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上海沙船业的兴衰

合集下载

要重视航运历史文化传播地商船会馆的修复工作

要重视航运历史文化传播地商船会馆的修复工作
个商 业经济 重要 港 口。
上海港一带沙船商的经营活动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 ,皆喜
结 帮成行 。清 康 熙五 十 四年 ( 7 5 ),上 海商 船运 输 业 中 , 11 年 沙船 业 主们 为 了 “ 乡谊 、辑 同帮 ” ,集 资成 立 商船 会馆 。会 敦
馆设于马家厂 ( 今南市会馆街 ),建筑占地2 亩 ,崇奉天后圣 0 母。清乾隆二十九年 ( 7 4 ),重修大殿戏台,添建南北两 16 年
部分 ,会馆的部分砖木雕刻还保留了一些 原有的风貌 。我退 出来后又爬上四层公房 楼顶 ,鸟瞰会馆 ,周围拆得一片狼藉,唯 有会馆建筑得 以保存 ,值得庆幸。今年元 旦长假我又去看了 ,会馆周围已经夷为平 地 ,原会馆建筑里 的工厂和民居已搬迁 , 并在 建筑 四周修建了围墙。看来会馆的保 持已经没有悬念 。只是不知道何时动工。
桥 堍 下 的会 馆 街 3 号 进行 实地 探 访 。到 了现 场 , 门 E的 “ 8 l 商
船会馆”大理石碑上 ,被黑 白油漆涂鸭了,后面一幢已被拆得 没有门窗的四层楼高公房的墙上还用红笔写上了大大的 “ ” 拆 字。这幅景象告诉我这里的动迁已经走得很远了,我急忙往弄 里冲 ,映入眼帘 的是露 出半边 的砖雕 门楼 ,门楼 高大 古朴 , 略见 当年 的气派 ,墙面贴 方砖 ,正 门像 一座 城门 ,门楼上的
墨 嘎 嘲

清代上海沙船航运业的兴衰——基于日本学者松浦章的考证

清代上海沙船航运业的兴衰——基于日本学者松浦章的考证

清代上海沙船航运业的兴衰*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申外海洋文化交流历史文献的整理与传播研究”(批准号17JZD049)。

—基于日本学者松浦章的考证

刘迎春季翊

摘要:中国的沙船源于江南平底海船,历史悠久,至清代时沙船航运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基于日本关西大学中国海

洋史研究专家松浦章的珍贵考证资料,介绍清代上海沙船航运业从萌芽到繁盛、再到衰落的全过程,还原清代上海沙船

航运业的全貌,希望能够为传承中国海洋文化以及建立“海洋文化自信”和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清代上海沙船;航运业发展史;日本学者视角;松浦章D0I:10.16176/ki.21-1284.2021.04.009

沙船与福船、广船和鸟船并称中国古代“四大 名船”。沙船于唐代出现在崇明岛,宋代称防沙平

底船,元代称平底船,明代通称为沙船。沙船具有 宽、大、扁、浅的特点,底平能坐滩,不怕搁浅;

吃水浅,受潮水影响比较小;沙船上多桅多帆,桅

高帆高,加上吃水浅、阻力小,能在海上快速航

行,适航性能好;载重量大,一般记载为4 000石 到6 000石,约合500到8001;运用范围广,沿江沿

海都有其踪迹。沙船在我国航运史上占有非常重要

的地位。

松浦章教授是日本关西大学文化交涉学博士,

国际知名东洋史学家,中国海洋史研究专家,专攻 明清史、中国近代史、近代东亚帆船航运史、明清 海禁和海洋法研究;曾任关西大学文学部教授、关

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所长、关西大学亚洲文化交 流研究中心主任,现为关西东西名誉教授;于2005 年8月起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社会史

上海老城厢探古:(五)上海沙船业的兴衰

上海老城厢探古:(五)上海沙船业的兴衰

上海老城厢探古:(五)上海沙船业的兴衰

上海海上航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朝。与北宋时江南漕运到汴京(开封)不同,元代的财赋依靠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运到北京地区。其时北运河不通,要从开封兜圈子。为解决巨额军饷、官俸及宫廷靡费的北运。至元十九年(1282年) 中书左丞相伯颜决定海运漕粮。上海管军总管罗壁会同嘉定人张瑄、崇明人朱清(海盗出身后投靠元朝)在上海造平底船(即沙船的前身)60艘,海运漕粮4.6万石,开辟了北洋海运航道。逢信风,上海至直沽(天津古称,天津也由此而起步),入京师不过旬日。

由此可以看出,上海经济的发展,起步就是海运,沙船的使用使上海得到繁荣。

明《天工开物》载:“元朝与国初(明初)运米者曰遮洋浅船,次曰钻风船”。钻风船早见于南宋,为沙船型平底海船,载重约为400石左右。遮洋船亦为沙船型平底海船,创始于元代,载重1000石,船体扁浅,平头,平底,船身全长8丈1尺,宽1丈5尺,深4尺8寸,共16舱,设双桅,4橹,12篙,铁锚2。舵杆用铁力木,有吊舵绳,使舵可升降。

《天工开物》漕船图

至元二十四年,上海设都漕运万户府,张瑄、朱清为万户,总管上海漕运事务。至元二十九年,上海立县。天历三年(1330年),沙船漕运最盛,年运量达350余万石。

这是元张瑄的白玉浸色雕双凤纹印章(拍卖行300000元底价)

沙船为我国航海木帆船四大船型之一,已有一千年以上历史,曾经发挥过巨大作用,以漕运为主,军事上也广泛利用,以其特殊的船型、性能、

平底、多桅、方头、方艄、宜于行沙,行驶于北洋航线,但也有行驶于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的,最远曾到达东非和红海地区。最盛时期达万艘以上,年运输量达350万石以上。

从沙船业主到官绅和文化人 ——近代后上海本邑绅商家族史

从沙船业主到官绅和文化人 ——近代后上海本邑绅商家族史

从沙船业主到官绅和文化人

——近代后上海本邑绅商家族史衍变的个案研究

易惠莉

华东师大历史系

摘要:近代后在上海本邑绅商家族从事的主要行业沙船业、布业渐趋衰微的背景下,从经营这些行业的家族走出的新一代绅士,继续在本邑政治社会文化事务方面居于重要地位者不乏其人,但在近代性的商业经济领域有所建树者则难得一见。笔者以为在承认商人家族传统的演变规律的影响力外,其中仍有值得探讨的现实客观因素。

关键词:上海沙船业主;官绅;家族史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环境,决定商人处在一种不是“轻视”一语所可言尽的微妙地位上,社会地位的微妙性决定商人家族中不可能产生出世代经商的天职意识,牟利成为从事商业经营单纯、并唯一的追求,利害关系成为经营者进出商业领域的唯一依据,在时局环境和政府政策缺乏稳定性的外在因素之外,这构成了中国商人家族缺乏延续性发展的内在因素。近代后在上海本邑绅商家族从事的主要行业沙船业、布业渐趋衰微的背景下,从经营这些行业的家族走出的新一代绅士,继续在本邑政治社会文化事务方面居于重要地位者不乏其人,但在近代性的商业经济领域有所建树者则难得一见。笔者以为在承认商人家族传统的演变规律的影响力外,其中仍有值得探讨的现实客观因素。

选择沙船业及王氏家族作为个案研究是基于以下的理由:乾隆年间江苏海运出海口逐渐南移上海,由此启动了上海县城的传统城市化进程,道光六年(1826)清廷漕粮海运的举措更为该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该年为庆贺漕粮海运成功县城重建先棉祠,建祠碑文所谓:“今兹幸以沙船运漕,懋著成绩,而沙船之集上海,实缘布市”,如实地反映了从事北洋海运的沙船业在上海商业繁盛中的重要地位。沙船业在上海县城经济中的地位甚至未受到1843年上海对西方的开港影响,一批资产雄厚的沙船业主直到咸丰年间仍然是上海县城地方事务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咸丰年间沪上沙船业二十四家大商号中有:“王公和”号业主王庆荣、“王春记”号业主王庆勋是出自同一个家族,其中“王公和”更名列最大的八家商号之一,入选1855年重建的旨在维持沿海安全的捕盗局局董。王氏家族有《上海王氏家谱》传世,且同治、民国的三种上海县志也录有该家族人物颇多的资料,足以成为今天探索该家族作为沙船业主随着传统海运业的兴衰而演变的过程依据,从中亦可获回答上述问题的某些线索。

元明清时期上海沙船航运业的发展与变迁

元明清时期上海沙船航运业的发展与变迁

29

航海NAVIGATION 元初以降,随着战乱频仍,运河失修,淤塞不堪的河道已难以担当南粮北运的重任,海运漕粮之法也便随之提上日程,北洋航线亦随之复辟。然而随着元代以后黄河和长江等出海河道淤沙冲积,其沿海岸口附近海道沙积严重,沿途多浅水沙滩,同时还有活动的流沙出没,因而北洋航线所行海船必须为平底,如此方可暂搁沙堆而不易翻沉,于是平地沙船便应运而兴,沙船业便籍海运漕粮发展起来。2 沙船能在大海运时代担当漕粮运输的重任,是由其本身的特点多决定的。就沙船本身而言,史载其由古老的船舶演变而来,是中国古代近海运输海船中的优秀船种,由于有防沙之能,故亦被称为“防沙平底船”,明以后明确称之为“沙船”3。作为中国

2 辛元欧曾撰文详细分析元明清时期沙船业的发展历程及其与城市发展之间的互动,详见辛元欧:《上海沙船业及其对城市主发展的影响》,《船史研究》2001年第1期。

3 关于沙船的命名,乾隆《崇明县志》及《上海乡土志》等文献史料有不同的记载,或谓以崇明沙而名,或谓以形似沙鱼而名,

船业

元始,上海成为漕粮海运的起讫港,航船自当时的江苏太仓刘家港出海,专行北洋,而沙船则渐成为沿海木帆船的主要船型。自此而始,上海沙船业渐起,并兴于明,盛于清。而上海之所以能以海运漕粮而行,乃与其时的历史地理环境及沙船本身特点有莫大干系。

自南宋经济中心南移后,京都所需大批粮食及其他给养往往需依靠水运来完成。上海地处南北洋的交汇点,背托长江流域广袤的腹地,航运便被赋予以重要意义,使上海终于成为连接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于是,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的江浙一带大批糟粮在上海集中,由海道运往都城,而沙船则是其主要航运工具。北京是元、明、清三代的都城,在水运畅通时期,漕运都是通过京杭大运河来进行。然而

轮船招商局:新兴企业的早期历史

轮船招商局:新兴企业的早期历史

朱荫贵 | 文

朱荫贵: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企业管理者作为企业的灵魂人物,

掌握着企业资源的配置权,是企

业发展规划的制定者。关键时

期,企业决策者的决策正确与否,能够决定

企业的命运。企业管理者自身的学识、背

景、眼光甚至动机,对于企业的决策,更进

一步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相当大甚至

有时是决定性的影响。

近代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

局创办后二十来年间几次改组管理层,每一次

改组都影响深远……

轮船招商局:

新兴企业的早期历史

招商局的诞生

1872年,近代中国的第一家大机器新型

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在经历诸多曲折后

终于得以兴办。这家企业的兴办,是古老中国

此后出现一系列新式变革的开端,具有里程碑

式的意义。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十分关键。在

经过反复掂量考虑后,同年八月,北洋大臣李

鸿章饬令承办海运十余年,熟悉商情、精明强

干的浙江海运委员、候补知府朱其昂筹办轮船

招商局。朱其昂是上海有名的沙船(也叫“防

沙平底船”,是中国“四大古船”之一)巨商

93轮船招商局:新兴企业的早期历史

世家,对传统海运非常熟悉。朱其昂获得任命后,拟定《招商章程》20条,明确招商局性质为官商合办,章程主要内容有接受福州船政局和江南制造局的船只作为“官股”,招商局轮船承运官方漕粮并按照浙江沙宁船章程办理,在纳税方面享受外国船只同等待遇等内容。后因闽、沪两局无商船可领,李鸿章认为既然没有官造商船在内,招商局性质仍为官督商办。

十二月,朱其昂等制订《轮船招商局条规》二十八条。其中规定:在上海设立总局,各口设立分局;轮船报关装货一切事项,按照洋商章程办理并经清廷批准。十二月十九日在上海以“总办轮船招商公局”的名义正式开局营业。在外国列强轮船公司环伺竞争下,刚刚诞生的轮船招商局开办后前景如何?可以说,轮船在近代中国是一种新式运输工具,股份制企业也是一种新型的资本组织形式,都需要专业知识及与之配套的经验学识,因此,受困于自身知识、经验和人脉关系等的朱其昂,必然会遭遇到一系列的困境和阻碍。

上海外高桥造船 发展历史

上海外高桥造船 发展历史

上海外高桥造船发展历史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是中国著名的造船企业之一,它的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中国造船业的发展历程和变革。本文将从公司成立至今,介绍上海外高桥造船的发展历史。

一、公司成立及发展初期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始建于1992年,是中国第一家以市场化运营方式投资兴建的造船企业。当时,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经济特区的规划之一,也是中国国家重点支持的16项工程之一。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造船业开始了向市场化方向发展的历程。

在公司创立初期,其主要业务是承接国外客户的船舶修造业务。九十年代后期,随着公司的设备技术不断提升,公司开始生产更大型的船舶,例如万吨级散货船、化学品船和液化天然气(LNG)船等。此外,公司还在船舶设计和技术研发领域积极拓展,为未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大幅增加,上海外高桥造船逐渐迈向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在2000年至2008年期间,公司成功地开展了一系列大型工程,包括锁定了世界最大散货船订单,成为中国最早一批建造液化天然气船的企业之一,以及成为中国第一个独立自主设计建造超大型散货船的企业。这些工程不仅推动了公司的技术和产能提升,也让公司名声大噪。

此外,为了适应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公司在发展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以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在过去几年中,上海外高桥造船开始注重自身转型和结构调整,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新的市场需求。

公司逐步放弃产品重心偏重的大型船舶,更加关注中小型船舶和航运业务,特别是高附加值的航运服务业务。另外,在国际市场开展船舶出口的同时,公司开始重视拓展国内市场,并且加强了对技术创新的研究和开发。

上海造船业的发展

上海造船业的发展

上海造船业的发展

大纲

一、上海造船业的历史演变

1.我国近代造船业的发端地

2.我国现代造船业的重要基地

二、发展中的上海造船业

1.上海造船业的现状

2.上海造船业的特点

3.上海造船业的发展途径

知识点汇总

原理

K01:外商对我国近代造船业的影响

K02:我国近代民办造船企业的发展

K03:我国现代造船业的整编恢复

K04:我国现代造船业初现端倪

K05:上海造船业的现状

K06:上海造船业的特点

K07:上海造船业面临的挑战

K08:上海造船业的发展机会

重要信息

I01:上海近代造船业发展的契机

I02:上海建造“沙船”的原因

I03:世界造船业的三次转移

I04:国际造船业转移的特点

I05:世界船舶市场的需求

I06:我国造船业的竞争劣势

正文

一、上海造船业的历史演变

1.我国近代造船业的发端地

(1)“沙船”开启了上海的造船史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港口城市,有悠久的造船历史,也是我国近代造船业的发端地。

北宋时,上海取名“上海浦”,是一个农民、渔民、盐民交错相居的村落。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为适应江海航运发展的需要,改为上海镇。至元十四年(1277年),作为水上交通码头,朝廷在上海镇设市舶司,管理中外商船,并设有税务和贸易机构。

当时冶铁技术的进步,为造船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上海出现了船作坊林立的景象。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设县时,上海已成为海运船舶的集中地。

为适应海上漕粮运输的需要,上海曾建造过木质平底的沙船,该船被列为中国四大名舟之一。我们现在看到的上海市徽,上面就有沙船。

青浦港、董家渡、苏州河、吴淞口上沙船密布,客轮货船云集,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和鼎盛。

上海及上海船舶业简介.

上海及上海船舶业简介.

二、上海造船业产业优势
• 1.长三角地区船舶产业情况
• 2.上海船舶产业发展情况 • 3.长兴岛船舶产业发展情况
1.长三角地区船舶产业情况: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最大的造船基地。长三角经济一体化 进程的加快和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 的逐步确立必将推动国内外新一轮航运业的发展,为发展 船舶工业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 江苏省是我国造船业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全省主要造 修船企业17家,配套企业200多家,总造船能力超过200 万载重吨。2004年全省造船完工量165万吨,船舶工业完 成总产值168.09亿元,约占全国的20%;手持订单226艘 、806万载重吨,船舶出口交货值13亿美元,约占全国的 31%。 浙江船舶工业近年来发展迅速,2004年浙江规模以上 船舶工业企业新承接船舶订单176艘,完工量达90万载重 吨,比上年增长27%;完成工业总产值80.95亿元,增长 49%;出口交货值23.63亿元,增长25%。
重点行业
• (—)整船制造业
• (二)船用配套制造业 • (三)船舶修理及拆船业
(—)整船制造业
• 随着江南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整体搬迁到长兴岛造船基地,上海形成 了“三条线” 三家造船企业生产经营的局面,其余两家大型造船企业 是:上海江南长兴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和上海江南长兴造船有限责任公司 ,其中上海江南长兴造船有限责任公司已正式投产。除江南造船(集团) 有限公司在搬迁过程中对生产经营造成了一定影响外,其余各大船厂在 2008 年都取得良好业绩。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继续稳居 2008 年全国造船完工量排名前 10 位企业的首位, 达到 458.5 万载重吨,为全国最大的造船企业;沪东 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比 2007 年更进一步,排名上升一位达到第四 名(127.4 万载重吨);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也以 56.9 万载重吨造船完 工量排名全国第十。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 舶订单以及手持船舶订单三大指标均进入世界十强行列。 2008 年,上海骨干船厂共计完成工业总产值 410.22 亿元,比上年增 长 42.9%,占整个船舶制造业比重 71.3%,对全行业增长的贡献率为 79.1%;完成出口交货值 341.52 亿元,增长 62.9%,占 87.6%,贡献率为 91.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402.3 亿元,增长 47.8%,占 72.1%,贡献率为 76.7%;利润总额为 38.11 亿元,增长 1.3%,占 70%,贡献率为 13.6%。

【doc】清代上海郁氏家族的变化及与地方之关系

【doc】清代上海郁氏家族的变化及与地方之关系

清代上海郁氏家族的变化及与地方之关系

Ⅸ史林》2005年第2期

清代上海郁氏家族的变化及

与地方之关系

饶玲一

【摘要】郁氏为沪上望族,清代中叶以经营沙船业起家.以郁氏家族为个案,从地域迁徙,职业更替,婚姻圈变化到财富

的聚散,反映出前近代中国社会本身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表现出相当的活力.郁氏家族作为通商开埠前后上海着名的经商家族,

对当地社会有着多方面的影响.郁家在上海开埠前后的变化,是研究传统向近代社会演变的一个很好视角.

【关键词】清代,家族,绅商,上海社会

【中图分类号】K295,l【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873(2005)02—0039—10

【作者简介】饶玲一,研究生,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200235

关于明清江南家族与地方社会的关系,学界已有若干研究成果.潘光旦先生的明清两代嘉兴的望

族》,引征丰富资料介绍嘉兴的望族,描绘出各望族的血系分图,血缘网络图以及世泽流衍图,从科第

蝉联,婚姻状况等多个层面考察地方望族的盛衰兴亡.①张仲礼先生的中国绅士——关于其在十九世

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是一部讨论中国绅士的专着,该书认为绅士在中国有着人们所公认的政治,

经济和社会特权,过着特殊的生活,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所起的作用也极其独特,书中也有不少地方涉及

到了这些绅士与他们的家庭,家族以及与地方的关系,作者花费了大量心血制成的一些表格详细地分析

了绅士们的家庭状况,包括出身背景,家庭成员,人数变动,祖辈的经济情况等.@这些着作至今对我

们理解家族与地方社会的关系有很大帮助.近年来,有关专家学者对家族的研究仍然保持着浓厚兴趣,

上海的航运发展历程

上海的航运发展历程

上海的航运发展历程

上海被誉为中国的经济、金融和交通枢纽,其航运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自古以来,上海就是一个重要的海港,吸引了众多商贾和航海家。

古代的上海是一个小渔村,位于黄浦江河口附近。在唐朝时期,上海渐渐成为一个废弃的渔村,因为黄浦江开始变得越来越不能通航。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浦江的航道逐渐恢复了,上海的航运也重新开始发展起来。

明朝时期,由于外贸的需求增加,上海的海运业开始繁荣起来。许多中国和外国商人发现了上海的潜力,并开始在这里建造渡船和船坞。此外,上海的修筑工程和城市规划也进一步改善了航运条件。

到了清朝时期,上海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在19世

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的外贸水平急剧提高,上海的航运业

也进一步发展。外国航运公司纷纷设立办事处,将上海作为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的贸易中转站。

然而,上海的航运业真正迈上新的台阶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后。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港口城市,逐渐发展为一个全方位的航运中心。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上海的航运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中国政府大力推动航运业的发展,投资建设了一系列现代化港口和码头设施。上海港区被分为各个功能区,包括货运码头、

旅客港口、船舶修理厂等,以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港逐渐成为世界最繁忙的港口之一。船舶、集装箱和货物的数量不断增加,国际航运公司纷纷将上海港作为亚洲的主要枢纽。上海还成为了一个著名的巡航旅游目的地,吸引了众多游客。

现在,上海的航运业已成为全球航运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港区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贸易枢纽,还是一个重要的船舶修理和航线服务中心。上海港区正在计划进一步扩大,以适应更多的船舶和货物贸易。

上海港口发展史

上海港口发展史

上海港口发展史

上海港口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时期,当时上海地区是吴国的一个渔村。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海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下面将按照时间顺序回答您的问题。

1. 起源:上海港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春秋时期。当时上海地区是一个沿海渔村,以渔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上海渐渐成为了吴国的一个重要港口。

2. 明清时期:在明清时期,上海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市镇。明朝时,上海港口的发展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动,主要是因为明朝政府在河道疏浚、港口建设等方面投入了一定的资源。清朝时期,上海港口迎来了更大规模的发展,成为一个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3. 近代发展:19世纪初,随着上海与外国的贸易交流逐渐增加,上海港口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机遇。1842年,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开放了上海港口,使得上海成为中国最早开放的港口之一。随后,上海港口的航运业和贸易业迅速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

4. 近现代发展:20世纪初,上海港口进一步发展壮大。在上海租界的控制下,上海港口的规模不断扩大,港口设施不断完善。上海成为一个重要的亚洲港口城

市,吸引了大量国际贸易和外国投资。

5.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港口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更大的发展。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上海港口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上海港口不断扩大和升级,成为中国最大的港口之一。如今,上海港口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航运、贸易、物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港口。

总结:上海港口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时期,起初是一个渔村,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明清时期和近代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而近现代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港口更加壮大,成为中国最大的港口之一。通过不断的扩大和升级,上海港口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港口,为上海乃至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小论文: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衰

历史小论文: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衰

历史小论文: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衰

历史小论文: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衰

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衰

荆州市江陵中学20xx级10班  刘小丫

本文为江陵中学20xx年历史小论文评比一等奖作品

在先秦时期,南方沿海地区由于地近海洋,造船技术水平高,已经开始了远洋迁徙,秦朝统一后,采取了一些开发岭南的措施,岭南发展很快,造船技术规模水平已很高,为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奠定了基础。

西汉初期奉行重农抑商制度,但总体奉行黄老政策,休养生息对商人影响不大。文景之治后,商业势力蓬勃发展,商业地位的提高,使更多人去经商,沿海贸易增多,海上交通路线已出现。西汉时期丝织业已达到较高水平,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沿海地区也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与海外周边各国开展贸易往来。

三国时期正处于海上丝绸之路由陆地转向海洋的关键时期。三国时期,魏蜀吴均有丝绸生产,而吴雄踞江东,传统陆上丝绸之路阻于北国,只能致力于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又由于孙吴同曹魏刘蜀长江上作战及海上交通需要,积极发展水军,船舰制造技术先进,规模大,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对海上丝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南北朝时期,南方政权与北方政权对峙,随着南方海洋航海技术发展,以及航海经验的积累,六朝政府实行积极发展海外关系政策,使海上丝绸之路迅速发展,孙吴政权加强南方海外贸易,使广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由于作战需求,孙吴造船业极为发达,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准,主要为军舰和商船推进了海上贸易,推动了丝绸业的发展和海上丝路贸易。

隋唐统一后,加强了对南海的经营,促进了海上丝路的发展,唐朝时政府在广州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海外贸易交往得到重视。隋时期造船技术航海技术都得到进一步发展,如隋大将陈素伐陈时,曾在永安(今四川奉节)建造能载八百人的大战船“五牙”。高百余尺,前后装有六根高达五十尺的拍杆。唐代造船水平和规模都超过前代。着名经济学家刘宴任盐铁转运使时,曾在扬子县设置十个造船厂,专门建造漕运船只。唐初将作大匠阎立德仅在洪州(今南昌)一地即造“浮海大船五百艘”。当时不仅能造建大型船只,长二十丈,可载六七百人。唐朝手工业繁荣,丝织品品种繁多,吸收了波斯的图案和织法。商业繁荣,出现夜市,储蓄和支付钱币的“柜房”和类似汇票的“飞钱”因此经济得到发展,唐朝鼓励中外平等交往。如唐政府中有鸿胪寺等机构专门接待外国使节和来宾,许多地方设有商馆接待外商,另设有互市监,市舶司等掌管对外贸易,唐政府接受外国留学生,又将大批使臣和僧侣派往国外进行回访,吸引了大批商人和使者。

中国近现代船舶发展史

中国近现代船舶发展史

中国近现代船舶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期。以下是该时期中国船舶发展的一些关键节点:

船舶引进和民营船厂的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这个时期,西方国家的先进船舶技术开始引进到中国。外国势力在中国租界地区建立了多个船厂,以满足对于商业和军事船只的需求。此外,一些中国的民营船厂也开始崛起,例如上海的江南造船厂。

船舶工业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40年代):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船舶工业逐渐蓬勃发展。上海的江南船厂、汉阳造船厂等成为当时最大的船舶制造企业。中国开始自主设计和建造各类船舶,包括民用货轮、客轮以及军用舰艇。

抗战时期的船舶制造(1937年-1945年):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船舶工业起到了重要作用。抗战时期,中国政府将船舶制造作为战略任务之一,大量投资于造船业。中国船厂为战争提供了大量的军用船只,包括炮舰、驱逐舰等。此期间中国船舶工业实现了一定的技术突破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的船舶工业(1949年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船舶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中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了多个大型的船厂和造船基地。中国开始自主设计和建造各类舰船,包括潜艇、驱逐舰、航空母舰等,实现了船舶工业的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近现代船舶发展经历了从船舶引进到自主设计和建造的转变。在各个历史阶段,船舶工业都在不断演进和壮大,起到了重要的经济和国防作用。近年来,中国船舶工业也在不断追求创新和技术提升,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船舶制造大国。

近代轮船招商局的“官商之争”

近代轮船招商局的“官商之争”
艘轮船 的轮 j 1 1 - "商官 J 海1 章 、宋 昂郁在 主 投 资人之 列 试办 仞 J ,轮船 { 商 日』 0 以经 Kf I 及 } 海航运为主 ,其 I 1 l 1 以乐运汀浙消粮为币 = ,川时j
,圳 4
鸿

水 于逾 十万人 然 ,所谓 “ 兴 勃 、 哀
量 酾 譬 _!
— 曩 一 瓣 - ’ 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瞄簟簟■■豳

, ● 蠢
1 9 世纪 末 ,位于 上海虹口的轮船招商局中栈码
近代 轮船招商局 的 “ 官商 之争 ”
文 1 金 满楼

存此 宁 景 r,轮船_ 打 { 商J 。 臆运 , 1 8 7 2 占 』 j 道) I [ : 年问,巾同沿海行一种大 平底 1同 船 ,【 人 I 其适 航 于 水浅 多 沙滩 的航 道 ,敝 q - 8 J q, 、 I 沙船 的 _ I 海 小地 寓 尚未 } ^ 受 拿
』 }
悉 ,但对近代J j } } 务则略 l 疏, 为轮} 3 { }
非 洋 义 、通 洋

1 - 的旧沙 船随意搁 浅 .任 凭风吹 【 = _ i 哺 、自
然 朽 烂 兀 人 问津 一 从 最 高 潮 的 丁艘 到 不 足
船 ,需要 ’ 解外嗣船冉 n 技 术 : 常卜 j 洋 人- J ‘ J 1 交道 .

上海砂之船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上海砂之船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Enterprise Development

专业品质权威

Analysis Report

企业发展分析报告上海砂之船商业管理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

本报告通过对该企业公开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并不完全代表我方对该企业的意见,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本报告出于对企业发展研究目的产生,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我方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不得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需引用或合作,请与我方联系:

上海砂之船商业管理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分析结果

1.1 企业发展指数得分

企业发展指数得分

上海砂之船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综合得分

说明:企业发展指数根据企业规模、企业创新、企业风险、企业活力四个维度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该企业的综合评价得分需要您得到该公司授权后,我们将协助您分析给出。

1.2 企业画像

类别内容

行业商务服务业-综合管理服务

资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产品服务业管理咨询,停车场管理,服饰、日用百货、

1.3 发展历程

2工商2.1工商信息

2.2工商变更

2.3股东结构

2.4主要人员

2.5分支机构

2.6对外投资

2.7企业年报

2.8股权出质

2.9动产抵押

2.10司法协助

2.11清算

2.12注销

3投融资3.1融资历史

3.2投资事件

3.3核心团队

3.4企业业务

4企业信用

4.1企业信用

4.2行政许可-工商局

4.3行政处罚-信用中国

4.4行政处罚-工商局

4.5税务评级

4.6税务处罚

4.7经营异常

4.8经营异常-工商局

4.9采购不良行为

4.10产品抽查

4.11产品抽查-工商局

4.12欠税公告

4.13环保处罚

4.14被执行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鸦片战争前上海沙船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中国的造船历史悠久,古代中国的造船技术所达到的成就,举世闻名。我国古代的海木帆船类型众多,有沙船、鸟船、福船、三不像船等,而其中最有名的船舶类型,当属航行于北洋的沙船和航行于南洋的福船。

我国的沿海航线,以长江口为界,划分为南洋航线和北洋航线。向南包括浙江、福建、广东、南沙群岛,统称南洋;向北包括江苏、山东、河北、辽宁,统称北洋。据包世臣的《安吴四种》所载:出吴淞口,迤南由浙及闽、粤皆为南洋,迤北由通海、山东、直隶及关东,皆为北洋。南洋多矶岛,水深浪巨,非鸟船不行。北洋多沙碛,水浅礁硬,非沙船不行。小鸟船亦吃水丈余,沙船大者才四五尺。洋氛有闽粤,皆坐鸟船,断不能越吴淞而北,以争南粮也。”[1]包世臣《安吴四种》卷一《海运南漕议》本文将注重探讨鸦片战争前沙船业的发展对上海城市形成的影响。

一、沙船的由来

关于沙船的命名,有许多种说法:

“沙船以出崇明沙而得名。太仓、淞江、通州、海宁皆有。”[2]乾隆《崇明县志》载“沙船,以其形似沙鱼,故有此名。”[3]李维清《上海乡土志·沙船》

其实沙船一种由古老的船舶演变而来的一种船型,其可以上溯到春秋时期。沙船在唐代出现于江苏崇明,在宋代的时候称“防沙平底船”,在元代称“平底船”,到了明代才称“沙船”。[4]周世德《中国古代造船工程技术成就》载于《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国青年出版社1978年版

中国古代的工匠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通过多年实际航行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北洋独特的地理环境、航行条件,使沙船适应其航行。沙船有许多独创的特点:一,沙船平底做滩,不怕搁浅,即使是风向和潮向不同时,因沙船船底平,吃水浅,受潮水影响小,因此在风浪中叶很安全;二,“沙船底平蓬高,顺风直行,逆风创走。”[5]何汝宾《兵录》沙船顺风逆风都可以行走,适航性好;三,沙船多桅,船宽稳性大,“欲进则进,欲退则退,欲折则转折,回翔如飞,横风斗风,皆能调创,惟沙船也。”[6]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原编第六册《苏松》沙船操作性好,速度快,很是便捷,所以在长久的不断选择与改良中,沙船留存了下来。

二,上海的兴起

上海的兴起就与这航行于北洋的沙船业的发展有着莫大的联系。自南宋以后,中国的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的经济彻底超过了北方。元、明、清三代,皆定都于北京,而天下财富却都抑给于东南半壁江山。元初,由于长期的战乱,大运河淤塞,暂时不能修复,而大量的粮饷却需要不断运往北京。元至元十九年,丞相伯颜追忆平江南时,曾命过去做过海盗的朱清、张瑄等人将南宋的库藏、书籍等由海运至京师,认为海运南方的漕粮亦可行,遂请命朝廷,试行海运。上海总管罗壁于上海造平底海船60艘,首次运粮45000石,创自上海运粮有海道去京师的先例,并形成了中国的北洋航线“以上海程,计自吴淞口出十□,东向大洋,至佘山北向铁槎山,历成山西转之罘岛,稍北抵天津,总计水程四千余里。”[7]陶澍《进呈海运图疏》《清经世文编》

当时承载南北经济交流的交通方式主要有陆运、河运、海运三种,而海运是最经济且比较便捷的方式,所以终元之世,海运不废。上海,便就是在这一次次的漕粮海运中,发展起来。

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由松江府划出华亭县东北黄浦江两岸的高昌、长人、北亭、海隅、新江五乡,成立上海县,时有户72502户,占松江府户45%弱。[8]辛元欧《上海沙船业及其对城市主发展的影响》《上海造船》2001年第一期由此可见,当时上海人人口密度之高,也必定有发达的经济圈才可以养活如此众多的人口。到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通过海陆运输的漕粮以达到380万石,较元朝第一次海运漕粮翻了九十多倍,可见当时海运漕粮的繁盛场面。

明初承元之制,以海运为主,陆、河运为辅。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正月,命山东行省“招募水工于莱州洋,海仓运粮,以饷永平卫。”这是明代海运之始。但随着河运漕制的完善,明初海运的主导地位迅速丧失,最后完全为河运所取代。虽然政府主导海运漕粮的丧失,并未阻止民间贸易的继续开展。明中叶以后,航行于北洋的沙船贸易已经相当繁荣,据明代弘治年间的《上海县志》记载,当时的上海商人“乘潮汐上下浦,射贵贱够贸易,疾弛数十里如反掌,又多能客贩湖襄燕赵齐鲁之区。”到了明末崇祯年间,上海崇明籍的沙船商人已经是“侨居海上已三代”,其“业有沙船几只,开贩柴行生理,家甚厚。”[9]姚廷遴《历年纪》许多上海崇明籍商人靠经营沙船业致富。

三,清代上海沙船业的大发展

清初,由于明末农民战争和清军入关,连年的内战加上清初的“海禁”政策,沙船贸易遭到了严重的阻碍和破坏而日趋萧条,上海也由于“海禁严切,四民失调”。但在清康熙二十二年攻克台湾后,清朝实行“海禁”政策的理由已经失去,所以很快于康熙二十四年开海禁,沙船贸易又很快复苏并发展起来。当时“沙船聚于上海,约三千五六百号,其船大者,

载官斛三千石,小者千五六百石,船主皆崇明、通州、海门、南汇、宝山、上海土著之富民。每造一船,须银七八千两。其多者,至一主有船四五十号,故名曰,船商。自康熙二十四年开海禁,关东豆麦,每年至上海者千余万石,而布茶各南货,至山东、直隶、关东者,亦由沙船载而北行。沙船有会馆,立董事以总之。”[10]齐彦槐《海运南漕议》《清经世文编》上海就是在这南货北运和北货南运中,一步步发展、繁盛,进入其生命历程的黄金时期。

1.新航线的开辟

清代沙船海运改变了“明人沿嶴求道”的旧航线,开辟“沙船所行为最善”的新航线。这条新航线“从吴淞江出口,由崇明南佘上而北,东过山东成山,至绿水大洋,西过之罘山,又西北由大沽海口,始达天津,所经之途,均系大洋。”[11]《清朝续文献通考》卷77,海运新航线的开辟,不仅缩短了路程,而且由于所走的道路都是大洋,避免了碰礁的危险,同时提高了航运效率,增加了经济性。

2.沙船所承载的南北转运贸易的货物种类与主要方式

上海及上海附近的长三角地区,是长久以来我国著名的棉花、棉布产地,来到这里采购棉花及制成品棉布的,“远贾者东至鲁,北至燕、至辽”,不仅是棉花及棉制品,其他南方特产如茶叶、烟叶等,也是北方商人采购的对象,“布茶各南货,至山东直隶关东者,亦由沙船载而北行”[12]齐彦槐《海运南漕议》《清经世文编》,由于其他运输方式存在种种不利条件,沙船运南货北行这条线就日复一日的进行着。

然而,南货北运却在南北贸易大交流中占次要地位,确切的说是一种补充。“上海船商以北行为放空,以南行为正载,海船带南货不能满载,往往取草泥、石块压船。”[13]英和《筹漕运变通全局疏》《清经世文编》船商基本上不靠贩卖南货来赚钱,而以从北方运来货物的这次航行为正载,做为最重要的贸易内容。

由于上海属于滨海地区,土地适宜种植棉花,农户也多种棉织布。因此,种植水稻者少,由于土地是一定的,种植过多的经济作物必然侵占农田,影响粮食的自给自足,每年的口粮几乎全靠客商贩运来沪,据《上海米业公所嘉公堂碑》载:吾邑称木棉地,产米不多,……人烟繁盛冠各埠,第就治所萃处计之,月需食米殆十六万石。”[14]《上海米业公所嘉公堂碑》《上海碑刻资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由于大量存在大量的粮食需求和对具有肥地的豆饼的需求,大量的粮食产品豆麦就运销上海,尤其是以豆饼业最为冠。“系维上海为埠通货贿之区,其最饶衍者莫如豆。由沙船运诸辽左山东,江南北之民,倚以生活。磨之为油,压之为饼,屑之为菽乳,用宏而利溥,率取给于上海。”[15]《饼豆业建神尺堂碑》《上海碑刻资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以上的碑刻记载,充分说明了当时豆麦贸易的繁盛及当时上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