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光学基础教学大纲
视光培训教学大纲模板
一、课程背景随着我国眼镜行业的快速发展,对视光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提升我国视光行业整体水平,培养更多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视光人才,特制定本视光培训教学大纲。
二、培训目标1. 使学员掌握视光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 培养学员具备独立进行视力检查、眼镜验配和眼镜加工的能力;3. 提高学员对眼科学、光学、材料学等相关学科的认识,为今后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4. 培养学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培训对象1. 零基础眼镜店员工;2. 已从事眼镜行业但需提升专业水平的员工;3. 对视光行业感兴趣并希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
四、培训内容第一部分:视光专业基础知识1. 眼睛的结构与功能;2. 视觉的形成与调节;3. 眼睛疾病的分类与防治;4. 眼镜的原理与分类;5. 视光检查的基本方法。
第二部分:视力检查与验光1. 视力检查的设备与操作;2. 屈光度测量方法;3. 视野检查;4. 色觉检查;5. 视功能检查;6. 验光师职业道德与沟通技巧。
第三部分:眼镜验配与加工1. 眼镜的选购与试戴;2. 眼镜的加工与装配;3. 眼镜的保养与维修;4. 儿童眼镜验配;5. 特殊人群眼镜验配。
第四部分:眼科学、光学、材料学等相关学科1. 眼科学基础知识;2. 光学基础知识;3. 材料学基础知识;4. 眼镜材料的应用与发展。
第五部分:实习与实训1. 视力检查与验光实操;2. 眼镜验配与加工实操;3. 眼科疾病诊断与处理;4. 实习报告撰写。
五、培训方法1. 讲授法:由专业讲师进行系统讲解,使学员掌握基本理论知识;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实操训练法: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训练,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员的团队协作精神;5. 课堂互动法:鼓励学员提问、发言,提高学员的参与度。
六、考核方式1. 课堂提问:考察学员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2. 案例分析:考察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实操考核:考察学员实际操作技能;4. 期末考试:考察学员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眼视光学专业基础设置
眼视光学专业基础设置眼视光学是医学领域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眼部结构和功能,以及对视觉相关问题的诊断、预防和治疗。
作为一门专业,眼视光学需要建立基础设置,以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介绍眼视光学专业的基础设置内容。
1. 课程设置眼视光学专业的基础设置包括以下核心课程:•解剖学:学生需要学习眼部解剖结构,了解眼球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生理学:课程将介绍眼睛的生理功能,包括视觉传导、视觉皮层等。
•光学:学习光学原理,包括光的传播、折射、反射等,以及光的在眼睛中的作用。
•视觉科学:研究视觉感知、复杂视觉任务的完成等,以探究视觉系统的机理。
•眼科疾病:课程将介绍常见眼科疾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2. 实验室设置为了提供实践训练的机会,眼视光学专业需要配备相应的实验室设施。
具体设置内容包括:•眼科检查实验室:提供学生进行眼科检查的设备,学生可以通过实践了解各种眼科检查方法,并培养准确诊断眼科疾病的能力。
•光学实验室:配备各种光学实验设备,学生可以进行光学原理的实践操作,加深对光学概念的理解。
•视觉实验室:用于进行视觉感知和视觉任务实验的设施,为学生提供机会锻炼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习和实训环节眼视光学专业的基础设置还包括实习和实训环节,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具体内容包括:•临床实习:在医院眼科或眼镜店等场所进行临床实习,接触真实的患者,并进行眼科检查和配镜等操作。
•实践训练:通过模拟训练或实际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眼科情境,并进行相关的处理和解决方案的探讨。
4. 学术交流和实践机会为了扩展学生的眼界和培养科研能力,眼视光学专业还提供学术交流和实践机会。
具体内容包括:•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学生可以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了解行业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并与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交流。
•科研项目参与:学生可以参与导师或教授的科研项目,通过实际参与研究工作,提高科研能力和科学素养。
视光学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视光学基础授课对象:眼视光技术专业学时数:76学时(理论授课:36学时、实验学时:40学时)推荐教材:《视光学基础》王光霁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1版2005年执笔人:马淑云编写时间:2012年《视光学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内容提要本书以眼视光技术临床基本检测流程框图为阐述线索,依照从视力检测、初始检查、验光、近阅读附加、双眼视觉功能、眼前节健康检查、眼压和眼后节检查这样的科学流程,简洁描述各项指标的检查原理和机制,重点描述各种相关的检测内容和具体流程,以及对结果的分析。
使用专业:眼视光技术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是眼视光技术专业主要的课程之一,其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较全面和较深入的了解视生理光学基本理论,并能从生理光学深度掌握各种眼屈光不正和双眼视异常、弱视的临床症候,掌握屈光检查的方法及对能够对结果进行正确分析,为将来的从事验光配镜岗位奠定基础。
二、教学总体安排(一)教学方法及教学安排在教学中理论课,实验课和分析讨论课三者相结合。
针对高职学生理论基础较为薄弱,空间想象能力相对不强的特点,在理论授课中对重点概念、原理引入直观性教学、互动性教学、启发性教学;在实验课中对屈光检查技术的讲授注重进行生产性实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能力;在分析讨论课中注意案例引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二)学时分配表视光学基础学时分配表(三)考核本课程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记分方法,平时成绩采用课堂提问、出勤情况、作业成绩三者结合比例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
三、各章节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眼视光学内容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眼视光学的内容及学习方法1、了解眼视光学与眼科学的关系第二章、视力和视力检查1、了解视力表的种类2、熟悉视力表和视角的关系3、掌握远近视力的检查方法和注意事项第三章、眼视光初始检查第一节:调解幅度1、理解调解幅度检测的目的2、掌握其方法第二节:眼外肌运动1、熟悉各眼外肌的作用、各配偶肌2、熟悉各眼位、诊断眼位3、掌握眼外肌运动检查目的和方法第三节:遮盖试验1、掌握遮盖试验的检查目的和方法2、重点是对结果的分析和判断第四节:集合近点检测1、熟悉何谓集合近点2、掌握集合近点检测方法及记录方法第五节:瞳孔反射、视野检查、瞳距测量1、熟悉瞳孔反射的内容及检查法2、熟悉何为视野3、掌握视野对比法的检查方法及瞳距测量方法第四章、正视及屈光不正第一节:眼的屈光、近视、远视1、了解眼的屈光原理2、掌握近视、远视的临床表现,分类第二节:散光、屈光参差1、熟悉散光的定义,屈光参差的定义2、掌握散光的屈光特点及症状、分类第五章、双眼视觉功能检查及分析1、熟悉双眼视觉的检测方法和步骤2、重点掌握正、负相对调节、交叉柱镜的检测方法第六章、老视及临床处理1、熟悉老视和远视的不同2、掌握老视的验光流程第七章、眼部健康检查1、熟悉眼前节的检查方法2、熟悉眼前后的检查方法第八章、屈光不正的临床处理1、掌握近视、远视、散光的临床处理(治疗方法)2、熟悉主觉及客观验光的方法第九章、特殊视觉功能1、了解对比敏感度测量2、熟悉何谓暗适应3、熟悉婴幼儿视力的检查方法4、了解眩光及潜视力。
眼视光学讲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眼视光学二、授课时间:2课时三、授课对象:眼视光学专业学生四、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眼视光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眼视光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道德。
五、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眼视光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基本概念:眼、视觉、屈光、屈光不正等3. 基本理论:光学原理、生理学原理、病理学原理等第二课时1. 眼视光学的基本方法:屈光检查、眼视光检查、视功能检查等2. 眼视光学的临床应用:屈光不正矫正、低视力康复、眼视光器械应用等3. 眼视光学的前沿技术:屈光手术、视觉训练、眼镜设计等六、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眼视光学的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讨论法: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眼视光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讲解基本概念:眼、视觉、屈光、屈光不正等。
3. 讲解基本理论:光学原理、生理学原理、病理学原理等。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1. 讲解眼视光学的基本方法:屈光检查、眼视光检查、视功能检查等。
2. 讲解眼视光学的临床应用:屈光不正矫正、低视力康复、眼视光器械应用等。
3. 讲解眼视光学的前沿技术:屈光手术、视觉训练、眼镜设计等。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八、作业:1.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了解眼视光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收集眼视光学相关案例,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 撰写一篇关于眼视光学发展的论文。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出勤、发言、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作业质量、完成度等。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眼视光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眼视光学教学计划
眼视光学教学计划引言眼睛是我们人类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而眼视光学则是关于眼睛和视觉的科学研究领域。
在现代社会中,大部分人都离不开电子设备和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这对我们的视力造成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通过设计一份全面的眼视光学教学计划,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眼睛和视觉的工作原理,以及有效地保护视力。
一、教学主题1.1 眼睛的结构和功能在课程的第一部分,学生将学习眼睛的基本结构和涉及视觉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角膜、晶状体、虹膜、视网膜和视神经等。
通过实际的图片和解剖模型,学生将更好地理解这些结构的功能和作用。
1.2 视觉和光学原理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光的本质和如何在眼睛中被折射、聚焦等光学原理。
这将为学生提供一种理解眼睛形成图像的方式。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如何测量视力,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等常见视觉问题。
1.3 视觉保护和健康在现代社会中,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
然而,过多的近距离用眼不仅会导致眼睛不适,还可能进一步造成视力问题。
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如何保护视力,包括适当的眼睛休息、正确的用眼姿势和合理的光照条件等。
这将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维护自己的视力健康。
二、活动安排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为他们设计一些互动的活动。
2.1 视觉模拟实验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将使用模拟器材料和特殊的眼睛保护镜,让学生亲身体验近视、远视和散光等常见视觉问题。
通过这种互动的方式,学生将更好地理解这些视觉问题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2.2 视力测试和眼保健操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将参与视力测试和眼保健操。
他们将学习如何使用视力表来测量自己的视力,并通过眼保健操来缓解眼睛疲劳和改善视力。
三、教材使用为了满足教学需求,我们将使用以下教材:3.1 《视觉科学导论》这本教材是一本综合性的教材,内容涵盖了眼睛的结构和功能、视觉和光学原理以及视觉保护和健康等方面的知识。
这本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视光学基础
4、老年视力矫正
5、低视力康复
6、与职业相关的视力问题
7、双眼视觉的诊断与视觉训练
8、运动视力的测定与评估
9、眼前段疾病处理
10、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前/后护理。
目录
Contents
0 1 光学基础 02 眼睛的功能 0 3 视力 04 非正视眼的矫正
PART 01 光学基础
光学基础
光谱
光源所发的光,经分光仪分离后,不同波长的光按波长大小的有序排列。
非正视眼是指当看远距离的物体时,物体的 象没有聚焦在视网膜上。
当看远距离物体时眼睛(晶状体)是放松的。
焦点在视网膜的后面或前面。
非正视眼的类型
我们根据焦点与视网膜的位置关系而定义非 正视眼的类型。几种非正视眼的常见类型:
近视 远视 散光 老花
近视
近视:影象聚焦于视网膜前
视光学 基础
视光学( optometry )定义 主要研究眼的光学特性,从事屈光不正
的检测和矫治,包括应用框架眼镜、角膜 接触镜等来矫正屈光不正,是物理光学的 分支。
视光师的工作内容有哪些?
What is Optometry
视光师的主要工作内容
1、眼镜的应用及矫正
2、角膜接触镜的验配
3、儿童的视力保健
虹膜 Iris
Vitreous
玻璃体 Humour
中Fo央vea凹
Centralis
O盲ptic点disc
(Blind spot)
视觉神经
Optic Nerve
Retina
视网膜
眼睛的调节
眼睛不但能看清楚远处,也可以看见近处,这是因为眼 睛具有与照相机相同的作用。这种作用叫眼睛的调节。
培训基础(视光学)
光的性质
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自身所发出的 或经过反射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经过 眼睛的折射最后成像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 的视神经将接收到的信息传输给大脑,物 体发射或反射的光线因物体的不同或物体 的部位或部位的颜色不同而不同。由于这 种光的反差而使得我们可以识别物体及其 状态。
当带电粒子被激发或加速时可发生电磁波。 光一般指能引起视觉的电磁波,其波长范 围从红光的0.78um到紫光的0.38um,称为 可见光。波长在0.78-1000um左右的波称为 红外线,波长在0.2-0.38um左右的波称为 紫外线。红外线和紫外线不能引起视觉, 但可以用光学仪器或摄影来看见发射这种 光线的物体。所以在光学上光线也包括红 外线和紫外线。
视光学基础
彭秋萍
基础知识
眼的屈光系统
平行光线经过眼的的屈光系统,通过其折射和调节,在视网膜上 形成影像。视网膜视觉细胞受到不同的光刺激,转变成神经冲动 通过视神经传导到达大脑后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屈光不正
平行光线进入人眼,经眼屈光系统不能成 像在视网膜上,致使视物不清称为屈光不 正。 分类:近视,远视,散光,老花,斜弱视, 屈光参差,等。
抗划伤性:指镜片表面在外力作用下对镜 片表面的透光率的伤害程度。镜片的划伤 是影响镜片使用寿命、视觉效果的重要因 素。通常我们所指的加硬性树脂镜片,它 的抗划伤性要比一般树脂镜片好。日常生 活中,我们可以将两片不同镜片对擦或用 牛仔布、0000钢丝绒测试,观察它擦伤情 况。
UV截止率:又称UV值,是评价镜片有效阻挡 紫外辐射的重要指标。其值必须大于315nm, 一般应大于350nm和小于400nm。我们在眼 镜店经常听到的UV400镜片,它就可以有效地 阻挡紫外辐射。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 检查镜片的防紫外辐射效果。将防伪标志的印 刷品(如人民币)臵于紫外灯下,镜片放在两 者中间,观察印刷品上是否有紫光。
眼视光学讲课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名称:眼视光学二、授课对象:医学专业学生三、授课时间:2课时四、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眼视光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重要性;2. 理解眼视光学的临床应用,包括近视、远视、散光、弱视等;3. 掌握眼视光学的基本检查方法,如视力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地形图等;4. 了解眼视光学在眼镜、角膜接触镜、屈光手术等方面的应用。
五、教学重点:1. 眼视光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眼视光学的临床应用;3. 眼视光学的基本检查方法。
六、教学难点:1. 眼视光学的临床应用;2. 眼视光学的基本检查方法。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眼睛的结构和功能,激发学生对眼视光学的兴趣;2. 介绍眼视光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眼视光学的重要性。
二、讲解眼视光学的临床应用1. 近视、远视、散光、弱视等常见视力问题的原因和表现;2. 眼视光学在眼镜、角膜接触镜、屈光手术等方面的应用。
三、讲解眼视光学的基本检查方法1. 视力检查:介绍视力表、视力测试仪等检查方法;2.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讲解裂隙灯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和应用;3. 角膜地形图:介绍角膜地形图的作用、原理和应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复习眼视光学的定义、发展历程、临床应用和基本检查方法;2. 提问学生,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讲解眼视光学的实际操作1. 邀请眼科医生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直观了解眼视光学的实际操作;2. 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总结1. 总结眼视光学的重点内容;2. 强调眼视光学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的应用;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眼视光学的学习心得。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眼视光学知识的掌握程度;2.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3. 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
九、教学资源:1. 教材、讲义、多媒体课件;2. 眼科医生或专业技术人员;3. 实验室、模拟眼等教学设备。
教学大纲模版
基础医学概论教学大纲
(供眼视光专业用)
一、课程任务
基础医学概论是高职高专眼视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 正常人体结构、生物化学(酶与维生素、物质代谢与酸碱平衡)、正常人体功能、病源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病理学基础、药理学。
本课程的任务是: 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在实践工作中能应用、够用的基础医学知识,为医学技术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
2.熟悉
3.了解
(二)技能目标
1.
2.
3.
(三)职业素质和态度目标
1.
2.
3.
三、教学时间分配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说明:
1.“三、教学时间分配”中的“教学内容”一栏为教学
大纲中“章”的名称。
2.“四、教学内容与要求”中的“单元”一栏为教学大纲中“章”的名称,“教学内容”一栏为教学大纲中“节”的名称及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一栏为“掌握、熟悉、了解”。
3.各系部秘书到教务处领样本做参考。
眼视光课件第二章视力和视力检查
眼视光课件第二章视力和视力检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眼视光课件第二章的内容,主要围绕视力和视力检查进行讲解。
具体涉及教材第二章的13节,详细内容包括:视力的定义、视力检查的重要性、常见视力问题及其检测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视力的定义,了解视力检查的重要性。
2. 使学生熟悉常见的视力问题,学会基本的视力检查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他们在视力检查中的判断力和准确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视力检查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视力的定义、常见视力问题及其检测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视力表、投影仪、示范眼镜等。
2. 学具:视力检查表、眼镜、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利用视力表,让学生亲身体验视力检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20分钟)讲解视力的定义,阐述视力检查的重要性。
分析常见的视力问题,如近视、远视、散光等。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具体案例,讲解不同视力问题的检查方法。
4. 随堂练习(15分钟)分组进行视力检查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判断力和准确性。
5. 互动讨论(10分钟)学生分享视力检查的心得体会,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视力定义2. 视力检查的重要性3. 常见视力问题及其检测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视力的定义,并说明视力检查的重要性。
列举三种常见视力问题,并简要介绍其检测方法。
2. 答案:视力是指眼睛识别物体形态、大小、位置等细节的能力。
视力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视力问题,及时进行干预。
(1)近视:通过视力检查表,检查视力是否达到正常范围。
(2)远视:利用视力检查表,检测远距离视力的清晰度。
(3)散光:通过角膜曲率检查,判断是否存在散光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视力检查的实践操作较为感兴趣,但部分学生在理论知识掌握上仍有不足,需要加强巩固。
视光学教案
第十六章屈光不正(Refractive error)第一节概述一、屈光的概念外界的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缩小的倒像,这种生理功能就称为眼的屈光。
二、视觉的形成光线折射神经冲动传导物体----→屈光介质----→视网膜------→视觉中枢角膜房水屈光介质晶状体玻璃体第二节眼球光学一、眼的屈光和屈光力(Refractive and refractive power)屈光力:光线在界面的偏折程度。
影响因素:两介质的折射率,界面的曲率半径总屈光力~角膜43D晶状体19D二、眼的调节和集合1.调节调节(accommodation):为了看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
调节的基础条件:晶状体的弹性和睫状肌的功能。
看远-→睫状肌松弛-→悬韧带紧张-→晶体扁平-→屈光力减弱看近-→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体前表面曲率增加-→屈光力增强2.调节幅度、调节范围远点:眼在调节放松时所能看清的最远点;近点:最大调节时所能看清的最近点;调节范围: 远点与近点的间距;调节幅度:眼所能产生的最大调节力;最小调节幅度=×年龄最大调节幅度=×年龄平均调节幅度=×年龄3.调节、集合与瞳孔反应集合(convergence) :产生调节的同时引起双眼内转,该现象称为集合。
调节越大集合也越大。
表达集合程度常用棱镜度。
三联动现象:调节、集合和瞳孔缩小如:正视者双眼瞳距60mm,阅读40cm处目标,集合量为6cm/0.4m=15△第三节眼的屈光状态1.正视(emmetropia)定义:在眼球调节静止状态下,5m以外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后,焦点恰好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
2.屈光不正(ametropia)定义:眼球调节静止状态下,5m以外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后,不能聚焦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处,称为屈光不正。
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
3.近视(myopia)定义: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的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前,使远距离物体不能清晰地在视网膜上成像。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视光学原理与方法教学大纲适用专业眼视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视光学原理与方法教学大纲(适用专业:眼视光学专业)眼科学教研室/(教研组)修订日期:12年06月目录课程介绍………………………………………………………………………视力……………………………………………………………………………眼球光学…………………………………………………………………………屈光不正…………………………………………………………………………验光法……………………………………………………………………………调节和老视…………………………………………………………………………眼球运动和双眼视…………………………………………………………………集合………………………………………………………………………………眼镜视觉…………………………………………………………………………近视的手术治疗……………………………………………………………………“视光学原理与方法”课程介绍一、课程基本信息(本项若不清楚请向教务部对口课程教辅老师咨询)课程名称:视光学原理和方法英文名:T heory & Methods in Optometry课程号(代码):502151060课程类别:专业与服务课程群必修课学时:96(讲48,习48)学分:6二、教学团队教学单位负责人:邓应平眼科学教研室85422542 dyp558@课程负责人:马薇,眼科学教研室,85422542,vivima104@课程秘书(如有)姓名,科室,办公电话,电子邮件三、课程教学目的认知教学目标:掌握掌握远近视力表的设计原理、检查方法掌握模型眼的基本概念和演变历史。
掌握正视眼、屈光不正的基本概念,远点、近视、远视的内涵以及散光的分类。
掌握主观验光法和客观验光法的原理和方法,调节、调节幅度、近点、调节范围的概念。
掌握立体视、两眼相对视差角、立体视敏度、集合的概念以及集合近点的测量方法和集合计算方法。
掌握屈光手术的基本原理。
技能教学目标:掌握视力的检查方法,重点掌握主观验光法和客观验光法的操作。
眼镜光学技术电子教案
《视光学基础》课程电子教案学习情境一:常见屈光状态本次课标题:1.1 正视眼屈光状态分析一、教学目标设计授课班级上课时间课时:4 上课地点教学目标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1、能根据相应的屈光介质参数计算正视眼的屈光力2、会计算正视眼视网膜上像的大小3、能正确绘制简略眼、模型眼4、能正确测定kappa角5、掌握正视眼调节力大小的计算1、掌握眼屈光生理、眼屈光系统各部组织机构的光学参数及光学特性2、掌握眼的拆光机能、简略眼、模型眼、眼屈光成像原理3、调节功能及神经传导通路了解人眼屈光学发展过程进化简史能力训练任务及案例能积极主动地完成文献搜集、汇报,有计划、有目的的去进行,对所查阅的内容进行分类汇总。
案例1:通过眼球模型,分析正常人眼的屈光介质参数案例2:下达任务让同学们利用业余时间收集资料文献,第二次课由学生讲述、讨论各种动物眼睛的特点与屈光状态,引入人眼的屈光特性和视觉发育、形成特点。
英文单词视敏度 visua1 acuity 视野 visual field 立体视觉 stereoscopic vision 视力 vision acuity 正视眼 emmetropia 调节accommodation参考资料1.«眼科屈光学»一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验光配镜200问一眼屈光篇»一海洋出版社3. «验光配镜问题集»一天津科技出版社工具媒体教学课件:正视眼屈光状态分析测试习题、动画:正视眼二、课程设计 步骤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学生活动时间 分配告知(教学 内容、目的) 介绍本课程的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以及在职业岗位中的作用。
告知本次课的能力目标及知识目标讲授:录像通过幻灯片告知教学内容。
多媒体展示 个别回答问题引入任务1 询问同学各种动物眼睛的了解情况和眼屈光及屈光检查工作内容的了解情况,布置任务:查阅资料了解不同种类眼睛的特点与发育 进行提问 以问题形式引出教学内容 对所提问题,结合预习积极作答讲授通过眼球模型,引导学生认识人眼正视眼的光学参数和特性 教具或幻灯演示演示回答问题做好笔记案例分析 通过比较人眼在正常状体和在水下不同视力的表现,引入人眼的屈光特性,引入调节功能以及人眼的像差 案例分析 讨论提问 积极讨论,分析,做好重点记录引入任务2 让学生通过不同镜片的成像特点,了解像大小的变化,引入视网膜上像大小的计算,并由像大小的计算引入模型眼和简化眼。
光学与视光学基础课程
光学与视光学基础课程光学与视光学基础课程是眼科专业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是连接眼科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桥梁。
此课程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光学、生理学、物理学等,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
以下将从多个方面介绍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重点。
首先,光学是这门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掌握光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如光的折射、反射、干涉、衍射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光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这些知识将为学生后续学习视光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生理学也是这门课程的重要部分。
学生需要了解人眼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以及视觉系统的信息处理机制。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深入理解人眼的工作原理以及视觉系统对光信息的接收和处理过程。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视光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此外,物理学也是这门课程的重要基础。
学生需要掌握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构造,如眼镜、隐形眼镜、角膜塑形镜等。
学生还需要了解各种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以及其在眼科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这些知识将为学生今后从事眼科临床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验和实践环节。
通过实验和实践,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光学与视光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同时,学生还需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眼科临床工作的需要。
总之,光学与视光学基础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跨学科的课程,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
学生需要全面掌握课程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验和实践环节,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眼科临床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实际应用中,光学与视光学基础课程的知识对于眼科医生来说非常重要。
医生需要了解光学的原理以及各种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视觉矫正方案。
(完整word版)视光学培训手册(修订版)
员工培训手册第一章、眼视光学基础知识一、眼的屈光系统主要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平行光线经过眼的的屈光系统,通过其折射和调节,在视网膜上形成影像。
视网膜视觉细胞受到不同的光刺激,转变成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传导到达大脑后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1、眼的总屈光力为+58.64D.(看5m以外,不使用调节时)2、人眼最大屈光力,约+70。
57D。
(看近处物体,使用调节时.最大调节力12.00左右)3、角膜的屈光力约为+43。
05D,占人眼总屈光力的70~75%,为主要屈光介质.晶状体屈光力为+19。
11D,占人眼总屈光力的23%。
二、正视眼5m以外的平行光线进入人眼,经眼屈光系统,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成像在视网膜上)称为正视眼。
三、屈光不正平行光线进入人眼,经眼屈光系统不能成像在视网膜上,致使视物不清称为屈光不正。
分类:近视,远视,散光,老花,斜弱视,屈光参差,等.第一节、近视眼一、定义:5m以外平行光线进入人眼,经眼屈光系统成像在视网膜前,至使人眼看不清远处物体,称为近视眼。
二、分类(一)、按屈光成份分类1、轴性近视眼轴长度矫正常眼长,人眼眼轴正常长度平均为24mm,每长1mm,产生—3.00近视.2、屈光性近视角膜、晶状体等屈光力(弯曲度过强)过强所至。
3、指数性近视屈光介质屈光指数过高。
(二)、按程度分类一般来说,—3.00D以下轻度近视;—3.00D~—6.00D中度近视;—6。
00D以上高度近视(三)、按近视性质分类1、单纯性近视:度数基本在-6。
00D以下,24岁后,度数基本不变.多为环境因素造成,可用镜片矫正到正常视力.2、渐变性近视:遗传为主,环境次之,多先天性;平均每年度数增加—0.50D或—1.00D以上。
常伴有眼底病变,并易产生并发症。
—8.00一般很难矫正到正常视力。
3、继发性近视:一般由眼病及全身疾病引起。
三、近视产生原因1、遗传因素父母一方高度近视,子女50%近视,双方高度近视,子女93~100%近视。
海南医学院眼视光课程教学大纲 (2)
海南医学院临床学院眼视光技术专业(三年制)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一、《眼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二、《眼屈光学与验光学》课程教学大纲三、《临床双眼视力与低视力》课程教学大纲四、《眼视光器械学》课程教学大纲五、《眼镜学》课程教学大纲六、《角膜接触镜学》课程教学大纲七、《眼屈光手术学》课程教学大纲海南医学院临床学院眼科学教研室编《眼科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高职高专教育)一、课程任务眼科学是研究视觉器官基础知识及疾病发生、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医学科学。
它所关注的内容和终极目标是维持和改善视功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眼科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既要从宏观临床上加强和发展防盲治盲、眼病流行病学、眼保健与眼病预防的工作,又要从细胞和分子生物水平研究眼病的发生发展机制。
眼科学的教学任务和培养目标是使学生牢固掌握眼科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新知识、新技术、新观点、新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并将眼科学与基础及临床各学科综合全面分析。
眼科学教学大纲将眼科学理论分为要求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以指导学生学习。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和熟悉或了解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后和预防,眼科的各种检查方法、仪器的使用等,使学生能得到全面、系统的眼科学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与临床相结合运用于医疗实践。
(二)技能目标1.眼球解剖2.眼科检查法3、诊病实践(三)职业素质和态度目标1.树立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
2.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三、教学时间分配教学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小计一、绪论 2 2二、眼科检查法 6 4 10三、眼睑病 2 1 3四、泪器病 2 1 3五、结膜病 4 2 6六、眼表疾病 2 1 3七、角膜病 6 3 9八、巩膜病 2 1 3九、晶状体病 4 2 6十、玻璃体病 2 1 3十一、青光眼 6 2 8 十二、葡萄膜病 4 2 6 十三、视网膜病 6 2 8 十四、神经眼科学 3 2 5 十五、眼眶病 4 2 6 十六、眼外伤和职业性眼病 4 2 6 十七、眼与全身病 3 2 5 ……合计60 30 90四、教学内容与要求单元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理论学时实践学时一、绪论1.眼科学的研究范围和在医学中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视光学基础
授课对象:眼视光技术专业
学时数:76学时(理论授课:36学时、实验学时:40学时)
推荐教材:《视光学基础》王光霁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1版2005年执笔人:马淑云
编写时间:2012年
《视光学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内容提要
本书以眼视光技术临床基本检测流程框图为阐述线索,依照从视力检测、初始检查、验光、近阅读附加、双眼视觉功能、眼前节健康检查、眼压和眼后节检查这样的科学流程,简洁描述各项指标的检查原理和机制,重点描述各种相关的检测内容和具体流程,以及对结果的分析。
使用专业:眼视光技术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眼视光技术专业主要的课程之一,其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较全面和较深入的了解视生理光学基本理论,并能从生理光学深度掌握各种眼屈光不正和双眼视异常、弱视的临床症候,掌握屈光检查的方法及对能够对结果进行正确分析,为将来的从事验光配镜岗位奠定基础。
二、教学总体安排
(一)教学方法及教学安排
在教学中理论课,实验课和分析讨论课三者相结合。
针对高职学生理论基础较为薄弱,空间想象能力相对不强的特点,在理论授课中对重点概念、原理引入直观性教学、互动性教学、启发性教学;在实验课中对屈光检查技术的讲授注重进行生产性实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能力;在分析讨论课中注意案例引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二)学时分配表
视光学基础学时分配表
(三)考核
本课程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记分方法,平时成绩采用课堂提问、出勤情况、作业成绩三者结合比例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
三、各章节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眼视光学内容和学习方法
使学生初步了解眼视光学的内容及学习方法
1、了解眼视光学与眼科学的关系
第二章、视力和视力检查
1、了解视力表的种类
2、熟悉视力表和视角的关系
3、掌握远近视力的检查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三章、眼视光初始检查
第一节:调解幅度
1、理解调解幅度检测的目的
2、掌握其方法
第二节:眼外肌运动
1、熟悉各眼外肌的作用、各配偶肌
2、熟悉各眼位、诊断眼位
3、掌握眼外肌运动检查目的和方法
第三节:遮盖试验
1、掌握遮盖试验的检查目的和方法
2、重点是对结果的分析和判断
第四节:集合近点检测
1、熟悉何谓集合近点
2、掌握集合近点检测方法及记录方法
第五节:瞳孔反射、视野检查、瞳距测量
1、熟悉瞳孔反射的内容及检查法
2、熟悉何为视野
3、掌握视野对比法的检查方法及瞳距测量方法
第四章、正视及屈光不正
第一节:眼的屈光、近视、远视
1、了解眼的屈光原理
2、掌握近视、远视的临床表现,分类
第二节:散光、屈光参差
1、熟悉散光的定义,屈光参差的定义
2、掌握散光的屈光特点及症状、分类
第五章、双眼视觉功能检查及分析
1、熟悉双眼视觉的检测方法和步骤
2、重点掌握正、负相对调节、交叉柱镜的检测方法
第六章、老视及临床处理
1、熟悉老视和远视的不同
2、掌握老视的验光流程
第七章、眼部健康检查
1、熟悉眼前节的检查方法
2、熟悉眼前后的检查方法
第八章、屈光不正的临床处理1、掌握近视、远视、散光的临床处理(治疗方法)
2、熟悉主觉及客观验光的方法
第九章、特殊视觉功能
1、了解对比敏感度测量
2、熟悉何谓暗适应
3、熟悉婴幼儿视力的检查方法
4、了解眩光及潜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