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利枢纽工程溢洪道模型试验研究

合集下载

兰督水利枢纽溢洪道挑流鼻坎体型试验研究

兰督水利枢纽溢洪道挑流鼻坎体型试验研究

M ar ..20 2 0
文 章 编 号 : 0 17 4 ( 0 2 0 0 50 1 0 —4 5 2 0 )1 09 4
兰 督 水 利枢 纽 溢 洪 道挑 流 鼻 坎 体 型试 验 研 究
梁 军 贤 ,蓝 文 武
( 西大学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 西 南 宁 500) 广 广 3 0 4
彤 挑 流 鼻 坎 体 型 相 比 , 后水 流 流 态 _ 能效 果 有 了很 大 的 改 善. 坎 及消
美 键 词 : 洪 道 ; 流 鼻 坎 ; 督 水 利 枢纽 溢 挑 兰 中 凰 分 类 号 : V6 T 5 文 献标 识 码 : A
兰督水 刹 枢纽 位于广 西金 秀 县清水 河与 古麦 河汇合 口下 游约 5 0m 处 , 0 河底 高程 约 2 0m, 0 水库 正
兰 督 水 利 枢 纽 溢 洪 道 出 口 段 , 设 计 采 用 原
单 侧平 面 扩 散舌 形 挑 流 鼻坎 , 以求 达 到水 舌 向
河床 下游 扩散 、 轻水 流对右岸 岸坡 的冲刷 、 减 降 低 向上 游 回流 的流 速 、 保 大坝 安 全 运行 的 目 确 的. 验 流 态 成 果 见 表 1及 图 1 三 种 频 率 洪 水 试 , 流 态 基 本 相 似 . 高 速 水 流 从 单 侧 平 面 扩 散 舌 当 形 挑 流 鼻 坎 挑 出 时 , 流 基 本 平 行 溢 洪 道 中 心 水 线 即 与 下 游 河 床 正 交 , 泻 而 下 的 水 流 直 冲 下 直 游 河 床 右 岸 , 流 因 受 岸 边 陡 崖 阻 挡 , 成 两 殷 主 形 水 流 分 别 向 河 床 上 、 游 转 折 , 坝 脚 附 近 形 成 下 在 较 强 的 顺 时 针 方 向 旋 转 的 回 流 区 , 及 大 坝 安 危 全 运 行 . 下 泄 流 量 Q一 23 5m / 当 8 s时 , 舌 落 水 水 点 最 大 流 速 为 1 . 8m/ , 上 游 转 折 的 最 6 s 向 4

大隆水利枢纽溢洪道消能防冲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大隆水利枢纽溢洪道消能防冲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统 、 电站及 引水 渠 首 等 建 筑 物组 成 。开 敞式 溢 洪 水
道 布置 在右 岸 垭 口, 坝 轴 线 交 角 6 。 由进 水 渠 、 与 9,
A s atA p yia h d a l d l f h pl yi ao gHy r— n t ni cn tu tda dtesrc bt c : h s l y rui mo e o es iwa D ln d oj ci o sr ce n tu — r c c t l n u o s h
Ke od : epoe tda an t rs n y rui mo e ts; pl y ao gHy r— n t n yw r sb r tce g is o i ;h da l d l et s iwa ;D ln doj ci e o c l u o
1 工 程 概 况
Ag is r so f ln y r—u cin an tE o in o o g H oj n t Da d o
W ANG in p n , J a - i g ZHANG i- n , ONG h — u Jn mi g D Z i i h
( ce tf s a c n tt t fPe r v rW a e s u c s Gu n z o 1 1 , i a S i n i c Re e r h I s iu e o a lRi e i t r Re o r e , a g h u 5 06 1 Ch n )
遇 。溢洪 道平 面及 剖 面布置 图见 图 1 图 2 、 。
宁远河 流域 属热 带海 洋季 风气候 区 , 台风频 繁 ,
台风 暴雨会 造成 宁 远河 洪 水 暴 涨 , 此 大 隆水 利 枢 因 纽 溢 洪道 在 各 种 设 计 工 况 下 均 承 担 较 大 的下 泄 流 量 。由于泄 洪规模 较 大 , 洪道 的设计 合理 与否 , 溢 与

某水利枢纽工程溢洪道模型实验研究

某水利枢纽工程溢洪道模型实验研究

某水利枢纽工程溢洪道模型实验研究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在我国各大工程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我国水利工程中建设中必须走的一步,通过对水利枢纽溢洪道建设进行模拟实验,不仅可以对枢纽布置方案的水力学性能和不同水流量的下游消能防冲各设施进行合理有效评价,同时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措施。

此外,还可以对反弧段型和挑流鼻坎体型的设计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估,在评估之后还可以提出优化各种形式和体型的建议。

标签:溢洪道;模拟实验;水利枢纽1 某一水力枢纽工程的整体概况要想对水力枢纽工程溢洪道进行有效的模拟实验,首先必须了解这一水利工程的情况,之所以要解决新疆阿勒泰市境内的某水利枢纽工程的某一河流峡谷出口上游处的水利工程问题,是为了周围地区的农业灌溉和生态用水问题,同时也可以利用充足的水资源进行发电。

此水力是由由多方面要素组成的,分别是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泄洪设备和引导水流的设备、开敞式溢洪道、发电使用的引水洞、发电过程中建设的厂房、灌溉农业使用的饮水随动、倒虹吸引水渠道等建筑物组成。

这一水力枢纽工程按照全国划分的等级来说,属于二等工程,按照规模划分,属于二等规模。

其中,水库的总容量达到1.76亿平方米,水库中设有多个堤坝,其中最高的堤坝大概63.00m,而水库的正常情况下的蓄水量可以达到650.0m,死水位达到646.5m。

之所以可以用来进行大规模的发电,是因为这一水库中设立的电站装机容量可以达到5MV,多年的平均发电量可高达0.189亿kW/h。

其中,水库中的溢洪道主要是由引导水流部分、控制水流部分、泄槽部分和消能部分组成。

[1]其中,进口引导水流部分的主要特点是引导水流渠道的设置基本上都是在右侧坝肩岸坡上,引水渠道的总长度为71.7m,由于长期受流水的击打和冲击,此部位基本上都是裸露的基岩,岩性基本上是花岗片麻岩,并且这些岩层的走向与溢洪道是接近垂直的。

在水流的控制部分的堰型采用的是驼峰堰,这是一种很特别的堰型,堰顶的高度达到642.50m,堰后所接的陡坡段的比例基本上是1:15,挡水所使用的设备主要是弧形工作门,为加固这种挡水的设备,另外设置了平板检修门,整体的控制部分长度为25.0m。

溢洪道消能问题及水工模型试验方法研究

溢洪道消能问题及水工模型试验方法研究

溢洪道消能问题及水工模型试验方法研究赵津霆【摘要】Spillway is the important facility to ensure the flood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reservoir. High speed flow from the spillway has a strong impact force, therefore the energy dissipation problems have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it introduced several common energy dissipation methods in the project at present, and expounded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experimental study with hydraulic model so as to put forward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of spillway energy dissipation.%溢洪道是保证水库泄洪能力的重要设施,因其泄下的高速水流具有很强的冲击力,所以其消能问题备受关注。

介绍目前工程中常用的几种消能方法,阐述利用水工模型进行试验研究的理论基础,以期为溢洪道消能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与装备》【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3页(P53-54,57)【关键词】溢洪道;泄流;消能;模型试验【作者】赵津霆【作者单位】辽宁水利职业学院,沈阳 110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65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成绩卓著,更在水利工程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水电站、中小型水库、城市人工河道、橡胶坝、拦河闸等已经成为一些城市中重要的水工建筑物,其不仅承担供水及防洪任务,还发挥了一定的美化城市作用。

某水利水电工程水工模型试验报告

某水利水电工程水工模型试验报告

目录1. 概述 (1)1.1工程简况 (1)1.2试验资料 (1)1.3试验目的及研究内容 (2)2 模型试验设计和制作 (5)2.1模型试验主要依据 (5)2.2模型要求 (5)2.3模型量测仪器及设备 (6)3. 设计方案试验成果 (7)3.1泄流能力 (9)3.1.1 泄洪放空洞泄流能力 (9)3.1.2 溢洪道泄流能力 (11)3.2泄洪放空洞水力特性简述 (13)3.3溢洪道水力特性简述 (13)4. 优化方案I (14)4.1体形优化 (14)4.1.1 泄洪放空洞体形优化 (14)4.1.2 溢洪道体形优化 (21)4.2泄流能力 (24)4.2.1 泄洪放空洞泄流能力 (24)4.2.2 溢洪道泄流能力 (26)4.3泄洪放空洞洞身水力特性 (28)4.3.1 水流流态 (28)4.3.2 水深、流速及洞顶余幅 (29)4.3.3 压力及水流空化数 (32)4.3.4 掺气空腔特性 (37)4.4溢洪道沿程水力特性 (38)4.4.1 水流流态 (38)4.4.2 水深及流速 (39)4.4.3 压力及水流空化数 (48)4.5水舌特征及下游河道水力特性 (54)4.5.1 流态 (54)4.5.2 出口水舌特性 (56)4.5.3 下游岸边流速 (59)4.5.4 下游岸边水面线 (63)4.5.5 下游河道冲刷 (70)5. 初设阶段推荐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泄流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泄洪放空洞洞身水力特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溢洪道水工模型试验课件

溢洪道水工模型试验课件

溢洪道的水工模型试验一实验目的1. 溢洪道闸墩及进水渠形式对泄流能力的影响。

、实验目的1.溢洪道闸墩及进水渠形式对泄流能力的影响。

2. 观察泄槽中弯曲段、收缩断和扩散段中的水流现象。

3.根据泄槽中水流流速,判断有无发生空蚀破坏的可能性。

3. 根据泄槽中水流流速,判断有无发生空蚀破坏的可能性。

4. 泄流对溢洪道侧壁或底板的动水压力作用。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水位量测仪器:采用水位测针,用于测定恒定流水位;流量量测仪器:采用电磁流量计或采用三角型量水堰或矩形堰,用于测定恒定流流量。

量水堰堰型满足量程和精度要求;三、实验原理5.102H g mb Q =其中: H 0 ——堰上水头,m ;m ——堰流综合流量系数。

堰流公式: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检查测压孔和测压管是否符合要求;检查重点部位的测压孔有无遗漏,并用水准仪测定测压板零点高程。

1.计算数据计算相应流量及堰上水头,并引伸至原型;根据所测水深,计算各断面的平均流速,并引伸至原型;计算各测点的动水压力强度,并引伸至原型;但当模型测得的负压值按长度比尺换算至原型而将导致空化现象时,则负压值不能引伸至原型。

2.实验结果分析(1)综合各组实验数据,确定其泄流能力,并与理论公式计算进行比较,说明影响泄流能力的主要因素。

(2)泄槽有无冲击波产生以及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有无发生空蚀破坏的可能。

六、实验报告的要求实验报告应包括如下的内容:(1)实验目的、内容、主要仪器设备(2)实验数据(3)计算数据(应有一组实验数据进行计算的全过程)在坐标纸上绘制流量~水头关系曲线)(5.10H f Q =绘制对应流量下的沿程压力分布曲线绘制各施测断面的流速分布绘制泄槽沿程水面线及各断面的水深分布(4)实验结果分析、结论。

惠来县镇北水库溢洪道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惠来县镇北水库溢洪道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产生 的回流流 速 , 以减 轻对 左 、 右两岸 坡 的 淘刷 , 经试 验
比较 , 在溢洪 道 挑流 鼻 坎 出 口断 面下 游 左 、 两 岸 修筑 右
在 溢洪 道 中心线与 右岸堤 段交 点 区域处 分 为 2股 。 部 导 流墙 ( 图 5 : 流 墙均 距 离溢 洪 道两 侧 导 墙 外 1 5 一 见 )导 . 分 沿右岸 上溯 至溢洪 道坎脚 形成 回流 , 一部 分 沿右 岸 m, l 。 往下游 扩散 布置 , 另 以 6角 墙顶 高程 为 3 . 0 0 m。 堤段 往下游 跌 落 , 堤岸受 挑射水 舌撞 击产 生 水位 壅 高 右
1 程 概 况
设计 方案 溢 洪 道 的 溢 流 控 制段 为 WE S实 用 堰 , 堰
镇北水 库位 于惠来 县 惠城 四香 场北 侧 、 雷岭 河 中游 的支河—— 马齿 溪 上 游 , 县 城 为 5 k 距 m。水 库 枢 纽 包
顶 高程 为 4 . I,闸室 设 2孔 闸 , 孔净 宽 为 4 1, 4 51 T 每 I中 T
钟 勇 明 , 智敏 黄
( 东省 水利 水 电科 学研 究院 , 东 广 州 5 0 1 ) 广 广 1 6 0
摘 要 : 对镇 北 水 库 溢 洪道 下 游地 形 特 殊 性 以及 由 此 带 来 的 下 游 消 能 问题 , 过 多 方 案 的试 验 研 究 , 出适 合 工 程 实 际 针 通 提
2 3 3m / ; 0 . s 溢洪 道 消能 按 3 0年 一 遇 洪 水设 计 , 相应 泄 洪 流量 为 Q=1 3 6m / 。 7 . s

图 2 设 计 方 案 溢 洪 遭 布 置 和 尺 寸
2 2 试 验 成果 .

溢洪道水工模型试验资料及所需验证参数

溢洪道水工模型试验资料及所需验证参数

溢洪道水工模型试验资料及所需验证参数一、溢洪道水工模型试验的目的通过试验验证溢洪道的布置、体型结构、尺寸等设计是否合理、可行,找出它的不足所在,进一步补充完善设计,使其更趋于符合实际、实用、安全、经济、合理可行。

二、水库洪水调度运行及调洪计算水库洪水调度运行原则是:“主汛期闸门全开不控制泄洪;后汛期闸门关闭,采用闸孔出流。

”溢洪道工程规模由主汛期校核洪水控制。

通过调洪计算,水库的设计洪水位主汛期为410.45m,相应溢洪道下泄流量为387m3/s,后汛期为412.55m,相应溢洪道闸门控制下泄流量为96.4m3/s;校核洪水位主汛期为413.61m,相应溢洪道下泄流量为778.5m3/s,最大单宽流量为48.625m3/s,后汛期为413.30m,相应溢洪道下泄流量为163m3/s;溢洪道消能防冲建筑物设计洪水位410.12m,相应溢洪道下泄流量为353m3/s。

三、溢洪道工程布置溢洪道为河岸开敞式有闸控制溢洪道,紧靠右坝肩布置,总长210.0m,由进口段、控制段、泄槽段、出口挑流鼻坎段及护坦组成。

进口段:由导墙及过渡段组成,底坡为i=0.00的平坡,底板高程402.6m。

靠坝侧左导墙为光滑的圆弧导墙,导墙底板与大坝趾板开挖线相连,长18.801m,桩号自0+000m至0+022.193m,其圆弧半径为40m,圆心角为26.965°,导墙高12.9m,采用C20钢筋砼悬背梁式挡墙;靠岸坡侧右导墙长41.487m,桩号自0+000m至0+022.193m为扭面导墙,桩号0+000m以前的导墙为顺应山势的圆弧段与岸坡相连,采用M7.5浆砌块石衬砌。

桩号0+022.193m~0+042.193m为过渡直线段,长20m,底宽20m,边墙高12.9m,为矩形断面,左边墙与趾板及面板紧密相接,采用C20钢筋砼衬砌。

控制段:采用WES型实用堰溢流,桩号0+042.193m至0+063.193m,长21m,上游堰高2.4m,堰顶高程405m,在堰顶设2套8×6.5m的弧形钢闸门控制泄洪,采用2台液压式启闭机(型号QHLY-2×630kN)进行启闭,闸墩由一个中墩和两个边墩组成,墩顶高程415.5m,闸墩厚2.0m,溢流净宽16m,分两孔泄洪,单孔宽8m。

玉滩水库工程溢洪道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玉滩水库工程溢洪道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nb
( 4 )
下 游 尾 水 渠 地形 采 用 水 泥 沙 浆 抹 面 制 作 。采 用精
度 为± 0 . 5 %的电磁 流量 计量 测流 量 ;采 用 活动 测针
上述式 中 ,p为泄 量 ;m 为 流量 系数 ; 为侧 收缩
道 及 灌 溉 引 水 隧 洞 等 组 成 。 水 库 正 常 蓄 水 位 3 5 1 . 6 0 m.相 应 库 容 1 . 3 2 1亿 m , 校 核 洪 水 位 3 5 3 . 3 2 m.总 库容 1 . 4 9 6亿 m 。水 库 设计 洪水 标 准
为 1 0 0年一 遇 洪 水 ,洪 峰 流量 为 2 2 3 0 m 3 / s ,下 泄
坝 址 位 于 沱 江 支 流 濑 溪 河 中 上 游 珠 溪 镇 以上 2 . 5 k m 的 玉滩 村 ,距 上 游 大 足 县 城 约 3 7 k m,距 下 游 荣 昌县 城约 2 8 k m。水库 枢纽 由主坝 、副坝 、溢 洪
流 量为 3 0 8 4 mT s ;校 核 洪水 标 准 为 2 0 0 0年 一 遇 洪 水 .洪 峰 流量 为 4 4 7 6 m 3 / s 。下 泄 流 量 为 3 5 6 4
2 0 1 3年 第 3 2卷 第 1期 ・ D WR H E
水利水 电工程 设计
・ 4 3・
玉滩水库工程溢洪道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吕会 娇 郑 慧 洋 袁 淮 中 田 海 军
摘 要 采 用 水 工 模 型 试 验 研 究 溢 洪 道 的 泄 流 能力 , 不 同工 况 下溢 洪 道 闸前 、 闸 后 和 泄 水 槽 的水 力 要 素 以 及 消 力 池 的 消 能效 果 。 并对 消力 池 的设 计 方 案 提 出 了优 化 改 进 措 施 , 确 保 溢 洪道 的 安全 运 行 。 关 键 词 水 工模 型 试 验 溢 洪 道

阿拉沟溢洪道水工模型试验研究本科毕业论文

阿拉沟溢洪道水工模型试验研究本科毕业论文

阿拉沟溢洪道水工模型试验研究摘要:通过阿拉沟溢洪道水工模型试验研究,我们对其原设计方案的体型进行了优化。

试验表明,消力池在设计洪水位运行时,水跃前后波动剧烈,水流大量溢出消力池边墙,没有形成底流消能流态,不能满足消能要求。

根据工程实际特点,我们通过多个对比方案的试验,提出了推荐的消力池体型,通过模型验证,完全满足工程要求,并被设计采用,也可以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最后还对台阶的消能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消能率可高达60%~80%。

因此,台阶消能对于缩短消力池的体型,减小其工程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阿拉沟台阶消能消力池掺气减蚀模型试验AbstractThrough the hydraulic model test of Ala Creek spillway, we optimized the original design scheme. Tests have shown that the stilling basin cannot meet the energy dissipation requirements in the design of flood water level. Because the side wall height is insufficient, the water is turned outward and jump volatility, in the stilling pool. Therefore, the water did not form expected underflow energy dissipation, in the stilling pool.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ctual project, we propose a recommended stilling pool size after multiple comparison test scheme. Through the model test, the recommended scheme can satisfy the engineering requirements. Finally, we analyze the energy dissipation rate of stepped spillway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ergy dissipation rate can be as high as 60%~80%. So the stepped spillways energy dissip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hortening the stilling pool size and reducing the quantity of the project.Key words: Ala Creek; Step energy dissipation; stilling basin; Reducing cavitations by Aeration; Hydraulic model test1.工程概况阿拉沟水库位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托克逊县境内,是阿拉沟河和两河流域的重要控制性工程,坝址距阿拉沟出山口以上3.5km,距托克逊县75km,距吐鲁番市130km,距乌鲁木齐市235公里,距南疆铁路鱼沟车站5公里。

上郊水库溢洪道水工模型试验

上郊水库溢洪道水工模型试验

2 设 计 方 案 的水 流 流态 情 况
21 进 口流 态分析 . 上郊水库 溢洪道进 口采用半径 为 l . 00 m的 1 0 / 4圆形翼 墙与 2 . m 的直墙连 接 。试验 结果表 明, 00 0 在该连接段处 产生 折 冲水流 , 右两 股水流 在 中线 位置 相互撞 击 , 流流态 十 左 水 分紊乱, 水面波 动很 大, 高水位运行 时 , 为严重 , 更 两股水 流在 中线偏左 位置交汇 , 形成 水冠 。
维普资讯
第3 ( 期 总第 19 ) 6期
20 0 8年 8月
山 西水 利 科 技
S HANXIHYDRoTECHNI CS
N . ( oaN . 9 o3 T t O1 ) l 6
Au . 0 8 g2 0
10 — l9 2 o )3 0 — 3 0 6 8 3 (o 80 — 9 0
弯道 离心 力的作 用 , 造成 左侧水 深 明显高 于右侧 , 弯道 中 使
的水流更 加恶化 , 形成严 重的多股 曲线折 冲干扰波 。设计 条 件下 , 当多股 曲线折 冲干 扰波传到 0 13右岸时设计条 件形 +0
成驻波 ; 校核 条件下 , 0 0 3断面 左侧 处形成驻 波。 在 +9 弯道各
上郊水 库溢 洪道水 工模 型试 验
赵 克 梅
( 山西省水 利水 电科 学研究院 , 太原 0 0 0 ) 302 摘 要 :经过模 型试验发 现上郊水 库溢 洪道 的原设计在进 口段 和 急流 弯道段 的流速流 造成 不平衡 的压 力分布 , 给工程 的安全带 来威 胁。 在试验 过程 中
匪堕 [二 丁
i0 0 = .0

进 口段
到 0 0 0的 1 1 +3 . 7 m。校核 库水位 时 ,+ 1 断面最大 水面 0 0 0横

溢洪道弯道水流的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的开题报告

溢洪道弯道水流的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的开题报告

溢洪道弯道水流的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溢洪道的设计和施工对于水电站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弯道处的水流流态及其对引水及涡旋形成的影响一直是研究热点。

为此,本研究选取了一座水电站的溢洪道弯道处进行了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的探究,旨在探讨弯道处水流流态的变化、涡旋的形成及其对于溢洪道的影响,为实际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与思路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 模型试验本研究将在水工模型试验实验室内对溢洪道弯道水流进行模拟试验。

试验前需确定试验模型的尺寸、模型材料和模型比例等参数,并根据模型参数设计模型,并通过摄像机等设备观测和记录水流流态变化情况以及涡旋形成情况,将数据记录下来用于后续分析。

2. 数值模拟本研究将运用ANSYS Fluent等专业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建立弯道水流动力学模型,探究弯道中水流的受力情况、流态特性及涡旋形成原理,分析涡旋对于引水和排水等实际工程中的影响。

三、研究预期成果与贡献本研究通过对溢洪道弯道水流的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能够有效提高对弯道处水流流态变化、涡旋形成及其对于实际工程的影响的认识。

具体来说,预期成果如下:1. 通过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探究弯道水流的流态,深入学习涡旋形成的流动机理。

2. 分析涡旋对于引水、排水等实际工程的影响,为工程实践提供指导,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意义。

3. 为类似工程中后续研究提供依据,为实际工程的设计、施工及维护等提供科学依据。

由此,本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溢洪道弯道水流流态变化、涡旋形成及其对于实际工程的影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苗茂水库溢洪道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苗茂水库溢洪道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Water Conservancy & Hydropower︱216︱2017年6期苗茂水库溢洪道水工模型试验研究王一妃玉溪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云南 玉溪 653100摘要:苗茂水库为一座新建的中型水库,为验证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对溢洪道进行了模型试验研究。

通过各工况下泄流能力、水流流态、水跃流态及消能等方面的研究,分析原设计体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为流量系数等设计参数的选取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溢洪道;水工模型试验;体型优化中图分类号:TV65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465(2017)06-0216-021 工程概况苗茂水库位于易门县浦贝乡,红河水系绿汁江一级支流扒河,控制径流面积778.1k㎡,主要解决易门县浦贝、十街两个乡镇及峨山县大龙潭乡沿河灌区的农灌问题。

该工程规模为中型水库,工程等别为Ⅲ等,水库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按3级建筑物设计,次要建筑物按4级建筑物设计。

水库枢纽工程包括粘土心墙坝、溢洪道及导流输水隧洞。

溢洪道布置于大坝左岸,为河岸开敞式,堰型为b型驼峰堰,由进口引水段、控制段、泄槽段、消力池及出口明渠段组成。

2 模型制作与测试方法2.1 模型设计模型按重力相似准则设计,采用正态模型。

经计算比较,综合考虑,选用比尺为λL=35,相应比尺参数为:流量比尺:λQ=λL5/2=7247.20流速比尺:λV=λL1/2=5.916糙率比尺:λn=λL1/6=1.8092.2 模型制作地形采用水泥砂浆硬模。

溢洪道进口段、控制段、陡槽段及出口消能段,根据体型尺寸,用有机玻璃制作,其糙率满足试验要求。

2.3 测试方法2.3.1流量测定流量测定采用三角形量水堰进行,其原理是通过量水测针测出量水堰堰顶水深值,通过堰顶水头与流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计算得到各工况下的相应流量。

2.3.2流速测定流速采用OA型直读式多功能测速仪对溢洪道各测试断面进行测定。

2.3.3压力测定在溢洪道进口段、控制段、泄槽段、出口段等处共计布设17个测压孔,通过测压管对各点进行压力测定。

浅谈水利枢纽工程溢流面砼翻模施工

浅谈水利枢纽工程溢流面砼翻模施工

浅谈水利枢纽工程溢流面砼翻模施工1控制段溢流面工程概况在尼尔基溢洪道控制段砼施工中共有11孔溢流面,单孔净宽12m。

溢流面砼厚度为0.9~1.7m,砼为抗冲耐磨砼,设计标号为C30W4F300二级配,设计工程量为6434m3。

控制段溢流面共有四个结构缝,其中桩号0+012.06~0+030.65曲面比较平缓,上游为斜坡面,堰面顶端为两道门槽底坎。

2翻模施工的依据和优势控制段溢流面砼施工,原施工组织设计采用拉模施工,溢流面施工图纸下发后,发现有很多条件不适合拉模施工。

首先是上游0-002.0~0-005.4斜直段必须支模施工,下游平段和闸门槽附近正弧段曲线平缓不宜采用拉模施工,能拉模区只有24m长一段。

在这段中0+012.06处设横向分缝。

溢流面中部的纵向分缝又将溢流面纵向分开,如采用拉模一孔必须拉四次,每次只能拉10×6m一段。

由于分四次施工,模具要移动两次安装,轨道要安装四次,且不能全部采用拉模,施工还要有两次间断,这样施工工期长、施工工艺复杂,砼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

相比较采用随浇随支的普通定型钢模板施工方法比较适宜。

其优点是可以同时在很多施工面展开施工,还可以提前施工,工期可以保证。

而且可以克服拉模模体在砼表面滑动使砼表面产生水平裂缝。

闸墩表面不用做预埋件,模板安装在架立钢筋和砼垫块上,模板曲线定位准确,表面拉筋和8#铁线随浇随割,外观质量可以保证。

鉴于上述优点,溢流面砼施工采用普通定型钢模板施工较适宜,既能保证施工速度,又可以保证施工质量。

3翻模施工的施工方法溢流面反弧段和曲线段模板施工,在施工前按设计要求准确做好与曲线平行的样架,样架采用弯成与溢流面曲线一样形状的钢筋,样架施测采用全站仪,按照设计图纸给出的曲线段三维坐标,沿上下游方向每隔1m间距加密点三维坐标进行放样,使样架弯成与溢流面曲线一样的形状。

样架安装时,首先做好间距1m 的架立钢筋,再按先算出的数据用全站仪测设出样架在架立钢筋上的各点高程,然后将样架支立焊接在一期砼架立筋上,样架上皮低于砼面20mm。

东河水库溢洪道、输水隧洞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东河水库溢洪道、输水隧洞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东河水库溢洪道、输水隧洞水工模型试验研究东河水库溢洪道、泄洪洞共用一个消力池,加之溢洪道、泄洪洞进口交叉,原初步设计中担忧隧洞进口受溢洪道进水的影响,隧洞流量系数取值偏小,设计人员会同相关单位进行水工模型试验,修改了原设计的一些不足之处,为设计人员解除了疑虑。

1 工程概况东河水库为除险加固工程,坝址以上掌握径流面积582.8km2,总库容4815.65万m3。

输水泄洪隧洞布置在左岸则隧洞轴线较长,且进出口转角较大。

输水隧洞布置于右岸, 由于枢纽区地形狭窄,溢洪道尾段、输水隧洞出口共用一个消力池。

设计洪水位溢洪道下泄流量269.2m3/s,泄洪隧洞下泄流量53.2m3/s;校核洪水位1744.41m,溢洪道下泄流量547.8 m3/s,泄洪隧洞下泄流量59.9 m3/s。

溢洪道全长333.13m,堰型为宽顶堰,净宽3×6m,其中引渠段长156.13m,掌握段长12m,陡槽段长130m。

纵坡分别为0.1、0.145。

泄洪输水隧洞全长301.57 m,其中有压段为平坡,长76.90m;闸室段长6.5m,无压段长194.53m,坡度分别为0.02、0.266,断面均为城门洞形,宽度2.5m,有压段最大高度5.72米;无压段最大高度3.22米。

2 试验内容1)上游水位与溢洪道、泄洪输水隧洞下泄流量的关系;2)溢洪道、泄洪输水隧洞陡槽内水流流态讨论 ;3)测定溢洪道和泄洪输水隧洞水面线、沿程压力分布及流速分布;4)溢洪道、泄洪输水隧洞进口水流流态讨论及进水渠水流流态讨论;5)底流消能及下游河床流态讨论。

3 模型设计模型按重力相像准则设计,采纳正态模型。

经计算比较模型最终选用比尺入L=40,相应比尺参数:流量比尺:入q=入L5/2 =10119.29 时间比尺:入T=入L1/2=6.32 流速比尺:入v=入L1/2=6.32 糙率比尺:入n=入L1/6=1.854 初步设计方案试验成果及分析溢洪道沿程布设15个测点,泄洪洞沿程布设13个测点,以讨论泄流时的压力分布和空穴数。

水利枢纽工程溢洪道高边坡的技术要点分析

水利枢纽工程溢洪道高边坡的技术要点分析
(6)注浆。结束锚杆安装工作后,进行注浆,以免出现锈蚀情况。选用M25水泥砂浆作为注浆材料,分两次进行。基于工期考虑,可添加减水剂。使用注浆管将浆液送至孔底,边注边拔,浆液中注浆管埋深以5cm为宜,直至注满。倘若注浆孔中有积水,合理控制浆液稠度。完成单次注浆工作后,及时清洗注浆管、注浆泵和搅拌机等,便于再次使用。
上述施工完成后,应采用高压空气设备对孔内的粉尘进行及时清理,以免孔内粉尘的存在,对注浆液的凝结质量和与孔壁的有效粘结造成较大影响。进行钻孔施工时,出现溢水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注浆固结的方式,对溢水口进行有效封堵,从而起到加强锚固作用的目的,以免水体进入孔内,对注浆液的粘稠度造成影响,进而威胁后期的工程质量。清孔操作完成后,无法直接进行灌浆造成的情况下,应对孔口进行封堵,避免杂物进入,影响成孔质量。
一、工程概述
某水利枢纽工程的溢洪道设置在大坝的右侧,采取开挖的方式进行高边坡处理,开挖高度为130m。泄洪槽与引渠分别设置在左侧的垂直边坡上,马道高度差为10m,马道宽度为2m。在溢洪道的闸室部位和泄洪槽部位均设有平台。
二、溢洪道高边坡处理的技术要点
1、锚喷支护技术的处理方案设计
在应用锚喷技术进行边坡处理时,应首先明确边坡处理的位置以及范围信息,之后根据相关的工程参数确定锚杆长度,就本次研究的工程而言,考虑到高边坡处理的位置,应将锚杆的长度确定为4.5m,同时将锚杆间距控制在3m×3m,主要分布方式为梅花形。锚喷的过程中,应结合加固需求,对喷浆的厚度进行合理控制,该工程中,除一些特殊地段需要采用挂钢筋网提升结构整体性之外,其他区域都可将喷浆厚度控制在10cm左右。此外,还应在泄槽的周边区域适当设置排水孔,排水孔的规格为深4.5m,间距3m。
2、边坡处理的工艺流程
(1)测量放线。为确保边坡处理的效果,在施工前期,需要对边坡结构的相关参数进行有效确认,主要包含锚杆设置位置、孔位分布、格构梁以及排水沟等。此外,还以在边坡的特定位置设置监测点,以确保在开挖施工中,不会对边坡稳定性造成较大影响。对于基准点的坐标位置以及标高参数应进行反复核对,在确定参数准确的基础上,围绕基准点坐标展开并且在中心线的适当位置设置脚手架,用于进行格构梁施工。进行纵向格构梁施工时,对于中心线位置的确认,要参照工作缝的设置状况,一定以的间距,依次安装格构梁结构。对于排水沟的设置,应借助全站仪技术,对其位置进行准确定位,从根本上提升边坡处理质量,为溢洪道作用的有效发挥提供保障。

某水库枢纽工程多级溢洪道模型试验研究

某水库枢纽工程多级溢洪道模型试验研究

某水库枢纽工程多级溢洪道模型试验研究
柯腾腾
【期刊名称】《水利技术监督》
【年(卷),期】2024()1
【摘要】溢洪道的合理设计对水库枢纽工程具有重大意义,为研究某水库枢纽工程溢洪道水力计算及结构体型合理性,通过模型试验方法对水库枢纽工程溢洪道进行研究验证,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原设计方案与溢洪道模型试验不吻合,根据模型试验成果对溢洪道结构体型进行方案优化。

确保优化后溢洪道水流流态得到改善,使其设计更加合理,与工程更加匹配,可为本工程溢洪道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类似工程多级溢洪道设计提供思路。

【总页数】5页(P195-198)
【作者】柯腾腾
【作者单位】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31.61
【相关文献】
1.某水利枢纽工程表孔溢洪道模型试验设计研究
2.某水利枢纽工程溢洪道模型试验研究
3.俄垤水库扩建工程溢洪道消能减蚀模型试验研究
4.沧江水利枢纽重建工程溢洪道增设掺气坎模型试验研究
5.不同泄流工况下水利枢纽二期溢洪道工程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某水库岸边溢洪道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探讨

某水库岸边溢洪道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探讨

某水库岸边溢洪道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探讨水利工程设计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丢开了图板,进入了基于AutoCAD为平台的电脑绘图阶段,这种变革为提高设计效率和图纸质量做出了贡献。

如今,以AutoRevit为代表的BIM三维建模软件在建筑领域中如火如荼的应用,让我们水利工作者再一次看到了AutoCAD当年推广应用的类似情形。

文章结合某水库岸边溢洪道,利用AutoRevit对建模和参数提取进行了研究,并对概预算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为BIM软件在水利行业的推广抛砖引玉。

标签:溢洪道;BIM;REVIT;二次开发;工程量1 项目概况某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养殖等功能的中型水利工程。

水库总库容为1151万m3,最大坝高51.94m,正常蓄水位143.1m。

溢洪道进口选在距右坝肩上游约145m的垭口处并顺冲沟展布,溢流净宽22m,为开敞式实用堰,堰顶高程129.0m,由进水渠、控制段、侧槽段、一二级泄槽段、底流消能段和海漫等組成。

2 溢洪道建筑信息模型创建2.1 标高轴网的创建由于水利工程的布置、构造、以及尺寸参数的不规则性,不同于房建工程,所以在绘制的时候不能完全照搬房建的建模方法[1]。

房屋建筑的标高是以楼层为参照,而溢洪道标高的创建以控制高程为参照。

基于绝对高程及CAD图纸,共绘制了5个标高(在南立面视图中)。

消力池段底板顶部高程F1(82.00m)、海漫段底板顶部高程F2(83.80m)、一级泄槽段底板顶部高程F3(122.35m)、侧槽段底板顶部高程F4(123.30m)、进水渠底板顶部高程F5(127.50m)。

房屋的轴网需根据房间布局创建,溢洪道要通过定位点定位到溢洪道的各横断面的中点,然后采用多段轴网的方式来绘制横向轴网。

溢洪道总宽度22000mm,横向轴网为三条A、B、C,且AB=BC=11000mm。

以桩号控制点绘制纵向轴网。

纵向轴网六条分别以海漫左端、海漫右端、二级泄槽段右端、一级泄槽段右端、水平控制段右端、侧槽段右端为参照建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n l eae u g da e . a k s p d e sw l o r j 1
K yw rs siw y m dlet f wp tr ; pi zdds n w t ot l r et Xni g e e ei ; a r nr o c; i a l l t mi g ec o p j jn
水利水 电技术
第4 2卷
21 0 1年第 2期
某 水 利 枢 纽 工 程 溢 洪 道 模 型 试 验 研 究
顾 佳 俊 ,赵 向波 ,王 建
( .新疆农 业 大学 水利 与土木 3 程 学 院 ,新 疆 乌鲁木 齐 I 2 .新疆 额 尔齐斯 河流域 开发 工程建 设 管理局 ,新疆 乌鲁木 齐 805 ; 3 0 2 800 ) 300
1 工程概况
某 水利 枢纽 工程 位 于新疆 阿勒 泰市境 内的某河 峡
谷 出山 口上 游处 ,该 工程 开发 任务 是农牧 业灌 溉 和生
进 口引渠段 :引渠段 布置 在右 侧坝 肩岸 坡上 ,引 渠 长 7 . ,该 段 基 岩 裸 露 ,岩 性 为 花 岗 片 麻 岩 , 17I n 岩 层走 向与 溢洪 道近 垂直 。
坡 冲刷情 况进行 了评 价 。
关键 词 :溢洪道 ;模 型试 验 ;流 态 ;优 化设 计 ;水利枢 纽 ;新疆
中 图分 类 号 :T 6 1 2 5 V 5 (4 )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编 号 :10 ,8 0 2 1 ) 2 07 —3 0 0 0 6 (0 10 —0 6 0

要 :通过 某水利 枢 纽溢 洪道 单体水 工模 型试验 验证 ,对枢 纽布 置方案 的水 力 学性 能及 不 同流量 时
的 下游 消能 防冲设施 作 出评价 ,并提 出了相 应的 改善措 施 。对 溢流堰 堰型 、反 弧段及 挑 流鼻坎 体 型设
计 的合理性 进行 了评 估 ,并提 出 了挑 流 鼻坎 形式及 体 型的优 化建议 。最后 ,还 对 消能效 果、 河床及 岸
2 Xnin o sut n& M ngm n ueuo rxRvr ai eel m n Po c, ̄t h 8 00 , i i g C ia . i agC nt co j r i aae e t ra f t i s D v p et r et li i 3 0 0 Xn a , h ) B Ei eB n o j rmc jn n
pr r n eo e r etaot n e o nt a ee ydsiao n oi — nrlait s ne ai s o odt n ef mac fh o c l u dt w s em nr i pt nade s nc t cli dr r u wcn ios o t p j y a h d r g s i r o o o f ie u v o f l i
ae e a u td,a d t e h ee a ti r v me tme s rs ae a s u owad r v l ae n n t e r lv n h mp o e n a u e r lo p t r r .Mo e v r h u g sin o e o t z t n f r o e ,t e s g e t sfrt pi ai s o h mi o o h r n h p ft e f p b c e r r s ne f rt ea s s me to ed s n rt n l iso e s a e o eo e f w n t e fm a d s a e o h i u k tae p e e td at s e s n n t e i ai ai e f h h p f h v rl o l e h h g o t t t o wer g e s cin a d f p b c e. A a t h n r y ds i ain ef c ,t e s o r g c n i o s o oh t e f e h n e d i ,o e e t n l u k t tl s ,t e e eg is t f t h c u n o d t n fb t h v r c a n la o i p o e i i i n
E p r na td nsiw ymo e ts fraw trc nr l rjc x ei tl u yo pl a d l et o ae o to p oet me s l
G i u ,Z A i g 0 ,WA G J n U J jn一 H O Xa b a n N i a
(. o eeo Hyr l n i l nier go ij n g c l rl nvrt, rmci 30 2 X n ag hn ; 1 C l g f da i adCv g e n f ni gA r ut a U i sy U t h l uc iE n i X a i u ei i 8 0 5 , i i ,C i jn a
A s a t T ru h tev ria o o eh da l d l et a eo e s iw y o a w t o t l rj t h y r l b t c : ho g e f t n f m t y rui mo e ts m d n t pl a f a rcnr o c ,t h da i r h ici r h c h l e op e e u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