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微刺盲蝽对烟粉虱的捕食功能反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4-3888(2003)01-0005-03

中华微刺盲蝽对烟粉虱的捕食功能反应

Ξ

余金咏,蓝超跃,吴伟坚,梁广文

(华南农业大学昆虫生态室,广东广州510642)

摘 要:在室内条件下,通过捕食功能反应试验,结果表明中华微刺盲蝽(Cam pylom m a

chi nensis Schuh )4龄、5龄若虫和成虫对烟粉虱(Bem isia tabaci G ennadius )4龄若虫的功能反应都属于Holling Ⅱ型。并探讨了影响4龄若虫和5龄若虫及成虫捕食作用差别不大的重要因素;建议研究田间影响中华微刺盲蝽种群数量的人为和自然因素,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该虫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中华微刺盲蝽;烟粉虱;捕食功能反应中图分类号:Q969.357.608;S476.2 文献标志码:A

中华微刺盲蝽(Cam pylom m a chi nensis

Suhch )隶属于半翅目盲蝽科(Hemiptera :Miri 2dae )。根据笔者于2001年10月至2002年2月的田间调查,中华微刺盲蝽对茄子上的烟粉虱(Bem isia tabaci )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而且,任顺祥等[1]

认为,中华微刺盲蝽在广东是烟粉虱的捕食性天敌之一。当前,国内外对中华微刺盲蝽在控制害虫方面的研究较少。为了进一步评价中华微刺盲蝽对烟粉虱的捕食作用,探讨中华微刺盲蝽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前景,笔者研究了中华微刺盲蝽对烟粉虱的捕食功能反应,为今后利用中华微刺盲蝽进行生物防治奠定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从华南农业大学农场野茼蒿(Crassocep 2bal um crepi dioi des (Benth.)S.Moore )上采回中华微刺盲蝽4龄若虫、5龄若虫和成虫。试验前将中华微刺盲蝽饥饿24h 。烟粉虱4龄若虫采集于华南农业大学昆虫生态研究室大棚茄子地。1.2 试验条件

试验期间室内温度19~20℃,相对湿度70%~85%。试验容器是直径12cm 、高2cm 的

培养皿,在培养皿里放入面积为30cm 2的小块滤纸,并稍浸湿;在滤纸上放上带有烟粉虱4龄若虫的新鲜茄叶片,数量按试验设计的要求,茄子叶片面积为4cm 2。用保鲜膜将培养皿的开口端封好保湿,且在保鲜膜上用针均匀扎上15个小孔,以通气和防止中华微刺盲蝽爬出。1.3 试验方法

将捕食者的4龄、5龄若虫和成虫分别与猎物的4龄若虫的6个密度进行组合。猎物的密度设置为:5、10、15、20、25、30头;捕食者密度均为1头。每个处理重复4次。24h 后在立体解剖镜下检查结果。各密度水平的观察值用L R1[2]法拟合Holling 圆盘方程[3]。圆盘方程N a =T t aN /(1+a T h N ),式中:N a 为被捕食的猎物数,a 为瞬时的猎物发现率,N 为猎物密度,T h 为处理时间,即捕食者用于捕食猎物所需的时间,T t 为捕食者的总搜寻时间(在本试验中,T t =1d )。

试验数据分析均在SAS (V6.12,SAS Insti 2tute )软件系统中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中华微刺盲蝽若虫和成虫分别对不同密度的

烟粉虱4龄若虫的捕食量结果及几个参数见表1

Ξ

收稿日期:2002211212

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21031)

第一作者简介:余金咏(1976-),男,湖北武汉市人,华南农业大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硕士研究生.第23卷 第1期Vol.23No.1 湖 北 农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Hubei Agricultural College 2003年2月Feb.2003

和表2。当N→∞时,1/N→0,最大捕食量N amax →1/T h。从试验的结果可看出中华微刺盲蝽4龄若虫、5龄若虫和成虫的捕食量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其捕食功能反应都属于Holling Ⅱ型,经χ2检验,理论值(即分别将猎物密度代入表2方程中计算得到的数值)与实测值(表1)差异不显著(P>0.05);中华微刺盲蝽的4龄若虫和5龄若虫的捕食量及其最大捕食量均相差不大,而若虫跟成虫相比,当猎物密度分别为5、10、15、20和25头时,成虫的捕食量均大于若虫,而成虫的N amax反而要小于若虫。由表1和表2可看出,仅4龄若虫在猎物不同密度下的捕食量增幅幅度较一致;而5龄若虫和成虫的增幅越来越小,特别是成虫,到后来捕食量基本没有什么增加。

表1 中华微刺盲蝽若虫和成虫对不同密度烟粉虱4龄若虫的捕食量

Table1 Preying capacity of nymphs and adults of C.chinensis for fourth instars of

B.tabaci at different densitie s头・d-1

捕食者

猎物密度

51015202530

4龄 4.75±0.258.00±0.8211.00±0.7113.75±1.9316.00±1.5819.00±1.91 5龄 4.50±0.298.25±1.4410.50±1.3215.25±2.0215.75±2.2117.50±1.19成虫 4.75±0.258.50±0.6513.50±0.8714.50±0.8716.25±2.5916.75±2.29

表2 中华微刺盲蝽对烟粉虱的捕食功能反应参数与数学模型

Table2 Parameters and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functional re s ponse s

参数及数学模型

捕食者-猎物

4龄若虫-猎物5龄若虫-猎物成虫-猎物

a 1.00370.9832 1.1030 T h 1.00370.9832 1.1030

方程N a= 1.0037N

1+0.0218N N a=

0.9832N

1+0.0209N

N a=

1.1030N

1+0.0267N

N amax/d46.1147.0841.27χ20.15510.45100.9605

3 讨论

影响盲蝽捕食量的因素很多,如捕食者的生物学特性、猎物的特性、猎物的密度以及环境因素[4](温度、湿度、光照和降水)等。除猎物密度外,笔者在试验过程中还发现影响中华微刺盲蝽捕食量的两个重要因素:其一是中华微刺盲蝽不仅捕食茄子叶片上的烟粉虱,同时还吸食茄子叶片的汁液,在试验后期表现得相当明显,尽管在后期大部分叶片上还有烟粉虱,但仍有90%以上的中华微刺盲蝽在取食茄子叶片;其二是中华微刺盲蝽在白天具有强烈的畏光性。尽管试验是在室内进行,但到了中午,中华微刺盲蝽躲到叶片的背面;畏光性的强弱顺序为:成虫>5龄若虫>4龄若虫。4龄若虫只有一少部分躲到叶片的背面,5龄则大部分躲到背面,而成虫基本上都躲到叶的背面。早晨和傍晚该虫非常活跃。根据昆虫发育规律,在若虫阶段,取食量会随着龄期的增长而明显增大;对于盲蝽科,成虫的取食量一般要大于若虫的[4,5]。因此,在研究中华微刺盲蝽对害虫的捕食量时,应该考虑到其它因素的影响。

据笔者在大田调查到的资料,中华微刺盲蝽高龄若虫和成虫的畏光性在田间也是相当的明显。由于室外在早晨一般有露水,对中华微刺盲蝽的活动有一定影响,而傍晚时,中华微刺盲蝽成虫最活跃,从嫩梢、叶片后面钻出来,爬上顶梢或叶尖活动。并且,中华微刺盲蝽对农药非常敏感。另外,笔者2002年1~4月在华南农业大学昆虫生态研究室大棚内(没有用过化学农药且长有杂草)的一块茄子地的调查显示,3月18日以前,茄子中下部叶片上分布烟粉虱比例很大,密度也大,基本上没有发现中华微刺盲蝽;到了3月24日,

6湖 北 农 学 院 学 报 2003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