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七》教案+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七》教案+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个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民间故事”。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的民间故事,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本单元包含了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语文素养评价等多个部分,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民间故事这一题材,他们可能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中的细节和深层次的意义可能理解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

2.互动教学法: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读写结合法:通过阅读和写作的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文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相关资料:收集一些民间故事的相关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写作纸张:为学生准备写作所需的纸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民间故事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民间故事,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然后为学生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尝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文学创作。

2.能够理解对话中人物间的多重意思和情感。

3.能够理解古诗词表达的感情和意境。

4.通过学习小说,能够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文学创作。

难点:理解古诗词表达的感情和意境。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

2.课堂互动法。

3.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引导学生通过描绘一副美丽的图画来回忆使用比喻手法的做法,并引出比喻的定义和分类。

2.学习篇章《翩翩舞者》(1)预读环节,学生阅读并理解生字生词。

(2)讲解文章,概括文章大意和文学修辞手法。

(3)分析比喻的修辞手法,让学生自己构思一段经过比喻修饰的小说。

(4)小组合作,小组分享小说内容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3.课堂互动,学习古诗词《山中送别》(1)课前学生预习整首诗,了解其背景,了解唐诗的起始和结束两句话的作用。

(2)在学生指导下,逐一解读诗句,理解其奥妙。

(3)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唱和,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4.学习小说《鲁镇公安》(1)师生共同朗读本文,让学生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性格特点。

(2)学生自由观察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思路整合和逻辑推理。

(3)小组合作输出总结性的文章,同时展开小组内部的辩论和探究。

5.结尾设计通过小结来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回顾所学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此节课的教学效果,列举难点及其解决方法。

二、教学反思此次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使用了情境教学法、课堂互动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

在课堂互动环节中,我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参与互动,互相发言、互相讨论,让学生得到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体验。

例如,在学习小说《鲁镇公安》时,我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思路整合和逻辑推理,小组内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和探究,使学生学有所得。

但是在教学中还存在问题,如学生参与度较低的问题。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7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7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7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7单元的一部分,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之美”。

本课主要通过优美的文字和形象的描绘,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护自然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对于描绘自然景物的文章,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生活经验去理解和感受。

但部分学生对于一些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结构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理解和感受自然之美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描绘自然景物的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同时,采用分组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3.生字词卡片4.分组讨论的表格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倾听课文的朗读,初步感受课文所描绘的自然之美。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课文中描绘的自然之美。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和复杂句子结构,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子结构,描述自己身边的自然景观。

5.拓展(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如何保护自然环境,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措施。

统编版五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七》优质课堂教学教案

统编版五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七》优质课堂教学教案

统编版五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七》优质课堂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形式结构。

2.培养学生热爱诗歌,懂得欣赏诗歌的能力。

3.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能准确朗读课文,理解并体会其内涵。

•难点:理解诗歌的抒情特点,感受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园地七》2.多媒体课件3.黑板、粉笔四、教学过程第一节课前准备1.导入课题:通过播放相关的音频或视频,唤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接触诗歌,增加学习的乐趣。

第二节教学核心1.课文朗读:让学生轮流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

2.诗歌赏析:指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抒情特点,理解其中含义。

3.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创设情境:通过教师讲解和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背后的意境。

第三节课堂总结1.回顾学习内容: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2.练习巩固:安排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水平。

3.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就诗歌中的难点部分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解答。

五、课堂延伸1.创作诗歌: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或自身经历创作诗歌。

2.诗歌朗诵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充分的情境创设和学生互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文素养。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多结合实际生活和学生的兴趣点,进一步提升诗歌教学的效果。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语文园地七》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语文园地七》教案

语文园地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语文园地七》中的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等内容,理解文学作品的含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内涵,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难点:帮助学生在鉴赏文学作品时深入挖掘其意义,提升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三、教学内容安排1.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诗词鉴赏•第二课时:文言文阅读•第三课时:综合运用2.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诗词鉴赏•学习并鉴赏《石竹花》这首古诗,理解其中的意蕴和情感表达。

•分析诗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启发学生对诗歌的感悟。

第二课时:文言文阅读•学习《岳阳楼记》这篇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文学价值。

•分析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帮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第三课时:综合运用•进行综合性学习和讨论,让学生通过诗词和文言文的比较,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练习写作,让学生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展现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和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讨论式教学法: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词和文言文。

五、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诗词鉴赏•导入:播放相关视频或音频,引入《石竹花》的主题和情感。

•学习:解读《石竹花》的具体内容,分析诗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操练:让学生朗读诗歌并讨论其中的情感表达和意义。

•总结:归纳诗歌的主题和感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第二课时:文言文阅读•导入:介绍《岳阳楼记》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逐段讲解《岳阳楼记》,分析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操练:让学生朗读文言文并理解其中的意义,讨论作者的写作手法。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 七》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 七》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七》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把握材料关键信息。

2.能够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独立理解和判断能力。

3.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精心准备教案,熟悉课文内容,准备好课堂互动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语文园地七》课文,准备提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当天本课的主题、提出问题或者展示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 学习《语文园地七》(20分钟)学生先进行课文朗读,然后教师讲解生字解释,语文知识点,并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理解和讨论。

学生可以互相讨论或者小组讨论,提升语文运用能力。

3. 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选择合适的案例,让学生理解案例,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独立思考能力。

4. 课后练习(10分钟)教师布置相应的课后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巩固当天所学内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在课上可以展示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本。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让学生保持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延伸阅读希望学生能够在课上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鼓励学生多读一些与该文内容相关的其他书籍,增加阅读量。

通过多角度的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六、结束语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主思考、独立分析,教师要做到引导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第1课时教
案(集体备课)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文本大意,把握主题;
2.能够通过联想,理解诗歌的含义;
3.能够用诗歌体裁的方式表达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 2. 认真体会诗歌所传达的含义。

难点: 1. 对诗歌中涉及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
1.教材《语文园地七》第1课时教材内容;
2.软笔、课堂小黑板。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简短介绍引入本课的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诗歌《春风的声音》(15分钟)
1.教师朗读诗歌,学生跟读;
2.小组合作,讨论诗歌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3.学生课前准备的诗歌创意对对联,展示。

3. 诗歌鉴赏(20分钟)
1.学生轮流介读诗歌;
2.分组讨论,表达对诗歌的想法和感受;
3.整理各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

4. 诗歌创作(25分钟)
1.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感受,创作一首与春天相关的诗歌;
2.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修改;
3.学生代表朗读自己的诗歌作品。

5. 小结(5分钟)
教师对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情感传递。

课后作业
1.完成《春风的声音》课文背诵;
2.继续思考并写作一些与春天相关的诗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审美
情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将诗歌的美感融入到生活之中。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老师和同学们认真学习和参与讨论,共同提高。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词语“前言”、“传说”、“寓言”的含义及特点;2.能够理解文中的寓言故事内容,并学会总结寓言的寓意;3.掌握使用说、写两种方式表达文学作品中的观点和看法。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中重要内容;2.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写作的能力,提升表达能力;3.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园地七》课文及相关练习题;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3.学具:学生练习册、作业本等;4.辅助资料:有关寓言故事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三、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1.引入话题:通过展示相关寓言故事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第二部分:学习和探究1.学习课文:“语文园地七”中的寓言故事;2.课文解读: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和主题;3.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课文的主要观点和意义。

第三部分:实践和体验1.合作写作:学生分组,通过合作写作方式,讨论并展示自己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及总结;2.展示与分享: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师生共同点评。

第四部分:巩固和拓展1.课文复述: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对课文的复述,加深对内容的理解;2.拓展阅读:推荐相关寓言故事,鼓励学生独立阅读,并准备分享心得体会。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寓言故事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升了合作学习的精神。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习题,并检查答案;2.写一篇关于寓言故事的小作文,体现自己对寓言的理解和思考。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通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 七》优质课教案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 七》优质课教案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七》优质课教案一、教案概述本节课为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七》的优质课教案,主要围绕课文内容展开,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全面了解《语文园地七》的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知识点;2.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态度。

三、教学准备1.课本《语文园地七》;2.多媒体设备;3.教学PPT。

四、教学步骤一、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2.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预热课堂气氛。

二、展开1.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字词和句子。

2.分析课文结构,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3.进行课文朗读,引导学生模仿跟读,提高语感。

三、拓展1.精读课文,进行深入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诗意和文学特点。

2.设计小组讨论或写作活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展开个人见解。

四、总结1.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展示学生的优秀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学习。

五、课堂反馈1.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的优点,指出需要改进之处。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课堂互动。

3.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

六、教学反思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效果。

2.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

3.提出改进意见,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以上为本节课《语文园地七》的优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语文园地七》课文的内容,理解课文主旨,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语文园地七》课文的基本内容和重要词语。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含义,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课本《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记录表。

2.教具准备:黑板、彩色粉笔、幻灯片等。

3.学生准备:学生复印品、语文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导入本节课的话题,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理解课文内容。

2.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分析课文的结构。

3. 开展讨论1.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行课文理解的讨论。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相关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 拓展延伸教师展示相关课外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拓展延伸,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学生的学习收获。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设计中,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全面理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通过课文讨论和拓展延伸,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营造了积极的学习氛围。

经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课文理解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生词的讲解和课文结构的分析,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希望通过持续的教学实践和反思,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希望以上内容符合您的要求,请查收。

如有其他需求或补充,欢迎指出。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7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7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7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围绕着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展开,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乐器的特点和地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识,并通过诗歌朗诵和地方文化的介绍,激发学生对乡土情怀的关注,引导学生构建对故乡的独特情感。

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中国传统乐器的特点和地位,掌握古希腊神话故事的基本情节,掌握和表演诗歌的朗诵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识,激发学生对乡土情怀的关注,引导学生构建对故乡的独特情感。

3.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传统乐器的特点和地位,古希腊神话故事的基本情节,诗歌的朗诵技巧。

•难点:古希腊神话故事的理解和诠释,诗歌朗诵中音、声、情的统一。

4.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国传统乐器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模型介绍中国传统乐器,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学习:学生了解中国传统乐器如二胡、琵琶的特点和地位,师生共同分析和探讨。

3.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传统乐器的了解和感受。

4.总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对传统乐器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课时:《诗人之夜》朗诵1.导入:播放诗歌《诗人之夜》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诵训练,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

3.表演:每组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表演,展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

4.反思:师生共同反思朗诵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引导学生继续提高朗诵技巧。

二、教学反思本单元教学设计紧密围绕传统文化和乡土情怀展开,学生通过学习传统乐器和诗歌朗诵,不仅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也培养了学生对乡土情怀的关注和热爱。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于古希腊神话故事的理解和诠释并不深入,部分学生在诗歌朗诵中表现不够准确和生动。

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强化教师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和讲解,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获得知识,更能感悟情感,提升自身修养。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优秀备课说课稿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优秀备课说课稿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优秀备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课文,感受语文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文内容丰富,包含了许多有趣的语文知识和文学常识,如词语解释、成语故事、文言文阅读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课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但是,由于个体差异,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如词语解释、成语故事、文言文阅读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语文知识的掌握。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文言文阅读和成语故事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启发式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课堂练习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语文小游戏,引导学生进入语文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教材中的注释和提示,理解课文内容。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4.课堂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和拓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七单元,主要包括了“口语交际”、“阅读理解”、“写字”和“作文”四个部分。

本课时主要针对“口语交际”和“阅读理解”两部分内容进行教学。

教材以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贯穿始终,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口语交际和阅读理解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部分学生在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关注和指导。

同时,学生对于不同文体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所不同,需要在教学中针对性地进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综合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口语交际:如何运用恰当的语气、表情、肢体语言进行有效的表达和沟通。

2.阅读理解:如何抓住文章的主旨,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准备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与本节课相关的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考。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部编五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七》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七》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七》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掌握句子的成分和基本语法知识。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精心准备教学内容,熟悉文章背景和要点;–准备教学PPT,以图表结合的方式呈现内容;–准备相应的教学素材和课堂活动。

2.学生准备:–学生无需提前准备,但鼓励提前阅读相关课文,有助于课堂效果。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利用教学素材或教学PPT导入课题,引发学生对《语文园地七》的兴趣。

第二步:整体阅读•让学生整体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和主要内容。

第三步:重点解读•指导学生重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并进行适当讲解。

第四步: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文章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第五步:语文游戏•设计有趣的语文游戏,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增加课堂气氛。

第六步:课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内容,检验掌握程度。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语文园地七》的兴趣较高,通过小组讨论和语文游戏的方式,学生参与度较高,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下节课的准备中,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增加相关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运用能力。

以上是本次优质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园地七》的内容,提高语文能力,培养综合素质。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诗歌《白纸扇》,理解诗歌背后的情感表达,学习汉字拼音拼写。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分享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白纸扇》诗歌的理解和诗意表达。

•难点:学生如何能够理解诗歌诗意背后的情感表达,如何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表达。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白纸扇》诗歌,准备PPT或黑板报,准备尚方宝剑APP等汉字学习辅助工具。

2.学生准备:提前布置学生课外阅读任务,鼓励学生写下自己对《白纸扇》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1. 诗歌欣赏•让学生集体朗读《白纸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向学生介绍《白纸扇》的背景和作者。

### 2. 诗歌理解•老师逐句解读《白纸扇》,引导学生理解其中所表达的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和意象,并展开想象与表达,分享给全班。

### 3. 汉字拼写•利用尚方宝剑APP等工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听写记忆进行汉字拼写练习。

•在学生校对错字的同时,进行语文素养评价。

### 4. 课堂小结•回顾当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自由发言总结对《白纸扇》的理解和感受。

•布置《白纸扇》的课后拓展阅读任务。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白纸扇》这首诗歌的理解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学生的汉字拼写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并且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加强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表达的多样性。

六、板书设计《白纸扇》1. 诗歌欣赏2. 诗歌理解3. 汉字拼写。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包含了童话故事、古诗、现代文阅读和写作训练。

本章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基础,对于童话故事和古诗类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然而,学生在理解复杂句子和文学作品深层含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欣赏和分析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的阅读和写作技巧,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复杂句子和深层含义。

2.欣赏和分析文学作品的风格和特点。

3.运用阅读和写作技巧进行实践。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3.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和朗读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和相关文学作品的教学材料。

2.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几章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本章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童话故事、古诗和现代文阅读。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每篇文章的主题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针对每篇文章,设计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进行操练。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巩固(10分钟)针对每篇文章,设计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进行巩固。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和写作技巧,进行实际操作。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文学鉴赏活动,如分析文学作品的风格和特点。

【部编版】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精品教案

【部编版】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精品教案

《语文园地七》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景物描写的方法,品味语言的魅力。

2.学习制作元旦海报。

3.练习把一个画面写具体。

4.积累背诵《渔歌子》,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重点:1.了解景物描写的方法,练习把一个画面写具体。

2.积累背诵《渔歌子》,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宋] 苏轼美丽的景色人人喜爱,正如苏轼所说,一样的景色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美,同样,一样的景色不同的人描述出来也不一样,今天,老师领着大家一起去品味美景佳句吧。

二、交流平台1.品味积累。

(1)读一读课文《鸟的天堂》中描写大榕树的句子。

说一说你的感受。

预设:作者笔下的榕树枝繁叶茂、翠色欲滴,大得令人惊叹。

这两段静态描写让我感受到榕树旺盛的生命力。

(2)读一读课文《月迹》的第二段。

感受作者笔下月亮的变化。

预设:月亮像个淘气的孩子,顺着竹帘格往上爬,竟然跑到穿衣镜里去了。

这一段的动态描写把月亮慢慢升高的过程写得既活泼又有趣。

2.小组交流描写方法。

(1)描写景物的方法很多, 可以对景物进行静态描写。

当景物处在静止状态时,可以用细腻的笔触对景物加以细致的描摹,力求把景物的特点表现出来,从而给读者留下清晰、完整、深刻的印象。

(2)景物描写也可以写出景物的变化过程。

景物往往处在变化中,把这种变化过程详尽地表述出来,不仅可以更好地描绘出景物的特点,还能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3.牛刀小试。

下面的句子好在哪里?(1)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出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预设:这两句话采用对比的写法,写出了明亮的月夜的安静美与暗夜中萤火虫翩翩飞舞的灵动美。

(2)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 七》优质课教案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 七》优质课教案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七》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口语交际、习作和阅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如何与人交流,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但对于如何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此外,学生的阅读能力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能够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3.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口语交际: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有效的交流。

2.阅读:如何理解文章内容,提取关键信息。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定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同时教师与学生互动,及时给予反馈。

在阅读教学中,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园地七》2.PPT课件3.相关阅读材料4.课堂活动用品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幅美丽的花园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花园的喜爱之情,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首先,讲解口语交际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然后,介绍阅读的方法,如何理解文章内容,提取关键信息。

3.操练(15分钟)分小组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予反馈。

同时,让学生自主阅读提供的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4.巩固(10分钟)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巩固所学内容。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指导。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优秀备课教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优秀备课教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优秀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语文园地七》中的课文内容,掌握词语的解释和运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用心感受文章情感。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表达。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能够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准备1.课文《语文园地七》课本及翻译。

2.多媒体投影仪。

3.板书、彩色粉笔。

4.讲解PPT。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简短的故事或问题,激发学生对于课文主题的兴趣,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2.学习课文(15分钟)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辅以例句进行讲解。

3.讲解文章(20分钟)详细解读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主旨。

4.引导讨论(15分钟)以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文章中的主要观点、情感表达等,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启发他们深入思考。

5.作文示范(20分钟)老师进行写作示范,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所学词语和修辞手法进行文章写作,强调感情色彩的表达。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仿照老师示范的方式,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文章中修辞手法的理解还有待加强,下一节课需要注重复习和训练。

同时,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态度积极,表现出了较好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需要在引导学生表达感情方面继续加强。

以上就是本次课程的备课教案,希望能够有效指导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和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七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中描写景物的片段,交流写景文章的写作技法。

2.学习制作海报。

3.学习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

4.背诵《渔歌子》这首词,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和惬意。

重点难点:1.品味优美的写景句子,并试着仿写。

2.学习设计宣传海报。

3.想象《渔歌子》中描写的画面,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1.阅读本单元课文中优美的写景句子,分析其写作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学习制作海报的方法。

1.交流写景的方法。

2.制作元旦海报。

一、交流平台1.单元回顾,激趣导入。

导语:同学们,本单元的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成趣”,四篇课文(包括三首古诗词)的作者都是妙笔生花,描绘了优美的景色,让我们读时脑海里会呈现一幅幅画面,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那么作者是怎样做到的呢?我们可以品读文中的一些优美的句子来探究一下。

2.教师出示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引导学生品味、分析。

3.学生朗读体会,交流感悟。

明确:(1)前两段是对榕树的静态描写。

这棵榕树枝繁叶茂、翠色欲滴,让人感受到有一种生命力在涌动。

作者在描写中表达出对榕树生命力的赞美。

(2)后一段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月亮像个淘气的孩子,顺着竹帘格往上爬,竟然跑到穿衣镜里去了。

“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圆便满盈了”,作者把月亮慢慢升高的过程写得既活泼又有趣。

方法点拨:“动静结合”是一种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形成形象与意境的和谐统一。

它的形式有多样,可以化动为静,以静衬动;也可以化静为动,以动衬静;还可以动静结合,动静互衬。

4.交流总结。

小结:由此可见,要把所见到的景物描写下来,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我们要根据需要学习运用一些写作技法,如上面讨论交流中出现的动静结合、运用修辞,以及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等。

当然,写景的技法有很多种,需要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去慢慢地品味、探讨、积累,并逐步学会运用。

二、词句段运用(一)1.明确要求。

教师课件出示制作海报的要求。

明确:要有能打动人的宣传语;要配上好看的图画。

2.了解海报。

3.学生分小组搜集制作海报的方法,讨论交流。

(教师出示制作方法。

)4.学生交流宣传语的写法,展示自己的宣传语。

过渡:海报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宣传语,它往往直接展现了海报的用途和目的。

我们制作元旦联欢会海报的目的是欢庆新年、表达祝福,那么它的宣传语就应该以祝福为主。

元旦是新一年的开始,在这个欢乐的日子里,同学们有什么祝福要送给大家呢?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自己想说的话吧。

(教师鼓励学生踊跃发言。

)示例:生:新年新气象,开启新希望。

生:新的一年,新的征程,新的挑战,新的机遇。

生:新年伊始是元旦,万象更新又一年。

生:新年制定新目标,努力奋斗创佳绩。

生:元旦到,让心情变得不一样,让日子过得更流畅,说想说的话,做想做的事,愿你幸福心花放!写法点拨:标语最基本的特征是语言简洁、具有宣传和鼓动性。

要做到语言简洁,就得注意句式的选择、词语的选用、修辞手法的运用,具体来说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字数要适中。

海报上的标语为了醒目,一般字体比较大,所以字数不宜过多。

(2)句式要整齐。

标语的句子结构一般比较整齐,即使是较长的句子,也多为字数较少或结构较简单的句子,如对比、对偶性的句子和简单的排比句。

(3)修辞要鲜明。

宣传语中运用修辞手法是为了把词句修饰得优美、生动、感人。

以生动形象的文字准确表达意图,言有尽而意无穷。

(4)适当押韵。

在句尾押韵可以让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也便于人们记诵。

5.教师展示元旦海报示例。

6.学生制作元旦海报,交流评议,展示。

三、课堂回顾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上,我们主要品读了课文中优美的写景句子,分析并积累了一些写作技法,也提高了我们阅读欣赏和写作的能力。

我们还学习了元旦海报的制作,特别是元旦联欢会宣传语的写作。

大家表现得非常不错,尤其是小组交流环节,同学们展现出了优秀的写作意识,每个小组的交流展示都很丰富、很精彩。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同学们能继续保持这样的学习劲头。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仿照例句,把一个画面写具体。

2.背诵《渔歌子》,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和惬意。

1.掌握把画面写具体的方法。

2.欣赏词作《渔歌子》。

一、词句段运用(二)过渡:同学们,前面我们品读了许多优美的写景句子,也掌握了一些写作技法,你们是不是也想一试身手,写一些具体而优美的句子呢?本单元的“语文园地”中就有一项让我们施展身手的训练,我们都来试一试吧!1.教师出示语段,引导学生体会。

2.学生朗读,小组讨论,交流体会。

交流后明确:第一组中,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斜照”“动人的是点点”“急急匆匆地”“飞去”等词语,就把夕阳怎样照在西山上,什么样的乌鸦又是怎样归巢的这样一个画面写具体了。

第二组中,第二句比第一句更加丰富,主要是围绕桂树来写,不仅增加了对桂树的枝、叶、花的描写,还加上了一些修饰语,如“粗粗的”“疏疏的”“累累的”,使得那棵桂树活灵活现、摇曳多姿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3.师生总结把画面写具体的方法。

过渡: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上面的两组句子,我们发现每组中第二个句子更容易让我们联想起一幅幅优美的画面。

这是为什么呢?对,主要是这些句子描写的画面更具体、更丰富,那么怎样才能把画面写具体呢?方法点拨:(1)仔细观察,展开想象。

要想把一个画面写具体,首先要仔细观察,发现其特点;然后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再现画面,思考如何才能突出其特点。

(2)巧加修饰,丰富画面。

把握画面的特点后,就要为其添加适当的修饰性词语,将其特点表现得更生动、更具体。

(3)多角度发散思维。

描写某个画面时如果角度单一,内容也就单一,所以要发散思想,从多角度来写。

可以从形态、色彩、静态、动态,听觉、视觉、嗅觉,以及不同时间的角度来展开描写。

(4)巧用句式来描写。

积累掌握一些特殊句式,如有……,有……,还有……;有的……,有的……,还有的……;像……,像……,还像……;(静)得……,(静)得,(静)得……(括号里的词根据核心词改变)。

(5)修辞手法来装点。

修辞手法的一大用处就是使描写对象变得形象生动,所以要好好利用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等。

比喻可以使描写对象的特点一下子清晰形象;拟人可以使画面“动”起来;排比可以使句式整齐、连贯且生动。

4.课件出示画面,引导学生仿写练笔。

5.学生仿写练笔,交流展示,师生评议。

示例:(1)在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条弯弯的、清如明镜的小河,河底的鹅卵石清晰可见。

(2)公园里繁花似锦,绿草如茵,一只调皮的小狗玩得不亦乐乎,一会儿在柔软的草地上愉快地翻滚,一会儿从草坪上跳起去捕捉翻飞的蝴蝶;一会儿围着主人直打转。

(3)天气骤然变得冷起来了,一清早,晴朗的天空中就布满了铅色的阴云,黑沉沉的、阴森森的,让人感到十分压抑。

二、日积月累1.激趣导入,引发兴趣。

导语:同学们,在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不仅积累了优美的古诗名句,也领略到诗中美丽的画面,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一首优美的词作——《渔歌子》。

2.师生合作,读通词句,理解词意。

(1)学生自读《渔歌子》,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词句。

(教师课件出示。

)渔歌子 [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需注意的字音:“塞”是多音字,这里读“sài”;“鳜”读“guì”,不要读成“jué”;“箬”读“ruò”;“蓑”读“suō”。

◆作者简介:张志和(732—774)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

唐朝著名诗人。

曾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

其作品多写闲散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

著有《玄真子》《大易》等。

◆了解背景:渔歌子是词牌名,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

张志和驾舟去拜见他,正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肥美,他们即兴唱和。

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

(2)解释词语。

[西塞山]山名,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白鹭]一种水鸟。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箬笠]竹叶编的斗笠。

[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3)教师范读,学生划分朗读节奏。

明确朗读节奏: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4)初步了解词作大意,说说词作主要写了什么。

过渡:同学们划分的节奏很正确,现在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这首词的大意?诗词大意: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飞翔,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

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不想回家。

3.品读词句,想象画面。

(1)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品读:“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由自在地飞翔,衬托出渔翁的悠闲自在。

“桃红”与“流水”相映,显现了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翁的生活环境。

画面:春天到来,西塞山上绿意盎然,一群白鹭悠闲地从山前飞过。

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和饱满。

(2)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品读:这几句描写了渔翁捕鱼的情态。

从渔翁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风细雨里欣赏春天水面的景物的画面中,读者便可以体会到渔翁钓鱼时的愉快心情。

画面:江岸上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教师小结: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

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鲜明,构思巧妙,意境优美,是一幅用词写的山水画,使读者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

4.背诵词作。

5.搜集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交流积累。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唐]王建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唐]白居易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宋]雷震三、课文回顾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词句段运用”中的把画面写具体和“日积月累”中的词作《渔歌子》这两个板块的内容,既掌握了把画面写具体的方法,又增加了文化积累。

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你们不仅积极动脑,认真学习,而且在课下搜集资料,提前了解了词作《渔歌子》的相关知识。

这种主动学习的精神是很值得嘉奖的!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并在课后积累古诗词名句。

“语文园地”是本单元内容的延伸,它的教学既要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点,夯实基础,同时又要能帮助学生揭示规律,拓展学习途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真正体会到语文带来的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