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 dsp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dsp期末课程设计

dsp期末课程设计

dsp期末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字信号处理(DSP)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具备运用DSP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DSP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掌握信号与系统的数学描述,包括信号、系统及其分类;(3)熟悉离散时间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离散傅里叶变换、快速傅里叶变换等;(4)掌握数字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包括IIR、FIR滤波器等;(5)了解DSP硬件系统和编程技术,包括C6000系列DSP的架构、指令系统及编程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DSP理论分析实际信号处理问题;(2)具备使用DSP硬件系统和编程工具进行系统设计和实现的能力;(3)能够阅读和理解DSP相关的英文资料;(4)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对DSP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科学精神;(2)树立正确的专业价值观,认识到DSP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3)培养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DSP概述:介绍DSP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使学生对DSP技术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信号与系统:讲解信号与系统的数学描述,包括信号、系统及其分类,为后续的信号处理打下基础。

3.离散时间信号处理:介绍离散时间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离散傅里叶变换、快速傅里叶变换等。

4.数字滤波器设计:讲解数字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包括IIR、FIR滤波器等。

5.DSP硬件系统与编程:介绍DSP硬件系统和编程技术,包括C6000系列DSP的架构、指令系统及编程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独立思考和沟通能力。

DSP课程设计报告讲解

DSP课程设计报告讲解

JIU JIANG UNIVERSITYDSP应用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利用按键任意输入一个数值控制的转动角度院系电子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姓名班级 1211 学号 35 日期 2015.5.22- I -内容提要步进电机作为一种电脉冲—角位移的转换元件,由于具有价格低廉、易于控制、无积累误差和计算机接口方便等优点,在机械、仪表、工业控制等领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DSP 对步进电机的控制可以实现系统实时、精确、高效、安全的设计要求,从而实现了自动化生产过程。

作为重要部件的DSP是否实现控制要求是应用系统能否可靠工作的关键。

许多研究机构和电机生产厂家对于用单片机和用功率器件来设计步进电机驱动系统作了大量的研究,如把MCS-51系列的8031单片机、美国Microchip公司的PIC系列的PIC16C5X、各类PLC和VMOS管等功率器件作为控制系统都是比较成熟的。

这些方面的资料和经验对于将更高速的DSP器件用在驱动系统上都是很有帮助的。

现在流行的方法是将一系列外围设备如数模转换器(A/D)、脉宽调制发生器(PWM)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内核集成在一起,就获得一个强大又非常经济的电机控制专用的的DSP。

许多厂家开发出了电机专用的DSP器件和支持各种通用算法的模拟软件。

不仅芯片的运算速度越来越快,且软件中集成和固化在硬件中的算法模块越来越多,使得实现各种功能和进行电机性能研究变得现实和容易,能够实现更加理想的控制要求,随着对步进电机的研究更加深入与芯片价格的降低和功能的增加以及随着半导体工艺,尤其是高密度CMOS工艺的发展和进步,芯片的价格日益下降,而性能却不断提高,软件和开发工具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应用范围日益广泛。

DSP作为一种高速处理器件在驱动系统中的应用也会更加广泛和普及,研究DSP在控制领域中的应用也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目录一课程设计要求 (4)二总体方案 (5)三硬件系统设计 (6)四软件系统设计 (10)五系统调试及结果分析 (34)六总结 (34)- III -一课程设计要求设计要求:一、利用开发板上的3*3的矩阵键盘的S1~S6的6个按键实现输入1~360之间任意给定的一个整数,用4位数码管依序显示输入的整数。

dsp简单课程设计

dsp简单课程设计

dsp简单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DSP(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DSP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DSP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指标;了解DSP 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通信、音视频处理、工业控制等。

技能目标: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使用DSP芯片进行程序设计和系统应用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DSP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敏感度,增强其对DSP技术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对电子科技和自动化的兴趣,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DSP的基本原理、DSP芯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DSP程序设计方法和DSP应用实例。

1.DSP基本原理:介绍DSP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DSP技术的基本概念。

2.DSP芯片结构与工作原理:详细讲解DSP芯片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指标,以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DSP的运作方式。

3.DSP程序设计方法:教授DSP的编程语言、程序设计流程和调试技巧,使学生具备实际的编程能力。

4.DSP应用实例:分析DSP技术在通信、音视频处理、工业控制等领域的应用实例,帮助学生了解DSP技术的广泛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DSP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讨论法:学生就DSP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DSP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DSP技术的价值和应用前景。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DSP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其对DSP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DSP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DSP技术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dsp大学课程设计

dsp大学课程设计

dsp大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字信号处理(DSP)的基本理论、算法和实现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知识目标:–理解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数学基础。

–熟悉常用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如傅里叶变换、离散余弦变换、快速算法等。

–掌握DSP芯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DSP算法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具备使用DSP开发工具和实验设备进行软硬件调试的能力。

–能够编写DSP程序,实现数字信号处理算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对DSP技术的兴趣和热情,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字信号处理基础:包括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离散信号处理的基本算法等。

2.离散余弦变换和傅里叶变换:离散余弦变换(DCT)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的原理和应用。

3.数字滤波器设计:低通、高通、带通和带阻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和应用。

4.DSP芯片和编程:DSP芯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包括C语言和汇编语言编程。

5.实际应用案例:包括音频处理、图像处理、通信系统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数字信号处理在工程中的应用。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DSP芯片的基本编程方法和实验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数字信号处理》(或其他指定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研究。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以丰富教学手段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dsp期末课程设计

dsp期末课程设计

dsp期末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数字信号处理(DSP)的基本原理,掌握相关的数学公式和算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的数字信号处理问题。

3. 学生能够描述并比较不同DSP算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编程软件(如MATLAB)进行数字信号处理的相关操作。

2. 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并实现简单的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如滤波器、傅里叶变换等。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数字信号处理中遇到的问题,并优化算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字信号处理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意义,激发对相关领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尊重事实,严谨求证,勇于探索。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信息类专业DSP课程的期末课程设计,旨在巩固和拓展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字信号处理理论基础,掌握基本的编程技能,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欲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指导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数字信号处理基础理论回顾:包括采样定理、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Z变换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 教材章节:第一章至第三章- 内容列举:采样定理、离散信号、线性时不变系统、Z变换等。

2. 数字信号处理算法:重点学习傅里叶变换、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滤波器设计等算法。

- 教材章节:第四章至第六章- 内容列举:傅里叶变换、FFT算法、IIR滤波器设计、FIR滤波器设计等。

3. 数字信号处理应用案例:分析并实践数字信号处理在音频、图像、通信等领域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七章至第九章- 内容列举:音频处理、图像处理、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案例。

dsp的课程设计

dsp的课程设计

dsp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数字信号处理(DSP)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基本原理;2. 掌握DSP系统的数学模型和基本算法;3. 了解DSP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数学工具进行DSP相关计算;2. 能够运用编程语言实现简单的DSP算法;3. 能够分析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DSP技术进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DSP技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其在团队中的沟通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1. 课程性质:DSP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编程和电路基础知识;2. 学生特点:高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新技术和新知识充满好奇;3.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际问题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分解: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DSP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算法;2. 技能目标: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工具和编程语言实现DSP 算法;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团队合作和实际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对DSP技术的兴趣,提高其科学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字信号处理基本概念:信号的定义、分类及特性;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傅里叶变换及其性质。

2. DSP数学基础:复数运算;欧拉公式;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及其快速算法(FFT)。

3. 数字滤波器设计:滤波器类型;无限长冲击响应(IIR)滤波器和有限长冲击响应(FIR)滤波器设计方法;滤波器的实现与优化。

4. DSP算法实现: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算法;数字滤波器算法;数字信号处理中的数学优化方法。

5. DSP应用案例分析:语音信号处理;图像信号处理;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dsp课程设计

dsp课程设计

dsp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数字信号处理(DSP)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基本原理和算法;2. 学会使用数学工具进行信号的时域、频域分析,并能够解释分析结果;3. 掌握滤波器的设计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信号进行处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DSP技术对实际信号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 熟练使用DSP软件和硬件平台,进行算法的实现和验证;3. 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综合性的DSP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其主动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高问题解决能力;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沟通、交流和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和数学基础,对信号处理有一定了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动手实践,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DSP相关项目的设计与实现。

二、教学内容1. 数字信号处理基础:信号与系统、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线性时不变系统、卷积运算等;2. 离散傅里叶变换:傅里叶级数、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等;3. 数字滤波器设计:滤波器原理、无限长冲激响应(IIR)滤波器设计、有限长冲激响应(FIR)滤波器设计等;4. 数字信号处理应用:数字信号处理在语音、图像、通信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5. 实践教学:使用DSP软件和硬件平台进行算法实现和验证,开展综合性的DSP项目。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数字信号处理基础第二周: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第三周:线性时不变系统与卷积运算第四周:离散傅里叶变换第五周:快速傅里叶变换第六周:数字滤波器设计原理第七周:IIR滤波器设计第八周:FIR滤波器设计第九周:数字信号处理应用案例分析第十周:实践教学与项目开展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课程教学内容依据教材章节进行安排,涵盖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确保学生系统掌握DSP相关知识。

dsp结课课程设计

dsp结课课程设计

dsp结课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数字信号处理(DSP)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掌握DSP技术在音频、图像、通信等领域的应用;3. 了解DSP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在现代科技中的地位。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DSP技术进行信号的采集、处理和分析;2. 熟练使用DSP软件和硬件工具进行信号处理实验;3. 能够独立设计简单的DSP系统,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DSP技术及其应用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增强合作精神;3. 培养学生关注科技发展,认识到科技对国家、社会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信息类专业DSP课程的结课部分,旨在巩固和拓展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信息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际操作,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数字信号处理基础回顾:包括采样定理、傅里叶变换、Z变换等基本理论,以及数字滤波器设计方法。

教材章节:第一章至第四章2. DSP应用案例分析:分析音频信号处理、图像处理、通信系统等领域的DSP 技术应用。

教材章节:第五章至第七章3. DSP实验与操作:结合实际DSP硬件和软件工具,进行信号处理实验,包括信号采集、处理和分析。

教材章节:第八章至第十章4. DSP系统设计: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简单的DSP系统,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章节:第十一章至第十二章5. 课程总结与拓展: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探讨DSP技术的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关注新技术。

教学进度安排:1. 基础知识回顾(2课时)2. 应用案例分析(4课时)3. 实验与操作(4课时)4. 系统设计(4课时)5. 课程总结与拓展(2课时)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应用中。

江苏大学 dsp课程设计

江苏大学 dsp课程设计

JIANGSU UNIVERSITY本科生课程设计DSP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基于ICETEK5509实验箱和基2FFT算法的频谱分析学院名称: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专业班级:通信工程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指导教师职称:年月一、设计目的与意义1、本课程设计与理论课、实验课一起构成《DSP芯片原理与应用》完整课程体系;2、针对理论课、实验课中无时间和不方便提及内容和需强调重点进行补充与完善;3、以原理算法的实现与验证体会DSP技术的系统性,并加深基本原理的体会。

二、设计要求1、系统设计要求:⑴.设计一个以ICETEK5509为硬件主体,FFT为核心算法的频谱分析系统方案;⑵.用C语言编写系统软件的核心部分,熟悉CCS调试环境的使用方法,在CCS IDE中仿真实现方案功能;⑶.在实验箱上由硬件实现频谱分析。

2、具体要求:⑴.FFT算法C语言实现与验证1) 参考教材节FFT核心算法在CCS软件仿真环境中建立FFT工程:添加main()函数,更改教材中个别语法错误,添加相应的库文件,建立正确的FFT工程;2) 设计检测信号,验证FFT算法的正确性及FFT的部分性质;3) 运用FFT完成IFFT的计算。

⑵.单路、多路数模转换(A/D)1) 回顾CCS的基本操作流程,尤其是开发环境的使用;2) 参考实验指导和示例工程掌握5509芯片A/D的C语言基本控制流程;3) 仔细阅读工程的源程序,做好注释,为后期开发做好系统采集前端设计的准备。

⑶.系统集成,实现硬件频谱分析1) 整合前两个工程,实现连续信号的频谱分析工程的构建;2) 参考A/D转换示例和DSP系统功能自检示例完成硬件连接,并测试开发系统运行效果;3) 基于现有系统,对于实时频谱分析给出进一步开发设计和系统改良方案。

三、课程设计原理1、DSP应用系统构成:注:一般的输入信号首先进行带限滤波和抽样,然后进行模数(A/D)转换,将信号变成数字比特流。

根据奈奎斯特抽样定理,对低通信号模拟,为保持信号的不丢失,抽样频率必须至少是输入带限信号的最高频率的2倍,工程上为带限信号最高频率的3-5倍。

DSP设计课程设计

DSP设计课程设计

DSP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DSP(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包括采样定理、傅里叶变换和数字滤波器设计等。

2. 使学生掌握DSP算法的数学推导和实现方法,具备使用DSP芯片进行信号处理的能力。

3. 帮助学生了解DSP技术在通信、音视频处理等领域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进行DSP相关算法推导和仿真能力。

2.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DSP芯片,完成信号处理实验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就DSP技术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

3. 引导学生关注DSP技术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DSP设计,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学生能够独立完成DSP算法推导、仿真和实验操作,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团队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教学内容1. DSP基本原理与概念- 采样定理与信号重建- 傅里叶变换及其应用- 数字滤波器设计原理2. DSP算法及其数学推导- 离散时间信号处理基础-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算法- 数字滤波器算法实现3. DSP芯片与应用- DSP芯片架构与特点- DSP芯片编程与实验操作- DSP技术在通信、音视频处理等领域的应用案例4. 教学大纲安排与进度- 第一阶段:基本原理与概念(2周)- 课本章节:第1-3章- 第二阶段:DSP算法及其数学推导(3周)- 课本章节:第4-6章- 第三阶段:DSP芯片与应用(3周)- 课本章节:第7-9章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依据教学大纲,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相关章节,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

dsp项目课程设计

dsp项目课程设计

dsp项目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数字信号处理(DSP)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2. 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如傅里叶变换、Z变换等,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了解DSP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音频处理、图像处理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DSP开发工具和软件,完成简单的项目设计。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DSP应用系统,如音频信号滤波、图像去噪等。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字信号处理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激发对相关领域的兴趣。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自信心。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社会的贡献,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对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编程能力,对新技术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课本内容,以实际项目为导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理论,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目标分解,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数字信号处理基础理论:- 傅里叶变换理论及其应用- Z变换及其性质-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2. DSP算法与应用:- 数字滤波器设计-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算法- 数字信号处理在音频、图像领域的应用3. DSP实践项目:- 项目一:音频信号处理(滤波、增强)- 项目二:图像处理(去噪、边缘检测)- 项目三:DSP综合应用(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4.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进度:- 基础理论部分:占总课时的1/3,以课本相关章节为基础,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dsp原理期末课程设计

dsp原理期末课程设计

dsp原理期末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数字信号处理(DSP)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包括采样定理、傅里叶变换、数字滤波器设计等;2. 掌握DSP算法的应用,如信号增强、噪声抑制、频率分析等;3. 学会使用DSP工具和软件进行信号处理实验和数据分析。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的DSP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信号处理算法;2. 培养编程能力,利用DSP编程语言实现算法,并对实际信号进行处理;3.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熟练使用DSP实验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DSP技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在小组讨论和实验中相互协作、共同成长;3. 引导学生认识到DSP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本科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核心,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数字信号处理基础理论:- 采样定理与量化原理- 傅里叶变换及其性质- Z变换及其性质-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2. 数字滤波器设计:- 数字滤波器的基本概念- IIR滤波器设计方法- FIR滤波器设计方法- 滤波器性能分析3. DSP算法与应用:- 信号增强与噪声抑制- 频率分析与谱估计- 数字信号调制与解调- 声音信号处理与语音识别4. DSP编程与实验:- DSP编程语言及开发环境- DSP算法编程实现- 实验设备使用与操作- 实际信号处理与分析教学内容按照教材章节进行安排,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进度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逐步深入,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DSP技术。

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后续课程设计和实际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和丰富的案例,对DSP原理、算法和应用进行讲解,使学生系统掌握课程内容。

大学dsp课程设计

大学dsp课程设计

大学dsp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字信号处理(DSP)的基本理论、算法和实现方法,培养学生运用DSP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算法。

(2)熟悉DSP芯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

(3)了解数字信号处理在通信、音频、图像等领域的应用。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DSP算法进行数字信号处理。

(2)具备使用DSP开发工具进行程序设计和仿真。

(3)能够阅读和分析DSP芯片的数据手册,进行硬件编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字信号处理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数字信号处理基本理论:采样与恢复、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离散傅里叶变换、快速傅里叶变换等。

2.DSP芯片及其编程:DSP芯片结构、指令系统、编程方法、硬件接口等。

3.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实现:数字滤波器、快速卷积、数字信号合成等。

4.应用实例分析:通信系统、音频处理、图像处理等。

三、教学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理论、概念和算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3.实验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巩固理论知识。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思维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数字信号处理》(李晓波等编著)。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如《DSP原理与应用》(陈后金著)。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辅助教学。

4.实验设备:配备DSP实验开发板、仿真器等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全过程的评价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dsp原理及应用课课程设计

dsp原理及应用课课程设计

dsp原理及应用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培养学生运用DSP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DSP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分类;(2)掌握DSP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3)熟悉DSP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4)了解DSP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

2.技能目标:(1)能够使用DSP开发工具进行程序设计和仿真;(2)具备阅读和分析DSP相关英文资料的能力;(3)具备使用DSP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DSP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交流分享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1.DSP基本原理:介绍DSP的概念、发展历程、分类和性能指标。

2.DSP基本结构:讲解DSP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和指令系统。

3.DSP编程与开发:学习DSP编程语言、开发工具和使用方法。

4.DSP应用案例:分析DSP在通信、图像处理、音频处理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5.实践环节:进行DSP实验,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DSP基本原理、结构和编程方法;2.案例分析法:分析DSP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3.实验法:进行DSP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国内外优秀教材,如《数字信号处理器原理与应用》;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如《DSP算法与应用》;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辅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4.实验设备:配备DSP开发板和仿真器,供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团队协作等情况,占总评的30%。

基于DSP的步进电机控制器的设计

基于DSP的步进电机控制器的设计

《DSP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指导书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系所:测控技术与仪器系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江苏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系2016-01-18应用于包装机的步进电机控制器的设计(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仪器科学与工程系,江苏,镇江,212013)摘要本文介绍了以典型电机微控制器TMS320LF2407芯片为控制核心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阐述了如何利用TMS320LF2407实现电机转向、速度控制,并给出了相应系统控制策略。

简述了步进电机的驱动控制和DSP的PWM脉宽调制原理,详细阐述了DSP实现步进电机的加减速控制问题。

步进电机是一种通过电脉冲信号控制相绕组电流实现定角转动的机电元件,与其他类型电机相比具有易于开环精确控制、无积累误差等优点,广泛运用于数控机床、机器人、自动化仪表等领域。

DSP芯片的出现,开创了步进电机控制的新局面。

用DSP控制的步进电机不仅减小了控制系统的体积、简化了电路,同时进一步提高了电机控制的精度和控制系统的智能化,从而逐步实现控制系统的嵌入式。

基于DSP的步进电机控制技术在九十年代时期得到了较大发展,主要应用在工业、航天、机器人、精密测量等领域。

数控机床、跟踪卫星用电经纬仪在采用了步进电机技术后,大大提高了控制与测量精度,这样就使步进电机伺服系统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基于DSP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

包括其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

在软件设计中给出了主要控制程序,达到对步进电机转向、转速的控制,如正转、反转、加速、减速等。

使用DSP最明显的优点在于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并降低了整个系统的成本。

实验证明,此驱动系统简化了电路,提高了系统控制性能。

关键词:步进电机;DSP;控制系统;TMS320LF2407;目录第一章绪论 01.1引言 01.2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发展和现状 (1)1.3 课题背景及意义 (2)第二章总体方案设计 (4)2.1 设计方案 (4)2.2 TMS320LF2407 DSP芯片介绍 (4)2.2.1 TMS320LF2407 的性能特点 (4)2.2.2 A/D转换原理 (6)2.2.3 TMS320LF2407 内部A/D转换模块概述 (6)2.2.4 事件管理器 (7)2.2.5 通用定时器 (7)2.2.6 全比较单元 (8)2.2.7 捕获单元和正交编码脉冲电路 (9)2.3 四相反应式步进电机 (9)2.3.1 步进电机的结构 (9)2.3.2 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 (10)2.4 四相反应式步进电机的数学模型..................................错误!未定义书签。

《DSP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DSP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DSP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DSP课程设计设计》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先行课是《数字信号处理》。

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DSP及DSP控制器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使学生较熟练地在硬件上掌握DSP及DSP硬件器的结构、各部件基本工作原理,在软件上掌握DSP 的指令系统、程序设计方法,学会TMS320系列中1至2种DSP芯片的基本使用方法,并能重点利用DSP及DSP控制器设计典型的应用系统, 为今后从事相关设计与研究打下基础。

本课程以实践环节为主,培养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应用的基本知识与开发应用技能。

二、课程目标1. 动手和分析能力的培养:本课程采用课堂理论课教学与实验课教学相结合,在掌握理论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课堂教学采用多种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为实践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实验方面,采取基础与提高相结合的模式,充分体现该课程的实践性;2. 硬件应用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对各种平面杆系结构进行计算或确定计算步骤的能力和对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进行判断或校核的能力;初步具有使用结构计算程序的能力。

3. 自学能力的培养:课程的教学内容多,资料丰富,要求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

4. 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实验和作业,清晰、整洁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的能力。

5. 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和实验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和问题和现象提出分析意见和解决方法。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认知。

理解——是指运用已了解的基本原理说明、解释一些现象、进行简单的电路分析和设计。

掌握——是指利用掌握的理论知识对一些较复杂的功能电路进行解释,说明其工作原理和过程,估计电路的有关参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IANGSU UNIVERSITY本科生课程设计DSP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基于ICETEK5509实验箱和基2FFT算法的频谱分析学院名称: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专业班级:通信工程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指导教师职称:年月一、设计目的与意义1、本课程设计与理论课、实验课一起构成《DSP芯片原理与应用》完整课程体系;2、针对理论课、实验课中无时间和不方便提及内容和需强调重点进行补充与完善;3、以原理算法的实现与验证体会DSP技术的系统性,并加深基本原理的体会。

二、设计要求1、系统设计要求:⑴.设计一个以ICETEK5509为硬件主体,FFT为核心算法的频谱分析系统方案;⑵.用C语言编写系统软件的核心部分,熟悉CCS调试环境的使用方法,在CCS IDE中仿真实现方案功能;⑶.在实验箱上由硬件实现频谱分析。

2、具体要求:⑴.FFT算法C语言实现与验证1) 参考教材14.3节FFT核心算法在CCS软件仿真环境中建立FFT工程:添加main()函数,更改教材中个别语法错误,添加相应的库文件,建立正确的FFT工程;2) 设计检测信号,验证FFT算法的正确性及FFT的部分性质;3) 运用FFT完成IFFT的计算。

⑵.单路、多路数模转换(A/D)1) 回顾CCS的基本操作流程,尤其是开发环境的使用;2) 参考实验指导和示例工程掌握5509芯片A/D的C语言基本控制流程;3) 仔细阅读工程的源程序,做好注释,为后期开发做好系统采集前端设计的准备。

⑶.系统集成,实现硬件频谱分析1) 整合前两个工程,实现连续信号的频谱分析工程的构建;2) 参考A/D 转换示例和DSP 系统功能自检示例完成硬件连接,并测试 开发系统运行效果;3) 基于现有系统,对于实时频谱分析给出进一步开发设计和系统改良 方案。

三、课程设计原理 1、DSP 应用系统构成:注:一般的输入信号首先进行带限滤波和抽样,然后进行模数(A/D )转换,将信号变成数字比特流。

根据奈奎斯特抽样定理,对低通信号模拟,为保持信号的不丢失,抽样频率必须至少是输入带限信号的最高频率的2倍,工程上为带限信号最高频率的3-5倍。

2、快速离散傅里叶变换(FFT )的基本原理: 频谱分析系统FFT 是一种快速有效地计算离散傅里叶变换(DFT )的方法。

它是根据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奇、偶、虚、实等特性,对离散傅里叶变换的算法进行改进获得的。

因为需要N 次复数乘法和N-1次复数加法,所以计算全部X(k)01k N ≤≤-(),共需要2N 次复数乘法和N(N-1)次复数加法。

实现一次复数乘法需要四次实数乘法和两次实数加法,一次复数加法需要两次实数加法,因此直接计算全部X(k)共需要42N 次实数乘法和2N(2N-1)次实数加法。

为减少运算量,提高运算速度,就必须改进算法。

FFT 算法就是不断地把长序列的DFT 分解成几个短序列的DFT ,并利用mN W 的周期性和对称性来减少DFT 的运算次数。

nkNW 具有以下固有特性: (1)nkN W 的周期性:()(N nk n N k n k N N N W W W ++==)(2)nkN W 的对称性:()nk nk n n N k N N N W W W --==() (3)nk N W 的可约性:/,n nN N n N Nn W W W W == 另外,/2(/2)1,N k N kN N N W W W +=-=-。

利用nkN W 的上述特性,将x(n)或X(k)序列按一定规律分解成短序列进行运算,这样可以避免大量的重复运算,提高计算DFT 的运算速度。

算法形式有很多种,但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按时间抽取(Decimation In Time ,DIT)FFT 算法和按频率抽取(Decimation In Frequency ,DIF)FFT 算法。

N=8的按时间抽取FFTN=8的按频率抽取FFT2.1实数序列的FFT :反FFT 运算可以表示为:11x(n)=(),0,1,2,,1N nk Nk X k Wn N N--==⋅⋅⋅-∑ .2.8(4)式中,X()k 是时域信号x()n 的傅里叶变换。

比较.1.2(4)和.2.8(4)可以看出,通过下列修改,我们可以用FFT 算法来实现反FFT: ⑴增加一个归一化因子1/N ;⑵将nk N W 用其复共轭-nkN W 代替。

由于第二点需要修改符号,因此FFT 程序还不能不加修改的来计算反FFT 。

因为101x(n)=[()]N nk N k X k W N -**=∑1={[()]}FFT X k N** .2.9(4) 可见,求X()k 的反FFT 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⑴取X()k 的共轭,得X ()k *; ⑵求X ()k *的FFT,得Nx ()n *;⑶取x ()n *的共轭,并除以N ,即得x()n 。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完全不用修改FFT 程序就可以计算反FFT 。

3、单路、多路模数转换实验原理(AD)⑴ TMS320VC5509A 模数转换模块特性:—带内置采样和保持的10位模数转换模块ADC,最小转换时间为500ns, 最大采样率为21.5KHz 。

—2个模拟输入通道(AIN0-AIN1)。

—采样和保持获取时间窗口有单独的预定标控制。

⑵ 模数转换工作过程:—模数转换模块接到启动转换模块后,开始转换第一通道的数据。

—经过一个采样时间的延迟后,将采样结果放入转换结果寄存器保存。

—转换结束,设置标志。

—等待下一个启动信号。

⑶模数转换的程序控制:模数转换相对于计算机来说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

一般采用中断方式启动转换或保存结果,这样在CPU忙于其它工作时可以少占用处理时间。

设计转换程序应首先考虑处理过程如何与模数转换的时间相匹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触发转换手段,也要能及时地保存结果。

由于TMS320VC5509A DSP芯片内的A/D转换精度是10位,转换结果的低10位为所需数值,所以在保留时应注意将结果的高6位去除,取出低10位有效数字。

⑷实验程序流程图:实验程序流程图四.实验程序和流程图:1、FFT⑴FFT程序:#include <math.h>struct compx { float real,imag;}; //定义一个复数结构struct compx s[257]; //FFT输入和输出:均从s[1]开始存放struct compx EE(struct compx ,struct compx ); //定义复数相乘结构void FFT(struct compx *, int ); //FFT函数预定义#define pi 3.14159265struct compx EE(struct compx b1,struct compx b2) //两个复数的相乘--b1*b2 {struct compx b3; //定义相乘的结果b3b3.real=b1.real*b2.real-b1.imag*b2.imag;b3.imag=b1.real*b2.imag+b1.imag*b2.real;return(b3); } //返回相乘结果b3/*输入:xin(实部,虚部), 输出:xin(实部,虚部), N:FFT点数*/void FFT(struct compx *xin, int N){ int f,m,nv2,nm1,i,k,j=1,l;struct compx v,w,t; //v为蝶形因子,w为中间变量nv2=N/2;f=N;for (m=1;(f=f/2)!=1;m++) {;} //计算蝶形运算的级数m=3,nm1=N-1;/*变址运算*/for (i=1;i<=nm1;i++) //实现位反转{ if(i<j){ t=xin[j]; xin[j]=xin[i];xin[i]=t; }k=nv2;while(k<j) {j=j-k;k=k/2;}j=j+k; }/*fft*/{int le,lei,ip;for (l=1;l<=m;l++){le=pow(2,l);lei=le/2;v.real=1.0;v.imag =0.0; //第一级蝶形运算的运算因子w.real =cos(pi/lei);w.imag =-sin(pi/lei); //用于改变蝶形运算因子中间变量for(j=1;j<=lei;j++) // 改变第二,三蝶形运算的运算因子{for(i=j;i<=N;i=i+le) //循环N/le 次{ip=i+lei;t=EE(xin[ip],v);xin[ip].real=xin[i].real-t.real;xin[ip].imag =xin[i].imag-t.imag;xin[i].real=xin[i].real+t.real;xin[i].imag=xin[i].imag+t.imag;}v=EE(v,w);}}}return;}/*****************main programe********************/#include<math.h>#include<stdio.h>#include<stdlib.h>#include<ctype.h>float result[257];float input[257];struct compx s[257];int Num=256 ;const float pp=3.14159 ;main(){int i=1 ;for(;i<257;i++){//s[i].real=sin(pi*i/128);s[i].real=cos(2*pp*i/256);s[i].imag=0 ;input[i]=sin(2*pp*i/256);}FFT(s,Num);for(i=1;i<257;i++){result[i]=sqrt(pow(s[i].real,2)+pow(s[i].imag,2));}⑵3、AD⑴AD程序#include "myapp.h"#include "ICETEK-VC5509-EDU.h"#include "scancode.h"#include "fft.h"#include "math.h"struct compx s0[257],s1[257];float input0[256],input1[256],output0[256],output1[256];#define pi 3.14159265void InitADC();void wait( unsigned int cycles );void EnableAPLL( );unsigned int nADC0[256],nADC1[256];main(){ int i;unsigned int uWork;EnableAPLL();SDRAM_init();InitADC();PLL_Init(132);while ( 1 ){ for ( i=0;i<256;i++ ){ ADCCTL=0x8000; // 启动AD转换,通道0do{uWork=ADCDATA; } //ADCDATA见ICETEK-VC5509-EDU.hwhile ( uWork&0x8000 );nADC0[i]=uWork&0x0fff; //0xfff→0x3ff 取后十位,前两位一直为0s0[i+1].real=nADC0[i]; //实部为nADC0中的值input0[i]= s0[i+1].real;s0[i+1].imag=0; //虚部为0}for ( i=0;i<256;i++ ){ ADCCTL=0x9000; // 启动AD转换,通道1do{uWork=ADCDATA;} //ADCDATA见ICETEK-VC5509-EDU.hwhile ( uWork&0x8000 );nADC1[i]=uWork&0x0fff;//0xfff→0x3ff 取后十位,前两位一直为0s1[i+1].real=nADC1[i]; //实部为nADC1中的值input1[i]= s1[i+1].real;s1[i+1].imag=0;//虚部为0}FFT(s0,256); //调用FFT函数对s0进行FFT变换FFT(s1,256); //调用FFT函数对s1进行FFT变换for(i=0;i<256;i++){ output0[i]=sqrt(pow(s0[i+1].real,2)+pow(s0[i+1].imag,2)); //取模output1[i]=sqrt(pow(s1[i+1].real,2)+pow(s1[i+1].imag,2));}asm( " nop"); // break point}}void InitADC(){ADCCLKCTL=0x23; // 4MHz ADCLK 4*(35+1)=144MHzADCCLKDIV=0x4f00;}void wait( unsigned int cycles ){ int i;for ( i = 0 ; i < cycles ; i++ ){ }}void EnableAPLL( ){ /* Enusre DPLL is running */*( ioport volatile unsigned short* )0x1f00 = 4;wait( 25 );*( ioport volatile unsigned short* )0x1f00 = 0;// MULITPLY*( ioport volatile unsigned short* )0x1f00 = 0x3000;// COUNT*( ioport volatile unsigned short* )0x1f00 |= 0x4F8;wait( 25 );//*( ioport volatile unsigned short* )0x1f00 |= 0x800 // MODE*( ioport volatile unsigned short* )0x1f00 |= 2;wait( 30000 );// APLL Select*( ioport volatile unsigned short* )0x1e80 = 1;// DELAYwait( 60000 );}⑵AD流程图图5-2 AD流程图五、实验步骤及结果分析实验步骤及结果分析1、FFT验证的步骤和分析:⑴实验步骤:参考教材中的FFT核心算法在CCS软件仿真中建立FFT工程:首先更改FFT算法中的个别语法错误,初步理解程序,其次编写main()函数使系统能够找到程序入口地址,由于正余弦信号的频谱为脉冲信号,因此这里采用正余弦及其线性组合作为检测信号,编写检测信号程序时,应注意将采样点放入结构体数组s[257]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