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化学实验中的分析
化学实验中的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其中的分析实验更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
分析实验通过对物质的成分、性质及浓度等进行分析和测试,以获取相关信息并做出判断。
本文将探讨化学实验中的分析方法和应用。
一、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通过化学反应或物质性质的变化来确定物质的种类或成分。
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包括简单离子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气体生成反应等。
1. 简单离子反应通过与已知物质进行反应,观察生成物的颜色、沉淀等性质变化,来判断原物质的存在。
例如,利用铁离子与硫化钠反应生成的黑色沉淀来判断铁离子的存在。
2. 酸碱中和反应通过酸碱中和反应可以定性分析出待测溶液中的酸、碱含量。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如酚酞、溴酚蓝等可以通过颜色的变化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3. 气体生成反应某些物质在反应时会生成气体,通过观察气泡的产生情况和气味等可以推测原物质的存在。
例如,利用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气泡来判断盐酸的存在。
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确定物质的数量或浓度。
常见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容量分析、滴定分析、光度法等。
1. 容量分析容量分析通过制备已知浓度的试剂与待测物质反应,测定反应终点来确定待测物质的浓度。
常见的容量分析方法有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等。
2. 滴定分析滴定分析是一种基于等值点的定量分析方法,常用于确定溶液中酸、碱、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浓度。
滴定分析需要准确控制滴定试剂的滴入量,并利用滴定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
3. 光度法光度法利用溶液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来确定溶液中某种物质的浓度。
通过测量溶液吸收光强度的变化,利用比尔定律可以计算出物质的浓度。
光度法在水质监测及药物分析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三、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一种利用质谱仪对物质进行分析的方法。
质谱仪通过将待测物质进行电离、分子碎裂,然后根据碎片的质量和电荷比对其进行检测和测量,从而得到物质的结构和组成信息。
质谱分析在有机化学、药物研发、环境监测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常见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其原理98394
常见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一、化学分析方法化学分析从大类分是指经典的重量分析和容量分析。
重量分析是指根据试样经过化学实验反应后生成的产物的质量来计算式样的化学组成,多数是指质量法。
容量法是指根据试样在反应中所需要消耗的标准试液的体积。
容量法即可以测定式样的主要成分,也可以测定试样的次要成分。
重量分析指采用添加化学试剂是待测物质转变为相应的沉淀物,并通过测定沉淀物的质量来确定待测物的含量。
容量分析滴定分析主要分为酸碱滴定分析、络合滴定分析、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沉淀滴定分析。
酸碱滴定分析是指以酸碱中和反应为原理,利用酸性标定物来滴定碱性物质或利用碱性标定物来滴定酸性待测物,最后以酸碱指示剂(如酚酞等)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的终点,通过加入的标定物的多少来确定待测物质的含量。
络合滴定分析是指以络合反应(形成配合物)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如EDTA与金属离子发生显色反应来确定金属离子的含量等。
络合反应广泛地应用于分析化学的各种分离与测定中,如许多显色剂,萃取剂,沉淀剂,掩蔽剂等都是络合剂,因此,有关络合反应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是分析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是以溶液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电子转移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
氧化还原滴定法应用非常广泛,它不仅可用于无机分析,而且可以广泛用于有机分析,许多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有机化合物可以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来加以测定。
通常借助指示剂来判断。
有些滴定剂溶液或被滴定物质本身有足够深的颜色,如果反应后褪色,则其本身就可起指示剂的作用,例如高锰酸钾。
而可溶性淀粉与痕量碘能产生深蓝色,当碘被还原成碘离子时,深蓝色消失,因此在碘量法中,通常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
沉淀滴定分析:是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又称银量法(以硝酸银液为滴定液,测定能与Ag+反应生成难溶性沉淀的一种容量分析法)。
虽然可定量进行的沉淀反应很多,但由于缺乏合适的指示剂,而应用于沉淀滴定的反应并不多,目前比较有实际意义的是银量法。
常见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其原理
常见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其原理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是确定样品组成及其各组成部分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用于分析无机物、有机物、生物体、环境样品等广泛的物质。
常用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包括:重量分析、光谱分析、色谱分析和电化学分析。
一、重量分析重量分析又称量化分析,是通过物质的质量来确定其组成成分的方法,常包括:元素分析、滴定分析和荧光分析。
1. 元素分析元素分析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它通过分析物质中某一元素的含量来确定组成成分。
常见的元素分析方法有:化学量析法、火焰光谱法和原子荧光法等。
其中,化学量析法通过元素化学配比的方法,使用一定数量的定量反应,然后通过测量反应前后质量的差异,来计算样品中元素的含量。
火焰光谱法和原子荧光法则是利用元素在高温物质中激发电子的方式,测量其发出的特定频率的光谱线来测定元素的含量。
2. 滴定分析滴定分析是一种化学计量定量分析方法,它通过一种溶液向另一种溶液滴加已知浓度的溶液的数量,来测定被滴溶液中成分含量的方法。
常见的滴定分析方法有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和复合滴定法等。
其中,酸碱滴定法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滴定方法,通过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来确定样品中含酸、碱程度的方法。
3. 荧光分析荧光分析是一种测定有机或生物体分子在光的激发下发出的荧光强度来计算成分含量的方法。
荧光分析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医学、环境等领域中,特别是在药物组分的定量分析等方面。
二、光谱分析光谱分析又称为光谱学,包括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拉曼光谱、核磁共振光谱和质谱光谱等方法。
这些方法是以物质对电磁波不同能量的吸收、发射或偏振等为基础,通过测量荧光、吸收、发射等性质,对样品的组成成分及其结构进行分析。
1. 红外光谱红外光谱是一种能够分析有机和无机分子结构的非破坏性分析方法。
在该方法中,样品会通过过滤器或特定检测器中的红外光的特定波长,对被检测样品的振动吸收谱进行检测。
红外光谱可以用于鉴别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等。
常见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其原理
常见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其原理化学成分分析是指对物质样品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化学成分分析是化学实验室中最基础和最常见的实验之一,用于确认物质的性质、检测成分的含量和纯度,并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其原理。
一、物质的定性分析方法:1.火焰试验法:火焰试验法是通过观察物质在火焰中产生的颜色来确定其成分。
根据火焰颜色的不同,可以判断出物质中所含有的金属离子或其它特定的成分。
例如,钠离子在火焰中燃烧时会产生黄色的光,因此可以用这种方法检测钠离子的存在。
2.气体的鉴定方法:气体的鉴定方法主要通过观察气体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来确定其成分。
例如,氧气能使一根点燃的木条继续燃烧,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来检测氧气的存在。
二、物质的定量分析方法:1.酸碱滴定法:酸碱滴定法是通过滴定试剂与待测溶液中所含的化合物发生反应,以滴定剂的准确浓度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来确定溶液中所含的物质的含量。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测定酸、碱或化合物中所含的酸或碱的含量。
2.氧化还原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来确定待测溶液中的成分含量。
滴定剂的浓度、滴定剂与待测溶液的体积反应比,在滴定过程中的指示剂和终点的观察都是确定滴定结果的重要因素。
例如,利用碘滴定法可以测定物质中含有的亚硝酸钠的含量。
3.光度法:光度法是通过测量物质溶液吸收或透过光线的程度来定量测定其中的成分。
该方法基于光的吸收特性,利用物质分子对特定波长的光吸收能力与浓度呈线性关系的原理进行测定。
常见的光度法包括分光光度法和比色法。
4.电化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是利用物质在电势作用下产生溶液或固体中的电流差异来实现定量分析的方法。
电化学分析法包括电位滴定法、极谱法、恒电流电位法等。
该方法主要通过测量电流、电势和电荷浓度等电化学参数来实现对物质的分析。
总结起来,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
定性分析主要通过观察物质的特性来确定其成分,而定量分析则通过测量物质中特定成分的含量来确定其浓度。
物质的组成成份分析方法
常见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一、化学分析方法化学分析从大类分就是指经典的重量分析与容量分析。
重量分析就是指根据试样经过化学实验反应后生成的产物的质量来计算式样的化学组成,多数就是指质量法。
容量法就是指根据试样在反应中所需要消耗的标准试液的体积。
容量法即可以测定式样的主要成分,也可以测定试样的次要成分。
1、1重量分析指采用添加化学试剂就是待测物质转变为相应的沉淀物,并通过测定沉淀物的质量来确定待测物的含量。
1、2容量分析滴定分析主要分为酸碱滴定分析、络合滴定分析、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沉淀滴定分析。
酸碱滴定分析就是指以酸碱中与反应为原理,利用酸性标定物来滴定碱性物质或利用碱性标定物来滴定酸性待测物,最后以酸碱指示剂(如酚酞等)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的终点,通过加入的标定物的多少来确定待测物质的含量。
络合滴定分析就是指以络合反应(形成配合物)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如EDTA与金属离子发生显色反应来确定金属离子的含量等。
络合反应广泛地应用于分析化学的各种分离与测定中,如许多显色剂,萃取剂,沉淀剂,掩蔽剂等都就是络合剂,因此,有关络合反应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就是分析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氧化还原滴定分析:就是以溶液中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的电子转移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
氧化还原滴定法应用非常广泛,它不仅可用于无机分析,而且可以广泛用于有机分析,许多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有机化合物可以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来加以测定。
通常借助指示剂来判断。
有些滴定剂溶液或被滴定物质本身有足够深的颜色,如果反应后褪色,则其本身就可起指示剂的作用,例如高锰酸钾。
而可溶性淀粉与痕量碘能产生深蓝色,当碘被还原成碘离子时,深蓝色消失,因此在碘量法中,通常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
沉淀滴定分析:就是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又称银量法(以硝酸银液为滴定液,测定能与Ag+反应生成难溶性沉淀的一种容量分析法)。
虽然可定量进行的沉淀反应很多,但由于缺乏合适的指示剂,而应用于沉淀滴定的反应并不多,目前比较有实际意义的就是银量法。
材料化学成分分析技术方法
材料化学成分分析技术方法导语:材料的化学成分分析对于各个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材料的化学成分,我们能够了解材料的组成、性质和特点,从而指导材料的设计、开发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材料化学成分分析技术方法,以及它们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一、光谱分析方法光谱分析方法是一类基于材料对特定波长的辐射的吸收、发射或散射的原理进行成分分析的技术手段。
其中,常见的光谱分析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是一种通过测量材料在紫外可见光波段吸收的方式来分析其化学成分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溶液、固体薄膜等不同形态的材料,广泛应用于生物、环境、化工等领域的分析。
红外光谱(IR)是一种通过测量材料对红外光的吸收来分析其化学成分的方法。
红外光谱具有高分辨率、非破坏性等特点,可以用于材料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该方法在药物研发、材料表征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拉曼光谱是一种通过测量材料在拉曼散射现象中发生的光频移来分析其化学成分的方法。
与红外光谱相比,拉曼光谱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广的适用范围,可以用于无水、无机、有机等各种材料的分析。
二、质谱分析方法质谱分析方法是一种通过对材料中分子或原子的质量谱进行检测和分析的方法。
质谱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材料的组成分析、含量测定等领域。
质谱分析方法根据其检测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质谱仪(MS)和质谱成像(MSI)两种。
质谱仪通过对样品中分子或原子在电离后的荷质比进行测定,通过质谱图谱的分析来确定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结构。
质谱仪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高精确度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的组成分析、表面分析等领域。
质谱成像是一种通过将质谱仪与显微镜相结合的技术,可以实现对材料中多个位置的分子成分进行高分辨率成像。
质谱成像技术在生物医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显微成像中得到广泛应用。
三、热分析方法热分析方法是一种通过加热样品,并测量其热学性质的变化来分析材料的组成和性质的方法。
化学成分分析技术
液相: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质谱法、原子吸收光谱1.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XPS)是电子材料与元器件显微分析中的一种先进分析技术,而且是和俄歇电子能谱技术(AES)常常配合使用的分析技术。
由于它可以比俄歇电子能谱技术更准确地测量原子的内层电子束缚能及其化学位移,所以它不但为化学研究提供分子结构和原子价态方面的信息,还能为电子材料研究提供各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含量、化学状态、分子结构、化学键方面的信息。
原理:XPS的原理是用X射线去辐射样品,使原子或分子的内层电子或价电子受激发射出来。
被光子激发出来的电子称为光电子。
可以测量光电子的能量,以光电子的动能/束缚能binding energy,(Eb=hv光能量-Ek动能-W功函数)为横坐标,相对强度(脉冲/s)为纵坐标可做出光电子能谱图。
从而获得试样有关信息。
特点:(1)可以分析除H和He以外的所有元素,对所有元素的灵敏度具有相同的数量级。
(2)相邻元素的同种能级的谱线相隔较远,相互干扰较少,元素定性的标识性强。
(3)能够观测化学位移。
化学位移同原子氧化态、原子电荷和官能团有关。
化学位移信息是XPS用作结构分析和化学键研究的基础。
(4)可作定量分析。
既可测定元素的相对浓度,又可测定相同元素的不同氧化态的相对浓度。
(5)是一种高灵敏超微量表面分析技术。
样品分析的深度约2nm,信号来自表面几个原子层,样品量可少至10-8g,绝对灵敏度可达10-18g。
2.原子吸收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又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基于试样蒸气相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由光源发出的该原子的特征性窄频辐射产生共振吸收,其吸光度在一定范围内与蒸气相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浓度成正比,以此测定试样中该元素含量的一种仪器分析方法。
原理: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是利用气态原子可以吸收一定波长的光辐射,使原子中外层的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的现象而建立的。
化学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分析方法
化学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分析方法化学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分析方法在化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常用的化学物质分析方法:光谱分析方法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物质结构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基于反应物分子所吸收的红外光谱图谱,可以确定分子中的化学键类型。
该方法适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化学结构的分析。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是红外光谱法的一种变种。
它通过将原始数据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更精确的谱线数据,可以用于定量分析和催化剂研究。
核磁共振谱法核磁共振谱法对确定分子中原子的位置和化学键的环境非常有用。
这种方法通过测量样品中核磁共振信号的位置和强度来确定分子结构。
核磁共振谱法适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分子结构的分析。
质谱分析方法质谱法化学物质的质谱分析法可以分析分子的质量和结构。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带有样品的电离器将样品转化为带电离子,然后在质谱仪中测量分子离子的质谱重量比。
这种方法可用于分析固体、液体和气体体系中的化合物。
色谱分析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现代化学分析中常用的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高压泵将样品从柱中推出,通过检测样品通过柱后的信号来分析样品成分。
高效液相色谱法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生物分析和环境分析中。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通过分离气相或挥发性有机物的混合物中的化合物以确定其组成。
该方法基于样品与气体载体相互作用的不同程度,不同化合物会在柱中有不同的保留时间,通过检测各成分的时间来分析样品成分,适用于大部分的气相或挥发性有机物化合物的分析。
以上是化学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分析方法的简要介绍,科学家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在进行实验时选择合适的方法。
九年级化学质量分析报告
九年级化学质量分析报告
1. 引言
本报告旨在对九年级化学课程中所学的质量分析实验进行总结和分析,以评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质量分析方法确定给定化合物中特定元素的含量。
3. 实验步骤
3.1 准备工作:收集所需实验器材和试剂,并检查其完整性和纯度。
3.2 样品制备:按照实验要求,制备待测样品。
3.3 实验操作:根据实验步骤,进行质量分析实验。
3.4 数据记录:准确记录实验过程中所得的数据和观察结果。
4.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实验结果:
- 化合物X中含有元素A的质量百分比为xx%。
- 化合物X中含有元素B的质量百分比为yy%。
5. 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X中的元素A和元素B的含量在理论范
围内,表明质量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较高。
6.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的质量分析,我们成功地确定了化合物X中特定元素的含量,并验证了质量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7. 建议
为了进一步提高质量分析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建议:
- 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尽量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
- 增加样品的重复测量次数,以提高实验结果的统计学意义。
8. 参考文献
[1] 化学实验操作指南
[2] 质量分析原理与方法
以上为九年级化学质量分析报告的大致内容和结构,供参考。
化学物质的分析
化学物质的分析化学物质的分析是科学界和工业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
通过对化学物质进行分析,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其组成、性质和结构,从而为各种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和支持。
本文将介绍化学物质分析的方法和应用,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重要性。
一、化学物质分析的方法1. 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通过观察物质的特征性质,如颜色、形态等,来确定化学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溶解试验、沉淀试验、气体放出试验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确定化合物或混合物的成分,为后续的定量分析提供基础。
2. 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通过量化化学物质中所含元素或化合物的数量,来确定其含量和浓度。
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滴定法、电化学分析、光谱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准确地测量化学物质的含量,从而为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持。
3. 结构分析:结构分析是通过丰富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如X射线衍射、质谱分析、核磁共振等,来揭示化学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构型。
结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化学物质的空间结构和化学键的排列方式,从而进一步研究其性质和反应机理。
二、化学物质分析的应用1. 药物分析:药物分析是药物研发和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药物样品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其纯度、含量和稳定性,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药物分析的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等,这些方法在药物监测和质量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 环境分析:环境分析是对环境中的化学物质进行检测和评估,以了解其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环境分析常用的技术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等,可以帮助我们监测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污染物,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3. 食品分析:食品分析是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添加剂和有害物质进行分析,可以确保食品符合国家标准和法规的要求。
常用的食品分析方法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液相色谱等,这些方法在食品工业和食品监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三、化学物质分析的重要性化学物质分析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9 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滴定分析
分 析 化 学
发射、吸收,荧光、光度 气相、液相、离子、超临 界、薄层、毛细管电泳 红外、核磁、质谱
元素分析
• 化学分析:
测试样品为 液体
– 化学滴定、电化学……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S)、原子吸收 (AAS)、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 • ESCA:Electron Spectroscopy for Chemical Analysis 化学分析用电子能谱 测试样品为 – EDS: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a 固体 – XPS: X光电子能谱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研究200-800nm光谱区域内物质对光辐射吸收的 一种方法; 可见 微波
X射线
紫外 中红外 近红外 远红外 无线电波
10 9
10 7
10 5
10 3
10 1
10 -1
-3 10
-5 10
Wavenumbers
核转变
-5 10
电子跃迁 10-3
-1 10
吸收曲线的讨论:
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 同。吸光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 吸收波长λmax 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线 形状相似λmax不变。而对于不同物质, 其吸收曲线形状和λmax则不同。
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为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
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在某一定波长下吸光度 A 有差异,在λma 处吸光度A 的差异最大。此特性可作为物质定量分析的依据。 在λmax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大,所以测定最灵敏。吸收曲 线是定量分析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重要依据。
发射光谱法吸收光谱法分子荧光光谱法拉曼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分子磷光分析法化学发光分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顺磁共振光谱法核磁共振光谱法折射法光散射法偏振法红外光谱法发射光谱法吸收光谱法分子荧光光谱法拉曼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分子磷光分析法化学发光分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顺磁共振光谱法核磁共振光谱法折射法光散射法偏振法红外光谱法研究200800nm光谱区域内物质对光辐射吸收的一种方法
化学成分分析
化学成分分析化学成分分析是一项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识别和分析化学物质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化学成分分析的原理、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综合介绍,以便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一领域。
一、化学成分分析的原理化学成分分析的原理主要基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一般而言,每种化学物质都由不同的元素组成,而元素又有不同的特性。
因此,通过测量样品中元素的含量和特性,可以确定样品的化学成分。
常用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包括质谱法、核磁共振法、红外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测量物质与特定的光谱或谱图之间的相互作用,来确定化合物的成分和结构。
二、化学成分分析的方法1.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通过测量物质中各个元素的分子量和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的相对丰度,来确定样品的成分。
质谱法可以对样品进行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分析,适用于各种化学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2.核磁共振法:核磁共振法是一种测量物质中核自旋状态的方法,通过测量不同核自旋的共振频率和强度,来确定样品的成分和结构。
核磁共振法可以提供关于样品分子结构和化学环境的详细信息,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
3.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与红外光之间的相互作用,来确定样品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的方法。
物质中的化学键和功能团在红外光谱中会产生特征性的吸收峰,通过分析这些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确定样品的成分和结构。
4.紫外可见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对紫外光和可见光的吸收和散射来确定样品的成分和结构的方法。
化学物质中特定的官能团或电子跃迁能够引起特定波长光的吸收,通过测量吸收光的强度和波长,可以确定物质的化学成分。
三、化学成分分析的应用化学成分分析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对于研究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药物研发与药品质量控制:化学成分分析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确定药物中各个成分的含量和纯度,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同时,通过分析药物中不同成分的相互作用,还可以优化药物的配方和制备方法。
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检验规程
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检验规程1.目的和适用范围为确保成品的出厂检验和试验符合产品标准的要求,明确规则成品出厂检验的项目.程序和方法,特制定本文件。
本文件适用于本公司生产产品化学成分的检验。
2.引用文件GB/T223钢铁化学成分分析方法3.碳.硫分析方法碳硫联测-红外吸收法试样经高频炉加热,通氧燃烧,使碳和硫分别转化为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并随氧气流经红外池时产生红外吸收。
根据它们对各自特定波长的红外吸收与其浓度的关系,经微机运算处理,显示并打印出试样中碳.硫的含量。
本法适用于钢.铁.铁合金等样品中碳和硫的联合测定。
3.1准备作业:打开电源,预热一小时后,把氧气压力调到0.18MPa。
3.2仪器的校准:首先做三个较高碳硫的标样,取两个结果相近的结果输入标准值进行校准3.3分析:首先输入重量值之后按F1键进行分析,重复两次取平均数4.硅的分析方法试样用稀酸溶解后,使硅转化为可溶性硅酸:3FeSi+l6HNO3=3Fe(NO3)3+3H4SiO4+7NO+2H2OFeSi+H2SO4+4H2O=FeSO4+H4SiO4+3H2加高锰酸钾氧化碳化物,再加亚硝酸钠还原过量的高锰酸钾,在弱酸性溶液中,加入钼酸铵,使其与H4SiO4反应生成氧化型的黄色硅钼杂多酸(硅钼黄),在草酸的作用下,用亚铁盐将其还原为硅钼蓝。
4.1试剂:4.1.1钼酸铵溶液(50g/L);4.1.2草酸溶液(50g/L)4.1.3硫酸亚铁铵溶液(60g/L);4.1.4硅标准溶液(20g/mL)仪器721等类型的光度计。
4.2分析步骤称取0.05克样品放入250ml锥形瓶中,加热溶解至冒大泡,取下加入10ml 氨性钼酸铵震动10秒,加入2.5%草酸,1%硫酸亚铁铵,用721等类型的光度计于660nm波长测定吸光度。
4.3结果计算:硅的含量为标样含量/标样吸光度×待测样吸光度5.锰的分析方法亚砷酸钠-亚硝酸钠容量法原理:试样用混酸(硫.磷混酸或硫.磷.硝混酸)溶解MnS+H2SO4=MnSO4+H2S3Mn+8HNO3=3Mn(NO3)2+2NO+4H2O3Mn3C+28HNO3=9Mn(NO3)2+10NO+3CO2+14H2O在酸性介质中,以硝酸银为催化剂,用过硫酸铵氧化二价锰至七价锰2Mn(NO3)2+5(NH4)2S2O8+8H2O ag+-2HMnO4+5(NH4)2SO4+4HNO3+5H2SO4反应完毕后加氯化钠除去银离子,然后用亚砷酸钠-亚硝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高锰酸至红色消失为终点。
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原理
常见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原理⑴滴定分析根据滴定所消耗标准溶液的浓度和体积以及被测物质与标准溶液所进行的化学反应计量关系,求出被测物质的含量,这种分析被称为滴定分析,也叫容量分析。
利用溶液4大平衡:酸碱(电离)平衡、氧化还原平衡、络合(配位)平衡、沉淀溶解平衡。
滴定分析根据其反应类型的不同,可将其分为:(a)酸碱滴定法:测各类酸碱的酸碱度和酸碱的含量;(b)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具有氧化还原性的物质;(c)络合滴定法:测金属离子的含量;(d)沉淀滴定法:测卤素和银。
⑵重量分析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选择合适的化学反应,将被测组分转化为一种组成固定的沉淀或气体形式,通过钝化、干燥、灼烧或吸收剂的吸收等一系列的处理后,精确称量,求出被测组分的含量,这种分析称为重量分析。
二光谱分析根据物质的光谱来鉴别物质及确定它的化学组成和相对含量的方法叫光谱分析.其优点是灵敏,迅速.根据分析原理光谱分析可分为发射光谱分析与吸收光谱分析二种;根据被测成分的形态可分为原子光谱分析与分子光谱分析。
光谱分析的被测成分是原子的称为原子光谱,被测成分是分子的则称为分子光谱。
原理:发射光谱分析是根据被测原子或分子在激发状态下发射的特征光谱的强度计算其含量。
吸收光谱是根据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通过样品蒸汽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吸收被测元素的光谱后被减弱的强度计算其含量。
它符合郎珀-比尔定律:A= -lg I/I o= -lgT = KCL式中I为透射光强度,I0为发射光强度,T为透射比,L为光通过原子化器光程由于L 是不变值所以A=KC。
物理原理:任何元素的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外电子按其能量的高低分层分布而形成不同的能级,因此,一个原子核可以具有多种能级状态。
能量最低的能级状态称为基态能级(E0=0),其余能级称为激发态能级,而能最低的激发态则称为第一激发态。
正常情况下,原子处于基态,核外电子在各自能量最低的轨道上运动。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教案:化学分析实验方法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教案:化学分析实验方法化学分析实验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化学分析实验是一种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分析化合物的成分和结构的方法。
化学分析实验方法具有既科学又实用的特点,能够对物质进行精细化分析,帮助我们了解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并且可以为生产实践提供有用的信息和指导。
一、化学分析实验方法的基本原理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化合物组成和相应的物理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采用适当的方法验证或确定化合物的成分和结构。
化学分析实验方法侧重于定量和定性分析,以支持化学反应的研究和化学制品的生产。
在化学分析实验中,经常使用化学试剂和仪器,从而可以得到更为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二、化学分析实验方法的内容化学分析实验方法常见的内容包括:酸碱滴定、重量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沉淀反应、颜色反应等。
1、酸碱滴定酸碱滴定是化学分析实验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应用极为广泛。
酸碱滴定是利用酸碱指示剂随着酸碱中和作用的进行,发生颜色变化的现象,根据滴定剂的种类和用量,计算出待测物质的含量或浓度。
酸碱滴定用于土壤检测、药品分析、水文测试、电解质分析、氨基酸分析等领域中。
2、重量分析重量分析是化学分析实验中另一个重要的方法。
重量分析就是根据试样中物质的质量下降量,来确定已经剥离的物质的质量。
重量分析常用于药品质量检验、食品成分分析、工业物质成分分析等实践中。
3、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在定量分析、物质结构研究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原理,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颜色变化和电性变化来分析某一化学品的性质和成分。
4、沉淀反应沉淀反应是一种通过沉淀质的形成来反映待测物质的含量或成分的化学反应。
沉淀反应常用于环境污染检测、地下水质量测定、水污染处理等领域中。
5、颜色反应颜色反应是一种通过颜色变化来反映化学反应的化学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基于颜色反应的原理进行实验,通过化学反应后产生的颜色变化来分析物质的组成及结构。
化学成分分析基础知识
化学成分分析基础知识化学成分分析是化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通过分析样品中的化学成分,确定样品中各种元素和化合物的含量和比例,有助于深入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和结构。
本篇文章将介绍化学成分分析的基础知识,涉及样品前处理、常用分析技术以及数据处理等方面。
一、样品前处理在进行化学分析前,需要对样品进行前处理。
这个过程旨在去除样品中的干扰物、加速反应,使数据更加准确可靠。
通常,样品前处理分为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微波处理三类。
1.物理处理物理处理主要是通过对样品进行粉碎、干燥、筛选和消解等手段来减少样品中的大小、形状不一和颗粒分布不均的干扰。
其中,消解是一种重要的前处理方法,它主要是通过强酸和强碱的反应来分解样品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使得分析过程更加稳定和可靠。
2.化学处理化学处理主要包括溶解样品、滤过、稀释、萃取等过程。
这个过程通常使用化学试剂,如酸、碱、有机试剂、离子交换树脂等。
其中,溶解是一种最常见的处理方法,主要是将样品溶于合适的溶液中,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检测。
滤过则可以去除样品中的悬浮物和杂质,稀释则可以改变样品浓度,使分析更加精确。
3.微波处理微波处理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样品前处理方法,它主要通过微波射频的作用来实现样品的消解、萃取和溶解等处理。
相比于传统的溶解和消解方法,微波处理具有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更小的污染和更少的试剂使用量等优点。
二、常用分析技术1.光谱技术光谱技术是研究物质分子能量结构和振动状态的重要分析方法。
它主要包括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原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旋光光谱等多种技术。
其中,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在化学成分分析中应用最为广泛。
它们可以用来快速准确地确定物质结构、组成和功能等信息。
2.色谱技术色谱技术是一种分离和分析样品中化合物的方法,其原理是根据化学成分的特性在不同的介质中发生分离。
通常,色谱技术主要分为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两大类。
其中,气相色谱的分离机理是物质在蒸汽状态下根据相互作用在某种固定相上的不同吸附强度而分离,因而适用于分离挥发性有机物;液相色谱则主要是利用在柱子中的液相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来进行分离。
化学成分分析
化学成分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成分分析技术也在取得飞速进步。
它已经成为有效的测定、检测和估算物质中各种元素的比例及其在特定环境中变化的重要方法。
一般来说,化学成分分析技术是以各种形式的物质中元素或物质的组成变化为对象,利用化学工程、计算机技术和控制系统等工具的集成技术,采用光谱法、电解分析法,及其他分析技术,进行分析检测测量,得到各种物质的组成分析结果。
化学成分分析技术主要应用于工业、医药、农业等领域,目的是准确测定各种物质的组成,了解不同物质、物体及材料的成分特征,以满足不同领域发展的需要。
例如,以医药制品材料为例,需要对药物成分、药物配方及药品性能等进行全面分析,以保证其安全性和质量,满足药品的质量发展;而在工业制造方面,化学成分分析技术可以准确测定要制造的产品所需的材料的特性,以期提高制造品质和提高可靠性。
此外,化学成分分析技术还可用于测定特定物质的物理性质,如溶解度、酸碱性、吸收、稳定性等,以精确控制物质的品质,满足用户对特定物质的要求。
而在生命科学领域,化学成分分析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分析不同级别的组织或细胞中各种元素的分布情况,为研究细胞及生命机理提供有力保证。
从上述表述可以看出,化学成分分析技术是一项多功能、多方面的新技术,其发展趋势也将会持续推进未来的新技术发展,为解决各行各业的课题提供有力保证,并对人类的文明生活带来重要的影响。
化学物质的化学分析方法
化学物质的化学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方法是分析化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通过一系列实验操作和分析技术,对化学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确定其物质组成和性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并简要探讨其原理和应用。
一、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是利用物质吸收、发射、散射等光谱现象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其中,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原子吸收光谱等是常用的光谱分析技术。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通过测定物质在紫外或可见光波段的吸收特性来分析物质的分子结构以及浓度。
该方法广泛应用于药物、环境、食品等领域的分析。
红外光谱法则利用物质在红外光波段的吸收和散射现象,通过测定物质所吸收或散射的红外光谱,推断其分子结构和官能团。
它在有机化学合成、化工制药、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利用化学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通过测定样品中化学元素吸收光强度的变化,可以确定样品中特定元素的含量。
二、色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是一种分离和测定混合物中化合物的方法。
其中,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是最常用的色谱技术。
气相色谱法是将气相样品通过色谱柱,利用不同成分在固定相上的分配系数差异实现物质分离的方法。
它广泛应用于环境、食品、石油、医药等领域的分析。
液相色谱法则是通过将待测物质溶解在流动相中,利用样品中不同成分在固定相上的吸附与洗脱特性实现物质分离的方法。
液相色谱在生物医药、环境检测和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三、质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是一种利用分子或原子离子质量按质量与电荷比进行测定的方法。
质谱技术凭借其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逐渐成为现代分析化学的利器。
质谱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成分分析、结构鉴定和定量测定。
它在新药研发、环境污染监测、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电化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原理和方法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技术。
电化学方法包括电位滴定法、电解法、电化学测量法等。
电位滴定法通过测定滴定过程中电极电位的变化来确定物质的含量或滴定终点的方法。
化学成分分析
化学成分分析化学成分分析是科学界一个研究领域,它涉及到用仪器对物质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用于进行物质的鉴别或者确定某物质特征。
一般来说,化学成分分析有两种类型:分析化学和分子生物学。
分析化学涉及到测定物质本身的化学性质,因此测定的参数囊括了:分子的量子计数(QCH)、溶解度(DS)、元素或构成物的组成(CC)、离子对象的比例(IP)等。
分析化学的方法涉及到物理分析法,如电色谱法(ES)、离子交换法(IEX)、质谱法(MS)、NMR等、以及不同的化学法,如酸-碱分析(AP)、比表面积分析(SSA)、沉淀试验(PDT)等。
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则涉及到物质分子结构的描述,以及其在生物体内的表达。
通常来说,分子生物学分析包括了系统进化分析(SA)、蛋白质组学(PP)、碳水化物分析(CHA)、分子进化分析(MEA)、基因组学(CG)、元素分析(EA)、代谢组学(MA)等方法。
分析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各自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分析化学可以更精确地测定物质的化学组成,而分子生物学则可以测出更多关于物质分子结构和生物过程中分子表达的信息。
技术日新月异,科技发展令现代化学分析方法和技术有了极大进步,“分子分析”得到了显著发展,并逐渐成为检测分析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分子分析”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定物质的“分子组成”来鉴定物质的结构,推导出物质的性质和特征,或通过求物质的“分子表达”来探究物质的生物功能。
目前,经典的分子分析技术主要有质谱分析(MS)、ION离子色谱(ICP)、元素分析(EA)、NMR波谱分析(NMR)、质量光谱分析(MS)、活性投射X射线(XRD)等。
在现代社会人们追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食物质量,特别是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食品安全方面,化学成分分析能够提供便利,不仅用于查验原料、判断品质,还可用于测定添加剂、广泛用于有机氮检测、定量检测食品毒素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成分分析技术也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不仅可用于材料分析,也可用于分析农产品营养成分,特别是分子生物学分析技术,其应用领域更加广泛,可以用于微生物分析、抗生素检测、原料药测定、疾病基因检测等等。
化学成分分析报告
化学成分分析报告一、引言化学成分分析报告是对样品中各种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结果汇报。
本报告旨在对所分析样品的化学成分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以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二、样品信息•样品名称:待分析样品A•样品来源:某化工公司•样品编号:001•分析日期:2022年9月1日三、分析方法1. 样品准备样品A经过粉碎、过筛等处理,得到粒径均匀的颗粒样品。
2. 样品分析样品A的化学成分分析采用了传统的实验室分析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元素分析首先,对样品A进行了元素分析,使用了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进行测定。
结果显示样品A主要含有以下元素:•碳(C)含量:20%•氧(O)含量:40%•氮(N)含量:10%•硫(S)含量:5%•钙(Ca)含量:15%•铁(Fe)含量:10%(2) 功能性成分分析接着,对样品A的功能性成分进行了分析。
通过红外光谱仪(IR)和核磁共振仪(NMR)的测试,得到了以下结论:•样品A中含有苯环结构和羧基官能团,可能具有酸性物质的特性。
•样品A中还发现了醇和醚官能团,可能具有一定的溶解性和稳定性。
3. 结果与讨论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样品A是一种具有一定酸性和溶解性的化合物。
2.样品A中含有较高的碳、氧和钙含量,可能与其特殊的功能性有关。
3.样品A中的苯环结构和羧基官能团可能是其酸性的来源,这对于相关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论通过化学成分分析报告,我们对样品A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描述。
结果表明样品A具有一定的酸性和溶解性,含有较高的碳、氧和钙含量。
对样品中苯环结构和羧基官能团的发现,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四、附录附录部分包括了实验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和分析方法的相关参数等信息,以便于读者对实验过程有更全面的了解。
1. 仪器设备•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红外光谱仪(IR)•核磁共振仪(NMR)2. 分析方法•元素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功能性成分分析:红外光谱法(IR)、核磁共振法(NMR)五、参考文献[1] Smith, A. B., & Johnson, C. D. (2020). Analysi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45(2), 78-92.[2] Li, L., Wang, S., & Zhang, H. (2019). Functional group analysis by infrared spectroscopy. Spectroscopy Letters, 52(3), 168-18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例:
5Ca(NO3)2+3(NH4)2HPO4+4NH4OH= Ca5(OH)(PO4)3↓+10NH4NO3+3H2O
用奈氏试剂检查Ca5(OH)(PO4)3中是否还有NH4+离子,
用含有Ca2+或PO43—离子的溶液检查该反应是否完全进行,即 上清液中是否有过剩的Ca2+ 或PO43—离子。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有机化合物电子跃迁能级示意图
外层电子吸收紫外或可见辐射后就从基态向激发态(反键轨道)跃迁。 主要有四种跃迁所需能量ΔΕ大小顺序为: n→π* < π→π* < n→σ* < σ→σ*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远紫外区 π σ σ* n
10 100 200
近紫外区 π*
可见区
n
σ*
300 400
元素分析
滴定分析局限
有时候反应不是唯一的,还需要进一步的实 验证实;
反应终点的判断存在一定的误差; 判断的依据有颜色的改变,否则不能进行。
电化学(滴定)分析法
优点:
不需用指示剂指示终点 不受溶液颜色、浑浊等的限制 在突跃(pH、pM、pX、等的突跃)较小和无合适指 示剂的情况下,可以很方便地使用电位滴定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 定性分析
• 对比法:把未知试样的紫外吸收光谱图同标准物质的光谱 图进行比较
– 分子或离子对紫外光吸收只是它们含有的生色团和助色团的特征, 而不是整个分子或离子的特征,仅靠紫外光谱对未知物进行定性 是不可靠的;
• 参照Woodward和Scott规则以及其它方法配合应用广泛, • 例如:药物分析。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
屈树新
西南交通大学 材料先进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分析测试中心
物质的结构分析
• 进行物质结构分析方法主要有3大类
– 各种衍射技术
• 直接和精确测定分子和晶体结构的方法
– 长程(long term)的结构 – 固体(粉末、薄膜等)
– 各种光谱技术
• 红外光谱、激光拉曼光谱、紫外光
电导、电位、电解、库仑极谱、伏安
滴定分析
分 析 化 学
发射、吸收,荧光、光度 气相、液相、离子、超临 界、薄层、毛细管电泳 红外、核磁、质谱
元素分析
• 化学分析:
测试样品为 液体
– 化学滴定、电化学……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S)、原子吸收 (AAS)、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 • ESCA:Electron Spectroscopy for Chemical Analysis 化学分析用电子能谱 测试样品为 – EDS: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a 固体 – XPS: X光电子能谱
• 酶电极、组织电极、免疫电极、微生物电极
– 应用:各种类型的生物电化学传感器;以气敏生物传 感器监视呼吸机;酶联免疫传感器作传染病的诊断; 用DNA探针技术作DNA鉴定
生物电化学分析方法
自动电位滴定仪
• 原理:滴定过程中电极电位等电性能的突跃来 指示滴定终点的一种分析方法。 • 电位滴定方法
– 酸碱滴定
克服了用人眼判断终点造成的主观误差 提高了测定的准确度 易于实现滴定的自动化
常见的仪器分析方法一
电导法
直接电导法
电导滴定法
直接电位法(pH)
电位分析法
电位滴定法
电化学分析法
电解分析化学 库仑分析法 极谱法和伏安法 光谱电化学 生物电分析化学
化学性能分析
• 定义
– 根据物质的电学及电化学性质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简单的生色团由双键或叁键体系组成,如乙烯基、羰基、亚硝基 、偶氮基—N=N—、乙炔基、腈基—C㆔N等。
助色团:
有一些含有n电子的基团(如—OH、—OR、—NH2、—NHR、— X等),它们本身没有生色功能(不能吸收λ >200nm的光),但当它们 与生色团相连时,就会发生n—π 共轭作用,增强生色团的生色能 力(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且吸收强度增加),这样的基团称为 助色团。
确定电位滴定终点的方法
E-V曲线法
ΔE/ ΔV-V曲线法
滴定曲线的拐点即是电动 势随滴定体积的变化率 (dE/dV)最大处。
Δ2E/ Δ2V-V曲线法
化学性能分析
• 生物电化学分析方法
– 一个新的、活跃的领域;
– 生物电极:将生物化学与电化学分析原理结合研制的 新型电极,对生物分子或有机化合物的检测具有高选 择性或特异性;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 紫外与可见光光度法
– 200-800nm光谱区域内分子吸收光谱; – 200-400nm( 近)紫外, 氘灯 ;400-780nm可见光,钨灯; – 小于200nm的远紫外区,气体吸收强,因此必须在真空中,
而且很少有透明试剂,常为薄膜检测,设备昂贵
• 设备
– 紫外分光光度法 – 可见分光光度法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当分子吸收外界的辐射能,总能量变化
ΔE总= E0+Δ E电子+ Δ E振动+ Δ E转动+E平动
E电子:1-20eV, 对应的波长1230-62nm, 紫外-可见光区的波长为200-800nm。 E振动(0.05~1eV )+E转动(0.005~0.050eV) :红外吸收光谱 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吸收光谱属于分子光谱 Δ E电子> Δ E振动> Δ E转动,因此,发生电子能级跃迁时, 必然伴随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所以是一个吸收带, 并伴有一定的精细结构。
• 阳极反应:H2O = 1/2O2+2H+ +2e • 阴极反应:2 H2O =H2 +2OH- -2e
– 沉淀滴定
• 阳极反应:Ag=Ag+e (Pb=Pb2++2e)
– 氧化还原滴定
• 阴极反应: HgY+2e = Hg+Y
– 络合滴定
• 阳极反应: 2Br- = Br2+2e 2I- = I2+2e
– 结构分析
– 含共轭体系
• 无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 络合物的吸收-电荷转移吸收光谱 – 镧系和锕系离子的吸收(含d和f电子) – 过渡金属元素的吸收(含d和f电子)
• 化合物纯度的检测
– 如果某化合物在可见或紫外区有较强的吸收带,可 利用吸光度检查它的纯度 – 定量测定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 基本原理
– 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
• 分子中的价电子的跃迁而产生的
– 分子轨道理论
•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有几种不同性质的价电子
– – – – 形成单键的σ电子; 形成双键的π电子; 未成键的n电子; σ * 和π *分别为反键轨道。
• 当它们吸收一定能量后,这些价电子将跃迁到较高的能级
吸收曲线的讨论:
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 同。吸光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 吸收波长λmax 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线 形状相似λmax不变。而对于不同物质, 其吸收曲线形状和λmax则不同。
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为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
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在某一定波长下吸光度 A 有差异,在λma 处吸光度A 的差异最大。此特性可作为物质定量分析的依据。 在λmax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大,所以测定最灵敏。吸收曲 线是定量分析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重要依据。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研究200-800nm光谱区域内物质对光辐射吸收的 一种方法; 可见 微波
X射线
紫外 中红外 近红外 远红外 无线电波
10 9
10 7
10 5
10 3
10 1
10 -1
-3 10
-5 10
Wavenumbers
核转变
-5 10
电子跃迁 10-3
-1 10
吸收曲线的讨论
• 吸收光谱的波长分布是由产生谱带的跃迁能级间的能量 差所决定,反映了分子内部能级分布状况,是物质定性 的依据。 • 吸收谱带强度与分子偶极矩变化、跃迁几率有关,也提 供分子结构的信息。通常将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得的摩 尔吸光系数εmax也作为定性的依据。不同物质的λmax 有时可能相同,但εmax不一定相同; • 吸收谱带强度与该物质分子吸收的光子数成正比,定量 分析的依据。
• 通过化学反应生成一些肉眼可见的沉淀或颜色来判断是否 含有某种元素。
• 试样可以是液体或固体。
– 方法:参照国标或化学检测手册。
– 优点:简单、方便、快捷等。
– 缺点:有时候反应不是唯一的,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 证实;反应终点的判断存在一定的误差;判断的依据 有颜色的改变,否则不能进行。
元素分析
• 化学滴定分析
π*
n
π*
500
600
700
800
波长nm
有机化合物电子跃迁所处的波长范围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M + h M* M + 热
基态 激发态 E1 (△E) E2
E = E2 - E1 = h
M + 荧光或磷光
量子化 ;选择性吸收;
分子结构的复杂性使其对不同波 长光的吸收程度不同; 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照射,测吸光 度— 吸收曲线与最大吸收波长 max;
非 旋光法 光 谱 光散射法 法 偏振法
常见的仪器分析方法二
发射光谱法
原子发射光谱法 分子荧光光谱法 分子磷光分析法 化学发光分析法
光 拉曼光谱法 谱 法
光学分析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吸收光谱法 顺磁共振光谱法 红外光谱法 核磁共振光谱法 折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