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实验3-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3-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步骤1、做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燃烧的情况)

【归纳】检验氧气的方法:(板书)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该气体是氧气。

步骤2:指导学生完成三个探究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在教材P35的表中,并思考:木炭、硫、铁丝、蜡烛在空气中和氧气中能否燃烧?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活动3【讲授】实验现象和注意事项

(1)木炭(黑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①剧烈燃烧,发出白光;②放出热量;③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在空气中的燃烧情况:持续红热,无火焰,无烟。

(思考)为什么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这种气体是什么?

(2)铁丝(银白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①剧烈燃烧,火星四射;②放出热量;③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思考)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铁丝末端系上火柴杆的目的是什么?(预热、引燃铁丝)

注意事项:集气瓶底铺少量细沙或装少量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到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铁丝在空中加热的情况,持续红热,离火变冷,不会燃烧。

(3)蜡烛(乳白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在空气中燃烧情况: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稍有黑烟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①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②放出热量;③集气瓶内壁出现水雾,还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思考)在该实验中,为了准确观察其生成物,瓶中的氧气应满足什么条件?(干燥)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与用途》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合反应、氧化反应。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木炭、磷、硫、铁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2.氧气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在认识“物质”为主的教学过程中,更应注意突出实验环节,以丰富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所需的感性材料,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这也是本节的一个难点。

3.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氧气的用途三部分。这三部分应以氧气的性质为中心,因为物质的用途主要决定于物质的性质。氧气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并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物质(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为以后探索别的物质如氢气、二氧化碳等做铺垫,教给学生认识物质性质的程序。

(二)学情分析

1.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2.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3.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三)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的运用可以将文本内容与现实充分联系起来,使学生穿过课文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九年级化学上册《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本节课是初中化学比较完整的认识和研究物质的第一课,为后面其它物质的学习奠定基础;教材通过实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教学目标

依据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和九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知道氧气的用途,形成“性质决定用途”这一重要化学思想,掌握用实验来探究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在实验中生成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让学生体验创新的乐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原理的解释。

二、学情分析

知识方面:对氧气有所了解,但认识较为感性且不够系统。

能力方面:可以进行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但解决实验中出现问题的能力相对薄弱。情感方面:思维活跃,不服输,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心。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对比法、实验探究法、总结归纳法。

2.学法分析:观察法、实验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四、教学过程分析

共四个过程:视频导课→归纳性质→探究性质→总结提升

(一)视频导课

播放神州十一号发射视频,引出氧气的用途,再通过用途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直观,可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怀,同时还可得出氧气的用途。

(二)归纳物理性质

通过教师展示的一瓶氧气,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

(三)总结检验方法

接下来演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实验后总结氧气的检验。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氧气(O2)是一种常见的元素,它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具有广泛的用途。本文将通过一项教学设计,向学生介绍氧气的性

质和用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这个重要的化学物质。

一、实验介绍

在教学设计的第一部分,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展示氧气的部

分性质。实验材料包括氧气气瓶、点燃的蜡烛、玻璃干燥管和火柴。

实验步骤:

1. 将玻璃干燥管的一端插入氧气气瓶中。

2. 将燃烧的蜡烛放在一个稳定的平台上。

3. 用火柴点燃蜡烛。

4. 将点燃的蜡烛缓慢放入玻璃干燥管。

实验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当蜡烛进入玻璃干燥管后,火焰突然变亮,燃烧更

为剧烈,并伴随着明亮的火花。

实验解释:

这个实验展示了氧气的一个显著性质,即它是一种促进燃烧的气体。当蜡烛进入含有氧气的环境时,氧气强烈促进了蜡烛燃烧的过程,使

火焰变得更明亮和强烈。

二、氧气的性质

在第二部分,我们将深入探讨氧气的性质。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活动,进行下列实验和讨论。

1. 氧气的燃烧性质

实验步骤:

1) 将一些细木条放入一个试管中。

2) 保持试管倾斜,用火柴点燃木条。

3) 在燃烧的同时,将试管靠近点燃的木条。

实验现象:

当试管靠近点燃的木条时,燃烧更加剧烈,并且产生明亮的火焰。

实验解释:

这个实验再次突出了氧气对燃烧的促进作用。氧气与燃料反应,产生更强烈的火焰。

2. 氧气的制取

实验步骤:

1) 在一个锥形瓶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2) 添加少量洗涤液,并用橡皮塞密封锥形瓶。

3) 将瓶口放入水槽中。

4) 慢慢向瓶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现象:

氧气气泡从锥形瓶底部释放,并上升到瓶口。当气泡达到瓶口时,它们会流出瓶子,并冒出水面。

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3篇

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3篇

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处教案3篇

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处教案3篇

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处教案1 教学目的

知识:使学生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碳、硫、磷、铁在氧气中燃烧〕。

才能:培养学生观察和描绘实验现象的才能,使他们学习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思想教育: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绘,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现象的描绘。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

教学用具仪器: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等。

药品:木炭、硫粉、红磷、红铁丝、石灰水、氧气。

其它:火柴。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问题引入】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最多的是〔〕,其次是〔〕,还有〔〕和〔〕等,我们是怎样用实

验来证明空气的成分的?为什么一定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空气中存在着氧气?而不是用肉眼去看?

氧气是无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是氧气的什么性质?

红磷能在氧气中燃烧,这又是氧气的什么性质?

答复:〔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

考虑得出结论:氧气是看不见的。

答复: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激发兴趣,创设问题情境。

【确认目的】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氧气的性质。要求:记住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指明重点

【问题讨论】出示一瓶氧气①请学生观察并描绘其物理性质。②想一想,氧气有味吗?③氧气溶于水吗?

提问: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哪里?

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如何?答复:①无色、气体,②无味,③可溶〔不溶〕两种答案均可能出现。

答复:靠腮呼吸。氧气来自水中。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教学反思

迎春林业局第一中学邓亮

首先我把这节课的思路作一简要说明:

1、氧气,学生很熟悉,但对它了解得并不深入。因此我就在教学中用设问、实验引入课题,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认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由于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学习氧气的物理性质就显得较为抽象,因此我在使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时注意了直观性。讲氧气的三态,让学生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3、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结合生动的演示实验。演示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要把学生注意力放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几种可燃物在空气、氧气中的燃烧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4、学习氧气的用途时,让学生体会到物质的性质决定它的用途。

考虑了以上几点,我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备课。我的脑海中始终贯穿一个思想,那就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所以只要学生知道的知识就让他们说。如:你知道氧气有哪些性质吗?举例说明。什么事实能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有氧气?学生积极发言,我不断鼓励,使他们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从而增强了自信心。学生喜欢化学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可以做实验,因此我就想借此再次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让学生动手实验,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以前,木炭、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都是教师演示,而我把这几个都安排了学生实验。对此,我也很担心学生能否成功,心里没底,但没想到他们做的非常好,学生高兴,我也高兴。这也使我感到今后要充分的相信学生,不要再束缚他们的手脚,他们其实很了不起。

一节课总是会有一些遗憾,如:学生探究问题时的时间没有合理安排好,什么时候探究,什么时候讨论,讨论到什么程度,还需仔细考虑。再有,当学生提出问题时,点拨的不够深入,对此我的想法就是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想今后的教学里摒弃以往的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把知识问题化放手让学生阅读、思考、讨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氧气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氧气的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和人体中的作用。

2.了解氧气的提取和制备方法。

3.了解氧气的危险性及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二、教学准备:

1.实验器材:点火器、磁力搅拌器、滤纸、试管

2.实验材料:氧气气体、磷石膏、过氧化钾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观看关于氧气的科普视频,引发学生兴趣,激发

学习欲望。

2.讲授氧气的性质(15分钟):

a.氧气的物理性质:介绍氧气的颜色、无味、无臭、无定形,具有轻

于空气的性质。

b.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能与大多数元素反应,促进燃烧、使金属氧

化等。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生活中的作用,如维持生物呼吸、促进燃烧等。

3.进行氧气实验(30分钟):

a.实验1:提取氧气

步骤:

(1)在试管中放入适量的过氧化钾和磷石膏。

(2)用磁力搅拌器搅拌,观察氧气的产生。

(3)将点火器点燃后,将试管的口对准火焰,观察试管内氧气的反应。

b.实验2:氧气促进燃烧

步骤:

(1)在实验台上点燃一根棉花绳。

(2)用一个试管套在试管架上,用滤纸使试管内没有空气。

(3)缓缓将试管的开口套在着火的棉花绳上,观察试管内氧气的变化。

4.实验总结与讨论(20分钟):

a.学生总结氧气的性质和实验结果,归纳归纳氧气的作用。

b.学生讨论氧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危险性。

c.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安全使用氧气,提示注意事项。

5.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提醒学生关注氧气

的应用和安全。

四、教学延伸:

1.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并了解氧气在工业生产、医学领域以及宇航员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物理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物理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物理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物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化合反响的概念,初步学会判断化合反响的方法。

2.了解氧化反响的概念及其反响的判断和氧气的用途。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特别是通过实验研究了氧气的化学性质。

1 请说出氧气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响

2 请写出碳、硫、磷铁与氧气反响的文字表达式

碳+氧气二氧化碳

硫+氧气二氧化硫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倾听、回忆

回忆并且答复:氧气能与碳、硫、磷、铁等物质发生反响

复习旧知识

为获取新的知识伤脑筋铺垫。

考察学生对文字表达式的掌握情况。

不但碳、硫、磷、铁可以与氧气反响,蜡烛也可以与氧气发生反响。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反响前集气瓶是否枯燥

点燃的蜡烛放在空气中火焰的焰色。

将点燃的蜡烛伸入纯洁的氧气中可看到什么现象

反响后触摸集气瓶壁并观察反响后有什么现象

反响后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变化

倾听

观察并记录

反响前集气瓶是枯燥的,点燃的蜡烛在空气中火焰为黄色,放入氧气中,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反响后,石灰水变浑浊。

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 为什么反响前集气瓶壁必须是枯燥的

2 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什么问题?

3 怎样写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

讨论并答复:

1.因为生成物中有水,所以反响前集气瓶必须是枯燥的,否那么无法观察到水。

2.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进展思维能力训练,学习科学的方法。

稳固文字表达式的写法。

从碳、硫、磷、铁与氧气发生反响的文字表达式中分析反响物、生成物的种类有什么共同特点。

3.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可打印修改)

3.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可打印修改)

各小组选派代表叙述本小 组实验过程产生的现象,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 小组成员归纳整理得出的 结论。
对各小组的结论进行分析 整理,得出氧气的化学性 质。
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 重要性。
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生 用
引导学生依据氧气的性质 ,结合自己已有的 交流、讨论、叙述氧气的 产相联系,让学生感受
知识经验,讨论氧气的用途。 途
3.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岚皋县大道九年制学校 邱爱强
一、设计理念
课程内容切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从学生已有 的知识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本课时以合作 学习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 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以小组实验的形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 过程,在知识形成中养成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形成终 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能否成功,心里没底,但没想到他们做的非常好,学生高兴,我也高兴。这也使我 感到今后要充分的相信学生,不要再束缚他们的手脚,他们其实很了不起。一节 课总是会有一些遗憾,如:学生探究问题时的时间没有合理安排好,什么时候探 究,什么时候讨论,讨论到什么程度,还需仔细考虑。再有,当学生提出问题时, 点拨的不够深入,对此我的想法就是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了解氧气对人类和自然界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能够描述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能够解释氧气对人类和自然界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教学难点:氧气在人类和自然界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老师通过问学生一个问题来导入本节课的内容:“你知道氧气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用到氧气的地方?”学生回答完毕后,老师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内容是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Step 2:讲授氧气的性质(15分钟)

1.氧气的特点: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

2.氧气的制备:通过分解含氧化合物,如过氧化钾、过氧化氢、硝酸钠等。

3.氧气的稳定性:氧气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物质,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Step 3:氧气的用途(20分钟)

1.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用于医疗、气象、焊接等方面。

【延伸阅读】:氧气在医疗中的应用

氧气在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呼吸困难时的应急救治:氧气可以通过面罩、鼻管等装置给与

患者供氧,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

(2)医学气体麻醉:氧气是很多麻醉剂的携带介质,通过混合氧气

和麻醉剂来实现全身麻醉。

(3)促进伤口愈合:氧气具有促进细胞代谢和组织修复的作用,在

一些伤口愈合较慢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氧气疗法。

2.氧气在工业中的应用:用作氧化剂、燃烧支持剂、氧焊等。

【延伸阅读】:氧气在环境中的作用

氧气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氧气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和一些常见的用途。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氧气的物理性质介绍

2.氧气的化学性质介绍

3.氧气的制取方法介绍

4.氧气的常见用途介绍

5.实验操作:制取氧气并验证其性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问题导入氧气的话题:“你知道人体呼吸时需要什么吗?”

2.氧气的物理性质介绍(10分钟)

教师通过PPT或板书的形式,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味道、密度、溶解性等,并进行相关实验演示。

3.氧气的化学性质介绍(15分钟)

教师通过PPT或板书的形式,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包括燃烧性、氧

化性等,并进行相关实验演示。

4.氧气的制取方法介绍(10分钟)

介绍氧气的几种制取方法,如分解过氧化氢、电解水、空气中分离等,并针对每种方法进行简要解释。

5.氧气的常见用途介绍(10分钟)

介绍氧气在医疗、钢铁冶金、化工生产等领域的常见用途,并讲解其

用途的原理和优势。

6.实验操作:制取氧气并验证其性质(30分钟)

6.1分组实验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让学生合作进行氧气制取实验。

6.2实验材料准备

每组准备一些过氧化氢(双氧水)、活性炭、漏斗、烧杯、几个试管、酒精灯、硫酸亚铁等实验材料。

6.3实验步骤

a.将过氧化氢倒入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活性炭研磨。

b.将烧杯置于水槽中,通过竖放的试管将产生的氧气导入到另一个试

管中。

c.用一根带有微量硫酸亚铁的木条放入含氧气的试管中,观察木条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岚皋县大道九年制学校邱爱强

一、设计理念

课程内容切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本课时以合作学习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以小组实验的形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形成中养成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学习“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知道空气中氧气约占21%,是能够支持物质燃烧的气体;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中也已知道氧气是人类、动植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气体。除此之外,“氧气还是一种怎样的气体”正是学生心中的疑问,是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氧气的心理需求和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曾经动手做过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等一些化学实验,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并且有动手操作的强烈愿望,因而在教师的指导下完全能够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化学实验。

(二)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时学习内容分为“认识氧气的性质”和“氧气的用途”两部分,其中“认识氧气的性质”又分为“氧气的物理性质”和“氧气的化学性质”。

1、课程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氧气是化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接触具体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的开端,是学生终生学习和适应现代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本课时的学习可以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谓承上,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第一章提出的“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变化、用途”的内涵;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涵义;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理解。所谓启下,学生通过学习氧气,可为以后学习、探索其它物质提供一个在学习方法上有效模式;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可以进一步提高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实验过程中可以提高自己的观察、分析能力,为继续学习化学知识打好基础;通过认识氧气也为学习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提供感性的认识材料。

2、学生学习时可能遇到的障碍

(1)怎样知道氧气是否能溶于水。

(2)描述氧气的密度时,所用单位与物理学所用的密度的单位为什么不同。(3)氧气真的能够变成液体和固体吗。

(4)怎样使用化学语言说出实验现象。

(5)怎样分析实验现象。

3、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②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观察并说出木炭、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树立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②初步学会“观察现象——分析现象——获得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4、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氧气主要的化学性质。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策略

1、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并充分利用“你已经知道什么”这一栏目的内容,发掘学生现有的知识,以此为起点展开学习。

2、教师要收集有关液态氧、固态氧的图片或录像资料,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也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提前收集,让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

3、学习氧气性质应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动手实验——观察现象——说出现象——分析现象——获得结论”的形式开展学习。

4、学习过程要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在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实现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将发挥它的重大作用,本课时中氧气的用途是很好的载体。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创设情景]媒体播放:养鱼工人开动机器把养

鱼池中的水扬向空中,水又掉落回养鱼池,如

此循环往复。问:同学们知道工人这样做的

目的吗?

思考、交流、发表见解。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

入手,将化学与生活、

生产联系起来,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关于氧气,我们还知道些什么?交流讨论,发表见解。发掘学生现有知识。[提出问题]氧气还有哪些我们未知的性质和

用途呢?

思考

刺激学生的心理需求,

提高学习欲望。

物理性展示一瓶氧气观察、描述氧气的色、态。

从化学视角认识物质、

感悟认识物质的一般顺

序。

演示闻气体气味的方法,讲解注意事项。

模仿老师的操作方法进行

操作。

学习闻气体气味的方

法。

给学生讲解密度的相关知识。记录认识化学学科所使用的密度的单位。

[提出问题]你可以设计实验证明水中溶解有

氧气吗?

点评学生的设计方案。思考、交流、叙述自己或小

组设计的实验方案。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运用媒体播放液态氧、固态氧的录像。观看用事实说明氧气也存在液态和固态。

指导学生小结氧气的物理性质。归纳小结、叙述氧气的物理

性质。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化学性质指导学生分小组完成探究氧气化学性质的实

验。

分小组、合作完成木炭、铁

丝、蜡烛分别在空气和氧气

中反应的实验,记录实验现

象。

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

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

学态度。

教学内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化学性质参与学生的交流讨论,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实验

现象。

小组成员间交流讨论,依据

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氧气的

化学性质。

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

能力,让他们初步学会

探究物质化学性质的科

学方法。

教师将学生发言记录于黑板上。

各小组选派代表叙述本小

组实验过程产生的现象,小

组成员归纳整理得出的结

论。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

解。

参与学生讨论

对各小组的结论进行分析

整理,得出氧气的化学性

质。

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

重要性。

用途引导学生依据氧气的性质,结合自己已有的

知识经验,讨论氧气的用途。

交流、讨论、叙述氧气的用

途。

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生

产相联系,让学生感受

到化学在人类生活、社

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课堂小

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学习内容。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附表:实验现象记录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