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来国内美国文学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美国二战小说中的创伤书写与历史重构研究综述

美国二战小说中的创伤书写与历史重构研究综述

美国二战小说中的创伤书写与历史重构研究综述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在美国二战小说中,创伤书写与历史重构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之一,给无数人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和痛苦。在二战后的小说中,许多作家试图通过文学形式来表达这种创伤,揭示战争对人们心灵和生活的深远影响。历史重构也成为了二战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作家们通过重新解读历史事件和人物,试图呈现出更为真实和深入的历史情境。

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关注二战小说中的创伤书写与历史重构,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战争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更能够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历史,从文学的角度去重新构建和解释历史事件。通过对二战小说中的创伤书写和历史重构进行综合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家们的创作动机和技巧,进而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解读和评析。对美国二战小说中的创伤书写与历史重构进行综述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2 研究意义

二战小说中的创伤书写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这些小说通过刻画战争对人们生理、心理、情感上的影响,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战争对个体和社会的破坏力,有助于我们反思战争带来的深远影响。通过对创伤书写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战争留下的伤痕如何在文学

作品中被表现和传达,从而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历史的真实面貌。创

伤书写也有助于我们审视个人和集体记忆的建构过程,探讨历史事件

的不同诠释方式和影响。最重要的是,通过对二战小说中的创伤书写

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二战对美国文学传统的影响,

探讨文学作品在历史重构和社会批判中的角色和意义。在这个意义上,研究二战小说中的创伤书写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探讨文学与历史的关系,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战争对人类社会的持久影响。

浅析英美文学研究现状

浅析英美文学研究现状

浅析英美文学研究现状

浅析英美文学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逐步多元化,学术精神以及文学研究在不同文化意识的影响下也面临严峻的挑战,目前国内关于英美文学的研究初见成效,研究方向主要是英美文学新概念、新观点,但是目前的研究缺乏统一的管理,使得我国英美文学的研究陷入了难以突破的瓶颈,需要全新的理论支撑英美文学研究走出困境。目前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的转型期,价值观念和利益观念相互冲突,这些都对我国学者的英美文学研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由李维屏、周敏所著的《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24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一书则对英美文学进行了深入研究,该著作主要有书斋与舞台的沟通、中国新文化身份塑造中的莎士比亚、盖斯凯尔社会小说中的多维度社会伦理观、论亨利·詹姆斯“有闲阶级”贵妇的创作动因、论谭恩美小说中华裔女性移民形象的嬗变、文史交互叙事的实践与理念等,这些内容都达到了专业研究的境界。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24辑)》一书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对英美文学进行举例分析,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语言通俗易懂,举例得当,让读者在欣赏作品时感受到英美文学的乐趣。该书在开篇引入时先讲了两个访谈:第一个访谈是书斋与舞台的沟通——陆谷孙谈“万世莎翁”,通过这篇访谈让人能感受到陆谷孙对于英美文化的那份热爱和执着;第二个访谈是“每本书都有他自己的声音——访E.L.多克特罗”,这个访谈则更有艺术性,将文学与艺术气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读者领略了英美文学的艺术魅力。该著作的第二部分以英美优秀文学家和优秀作品为切入点,分别讲述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能让读者迅速理解和掌握两国文学的脉络和精髓。在英国文学部分重点讲述了中国新文化身份塑造中的莎士比亚,用词有新意,又不失庄严,让人读起来酣畅淋漓,有股绅士风范。美国文学的开篇内容描述了消弭疆界——论维兹诺《蓝鸦》中的旅行与本土裔在场书写,引导读者对美国文化和文学进行深入了解研究;第二篇是对冷战思维的逻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及作品研究综述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及作品研究综述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及作品研究综述

1. 引言

1.1 简介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是19世纪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她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内心世界闻名于世。生于1830年的狄金森在普通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但却拥有非凡的文学天赋。她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生命、死亡、爱情和信仰等主题的探索,展现出她敏锐的观察力和深沉的情感。

狄金森生平中很少离开家乡阿默斯特的狄金森家园,但却通过信件和诗歌与许多文学界人士保持着联系。她独特的写作风格被认为是超越当时时代的,充满了象征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元素。虽然她的诗歌在生前几乎未公开发表,但却在她去世后被发现,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研究。

狄金森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被广泛传播,她的影响力不仅在文学领域,还影响了许多后来的诗人和作家。她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诗人之一,其作品至今仍被人们珍视和传颂。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狄金森的生平经历、主要作品、文学风格、影响与评价以及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和分析,以更全面地了解这位文学巨匠的贡献和成就。

2. 正文

2.1 生平经历

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是19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性诗人”。她于1830年12月10日出生在马萨诸塞州的阿默斯特镇,是一个富有且保守的家庭的长女。狄金森在家中受到良好的教育,曾就读于阿默斯特学院,并在那里展现出了她的文学天赋。

狄金森的生活十分低调,几乎没有离开过阿默斯特镇,整个人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中度过。她是一个内向而孤僻的人,几乎不与外界交往,甚至与家人之间也很少交流。这种隐居生活使她有更多的时间沉思和创作。狄金森在她的小房间里度过了大部分时间,每天都会坚持写作,直到她去世。

新世纪以来《老人与海》研究综述

新世纪以来《老人与海》研究综述

新世纪以来《老人与海》研究综述

从新世纪以来,老人与海一直是一部被广泛讨论和关注的文学作品。该小说源自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同名小说,由公认的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改编而成。本文介绍了老人与海自新世纪以来的讨论研究,梳理了它在艺术、文学、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吸引力,并尝试对它的迷人魅力和对人类精神的深刻影响通过艺术和文学的角度来进行探讨。

老人与海自发表以来,一直是美国文学史上争议最大的文学作品之一。该小说以充满激情的情节和传奇色彩深深吸引着读者的目光。它将卑微的小渔民和巨大的海洋呈现在读者面前,令读者陷入了一部大自然与人类斗争的激烈故事之中。基于此,该作品一直以极高的艺术价值受到广泛认可,并得到了文学界、艺术界和观众的赞誉。

自发表以来,老人与海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研究。从文学理论的角度看,老人与海涉及了一系列文学视角,从传统的审美新闻论到当代的文学现象学,从“叙事样式”到“对现实状态的反省”,从“人性认知”到“文学形式和技巧”等等,均有深入探讨。从艺术理论角度,老人与海充满了美感和美学,它描绘出雄伟壮丽的海洋背景,再现了勇敢坚定的约瑟夫莫利尔的生活经历,使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风范和真诚的思想追求,带给观者无穷的艺术享受。

此外,老人与海也被研究者们用来探讨它所表达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在老人与海中,可以看到美国历史及文化的广泛影响。作者海明威的先驱精神体现在约瑟夫莫利尔的冒险精神之中,他的精神也反映

在美国社会所遵循的价值观以及追求自由、平等和人权的理念中。此外,老人与海也通过对基督教信仰的描述,体现出美国社会对宗教信仰的执着,以及文化中对英雄主义本性的叙述,使读者对社会形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国内近十年来美国西部小说研究综述

国内近十年来美国西部小说研究综述
勾勒 出国内近十年来美国西部小说研究 的状况 。

人满为患的小客栈, 充斥着盗窃、 诈骗、 抢劫、 谋财害命的采矿
场, 聚众纵饮的人们构成了西部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情结; 牛仔 则是西部小说中最常见的形象, 他们纵马奔腾, 挥舞皮鞭, 以

对 美 国西部 小 说 的起 源 与 发 展 的研 究
超人的毅力和勇气与大自然和掠夺者搏斗。这一幕幕景象早 已被人们所熟悉, 牛仔成为今天举世公认的形象。杨永在《 西 部小说~ 一 美国西部开发的产物》 中提出美国西部小说是最
具美国特色的通俗小说……实际上就是一部美国的历史小
美国西进运动涉及经济、 政治、 文化、 法律等诸多方面, 在 美国历史上是可与独立战争、 南北战争相提并论的重要事件。
是进入 2 世纪以来 , l 随着对 美 国文学 研究 的深入 , 内许 多 国
后到 1 世纪末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工业革命完成, 9 前后历时一 百多年。美国西部小说就是在这样一个轰轰烈烈的背景下产 生与繁荣的。国内近十年来对美国西部小说的起源、 发展以 及相关内容研究较早也是较全面的当属陈许, 他对美国西部 小说的研究立项为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 十一五” 规划研究项 目, 并从 20 年起在“ 02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天津外国语 学院学报” 等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相关论文, 对边疆小说、 牛 仔小说以及西部小说的起源与发展等作了较为详尽的梳理。

中国大陆美国文学研究三十年探微——基于中国期刊网的研究

中国大陆美国文学研究三十年探微——基于中国期刊网的研究
文学研 究,提 出了六 大趋 势 ,并指 出了其 中的不足之 处 ,以期对今后 的研 究提供些许 线索。
[ 键词] 中国大 陆; 美国文学研 究 ;美 国文学研 究三 十年 ;探 微 关
[ 中图分类 号1 0 1 6 2 [ 献标识码 ] 文 A 【 文章编 号]6 4 3 5 ( 0 ) 5 0 2 — 4 17 — 6 2 2 1 0 — 1 5 0 1 O lc o 》中通过 明晰 而动 人 的 表述 深刻 展 现 f akF l B k
【 稿 日期 10 10 - 7 收 2 1- 7 1
论 拉 尔夫 ・ 利 森 对 神 话 仪 式 中 埃
黑白二元对立的解构—— 兼论拉 谭惠娟 外国文学研究 20 / 6 07 4 0 尔夫・ 埃利森文学话语 中的祖先
在场
[ 作者简介] 黄耀 华 (18 一 ) 9 1 ,女 ,山 东青岛人 ,宿 迁学院五 系讲 师,主要从事英 美文学与西方文论研 究。
《 看不见的人 》仍令人震撼 论 《 看不见的人》的 象 手法 征
王逢振 外国文学研究 19 / 99 3 0 张秀明 外国文学研究 19 / 98 2 0
2 9 1 4
黑人 ・ ・ 性 和 自我 本 质 的 失 人 个
落——评艾里森的小说 《 看不见 许海燕 当代外国文学 20 , ol 4 O
多 关 于美 国文 学 的文 章 。但 是 ,鲜 有人 对 中 国大

十年来国内对斯蒂芬·克莱恩作品的研究综述

十年来国内对斯蒂芬·克莱恩作品的研究综述
出 了 今 后 的 研 究 方 向和 重 点 。
关键 词
斯蒂芬 ・ 克莱恩 ; 自然主义 ; 象征主义 ; 英雄 主义 ; 艺术特色
中 图 分 类 号 : 1. 7 1 20 7
文献标 志码 : A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文 章 编 号 :09 0 32 1)4 57 4 10— 3(0 00— 2— 1 0 0
21 0 0年 第 4期 ( 第6 总 O期 )
桂 林航 天工 业高等 专科 学校 学报
J OUR NAI F G I N C l G R )P E T C O UI I O E E OFAE (S AC E HNOI Y I OG 学 术 苑
十 年 来 国 内对斯 蒂芬 ●克 莱 恩
蓝星双语名著导 读)20 , 0 3年 上 海 译 文 出 版 社 黄 晨 风 译 的
发 点 就 是 自然 主 义 , 笔者 统计 , 有 9篇 论 文 从 自然 主 义角 共
克 莱 恩 开 始 分 期 发 表 小 说 《 色 英 勇 勋 章 》 19 红 , 8 5年 成 书 , 象 征 主 义 、 雄 主 义 、 理 塑 造 以及 克 莱 恩 对 美 国文 学 及 其 英 心 此 = 盖 伊 ・密 斯 誉 为 “ 国 文 学 整 个 自然 主 义 流 派 的 杰 他 文 学 家 的 影 响 。笔 者 将 在 以下 的 内容 中详 细 介 绍 近 十 年 恬被 美 作 之 一 ” 奠 定 了他 在 美 国文 坛 上 不 可 动摇 的地 位 。他 不 仅 来 论 文 的 主 要 观 点 。 , 是小说家 , 时 也是一 位伟 大 的诗 人 , 发表 过《 骑者 》 同 曾 黑 2 1 克 莱 恩 作 品 的 写 作 手 法 . ( 8 5 和《 争 是 仁 慈 的 》 1 9 ) 部 诗 集 。他 的诗 写 法 自 19 ) 战 (89两 近 年来 , 国内 的 很 多 研 究 者 从 克 莱 恩 作 品 的 独 特 写 作 由 , 顾 传 统 的 音 节 和 韵 律 , 格 朴 质 简 沽 , 常通 过 寓 言 手 法切 入 , 现 了 这 位 美 国 文 学 巨 匠 的 独 特 风 格 和 不 朽 之 不 风 常 展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及作品研究综述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及作品研究综述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及作品研究综述

1. 引言

1.1 艾米莉·狄金森简介

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年12月10日-1886年5月15日),美国著名女诗人,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她生于马萨诸塞州阿默斯特的一个富裕家庭,自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但在青少年时期就开始表现出内向和孤独的性格。

狄金森的诗歌风格独特,以简洁、隐晦、象征的语言著称,她尝

试突破传统的诗歌形式,追求内心世界的深度和真实。狄金森的作品

涉及爱情、死亡、自然、宗教等多个主题,独具一格,充满诗意和思辨。

狄金森的诗歌直到她去世后才被发现并出版,她的作品在20世纪初开始受到关注,被誉为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她的作品对后世诗人

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视为一位具有独特审美观点和文学价值的诗

人。

1.2 艾米莉·狄金森作品概述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十九世纪著名女诗人,被誉为“美国的诗歌

女神”。她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著称,被视为美国

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狄金森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涉及生活、爱情、

自然、宗教等多个领域,体现了她对生命、自我和宇宙的深刻思考和

独特感悟。

狄金森的诗歌作品充满了象征主义和隐喻,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引人深思。她擅长运用意象和比喻,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常常用

一两句简短的诗句深刻地揭示人生的哲理和真相。她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朴实而富有韵味,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感动。

狄金森的作品不仅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也对世界文学

产生了深远影响。她的诗歌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广为传播,深受

论美国自然文学中的荒野理念的研究综述

论美国自然文学中的荒野理念的研究综述

论美国自然文学中的荒野理念的研究综述

一.前言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物质文明的进步,自然生态的破坏也愈加严重,生态危机更是愈演愈烈。而这一切,都只是在短短几百年之内造成的,人类究竟在过去干了什么?自19世纪开始,美国的生态文学作家开始对此进行研究与探索,试图在自然荒野里发现如何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本文主要从美国自然文学中的荒野理念为切入点,对美国自然文学中的荒野理念的起源、发展、流变进行论述,从而对整个荒野理念有一个较清晰的把握,为当下的荒野保护运动提供思想资源。

二.主体

荒野理念作为美国生态文学的核心概念,是美国自然文学作家思想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美国自然史上不乏对荒野理念的精辟论述,如亨利·戴维·梭罗提出的“野性是这个世俗世界的保留地”的著名论题,以及奥尔多·利奥波德进一步认为:“荒野是人类从中锤炼出所谓文明的原材料”。而这些论点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只是被少数个人意识并接受,直至20世纪60年代,荒野被视为文明的对立面,几乎成为自然的代名词时,荒野理念才被广大的人意识传播开来。

在众多生态文学作家的作品中,美国自然文学里的荒野理念早已衍化出了荒野史观、荒野美学观、荒野实践、荒野伦理、荒野体验观等一系列的荒野思想。在他们笔下,荒野早已变成了一个个具体的事物,诸如“瓦尔登湖”、“沙乡”、“科德角”、“黑熊湖”、“汀克溪”、“龟岛”等一系列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家园,它们不仅是美丽的自然生态地,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对于美国荒野理念的研究,不仅要从荒野理念的流变进行分析概况,更要追溯美国自然文学中荒野理念的形成原因。关于美国自然文学中的荒野理念的研究,国内外成果十分丰富,下边主要从国内外两方面进行分析概况。

试论近年美国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掠影

试论近年美国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掠影

试论近年美国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掠影

1996年2月到1997年3月,我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逗留一年,主要访问了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以及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部分学者。这次出访的目的主要有两个:第一,为配合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研究课题《南北朝文学编年史》和青年课题《玉台新咏研究》收集海外有关的研究信息。并由此为基础,了解美国当代汉学研究的一般状况,诸如研究机构、藏书、人员以及近年的研究趋势等。第二,应《文学遗产》编辑部之命,拜访一些著名学者,把他们的研究成果介绍给国内同行。有关专业方面的研究信息,我已尽可能地吸收在《南北朝文学编年史》和《玉台新咏研究》中。这里想就个人闻见,对美国汉学研究的一般状况作浮光掠影式的介绍。

一、中国文学研究的背景回顾

美国对于中国文学的研究始于十九世纪。当时没有明确的文学研究的概念,只是为传教的需要,向美国人民介绍中国的概况,samuelwellswillians最早编撰《中文缀音字典》,以北京话,附广东、厦门、上海读音。1869年,美国向清王朝赠送西文图书和植物种子,想交换大清最新人口资料。清王朝回赠了大约一千册中国图书,这是国会图书馆最早也是最有价值的特藏。

美国早期汉学研究的中坚力量来自于欧洲。德国的

berthooldlaufer是著名的考古学家,精通汉语,同时对日、满、藏、梵、波斯、马来等文字也通晓,后来任职于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著有《汉代的陶器》《从玉器看中国的考古与宗教》《中国与波斯》等,当时称为第一流学者,这些著作,成为美国汉学研究的奠基之作。1901年,哥伦比亚大学开设“丁龙中文讲座”(deanlunprofessor),名扬一时,英国的herberta.iles,法国的paulpelliot等都曾前来讲学。这是大学设立汉学讲座的开始。此后,各大学虽然逐渐设立了亚洲系(或曰东亚系),但是,汉学研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更不要说对中国文学的研究。当时的美国人研究中国,充其量是为传教通商、扩展殖民区域的需要,或者干脆视中国为一个神秘而遗世独立的国度,带有玩赏古董、以个人兴趣为主的心态来探寻中国。两次大战之后,美国出现了不少有关亚洲研究的学术团体。譬如1925年成立中国太平洋学会,1926年成立华美协进会,1928年成立远东研究促进会(也就是远东学会及现在亚洲研究学会的前身)及哈佛燕京学社。与这些学术团体同样重要的是几个重要的基金会,rocdfeller,ford,纽约卡内基基金会等,从三十年代前开始注入资金。特别是二战之后,各大基金会更是有目的性地拨款资助中国研究,加上美国政府提供的对远东研究的资金,在研究经费方面有了比较充分的保证。当然,基金会与政府的资金投入,其主要目的不是学术,而是出于政治的需要。因

近五年来国内美国文学研究综述

近五年来国内美国文学研究综述

 第24卷第5期宿州学院学报Vol .24,No .5 2009年10月Journa l of Suzhou Un i ver sity O ct.2009

doi :10.3969�j .issn .1673-2006.2009.05.024

近五年来国内美国文学研究综述

宗 蔚

(宿州学院外语系,安徽宿州 234000)

摘要:通过对近五年国内美国文学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分析,归纳出这一研究领域所出现的特点与创新之处,以及重要发展和研究动态。关键词:五年;美国文学研究;特点;创新之处

中图分类号:I 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06(2009)05-0071-04

收稿日期22作者简介宗蔚(),女,安徽宿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近年来美国文学作为国别研究仍保持着热点的状态。美国文学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系统,显示出了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态势。这一研究领域所出现的诸多特点与创新之处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研究所涉及的作家作品的视域进一步延

美国20世纪的现当代文学受到了最广泛的关注,研究论文的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前所未有。

众多现当代作家被介绍、研究和评价,有二战以前就已成名的福克纳、海明威、安德森、菲茨杰拉德、奥尼尔、庞德、艾略特等,也有二战后才崭露头角的梅勒、辛格、赖特、托妮莫里森、索尔贝娄、拉尔夫埃里森、奥尼尔、田纳西威廉斯、达德利兰德尔、辛西娅

欧芝克、华裔作家赵健秀、汤亭亭、黄哲伦、美

国印第安女作家波拉甘艾伦等。论文所研究的范围涉及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多种文类。

近五年来国内美国华裔小说研究综述_唐扣兰

近五年来国内美国华裔小说研究综述_唐扣兰
( 常熟理工学院 人文学院, 江苏 常熟 215500 )

要: 近五年来, 国内学界对美国华裔小说的研究继续得到了推进。从主题内容研究来看, 国内学界重点论述了
美国华裔小说蕴含的族裔身份意识 、 中国的文化观念以及中美两种文化之间的碰撞或融合关系。 从人物形象研究来看 , 国内学界分别解读了美国华裔小说里的父亲形象 、 女性形象、 华人形象和中国人物形象。 从意象符号研究来看, 国内学 “骨 ” 、 “香港 ” 、 “唐人街” “铁路” 。从艺术手法研究来看, 和 国内学界阐释了美国华裔小说的主要书 界分析了特定的物象 还有一些学者针对美国华裔小说的其他内容进行了研究 。 写方式。除此之外, 关键词: 美国华裔小说 ; 主题内容; 人物形象; 意象符号; 艺术手法 中图分类号: I712. 0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 4730 ( 2013 ) 06 - 0048 - 05

网络出版地址: http: / / www. cnki. net / kcms / detail /34. 1045. C. 20131220. 1611. 011. html
近五年来国内美国华裔小说研究综述
唐扣兰
美国华裔小说创作形成至今已有 100 多年的 时间。它最早出现于 20 世纪初。1912 年, 伊迪 丝·伊顿( 笔名水仙花) 发表了短篇小说集《春香 ( Mrs Spring Fragrance ) 。此后, 夫人》 美国华裔作 家零星地出版了一些小说。美国华裔小说真正引 起美国文坛关注的时间是在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 ( The Woman Warrior, 1976 ) 、 汤亭亭的《女勇士 》 《中国佬 》 ( China Men, 1980) 、 《孙行者— — —他的 ( Tripmaster Monkey: His Fake Book, 1989 ) 、 伪书》 《 》 ( The Lucky Joy Club , 1989 )等 谭恩美的 喜福会 小说的发表轰动了美国主流社会。20 世纪 90 年 代, 美国华裔小说掀起了第一次浪潮。 谭恩美的 《灶神 之 妻 》 ( The Kitchen God ’ s Wife, 1991 ) 和 《百 种 神 秘 感 觉 》( The Hundred Secret Senses, 1995 ) 、 ( Donald Duk, 1991 ) 和 赵健秀的《唐老亚 》 《甘加丁之路 》 ( Gunga Din Highway, 1994 ) 、 李健 ( China Boy, 1991 ) 、 孙的《中 国 小 子 》 任碧莲的 《典型的美国佬 》 ( Typical American, 1991 ) 等纷纷 出版。随后, 美国华裔小说又有新作问世。 自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 美国华裔小说被译介到国内。 随着思想观念的解放, 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开始 研究美国华裔小说。 近五年来, 美国华裔小说的

现当代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和研究

现当代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和研究

现当代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和研究

摘要:在对华裔美国文学进行定位的基础上,论述了华裔美国文学的不同发展阶段,阐述了发展现状,分析揭示了影响其发展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现当代,华裔美国文学,发展研究

文学和历史历来都是密切相关的,华裔美国文学与历史的关系尤其密切。毫不夸张地说,华裔美国文学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其与美国历史间彼此的影响较其他国家的文学和历史间的关系要密切得多。我们以历史的眼光研究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历程,能够深刻感受到美国华裔作家的创作与中美发展密切相关。

1.华裔美国文学的定位

事实上,华裔美国文学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既有旅美华人特别是他们的子孙后代中华文化传统及其身份和美国文学深入理解与认同,当然这也包括他们对自身独特身份的认定。华裔美国文学在100多年的历史中,从被忽略到后期的被关注,从边缘到主流的复杂发展历程。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在对美国西部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华人所做出的贡献,有利于深刻地理解华裔美国文学的特殊性多样性和复杂性。

美国华裔文学是中美两种不同风格的文化交织、碰撞的产物,其有具有强烈的个性特色。美国华裔作家大部分都具有双重的文化身份及视野,他们能够感知本身所具有的美国华人和华裔的双重文化和民族性地位;他们能够以自身个体的存在为契机,以独有的生命体验以及敏锐的视角去关注整个华裔群体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中是如何生存的,以及他们如何选择人生,如何把握命运。在他们的作品中,不仅描述华人创业的艰辛,也真实描述了华人族裔的生存状态及其思想成长、成熟的过程,真实地反映华人所经历的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冲击以及交流,表达了对中美文化融合的美好愿望和无限憧憬。

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学之综述

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学之综述

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学之综述

前言本篇主要研究的是清教主义对美国一定时期的文学风格路线的影响,其因信称义、天职思想、山颠之城等核心理念,虽然构成宗教行为规范要素,却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

消解禁锢人们思想与行为的主流教会传统的作用,促进了社会世俗化进程,在早期的美国,

推动了个性解放,促成建立现代劳动、职业和财富观,以宗教的理想勾勒出国家未来追求的

目标。它们奠定了今日美国主流文化(wasp)价值观念的基础,铸就了美国民族特性。

根据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的谢宪华,苏新连教授的论文《浅谈清教主义对美国的影响》一文中,宗教是维系美国社会秩序的主要力量。在美国殖民时代,清教徒是移民主体,清教主义作为一种宗教理念,扮演了殖民时代政治理论的角色。清教主义不管是过去还是

现在对美国的政治文化的影响都是深远的。此文试从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学和内在价值观的

影响着手,分析作为“美国精神之根”的清教主义对整个美国的影响。

[ 1] 。他们坚信因信得救说 , 人能够通过上帝造物的安排理解神旨, 争取获得解救。这就是所谓的恩惠契约( Covenant ofGrace) , 精神至上

[ 2] 。这些信奉清教的人就会认为他们就是所选之民, 因为他们秉承教义,提倡节俭、克制、辛勤的生活,反对奢侈和豪华。

[ 3] 同时, 他们也认为财富是上帝预定对他的顺民的赏赐。他们努力工作, 乐观向上; 清教重视教育,他们的教育理念和信仰影催进了美国文学的道德化和内在化。 [4] 清

教思想对美国文学的影响是深远的, 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清教思想及其宗教理念的发

中国美国犹太文学研究的现状_乔国强

中国美国犹太文学研究的现状_乔国强

学术综述

中国美国犹太文学研究的现状

乔国强

内容提要:美国犹太文学是美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内的美国犹太文学研究已近三十年,适时地回头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对进一步开展美国犹太文学的研究会起到一定的总结和反省作用。本文梳理并评价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术界对美国犹太文学研究的现状、美国犹太文学的特点以及美国犹太文学研究中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认为美国犹太作家无论怎么写或是否愿意接受被冠以美国犹太作家这样的头衔,他们始终都无法改变自己的民族文化立场和秉性。

关键词:美国犹太文学研究现状民族立场

作者简介:乔国强,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和西方文论。

ABSTRACT:Je w ish Am erican literature,an i m portan t part of Am erican literature, has been studied i n Ch i n a for nearl y thirty years up to the presen.t It w ill benefit such stud ies i n the future to look back atwhatw e have done i n the pas.t Th is essay revie w s the Je w ish Am erican literature st u dies i n China and d i s cusses so m e of the m a j o r characteristics and issues i n Je w si h stud ies in genera.l The author argues that no m atter ho w and about w hat Am erican Je w ish authors w rite,no m atter w hether they li k e the label of/Je w i s h A-m erican w riter0or no,t they can never change their ethn ic position and character.

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现状

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现状

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现状

摘要:美国族裔文学指由非白种少数族裔作家用英语创作的,以小说和诗歌为

主的文学形式。美国族裔文学是文化之间交融的产物,是美国整体文化的一个必

要组成部分,这不仅丰富了美国文化的多样性,而且激励了社会个体朝着构建更

和谐的社会而努力。其中,美国华裔文学是美国族裔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华

裔文学是中美两种文化碰撞和杂交的产物,但又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和特色。

关键词: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现状;双重文化身份

20世纪90年代,美国高等院校与学术界围绕着族裔文学的研究与教学展开了

激烈讨论,其中心问题就是族裔文学到底应该在美国文学经典中占有什么样的位置。这一讨论,不仅对美国国内学术界和教育界重写美国文学史,重编美国文学选集,重建美国文学教学大纲等,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美国之外的研究者和教学者在

美国文学的研究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也带来相当深刻的启发。

美国华裔文学是美国族裔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粗略的说,美国华裔文学可

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为开创阶段;20世纪七八十

年代为转折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可谓走向繁荣阶段。

根据目前的研究资料显示,美国华裔文学起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初

实为移民文学,形式多为口头文学,如歌谣、故事等。但由于这一时期留下来的

第一手资料太少,因此,第一本重要的美国华裔文学作品应当是李延富于1887

年出版的《我在中国的童年时代》。今天的批评家大多认为,真正在美国华裔文

学开创初期产生过较大影响的是一对中英混血儿姐妹艾迪丝•伊顿和温妮弗•莱德•伊顿的作品。姐姐以“水仙花”为笔名,妹妹以日本名Onoto Watanna为笔名。尤其是姐姐艾迪丝•伊顿常被视为美国华裔文学的先驱。她于1912年发表的短篇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五年来国内美国文学研究综述

池大红 谭素钦

国内美国文学研究的论文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单个作家作品研究、文类(体裁)研究、批评与理论研究、文学流派与思潮研究、美国文学的“整体”研究,以及对美国文学研究本身的研究等类型。可以说,目前国内对美国文学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系统,显示出了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态势。通过考察,我们发现近五年来,国内的美国文学研究又出现了诸多创新之处,这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视域的延伸

近五年来,美国20世纪的现当代文学受到了最广泛的关注,研究论文的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前所未有。相对而言,20世纪以前的美国传统文学研究则有“门前冷落鞍马稀”之势。据《外国文学评论》中所附的《全国主要报刊外国文学研究文章索引》统计(以下有关统计数据均来源于此“索引”,不再一一注明),在对美国经典作家的研究中,有关霍桑及其作品的论文只有十来篇。①研究其他的作家及其作品的论文也都未超出十篇。而在美国现当代作家研究中,关于海明威的论文有三十多篇,福克纳的有二十多篇,索尔・贝娄的有近十篇,托妮・莫里森的也有十多篇。在研究中涉及到的经典作家仅仅只有十多位,而有近100位现当代作家被介绍、研究和评价,其中既有二战前成名的作家,如海明威、福克纳等,又有二战以后崭露头角的作家,如小说家厄普代克、梅勒、欧茨、冯尼格、海勒、巴思、霍克斯、巴塞尔姆、托马斯・品钦、纳博科夫;戏剧家阿瑟・密勒、田纳西・威廉斯、阿尔比,黑人作家托妮・莫里森、爱丽丝・沃克,华裔作家汤亭亭、谭恩美、哈金(金雪飞)、任慧明、韩素音、任璧莲、於梨华、弗兰克・秦等。

近五年来的美国文学研究在拓展了以往的研究视域之外,还表现出了研究者们紧跟作家创作、回应当下文坛的即时性特点。比如,杨昊成的论文《〈洛丽塔〉,一个哀伤的故事》②是就纳博科夫1991出版的新作《洛丽塔》而作的;陆薇的《超越二元对立的话语:读美籍华裔女作家伍慧明的小说〈骨〉》③和郭栖庆的《无奈的等待,等待的无奈:哈金和他的获奖小说〈等待〉》④中论述的《骨》和《等待》分别出版于1993年和1999年。这些美国当代文学作品在远隔大洋的中国大陆学术界很快就受到关注,说明中国的研究者们的学术视野越来越开阔,与国外的文学发展逐渐走向同步合拍。

二、研究类型的扩展

近五年来,国内的美国文学研究类型有所扩展,文类研究、整体研究、对研究本身的研究等类型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质量也越来越高。

(一)文类研究。第一,对诗歌文类的研究。在十五篇诗歌研究论文中,从整体上研究诗歌文类特征的有六篇。其中,张子清的《美国禅诗》⑤论述了禅宗在美国的普及与发展情况,及其对美国诗人创作的影响。彭予的《美国自白诗:选择“开放”》⑥介绍了美国自白诗的形成过程、

形成原因与地位,并通过几位主要的自白派诗人的创作,详尽地论述了自白派诗歌的“开放性”特征。张强的《意象派、庞德和美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轫》⑦,从东方诗学、象征主义、直觉主义、尼采哲学、柏格森学说和存在主义等多个角度展开研究,是一篇全方位介绍美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力作。第二,对小说文类的研究。万俊的《关于美国当代哥特小说》⑧介绍了美国20世纪60年代哥特小说的类型及繁荣情况,并由此比较研究了美国当代哥特小说不同于传统哥特小说的特征。林秋云的《美国当代小说主要变革评析》⑨详细阐述了美国当代小说的平面无深度、错乱零散化、文学拼贴画等后现代性特征。此外,芮渝萍的《美国文学中的成长小说》βκ也是一篇选题新颖的文类研究论文。第三,对戏剧文类的研究。周维培的《美国现代戏剧中的现实主义创作》βλ和《美国戏剧文化与戏剧思潮概述》βµ,都是对美国戏剧的精辟论述。另外,还有对其他文类,如自传文学的研究也是近几年研究的重点,在这方面,杨金才的《19世纪美国自传文学与自我表现》β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以上例举的论文可以看出,文类研究对我们从总体上把握文学的内部规律有重要的帮助,对研究具体作品也有理论指导意义。

(二)整体研究。近五年来出现了一批具有相当份量的高屋建瓴式的把握美国文学总体特征的论文。这主要有:曹山柯的《独立多元整合——20世纪美国文学走向探微》βο,该文通过梳理多种社会文化、思想和流派,概括了20世纪美国文学既有在独立的主体意识基础上所形成的独立化结构,又具有“百家争鸣”式的多元文化结构的特点,并从历时的角度归纳出美国文化在反传统文化上的整合功能。翟士钊在《美国作家关于当代“文明”的危机意识》βπ一文中,借助历代作品中主人公或场景的反“文明”表现,勾勒出美国作家反“文明”的危机意识的轨迹。此类论文还有田俊武的《美国遁世文学的构建》βθ等。

(三)对研究本身的研究。这类研究中有许多重要的论文:如,杨金才的《当代美国自传文学研究概览》βρ、郭英剑的《中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赛珍珠研究》βσ、刘荣强的《90年代国内海明威研究论述》βτ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冲的《重述19世纪60年代以前美国文学的几个问题》χκ,该文对已经形成定论的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美国文学史进行反思和重新叙述,是一篇有独到见地的论文。

三、研究重点的转移

与美利坚民族构成的复杂性有关,美国文学也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机勃勃的势头。黑人文学、犹太文学、南方文学、少数族裔文学、女性文学的发展方兴未艾。近五年来,对这些“非主流文学”的研究已成为热点,国内对其重视与关注的程度是前所未有的。据统计,近五年发表的文章中,有近百篇是关于“非主流文学”的。具体说来,“非主流文学”的研究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以张冲的《美国十九世纪印第安典仪文学与曲词文学》χλ、黄小群的《美洲土著人文化探源》χµ和刘萍的《美国印第安文学的崛起》χν等论文为代表的美国印第安文学研究,具有填补研究空白的作用。第二,对南方文学的研究,仍主要集中于福克纳之上,但对南方文学中的女性作家,如奥康纳、尤多拉・韦尔第、凯瑟琳・安・波特等人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关于南方文学研究的主要论文有:肖明翰的《<圣殿>里的善恶冲突》χο、詹树魁的《论〈我弥留之际〉的叙述手法》χπ、赵培玲的《评福克纳的〈押沙龙,押沙龙!〉》χθ和刘国枝的《南方淑女情结与“百舌鸟之死”》χρ等。第三,对犹太文学的研究持续升温。邹智勇的《当代犹太文学中的异化主题及其世界化品性》χσ和《论当代美国犹太文学的犹太性及其形而上学性》χτ、周南冀的《犹太小说中的父亲形象》δκ、傅少武的《论索尔・贝娄小说主人公的认知方式》δλ、傅晓微的《辛格“民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