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的工艺美术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
公元前21世纪 公元前17世纪
商
公元前11世纪
周
公元前770世纪
春秋
公元前475世纪
战国
公元前211世纪
• 周朝是周武王在木叶大白纣王后所建立定都镐(hao)京, 史称西周。 • 德,礼制等级体现在工艺美术方面 • 青铜器、禁酒,酒器锐减,食器增多,列鼎制度形成,建 成严整规矩。烹饪器具,食器。淡薄鬼神,开始祭祀“天 地、祖宗”,宗法制度长子继承制度。 • 手工业发达,木工、金工、漆器、玉器、乐器等《考工记》 • 前期继承商朝,后期自成风格 • 公元前771,少数名族犬戎攻入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 灭亡。幽王的儿子周平王继位后,将王都迁到洛邑,史称 东周。 • 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并称东周 • 各自变法,战国七雄,秦一统
先秦概况(奴隶社会)
夏
公元前21世纪 公元前17世纪
商
公元前11世纪
周
公元前770世纪
春秋
公元前475世纪
战国
公元前211世纪
• 从夏朝开始到公元前475年为止,我国奴隶社会延续了一 千五、六百年左右。
• 夏朝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约公元
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 第一个世袭制朝代相传。(尧舜禹时,部落联盟内 采用“禅让”的方式选“贤与能”,推举联盟的共主,如 尧老时,把王位禅让给贤能的舜)。 • 夏朝地域不大,夏朝的工艺美术出现了制陶、铸铜 • 琢玉、制骨等都具有一定规模
曾侯乙墓编钟
5、兵器
铜戈 战国
三、绘画艺术(青铜纹饰,其他 形式)
主要包括-• • • • 青铜纹饰 漆绘 帛画 雕塑
• 西周、春秋时代的绘画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绘画应用的 范围主要是壁画、章服以及青铜器、玉器、牙骨雕刻、漆 木器等的纹饰。早起基本上是装饰性图案,到西周以后, 开始有以表现人物活动为主的记事性绘画作品,其实物遗 存,最早的见于春秋晚期的青铜器刻纹与镶嵌图像纹饰。
2、中国工艺美术的生产
官府
由时代主导,材质品种 图案、配色、设计统一 风貌类同; 官府垄断工商业,作坊 制作秉承上命,产品归 属官府,少数转为商品;
民间
民间效仿官府,艺术 追求趋同; 民间制品简陋,自造 自用。
二、青铜器的概念
• 青铜,是指红铜与锡、铅等其他化学元素的合金,银颜
• • • • • • • • 色呈现灰青色而得名。 红铜,阮,有韧性 青铜合金的熔点也较低,容易掌握 青铜合金的特点是硬度高,同事可以保持纯铜所具有的韧 性膨胀性好,能得到清晰的花纹,并且有明亮的光泽。 硬度可以通过比例改变,根据需要调整, 《考工记》 六金锡一,钟鼎之齐 14.29%呈现橙黄色交美观,声音 四金锡一,戈戟之齐戈戟都需要坚韧, 削杀矢之,五金锡二,锡占28.75%武器所需要硬度高
夏
公元前21世纪 公元前17世纪
商
公元前11世纪
周
公元前770世纪
春秋
公元前475世纪
战国
公元前211世纪
• 商朝是由商汤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后所建立。
• 迁都频繁公元前十四世纪,商王盘庚迁都殷(安阳),因 此商朝也叫殷,殷商。 • 敬鬼神,占卜盛行,重视占卜的结果,祭祀开始成为主流; • 尚武力,等级制度森严,影响工艺美术; • 手工业分工非常细,氏族专精; • 酒器发达;腐败;“仁义礼智信”;商纣; • 统治阶层炫耀财富,显示威严权威,沟通天地,;联络神 人,威严诡异;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夏商周的工艺美术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
本章节的内容:
• 先秦工艺美术的概述 • 青铜器 • 绘画艺术(青铜纹饰,其他形式)
一、概述
夏 商
周
西周 东周 春秋 战国
1、先秦的概况
• 先秦时代的概念:先秦的时代包括夏、商、 西周及春秋、战国,这是一个由奴隶社会 向封建社会演变的漫长时期。有人称先秦 时代是“青铜时代”。大约在六、七千年 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并开始使用铜。 • 社会背景: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青铜和铁器的使用,社会分工扩大,社会 生产力提高和手工业的发展,为礼教服务 的青铜艺术到发展。
青铜方尊
• 尊也是一种盛酒器,一 般为圆形。这件尊为圆 口方体。器上的装饰以 兽面纹为主,肩部四周 各饰有立体的大象,象 鼻高高翘起,庄严中略 带诙谐。尊的四角有镂 雕棱脊,雕工精细。此 器形体虽不大,而其气 度则深厚雄健,仿佛大 器。
青铜方罍
• 这是一件大型的盛酒 器,整器自上而下装 饰了六段花纹,一腹 部为主干纹样,分三 段:上段作鸟纹,中 部为一锐牙裂口,形 状猛烈的巨大兽面纹
4、重点青铜器的赏析
• 食器 • 鼎
司母戊鼎 商代后期
毛公鼎 西周晚期
炊煮食器
• 扁足鼎,传世和出土均很少。鼎有 立耳、方唇、浅腹、圆底,下置三 个龙形的扁足。每一个扁足既薄又 宽,且两面都有繁密而遒劲的龙纹, 龙尾斜卷成落地的支撑点,使得整 个鼎稳定感,从而增强了造型的气 势。鼎的腹部饰长鼻兽纹,图案结 构别致协调。这件鼎从整体到局部 的设计都很协调,没有其他不必要 的装饰堆砌,具有相当高超的工艺 水平。
3、盥洗器
• 鉴
“以史为鉴”
吴王夫差鉴 春秋晚期
水器, 龙首鎜,四兽形足。通体 饰较密的横条沟脊纹。腹 内底有铭文四行二十二字, 记齐候为虢孟姬良女作匜。 孟姬女是虢君之女,为齐 候夫人。在青铜匜中,以 此形制为最大、最重。
4、乐器
• 钟
甬钟 春秋
乐器
• 钟 编钟
1、青铜器
• 青铜器发展概况:
• 新时期时代晚期:出现小型工具和饰物; • 夏代:开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 • 商代中期:品类丰富,造型艺术风格大多神秘、奇诡。出现铭文和精 细的花纹。各种纹样和造型被附上神性的权威 • 商晚期--西周早期:鼎盛时期。器型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 花纹繁缛富丽。(西周德青铜器造型简洁,却又有韵律感,体现出一 种严整而富于法度的理性精神)。 • 春秋晚期--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现实生 活题材。 • 秦汉时期:随着瓷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 简单,多为素面,胎体也更轻薄。
天子:九鼎八簋 诸侯:七鼎六簋 大夫:五鼎四簋 士:三鼎二簋
俎
牛虎铜案 战国
酒器
• 觥 • 觥筹交错
父乙觥 商代晚期
• 爵
兽面纹爵 商
• 壶
瓠瓜 颂壶 西周晚期
酒器
• 十二地支: • 子、丑、寅、卯、 辰、巳、午、未、 申、酉、戌、亥
酒器 寝鱼爵
• 爵是古代的饮酒器,详 单与现代的酒杯。这件 3800年以前的爵,是目 前所知最早的青铜器之 一。它有一个较阔的鎜 pan和狭长的流口,虽 然它的形制还比较简单, 但整个造型趋于规整, 表明铸造技术已达到了 初步熟练的程度。
• 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使用陶质块范铸造。青铜器上一些 复杂的部件、立体的附件和活动的提梁并不能一次铸造成 功,而必须采取二次铸造法或分铸法来完成。 • 春秋中期,还出现了石蜡铸造法。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铸 造出极其细密精致的具有多层透雕装饰的青铜器物。
3、青铜器的品种和用途
• 自殷商以来,青铜器这种贵重去污呗大量用来祭祀祖先和 鬼神。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度。青铜器被用来维护和体 现这种等级制度,这就是“藏礼于器”。春秋战国时期,“尊 神重鬼”观念逐渐淡薄,青铜器中日常生活用器逐渐增多, 礼器变失去了昔日的辉煌。 • 青铜器的分类: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 • 礼器:炊煮器、食器、酒器、水器; • 炊煮器:鼎、鬲、甗yan • 食器:簋gui、盂yu、簠fu、豆 • 酒器:觚gu、爵、觶zhi、斝jia、尊、卣you、壶、觥、盉、 瓿bu、方彝 • 水器:盘、匜yi、鉴
2、青铜器形制与纹饰的演变
• 总的来说,夏、商经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形 制与纹饰经理了一个由简朴到繁缛、由凝重到生动的发展 演变过程。 • 殷商时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总 体风格造型凝重雄浑,纹饰繁丽深沉。 • 西周青铜器风格由奇诡转为典雅。 • 春秋时代,一方面衰微的周王室不能再垄断青铜器铸造, 另一方面各诸国铸造器具增多,手法不断翻新,形成不同 的地域风格。 • 战国青铜器追求色彩效果和材质对比,一圆雕、镂空透雕 的动物形象作装饰,创造了又一个青铜器艺术高峰。
兽面纹斝
• 斝是古代盛酒器,是中国最 早的礼器之一,此器敞口高 颈,前有双柱作帽形,下有 三锥足,足部与器腹相通。 袋足的作用是为了在温酒时 候扩大受火面积,所以有温 酒的作用。器物的颈部、腹 部各有兽面纹。腹部兽面纹, 双目突出,带有神秘感。此 器形高达,器壁匀薄,在口 沿上有有一周加厚的唇边, 形成商代早中期青铜器的铸 造特色。
兽面纹龙流盉
• 盉为调酒器。此盉口部呈 钝三角形,长流作龙形, 以张开的龙口为流口;盖 顶是一个盘旋而出的龙头, 与流口的龙头层叠趋前, 呈双龙继起的姿态。这是 春秋中期南方的越族人模 仿西周盉并加以创造的杰 作。
黄觚
• 觚是饮酒器。此器喇叭口, 高圈足,中间细腰可以把 手。口部和颈部饰三角形 变形兽纹,中腹部饰两组 对称的龙纹。尤为特殊的 是在圈足上的曲角龙纹采 用透雕的样式,装饰性极 强,同时也显示出极为高 超的铸造技术。
大克鼎
• 大克鼎为西周后期著名重 器。口沿饰兽面纹,腹部 饰流畅的波曲纹。腹内壁 有铭文290字,字体工整, 笔势圆润,堪称西周中晚 期青铜器铭文的典范。铭 文内容主要叙述克依凭先 祖功绩,收到周王的策命 和大量土地、奴隶的赏赐, 是研究西周经济制度的重 要史料。
饪食器
颂簋
颂簋 西周后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