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气复氧对华南农村重污染河道底泥氮磷的作用机制研究
不同曝气方式对底泥吸收磷的影响
不同曝气方式对底泥吸收磷的影响
李大鹏;黄勇;李伟光
【期刊名称】《水处理技术》
【年(卷),期】2007(33)11
【摘要】以河流底泥为材料,模拟研究了不同曝气方式(底泥曝气、水曝气)对底泥
吸收磷的影响及对上覆水DO、pH值、浊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底泥曝气可有效恢复水体溶解氧水平,并且pH值保持稳定;而水曝气仅在曝气期间,溶解氧水平较高,停止曝气,溶解氧迅速下降,pH值变化显著。
底泥曝气可以有效促进底泥对磷的吸收。
底泥总磷的净增加量达到187.2 mg/kg,而Ca-P的净增加量为172.2mg/kg;水曝气对底泥吸收磷的强化作用一般,总磷的净增加量为105.4 mg/kg,并较为均匀地分配到NH4Cl-P、Fe-P、Ca-P三种形态中。
【总页数】4页(P17-19)
【关键词】曝气方式;磷吸收;磷形态;底泥
【作者】李大鹏;黄勇;李伟光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085.41
【相关文献】
1.曝气复氧对富营养化水体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 [J], 林建伟;朱志良;赵建夫
2.曝气对重污染河道底泥吸收和持留磷的影响 [J], 李勇;李大鹏;黄勇;李新
3.底泥曝气对磷吸附容量和底泥中不同形态磷含量的影响 [J], 李大鹏;黄勇;李伟光
4.不同磷浓度和曝气方式对淡水藻类生长的影响 [J], 罗固源;朱亮;季铁军;唐刚;康康
5.曝气方式对底泥重金属释放的影响 [J], 宋兰兰;王汗;徐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曝气复氧对滇池重污染支流底泥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影响
基金项 目 :国家“ 十五 ” 高技 术研 究发 展计划 ( 6 计 划 ) 目 ( 05 A 00 00 83 项 20 A 6 1 1-3)
12 试 验方 法 _
试 验采用 自制 塑料密 封反应 器 ,见 图 1 ,长 5 0 c m,宽 5 m,高 1 5c 0c 5 m,容积 为 3 75L 8 . 。在反 应器底 部平铺 2 m 厚 的新鲜底 泥 ,再按 水 泥厚度 5c
比 5: 小心 加入 现场水 样 ,即加 人 15 m厚 的现 1 2 c 场水样 ,上覆 水体积 为 325 在加 入过程 中 , 1.L, 尽 量避免 对底 泥 的扰 动 ,以减小试 验 的误 差 。试 验设 2 工况 ,分别 是 : 种 试验工况 1 :模 拟 河 道 曝 气 复 氧 时维 持 泥 水
生 态 环 境 2 0 1()2 5— 18 0 8 6: 142 5 7
Ec l g n v r n n o o y a dEn io me t
ht:w w.ec. m t / w j si o p/ e c E ma :dtr esi o — i ei @jec. m l o c
摘要 :利用模 拟试验方法 ,研究和探讨 了河道 曝气复氧对滇池重污染支流底泥污染物迁移转化 的影响 ,结果表明 : 1 曝气 () 复氧会导致上覆水体p H值上升06 1 ; 2) . . ( 曝气复氧对上覆 水体 中T ~0 N、T 的质量浓度影 响相似 ,在好氧处理条件下呈下降 P
趋势 , 而在不曝气的对照处理 中呈持续上升趋势 , 两种状况上覆水体T T 的平 均变化速率分别为 :016 ・-d‘..6 N、 P .. L1 、00 0 5 mg . mgL ・ 和04 4 ・~d。 . 6mgL。 。 ( ・~d 。 .1 L ・ 、O0 -。d。 3)上覆水体 中C 的质量浓度在好氧 和对照两种处理条件下 ,表现出两种 mg 。 3 ・ ; OD
河流底泥氮磷释放规律及其对环境清淤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海洋科学河流底泥氮磷释放规律及其对环境清淤的影响研究1.国内外研究动态随着人类对环境资源开发利用活动日益增加,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来,工农业生产大规模地迅速发展,工业化带来了“城市化”现象,使得大量含有氮、磷营养物质的生活污水排入附近的湖泊,水库和河流,增加了这些水体的营养物质的负荷量,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施用的化肥和牲畜粪便逐年增加,经雨水冲刷和渗透,进入水体的营养物质不断增多,以上这些人为因素的影响,极大地减少了水体由贫营养向富营养过渡所需要的时间,国内外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在全球范围内30%-40%的湖泊和水库遭受不同程度富营养化影响,我国近年来湖泊富营养化呈发展趋势,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41%上升到90年代后期的77%,水库富营养化问题也较严重,处于富营养状态的水库个数和库容分别占所调查水库的30.8%和11.2%,总体而言,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程度和范围呈发展趋势,城市湖泊及邻近城镇的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较高,湖泊和水库等相对静止的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现象重于河流,但河流富营养化问题也不容轻视,富营养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水环境保护中的重大环境问题。
水体富营养化是发生藻类污染的直接原因。
近年来由于污染造成的环境恶化逐步加重,水体藻类污染的程度也逐年加深。
赤潮或水华(Red tide or Bloom)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出现是藻类污染程度加深的直接反映。
我国在1933年到1979年的 46 年中仅发生过12次赤潮,而1990年到1994年的5年中就发生了139次赤潮,藻类污染灾害日趋严重,主要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目前出现了一种各地纷纷出台禁磷措施和法规的"一边倒"现象,一时含磷洗涤剂变成了瘟神,这种盲目的现象对行业和国家的发展并非一件好事。
客观地分析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现状,跟踪"禁磷"实施效果,提出适合于我国国情的解决措施和办法,已迫在眉睫。
2.引言水资源是一种稀缺的经济资源和重要的战略资源,是整个国民经济和人类生活的命脉。
曝气对于河道底泥与上覆水体的影响
的pH为6.95,氧化还原点位为-280 mV, TOC为16.75 mg/L,含 水率42.5 %o 1.2实验方法
将处理后的底泥铺于实验容器(有机玻璃材质,(p30 cm xioo cm)底部,底泥厚度约30 cm.缓慢注入处理后的上覆水水样,使 其水位高度达到50 cm,操作中尽量避免对底泥的扰动。实验分
Keywords: Black-odor river; Aeration depth; Overlying water: Pollutants release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黑臭水体的问题日益严重, 大量的污染物进入河道,导致水质恶化,水体黑臭,严重影响着 居民的健康与生活。底泥是河道污染物重要的蓄积场所,水体中 大量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都最终在底泥中富集,底泥中的污 染物同时向上覆水体释放污染物,造成水体持续污染⑴。底泥与 上覆水体间的相互影响给河道治理工作带来了挑战。
1.1底泥与水样的采集与处理 采用彼得森抓斗式底泥采样器从佛山市顺德区龙盘涌采集表
层30 cm的底泥,清除泥样中的石块、动植物残体和垃圾等,混 合均匀,滤去水分,储藏于黑色塑料袋中,运回实验室后于4弋 下保存备用。在底泥采样点利用自制采样器采集上覆v水水样。 水样经0.45 pm孔径的滤膜过滤,滤去藻类及部分悬浮固体物, 以减少其对实验的影响⑹。
广东化工
2019年第21期
60
第46卷总第407期
曝气对于河道底泥与上覆水体的影响
廖书林,浦燕新,许龙霞,周梦凯
(维尔利环保科技集团股份上覆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对比分析不同曝气深度对于底泥与上覆水体的影响。结果表明,曝气
底泥对磷的解吸特性研究
底泥对磷的解吸特性研究摘要:磷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因素。
本文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底泥对磷的解吸特性,为富营养化的治理提供理论根据。
关键词:磷解富营养化1.前言水体底泥的污染,是当今世界范围内一个重大的环境问题。
在疏浚过程中,扰动会导致水体环境发生变化,沉积在底泥中的氮、磷等元素会重新释放出来进入水体,影响上覆水体的水质,进而导致二次污染。
此外,底泥又是底栖生物的主要生活场所和食物来源,污染物质可直接或间接对底栖生物或上覆水生物产生致毒致害作用,并通过生物富集、食物链放大等过程,进一步影响陆地生物和人类健康[1]。
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的浓度升高,而其中磷又是关键因素。
本文通过对富营养化水体中内源性磷的吸附-解吸特征,为全面认识和治理富营养化湖泊提供了有意义的理论依据。
2.底泥中磷解吸研究进展底泥中的磷会通过下述三种方式被解吸出来:(1)有机质通过矿化分解而释放出溶解性的磷酸盐。
(2)铁氧化物解吸,即在底泥中特别是表层底泥,大多数磷酸盐以非晶质或短序络合物形态呈共价键形式结合,当环境中的氧化条件被改变时,底泥中的磷极易被释放,同时也能将Fe3+ 通过还原作用变为Fe2+,从而使被氧化铁束缚的磷被释放出来。
(3)通过底泥扰动会使分层氧化带之下的孔隙中的溶解磷在水体中被释放出来[2]。
研究表明,底泥中磷的解吸反应受到很多环境因素的影响,而这其中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水中溶解氧、pH,氧化还原电位、温度及对水体的扰动等。
研究发现,pH与底泥解吸量二者之间是呈抛物线关系,当pH接近中性时磷解吸量为最低,而在偏酸、偏碱条件下都会有助于磷的解吸反应。
可能有两个原因造成了这个结果的产生,一是因为pH值的变化会影响系统内微生物结构及其活性的变化,二是因为pH值影响了磷素的溶解状态。
温度也是影响底泥中磷释放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学者都对此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当温度升高时利于底泥中磷的释放[3]。
曝气复氧对底泥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
生态 环境学报 2 1, 01) 1 1—7 9 0 12 (1: 7 31 1
E oo ya dE vr n e tl ce c s c l g n n io m n a in e S
ht:w w. ec. m t / w j si o p/ e e
E ma :dtr esi o — i ei @jec. m l o c
素 造 成 上 覆 水 体 中氮 磷 污 染 物 变 化 的现 象 关 注 较 多 ,对 环境 因子 影 响底 泥氮磷 污染 物 释放 和循 环 、
实 验底 泥 :采用 彼得 森抓 斗 式底 泥采 样器 从广
州市美林小区旁河涌采集表层 2 的底泥 ,作为 0m c 试验用泥 。取样河涌受周边排污影响 ,水体黑臭, 主 要 水 质 指 标 为 :pC ) I. (OD = 65 mgL ・~,p 氨 ( 氮)2 0 g ~ 户总氮 T )3 . ・~ p磷酸 =. ・ , ( 2m L N = 71 mg , ( 3 L 盐)04 ・~, ( = .9mgL p总磷 T )I1 ・~ 采集 的 实 P= . mg 。 4 L 验室 底泥 呈 黑臭状 态 ,底 泥 p . ,氧化还 原 电 H 69 0 位 ( R ) 2 O P- 0mV,w( 机 质)5 . mgg 2 总有 = 8 ・ 1 ~,w 总 ( 氮) 23 ・~ ( = -mgg ,w 含水 率) 4 . = 59 %。
微臭氧曝气复合无机盐抑制西湖底泥释磷的效果及机理研究
第 4期
王
佳, 等: 微 臭氧 曝气 复合 无机 盐抑 制西 湖底 泥释 磷 的机污染 物 发生 电子 转移 , 实 现污染 物 的分 离或 无 害化 . 李 大 鹏 等E 发现 , 在 对底 泥 进 行 曝气 的过程 中 , 底 泥对 磷 的 累计 吸附量 和 吸附速 率均 显 著 高于 未 经 曝气 预处 理 的底 泥 , 与此 同时 , 上 覆 水 中的磷 含量保 持 在较低 水 平 ( 0 . O 1 7 mg / L ) . 包先 明 等口 向湖 水投 加 不 同浓 度 的生 石 灰后 检 测 发现 : 总 磷 的去 除率 随着 生 石灰浓 度 的增 大而 增加 , 有 明显 的剂 量效应 ; 并且 , 随着 投入铁 盐量 的增 加 , 上覆水 中总 磷 去 除率增 加. 而朱 红口 研 究发 现 , 投加 铁盐 一般 要 和沉积 物 氧化 ( 如 曝气 ) 等配 合 使用 , 因为 铁盐 与 磷 酸 根 的反 应还 受 氧化 还 原 电位 的影 响 , 在 还 原 条件 如 厌 氧 、 缺氧 时 , E h较 低 , F e 向F e 转化 , 使 铁 以 及被 吸附 的磷酸 盐转 变成 溶解 态 而析 出 , 且 不溶 的 氢氧化 铁 转化 成 可溶 的氢 氧化 亚 铁 , 磷 释放 出来.目前 的处 理 方法 仍需 改进 , 研究 物理 联 合原 位化 学修 复技 术控 制 沉积 物磷 有 望 成 为今 后解 决 湖 泊 底泥 污 染 的一 个
中 图分 类号 :X 5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4 — 2 3 2 X{ 2 0 1 3 ) 0 4 — 0 3 1 2 - 0 7
0 引 言
磷 是水 体 内浮游 藻类 生长 的重要 营养 元素 , 被公 认 为水体 富 营养 化 的重要 限制 因子 , 其在 水体 内 的含 量 与湖 泊 的营养 程 度密 切相 关 [ 1 ] . 一般认为, 水 体 内 的氮 含量 大 于 0 . 2 mg / L, 磷含 量 大 于 0 . 0 2 mg / L时 即属 于水体 富 营养化 ] . 张 志兵 等调查 发 现 , 杭 州西湖 和 京 杭大 运 河 均属 典 型 富 营养 化水 体 口 ] . 根 据 水体 中磷来 源 的不 同 , 可 分为 内源性 与外 源性 两种 , 外源 性磷 可通 过控制 消减 , 当外 源性 磷负 荷量 减少后 , 底 泥 中 的内源 磷还会 继 续逐 步释放 , 引起 水体 富 营养化 _ 4 ] . 因此 , 研究 控 制 内源 磷素 释放 的技术 具有 重要 意义 . 目前 , 内源磷 释 放 的控 制方 法可 分为 异位 修复 和原 位修 复. 异位 修 复 主要 是 指疏 浚 技 术 , 通过 水 力 或 机 械方 法挖 除湖 泊表 层 的污染底 泥 , 清 除污染水 体 的 内源磷 , 减 少底 泥磷 的释放 . 目前我 国 的滇池草 海 、 安 徽巢 湖 、 杭 州西 湖 以及瑞典 的 Tr u mme n湖 等均采 用 了该技 术 ] . 而 原 位修 复技 术 是指 不 把 污染 沉积 物 移 出水体 , 在 原位 治理 污染物 的技 术 , 可 分 为化学 处理 、 生 物处 理 和稳 定化 处 理. 相 比较 而 言 , 异 位修 复 的可
“富营养化池塘底泥氮、磷变化机制及其调控的研究”项目获国际先进水平
论。
果的准 确率达 9 %。 1
参 考文 献 :
【]天 津 市 统 计 局 .2 0 天 津 统 计 年 鉴 【 .北 京 : 中 国 统 1 08 M] 计 出版 社 ,2 0 :2 8 2 1 0 8 3 - 6. 【】施 伟 伟 ,张 蓓 .征服 A a -W e .快速 Xf 与项 目实 2 jx b20 ,q 践 ( t 【 . 京 :人 民 邮 电 出版 社 ,2 0 :6 — . ) M] 北 Ne 06 5
20 ( 0 8 7) : 4 一 4 . l 3
[】闰蓉 , 蕾 .基 于 遗 传 算 法 的 汉 语 未 登 录 词 识 别 【 .计 6 张 J J 算机 应 用 与 软 件 ,2 0 ,2 ( ): 8 -9 . 08 5 7 8 0 [l黄水 清 , 程 冲 .基 于 既 定 词表 的 自适 应 汉 语 分 词 技 术 7
归 纳 、发现 新 知识 的方 法 。系 统采 用产 生 式规 则 进 行推理 ,推 理算 法 的主要 步骤如 下 : ( ) 查前提 P能否 与知识 库 中的知 识规 则 1检 匹配 :若 匹配 ,则将 与 之 匹配 的 已知知 识 的可信 度 作为前 提 P 的匹配度 ,得 到相 应结 论 ;否则 , 进 一步将 尸分 解成 子式 。 ( ) 查 P 是否 能与知 识库 中 的知识 规则 匹 2检 配 :若 匹配 ,则 将与 之 匹配 的 已知 知识 的可 信度 作 为该子 式 的可信 度 ,并按加 权 逻辑 公 式计 算 出 整个逻 辑式 的可信 度 ,作 为前提 P 的匹配度 ,得 出结论 ;否 则 ,进 一步 将子 式分解 成 子子式 。 ( )重复 ( ) 3 2 ,直 至分解 为不 能再 分解 的原
人工曝气生态净化系统治理黑臭河流的原理及应用
・治理技术・收稿日期:2003208201作者简介:熊万永(1971- , 女, 湖北天门人,2004年于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工程专业毕业, 硕士, 讲师。
人工曝气生态净化系统治理黑臭河流的原理及应用熊万永, 李玉林(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福建福州350002摘要:人工曝气生态净化系统是一种辅以曝气复氧的生态处理工艺。
本文介绍了人工曝气生态净化系统的构造、净化机理及其在治理福州白马支河的成功应用。
近一年来的运行结果表明, 该系统对黑臭河流的净化效果好, 同时还可实现污水的资源化, 适合于城市景观河道的治理。
关键词:曝气生态净化系统; 曝气复氧; 黑臭河流; 应用中图分类号:X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23644(2004 022*******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Pollution Control for B lack and Odorous River inE co 2purif ication System with R e 2aerationXION G Wan 2yong , L I Yu 2lin(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 Fuz hou U niversity , Fuz hou 350002, ChinaAbstract :Eco 2purification system with aeration is a kind of ecologic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with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construction and purification mechanism of the proces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anal Fuzhou. The operational results during about 12year period demonstrate that the system can achieve odorous river and convert sewage to useful resources. It is suitable for pollution control of for K ey w ords :Eco 2purification system with re 2; river ; application曝气生态净化系统是以水生生物为主体, 辅以适当的人工曝气, 建立的人工模拟生态处理系统, 以高效降解水体中的污染负荷、改善或净化水质, 恢复水生态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 是人工净化与天然生态净化相结合的工艺。
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温度/ ℃
pH
扰动 速率/ r/min
扰动 时间/ min/d
时间/ d
底泥 变化量/ mg/kg
上覆 水变化量/
mg/L
氨氮[7] 0.229
—
— 6.8~7.4 7.59 160 2 20 —
15
氨氮[8] 0.277 6.743 9~10 — 7.35 0
0 40 -17
—
氨氮[8] 0.277 6.743 1~3 — 7.35 0
02
4
—
总磷[9] 0.424
0 <0.7 20 7 0 0 2 24
—
总磷[9] 0.424
0
— 20 7 160 - 4 17
—
总磷[10] 1.218 0.755 3.75 — — 140 10 24 —
2.045
总磷[10] 1.218 0.755 3.75 — — 0
0 24 — -0.665
XIA Yong-feng,HE Shao-hua,LING Jing,LIN Zhen-bo,PI Yi-nan
(School of Urban Construction,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Hengyang 421001,China)
Abstract: Dissolved Oxygen、pH、temperature and water disturbance that influence the release speed and quantity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rom sediments were summarized,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every factor was analyzed. The in situ repair method and ectopic repair method to control release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rom sediments were briefly introduced, an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e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Cover method of in situ repair method and its control effect were detailed introduced. We can draw the conclusion from the experiment that natural or modified zeolite 、calcite and attapulgite could control the release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rom sediments. Key words: sediments;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lease
地表水体底泥氮磷污染原位控制技术及相关机理研究
地表水体底泥氮磷污染原位控制技术及相关机理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体,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
底泥作为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氮、磷污染问题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
底泥中的氮、磷污染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会重新释放到水体中,加剧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破坏水生生态系统。
因此,开发有效的底泥氮磷污染原位控制技术对于改善水质、保护水生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地表水体底泥氮磷污染的原位控制技术及相关机理。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分析底泥氮磷污染的现状、来源及释放机理,探讨不同原位控制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评估各种原位控制技术在减少底泥氮磷释放、改善水质方面的效果,揭示其内在作用机制。
结合具体工程实践,探讨原位控制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及存在问题,为底泥氮磷污染的有效治理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本文的研究内容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底泥氮磷污染的成因及释放规律,也为开发高效、环保的原位控制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指导水环境治理实践、保护水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底泥氮磷污染现状及其环境影响底泥作为水体的沉积物,是水生生态系统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然而,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体,进而沉积在底泥中,导致底泥氮磷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底泥氮磷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农业面源污染、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等。
其中,农业面源污染是最主要的来源之一,过量的化肥和农药使用导致大量氮磷通过径流和渗流进入水体,进而沉积在底泥中。
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也是底泥氮磷污染的重要来源,这些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营养物质,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直接排入水体,同样会导致底泥氮磷污染。
底泥氮磷污染对水生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氮磷等营养物质在底泥中的积累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引发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或赤潮,严重影响水体的生态平衡。
曝气复氧对滇池重污染支流底泥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影响
曝气复氧对滇池重污染支流底泥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影响谌建宇;许振成;骆其金;廖柏寒;虢清伟;黄博【期刊名称】《生态环境学报》【年(卷),期】2008(017)006【摘要】利用模拟试验方法,研究和探讨了河道曝气复氧对滇池重污染支流底泥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曝气复氧会导致上覆水体pH值上升0.6~1.0;(2)曝气复氧对上覆水体中TN、TP的质量浓度影响相似,在好氧处理条件下呈下降趋势,而在不曝气的对照处理中呈持续上升趋势,两种状况上覆水体TN、TP的平均变化速率分别为:-0.156 mg·L-1·d-1、-0.060mg·L-1·d-1和0.414mg·L-1·d-1、0.036mg·L-1·d-1;(3)上覆水体中COD的质量浓度在好氧和对照两种处珲条件下,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变化趋势,前者先上升后下降,而后者先下降后上升,平均变化速率分别为-0.361 mg·L-1·d-1和0.314 mg·L-1·d-1;(4)曝气复氧可抑制河道底泥向上覆水释放污染物质,适合于重污染河道水体修复.【总页数】5页(P2154-2158)【作者】谌建宇;许振成;骆其金;廖柏寒;虢清伟;黄博【作者单位】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55;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55;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55;湖南农业大学农业生物科学技术院,湖南,长沙,410128;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国际学院,湖南,长沙,410004;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55;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55;湖南农业大学农业生物科学技术院,湖南,长沙,4101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42【相关文献】1.曝气复氧对华南农村重污染河道底泥氮磷的作用机制研究 [J], 徐礼强;杨芳;罗欢;张苑龙;李召旭2.曝气复氧对底泥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 [J], 刘晓伟;谢丹平;李开明;金中;江栋;李明玉3.曝气复氧对富营养化水体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 [J], 林建伟;朱志良;赵建夫4.典型污染物对微气泡曝气中氧传质特性的影响 [J], 吕越;刘春;杨枭;吴克宏5.原位曝气对底泥中污染物释放的影响研究 [J], 彭安;刘炎炎;乔稳超;余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流底泥氮磷释放规律及其对环境清淤的影响研究——以南淝河为例的开题报告
河流底泥氮磷释放规律及其对环境清淤的影响研究——以南淝河为例的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类活动增强,很多河流逐渐被污染和淤积。
淤积的河道会影响水位、流速和水质,引起生态环境和水安全等问题,需要进行清淤处理。
然而,河流清淤不仅需要考虑清淤量,还需要考虑清淤后底泥的安全性。
河底泥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养分,如果清淤不当会导致底泥氮磷释放增加,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影响水质。
因此,本课题旨在研究河流底泥氮磷释放规律,探究底泥氮磷对环境清淤的影响,并以南淝河为例开展实证研究。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课题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河流底泥氮磷释放规律及其对环境清淤的影响,具体目标包括:1.了解底泥中氮磷含量及其分布规律。
2.分析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
3.明确清淤方式对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
4.探讨底泥氮磷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主要有:1.为河流清淤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河流底泥氮磷释放规律和影响因素可以为清淤方式和清淤量的确定提供依据,减少清淤对水质造成的影响。
2.促进水体环境管理。
了解底泥氮磷含量及其释放规律可以为污染源控制和水体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实现水体健康持续发展。
3.提高水体资源利用效率。
底泥含有丰富的养分,清淤后的处理可以使底泥中的养分得到充分利用,促进水体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本课题拟开展以下内容的研究:(1)南淝河底泥氮磷含量测定和分布规律分析;(2)底泥氮磷释放规律的研究,包括氮磷的释放速率、释放量等方面的分析;(3)清淤方式对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研究;(4)底泥氮磷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分析。
2.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野外调查法:通过野外实地调查,了解南淝河底泥分布规律和底泥中氮磷含量。
(2)室内实验法: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测定底泥中氮磷的释放速率和释放量,分析氮磷的释放规律和影响因素。
(3)对比分析法:比较不同清淤方式对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并对比分析其区别。
人工曝气复氧整治污染河流
人工曝气复氧整治污染河流
朱广一;冯煜荣;詹根祥;曹英姿
【期刊名称】《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年(卷),期】2004(017)003
【摘要】向受到严重有机污染的河流充入溶解氧可以有效消除水体的黑臭,改善水质和恢复生态平衡.文章总结了纯氧增氧系统、鼓风机--微孔布气管曝气系统、叶轮吸气推流式曝气器和水下射流曝气设备等多种使用于河道人工曝气复氧的技术;并列举大量国内外的相关工程实例说明这些技术在实践中的有效性.
【总页数】3页(P30-32)
【作者】朱广一;冯煜荣;詹根祥;曹英姿
【作者单位】中山市环境保护局,中山,528403;中山市环境保护局,中山,528403;中山市环境保护局,中山,528403;中山市环境保护局,中山,5284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2
【相关文献】
1.污染河流的纯氧曝气复氧 [J], 王诚信;凌晖
2.曝气复氧对滇池重污染支流底泥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影响 [J], 谌建宇;许振成;骆其金;廖柏寒;虢清伟;黄博
3.昼间曝气对河流的复氧效果浅析 [J], 钟铭晨;吴继业;王翠翠;商栩;赵静岩;葛利云
4.曝气复氧技术在广东地区河流水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J], 孙珊
5.人工曝气复氧治理黑臭河流 [J], 周杰;章永泰;杨贤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富营养化水体底泥磷释放的研究进展
富营养化水体底泥磷释放的研究进展李海宗;潘梅【摘要】底泥是富营养化水体内源性磷的主要来源,而底泥中磷的释放与磷的形态及其数量分布、环境影响因子等有密切的关系.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底泥磷的形态、释放影响因素及原位控制技术等最新研究进展,并分析了今后的研究重点.%The sediment is the main source of phosphorus in eutrophic water. The release of phosphorus in sediments is influenced by the formsrnand concentration of phosphoru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paper reviewed the formsof phosphorus in sediment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rnphosphorus release and the in situ control technology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n analyzed the future research focus.【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40)021【总页数】4页(P11008-11010,11013)【关键词】底泥;磷释放;影响因素;控制技术【作者】李海宗;潘梅【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苏盐城224002;盐城工学院,江苏盐城224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1.3磷是水体富营养化最常见的限制性营养盐,磷素的增加不仅带来了水体溶解氧的消耗以及蓝藻的暴发,而且藻类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藻毒素会对水生生物甚至人类产生更大的危害。
随着人们对于湖泊富营养化危害及原因认识的提高,大部分湖泊的外来营养源已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底泥作为湖泊营养物质的重要储存库,成为水体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
曝气生物滤池强化去除生活污水中氮磷营养物的开题报告
曝气生物滤池强化去除生活污水中氮磷营养物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生活污水中氮磷营养物的含量高,对水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特别是直接排放到水体时,容易引发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水质恶化。
因此,对生活污水中氮磷营养物的高效去除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生物滤池在去除氮磷营养物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曝气可以增氧提高生物活性,进而强化去除氮磷营养物。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曝气生物滤池强化去除生活污水中氮磷营养物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1. 实验设备本实验采用采用4个曝气生物滤池,其中两个作为对照组,两个作为试验组,每个生物滤池直径为50cm,高度为80cm。
每个生物滤池内放置一层5cm厚度的填料,填料为陶瓷颗粒。
生物滤池的水体来自城市生活污水,每个生物滤池的进水量均为1000mL/d。
2. 实验操作试验组在进水预处理前进行曝气处理,每天曝气4小时,介质曝气定时器设置。
对照组不进行曝气处理。
实验开始后,每日监测水体中的氨氮、总氮、总磷、TP等指标,同时对生物滤池内的微生物群落及其数量进行研究。
三、研究预期成果1. 曝气处理可提高生物滤池内氧气浓度,增强生物降解污染物的能力,从而提高生物滤池的去除效率。
2. 曝气处理对生物滤池内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数量会产生影响,但不会对生物群落的多样性造成明显的影响。
3. 曝气处理时间和气体流量是影响曝气生物滤池去除氮磷的关键因素,通过优化这些因素可以进一步提高生物滤池的去除效率。
四、结论通过本研究的实验数据分析,曝气生物滤池的强化作用在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氮磷营养物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可以有效提高去除效率。
同时,通过优化曝气处理时间和气体流量,可以进一步提高生物滤池的去除效率。
复合循环养殖系统氮磷的去除研究的开题报告
复合循环养殖系统氮磷的去除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需求和压力不断增加,水体污染问题严重。
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养殖厂密集化趋势进一步加剧了水质污染问题。
氮磷是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对水体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极大影响。
因此,如何高效地去除水体中的氮磷成为了当前环保领域的研究热点。
复合循环养殖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态养殖模式,具有很高的养殖效益和环保优势。
其通过水产养殖、水草种植和微生物降解等多种方式相互作用,实现了废水的循环利用和氮磷的去除。
研究复合循环养殖系统氮磷的去除机理和影响因素,对优化复合循环养殖系统水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研究,探究复合循环养殖系统中氮磷的去除机理和影响因素,为复合循环养殖系统的优化提供参考。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建立复合循环养殖系统水环境的监测体系,对水质指标进行定期采样分析。
2、采用一组水产养殖、水草种植和微生物降解相结合的复合循环养殖系统进行实验,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氮磷去除效果的影响。
3、对复合循环养殖系统的氮磷去除机理进行初步分析,包括不同废水处理方式的氮磷去除效果比较、氮磷去除与微生物降解的关系等。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野外调研。
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复合循环养殖系统在不同区域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为研究提供依据。
2、实验设计。
在实验室中建立一组复合循环养殖系统,控制不同环境因素,定期进行水质采样分析,记录相关数据。
3、数据分析。
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氮磷去除效果的影响,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4、研究成果。
通过对实验数据分析和对比,得出不同处理方式下氮磷去除效果的差异,探究复合循环养殖系统的氮磷去除机理和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改进和优化措施。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1、建立复合循环养殖系统水环境的监测体系,为复合循环养殖系统的管理和优化提供支撑。
利用生物促生剂和曝气修复受污染底泥的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利用生物促生剂和曝气修复受污染底泥的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底泥是水体中沉积在底部的残留物、悬浮物和有机质等,对水体的生态系统和水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然而,底泥往往容易受到各种有害物质的污染,如重金属、有机物等,导致水体生态系统的损害、底泥的生物质量降低和湖泊寿命的减少等。
因此,研究如何修复污染底泥,成为当前环境科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
生物促生剂和曝气是底泥修复的两种常见手段,此两种方法分别通过调节底泥中的微生物群落和提高水中氧气含量,改善底泥中有害物质的分解和去除。
因此,结合两种方法进行底泥修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生物促生剂和曝气修复受污染底泥的可行性及效果,为湖泊底泥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三、研究内容(1)筛选适宜的生物促生剂,探究其对底泥中有害物质去除的作用。
(2)增加水体曝气通气率,提高水中氧气含量,促进水中微生物群落的活性,探究其对底泥生态系统的影响。
(3)结合生物促生剂和曝气修复底泥,研究其对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有害物质去除率、水质以及水生生物的影响。
四、研究方法(1)采集受污染的底泥,并分析底泥中有害物质的组成及浓度。
(2)筛选生物促生剂,利用PCR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其对底泥中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3)在综合考虑底泥颗粒大小和底部氧气饱和度等因素的前提下,控制曝气通气率,探究其对水中氧气含量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4)结合不同比例的生物促生剂和曝气修复底泥,通过测定有害物质含量、微生物群落变化、水质指标等多方面指标对比,评估其效果。
五、预期成果本研究将在实验室条件下探究生物促生剂和曝气修复受污染底泥的可行性及效果,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控制水体污染、修复水体生态系统的相应技术手段,服务于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质量浓度释放状 态; ④对底泥曝气有助于水体溶解氧的恢复 , 可明显提 高除氮磷 效果 , 并能有效抑 制底泥 氮磷 的
再次释放。因此, 合 理 地 利 用 曝 气 复 氧技 术 有 助 于 河 流 环境 的修 复 。 关键词 : 复氧 ; 氮磷 ; 重 污 染河 道 ; 底 泥 ;华 南 农 村 中图 分 类 号 : Q 1 7 8 . 1 ; F 3 2 3 . 2 2
徐礼强 , 杨 芳 , 罗 欢 , 张苑龙 , 李召旭
( 1 .珠 江 水 利 科 学研 究院 , 广东 广州 5 1 0 6 1 1 ;
2 .南京水利科 学研 究院水利部 水科学与水工程重点实验 室, 江苏 南京
摘
2 1 0 0 2 9 )
要: 以华 南农 村 的 重 污 染 河 道 水 体底 泥 为 试验 对 象 , 利 用 实验 室 模 拟 方 法 研 究 不 同曝 气 复 氧 方 式 对 水 体 氮磷
向水体 中充入空气 或氧气 , 加速 水体 复氧过 程 , 以提高 水体 的溶解氧水平 , 恢 复和增 强水体 中好 氧微生 物的 活力 , 使水 体 中的污染物质得 以净化 , 从 而改善 受污 染水体 的水 质 , 进 而恢 复水体 的生 态系统 。为探索 曝气复 氧对河 道底 泥氮磷
气 的曝气头距离水 面约 1 0 C i T I , 下层 曝气 的曝气头距 离底 泥 约 1 0 C l Y I 。间歇 曝气 间 隔 为 1 6 h , 每 次 曝气 8 h( 9 : 0 0开 , 1 7 : 0 0 关) 。实验设 计设 置 4个 曝气 复氧反应装 置 , 溶 解氧水 平 为高溶解 氧 D O> 8 . 0 m g / L 。整个实验 过程为实验 室 自然
1 材 料 与 方 法
底泥作为河流和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 成部分 , 是水体
中氮 、 磷 的 重要 蓄 积 库 和 释 放 源 , 可 以 不 断 地 从 水 体 中 接 纳
沉积下来的无机颗粒物以及有机生物残体 , 并通过 间隙水和
上 覆 水 与上 层 水 体 进 行 营 养 盐 交 换 , 进 而 影 响 水 环 境 的 营 养 状态, 是 水 域 中 营养 盐 循 环 的 重 要 环 节 。近年 来 , 国 内 外学 者 就 环 境 因 子 对 底 泥 氮 磷 释 放 影 响 进 行 了 很 多 研 究 一 , 如p H、 溶解 氧 ( D 0 ) 、 有 机质 、 微生物 菌群 、 物 理 化 学 因素等 , 不 同学 者 开 发 了 各 种 底 泥 污 染 控 制 技 术 , 如 曝 气 增 氧、 投 加 生 物 制 剂 等 。 。 华 南 农 村 地 区 随 着 经 济 的快 速 发 展 及 人 民 生 活 水 平 的
出, 严重影 响水环境 的可持 续发 展和周 边居 民的身 心健康 , 已成为华南农村关注 的焦点问题之一。
曝气复氧技术是根据水体受到污染后缺 氧的特点 , 人 工
样、 2号上层连续曝气 、 3号上层 间歇曝气 、 4号下层连续 曝气 和 5号下层间歇曝气 。
每个反应装置添加底泥约 1 0 L , 自来水 约 4 0 L 。 上层 曝
0 前 言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 章编 号 : 1 0 0 1 — 9 2 3 5 ( 2 0 1 4) 0 6 - 0 1 1 6 - 0 3
污染物释放作用过程与机理 , 本实验对华南农 村重污染河 道 不 同曝气复氧条件下 底泥 氮磷 污染物 释放 和转化 过程进 行 了研究 , 试图探讨 曝气复氧对河道底泥 中氮磷 影响 的作 用机 制, 以期 为河道底 泥氮磷污染控制技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
素迁移与转化 的影响 。结果表 明: ①环境 溶解氧 水平的 变化 对底 泥氮磷的输 出和 转化 途径 产生较 大的影响 ; ②静
置低 溶 解 氧/ f  ̄氧 条件 下 , 氨 氮、 总 氮 的释 放 质 量 浓度 呈 逐 渐 线 型 上 升 的 趋 势 , 总磷 的 释 放 质 量 浓 度 保 持 相 对 稳 定
1 . 1 材料 实验 底 泥 为 2 0 1 4年 3月 1 2 日所 采 用 彼 得 森 抓 斗 式 底
泥采样器从佛 山市南 海 区大沥镇 龙沙 涌采集 表层 2 0 c m 的 底泥 。取样河 涌受 周边排污 影响 , 水体黑臭 。采 集的实验室
底泥呈黑臭状态。 实 验 上 覆 水 为 实 验 室 自来 水 。
人民珠江
2 0 1 4年 第 6期 ・ P E A R L R I V E R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 9 2 3 5 . 2 0 1 4 . 0 6 . 0 3 4
曝气 复氧 对 华 南 农 村 重 污 染 河 道 底 泥 氮 磷 的作 用 机 制 研 究
底泥实验设置 5个反应 装置 , 黑色 塑料桶 材质 , 容积 6 0
L , 外形 尺寸 3 0 0 mm × 7 0 0 m m, 桶 口直径 3 0 0 mm, 桶重 2 . 4 k g ±5 0 g , 壁厚 3 . 5 m m。5个 反 应 装 置 分 别 为 1 号 静 置 参 照
不断释放 ; ③相对静置 实验组 , 曝 气复氧条件使底 泥氨 氮输 出最大质量 浓度 经一 定 时间下降到相 对稳 定的较低 质
量 浓 度释 放 状 态 , 输 出氨 氮 的 转 化 周 期 缩 短 , 总 氮保 持 相 对 稳 定 的较 高质 量 浓度 释 放 趋 势 , 总 磷 保 持 相 对 稳 定 的较
1 . 2 实 验 方 法
提高 , 城市化步伐加 快 , 污 染物 质的排放 大大 超 出了水体 自
身 的 纳 污 能 力 。农 村 河道动 的 影 响 , 忽 略 了水 域 生 态 平 衡 和 环 境 保 护 , 加 速 了水 体 的 富 营 养 化 , 使得 水体 污染非 常严重 , 水 质 问 题 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