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与制备》教案4页word文档
化学初中氧气制备教案
化学初中氧气制备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 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
3. 能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教学重点:1. 氧气的制备方法。
2. 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理解氧气在实验中的生成过程。
2. 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试管、试管夹、试管架、燃烧器等。
2. 实验试剂:过氧化氢、氧化铁、酸等。
3. 教学PPT或实验演示视频。
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引导学生了解氧气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2. 理论讲解:讲解氧气的制备方法,包括过氧化氢分解、氧化铁燃烧等过程。
3.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氧气制备的过程,让学生观察氧气的生成和收集。
4. 学生探究:让学生自行进行氧气制备实验操作,指导他们观察实验过程和记录实验结果。
5. 总结:让学生总结氧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过程,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思考。
教学延伸:1. 深化理解:引导学生探讨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拓展他们的化学知识。
2. 拓展实验:让学生设计新的氧气制备实验方案,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反馈: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结果分析等内容。
2.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氧气制备实验结果讨论和分享,促进他们之间的学习互动和交流。
教学评估:1.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2. 实验结果:评估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3. 知识应用:评估学生对氧气制备方法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中化学氧气教案word
初中化学氧气教案word教学内容:氧气的性质及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基本性质;2. 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3. 了解氧气的应用。
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及应用教学难点:氧气的制备方法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燃烧烧杯、试管、导管等;2. 实验试剂:过氧化氢、氢氧化钠等。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一下我们周围哪些物质中含有氧气,为什么我们需要氧气等问题。
二、讲解氧气的性质及应用(15分钟)1. 氧气的性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能促进燃烧,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气体之一。
2. 氧气的应用:氧气广泛应用于医疗、生产和科研等领域,如供氧、燃烧等。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制备氧气实验:将过氧化氢加入燃烧烧杯中,再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使用导管收集生成的氧气。
2. 实验效果展示:演示氧气的燃烧特性,让学生观察氧气的性质。
四、讲解氧气的制备方法(10分钟)1.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制备氧气的原理;2. 讲解氧气的工业制备方法,如空气的分馏等。
五、实践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制备氧气;2. 学生自行收集氧气,并观察氧气的性质。
六、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习到的关于氧气的知识,并展示氧气的应用领域。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撰写一份关于氧气的实验报告;2. 让学生查阅材料,了解氧气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对氧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同时,也引导学生关注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老师氧气制备教案
初中化学老师氧气制备教案
课题:氧气的制备
教学目标:
1.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
3. 能够进行氧气的实验制备,并能够观察氧气的性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
2. 熟练使用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
3. 观察氧气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提出问题:氧气是什么?它有哪些性质?
二、实验操作(30分钟)
1. 实验原理:氧气可以通过分解过氧化氢(H2O2)来制备。
2. 实验步骤:
a. 取一个试管,倒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b. 将试管倒置放入试管架中,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溶液使其分解,并收集生成的氧气;
c. 将收集到的氧气置于一根火柴上,观察氧气对火的作用。
三、实验讨论(10分钟)
1.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果;
2. 学生提交实验报告,分析实验数据并总结氧气的制备方法。
四、实验总结(5分钟)
1. 总结氧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过程;
2. 鼓励学生将实验结果和观察现象与氧气的性质联系起来。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作业:写一份实验报告,总结氧气的制备方法和观察结果;
2. 提醒学生复习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为下节课做准备。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教学,学生对氧气的制备方法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和动手能力。
化学初中氧气的制取教案
教案:氧气的制取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制取方法。
2. 学会使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 能够独立完成氧气的制取实验。
教学重点:1. 氧气的性质和制取方法。
2.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氧气的制取实验的操作技巧。
2. 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导管、集气瓶等。
2. 实验试剂:过氧化氢、二氧化锰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呼吸的空气中有什么成分?2. 学生回答:氧气。
3. 教师总结:氧气是空气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它对于我们的生命至关重要。
二、学习氧气的性质(10分钟)1. 引导学生学习氧气的性质,如无色、无味、支持燃烧等。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氧气的性质。
三、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10分钟)1. 引导学生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如过氧化氢法、高锰酸钾法等。
2.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制取氧气。
四、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和注意事项(10分钟)1. 引导学生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如准备实验、操作实验、收集氧气等。
2.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熟悉制取氧气的步骤。
3. 教师强调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如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规定等。
五、学生独立完成氧气的制取实验(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和经验。
2.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氧气的用途和应用,如氧气疗法、氧气的工业用途等。
2. 学生可以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比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氧气的性质和制取方法,让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实验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和实验室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化学实验教案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化学实验教案氧气的制取与性质氧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在许多化学实验和工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关于制取氧气和其性质的化学实验教案。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能够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性质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氧气的制取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氯酸钾的热分解,另一种是通过高锰酸钾的酸性分解。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使用高锰酸钾进行氧气的制取。
三、实验器材和药品准备1. 器材:烧杯、锥形瓶、导气管、蜡烛、火柴等。
2. 药品:高锰酸钾。
四、实验步骤1. 将适量高锰酸钾加入烧杯中。
2. 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溶解高锰酸钾。
3. 将锥形瓶倒置于烧杯中,并确保锥形瓶完全被水覆盖。
4. 用导气管将锥形瓶的底部连接到蜡烛上。
5. 使用火柴点燃蜡烛并迅速将其放入烧杯内。
6. 观察锥形瓶内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和讨论1. 实验表明,高锰酸钾酸性分解产生氧气,并且可以通过该方法制取氧气。
2. 锥形瓶内的火焰会变得更大更明亮,表明产生了较高浓度的氧气。
3. 学生需要注意安全问题,操作时确保烧杯和锥形瓶的稳定性,以避免发生意外。
六、氧气的性质1. 氧气无色、无味、无毒,对大多数物质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2. 氧气是一种能够维持燃烧的气体,它能促进许多物质的燃烧反应。
3. 氧气也是呼吸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它能够与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释放能量供人体使用。
七、实际应用1. 氧气广泛应用于医疗、矿山和紧急救援等领域,用于维持人体正常呼吸和提供供氧设备。
2. 在工业领域,氧气可以用作高温燃烧、氧化反应和金属冶炼等过程的氧化剂。
3. 氧气还可用于水处理、卫生防疫等方面。
八、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应谨慎,避免高锰酸钾溅入皮肤或眼睛。
2. 在进行实验时需注意火源,并保持通风良好的实验环境。
3. 学生操作时需要佩戴安全眼镜和手套,保证个人安全。
结论:通过本实验,学生了解了氧气的制取与性质,认识到氧气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并掌握了制取氧气的方法。
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的室制取与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家庭小实验: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消毒剂、催化剂等,尝试在家中制取氧气,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调查报告:了解氧气在医疗、环保、工业等领域的应用,撰写一篇调查报告,展示氧气的实际价值。
3.思考题:
-分析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阐述氧气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探讨氧气助燃性和氧化性的原理,举例说明这些性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学会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但对氧气的制取与性质的认识尚处于初步阶段。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巩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操作,同时理解氧气的特性和应用。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方面:
-氧气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及意义。
2.教学难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细节及安全注意事项。
-对氧气性质的理解和运用,尤其是氧化反应的判断。
-将氧气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和性质。
-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加深对氧气性质的理解。
3.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氧气的室制取与性质》,通过学习,我们将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性质和应用。
(二)讲授新知
1.知识讲解:
-氧气的制取方法:分解过氧化氢、加热氯酸钾和加热高锰酸钾等。
-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无臭,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等。
-氧气的化学性质:助燃性、氧化性,与其他元素或化合物发生氧化反应。
2.实验演示:现场演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强调操作注意事项和实验安全。
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教案范文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1.2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时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1.3学会氧气性质实验的基本操作。
2.过程与方法2.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
3.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实践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教学难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利用多媒体展示氧气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氧气的存在和作用。
1.2提问:你们对氧气有什么了解?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知识讲解2.1讲解氧气的性质,包括无色无味、助燃性等。
2.2讲解氧气的用途,如呼吸作用、氧化反应等。
2.3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包括分解过氧化氢、加热氯酸钾等。
3.实验操作3.1分组实验:每组同学按照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进行操作。
3.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4.实验分析4.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4.2学生分享实验心得,交流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5.巩固练习5.1教师布置关于氧气性质和制取方法的练习题。
5.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并反馈。
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7.作业布置7.1布置关于氧气性质和制取方法的课后作业。
7.2要求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氧气的应用领域。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取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后作业要注重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在讲解氧气的性质时,通过互动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能在空气中呼吸?空气中有哪些气体?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了解氧气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与制备》教案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与制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3)学会使用氧气实验器材,并能够安全地进行氧气实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氧气的性质;(2)通过实验操作,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注健康的生活态度;(3)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废弃物处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氧气的制备方法;(3)氧气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的实验现象和解释;(2)氧气的制备原理和实验操作。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酒精灯、试管、铁丝、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等。
2. 教学器材:PPT、黑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PPT展示氧气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来源和性质;(2)讲述氧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氧气的性质:(1)引导学生观察氧气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密度等;(2)进行氧气助燃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原因;(3)进行氧气供给呼吸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原因。
3. 讲解氧气的制备方法:(1)讲解过氧化氢分解制备氧气的原理;(2)讲解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制备氧气的原理。
4. 进行氧气实验:(1)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注意安全操作;(2)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3)引导学生处理实验废弃物,注意环保。
五、课堂小结2. 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3. 提醒学生珍惜生命,关注健康。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氧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完成相关习题;2. 写一篇关于氧气实验的观察报告,包括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和实验体会;3. 思考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并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教案
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教案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教案范文一、【学习目标】1、掌握实验室和工业上获得氧气的方法。
2、通过本实验操作过程,练习仪器的装配、物质的加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收集气体和检验收集的气体等基本操作。
3、了解氧气的性质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用品】:锥形瓶、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长颈漏斗、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集气瓶、玻璃片、水槽、燃烧匙、棉花、高锰酸钾、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木炭、铁丝三、【预习感知】1、要获得氧气,你知道有什么方法?2、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两种方法)3、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主要根据和来选择。
收集装置根据来选择。
4、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5、给试管加热时,有哪些不正确的操作会使试管炸裂?6、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你能用什么方法将氧气装在集气瓶中?7、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怎样使收集到的.气体基本不含氮气?8、如何检验收集的气体?四、【教学过程】(一)氧气的获得1、阅读课本P36三、氧气的获得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2个问题:(1)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2)工业上获得氧气的原理依据方法步骤2、预习课本P36活动与探究,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明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几个问题:方法:药品:原理: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及仪器:步骤:收集方法及原因:验满方法:检验方法: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注意事项:①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②加热时要先预热试管再集中在有药品的部位加热③收集时,开始排出的是空气,不宜立即收集④实验完毕,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预习课本P34,用收集到的氧气分别做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根据实验填写实验反应物生成物化学反应表达式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①木炭及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有什么实验现象?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要在末端系一根火柴?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在集气瓶低部铺少量沙子或加少量水?④有哪些可能会使铁丝不能燃烧?五、【轻松课堂】1、鉴定一瓶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A、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B、观察气体的颜色C、闻气体的气味D、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瓶中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A、防止水倒吸入试管B、防止产生氧气太快无法收集C、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带入集气瓶D、防止试管破裂3、、实验室制取氧气,主要有下面几项操作:①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可以收集;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③把导管移出水面;④把药品装入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熄灭酒精灯;⑥先均匀加热,然后再固定在盛药品的部分加热。
实验4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4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气体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会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边探究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从中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2.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探讨。
三、教学难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及仪器、装置的探讨。
实验用品:铁架台、水槽、试管、酒精灯、集气瓶、坩锅钳、木炭、带导管的橡胶塞、火柴、。
化学初中制作氧气教案
化学初中制作氧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 掌握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银分解制取氧气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实验观察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过氧化氢、过氧化银、试管、漏斗、燃烧棒等。
2. 实验过程中需注意安全,学生操作时要佩戴护目镜和手套。
三、教学过程
1. 介绍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提供实验器材和化学品,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3. 实验操作:
a. 实验1: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
1)取一定量过氧化氢倒入试管中。
2)将试管倒立在水盆里,漏斗的口朝下浸入水中。
3)用燃烧棒点燃水下的氢气,观察氢气燃烧产生的现象。
b. 实验2:过氧化银分解产生氧气
1)取一定量过氧化银粉末倒入试管中。
2)用一根玻璃棒将试管中的过氧化银粉末搅拌均匀。
3)观察试管内氧气的生成情况。
四、教学总结
1. 总结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果。
2. 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3. 提醒学生实验结束后注意安全,正确处理残余化学品。
五、作业
根据实验结果,撰写一份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过程、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六、教学反思
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与制备》教案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与制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氧气的基本性质,如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等;(2)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如分解过氧化氢、氯酸钾或高锰酸钾等;(3)学会使用氧气的实验操作技能,如使用试管、酒精灯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氧气的制备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2)通过实验验证氧气的性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态度;(3)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注意实验安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氧气的基本性质;(2)氧气的制备方法及实验操作;(3)氧气的实验验证。
2. 教学难点:(1)氧气的制备原理及实验操作技巧;(2)氧气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导管、单孔塞、双孔塞、澄清石灰水、铁丝、木炭等;2. 实验药品: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等;3.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已学过的气体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新的学习内容;(2)提问:你们对氧气有什么了解?氧气有什么特殊之处?2. 知识讲解:(1)讲解氧气的基本性质,如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等;(2)讲解氧气的制备方法,如分解过氧化氢、氯酸钾或高锰酸钾等;(3)讲解氧气的实验操作技能,如使用试管、酒精灯等。
3. 实验演示:(1)演示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2)演示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实验现象;(3)演示氧气支持燃烧的实验,如铁丝燃烧、木炭燃烧等。
4. 学生实验操作:(1)分组进行实验,学生自行操作制取氧气;(2)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3)学生实验结束后,汇报实验结果,交流实验心得。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氧气的性质与制备方法;(2)强调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与制备》教案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与制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氧气的概念、性质和用途。
2. 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氧气的概念、性质和用途2.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过氧化氢溶液、氯酸钾、高锰酸钾)3. 氧气的收集和检验4.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及实验操作。
2. 教学难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已学过的物质性质,引出氧气的概念和性质。
2. 讲解与演示:讲解氧气的制备方法(过氧化氢溶液、氯酸钾、高锰酸钾),并进行实验演示。
3.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制取氧气,并观察实验现象。
4. 实验总结: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氧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5. 练习与拓展:布置课后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尝试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氧气性质和制备方法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操作评价: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课后习题:布置相关的习题,巩固学生对氧气的制备与性质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考虑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以及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计划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从业者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氧气的应用。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相关的工业设施,实际观察氧气的制备和使用过程。
九、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化学教材,提供学生系统学习的资源。
【2019年整理】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与制备》教案
初中化学教学导学案【课 题】氧气的性质与制备【学习要求】1. 加强学生对氧气主要性质和用途的理解。
2. 形成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化学性质的认识。
3.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方法;学会如何选择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重点】 形成知识规律,并能初步运用。
一、自习反馈 二、氧气的性质: 1、〔情景探讨〕2005年3月29日,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发生一起两辆货车相撞的交通事故,导致其中一辆槽罐车上的液氯(Cl 2)大面积泄漏,造成公路旁居住村民重大伤亡。
在事故现场可以看到地面上方有大量的黄绿色气体,并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
消防人员戴着防毒面具,身穿防毒服,用高压水枪向天空及沉降在地面的氯气喷洒水和碱液,以此消除Cl 2的污染和伤害。
(1)根据以上信息, 请归纳出(Cl 2)的物理性质: 。
(2)如果当时你在现场,怎样做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 2、〔问题组一〕①氧气是由 元素组成的?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 。
②请画出N 、O 、F 三种原子结构示意图:③根据示意图,我们可得出三种元素的活泼性顺序是: 。
④我们知道,O 2可以与大多数金属单质反应,你能通过氧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解释一下: 氧气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反应吗? 3、〔同步练习〕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1——20号元素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① 请将示意图中A 、B 上方的两处空格填上相应内容。
②画出A 、B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的是 。
A 、B 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③请你推断:O 2可以与示意图中那些金属反应? 三、氧气的制备:1、〔实验探究〕:利用桌面上的仪器,请你组装出制氧气的发生装置: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1)实验室可以用加热固体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原理是:2KMnO 4 K2MnO 4 + MnO 2一1 H 氢2 He 氦 2345 67二3 Li 锂4 Be 铍5 B 硼6 C 碳7 N 氮A 9 F 氟10 Ne 氖三11 Na 钠 12 Mg 镁B14 Si 硅15 P 磷16 S 硫17 Cl 氯18 Ar 氩四19 K 钾20 Ca 钙△+ O 2↑;也可以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写出反应方程式: 。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教学设计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教学设计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的教学设计如下:实验目的:1.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和性质。
2.探索氧气与其他物质的反应。
实验器材:1.水蒸气收集装置(烧杯、水槽、玻璃提取管、橡皮管等)2.还原瓶(内装还原剂、硫酸、漏斗、排气装置等)3.磷铋(或者可用作催化剂的其他物质)4.焊枪5.火柴6.蜡烛7.火焰试剂(镁粉、木炭等)8.氢氧化钠溶液9.高锰酸钾溶液实验步骤:实验一:氧气的制取步骤一:制备还原瓶1.取一个干净的烧杯,加入适量的搅拌均匀的还原剂,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2.将硫酸倒入漏斗中,加入还原剂,慢慢滴入烧杯中,使其填满漏斗和烧杯。
3.将装有硫酸的还原瓶放入水槽中,使其与环境隔绝。
步骤二:制取氧气1.取一定数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至沸腾,并将它注入烧杯中。
2.将烧杯放入水槽中,使其完全浸没于水中。
3.用玻璃提取管连接还原瓶与烧杯,通过排气装置排除其中的空气。
保持火焰离还原瓶较远,以避免反应火焰引发瓶内混合气体爆炸。
4.通过火焰试剂点燃烧丙酮,将火焰接近烧杯底部,烧燃剩余氢气,观察气体收集装置中气体的变化。
实验二:观察氧气的性质步骤一:观察氧气对蜡烛燃烧的影响1.点燃一个蜡烛,观察其燃烧情况。
2.将蜡烛残留下来的烛心吹灭,然后将其放入水中熄灭。
3.用火柴点燃蜡烛后取出,立即将蜡烛靠近氧气收集装置中的氧气,观察蜡烛燃烧情况。
步骤二:观察氧气对镁粉燃烧的影响1.取少量镁粉,放入陶瓷老鼠夹中,点燃镁粉。
2.将点燃的镁粉放入氧气收集装置中的氧气中,观察镁粉燃烧情况。
步骤三:观察氧气对高锰酸钾的影响1.取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液,注入装有氧气的容器中。
2.观察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情况。
实验结果:实验一:氧气的制取1.实验操作成功时,会在氧气收集装置中观察到氧气气泡的生成。
2.还原瓶内的气体成分应为氮气和二氧化碳,排出时注意防止火焰引发爆炸。
实验二:观察氧气的性质1.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更加旺盛,火焰较大。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与制备》教案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与制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3)学会使用氧气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2)通过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注健康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氧气的制备方法及实验操作。
三、教学难点:1. 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实验现象的理解;2. 氧气的制备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氧气发生器、集气瓶、导管、火柴、铁丝等;2. 实验试剂: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氯酸钾等;3.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氧气的发现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提问:氧气有什么性质?如何制备氧气?2. 学习氧气的物理性质:(1)介绍氧气的颜色、气味、密度等物理性质;(2)学生观察氧气的发生和收集过程,了解氧气的溶解性。
3. 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1)介绍氧气与碳、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2)学生实验观察氧气与其他物质的反应过程,分析反应原理。
4. 学习氧气的制备方法:(1)介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如分解过氧化氢、加热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等;(2)学生分组实验,操作氧气制备过程,观察实验现象。
5. 总结与评价:(1)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氧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2)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6. 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整理实验报告;(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实验操作的正确性。
教师还应考虑是否有学生对某些概念或操作不够清晰,以便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或下一节课进行复习。
七、课堂练习:为了巩固学生对氧气性质和制备方法的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初中化学氧气制备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氧气制备讲解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制备氧气的方法;
3. 理解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氧气的制备方法;
难点:理解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展示一瓶氧气气体,在课堂上进行氧气的气体特性介绍,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氧气的性质
1. 物理性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能够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稍大。
2. 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很活泼的气体,与许多元素和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等。
三、氧气的制备方法
1. 加热过氧化银:将过氧化银加热,即可分解生成氧气和银。
2. 过氧化氢分解:将过氧化氢加热,分解生成氧气和水。
四、实验操作
在实验室中进行过氧化氢分解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生成氧气的现象。
五、氧气的应用
1. 生活中:氧气是人体呼吸必需的气体,也用于医疗氧疗、潜水氧气瓶等。
2. 工业中:氧气在焊接、轮胎充气、化学合成等方面广泛应用。
六、课堂讨论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讨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七、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八、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让学生对氧气的制备方法和应用进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讲解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氧气的相关知识,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祝大家学习顺利!。
初中化学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实验活动 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课题: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材版本: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五四学制八年级实验活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及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借助学生亲身实验操作,落实初中化学学生实验基本操作和基本技标准大纲的要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中注意事项的分析。
实验用品:大试管、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玻璃片、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火柴、木条、药匙、坩埚钳、棉花、砂纸、高锰酸钾、细铁丝、木炭、水、教学过程:一、引领目标,尝试准备出示实验报告单,让学生明确本节实验活动的目的,了解实验重难点及小组合作的实验方式。
二、知识储备,尝试观摩1、学生预习汇报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实验原理。
2、分析实验,学生回答:实验室制取氧气需要哪些实验用品?采用哪种收集方法更合适?实验操作步骤有哪些?实验中要注意哪些操作规则或注意事项?如何验证并验满一瓶氧气等?3、设计一组学生实验操作,教师结合这组实验(对错操作)进行讲解和正确的示范演示,让学生认真观摩和对比反思。
三、小组合作,尝试实验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实验,完成实验操作: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氧气并进行检验。
教师重点关注实验操作中的安全进行适当指导。
四、拓展提升,尝试提高1出示验证氧气性质的实验。
在“木炭燃烧”和“铁丝燃烧”实验中班内小组可以任选一组进行实验操作。
2完成操作实验步骤、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论的任务后,与班内实验内容相同的小组进行交流,与实验内容不同的小组进行比较。
交流或反思实验中的收获。
五、交流讨论,尝试收获小组实验是否成功?班内交流经验。
如果实验成功,总结一下成功的经验。
如果实验不成功,反思一下实验失败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教学导学案
【课题】氧气的性质与制备
【学习要求】
1.加强学生对氧气主要性质和用途的理解。
2.形成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化学性质的认识。
3.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方法;学会如何选择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重点】形成知识规律,并能初步运用。
一、自习反馈
二、氧气的性质:
1、〔情景探讨〕
2005年3月29日,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发生一起两辆货车相撞的交通
)大面积泄漏,造成公路旁居住事故,导致其中一辆槽罐车上的液氯(Cl
2
村民重大伤亡。
在事故现场可以看到地面上方有大量的黄绿色气体,并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
消防人员戴着防毒面具,身穿防毒服,用高压水枪向
的污染和伤害。
天空及沉降在地面的氯气喷洒水和碱液,以此消除Cl
2
(1)根据以上信息,请归纳出(Cl
)的物理性
2
质:。
(2)如果当时你在现场,怎样做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
2、〔问题组一〕
①氧气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
②请画出N、O、F三种原子结构示意图:
③根据示意图,我们可得出三种元素的活泼性顺序是:。
可以与大多数金属单质反应,你能通过氧原子结构示意图④我们知道,O
2
来解释一下:
氧气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反应吗?
3、〔同步练习〕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1——20号元素的示意图。
①请将示意图中A、B上方的两处空格填上相应内容。
②画出A、B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的是。
A、B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③请你推断:O
2
可以与示意图中那些金属反应?
三、氧气的制备:
1、〔实验探究〕:利用桌面上的仪器,请你组装出制氧气的发生装置:
(1)实验室可以用加热固体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原理是:2KMnO
4 K
2
MnO
4
+ MnO
2
+ O
2
↑;也可以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写出反应方程式:。
(2)采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你可以利用上述仪器组装的发生装置是:。
(3)用双氧水制氧气,你能组装出几套发生装置?
2、〔问题组二〕
(1)、请你根据实验探究中两个制氧气的不同方法,确定出制O2的发生装置有几种类型?
这些类型分别适应于什么特点的反应?
由此我们可知:确定发生装置的依据是:。
(2)、收集气体的方法有几种?选择依据是什么?
3、〔学以致用〕
当今世界产生的CO
2
越来越多,结果造成了对地球的危害——“温室效
应”,地球温度越来越高。
不过CO
2也有对人类有益的一面:例如,人们利
△
用CO
2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用它来灭火;又利用
CO
2
能溶于水,来制造汽水饮料。
我们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
溶液反应来制取CO
2。
根据以上信息,利用下图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制取CO
2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是。
(2)利用桌面上你已经完成的发生装置和其他器材,请你组装一套完整
的CO
2
制取装置。
四、〔随堂检测〕
今天是化学实验室的开放日,老师拿出两瓶试剂,一瓶是黑色粉末,另一瓶是无色液体。
他取少量试剂在试管中混合,立即冒出大量无色气泡。
老师让我们对该气体进行探究:
(1)此气体是什么物质?我们验证该气体的实验方案是:
猜想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
此气体可能是。
现象是:
(2)我准备制取该气体,采用的发生装置可选用下图中的,收集装置是。
(3)如用下图装置收集该气体,
a b
①如果瓶内是空气,则气体应由端(a或b)导入。
②如果瓶内是水,则气体应由端(a或b)导入。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上帝说:你要什么便取什么,但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2、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
没有它,天才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
3、当你无法从一楼蹦到三楼时,不要忘记走楼梯。
要记住伟大的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学会分解你的目标,逐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