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和阅读训练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内附阅读理解训练题)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内附阅读理解训练题)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内附阅读理解训练题)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和反问等。

在小学语文学习与考试中,会经常出现一些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然后让孩子说说这些修辞在句中的作用,对这类题目,很多孩子都感到难以应对。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在句子表达中的作用。

什么是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比喻▣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的三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拟人▣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判断要点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的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事物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修辞手法阅读理解训练

修辞手法阅读理解训练

修辞手法阅读理解训练
修辞手法是指作者在表达思想、情感或意义时所使用的一种修辞技巧。

通过运用修辞手法,作者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的效果。

下面是一些修辞手法的阅读理解训练。

1. 比喻: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理解或描述。

例句:他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阅读理解:这句话通过将笑容与阳光进行比喻,形象地描述了笑容的明亮和温暖。

2. 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特征和行为。

例句:树叶在微风中轻轻地低头。

阅读理解:这句话通过将树叶低头的动作赋予了人的特征,使得读者可以更加感受到微风的轻柔。

3. 排比:通过列举一系列相同结构的词语或短语,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节奏感。

例句:他是勇敢的、聪明的、善良的。

阅读理解:这句话通过排比的方式列举了三个形容词,使得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到这个人的特点。

4. 倒装:将句子的语序颠倒,以突出某个词语或表达方式。

例句:只有你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阅读理解:这句话通过倒装的方式将“只有你”放在句首,强调了你的重要性和能力。

5. 比较:通过对两个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或相似之处。

例句:她的笑容像春天的花朵,美丽而温暖。

阅读理解:这句话通过将笑容与花朵进行比较,形象地描述了笑容的美丽和温暖。

通过阅读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例句,可以更好地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专项训练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专项训练

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专项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决定步行回家。

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冰。

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

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

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

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馋涎欲滴。

“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凉快。

”看我在杯盘狼藉的几张桌子之间犹豫,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指了指,对我建议,店门外是摆了几张桌子,那里肯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了一张桌子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米粥。

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4分) 答: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疆是我国较早大量种植和使用棉花的地区之一。

新疆光照充足,热量丰富,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棉花的种植和生长,新疆棉尤其是长绒棉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

除了上述自然条件,现代科技的应用也是新疆棉品质优良的原因。

近年来,新疆棉品质不断提升,同时产量也不断增加,但仍然供不应求。

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

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的应用,为新疆棉生产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5分)答: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又是一年槐花儿飘香的季节,小伙伴们有没有想起儿时那些带有妈妈专属味道的槐花美食?不过,槐花①______。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 修辞手法及运用阅读训练及解析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 修辞手法及运用阅读训练及解析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阅读训练及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学校举行“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搜集到如下材料,请阅读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金木水火土相和产生世界万物,酸甜苦辣成调和形成各种渔味,商角微羽和奏出优美音乐。

相反,只有一种声音谈不上动听,只有一种颜色构不成五彩缤纷,只有种味道称不上美食。

只有允许多种多样的事物、思想、观念存在,才能形成繁荣向上的局面,否则便陷入单调、乏味、僵化的境地。

材料二: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论语·阳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圣人则提醒我们这种“好好先生”,其实是“同乎流俗,合乎污世”的人,他抹煞了是非,混淆了善恶,不主持公道,不伸张正义,不抵制坏人坏事,全然成为危害道德的人。

(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材料一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金木水火土相和产生世界万物,酸甜苦辣咸调和形成各种滋味,宫商角徵羽和鸣奏出优美音乐。

(2)依次填入材料二横线上的四句话,正确的排序是________(只填序号)①世人往往喜欢这种人②这种人处处讨好人而不得罪人③乡愿,指乡里中的“老好人④实际上是非不分,善恶不辨,同于流俗【答案】(1)画线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气势,突出了“和”的重要作用。

(2)③②④①【解析】【分析】(1)画线句由三个句式相同的句子组成,这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突出了“和”的重要作用。

(2)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

分析横线前后的句子,可知③句承接横线前的句子,解释了“乡愿”的含义,应放在第一位。

②句的“这种人”与③句相接,写出了“老好人”的行为,应放在第二位。

①句是对前边内容的总结,且与横线后的句子形成对比,应放在第四位,据以上分析可知正确语序为:③②④①。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内附阅读理解训练题)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内附阅读理解训练题)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内附阅读理解训练题)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和反问等。

在小学语文学习与考试中,会经常出现一些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然后让孩子说说这些修辞在句中的作用,对这类题目,很多孩子都感到难以应对。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在句子表达中的作用。

什么是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比喻▣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的三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拟人▣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判断要点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的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事物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中考 语文 修辞手法及运用阅读训练及解析

中考 语文 修辞手法及运用阅读训练及解析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阅读训练及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下列语句,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句是()A.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

B.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C. 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

D. 蔡老师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答案】 D【解析】【分析】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A、B、C句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喻体。

D都是比喻。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题目。

十一月的一天,我们目睹了一个极其美丽的日落。

当我像平时一样(màn)步于一道小溪发缘处的草地之上,那高空(fēi)红的太阳,终于在一个凄苦的寒天之后、暮夕之前,突于天际骤放澄明。

这时但见远方天幕下的衰草残茎,山边的木叶橡丛,顿时沉浸在一片最柔美也最耀眼的绮照之中,而我们自己的身影也长长伸向草地的东方,宛如是那缕斜晕中仅有的点点微尘。

(梭罗《瓦尔登湖》)(1)给拼音写汉字或给加下划线字注音(màn)步 ________(fēi)红________ 凄苦________(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3)文中“澄明”的意思是________(4)文中划线的句子修辞是________【答案】(1)漫;绯;qī(2)发缘;发源(3)清澈明洁(4)比喻【解析】【分析】(1)字形题的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漫”与“绯”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部编语文小升初【阅读理解】训练、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 +20篇阅读理解题和答案

部编语文小升初【阅读理解】训练、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 +20篇阅读理解题和答案

部编语文小升初【阅读理解】训练、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 +20篇阅读理解题和答案小学五年级的大部分课文都运用了修辞手法。

这些手法的使用使句子更加形象、具体、生动,让文章更富有文采,内涵更加丰富。

那么,小学中有哪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呢?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它使用具体浅显、人们熟悉的事物来表现抽象、难以理解、不常见的事物。

一般由本体、比喻词和喻体三部分构成。

比喻可以让事物更加生动、具体、可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例如,《窃读记》一文中的句子“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这个句子把“我”比作“饿狼”,形象地表现了“我”对书的热爱,以及看书时的如痴如醉。

拟人是一种修辞手法,它将物当作人来写,把人的部位、动作、情感和品质等用在物上。

拟人手法的使用,可使句子更加灵动,既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又能直观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例如,《白杨》一课中的句子“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个句子把XXX当作人来写,把人的精神品质“坚强”用在了白杨上,赞美了白杨坚强的品质。

排比是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或意思相关的分句排列在一起组成的句子。

它的作用是使句子读起来富有节奏感,朗朗上口,而且能增强语势,提高文章的表达效果。

例如,《白杨》一课的开头“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气”。

这三个“没有”构成了一组排比,突出了戈壁的恶劣环境,反衬了XXX顽强的生命力。

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它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有意把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进行扩大或者缩小。

夸张的作用是能够形象具体地描述事物,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共鸣。

有时还能增强文章的幽默感。

例如,《桂花雨》一文中的句子“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这个句子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家乡桂花的香气,像“浸”在里面一样,用词生动而形象。

小学五年级修辞手法及阅读(含答案)

小学五年级修辞手法及阅读(含答案)

小学五年级修辞手法及阅读(含答案)【修辞手法】1、排比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

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2、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3、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

即自问自答。

4、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考题突破】1、共产党像太阳。

(什么修辞手法)2、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吗?(什么修辞手法)3、是谁准确、及时地按住了大海的脉搏;使它紧随祖国前进的步伐一齐跳?是他们;战斗在海洋台站的海洋工作者。

(什么修辞手法)4、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什么修辞手法)5、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一、分析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2、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3、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二、按要求写句子。

5、寒风吹到脸上很痛。

(改为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躺在草地上;望着变幻莫测的云朵打扮着蓝色的天幕;一会儿飘来了;一会儿跑来了;一会儿。

(排比句)8、考场上静得很。

(改为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在括号里写出一到两种。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

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高分阅读】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修辞手法(阅读技巧+例文分析+阅读讲义)(含答案)

【高分阅读】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修辞手法(阅读技巧+例文分析+阅读讲义)(含答案)

阅读理解专题讲解——专题三修辞手法阅读技巧一、阅读技巧❖ 1.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

被比喻的事物叫本体,作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比喻词。

(2)分类①明喻: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像,好像,仿佛,犹如,如:小明养的橘猫胖得像头猪。

②暗喻:本体,喻体出现,比喻词:是,变成,成了,构成……例 1:勤奋是狂风暴雨后开出的海棠。

例 1:小明养的橘猫简直就是头猪,又胖又爱睡觉。

【注意:】1.注意本体和喻体,不是所有的“像、好像”都是充当比喻词的。

如:天好像要下雨了。

2.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两种不同的事物在某些方面又有相似之处。

如:你长得好像你妈妈呀!3.本体和喻体的感情色彩必须保持一致。

对于要赞美的本体,就要采用褒义色彩的喻体,对于要批评的本体,就要用贬义色彩的喻体。

如:小偷的看着她的钱包,眼睛像天上的星星一样一眨一眨的。

(像老鼠一样眯成一条缝)2.拟人(1)定义拟人就是把物赋予人的行为或情感。

(2)分类:把动物、植物、事物人格化如:小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如:小鸟飞上枝头,唱起了动听的歌。

3.夸张(1)定义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尽力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2)分类扩大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缩小夸张:这个小小的房间连一只脚都放不下。

超前夸张:看着妈妈的肚子,爸爸仿佛看到了婴儿的微笑。

❖一般答题技巧:比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

【突出(引申义)】拟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对象)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征)[突出(引申义)]夸张:突出(写作对象)的(特点),揭示其本质,使读者印象更加鲜明而强烈。

二、阅读训练(一)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写出它的好处。

1.明月高挂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2.岸边的花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点缀在湖面之上。

3.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部编中考 语文 修辞手法及运用阅读训练及答案

部编中考 语文 修辞手法及运用阅读训练及答案

部编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阅读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们踏进苏州小巷,会感觉一种静,一种深入骨髓的静。

比起其它城市,苏州显然少了一份浮燥之气,多了几份清幽之气。

这清幽之气就来自苏州小巷,来自小巷里散发清韵的青石板,来自小巷里简洁的石库门,来自小巷那“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古民宅,是从许多宋版线装书飘逸而出的,或从明清青花瓷里盘旋而至的,或从古城庭院深深的园林里散发出来的。

在茫茫夜间,看月光下古苏城,粉墙黛瓦,千家灯火汇成古城的温馨。

选一处风景,依山傍水,草长莺飞,居陋室而吾心不陋。

择一城终老,宜人气灵,坐谈杯盏,享年华而吾心不华。

(1)给划线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骨髓温馨(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使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1)suǐ;xīn(2)浮燥;浮躁(3)排比;引用【解析】【分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运用,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注意“燥”不要写成“躁”。

对于常用修辞手法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和运用。

故答案为:(1)suǐ;xīn(2)浮燥;浮躁(3)排比;引用【点评】本题考查字的读音,汉字当中有很多字读音相同,要结合平时的课文学习来归类整理。

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能准确辨析。

汉字中同音字很多,学习中要注意区分有些字字形相差很大,但读音相同,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加注意。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莲花是我国人民心目中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荷花生淤泥,净色比天女。

”春秋时期开启以荷言志,兴思,比物之文风。

楚国大夫屈原在《离骚》中就写到:“制芰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表现了超凡脫俗的气质和高风亮节的品徳。

新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阅读训练及解析

新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阅读训练及解析

新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阅读训练及解析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通过构造或运用特定的语言、形象、声音等手段,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富有表现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运用的阅读训练及解析。

一、比喻1.阅读训练:阅读下面这句话:“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灿烂。

”请问这句话中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2.解析:这句话使用了比喻手法,通过将她的笑容与阳光进行类比,使得读者能够更加形象地感受到她笑容的灿烂明亮。

二、拟人1.阅读训练:请阅读下面这句话:“花儿在微风中轻轻舞动。

”这句话中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2.解析:这句话使用了拟人手法,将花儿赋予了舞动的动作,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花儿仿佛有生命般的活动,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

三、夸张1.阅读训练:请阅读下面这句话:“他是个天才,可以一夜之间写出一部杰作。

”这句话中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2.解析:这句话使用了夸张手法,通过夸大了他的才华使之显得非常出众,凸显了他在写作方面的能力和成就。

四、排比1.阅读训练:请阅读下面这句话:“她是聪明的、善良的、勤奋的。

”这句话中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2.解析:这句话使用了排比手法,通过一系列的并列修饰语来描述她的特点,使得读者对她的印象更加深刻。

五、对偶1.阅读训练:请阅读下面这句话:“她刚毅坚强,他温柔体贴。

”这句话中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2.解析:这句话使用了对偶手法,通过将她和他的性格特点进行对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两人之间的差异和个性。

六、借代1.阅读训练:请阅读下面这句话:“我渴望着一片绿树和一望无际的大海。

”这句话中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2.解析:七、反问1.阅读训练:请阅读下面这句话:“你难道不知道他的力量是无穷的吗?”这句话中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2.解析:通过阅读上述的阅读训练和解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表达技巧,它能够丰富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在学习和阅读中,我们需要多加注意和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

修辞手法梳理及阅读训练(比喻拟人)

修辞手法梳理及阅读训练(比喻拟人)

修辞手法梳理及阅读训练(比喻拟人)【知识梳理】一、比喻句1、定义比喻又称打比方,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常见比喻词像、好似、若、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4、构成条件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是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⑴他长得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⑵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表示猜测5、答题格式将……比成……,生动形象得写出了……的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二、拟人句1、定义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2、感化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做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答题格式将……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性,表达作者……情感。

3、练一练1、判别下面的句子是不是比喻句例:1、太阳升起来了,像个害羞的姑娘,暴露了红红的脸蛋。

()2、他像XXX一样马马虎虎。

()3、我见过不少的大树,像这样大的树还是第一次看见。

()【阅读分析】家乡的小河在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

它是宁静的,宛如明镜一般,倒映着红色的花,绿色的树;她又是活泼可爱的,层层鳞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在舞蹈,舞姿优美得就像天空的七彩绸。

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

绚丽的晨曦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张望她周围的新鲜东西。

这时水绿得像玉,XXX得似胭脂,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

太阳爬上了树梢,把自己的身躯映在河水中,欣赏着火红的脸庞。

一群白鹅开始了“曲项向天歌”“红掌拨轻波”的嬉戏。

鱼儿凑趣地跳跃着,翻起了一个个跟头,顿时河面上鳞光闪闪。

中午的小河真是活泼极了。

傍晚小河真可爱。

夕阳西下,太阳把余晖洒在河面上,小河里这处红,那处绿。

修辞手法作用阅读题

修辞手法作用阅读题

修辞手法作用阅读题
①比喻:这个句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XX比喻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的XX特点,表达XX的XX感情。

②拟人:这个句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人性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XX的情绪,写出了XX的特点,表达了XX的XX思想感情。

③排比:这个句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句式更加争气,气势更加强烈,强调了XX的XX,突出了XX的XX感情。

④夸张:这个句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大或缩小了XX的大小(长度、速度、性能等),突出了XX的XX特点。

⑤反问:这个句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XXXXX,以强烈的预期表达了XX的XX态度(观点、情感)。

⑥引用:a.引用诗句,作用通常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优美(或者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XXXX)。

b.引用故事、传说,通常是怎样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⑦对偶:使文章节奏鲜明,增强文章节奏感和韵律美。

⑧对比:将XX和XX进行对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的XX特点,表达XX的XX感情。

新中考语文 修辞手法及运用阅读训练及解析

新中考语文 修辞手法及运用阅读训练及解析

新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阅读训练及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而各题。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1)此选段中有一个错字是________,正确的书写是________。

(2)文中划线句是作者改定稿,原稿是“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请比较原稿和改定稿,谈谈修改后的好在哪里?(3)语段中的“实在标致极了”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答案】(1)熳;漫(2)修改后的改定稿,为“清国留学生”加上了定语“成群结队”,“成群结队”具有讽刺的作用,表达了对留学生的不明事故,愚昧无知的讽刺。

(3)反语。

题目中本意是表达自己对清国留学生丑态的厌恶,这里故意用“标致”一词,有嘲弄、讽刺的意思,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而不失力度。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的书写,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烂漫:意为颜色鲜明而美丽。

(2)本题考查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先分析原句子与改动句子的区别,很明显是改动的句子加上了“成群结队”一词,然后分析“成群结队”一词是对清国留学生的愚昧无知的讽刺。

表现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

表达出作者内心对东京的失望。

(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

先确定本句修辞手法,“标致”是形容人容貌出色,这里形容“清国留学生”很显然是反语。

有嘲弄、讽刺的意味。

然后运用反语的作用(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

不论是正话反说,还是反话正说,比起直白的表达来都更为有力,语气更为强烈,情感更为充沛,,给人的印象也更加鲜明。

部编语文六年级【阅读理解】训练、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 +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

部编语文六年级【阅读理解】训练、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 +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

部编语文六年级【阅读理解】训练、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 +阅读理解题和答案第三讲、语修辞手法的作用小学五年级大部分课文都使用了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的使用,使句子更加生动、具体、形象,使文章更有文采,也使文章的内涵更丰富。

那小学有哪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呢?比喻:是用具体浅显、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去表现抽象、难懂、人们少见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一般由本体、比喻词和喻体三部分构成。

比喻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如《窃读记》一文中的句子“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这个句子把“我”比作“饿狼”,形象地表现了“我”对书的热爱,以及看书时的如痴如醉。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把人的部位、动作、情感和品质等用在物上。

拟人手法的使用,可使句子更灵动,既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又能直观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如《白杨》一课中的句子“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个句子把白杨当作人来写,把人的精神品质“坚强”用在了白杨上,赞美了白杨坚强的品质。

排比:是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或意思相关的分句排列在一起组成的句子,它的作用是使句子读起来富有节奏感,朗朗上口,而且能增强语势,提高文章的表达效果。

如《白杨》一课的开头“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气这三个“没有“构成了一组排比,突出了戈壁的恶劣环境,反衬了白杨顽强的生命力。

夸张:就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有意把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修辞方式。

夸张的作用是能够形象具体地描述岀事物,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共鸣。

有时还能增强文章的幽默感。

《桂花雨》一文中的句子“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这个句子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家乡桂花的香,像“浸”在里面一样,用词生动而形象。

设问:就是有针对性地提岀问题,然后把答案说出来,即自问自答。

三年级阅读理解专项训练6(修辞手法+阅读理解)

三年级阅读理解专项训练6(修辞手法+阅读理解)

9、葛洲坝真像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10、苍蝇和蜘蛛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

()11、是谁创造了人类的文明?是劳动人民。

()12、他们好像寄居在人家房檐下的燕子。

()13、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14、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15、因为红色是火的颜色,是血的颜色,是旗帜的颜色。

()1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17、什么花儿秋天阵阵香?什么鸟儿秋天排成行?桂花秋天阵阵香,大雁秋天排成行。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在括号里写出来。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

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5.渐渐的,天边的鱼肚白变成了淡色,好像人们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红晕一样。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1. 阅读短文,完成问答。

黄山的云海真是别有一番景致。

近看,它像层层浓雾,把那些奇峰异景遮得无影无踪,大风吹过,雾气飘散,种种奇妙景色又忽然展现在眼前;远看,朵朵白云像对对白色的蝴蝶,围绕山峦,翩翩起舞;高处看,就像波涛滚滚的大海,一座座高山只露出一个个山尖,仿佛是大海中的小岛,在时隐时现的云雾之中,使人感到如入仙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考的修辞手法,你一定要掌握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

明喻:甲像乙。

标志词语:像、似的、好像、如、宛(犹)如、好比。

暗喻:甲是乙。

标志词语:是、成为。

借喻:甲代乙。

例句:①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高尔基《海燕》)②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鲁迅《故乡》)以下几种情况不是比喻:(1)表示比较的。

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2)表示推测、揣度的。

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3)表示例举。

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三、李二狗等。

(4)表示想象。

如: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学习修辞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1.怎样区分设问和反问?设问和反问都是有疑而问,但是设问是自问自答,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则是问而不答,以加强语气。

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

(设问)难道你就觉得只是树?(反问)2.借喻和借代有什么不同?①借喻是比喻的一种,侧重于”喻“的喻体和本体相似的关系。

借代的借体和本体是相关的关系。

借体与本体之间没有相似点。

②借喻可以换成明喻,借代不能。

3.怎样区别排比和反复?排比句至少是三个句子,反复句是两个以上的句子。

排比句的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有共同的词语。

反复句是两种以上相同的语句重复,为了突出强调。

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误区及答题策略现代文阅读在语文试卷中占的比例很大,但在每次考试中,同学们的失分率却不小。

有没有一些策略让大家尽可能多的在阅读题上得分呢?下面从题型预测、答题策略、考场失误点三方面做一些分析,希望对初中的同学有帮助。

备考指南1、记叙文阅读题型•误区>>概括题:考生往往在答谓语部分的时候出现失误,比如学生概括朱自清的《背影》时,学生会答作“爸爸为儿子买橘子”,这样的概括就不能准确抓住人物的行为。

本文感人之处主要在爬月台,因此应概括为“父亲拖着肥胖的身躯,努力地爬上月台,为儿子买橘子”。

含义题:有的考生混淆了“含义”和“作用”的意思,其实词语和句子的含义重在解释词语和句子的语境义。

而“作用”是指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揭示中心……所以只要看清楚题,就不会答错。

赏析题:失误主要表现在由分析语言引申到分析情感这一环节,考生往往把握不好。

其实对于情感的分析要注意结合文章的主题,文末的抒情议论句往往是这一得分点很好的提示。

人物形象分析题:考生在答题时要注意,揭示人物性格品质的词语,要避免在一个点上使用近义词,否则会降低得分率,比如“勤劳、任劳任怨、吃苦耐劳”。

应该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去答题,变成“勤劳、疼爱子女、本分善良”。

有的考生忽略了“简要分析”’,不列举相关细节,只举出性格和品质,造成丢分。

2、说明文阅读题型•误区>>题目和开头的作用:主要失误在答题角度单一,忽视了其他得分点(详见后文例题)。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主要失误是说明方法写不对,写不全。

对说明方法的作用理解不是很灵活,如果遇到复杂的题型就得不到分数。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该词所起到的作用是答题关键,而且分析时必须结合上下文里具体的内容。

而考生往往忽视了这一步,用程式化的句子答题,造成丢分。

是否符合原文表述的选择题:考生容易因没有细心看选项和原文的细微差别,而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3、议论文阅读题型•误区>>找出论点:论点作为一个判断,具有鲜明的倾向性,这一点有些考生没有很好地把握;还有的考生把分论点错误地当做了中心论点。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论证方法不止一种,有的考生思维单一,造成漏答失分。

分析论证过程:有考生不知道这是一个过程,在答题句式上就不对。

还有些考生没有细心看原文,匆忙作答,丢掉了论证的某一步骤。

联系实际题:很多考生撇开原文的观点,另外立论造成失分;还有的考生在联系实际的时候不具体,因空洞而丢分。

阅读典型题分析及答题技巧1、记叙文阅读①概括题记叙文考查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能力,因此概括题是出现最多的一种题型。

记叙文阅读中概括题分为两类,一类是概括故事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情节,另一类是概括整个故事的情节。

第一类如2013广东考题《猫人》第18题:全文围绕着“猫”展开故事,请把表格中①②处的情节补充出来。

地点情节我的家里①高山湖边②山上小店验证支票欲买船售船地点惊喜奇遇“猫人”船第二类如2013湖北咸宁考题《考生》第8题: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夺分策略:概括题应该用主谓句式来答题。

即“什么人,做了什么”。

在答谓语部分,即“做了什么”的时候,应认真斟酌词语,特别是动词,力求准确概括人物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复杂的概括题需要加入“原因”和“结果”。

②含义题在理解能力的考查上,对词语和句子含义的考查是中考重点题型。

1、词语含义题。

如2013年重庆市B卷考题《生长在城市里的一棵树》第15题:结合语境,说说第⑤⑧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那不关我的事!(2)树叶在热浪下微微颤抖,留下了一片阴凉。

2、句子含义题。

如2013山东聊城考题《香伯》第20题:谈谈你对第19段画线句的理解。

尽管这枚表皮起皱、黑斑丛生的柿子已不再新鲜,可是,那种源于内心的坚守精神,却使这枚行将腐化的柿子在这所光线暗淡的老屋里,焕发着一种炫人的亮光……夺分策略:含义题在解答时关键是注意语境,考生的任务就是根据语境,解释词语和句子,想方设法让词语和句子由深奥变得浅显易懂。

这个词或者句子所处的上下文,是答题的关键。

除此之外还要联系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人物的精神品质作答。

③赏析题赏析题依然是记叙文阅读的重头戏。

在表述上,赏析题一般表述为“赏析某词某句”“说说某词在某句中的表达效果”“说说某词某句的妙处”。

如2013年福州考题《快递》第16题:下面两句话,都写出了人物心中的“火”,但写法有所不同,请根据句子后面的提示加以赏析。

(1)我的火“腾”地蹿上来,那蹿上来的声音也几乎听得见。

(从词语角度)(2)他就像一团烈火,是滚着离开的。

(从修辞角度)夺分策略:答题格式为,以什么手法……什么效果……什么情感……答手法可以从修辞手法、词语的使用、描写手法这一方面人手;答效果是指这个手法是为表现什么写作任务服务的;答情感是指透过语言的层面品味词语或句子所蕴含的情感。

④人物形象分析题叙事类作品离不开人物的活动,并且往往是表现人物的美好品质的。

所以,在记叙文阅读题型里,人物形象分析题出现的几率很大。

如2013浙江丽水考题《高高的玉米》第15题: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休伊这个人物形象。

夺分策略:由人物的行为来看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考生的任务是先看人物在文章中有什么作为,然后再总结人物的性格品质,并能找出相关细节加以分析。

(4) 对比品味标题的妙处例(3)把标题《都市农夫》改为“我的舅舅”好不好?为什么?(南京卷)品味一个好的标题,概括来说,主要从标题的风格、标题的特点、标题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品味。

答题术语:标题风格大致有四类:准确鲜明、新颖生动、简洁凝练、含蓄隽永等等。

标题特点:好标题往往具有自己的特点,往往运用了某种手法,比如修辞、符号等等。

标题作用:主要有三种:(1)吸引读者关注,(2)归纳文章主旨(蕴含作者的思想情感),(3)文章的线索(4)概括文章内容。

有些文章标题,没有特别的特点,在品味标题妙处时,主要强调标题的作用,因此具体答题时,要有所选择,可采用“标题风格+标题作用”的形式。

如例(2),这个标题最关键的词语是“百合”,按我们答题思路,可这样组织答案:本文标题的好处在于它形象生动、具体可感,并在文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①吸引读者,引起阅读的兴趣。

②标题是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

③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百合花在文中象征阿纯纯洁、美好的心灵,象征幸福美好的生活。

比较品味标题妙处的题目,主要从标题的作用切入品析。

比如例(3),主要抓住标题表达主旨和概括内容的作用。

文章内容是写舅舅以及舅舅一样的农民在城市的生活,表达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存状态。

“城市农夫”这个题目把城市和农民联系在一起,所以这个标题比“我的舅舅”更为贴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