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合集下载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斜面、 小车、
刻度尺、停表。
【步骤】
1.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的底 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
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和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 v1。
4.将挡板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 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训练
单位换算:(要求写过程)
1) 54km/h = 54 ÷
=
m/s
2)5m/s = 5×
=
km/h
【巩固练习】
一、目标检测 1.(2018内江)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
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
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两处时,电子钟所显示的两个
【设计表格】
路程(m)
S1= S2=
运动时间(s)
t1= t2=
平均速度(m/s)
V1= V2=
3.在实验中经计算后发现v1 大于 v2,你认为可能的原因 是: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 。
【合作交流】
1. 一个物体在4s内通过24m的路程,则它的平均速度是多 少?
2. 甲物体在15s内通过45m的路程,乙物体在25s内通过90m的路 程,则哪一物体运动较快?
(3)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v =___s_____,算出小明的步行速度 t
为___0_.8_2_5___m/s。
2.(2013省卷)一轿车上午11:30驶入皇城高速入口,下午1:30到达 青州出口,总共行驶了240km。该高速公路限速120km/h,期间经过隧 道和桥梁限速80km/h。求: (1)该轿车全程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2)轿车在行驶中有超速吗?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机械运动》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架解一、测量平均速度实验(间接法):1.实验原理:tS v;2.实验器材: 刻度尺、停表、小车、斜面、挡板; 3.实验步骤:(1)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 1;(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 1;(3)根据测得的S 1和t 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1;(4)将挡板移至S 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 2所用的时间t 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4.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具体测量过程和记录表格:得出的结论: 小车从斜面滑下是越滑越快;【例题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将小车从斜面上端A 点由静止释放到达B 点,用电子表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是 ;(2)小车在下落的过程中,受 (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作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km/h ;(3)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4)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 (选填“大”或“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 。

(5)如果在实验中,先释放了小车,才开始计时,那么测得的平均速度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1)v=st;(2)非平衡力;0.72;(3)小于;(4)小;时间;(5)偏大。

【解析】解:(1)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及对应的时间,该实验的原理是v=st;(2)由题意可知,小车是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而且运动过程中没有维持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小车不是处于平衡状态,故小车不是受平衡力的作用;由图示知,小车通过的全部路程为0.5m+0.5m=1.0m,所用的时间为5秒,所以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st =1m5s=0.2m/s=0.72km/h;(3)由图示知,上半程和下半程的路程都是0.5m,但通过上半程所用的时间为3s,下半程所用时间为2s,所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4)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并减小测量时间造成的误差,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测出的时间误差较小。

人教版初中物理讲义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学生版+教师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讲义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学生版+教师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讲义第一章《机械运动》(学生版)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一、要点梳理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目的: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v=s t测量器材:________、________2.实验步骤:(1)使斜面保持____________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

(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__________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和t1,利用公式v=st,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挡板移至斜面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3.常见机械运动的图象: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速直线运动二、重点解读一、测量平均速度实验【例题1】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1)小球在做____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3)小球在____________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二、匀速直线运动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有两种,路程—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

【例题2】如图是某汽车通过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v–t图象,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甲B.乙C.丙D.丁【例题3】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 sB.4 s~8 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0 s~8 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D.8 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三、同步练习一、基础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9分)1.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甲与乙B.甲与丙C.丙与丁D.乙与丙2.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路程s与运动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汽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ab段B.bc段C.cd段D.de段3.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分析可知()A.v甲=0.6 m/s,v乙=0.4 m/sB.经过6 s两小车一定相距6.0 mC.经过6 s两小车一定相距4.8 mD.经过6 s两小车可能相距2.4 m二、实验题(每空1分,共10分)4.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________。

八上物理人教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八上物理人教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刻度尺、停表、木块、金属片。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 保持较小的坡度,在斜面的底部或中部固定金属片。

s1


s2
实验步骤
1.使倾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 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 间tl,把小车通过的路程s1和所用的时间t1填入表中。
车速表:一般叫车速里程表,是实时 显 示 汽 车 时 速 的 仪 表 , 单 位 是 km/h , 一般在驾驶位置正前方。
车轮在转动过程中会形成脉冲信号,根据 这个信号和车轮半径就可以测算出汽车当 下的运动速度。
用刻度尺 测出运动
路程
用停表测 出运动时

测量 小车 计算 运动 时的 平均 速度
平均速度在不 体会 同时间内或不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1.能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物体运动的距离和所
用的时间,并根据公式
v=
s t
,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
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能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
要测量路程可以用刻度尺直接测量,要测量时间可以用
秒表直接测量,那么有没有直接可以测量速度的工具?
没有,只能间接测量。
v=
s t
实验结论: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在不同的路 程上小车平均速度的大小不同,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 斜面底端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 思考讨论:
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 不相同。因为斜面的坡度、选取路程等不同。
2.为什么说到物体的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 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不同路段上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共43张PPT)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共43张PPT)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的坡度(主要是为了便
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使小车从斜面顶
端由静止释放,可加速下滑即可,并且不会 滑落斜面。 2.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
义务教育教科书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测量平均速度
知识回顾:
•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几种? • 速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定义是什么? • 速度的单位,公式。 • 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 求平均速度的方法。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练习使用刻度尺和秒表 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v s t
1.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平均速度能精确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 B. 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 C. 匀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不相同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2.试判断下列哪一个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B ) A.正在启动的汽车 B.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的列车 C.被抛出去的石块 D.从高处自由落下的石块
3.如图所示,是一个小球在相同时间间隔里运动情
景的物理模型图,对这个小球的运动情景描述正确
的是
(B )
A.小球从高处自由下落 B.小球沿斜面上下运动 C.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D.小球从碗边释放滚下
随堂练习
1、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 10s内加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 物体在10s内平均速度是C ( )
A.20m/s B.10m/s C.8m/s D.都不对
2.在公路上行驶的大货车与小轿车的速度之比 是3:5,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1:3,大货车与 小轿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D) A.9:5 B.3:2 C.2:3 D.5:9

第一章第4节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第4节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学习目标】1、掌握速度公式的使用。

(重点)2、理解平均速度和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关系。

3、运用速度公式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难点)【学法指导】通过对速度公式的进一步理解,灵活应用于日常生活。

【自主探究】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步骤:课本P23页1:求出S1、S2的平均速度(写出解题步骤)2:求出S3的平均速度(写出解题步骤)【合作探究】 路程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90cmt1=3s V1= S2=50cm t2=2s V2=1、今年,江苏省要推行“区间测速”.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车速,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30km,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的速度为100km/h,通过监测点B的速度为110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⑴原来检测的方法是监控探头判断通过监测点时的车速.如果按原来的方法,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判为超速?⑵通过计算说明,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会不会被判为超速?【当堂训练】1、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1)小球在做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2)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从A 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3)小球在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4)下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多选)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作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 前2s内,小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2、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匀速行驶,甲在1h内行驶15km;乙在3min内行驶750m;丙行驶100m需24s;则三人骑车速度的快慢为:()A.甲最快,丙最慢;B.甲最慢,丙最快;C.乙最快,甲最慢;D.三人一样快.3、一列队伍行进速度是2.5m/s,经过一座全长100m 的桥,从队伍第一人踏上桥到最后一人离开桥共需1min,则这列队伍长:()A.150m;B.100m ;C.250m ;D.50m. 二:实验探究题1、全国铁路大提速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记时,绘制表格。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引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

下面我们来看看刘翔当年展雄姿的视频。

通过下面的数据我们来了解下他的速度。

刘翔跑完110米所用的时间为12.61,下面我们通过上节课学过的平均速度的求法:V=S/t=110m/12.61s= 8.72(m/s)=31.4公里/小时。

刘翔每秒都能跑8.7米吗?很明显不是,我们求出的是他的平均速度。

那么这节课我们的主题就是通过一些实验来测量平均速度,通过例题巩固结论。

新知介绍一、停表【师】要测量平均速度,必须得求出这段路程的距离s,还要求出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先复习下之前提过的停表的使用。

实验室里常用的计时工具是停表(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这是我们在实验室里常用的一种仪器.电子停表的分度值可以达到0.01秒.机械停表在读数时,要分别读出分(小盘:转一圈是15或60分钟,也有30分钟的,特此补充)和秒(大盘:转一圈为30或60s),并将它们相加,下面我们重点介绍下机械停表的使用。

【机械停表】停表的读数:小盘:通常有30刻度和60刻度型.30刻度型则每格代表0.5分钟,60刻度型每格则代表0.25分钟。

大盘:大盘每圈代表30s,共60个大刻度,每两个大刻度之间有5个小刻度,所以每格大刻度代表0.5s,每格小刻度代表0.1s,这也是停表精确度为0.1s的原因。

读数为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读数.先读小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分钟,看上面的示数可知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要注意看它是指向哪半分钟.接着读大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秒,如果是前半分钟就则读0-30s,若为后半分钟读31-60s。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10.某同学参加百米赛跑,跑前24m
用了4s,跑完100m用了12s,该同学百米
跑的平均速度约是
(B )
A. 6m/s;
B. 8. 3m/s;
C. 7. 15m/s; D. 7.75m/s.
11.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
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
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
5. 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闪频照 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 况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
D点用时0._3___s,平均速度为1_.0_0___m/s,小
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______。
6.小军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
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
最好的是
均速度分别是
( D)
A. 6m/s、7.5m/s B.5m/s、7.5m/s
C.5m/s、6m/s D.7.5m/s、5m/s
14. 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开始5s钟内
通过5m的路程,接着静止5s,再在5s钟内
通过10m的路程,物体在这15s内的平均速
度是
(A)
A. 1m/s B. 15m/s C. 2m/s D. 1.5m/s
图1-4-2
A.图中AB段的路程sAB=50.0 cm B.如果测得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tAC=2.5 s,则AC段的平均 速度vAC=32 cm/s C.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
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 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可以将小车从B点由
度可能是
(C )
A.1.5m/s B.2m/s C.1m/s D.2.5m/s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课件(预习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课件(预习

到丙运动的时间为6 s,故v甲→乙=
v乙→丙=
=16
cm/s,v甲→st甲甲丙乙乙=
26 cm 13 cm / s, 2s
=15 cm/ss乙。丙 64 cm t乙丙 4 s
s甲丙 90 cm t甲丙 6 s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前段路程运动慢,后段路程运动 快,故小车全程不是匀速运动。 答案:(1)
t
2.实验设计: (1)如何测量小车运动的每段路程及时间?
提示:小车运动的路程用刻度尺测量,因为小车有一定的长 度,所以需要在小车上选择一个标准,如以小车头为标准,则 记录小车头开始时的刻度,再记录下小车头后来的刻度,两刻 度之差即为小车运动的距离;小车运动的时间可以用停表测 量。 参考答案:小车运动的路程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用 停表测量。
3.实验数据分析: 根据表中所记录的数据计算出全程及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次数 ① ②
路程/m 1.6 0.8
运动时间 /s
5.0
平均速度/m·s-1 ________
2.8
________
提示: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 s 可以计算出小车全程的平均速
t

v1

s1 t1

1.6 m 5.0 s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体验 小车下滑时速度的变化 活动:准备玩具小车、木块、斜面。结合自行车从斜坡上向下 运动的情景思考:
(1)小车从斜面滑下时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2)如何知道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速度的变化? ①用__________________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s。 用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t。 ②用__________________求出平均速度。 提示:(1)变化 越来越大 (2)①刻度尺 停表 ②v=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 4 节测量平均速度一、单选题1 . 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测量小车在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时,要让小车从斜面中点由静止下滑B.当启动停表后再把小车放开,观察到它撞击金属片时立即停止,读出的就是小车运动所用的时间C.小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不等于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和下半程的平均速度的平均值D.用刻度尺测出的斜面长就是小车通过的路程2 .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0s 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它在前3s 内通过的路程是()A.等于6m B.大于6m C.小于6m D.以上均有可能3 . 甲、乙两人同时从跑道一端跑向另一端,其中甲在前一半时间内跑步,后一半时间内行走,而乙在前半段路程内跑步,后半段路程内行走.假设两人跑步的速度相等,行走的速度也相等,则A.甲先到达终点B.乙先到达终点C.同时到达D.无法判断4 . 小军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最好的是A.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B.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C.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D.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5 . 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拉力F 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以υ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了s1 距离.撤去水平拉力F 后,该物体又向前运动了s2 距离后停了下来.则A.物体在整个过程中平均速度等于υB.物体在通过s2 距离中受到的摩擦力大于F姓名: 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C.物体在通过s1 距离中动能大小等于Fs2D.撤去F 后,物体最后停下来,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二、填空题6 .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小车到达、、三处时电子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则:(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 )(2)请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回答:7 . 小华同学根据实验记录数据.描绘出玩具小车路程s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三、实验题8 . (1)图甲是一只秒表,大表盘的分度值是__,此时秒表的读数为__s.(2)如图乙所示,用A、B 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就分度值而言,__刻度尺更精确些,其中放置正确的是__刻度尺,则物体的长度为__.(3)小明用如图丙所示的刻度尺测一木块的宽,请指出它在测量中的两处错误.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 后小车开始运动;ls 至5s 小车做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明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值分别为 2.35cm、2.56cm 、2.36cm、2.36cm ,则测量结果应记为______ cm.9 . 在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阳同学采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了如下测量:①用刻度尺测出AC、AB间距离s1、s2.②将小车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释放,用停表测出小车经过AC的时间t1 .③将小车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释放,用停表测出小车经过AB的时间t2 .④将小车从斜面上B点由静止释放,用停表测出小车经过BC的时间t3 .据以上实验可知,小车从斜面顶端A 点由静止释放,经过BC段的平均速度为(请用测量量的字母表示)10 . 同学们在进行“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1)该实验是根据_______ 原理进行测量的;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 (填“大”或“小”).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下列坐标图像中能准确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3)同学们从A 点开始计时,用电子秒表分别测量了小车经过B、C点的时间.整理实验数据并记录在如图所示的表格中,请帮他计算下表格中“?”应填的数据为 _____________ m/s ;请将AB、BC、AC三段的平均速度值vAB、vBC、vAC按大小顺序排序: 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 点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运动速度偏 __________ (5)实验完成后,有同学猜想物体从斜面上下滑的快慢可能与斜面的高度有关,于是他让小车分别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测出下滑时间.通过测量,发现每次下滑的时间不同,于是得出该猜想是正确的.请你指出该实验过程存在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内是小车到达 A 、B、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1)该实验原理是: 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__ .(填“大”或“小”)(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AC 偏________ .(填“大”或“小”)(4)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 _____ cm,tBCB=______ s,vAC= _____ m/s.(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数字)5)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 B 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 点的A B C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 ,理由是:12 . 学习了长度测量的知识后,小明和同学一起设法测量操场的周长。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

测量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的测量:在生活、生产实际中,我们经常需要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测量也是物理学中常见的测量。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是速度公式tS v ,常用工具有刻度尺、停表(或计时器)。

例:表(1)是测量人行走和跑步的平均速度得出的数据,请完善表格中内容。

被测量运动方式路程(m )时间(s ) 速度(m/s ) 步行1500 1200 跑步 100 161.平均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平均快慢的物理量,在机械运动单元中属于重要内容和知识点,在中考中也占据较高地位。

有关平均速度的测量问题是实验探究类问题,在中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知识点精析 考点概览题型出现,出现更多的是选择题和填空题;所占分值一般在3-5分之间。

虽然测量平均速度类的实验探究题出现的频率不高,但涉及测量平均速度的选择题或填空题属于常考热点。

测量平均速度考题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平均速度概念的理解,如何设计并选择实验方法,实验中对各物理量的测量等知识。

2.中考题型分析有关平均速度的测量问题是实验探究类问题,在中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型出现,出现更多的是选择题和填空题;所占分值一般在3-5分之间。

虽然测量平均速度类的实验探究题出现的频率不高,但涉及测量平均速度的选择题或填空题属于常考热点。

3.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考点分类考点内容考点分析与常见题型常考热点平均速度实验分析通过题干对平均速度计算或分析,常见题型是选择题、填空题一般考点平均速度实验探究出现概率不高,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冷门考点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设计 常出现在估测题中,和其他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在一起★考点一:平均速度测量有关问题◆典例一:(2017·深圳)(1)如图是某实验小组“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情形,如图所示,小车从位置A 开始沿直线运动到位置B ,所用的时间为2s ,则小车从A 到B 通过的总路程为 cm ,这段时间内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m/s 。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共11张PPT)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共11张PPT)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分析与论证】
v2<v3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
9
第9页,共。
➢巩固练习
1、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速
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物体在10s内平均速度是
[]
C
A.20m/s C.8m/s
B.10m/s
D.都不对
2、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20m/s 速度行驶,后半段路程用30m/s速度行驶,在 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通过下半段路程s3的平均速度v3呢?
s3= s1-s2
t3= t1-t2
金属片
s2
s3 t3
s1
t1
t2
7
第7页,共11页。
【设计表格】
路 程(m) s1= s2= s3=s1-s2=
运动时间(s) t1= t2= t3= t1- t2=
平均速度(m/s) v1= v2= v3=
8
第8页,共11页。
B.10m/s
t3= t1- t2=
S2
t2
金属片的作用:便于测量时间
3
第3页,共11页。
【器材】
斜面、小车、刻度尺、
停表、金属片。
4
第4页,共11页。
【步骤】
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
在斜面的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
将要通过的路程s1。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
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1
第1页,共11页。
预习:
很小
停表
刻度尺
v
S t
第2页,共11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解:由图可知:
全程路程 s=90cm=0.9m,时间 t=5s
上半段路程 s前=45cm=0.45m,上半段时间 t前=3s
则:全程平均速度 v s 0.9m 0.18m / s t 5s
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前
s前 t前
0.45m 3s
0.15m
的时间t1并记入表格。
3.根据测得的s1 、t1 ,利用公式v1
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
s1 t1
算出小车通
路程 s1= 0.8m s2=
运动时间 t1= 4s t2=
平均速度 v1= 0.2m/s v2=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
离s2。
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
v3
l t3
用已知量和测量量把最后结果表示出来
依样画瓢
5、P25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4题 有一个量程为2m的卷尺,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
方法估测你家到学校的路程,写出具体的步骤。 解:① 用卷尺测出自己正常步行1步的长度为l 。
②数出自己从家正常步行到学校的步数为n。 ③ 计算:家到学校的路程 s = nl 。
(2)要保证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来沿直线运动。
(3)要保证每次测量都从相同高度处释放。
实验中斜面的作用是 让小车做变速运动

金属片的作用是 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测量
时间 。
实验步骤:
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 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s1,把s1填入表格。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
解:① 用手表测出自己沿跑道正常步行1圈所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新授课 1课时东方国际学校使用日期:2019年9月26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测量路程和时间,并求出平均速度。

2.会分析实验数据,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纪录数据、分析实验数据的全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学生经历探究各个环节;在实验中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组织调控学生有序地进行实验。

【实验准备】教师用: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组需要:直尺1把、停表一块、斜面一个、木块一块、小球1个、位置标志旗4个、滴水小车一辆(见附件1)【教学过程】是小些好(如图)?均分好?先短后长好?还【板书设计】§1.4 测量平均速度一、提出问题二、猜想与假设:三、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五、分析与论证六、评估【教学反思】一、案例的“亮点”1.采取了开放式实验的形式。

由于课前对器材进行了改进,在路程的分段上,可以不再像课本那样只能分2段,而是也可以分成3段,并且既可以3段均分,还可以按先长后短的方法分,这样就有3种方法;在学生共同探讨出多种可行方案后,教师并不指定学生按哪一种去执行,而是将选择权交由学生,让他们取舍。

这样做既可以巩固学生的探究兴趣,还可以增强他们的成就感。

2.让小球一次滚下就测量出它在各段路程上的运动时间。

这一点通过教师设计的“让小球撞击标志小旗”的方法就可以轻易实现(见附件1的说明)。

以往的测量方法是让小球两次滚下,进行测量,就实质上说,是先后测量的两个运动的不同路段的时间。

我认为这样做是值得商榷的。

3.让学生用尝试实验法验证自己的设计方法是否可行。

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尝试测量来取舍自己的某一点设想。

培养了学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世界观。

新人教版物理八上第1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知识点考点汇总

新人教版物理八上第1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知识点考点汇总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方法v=求出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怎样计算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呢平均速度越来越大。

v=计算小车的平均速度。

运动时间(秒)平均速度t1= v=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用停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测小车的平均速度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测平均速度。

(2)>v2点拨: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将沿斜面做变速运动,用刻度尺和停表分别测出小车在不同时间段的路程和时间,用v=s/t可以算出不同时间段的平均速度;小车的运动越来越快,故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大,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小。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和液化沸腾是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用酒精灯给盛了水的烧杯加热把石油气液化后装在防止口腔中的空气液化气体液化时需向温度低的物体放热。

一般情况下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比它高的镜温度/(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相互交流时,有的小组觉得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条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 。

解:(1)98 ℃;不变(2)如图所示。

(3)用温度较高的水做实验(或适当减少水的质量或加盖等)点拨:从数据看出水的沸点是98 ℃,水沸腾后吸热,温度不变。

如果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可能是由于水的初温较低,也可能是由于水太多;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是提高水的初温、减少水的质量等。

考点2: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探究【例2】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提出问题:观察下图,结合生活实际,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a.液体表面积的大小:b.液体的高低;c.液体的快慢。

(3)进行实验、收集数据(针对猜想a)。

Ⅰ.取两块相同的玻璃板。

Ⅱ.在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使两滴酒精表面积大小明显不同,如图所示。

Ⅲ.保持酒精的温度和酒精相同。

Ⅳ.若干时间后,两玻璃板上剩下的酒精明显不同。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1.知道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和方法。

2.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

3.会将物体运动所经历的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4.会依据测量数据计算平均速度。

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1)实验原理:v =s t 。

(2)实验器材:斜面、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等。

(3)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

(4)实验步骤: ①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在斜面底端放一块金属片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 1把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表格中。

②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1。

③根据测得的s 1、t 1利用公式v 1=s 1t 1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v 1。

④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 2。

⑤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 2所用的时间t 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5)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s 1= t 1= v 1=s 2= t 2= v 2= (1)小车通过的路程不等于斜面的长度如果测量的是斜面的长度小车通过的路程等于斜面的长度减去小车的长度。

(2)斜面坡度应该小一些。

斜坡坡度越大小球的速度越快小球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越短越不易计时其时间误差就会越大所以为了尽量减小时间误差应该减小斜面坡度。

(3)计算平均速度时要注意平均速度与路程和时间的对应性如计算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应该用全部路程除以整个运动过程所用的时间。

【例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斜面应保持__________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_____如图所示若秒表每格为 1 s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 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解析:由题图可以看出若斜面的坡度过大则小车下滑的时间太短不便于时间的测量故本实验中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击进行实验
实验总结 问题讨论
问题1:该实验误差主要来自哪几个面?
一是受工具精度所限;二是测量者反应速度和读数 误差;三是装置光滑度不均匀带来误差。
问题2:要减小误差,应注意什么?
a.安装置时,斜面倾角要小一点,但不能过小,过小则 小车不动,稍大就会使小车过快,计时不准。起止点 距离适当大一点好。 b.测同一组数据时保证起止点相同。 c.测时间时释放小车与开始计时要尽量同步。 d.对刻度尺和停表读数要规范准确。
小车越走越快,下半段更快,因此全程速度大 于上半段速度,但不是二倍关系
问(题v2②<v:1为<2什v么2)各。组之间测量的值差别很大? 是误差所致吗?
不是误差原因。一是斜面倾角不同,快慢不一; 二是路程不一致,故得到的速度互不相同。
课后作业
1.课本“动手动脑学物理” (T1、T2、T3、T4)。
2.全章回顾复习,参照课本第25页 “学到了什么”,写出知识结构。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新课引入
情景 一:笔帽的自由下落 情景二:如下图中运动的小车 思考:①根据前边所学知识,怎样知
道这些物体运动的快慢? ②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怎样
计算和比较它们的平均速度?
学习示范 完善方案
实验器材:小车、长木板、垫块。
猜一猜? 想一想?
①需要怎样放置和调整斜面(轨道)? ②需要怎样确定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怎样得到路 程? ③怎样记录时间? ④怎样得到平均速度?
• 实验要求得到运动到底端和到中点两个 结果,怎么办?
实验要分两大步:金属片卡在底端测量完 后,再将金属片卡在中部测量。每次测量 可测三遍以上。
实验步骤:
分组实验 测量探究
A.调整斜面装置,保持较小的合适的倾角。
B.将金属片卡放在底端,小车放在顶端。标好起点,
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计入表格。
小组讨论 展示结果
①将长木板一端垫高,略微倾斜,使小车 能主动运动起来,但又不至于太快。 ②在小车释放处,车前端做标记作为起点; 在斜面下端卡上金属片作为终点,用刻度
尺量出起点到终点距离就是路程s。
③释放小车时,用停表开始计时,车撞击
金属片时停止计时,得到时间t。
④由 v s 算出速度。
t
师生总结 完善方案
C.释放小车同时用停表计时,到小车撞击金属片时停
止计时,得到时间t1,记入表格。 D.由测出的数据,依据公式 v=s/t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
全程的平均速度。
E.将金属片移到斜面中部,再测量路程s2和时间t2,记
入表格。
F.由测出的数据,依据公式 v=s/t 求出小车通过斜面
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G.整理回收器材。
边学边练 一试身手
请分析下述操作或推论,哪些是错误的? ① 该实验测出的速度就是小车到达末端碰
金属片时的速度。
错误.平均速度小于末端速度。
② 让小车走得慢一点,路程适当长一点, 则测量的误差可以小一点。 正确。
实验总结 问题讨论
问题①:为什么每组得到的两个速度v1,v2
不一样大?两者是二倍关系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