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教学教案-初一语文教案

合集下载

《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引导学生积累文言重点词语并了解《韩非子》和《吕氏春秋》。

2、引导学生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把握故事情节,领悟寓意。

过程与方法:在揣摩、理解寓言故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运用“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意”的阅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固执守旧、脱离实际的不良后果,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念,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并背诵两则寓言。

难点:引导学生深层理解寓意进而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教学方法】朗诵法、合作讨论法、品味欣赏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 2 课时课时教学要点:引导学生学习《刻舟求剑》一、情景导入在一个短小的故事中蕴含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郑人买履》,下面我们一起来背诵这篇短文(学生背诵),通过这篇寓言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呢?(学生回答)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则寓言,看看从这则寓言中我们又会明白什么道理呢?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背景资料(多媒体显示)吕不韦战国末秦相,相传门下有宾客三千《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也称《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的门客编写的一部书,是杂家的代表作。

2、引导学生叙述故事内容3、学生展示所积累的字词(多媒体显示)涉shè 遽jù 契qì 矣yǐ 若ruò4、学生初读课文,要读出人物的语气。

三、合作讨论、疏通文意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词语,疏通文句,圈点勾画疑难文句。

2、学生交流疑难文句,合作研讨,学生试译课文,教师对疑难问题予以引导。

(多媒体显示)明确:重点词语:遽:立即、匆忙。

契:雕刻。

是:指示代词,这儿。

疑难语句:遽契其舟: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3、学生合作,师生共同释疑:(多媒体显示)1)哪句话告诉了我们故事的起因?2)结果找到了吗?3)为什么没找到?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4)文中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这件事有何看法?这是个什么句?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明确:1)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2

《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2

《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2)初步了解寓言的特点。

(3)学习文言文的朗读方法。

(4)利用课本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字,读懂大意。

【过程与方法】(1)注重读音和停顿,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言语感。

(2)利用课本注释、工具书疏通文字,理解基本内容。

(3)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做到准确、通顺。

(4)通过合作讨论,设计问题情境,领悟寓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两则寓言蕴含的道理:《郑人买履》说明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刻舟求剑》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重点】(1)重要词句:履、度、操、反、遂、宁、涉、遗、契、是、惑;“宁信度,无自信也。

“是吾剑之所从坠。

”“不亦惑乎?”。

(2)调动生活与知识积累,领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3)诵读、背默课文,形成积累。

【难点】对文言句式的感悟与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一:请同学回忆一下,小学里接触过哪些寓言故事,谁愿意给同学们讲一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过时空的隧道,回到二千多年前的战国,去看一看在那儿发生的一个与鞋子有关的故事——郑人买履。

导语二:一滴水能够映出太阳,一则材料应蕴含深刻的道理。

例如“郑人买履”“揠苗助长”“刻舟求剑”等寓言故事,寥寥数语,情节极其简单,却极富哲理性,让人百读不厌。

导语三: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

它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育意义的故事。

它的结构大多简短,具有故事情节。

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

寓言原是民间口头创作,后为文人作家所采用,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中的一种体裁。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相当盛行。

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有不少寓言保存下来。

如在《孟子》《庄子》《韩非子》以及《吕氏春秋》《战国策》等书中,就运用了不少当时流行的寓言故事。

这些寓言突出了哲理性和对事理的说服力。

《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共3篇

《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共3篇

《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共3篇《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够理解古代寓言的意义和内容;(2)能够辨别和运用寓言中的人物和动物象征符号;(3)能够归纳总结寓言的主题及寓意并分析其言行;(4)懂得寓言的教育意义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1)能够独立进行寓言的阅读和理解;(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向生活中的案例进行寓言化及理解;(3)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发现寓言的应用及其功能。

3、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3)激发学生思考、创新和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和辨析寓言的意思和内容;(2)归纳和总结寓言的主题及寓意;(3)识别和理解寓言中的象征符号;(4)懂得寓言的教育意义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1)理解和总结寓言的主题及寓意;(2)区分和辨析寓言中的不同象征符号;(3)将寓言的教育意义与生活情境进行融合。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一些生活案例介绍寓言的作用,引导学生猜测寓言的主题,并准确把握所表达的意义。

2、提出问题学生集体分享自己对寓言的认识及感受,并且提出有关寓言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3、讲授对《古代寓言二则》进行详细讲解,拓宽学生语文知识,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寓言的主题及教育意义。

注意引导学生辨析不同的象征符号,检验学生是否准确地把握所表达的寓意。

4、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相关的古代寓言文本,鼓励学生在阅读时体验其中的情感,分析寓言中所使用的语言手法。

5、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通过探索和交流,归纳和总结出寓言的主题和寓意,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讨论。

6、展示呈现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的归纳和总结,以及对寓言的理解和认识。

7、价值观引导通过学生讨论的结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扬人道精神,培养学生发现事物内隐含的深刻寓意的能力。

古代寓言二则(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寓言二则(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寓言二则(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理解两则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及其现实意义。

2、掌握重要的词句:履、度、操、反、遂、宁、涉、遽、契、是、惑。

“宁信度,无自信也。

”“是吾剑之所从坠。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3、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本文。

二、学习重点:目标1、2三、学法指导:1、本篇课文是我们进入中学所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文言文的学习应先从正确、流利地朗读入手。

在学习本文之前,请先借助书下注释中出现的注音练习朗读和正确地断句。

2、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主要是能疏通文字,理解文章的含义,掌握关键词的意义。

书下注释把一些关键的字词解释出来,在老师上本文之前,你一定要把书下注释好好看看,做好预习工作。

平时可以自备一本《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帮助学习。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小时候,你们一定听过许多寓言故事吧。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往往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较深的道理,以进行劝喻或讽刺;常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两则古代寓言,探讨一下它们都寓寄着哪些道理?这些道理在今天又有什么现实意义?请在课前搜集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写在下列的横线上,并选择一两个讲给本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听听。

二、正确朗读是学好文言文的前提,让我们来一起来正确地朗读课文吧。

在朗读课文之前,请你先认真做以下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郑人买履()(2)遂()不得履(3)宁()信度()(4)遽()契()其舟(5)先自度()其足(6)所从坠()2、用“/”为下列句子正确断句。

(1)楚人有涉江者(2)其剑自舟中坠于水(3)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举行朗读比赛,看一看谁读得最准确、最流利。

在正确朗诵课文之后,我们结合书下注释,学一学本文的许多重点字词及文言常识。

三、教师简介作者,体裁等文学常识,学生填空。

《郑人买履》选自________,作者韩非,________时期哲学家,________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古代寓言二则》教学方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寓言二则》教学方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寓言二则》教学方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刘凤兰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2、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3、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4、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教学重点:教学目的的2、3、4教学难点:教学目的2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方法: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教师适当指导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在熟读的基础上,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学习,读懂课文大意,学习文中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创设情境,共同探讨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教学步骤:1、由一个寓言故事导入:(1)学生讲述狐狸和乌鸦的故事(2)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3)这就是寓言:在一个短小的故事中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4)我国古代的寓言2、简介韩非及《韩非子》(投影)3、学习《郑人买履》:小组合作自主学习(1)小组成员互读;圈出文中不明白的或自己认为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重点字字音;小组成员互译。

教师巡视指导附:字音:履度词义:欲置坐反遂无辨析:先自度其足宁信度,无自信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何不试之以足(投影)(2)小组间就以上内容互相提问,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3)找出文中能反映郑人思想性格的语句;就寓言的内容来看,你认为郑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根据课文内容,设计郑人和卖鞋人的一段对话(5)展示自己的设计,其他人进行评议(6)小组讨论交流:郑人买履的故事蕴含着一个什么道理?生活中有这样的事吗?(投影)4、总结:5、作业:(1)反复朗读课文,能熟读成诵(2)展开合理想象,扩写《郑人买履》的故事。

教学构想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体现新课标的三个维度的要求:1、知识与能力(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3)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以上三点体现在教学步骤3的(1)、(2)、(4)2、过程与方法对课文的内容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问,并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古代寓言二则》第一课时教案

《古代寓言二则》第一课时教案

五古代寓言二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疏通《郑人买履》的大意,掌握一些重要的实词及虚词。

2.理解《郑人买履》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1. 掌握一些重要的实词及虚词;2. 体会寓言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亮标三、检查学生预习情况:1.向学生提问寓言的常识:“寓”:寄托,“言”:讲道理,寓言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悠久历史的文学样式,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寄寓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

优秀的寓言故事往往在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也给人以深刻的思想教育,增长人们的智慧和才干。

2.提示学生重要词的读音:买履.者自度.其足持度.遂.不得履3.提问文学常识,了解作者相关情况:4.提问导学案实词的理解,教师提示重点实词:有欲买履.者置.之其坐至.之市何不试之以.足?市罢.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①注意字词读音;②语句停顿;③注意感情变化。

示例:郑人/有欲/买履者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找生朗读,并评价纠正;五、疏通文意:1.再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重点字词。

①、通假字。

而置之其坐反归取之②、一词多义。

度: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之:而置之.其坐至之.市何不试之.以足而: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2.三读课文:①理解课文大意;②翻译下列特殊句式:(1)郑人有欲买履者。

(提示:定语后置)(2)何不试之以足?(提示:状语后置)(3)无自信也。

(提示:宾语前置)3.学生整体翻译全文,将自己认为难翻译的句子提出来,小组讨论解决:六、互动探究:1.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2.深入研读课文。

①.《郑人买履》中的买鞋者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寓言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②.说说《郑人买履》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谈谈它的现实意义。

七、课堂练习:见导学案八、布置作业:1、完善导学案,补充课堂记录;2、完成同步练习1-4题;3、预习第二课时《刻舟求剑》。

《古代寓言二则》教案

《古代寓言二则》教案
兵,韩王不听,退而着书十万余言。书传至秦国,秦王大为赏识,于是发兵
攻韩,迫使韩国送韩非入秦,入秦后,因李斯等人陷害,韩非被拘入狱,后
被李斯毒死于狱中。
2、《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子》是战国韩国贵族韩
非所着,是法家的重要着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着作。
三、疏通字词字义
1、字音、字形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课学习的内容,齐背《郑人买履》。
二、查字典,读准字音。
sshè涉jù遽qì契yǐ矣ruò若
三、作家、作品
1、吕不韦,秦庄襄王及秦王嬴政时,为丞相,封文信侯,门下有宾客三
千。
2、《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吕氏春秋》,也称《吕览》,是战
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如: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等)
2、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较深的道理,以进行劝喻
或讽刺;常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
3、文言文的特点:语言简洁、凝练
二、作家、作品
1、韩非:战国后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曾与李
斯一起受学于荀子。因见韩国日益削弱,上书韩王,力主修明法制,富国强
国末期秦国的相国吕不韦的门客编写的一部书,是杂家的代表着作。此书语
言精练,《史记-吕不韦列传》说,书写成后,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
侯游士宾客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所以后人用一字千金”来
形容文辞高妙,不可更改。
四、重点语句
1、楚人有涉江者,定语后置”句,现在顺序应为:有涉江(的)楚人。
2、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语文古代寓言两则教案

语文古代寓言两则教案

语文古代寓言两则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寓言的特点,能够分析寓言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从寓言故事中汲取智慧,提升道德修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选取两则古代寓言故事,分别是《狐假虎威》和《守株待兔》。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寓言故事的主题和寓意,分析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2 阅读与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概括故事主题。

3.3 分析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探讨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3.4 展示与分享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分析和解读,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和补充。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进行自我评价。

4.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分析和讨论表现,给出建议和意见。

4.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和讨论能力进行评价,给出建议和指导。

第五章:教学拓展5.1 相关故事推荐推荐其他古代寓言故事,供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

5.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寓言故事表演或写作,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课文文本提供《狐假虎威》和《守株待兔》的文本,可以是原著或改编版本。

6.2 参考资料收集关于古代寓言的相关资料,包括注解、解析和背景知识,以便学生查阅。

6.3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白板、教学PPT等辅助教学工具,以便进行讲解和展示。

第七章:教学步骤7.1 狐假虎威7.1.1 朗读课文学生朗读《狐假虎威》,理解故事基本情节。

7.1.2 解析寓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狐假虎威的寓意,讨论狐狸和老虎的象征意义。

7.1.3 讨论拓展学生分组讨论,思考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类似的现象,以及这种现象的道德含义。

七年级语文教案[新增]《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3_0583文档

七年级语文教案[新增]《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3_0583文档

2020七年级语文教案[新增]《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3_0583文档EDUCATION WORD七年级语文教案[新增]《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3_0583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古代寓言二则教学目标:1.激发学习了解古代文化的兴趣。

2.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3.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

教学设想:所选的两篇文言学生并不陌生。

《郑人买履》在小学人教版十二册原文出现过,《刻舟求剑》在第六册以白话文的方式出现。

现在又出现在初中第一册教材中,虽然有重复之嫌,但也为小学与初中学习过渡降低了难度。

在教学时,重点应在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学习方法的指导上。

作为初中文言教学的起始课,进度不宜太快,一课时可能比较紧张,故安排两课时。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重点:1.熟读课文,整体把握。

2.教给方法,归纳整理。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讲讲小学学过的寓言故事。

2.介绍《韩非子》,导入新课。

二、熟读课文,整体把握。

1.齐读课文。

2.师生评价,正字正音。

(要求学生认真读,注意听与自己不一样的读音,判断正误)3.学生自读。

4.同桌互读。

三、教给方法,归纳整理。

1.在活页纸画制表格(先画出框架,抄好原文,空好格。

)时间内容备注2003.9.11郑人买履《韩非子》郑人有欲买履者欲(且):想要,打算。

郑国想要(lǚ)鞋子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先自度其足(duó)量长短(duó)量长短度事先量了自己的脚(dù)尺码而置之其坐置之不理同“坐”,座位。

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旁边。

2.教师检查指导格式是否正确,原文是否抄好。

古代寓言二则(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寓言二则(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寓言二则(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代寓言二则(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古代寓言二则(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蕴含着各种各样的道德教育和文化传承。

其中古代寓言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刻精辟的寓意、清晰鲜明的形象直白讲述各种事物与真理之间的关联,孜孜以求地教育人们勤俭励志、团结进取、互助互爱、诚实守信等美德,同时也表达着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批判。

本文通过两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寓言《龟兔赛跑》和《打破锅的匠人》,通过分析和教学设计实现对学生的教育效果。

演讲者: 王老师首先,分析导入和归纳寓言中所蕴含的道德教育和文化传承,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自身价值观的反思。

在《龟兔赛跑》中,乌龟和兔子的竞争仿佛代表了静态和动态之间的角逐,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认为兔子绝对能够赢得比赛胜利。

但是事实上,兔子由于自信心过度、轻敌,没有发挥出全力,导致了自己的失败。

相反,乌龟以不懈努力、认真负责的态度,逐渐逼近终点,并最终取得了最后胜利。

由此,人们可以看到在现实生活中勤劳和恒心对人们的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面对挑战和困难,不能轻敌自满,同时也不能气馁放弃。

而只有以坚定的信心和刻苦的努力,才能迎接艰辛和胜利。

而在《打破锅的匠人》中,匠人因为锅生锈而重新打造锅,锅中的划痕和缺憾仿佛也映射了人们生活中的种种不完美。

虽然匠人用心打磨,但仍然无法完美的修复。

对此,匠人深思熟虑,不再纠结于小小的缺点,而是放弃完美的幻想,注重更加实用和易用的设计,最终打造出更加精细的工具。

寓言告诉人们,生活中完美是难以实现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但一个成功的人并不是没有缺点,而是能够在不完美的情况下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前行。

只有适应和融入现实、善于发掘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并在这个基础上改进自己才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接下来,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寓言的教育效果,可以通过三个方面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

第一,利用制图和图像识别技术加强寓言形象的直观演示。

1.5《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1.5《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古代寓言二则》教学方案[学习目标]1、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3、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学习重点难点]在理解故事内容和寓意的基础上,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教学方法]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教师适当指导[教材分析]一、主题思想《郑人买履》这篇寓言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了古代有个郑国人去集市买鞋,因只相信量好的尺寸却不相信自己的脚下,结果没有买到鞋的故事,讽刺世上很多人不顾实际情况,只相信教条的做法。

《刻舟求剑》讲的是这样一个令人捧腹的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个人乘船渡江,他佩带的剑掉到了江里,他马上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船靠岸之后,他立即从刻下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自己的剑,结果当然是找不到的,这则寓言故事,用来调整那些办事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人。

二、思路结构《郑人买履》第一层:郑人买履的过程和结果。

第二层:通过人物对话,使故事的讽刺效果大大增强。

《刻舟求剑》第一层:楚人丢剑和找剑的过程。

第二层:议论、讥笑这种找剑方法是糊涂的方法。

三、写作特色这两则寓言故事篇幅都很短,但情节完整、叙事生动、语言明白如话,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教学设想]所选的两篇文言学生并不陌生。

《郑人买履》在小学人教版十二册原文出现过,《刻舟求剑》在第六册以白话文的方式出现。

现在又出现在初中第一册教材中,为小学与初中学习过渡降低了难度。

在教学时,重点应在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学习方法的指导上。

[学习过程]预习导学:1、查阅课外资料,掌握文学常识提示:①准备以前学过的一两则寓言并能口述出来②查找作者及寓言出处的相关资料2、课前须掌握的字词与句式⑴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度其足()吾忘持度()遂不得履()()遽契其舟()()⑵翻译下列各句。

①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②置之市,而忘操之。

③宁信度,无自信也。

④是吾剑之所从坠⑤求剑若此,不亦惑乎3、反复阅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口述故事情节[学习内容及学法指导]在熟读的基础上,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学习,读懂课文大意,学习文中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创设情境,共同探讨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寓言两则》七年级语文教案

《寓言两则》七年级语文教案

《寓言两则》七年级语文教案七年级也叫初中一年级或初一,小学六年级毕业后就上七年级.刚到七年级的小学毕业生开始过中学生活,但小学成绩好的同学可能因为没有良好学习习惯和排名等各种压力跟不上,而形成一种闭锁心理。

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寓言两则》七年级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

《寓言两则》七年级语文教案1(学习《揠苗助长》)一、揭示课题,弄清题意出示课题“寓言两则”,由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来解释课题。

(“寓言”是用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寓”是“寄托”的意思。

“则”的意思就是“篇”)二、教学《揠苗助长》1、播放课件理解课题、了解故事:⑴学生讲解题意:“揠”是拔的意思。

“助”是帮助。

“长”是生长。

⑵按照“理解题意→了解故事→理解内容→认识道理”的顺序来进行学习。

⑶播放课件,要求学生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习生字:⑴范读课文,听准生字字音。

⑵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老师注意指导读错的字。

同桌之间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⑶巩固生字:读生字卡片。

(齐读、指读、开火车读)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在朗读中巩固生字。

老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3、感悟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出示四个问题:⑴种田人看到禾苗几乎没长高时,他的心情怎样?将描写他心情的词句画出来。

你能理解他的心情吗?随机理解重点词语:巴望、焦急。

出示重点句子,体会种田人的心情。

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词句,要读出种田人的焦急心情。

⑵种田人在这种情况下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结果怎样?用课件演示种田人拔苗的过程,朗读第2段,要读出那个人卖力拔苗的情景。

读第3、4段,体会种田人回家后得意的心情,以及后来知道禾苗都死了,十分失望的心理。

⑶这则寓言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⑷我们已经知道种田人的愿望是好的,如果你是种田人的邻居或亲属,你怎样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愿望?4、诵读全文,复述课文。

《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3篇

《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3篇

《古代寓言》教学设计《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意思。

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反事物规律”及“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这两则语言说明的道理。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于求成、违反事物规律及“做多余事反而不恰当”这两则语言说明的理。

教学难点:能借注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教学方法:讲解、探究教学准备:课件搜集寓言故事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你们知道的寓言故事很多,能给同学们讲讲吗?最好能说出语言给你的启示。

二、朗读课文——奇文共赏1、自读:组织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句读,读得通顺流利,并标注有疑问的地方。

2、互读:组织学生协作组内分别轮流朗读,并互相评读尽可能解自读时的疑难问题并标注互读时产生的新的疑难问题。

3、听读:播放两则语言的录音朗读,要求仔细听读,尤其注意字音和句读。

三、疏通文意——合作释疑。

1、小组合作,自己疏通文意。

2、各小组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纸上。

3、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集体释疑4、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作必要指导四、理解想象——配音作画。

通过感知课文,我们对文中的人物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作品中的故事有了一个感性的理解。

那么,如何能更深入的理解人物更准确的把握股市的内涵呢?(自选配音或作画的`方式)第二课时一、创新设计——提升理解。

续编故事:现在这个农夫懊悔不已,他发誓再也不拔苗了。

到了第二年,农夫又种禾苗了。

这回,他……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合编一个新的寓言故事。

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寓言两则》教案初中语文教案.doc

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寓言两则》教案初中语文教案.doc

古代寓言两则教学要求: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懂字词,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意。

教学重难点:对照注释把课文读通读懂,了解寓意。

教学时数:3课时第一、二课时《郑人买履》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两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用口己的话说故事。

3、情感与态度:积极参与合作讨论,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领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明确学习方法。

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是怎样学习寓言的?(使学生知道,学习寓言要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讲的道理)。

本课的两则寓言与以前学过的寓言相比有什么不同?(使学生知道,这两则寓言是文言文,学习文言文要先把语句读通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然后讲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今天,我们用这样的方法先来学习《郑人买履》。

二、自读自悟,研究读懂,读通每句话。

1、学生口读《郑人买履》,边读句子边看注释,同桌合作,尝试说一说句子的意思;研究怎样读,才能读通顺,试着读一读。

2、全班交流:句子怎么读,句子是什么意思;学生评议,老师点拨引导。

一句一句地研读,指导理解句子意思,读通顺,使学生领悟,只有理解了词句的意思,才能把语句读得正确、通顺。

重点检查难句。

三、讲寓言故事,理解寓义,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

1、自己练习讲寓言故事,再小组讲,全班讲。

2、小组、班级讨论:郑国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哪里?从这则寓言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你能悟出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举出实例说一说。

老师点拨: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四、熟读、背诵课文,领悟、积累语言。

1、练习熟读,分角色演读,体会寓言意境。

2、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2题中的五个句子,练习讲清句子的意思,注意比较认识“之”的不同意思。

五、作业:课后练习:一、第三课时《刻舟求剑》知识与能力:背诵、默写《刻舟求剑》过程与方法:分组讨论理解课文,提示寓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联系客观实际分析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句,懂得“刻舟求剑”的意思和含义。

古代寓言二则 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寓言二则 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寓言二则教案教学设计5、古代寓言二则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

2、掌握部分词语的含义。

3、背诵两则寓言。

4、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重点:了解寓言的寓意。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这一课我们要学习的是两则古代寓言。

这两则寓言同学们可能以前也听过,不过我们这一课要学习的是两则文言文。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要掌握有关文言文的基础知识。

二、文学常识:1、什么是寓言?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谕或讽刺的故事”。

这不但具备劝告、讽刺的功能,而且是一种有故事情节的文学作品。

2、作者简介:韩非:战国末年思想家,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出身于韩国贵族家庭。

在政治主张变法图强,积极向韩国君主献计献策,却不被采用,于是他转而埋头著述之中。

在这些作品中他把法、术、势思想熔为一体,从而大大丰富了法家学说的思想内涵。

这些作品传到秦国后,受到了秦王的高度重视。

受到秦王的重用。

三、课文解析:1、范读课文。

2、提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纠正朗读的节奏和字音。

3、根据以前听说过的故事,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述这个故事4、根据课下注释,由学生讨论如何翻译课文,由各组派代表发言。

5、补充课文注释。

履:鞋子。

欲:想要。

置:放。

自度其足:自己量好了脚的尺码。

度: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

后面的“度”字,作名词用,就是量好的尺码。

至之市:等到赶到集市时。

至:到,等到。

之:到……去。

市:集市。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通假字: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反:同“返”,返回。

四、提问:这个郑国人为什么最后没能买上鞋子?他犯了什么错误?明确: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

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因而闹出了大笑话,连鞋子也买不到。

思想僵化,不知道随机应变。

五、小结: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什么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随机应变,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不可顽固守旧,不知变通,否则就会闹出笑话。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4古代寓言二则》word教案 (2)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4古代寓言二则》word教案 (2)
第五课古代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复述主要内容。
2、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3、能理解文章的寓意并对自己有所启示。
教学重点、难点:
1.文言字词,重点句子的翻译。
2.能理解文章的寓意并对自己有所启示。
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多种样式的诵读为主,教师点 拨,学生一、谈话 导入,明确学习方法。
2、继续预习新课。
3、背诵
相 互 交流
畅谈感受
检查预习
默读
质疑、合作释疑
交 流疑难、释疑
交流疑难、释疑
多种方式朗读
翻译复述
自主思考
合作交流
思考
交流
归纳:
授后小记:
9月14日
用文章的原文来理清事情的发展顺序。
四、理解文章的寓意。
价郑人:你觉得郑人蠢吗?蠢在何处?
2.联系实际: 我们的现 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事或人吗?
3.讨论: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要点:告诉我们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要知道变通、要从实际出发。
五、指导背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文章并翻译。
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是怎样学习寓言的?(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道理) 。
本课的两则寓言与以前学过的寓言相比有什么不同?(文言文,学习文言文要先把语句读通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然后 讲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最后达到熟读成诵。)今天,我们 用这样的方法 先来学习《郑 人买履》。
朗读课文(两则寓言),解决生字词的读音。
履遂涉坠()遽()
契()矣()亦()惑()
二、整体感知课文(郑人买履)
1.导入,组织学生默读
2.让学生质疑、合作释疑

《古代寓言二则》教案5

《古代寓言二则》教案5

《古代寓言二则》教案5《古代寓言二则》教案5教案:古代寓言二则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a.了解古代寓言的基本特点和传统形式。

b.理解两则古代寓言的寓意和道德教育意义。

c.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道德品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a.利用讲述、分组讨论和小结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b.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c.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a.培养学生对道德品质和人性深度的思考。

b.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欣赏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通过呈现寓言的定义,激发学生对古代寓言的兴趣。

b.提问:你们了解什么是寓言吗?可以举例说明一下。

2.学习两则古代寓言(30分钟)a.分组阅读《老狗的转身》和《蚂蚁和蝇》两则古代寓言。

b.小组讨论:i.这两则寓言的主题是什么?有何寓意?ii. 你们对这两则寓言有何思考和感受?c.课堂展示:每个小组选取一位代表,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

3.理解寓言的道德教育意义(30分钟)a.引导学生思考:寓言是什么样的文学形式?它有何道德教育的作用?b.小组讨论:围绕《老狗的转身》和《蚂蚁和蝇》的道德教育意义展开讨论。

c.整合讨论: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

4.道德品质与人性的反思(20分钟)a.呈现一些关于道德品质和人性的名言警句,引导学生对这些观点进行思考。

b.小组讨论:以个人经历或身边的事例,分析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品质的重要性。

c.分享讨论结果,鼓励学生分享真实的、有价值的故事。

5.思考与展望(15分钟)a.小结:通过讨论和分享,总结古代寓言的特点、道德教育意义和人性的复杂性。

b.提问:你对寓言这种文学形式有何新的认识?你会如何运用寓言的道德教育作用?c.展望:了解其他古代和现代的寓言作品,培养继续探索寓言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评价1.根据学生的参与和表达情况,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语文古代寓言两则教案

语文古代寓言两则教案

语文古代寓言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两则古代寓言故事的内容。

(2)能够分析并理解寓言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3)能够概括和阐述寓言故事所传达的道理和启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合作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培养学生的表达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两则古代寓言故事的内容。

(2)分析并理解寓言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3)概括和阐述寓言故事所传达的道理和启示。

2. 教学难点:(1)寓言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

(2)将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和启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古代寓言两则》文本。

2.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白板、教学卡片等。

3. 参考资料:相关古代寓言故事的研究资料、寓言故事解析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寓言故事的相关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古代寓言故事的特点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两则古代寓言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教师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3. 讲解与分析:(1)教师对两则寓言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进行讲解和分析。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寓言故事所传达的道理和启示。

4. 实践与应用:(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演绎寓言故事。

(2)教师引导学生从寓言故事中汲取智慧,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两则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所传达的道理。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进行自我反思。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理解寓言故事的能力。

2. 学生对寓言故事中比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能够将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和启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教学教案-初一语文教案
古代寓言二则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
2、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3、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4、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2、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3、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教学设想;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在熟读的基础上,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学习,读懂课文大意,学习文中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创设情境,共同探讨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

(课前搜集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如: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等)
2、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较深的道理,以进行劝喻或讽刺;常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

3、文言文的特点:语言简洁、凝练
二、作家、作品
1、韩非:战国后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

曾与李斯一起受学于荀子。

因见韩国日益削弱,上书韩王,力主修明法制,富国强兵,韩王不听,退而著书十万余言。

书传至秦国,秦王大为赏识,于是发兵攻韩,迫使韩国送韩非入秦,入秦后,因李斯等人陷害,韩非被拘入狱,后被李斯毒死于狱中。

2、《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韩非子》是战国韩国贵族韩非所著,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

三、疏通字词字义
1、字音、字形
lǚ 履suì 遂nìng 宁度:duó量长短dù 量好的尺码
2、通假字
坐,同“座”,座位。

反,同“返”,返回。

3、重要语句
(1)郑人有欲买履者,“定语后置”句,现在顺序应为:有欲买履(的)郑人。

(2)宁信度,无自信也。

倒装句,实际上为:“宁信度,无信自也。


4、复述故事
5、准确翻译,做到字字落实
6、你怎样看待“郑国人”,怎样看待“郑人买履”。

7、文章寓意
(1)从郑人相信尺码的角度来看,其寓意在于告诫人们做人做事应从实际出发,不应固守习惯、墨守成规。

(2)从郑人返家取尺码的角度看,其寓意也可理解为遇事不可太机械,而应随机应变,灵活机动地处理各种变化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课学习的内容,齐背《郑人买履》。

二、查字典,读准字音。

sshè 涉jù遽qì 契yǐ 矣ruò 若
三、作家、作品
1、吕不韦,秦庄襄王及秦王嬴政时,为丞相,封文信侯,门下有宾客三千。

2、《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吕氏春秋》,也称《吕览》,是战国末期秦国的相国吕不韦的门客编写的一部书,是杂家的代表著作。

此书语言精练,《史记·吕不韦列传》说,书写成后,“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所以后人用“一字千金”来形容文辞高妙,不可更改。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TEXT-ALIGN: left; mso-pa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