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10课《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1 语文:10 短篇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 学案3

人教版必修1 语文:10 短篇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  学案3

短新闻两篇【内容感知】一、《别了,“不列颠尼亚”》香港回归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1997年7月1日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吸引了世界各大媒体的目光。

为了记下这一盛事,四位新华社记者通力合作,真实、准确地描绘了这难忘的时刻。

在众多关于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别了,“不列颠尼亚”》是最别致的一篇,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欢庆回归的人们多么激动,而是选择了英方撤离这样一个角度,并且把末代港督乘英国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这一事件放在一个历史的背景中,更加突出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二、《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立的最大的集中营,被称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最大的“杀人工厂”,据统计报道有400万人在这里遭到了杀害。

这篇消息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采写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

这主要得益于他独辟蹊径,突破了“客观报道”“零度写作”(即记者在新闻中毫不掺杂个人情感的写法)的框框,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作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字里行间灌注着个人的情感。

【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查阅资料,自主地、纵深地了解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

【学习过程】一、咬文嚼字1.字音序幕.(xù)凝.重(níng)掩.映(yǎn)冉.冉(rǎn)明媚.(mèi)噩.梦(è)嬉.笑(xī)凋.谢(diāo)撰.写(zhuàn)步履.(lǚ)茫.然(máng)绞.刑(jiǎo)隐秘.(mì)窒.息(zhì)祷.告(dǎo)婆娑..(pó suō)2.多音字3.形近字⎩⎨⎧嘱托嘱瞩目瞩 ⎩⎨⎧酒馔馔撰写撰 ⎩⎨⎧覆盖覆步履履 ⎩⎨⎧开垦垦恳求恳 名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10课 短新闻两篇 -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10课 短新闻两篇 -含答案

第10课短新闻两篇作者简介周婷、杨兴:《别了,“不列颠尼亚”》的署名作者。

《别了,“不列颠尼亚”》选自《通讯名作100篇》(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

周婷、杨兴,实际上是新华社周树春、胥晓婷、杨国强、徐兴堂四位记者的合称。

这四个人是这篇新闻的创作者。

其中,周树春是新华社副总编辑、《参考消息》报社社长。

罗森塔尔(1922—2006),美国著名记者。

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后到美国求学并加入美国国籍。

他在纽约市立学院上学时就是校报通讯员。

1944年进入《纽约时报》后长期从事国际新闻报道,先后常驻印度、波兰、瑞士和日本,并于1960年获普利策奖的国际新闻奖。

自1977年起任《纽约时报》执行主编,为巩固该报在美国新闻业中的重要地位立下了功劳。

1986年卸任后,他又成为一名专栏作家,为美国各大报纸撰稿,直到2004年才搁笔。

(一)背景链接1.《别了,“不列颠尼亚”》屈辱的历史19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英国两次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

在这两个条约中,香港和九龙被迫割让给英国。

1898年,英国又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99年,从而侵占了整个香港地区。

历经150年的沧桑曲折,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香港回归这一天。

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这是一个对中华民族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这一天,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离开了祖国一个半世纪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四位新华社记者作为历史的见证人,真实、准确地记下了这难忘的时刻,写下了这篇佳作。

2.《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 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面积达40万平方千米。

由于有数百万人在这里被德国法西斯杀害,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

该集中营距波兰首都华沙300多千米,是波兰南部奥斯维辛市附近40多座集中营的总称。

1947年7月2日,奥斯维辛集中营旧址被辟为殉难者纪念馆。

2015年秋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0课《短新闻两篇__别了,“不列颠尼亚”》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5年秋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0课《短新闻两篇__别了,“不列颠尼亚”》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别了,“不列颠尼亚”》一、学习目标:1、了解消息的主要结构特点。

2、揣摩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3、掌握历史与现实相融合的写法。

二、课前预习1.什么是新闻?新闻,也叫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

新闻的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

消息是新闻报道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文体,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组成。

2.构成新闻的要素是什么?五个“W”和一个“H”即:①when:何时②where:何地③who:何人④what:何事⑤why:何因⑥how:何果3.消息的结构①标题(正标、副标题):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②开头(电头):用来交代消息的来源。

③导语:导语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它用简介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④主体:主体是导语之后,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

其主要作用是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

⑤背景: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

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

(课文中就有不少背景材料。

)⑥结尾:消息要把事实写得完整,逻辑严密,结尾需得向亮、有力,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5.走近作者《别了,“不列颠尼亚”》在作者周婷、杨兴,实际上是新华社周树春、胥晓婷、杨国强、徐兴堂四位记者的合称。

其中周树春是新华社副总编辑、《参考消息》报社社长,2007年获第八届韬奋新闻奖。

杨国强,新华社高级记者。

6.背景资料英国在1841年1月26日占领香港岛。

1842年6月,中英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8月29日,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屈辱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驻华公使宾纳乐和李鸿章在北京签订“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国以租借为名,取得了新界,为期99年。

1898年7月1日生效。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0课《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0课《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10.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新闻和通讯的异同。

2、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2、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激发民族自信。

教学重点1、了解新闻和通讯的异同。

2、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1、了解新闻和通讯的异同。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方法自主合作交流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前几天读报的时候,被一篇新闻的标题吸引住了,这个标题新颖别致,让我禁不住往下看,现在我展示出来与大家分享,——“别了,我的太阳”,说的是一位著名歌唱艺术大师去世,看过吗?谁别了?标题为什么读出来就是他?手法很高妙,“别了”代指永别,体现了汉语的多义性,“我的太阳”,是一首著名曲段,帕罗蒂唱得最好。

所以这里的“我的太阳”,既在说这名歌唱家,又在说他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很好表达了人们对他的颂扬和思念。

其实,最早使用这个语言格式的是毛泽东,1949年他写下了《别了,司徒雷登》,宣布了美帝对华政策的失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导语,同样很别致,有内涵,理解新闻的导语。

二、简介文题与体裁本文是一篇通讯,广义上是新闻的一种,也是报刊常采用的基本体裁之一,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通讯除具有新闻性之外,还具有形象性。

它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绘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三、自学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

序幕()凝重()掩映()冉冉()明媚()紫荆()停泊()易帜()2、多音字。

角落()水泊()秘密()角斗()停泊()秘鲁()3、形近字瞩目()撰写()步履()恳求()嘱托()酒馔()覆盖()开垦()4、词语积累凝重:庄重。

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瞩目:注目,把视线集中到一点上。

易帜:变换旗帜,指降英国国旗,升起中国国旗。

2019年新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短新闻两篇》导学案

2019年新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短新闻两篇》导学案

第10课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香港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举国欢腾。

阅读本文,可以重温这一动人时刻,增强民族自豪感。

新课标要求阅读新闻作品,要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及身边发生的事件有敏锐的感觉,能及时发现其社会意义和影响。

要做到这一点,可以先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迅速、准确地捕捉基本信息,再启发学生对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品析。

对文中的疑难问题可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分小组讨论,就所涉及的事件和观点,独立地、负责任地作出自己的评判。

1.2.3.4.学习文中的细节描写。

1课时课前活动区1.瞩.目()冉.冉升起()凝.重()荆.花()停泊.()湖泊.()拓.展()拓.片()旗杆.()2.易(zhì)(chì)热guǎn)窥蠡测草(jiān)人chè)离重蹈覆(zhé)chè)头尾(qī)3.选(1①我国东部跟朝鲜接壤,跟日本②经过三天的紧张跋涉,我们终于(2①朝鲜发射三枚短程导弹,韩国密切②她躺在草地上,着蓝蓝的天空。

4.本篇课文是一篇,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的手法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强、篇幅短小精悍的新闻文体。

5.从消息的结构上看,课文第一段是这则消息的部分,其作用有三:第一是点题,点明英国国旗降落后,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将乘坐“不列颠尼亚”号回国,“不列颠尼亚”号将完成其特殊的历史使命;第二是6.课堂活动区1.2.文章主体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几个场景?3.1.耐人寻味2.1.2.课堂小结我的收获:我的疑惑:布置作业1.请把《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有11个段落的新闻压缩为100字以内的消息,在整点新闻播报。

2.完成“本课测评方案”(全解学案版本课“知能提升训练”)。

参考答案1.zhǔ rǎn níng jīng bó pō tuò tà2.帜炽管菅撤辙彻彻3.(1)①邻近②临近[邻近:位置接近;附近。

高中语文第4单元第10课《别了不列颠尼亚》导学案1解析

高中语文第4单元第10课《别了不列颠尼亚》导学案1解析

高中语文第4单元第10课《别了不列颠尼亚》导学案1解析第一篇:高中语文第4单元第10课《别了不列颠尼亚》导学案1解析《别了,“不列颠尼亚”》学习目标:1.了解特写消息的特点。

2.理解课文标题的深刻内涵,品味课文庄重、含蓄的语言。

3.了解本文涉及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状况,增强民族责任感。

学习重点:了解特写消息与一般消息的区别,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品味课文庄重、含蓄的语言。

学习难点:了解特写消息的特点,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

学习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知识链接香港回归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举国欢腾。

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吸引了世界各大媒体的目光。

为了记下这一大盛事,四位新华社记者通力合作,真实、准确地描绘了这难忘的时刻。

据了解,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新闻报道中,本文是最出色的一篇新闻作品,曾经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

二、组员合作回顾旧知1.什么是新闻(消息)?新闻是新近发生的群众关心的重要事实的报道。

2.构成新闻的要素是什么?五个“W”和一个“H”。

3.消息的特点:真实性、时效性、针对性4.消息的结构:① 标题(正标、副标题)。

② 导语: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一般称为导语。

③ 主体:主体是导语之后,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

④ 背景:一般说,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

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

(课文中就有不少背景材料。

)⑤ 结尾:消息要把事实写得完整,逻辑严密,结尾需得向亮、有力,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三、小组合作,研读课文。

研究课文结构,找出本篇报道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进行分析: 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含义?① 交接仪式结束后,英王子和末任港督乘坐“不列颠尼亚”号返回英国,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这个“别了”是对现实事件的真实描述;② “不列颠尼亚”号是英国皇家油轮,停泊在香港港口象征着英国在香港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如今终于远去了,也就象征着这统治终告结束,香港正式回到祖国怀抱;③ “别了”两字,给人委婉中带有自豪的口气,反映了当今中国国力不断增强,昔日的屈辱将不再复返。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案: 第四单元第10课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系列一) Word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案: 第四单元第10课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系列一) Word版
课题名称
新闻导读及短新闻两篇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新闻的基本要素、熟悉新闻类文段的考查方式
2过程与方法;阅读、理解、概括、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眼看世界
重点目标
目标1
难点目标
目标2
导入示标
关于新闻的相关知识竞答
1、新闻,也叫消息。新闻这一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单指消息;广义的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评论……
2、一篇新闻通常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组成,其中前三个部分是必不可少的。
3、主体部分:谁、何时、何地、何事、为何、结果如何
4、新闻的特点新闻必须_____真实新闻,必须具有新意(新近发生、有新意、有新的角度和新的视野)
5、新闻的阅读要领
①概括所报道的事件
②理解所报道事件的意义。
③分析新闻的新意
②“不列颠尼亚”号象征英国,它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
2.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理解的关键点:‘日落仪式’
英国曾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香港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回归祖国,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了。所以把英国告别的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达标检测
反思总结
课后练习
2.按时间的顺序梳理新闻事实
学做思二.【深入阅读,领会妙处】
导学
本则新闻的报道角度
①英国的撤出。
(标志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②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引人回忆,增强了现实的纵深感,让人更加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实内涵。)
导做.语句理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10《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名师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10《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名师教学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名师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一)语言建构与运用:1.了解新闻作品的特点;2.阅读《别了,不列颠尼亚》,体会“新闻特写”的方法,即运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反映事实,使某些精彩的场景生动、形象地再现在读者面前。

(二)文化传承与理解1.阅读《别了,不列颠尼亚》,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重大意义;(三)审美鉴赏与创造:1.体会《别了,不列颠尼亚》表达的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时的庄严与喜悦的心情一、教学目标:1.掌握新闻特写、新闻通讯的基本知识;2.理解并分析新闻中的描写和背景材料的作用;3.品味作品中呈现的有深意的语言,学习对比这一修辞手法的作用;4.了解香港回归的历史和德国纳粹分子的残酷罪行,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理解新闻作品中精练而富有深意的语言。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反对战争、爱好和平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分析法、点拨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预习要求:1.通读全文,复习初中学习过的有关新闻的知识。

2.查找有关香港回归、二战中的集中营的历史资料。

七、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我们要一起来阅读的是《短新闻两则》。

我们日常生活中在电视里、报刊上、广播中天天都可以接触到许多新闻,大家一定对它不陌生。

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就曾经学习过毛泽东同志为《解放日报》撰写的两篇新闻,大家还有印象吗?(明确:《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人民解放军解放南阳》)平常我们接触新闻一般都是为了了解新闻的内容,很少去注意它的行文特点,大家学习这两篇课文时老师一定有介绍过新闻的一些基本情况,我们来复习一下:(ppt展示)新闻结构:①标题(正标、副标题)。

②导语:在新闻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者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

③主体:主体是导语之后,构成新闻内容的主要部分。

④背景:是新闻事实相关的背景信息,无固定的位置,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

新闻的要素:五个“W”和一个“H”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

《别了,不列颠尼亚》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短新闻两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短新闻两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短新闻两篇)教学目标:1、本课目标⑴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和写法。

⑵学习了解本课新闻的语言特点。

⑶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的意识和发现真善美、揭露假恶丑的社会良知,增强社会责任感。

⑷引导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辨伪存真的新闻素养和能力。

2、本文目标⑴掌握本文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报道的特点。

⑵掌握本文写作特点、技巧及本文选材上的特色。

⑶增强我们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要从历史角度分析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

重点难点:⑴学习本课新闻的语言特点。

⑵引导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辨伪存真的新闻素养和能力。

⑶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方法:指导阅读法,点拨法,讨论法,分析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一、导语:1842年8月29日、1860年10月24日、1898年6月9日,英国侵略者用武力迫使清政府分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占据了中国的香港本岛加上深圳河以南整个九龙半岛及附近约200多个岛屿、约1071平方公里的地区。

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冉冉升起,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在被英国统治一百多年后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

1997年7月1日这一天,将作为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日子载入史册。

二、引导自学⑴自学关于新闻的有关知识⑵自学本课的生字、生词。

⑶学习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的作者和写作背景(自学内容见学生所用《学案》)二、学生阅读课文、研讨交流问题(一)阅读课文(二)研读课文并讨论问题(可先自己研读,然后小组讨论交流)1、学习讨论理解本文标题的特点意义2、学习讨论理清本文的内容和结构3、学习讨论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和技巧三、展示研讨结果:1、学生发言,展示学习研读讨论2、学生发言,对发言内容进行补充和评价。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0课《别了,不列颠尼亚》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0课《别了,不列颠尼亚》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别了,不列颠尼亚》【目标择定】1、通过本文的文体结构来了解特写新闻的特点。

(择定理由:了解本文的特写新闻的文体特征。

)2、分析文本的四个特定场景在特写新闻中的作用。

(择定理由:本文的主体内容解读。

)3、感悟细节描写,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择定理由:通过解读细节描写达成本文的情感目标。

)第一部分【探究一径】主问题:本篇特写新闻通过几种手段见证了香港回归的盛景和英国撤离的历史时刻?1、请从本新闻的五要素来解读“别了,不列颠尼亚”?2、本新闻是从哪四个主要场景来叙写这个伟大的历史时刻?3、本文的哪些细节描写体现了我们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再问再新】【助学资料】1、1997香港回归直播(全程记录片)3TURiP—在线播放—优酷网。

2、相关电影《婚礼定在回归日》。

第二部分必修①第四单元第1课《别了,不列颠尼亚》对应检测一、语言积累及应用:1、1.加粗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羹(gēng)匙漂泊(bó)岑(cén)寂不屑(xiè)B.稔(niǎn)熟丰腴(yù)玉笏(hù)尺牍(dú)C.怜悯(mǐn)吝啬(sè)央凂(mèi)气氛(fèn)D.下乘(shèng)寒砧(zhēn)剑鞘(xiāo)狂吠(fèi)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知名作家任职大学教授之所以引起热议,是因为中国当代作家和大学之间的关系长期脱离造成的。

B.不管李安获奖对于中国观众多么兴奋,看过电影的观众都知道,《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从制作和精神气质上都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美国电影。

C.人们关注着解决国营企业的振兴和工人们下岗以及国民经济进一步腾飞。

D.华强集团以过人的胆识和锲而不舍的实践,在荆棘中闯出一条壮大公有制经济、搞好国有企业的路子来。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尚书》说:“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10《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10《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1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短新闻的写作方法,能独立写作短新闻。

2、德育目标:第一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第二篇,勿忘历史,勿忘德国法西斯主义的暴行,不要让历史重演。

教学重点:掌握新闻的特征,能区分新闻事实与背景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走上讲台,自然从容地用目光将教室扫视一遍)上课,同学们好!(老师好!请坐下。

)同学们,请打开课本,翻到xx页,今天我们学习新闻两篇。

(板书题目:别了,不列颠尼亚)同学们,在我国广东省珠江口,有一个号称“东方之珠”的美丽岛屿,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回答:香港)对。

香港,清香的海港。

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

有谁知道为什么叫香港吗?大概与很早以前在岛上制造檀香和香烛所散发出的香气有关。

还有的说,香港海面盛产珍珠。

总之,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华民族已经在香港居住。

但是,1841年1月26日,英国殖民者侵占了我们美丽的香港,蹂躏着我们的骨肉同胞。

之后,腐败透顶的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几个不平等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殖民者从此开始了156年的统治。

1984年,中英签署关於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97年七月一日,是神圣而庄严的日子。

这一天,香港终于回归祖国。

这一天,是中华民族的盛大庆典;这一天,是中华民族的盛大节日。

离开祖国母亲的怀抱一百多年的游子,终于回家了。

新华社的四位记者,从独特的视角,用笔记录下香港的回归仪式,以及英国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游轮离开香港的情景。

二、作者介绍。

三、朗诵课文。

四、生字词。

五、(机动内容)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检查作业)一、题解:《别了,不列颠尼亚》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

二、分析第1段。

(导语的含义,内容)三、分析2-11段。

(寻找出新闻事实与作者的评论,认识等。

)四、写作特点:1、2、3、4、5、。

五、布置作业。

1982年6月至1983年6月,英国提出继续统治香港,不肯归还,邓小平坚决地说:“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政府没有回旋的余地,我们可以明确告诉你们,中国在1997年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和九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10《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10《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2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由轮到的两位同学上台说话,然后点评。

二、在黑板两侧悬挂由学生画的中国五星红旗和英国米字旗;板书题目和作者三、导入本课时1997年7月1日的香港回归,同学们应该还都清楚的记得,那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一幕啊!香港被英国统占了156年,现在又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大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反映香港回归的一篇新闻特写《别了,“不列颠尼亚”》。

四、回顾历史五、在学习文章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香港是如何被英国侵占的,其原因和经过是怎样的。

课前已请同学去收集这方面的资料,现在请同学来介绍一下。

(同学介绍后,教师视情况作一总结。

)附:香港被占领的经过:香港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自秦代至清代道光年间,中国政府始终对香港行使主权。

从18世纪末起,英国把大量鸦片走私输入中国。

1840年,由于清政府下令查禁鸦片,英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1年1月26日,英国未经中国政府同意,即派军武装占领了香港岛。

1842年同中国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占了香港岛。

1856年,英国又联合法国向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3月,英军以“找寻住宿地”为借口,进驻九龙半岛尖沙咀一带。

同年10月,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割占了九龙半岛尖端。

1898年英国又趁西方列强竞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借口说俄国的势力要南下,以抵制俄国势力南下为借口,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北部大片土地及附近200多个岛屿(后来统称为新界),租99年,到1997年6月30日期满。

上述三个不平等条约,自从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后,历届中国政府都不承认。

但在旧中国,国力衰微,无力解决香港问题。

五、香港被占领后,很多有识之士感到痛心,其中还有一些人写下了纪念的诗篇,例如闻一多于1925年写的《七子之歌·香港》(出示小黑板,教师作适当讲解。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案: 第四单元第10课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系列五) Word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案: 第四单元第10课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系列五) Word版

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杨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新闻的结构和特点2、掌握特写的写作特点3、了解香港回归的历史事件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划分新闻结构2、通过问题探究,掌握新闻写作中背景材料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重点:讲解新闻的定义、特点、结构难点:分析这篇新闻的背景材料的作用【教学过程】导入:(播放音频)这个声音伴随我们走过春夏秋冬每一天的七点钟。

伴随着这个声音,我们今天开始学习第四单元,这个单元学习新闻和报告文学。

大家对新闻不陌生,新闻的使命就是要让群众在第一时间知道某些事情,这就决定了新闻的特点是及时性和真实性。

新闻体裁介绍: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的事实。

就其广义而言,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等。

通讯:比较详细地报导典型人物、事件、消息等特写:类似于电影的“特写镜头”,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新闻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背景材料是新闻的从属部分,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

写法上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评论等。

我们今天要学的是一篇特写,它与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它就是《别了,“不列颠尼亚”》。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把这篇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找出来。

导语(第1自然段)主体(2~10自然段)结语(11自然段)(一)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中心,新闻标题更是如此。

本篇新闻的标题为“别了,‘不列颠尼亚’”,它有什么含义?一是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别了,‘不列颠尼亚’”是向他们告别;二是“不列颠尼亚”号是英国皇家游轮,它的离开代表英国结束对香港的统治,是向被殖民的历史告别。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别了,“不列颠尼亚”》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别了,“不列颠尼亚”》导学案

10.《短新闻两篇》之《别了,不列颠尼亚》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新闻的基本特点,把握新闻的基本要素,体会新闻语言简洁凝练的特点。

2.学习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3.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

4.体会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

【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新闻的基本特点,把握新闻的基本要素,体会新闻语言简洁凝练的特点。

2.学习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难点:1.学习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2.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

【学法指导】赏析法、讨论法、朗读法【知识链接】1.写作背景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

这一天的零点,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钟声。

它响彻环宇,向五洲四海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时刻到来了!这是中华民族洗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

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百年盛事,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将永载史册。

为了报道并见证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事,世界各大新闻传播媒体纷纷聚集香港,其阵容之大、人数之多,是世界新闻史上所罕见的。

截至1997年5月8日,就有778家传媒,8423人登记对交接仪式进行采访,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的新华社不辱使命,真实、准确地记下了这难忘的时刻,写下了《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并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2.有关新闻文体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新闻泛指整个新闻事业;狭义的新闻则是指一种文体,包括消息、通讯、评论、特写、访问记等。

它是反映新发生的重要的有意义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的特殊文体,“具有迅速简短的特点,是一种最有效的宣传形式”。

它是报纸广播电视常用体裁形式的总称。

概括起来新闻有如下几种特色: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的基本特征;时效性:新闻报道必须迅速及时讲究时效,尽量缩短“时间差”;新颖性:报道内容必须有价值有意义,它是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新人物新风尚等客观事物;准确性:受真实性的制约,这种文体用词准确,叙事恰切,对一些问题的提法与评价要有分寸。

(原创)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4单元 10、1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 一 导学案 - 副本

(原创)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4单元  10、1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 一 导学案 - 副本

(原创)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4单元 10、1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一导学案 - 副本
们结合具体段落,说说课文如何将这两方面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4、那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二)品味语言
1、本篇报道,作者以眼睛为“摄像机”,以耳朵为“录音机”,简笔勾勒出清晰可视的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为我们真实地记录了英国撤离香港,香港回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同学们想一想,文中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
2、那又该如何理解“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呢?
3、现在让我们纵观全文,该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的含意?
二、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收集香港回归祖国的新闻报道,与本文比较异同,以剪报形式交上来。

高中语文第10课《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第10课《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特点及结构。

2、弄清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的有机融合。

3、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弄清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的有机融合。

教学难点: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知道刚才播放的视频报道得是一件什么事吗?(香港回归有关仪式)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当时有关香港回归的报道有很多,有通过视频报道的,也有通过文字报道的,其中有一篇新闻获得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大家知道是哪一篇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鉴赏一下这则消息。

二、复习新闻知识1、新闻:把社会上新近发生的重要事情及时地、如实地报道出来叫做新闻。

2、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4、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背景三、整体感知:快速读课文一遍,找出文章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

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导语:(1)英国撤离香港主体:(2-10)具体叙述了英殖民者的告别仪式结尾:(11)大英帝国从海上来,从海上去四、研读课文主体部分1、快速朗读课文一遍,找出文中的时间点和对应的新闻事实。

明确:30日下午告别拉开序幕4:30 港督旗帜降落4:40 港督离开港督府6:15 告别仪式7:45 第二次降旗仪式0:00 中英交接仪式0:40 “不列颠尼亚”离港2、这篇新闻在报道新闻的事实时,还适当地运用了一些背景材料。

请找出来明确: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每一位港督离任都举行降旗仪插叙港督府150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插叙156年前英国占领港岛,今天降下了米字旗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从海上来,又从海上走3、小结: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欢庆回归使人们多么激动,而却选择英方撤离这一角度,并且把末代港督乘英国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这一事件放在深厚的历史背景中,更加突出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10.1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10.1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新闻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新闻报道的基本流程。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新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10.1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10.1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课文选自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4单元10.1节。文章通过报道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新闻的基本概念。新闻是及时、准确、真实地报道社会现象和事件的一种文体。它在社会中扮演着传递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等重要角色。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新闻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了解世界。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新闻的及时性、准确性这两个重点。对于如何辨别新闻的价值和如何准确报道新闻这两个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核心素养目标

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10课别了,“不列颠尼亚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10课别了,“不列颠尼亚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第10课别了,“不列颠尼亚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 1.复习新闻知识。

2.了解特写消息与一般消息的异同。

合作互动学生活动教学学习重点了解特写消息与一般消息的异同。

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

互动与展示感悟(五分钟阅读课文;看香港回归照片。

)请思考以下问题:1、课文中有哪些关于现场描写的语句?(让学生找学生齐读)2、课文有哪些特色?(比较阅读)明确:(1)描写清新的可视性细致现实场景的描写生动的可听性富于动感鲜明的色彩感(2)语言含蓄用事实讲话,现场与背景相结合(让学生找出体现含蓄的语言风格的语句,并学生齐读)(3)标题新颖学习难点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自主研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目标与导入导语:香港回归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举国欢腾。

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吸引了世界各大媒体的目光。

为了记下这一大盛事,四位新华社记者通力合作,真实、准确地描绘了这难忘的时刻。

据了解,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新闻报道中,本文是最出色的一篇新闻作品,曾经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

今天,我们就让这篇著名的《别了,“不列颠尼亚”》带领我们回到1997年6月30日至7月1日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现场,一起来重新感受那激动人心的场面。

自学与诊断1、什么是新闻(消息)?新闻是新近发生的群众关心的重要事实的报道。

2、构成新闻的要素是什么?五个“W”和一个“H”即:1、when:何时2、 where:何地3、wh何人4、 w hat:何事5、 why:何因6、how:何果3、消息的特点:1〉真:消息的事实必须真实。

2〉短:消息要求短。

3〉快:时效性4〉活:消息要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5〉强:消息的强是指思想性和指导性要强。

4、消息的结构1>标题(正标、副标题)2〉导语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一般称为导语。

3〉主体主体是导语之后,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

4〉背景一般说,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

《别了,“不列颠尼亚”》导学案打印

《别了,“不列颠尼亚”》导学案打印

《别了,“不列颠尼亚”》导学案【学习目标】1、实用价值:掌握新闻知识,鉴赏本文的写作技巧:标题、细节、情感等方面。

品评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知识链接】文体介绍新闻广义上的新闻概念,专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上发表的对新近乃至现时发生的事件的报道。

它是消息、通讯、特写、新闻评论等诸种新闻文体的总称。

消息狭义上的新闻概念,指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具有及时、真实、短小精悍的特点。

通讯运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表现手法,详细而形象地报道典型人物、事件或问题的新闻体裁。

具有新闻性、典型性、生动性和评论性的特点。

特写是一种以描写为主要的手法,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段和场面,形象地再现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报道形式。

本文属于新闻特写。

了解背景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

这一天的零点,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

它响彻寰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

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百年盛事,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将永载史册。

为了报道并见证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事,世界各大新闻媒体纷纷聚集香港,其阵容之大、人数之多,是世界新闻史上所罕见的。

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的新华社的数位记者不辱使命,不负众望,作为历史的见证人,真实、准确地记下了这难忘时刻,写下《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新闻佳作。

此文曾获得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聚焦、记录、报道这一盛事的新闻肯定有不少,为什么这篇能独占鳌头获得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我们将以本文为范例,严格按照新闻结构上的特征来探究其中的奥妙和学习新闻特写的写作;】【教学过程】一、基础落实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凝.重()紫荆.()停泊.()掩.映()世人瞩.目()旗帜.()接载.()降.落()炽.()热2、新闻六要素(也即“5W1H”):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短新闻两篇》之
《别了,不列颠尼亚》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新闻的基本特点,把握新闻的基本要素,体会新闻语言简洁凝练的特点。

2.学习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3.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

4.体会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

【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新闻的基本特点,把握新闻的基本要素,体会新闻语言简洁凝练的特点。

2.学习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难点:
1.学习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2.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

【学法指导】
赏析法、讨论法、朗读法
【知识链接】
1.写作背景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

这一天的零点,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钟声。

它响彻环宇,向五洲四海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时刻到来了!这是中华民族洗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

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百年盛事,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将永载史册。

为了报道并见证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事,世界各大新闻传播媒体纷纷聚集香港,其阵容之大、人数之多,是世界新闻史上所罕见的。

截至1997年5月8日,就有778家传媒,8423人登记对交接仪式进行采访,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的新华社不辱使命,真实、准确地记下了这难忘的时刻,写下了《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并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2.有关新闻文体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新闻泛指整个新闻事业;狭义的新闻则是指一种文体,包括消息、通讯、评论、特写、访问记等。

它是反映新发生的重要的有意义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的特殊文体,“具有迅速简短的特点,是一种最有效的宣传形式”。

它是报纸广播电视常用体裁形式的总称。

概括起来新闻有如下几种特色: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的基本特征;时效性:新闻报道必须迅速及时讲究时效,尽量缩短“时间差”;新颖性:报道内容必须有价值有意义,它是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新人物新风尚等客观事物;准确性:受真实性的制约,这种文体用词准确,叙事恰切,对一些问题的提法与评价要有分寸。

【学习过程】
一、知识积累
1.给下列生字注音
颠()瞩()凝()督()荆()舰()
2.解释下列生
掩映:
陈迹:
瞩目:
3.解题:《别了,“不列颠尼亚”》这一标题有什么独特之处?好在什么地方?
二、整体感知,探究文本
1.如何理解标题?
2.将文中表示时间的句子画出来,看看这篇通讯是从什么角度,按什么顺序把“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记录下来的。

3.文章按时间顺序特写了哪几个场景?
场景一:
场景二:
场景三:
场景四:
4.《别了,“不列颠尼亚”》中,作者如何将现实场景描写与历史回顾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有何作用?
三、重点语句赏析。

1.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

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

2.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富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3.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基础达标】
1.选择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组()
A.降.落(jiàng)撤.离(chè)序.幕(xǔ)
B.凝.重(níng)接载.(zaì)停泊.(pō)
C.旗帜.(zhì移交.(jiāo)护卫.(wèi)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淹映陈迹飘扬
B.仪势离任港督
C.古典易帜世人瞩目
3.根据语言环境解释词语。

(1)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陈迹——
(2)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告终——
4.阅读练习。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

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1)选段中“改建、扩建、装修”几个词语的顺序可否进行调换,为什么?
(2)如何理解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3)在这则新闻稿中,为什么要插入一段关于港督府的叙述?请谈谈你的理解。

【拓展阅读】
爱国名言:
1.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
2.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11.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司马迁
【学习反思】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不足?
【参考答案】
【学习过程】
1.diān zhǔ nínɡ dū jīnɡ jiàn
2、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陈迹:过去的事情。

瞩目:注目。

3.历史性的时刻——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重要性: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远离故土一个半世纪的游子重回祖国母亲的怀抱,这是中华民族血洗百年耻辱的喜庆时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更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二、1.①毛泽东主席在1949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美国政府的白皮书发表之时,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别了,司徒雷登》。

本文活用此题。

②.用倒装句式突出了别了的内涵;其次,运用借代修辞格,用‘不列颠尼亚’舰指代英国,形象、生动。

③.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l离开香港,这是描述现实场景。

④.深层含义是,“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名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

2.
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
场景二:下午6点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的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
场景三:子夜时分举行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中国国旗升起;
场景四:零点40分查尔斯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离开香港;
4.第4、7、11段介绍了一些背景材料,将历史与现实用镜头方式交错出现,画面强,突出了英国对香港156年统治的终结,而五星红旗的升起,则更强化了中国香港主权的恢复。

背景材料的引入也使现实场景有一种历史的纵深感,让人更加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实内涵,也增加了作品的厚重感。

三、1.运用对比手法,强调这次降旗不再是以往港督换任的重复,它是具有标志意义的最后一次。

2.国旗一个国家的象征,象征英国统治的“不列颠尼亚”号与象征香港回归祖国的特别行政区区旗,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标志着英国对香港150年来的殖民统治结束和香港自治的新的历史阶段的开始,含蓄地表达了一种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时的庄严而喜悦的心情。

3.语言庄重含蓄,有深刻含义。

“从海上来”指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殖民统治。

“从海上去”指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

运用对比手法,把香港百年历史的沧桑凝聚其中,暗含着历史和现实的对比。

【基础达标】
1.C
2.C
3.(1)过去的事情,历史的遗迹。

(2)结束、完结。

4.(1)不能,因为不符合事物发展的正常顺序。

(2)港督府是英统治的象征,港督的离去,人去楼空,意味着英国统治的结束。

(3)港督府经历任港督完善,是英国统治的象征,是英政权在港的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