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必修一《洋流》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地理高二年级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教学设计

地理高二年级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教学设计

地理高二年级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洋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教材从四个方面阐述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即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对渔场分布的影响,对航海的影响及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其中对前两个方面的讲述较为详细,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在阐明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时,先阐述了洋流对全球热量平衡的意义及寒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再结合两个具体的案例(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及秘鲁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气候)进行分析、印证。

在讲述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时,主要以洋流对渔场形成的影响为例,归纳寒、暖流交汇及受离岸风影响形成的上升流是形成世界四大渔场的主要原因。

在讲述洋流对航海的影响时,先点出洋流对航速的影响、再以例子说明洋流产生海雾及携带冰山对航海不利。

在讲述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时,只简明扼要地指出洋流对海洋污染物扩散的有利及不利,没有举出相应的例子加以说明。

可见,本节课教材在突出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同时,也阐明了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凸显出地理学科的核心内容——人地关系。

至于近年来人们越来越熟悉的“厄尔尼诺”现象,则以探究活动的形式出现。

教材给出了关于厄尔尼诺的一篇文章,让学生阅读,初步了解厄尔尼诺现象是怎么一回事,然后设计了一组问题,让学生分析和思考。

有些问题,可以从阅读的文章中找到答案;还有一些问题,则需要学生进一步找材料、思考。

可见,教材设计的意图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学情分析从学生情况来看,我校高一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相当薄弱,知识面较窄,且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较差;但高一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好奇心强,探究欲旺盛,学习兴趣浓厚,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分析概括能力;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地理学习能力的训练,大部分学生的读图能力已有所加强。

另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已有较多的关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洋流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类地图的判读,提高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及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最新《洋流教案》

最新《洋流教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模块第二章第四节第二课时《洋流》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2)运用实际案例,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通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读图、绘图以及在图上观察、比较、归纳、分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运用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归纳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培养综合分析能力;(2)绘制大洋环流简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3)运用案例分析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2)学习洋流形成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间的辨证关系;(3)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增强现代海洋意识。

三、重点难点1、重点: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难点:利用全球风带、洋流模式图以及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四、教学思路洋流部分是高中教学、考试的重点内容,由于高中学生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力还较缺乏,归纳总结能力不强,又由于教材中有关洋流的概念、性质、成因、分布等内容的呈现方式各不相同,散见于正文、阅读、活动中,系统性不强,所以洋流知识成为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难点。

教师如果能紧紧围绕地图步步深入;穿插典型案例;指导学生绘图;将课文的结构条理再做以下归纳:一个概念、两个性质、三个成因、四个规律、五个影响,课堂就能化繁为简、生动活泼、清晰明了。

五、教学方法1.小组式讨论法;2.多媒体教学法;3.读图分析讨论法;4.案例分析法;5.启发式讨论法;6.自主学习法。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提问复习气压带风带。

2、通过“漂流瓶”的故事情景引入新课。

推进新课一、概念(一个概念):1、给出洋流概念并讲解。

洋流教学设计实践(3篇)

洋流教学设计实践(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海洋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

洋流作为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海洋生物的生存、分布和海洋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洋流,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本教学设计以“洋流”为主题,旨在通过实践探索,让学生掌握洋流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海洋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洋流的定义、分类、分布和特点;(2)掌握洋流的运动规律和影响因素;(3)能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洋流。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2)通过查阅资料、整理归纳,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3)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海洋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2)培养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关注海洋环境保护的责任感;(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洋流的定义、分类、分布和特点;(2)洋流的运动规律和影响因素;(3)洋流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洋流的运动规律和影响因素;(2)洋流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展示海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海洋环境;2. 提问:海洋中存在哪些现象?海洋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二)新课讲授1. 洋流的定义、分类、分布和特点(1)展示洋流定义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洋流的含义;(2)介绍洋流的分类,如暖流、寒流、上升流、下降流等;(3)展示洋流的分布图,分析洋流的分布规律;(4)讲解洋流的特点,如流动速度、流动方向、流动范围等。

2. 洋流的运动规律和影响因素(1)展示洋流运动规律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2)讲解洋流运动规律,如科里奥利力、地球自转、海洋地形等;(3)分析影响洋流运动规律的因素,如纬度、海洋地形、气候等。

《洋流》教学设计

《洋流》教学设计

《洋流》教学设计主题:探索洋流的形成和影响目标:通过本课程,学生将能够理解洋流的概念,了解洋流的形成和影响因素,并能够分析洋流对气候、海洋生态系统以及全球运输的影响。

教学目标:1. 学习洋流的定义和分类。

2. 了解洋流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3. 掌握洋流对气候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4. 分析洋流对全球运输的影响。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 向学生介绍洋流的概念,并引导他们思考洋流对地球环境的重要性。

-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不同海洋区域的海洋流动现象,并和他们讨论不同海洋区域的洋流特点。

第二步:理论讲解(30分钟)- 通过教材和图片展示,向学生介绍洋流的分类和形成原因。

- 解释洋流对气候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 引导学生思考洋流对全球运输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全球贸易的影响。

第三步:小组合作(25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洋流进行深入研究。

- 要求学生通过图表、图片和文字描述该洋流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对气候、海洋生态系统和全球贸易的影响。

- 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

第四步:讨论和总结(15分钟)- 引导学生对不同洋流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和讨论。

- 总结不同洋流对地球环境的共同特点和重要性。

- 结合实际案例,讨论洋流对当地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洋流带来的挑战。

第五步: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研究一个洋流的历史变化和未来趋势,并写一篇短文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教学资源:- 教科书、图片、地图- 小组研究材料、工具评估方式:- 学生小组研究报告的质量和演示- 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学生完成研究报告和短文的质量和深度备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问答、讨论和小组合作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洋流教案设计

洋流教案设计

《洋流》教案姓名:单位:《洋流》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2.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习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观点。

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特性并做到趋利避害。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二、教学重点1.洋流的成因2. 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3.分析洋流对地理环节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洋流的形成原因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军重兵严密把守出入大西洋和地中海的门户——直布罗陀海峡,德军潜艇仍然神奇地轰炸地中海的英国军事基地的故事,引出洋流。

洋流一、洋流的概念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

二、洋流的动力和影响因素动力: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影响因素:(洋流运动受)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三、分类1、按成因分类洋流按成因分为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三种类型,基本情况如下表:①风海流:在盛行风吹拂下,表层海水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这样形成的洋流称为风海流。

(世界上的洋流大多数是风海流)②密度流:不同的海域因海水的温度和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海水的流动,称为密度流。

如地中海蒸发旺盛,盐度大,密度高,而相邻的大西洋海水密度低,于是形成密度流,地中海海水由海峡底层流入大西洋,而大西洋表层海水则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

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水流向③补偿流:由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区海平面降低,相邻海区的海水流过来进行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叫做补偿流。

湘教版 地理 高中必修一 洋流(说课)

湘教版 地理 高中必修一 洋流(说课)

湘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一洋流(说课)1.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关注和热爱,认识到洋流对地球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研究和探究能力。

第四部分、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了解洋流的概念、性质和分类。

2.让学生掌握洋流的主要成因及其影响因素,能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说明风海流的成因。

3.让学生能够通过读图对比、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并能够画出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

4.让学生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第五部分、说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演示、讨论、练等,其中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读图对比、分析,来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并能够画出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

同时,通过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第六部分、说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让学生看一段视频,介绍洋流对地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知识讲授通过讲解洋流的概念、性质和分类,以及洋流的主要成因及其影响因素,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3.图示演示通过展示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让学生通过读图对比、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并能够画出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

4.讨论练通过讨论和练,让学生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总结归纳通过总结归纳,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便于后续的研究和复。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的聆听。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洋流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研究理念和严谨、科学的研究态度。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将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探究和解决研究难题,让学生成为本节课的主体,自主探究本节课的知识。

教学过程分为两个环节。

首先是新课导入,我将讲解故事“海上信使”,让学生了解洋流的神奇之处,激起学生的研究兴趣。

湘教版必修一洋流教学设计

湘教版必修一洋流教学设计

洋流的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说出洋流的概念及分类2 能粗略绘出世界洋流的分布图(橄榄球模式图)3 描述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洋流模式”图、“世界洋流分布”图和“橄榄球”图,尝试分析世界洋流分布规律2运用“洋流模式”图、“世界洋流分布”图和“橄榄球”图,尝试分点分析洋流对沿岸地区气候、海洋生物分布等的影响(影响包括对气候,对海洋生物,对航海,对海洋的污染等),提升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盛行风对洋流的影响,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认识到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辨证关系2通过洋流调节地面热环境,洋流系统促进能量交换,树立自然环境中物质能量交换的主题意识【教学重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教学难点】世界洋流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方法】教师的讲授法讲解法、板书版画图式教学法、ppt展示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绘图、析图)、探究学习法【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根据下图,利用你所学过的地理知识,回答:(1)爱尔兰都柏林和纽芬兰圣约翰斯所处的纬度差不多,但1月份都柏林的气温为8℃时,圣约翰斯的气温通常在00C以下。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2)在图中,用“⑧”表示纽芬兰渔场。

该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3)1978年3月,一艘叫“阿摩科·卡迪兹”号的油轮在英吉利海峡附近失事,使2.95亿升原油泄入海中。

你认为洋流会给这次海上石油污染带来什么影响。

(4)泰坦尼克号首航没有进入北极海区,使该船沉没的冰山是怎样进入纽芬兰岛海域的?。

地理《洋流》教学设计

地理《洋流》教学设计

《洋流》教学设计简案
一、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与高考考纲完全一致。

(一)地位与作用
本单元题目为“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本小节内容“水循环和洋流”是自然界物质运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的运动,本框题主要讲述水环境中海水运动的部分,洋流不仅是全球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也是其流经地区沿岸环境的重要塑造者,研究和学习洋流对于学生明白各地地理环境的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了解洋流的概念、类型;
(2)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3)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对洋流的利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提高运用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2)能用简明语言概括材料并阐明自己的观点;
(3)能尝试提出研究性问题,体现研究性学习意识。

3.情感目标:
(1)通过洋流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同时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提高环保意识,确立探索海洋、开发海洋的信念;
(2)通过学习,了解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培养辨证唯物认识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洋流分布规律的观察认识及相关的思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难点:
(1)学生对于洋流模式的归纳、总结。

(2)探究洋流成因
(四)课时:1课时
二、教学方法
1.自学指导法
2.引导—探究法
三、教学过程。

地理必修一洋流教学设计 (1)

地理必修一洋流教学设计 (1)


入 大 海。令人难以置 信的是,其中 10000 多 只 玩 具 鸭 组 成 的 “ 鸭 子 舰 队”在海洋上漂流了 2.2 万英里(约合 3.5 万公里)之后, 于 15 年后抵达英国

海岸。 据悉,这批鸭子在全球引爆了一场 “淘金热”,因为在收藏家手中,每

只鸭子的价格已被爆炒至 1000 英镑。 师:是什么力量推动了鸭子的远洋 航行?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说明了世界大
Hale Waihona Puke 活动探究(三) :暖流和寒流 指导学生观察图,红色和蓝色的洋流 有何不同? 观察图,知道红色 和蓝色的洋流是按温 度进行划分的, 把学案 上洋流模式图按照寒 流和暖流分别图上不 同的颜色以示区分
活动探究(四) :季风洋流 指导学生复习季风环流 在季风环流的基础 上动手画出季风洋流
学以致用: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分 组竞赛) 每次展示两组近似材料,全班分为两 组,以相同的时间看那组完成的较好 (分析原因,解释现象)。 展示材料(一):哥伦布航行时间对 比,回答问题为什么两次航行相差 17 天的时间? 学生积极思考, 分组讨 论后回答问题, 说清与 之有关的洋流, 洋流对 航海即有利由有弊的
设置情境, 方 便学生对本节 知识有一个整 体的理解。 在学 生处于“愤”、 “徘”之间时, 引导学生说出 海水运动对航 行的影响
影响 展示泰坦尼克号失事图片,回答问题, 与哪只洋流有关? 思考:你如果是船长,你会如何设计
16
航行路线?
指导学生总结洋流 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 通过实际例 子的对比, 总结 出规律。
独立完成相关题目
检验学生学
5
习效果
从性质看,大洋的东岸为__ 大洋的西岸为__ 随堂 检测 __流。

湘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 洋流《洋流》教学设计

湘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      洋流《洋流》教学设计

《洋流》教学设计平湖市新华爱心高级中学李勤松【课标内容】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对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学习,从课程标准要求看,本节课不再以世界洋流分布的成因为重点,而重在学习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难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但洋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较为遥远,洋流虽然是具体的地理现象,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些抽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并绘制世界洋流分布图。

2. 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 通过绘制全球近地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总结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2. 运用案例、结合教材活动,引导、归纳总结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四方面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认识到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2. 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难点: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媒体与方法】1.教学媒体: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板图、世界海陆轮廓简图。

2.方法手段:案例引导教学、情景教学、学生自主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画好世界洋流分布图;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板书设计】洋流1.分布规律2.洋流的影响气候渔场航海速度海上石油污染。

湘教版 地理 高中必修一 洋流(说课)

湘教版 地理 高中必修一 洋流(说课)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13 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水循环和洋流——洋流》。

板书:水循环和洋流——洋流接下来,我会从说课程标准、说教材、说学情、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这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第一部分、说课程标准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二部分、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第二课时,讲述海水大规模运动的主要形式——洋流,是本单元的重点知识,也是自然地理部分的经典内容。

洋流的分布规律、大洋环流形成的过程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整个高中地理课程中理论性较强的基本规律、基本过程之一。

本节在中学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即是重点也是难点所在,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影响既与之前的全球性大气环流关系密切,也是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具体表现。

同时,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还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及知识的运用和迁移能力。

2、接着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进行分析教学重点是:1.洋流的成因、分类及其影响因素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是:洋流的形成及分布规律第三部分、说学情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上学期的学生,在前几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海陆轮廓分布、气压带和风带、季风、水循环等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地理意义,有一定综合性和复杂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学习起来会比较困难,但高一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电视、网络多少了解到洋流这一地理现象的存在。

学生的年龄阶段决定他们对新鲜事物有很强的探知欲望,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结合本节课的课标、教材特征及学生情况,我制订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学生知道洋流的概念、性质分类。

2.学生掌握洋流的主要成因及其影响因素,能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说明风海流的成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读图对比、分析,学生能运用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从运动方向、寒暖流的位置来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湘教版必修一《水循环和洋流》word教案

湘教版必修一《水循环和洋流》word教案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2.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3.1.2.通过绘制水循环的过程简图,洋流分布简图、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及洋流的分布规律。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相互联系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1.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1.2.教具准备课时安排2第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地球上的水”,让学生思考、理解本课卷首导语。

以情景问题的师地球因为有了水和水的运动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盎然。

那么,地球上的水是如何推进新课师从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中的水在不断地进行着连续的循环运动,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水循环。

请大家结合屏幕上的问题,阅读教材P59图239“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注意图文结合,观察图中每一个箭头的含义。

投影:1.什么是水循环?2.3.水循环的能量是什么?生1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生2生3师(总结)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请大家再阅读图239生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师太阳能推动水循环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大规模转化和交换。

所以说,水循环既是物质更是能量的传输、储存和转化过程。

请大家思考:在水循环的每个基本环节生在蒸发环节中,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消耗热能;在凝结降水环节中,水由气态转变为液态,释放潜热;由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的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势能进师生师从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水循环实质上就是物质和能量的转换。

那么,在这种(播放视频:师是什么力量使黄土高原形成今天这种千沟万壑的地表生这里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动的地表径流对高原面的长期侵蚀形成了今天黄(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0阅读材料“黄河输沙造陆——水循环改变地形”,印证水循环对地表环境的塑造)师地壳运动奠定了全球海陆分布,以及陆地表面上高山、河谷、盆地、平原等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

4.2洋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4.2洋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与洋流相关的图片,如北大西洋暖流、南极洲环流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中的共同特征。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展示的是什么自然现象吗?它们有什么作用?”
2.教学目的:
通过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对洋流知识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3.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多样性,学生分析问题时容易陷入片面性。
(二)教学设想
针对以上教学重难点,本章节教学设想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伊始,教师可通过展示实例(如洋流对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的影响等),激发学生对洋流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分步骤引导,突破难点:
(1)采用动画、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洋流的成因和分类。
3.拓展提升:
(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洋流的影响,撰写一篇小论文,不少于500字。
(2)针对我国沿海地区的实际情况,设计一项关于洋流利用或保护的措施,并分析其可行性和预期效果。
4.小组合作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份关于洋流主题的手抄报,内容包括洋流基本知识、现实案例分析、未来研究方向等,要求图文并茂,版面设计合理。
5.视频观看与感悟:
观看与洋流相关的科普视频,如《探索发现——神秘的洋流》,并撰写观后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保证作业质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创新,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组讨论、对比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全球洋流分布的基本格局。

《第四章第二节洋流》学历案-高中地理湘教19选择性必修1

《第四章第二节洋流》学历案-高中地理湘教19选择性必修1

《洋流》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洋流的基础知识与分布规律”。

洋流作为地球气候和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气候、海洋生物和人类活动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洋流的基本概念、分类、成因及其分布规律。

二、学习目标1. 理解洋流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成因;2. 掌握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与特征;3. 分析洋流对气候、海洋生物及人类活动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分析能力。

三、评价任务1. 课堂互动评价: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价学生对洋流基本概念和分类的理解程度;2. 小组作业评价:小组内合作完成世界主要洋流分布图的绘制,并解释其特征,评价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及分析能力;3. 课后作业评价:完成一份关于洋流对气候影响的论述报告,评价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海流相关的海洋现象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海流的产生与影响,从而引出洋流的概念。

2. 新课讲解:通过PPT或板书,详细讲解洋流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成因。

重点解释风海流、密度流等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3. 地图分析:展示世界洋流分布图,指导学生分析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与特征,理解其与风带、陆地形状等自然因素的关系。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洋流(如北大西洋暖流),分析其对气候、海洋生物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加深学生对洋流重要性的认识。

5. 小组活动:小组内合作完成世界主要洋流分布图的绘制,并讨论各洋流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6. 课堂总结: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强调洋流在地理学中的重要性。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洋流基本概念和分类的掌握情况。

2. 小组作业:小组合作完成世界主要洋流分布图的绘制,并提交至教师处进行评价。

3. 课后作业:撰写一份关于洋流对气候影响的论述报告,要求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在学习过程中对洋流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在小组活动和课堂讨论中的表现。

水循环和洋流-湘教版必修一教案

水循环和洋流-湘教版必修一教案

水循环和洋流 - 湘教版必修一教案一、背景本教案是根据湖南省新版高中必修一《地球与生命》课程的要求,为教师们提供一个综合性的教学案例。

本次教学内容为水循环和洋流。

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的运动和转化,涵盖了水蒸发、凝结、降雨等各个环节。

而洋流则是利用地球自转带来的科氏力或重力作用,使海水形成的由表及深一层一层的向某一方向流动的水流。

二、教学目标1.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了解各种自然因素对水循环的影响。

2.了解洋流的概念和形成原因,掌握洋流的分类和特点。

3.了解水循环和洋流对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 水循环1.1 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的不断运动和转化过程,包括水蒸发、凝结、降雨、地表径流、蒸散、渗漏等各个环节。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可以使用图片和实物模型来进行教学。

首先,让学生看一下下面这张图片,让学生回答问题:水循环图水循环图1.图中代表什么?2.每个箭头代表什么?然后,让学生观看一下面的实物模型:水循环实物模型水循环实物模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操作这个实物模型,模拟水循环的过程。

1.2 水循环的自然因素让学生了解自然因素对水循环的影响,比如地形、气候、土地利用等因素。

比如,气候对水循环的影响,决定了地球上各地水循环的强度和周期,气温、湿度、风向、降雨量等都对水循环有重要的影响。

2. 洋流2.1 洋流的概念和形成原因让学生了解洋流的概念和形成原因,洋流是因为地球自转带来的科氏力或重力作用,使海水形成的由表及深一层一层的向某一方向流动的水流。

而形成洋流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地球自转、清污剂的作用、潮汐的影响等。

2.2 洋流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掌握洋流的分类和特点,比如根据海洋的位置可以将洋流分为赤道西向汇流和赤道东向反流;根据水温可以将洋流分为温带洋流和热带洋流等。

3. 水循环和洋流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最后,让学生了解水循环和洋流对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气候、水资源、生态环境、生物区系等方面。

24《水循环和洋流1》教案(湘教版必修1).docx

24《水循环和洋流1》教案(湘教版必修1).docx

第四节《洋流》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洋流二、课时安排2课吋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 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了解陆地水体运动转化规律。

3.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4.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 .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习水循环和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稈及意义,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水循环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2.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3.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观点。

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特性并做到趋利避害。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1.常握洋流的分布规律;2.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1.小组式讨论法;2.多媒体教学法;3.读图分析讨论法;4.案例分析法;5.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教师导学】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

请大家思考海水为什么会产生大规模运动?促使其运动的动力又是什么呢?洋流可分为哪些类型?意,有效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兴奋点,唤起求知欲及参与意识。

【播放动画】【教师总结】演示实验盛行风是推动海水大规模运动的主动力。

刚才我们知道了促使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是盛行风(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现在,我们來冋忆全球风带的分布悄况,共同探讨全球洋流的分布规律。

演示“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

湘教版必修一《洋流》教学设计

湘教版必修一《洋流》教学设计

《洋流》教学设计【教材版本】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I)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二课《洋流》【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对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学习,从课程标准要求看,本节课不再以世界洋流分布的成因为重点,而重在学习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难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知识存量来看,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海洋的一些知识。

在本章前几节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已初步掌握岩石圈和大气圈中有关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知识,洋流的运动也体现了物质的运动和能量交换,因此,学习洋流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类似知识的延续。

从学生的学习热情来看,他们比较关注对地理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看,他们一般都具备读图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解决一些地理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从分布位置、运动方向、寒暖流的位置来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2)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3)掌握洋流的主要成因;(4)能举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气候、渔场、海运、海洋污染)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对比、分析,根据教师给出的学法指导归纳出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读图对比归纳法;(2)根据归纳出来的分布规律,能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分组合作学习法、自主评价法;(3)对比自己画出的模式图与专家画的模式图的不同,分析洋流的主要成因──合作探究法;(4)运用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时应用和反馈。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2)培养学生能时时刻刻用一双“地理眼”看待周围的地理事物和现象;(3)理解海水要素和运动过程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使学生关注全球的环境问题,培养具有人文关怀和国际视野的人。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洋流》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洋流》教学设计

教学评价1.下面四幅图中,属于北半球的中高纬度的环流的是()
A B C D
2.有关右图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半球暖流
B. 南半球寒流
C.北半球暖流
D. 南半球寒流
读某大洋环流局部示意图,回答3~5题。

3.若AB线是30°纬度,则这个海域位于 (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4.若AB线是60°纬度,则这个海域位于 (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印度洋
D.南太平洋
5.若AB线是60°纬度,则这个海域中的乙是:①风海流②暖流③寒流④补偿流以
下选项组合正确的是 ( )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题目涉及了洋流的南北半球分布规律、寒暖流性质的知识要点,通过做题结果的反馈,反映
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的掌握,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的迁移能力,从而体现出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八、板书设计
洋流
一、概念及分类性质:寒流、暖流
二、规律成因: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
南半球:逆时针中高纬度海区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逆时针大洋环流
南半球:形成环绕南极大陆的绕极环流
北印度洋形成季风环流冬季:逆时针
夏季:顺时针
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气候的影响——寒、暖流的影响
对生物分布的影响——渔场的形成(四大渔场)
对航海业的影响——省时、省燃料
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海洋污染15℃17℃1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洋流》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I)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二课《洋流》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对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学习,从课程标准要求看,本节课不再以世界洋流分布的成因为重点,而重在学习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难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知识存量来看,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海洋的一些知识。

在本章前几节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已初步掌握岩石圈和大气圈中有关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知识,洋流的运动也体现了物质的运动和能量交换,因此,学习洋流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类似知识的延续。

从学生的学习热情来看,他们比较关注对地理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看,他们一般都具备读图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解决一些地理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1)运用地图,从分布位置、运动方向、寒暖流的位置来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
(3)掌握洋流的主要成因;
(4)能举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气候、渔场、海运、海洋污染)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对比、分析,根据教师给出的学法指导归纳出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读图对比归纳法;
(2)根据归纳出来的分布规律,能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分组合作学习法、自主评价法;
(3)对比自己画出的模式图与专家画的模式图的不同,分析洋流的主要成因──
合作探究法;
(4)运用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时应用和反馈。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
(2)培养学生能时时刻刻用一双“地理眼”看待周围的地理事物和现象;
(3)理解海水要素和运动过程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使学生关注全球的环境问题,培养具有人文关怀和国际视野的人。

【教学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重点】洋流的形成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小组式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读图分析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讨论法;自主学习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设计】
按照座位将学生分成4小组。

公布评价标准:每个小组都可进行展示,展示的结果以分值的形式打出写到对应小组。

根据展示情况,可获得1—4分不等;对每个活动,先由一个小组进行展示,再由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评价总结,并对展示结果以分值的形式展示到黑板上。

【板书设计】
洋流
1.洋流的分类
(1)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2)按性质分:暖流、寒流
2.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1)中低纬度海区:北顺南逆,东寒西暖
(2)中高纬度海区,北逆南无:东暖西寒
(3)北印度洋海域的季风洋流:夏P冬b
(4)南半球40°S—60°S的海域:西风漂流自西向东环绕着全球,南极上空看
为顺时针,洋流性质为寒流。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寒、暖流的影响
(2)对生物分布的影响——渔场的形成(四大渔场)
(3)对航海业的影响——省时、省燃料
(4)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海洋污染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我总体的感受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显著提高;新课程的课堂是否成功,很重要的衡量指标之一就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投入程度。

本节课学生从始至终都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热情很高,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2.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更加丰富和全面,而教学时间是有限的,通过这节课我体验到了,不仅要让教学内容活动化,更重要的是让教学活动内容化,这样以来尖锐的时间与内容的矛盾就会有所缓解。

3.教学评价体现在课堂的每个细节;即时的评价使课堂显得生动鲜活,而且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本节课堂教学活动中,我重视了学生的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的结合,并重视采用激励性评价,很好地调节了课堂气氛,教学效果比较好。

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课堂上的承转环节还不够流畅,轻重缓急的节奏感还不够强,有待今后加以改正。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