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孔变化的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瞳孔变化的临床意义解答

瞳孔变化的临床意义解答

瞳孔变化的临床意义
枕骨大孔疝,它的发展比小脑天幕疝更快,主要表现为昏 迷,双侧瞳孔先缩小(交感神经受压迫),以后散大,很 快出现中枢性的呼吸衰竭及循环衰竭。
(3)病人瞳孔“针尖样”改变,眼球固定,光反应消失, 很快陷入深昏迷,四肢瘫痪,常是脑桥出血。
(4)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并出现眼球固定, 病变累及 中脑,或是天幕疝所致。当出现双侧瞳孔散大, 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则表明病情已是晚期。
正常人瞳孔
普通光线下瞳孔直径2-5mm,圆形,边缘整齐,位于眼球 中央,双侧对称。
若直径>5mm为扩大 >6mm为散大 <2mm为缩小
观察瞳孔操作方法
自然光线下:嘱神清患者目视前方(不能配合者应用正确 手法扒开眼皮:拇指、食指将上、下眼睑分开露出眼球) 观察瞳孔是否等大,形状是否等圆
一侧瞳孔散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表示原 发性动眼神经损害或原发性中脑损害。若神志清楚多表示 动眼神经损害,伴有昏迷及对侧肢体瘫痪者,表示中脑损 害。若伴有会聚调节反应迟缓,表示中脑顶盖病变,见于 洞眼神经麻痹、脑干的炎症血管病变引起的中脑被盖综合 征、脑动脉瘤及占位性疾病引起的中脑顶盖综合征。
瞳孔大小的调节
瞳孔大小由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神经纤维(支配瞳孔括 约肌)和颈上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瞳孔散大肌)共同调节。 当副交感神经神经受到损伤瞳孔扩大,交感神经纤维受损 则瞳孔缩小。
1、瞳孔括约肌:环形肌,由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支 配。 缩小; 2、瞳孔扩大肌:呈放射状,由交感神经支配。 扩大。
瞳孔扩大肌的神经支配
下丘脑交感中枢 C8-T2前角
颈上交感神经节
直接 加入
睫状神经节 第3、4、5、6颅神经 上睑提肌、眼眶肌、瞳孔开大肌 汗腺及血管 瞳孔扩大

瞳孔观察方法和临床意义

瞳孔观察方法和临床意义

瞳孔大小变化:观 察瞳孔在光线照射 下的大小变化,判 断瞳孔对光的反应
瞳孔反应时间:观 察瞳孔在光线照射 下的反应时间,判 断瞳孔对光的反应
01
03
05
02
04
06
间接观察法:通过 观察瞳孔对光反射 的强弱来判断瞳孔 对光的反应
瞳孔形状变化:观 察瞳孔在光线照射 下的形状变化,判 断瞳孔对光的反应
瞳孔反应程度:观 察瞳孔在光线照射 下的反应程度,判 断瞳孔对光的反应
演讲人
瞳孔观察方法和临床意 义
目录
01. 瞳孔观察方法 02. 瞳孔临床意义
瞳孔观察方法
观察瞳孔大小
自然光线下观察: 在自然光线下, 观察瞳孔的大小
和形状。
瞳孔反应:观察 瞳孔对光线的反 应,如收缩或扩
张。
瞳孔对比:观察 双侧瞳孔的大小 和形状是否对称。
瞳孔变化:观察 瞳孔在短时间内 的变化,如收缩 或扩张的速度。
瞳孔临床意义
诊断疾病
01
瞳孔大小变化:可能与神经 系统疾病、药物中毒、眼部 疾病等有关
03
瞳孔对光反应:可能与眼部 疾病、脑部损伤、药物中毒 等有关
05
瞳孔位置变化:可能与眼部 疾病、脑部肿瘤、脑部损伤 等有关
02
瞳孔形状变化:可能与眼部 疾病、脑部肿瘤、脑部损伤 等有关
04
瞳孔颜色变化:可能与眼部 疾病、脑部肿瘤、脑部损伤 等有关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
瞳孔大小和形状可反 映眼部疾病,指导眼
部疾病治疗
瞳孔变化可反映药物 疗效,指导药物剂量
调整和更换药物
谢谢
观察瞳孔形状
01
圆形:正常瞳 孔形状,表示 瞳孔对光反射 正常
02

瞳孔观察在脑外科的临床意义ppt课件

瞳孔观察在脑外科的临床意义ppt课件

17


6、原发延髓、颈髓病变时由于交感神经机 能下降,表现为同侧的瞳孔轻至中度缩小, 对光反应存在。 7、天幕疝早期由于压迫或刺激丘脑或双侧 间脑可出现一侧或双侧瞳孔缩小,但光反 应一般存在,意识一般清醒,这可能是下 行交感神经损伤的缘故。继后,当形成天 幕疝时则出现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病 人进入昏迷状态。
9

中枢性动眼神经损伤是脑干的损伤, 这种损伤病人会出现昏迷,对侧肢体 偏瘫,所以中枢性动眼神经损伤不能 单纯地理解为动眼神经损伤,而应理 解为脑受损的平面及其严重程度,这 是本课要讲的重点。那么在什么情况 下会造成此类损的病因(从脑外科 角度讲述)

1、脑缺血缺氧:脑组织的耗氧量很大,而 对缺氧耐受性很差,大脑的血液供应完全 停止10秒钟就可出现神志不清,停止30秒 钟神经细胞代谢受到影响,停止2分钟则神 经细胞代谢停止,停止5分钟神经细胞开始 死亡。因此危重的病人,无论是何种原因 引起的,后期都会发生昏迷和出现双侧瞳 孔扩大固定、对光反应消失。这是因脑缺 血缺氧,动眼神经麻痹之故。
6

如在一侧中脑病变所致的动眼神经和锥体 束损伤,就会出现同侧动眼神经麻痹的症 状,如上睑下垂,眼外斜视,眼不能向内、 上、下方运动,瞳孔散大,对光和调节反 射消失,以及对侧偏瘫。压迫中脑的网状 结构时病人就会昏迷,生命体征发生改变, 以及去脑强直等。
7

使瞳孔散大的中枢在丘脑,经脑干达颈髓, 到颈交感神经节,颈交感神经达眼球瞳孔 扩大肌。如果一侧颈交感神经受损而麻痹, 不能使瞳孔散大,由于缩瞳肌的作用而使 瞳孔缩小,若双侧交感神经受损麻痹则双 侧瞳孔缩小。从以上这些解剖生理持点中 我们可以看出在调节瞳孔大小及光反应中 动眼神经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丘脑、交感 神经也起到一定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有学 者认为肾上腺素能神经也参与了

7 瞳孔观察在脑外科的临床意义 刘平恩 2详解

7 瞳孔观察在脑外科的临床意义 刘平恩 2详解
? 2、广泛性的严重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脑肿瘤、颅内感染、广泛脑 梗塞等原因引起脑的占位性病变或脑水肿,造成颅内高压时就会发生 脑缺血缺氧,除脑功能受损外动眼神经也麻痹,也会出现双侧瞳孔散 大固定,对光反应消失。
?
? 3、脑疝:最常见的是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
? (1)、小脑幕切迹疝,因多见于幕上占位性病变引起故常称天幕 疝,也有称钩回疝的。因幕上占位性病变,造成颅内高压,迫使脑干 下移。压迫中脑及动眼神经,并阻塞脑脊液循环,更使颅内压愈益增 高,形成天幕疝。天幕疝压迫或牵拉动眼神经造成一侧瞳孔散大。因 钩回疝可致使对侧偏瘫,出现昏迷和去脑强直及生命征的改变,可出 现呼吸、心跳停止。随着脑疝继续发展,脑干向对侧与向下移位,则 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并出现明显的生命征紊乱,甚致 死亡。
? 使瞳孔散大的中枢在丘脑,经脑干达颈髓,到颈交感神经节,颈交感 神经达眼球瞳孔扩大肌。如果一侧颈交感神经受损而麻痹,不能使瞳 孔散大,由于缩瞳肌的作用而使瞳孔缩小,若双侧交感神经受损麻痹 则双侧瞳孔缩小。其中丘脑、交感神经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 从上面述及的解剖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动眼神经损伤分中枢性损伤和周 围性损伤。穿出中脑后的动眼神经损伤为周围性损伤,周围动眼神经 损伤只出现瞳孔扩大,光反应消失,眼球运动障碍,但无神志的改变, 更无对侧肢体偏瘫,如颅底骨折、眶上裂骨拆所致的动眼神经损伤就 属此类。
? (3)病人瞳孔“针尖样”改变,眼球固定,光反应消失,并病人很 块就陷入深昏迷,四肢瘫痪,常是脑桥出血。
?
? (4)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并出现眼球固定,病变在中脑, 或是天幕疝所致。当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侧 表明病情已是晚期;一般认为双侧瞳孔散大持续 90分钟是接近意识不 可逆时限,持续3小时是接近呼吸功能不可逆时限。双瞳孔散大持续 时间越长,脑干功能的损害越重,预后越差,病死率越高,因此要争 取在脑干不可逆损害之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是颅内血肿造成的应尽 快地清除血肿。一般认为单侧瞳孔散大的病人抢救成功率较高,应积 极抢救;双瞳孔散大时间大于 60分钟者不宜手术,小于30分钟者应 争分夺秒尽快手术。

瞳孔观察的临床意义

瞳孔观察的临床意义

瞳孔大小形态及其反应的改变,除见于眼科本身的疾病(如虹膜炎等)外,尚可反应全身性疾病,尤其是对神经科、脑外科和内科疾病的诊断、鉴别和护理治疗等方面也很有价值[1]。

所以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对瞳孔的生理、病理变化应该掌握。

1 瞳孔的形态正常瞳孔,呈圆形,对光反应灵敏,其正常成人瞳孔直径2~4 mm,两眼对称,通常差异不超过0.25 mm。

但如果相差不超过0.5 mm,而瞳孔反应及药物试验都无异常,也可以认为是正常的差异。

影响正常瞳孔大小的因素为年龄、屈光状态、光线强度及其适应情况等。

幼儿和老年人瞳孔较小,儿童较大。

近视眼瞳孔较大,远视眼瞳孔较小。

在阳光下瞳孔缩小,在暗处瞳孔扩大。

正常睡眠时瞳孔显著缩小,可用于鉴别真睡或收其他原因引起的知觉丧失,但吗啡中毒性小瞳孔属例外[2]。

异常瞳孔,多属病态,往往是眼病的一种病症,常可由瞳孔形态推断出某些眼病。

例如:(1)梨形瞳孔:为虹膜前黏连引起,多伴有黏连性角膜白斑;(2)花瓣状瞳孔:为就虹膜炎或眼外伤后虹膜后层与晶体黏连,用扩瞳剂后最为明显,在瞳孔缘或晶体前面可能还有灰白色陈旧性渗出机化物;(3)D形瞳孔:为外伤后虹膜根部离断,相应的瞳孔缘无固定牵引力所致;(4)长圆形瞳孔:原发性闭角青光眼发作时瞳孔散大,呈长圆形,对光反应消失;(5)钥匙状瞳孔:见于虹膜手术切除后,或先天性虹膜缺损;(6)瞳孔较大:瞳孔缘有细小的缺凹,为瞳孔括约肌破裂的症状。

2 病态性扩瞳与缩瞳病态性扩瞳或缩瞳,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它不仅是某些眼病的指示性特征,并且能够反映某些全身性疾病的诊断[3]。

2.1 病态性瞳孔扩大正常瞳孔直径不大于4 mm,瞳孔直径超过5 mm以上多属于病态。

病态性瞳孔又可分为麻痹性和痉挛性两种,前者为支配缩瞳肌的神经发生病变,后者为扩瞳肌兴奋所致。

2.1.1 麻痹性扩瞳其原因有药物、眼病和支配缩瞳肌的传出神经径路或中枢发生障碍。

(1)药物麻痹性扩瞳,系副交感神经传导阻滞引起,临床上常见的为用阿托品、后马托品或东莨菪碱等药物滴眼;(2)眼病引起的瞳孔扩大,常见于青光眼、眼挫伤、重症视神经病、眼底广泛的视网膜病变等,多有严重视力障碍,诊断比较容易;(3)神经麻痹性瞳孔扩大,首先除外药物麻痹性扩瞳,后者必有用药史,停药后观察3~7日瞳孔复原,则提示为药物性所致。

瞳孔变化临床意义讲义

瞳孔变化临床意义讲义

引起瞳孔改变的原因
(2)枕骨大孔疝:若枕骨大孔疝是因颅内高压从天幕疝发 展而至的,双侧瞳孔散大更严重,病情更重,抢救希望渺 茫。若为颅后窝病变而致,初期瞳孔可能变小,或忽大忽 小(交感神经受压迫之故),但继后随着病情的发展,动 眼神经受损,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
瞳孔扩大肌的神经支配
下丘脑交感中枢 C8-T2前角
颈上交感神经节
直接 加入
睫状神经节 第3、4、5、6颅神经 上睑提肌、眼眶肌、瞳孔开大肌 汗腺及血管 瞳孔扩大
瞳孔对光反射传导路径
光线瞳Βιβλιοθήκη 缩小视神经瞳孔括约肌
视交叉
节后神经
视束
睫状神经节
上丘
动眼神经
顶盖前区
两侧E-W核
提问
Ø 体检发现患者一侧瞳孔直接对光反射消失,而间接对光反 射存在,病变在( A)
瞳孔变化的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观察瞳孔的变化,有助于昏迷、惊厥、休克、 中毒、呼吸衰竭及循环衰竭患者的病情判断,尤其 对颅脑损伤病人,可以判定颅内损伤部位。有效、 及时、动态观察瞳孔变化不仅可发现疾病的先兆, 抓住最佳的,更多的救治时机,同时预防并发症的 发生,是临床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观察指标。
眼球解剖
正常人瞳孔
Ø 普通光线下瞳孔直径2-5mm,圆形,边缘整齐,位于眼 球中央,双侧对称。
Ø 若直径>5mm为扩大 >6mm为散大 <2mm为缩小
观察瞳孔操作方法
Ø 自然光线下:嘱神清患者目视前方(不能配合者应用正确 手法扒开眼皮:拇指、食指将上、下眼睑分开露出眼球) 观察瞳孔是否等大,形状是否等圆
引起瞳孔改变的原因
Ø 1、脑缺血缺氧:脑组织的耗氧量很大,而对缺氧耐受性 很差,大脑血液供应完全停止10秒就可出现神志不清,停 止30秒神经细胞代谢受到影响,停止2分钟则神经细胞代 谢停止,停止5分钟神经细胞开始死亡。因此为重的病人, 无论是何种原因引起的,后期都会发生昏迷和出现双侧瞳 孔扩大固定、对光反应消失。这是因脑缺血缺氧,动眼神 经麻痹之故。

瞳孔变化的临床意义68991 ppt课件

瞳孔变化的临床意义68991 ppt课件
(1)瞳孔近距离反应障碍,见于神经梅毒 时Argyll-Roberlson氏症候,其特点为瞳孔对 光反应消失而辐凑调节反应存在。
瞳孔变化的临床意义68991
(2)、对光反应存在,而辐凑、调节反应丧 失,主要见于中脑上丘部肿瘤或高度近视, 偏见于脊髓痨。
(3)、对光反应、辐凑与调节反应均丧失, (强直扩大瞳孔)此种情况见于颅脑外伤, 这是由于蝶鞍背韧带损伤压迫动眼神经干造 成。另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流脑;此外, 结核性脑膜炎、带状疱疹性脑炎、一氧化碳 中毒、多发性硬化症等。
2、瞳孔缩小
瞳孔缩小也可以表现为一侧性或者双侧性。可以 伴有或者不伴有瞳孔对光反应的变化。
1、麻痹性瞳孔缩小:是指颈交感神经麻痹性病变 所引起的,表现为Horner综合征,表现为瞳孔缩 小,眼睑变小、眼球内陷,见于各种原因:如脊 髓空洞症(精髓部),延髓症候群等;
2、痉挛性瞳孔缩小:是指动眼神经核的E-W核的 一种刺激现象,此种现象比较少见,见于脑桥出 血,脑桥肿瘤及流行性脑炎等。
瞳孔变化的临床意义68991
死前的瞳孔大小,根据神经系统的各种病 变,(颅脑损伤、脑肿瘤、脑室或者脑干出 血)的部位来决定,
如果病变损伤了副交感神经纤维,则呈现一 定程度的瞳孔散大;
如果病变损害了交感神经纤维,则瞳孔缩小, 在延髓脑桥部,第三脑室和侧脑室出血时, 发生瞳孔缩小。
如果脑干受压时,缩小的瞳孔若开始逐渐变 大,则表示死亡期迫近。
无论是一眼或者双眼均应视为病理现象, 正常瞳孔的形状呈圆形,病理情况下可以 出现瞳孔变形。
瞳孔变化的临床意义68991
1、瞳孔散大
瞳孔散大可以表现为一侧性或者双侧性。 若两侧瞳孔均散大,需要鉴别是生理性或 者病理性。
瞳孔散大的种类和原因: 麻痹性瞳孔散大:麻痹性瞳孔散大是指瞳

瞳孔观察的意义完整版

瞳孔观察的意义完整版

瞳孔观察的意义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瞳孔观察的意义1、瞳孔的观察是疾病观察的一项重要内容,瞳孔的变化是许多疾病,尤其是颅内疾病、药物中毒、昏迷等病情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对疾病预防,诊断,预后意义重大。

2、观察瞳孔要注意两侧瞳孔的形状、对称性、边缘、大小及对光反应。

1)瞳孔的形状、大小和对称正常瞳孔呈圆形,位置居中,边缘整齐,两侧等大等圆。

瞳孔的形状改变常可因眼科疾病引起。

如:瞳孔呈椭圆形伴散大,常见于青光眼等;瞳孔呈不规则形状,常见于虹膜粘连。

在自然光线下,正常瞳孔直径为2~5mm,调节反射两侧相等。

病理情况下,瞳孔的大小可出现改变:①缩小:瞳孔缩小指d<2mm,如果d<1mm称为针尖样瞳孔。

单侧瞳孔缩小提示同侧小脑幕裂孔疝早期;双侧瞳孔缩小,常见于有机磷农药、氯丙嗪、吗啡等中毒;②变大:瞳孔散大:d>5mm。

一侧瞳孔扩大、固定,常提示同侧颅内病变(如颅内血肿、脑肿瘤等)所致的小脑幕裂孔疝的发生;双侧瞳孔散大,常见于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颠茄类药物中毒及濒死状态。

2)对光反射正常瞳孔对光反射灵敏,并于光亮处瞳孔收缩,昏暗处瞳孔扩大。

当瞳孔大小不随光线刺激而变化时,称瞳孔对光消失,常见于危重和昏迷患者。

3、几种疾病的瞳孔改变1)小脑幕切迹疝:初期,由于患侧动眼神经受刺激→患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随着病情进展,患侧动眼神经麻痹→患侧瞳孔逐渐散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消失,并伴眼睑下垂,眼球外斜。

脑疝进行性恶化→对侧动眼神经因脑干移位也受到推挤(或因脑干缺血致动眼神经核功能丧失)→相继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

2)大脑颞叶沟回疝:先在小脑幕切迹处压迫动眼神经周围干→瞳孔先缩小,光反射迟钝→进一步发展→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

3)中脑肿瘤压迫动眼神经:一侧瞳孔散大,眼睑下垂,外斜视,复视,调节反射消失,眼球不能向上,向内运动,向下运动也受限,眼球稍向外突。

瞳孔观察方法和临床意义

瞳孔观察方法和临床意义

瞳孔缩小:在强光刺激 下,瞳孔直径可缩小至
1mm左右
瞳孔形状
1
正常瞳孔: 圆形或椭圆

3
缩小瞳孔: 瞳孔直径小
于2mm
2
散大瞳孔: 瞳孔直径大
于5mm
4
变形瞳孔: 形状不规则, 如横椭圆形、 竖椭圆形等
瞳孔反应
01 瞳孔对光线的反应:瞳孔在光线刺激下会 收缩,以减少进入眼睛的光线量
02 瞳孔对药物的反应:某些药物可以引起瞳 孔扩大或缩小,如阿托品、肾上腺素等

瞳孔颜色: 判断眼内病

瞳孔位置: 判断眼外伤
瞳孔变化:判断药物疗

谢谢
注意事项:避 免强光刺激, 保持环境安静, 避免干扰
间接观察法
观察工具:瞳 孔笔、手电筒 等
01
观察方法:用 手电筒照射患 者眼睛,观察 瞳孔反应
03
02
观察位置:患 者眼睛正前方
04
注意事项:避 免强光照射, 防止患者不适
特殊观察法
直接观察法:直接观察瞳孔的 大小、形状和反应
间接观察法:通过观察其他症 状来推断瞳孔的变化
瞳孔观察方法和临床意义
演讲人
目录
01. 瞳 孔 观 察 方 法
02. 瞳 孔 的 生 理 变 化
03. 瞳 孔 的 临 床 意 义
瞳孔观察方法
直接观察法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观察时间:白 天或夜间均可
观察位置:眼 睛正前方,距 离约30厘米
观察内容:瞳 孔大小、形状、 颜色、反应等
动态观察法:观察瞳孔在不同 情况下的变化
综合观察法:结合多种观察方 法,全面了解瞳孔情况

瞳孔的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瞳孔的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 2、贾建平,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 3、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 技术出版社,2008。
精品文档
感谢您的聆听!
精品文档
颈上交感 神经节
三级神经元
部无汗(汗腺分泌障碍)。见于: 甲状腺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瘤、 肺尖肿瘤、咽后部肿瘤、颈肋外伤
等。
效应器
瞳孔开大肌 汗腺 血管
周围性霍 纳综合征
表现与经典霍纳综合征相似, 但无出汗障碍。见于:颈内动
脉瘤、眶上裂、眶内病变。
睑板肌、眼眶肌
精品文档
临床罕见。
三、瞳孔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瞳孔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刘贤岳 中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硕士研究生 2016-6-24
精品文档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癫痫为例
精品文档
OUTLINE
+ 一、瞳孔检查的内容 + 二、瞳孔调节的解剖生理 + 三、瞳孔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 1、大小异常
+ 2、瞳孔反应异常
+ 四、小结
精品文档
一、瞳孔检查的内容
+ 1、观察瞳孔大小、形状、位置、两边是否对 称:
表现:瞳孔缩小,睑下垂不明显, 无眼球凹陷,偏身无汗。见于: 丘脑下部、脑干、上颈髓的肿瘤、 炎症、血管病变、外伤等。
+睫交①状感脊中H髓枢orn二e级r神经综元合完征全性(霍霍纳瘫典板综痪肌型)瘫表合、痪现上):征睑、瞳)下眼孔垂球缩及下小眼陷(裂(瞳变眼孔眶小开肌大(瘫肌睑 纳综合征 痪)、颜面潮红(血管扩张)、面
+ 其他表现:颅高压、意识障碍、生命体征改变。
精品文档
三、瞳孔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瞳孔变化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的意义浅析

瞳孔变化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的意义浅析

瞳孔变化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的意义浅析摘要】目的:探讨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观察瞳孔变化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56例颅脑损伤患者,设为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护理干预,并随机抽取同期在我院接诊的57例条件相似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密切观察患者瞳孔变化。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了解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

结果:在接受不同护理情况下,两组颅脑损伤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较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瞳孔变化,有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瞳孔;变化;神经外科;护理工作;意义通过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颅脑损伤的患者较多,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对患者术后监测是必要的。

在对颅内高压症情况进行判断过程中,瞳孔变化是重要的指标。

本组试验以我院收治的部分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观察瞳孔变化的应用效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诊56例路脑损伤患者,将其设为对照组,同时抽取同期在我院接诊的57例颅脑损伤患者,并设为观察组。

两组患者均经过病理证实为颅脑损伤,通过CT显示,两组研究对象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颅内出血。

对照组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在20—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92±1.33)岁。

观察组中,男34例,女23例,年龄在22—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81±1.35)岁。

给予2组颅脑损伤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对照组的56例颅脑损伤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护理,对其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将各项检测结果详细记录下来。

瞳孔观察的方法和临床意义

瞳孔观察的方法和临床意义
▪ 自然光线下:嘱神志清楚患者目视前方,对不能配合的患者,观 察者可用一手拇指和食指将患者上下眼睑分开,观察患者瞳孔是 否等大,形状是否等圆。
▪ 直接对光反射:嘱患者目视前方,观察者一手持手电筒从外向内 移动照射,观察瞳孔受到光线刺激后的反应(灵敏、迟钝、消 失)。移开电筒后观察瞳孔是否迅速复原。
观察瞳孔的方法
观察瞳孔变化的临床意义
③一侧瞳孔散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若神志清楚多 表示动眼神经损害,伴有昏迷以及对侧肢体瘫痪者,表示中脑损害。 ④一侧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或间接对光反射存在,常伴有 视力障碍,表示原发性视神经损害,见于原发性视神经炎。
观察瞳孔变化的临床意义
⑤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伴有意识障碍者, 表示颞叶沟回疝。 ⑥双侧瞳孔缩小,表示大脑皮层和脑干的损害。见于药物中毒(如 冬眠灵、巴比妥类、抗精神病、抗癫痫药物)、流脑、蛛网膜下腔 出血、脑室或桥脑出血。 ⑦一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表示动眼神经受到刺激,应注意 区别是单侧瞳孔缩小还是对侧瞳孔扩大。
不同部位颅脑疾病的瞳孔变化
⑹吗啡,有机磷中毒:针尖样,小于1mm。 ⑺颅脑外伤:先缩小,后散大,常预示病情加重。 ⑻死亡前的瞳孔状态:瞳孔散大、固定、光反射消失。
谢谢观看
瞳孔观察的 方法和临床 意义
副标题

▪ 瞳孔变化是临床护理的一项重要观察指标,有助于昏迷、惊厥、 休克、中毒等患者的病情判断。尤其是对颅脑病变的患者,可以 判断颅内病变的部位。
▪ 动态、及时、有效的观察瞳孔变化,不仅可以发现疾病的先兆, 抓住最佳救治时机,而且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观察瞳孔的方法
▪ 间接对光反射:嘱患者双眼睁开,两 眼之间用手遮挡,用手电筒从外向内 照射一侧瞳孔,同时观察另一侧瞳孔 的对光反射。

郭曲练—围术期病人瞳孔变化及意义

郭曲练—围术期病人瞳孔变化及意义
n
n n
n
腰麻:0.75布比卡因1ml+10%葡萄糖注射液1ml+舒芬太尼 (0、2.5、5、7.5ug),稀释至3ml。 监测穿刺前和注药后各时间点的瞳孔直径和BIS。 舒芬太尼增加到5ug和7.5ug时,瞳孔缩小,但未见血液动 力学明显变化、呼吸抑制、过度镇静和恶心呕吐,BIS也 无明显变化。 提示瞳孔直径变化可能是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中枢性 作用的早期反映,且此效应与舒芬太尼剂量有关。这种缩 瞳反应对舒芬太尼向头侧扩散具有较灵敏的指示作用。
对光反射 婴儿、新生儿 对光反射较迟钝 2~10岁 少年时期、 青春期时期 40~50岁 对光反射灵敏 对光反射灵敏 瞳孔变化 瞳孔较小,>1岁瞳孔逐渐变大 4~5mm 瞳孔最大 3~3.5mm, 大部分人瞳孔变形,少数人 双侧瞳孔轻度不等大; 调节反射开始迟钝 2~3mm,多数人瞳孔变形,部分 人双侧瞳孔不等大 对光反射和调节反 2~2.5cm,少数仅为1.5mm, 射均有显著降低甚 至丧失 变化走向
n
瞳孔的检测方法
麻醉下的瞳孔
n
全身麻醉:吸入麻醉下观察瞳孔变化有助于判断麻醉 的深浅和规范用药剂量。 I~Ⅱ期由于大脑皮层兴奋,瞳孔中度扩大;第Ⅲ期, 瞳孔缩小略小于正常人;第Ⅳ期,瞳孔逐渐扩大,如 变为极大,是中枢严重抑制的结果。 麻醉深度适当时瞳孔中等,麻醉过深或过浅都使瞳孔 扩大。全麻的深麻醉期,对光反射消失。 吸入全身麻醉苏醒时瞳孔扩大。
局部用药惹的事
n n
全麻鼻腔粘膜予肾上腺素通过鼻泪管,单侧瞳孔散大。 幼儿术前鼻孔局部给与了阿托品作为术前用药,单侧 瞳孔散大:1.咳嗽、擦鼻子 2.通过鼻泪管逆行至结膜 囊,面罩加压给氧促进药物移行。 利多卡因1.5ml行左眼鼻睫状神经阻滞麻醉:利多卡因 有轻度抗胆碱作用。局部注射后,药物弥散至虹膜从 而导致瞳孔散大。患者本身对利多卡因呈高敏性,故 低于常用量时就表现出较强的药理作用。

临床评估瞳孔

临床评估瞳孔

临床评估瞳孔
瞳孔瞳孔变化是颅内疾病、药物中毒等病情变化的一个重要指征,认真、细致、准确地观察瞳孔的变化,对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危重病人的抢救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观察瞳孔要注意两个方面:⑴瞳孔的形状、大小变化:正常人瞳孔呈圆形、边缘整齐、两侧对等。

在自然光线下直径约为2. 5-4mmo
1)瞳孔散大:瞳孔直径大于5mm,常见于颅内压增高、颠茄类药物中毒等。

2)瞳孔缩小:瞳孔直径小于2mm,常见于有机磷农药、吗啡、氯丙嗓等药物中毒。

3)瞳孔不等大:两侧瞳孔大小不一,常见于脑外伤等。

⑵瞳孔对光反应:用拇指和食指分开上下限险露出眼球,用聚光手电筒直接照射瞳孔以观察瞳孔对光线的反应。

正常人对光线反应灵敏。

当光线照射瞳孔时,瞳孔立即缩小,移去光线或闭合眼脸后又可增大。

用手电筒百接照射瞳孔时,其大小不随光线刺激而变化称瞳孔对光反应消失。

常见于危重或昏迷病人。

郭曲练教授:围术期患者的瞳孔变化及其意义

郭曲练教授:围术期患者的瞳孔变化及其意义

郭曲练教授:围术期患者的瞳孔变化及其意义眼球的生理结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大脑的延伸,也是生命机能灵敏的显示器。

瞳孔是光线进入眼内的门户,也是能唯一能窥视人类血管构造的窗口。

瞳孔是由环形游离的虹膜边缘形成的小孔,正常时呈圆形,位置居中,边缘整齐。

瞳孔的缩瞳和扩瞳作用由虹膜内的瞳孔括约肌和瞳孔开大肌控制。

瞳孔括约肌呈环形排列,由中枢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支配,引起缩瞳。

瞳孔开大肌呈放射状排列,由中枢颈上交感神经节发出的节后神经纤维支配,引起扩瞳。

两者相互协调、控制着瞳孔的形态变化,调节不同光照环境下进入眼内的光线量。

瞳孔的对光反射是指当外界强光照射时瞳孔缩小,强光离开后瞳孔散大。

当照射一侧瞳孔时同侧缩小,称为直接对光反射;而照射一侧瞳孔,对侧瞳孔缩小称为间接对光反射。

对光反射的中枢在中脑。

瞳孔的大小本身具有生理性瞬时波动,其变化范围可以非常大,在1~9mm之间。

正常的瞳孔大小在自然光线下在2.5~4mm,当其直径>5mm时为瞳孔扩大;直径<2mm时为瞳孔缩小。

通常两侧瞳孔大小相差应该在0.2mm以内,如>0.5mm则为瞳孔不等大。

如果双眼瞳孔直径相差0.25~0.5mm,瞳孔反应及药物实验均无异常,可认为是生理性瞳孔不等大。

正常人群中约有20%左右瞳孔有轻微不等大(不超过0.5mm),无临床意义。

年龄对瞳孔大小的影响较大(表1),除了年龄,虹膜的色素含量、精神状态、性别、睡眠、呼吸、屈光、光线等生理物理因素均会影响瞳孔的大小。

表1 年龄对瞳孔大小的影响(点击看大图)病理性瞳孔通过对临床病例的观察将病理性瞳孔分为以下四种情况:双侧瞳孔扩大、单侧瞳孔扩大、双侧瞳孔缩小、单侧瞳孔缩小,并分别见于以下情况。

双侧瞳孔扩大该情况除眼疾以外,常见于:①药物性改变如阿托品、肾上腺素等药物的影响;②乙醇中毒的兴奋期;③神经性疾病:颅内压增高如颅脑外伤、脑缺氧、枕骨大孔疝、中脑病变等;④濒死状态等。

单侧瞳孔扩大①麻痹性瞳孔扩大为动眼神经麻痹所致,可由血管性、代谢性、感染性等病因造成;②痉挛性瞳孔扩大为交感神经受刺激所致,可由颈部病变、胸部病变等引起;③Adie综合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瞳孔变化的临床意义:
1.观察瞳孔对光反应
分开上下眼睑,用手电筒光直接照射瞳孔。

正常人当光线照射瞳孔时,瞳孔立即缩小,移去光线后恢复原状。

重危或昏迷病人,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

2.观察瞳孔大小
正常瞳孔直径在一般光线下约为3毫米(2-4mm),双侧对称,随光线的强弱而缩小和扩大。

病理情况时,双侧瞳孔扩大,常见于颅内压增高、颠匣类药物中毒;双侧瞳孔缩小,常见于有机磷、吗啡、氯丙嗪等药物中毒;双侧瞳孔大小不等,提示有颅内病变。

瞳孔的大小除了随光线的强弱变化外,还与年龄大小、屈光、生理状态等因素有关。

瞳孔反应分以下数种:对光反应,暗反应,调节集合伴随瞳孔反应,睑反射
一般来说,老年人瞳孔较小,而幼儿至成年人的瞳孔较大,尤其在青春期时瞳孔最大。

近视眼患者的瞳孔大于远视眼患者。

情绪紧张、激动时瞳孔会开大,深呼吸、脑力劳动、睡眠时瞳孔就缩小。

此外当有某些疾病,或使用了某些药物时,瞳孔也会开大或缩小,如颅内血肿、颅脑外伤、大脑炎、煤气中毒、青光眼等,或使用了阿托品、新福林、肾上腺素等药物时,都可使瞳孔开大;脑桥出血、肿瘤、有机磷中毒、虹膜睫状体炎等,或使用了匹罗卡品、吗啡等药物时,都可使瞳孔缩小。

瞳孔是前后房水的通路,一旦闭锁,就会使眼内房水的流通发生障碍,从而造成眼压升高,形成继发性青光眼。

因此瞳孔的开大或缩小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