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法论

合集下载

六法论在绘画创造中的现实意义-文档资料

六法论在绘画创造中的现实意义-文档资料

六法论在绘画创造中的现实意义

南朝谢赫提出的六法: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针对现代艺术的表达,同样具有标准化的现实意义,也应是千古不变的金科玉律,是从事绘画艺术的人们都应该遵从的。

南朝谢赫提出的六法: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六法论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中国古代绘画自此进入理论自觉的时期,以六法作为衡量绘画成败高下的标准。针对现代艺术的表达,同样具有标准化的现实意义,也应是千古不变的金科玉律,是从事绘画艺术的人们都应该遵从的。

六法论自南朝谢赫总结提出,历代画论多有论述,但也仅限于中国域内。而对于现代绘画,尤其在近百年来西方绘画引进以来,自然而然受西方艺术理论的各思潮影响从而自然而然对其理论逐渐淡化甚至忽略。而艺术史已发展至21世纪,中国的各种艺术形式也已经粉墨登场,然而都只是步西方后尘或沦为西方的“点心”。而真正具有民族文化的传世名作似乎少有产生。仰望艺术星空,我国历代名品熠熠生辉,永垂不朽,然当代艺术品能否添列其中,还有待时间检验。油画民族化早就由前辈如林风眠、徐悲鸿、吴冠中诸先生终身践行。早先,他们都有留欧求学经历,正统严格地接受过西方学院式训练。又自幼接受中国传统教育,

自习艺以来受民国初蔡元培先生所倡“以美育代宗教”之力学宗旨熏染。回国后自然地开始各自的中西艺术结合形式的探索并各有所成,面貌新颖,诚为一代经典,是我们后辈的学习典范,也是我辈回归自身传统,向传统学习,走向成功的楷模。

谢赫六法的名词解释

谢赫六法的名词解释

谢赫六法的名词解释

1.谢赫六法包括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

经营位置、传移摸写六个方面。

2.谢赫六法是南齐宫廷画家和绘画理论家谢赫在《古画品录》

中总结和发展前代绘画理论中的法则,论述了所绘对象的内在精神和外在的状态,在用笔,用墨,用色,构图,临摹上都做了很详细的解释,是后代画家在教育教学方面和品评优劣作品方面,都是一个非常重要标准。《古画品录》首先提出绘画的目的是:“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这就是指出了:通过真实的描写收到教育的效果。这一理论认识的出现是进步的现象,是我国第一部有科学性、系统性的画品专著。谢赫的《古画品录》是中国绘画史上举足轻重的传世之作。他在书中品评了前代27位画家的作品,几乎是中国画创作历史上的第一次系统性总结。其中他提出的“六法”论尤为精彩,对中国古代绘画创作的影响极为深远。《古画品录》中对于画家的评论的重要意义也在于保留了可贵的史料。在他之后有陈朝姚最的《续画品》,唐朝李嗣真的《后画品》,僧彦悰的《后画录》,这就开始了中国绘画史的最早的著述,至唐代,由张彦远汇集成《历代名画记》。

“六法论”的主旨

六法论的主旨就是画面形象的精神气质,也就是东晋人物画

家顾恺之所称为的“神”,中国画不但要描绘出对象的外形还有表达出其精神,也就是“神情兼备”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都有精神,达到神似就能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也离不开其他几法,也要有笔墨技法和构图,这些都是要靠后天练习、临摹积累经验,才能更好地表达的,但如果只有后五法,没有气韵的画,也只是只拥有技术的画罢了,并不传神。一幅画的意境和气韵就是它的灵魂。没有灵魂的事物就是一具空壳。

六法论名词解释

六法论名词解释

六法论名词解释

六法论,又称“六法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思想体系,它是中国古代思想家韩非子提出来的,在中国历史上深深影响了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六法论源于韩非子的《韩非子》,被誉为“六经之乱,六法之治”。

六法论指的是六种治理思想,它们是“政”、“法”、“礼”、“言”、“智”和“”。“政”是政治,指的是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法”是法律,指的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法律制度;“礼”是礼仪,指的是国家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礼仪;“言”是言论,指的是全民的公共讨论;“智”是智慧,指的是国家的科技管理;“”是仰,指的是国家的宗教仰及其传统文化。

六法论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影响了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也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发展,至今仍在影响着中国的政治、法律和文化。它认为,政治、法律、文化、社会、经济等领域应该遵照“六法”,以确保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六法论中的“政”,指的是国家的政治制度及其秩序,它要求政府采取恰当的政策,以保护公民的权利,实现公正的政治环境,促进公众的参与,改善国家的经济发展。“法”,指的是国家的法律制度,要求政府确保法律和法规的执行,保护公民的权利,规范国家的社会行为,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礼”,指的是社会礼仪,要求遵守社会伦理道德,尊重文化传统,建立和谐社会。“言”,指的是公共讨论,要求尊重他人的观点,

做好社会监督,促进公众的参与,改善公共服务体系。“智”,指的是科技管理,要求政府积极推进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指的是宗教仰及其传统文化,要求尊重宗教仰,尊重传统文化,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国画赏鉴六法你知道多少?

国画赏鉴六法你知道多少?

国画赏鉴六法你知道多少?

要欣赏中国画,那么掌握了解中国古代品评绘画的基本原则——“六法”是很有必要的。

“六法”是南北朝时期生活在南齐的着名人物画家和美术理论家谢赫提出来的。谢赫擅长肖像画和仕女画,据载他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默写功夫。但是,他在中国画史上的地位,主要还是取决于他在理论方面的贡献。他的着作《古画品录》,初步奠定了中国画理论的完整体系,提出了品画的艺术标准——“六法论”。

所谓“六法论”,是指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六个方面。

气韵生动,即画面形象的精神气质,也就是东晋人物画家顾恺之称为的“神”。画面形象的精神气质要生动活泼、活灵活现、鲜明突出、形神兼备。中国画的要求,不仅要描绘出对象的外形,而且还要表现出它的精神。人物有精神,山水、花鸟也有精神。达到神似,就能气韵生动。许多画家认为,没有气韵的作品是不能称之为画的。当然,要表现出艺术形象的生动性、真实性,即气韵,也与其他五法分不开的。气韵生动离不开构图立意、笔墨技法。因此,它和其余五法是一个整体。其他五法同时也离不开气韵生动,否则,也就成为了缺乏灵魂的纯技术性的东西。

骨法用笔的骨法原来是指人物的外形特点,后来泛指一切描绘对象的轮廓。用笔,就是中国画特有的笔墨技法。骨法用笔总的来说,就是指怎样用笔墨技法恰当地把对象的形状和质感画出来。如果我们把气韵生动理解为“神”,那么也就可以简单地把骨法用笔理解为“形”了。因此,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形”的描写借助于笔墨写出来,而写形又不过是手段,其目的是表现“神”,这与顾恺之的“以形写神”的表现客体的法则是一致的。

六法论英文版

六法论英文版

六法论英文版

Six Principles Theory is a Chinese ancient standard and important aesthetic principle for evaluating art works. It was first proposed in the Southern Dynasties by Xie He, who proposed a preliminary and complet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painting in his work "Painting Evaluation". From then on, the ancient Chinese painting entered the period of theoretical consciousness, and used the Six Principles as the standard to measure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painting. For the original text of Xie He's Six Principles, because of different punctuations, the interpretations of later generations are slightly different. The "Six Principles" first appeared in the Southern Dynasties in Xie He's work "Classic Painting Evaluation".

国画六法论

国画六法论

国画六法论

国画六法论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是古代画家们在长期的绘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六条重要原则。这六法分别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

一、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是指绘画的内在神韵和韵律,是绘画的灵魂。画家需要通过笔墨表现对象的生命力和动态,展现出其内在的气韵和生动性。这一法则强调了绘画不仅要注重形似,更要追求神似,将对象的内在精神表现出来。

二、骨法用笔

骨法用笔是指用笔的方法和技巧,是表现对象形体的基础。画家需要通过熟练的用笔技巧,表现出对象的轮廓、结构、线条等,以达到造型准确、线条流畅、力度十足的效果。这一法则强调了用笔的技巧和造型的准确性。

三、应物象形

应物象形是指画家要准确地描绘对象的形态和特征。画家需要仔细观察对象,对其形态、质感、色彩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以便能够在画布上准确地表现出对象的形象。这一法则强调了绘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四、随类赋彩

随类赋彩是指画家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和情境赋予画面不同的色彩。色彩是绘画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它可以增强画面的生动性和表现力。画家需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和情境,选择不同的色彩和色调,以表现出画面的情感和氛围。这一法则强调了色彩的选择和运用。

五、经营位置

经营位置是指画家要精心安排画面的构图和布局。画面构图是绘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决定了画面的整体感和视觉效果。画家需要根据画面的主题和表现形式,精心安排画面的构图和布局,以突出画面的主题和重点,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这一法则强调了构图和布局的重要性。

六、传移摹写

传移摹写是指画家要善于借鉴和学习前人的绘画经验和技巧。中国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历代画家都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绘画遗产。画家需要虚心学习前人的绘画经验和技巧,借鉴他们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丰富自己的艺术语言和创作思路。这一法则强调了学习和借鉴的重要性。

中国画的”六法”

中国画的”六法”

中国画的”六法”

“六法”是南北朝时期生活在南齐时代的著名人物画家和美术理论家谢赫提出来的,谢赫擅长肖像画和仕女画,据载他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默写功夫,但是,他在中国画史上的地位,主要还是取决于他在理论方面的贡献,他的著作《古画品录》,初步奠定了中国画理论的完整体系,提出了品画的艺术标准——“六法论”。

“六法论”包括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六个方面:气韵生动:就是画面形象的精神气质,也就是以前东晋人物画家顾恺之称为的“神”。气韵生动就是指画面形象的精神气质生动活泼,活灵活现,鲜明突出。也就是“形神兼备”,中国画的要求,不仅要描绘出对象的外形,而且还要表现出它的精神。人物有精神,山水、花鸟也有精神。达到神似,就能气韵生动。许多画家认为,没有气韵的作品是不能称之为画的。当然,要表现出艺术形象的生动性、真实性,即气韵,也与其他五法分不开的。气韵生动也离不开构图立意、笔墨技法的。因此,它和其余五法是一个整体。其他五法同时也离不开气韵生动,否则,也就成为了缺乏灵魂的纯技术性的东西。

骨法用笔:骨法原来是指人物的外形特点,后来泛指一切描绘对象的轮廓。用笔,就是中国画特有的笔墨技法。骨法用笔总的来说,

就是指怎样用笔墨技法恰当地把对象的形状和质感画出来。如果我们把气韵生动理解为“神”,那么也就可以简单地把骨法用笔理解为“形”了,囵此,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形”的描写借助于笔墨写出来,而写形又不过是手段,其目的是表现“神”,这与顾恺之的“以形写神”的表现客体的法则是一致的。

谢赫“六法论”在现代工笔绘画中的应用

谢赫“六法论”在现代工笔绘画中的应用

谢赫“六法论”在现代工笔绘画中的应用

谢赫是中国画界的一位杰出人物,其“六法论”被公认为是中国画的基本法则之一。

在现代工笔绘画中,谢赫的“六法论”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画家们提供了一种完整的

绘画思路和技巧方法。本文将从五个方面阐述谢赫“六法论”在现代工笔绘画中的应用。

一、“墨、线、点、饰、色、气”六法是现代工笔绘画的基本法则

在工笔绘画中,墨、线、点、饰、色、气六法是画家必须掌握的基本构图要素。墨是

画面的基础,它可以用来表现形态、造型、质感和空间。线则是画面的灵魂,它可以用来

表现形态和造型的变化和流动,同时也可以细节和纹理贡献自己的力量。点是画面的点缀,它可以用来表现画面的氛围和情感,实现重点突出,还可以构成整体的节奏感和动感。饰

则是画面的装饰,它可以通过几何形式、图案、纹样等方式表现各种元素,增强画面的视

觉效果。色是画面的色彩,它对于工笔画来说极为重要,正确处理色彩关系可以增强画面

的表现力和现实性。气则是画面的气氛,它可以表现不同的情绪、气氛和气息,决定了画

面的整体格调和气质。

二、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推陈出新

谢赫“六法论”提出的时间虽然非常久远,但是其思想和方法依然具有现代化的意义。现代工笔画家不应该把谢赫“六法论”仅仅看作是一种传统的绘画方法,而应该看作是一

种不断适应时代潮流、发展和创新的方法。因此,现代工笔画家应该在谢赫“六法论”的

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提出新的理论和方法,从而使绘画更加生动、新颖和有趣。

三、合理运用“六法论”中的墨、线、点、饰、色、气,实现作品的表现力

现代工笔画家的目的是通过墨、线、点、饰、色、气等手法,创造出更好的视觉效果

六法论的内容

六法论的内容

六法论的内容

六法论是一种中国古代的文学体裁,源自东汉末年,被称为六朝四极之一。它的主要特点是以形式严谨的辩证文体来讨论和辨析六法,即《金》、《木》、《水》、《火》、《土》、《人》六个方面的道理和本质。

六法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对自然界中的各个元素和人的关系进行观察和推理,来探讨宇宙万物的生成和运行规律。它认为六法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了复杂而又相对稳定的宇宙秩序。其中,《金》象征质地坚硬、不易变形,代表了稳定和持久的特性;《木》象征生长和发展,代表了生命力的源泉;《水》象征流动和润泽,代表了变化和灵活性;《火》象征光明和热能,代表了活力和热情;《土》象征稳定和承载,代表了安定和坚实;《人》则是研究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在六法论中,通过对各法的特性和相互作用进行辩证讨论,揭示了宇宙间种种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种辩论形式常常采用对仗、对比和对错等手法,用以推理和印证各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六法从物质的角度透视了宇宙万象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学者对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思考和探索。

六法论在中国的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为后来的哲学、科学研究提供了理论思维的基础,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学、诗词和文章的创作也有所启发。六法论以其深邃而抽象的思考方式,为中国古代文学注入了一种独特的理性理念,丰富了古代文化的内涵。

总而言之,六法论是一种具有独特特点的古代文学形式,通过对六个法则的辩证讨论,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它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在学术、文化和艺术领域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谢赫六法名词解释

谢赫六法名词解释

谢赫六法名词解释

“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是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所讲的绘画六法。这里是概括了唐代孙位、张彦远、唐玄度三家对于书画所见略同之处,后人也称为“六法论”。

其实,就是指谢赫提出的六种绘画的方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这里说的“气”是什么?“韵”又是什么?作者认为“气”是一种内在精神,要画者全身心投入到对所描绘的客观物象的感受中去,就是通常所说的要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韵”是一种美的体现,有了气韵,绘画才能有生命力,艺术才能打动人。

谢赫以为“气”就是气势、气魄。气不仅仅指绘画时表现出来的大小、长短、粗细、强弱、虚实等方面的差别,而且包含着画家本人的气质、气度、学养,以及他对事物的看法和评价等。气还不是单纯的“霸悍之气”,它应该是壮美的,是生动的。《宣和画谱》称黄筌的画“多得山川英气”,王维的诗歌“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些话都说明,艺术作品中包含的那种“气韵生动”的意蕴,主要取决于画家自身的修养。文字不过是载体,画家借助于这个载体,把内在的情感抒发出来,让人们从中体会到美感。作为一个画家,除了画出“骨法用笔”,还要加上“气韵生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作画先做人的道理。

谢赫以为“气”就是气势、气魄。气不仅仅指绘画时表现出来的

大小、长短、粗细、强弱、虚实等方面的差别,而且包含着画家本人的气质、气度、学养,以及他对事物的看法和评价等。气还不是单纯的“霸悍之气”,它应该是壮美的,是生动的。《宣和画谱》称黄筌的画“多得山川英气”,王维的诗歌“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些话都说明,艺术作品中包含的那种“气韵生动”的意蕴,主要取决于画家自身的修养。文字不过是载体,画家借助于这个载体,把内在的情感抒发出来,让人们从中体会到美感。作为一个画家,除了画出“骨法用笔”,还要加上“气韵生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作画先做人的道理。

译文 中国画论 六法论

译文 中国画论 六法论

原文:昔谢赫云:“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

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模移写。自古画人罕能兼之。”彦远试论之曰:古之画,或能移其形似,而尚其骨气。以形似之,外求其画,此难可与俗人道也。今之画,纵得形似,而气韵不生。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上古之画,迹简意澹而雅正,顾、陆之流是也。中古之画,细密精致而臻丽,展、郑之流是也。近代之画,焕烂而求备,今人之画,错乱而无旨,众工之迹是也。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然则,古之嫔擘纤而胸束,古之马喙尖而腹细,古之台阁竦峙,古之服饰容曳,故古画非独变态、有奇意也,抑亦物象殊也。至于台阁树石、车舆器物无生动之可拟,无气韵之可侔,直要位置向背而已。顾恺之曰:“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其台阁一定器耳,差易为也。”斯言得之。至于鬼神人物,有生动之可状,须神韵而后全。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笔力未遒,空善赋彩,谓非妙也。故韩子曰:“狗马难,鬼神易。狗马乃凡俗所见,鬼神乃谲怪之状。”斯言得之。至于经管位置,则画之总要。自顾、陆以降,画迹鲜存,难悉详之。唯观吴道玄之迹,可谓六法俱全,万象必尽,神人假手,穷极造化也。所以气韵雄状,几不容于缣素;笔迹磊落,遂恣意于墙壁。其细画又甚稠密,此神异也。至于传模移写,乃画家末事。然今之画人,粗善写貌,得其形似,则无其气韵;具其彩色,则失其笔法。岂曰画也?呜呼!今之人,斯艺不至也。宋朝顾骏之常结构高楼以为画所,每登楼去梯,家人罕见。若时景融朗,然后含毫;天地阴惨,则不操笔。今之画人,笔墨混于尘埃,丹青和其泥滓,徒污绢素,岂曰绘画?自古善画者,莫匪衣冠贵胄、逸士高人,振妙一时,传芳千祀,非闾阎鄙贱之所能为也。

谢赫“六法论”

谢赫“六法论”

谢赫“六法论”

谢赫“六法论”

谢赫(公元479—502年),中国南朝齐梁间画家,绘画理论家。事迹不可考。善作风俗画、⼈物画。著有《古画品录》,为我国最古的绘画论著。评价了3世纪⾄4世纪的重要画家。提出中国绘画上的“六法”,成为后世画家、批评家、鉴赏家们所遵循的原则。

《古画品录》⾸先提出绘画的⽬的是:“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这就是指出了:通过真实的描写收到教育的效果。这⼀理论认识的出现是进步的现象。

他提出绘画的“六法”是:⼀、⽓韵⽣动,⼆、⾻法⽤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或作“传模移写”)。“⽓韵⽣动”是指表现的⽬的,即⼈物画要以表现出对象的精神状态与性格特征为⽬的。顾恺之的关于绘画艺术的⾔论,以及魏晋以来⼈们对于⼈物的鉴赏评论所⼀致强调的⼈的精神⽓质的⽣动的表现。这些⾔论是谢赫提倡“⽓韵⽣动”的根据。“⾻法⽤笔”主要的是指作为表现⼿段的“笔墨”的效果,例如线条的运动感、节奏感和装饰性等。从古代画论中可见古代画家和评论家对这⼀点的重视。“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是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形、⾊、构图。“传移模写”是学习绘画艺术的⽅法:临摹,也是复制的⽅法。关于临摹,古代有很多不同的技术,是⼀个画家所必须熟悉的。由此可见,“六法”是古代绘画实践经,提⾼为理论的。关于“六法”,过去存在着若⼲混乱的看法。或有意的加以神秘化,例如说:五法可以学,⽽⽓韵只能先天的。或者⽤⽓韵⽣动否定其余诸法的必要性,⽽流为形式主义的掩护。或者把“六法”当作创作实践的技法,⽤以证明古⼈的写实技法已达到很⾼的⽔平。诸如此类混乱的看法,都有待⽤历史观点加以澄清。

浅谈谢赫的“六法论”及对当代中国绘画的教育意义

浅谈谢赫的“六法论”及对当代中国绘画的教育意义

浅谈谢赫的“六法论”及对当代中国绘画的教育意义

2019-10-17

【摘要】南北朝时期,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谢赫提出的“六法”,即“⽓韵⽣动,⾻法⽤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成为整个中国画审美和批评的标准,系统的总结了绘画创作的规律,从内在⽓韵的传递,到外在的⽤笔,结构,⾊彩,构图,以及临摹等都有所涉及,对中国画的发展起到了巨⼤的推动作⽤,⼀千多年来⼀直被历代画家传承和发展。同时“六法”对当代中国绘画也产⽣了深远的影响和巨⼤的教育意义,值得我们认真的学习和运⽤。

【关键词】谢赫;六法;当代中国绘画

谢赫,中国南北朝时期的画家、绘画理论家,在中国画的实践和理论⽅⾯造诣颇深,尤其在《古画品录》,(现为我国历史最久远的绘画著作),中提出的中国绘画上的“六法”对后世画家,批评家影响深远。唐代美术理论家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述:“昔谢赫云:画有六法:⼀⽈⽓韵⽣动,⼆⽈⾻法⽤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

在对谢赫六法论的研究中,有的学者提出六法论,并不是谢赫⾸创,是在谢赫以前画论中就有的,早在东晋时期的著名画家顾恺之的《论画》中,已有六法的雏形,⽽谢赫的六法论只不过是在前⼈的基础上做出对这“艺术的存在”的概括和陈述。但不管怎么说,谢赫的六法论对中国绘画的贡献是巨⼤的,我们有必要对它进⾏⼀次全⾯的梳理和研究。

⼀、六法提出的社会背景和⽂化环境

谢赫所处的时代是汉灭亡魏晋之交,儒家伦理思想⽇渐式微,以⽼庄思想为基础的清谈⽞学渐趋流⾏,到了南北朝时期这⼀思想占据主导地位。“谢赫所处的⽂化环境可⽤⼗⼆字谓之:尚清谈,崇⽼庄,亲⾃然,斥儒术” ①。从绘画的风格来看,“南朝得秀丽之雅,多填新意;北朝得拙实雄浑,⼤都刚健” ②。谢赫属南朝⼈,⼜兼当时著名的画家及理论家,加之⼜有前⼈的绘画理论作为基础,所以六法的提出并不是偶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名词解释谢赫绘画六法

名词解释谢赫绘画六法

名词解释谢赫绘画六法

指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总结的绘画创作的六种原则

“六法论”是指: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六个方面。

①“气韵生动”或“气韵,生动是也”,是指作品中刻画的形象或作品整体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富于生命的活力。原为衡量画中人物形象,后扩至其他题材作品,乃至某一绘画形式因素。

②“骨法用笔”或“骨法,用笔是也”,其中“骨”为一比喻性概念,借指人内在性格的刚直、果断及所画人物的骨相所体现出的身份气质。谢赫的“骨法”也包涵了用笔所表现的骨力、力量美,它是传统绘画特有材料工具和民族风格所决定的美学原则。

③“应物象形”或“应物,象形是也”,指画家的描绘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将其置于气韵与骨法之后,表明南北朝时代对描绘对象真实性十分重视的同时又深刻地把握了艺术的外在表现与内在表

现的关系,它的位置是很恰当的。

④“随类赋彩”或“随类,赋彩是也”,是指着色,可以解释为色彩与所画之物象相似。

⑤“经营位置”或“经营,位置是也”。经营原意为营造、建筑、位置或指物象的地位或指安排配置的动作,因断句不同而使“位置”或为名词,或为动词,总之指构图和构思。

⑥“传移模写”或“传移,模写是也”,传移摹写就是指写生和临摹。对真人真物进行写生,对古代作品进行临摹,这是一种学习自然和继承传统的学习方法。

“六法”是南北朝时期生活在南齐的著名人物画家和美术理论家谢赫提出来的,是赏析、掌握中国画的基本原则。谢赫是中国第一个绘画理论家,擅长肖像画和仕女画。

谢赫“六法论”新释

谢赫“六法论”新释

谢赫“六法论”新释

作者:高行翠

来源:《美术界》 2010年第11期

TEXT/高行翠

谢赫(公元479-502年)中国南朝齐梁间画家,绘画理论家,事迹不可考。善作风俗画、

人物画。著有《古画品录》,为我国最古的绘画论著。在这本书中他评价了三世纪至四世纪的

重要画家。谢赫在其《古画品录》中提出了较为完备的绘画理论,史称“六法论”。“六法”

最初是谢赫对三国至齐梁间的27位人物画家的画品排序所给出的理论依据。其内容是:“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

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l)”“六法”完整地确定了中国画创作的艺术规范,对画面意境效果、用笔用墨方法、造型结构规律、色彩运用原则、画面布局形式和传承学习手段等

都进行了较为全面而精准的概括,成为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评价标准和重要的审美原则。气

韵生动:“气韵生动”实际上是对顾恺之“传神论”的直接继承和发展。顾恺之把人物的精神

气质、性格特征借助于宗教和哲学观念——“神”来表达,第一个把“神”引进了美学领域。

谢赫把顾恺之的“神”,用具有基本相同含义的“气韵”取而代之。这个概念在形象上更具体化,可以以人的华绮服饰、体态姿容等外在形式表现出来(2)。简单地说,“六法”中的“气韵”指的是人的精神状态,人的形体中流露出的一种风度仪姿,能表现出入的情调、个性、尊卑以

及气质中美好的、但不可指陈的一种感受(3)。气韵生动是画家创作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和标准,画有其则活,无其则死,一幅画的成败皆在于此,无论其笔墨技术如何之娴熟,色彩构图怎样

谢赫六法论心得600字

谢赫六法论心得600字

谢赫六法论心得600字

谢赫是南齐时著名的画家、绘画理论家,在中国画的实践和理论方面造诣颇深,但可惜的是没有画作流传下来,但是他的理论《画品,古画品录》却是中国绘画史上一篇重要的流世之作,“六法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绘画做的一个概括性总结,在文中,谢赫评论了在他之前的27位画家,并提出了“六法论”,而“六法论”是文中最精彩的部分,“六法论”最早出现在南齐谢赫的著作《画品》中,他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从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以及对画家的要求都详细的记录在内,自从“六法论”提出以后,中国的绘画理论就自觉地以它为标准。谢赫的“六法论”是怎样论述的呢,又是怎样继承和发展的?需要对内容做一个详细的解释;唐代美术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记载: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谢赫云: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今人钱钟书《管锥编》第四册论述这段文字,“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气韵生动,“气韵”是一个人从内而外所散发出来的气质,是一个人本质的体现,是人生命力的显现,所谓“气韵”是作品和作品中刻画的形象有一种生动的韵致,显得富有生命力,“气韵”原是魏晋时期的用词,如“风气韵度”“风韵遒迈”等,指的是人物从姿态表情中显示出来的精神气质、情味和韵致,由先前的单评论人物,到后来慢慢的上升到山水等。“气韵”与“传神”在表现人物的形象的特质上是一致的,不同的是“传神”主要是指从面部或者是从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法论”有哪些内容呢?它包括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摸写六个方面:

1.气韵生动:气韵指什么呢?就是画面形象的精神气质,也就是以前东晋人物画家顾恺之称为的“神”。气韵生动就是指画面形象的精神气质生动活泼,活灵活现,鲜明突出。也就是“形神兼备”,中国画的要求,不仅要描绘出对象的外形,而且还要表现出它的精神。

2.骨法用笔:骨法原来是指人物的外形特点,后来泛指一切描绘对象的轮廓。用笔,就是中国画特有的笔墨技法。骨法用笔总的来说,就是指怎样用笔墨技法恰当地把对象的形状和质感画出来。

3.应物象形:就是画家在描绘对象时,要顺应事物的本来面貌,用造型手段把它表现出来。也就是说,描绘事物要有一定的客观事物作为依托,作为凭借,不能随意的主观臆造。也就是客观地反映事物,描绘对象。但是,作为艺术,也可以在尊重客观事物的前提下进行取舍、概括、想象和夸张。这可以说是指一种创作态度和方法。

4.随类赋彩:则是指色彩的应用了,指根据不同的描绘对象、时间、地点,施用不同的色彩。

5.经营位置:则是指构图。经营是指构图的设计方法,是根据画面的需要,安排调匿形象,即通过所说的谋篇布局,来体现作品的整体效果。中国画也是历来重视构图的,它要讲究宾主、呼应、虚实、繁简、疏密、藏露、参差等种种关系。

6.传移摸写:就是指写生和临摹。对真人真物进行写生,对古代作品进行临摹,这是一种学习自然和继承传统的学习方法。

核心

六法”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六法”的基础和核心是以辩证象形思维为特征的天人合一认识论,以及赋予强烈笔墨、色、章法与造型。这些,作为一个艺术体系,它独立于科学之外,表现出任何学科都无法替代的价值和品格。它不仅是中国艺术的灵魂,同时也将给世界艺术带来极大的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