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课程论文

合集下载

作物栽培学总论-绪论

作物栽培学总论-绪论

作物栽培学总论
第一章 绪论
农业产业的资源潜力利用导向结构型:
①挖掘主导型 (开采型、掠夺型) 追求目标: 最大产出效益 a、对现有自然生物资源的简单利用,采用传统的滥采、滥 捕、滥牧,可能的投入是为采捕牧活动所必需的工具和周转 资金等生产资料。 b、对区域非生物性自然资源的适应性简单种养,一般为现 有条件下的简单投入,如广种博收、游牧等,即增加种苗 和原料投入。 c、对现有非生物性资源如土地、水等进行改造建设,采用 集约化管理方式开展种养活动,例如围湖造田、垦涂垦荒造 田等。
第一章 绪论
3、现代作物学的发展 3.1 现代作物学的发展进程: 农业机械化 (agromechanization) 绿色革命 (green revolution) 生物与信息技术 (bio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农业化学化 (agrochemicalization) 可持续农业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地域性 和 连续性 周期性、 季节性、
①作物生长发育具有的周期性(cycle),如水稻、玉米、 棉花、花生的一年生(annual),冬小麦、冬油菜、冬蚕 豆的二年生(biennial);
作物栽培学总论
第一章 绪论
②作物进行物质转换和能量转换的生命活动因光、热、水资 源的季节变化而异,高效转换只能与最佳资源季节同步 (season),如冬小麦只能在春夏形成产品器官,水稻、玉米、 棉花只能在夏秋形成产品器官; ③作物产品种类、生产技术、资源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 的区域性协调统一,表现显著的区域性。如油菜在淮河以南区 域生产,苹果以淮河以北区域为佳,香蕉仅在珠江流域生产; ④作物的再生产过程需要社会、经济、自然资源的协调统一。 2.3 作物产品的产量、品质的差异性、可塑性 ①产品形成受复杂生命活动过程中某个变化的影响而变化; ②产品形成受生产周期内不稳定自然因素变化的影响而变化 。

种植专业课教学法论文

种植专业课教学法论文

种植专业课的探索教学法浅谈

21世纪是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纪。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必将在我国得到快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种植专业技术不仅为我国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将成为农业最有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的技术。种植专业是一门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知识为主的专业。种植专业的教学必须根据生物知识的形成过程,对学生进行探索创新意识的教育。种植专业教学不仅教给学生知识和培养能力,而且应使学生具备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传统教学法的弊端是教师讲得多,学生实际操作的太少,这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我认为探索式教学法是种植专业课首选的一种教学方法。应用探索式教学法来指导学生积极介入教学双边活动,是创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的有效教学活动。

我在近几年的种植专业课的教学工作中作了一些探索式教学法的尝试,现简单的谈一下我的经验。

探索法教学一般要进行设置问题,分析问题,对问题的质疑,假设问题,探索问题,求证,得出结论几个步骤。

1.设置问题:如在学习“生长素”这一节时,针对生长素的发现可以用探索法教学,设计如下题目。

现有培养于琼脂培养基容器内萝卜幼苗若干:(1)请设计一个验证生长素存在及作用的实验。(2)为了了解萝卜的茎和根对光的反应和生长情况,请设计一个实验并做相应的预测。(3)为了了解

萝卜的茎和根对重力的反映和生长情况,请设计一个实验并作相应的预测。(4)为了了解萝卜的茎的生长速度跟光照强度的关系,请设计一个实验。

2.分析问题: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生长素知识的形成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教育的好机会。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实验结果为依据,独立思考后提出问题:生长素的作用是什么?促进生长,促进果实发育,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

《作物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
.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ullamco laboris nisi ut aliquip ex ea commodo consequat.
.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
1 LOREM IPSUM DOLOR
CONTENTS


.
1 LOREM IPSUM DOLOR 2 LOREM IPSUM DOLOR
.
CONTENTS
.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LORE
.
LORE LORE
THANK
.
.
LOREM IPSUM DOLOR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论文参考文献

一、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发展思考.

《高等农业教育》.2011年7期.冯永忠.韩娟.李轶冰.廖允成.温晓霞.

[2].山西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博士生导师高志强.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09年1期.

[3].国家重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简介.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5年1期.

[4].不同施氮水平对南方早稻氮素吸收利用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4年4期.江立庚.曹卫星.甘秀芹.韦善清.徐建云.董登峰.陈念平.陆福勇.秦华东.

[5].免耕对水稻根系生长及根际环境的影响Ⅳ免耕栽培对水稻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0年19期.周佳民.彭福元.刘开强.莫润秀.梁天峰.朱校奇.江立庚.

[6].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学博士点简介.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0年4期.

[7].氮肥运筹对免耕水稻根系生长、根际土壤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广西植物》.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4年5期.张玉.秦华东.黄敏.江立庚.徐世宏.

种植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范文

种植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范文

种植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范文

植物栽培业。栽培各种农作物以及获得植物性产品的农业消费部门,种植业是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利用植物的生活机能,通过人工培育以获得粮食、副食品、饲料和工业原料的社会消费部门。

随着世界粮食消费形势日益严峻,进一步进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产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小麦产量是由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构成的,在高产程度条件下,进步小麦产量,应在群体适宜有效穗数的根底上,把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作为打破,实现三者的最正确协调关系,力争到达产量最大化[1-3]。

目前关于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已有很多研究,但这些研究根本上是横向比较,即同一年度间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2,4,5],而不同年份间产量构成因素研究较少。为此,在前人研究的根底上,通过对襄阳市3个主栽品种郑麦9023、襄麦55、襄麦25在xx-xx年的生育期及产量各因素的调查,分析了本地区小麦产量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说明有效穗数对产量的奉献最大,但在不同年际间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进而讨论进步千粒重的途径,旨在为本地区的小麦高产、稳产栽培提供根据。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是郑麦9023、襄麦55、襄麦25,3个品种均为湖北省的主栽小麦品种。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xx-xx年进展,每年10月播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13.3 m2,3个重复,常规麦田管理。

1.3 测定工程

在小麦生育期间调查各品种的抗病性,小麦落黄时调查各品种的株高、有效穗数,在收获后室内调查每穗粒数、千粒重等性状及各小区的实际产量。

油菜高产栽培技术论文5则范文

油菜高产栽培技术论文5则范文

油菜高产栽培技术论文5则范文

第一篇:油菜高产栽培技术论文

一、油菜种植的前期准备工作

(一)科学合理的选择优良的油菜品种

优良的油菜品种是提高产量的关键因素,也能有效提高油菜的单位面积产量。根据蓬溪县的自然条件,选用的油菜品种要具有优质高产、抗逆性强,芥酸和硫代硫苷的含量相对较低等特点的品种。如蓉油系列、蜀杂系列的品种等,在播种前最好将油菜的种子置于太阳底下晒1-2天,每一亩的种子用量大约在0.1kg。

(二)选择合适的时间尽早播种

在县区油菜种植区域内根据当地的气候,沿用已久的种植制度以及油菜品种的特性,要适时抓住油菜播种的有利时间段,尽量早播种,有效利用冬季前的阳光资源,尽量避免秋季阴雨对油菜生长的影响,让油菜在秋季能更好的生长为秧苗。具体的播种时间一般可以选在9月的中旬或下旬,最好不要超过十月份。

(三)培育较好的油菜秧苗

选择较好的油菜秧苗地,尽量将秧苗地选在背风向阳、排水灌溉方便、地势条件较好,土壤疏松肥沃的地方,这样的地方最好靠近大面积的田地。整理田地,施足底肥,将整片的秧苗地整理平整,将肥料均匀的洒在厢面上,使土壤和肥料能均匀混合。确定种子的用量,将适量的草木灰洒在田地中。另外,还要对苗床进行合理的管理,做到早间苗、定苗,早施肥;勤于排灌,勤于防治病虫害;适当的时候控制矮壮苗的培育。

二、油菜的移栽技术分析

(一)整理移栽所需的田地

在蓬溪县,对于水田,种植的油菜主要是要做好田地的开沟排水。在蓬溪县大力推广免耕技术后,一般要积极进行田地排水,并对沟渠进行防湿除涝,在移栽秧苗的前两天整理好田地的图块,清理沟内的散土。对于旱地,要在之前的作物收割后对田地进行深翻处理,清除

关于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论文5篇范文

关于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论文5篇范文

关于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论文5篇范文

第一篇:关于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论文

1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包含内容广泛,需要在各个环节做好落实工作,这样才能确保强化栽培技术效果。

1.1培育秧苗

为提升水稻适应性,需要对水稻品种进行筛选,要提前移栽,合理稀植,需要选择高产优质杂交水稻品种。水稻的分蘖性要强,抗倒伏的能力也要比较突出,最好是偏大体型的水稻品种,能够提升其产量。水稻播种育苗要采用软盘旱育秧和湿润保温育秧等方式。要根据水稻品种和水稻秧苗生长特点确定播种量,注意做好育秧管理,培育适龄壮苗,为提早移栽创造条件。

1.2适时移栽

如果是单季水稻,要在秧苗2~3片叶时移栽。如果是双季稻,要在秧苗3~5片叶时移栽。如果前季是水稻田,可以选择免耕或翻耕。免耕要及时泡田、平田、施足基肥,待水自然落干后2~3天进行移栽。如果选择翻耕,要在前茬收获后及时泡田、翻耕、整平稻田、施足基肥,保留浅水移栽秧苗。2.3合理稀植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要求适当稀植。如果田力较低,移栽规格为25×25厘米;如果是中等田力,移栽规格为30×30厘米;如果田力属于上层,移栽规格为35×35厘米,或者更大。如果采取三角形种植,规格为30×30厘米~35×35厘米,每丛为3棵苗,尽量做到疏密相间,这对促进分蘖及提高有效穗数有重要作用。如果采取正方形种植,株行距保留要考虑通风透光需要,这样才能保证秧苗单株的正常生长。

1.4平衡施肥

平衡施肥应该是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核心内容。首先要确定施肥种类,有机肥和无机肥混合施用,能够确保理想的增产效果。特别是基肥,需要以有机肥为主,在整个施肥过程中,有机肥要占总施肥量的20%~30%。无机肥施用也需要有合适比例,一般情况下,氮磷

(完整word版)作物栽培学总论

(完整word版)作物栽培学总论

作物栽培学总论

一、名词解释

1、作物:广义上指有利于人类而由人工进行栽培的植物。狭义上指农田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

2、作物栽培学: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3、引种:作物引种就是从外地或外国引入当地没有的作物品种或品系,借以丰富当地的作物资源。

4、简单引种:由于植物本身的适应范围广,以致不改变遗传性也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或者是原分布区域可引入地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小,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更适合植物的生长,植物生长正常甚至更好。

5、驯化引种:植物本身适应性很窄,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与原产地的差异太大,植物生长不正常甚至死亡,但是经过精细的栽培管理,或结合杂交、诱变、选择等改良植物的措施,逐步改变遗传性以适应新的环境,使引进的植物正常生长。

6、生物学零度:指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消耗相等情况下的温度。

7、生长: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

8、发育:指作物一生中,其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它的变现是细胞、组织和器官分化,最终导致植物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9、生长发育的周期性:作物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适应着周围环境的变化,所发生的生长发育上的节奏性,称为周期性。

10、生育期: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所需时间为作物的大田生育期,以天数表示

11、作物的生育时期:指作物一生中其外部形态、特征及其内部生育特性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划分的时期。

(完整word版)作物栽培学总论

(完整word版)作物栽培学总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法

1、作物栽培学的性质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作物:人类栽培的绿色植物,包括粮、棉、油、糖、绿肥、饲料等.

2、作物栽培学的任务

作物栽培学的任务在于根据作物品种的要求,为其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采取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使作物品种的基因型得以表达,使其遗传潜力得以发挥.

要完成作物栽培学的任务,必须掌握与作物、环境、措施三个环节有密切关系的各种知识。

3、作物栽培学的特点

复杂性:研究对象(作物,环境,措施)是极其错综复杂和变化多端的.

季节性:大田作物“不违农时”,设施农业“反季节栽培”

地区性:大处说,不同的地区;小处说,不同的地块

变动性:新作物新品种的引种和创新,新技术新措施的引进,栽培作物的方法措施等也要不断变化.

4、作物栽培的研究法

1)生物观察法:肉眼观察和仪器测量

2)生长分析法:叶面积消长和干物质动态

3)发育研究法:对稻麦,特别注意分蘖消长、穗分化状况等

4)生长发育研究法:根据器官建成规律,调查各营养器官的分化、发展和衰亡时期及其持续时间;观察穗分化和花芽分化进程,追踪小穗、小花分化数、退化数和成粒数及其临界期;测定不同时期有效叶面积及各器官的干重、碳素和氮素的含量以及碳氮比等;最后分析查明产量构成的各个因素.

5)产量对比法:就是对不同作物品种或不同栽培技术措施进行田间小区或大田对比试验.这种对比发一般要设置若干个处理、安排若干次重复,进行田间比较,试验过程中要进行详细的观察测定和记载,收货时进行测产、考种,最后将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水稻种植技术论文

水稻种植技术论文

水稻种植技术论文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其种植过程中就需要广泛应用高产栽培技术,高产栽培技术可以大大增加我国水稻产量,促进农民的增收。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水稻种植技术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水稻种植技术论文篇一

水稻的种植技术

[摘要]我国是种植水稻面积最大的国家,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已经具有多年的栽培历史。本文以灵桥镇种植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该地区的水稻种植现状进行了介绍。之后本文对该地区水稻种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水稻种植栽培技术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2-0094-01

1.灵桥镇目前水稻种植现状

从农户水稻种植的现状来看,其规模上已经达到了6000亩,其中每年的亩产也达到了400多公斤,而这个数字也会以更快的速度持续增长,由此可见作为水稻种植大镇的农技推广中心更应该做好水稻种植问题的研究。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其在种植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难题,本文将对灵桥镇水稻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如下剖析

2.种植难题

2.1选种播种不当

首先年轻一代对种粮意识淡薄,而中老年一代老百姓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乏科学地选种知识和技术,在选种播种的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在选取种子时不够仔细,导致许多携带病毒或者低产的种子被播撒到田间。选种不合理的问题已经严重导致了水稻减产,为了更好地解决该问题,加强对水稻种子的选取工作十分重要。但是从实际状况来看,我地区的水稻种植户尚未具备该意识,仍然是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对水稻种子的选取重视力度不够。同时种植户未能

作物育种学课程论文

作物育种学课程论文

《作物育种学》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叶绿体、线粒体遗传的育种利用

专业年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成绩:

任课教师:

叶绿体、线粒体遗传的育种利用

摘要:叶绿体与线粒体是细胞质基因的主要载体,普遍存在与所有目前已调查过的真核生物中。叶绿体是绿色植物体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担负着细胞的能量转换功能。本文阐述了叶绿体、线粒体遗传在育种上的利用,对作物的各种遗传物质所产生的遗传效应进行了综述,并进一步探讨了它们在作物育种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叶绿体遗传;线粒体遗传;育种利用

除了染色体DNA外,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线粒体等细胞器内也存在着一些DNA分子,它们统称细胞质基因或者核外基因,也可以分别称之为线粒体基因和叶绿体基因,它们对作物的遗传与育种都有很大的影响,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1叶绿体遗传

1.1叶绿体遗传概述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细胞器,是质体的一种,同时是一个半自主性细胞器,含有DNA分子,能进行自我复制。它的双层膜结构使其与胞质分开,内有片层膜,含有叶绿素。光合作用就是在片层膜上进行的,绝大多数的异养生物的有机物质与能量来源都是由叶绿体光合作用提供的。大部分叶绿体的DNA都是共价闭合的双链环状分子,少数的为线状分子。叶绿体的DNA分子一般长为120~160kb。叶绿体中一般含有多个拷贝的DNA。其基因组很小,同时DNA分子上存在两个反向重复的序列。这些特点使对叶绿体基因的克隆和其他遗传学操作更加容易。[1]

1.2叶绿体遗传转化的优点

和细胞核转化相比,以叶绿体为受体的基因转化具有很多独特优点:准确控制外源基因的插入位点,避免位置效应的产生,有利原核和真核外源基因的直接表达。叶绿体基因组可处理多顺反子的能力和精确、安全、高效等特点,更利于实现多基因共同转化,且表达产物在叶绿体中可以完成二硫键交联,正确折叠等转录的修饰,使表达产物具有生物活性。叶绿体属于母系遗传,可避免作物与作物及作物与杂草之间的杂交,避免了细胞核转化中可能造成的基因污染等环境安全隐患,消除公众对于基因污染的忧虑。因此,叶绿体转基因植物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特性。以叶绿体作生物反应器生产有用蛋白质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很多蛋

作物栽培学 完整版

作物栽培学 完整版

作物栽培学完整版

作物栽培学是一门应用科学,旨在研究农作物高产优质栽培理论与技术。其任务是研究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规律,以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提出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栽培技术措施。

作物的起源地主要是中国的中部和西部山区及其毗邻的低地,以及中南美洲地区。根据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可以将作物分为喜温作物和耐寒作物、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照作物、三碳作物和四碳作物。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可以将作物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和绿肥作物、药用作物等。根据农业生产特点,作物可分为春播作物、夏播作物、秋播作物、冬播作物、夏熟作物和秋熟作物,以及冬季作物和夏季作物,密植作物和中耕作物。

作物栽培学的研究旨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作物的生长规律和环境条件,制定出科学的栽培技术措施,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做出贡献。

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是密切相关的,生长是指作物在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层面上的数量和质量上的增加,而发育则是指作物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质的变化。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可以用“S”型生长曲线来描述,即前期生长缓慢,中期加快,后期减缓直至停滞衰落。不同作物的生育时期也有所不同,但一般包括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等阶段。作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也是不可分割的,营养生长是指作物营养器官的生长,生殖生长则是指作物生殖器官的生长。作物的种子休眠和叶面积指数也是作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指标。

玉米种植毕业论文

玉米种植毕业论文

玉米种植毕业论文

东北农业大学毕业说明书新场乡玉米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及解方法

入学年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所学专业:

东北农业大学

2013年6月

1

摘要.............................................................................................................4 1. 新场乡发展玉米种植的条件 (4)

1.1自然气候条件 (4)

41.2交通运输条件 (4)

1.2.1 社会经济条件.................................................................................4 2. 新场乡玉米种植现状. (5)

2.1 玉米种植面积 (5)

2(2 玉米种植技术 (5)

2(3 玉米管理情况 (5)

2(3(1 加强领导,强化服务 (5)

2(3(2认真规划,合理布局 (5)

2(3(3加强宣传,强化指导 (5)

2(3(4严格管理,强化考核.........................................................................6 3.新场乡玉米种植中存的问题 (6)

3.1品种方面的问题 (6)

3.2 服务体系方面的问题 (5)

3.3 种植技术方面的问题 (5)

3.4 疾病防治方面的问题...........................................................................6 4(建议与对策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物栽培学课程论文

姓名:

专业班级:

完成时间:2015.06.20

不同种植密度与小麦产量的最优组合

摘要:合理密植是小麦生产中构建合理群体结构、夺取高产的重要栽培措施。分析了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分析表明: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有显著性的影响。种植密度的调整可以有效协调小麦单位面积穗数与穗粒数、千粒重的关系,进而获取高产的最优组合。

关键词:种植密度;产量;最优组合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要获得高产,种植密度是影响小麦产量形成的重要因素,对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群体结构有显著性影响,进而决定小麦群体对光能利用水平、干物质生产能力和籽粒产量的高低。许多研究发现,不同的栽培措施(密度、播期、施肥量、施肥期等)和品种都对灌浆特性有显著的影响,进而影响最终的粒重和产量。本文研究在生态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山农23号的粒重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当地冬小麦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小麦的籽粒产量是单位面积的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和生理性状的综合表现。探讨种植密度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以及各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农学家研究工作的重要领域。从早期着重提高单位面积穗数的“增穗增产”,到“稳定穗数、主攻大穗”的最大乘积理论[1],到依靠分蘖

提高分蘖率和单位面积穗数,促进群体苗、株、穗、粒的合理发展[2],再到“小(群体)、壮(个体)、高(积累)”[3],农学家通过种植密度调整小麦产量和群体质量的思路在不断发生变化。为此,笔者对前人在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与群体质量影响研究方面的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和群体质量提供依据。

1 种植密度与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

1. 1 种植密度与小麦籽粒产量

如何通过种植密度的调整,为小麦创造一个个体生长健壮、群体适宜的群体结构获得高产一直是农业研究的重点[4-8]。本次试验是在山东农业大学高产攻关田种植山农23号,根据不同密度划分为16的区域,从而获得其最后产量。

低密度条件下小麦群体较小,增加密度可以增加小麦群体对光能、土地等资源的利用率,单位面积穗数增多,虽然穗粒数和千粒重会有所降低,但穗数的增产效果远超过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造成的产量损失,小麦产量呈现上升趋势。当种植密度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小麦群体质量开始恶化,个体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单位面积穗数增产不足以抵消千粒重、穗粒数的减产程度,造成产量降低。生产中借助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变化规律可选取小麦的最宜种植密度以获得最高产,但最宜密度随品种[9]、播期、土壤以及其他栽培管理措施的不同而不同。同时,也有学者对小麦的密度效应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小麦在一定播种范围内的产量变化不明显,播量低也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他们认为分蘖特性和植株可塑性使小麦在不同播量水平条件下都可以获取高产。播量小、基本苗少时,主茎上生长出更多分蘖增加穗数,同时,小麦植株更加健壮,穗数和千粒重也较大;播种量大时,穗数较多,但由于群体质量差,灌浆速率低,导致粒重下降,使产量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10-12]。

1. 2种植密度与小麦产量构成要素

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合称为小麦产量构成三因素。如何协调产量三因素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育种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不同生态类型区穗粒数多、穗粒重重、千粒重重的小麦仍是育种的首选[13]。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个因素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产量

的变化,只有使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者乘积达到最大值,产量三因素协调发展才能获得高产[14]。

1. 2. 2. 1亩穗数

单位面积穗数的多少是构成产量的首要因素,是品种群体状况的反应。在三个构成因素中,穗数是自动调节能力、对产量补偿能力最强的因素。关于亩穗数的多少,各学者的观点不尽相同。单位面积穗数的多少是构成产量的首要因素,是基因型群体和冠层结构状况反映的一个重要指标,高产育种重点应放在主攻穗数上[15]。张明益[16]经过连续10年的观察分析,认为在产量三因素中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有效穗,要想提高单产,必须增加有效穗数。方正[17]等对16块高产田分析认为,多穗型品种仍是超高产的主体,但应注意重视提高茎杆的强度,增强抗倒伏能力。张娟[18]分析认为,穗数在超高产条件下增产潜力并不太大,但要想获得高产,必须要保证足够的穗数,无论在何种产量水平下,根据品种特性和栽培条件缺点与其相适应的穗数都应当是首先考虑的问题。史民芳[19]研究认为,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间的相关性大小的顺序为:穗数>千粒重>穗粒数,穗数是高产育种中决定产量的主导因子。陈化榜[20]认为,亩穗数多引起的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制约关系,给粒数、粒重的改良也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同时这类品种倒伏的可能性也大。黄承彦[21]认为,多穗型和中间型品种较易获得高产稳产。徐沛然等[22]对92个高产鉴定圃品系的调查结果表明,产量超过9000kg/hm2的品系中,67. 4%的品系属于中间类型,大穗型和多穗型品系分别占16. 3%。许为钢等[23]以52个高产基因型为材料,对9750~10500kg/hm2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最优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分别为570万、43粒、41. 7g的概率最高,达到43. 5%。陈荣振[24]研究认为,超高产育种应在现有高产品种的基础上适当减低穗数。由瑞丽[25]研究认为,依靠多穗,获得超高产水平难度加大,依靠大穗多粒夺高产是超高产育种的重要途径。

1. 2. 2. 2穗粒数

穗粒数是决定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因素,也是高产育种的重要指标之一。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在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的遗传改良中,穗粒数显著增加[26]-[27]。Kirby指出,小麦产量的提高大部分源于单位面积内粒数的增多,而这主要由于每穗粒数的增多。杨亮等[28]认为小麦的穗粒数有较大提高的潜力,增加穗粒数应当主要增加每小穗的粒数,结实小穗数与穗粒数、单穗重均为显著正相关,说明通过增加结实小穗数来提高单穗重是可行的。隋新霞[29]研究认为,主穗粒数的广义遗传力、狭义遗传力均较高,传递给后代的能力较强可以进行早代选择;黄承彦[30]认为,在稳定单位面积穗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产量,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提高到40粒和45g左右可能是比较理想和容易实现的产量构成模式。方亮等[31]研究表明,产量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说明穗粒数对进一步提高产量十分重要。

1. 2. 2. 3千粒重

粒重的遗传力较每穗粒数为高,是一个在育种早代选择中较为有效的性状。杨亮[28]认为,千粒重的广义遗传力相对较低,传递给后代的能力也低,易受环境和栽培条件的影响,千粒重的狭义遗传力均较高,说明它们的加性遗传方差所占比例较大,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可在早代进行选择。赵双宁[32]等指出,在产量水平较高的情况下,穗粒重对产量的作用大于单位面积穗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研究所对全国2000多份小麦品种(系)研究表明,在我国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提高粒重对提高产量起了重要作用:50年代初平均千粒重为31. 4g,80年代达到了42. 0g,增长33. 8%[33]。粒重与品质也有关联,大量研究表明,千粒重与沉淀值、面团形成时间、面包体积、面包总评分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和单位蛋白质含量的面包体积的相关系数虽未达显著水平但也都是负相关[34]。王小明[35]认为,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陈华萍等[36]研究指出千粒重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