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3.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及时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作业布置
抄写原子的构成图两遍并默写一遍;
完成【能力训练】练习
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
原子的组成是常考内容,所以要求学生对该性质进行抄写。
使用所学知识。
原子的结构
☆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的结构2、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
☆教学重点:了解原子的结构
☆难点:原子的各个部分结构所带电荷的性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预设活动
预 设学生行为
设 计 意图
展示目标
通过课前的知识回顾,设置问题,引出课堂学习目标。
1、学生独立完成课前的知识回顾
2、学生自行对答案
3、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1、通过知识回顾,让学生既能对之前所学知识巩固,又能较快的进入学习新知识的状态。
2、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教师导学
一、
自主学习
先导出原子的体积很小这个知识点,再利用图片作比喻,让学生领会该知识点。
学生先阅读课本找出原子体积很 小这个知识点,根据教师提示进 行理解。
通过自我学习,深化理解,让学生更好 地在课堂上掌握知识。
让学生了解原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归纳总结 能力。
三、
自主提升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 内容为,为什么原子不带电,综合利用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解释。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组织语言,构建最完善答案。
通过总结,深化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印象,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将知识点构建更趋完善。
课堂检测
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册上【自 主评价】的题目,并进行评讲。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原子的结构,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与组成。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原子结构导学案
初三化学导学案姓名:___ ___ 班级:小组:__________课题原子结构(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学习目标】1、认识原子的结构,掌握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2、知道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掌握1到18号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3、培养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1、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规律。
【学法指导】启发法、讨论法、归纳总结法、课件与导学案结合法【知识链接】在课题1中,我们学习了分子和原子,知道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
但原子真的不可以再分吗?通过这一课题的学习,我们将知道原子还可以继续分。
【自主学习】1、原子是由和构成的;原子核是由和构成的;每个质子带;每个电子带;中子。
2、原子呈。
3、构成原子的各粒子之间的关系。
4、核外电子分为,离核最近的是,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只有一层的,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5、画出氢、碳、氧、钠、镁、硫、氯和氩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合作探究】1、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2、在同一原子中,构成原子的各粒子数目一定相等的是哪些?数目不一定相等的是哪些?试举列说明。
3、为什么氦、氖、氩等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4、在化学反应中,为什么钠、镁、铝等金属原子易失电子,氯、氧、硫等非金属原子易得电子?【整理学案】1、原子还可以再分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又可分子质子和中子;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能画出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达标测评】见课件。
原子的结构导学案
章节: 3.2 课题: 原子的结构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主备人:_________ 审核:初三化学组 授课人: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 . 初步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会认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2.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认识原子与离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学习重点: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离子的形成过程、核外电子排布。
学习难点: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离子的形成过程;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的形成。
学习过程:【课前复习】1、分子和原子的含义: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化学变化中, 可分, 不可分。
【自主探究】 一、原子的构成看课本图3-9和50页内容,填空:⑴原子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 电 和核外带 电的 构成的。
⑵原子核又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 和 构成的。
⑶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都带电,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核带 电,核外电子带 电,它们所带的电荷 ,电性 ,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⑷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从何而来?质子数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有何关系? 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有何关系?核电荷数= =⑸不同类原子的内部构成有什么不同?也就是原子的种类由 决定。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 等于中子数②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 ,一般的氢原子无 ⑹质子、中子、电子的质量,你有什么发现?每个质子(中子)的质量都 电子的质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I 初步认识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 1. 阅读下列材料,填写下图空格。
我是一个小小的电子,我在原子里围绕着原子核不停地转动,虽然空间很大,但我和我的同伴总想挣脱原子核的吸引。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导学案
滨海县第二中学初三化学导学案编号:____课题: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子的构成》导学案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2、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学习重点和难点:原子、原子核的构成学习过程:一、课前导学(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_____电的___________和核外带_____电的________构成的。
2、原子核由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粒子构成。
质子带______电,中子________电。
(二)、相对原子质量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符号—Ar。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上。
三、原子中的几个数量关系1、核内质子数=核外_______数=_______数2、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数+ ______数二、课堂活动复习旧知识: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分子和原子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学习新知识:(一)、原子的构成1、发挥想象,说说你对原子的最初认识,原子的外形可能是什么样的?2、教师播放动画(几个小粒子绕着一个大粒子作高速运动):根据动画,你能说出原子的构成吗?3、师生总同总结出正确的原子构成。
4、原子核还能不能再分呢?科学研究表明:原子核也不是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它由 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粒子构成。
5、请找出不同种类原子的区别。
6、7、师生同共总结出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的关系。
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练习1】以碳原子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9、由分子的性质推测出原子的性质。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学案
商水练集二中王雪洁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道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核电荷数=电子数=质子数3.理解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4.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知识点一原子的内部结构】二、自学指导(一)1 自学内容:【阅读】课本第53页原子的构成一段文字,观察图3-8,3-92自学方法:先独立阅读思考,再相互描述。
3自学时间:2分钟4自学要求:(1)同桌互相描述一下原子的结构。
(提示:可从位置、电性、所占体积等不同角度描述。
)(2.)分子、原子都在不断地运动着,想象一下,构成原子的原子核和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三【学生自学】(一)1 学生按要求看书,教师巡视,确保每位学生学得紧张高效。
2 检查自学效果四自学检测练习(一)(分别找好、中、差三层次的学生演板,其余分小组完成)(带1个单位)1.原子(不带电)———(带1个单位)2. 原子中:核电荷数= 数= 数五点评讲解(一)1 展示演板内容,再找学生更正。
2 各小组互相检查,做对的学生给做错的学生讲解。
3(教师讲解)原子并不是实心的球体,它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电子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六要点归纳(一)(教师归纳)1.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核电荷数=电子数=质子数3.理解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学生阅读后自己归纳总结)【分析思考】分析教材第53页表3—1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的电性、所占体积如何?2.原子中有带电的粒子,那么整个原子是否带电?为什么?3.是否所有原子核内都有中子?4.同种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何特点?5.不同种类原子的内部结构有何不同?【知识点二相对原子质量】一自学指导(二)1 自学内容:【阅读】教材第56页的相关内容,研究表3-2。
2023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导学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的构成及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
2.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体会模型方法在微观世界研究中的作用。
3.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的排布特点,知道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表示方法,并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构成原子的粒子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难点: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
三、学习过程【课前任务】1. 以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微观示意图为例,描述化学变化的实质。
2.分别说一说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3.复习物理课堂中的正负电荷实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思考此实验说明了什么?原子带电吗?【课堂探究】任务一:阅读教材P53,总结原子的构成。
任务二:交流讨论1.原子中存在着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2.分析下面的表格,你能发现哪些规律?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氢101碳666氧888钠111211氯171817任务三:阅读教材P54,总结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任务四:画出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并说明说出各个部分表示的含义。
任务五:阅读教材P55,结合教材P54部分原子结构示意图填写下表。
原子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特点结构是否稳定推测原子性质得失电子稀有气体原子金属原子非金属原子任务六: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总结原子结构的发展史及相应的原子模型。
【课堂检测】1.下列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错误的是()A.原子核体积很小B.原子核带正电C.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D.原子是实心的球体2.一切原子不可缺少的粒子是()A.质子B.质子、电子C.质子、中子、电子D.质子、中子3.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原子不带电是因为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粒子B.在原子中,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D.原子中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4.如图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原子的描述正确的是()A.容易得到电子B.属于非金属原子C.核电荷数为11D.最外层电子数为11。
《原子的结构》 导学案
《原子的结构》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的构成,知道质子、中子、电子的电性、电量和质量。
2、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3、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常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原子的构成及各粒子之间的关系。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难点(1)对原子不显电性的理解。
(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应用。
三、知识梳理(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原子并不是一个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2、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3、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二)原子中各粒子之间的关系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的质量约等于质子质量与中子质量之和。
(三)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原子中的电子在核外是分层排布的,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依次往外还有第二层、第三层……2、原子结构示意图用小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
例如:氧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四)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1、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 8 个(氦为 2 个),这样的结构被认为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
2、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 4 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3、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 4 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四、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2、质子、中子、电子的电性、电量和质量分别是怎样的?3、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二)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以氧原子为例,分析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2、观察几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讨论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教案 (1)
课题2 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2.了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过程与方法: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体验猜想和模型方法在微观世界研究中的作用。
2.体验“发现问题——实验验证——建立模型——解释模型”过程,初步应用由现象到本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渐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体会到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深入、艰难曲折的,科学实验在科学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赏析科学家的创新过程教学重难点原子的构成;分析、交流、表达总结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引导】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那么,原子是不是最小的,可以再分吗?一、知道原子的结构【投影展示】展示科学家对原子结构模型的创建和修正的历程。
学生回答:可以再分,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从学生物理中已经学过的知识入手,学生不会觉得困难太大。
循着历史的足迹,探寻原子结构模型的变迁,认识科学的发展史探索新知:认识原子的结构【讲述】经过许多科学家不断的实验探索,人们终于比较清楚的认识了原子的构成。
【提出问题】阅读教材P53内容,并根据图3-9所示和表3-1所示内容,你能从中获取关于原子构成的哪些信息?【总结】原子的构成及粒子的带电情况。
同时介绍核电荷数的概念。
展示几种原子的构成。
原子种类原子核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氢101碳666氧888钠111211问题1:请根据表格中的数字,寻找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中子数之间的关系?问题2: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学生倾听、体会。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展示观察分析回答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2: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并非所有原子核内够有中子4、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九年级化学上册 2.3《原子的结构》教案(第一课时)鲁教版
用心
爱心
专心
-1-
§2-3 原子的构成 一、原子 1 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质子(一个质子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 中子(不显电性) 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板书 设计
原子(不显电性)
2α 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二、原子中的电子 1、原子结构示意图
+8 2 6
课后 由于化学微观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 本节课尝试用生动幽默 反思 的描述帮助学生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效果较好
第三节 第一课时
课 §2-3 原子的构成 题
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结构 学案
1、认识原子的结构,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 关系。 教学 2、认识原子中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的排布情况及对原子化学性 目标 质的影响。
教学 重点:原子的结构 重点 难点:最外层电子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难点 以讲授法为主,辅以适当的讨论引导 分析 观察法,小组讨论法 教法 及学 法 课前 多媒体课件 准备
用心 爱心 专心 -7-
)
B. 质子、 中子 C. 中子、 电子 D.
)
A.原子核、原子、分子 B.质子、中子、电子 C 中子、电子、 D 中子、分子、原子 )
5. 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由于化学微观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本节课尝试用生动幽 默的描述帮助学生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效果较好
+11
2 8 1
+11
2 8
失去一个电子→
给 氯 一 个
e
→
氯离子(Cl)
氯离子(Cl-)
+17
2 8 7
+17
2 8 8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构成物质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案设计隆回九龙学校罗安一、【教材分析】《原子的结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 第1课时的内容。
本节教材将视野放到了微观的世界,它沿着发现问题(矛盾)——实验现象分析——建立模型——解释现象的思路进行编写,可以弥补学生直接经验不足的局限,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必拘泥于对概念定义的文字辨析,防止学生死记硬背。
可以这样说,本节课是初中化学知识链中的重要一环,它将贯穿化学学习的始终。
二、【学情分析】初中生易于接受宏观的感性认识,而对于微观的抽象知识则难以理解。
本课题之前学生对微观世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对原子的构成认识起来将十分困难。
因此要用模型、图片、表格来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架起从宏观到微观的桥梁。
三、【设计理念】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教师重在引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合作,以理论为基础的合作探究式教学。
力求做到两个体现和三个突出。
体现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突出以理论为基础,引导科学发现;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促进知识内化;突出以小组为单位,构建研究氛围。
同时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以便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说出原子的结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能通过分析、推理得出原子的电性关系、数量关系;②了解原子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
2、过程与方法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初步应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会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②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教学难点:原子的构成。
六、【教学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知识回顾,情境导入】【自主学习,感悟新知】【合作交流,领悟新知】【盘点收获,整理所学】【达标检测,巩固提升】以理论探究活动为核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做出猜想、构建模型验证猜想,从而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跨越。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教学案设计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教学案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3.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4.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课本插图和表格的观察,培养数据分析水平。
2.学会使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3.使用形象恰当的比喻方法减少对微观世界的神秘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这个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体会到人们对物质世界的理解是持续深入、艰难曲折的,科学实验在科学发展历程中 起到了重要作用。
3.学习科学家在科研中不懈追求的精神,激发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情感。
【学习重点】1.原子的构成,以及构成粒子间的关系;2.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学习难点】1.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2.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导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一课我们学习过相关分子和原子的知识,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关于分子和原子,你还有哪些问题?还想知道与它们相关的哪些知识?同学们提出了很多相关分子和原子的问题,可见大家有强烈的求知欲。
为了搞清楚这些 问题,在本课题我们将进一步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
本节课我们首先探索原子的构成。
二、预习导学阅读P 53~P 57教材的内容及相关插图,回答下列问题1.原子的结构和电性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故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请以钠原子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微粒有哪几种?它们的数目分别是多少?3.多电子原子里,核外电子的运动离核近,电子的能量‗‗‗‗;核外电子的运动离核远,电子的能量‗‗‗‗。
4.核外电子运动经常出现的区域称为电子层,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这 种现象叫做‗‗‗‗‗‗‗‗‗‗‗‗‗。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 一个质子带‗‗‗‗‗‗‗‗‗‗‗‗(不带电) 一个电子带‗‗‗‗‗‗‗‗‗‗‗‗‗‗5.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请你参考教材,试着画出钠、镁、硫、氯、氩几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13导学案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2-2013年度上学期初三学年化学导学案编制:王静复核:使用时间:2012.11.14 编号:13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2.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3.理解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重点、难点】原子的构成结构。
质子、核外电子、核电荷数【思维导航】根据质子数、电子数及核电荷数的关系来思考做题。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53和P56,完成下列各题:1.原子是__________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它由居于原子中心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构成的。
所以原子一般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微粒构成(注意:看教材53页表3-1,氢原子由______和_________ 构成)。
2.质子带________电,电子带_______电,中子__________。
3.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数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量_____,电性_____,所以原子_______电性。
4.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__上。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P53,观察表3-1,您能总结出哪些规律。
质子数电子数核外电子数【当堂演练】1. 我国在2007年发射了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其任务之一是寻找一种新能源—氦3,其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构成的,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 1B. 2C. 3D. 42.碘原子核内带53个单位的正电荷,由此不能确定是()A.质子数B.中子数C.电子数D.核电荷数3.已知一种锂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4个中子,则该锂原子核核外电子数是()A.1B.3C.4D.74.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在于()A.是否运动B.质量不同C.在化学反应中是否可分D.分子比原子大5.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A.在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电子数B.在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字数C.在原子核内中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D. 在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等于核外电子数6.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这些粒子中选择填空:(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3)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4)构成原子核的粒子是;(5)带正电的粒子是;(6)带负电的粒子是;(7)不带电的粒子是;(8)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是。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教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2、了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过程与方法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体验猜想和模型方法在微观世界研究中的作用。
2、体验“发现问题——实验现象分析——建立模型——解释现象”过程,初步应用由现象到本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渐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体会到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深入,艰难曲折的,科学实验在科学发展历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赏析科学家的创新过程。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依据现象分析本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原子的构成教学过程【课前练习】1、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2、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在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______。
3、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入新课】原子的体积很小。
如果将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相比就相当于将一个乒乓球跟地球相比。
【展示图片】【设疑】原子究竟能否再分?(猜想)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是什么?【展示】原子发展的历程早在公元前5—4世纪,古代希腊哲学家留基伯爵德谟克利特认为万物皆由大量不可分割的微小物质粒子组成,这种粒子叫做原子,各原子没有质的区别,只有形状、大小和位置的差异.1803年,英国化学及物理学家道尔顿认为同一元素的原子,性质和位置都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性质和质量都不同.1897年,美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发现电子,认为原子的模型为枣糕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1909年至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合作者通过α离子的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核带正电,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核式结构学说。
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3.2 原子的结构 第1课时教案设计
原子结构示意图
电子层(这有3个电子层)
表示1至3层各有2、8、2个电子
表示原子核,核内X表示质子数,“+”表示原子核带正电
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五:教学反思
2通过讨论与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2.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
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形成
教学用具
1.原子结构模型;2“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3.原子内部结构动画等课件;
二、教师点拨
个性化设计
1、在原子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1)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
(2)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3)质子数不同,原子的种类不同。
(4)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二、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分层排布
正确认识1-20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三、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否相同除了看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否相等外,还要看它们是不是属于同一种结构(电子层数和各层数目等)
三、阅读课本第55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元素类别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性质
结论
金属元素
小于4
易失去电子
较容易发生化学变化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非金属元素
大于4
易得到电子
稀有气体
8(He为2)
常称为稳定结构
极难发生化学变化
所以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可决定元素的类别以及金属性、非金属性等性质。
精编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导学案(解析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课时1 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一、学习目标1.知道并能说出原子的构成;2.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3.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并理解相对原子质量表。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三、学习过程【知识回顾】1.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
2.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_________改变,构成分子的原子_________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_________,而原子_________,只是重新_________新分子。
因此,_________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答案】1.分子、原子、离子;2.没有、也没有;分为原子、不可再分、组合成、原子。
【课前预习】1.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_________和核外的_________构成。
原子核由_________和_________构成。
2.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是否带电?若带电,是带正电荷,还是带负电荷?3.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4.不同的原子,其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是否相同?【答案】1.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2.核外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内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3.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和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4.不一定,如氢原子中,核内质子数为1,而中子数为0。
【课堂探究】知识点1 原子的构成1.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构成的;原子核居于原子的__________,它在原子中占的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_绕着__________做高速运动。
【答案】原子核、核外电子、中心、很小、电子、原子核。
2.用框图形式表示原子的构成情况,并标明各微粒的带电情况:____(带一个单位的_______)_______原子(带__电)_____(不带电)(____)_______(带一个单位的___________)【答案】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原子核原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不带电)核外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3.原子不显电性: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
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教案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2.了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过程方法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体验猜想和模型方法在微观世界研究中的作用。
2.体验“发现问题——实验验证——建立模型——解释模型”过程,初步应用由现象到本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渐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体会到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深入、艰难曲折的,科学实验在科学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赏析科学家的创新过程。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分析、交流、表达总结的能力【教学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形成。
二、学生认知分析在物理课上,“电荷”概念的引入和学习是从原子构成开始的。
但是学生对于原子构成粒子的带电量和电性等知识还是需要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才能进一步认识的。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播放视频】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然后结合目前国际形势讲述“核力量是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象征”。
【讲述,并提出问题】原子的体积很小,如果将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相比,就好像将一个乒乓球跟地球相比。
原子这么小,那为什么“原子弹爆炸”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呢?观看,倾听,思考。
利用图片和视频,结合国际形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讲述】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先弄清楚原子结构的奥秘。
(板书本节课的课题)环节二、循着历史的足迹,探寻原子结构模型的变迁,认识科学的发展史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讲述】1803年,近代化学之父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没有人能将原子再分的论断。
他说,原子是实心球体。
倾听,了解历史上“实心球模型”的建立。
了解历史上最早的原子结构模型。
【讲述】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电子带负电,是所有物质的原子共有的粒子。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学校易门县小街中学设计教师马天鹏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原子的结构》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的教学内容。
是继《分子和原子》后对物质微观分析的更深入的学习,同时原子的构成又与后面知识点如离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化合价与化学式等密切相关,是学习化学的理论基础,也是基础性的章节,学好这一课题对以后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3、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问题推进法、自主阅读法,以及小组讨论法.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2、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预习、查找张青莲教授的事迹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知道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但也是可分的。
2、通过学习,知道原子是由哪几种微粒构成的以及他们的带电情况。
3、知道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4、会画核电荷数为1—18的18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
二、学习重点:
原子的构成。
三、学法指导:
(一)课前预习:
自学课本P53—P55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他们不是一个个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而是
由和构成的。
2、原子核是由和构成的,由于原子核内的带正电,不带电,所以原子核带正电。
原子核带的与核内的质子数相等。
3、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电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的相等,因此原子显电性。
4、与原子相比,原子核的体积小,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体育场,那么原子核只相当于体育场中的。
因此,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
5、科学研究表明,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具有不同的运动状态,离核近的电子能量,离核越远,电子的能量。
离核最近的电子层为,次之为,以此类推为、、、、层,离核最远的叫。
6、核外电子的这种分层运动又叫。
已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只有层,最多的有层,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个(只有一层的,电子不超过个)。
7、人们认为最外层具有结构或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结构。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4个,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原子一般较易电子。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4个,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原子一般较易电子,趋向达到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
(二)、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原子呈电中性
B.原子时实心球体
C.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A.分子B.原子C.质子D.电子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
A.质子B.中子C.电子D.原子核
4.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遵循下列规律:(1)电子将尽可能排布在离核近的、能量低的电子层上;(2)每层最多容纳电子2n2(n为层数);(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近年科学家发现的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其核外电子排布应是( )
C.2、8、18、32、50、8 D.2、8、32、32、18、8
5.下列粒子中带正电荷的是。
(填序号)
①电子②质子③中子④原子核⑤原子⑥分子
(三)、课后作业:
1.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通常由中子和电子构成②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③带负电荷④不显电性⑤不能再分⑥体积大约相当于原子⑦质量大约相当于原子
A.①⑤B.②⑦C.③④D.②⑥⑦
2.原子结构中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最密切的是()。
A.电子层数B.质子数C.最外层电子数D.中子数
3.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该元素原子质子数为()。
A.6 B.8 C.16 D.2
4.原子核外第三电子层与第一电子层的电子数相等的原子,其质子数为()
A.20 B.14 C.12 D.10
5.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
A.中子数
B.核外电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
D.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差
6.牙膏中的含氟化合物对牙齿有保护作用。
一种氟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和1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A.7 B.9 C.10 D.19
7、以氧原子为例回答问题;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四、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