 主题演讲:学生根据调查报告,进行主题演讲。
演讲内容可以包括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现状、原因、影响和对策等。
4. 交流讨论: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的调查经验和心得体会。
讨论内容可以包括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法、个人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等。
九、活动要求1. 学生要认真参加活动,积极参与调查和讨论,按时完成任务。
2. 学生要遵守活动纪律和要求,注意安全,不得擅自离队。
3. 学生要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得争吵和打架。
4. 学生要爱护环境,不得乱扔垃圾。
十、活动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出勤情况、调查态度、数据分析能力、演讲水平等。
2. 学生的调查报告和主题演讲,包括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逻辑性、创新性等。
新思想概论实践教学(3篇)
![新思想概论实践教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feedd75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96.png)
第1篇一、引言新思想概论是一门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强“四个自信”的课程。
实践教学是这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的意义、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对新思想概论实践教学进行探讨。
二、实践教学的意义1. 增强理论素养。
新思想概论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理论素养,为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 培养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检验、运用所学理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3. 增强“四个自信”。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亲身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增强对国家、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
4. 促进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三、实践教学的内容1. 实地考察。
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区、企业、农村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2. 社会实践。
鼓励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社区服务、支教等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3. 案例分析。
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 主题研讨。
围绕特定主题,组织学生进行研讨,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5. 知识竞赛。
举办新思想概论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实践教学的方法1. 实地考察法。
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区、企业、农村等,通过现场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2. 案例分析法。
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法。
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特定主题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4. 角色扮演法。
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实际场景,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农业技术诱致创新理论与实践
![5农业技术诱致创新理论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ff8fc6056c175f0e7cd13713.png)
目的要求: 农业技术创新是农业推广的技术生 命力,进行农业技术创新理论与经 济学分析是高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 应该掌握的理论思想和分析工具, 应学会科学理解和研究应用
主要内容
• • • • 农业技术创新2种类型 农业技术诱致创新理论 机械化技术变化的引致原理 生物技术变化的引致原理
– 劳动节约引致的机械化技术变化类型 – 土地节约引致的生物技术变化类型
3 机械化技术变化的引致原理
• 用劳动节约型技术变化,或者农业机械化技术变化引致技术创新模型。 • 农业部门最初在短期等产量线I1上运作,劳动和土地之间的替代空间 不大,A是均衡点,IPC1是创新可能性曲线,它代表了与短期函数I1 相同的生产函数的集合,然而,依据现行的要素价格,只有与I1相一 致的技术才是可资应用的 • 假如现在劳动稀缺,推动工资上升,把要素价格比从P1推向P2,农民 作出的短期反应是在I1上从A移到B(要素替代)。当然,它仅仅是相 对价格变动引发的动态调整过程的第1步。 • 首先,点B代表的生产方法并不是在IPC1上用现有知识能够开发出来 的最有效率的技术。其次,要素价格变动又会引致人们研究和开发许 多劳动节约型工艺。这类研发活动的结果是IPC1本身向原点推移到 IPC2。由于IPC1与IPC2平行,该推移代表了中性工艺变化。新的均衡 点将在新的短期曲线I2上的点C实现。 • 这种工艺的道路可以用射线(A,M)来说明。(A,M)是机器与土 地的组合,它表示工资变化(劳动价格变化)诱使农民不断采用劳动 节约型工艺而造成的机器与土地组合的变化,这种引致创新模型令人 注意的特征是:
2 农业技术诱致创新理论概论
• 艾利思认为(P255),诱致创新理论试图 依据要素相对稀缺程度的不断变化来解释 农业工艺技术进步的道路(Hayami & Rutten,198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第三版课后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第三版课后题](https://img.taocdn.com/s3/m/6452cb97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de.png)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第三版课后题摘要: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第三版课后题概述2.课后题的主要内容和特点3.解答课后题的方法和技巧4.总结正文: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第三版课后题概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第三版课后题是针对该教材而设计的一系列思考题和练习题,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发展历程、实践成果以及未来展望。
通过解答这些课后题,学生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理论素养,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后题的主要内容和特点1.内容:课后题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等。
2.特点:课后题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针对性,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题目形式多样,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解答课后题的方法和技巧1.认真阅读教材:课后题的答案大多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因此,学生在解答课后题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掌握基本理论和知识点。
2.理解题意:在解答课后题时,要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避免跑题。
3.结合实际:在解答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时,要结合实际,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条理清晰:在解答简答题和论述题时,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避免堆砌材料和空泛议论。
5.注意答案的逻辑性和完整性:在解答题目时,要注重答案的逻辑性和完整性,确保答案能够全面、准确地回答题目。
四、总结通过解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第三版课后题,学生可以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大连工业大学通识教育选修核心课程(含网络课程,截止到
![大连工业大学通识教育选修核心课程(含网络课程,截止到](https://img.taocdn.com/s3/m/afe359a8ad51f01dc281f1f2.png)
32 科学与文明
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网络)
150250153
1 15
全校 通选网络学习平台课程(尔雅)
33 科学与文明
数学文化(通选核心)
050160021 2014 第三批 2
32
全校
通选核心课立项
34 科学与文明
数学文化(网络核心)
150260023
2 26
全校 通选网络学习平台课程(尔雅)
35 科学与文明 体验与发现-生活中的物理(通选核心) 050260007 2015 第四批 2
中国礼仪文化(通选核心)
240460013 2015 第四批 2 32
全校
通选核心课立项
中国文化概论(网络)
150260006
1
19
全校 通选网络学习平台课程(尔雅)
中西文化比较(网络核心)
150250147
2 32
全校 通选网络学习平台课程(尔雅)
管理学(通选核心)
070460006 2012 第一批 1.5 24
1.5 26
全校 通选网络学习平台课程(尔雅)
27 艺术与审美
艺术与审美(网络)
150250138
2
34
28
艺术与审美
音乐鉴赏(通选核心)/音乐欣赏(通选核 081550029/
心)(原)
081560020
2016
第五批
2
32
29 科学与文明
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网络核心) 150260010
2
32
全校
通选核心课立项
中华诗词之美(网络核心)
150260007
1.5 23
全校 通选网络学习平台课程(尔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创新能力行为标准中,发现问题的技能包括()。
(多选 )
A学会独立思考
B学会执著
C具备创新意识
D学会征求意见
2.行政创新的实现途径主要有()。
(多选 )
A扩大民主,实施权力下放
B健全法治,保障民主权利
C转变职能,完善公共治理
D以上都对
3.在政策、决策创新下,一般来说,决策者所需要的信息,必须贯彻的原则是()。
(多选 )
A真实性
B及时性
C适用性
D足够性
4.()是人脑反映经验的一种能力。
(单选 )
A记忆力
B思维力
C观察力
D注意力
5.()指出:“我们的各级领导机关,都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
” (单选 )
A毛泽东
B爱因斯坦
C邓小平
D牛顿
6.京津冀都市圈的空间布局,将形成()为主核心的发展格局。
(单选 )
A北京
B天津
C北京—廊坊—天津滨海新区
D北京—保定—石家庄和北京—唐山—秦皇岛
7.从文化来源划分,有()。
(单选 )
A海洋文化
B城市文化
C农耕文化
D本土文化
8.知识本质上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自然客体和社会客体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的正确反映。
(判断 )
正确错误
9.智力在本质上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判断 )
正确错误
10.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
(判断 )
正确错误
11.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墨守成规。
(判断 )
正确错误
12. (填空 )
13. (填空 )
14. (填空 )
15.培养公务员创新能力的关键手段中,进行自我激励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简答 )
答:1.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2.粉碎借口,创造环境3.常检讨自我4.严格进行自我训练5.进行自我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