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眼色性状的伴性遗传论文
果蝇的伴性遗传实验报告
果蝇的伴性遗传实验报告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模式生物,其简单的遗传特性使其成为理想的实验材料。
伴性遗传是指两个或多个基因位点在同一染色体上,由于其距离较近而难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进行重组,从而导致这些基因的遗传特性表现出一定的关联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果蝇的眼色和翅膀形态的遗传规律,来探究伴性遗传的表现情况。
首先,我们选择了具有红眼睛和长翅膀的雄性果蝇(XRYR)与具有白眼睛和短翅膀的雌性果蝇(XrYr)进行交配。
根据伴性遗传的规律,我们预期会观察到红眼睛和长翅膀的表型会更多地与Y染色体相关联,而白眼睛和短翅膀的表型会更多地与X染色体相关联。
交配后的果蝇子代中,我们观察到了一定的规律。
其中,红眼睛和长翅膀的表型在雄性果蝇中占绝大多数,而白眼睛和短翅膀的表型在雌性果蝇中占绝大多数。
这一结果与我们的预期相符,说明了伴性遗传的存在。
接着,我们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选择了具有红眼睛和长翅膀的雌性果蝇(XRXR)与具有白眼睛和短翅膀的雄性果蝇(XrY)进行交配。
根据伴性遗传的规律,我们期望会观察到红眼睛和长翅膀的表型在雌性果蝇中占绝大多数,而白眼睛和短翅膀的表型在雄性果蝇中占绝大多数。
在这一实验中,我们同样观察到了一定的规律。
红眼睛和长翅膀的表型在雌性果蝇中占绝大多数,而白眼睛和短翅膀的表型在雄性果蝇中占绝大多数。
这一结果再次验证了伴性遗传的存在,并且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伴性遗传规律的理解。
综上所述,通过对果蝇的伴性遗传实验,我们成功观察到了伴性遗传的表现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果蝇的眼色和翅膀形态的遗传特性与其性别和染色体有着密切的关联,符合伴性遗传的规律。
这一研究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伴性遗传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也为果蝇作为遗传学模式生物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希望本实验能够为遗传学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发。
果蝇的伴性遗传
果蝇的伴性遗传摘要伴性遗传是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方式。
本实验通过来认识伴性遗传的正、反交的原理,从而确定果蝇的红白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是x-连锁的伴性遗传。
前言当基因位于决定性别的性染色体上的时候,它的遗传就与性别密切联系起来,这种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现象叫做伴性遗传,决定伴性遗传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叫伴性基因。
伴性遗传根据决定性状的基因的性质和所处的位置,可分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伴Y染色体遗传三种。
果蝇为XY型的性别决定,雌蝇为XX,是同配性别;雄性为XY,是异配性别。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传递方式与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不同,它的传递方式将随着性染色体的移动而传递。
白眼性状是X连锁的隐性遗传方式;其相对的显性性状为红眼(野生型),这对相对性状也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材料与方法材料黑腹果蝇品系野生型(红眼) wild type (+)突变型(白眼)white eye(w)毛笔,乙醚,麻醉瓶、果蝇培养基、酒精灯、解剖针、解剖镜、玻璃板、恒温箱、显微镜。
方法1、第一周:选处女蝇,选择纯和红眼处女蝇(X+X+)和纯和白眼处女蝇(X w X w)将亲本处女蝇和雄蝇分别麻醉,取2只红眼处女蝇(X+X+)和两只白眼雄蝇(X w Y)为正交组,取2只白眼处女蝇(X w X w)和2只红眼雄蝇(X+Y)作为反交组,将以上两组移到新的杂交瓶中,贴好标签,于25℃培养;2、第二周:7d后,释放杂交亲本(一定要干净)再放回25℃培养。
制备新的培养基以备第三周使用。
3、第三周: F1成蝇出现,集中观察记录F1眼色和性别表型;从正反交中选取2对F1代果蝇,转入一新培养瓶,于25℃培养;4、第四周:将培养瓶中F1亲本全部处死,继续培养;5、第五周:F2成蝇出现,开始观察记录眼色和性别,再放回恒温箱中继续培养;6、第六周:继续统计F2的性状与数量。
关于果蝇的眼色遗传的认识
关于果蝇的眼⾊遗传的认识教学反思:最近,果蝇的眼⾊遗传试题特别多,并不就是教材上出现的X染⾊体上的红眼⽩眼遗传⽅式,查找⼀些资料发现遗传的⽅式有多种,有必要进⾏⼀定的知识拓展。
⼀、果蝇的眼⾊遗传⽅式研究发现,果蝇的复眼颜⾊由⼏⼗个基因共同决定,性状的发育受多基因控制,任何基因的变化和缺陷都会影响到性状。
果蝇的这些基因分别同时遵循着许多遗传⽅式。
1.常染⾊体遗传猩红眼基因位于III号染⾊体、褐⾊眼基因位于II号染⾊体、浅红眼基因也在常染⾊体。
2.伴性遗传⼤家最熟悉的⾼中⽣物中的摩尔根发现伴性遗传规律,红眼⽩眼基因位于X染⾊体上的伴性遗传。
3.复等位基因在同⼀基因座位上存在着对性状表现的作⽤稍有不同的⼀群基因,这群基因是复等位基因。
果蝇的眼⾊也受到⼀组复等位基因控制,野⽣型红眼果蝇可突变为伊红眼,可突变为⽩眼等。
这些基因之间的显隐性是相对的,有⼀个排序。
前⾯的基因决定的眼⾊深,后⾯的基因决定的眼⾊淡,后⾯的基因对前⾯的那些基因都呈隐性,但对⽩眼基因都呈显性,对红眼基因都呈隐性。
例如⽩眼隐性,红眼显性;伊红眼对⽩眼显性⽽对红眼为隐性。
这与基因突变的多⽅向性相关。
4.果蝇眼⾊遗传的剂量效应红⾊(V+)对朱红(V)为显性,杂合体(V+V)表现为红⾊,但(V+V V)的表现型却为朱红⾊(重复隐性基因的作⽤超过与之相对应的显性基因的作⽤)。
5.性状的多基因决定⼀个性状不只涉及2个等位基因。
⽽是可以涉及⼏对或⼏⼗个(或对)基因。
各个基因所起的作⽤是不⼀样的。
果蝇复眼的颜⾊受⼏⼗个不同基因控制。
这叫多基因同效(多因⼀效)。
这是因为控制果蝇眼⾊的⽣化机制包括有许多环节。
总之,⼈类对基因的认识经历了不断的变化,新的遗传⽅式将继续被发现。
⼆、果蝇眼⾊⾊素合成⽣化过程1.研究史1933年,遗传学家伊弗雷斯(B·Ephrissi)获得洛⽒基⾦的资助来到加州研究果蝇遗传学和胚胎学之间的关系,⽐德尔开始加盟这⼀⾏列,并进⾏了⼀些开创性的尝试。
果蝇伴性遗传实验报告
果蝇伴性遗传实验报告果蝇伴性遗传实验报告引言:伴性遗传是一种遗传现象,指的是一对基因位点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它们之间的距离较近,导致它们很少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重组。
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作为一种常用的实验模式生物,因其繁殖快速、遗传特性明确而被广泛应用于伴性遗传研究。
本实验旨在通过果蝇伴性遗传实验,观察和分析果蝇的遗传特性。
材料与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果蝇、培养皿、标签、显微镜等。
首先,我们选择了具有不同表型特征的果蝇群体进行实验,其中包括正常翅膀和变异翅膀的果蝇。
然后,将这些果蝇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培养皿中,并在每个培养皿上贴上标签以便于识别。
接下来,我们观察了果蝇的繁殖情况,并记录下每一代果蝇的表型特征。
最后,使用显微镜对果蝇的遗传特性进行进一步分析。
结果与讨论:通过观察果蝇的繁殖情况和表型特征,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首先,我们注意到正常翅膀的果蝇在繁殖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在每一代中,正常翅膀的果蝇数量明显多于变异翅膀的果蝇数量。
这表明正常翅膀的基因在果蝇群体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进一步观察发现,正常翅膀的果蝇在繁殖中往往会产生更多的正常翅膀后代。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在正常翅膀果蝇的后代中,偶尔会出现一些变异翅膀的个体。
这可能是由于伴性遗传中的某些基因重组导致的。
通过显微镜的观察,我们进一步研究了果蝇的遗传特性。
我们发现果蝇的染色体结构与人类的染色体结构有一定的相似性。
果蝇的染色体呈现为条带状,其中包含了许多基因位点。
通过观察这些基因位点的分布情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果蝇的遗传特性。
结论:通过果蝇伴性遗传实验,我们得出了一些有关果蝇遗传特性的结论。
正常翅膀的果蝇在繁殖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在后代中产生更多的正常翅膀个体。
然而,由于伴性遗传中的基因重组,偶尔会出现一些变异翅膀的个体。
通过进一步观察果蝇的染色体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果蝇的遗传特性。
本实验为果蝇伴性遗传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和结果。
有关果蝇伴性遗传的深入探究
系, 这 也 是 遗 传 学 中最 基 本 的 遗 传规 律 之 一 。 文 中 通 过展 开 “ 果蝇 的伴 性 遗 传 实验 ” 成 功 地 验 证 了果 蝇 的 伴 性 遗 传 规 律 , 并
在 实验 中寻 求 突破 , 对 如 何 更 好 完 成 实 验进 行 了讨 论 。
关键词 伴性遗传 红眼果蝇 白 眼 果 蝇
发 了学 生继续 深入 探究 的 欲望 。
时候 及 时调 整 , 在 出错 的时候重 构共 建 , 从而 使课
堂 上 的意外 转 化 成 教 学 中 宝 贵 的课 程 资 源 和 财
一地 一
富 。在 上《 热胀 冷缩》 时, 由于 缺 少 仪 器 , 我 让 每
位 学生 自带 一 瓶 饮 料 用 于 实验 。插 入 吸管 后 , 由
口 郑 苏瑶 刘 若 洋 王 茆 张 哲 妍
( 指 导老 师 : 和 渊 )
中 国人 民 大学 附属 中学 1 0 0 0 8 0
摘 要 伴 性 遗 传 过 程 中 的 子代 部 分性 状 由性 染 色体 上 的基 因控 制 , 这 种 遗 传 方 式使 得 子 代 的 这 些 性 状 产 生性 别 相 关 的 联
《 普 通 高 中 生 物 新 课 标 准 》中 建 议 的 活 动 内容 。
通过 动 手实验 , 学 生 可 以认 识 到 果 蝇 的 伴 性遗 传 中红 眼 白眼以及 雌 雄 性 别 的 性 状分 布状 态 , 逐 步
准确 记 录交 配结 果 , 从 定 性 和 定 量 两方 面验 证 伴
( 2) 收 集 处 女 蝇
贴上 标签 , 标 明实验题 目, 杂交 组合 , 杂交 日期 , 实 验 者姓 名 。最 后 , 把 培 养瓶 放 在 2 0 c C~ 2 5 ℃ 恒 温 培养 箱 内饲养 果蝇 。 ( 5 ) F l 代 培养 以及性 状观 察和 统计
果蝇杂交实验论文
果蝇杂交实验【摘要】利用果蝇为实验材料,用红眼灰身长翅膀野生型和白眼灰身长翅膀突变型的果蝇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得到F1代果蝇,然后分别用5对F1代果蝇进行自交,收集F2代果蝇。
通过统计F2代表型性状比例,进行卡方检验,验证是否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定律。
【关键词】果蝇正交反交自交三大遗传定律卡方检验果蝇属昆虫纲、双翅目、果蝇科、果蝇属。
遗传学研究材料经常用黑腹果蝇。
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材料具有很多优点:①个体小,易于饲养,培养成本低廉,生活周期短(25℃左右,约10d繁殖一代)。
②繁殖能力较强,在适宜的温度和营养条件下每只受精的雌蝇可产卵约几百乃至上千粒,在短时期内可产生较多的子代供统计及其遗传分析。
③突变类型多,且多数为外部形态特征的变异,易于观察。
④染色体数目少(2n=8),具备唾腺染色体,可用于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研究。
果蝇至今仍是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等研究中最为成熟的模式生物。
1 实验原理一对基因在杂合状态各自保持其独立性,在配子形成时,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去,F1配子分离比是1:1,表型分离比是3:1,基因型分离比是1:2:1。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它们所决定的两对相对性状在F2代是自由组合的,F2代表型分离比为:9:3:3: 1。
位于X染色体上的遗传,正交和反交的结果不同,表型分离比与性别有关。
2实验材料红眼灰身长翅果蝇纯合体、白眼灰身长翅果蝇纯合体3实验仪器与试剂仪器: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锅,体式显微镜,放大镜,麻醉瓶,培养瓶,牙签,棉签,标签笔试剂:乙醚,琼脂,白糖,酵母,玉米粉,丙酸,乙醇4实验方法第一步:用亲本纯合红眼灰身长翅和纯合白眼灰身长翅分别培养,弃去亲本果蝇后,每隔6~8小时分别收集处女蝇,单独培养观察3天无卵产生说明处女蝇收集成功,分别将处女蝇与相对性状的雄蝇杂交,每瓶5对果蝇,重复杂交2瓶,做好标记放入25度恒温箱中培养。
果蝇的伴性遗传
果蝇的伴性遗传PB12207007王思雨摘要:为了进一步了解伴性遗传,认识伴性遗传正、反交的差别,同时熟悉雌雄果蝇的鉴别方法和掌握伴性遗传的实验和统计方法,该实验选取了野生型的红眼果蝇和突变型的白眼果蝇作为亲本进行正交和反交,通过观察F1代与F2代的红、白眼形状,进行性状分离的统计,用χ2检验法检验果蝇伴性遗传定律。
关键词:黑腹果蝇;伴性遗传;χ2检验生物体有些性状是伴随性别一起遗传的,他们遵循自身的遗传规律,由于和性别有关,因此称为伴性遗传方式。
在果蝇的身体中,眼色红白眼是一对伴随X染色体遗传的基因,他们的遗传和果蝇的性别有关,本实验通过果蝇杂交实验,旨在验证伴性遗传的规律。
在很多生物中有性染色体,而性别与这些性染色体有密切的关系,如果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那么在性染色体上也会有基因,这些基因的遗传方式就会与性别有关。
遗传学上,将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遗传方式,叫做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1]。
伴性基因主要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决定红眼、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是一对等位基因。
除了XY性别决定基因外,还有ZW性别决定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的基因的行为类似于X连锁基因的遗传[2]非伴性基因的F1代均表现显性性状,而伴性基因,在正交情况下,F1代和非伴性遗传相同,而在反交情况下,F1代会出现隐性性状。
由此可以看出,正交和反交后代(F1、F2)的性状表现是不同的,这反映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基因的遗传方式的差别,子代雄性个体的X染色体均来自母本,而父本的X染色体总是传递给子代雌性个体,这是伴性遗传的一个重要特征。
实验对象介绍: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昆虫纲,双翅目,果蝇科,果蝇属。
成虫雌雄的鉴别1材料与方法1.1主要试剂和仪器1.1.1 实验仪器和用具恒温培养箱,培养瓶,注射器,解剖针,镊子,双目解剖镜。
果蝇有关性状的遗传学分析
一;实验课题名称:果蝇有关性状的遗传学分析二;文献综述:孟德尔定律是G.J.孟德尔根据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提出的遗传学中最基本的定律,包括分离定律和独立分配定律。
孟德尔最早选用豌豆,根据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提出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对之后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分离定律(law of segregation)是指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其表现在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纯种个体进行杂交,F1代全部表现显性个体的性状,F1代自交,F2代出现隐性个体的性状。
并且,在理论上,F2代中,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的比例为3:1。
孟德尔最初使用豌豆的花色(红花和白花来验证)。
理论如图所示:图一:分离定律图示自由组合定律(the 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是指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决定不同对性状的基因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不同对基因(非等位基因)之间互不干扰,其实质是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最初由孟德尔在做两对相对性状(豌豆的子叶颜色黄色,绿色,圆粒和绉粒)的杂交实验时发现,基因分离比为9:3:3:1。
(如图所示)图二:自由组合定律图示独立组合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2个等位基因是独立传给子代的。
因此可在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同时,选取其中一组性状来验证分离定律。
用于杂交的2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不同染色体上,即不能连锁。
所以实验选取14号果蝇(残翅vg,檀黑体e;vg基因和e基因分别位于第2、3号染色体上)与18号野生型果蝇杂交,得到F1代杂合体,再由F1代个体自交得到F2代,预计应有野生型、残翅、檀黑体、残翅檀黑体四种表型,其比例应接近9:3:3:1。
孟德尔遗传规律在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在植物的杂交育种上。
在杂交育种的实践中,可以有目的地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再经过自交,不断进行纯化和选择,从而得到一种符合理想要求的新品种。
果蝇等生物有关性状的遗传学分析
一•实验课题名称:果蝇等生物有关性状的遗传学分析二•文献综述:孟德尔定律说,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互相分离,自由组合。
根据细胞学研究结果,形成配子时是成对的染色体互相分离,自由组合,所以,只有不在同;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才可以自由组合,而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则会连在一起遗传,这就是基因连锁。
这种认识也是先从理论上推测出来,然后实验证实。
【1】摩尔根对果蝇实验结果进行了深入思考,他提出了一种假设:决定果蝇眼睛颜色的基因存在于性染色体中的X染色体上雄果蝇的一对性染色体由X染色体和Y染色体组成,Y染色体很小,其上基因很少,所以只要其x染色体上有白眼基因,白眼性状就表现出来。
雌果蝇的性染色体是一对x染色体,因为白眼是隐性性状,只有其一对X染色体上都有白眼基因才会表现为白眼性状。
根据这种假设,就可以圆满解释上述实验结果。
白眼基因存在于性染色体上,它的遗传规律与性别有关,这就叫:“伴性遗传”。
在证明白眼突变基因是存在于果蝇的x染色体上之后,摩尔根又发现了残翅突变、朱色眼突变、黄身突变等也是伴性遗传,表明它们的基因也是存在于x染色体上。
【2】参考文献:【1】戴灼华,王亚馥,栗翼文。
《遗传学》第2版【2】刘祖洞,江绍慧。
《遗传学实验》第2版三•实验目的和要求⑴通过果蝇单因子,二因子的杂交实验理解孟德尔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基本内容;掌握基本的遗传结果记录及统计分析方法。
⑵通过残翅型和黑檀体型杂交实验,了解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状规律,及正反交的差异。
⑶通过野生型和白眼突变型杂交实验,了解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状规律,以及伴性遗传在正反交中差异。
⑷要求能独立查阅资料,初步掌握设计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四•实验条件1•材料:野生型(+),黑檀体(e),残翅(vg),白眼(w)等四种类型的果蝇。
2•药品:乙醚,玉米酵母培养基3•仪器设备:麻醉瓶,培养皿,显微镜,毛笔,培养瓶。
五•实验原理遗传基本规律:•分离规律: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子中各自保持其独立性,在配子形成时,彼此分开,随机进入不同配子。
果蝇的伴性遗传
果蝇的伴性遗传【摘要】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方式与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有一定的差别,它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方式与性别有关。
非伴性遗传基因的杂种一代均表现显性性状,而伴性基因,在特定的杂交组合中,杂种一代则会表现出隐形性状。
如果用红眼果蝇作母本,白眼果蝇作父本,子一代雌雄果蝇均表现为红眼。
相反,用白眼果蝇作母本,红眼果蝇作父本,子一代中,雌蝇全为红眼,雄蝇全为白眼。
由此可见,它的遗传与雌雄性别有关。
果蝇的性染色体有X和Y两种,雌蝇为XX,是同配性别;雄蝇为XY,是异配性别。
【关键词】果蝇正交反交伴性遗传遗传学统计处理方法【前言】果蝇属昆虫纲、双翅目、果蝇科、果蝇属。
至今仍是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研究中最为成熟的模式生物。
遗传学研究材料经常用黑腹果蝇。
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材料具有以下优点:(1)、个体小,易于饲养,培养成本低廉,生活周期短(25°左右,约10d反之一代)。
(2)、繁殖能力较强,在适宜的温度和营养条件下每只受精的雌蝇可产卵约几百乃至上千粒,在短时间内可产生较多的子代供统计及遗传分析。
(3)、突变类型多,且多数为外部形态特征的变异,易于观察。
(4)、染色体数目少(2n=8),具备唾腺染色体,可用于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研究。
原理:由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叫伴性遗传,因为这些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染色体的动态一致的所以又称性连锁。
依据:在一个物种中第一个有广泛实验证据的性连锁出自1910年Morgan所发现的白眼突变型果蝇。
一个基因发生了改变,导致了在果蝇的发育中引起终产物的变更。
结果,这种改变的本身表现为复眼呈白色而不是红色。
把白眼雄蝇和红颜雌蝇进行交配,F1代果蝇全为红眼,但F2代两种果蝇都有,其比例为3只红眼1只白眼。
更为细致的观察表明F2代白眼果蝇都是雄性的。
F2代雄蝇大约半数为白眼,半数为红眼,可所有的雌蝇都是红眼。
那么白眼雌蝇有可能发生吗?Morgan以这基因又X染色体携带假说为基础,预言应产生基因型为w w的白眼雌蝇。
果蝇的伴性遗传
果蝇的伴性遗传【摘要】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方式与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有一定的差别,它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方式与性别有关。
非伴性遗传基因的杂种一代均表现显性性状,而伴性基因,在特定的杂交组合中,杂种一代则会表现出隐形性状。
如果用红眼果蝇作母本,白眼果蝇作父本,子一代雌雄果蝇均表现为红眼。
相反,用白眼果蝇作母本,红眼果蝇作父本,子一代中,雌蝇全为红眼,雄蝇全为白眼。
由此可见,它的遗传与雌雄性别有关。
果蝇的性染色体有X和Y两种,雌蝇为XX,是同配性别;雄蝇为XY,是异配性别。
【关键词】果蝇正交反交伴性遗传遗传学统计处理方法【前言】果蝇属昆虫纲、双翅目、果蝇科、果蝇属。
至今仍是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研究中最为成熟的模式生物。
遗传学研究材料经常用黑腹果蝇。
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材料具有以下优点:(1)、个体小,易于饲养,培养成本低廉,生活周期短(25°左右,约10d反之一代)。
(2)、繁殖能力较强,在适宜的温度和营养条件下每只受精的雌蝇可产卵约几百乃至上千粒,在短时间内可产生较多的子代供统计及遗传分析。
(3)、突变类型多,且多数为外部形态特征的变异,易于观察。
(4)、染色体数目少(2n=8),具备唾腺染色体,可用于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研究。
原理:由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叫伴性遗传,因为这些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染色体的动态一致的所以又称性连锁。
依据:在一个物种中第一个有广泛实验证据的性连锁出自1910年Morgan所发现的白眼突变型果蝇。
一个基因发生了改变,导致了在果蝇的发育中引起终产物的变更。
结果,这种改变的本身表现为复眼呈白色而不是红色。
把白眼雄蝇和红颜雌蝇进行交配,F1代果蝇全为红眼,但F2代两种果蝇都有,其比例为3只红眼1只白眼。
更为细致的观察表明F2代白眼果蝇都是雄性的。
F2代雄蝇大约半数为白眼,半数为红眼,可所有的雌蝇都是红眼。
那么白眼雌蝇有可能发生吗?Morgan以这基因又X染色体携带假说为基础,预言应产生基因型为w w的白眼雌蝇。
综合实验论文:果蝇的培养、遗传性状的观察及单因子遗传分析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目录引言 (1)1 果蝇生活史 (2)2 果蝇雌雄的鉴别 (3)3 实验材料 (3)4 培养基的配制 (4)5 实验方法 (4)5.1 麻醉 (4)5.2 选果蝇 (5)5.3 果蝇交配 (7)5.4 观察 (7)6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7)总结 (9)参考文献 (10)果蝇的培养、遗传性状的观察及单因子遗传分析xx(指导老师:xx)(湖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1003班湖北黄石435002)摘要:由于果蝇饲养简单,生长繁殖快,生命周期短,突变种类多,相对性状突出,因此,是用来研究孟德尔遗传分离定律的良好材料。
利用黑腹果蝇常染色体上的单对等位基因,如黑腹果蝇的长翅(+)和残翅(vg)基因,我们可以验证孟得尔这个分离定律的正确性。
方法:残翅黑腹果蝇品系的处女蝇与野生型品系(长翅)的雄蝇杂交,获得F1,对F1进行统计分析。
关键词:果蝇;培养;遗传性状;分离定律;单因子杂交Cultivation of Drosophila、Observation on the genetic characters andSingle Factor Crossxx(Tutor:Yxxx)(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department, xxxx)Abstract: Drosophila due to simply raising, growth and propagation of fast, short life cycle, variation of many types, relative character prominent, therefore, is used to study the Mendel genetic segregation law of the good material.We can use the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chromosome single allele, such as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long winged (+) and vestigial winged (vg) genes to verify the correctness of Mondor's law of segregation. Methods: the winged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strains of virgin female and wild type strains (wings) male fly hybridization F1,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F1.Key words: fruit fly ; cultivation; the genetic characters; law of segregation ; Single Factor Cross果蝇的单因子杂交xx(指导老师:xx)(xxxx)引言近一个世纪以来,果蝇在生物学研究的舞台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一种理想的模式生物。
实验5 果蝇的伴性遗传
实验5 果蝇的伴性遗传一、实验目的通过果蝇野生型和白眼突变型遗传杂交实验,了解由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分离规律,以及伴性遗传在正反交中的差异。
二、实验原理伴性遗传是由性染色体上基因所决定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
例如,果蝇野生型红眼(X+)和突变型白眼(X w)是一对相对性状,X+对X w是显性。
将显性纯合的红眼雌蝇(X+X+)与白眼雄蝇(X w Y)杂交,F1不论雌雄均表现为红眼。
F1雌雄个体互交,F2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3:1,但无白眼雌蝇。
另以白眼雌蝇和红眼雄蝇杂交,F1雄蝇表现为母本的白眼性状,而雌蝇表现为父本的红眼性状,呈交叉遗传。
F1雌雄个体互交,F2红眼与白眼的比例1:1,其中雌雄蝇各占一半,这是伴性遗传的特征。
三、实验材料果蝇野生型红眼品系(♀:X+X+,♂:X+Y)和突变型白眼品系(♀:X w X w,♂:X w Y)。
三、实验用具、药品放大镜、培养瓶、麻醉瓶、白瓷板、标签、毛笔玉米粉、酵母粉、蔗糖、丙酸、琼脂、蒸馏水。
五、实验步骤1、亲本饲养将红眼雌雄果蝇及白眼雌雄果蝇分别近亲交配,每瓶放5对,置于 20-25℃恒温箱中饲养。
2、收集处女蝇杂交前2-3天将亲本果蝇和已羽化的成蝇全部移出,以后每隔6-8h对新羽化的果蝇用雌雄鉴别,并分开单独饲养,收集备用。
3、杂交一组取红眼处女蝇和白眼雄蝇各3只,放入培养瓶中作正交组合:红眼(♀)×白眼(♂);另一组取白眼处女蝇和红眼雄蝇各3只,放入培养瓶中作反交组合:白眼(♀)。
贴上标签,注明组合名称、杂交日期、实验者姓名,置于20-25℃恒温箱中饲养。
4、观察统计杂交7-8天后,从培养瓶中移去亲本,15-20天后F1幼虫先后化蛹羽化成蝇,观察记录F1个体的性别和眼色,统计后的果蝇即可投入死蝇盛留器中。
1、六、实验作业1、将果蝇伴性遗传杂交实验的观察结果填入上表。
2、对观察结果进行X2测验,讨论实验结果是否符合理论比例。
遗传实验观察果蝇眼色遗传规律及基因型频率
遗传实验观察果蝇眼色遗传规律及基因型频率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遗传学中研究的经典模式生物,它具有短期生命周期、数量庞大、易于饲养和观察的优点,成为了科学家研究遗传学的理想材料。
本文将通过实验观察果蝇眼色的遗传规律,分析基因型频率。
一、实验背景果蝇眼睛的颜色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包括红色(纯合型:RR)和白色(纯合型:rr)两种表型。
本实验旨在观察果蝇眼色遗传规律,并进一步计算基因型频率,以了解该种群的遗传特征。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 雌性纯合红色果蝇(RR)10只;- 雌性纯合白色果蝇(rr)10只;- 雄性红色果蝇(R)10只;- 雄性白色果蝇(r)10只。
2. 方法:1)将一只雌性纯合红色果蝇与一只雌性纯合白色果蝇交配,产生第一代杂合子。
2)将一只雌性杂合子与一只雄性红色果蝇交配,产生第二代。
三、实验结果1. 观察结果:1)第一代(F1):- 观察到所有F1果蝇眼睛的颜色都为红色,未出现白色表型。
2)第二代(F2):- 观察到F2果蝇眼睛出现了红色和白色两种表型。
2. 结果分析:基于观察结果,推测果蝇眼色遗传规律可能符合隐性遗传模式。
四、基因型频率计算通过统计F2代红色和白色表型果蝇的数量,可以计算基因型频率。
1. 基因型计算公式:- 红色表型(RR)数量 ÷总果蝇数量 = RR基因型频率;- 白色表型(rr)数量 ÷总果蝇数量 = rr基因型频率;- 杂合子表型(Rr)数量 ÷总果蝇数量 = Rr基因型频率。
2. 实例计算:假设F2代总果蝇数为200只,其中红色表型果蝇数为150只,白色表型果蝇数为50只,那么:- RR基因型频率 = 150 ÷ 200 = 0.75;- rr基因型频率 = 50 ÷ 200 = 0.25;- Rr基因型频率 = (200 - 150 - 50) ÷ 200 = 0.25。
果蝇相关遗传性状分析
果蝇相关遗传性状分析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常见的果蝇科昆虫,在遗传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果蝇的繁殖速度快、染色体简单、遗传变异丰富等特点,使其成为理想的遗传模型生物。
本文将就果蝇遗传性状的相关分析进行探讨。
果蝇的基因有两个拷贝,一个来自母亲,一个来自父亲。
这两个拷贝叫作等位基因。
一个特定基因的等位基因决定了个体的表型。
通过对果蝇基因的相关分析,可以揭示不同基因的表型关联及遗传规律。
果蝇的遗传性状分析主要有遗传连锁、遗传重组和等位基因互作三个方面。
遗传连锁是指两个或多个基因位点在染色体上紧密地连锁在一起,遗传连锁的存在表明这些基因位点在游离的分离过程中很少或不发生重组。
通过遗传连锁分析可以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
以果蝇的眼色为例,座位在第二染色体上的红色眼色基因r,座位在第三染色体上的红色眼色基因w,座位在第二染色体上的缺翅基因v和座位在第二染色体上的锯端基因j,这些基因发生连锁现象。
可以通过观察后代的表型,来推断这种连锁是事实的。
遗传重组是指在染色体的其中一代小分裂中,外源基因片段插入到已染色物质的位置,并在接下来的两个子代中产生遗传贡献的作用。
重组可以分为单一重组和双重重组两种。
通过遗传重组分析,可以确定两个基因位点之间的距离。
例如,再以果蝇的眼色为例,座位在第二染色体上的红色眼色基因r,座位在第二染色体上的过渡片段(介纹)g和座位在第二染色体上的白色眼色基因w,通过观察后代的表型,可以确定g和r之间是双重重组。
等位基因互作是指作用在同一拷贝(基因或特征)上的两个等位基因彼此间的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会改变一些基因或特征的表型表达。
通过等位基因互作分析,可以了解基因间的相互影响。
以果蝇的无翅性为例,座位在第二染色体上的缺翅基因v,座位在第二染色体上的锯端基因j和座位在第二染色体上的红色眼色基因r,这些基因互作导致果蝇无翅。
通过交叉杂交果蝇,观察后代的表型,可以确定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果蝇眼色性状的伴性遗传论文
果蝇眼色性状的伴性遗传王伊丹(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3级生物技术与应用基地班广州 510275)【摘要】通过果蝇眼色的实验验证伴性遗传的规律并正确认识伴性遗传正反交的差别。
采用黑腹果蝇(D.melanogaster)野生型(红复眼品系)wild type(+)18#和突变型(白复眼品系)white eye(W)22#进行正反交杂交,收集F1,F2代果蝇并统计总数及雌雄个体中眼色各性状数量。
实验结果可知果蝇的眼色决定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符合伴性遗传规律。
【关键词】伴性遗传;正反交;眼色;性别黑腹果蝇(D.melanogaster)是生物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模式生物之一,它在遗传的染色体理论建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1]。
很多生物中都有性染色体,果蝇也不例外,其性染色体属于XY型,雄蝇为XY,为异配性别;雌性为XX,是同配性别。
通过果蝇眼色性状的遗传学研究可以观察到果蝇眼色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密切关系,因此知道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存在正反交的区别。
本文通过对黑腹果蝇野生型红色复眼与突变型白色复眼个体进行杂交,通过F1,F2代的数目及性状利用卡方检验验证伴性遗传的规律。
1.实验材料与方法1.1实验动物黑腹果蝇(D.melanogaster)野生型(红复眼品系)wild type(+)18#和突变型(白复眼品系)white eye(W)22#由我院提供。
1.2实验用培养基本次实验采用麦麸,玉米粉培养基。
配制方法:①将琼脂,红糖加入水中煮沸至完全溶解;②用少量水把麦麸,玉米粉调至糊状,倾入①中不断搅拌,连续煮沸20min;③加入丙酸,再煮几分钟停火;④趁热加入酵母并搅拌均匀[2];⑤立即分装至洁净的培养试管中,每管培养基厚度约为0.5-1.0cm[3]。
1.3果蝇F1,F2代眼色各性状数目的测定挑选和收集18#和22#品系处女蝇各3-4只,雄蝇同样各3-4只。
A杂交组合:18#(♀)[+]和22#(♂)[W]各挑选3-4只,放在同一培养瓶内,贴上标签。
楚雄师范学院 果蝇的伴性遗传
班级:2011级葡萄酒班学号:20111052101果蝇的伴性遗传一、目的1、记录交配结果和掌握统计处理方法;2、正确认识伴性遗传的正、反交的差别。
二、原理果蝇的性染色体有X和Y 两种类型.雌蝇细胞内有2条X染色体,为同配性别(XX),雄蝇为XY是异配性别.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其遗传过程中,其性状表达规律总是与性别有关.因此,把性染色体上基因决定性状的遗传方式叫伴性遗传。
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
用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F1代雌雄均为红眼果蝇,F1代相互交配,F2代则雌性均为红眼,雄性红眼:白眼=1:1;相反用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交配,F1代雌性均为红眼,,雄性都是白眼,F1相互交配得F2代,雌蝇红眼与白眼比例为1:1,雄蝇红眼与白眼比例亦为1:1。
由此可见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与雌雄性别有关系。
伴性遗传可归纳为下列规律:1. 当同配性别的性染色体(如哺乳类等为XX为雌性,鸟类ZZ为雄性)传递纯合显性基因时,F1雌、雄个体都为显性性状。
F2性状的分离呈3显性:1隐性;性别的分离呈1雌:1雄。
其中隐性个体的性别与祖代隐性体一样,即1/2的外孙与其外祖父具有相同的表型特征。
2.当同配性别的性染色体传递纯合体隐性基因时,F1表现为交叉遗传,即母亲的性状传递给儿子,父亲的性状传递给女儿,F2中,性状与性别的比例均表现为1:1。
3.存在于Y染色体差别区段上的基因在进行伴性遗传实验时,也会出现例外个体,即在 B 杂交组合, F1 代中出现不应该出现的雌性白眼,这是由于两条 x 染色体不分离造成的,不过这种情况极为罕见,约几千个个体中才有一个。
三、材料与方法材料:黑腹果蝇 (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 中的两个品系:野生型(红眼):X+X+,X+Y突变型(白眼):X w X w,X w Y方法:1、收集处女蝇:由于雌蝇生殖器官中有贮精囊,一次交配可保留大量精子,供多次排卵受精用,因此做杂交实验前必须收集未交配过的处女蝇。
果蝇实验论文
果蝇杂交实验(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10农业生物技术1班)李青萍满冰清敬文喜吕天民周仲元指导老师:郭海滨【摘要】利用果蝇(Drosophila)为试验材料,统计子代的表型数目,从F2表型比例中寻找果蝇的性状遗传规律。
用18#(红眼长翅膀直刚毛的野生型纯合子)果蝇和6#(白眼残翅焦刚毛的三隐性纯合子)果蝇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得到两种杂合子代的F1代果蝇,然后分别用这两个F1代的15对果蝇进行兄妹交并分离,繁殖出F2代果蝇。
通过统计F2代果蝇的表型性状比例,验证基因遗传的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和基因分离定律。
实验结果基本符合基因分离规律、伴性遗传及自由组合定律,但也存在部分结果与预期值相差较大。
【关键词】果蝇;正交、反交;三大遗传规律果蝇(Drosophila)是一种小型全变态昆虫,属双翅目、果蝇科、果蝇属.全球均有分布,现已发现3000多种.遗传学研究通常用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其具有很多突出的优点:①生长迅速、世代周期短;②繁殖力强、后代数量大,便于统计分析;③个体小、饲养管理方便;④突变类型多,便于观察和杂交组合;⑤有巨大型染色体,且数目较少(2n=8),便于观察研究。
作为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果蝇以其相对清晰的遗传学背景、丰富的表型特性、独特的发育特点而深受研究者青睐,为生命科学特别是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和药品实验材料:18#(红眼长翅膀直刚毛的野生型纯合子)和6#(白眼残翅焦刚毛的三隐性纯合子)果蝇。
由本校遗传学实验室提供。
实验药品:乙醚,蔗糖,琼脂,玉米粉,酵母,丙酸,蒸馏水,70%酒精。
实验用具:麻醉瓶,棉球,白瓷板,毛笔,镊子,培养瓶,量筒,天平,直尺,吸水纸,培养箱,双筒解剖镜.1.2 培养基配方及步骤A:蔗糖6.2 g,琼脂0.62 g,水38ml,煮沸溶解。
B:玉米粉8.25g,水38ml,加热搅匀。
果蝇的伴性遗传
果蝇的伴性遗传
人们最早对伴性遗传的研究是从对果蝇眼色遗传的研究开始的。
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等位基因。
1910年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等人发现,如果让雄的白眼果蝇与雌的红眼果蝇交配,所产生的后代,不论雌雄都是红眼果蝇。
让子一代相互交配,所产生的子二代中,红眼与白眼的数量比接近于3:1。
这显然符合孟德尔式遗传中的比数。
但是,与其不同的是所有的白眼果蝇都是雄性的,没有雌性的。
这一点启发摩尔根推想到这个性状可能跟性别有关。
摩尔根假设: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且是隐性的,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根据这一假设,白眼雄果蝇(X W Y)与红眼雌果蝇(X W X W)交配产生的子一代都是红眼果蝇。
如果让子一代互相交配,子二代的雌果蝇都是红眼,而雄果蝇中一半是红眼,一半是白眼。
为了证实上述假设是否正确,摩尔根也做了测交试验,试验的结果与理论预测的完全符合。
可见,摩尔根提出的有关伴性遗传的理论是正确的。
现已查明,果蝇X染色体上有140多个基因,它们的遗传方式都和红绿色盲一样,也属于伴性遗传。
果蝇有关性状的遗传学分析
果蝇有关性状的遗传学分析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遗传学研究的模式生物,其快速繁殖周期和相对简单的遗传组成使其成为研究性状遗传机制的理想模型。
果蝇的性状遗传分析可以揭示基因-表型关联,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遗传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
果蝇的类似染色体(性染色体)遗传果蝇有一对性染色体(X和Y),雌性具有两个X染色体(XX),雄性具有一个X和一个Y染色体(XY)。
由于雄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它会对X染色体上的基因更加敏感。
这种遗传方式导致一些性状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性别差异,例如眼色。
果蝇眼色的遗传果蝇的眼部是其常见的突变体研究对象。
果蝇正常的眼色是红色,突变体可以表现出白色、红翅、牛眼等不同的眼色。
这些突变体通过遗传交叉和后代表型分析可以揭示与眼色相关的遗传机制。
白色眼的遗传机制最早被托马斯·亨特·摩尔根(Thomas Hunt Morgan)在1910年代发现。
他发现白化突变体只出现在雄性果蝇中,而雌性果蝇始终是红色眼。
这表明白化基因位于果蝇的X染色体上,并且X 染色体上的突变体遗传规律与其他非性染色体上的突变体有所不同。
进一步的遗传分析发现白化突变体是由于白化基因(white gene)的缺失或突变导致的。
而后来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揭示了白化基因的功能,它编码了一种ABC转运蛋白,参与眼色素合成和运输。
这一研究表明,在果蝇中,眼色是由多个基因的相互作用调控的。
红翅和牛眼突变体是另外两个与眼色有关的果蝇突变体。
红翅突变体是由于第三染色体上的一个突变基因引起的,它使果蝇的翅膀变为红色而非正常的透明。
牛眼突变体则是由于X染色体上的一个突变基因引起的,它使果蝇的眼球呈现一种深褐色的颜色。
这些突变体的遗传分析揭示了性状的多基因性和多因素决定。
通过研究这些突变体并进行遗传交叉分析,可以确定突变基因的遗传模式、连锁关系和相对位置。
此外,后代表型分析还可以帮助确定性状表现的程度和显性/隐性遗传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蝇眼色性状的伴性遗传
王伊丹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3级生物技术与应用基地班广州 510275)
【摘要】通过果蝇眼色的实验验证伴性遗传的规律并正确认识伴性遗传正反交的差别。
采用黑腹果蝇(D.melanogaster)野生型(红复眼品系)wild type(+)18#和突变型(白复眼品系)white eye(W)22#进行正反交杂交,收集F1,F2代果蝇并统计总数及雌雄个体中眼色各性状数量。
实验结果可知果蝇的眼色决定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符合伴性遗传规律。
【关键词】伴性遗传;正反交;眼色;性别
黑腹果蝇(D.melanogaster)是生物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模式生物之一,它在遗传的染色体理论建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1]。
很多生物中都有性染色体,果蝇也不例外,其性染色体属于XY型,雄蝇为XY,为异配性别;雌性为XX,是同配性别。
通过果蝇眼色性状的遗传学研究可以观察到果蝇眼色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密切关系,因此知道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存在正反交的区别。
本文通过对黑腹果蝇野生型红色复眼与突变型白色复眼个体进行杂交,通过F1,F2
代的数目及性状利用卡方检验验证伴性遗传的规律。
1.实验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
黑腹果蝇(D.melanogaster)野生型(红复眼品系)wild type(+)18#和突变型(白复眼品系)white eye(W)22#由我院提供。
1.2实验用培养基
本次实验采用麦麸,玉米粉培养基。
配制方法:①将琼脂,红糖加入水中煮沸至完全溶解;②用少量水把麦麸,玉米粉调至糊状,倾入①中不断搅拌,连续煮沸20min;③加入丙酸,再煮几分钟停火;④趁热加入酵母并搅拌均匀[2];⑤立即分装至洁净的培养试管中,每管培养基厚度约为0.5-1.0cm[3]。
1.3果蝇F1,F2代眼色各性状数目的测定
挑选和收集18#和22#品系处女蝇各3-4只,雄蝇同样各3-4只。
A杂交组合:18#(♀)[+]和22#(♂)[W]各挑选3-4只,放在同一培养瓶内,贴上标签。
B杂交组合:22#(♀)[W]和18#(♂)[+]各挑选3-4只,放在同一培养瓶内,贴上标签。
将配好的A,B杂交组合放在25℃培养箱中培养,7天后见到F1幼虫出现,即倒干净亲本果蝇(成虫)并处死。
再过7天,观察F1成虫性状,把观察结果记录,注意分析正反交后代眼色和性别的关系。
A,B组合各挑选3-5对成虫转入新的培养瓶中饲养。
7天后倒干净F1的成虫并处死。
再过7天F2成虫出现,把成虫转到另一空瓶,麻醉后观察眼色和性别,记录结果,可连续收集7天的数据。
1.4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F2代正反交组合中雌雄果蝇各性状数量,利用卡方检验,计算χ2值,查χ2表得到P 值,分析说明观察值与理论值是否无显著差异。
2.实验结果
表格 1 F1 A 组合(正交)♀++ × WY ♂观察结果
表格 2 F1 B 组合(反交)♀WW × +Y ♂观察结果
表格3 F2 A 组合(正交)数量情况
表格 4 F2 B 组合(反交)数量情况
理论结果为
(1) A (正交)组合F1代均为红眼;F2代雌性均为红眼,雄性出现白眼,红
观察结果
数量
♂红眼[+] ♂白眼[W] ♀红眼[+] ♀白眼[W]
观察值 47 0 53 0
理论值 47 0 53 0 观察结果
数量 ♂红眼[+] ♂白眼[W] ♀红眼[+] ♀白眼[W] 观察值 20只 16只 42只 0只 理论值
18只
18只
42只
0只
观察结果
数量
♂红眼[+] ♂白眼[W] ♀红眼[+] ♀白眼[W]
观察值 0 40 46 0 理论值 0 40 46 0 观察结果 数量 ♂红眼[+] ♂白眼[W] ♀红眼[+] ♀白眼[W]
观察值 27只 29只 32只 26只 理论值
28只
28只
29只
29只
白眼个体数目比例为红眼:白眼=1:1。
(2)B(反交)组合F1代中雌蝇均为红眼,雄蝇均为白眼;F2代中雌雄蝇均出现白眼果蝇,红白果蝇比列均为1:1。
3.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卡方检验
正交组合情况下表现型有3种,则n=3,自由度=n-1=2χ2=Σ(观察值-理论值)2/理论值,计算可得正交的χ2==0.444(保留小数点后三位)。
反交组合情况下表现型有4种,则n=4,自由度=4-1=3,χ2=0.692(保留小数点后三位)。
查χ2表(见图2)。
图 2 卡方检验查询表格
查表后可知,正交时,χ2=0.444,自由度=2,因0.444<5.99,则p>0.05;反交时,χ2=0.692,自由度=3,因0.692<7.81,则p>0.05 。
无论正交还是反交,P值均远远大于0.05,可知实验所得数据与假设预期相符,果蝇眼色的伴性遗传规律得到验证。
3.2 分析与讨论
在统计学中,卡方检验是常用的一种假设统计分析的手段,一般用于分析数据是否符合预期的分布[2]。
在本次果蝇的伴性遗传实验中无论正交还是反交,计算查询所得的P值均远远大于0.05,说明实验数据符合预期,实验数据验证了伴性遗传规律,即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I期随性染色体的分离而造成配子的差异从而导致F1,F2代眼色性状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