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知识梳理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课标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东汉时出现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这种耕作方式便于牛耕普及。2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3、古代水利建设概况
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都江堰
3、秦:灵渠
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杨迪皇帝:开通了大运河,这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
了解中国古代在纺织、瓷器和其他手工业部门的主要成就;
1.纺织工业的主要成就:
(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
(2)丝绸之路:汉******通。丝绸出口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3)唐代私人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规模。法院收集的民用纺织品数量相当可观。
2、冶金业主要成就: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特点:分布广,规模大,水平高。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3.陶瓷工业的主要成就: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四单元复习提纲
1、原因(背景) 2、过程、特点、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体制的三次改革 1、第一次:新中国成立初到1956年底
①内容: 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 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②措施: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③主因: 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照搬苏联模式,主观上急于求成,急于实现现代化
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即 “中体西用”。 中央:奕訢 地方: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主张:
5、代表:
6、主要内容
活动成就 活动分类 近代军事工业
(封建性质的企业)
旗号 创办者 企业名称 曾国藩 安庆内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天津机器制造局 轮船招商局 开平煤矿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 军 创办新式学堂,
获得新生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特点?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①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②工业结构不合理
【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地区分布不平衡
【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通商口岸,内地很少】
④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矛盾, 又有依赖性; ⑤发展艰难曲折,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小,始终未占主导地位;
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自强
李鸿章 左宗棠 崇 厚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知识梳理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上的探索 2011.5.20
【一、本单元知识结构】 49-52:经济恢复调整 49—56:建立社会主义 53-56:三大改造
(过渡时期) 53:过渡时期总路线 53—57:一五计划 56年:八大:社会性质-主要矛盾-任务——建设蓬勃开展
大跃进 56-66:全面建设 58年: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人民公社化
60:八字方针-62年国民经济好转
56-76:十年文革——阶级斗争——损失5000多亿 社会主义 农村 改革 -今:建设新时期 城市:国企—增强企业活力 开放:80年代:特区-城市-开发区-90年代: 浦东-21世纪:天津滨海新区;加入WTO
【二、本单元主干知识梳理】
1、概述20世纪50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1)探索:过渡时期: 1949—1956年: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53-56年
进行了三大改造;53-57年实施了一五计划:中国借鉴苏联的建设经验,作出了优先
发展重工业的决定,并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全面建设时期的探索:1956-1966年:56年召开中共八大:指出国内主要矛盾是人
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
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58年出现
“左”倾错误:①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②大跃进(生产力);③人民公社化(生产
关系)。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造成了1959年至1961年的经济困难;1960年冬“调
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使国民经济形势于1962年底开始好转。
人教版必修二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一、【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一五计划的实施(1953—1957)
(1)前提: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
(2)目的: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3)任务:优先发展重工业;有步骤的进行三大改造;
(4)主要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
(5)影响: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2、三大改造(1953—1956)
(1)内容(对象):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2)方法:农业、手工业,都建立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通过赎买政策,实行公私合营;
(3)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结果: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5)影响: A.社会主义经济体系【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
B.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探索时期】探索与失误并存
1.成功的探索: A.1956年中共八大的召开;
B.1960年对国民经济的调整:提出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中共八大的内容:其实质:是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意义: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但是八大的路线未能坚持)
2、失误的探索:
【表现】:(1)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2)“大跃进”运动: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四单元 知识清单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1949---1956年:过渡时期
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1953-1956年,过渡时期
(1953-1957年,一五计划)
2、1956---1966年,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3、1966---1976年,十年文革
4、1976---1978年,两年徘徊时期
5、1978----至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一、建国初期的经济形势
国民经济恢复的意义
时间:1952年
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奠定基础
二、过渡时期经济政策(1949-1956)
1.总路线
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三改造——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结合
2.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①依据:过渡时期总路线
②指导方针和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在发展重工业同时,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③具体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制造厂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机床和飞机制造厂
④总成就: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3.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①借鉴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②我国种工业基础薄弱
③增强国防实力,巩固社会主义新生政权
4.三大改造(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社会主义革命)
内容:农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全行业公司合营
意义:
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②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
5.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标志: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建立起单一公有制的计划经济体系;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
必修2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概述:
1、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⑴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⑵精耕细作;
⑶农业起源早,耕作技术先进,居于古代世界领先地位。
⑷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2、古代手工业多种经营模式及各自特点
●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
●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
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3、★中国古代商业特点
⑴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
⑵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
⑶阶段性特征明显,发展极不平衡;→两宋商业突破传统时、空限制,发展到新水平。
⑷金融货币方面→隋唐:柜坊(银行雏形)和飞钱出现;宋朝: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出现
⑸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一种朝贡贸易,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
★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重农抑商”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项经济政策,对于保护农业生产的发展、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以及维持社会的相对稳定,都起过积极作用。
但是,封建社会后期,“抑商”政策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明清时期为防止倭寇等的侵扰,几度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错失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良机,逐渐落后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5、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受封建制度束缚,如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具体知识点:
一、古代农业
原始农业:中国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从世界范围看,农业起源中心主要有三个:西亚、中南美洲和东亚。】
高一历史必修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 (3)探索了一条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正确道路;
2021/10/10
34
▲“斯大林模式”
• 1、表现 •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资金来源于农业和轻工业;(工业)
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b、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2021/10/10
7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 发展
2021/10/10
8
▲形成和发展历程
• 1、新航路开辟——雏形开始出现 • ①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②过程 • ③影响 • A、对世界 • a、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 b、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 B、对欧洲 • a、引发商业革命,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021/10/10
1
▲古代农业
•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 ①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 • ②汉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 • ③隋唐时期,曲辕犁,耕田工具的定型; • 2、基本模式——小农经济 • ①形成时间:春秋战国 • ②形成原因:a、铁犁牛耕的出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29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时期
二战结束— 20c70d初
高中历史必修二_第四单元
交通 一、工具的
更新
传统代 步工具
:木船、轿子、马车
趋势
新式交 通工具
人力牵 引工具
:人力车、自行车、三轮车
机械牵 引工具
轮船 火车 电车 汽车 飞机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精品课件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一、交通工具的更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传统代步工具 2.新式交通工具
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步完善
①趋势:渠道越来越多,联系越来越方便。 ② 新的方式出现,但旧的联系方式并没有废止,都在发挥着 各自的不同作用;
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人们的生活在不断地丰富; 沟通联系的方式越来越便捷精品,课世件 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自由讨论
结合前面所学,归纳中国近代以来交通、 通讯工具的进步,主要由哪些因素促成 的?
自由讨论
下列有三段关于“古往今来人们与远方亲朋沟通联系的变迁” 的材料:
古代:“烽火戏诸侯”、“鸿雁传书”、“青鸟传书”、“鱼 传尺素”。
近代:“去邮局寄信、打电话、拍电报、鸡毛信”。 现代:电话(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发短信、传呼、上网 发E-mail、聊天。 请回答: 结合三段材料回答,“古往今来人们与远方亲朋沟通联系的变 迁”的趋势是什么?谈谈你对变化的感想。
发展的原因:收回利权运动的蓬勃发展。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单元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课件
1--4:BABB;6--7:CDA;8:ABC;
知识拓展
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 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 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雷啊唤醒了长天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分析背景
反思影响
识记过程
系统梳理知识,理清发展脉络;仿真高考 检测,零距离触摸高考!
夯实基础(自主学习、重点突破、知识体系)
●请同学们阅读必修二第七单元(62-------91页)
●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填空)
参考答案
<一>.新中国成立;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优先发展重工业;:鞍山钢铁公司;长春。 1953年到1956年;集体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全民所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 义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赎买的政策。<二>中共八大;《论十大关系》;八字方针。总路线;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三>.十年文革:
大大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 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性质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
【知识梳理】
2、改革的必要性、内容及其实质。
(1)必要: A第三次科技革命 B经济联系日益加强 C计划体制的束缚 D要求改变生活状况 (2)内容: A农村:包产到户,乡镇企业,税费改革。 B城市:增强活力;国企改革,现代公司。 C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梳理】
3、开放的目的、步骤和格局的特点。
(1)目的: A引进技术资金管理;B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2)步骤: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特点: A全方位; B多层次; C宽领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梳理】
2、三大改造的内容、实质和意义。
(1)内容: A农业和手工业:合作化运动,合作社; B资本主义工商业:国家资本主义,赎买;
(2)实质:生产资料所有制变革 (3)意义: A计划经济基本确立;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梳理】
1、工业化开展条件和特点及原因;
(1)条件: A国民经济形势的好转:1949-1952年; B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1953年,两大任务。 (2)特色:优先发展重工业 (3)原因: A借鉴苏联的经验; B西方国家的封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
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高一历史必修二各个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东汉时出现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这种耕作方式便于牛耕普及。
(二)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三)古代水利建设概况
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都江堰
3.秦:灵渠
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
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纺织业主要成就:
(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
(2)丝绸之路:汉代开辟。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3)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朝廷征收民间纺织品的数量相当可观。
2.冶金业主要成就: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特点:分布广,规模大,水平高。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3.制瓷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1)先有陶后有瓷
高一历史必修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 ⑥启示:a、实业救国的道路行不通 b、民族独立是国 家富强的前提;
项目三 儿歌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项目三 儿歌
▲过渡时期(1949—1956, 发展生产力 与改革生产关系并举)
• ①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 ②三大改造(1953—1956) • a、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
值” • ④本质特征: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项目三 儿歌
▲古代商业(商品经济)
时期
发展状况
春秋战国 商业繁荣
秦汉
发展艰难
隋唐
商业发展
两宋
空前繁荣
元 明清
商业繁荣 城镇商业繁荣
表现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开始重农抑商
农村集市贸易发展; 柜坊、飞钱问世; “扬 一益二”; 外贸港口广州
交子;商税成为主要财源;市的发展打破时 间、空间的限制;出现商业名镇;话本、词 的盛行;《清明上河图》
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私有制——公有制 • b、意义: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正式进
入社会主义;
• ③一五计划(1953—1957): 为社会主 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项目三 儿歌
▲十年探索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 期,1956—1966)
高中历史必修二岳麓版第4单元复习
政治文明历程
单元复习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两条基本线索: 两条基本线索:
1,从鸦片战争开始,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步步的加深, 从鸦片战争开始,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步步的加深, 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2,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各阶层进行了一系列的抗 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中华民族奋起. 争,中华民族奋起.
19c末 末
1911
三民主义
课本 62
各阶层 联合 五四运动 国内矛盾
尖锐
1919
课本65页 课本 页
课本66 课本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
鸦片战争 (1840- - 1842) )
第二次鸦片战 争(1856- - 1860) )
直接原因 虎门销烟 根本原因
进一步打开 打开中国 进一步打开 中国的市场 市场
甲午战争 (1894— 1895) ) 朝鲜东学党 起义 侵华野心蓄 侵华野心蓄 谋已久. 谋已久.
八国联军 侵华(1900)
镇压义和团 运动 为了进一 为了进一 步侵略瓜 侵略瓜 分中国
英国 英法联军 八国联军 发动国 日本 南京条约》 结 果 《南京条约》《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黄埔条约》 《黄埔条约》 (条约) 条约) 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 《望厦条约》 望厦条约》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结构图
- 1 -
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图
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 (铁制农具和 的广泛使用)
古代手工业发展
重农抑商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土地制度的演变:原始的土地公有制——奴隶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封建土地私有制
第二单元知识结构图
新航路:(1)新航路的开辟 四条航线 (雏形)
(1
)西葡殖民扩张 (2)英国殖民扩张、海上殖民霸权地位确立 (拓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基本形成)
发生条件: 表现: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垄断产生(最终建立)
第三单元知识结构图
目的:
口号: 代表:
近代工业的起步) 内容:
影响:
20世纪60——70年代)主要分布:东南沿海(Why?)
民族工业诞生并曲折发展(19世纪70年代——一战期间)
特点:数量 规模 资本总额 地域上
“春天”出现的原因:
短暂的春天 “春天”出现的表现:
“春天”消失的原因:
1927-1936 较快发展,原因:国民政府开展 运动;表现:
曲折发展 1937-1945:残酷打击,沦陷区日本 ,在国统区
1945念抗战胜利后,陷入绝境,国民政府 美国
第四单元知识结构图
“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56年底,
年冬,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
1958年,八届二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修改了八大的正确路线
轻率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三年困难时期文革十年,左倾思想恶性膨胀,经济损失严重
年代:设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
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年代:形式更加多样,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
世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上的探索 【一、本单元知识结构】 49-52:经济恢复调整 49—56:建立社会主义 53-56:三大改造 (过渡时期) 53:过渡时期总路线
53—57:一五计划
56年:八大:社会性质-主要矛盾-任务——建设蓬勃开展
大跃进 56-66:全面建设 58年: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人民公社化
60:八字方针-62年国民经济好转
56-76:十年文革——阶级斗争——损失5000多亿 社会主义 农村 改革 -今:建设新时期 城市:国企—增强企业活力 开放:80年代:特区-城市-开发区-90年代: 浦东-21世纪:天津滨海新区;加入WTO
【二、本单元主干知识梳理】
1、概述20世纪50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1)探索:过渡时期: 1949—1956年: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53-56年进行了三大改造;53-57年实施了一五计划:中国借鉴苏联的建设经验,作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定,并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全面建设时期的探索:1956-1966年:56年召开中共八大:指出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58年出现“左”倾错误:①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②大跃进(生产力);③人民公社化(生产关系)。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造成了1959年至1961年的经济困难;1960年冬“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使国民经济形势于1962年底开始好转。
文革十年:1966-1976年: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恶性膨胀,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 经济建设,导致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
(2)经验教训: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学习借鉴外国的经验,但不能照抄照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国民经济要协调发展;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要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目的、内容和特点
(1)目的: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2)内容: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 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特点:生产关系的改造和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并举。
3、一五计划的经济建设中心从区域和行业的分布来看,与近代民族工业有何区别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乡镇企业(产业结构) 改造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同时并举 三面 红旗 十一届三中全会 建立 社义 市场 经济 体制 经济 腾飞 生活
巨变
(1)中心: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2)区域分布:民族工业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一五计划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行业分布:民族工业主要发展轻工业,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4、三大改造的影响和目的、形式、实质
(1)影响: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2)目的: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3)形式:农业、手工业走利用合作化的形式;资本主义工商业是公私合营的方式。(4)实质:对生产关系的改造,即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生产资料公有制。
5、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是如何论断的依据是什么矛盾的实质是什
么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有何影响
(1)矛盾:是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依据: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即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3)实质:先进的生产关系(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4)任务:集中力量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即发展生产力。(5)影响:在八大正确路线的指引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展开。
6、大跃进有何后果表现产生原因
(1)后果:违背了经济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2)表现:大炼钢铁为中心、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等。
(3)原因:“左”倾错误;缺乏经验;对国情认识不足;违背经济规律;急于求成等。
7、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特点、失误的原因
(1)影响:超越了生产力水平,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生产效率低下。(2)特点:一大二公、共产风、集体消费、集体耕作、半军事化管理等
(3)原因:“左”倾错误;缺乏经验;对国情认识不足;违背客观规律;急于求成等。
8、国民经济调整方针中心作用
(1)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2)中心:调整
(3)作用:国民经济形势于1962年底开始好转,城乡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
(1)内容: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确立改革开放的国策。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要求大幅度的提高生产力,多方面的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法、活动方式和思想方法。
(2)意义: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序幕。
10、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目的目标实质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原因:①计划经济体制和人民公社体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目的:解放生产力
(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实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
(5)改革和发展的关系:①改革是发展的动力②发展推动改革的深化
1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特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