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教学教案-初一语文教案
《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
级教案设计)
《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积累文言重点词语并了解《韩非子》和《吕氏春秋》。
2、引导学生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把握故事情节,领悟寓意。
过程与方法:
在揣摩、理解寓言故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运用“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意”的阅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认识固执守旧、脱离实际的不良后果,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念,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并背诵两则寓言。
难点:引导学生深层理解寓意进而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教学方法】
朗诵法、合作讨论法、品味欣赏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课时教学要点:引导学生学习《刻舟求剑》
一、情景导入
在一个短小的故事中蕴含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郑人买履》,下面我们一起来背诵这篇短文(学生背诵),通过这篇寓言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呢?(学生回答)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则寓言,看看从这则寓言中我们又会明白什么道理呢?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背景资料(多媒体显示)
吕不韦战国末秦相,相传门下有宾客三千
《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也称《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的门客编写的一部书,是杂家的代表作。
2、引导学生叙述故事内容
3、学生展示所积累的字词(多媒体显示)
涉shè遽jù契qì矣yǐ若ruò
4、学生初读课文,要读出人物的语气。
三、合作讨论、疏通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词语,疏通文句,圈点勾画疑难文句。
七年级语文《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苏教版
《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2.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3.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培养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教学重难点】
1.对照注释把课文读通读懂,了解寓意。
(因为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可能有理解障碍,所以教师宜指导学生通过阅看注释、查阅工具书等方式自己钻研,读懂课文,突破理解障碍,不可越俎代庖翻译给学生听。)2.由寓言引发的感悟。
(两则寓言,寓意各个不同,宜指导学生反复品读,感悟文章的意旨。)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郑人买履》)
一、激趣导入
1.大家猜谜语:一双玉燕靠地飞,早上出门夜里归。(猜一生活用品)
谜底:鞋子。自然导入到课文《郑人买履》。
2.什么是寓言:在一个短小的故事中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3.投影简介韩非及《韩非子》。
二、学习《郑人买履》
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1.小组成员互读过关:先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成员互读,然后在全班交流,教师组织学生正音。
2.小组成员互译:
小组活动,结合书下注释,逐字落实,互译课文,并记录疑难问题,稍后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课堂交流疑难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利用工具书及有关资料当堂解答。(答案尽可能由学生自己得出)
4.讨论课文内容,领悟寓意。
三、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展开合理想象,扩写《郑人买履》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刻舟求剑》)
一、成语接龙,语文活动
全班同学分成两队进行“成语接龙”竞赛。(5分钟)
教师鼓励性评价,表扬活动中突出的小组以及个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寓言二则》教案及练习 苏教版
寓言二则——《郑人买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理解“郑人买履”的寓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掌握文言字词的意思,了解个别字词的特殊用法并能识记,能用优美的语言翻译短文。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郑人买履”的寓意。
教学难点:
特殊字词的解释与用法。
一、导入新课
5、指名朗读(适当点评)
三、了解课文内容
1、圈划重点的文言词(履、度、坐、之、操、反、及、遂、宁、无、其、以)
A、独立学习,看课文注释查工具书。
B、合作学习,四人小组疏通文字
C、老师巡回释疑。
D、小组汇报
E、教师讲解重点、难点(师生讨论)
(1)操、持、取的意义
(2)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3)宁信度、无自信也
四、疏通文章结构。
事情的起因:(欲买履,度其足)
事情的经过:(至之市——已得履
忘持度——反归取之)
结果:(市罢,遂不得履)
五、把握寓意(学生讨论)
(1)《郑人买履》中那个买鞋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刻画这一形象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板书:
郑人买履
事情的起因:(欲买履,度其足)
事情的经过:(至之市——已得履
忘持度——反归取之)
结果: (市罢,遂不得履)
寓意:做事不可因循守旧,不知变通,固执迂腐,犯教条主义。教学反思:
课题:《郑人买履》班级姓名
1、《郑人买履》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人。
2、给下列字注音。
①履()②宁()
3、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翻译
⑴而置之其坐 ____通_____:________
⑵反归取之 ____通_____:________
4、解释下列加点字
之而置之其坐:_____ 至之市: _____
初中语文《古代寓言二则》优秀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古代寓言二则》优秀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两则寓言分别揭示了事物都有它自身内部的进展规律,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不顾客观实际,主观武断,自以为是,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会弄巧成拙,会失去到手的机会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背事物的规律”及“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这两则寓言所要说明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背事物的规律”及“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这两则寓言所要说明的道理。
2.能借助解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教学预备
老师:多媒体课件或图片。
同学:搜集其他寓言故事。
教学方法:讲解、探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1.读书指导。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①板书课题。
②谈话导入。
依据平常的积累,说说你了解的寓言故事,最好能说出寓言给你的启示。
(同学发言沟通后,老师顺势引入新课。)
③其他导入形式。
或通过活动,激发同学爱好,引入新课,如:(投影几幅有关寓言故事的图画)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图画,并用一个恰当的成语形容画面内容。(组织同学成语竞猜)这些成语有许多都是由寓言故事演化而来的,那么,今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则古代寓言。
或讲解并描述现实社会中有关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的小故事,与同学对话沟通导入。
或检查同学课前查找资料的状况,让同学沟通介绍有关《古代寓言二则》的资料,直接导入新课。
(2)朗读课文———“奇文共赏”。
七年级语文上册5古代寓言二则教案(新版)苏教版
古代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
2、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3、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4、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识记并理解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
2、理解本文的深刻寓意。
教学难点:
1、体会寓言的特点、理解本文的深刻寓意。
2、学会灵活机动的处理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把以下材料印发给学生
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2、准备好幻灯片、投影仪,投影或小黑板。
(一)、导入:由学生学过的寓言导入。
(二)、了解作者和寓言特点。
(三)、阅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习文言文的时候,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弄懂文意,对一些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古今词意差别大的词要记住。下面请同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以及和同学讨论试着翻译课文。
2、学生读两则寓言,师生正音。
3、复述寓言,可以加入自己的想像。
4、找出自学中的疑难字、词、句,交流讨论。(老师可以自由选择字、词、句)
•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吾忘其度.反归取之.及.反
•遂.不得履何不试之以
..足宁信度.
•有涉.江者遽契.其舟遽.契其舟是.吾剑之所从坠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5、翻译课文。
(四)、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讨论问题:
1、买鞋的郑国人只相信量脚的尺寸,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你认为有这样的傻子吗? 郑人的
性格特点是什么?,(固执、迂腐)这个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2、楚人渡江刻舟求剑,最终会有什么结果?楚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愚蠢、糊涂)这个
寓言讽刺的是什么样的人?
3、世上究竟有没有像楚人、郑人那样的蠢人?
《古代寓言二则》之《刻舟求剑》教学案
《古代寓言二则》之《刻舟求剑》教学案【理论支持】
这是七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第五课中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是以寓言的形式出现的,重点应在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体会学习文言文方法。新课程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位置,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地探究学习,积极参与发现,努力激活思维,从而获得知识、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本课重要词句的含义。
3.懂得刻舟求剑得不到剑的原因,明白必须根据情况
的变化办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涉、遽、契、是、惑”等词的含义。
2.懂得本则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课前延伸
1.搜集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样的
道理。
故事经过:
道理: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练习题。
课内探究
一、学
1.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检查预习
(1)学习小组互批预习题,共同纠偏质疑。
(2)各学习小组向全班汇报自主学习本课的初步感受。 3.自主阅读
【出示幻灯片】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读不准的标出来。
(2)“涉、遽、契、是、惑”等重点字词的意思。
(3)对照注释准确翻译课文。
(4)读完这个故事,你觉得楚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这一环节能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标地阅读文本,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度促思,自能通解,从而达到“不待老师讲”、“不需要教”就能初步理解文章的内涵。】
4.小组合作
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全班学生前后四人或六人为一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并进行合作学习。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教案(1)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教案(1)课题五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1、熟读《郑人买履》,翻译、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课时计划2课时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寓意,并对自己有所启示。
教学难点读懂寓言,理解大意。
教学方法
以读为主,注重引导。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1、由生活中的一些固执己见、迷信教条导入本课。
二、关于寓言
寓言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体裁,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动物
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夸张、讽喻等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寄寓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给人以劝诫作用。
(简言之:通过短小的故事,表达深刻的道理)
如:自相矛盾,守株待兔,亡羊补牢……
三、学习第一则《郑人买履》
1介绍作者韩非:战国末年著名的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出身于韩国贵族家庭。在政治上主张变法图强,积极向韩国君主献计献策,却不被采用,于是他转而埋头著述之中。他的作品传到秦国后,受到了秦王的高度重视。继而受到秦王的重用。他的著作后人称《韩非子》。本篇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2、履遂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宁信度
3、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感情,注意人物的语气。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
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5、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全文
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情和回答别人时的执迷不悟的神气,另外还要表现别人问话时的应表现出的疑惑之情。
七年级语文《古代寓言两则》的教案
七年级语文《古代寓言两则》的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懂字词,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意。
教学重难点:
对照注释把课文读通读懂,了解寓意。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二课时《xx》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会两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用自己的话说故事。
3、情感与态度:
积极参与合作讨论,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领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学习方法。
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是怎样学习寓言的?(使学生知道,学习寓言要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讲的道理)。
本课的两则寓言与以前学过的寓言相比有什么不同?
(使学生知道,这两则寓言是文言文,学习文言文要先把语句读通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然后讲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最后达到熟读成诵。)今天,我们用这样的方法先来学习《郑人买履》。
二、自读自悟,研究读懂,读通每句话。
1、学生自读《郑人买履》,边读句子边看注释,同桌合作,尝试说一说句子的意思;研究怎样读,才能读通顺,试着读一读。
2、全班交流:句子怎么读,句子是什么意思;学生评议,老师点拨引导。
一句一句地研读,指导理解句子意思,读通顺,使学生领悟,只有理解了词句的意思,才能把语句读得正确、通顺。
重点检查难句。
三、讲寓言故事,理解寓义,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
1、自己练习讲寓言故事,再小组讲,全班讲。
2、小组、班级讨论:郑国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哪里?从这则寓言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你能悟出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举出实例说一说。
《古代寓言二则》之《郑人买履》 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寓言二则》之《郑人买履》教案教学设
计
【理论支持】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是否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有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郑人买履》的教学设计要坚持“以读为本”、“读思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启发诱导学生进行高效的语文学习,注重指导和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合作探究,使学生自己会学,主动探索,主动发现。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本课重要词句的含义。
3.让学生懂得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履、度、操、反、遂、宁”等词的含义。
2.懂得本则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课前延伸
1.收集以前学过的寓言故事,并说说它所蕴含的道理。
2.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布置的预习练习题。
课内探究
一、学
1. 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说说这些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检查预习
(1)学习小组互批预习题,共同纠偏解疑。
(2)各学习小组向全班汇报自主学习本课的初步感受。
3. 自主阅读
【出示幻灯片】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读不准的标出来。
(2)解释“度、坐、操、反、及、罢、遂、之”的意思。
(3)对照注释准确翻译课文。
(4)读完这个故事,你觉得郑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师在学生个体阅读时巡视)
(这一环节一方面培养学生形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另一方面,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为合作交流学习提供充分的准备。此外,带着目标学习,这是自主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和条件。)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精品教案
课题:《古代寓言二则》课型:古文教具:多媒体学习目标
1、初识文言文特点和寓言的特征。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3、反复诵读,读懂文意并准确翻译。
4、理解寓言寓意,并用以指导现实生活。
学习重点
反复诵读,读懂文意并准确翻译
学习难点
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课时:2课时
教学用具:
1.将本课知识点制作成课堂使用的幻灯片。
2.学生准备汉语词典、文言文词典等工具书。
教学过程教学旁注建议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1)龟兔赛跑:乌龟跟兔子赛跑,结果兔子失败。
(2)守株待兔:种田人放弃劳作,想不劳而获。
解答:寓意(1)骄傲使人落后、失败。
(2)成果靠劳动取得,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是危害自己的。
二、课前热身:
1、了解“寓言”:
寓言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体裁,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寄寓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给人以劝戒作用。
2、介绍作者:
韩非:战国末年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出身于韩国贵
族家庭。在政治主张变法图强,积极向韩国君主献计献策,却不被采用,于是他转而埋头著述之中。在这些作品中他把法、术、势思想熔为一体,从而大大丰富了法家学说的思想内涵。这些作品传到秦国后,受到了秦王的高度重视。受到秦王的重用。本篇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2、检查预习(见预习卡)
三、整体感知:
1、学生散读(两遍,体会朗读节奏,了解大意,找出应注意的字音和字型。)
2、学生朗读
(指导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读《郑人买履》时,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情和回答别人时的执迷不悟的神气,另外别人问话应表现出疑惑之情。)
七年级语文上册 古代寓言二则之郑人买履教案(新人教版)
郑人买履
主备人: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课型:总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知识,特别是重点字词的解释,文章的翻译。
2、了解寓言的基本知识。
3、学习分析寓言故事,学习启示,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字词的解释,文章的翻译。
2、分析寓言故事,掌握寓言启示。
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郑人买履.:自度.其足:吾忘持度.:
遂.不得履:宁信度.:
2、解释加点字: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
忘操.之: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3、韩非,战国末期,的主要代表人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日常问题思考:想一想我们平时是如何买鞋子的?
二、相关文学、文化知识:
1、战国:我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时期之一,东周末期,战国是华夏历史上分裂对抗最严重最持久的时代之一。
2、《韩非子》:战国法家代表人物韩非的著作,其中有很多的寓言故事,如:郑人买履、守株待兔、郢书燕说、滥竽充数、买椟还珠、自相矛盾。
三、熟读课文: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在听的同时注意断句,给不清楚读音的字注音。
2、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熟,读顺。
3、齐读课文。
四、读文章思考问题:
1、试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则寓言
2、郑人为什么没有买到鞋?
3、你觉得郑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五、课外拓展:
1、试例举几个含有“履”字的成语。
2、查阅相关资料,试例举一些含有寓言故事的成语,并说一说其中的寓意。
六、试着翻译全文,并将翻译内容写下来:
七、小结: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最为精彩的部分便是结尾的人物对话,既解开了他人的疑惑,也将郑人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教学教案-初一语文教案
古代寓言二则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
2、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3、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4、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2、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3、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教学设想;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在熟读的基础上,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学习,读懂课文大意,学习文中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创设情境,共同探讨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课前搜集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如: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等)
2、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较深的道理,以进行劝喻或讽刺;常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
3、文言文的特点:语言简洁、凝练
二、作家、作品
1、韩非:战国后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曾与李斯一起受学于荀子。因见韩国日益削弱,上书韩王,力主修明法制,富国强兵,韩王不听,退而著书十万余言。书传至秦国,秦王大为赏识,于是发兵攻韩,迫使韩国送韩非入秦,入秦后,因李斯等人陷害,韩非被拘入狱,后被李斯毒死于狱中。
2、《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子》是战国韩国贵族韩非所著,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
三、疏通字词字义
1、字音、字形
lǚ 履suì 遂nìng 宁度:duó量长短dù 量好的尺码
2、通假字
坐,同“座”,座位。
反,同“返”,返回。
3、重要语句
(1)郑人有欲买履者,“定语后置”句,现在顺序应为:有欲买履(的)郑人。
(2)宁信度,无自信也。倒装句,实际上为:“宁信度,无信自也。”
4、复述故事
5、准确翻译,做到字字落实
6、你怎样看待“郑国人”,怎样看待“郑人买履”。
7、文章寓意
(1)从郑人相信尺码的角度来看,其寓意在于告诫人们做人做事应从实际出发,不应固守习惯、墨守成规。
(2)从郑人返家取尺码的角度看,其寓意也可理解为遇事不可太机械,而应随机应变,灵活机动地处理各种变化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课学习的内容,齐背《郑人买履》。
二、查字典,读准字音。
sshè 涉jù遽qì 契yǐ 矣ruò 若
三、作家、作品
1、吕不韦,秦庄襄王及秦王嬴政时,为丞相,封文信侯,门下有宾客三千。
2、《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吕氏春秋》,也称《吕览》,是战国末期秦国的相国吕不韦的门客编写的一部书,是杂家的代表著作。此书语言精练,《史记·吕不韦列传》说,书写成后,“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所以后人用“一字千金”来形容文辞高妙,不可更改。
- 初一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要点48页PPT
- 初中语文所有课文教案
- 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教案3篇
- 初中语文教案大全
- 七年级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案例
-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要点
- (完整)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