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环境监测技术 PPT
合集下载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环境仪器分析PPT课件
⑷要尽量采用国内外新技术、新方法。
3.2 加强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完善仪器设备配置
3.3 开展监测质量保证、加强技术培训
建立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体系;开展计量认证工作; 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与考核;不断提高科学监测水平;
完善监测网络、实现监测信息网络化管理。
Back
第二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1 基本原理 2.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2.3 测定条件的选择 2.4 定量分析方法 2.5 灵敏度及检出极限 2.6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第六章 色谱分析法理论基础
6.1 色谱法理论基础
➢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分类及流程 ➢ 色谱图及色谱基本参数 ➢ 色谱法基本理论
6.2 分离条件的选择
➢ 色谱柱 ➢ 担体 ➢ 固定液及配比 ➢ 柱温 ➢ 载气及流速 ➢ 进样
第七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
7.1 气相色谱仪
7.2 定性分析法
➢ 保留值定性
环境仪器分析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三章 原子荧光光谱法 第四章 荧光及磷光光谱法 第五章 化学发光监测技术 第六章 色谱分析法理论基础 第七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 第八章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环境监测技术意义和作用
第 一
环境监测的内容与类型
章
概
环境监测技术现状与对策
述
环境监测新技术开发
§1 环境监测技术意义和作用
1.1 环境监测技术意义
环境监测技术是环境污染控制的眼睛,是环境管理的 “耳目”和“哨兵”,是研究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的重要手段, 是环境保护的基础。
※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要求遵循一定的原则
1.2 环境监测技术的作用
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现状及发展趋 势,为环境管理、规划和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3.2 加强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完善仪器设备配置
3.3 开展监测质量保证、加强技术培训
建立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体系;开展计量认证工作; 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与考核;不断提高科学监测水平;
完善监测网络、实现监测信息网络化管理。
Back
第二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1 基本原理 2.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2.3 测定条件的选择 2.4 定量分析方法 2.5 灵敏度及检出极限 2.6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第六章 色谱分析法理论基础
6.1 色谱法理论基础
➢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分类及流程 ➢ 色谱图及色谱基本参数 ➢ 色谱法基本理论
6.2 分离条件的选择
➢ 色谱柱 ➢ 担体 ➢ 固定液及配比 ➢ 柱温 ➢ 载气及流速 ➢ 进样
第七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
7.1 气相色谱仪
7.2 定性分析法
➢ 保留值定性
环境仪器分析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三章 原子荧光光谱法 第四章 荧光及磷光光谱法 第五章 化学发光监测技术 第六章 色谱分析法理论基础 第七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 第八章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环境监测技术意义和作用
第 一
环境监测的内容与类型
章
概
环境监测技术现状与对策
述
环境监测新技术开发
§1 环境监测技术意义和作用
1.1 环境监测技术意义
环境监测技术是环境污染控制的眼睛,是环境管理的 “耳目”和“哨兵”,是研究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的重要手段, 是环境保护的基础。
※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要求遵循一定的原则
1.2 环境监测技术的作用
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现状及发展趋 势,为环境管理、规划和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环境监测培训讲义(PPT 51页)
防护措施:1、合理安排工业布局和城镇 功能分区 2、加强绿化 3、控制燃煤污染 4 、交通运输工具废气的治理,减少汽车废 气排放 5、区域集中供暖供热设立大的电热 厂和供热站
2、水环境污染
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 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 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 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 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 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 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防治措施:1、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 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 2、禁止在水体清 洗装贮过油类或者有毒污染物的车辆和容器 3、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新建、扩 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改建建设项 目,不得增加排污量。
3、垃圾处理问题
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 吨,综合利用率约46%。全国城市生活垃 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 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 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环境监测的实质-环境介质的表征
是什么? 指标的定义
环境质量 指标
如何测? 测定原理方法
有何用? 代表的环境意义
第一章 绪 论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
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
防治措施:尊重自然规律,充分发挥生 态自我修复功能,坚持退耕还林还草、小流 域综合治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动摇,把 水保生态建设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 ,努力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同步 提高。加强宣传,依法推动封禁管护的顺利 实施。
6、旱灾和水灾问题
2、水环境污染
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 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 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 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 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 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 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防治措施:1、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 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 2、禁止在水体清 洗装贮过油类或者有毒污染物的车辆和容器 3、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新建、扩 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改建建设项 目,不得增加排污量。
3、垃圾处理问题
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 吨,综合利用率约46%。全国城市生活垃 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 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 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环境监测的实质-环境介质的表征
是什么? 指标的定义
环境质量 指标
如何测? 测定原理方法
有何用? 代表的环境意义
第一章 绪 论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
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
防治措施:尊重自然规律,充分发挥生 态自我修复功能,坚持退耕还林还草、小流 域综合治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动摇,把 水保生态建设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 ,努力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同步 提高。加强宣传,依法推动封禁管护的顺利 实施。
6、旱灾和水灾问题
环境监测及分析ppt课件
五十年代,发达国家环境污染事故不断 发生,政府部门不得不有目的地组织技 术人员进行调查监测。这个时期地环境 监测工作的特点是以污染事故调查为主。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1.1 环境监测技术的历史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1.2.1.1分析仪器的发展
中型仪器:原子吸收光谱仪(AAS), 原子荧光光谱仪(AFS),气相色谱仪 (GC),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离子 色谱仪(I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UV-Vis)以及极色谱仪(POLAR)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1.1 环境监测技术的历史
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历史:
起步于七十年代中期,各省市相继建立环境监测 站
在“六五”和“七五”期间,环境监测站有了一 个大发展
在“七五”和“八五”期间,我国的环境监测工 作日趋成熟,制定了监测工作的基本方针,在管 理上提出了“五化”目标等,初步形成了以环境 监测为核心的监测网络,制定了同意的监测技术 规范,建立了数百项分析方法,开展了实验室的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
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较发达国家起步晚,但 是反站很快,已具备了组织机构网络化和监 测反系技术体系化的雏形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1.2环境监测分析仪器和 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1.1 环境监测技术的历史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1.2.1.1分析仪器的发展
中型仪器:原子吸收光谱仪(AAS), 原子荧光光谱仪(AFS),气相色谱仪 (GC),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离子 色谱仪(I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UV-Vis)以及极色谱仪(POLAR)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1.1 环境监测技术的历史
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历史:
起步于七十年代中期,各省市相继建立环境监测 站
在“六五”和“七五”期间,环境监测站有了一 个大发展
在“七五”和“八五”期间,我国的环境监测工 作日趋成熟,制定了监测工作的基本方针,在管 理上提出了“五化”目标等,初步形成了以环境 监测为核心的监测网络,制定了同意的监测技术 规范,建立了数百项分析方法,开展了实验室的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
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较发达国家起步晚,但 是反站很快,已具备了组织机构网络化和监 测反系技术体系化的雏形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1.2环境监测分析仪器和 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环境监测》PPT课件
精选课件ppt
16
水杨酸-次氯酸盐分光光度法(697nm)
精选课件ppt
17
亚硝酸盐氮
水中亚硝酸盐氮的来源。
亚硝酸盐的测定方法主要有N-(1-萘基) -乙二胺比色法(GB 13580.7-92)、α -萘胺比色法(GB 13589.5-92)和分光 光度法(GB 7493-87)、离子色谱法等。
精选课件ppt
21
酚二磺酸光度法
硝酸盐在无水条件下与酚 二磺酸反应,生成硝基二磺酸 酚,后在碱性水溶液中生成黄 色的硝基酚二磺酸三钾盐。在 410 nm波长处测其吸光度, 并与标准溶液比色定量测定。
该法测定的浓度范围为 0.02~2.0 mg/L,显色稳定 。氯离子干扰较大,可在比色 之前在水样中滴加硫酸银溶液 ,使氯化物生成沉淀,过滤除 去。
饮用水、地面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氰化物
的测定。
精选课件ppt
10
显色反应如下:
精选课件ppt
11
● 吡啶-巴比妥酸光度法
在中性条件下,预蒸馏收集液中的氰离子与氯 胺T反应生成氯化氰,氯化氰与吡啶反应生成戊 稀二醛,戊稀二醛再与两个巴比妥酸分子缩合生 成红紫色染料,在波长580 nm处进行吸光度测 定,用标准曲线法定量。
精选课件ppt
3
水的pH值
▪ pH值的概念
pH值是水溶液中氢离子活度(aH+)的负对数,即
pH = - log aH+
如果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用氢离子浓度表示活度 时,则有
pH = - log [H+]
精选课件ppt
4
水Hale Waihona Puke pH值▪ pH值测定的环境意义
pH值表示水的酸碱性的强弱,是最常用和最重 要的水质指标之一。
《环境监测新技术》课件
物理监测技术
物理监测技术
利用物理原理和传感器技术,对环境中的物理量进行测量的技术。
物理监测技术的应用
用于气象观测、地震监测、噪声监测等领域。
物理监测技术的优势
能够提供连续、实时的物理量数据,适用于实时预警和灾害防控。
物理监测技术的局限性
对传感器精度和稳定性要求较高,可能受到干扰因素的影响。
03 环境监测新技术 应用案例
生物监测技术在水体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生物监测技术
利用生物个体或种群对水体污染的反应,评估水体污染程度和污染 物类型。
应用案例
利用鱼类、昆虫、水生植物等生物监测水体中的重金属、农药、石 油等污染物;通过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反映水体污染状况。
优势
直接反映生物体受到的生物学效应,提供综合性的评估结果。
化学监测技术在土壤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02 环境监测新技术 分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遥感监测技术
遥感监测技术
利用卫星、飞机等平台搭载的传感器 ,对地球表面和大气环境进行远距离 非接触监测的技术。
遥感监测技术的应用
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变化、森林覆盖 监测、城市扩张监测、环境污染监测 等领域。
遥感监测技术的优势
具有大范围、快速、动态的监测能力 ,能够提供丰富的地理信息数据。
特点
实时性、准确性、高效性、自动化。
重要性及应用领域
重要性
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及 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保障人类健 康。
应用领域
空气质量监测、水质监测、土壤监测 、噪声监测等。
发展趋势与挑战
发展趋势
智能化、网络化、大数据应用、遥感遥测技术等。
挑战
技术更新快,需要不断学习;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监测设备的维护与更新。
环境监测培训讲义(PPT 51页)
简单地说:
现场调查 监测计划设计
优化布点 样品采集 样品运送和保存 分析测试 数据处理 综合评价
五、环境监测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环境监测的原则(三原则)
1、优先监测原则 优先污染物: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 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 优先污染物的特点:难降解 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 出现频率较高 具有生物积累性 “三致”物质(致癌、致畸性、致突变) 毒性较大 现代已有检出方法
2. 连续性:坚持长期测定,揭示变化规律 3. 追踪性: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4. 生产性:数据就是环境监测的基本产品。 5. 执法性:根据监测数据综合分析,提供决策建议,并授权
进行执法性监督控制。
四、环境监测的基本程序
接受、熟悉监测任务(监测目的、要求) 现场调查——收集基础资料(环境概况,污染源,污染物) 监测计划设计(监测因子、实施计划) 优化布点(监测点位置、数量) 样品采集(设备、方法) 样品运送保存(方法、条件) 分析测试(样品预处理,分析测试方法,条件) 数据处理 综合评价(监测报告) ——————————全程质量控制——————————
处理措施:运用填埋、焚烧、综合处理 和回收利用等多种形式,对城市垃圾进行减 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堆肥处理对垃圾要进行分拣、分类,要 求垃圾的有机含量较高。而且堆肥处理不能 减量化,仍需占用大量土地。
4、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 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 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中 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50年代的5 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土地沙化造成 了内蒙古一些地区的居民被迫迁移他乡。
环境监测
视频1 视频2 视频3
环境监测.ppt课件
流进行了调查,总结出指数与水样污染程度的关系如下:
d值<1.0:严重污染; 值d 1.0~3.0:中等污染; 值d>3.0:清洁
3.硅藻生物指数
硅藻指数= 2AB2C100 ABC
式中:A——不耐污染藻类的种类数; B——广谱性藻类的种类数; C——仅在污染水域才出现的藻类种类数。
硅藻指数0~50为多污带;硅藻指数50~100为 α-中污带;硅藻指数100~150为β-中污带;硅藻 指数150~200为轻污带。
环境监测课件.ppt
生物监测的定义和方法
生物监测方法: 1利. 生用态生(物群的落组生分态、和个个体体、生种态群)或监群测 落 从 评对 生 价234环 物 提... 生 生 生境 学 供物 物 物的 依污测的体角据染试生内度,或理污(毒,称环、染性为为境生物测环生变化残定境物化指留、质监所标量致量测产测测突的。生定定变监的测测反定和应),
人食用这些水中生物后富集1000万倍。
第一节 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第二节 空气污染生物监测 第三节 生物污染监测 第四节 生态监测
第一节 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主要内容:水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的意义;生物群落监
测方法;生物测度法;细菌学检验法。(注:细菌学检验法在 这里简要介绍,主要放在污染控制微生物学课程中介绍)
(二)污水生物系统法
将受有机物污染的河流按照污染程度和自净过 程,自上游向下游划分为四个相互连续的河段,即 多污带段、α-中污带段、β-中污带段和寡污带段, 每个带都有自己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征。根据 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表6.1为污水系统的部分生物学、化学特征。
表6.1 污水系统的部分生物学、化学特征
式中:A、B——分别为敏感底栖动物种类数和耐污底栖动物 种类数。
环境监测实验PPT课件
七、读数方法
声级计置于慢格,每隔5s读一个瞬时A 声级,对每一个测量点,连续读取100个数 据(当噪声较大时应取200个数据)。读数的 同时,要判断测点附近的主要噪声来源(如 交通噪声、工厂噪声、施工噪声、居民噪 声或其它声源等),记录周围声学环境。
八、数值处理 由于环境噪声是随时间而起伏的无规则噪声,
准确称取预先经140℃下烘干的重铬酸钾 2.451g,溶于少量水中,转入1000ml容量 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注:此时溶液略带浅绿色而非无色,因为溶 液中含有Cr3+。
4) 配3000ml 0.05mol/L(1/2 I2) 碘标液:
准确称取6.400g碘于250 mL 烧杯中,加入 20g碘化钾,加适量水溶解后,转移至1000 mL棕色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全市测量结果应列出全市网点Leq、 L10、L50、L90的算术平均值L和最大值及 标准偏差,以便于城市之间比较。
实验三 水中硫化物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l.了解水中硫化物的组成,掌握硫化物的 测定原理和方法。
2.熟练硫化物测定的实验技能。
二、原理
1.水样的预处理:酸化—吹气法 在采集水样时,水样的悬浮物或浑浊度高, 色度深时,可将现场采集固定后的水样加 入一定量磷酸,使水样中的硫化锌转变为 硫化氢气体,利用载气将硫化氢吹出,用 乙酸锌-乙酸钠溶液或2%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再行测定。
因此测量结果一般用统计值或等效声级来表示。
1.累积分布值L10、L50、L90与标准偏差δ L10表示1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 平均峰值; L50表示5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 平均值; L90表示9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 本底值。
《环境监测实验》课件
了解辐射监测和辐射 指标的重要性,以评 估辐射对环境和人体 的潜在影响。
环境监测设备
1
设备概述
了解不同类型的环境监测设备及其功能,以充分了解环境监测的工具和设备。
2
常见设备介绍
介绍常见的环境监测设备,如气象站、水质检测器等,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3
设备选择要点
了解如何选择适合特定环境监测需求的设备,确保有效、准确和可靠的数据收集 和分析。
环境监测指标
空气质量指标
掌握了解环境空气质 量的关键指标,有助 于评估和改善空气质 量。让我们一起学习 空气质量的相关指标。
水质指标
了解水质监测的重要 性,掌握水质监测的 关键指标,以确保水 源安全和环境保护。
噪声指标
了解噪声污染的危害 和噪声监测的关键指 标,以维护良好的生 活和工作环境。
辐射指标
《环境监测实验》PPT课 件
欢迎来到《环境监测实验》PPT课件!本课程将带领您深入了解环境监测的概 述、技术、指标、设备以及实验步骤。一起探索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和如何进 行实验吧!
环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测概述
什么是环境监测?为什么需要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的分类有哪些?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和背 景。
环境监测技术
核心技术介绍
掌握环境监测的核心技术是深入了解和应用环境监测的关键。本节将为您介绍核心技术的重 要性及应用。
传感器技术
了解传感器技术是环境监测的基础。我们将探索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信号处理技术
信号处理是环境监测数据的关键环节,影响着数据的准确性和可用性。让我们一起了解信号 处理技术的重要性。
实验步骤
1. 确定实验目的 2. 确定实验环境 3. 环境监测设备准备 4. 实验操作步骤 5. 数据分析和处理 6. 讨论实验结果和结论
环境监测设备
1
设备概述
了解不同类型的环境监测设备及其功能,以充分了解环境监测的工具和设备。
2
常见设备介绍
介绍常见的环境监测设备,如气象站、水质检测器等,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3
设备选择要点
了解如何选择适合特定环境监测需求的设备,确保有效、准确和可靠的数据收集 和分析。
环境监测指标
空气质量指标
掌握了解环境空气质 量的关键指标,有助 于评估和改善空气质 量。让我们一起学习 空气质量的相关指标。
水质指标
了解水质监测的重要 性,掌握水质监测的 关键指标,以确保水 源安全和环境保护。
噪声指标
了解噪声污染的危害 和噪声监测的关键指 标,以维护良好的生 活和工作环境。
辐射指标
《环境监测实验》PPT课 件
欢迎来到《环境监测实验》PPT课件!本课程将带领您深入了解环境监测的概 述、技术、指标、设备以及实验步骤。一起探索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和如何进 行实验吧!
环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测概述
什么是环境监测?为什么需要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的分类有哪些?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和背 景。
环境监测技术
核心技术介绍
掌握环境监测的核心技术是深入了解和应用环境监测的关键。本节将为您介绍核心技术的重 要性及应用。
传感器技术
了解传感器技术是环境监测的基础。我们将探索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信号处理技术
信号处理是环境监测数据的关键环节,影响着数据的准确性和可用性。让我们一起了解信号 处理技术的重要性。
实验步骤
1. 确定实验目的 2. 确定实验环境 3. 环境监测设备准备 4. 实验操作步骤 5. 数据分析和处理 6. 讨论实验结果和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稳压电源
光源
燃气
试液 助燃气 废液
单色器 分光系统
检测器
放大器
检测系统 高压电源
原子化系统
数据处理
(1)光源
辐射带测元素的共振线,作为原子吸收分析的入射光 为了能够测出峰值吸收,获得较高的准确度及灵敏度,所 使用的光源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①光源要能发射待测元素的共振线,而且强度要足够大;
②发射的谱线的半宽度要窄(是锐线光),应小于吸收线 的半宽度,以保证测定的灵敏度和峰值吸收的测量;
雾化器将试液雾化,然后经预混合室的作用,进一步 细化雾滴,并使之与燃料气均匀混合后进入火焰,利用火 焰的热能将试样气化并进而解离成基态原子。
②无火焰原子化器:是利用电热、阴极溅射,等离子体或 激光等方法使试样中待测元素形成基态原子。目前,广泛 应用的非火焰原子化器是石墨炉。此法的优点是取样量少, (固体只需几毫克,液体仅用几微升);其绝对灵敏度比 火焰法高几个数量级,可达10-12g(相对灵敏度提高2~3个 数量级);但其精密度仅达2~5%,比火焰法差。
通过测定峰值吸收系数来计算待测元素的方法称为峰值 吸收法。
实现测量中心吸收系数的条件是:a.入射光线的中心频 率与吸收谱线的中心频率严格相同;b.入射光线的半宽度远 小于吸收谱线的半宽度。因此,必须使用一个与待测元素相 同的元素制成的锐线光源。
实验证实:峰值吸收系数K0在一定条件下,与单位体积 原子蒸气中吸收辐射的原子数成正比。
第七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
• 7.1 气相色谱仪
• 7.2 定性分析法
➢ 保留值定性
➢
加已知物增峰法
• 7.3 定量分析法
➢
峰面积的测量
➢
定量校正因子
➢
定量方法
第八章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 8.1 高效液相色谱仪
➢ 高压输液系统 ➢ 进样系统 ➢ 色谱柱 ➢ 检测系统 ➢ 附属系统
第二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基于空心阴极灯发射出 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通过试样蒸气,被蒸 气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所吸收,由特征谱线 被吸收的程度,来测定试样中待测元素含量的
方法。包括以下四点:
(1) 基态原子的产生
在进行原子吸收分析时,首先应使待测元素由化合物 状态变成基态原子,使其原子化。原子化方法有:化学法、 火焰法、电热法等。
⑷要尽量采用国内外新技术、新方法。
3.2 加强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完善仪器设备配置
3.3 开展监测质量保证、加强技术培训
建立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体系;开展计量认证工作; 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与考核;不断提高科学监测水平;
完善监测网络、实现监测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2.1 基本原理 • 2.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 2.3 测定条件的选择 • 2.4 定量分析方法 • 2.5 灵敏度及检出极限 • 2.6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当前环境监测的基本任务
当前环境监测的基本任务:
• 为实施强化环境管理的八项制度做好技术监督和技 术支持工作。 •强化污染源监督监测工作。 •切实加强全国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完善环境监测技术 体系。 •加速以报告制度为核心的信息管理与传递系统建设。 •巩固检测队伍,提高监测技术水平。 •进一步完善监测技术质量保证体系。 • 坚持科技领先,做好监测科研,全面提高监测工作 质量。
试样中待测元素的浓度与火焰中基态原子的浓度成正比。 所以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和一定的火焰宽度,吸光度与试样 中待测元素浓度的关系可表示为:
AK'C
该式就是原子吸光光谱法定量分析的依据。
2.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组成:
由光源、原子化系统、光学系统、检测系统及放大数据处 理系统五个主要组成部分。 其示意图如下:
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应遵循的原则: ①及时性:
解决及时性:一是建立一个高效能的监测网络,理顺环 境监测的组织关系;二是建立完善的数据报告制度,有一个 十分流畅的信息通道,做到纵横有序,传递自如;三是有一 个能满足管理要求的数据加工处理能力;四是有一个规范化 的监测成果表达形式。
②针对性:即着重抓好环境要素和污染源监视性监测。 ③准确性:一是数据准确,二是结论准确。 ④科学性:一是监测数据和资料的科学性,二是综合分析数
的解释和判断。
2.2环境监测的类型 2.2.1监视性监测
常规或例行监测 ⑴环境质量监测(空气、水、噪声) ⑵污染源监督监测
2.2.2 特定目的性监测
又叫应急监测或特例监测 ⑴污染事故监测; ⑵纠纷仲裁监测; ⑶考核验证监测; ⑷咨询服务监测
2.2.3 研究性监测
属于高层次、高水平,技术比较复杂的一种监测。 包括:⑴标法研制监测; ⑵污染规律研究检测;
石墨炉原子化器由电源、炉体、石墨管三部分组成。
⑶分光系统
原子吸收光谱法应用的波长范围,一般是紫外、可见 光区。常用的单色器为光栅。
单色器的作用:主要是将光源(如空心阴极灯)发射 的待测元素的共振线与其它发射线分开。
由于采用空心阴极灯作光源,发射的谱线大多为共振 线,故比一般光源发射的光谱简单。
光谱通带,即仪器出射狭缝所能通过的谱线宽度 :
(2) 共振线与吸收线
其核外电子排布处于最低能级、最稳定的原子称基态 原子。基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因受外界能量激发而跃迁到 较高能级上,便使原子处于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很 不稳定,在短时间内(约10-3s),跃迁到较高能级的电子 又返回到低能级状态,同时释放一定的能量。
原子受外界能量激发,其最外层电子可能跃迁到不同 能级,因而可能有不同的激发态。
• 5.1 原理 • 5.2 化学发光反应的类型 • 5.3 化学发光监测仪器
第六章 色谱分析法理论基础
6.1 色谱法理论基础
➢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分类及流程 ➢ 色谱图及色谱基本参数 ➢ 色谱法基本理论
6.2 分离条件的选择
➢ 色谱柱 ➢ 担体 ➢ 固定液及配比 ➢ 柱温 ➢ 载气及流速 ➢ 进样
WDS
式中:W—光谱通带(Å);D—倒线色散率(Å/mm);S—狭 缝宽度(mm)。
在两相邻干扰线间距离小时,光谱通带要小,反之,光 谱通带可增大。
当单色器的色散率一定时,应选择合适的狭缝宽度来 达到谱线既不干扰,吸收又处于最大值的最佳工作条件。
(4)检测系统
作用:将单色器分出的光信号进行光电转换。
⑶背景调查监测; ⑷综评研究监测 Back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3 环境监测技术现状与对策
3.1 建立监测方法体系,确立监测技术能力
首先是通过分析方法的研究,筛选出能在全国推广 的较成熟和先进的方法;将选出的方法经多个实验室验 证,形成统一的方法。
分析方法的研究和筛选原则是:
⑴应有良好的准确性、精密性; ⑵应有良好的灵 敏度; ⑶方法所用仪器、试剂易得,便于推广;
据资料方法的科学性,三是关于环境问题结论的科学性。
Back
§2 环境监测的内容与类型
2.1监测内容:
以监测的介质(或环境要素)为对象,分为:空气 污染监测,水质污染监测,土壤、固弃物,生物,生态, 噪声震动,放射性,电磁辐射监测等。
※选择监测项目应遵循如下原则:
① 对污染物的自然性、化学活性、毒性、扩散性、持久
(2)光谱区带的选择 (3)空心阴极灯工作电流的选择 (4)燃烧器高度的选择 (5)火焰高度的选择
(6)光电倍增管负高压的选择
2.4 定量分析方法
(1)标准曲线法
绘制A-C工作曲线(见下图)
A
Ax
Cx
C
a.标准曲线弯曲现象的解释;
b.控制试样校正;
c.应控制吸光度在0.05-0.8之间;
d.标液浓度必须在吸光度与原子浓度或直线关 系所得范围内;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
本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三章 原子荧光光谱法 第四章 荧光及磷光光谱法 第五章 化学发光监测技术 第六章 色谱分析法理论基础 第七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 第八章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环境监测技术意义和作用
第 一
环境监测的内容与类型
章
概
环境监测技术现状与对策
广泛使用光电倍增管作检测器。光电倍增管输出的光电 流,与入射光强度和光电倍增管的增益(即光电倍增管放大 倍数的对数)成正比。而增益取决于打拿极的性质、个数和 加在打拿极之间的电压。通过改变所加的电压,可以在较广 的范围内改变输出电流。产生的电流可经负载电阻尺而变成 电压讯号。
(5)放大及数据处理系统
③辐射光的强度要稳定,而且背景发射要小。
光源类型:
①空心阴极灯;②无极放电灯;③蒸气放电灯。
应用最广泛的是空心阴极灯
(2)原子化系统
作用:是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由化合物状态转变为基 态原子蒸气。入射光在这里被基态原子吸收,因此,它可 视为“吸收池”。
主要有两大类:火焰与非火焰原子化器。
①火焰原子化器:由雾化器、预混合室和燃烧器组成。
述
环境监测新技术开发
§1 环境监测技术意义和作用
1.1 环境监测技术意义
环境监测技术是环境污染控制的眼睛,是环境管理的 “耳目”和“哨兵”,是研究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的重要手段, 是环境保护的基础。
※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要求遵循一定的原则
1.2 环境监测技术的作用
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现状及发展趋 势,为环境管理、规划和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性、生物可分解性和积累性等全面分析,从中选出影响 面广、持续时间长,不易或不能被微生物所分解而且能 使动植物发生病变的物质作为日常例行的监测项目。对 某些有特殊目的或特殊情况的监测工作,则要根据具体 情况和需要选择要监测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