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山西省太原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历史】山西省太原五中等五省六校(K12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综试题(解析版)
![【历史】山西省太原五中等五省六校(K12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综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55086e1d03d8ce2f006623a5.png)
山西省太原五中等五省六校(K12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综历史试题第I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商的晚期,卜辞中常见征伐人方、尸方的记录(人、尸在甲骨文中作为方国名称)。
《左传》亦有“商纣为黎之蔸,东夷叛之”,“纣克东夷而殒其身”的内容。
材料表明A. 商纣残暴无道引发暴动B. 商王穷兵黩武招致灭亡C. 商与东夷之间战争频繁D. 商以武力手段慑服四夷【答案】B【解析】“商纣为黎之蔸,东夷叛之”,“纣克东夷而殒其身”说明商王穷兵黩武招致灭亡,B 正确;暴动材料没有体现,A错误;C中战争不符合材料主旨;武力说法不符合题意。
2. 孟子说“古之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有司者(管理者)治之耳。
有贱丈夫(民间商人)焉,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
人皆以为贱,故从而征之。
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矣。
”材料反映战国时期A. 官府承认私商的合法存在B. 官府垄断了商业和手工业C. 私营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D. 开始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答案】A【解析】“有贱丈夫(民间商人)焉,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
人皆以为贱,故从而征之”说明官府承认私商的合法存在,A正确;官府并灭有垄断商业,B错误;私营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是明朝后期,C错误;开始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是战国时期,D错误。
3. 东晋南朝时,谱学盛行。
贾弼之撰《十八州氏族谱》,谱中士族禁止与庶族通婚共坐,谱学亦是吏部选官的重要依据,谱学的盛行反映了当时A. 士族政治的弊端B. 士、庶族的争斗C. 社会结构的固化D. 宗法制度的强化【答案】C【解析】“谱中士族禁止与庶族通婚共坐”说明地主阶级中出现了分化,选官制度仍然依照门阀氏族,说明社会结构的固化,C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4. 1971年,对唐代洛阳的含嘉仓进行考古发掘发现其全面积有42万平方米,其中一个窑穴还存有唐代储藏但已碳化的谷子(据估算,这些谷子在唐储放时约25万公斤)。
山西省太原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山西省太原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9768b289f242336c1fb95e3e.png)
山西省太原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第I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方答题栏内。
1.右图是山西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鸟尊”,出土于山西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14号墓。
其大鸟回眸、小鸟偎依、巨象缩首的完美组合造型,成为西周青铜艺术中的罕见珍品。
据此判断该艺术品A. 是晋侯权力至髙无上的象征B.体现了青铜铸造技艺的成熟C.破坏了西周时期礼制的规定D.由技艺精湛的私营工匠制作2•《史记》记载了西汉景帝时期朝堂上儒道间的一场争论。
黄生认为上下有别,汤武革命,以臣诛君,大逆不道;辕固生的反驳极为有力:照你所说,“高帝(汉高祖)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结果显然是儒生辕固生赢了。
据此可知A. 儒学成为汉初的统治思想B.道家思想不适应现实需要C.汉初“百家争鸣”仍然持续D.争论触及了政权的合法性3. 爵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
先秦时期,爵位往往是政治权力的标志;秦以后的爵位不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
这一变化A. 导致了皇帝与官员矛盾的激化B.表明宗法制已退出历史舞台C.促使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分离D.是适应新形势而调整的结果4. 在中国古代,秦以后的许多王朝在立国之初,其官员主要来自于功臣,即所谓的“功臣政治”,其儿子也往往能占据高位,称作“功臣子政治”。
这一现象C.影响国家治理模式转型D.保障功臣后代世袭特权A.说明科举制度形同虚设B.导致贵族政治得以恢复A.起到监督皇权的作用B.体现了制度的传承性C.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D.缘于皇帝个人的喜好6. 明末《沈氏农书》记载有当地一句谚语:“当的穷,六月里骂长工。
”意思是说,在农历六月的夏收夏种大忙季节,务必与长工搞好关系,否则长工闹起情绪来,这一年的收成就成问题了。
山西省太原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调研考试试题 精品
![山西省太原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调研考试试题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a54535451ed9ad51f01df292.png)
太原市2018—2018学年度高三年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注意事项: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将姓名、考试证号填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规定位置涂黑自己的考试证号和考试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涂黑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仁则荣,不仁则辱。
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
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
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
”这一思想主张最有可能出自先秦时的()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2.始皇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材料说明秦始皇()A.认为分封制不利统治B.认为自己功勋盖世C.准备推行郡国并行制D.主张实行严刑酷法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黄宗羲所说现象直接导致中国古代政治()A.中央集权B.腐败严重C.高效清明D.机构臃肿4.元稹诗云:“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州布火浣,蜀地锦织成;婢脂肉滑,奚童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此诗主要反映了()A.西汉商业贸易发展盛况B.区域性商人群体的兴起C.唐代各地经济联系加强D.唐朝百姓生活富裕安康5.右图反映的是从西周至新中国建立初期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锐减,植被破坏严重的现象。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A.长期大规模农耕活动的影响B.北方游牧民族的不断内迁C.统治者大肆修建宫室陵苑D.近代以来大规模的工业建设6.山西在明朝中叶出现“商贾之家亦雕龙绣拱,玉勒金鞍,埒王公矣”。
太原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
![太原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https://img.taocdn.com/s3/m/aecd1bd54693daef5ef73d88.png)
太原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第6页答题栏内。
1.右图是山西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鸟尊”,出土于山西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14号墓。
其大鸟回眸、小鸟偎依、巨象缩首的完美组合造型,成为西周青铜艺术中的罕见珍品。
据此判断该艺术品A.是晋侯权力至高无上的象征 B.体现了青铜铸造技艺的成熟C.破坏了西周时期礼制的规定 D.由技艺精湛的私营工匠制作2.《史记》记载了西汉景帝时期朝堂上儒道间的一场争论。
黄生认为上下有别,汤武革命,以臣诛君,大逆不道;辕固生的反驳极为有力:照你所说,“高帝(汉高祖)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结果显然是儒生辕固生赢了。
据此可知A.儒学成为汉初的统治思想 B.道家思想不适应现实需要C.汉初“百家争鸣”仍然持续 D.争论触及了政权的合法性3.爵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
先秦时期,爵位往往是政治权力的标志;秦以后的爵位不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
这一变化A.导致了皇帝与官员矛盾的激化 B.表明宗法制已退出历史舞台C.促使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分离 D.是适应新形势而调整的结果4.在中国古代,秦以后的许多王朝在立国之初,其官员主要来自于功臣,即所谓的“功臣政治”,其儿子也往往能占据高位,称作“功臣子政治”。
这一现象A.说明科举制度形同虚设 B.导致贵族政治得以恢复C.影响国家治理模式转型 D.保障功臣后代世袭特权A.起到监督皇权的作用 B.体现了制度的传承性C.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D.缘于皇帝个人的喜好6.明末《沈氏农书》记载有当地一句谚语:“当的穷,六月里骂长工。
”意思是说,在农历六月的夏收夏种大忙季节,务必与长工搞好关系,否则长工闹起情绪来,这一年的收成就成问题了。
2018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PDF版)
![2018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PDF版)](https://img.taocdn.com/s3/m/ac4013a31a37f111f1855b43.png)
君恩之厚薄。
”此事反映了A.雍正借助纲常伦理制约臣民B.清朝君臣关系日趋紧张C.此时法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D.雍正不愿大臣记其恩惠8.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埠等,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
这一变化A.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说明帝国主义侵华策略的转变C.说明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9.下表为1871〜1910年间中国棉布和棉纱的进口量。
从材料可知A.《马关条约》的签订推动了棉纱棉布进口量的增加B.棉布进口量的相对稳定反映了中国贸易地位的改善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D.二者进口量折射出近代民族织布业发展变化的特征10.“尽管清政府对改革的态度由消极逐渐积极,从应付逐渐认真,但最终没有挽救改革,伴随改革失败的是自身政治命运的终结。
”这一改革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清末新政D.辛亥革命11.近代以来,维新派将呼吁社会风俗改良作为其政治宣传的内容之一;清末新政废除了满人特权,允许满汉通婚,以同等礼仪和刑罚对待满人汉人;中华民国成立后,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剪辫子,见面礼节等习俗发生变化。
这说明C.揭开了建国初期教育改革的序幕D.表明农民问题是革命的中心问题17.同1978年相比,1982年我国的工农业产值增长32.6%,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已较为明显,而且,失调的经济比重也有所调整,国民经济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推动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B.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逐步展开C.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全面展开D.国家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18.史载,希腊某城邦在一次战役中失败,公民死伤众多,消息传到国内,战死者的父母对于公众必须笑容满面,庆幸其他人的子女生还,而已知其子幸免于难即将相见者,则必须哭泣,为其他人失去儿子而悲伤。
这反映出在希腊A.不重视维护公民的生存权利 B.城邦至上观念影响个人行为C.摆脱了纲常伦理观念的影响D.社会各阶层间矛盾日趋缓和19.罗马法中最为完备的是它的私法部分,其中关于妇女的立法主要集中在监护、婚姻和财产继承上,对后世各国有关妇女地位的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安徽省安庆一中、山西省太原五中等五省六校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联考试题(含解析)
![【新】安徽省安庆一中、山西省太原五中等五省六校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联考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cc3a92ede80d4d8d15a4fba.png)
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联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I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商的晚期,卜辞中常见征伐人方、尸方的记录(人、尸在甲骨文中作为方国名称)。
《左传》亦有“商纣为黎之蔸,东夷叛之”,“纣克东夷而殒其身”的内容。
材料表明A. 商纣残暴无道引发暴动B. 商王穷兵黩武招致灭亡C. 商与东夷之间战争频繁D. 商以武力手段慑服四夷【答案】B【解析】“商纣为黎之蔸,东夷叛之”,“纣克东夷而殒其身”说明商王穷兵黩武招致灭亡,B正确;暴动材料没有体现,A错误;C中战争不符合材料主旨;武力说法不符合题意。
2. 孟子说“古之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有司者(管理者)治之耳。
有贱丈夫(民间商人)焉,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
人皆以为贱,故从而征之。
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矣。
”材料反映战国时期A. 官府承认私商的合法存在B. 官府垄断了商业和手工业C. 私营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D. 开始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答案】A【解析】“有贱丈夫(民间商人)焉,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
人皆以为贱,故从而征之”说明官府承认私商的合法存在,A正确;官府并灭有垄断商业,B错误;私营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是明朝后期,C错误;开始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是战国时期,D错误。
3. 东晋南朝时,谱学盛行。
贾弼之撰《十八州氏族谱》,谱中士族禁止与庶族通婚共坐,谱学亦是吏部选官的重要依据,谱学的盛行反映了当时A. 士族政治的弊端B. 士、庶族的争斗C. 社会结构的固化D. 宗法制度的强化【答案】C【解析】“谱中士族禁止与庶族通婚共坐”说明地主阶级中出现了分化,选官制度仍然依照门阀氏族,说明社会结构的固化,C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4. 1971年,对唐代洛阳的含嘉仓进行考古发掘发现其全面积有42万平方米,其中一个窑穴还存有唐代储藏但已碳化的谷子(据估算,这些谷子在唐储放时约25万公斤)。
最新 太原市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测试历史 精品
![最新 太原市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测试历史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0f84167af5335a8102d220c2.png)
太原市2018—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测评试卷历史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I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儒学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答1—5题。
1.相传孔子编订和整理的儒家经典不.包括()A.《四书集注》B.《春秋》C.《诗经》D.《易经》2.属于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言论的是()①“制天命而用之”②“政在得民”③“以法为本”④“仁者,爱人”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3.汉代董仲舒改造了儒学,使其更加符合封建统治的需要。
他倡导的儒学的核心思想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尊儒尚法”D.“清净无为”4.宋代的哲学思想主要是理学。
理学的形式是()A.中国人科学意识萌发的结果B.佛教等宗教对儒学影响的结果C.中国封建制度衰落的结果D.主观唯心主义泛滥的结果5.明清时期,儒学受到猛烈冲击。
有一个人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这个人是()A.黄宗羲B.顾炎武C.王夫之D.李贽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在许多方面居于领先水平。
回答6—10题。
6.战国时期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是()A.《墨经》B.《甘石星经》C.《太初历》D.《授时历》7.下列医学著作中反映了唐代医药学发展水平的是()A.《千金方》B.《本草纲目》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8.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的是()A.《周髀算经》B.《墨经》C.《九章算术》D.《缀术》9.《农政全书》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
对这本书的叙述,正确的是()A.书中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和工具B.作者是实代科学家徐光启C.这是一部笔记体科学著作D.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10.在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重要发明外传的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的是()A.日本遣唐使B.新罗留学生C.西欧传教士D.阿拉伯商人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个历史时期,为维护统一,促进各地区的交流,加强对边疆的管理,统治者采取了许多措施。
最新-山西省太原市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及答 精品
![最新-山西省太原市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及答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a253af12f12d2af90242e6cf.png)
太原市2018年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二)文科综合历史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l至7页,第Ⅱ卷8至16页。
2.回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第1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全唐文》记载:“岭南、福建及扬州蕃客,宜委节度使常加存问,除收舶脚进奉外,任其往来通航。
”皇帝诏令允许蕃客“自为贸易,不得重加率税”。
这反映了唐朝A.海上丝绸之路繁盛 B.经济重心南移刺激外贸C.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D.设立机构加强外贸管理25.有学者研究指出,宋代官僚士大夫是当时书画消费的主体,部分平民也趋之若鹜。
这反映了宋代A.市民阶层成为城市消费的主力军 B.私营工商业的发展刺激了文化繁荣C.书画艺术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 D.书画消费成为社会身份构建的手段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中指出,学校既是教育机构,还是权衡利弊的场所。
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学校应“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
这表明黄宗羲A.主张建立权力制衡机制 B.注重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C.已经具有近代民权意识 D.认为学校应培养实用人才27.1866年郭嵩焘奏称:“夫将欲使中国火轮船与洋人争胜,徒恃官置之一二船无当也。
使商民皆得置造火轮洋人之利,能与洋人分利,即能与争胜无疑矣。
”这一认识A.表明洋务思想有新发展 B.反映了维新派的政治主张C.加快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28.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附近各村,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
最新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一套
![最新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一套](https://img.taocdn.com/s3/m/28f1bc3f2f60ddccda38a0b8.png)
最新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一套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1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对应题目的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题区域均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在撰写本国史籍时,多称自己为“夏”或“中国”;同时还追溯它与夏商周各代王朝的过往关系。
这反映了A. 华夏正统的意识B. 家国同构的理念C. 王权独尊的观念D. 国家统一的趋势【答案】A【解析】材料“各诸侯国在撰写本国史籍时……与夏商周各代王朝的过往关系”,这反映华夏正统的意识,故选A;材料没有体现家国同构的理念,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王权独尊的观念,排除C;材料没有反映诸侯数目减少归于统一的信息,排除D。
2. 刘邦入咸阳时,与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之后,相国萧何整理秦六律,新增了户律、兴律、厩律三章,制定了“律九章”。
这反映了汉初统治者A. 严刑重罚的治国方针B. 因时而变的统治策略C. 法不阿贵的法制观念D. 无为而治的宽松政策【答案】B【解析】材料中“约法三章”是要争取民心,而“律九章”是要巩固统治,这反映了因时而变的统治策略,故选B;汉初统治者奉行黄老之学,并非法家治国,排除AC;由“律九章”来看,并非无为而治,排除D。
3. 唐代财赋之事,开元之前,事归尚书省;开元之后,权移他官。
有转运使、租庸使、盐铁使、度支盐铁转运使、常平铸钱盐铁使、租庸青苗使、水陆运盐铁租庸使、两税使等,随事立名,沿革不一。
最新 太原市2018高三第二次测评试卷历史 精品
![最新 太原市2018高三第二次测评试卷历史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6d4448ebba0d4a7302763ac2.png)
太原市2018~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历史第二次测评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一、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计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屈辱史,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贯穿于整个近代史的始终。
回答1—6题。
1.下列城市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的先后顺序是()A.天津、上海、汉口、重庆B.上海、汉口、天津、重庆C.汉口、天津、上海、重庆D.重庆、天津、上海、汉口2.被迫“对外开放”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不.包括()A.西方进步思想文化传入中国B.传统的自然经济彻底解体C.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推动了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3.最能反映西方列强在19世纪40—60年代侵略特点的是()A.割占中国的领土B.强迫中国开埠通商C.勒索巨额战争赔款D.迫使中国签订“城下之盟”4.近代史上,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始于()A.《南京条约》B.《五口通商章程》C.《黄埔条约》D.《望厦条约》5.允许外国人到内地传教的条约是()A.《马关条约》B.《改订条约》C.《天津条约》D.《北京条约》6.《辛丑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是()A.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C.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D.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中国近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回答7—11题。
7.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最突出的特.点.是()A.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B.真正触及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D.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8.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写出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A.利用孔子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B.儒家思想在中国具有深厚的基础,影响深刻C.资产阶级维新派软弱,不敢鲜明地打出自己的旗帜D.康有为实际上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不能真正提出资产阶级的政治纲领9.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在实践中遭到挫折的根本原因是()A.封建残余势力强大B.人民群众尚未觉醒C.复古主义思潮盛行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10.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指()A.反对尊孔复古B.继续反对封建主义C.主张民主共和D.向西方学习11.1924年孙口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是()A.民族资产阶级政党B.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C.官僚资产阶级政党D.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的政党中国近代史上的三大思潮——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
历史-山西省太原市2018届高三模拟试题(三)文综试题
![历史-山西省太原市2018届高三模拟试题(三)文综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c566abbf524ccbff1218469.png)
山西省太原市2018届高三模拟试题(三)文综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下表是不同时期和地区的“世界”观念。
这反映出历史观点观点出处天圆地方说:华夏中央,威服异邦,怀柔远人。
先秦:《尚书》、《国语》四大部洲说:中国只在其中一个部洲上;宗教徒可以不敬皇南宋:志磬《佛祖统纪》帝。
地圆学说:地球圆形,中国很小,可能是“四夷”明代:利玛窦《舆地山海全图》A.历来都强调标新立异 B.受时代及文化背景影响C.基于历史叙述而形成D.不能客观呈现历史事实25、汉武帝实行察举制;东汉光武帝规定察举须“授试以职”,即给候选人一项职务。
检验其是否具备吏能;顺帝时又规定察举之士还须参加考试,方以授官。
察举制的演变说明东汉A.儒学独尊地位受到挑战 B.政府意在扩大统治基础C.官吏选拔重视德才兼备D.士族门阀崛起遭到抑制26、在吐鲁番地区考古中发现大量唐代文书,其中公文书内容涉及土地、户籍、赋役、军事、诉讼和馆驿等,私文书内容多为借贷、买卖契约等;此外还发现(千字文)等蒙书。
这反映了当时A.西域地区全面接受中原文化B.唐朝有效加强对西域的管理C.西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较快D.唐朝实行大一统的文化政策27、17世纪,郑成功所属的郑氏集团从葡萄牙控制的澳门购进丝织物运往日本,再从日本买进货物运到菲律宾转售给西班牙人;或从中国满裁货物运往中南半岛和马六甲等地贸易。
再换回苏木、胡椒等。
这反映出当时A.国际经济区域的互补性B.中国已经主宰远东贸易C.中国海禁政策逐渐松弛D.地方割据促进经济发展28、由于这场战争,江、浙及赣、皖、鲁-帶官绅商贾为避兵祸,竞相逃往上海,上海的外国人和中国富商把值钱的东西放在船上随时逃跑,英法租界的洋人组建防御工事和巡逻队保护自身的安全。
这场“战争”指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北伐战争D.淞沪会战29、1919年2月,保守复古的林纾对陈独秀,蔡元培诸人进行批判。
山西省太原市同华中学2018年高三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太原市同华中学2018年高三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8291a23a58da0116c1749fa.png)
山西省太原市同华中学2018年高三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当今世界,欧盟已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
下列关于欧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初B.冷战结束为其成立提供了机遇C.推动了世界向多极化发展D.欧盟已建立起由其控制的单极世界格局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欧盟的相关知识。
根据所学知识,欧盟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故D项是错误的。
所以答案选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欧盟2. 对右图b处对应历史时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这一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广泛利用②石油利用促进了内燃机、交通运输和化学工业的发展③电话、电报等新的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④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③④ D.①②④参考答案:A3. 奥巴马和罗斯福都比较受中下层民众的拥护。
罗斯福新政时不可能出现的是( ) A.雇用年青人从事造林B.某公司因为雇用未满16周岁童工而被起诉C.农产品数量大幅度增加D.劳资关系委员会中劳资代表各占一半参考答案:C罗斯福新政。
C项明显错误,罗斯福时期,实行大规模的新政,应对经济危机的挑战,不是在增加农产品的数量,而是减少。
故选C。
ABD项根据所学都是正确的。
4. 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
”这表明: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B.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参考答案:D5. 汉初法律在秦律基础上制定,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在无法律明文规定时,则以儒家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
2018年山西省太原市西墕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18年山西省太原市西墕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79d00fb03d8ce2f01662308.png)
2018年山西省太原市西墕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GDP增长率的变化情况,GDP增长率在1961年、1979年和1993年变化较显著。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三年GDP增长率变化显著的共同因素是A.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B.国家政治制度发生变革C.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D.国家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参考答案:C2.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78年、1980年、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分别为304.77万吨、320.56万吨、407.31万吨,油料产量分别为5.21万吨、7.69万吨、11.91万吨。
这反映了此时的中国A.市场经济已取代计划经济B.农村经济改革成效明显C.城市改革促进了农业发展D.城乡经济交流稳步发展参考答案:B【分析】结合所学知识,1992年党的十四大才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故A项错误。
根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1978年-1984年,我国的粮食产量和油料产量都有了大幅的增加,说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我国农村经济改革成效明显。
故B项正确。
题干中未涉及城市经济的内容(粮油均属于农产品),而且结合所学知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功后,促进了城市的改革,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才全面展开。
故C、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3. 冷战时代,美苏关系有心照不宣的默契,可以说有其最低限度的共同利益﹣﹣避免美苏战争,即法国大学者阿隆所说的“隐蔽的俄美非战公约”。
这说明冷战时期美苏()A.共同承担世界和平任务B.双方军力基本保持平衡C.努力避免直接军事冲突D.在对抗中以缓和为基调参考答案:考点:E5: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美苏冷战,冷战是指国际间除了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敌对活动.解答:”心照不宣的默契“”隐蔽的俄美非战公约”表明美苏两国在冷战中都进行自我控制,使得双方能够在彼此对抗和争斗中不兵戎相见,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C.4. “‘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作‘旧制度’。
2019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9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16a80dcfc789eb172dc838.png)
2018-2019学年太原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上午 7: 30-9: 30)说明: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50 分。
第 I 卷(选择题共 75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 75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方答题栏内。
1.“士”在西周地位较低,仅担任地方基层官员,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开始选用士人充当要职,到了战国时期,人才选拔无不从士人中产生。
这些原本没有世袭特权的“士”进入高级统治层A、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B、促进了官僚制度的形成C、导致百家争鸣局面出现D、表明贵族政治全面崩溃【答案】 B2.墨子《非儒》篇中说:鲁哀公迎孔子回国,席子摆的不对孔子不坐,肉类割得不正他不吃。
孔子这一行为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A、礼B、仁C、中庸D、德治【答案】 A3.到 2016 年为止,在全届范围内发现的汉代牛耕图像共 15 处。
其中,陕西有7 处,山东 4 处,江苏 2 处,内蒙古1 处,山西 1 处。
这一定程度上说明汉代A、牛耕技术已经普及B、北方农业相对发达C、农具取得重大突破D、政府重视精耕细作【答案】 B4.右图是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简牍(局部),上有“海昏侯臣贺昧死再拜皇帝陛下”等文字。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简牍中的文字是秦朝的标准字体B、海昏侯刘贺在书法上有很髙成就C、当时可能还未普遍使用书写用纸D、汉武帝的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势力【答案】 C5.宋之前,“刘向传列女,取行事可为鉴戒,不存一操。
范氏宗之,亦釆才行髙秀養,非独贵节烈也”。
宋之后所旌表者,则大多为节妇烈女们守节殉夫的惨烈了。
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A、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潮B、男尊女卑观念开始形成C、君主专制统治日益加强D、战乱与社会动荡的加剧【答案】 A6.明洪武十三年九月( 1380 年),在朱元璋宣布永远废除宰相制度半年以后,一度设置过所谓“四辅官”,以四季为名,选一些耆儒之臣,分季协助皇帝复核人事、司法及文书处理等事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原市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满分150 分。
第I 卷(选择题共75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2.5 分,共75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方答题栏内。
1.下图是山西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鸟尊”,出土于山西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14 号墓。
其大鸟回眸、小鸟偎依、巨象缩首的完美组合造型,成为西周青铜艺术中的罕见珍品。
据此判断该艺术品A.是晋侯权力至髙无上的象征B.体现了青铜铸造技艺的成熟C.破坏了西周时期礼制的规定D.由技艺精湛的私营工匠制作2.《史记》记载了西汉景帝时期朝堂上儒道间的一场争论。
黄生认为上下有别,汤武革命,以臣诛君,大逆不道;辕固生的反驳极为有力:照你所说,“高帝(汉高祖)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结果显然是儒生辕固生赢了。
据此可知A.儒学成为汉初的统治思想B.道家思想不适应现实需要C.汉初“百家争鸣”仍然持续D.争论触及了政权的合法性3.爵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
先秦时期,爵位往往是政治权力的标志;秦以后的爵位不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
这一变化A.导致了皇帝与官员矛盾的激化B.表明宗法制已退出历史舞台C.促使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分离D.是适应新形势而调整的结果4.在中国古代,秦以后的许多王朝在立国之初,其官员主要来自于功臣,即所谓的“功臣政治”,其儿子也往往能占据高位,称作“功臣子政治”。
这一现象A.说明科举制度形同虚设B.导致贵族政治得以恢复C.影响国家治理模式转型D.保障功臣后代世袭特权5. 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官制的演变情况。
这些演变A.起到监督皇权的作用B.体现了制度的传承性C.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D.缘于皇帝个人的喜好6.明末《沈氏农书》记载有当地一句谚语:“ 当的穷,六月里骂长工。
”意思是说,在农历六月的夏收夏种大忙季节,务必与长工搞好关系,否则长工闹起情绪来,这一年的收成就成问题了。
这反映了当地A.人身依附关系日益松弛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C.租佃关系下地主的无奈D.传统小农经济开始瓦解7.史载,清朝一位大臣给雍正上表:“ 君恩虽厚,臣虽死不能报万一。
”但雍正看了后大怒:“ 但尽臣节所当为,何论君恩之厚薄。
”此事反映了A.雍正借助纲常伦理制约臣民B.清朝君臣关系日趋紧张C.此时法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D.雍正不愿大臣记其恩惠8.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埠等,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
这一变化A.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说明帝国主义侵华策略的转变C.说明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9.下表为1871〜1910 年间中国棉布和棉纱的进口量。
从材料可知A.《马关条约》的签订推动了棉纱棉布进口量的增加B.棉布进口量的相对稳定反映了中国贸易地位的改善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D.二者进口量折射出近代民族织布业发展变化的特征10.“尽管清政府对改革的态度由消极逐渐积极,从应付逐渐认真,但最终没有挽救改革,伴随改革失败的是自身政治命运的终结。
”这一改革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清末新政D.辛亥革命11.近代以来,维新派将呼吁社会风俗改良作为其政治宣传的内容之一;清末新政废除了满人特权,允许满汉通婚,以同等礼仪和刑罚对待满人汉人;中华民国成立后,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剪辫子,见面礼节等习俗发生变化。
这说明A.政府发挥社会变革的主导作用B.政治变革与社会变革联袂而行C.突发性是社会变革的主要特征D.政治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原动力12.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是工人劳动的产物,应归工人所有;孙中山以纺纱织布威力,认为棉布的制成除工人外,也离不开种植棉花的有关人员,因而其认为马克思的观点“忽略了社会上其他各种有用分子的劳动”,从而提出“民生问题才可说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
据此可知A.二者都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弊端B.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C.民生主义源自于剩余价值学说D.三民主义比马克思主义先进13.毛泽东指出,“现在的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内恢复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的革命精神,据以定出一定的政纲和政策,并真正而不二心地、切实而不敷衍地、迅速而不推延地实行起来”。
材料中“现在”是指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全面抗战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4.据1937 年国民政府对农村调查所得资料估计,地主占有大约40%-50%的耕地。
而且,在土地肥沃的东南地区,土地所有权更趋集中,地主约占全部耕地的60%-70%,而在贫瘠的西北旱地区域,土地所有权反而比较分散。
影响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地区间租佃关系发展程度有别B.不同区域土地政策实施的差异C.地区间农业商品化程度的差异D.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15. “组织起来”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农业生产领域早在延安时期就出现了互助组等,建国后更是推广到全国各地,出现了初级、髙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据此可知,这一思想A.基于对小农经济弊端的考虑B.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C.有力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D.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16.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农村进行了“谁养活了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从猿到人”的社会发展史教育等,同时,也注意将大张旗鼓地宣传与深入细致的工作相结合。
这些做法A.适应了新生国家政权巩固的需要B.开始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C.揭开了建国初期教育改革的序幕D.表明农民问题是革命的中心问题17.同1978年相比,1982 年我国的工农业产值增长32.6%,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已较为明显,而且,失调的经济比重也有所调整,国民经济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推动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B.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逐步展开C.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全面展开D.国家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18.史载,希腊某城邦在一次战役中失败,公民死伤众多,消息传到国内,战死者的父母对于公众必须笑容满面,庆幸其他人的子女生还,而已知其子幸免于难即将相见者,则必须哭泣,为其他人失去儿子而悲伤。
这反映出在希腊A.不重视维护公民的生存权利B.城邦至上观念影响个人行为C.摆脱了纲常伦理观念的影响D.社会各阶层间矛盾日趋缓和19.罗马法中最为完备的是它的私法部分,其中关于妇女的立法主要集中在监护、婚姻和财产继承上,对后世各国有关妇女地位的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说明罗马法A.以保护妇女合法权益为出发点B.充分体现了法律的公平正义性C.已经兼顾社会各个群体的利益D.对妇女法律问题做了有益探索20.14、15 世纪以来,英国农村中出现了圈地运动,新贵族力量逐步壮大;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的海外贸易获得极大发展,商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却阻碍了他们的发展。
为此,他们A.发动光荣革命,获取政治权力B.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权力C.发动工业革命,提高经济地位D.进行议会改革,更多参与政治21.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一书指出,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几乎指的已不是古代的“直接民主”,而是西方近代的“间接民主”。
促成民主概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资产阶级反教会反王权斗争的需要 B.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C.主张精英政治的美国革命取得胜利D.民主政治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与完善22.—首流行于17 世纪末的英国民歌《呢绒商的快乐》:“我们聚集金银千千万,都是榨自穷光蛋……织工的工资本已廉,还须找茬扣工钱,生意不好马上就发表,好时就不让他们知分晓,只说:呢绒海外不好销,我们不想再干这行了。
”歌中反映的现象A.揭示了工业革命时期工人的处境B.说明英国国际贸易遭遇到严重挑战C.客观上加速了英国的近代化进程D.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23.马丁•路德和加尔文都主张信仰得救,但两人也有区别,前者强调“个人对《圣经》的正确理解”,后者强调《圣经》是“绝对真理”。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都肯定《圣经》的权威B.都反对宗教神学思想C.对人文主义的态度不同D.对上帝的认识不同24.近代人文主义的兴起,将人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但自然科学的发展,一方面验证了人文主义思想的正确性,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类在自然界地位不断的降低。
这主要反映出A.自然科学发展制约人文主义发展B.自然科学彻底摆脱了神学束缚C.自然科学发展有助于“认识人自己”D.宗教神学束缚了人文主义发展25.—则有关苏联的经典笑话:苏联领导人坐火车旅行,铁轨到了尽头,火车停下。
列宁:“ 搞星期六义务劳动,修铁路,直通共产主义!”斯大林:“ 给我调100 万劳改犯来,修不通铁路,统统枪毙。
”赫鲁晓夫:“把后面的铁路接到前面去,火车继续开!”勃列日涅夫:“坐在座位上自己摇动身体,做出列车还在前进的样子。
”戈尔巴乔夫把火车拆了,到有铁轨的地方再拼装起来。
”这一笑话形象地描述了苏联各位领导人的执政特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搞星期六义务劳动”表明列宁探索出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正确途径B.“把后面的铁路接到前面去”表明赫鲁晓夫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C.“坐在座位上自己摇动身体”指勃列日涅夫迫切要求解决民众生存问题D.“把火车拆了”表明戈尔巴乔夫认为走社会主义的道路不能实现现代化26.为摆脱经济大萧条,美国通过了提高关税的霍利•斯摩特关税法,此外美元也实际贬值达到41% ;英国则对进口货物征税50%,后又规定:帝国内部各邦的货物彼此实行优惠税率,形成区域集团贸易圈;法国在提高关税的同时,率先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大规模进口配额制度。
这些做法A.极大缓解了恶化的经济B.有利于调节国际供求关系C.导致国际关系日趋恶化D.表明各国放弃自由主义政策27.下表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出口中所占的比重(%)。
据此判断A.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相对衰落B.日本逐渐处于出超地位C.西欧共同市场出口增长速度最快D.世贸组织推动国际贸易快速发展28.二战后形成的“冷战”格局在20 世纪50、60 年代逐渐发生了一些新变化:社会主义阵营分裂、资本主义阵营分化、第三世界的兴起。
这些新变化推动A.多极化格局逐步形成B.国际政治新秩序建立C.美苏关系走向妥协D.美国战略重心转移29.某组织在成立时宣布:“ (缔约国)决心把建立欧洲共同体为起点的欧洲统一进程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这一组织的成立A.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B.加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C.确立了欧洲在世界经济的领导地位D.推动了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30. 下表为不同史籍对于隋大业十三年同一事件的历史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