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十章心理健康

合集下载

别把心理不当回事_第十章 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别把心理不当回事_第十章 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不是指绝对的十全十美的状态。心理健康包括一切旨在改进及维持上述状态的措施,诸如精神疾病的康复、精神病的预防、减轻充满冲突的世界带来的精神压力,以及使人处于能按其身心潜能进行活动的健康水平等。而在我国的一些心理学著作中,认为心理健康是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以及自我内部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功能。因而,对心理健康一词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理解:

(一)没有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又称精神疾病,是心理活动的异常表现。没有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因为心理疾病状态下人无法正常地发挥心理活动的功能,对日常生活和工作有明显的影响,心理疾病无疑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二)对不良心理活动能够及时而有效地调节

人生活在复杂的社会中,矛盾冲突、压力打击随处可见,没有人能够事事顺心,时时愉快,在各种生活事件中产生消极心理是在所难免的。心理健康的人并不是永远都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他在生活中也有烦恼,也有痛苦,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困扰。出现这些问题时,心理健康的人能及时发现,并能采取合适的方法和手段调节心理活动,使之尽快恢复到正常的活动状态中。在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中,能够很好地调整心态是保持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要求。

(三)保持积极、平稳的心理状态

使心理活动正常地发挥功能,在社会生活中充分发挥身心潜能,这是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它包括在各种社会条件下保持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不论顺境还是逆境,不论成功还是失败,不论自己处于社会的哪一个位置,心理健康的人都尽可能地做到心平气和、愉快满意地对待现实,较少产生心理困惑。另外,这种理想状态还包括对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比如能够胜任工作和学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一定的事业成就与社会认可,能与周围各种人保持融洽的人际关系,勇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等等。

教育心理学(张大均)

教育心理学(张大均)

第三章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

认知好奇心是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表现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为。

2、运用强化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为学生设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

(2)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3、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第四章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一、陈述性知识的表征

知识学习的结果总是以某种方式储存于大脑中,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陈述性知识主要是以命题及其网络或图示等方式在头脑里进行表征的。

(一)命题表征

命题指表达判断的语言形式,它由系词将主词和宾词联系而成。命题在心理学中是指由语词表达的意义的最小单元。它一般由一个简单的句子来表达。

(二)命题网络表征

若干个命题彼此联系组成命题网络。它表现为较为复杂的句子或由多个句子围绕一定的意义组成的段落。

(三)图示表征

心理学家把有关许多属性组合的知识储存方式称为图式。图式分两种:一种为事件图式;另一种为做事图式。图式是一种组织化的认知结构。图式理论认为,记忆系统是由大量的图式构成,因此,图式是陈述性知识表征的一种重要形式。

二、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种类

(一)表征学习

这种学习又称词汇学习,它是指学习单个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单个符号代表什么。

奥苏泊尔认为,对于个人来说,他开始是不知道某个词代表什么,它的意义如何。他必须学会这些符号代表什么。

00031-心理学笔记9~11章(可编辑修改word版)

00031-心理学笔记9~11章(可编辑修改word版)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心理学》-张厚粲

课程代码-00031

学习笔记笔记

第九章: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

第十章:心理健康

第十一章毕生发展

鸿雁

第九章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

一、人际交往概述

(一)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

(1)人际关系的概念

人们为了生存,就必然要与别人建立联系,与别人交流信息,形成各种各样的群体,产生不同的行为,从而也就建立了各种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不仅满足了人类的生存需要,而且也满足了人类健康发展的心理需要。

(2)本能

人的交往需要是一种本能,是在个体发展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它通过遗传直接传递给后代。人类天生就有与别人共处,与别人交往的需要,也只有在与别人正常交往中,保持一定的情感联系,形成亲密的人际关系,人才会有安全感。

研究的代表人物:社会心理学家赞-威克斯勒等人

[单选]母婴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婴儿以后人际关系的形成和人际关系的质量。

[单选]动物之间的依附行为或交往行为取决于机体寻求温暖、舒适的本能需要,温暖和舒适能为机体提供安全感。

(3)合群需要

当个体对周围环境缺乏了解和把握,当个体心情紧张、有高恐惧感时,他们倾向于寻求与他人在一起,倾向于寻求他人伴同,而处于低恐惧的情况下,这种合群的需要并不那么强烈。(即恐惧时选择合群,忧虑时选择孤独)

研究的代表人物:心理学家沙赫特(S.Schachter,1959)

(4)自我肯定需要

个体对自己的认识是先从认识别人的评价开始的。别人对个体的评价、态度,包括对待他们的行为方式就像一面镜子,使个体从中了解了自己,界定了自己,并形成了相应的自我概念。

健康心理学第十章-压力

健康心理学第十章-压力

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
1
建立积极的应对策略
培养良好的应对策略,如积极思考、问题解决和寻求支持。
2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定期锻炼和放松身心。
3
Fra Baidu bibliotek
学习放松技巧
尝试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和瑜伽,以缓解身心压力。
压力管理的重要性
1 保持身心健康
压力管理可以帮助维持身心的整体健康,减少身体和心理问题的发生。
压力可分为生理压力和心 理压力,生理压力是指对 身体产生影响的压力,而 心理压力则是指对心理和 情绪产生影响的压力。
根据持续时间的不同,压 力可以分为短期压力和长 期压力。短期压力是指短 暂的、一次性的压力,而 长期压力则是指持续存在 的压力。
压力对身体和心理的影响
身体影响
长期的压力会导致身体各个系统的紊乱,如免疫系 统下降、心血管问题以及消化不良等。
心理影响
压力会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例如焦虑、 抑郁、情绪波动以及注意力不集中。
常见的压力源
工作压力
长时间的工作、高强度的工 作压力以及与同事之间的关 系问题。
学业压力
学习成绩要求、考试压力以 及学业与兴趣之间的冲突。
人际关系压力
与家人、朋友或合作伙伴之 间的关系问题、沟通困难以 及社交压力。
健康心理学第十章-压力

发展心理学第十章老年期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第十章老年期的发展
退休使老年人从职业角色中退出,可能带来失落 感和不适应感。
家庭角色
随着子女长大独立,老年人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地 位也可能发生变化。
社会角色
老年人可能从社会活动中退出来,社会地位和角 色发生变化。
生活满意度的变化
健康状况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逐渐下降,可能导致生活满意度降低。
经济状况
退休后经济收入减少,可能导致生活压力和满意度下降。
认知能力下降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认知能力逐渐下降,包括记忆力、注 意力、思维灵活性等方面。
情绪体验改变
老年人更容易体验到孤独、抑郁等消极情绪,对生活事件的反应可 能更为强烈。
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的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可能发生变化,受 到健康状况、社会支持、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社交活动
社交活动的减少可能影响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孤独感和抑郁情 绪可能增加。
04
老年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维护
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焦虑症
随着年龄的增长,面临身体健康的衰退、经济压力、亲人朋友的离世 等,老年人可能会出现对未来的担忧和不安,导致焦虑情绪。
抑郁症
老年期是抑郁症的高发期,可能与退休、丧偶、慢性疾病等生活事件 有关,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等症状。
03
身体机能下降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 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包 括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心血管系统功能减弱等。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课纲领

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采纳张厚粲主编、南开大学第一版社第一版的

《心理学》一书。开课目的是为了提升学员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培育其在教课工作中应专心理学和研究心理活动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波及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供给基础。本课程主要使学生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理论,系统掌握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认识心理学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为考

生此后的学习、工作供给有效的知识与实践能力,使学生可以学致使用。

Ⅱ.选修课程要求:无

III .教课方法和教课形式建议

心理学原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讲堂教课和指导中,指导教师可联合详细的生活和工作实

例进行教课。在讲解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采纳讲堂议论和小组学习的形式。

Ⅳ.课程内容和查核要求

第一章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经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心理学的看法及学科性质,认识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各学术派别,认识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分支,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明确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与作用。

二、本章要点:

1 .心理学的看法及性质2.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派别

三、查核要求

(一 ) 心理学的看法识记:心理学的看法领悟:心理学的基天性质领悟:

(二 ) 心理学的分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经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意识的看法与不一样状

态,认识睡眠的阶段与失眠的种类,认识

梦的心理学原理与研究,认识催眠的特色与理论。

二、本章要点:1.意识的看法2.意识的不一样状态(层次 )

三、查核要求

(一 )意识的性质识记:意识、无心识

《人格心理学》第十章人格适应与人格健康

《人格心理学》第十章人格适应与人格健康

面临压力时的应对方式-3
回避策略 当我感到生气或沮丧时,就冲别人发泄 继续将自己的情绪保持在正常状态 一般避免和他人呆在一起 拒绝相信它发生了 喝很多酒来缓解紧张 吃很多东西来缓解紧张 抽很多烟来缓解紧张 吃很多镇静药来缓解紧张 引自Holahan和Moos(1987)
面临压力时的应对方式-4
外惩或责他反应;内惩或责己反应;容忍 反应;
挫折反应类型:阻碍优势型;自我防卫型; 需求持续型;
三、适应的方式
(一)忘却现实:幻想,认同; (二)歪曲现实:投射,合理化; (三)补偿现实:补偿,升华; (四) 从现实退却:压抑,冷漠,退化; 四、适应与成长源自文库
四、 青少年应对压力的策略
《人格心理学》第十 章人格适应与人格健 康
内外压力
内压力1、生理压力; 2、心理压力,自尊、爱、嫉妒; 外压力1、环境因素; 2、人际关系; 3、工作因素; 4、经济因素; 5、法律、制度、风俗; 自我强度:忍受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念,
态度,决心,毅力;
二、人格适应过程
1、动机与需要 2、阻碍与冲突:环境的与自身的条件限制; 3、挫折情景 挫折反应方式:
3、发泄与排解不良情绪
能量发泄:如体力劳动、运动、哭
理智消解: 承认——分析——寻找 方法解决——寻找借口
遗忘或转移:如外出游玩
(三)健康心理和良好情绪的标志

第十节 心理健康试题(含答案)

第十节 心理健康试题(含答案)

第十章:心理健康知识考点 P249

一、单项选择题:

1.健康的概念是指( D )。

A.身体健康

B.生理无残疾

C.心理健康

D.身心健康

2.1978年9月,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发表了有关身心健康的什么宣言?

( D )

A.《巴黎宣言》

B.《北京宣言》

C.《开罗宣言》

D.《阿拉

木图宣言》

3.科学的健康观认为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和________二个方面。( B )

A.思想健康

B.心理健康

C.行为健康

D.精神健康

4.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是( C )。

A.积极的

B.消极的

C.具有二重性的

D.无效的

5.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 B )

A.否认

B.文饰到

C.投射

D.幻想

6.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 B )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转移

7.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采用了下列哪种心理防御方法?

( C )

A.文饰

B.转移

C.投射

D.幻想

8.把失恋的挫折感转化为发奋学习的动力,这种心理防御方法称为( A )。

A.升华

B.转移

C.文饰

D.压抑

9.一位内向、缺乏魅力的男青年恋爱受挫后,想象自己是一个英俊的小伙,成为很多少女心中的偶像,陶醉在幻想的世界中获得心理满足。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 D )。

A.反向

B.投射

C.压抑

D.幻想

10.欲盖弥彰,属于心理防御机制中的( D )

A.投射

B.文饰

C.否认

D.反向

11.有些酗酒者认为“喝酒伤身”没有科学根据,照样喝酒,这是心理防御机制中的(B )

心理学第十章 心理健康

心理学第十章 心理健康

第十章心理健康

第一节心理健康的标准

科学的健康观念: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什么是心理健康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界定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应遵循三条基本原则:

(1)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同一性(2)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

(3)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三个等级:

(1)一般常态心理(2)轻度失调心理(3)严重病态心理

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有正常的智力水平(二)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三)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四)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五)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

(1)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2)开发自己的各种潜能,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3)激发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尝试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4)提高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性(5)增强自我意识,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第二节心理健康与压力

压力及其来源压力是现代社会人们最普遍的心理和情绪上的体验。

(一)压力的概念

压力也叫应激,由汉斯·薛利提出。他认为压力是表现出某种特殊症状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由生理系统中因对刺激的反应所引发的非特定性变化所组成的。

在当代的科学文献中,压力这个概念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含义:第一种,压力指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第二种,压力指的是一种身心反应。最后一种,压力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引起压力的刺激、压力的状态以及情境。

第十章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教育心理学小学)

第十章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教育心理学小学)

第十章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教育心理学小学)

一、教师心理健康概述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1.教师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社会适应良好,具有完善的人格和能力,且能充分发挥心理潜能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完整的人格;有较好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力,情绪积极稳定;人际关系和谐,有理想、有抱负、有明确的生活目标。

2.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一是认同教师角色,悦纳教师职业,热爱教育工作;二是具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心境;三是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特点;四是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五是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目前,我国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教师心理问题比例高于普通人群,且中度或严重心理问题教师的比例也很高。另外,不同类型教师在心理问题的不同方面存在差异。

小学教师最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和障碍:

1.心身疾病。

2.人际关系问题。

3.职业观念和职业行为问题。(三)影响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1.社会因素。随着社会的变迁,教师岗位的竞争加剧,对教师职业的要求也日趋提高;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日益提高,直接或间接地对教师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教师的劳动强度与其社会、经济地位的失衡;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高期待;教育系统的变革、经济转型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价值取

向多元化、生存危机等问题。这些都是导致教师身心不健康的重要压力源。教师面临的心理冲突有:社会期望角色与教师实际角色的矛盾、角色劳动

艰辛与待遇偏低的矛盾、主观高期望与工作实效的矛盾。

最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章-珍惜生命—心理危机干预与幸福人生

最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章-珍惜生命—心理危机干预与幸福人生

浪淘/风簸/自天涯
浪淘风簸自天涯
浪淘沙(其一)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牵牛织女: 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
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来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 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农历七月七日的 夜晚相会一次。

——(唐)王之涣《凉州词》
• 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 将进酒》
4、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唐) 陆游
浪淘沙(其一)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Fra Baidu bibliotek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其一)
唐 刘禹锡
qū 九曲黄河万里沙,
bǒ 浪淘风簸自天涯。
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1《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情。

2《浪淘沙》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的 诗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3《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基础)第十章-心理健康

(基础)第十章-心理健康

(基础)第十章-心理健康

1、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健康心理标准有()。

A. 有充分的适应能力。

B. 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恰当的估计。

C. 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D. 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E. 以上都是(正确答案)

2、A型行为类型的人,其人格类型与冠心病有密切联系,故又称为“冠心病易患模式”。这种特征的人有下列表现()。

A. 为取得成就而努力奋斗

B. 很易引起不耐烦

C. 有时间紧迫感,有旺盛的精力和过度的敌意

D. 言语和举止粗鲁

E. 以上都是(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A型行为模式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而又被称为“冠心病易发性行为”。行为倾向特征为做事有时间紧迫感,动作快,好竞争,易急躁少耐心等。

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包括()。

A. 认知评价(正确答案)

B. 人际和谐

C. 智力正常

D. 情绪良好

E. 良好的适应能力

答案解析:《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关于心理健康(mentalhealth)描述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

但不是指绝对的十全十美状态。”并指出心理健康的标志为: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4、不属于心理问题实质的是()

A. 大脑结构或机能失调

B. 个人自我概念和某些能力的征异常

C. 强烈的心理反应和适应困难

D. 人对客观现实反应的凌乱和歪曲

E. 体力减退(正确答案)

5、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属于()

A. 个人心理

B. 个性倾向性(正确答案)

《心理健康教育》第十章

《心理健康教育》第十章
(一)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最常见的精神病,其病因并不明 确,具有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 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不协调。
(二)躁狂抑郁症
躁狂抑郁症又称“躁郁症”,是以情感高涨、活动 增多、联想加快、极度兴奋与情绪低落、意志消沉、 思维迟缓交替出现的一组精神障碍。患者表现为躁狂 状态与抑郁状态的两极性。如果仅有抑郁发作就叫抑 郁症,仅有躁狂发作就叫躁狂症。
5.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7
(二)焦虑性神经症 焦虑性神经症是以焦虑、恐惧和担忧为主要症状,同时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
运动性不安的一种心理疾病。
中职生中常见的焦虑症多由于对考试、择业等的恐惧引起,其 特点是心理活动处于消极的低效状态。
(三)强迫性神经症
强迫性神经症又称“强迫症”,是以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 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患者通常以有意识的自 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
16
(二)咨询者要避免不必要的担忧 心理咨询人员工作的原则之一就是为咨询者保密。咨询者在进行心理咨询前首先要打消重重
顾虑,尽量全面、坦白地叙述自己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咨询人员更加深入地了解咨询者的问题所 在,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如果咨询者因担心隐私被暴露而在咨询时隐去某些问题,就不利于 心理咨询人员对其作出诊断和提供帮助。
19
心理测试
一、测试要求 二、测试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十章 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十章 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章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章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

生命教育是一种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促进生命成长的教育活动。大学生生命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命意识教育:通过教育,帮助大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性和有限性,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挫折教育: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通过挫折教育,帮助他们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能力,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调节能力。

感恩教育:教育大学生感恩生命中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和感恩心态,从而更加珍惜生命和爱护生命。

自我保护教育:通过自我保护教育,帮助大学生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生命价值教育:通过教育,帮助大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面临重大或突然的应激事件时,无法通过常规的应对方式来应对所产生的一系列负面情绪和行为反应。大学生心理危机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地应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

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机制:通过建立心理测评系统、心理咨询系统等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避免心理危机的发生。

大学生心理健康第十章 人际交往

大学生心理健康第十章 人际交往
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的研究结果显示: 人们对那些有才能但不完美的人更加 情有独钟。
•36
第三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4、相似性
相似性指人们在生活背景、年龄、兴趣、态度、 信仰等方面想象的程度。 “英雄所见略同”。
布雷达的研究发现,价值 观和态度方面的相似性,甚至 在其他方面不甚合意的条件下, 也能引起更多的喜欢。
第三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一、掌握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
•33
第三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1、时空邻近性
邻近性是指如果其他条 件相同,人们在时空上越 接近,双方交往和接触的 机会就越多,彼此间容易 形成密切的人际关系。 “青 梅竹马”、“远亲不如近邻” 。
•34
第三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获取信息
做出决策
与人合作
我可以做你不能做的事,你可以做我不能做的事。 我们在一起就可以做伟大的事。
史上最牛”班级合影 被赞“撑起中国天空的一个班
10月13日,西北工业大学举办校庆晚会, 歼-20总师杨伟、运-20总师唐长红和歼 15常务副总师赵霞,同台表演诗朗诵 《致远方》。据了解,他们三人所在的 班,培养出歼-10、FC-1、歼-15、歼20,歼轰-7,运-20等总设计师。
在大海里独踞; 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 连接成整个陆地。
if a clod be washed away by the sea,

《基础心理学》教材

《基础心理学》教材

《基础心理学》教材

基础心理学教材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科学。作为一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学科,心理学对于我们了解自身和他人的行为和心理过程至关重要。本教材将介绍基础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帮助读者建立对心理学的基本认知。

第一章:心理学的介绍

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

第二章:神经科学与心理学

神经元与神经网络的基本构成,神经传递与信息处理的过程,大脑与行为的关系,认知神经科学。

第三章:感知与知觉

感知的基本原理,知觉的构建和理论模型,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的感知机制。

第四章:学习与记忆

学习的基本过程与理论,条件反射和经典条件作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记忆的类型和存储。

第五章:思维与解决问题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思维的过程与模式,问题解决和决策的心理机制。

第六章:情绪与动机

情绪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情绪的生理和心理机制,动机的作用和影响。

第七章:人格与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的影响因素,人格理论和测量,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第八章:社会心理学

社会认知和社会认知的影响,群体行为和集体思维,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互动。

第九章:发展心理学

人类发展的阶段和特征,儿童心理学和青少年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第十章: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

心理健康的定义和评估,常见心理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第十一章:应用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组织心理学和社区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和方法。

结语:

本教材旨在向读者介绍基础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读者将对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希望读者能够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改善自身和他人的心理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
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心理学第十章心理健康
考点(识记)
心理健康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
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
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 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心理学第十章心理健康
考点(识记)
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躯体性压力源
→对躯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
二、心理性压力源
☞来自头脑中的紧张信息
三、社会性压力源
←造成生活方式上的变化
四、文化性压力源
←进入新的语言环境或文化 背景
心理学第十章心理健康
压力的身心反应
→正常的有助个体适应 环境。
→过度压力带来负面反 应。
心理学第十章心理健康
压力的身心反应
1、直接反应
(2)准备状态(1分); (3)认知(1分); (4)性格(1分); (5)环境(1分)。
心理学第十章心理健康
全国2010年4月自学考试心理学试题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32 小题任选1题作答,2题均答者,以前1 小题计分,8分。第33小题必答, 10分, 共18分)
→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心理学第十章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角度
个体适应环境的角度
二、基本内涵
1、有正常的智力水平 2、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 3、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4、善于调节和控制情绪 5、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心理学第十章心理健康
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有效途径
一、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 二、开发各种潜能,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 三、激发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尝试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 四、提高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性; 五、增强自我意识,培养自我评价的能力。
和工作 4、提高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社会
适应性 5、增强自我意识,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心理学第十章心理健康
第二节 心理健康与压力
考点 一、识记:压力 二、领会: 1、压力的来源; 2、压力带来的身心反应 三、应用:压力的应对策略
心理学第十章心理健康
压力及其来源
压力= stress = 应激 :加拿大 汉斯·薛利 1、生理系统对刺激的反应 2、由刺激所引发的非特定性变化
心理学第十章心理健康
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具体做法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建立心理健康保健网络 三、增设心理健康专业网站 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心理学第十章心理健康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的标准
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
广义
正常的智力水平
途径(5点)
狭义
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
做法(4点)
能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
变不适应状况
心理学第十章心理健康
24.压力源 2004年4月 名词解

具有威胁性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伤害性,并因此带来压 力感受的条件或环境称为压力源。
(上述内容可以由考生用自己的语言加 以组织)
心理学第十章心理健康
全国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 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 30分)
29.简述压力的影响因素。 29.(1)经验(1分);
1、有正常的智力水平 2、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 3、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4、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 5、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心理学第十章心理健康
考点(领会)
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1、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 2、开发自己的各种潜能,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 3、激发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尝试创造性的学习
心理学第十章心理健康
第二节
压力的概念
压力源
压力下的 身心反应
影响压力 的因素
躯体性压力源
经验
心理性压力源
准备状态
社会性压力源
认知
文化性压力源
性格
心理学第十章心理健康
环境
考点(识记)
压力的概念
压力也叫应激,由汉斯·薛利提出。 他认为压力是表现出某种特殊症 状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由生理 系统中因对刺激的反应所引发的 非特定性变化所组成的。
第十章 心理健康
心理学第十章心理健康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标准
考点 一、识记: 1、心理健康的概念 2、心理健康的标准 二、领会 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心理学第十章心理健康
什么是心理健康
一、广义☞ 1、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 2、心理状态 二、狭义☞ 1、心理活动过程
→内容完整、协调一致
2、知、情、意、行、人格
→为消除刺激源而做出的反应 →路遇歹徒与其搏斗或逃避
2、间接反应
→ 减轻压力体验 → 借酒消愁
心理学第十章心理健康
影响压力的因素
一、经验 二、准备状态 三、认知 四、性格 五、环境
心理学第十章心理健康
正确应对压力的方式
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劳逸结合,培养爱好 多运动,生活有规律 拥有社会支持和朋友 自信积极,知足常乐 改变不合理的观念
心理学第十章心理健康
考点(领会)
压力的来源 1、躯体性压力源 躯体性压力源是指通过对人的躯体直接发
生刺激作用而造成身心紧张状态的刺激物,包括物理和化 学的、生物的刺激物。 2、心理性压力源。即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 3、社会性压力源 社会性压力源主要指造成个人生活方式上 的变化,并要求人们对其做出调整和适应的情境与事件。 社会性压力源包括个人生活中的变化,也包括社会生活中 的重要事件。 4、文化性压力源 文化性压力源最常见的是文化性迁移,即 从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进入到另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 背景中,使人面临全新的生活环境、陌生的风俗习惯和不 同生活方式,从而产生压力。
心理学第十章心理健康
考点(领会)
压力的影响因素 1、经验 2、准备状态 3、认知 4、性格 5、环境
心理学第十章心理健康
考点(应用)
压力的应对策略 1、了解自己的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2、劳逸结合,积极休息,培养业余兴趣爱好 3、加强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睡眠充足 4、建立和扩展良好社会支持系统,拥有朋友 5、积极面对人生,自信豁达,知足常乐,笑口常开 6、改变不合理观念,通过有意的改变自己的内部语言来改
刺激 ← 不良刺激 或 愉悦刺激
心理学第十章心理健康
压力产生的原因:压力源
压力源
☞带来压力感受的事 件或环境
→人际关系是最主要 的压力源
心理学第十章心理健康
压力源的类型
【压力测试图】 1、如果看到波涛汹 涌,那么请马上休 假;2、如果你看到 微波荡漾,请小休 几日;3、如果看到 很多颗榛子,请继 续为人民币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