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数学公式
八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乘法公式讲解
八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乘法公式讲解
乘法公式是整式乘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指将一些特殊的多项式相乘,得到的结果用一个公式表达出来,这样可以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效率。
在乘法公式的教学中,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乘法公式。
乘法公式是形如(a+b)(a-b)的式子,它可以用来计算两个数的和与差的积。
接下来,需要掌握乘法公式的两种形式。
一种是平方差公式,即(a+b)(a-b)=a²-b²,该公式可以通过多项式乘法的法则进行验证;另一种是完全平方公式,即(a+b)²=a²+2ab+b²,(a-b)²=a²-2ab+b²,该公式可以通过多项式乘法的法则进行推导。
在应用乘法公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知道公式的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右边是三个单项式的积。
2. 正确理解公式的意义,知道左边是两个数的和与差的积,右边是这两个数的
平方和与平方差的积。
3. 正确运用公式的条件,知道只有当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右边是三个单项式的积时才能使用该公式。
4. 正确运用公式的逆用,知道将一些特殊的多项式相乘时,可以使用公式的逆用简化计算。
最后,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可以进行适量的习题练习,以加深对乘法公式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在做题时应该认真审题,注意观察公式的结构特征,以便能够正确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八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公式
八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公式八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公式一、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d =2r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 ah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圆的周长=直径公式:L=d=2r圆的面积=半径半径公式:S=r2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dh=2rh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r2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二、单位换算(1)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4)1吨=1000千克1千克= 1000克= 1公斤= 2市斤(5)1公顷=10000平方米1亩=666.666平方米(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7)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8)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三、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四、算术方面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7.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8.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9.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的算式并计算.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五、特殊问题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植树问题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1)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3)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流水问题(1)一般公式: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2)两船相向航行的公式: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静水速度+乙船静水速度(3)两船同向航行的公式:后(前)船静水速度-前(后)船静水速度=两船距离缩小(拉大)速度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5%)工程问题(1)一般公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2)用假设工作总量为“1”的方法解工程问题的公式:1工作时间=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1单位时间能完成的几分之几=工作时间。
八年级上册数学公式
一、代数公式1.二项式定理:对于任意实数a和b,以及自然数n,有:(a + b)ⁿ = C(n, 0)aⁿb⁰ + C(n, 1)aⁿ⁻¹b¹ + C(n, 2)aⁿ⁻²b² + ... + C(n, n-1)abⁿ⁻¹ + C(n, n)a⁰bⁿ其中C(n,k)表示从n个元素中选择k个元素的组合数。
2.平方差公式:对于任意实数a和b,有:(a+b)(a-b)=a²-b²3.同底数幂相除法则:对于任意非零实数a、b和自然数n,有:(aⁿ)/(bⁿ)=(a/b)ⁿ二、几何公式1.周长公式:对于任意多边形的周长C,有:C = a₁ + a₂ + ... + an其中a₁,...,an是多边形的各条边的长度。
2.面积公式:对于常见图形的面积S,有:-矩形:S=长×宽-正方形:S=边长²-三角形:S=(底边×高)/2-梯形:S=(上底+下底)×高/2-圆:S=πr²(其中π取近似值3.14,r为半径)3.体积公式:对于常见几何体的体积V,有:-长方体:V=长×宽×高-正方体:V=边长³-圆柱体:V=πr²h(其中π取近似值3.14,r为底圆半径,h为高)-圆锥体:V=(1/3)×πr²h(其中π取近似值3.14,r为底圆半径,h为高)三、三角函数公式1.三角比的定义:- 正弦函数sinθ = 对边 / 斜边- 余弦函数cosθ = 邻边 / 斜边- 正切函数tanθ = 对边 / 邻边其中θ为一个角度,对边、邻边和斜边分别指的是与θ相关的三角形中的三条边。
2.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sin²θ + cos²θ = 1- tanθ = sinθ / cosθ其中θ为任意角度。
3.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sin(θ + 2πn) = sinθ(其中n为整数)- cos(θ + 2πn) = cosθ (其中n为整数)- tan(θ + πn) = tanθ (其中n为整数)。
八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公式
八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公式八年级数学上册中常见的数学公式包括:
1. 平均数公式:平均数 = 总和 / 数据个数
2. 百分数公式:百分数 = (部分 / 全部) x 100%
3. 比例公式:两个比例相等,即 a / b = c / d
4. 面积公式:
- 矩形面积 = 长 x 宽
- 正方形面积 = 边长 x 边长
- 三角形面积 = 底边长度 x 高 / 2
- 圆面积 = π x 半径²
5. 周长公式:
- 矩形周长 = 2 x (长 + 宽)
- 正方形周长 = 4 x 边长
- 圆周长 = 2 x π x 半径
6. 一次函数公式:y = kx + b
7. 平方公式:(a + b)² = a² + 2ab + b²
8. 勾股定理:c² = a² + b²(其中c为斜边,a和b为直角边)
9. 三角函数公式:
- 正弦定理:sin A / a = sin B / b = sin C / c
- 余弦定理:a² = b² + c² - 2bc*cosA
- 正切定理:tan A = b / c
这些是八年级数学上册中常见的数学公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年级上册数学公式法
八年级上册数学公式法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公式:$a^2 + b^2 = c^2$
其中,$a$ 和 $b$ 是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c$ 是斜边。
2.平方差公式:$(a+b)(a-b) = a^2 - b^2$
用于计算两个数的平方差。
3.完全平方公式:$(a+b)^2 = a^2 + 2ab + b^2$ 和$(a-b)^2 = a^2 -
2ab + b^2$
用于计算一个数的平方,加上或减去两倍的该数与另一数的乘积,再加或减另一数的平方。
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sqrt{a} \times \sqrt{b} = \sqrt{ab}$ (其中$a
\geq 0, b \geq 0$)
用于计算两个非负数的平方根的乘积。
5.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frac{\sqrt{a}}{\sqrt{b}} = \sqrt{\frac{a}{b}}$ (其
中 $a \geq 0, b > 0$)
用于计算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除以另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
6.分式的乘法法则:$\frac{a}{b} \times \frac{c}{d} = \frac{ac}{bd}$
用于计算两个分式的乘积。
7.分式的除法法则:$\frac{a}{b} \div \frac{c}{d} = \frac{a}{b} \times
\frac{d}{c} = \frac{ad}{bc}$
用于计算一个分式除以另一个分式。
八年级上册数学公式大全总结
八年级上册数学公式大全总结八年级上册数学公式大全的总结如下:
1.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平均数=总和/个数
2.百分数的计算公式:
百分数= (部分/总数) × 100%
3.百分数的四则运算公式:
a.加法:百分数+百分数= (百分数1 +百分数2)%
b.减法:百分数-百分数= (百分数1 -百分数2)%
c.乘法:百分数×数值=数值× (百分数/ 100%)
d.除法:百分数÷数值= (百分数/数值) × 100%
4.百分数与小数的转换公式:
a.百分数转小数:将百分数除以100%
b.小数转百分数:将小数乘以100%
5.比例的计算公式:
a.已知比例的两个值,求第三个值:已知比例的两个值之间的比值=第三个值与其中一个已知值之间的比值
b.比例的倒数:如果a:b是一个比例,那么b:a也是一个比例,且倒数关系成立
6.面积计算公式:
a.矩形的面积:面积=长×宽
b.正方形的面积:面积=边长×边长
c.三角形的面积:面积=底边×高/ 2
d.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面积=底边×高
7.体积计算公式:
a.立方体的体积:体积=边长×边长×边长
b.直方体的体积:体积=长×宽×高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数学公式的基本总结。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数学公式,如勾股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在八年级上册可能还未涉及。
这些公式在高中数学等学科中将会更深入地学习,同时也需要用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和技巧来应用和证明。
八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公式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
15.分数除以整数(0 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数,商不变.0 除以任何不是 0 的数都得 0.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7.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等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第3页共6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1)假如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21.甲数除以乙数(0 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五、特殊问题
追准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准时间
利润与折扣问题
流水问题
利润=售出价-本钱
(1)一般公式:
利润率=利润本钱 100%=(售出价本钱-1)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 100%(折扣 1)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第2页共6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的算式并计算.
四、算术方面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8年级上数学公式及定理
初二数学上册【公式定理】,期末复习必看八上数学第一章:三角形1、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 AB+AC>BC)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论2 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每一个内角。
推论4 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3、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 - 2)×180° 。
推论: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第二章全等三角形4、全等三角形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①边边边公理(SSS)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②边角边公理(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③角边角公理(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④角角边推论(AAS)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⑤斜边、直角边公理(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5、角的平分线①性质定理: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几何语言: ∵OC是∠AOB的角平分线(或者∠AOC=∠BOC) PE⊥OA,PF⊥OB ,点P在OC上∴PE=PF(角平分线性质定理)②判定定理 :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几何语言: ∵PE⊥OA,PF⊥OB PE=PF ∴点P在∠AOB的角平分线上(角平分线判定定理)第三章轴对称6、轴对称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7、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①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几何语言: ∵MN⊥AB于C,AB=BC,(MN垂直平分AB), 点P为MN上任一点∴PA=PB(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②逆定理 :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八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公式
八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公式
以下是八年级数学上册常见的数学公式:
1. 二次方程的根公式:
若二次方程 ax^2 + bx + c = 0 的判别式 D = b^2 - 4ac > 0,则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x1 = (-b + √D) / (2a) 和 x2 = (-b - √D) / (2a)。
若 D = 0,则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x = -b / (2a)。
若 D < 0,则方程无实根。
2. 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
两点 (x1, y1) 和 (x2, y2) 之间的距离为:
d = √[(x2 - x1)^2 + (y2 - y1)^2]。
3.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例关系:
若两个三角形ABC和DEF相似,对应边的比例关系为:
AB/DE = BC/EF = AC/DF。
4. 两角和公式和差公式:
两角和公式:sin(A+B) = sinAcosB + cosAsinB;
cos(A+B) = cosAcosB - sinAsinB;
两角差公式:sin(A-B) = sinAcosB - cosAsinB;
cos(A-B) = cosAcosB + sinAsinB。
5. 三角函数的倒数关系:
sinx的倒数是cscx,即1/sinx;
cosx的倒数是secx,即1/cosx;
tanx的倒数是cotx,即1/tanx。
6. 平行线之间的角的性质:
平行线AB和CD交叉线EF,对应角∠A和∠E、∠B和∠F,以及内错角∠A和∠F、∠B 和∠E是等角。
这些是八年级数学上册常见的数学公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上数学公式大全总结
八年级上册数学公式总结1.平方差公式:(a+b)(a-b)=a²-b²。
2.完全平方公式:(a±b)²=a²±2ab+b²。
3.添括号法则:如果括号前面是正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如果括号前面是负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4.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a^m / a^n = a^(m-n)。
5.单向式相除:把系数与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6.多项式除以单向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7.把一个多项式化成了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个变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8.两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即(a+b)(a-b)=a²-b²。
9.两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数的积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和或差的平方,即a²+b²=(a+b)²=(a-b)²。
10.两个数的和乘以或除以这两个数的差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即(a+b)²=(a-b)²或(a+b)/(a-b)=a²+b²/(a-b)²。
11.弦图定理:三个数(或线段)连续排列,顺次顺序可以构成三角形时,则它们的平方和等于中心线段的平方(即第一、三个数(或线段)的平方和等于中间数(或线段)的平方)。
12.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即c²=a²+b²,其中c为斜边,a、b为直角边。
13.余弦定理:三角形的任意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减去这两边与其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即a²=b²+c²-2bc cosA,其中A为边a所对的角。
14.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减去这两直角边的乘积的两倍。
八年级l上册数学乘法公式知识点
八年级l上册数学乘法公式知识点八年级上册数学乘法公式知识点乘法公式是数学中非常重要且必须掌握的一个知识点。
在学习乘法公式时,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点内容:1. 乘法基本准则乘法基本准则即两个数相乘的结果与顺序无关,即 a × b = b × a。
例如,2 × 3 = 3 × 2。
2. 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是指一个数与另外两个数相乘时,可以先将这两个数相乘,再将得到的积与前面的数相乘,也可以先将另外两个数分别与前面的数相乘,最后将两个积相加。
即 a × (b + c) = a × b +a × c。
例如,3 × (4 + 5) = 3 × 4 + 3 × 5 = 27。
3. 乘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是指三个数相乘时,先将任意两个数相乘,然后再将得到的积与另外一个数相乘,结果相同。
即 a × (b × c) = (a × b)× c。
例如,2 × (3 × 4) = (2 × 3) × 4 = 24。
4. 乘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即三个以上的数相乘时,可以任意调换数的位置而不改变积的结果。
例如,2 × 3 × 4 = 4 × 2 × 3 = 24。
5. 平方公式平方公式是指一个数的平方等于该数与自身相乘。
即 a² = a × a。
例如,5² = 5 × 5 = 25。
6. 立方公式立方公式是指一个数的立方等于该数连乘三次。
即 a³ = a × a ×a。
例如,2³ = 2 × 2 × 2 = 8。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数学乘法公式的基本知识点,需要同学们认真掌握并熟练运用。
在实际应用中,乘法公式经常被用于简化式子,推导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等,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初二上册数学公式
初二上册数学公式(一)运用公式法:我们知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
于是有: a2-b2=(a+b)(a-b)a2+2ab+b2=(a+b)2 a2-2ab+b2=(a-b)2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
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二)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1)式子: a2-b2=(a+b)(a-b) (2)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
这个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
(三)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时,各项如果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
2.因式分解,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四)完全平方公式(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 和 (a-b)2=a2-2ab+b2 反过来,就可以得到: a2+2ab+b2 =(a+b)2 a2-2ab+b2 =(a-b)2 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 2 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把 a2+2ab+b2 和 a2-2ab+b2 这样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
上面两个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
(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点①项数:三项②有两项是两个数的的平方和,这两项的符号相同。
③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
(3)当多项式中有公因式时,应该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 a、b 可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
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五)分组分解法我们看多项式 am+ an+ bm+ bn,这四项中没有公因式,所以不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两组(am+ an)和(bm+ bn),这两组能分别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分别分解因式.原式=(am +an)+(bm+ bn) =a(m+ n)+b(m +n) 做到这一步不叫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因为它不符合因式分解的意义.但不难看出这两项还有公因式(m+n),因此还能继续分解,所以原式=(am +an)+(bm+ bn) =a(m+ n)+b(m+ n) =(m +n)•(a+b).这种利用分组来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把一个多项式的项分组并提取公因式后它们的另一个因式正好相同,那么这个多项式就可以用分组分解法来分解因式.(六)提公因式法 1.在运用提取公因式法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时,首先观察多项式的结构特点,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当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一个多项式时,可以用设辅助元的方法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也可以把这个多项式因式看作一个整体,直接提取公因式;当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隐含的时候,要把多项式进行适当的变形,或改变符号,直到可确定多项式的公式. 2. 运用公式 x2 +(p+q)x+pq=(x+q)(x+p)进行因式分解要注意: 1.必须先将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且这两个因数的代数和等于一次项的系数. 2.将常数项分解成满足要求的两个因数积的多次尝试,一般步骤:①列出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各种可能情况;②尝试其中的哪两个因数的和恰好等于一次项系数. 3.将原多项式分解成(x+q)(x+p)的形式.(七)分式的乘除法 1.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 2.分式进行约分的目的是要把这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3.如果分式的分子或分母是多项式,可先考虑把它分别分解因式,得到因式乘积形式,再约去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如果分子或分母中的多项式不能分解因式,此时就不能把分子、分母中的某些项单独约分. 4.分式约分中注意正确运用乘方的符号法则,如 x-y=-(y-x),(x-y)2=(y-x)2, (x-y)3=-(y-x)3. 5.分式的分子或分母带符号的 n 次方,可按分式符号法则,变成整个分式的符号,然后再按-1 的偶次方为正、奇次方为负来处理.当然,简单的分式之分子分母可直接乘方. 6.注意混合运算中应先算括号,再算乘方,然后乘除,最后算加减.(八)分数的加减法 1.通分与约分虽都是针对分式而言,但却是两种相反的变形.约分是针对一个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约分是把分式化简,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从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统一起来. 2.通分和约分都是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其共同点是保持分式的值不变. 3.一般地,通分结果中,分母不展开而写成连乘积的形式,分子则乘出来写成多项式,为进一步运算作准备. 4.通分的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5.通分的关键:确定几个分式的公分母.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 6.类比分数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7.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的法则是: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上册数学公式
(一)运用公式法:我们知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
于是有: a2-b2=(a+b)(a-b)
a2+2ab+b2=(a+b)2 a2-2ab+b2=(a-b)2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
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二)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1)式子: a2-b2=(a+b)(a-b) (2)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
这个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
(三)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时,各项如果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
2.因式分解,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四)完全平方公式(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 和 (a-b)2=a2-2ab+b2 反过来,就可以得到: a2+2ab+b2 =(a+b)2 a2-2ab+b2 =(a-b)2 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 2 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把 a2+2ab+b2 和 a2-2ab+b2 这样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
上面两个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
(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点①项数:三项②有两项是两个数的的平方和,这两项的符号相同。
③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
(3)当多项式中有公因式时,应该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 a、b 可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
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五)分组分解法我们看多项式 am+ an+ bm+ bn,这四项中没有公因式,所以不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两组(am+ an)和(bm+ bn),这两组能分别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分别分解因式.原式=(am +an)+(bm+ bn) =a(m+ n)+b(m +n) 做到这一步不叫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因为它不符合因式分解的意义.但不难看出这两项还有公因式(m+n),因此还能继续分解,所以原式=(am +an)+(bm+ bn) =a(m+ n)+b(m+ n) =(m +n)•(a
+b).这种利用分组来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把一个多项式的项分组并提取公因式后它们的另一个因式正好相同,那么这个多项式就可以用分组分解法来分解因式.
(六)提公因式法 1.在运用提取公因式法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时,首先观察多项式的结构特点,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当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一个多项式时,可以用设辅助元的方法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也可以把这个多项式因式看作一个整体,直接提取公因式;当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隐含的时候,要把多项式进行适当的变形,或改变符号,直到可确定多项式的公式. 2. 运用公式 x2 +(p+q)x+pq=(x+q)(x+p)进行因式分解要注意: 1.必须先将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且这两个因数的代数和等于一次项的系数. 2.将常数项分解成满足要求的两个因数积的多次尝试,一般步骤:①列出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各种可能情况;②尝试其中的哪两个因数的和恰好等于一次项系数. 3.将原多项式分解成(x+q)(x+p)的形式.
(七)分式的乘除法 1.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 2.分式进行约分的目的是要把这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3.如果分式的分子或分母是多项式,可先考虑把它分别分解因式,得到因式乘积形式,再约去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如果分子或分母中的多项式不能分解因式,此时就不能把分子、分母中的某些项单独约分. 4.分式约分中注意正确运用乘方的符号法则,如 x-y=-(y-x),(x-y)2=(y-x)2, (x-y)3=-(y-x)3. 5.分式的分子或分母带符号的 n 次方,可按分式符号法则,变成整个分式的符号,然后再按-1 的偶次方为正、奇次方为负来处理.当然,简单的分式之分子分母可直接乘方. 6.注意混合运算中应先算括号,再算乘方,然后乘除,最后算加减.(八)分数的加减法 1.通分与约分虽都是针对分式而言,但却是两种相反的变形.约分是针对一个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约分是把分式化简,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从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统一起来. 2.通分和约分都是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其共同点是保持分式的值不变. 3.一般地,通分结果中,分母不展开而写成连乘积的形式,分子则乘出来写成多项式,为进一步运算作准备. 4.通分的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5.通分的关键:确定几个分式的公分母.
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 6.类比分数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7.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的法则是: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同分母的分式加减
运算,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这就是把分式的运算转化为整式运算。
8.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减. 9.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只须将分子作加减运算,但注意每个分子是个整体,要适时添上括号. 10.对于整式和分式之间的加减运算,则把整式看成一个整体,即看成是分母为 1 的分式,以便通分. 11.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首先观察每个公式是否最简分式,能约分的先约分,使分式简化,然后再通分,这样可使运算简化. 12.作为最后结果,如果是分式则应该是最简分式. (九)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1.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引例:一数的 a 倍(a≠0)等于 b,求这个数。
用 x 表示这个数,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ax=b(a≠0)在这个方程中,x 是未知数,a 和 b 是用字母表示的已知数。
对 x 来说,字母 a 是 x 的系数,b 是常数项。
这个方程就是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的解法与以前学过的只含有数字系数的方程的解法相同,但必须特别注意: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去乘或除方程的两边,这个式子的值不能等于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