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技术在广电网络整合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IPv6技术在广电网络通信中的应用实践

IPv6技术在广电网络通信中的应用实践

IPv6技术在广电网络通信中的应用实践关于《IPv6技术在广电网络通信中的应用实践》,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IPv6技术在广电网络通信中的应用实践作者:未知摘要: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给广电网络通信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不少挑战,其中最主要的是技术方面的革新。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联通资源与需求方面的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随着网络资源的日益丰富,信息需求的量和质也在不断的提高,甚至超越了现有技术能够满足的程度,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原有的基于IPv4协议基础上的广电网络通信的缺点和不足逐步突出。

在这样的情况下,IPv6的优势和功能成为广电网络通信发展中重点关注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虽然IPv6技术在满足信息需求方面具有IPv4难以媲美的优势,但目前的技术条件无法实现IPv6技术对IPv4技术的完全替代,这就需要对IPv6技术在广电网络通信中的应用进行实践性的研究。

关键词:IPv6技术广电网络通信应用实践1 IPv6技术概述IPv6技术是基于IPv4应用基础上创新出来的新技术,其地址空间长度可以达到128位,极大地提升了广电网络通信的资源满足程度,对于形成规模化的广电网络架构有着十分重要的功能。

对IPv6技术相关属性的了解是强化其在广电网络通信中应用的前提和基础,相较于IPv4技术而言,IPv6技术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1足够的地址空间与IPv4的32位地址结构相比,IPv6的128位地址结构可以为任何一种物质提供足够的地址空间,从而提供强大的物理技术支撑。

同时,IPv6所能够提供的理论地址空间最大可以达到43亿×43亿×43亿×43亿,可以满足相关系统任何地址空间的分配,极大地提升了网络空间的配置效率。

1.2高层次的网络结构空间地址的足够大为IPv6技术的结构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一组织机构可以只使用一个前缀来进行链接,从而提升了路由器的运行效率,释放了网络空间运行效果。

基于IP网络的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系统建设

基于IP网络的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系统建设

摘5要结合秦皇岛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体系的建设实践提出了适应今后发展方向的广播电 视信号传输方式 关键词广播电视信号'^网络组播
J2.#94#3)K :+$+-'3'.":2#"30'33'."I%3)+0 7#3+9.")*+R1L+)<.2M
!-':JE<>CEBC # ]EFJ<c,AKAOJ?J<B IHEHJ<B <R_JB@=EBCFE<& &ASAJ_JB@=EBCFE<"44"""& %@JBE$ I=QQEDM',@J?HAUHG<QSJBA?_JB@=EBCFE<H<SD<EFGE?HH@AG<B?HD=GHJ<B R=KRJKKQABHH@EHH@AHAKAOJ?J<B ?HEHJ<B SD<EFGE?HJBCHAKAOJ?J<B ?JCBEKFAKJOAD??M?HAQEBF P=HR<DLEDF EB <DJABHEHJ<B H<LJKKFAOAK<P FJDAGHJ<BEKSD<EF> GE?HJBCHAKAOJ?J<B ?JCBEKH<FAKJOADELEMRD<QB<L<B3 ;+% <.293'SD<EFGE?HcHAKAOJ?J<B ?JCBEK*'^BAHL<DV*Q=KHJGE?H
! 中国有线电视"!"#!#"$$ %&'()*'+',)-%).-/,0

浅析广电技术IP化趋势及其关键技术

浅析广电技术IP化趋势及其关键技术

浅析广电技术IP化趋势及其关键技术摘要随着IP技术的飞速发展,广播电视技术IP化也是大势所趋。

本文从4K、8K等高清电视应用对制播系统的挑战分析广播电视技术IP化趋势,并对IP承载SDI的相关标准和关键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最后提出IP化应用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展望制播一体全IP化的全新广播电视平台。

关键词广播电视IP;SDI以太网;关键技术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和变革可归纳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模拟广播电视阶段、数字化制作播出阶段和基于IP网络架构的制作播出阶段。

一直以来,电视业务形态的发展都与媒体技术的进步紧密相连,特别是传输网络和传输模式等关键环节。

因此,电视工程技术专家提出了电视信号IP化网络架构解决方案,即利用IP网络技术将电视SDI基带信号转换为IP数据包(SDI over IP),利用光纤以太网等成熟的高速网络来代替传统的传输线路。

1 电视信号IP化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传输级IP化,即业务控制流和压缩编码音视频的IP化;第二个阶段:无压缩音视频IP化,即总控交换级的IP化,SDI矩阵将被替代;第三个阶段:全流程无压缩音视频IP化,即采集、制作、播出、存储、传输、分发全流程的无压缩音视频IP化,节目质量、制播流程将出现重大变化。

目前第一个阶段已经在现有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第二个阶段的标准化工作也有长足进展,但还面临着链路带宽不足、系统交换能力瓶颈、可用设备少等问题,在第三个阶段则需要更强大的IT基础设施的支持。

总的来说,电视技术架构IP化是目前是个热点,也是发展的大趋势[1]。

2 SDI over IP的关键技术2.1 IP包封技术首先要将SDI信号数据化,形成媒体数据段,然后根据SMPTE ST2022-6和SMPTE ST2022-5分别形成数据块文件和基于SDI信号编码数据块的FEC纠错编码数据块,再将两类数据块封装成IP数据包,通过以太网传输。

在接收端进行IP解包、FEC解码、数据校验及纠错、数据文件序列化等,最终完成SDI 信号恢复输出。

广播电视网络中IP化信号传输系统的研究

广播电视网络中IP化信号传输系统的研究

广播电视网络中IP化信号传输系统的研究作者:张珺珩来源:《传媒论坛》2018年第07期摘要:随着电视的普及和广播电视网络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网络相关技术也得到了应用和发展,IP化信号传输系统的应用也在广播电视网络中大放异彩。

本文围绕IP化信号传输系统在广播电视网络中的应用,详细论述IP化信号传输系统的作用。

关键词:广播电视网络;IP化信号传输;作用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2018)07-00-02信息时代进程的不断加深,加之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广播电视网络系统若想跟随时代进步的步伐,获得更大的发展前景,需要重视和创新发展IP化信号传输系统的应用。

具体来讲,IP化信号传输系统在广播电视网络中的应用是根据用户不同的需求差异,将所得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通过广播电视媒体发送给用户,而这种系统的作用,极大地提升了数据信息传输的速度和质量,同时有效地满足了用户对媒体的需求。

一、广播电视网络应用IP化信号传输系统的必要性随着科学和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广播电视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历经了好几个发展阶段。

特别是随着新时代“三网融合”相关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更是进入了一个新水平,其技术发展带动着电视信号朝着多样化、专业化、高清化、互动化方向发展。

值得强调的是,广电网络相关技术的发展正是以信息化社会为背景而展开的,也就是说,之所以能形成广播电视网络技术的突破,正是应了信息化社会的拉动和需求,带动着整个广电网络技术的发展。

在其发展历程中,广播电视网络发展先后经历了HFC网络时代、EPON技术的成熟应用、NGB计划的实施等环节。

具体历程为,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光纤技术的成熟运用,有线电视网络首先借助光纤技术,并入城域接入网,其中EPON技术的成熟应用是通信网络的城域接入网应用光纤的起步标志,它从传统上创新了同轴电缆网络的传输距离,也就是说突破了广播电视网络的半径限制,从而改善了信号传输质量,极大提高了网络运营商的服务竞争力;再到后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开放,与有线电视HTC网络技术相结合,开创了历史性的“三网融合”(又称NGB计划)时代,这也标志着广播电视双向HTC网络的开端。

论IP技术在广电网络电视中的应用

论IP技术在广电网络电视中的应用

苇 一
E P O N的P O N口 1 万/ 个, 集成交换 O N U 3 0 0 0 元/ 个, E OC 为 理特 性 , 可 以集 中管 理 所 有 的远 端 O N U, 并通 过各 种 性 能 告 警
叠蚕 ■
2 0 0元 / 线; C MT S头 端 价 格 l 0万 / 台, C M4 0 0元 / 个计算 , 可 和故障定位机 制 , 迅 速判定故 障类 型和故障点 , 提 高了运行维
很 大关系 , 认为其“ 网络” 就是数字网络或者 I I , 网络两种 。网络
( 1 ) P C平台。 通过 P C机 平 台来 收 看 网络 电视 , 已经 成 为 了当 前 电 视 一 直 被 认 为 是 数 字 化 技 术 发展 的 结 果 , 网络 电视 的 出现 代 网络 电视 收 视 当 中最 主 要 的方 式 , 因 为互 联 网和 计 算 机 之 间 的 表 了 数 字 化 技 术 达 到 了一 个 新 的 高 度 。数 字 化 技 术 的 应 用 , 实 联系 是最紧密的。目前, C 平台运 营的系统 已经完全走 到了商 P
作出总投 资与用户接入率的关系曲线 , 如图 3 所示 。 从图 3 可 以 护 效 率 。( 4 ) 带 宽扩 展 方 面 对 比 。 E P O N 技 术 方 案 只 需 减 少 每个
看 出, 在 较低 接 入 率 的情 况下 , E P O N+ L A N 技 术方 案 要 比 同等 P O N 口的 分支 数 即 可 增 加 用 户 的 带宽 , 从而 为业 务升 级提 供 空 接入 率情 况 下的 C MT S方 案 节 省 5 0 % ~7 0 %的成 本 ; 而 间 , 如 图 4所 示 。 E P O N 技术方案在用户 1 0 0 %入 户 , 1 0 0 %上 线 的情 况 下 也 能 保

IP化信号传输系统在广电网络中的应用研究

IP化信号传输系统在广电网络中的应用研究

IP化信号传输系统在广电网络中的应用研究摘要:为了进一步探析ip化信号传输系统在广电网络中的应用,文中首先从ip化信号传输系统承载网特性、ip化信号复用系统性能特性角度分析了ip化信号传输系统优势,接着重点探讨了以下ip化信号传输系统应用构架:与电视台播出信号系统互联应用构架;与远端信号收发系统互联应用构架;与前端播出系统互联应用构架,这一研究对于广电网络的信息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ip化信号;传输系统;广电网络;优势;应用构架中图分类号:tn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06-0096-01从目前广电网络的信号传输需求入手,详细阐述了ip化信号传输系统的特性和优势,包括不同类型承载网和信号复用系统,接着论述了ip化传输系统与其他系统互联的应用构架,这一研究对于广电网络的信息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ip化信号传输系统特性和优势(一)ip化信号传输系统承载网特性多业务传输平台的这一技术自从开始发展到现在为止,不论是技术还是各个方面都已经非常老练,这门技术使用的主要手段就是sdh用来面对连接的时候,这也是这门技术的中心,将以太网技术和通用帧协议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再加上异步传输模式,这几项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传输平台。

现在的多业务传输平台当初最经常使用的就是ip接口还有千兆以太接口和百兆以太接口。

他们对比之前的接口来讲现在的接口方面使用的ge板能够直接反映出来绑定的vc4和vc3,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这个多业务传输平台还是从之前的sdh技术进化而来的,以往的通道保护方式、1+1线性保护方式以及复用段保护方式都没有被取消,他们可以很好的保证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二)ip化信号复用系统性能特性和优势较之传统的复用系统,他除了保留了原来的asi接口,哈最新加入了ip接口,有了这个新的接口加入后在质量上又上升了一点。

这样的一种复用系统,数字内容设备上使用的是最多的。

在广电技术中IP传输的应用

在广电技术中IP传输的应用

在广电技术中IP传输的应用摘要:新时期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IP传输在高清数字电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

IP传输作为当前重要传输形式之一,其信号传输过程与传统的信号传输方式相比较,更加灵活多样。

对此,在实践中,深入探索IP传输在广电技术中的应用尤为关键。

关键词:IP传输;广电技术;应用一、广电技术概述(一)广播电视的含义广播电视一般是指通过利用各种设备来进行无线电波的传播,从而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观众通过观看或收听广播电视节目,以便获取各种资讯和信息,也丰富了自身的闲余时间。

广播电视的诞生是人类社会进步、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它的出现使人们更快、更深入的获取到各种信息。

广播电视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用来传播声音的为声音广播,同时,传播声音和画面的为电视广播,另外,还有数据广播,这几种方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广播电视的播出形式也会越来越多样,内容也会更加丰富,质量也会越来越高。

(二)广播电视的特点1.政治性广播电视产业不同于其他生产行业,它不仅具有一般行业的产业属性,还具有较强的政治属性,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我国的广播电视机构均为政府开办,现有的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均为事业单位,地方的广播电视集团、广播电视总台等也都是事业性质的单位。

广播电视作为政府的“喉舌”,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向广大人民群众传播各种资讯。

2.科技性广播电视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广播电视传播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变革也直接影响着广电技术的发展,二十一世纪以来,数字技术、有线电视、移动技术和卫星技术在广电传播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广播电视技术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输速度、传输质量均有了很大的提升,传播方式也从传统的单向传输转变为多媒体传播方式。

3.网络化广播电视产品不同于其他精神文化产品,它的整个传播过程均以光或电为介质,从发射到接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网络。

这其中的传播载体有卫星、发射台、互联网和电视网等。

IP接入服务模式在广电系统应用的探讨

IP接入服务模式在广电系统应用的探讨

r 一 r
2 0 1 Y 年2 月 月刊 总第2 9 8 期


( 4 )CM TS
P QAM 频 点 资 源 ,为 为I P终 端 和 双 模 网 关 提 供 接 入 服 务 ; 过 URM 调 度 I
小 众 化 直 播 节 目进 行 频 点 资 源 的 动 态 “ C M TS —C M ( 双模 网关 ) ” 系 统 提 供 冷 、热 门 直播 频 道 管 理 以及 直 播 、 的 头 端 ,与 双 模 网 关 一起 为 用 户 I P终 VOD 点 播等 业 务 的会 话 管 理 ; 对 接 电 分 配 和 回收 ; 对 接 BOS S系 统 ,实 现 端提 供 双 向 I P通 道 。 ( 5)I P接 入服 务 系统
据 此 ,浙 江 华 数 建 设 了 一 套 I P 为 下行 视频 业务 网关 。
(3)I P QAM
究 其 原 因 。主 要 是 广 电技 术 体 系 接 入 服 务 系 统 ,可 以使 广 电 网络 方 便 独 立 ,系统 封 闭 .无 法 适 应 和 接 入 互 接 入 各 类 I P终 端 ( I P机 顶 盒 、智 能
互联 网 的压 力越 来越 大,随 着高
清视 频 的逐 渐普 及 ,广 电的频 点
资源 也越 来越 紧张 ,如 何借 鉴 互
2 系 统 介 绍
联 网的优 势 , 同时根据 自身 的特
点应 对 互联 网的冲 击 ,对 此 浙江
使低成本的 I P机 顶盒 终 端 可 以灵 活 接 以 小 区 双 向 网络 为 基 础 . 以华 数 双模 入 ,以 降 低 用 户拓 展 成 本 ,提 高 广 电 网关 为 业 务接 入 网关 ,实现 用 户 I P终 竞争能 力 。 端 直 播 视 频 业 务 和 VOD 点 播 等 交 互

IP化信号传输系统在广电网络的应用

IP化信号传输系统在广电网络的应用

MSP 多业务传 输平 台 ) T( 技术 发展 至今 , 已经非 常
成熟 , 以 S H面 向连接 的时分 复用 技术为 核心 , 它 D 利用
进行沟通, 使得信号系统非常冗余复杂。
1 信 号传输 系统较弱的可扩展性 . 2
G P 通用 帧协 议 ) 合 以太 网技术 、 T 异 步传输 模 F( 结 A M( 式) 技术 等形 成 的多业务 传输 平 台。就 目前使 用情 况 , MT S P中使用 的最 多 的就 是 I 接 口, 括百兆 以太 接 口 P 包
节 目传 输 的 扩展 性 较 弱 。按 照标 清 节 目4 M is 计 bt 来 / 话, 更是捉襟见肘 。而现在 的信号流 , 一个较大 的付 费节 目包就 需上百兆 的带宽 , 传输带 宽较弱 的扩展 性 已经 阻 碍 了广 电网络 的业务发展 , 亟待用新 的传输方式来解决 。
I P-ba e Si na Tr s s i Sy t m s d g l an mison s e Appl a i n n di i to i Ra o and c Br adc t Ne wo k o as t r
L U n I Ga g
(in s al N tok C r rt nS zo rnh a gu Szo 1 0 6 hn ) Jagu C b e r oo ai uhu Ba c, ̄ ns uh u2 5 0 ,C ia e w p o

度, 内置加扰 器可 以对 多个 C A系统 同密 , 可以提供对 且
T 流 和信号的分析 。这 种越来越 智能化 的管控能力 , S 使 得信号传输 系统可 以层层 监控 , 确保最优质 的安全播 出。
3 I 化信号传 输系统应用构架 P

IPON技术推动广电万兆超宽带全面发展

IPON技术推动广电万兆超宽带全面发展

118《有线电视技术》 2019年第4期 总第352期短短2个多月取得的成果,标志着贵阳“智慧城市”建设正在紧张有序推进。

目前已经开始实施和即将实施的“智慧城市”建设包含贵阳市委组织部“新时代学习大讲堂”贵阳专区、文化和旅游局智能化办公会议系统、市场监督局明亮厨房、农业农村局智慧农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就业与技能培训中心VPN 专网信息化、退役军人事务局信息化,修文、开阳县融媒体中心建设等项目。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黑龙江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近日,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黑龙江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深圳华为总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在5G 及基础网络、媒体融合、4K/8K 超高清、大数据中心等领域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战略合作。

此次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华为公司与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和龙江广电网络在信息服务产业发展合作方面掀开新篇章。

山西省广播电视局召开IPTV 监管对接工作会议为贯彻落实全国IPTV 建设管理工作会议精神,4月1日,山西省广播电视局召开IPTV 监管对接工作会议。

会议强调,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将IPTV 工作提升到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高度;二要加强IPTV 属地监管工作,要求电信运营商尽快将集成播控平台节目信号接入省局监管中心,同时将山西省内11个市的节目信号接入当地的省局监管中心监测分平台,将各市用户终端纳入省局监管中心监测监管范围;三要全面开展自查自纠,按照总局要求的时间节点,认真做好IPTV 专项治理工作。

四川省首个AI 智能对接省平台的县级融媒体中心揭牌成立近日,四川省首个AI 智能对接省平台的县级融媒体中心揭牌成立。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融媒体中心由四川广播电视台打造,是四川省首个AI 智能对接省平台的县级融媒体中心,拥有融媒体指挥调度中心和网络理政、中央厨房、“新闻+”、舆情应对“四大系统”,具有AI 智能校对、摘要,对上传内容和评论进行智能筛选、审核等功能,是涵盖20个镇政务新媒体以及县新媒体的聚合平台,对加快推进四川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浅谈IP电视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应用

浅谈IP电视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应用
2 ( io e r a c s S r bd B o d a t w
中图分类号:
TN94 6 3.
文 献标 识 码 :

文章编号:
1 0 - 6 8( 0 7)0 — 0 2 0 06 52 2 0 l Oo —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从 有 线 电视 宽 带 网 的推 出到 数字 电 视 的平 移 ,围 绕 的 总是 一 个 问题 .那 就 是老 百姓究 竟 需 要什 么 其 实 。单 纯 的 研 究 网络 技 术给 电视 媒体 带 来 的 是机 遇 还 是 挑 战并 不 重 要 ,重 要 的 是 电视 媒 体如 何 利 用 网络 技 术 ,实 现 自身的 完 善和 发展 。 数 字 电 视 的发 展 给 老 百姓 带 来 的是 什 么 ?丰 富 的 节 目内 容仅 仅 是促 使 消 费 的 一个 方 面 ,更 多 的用 户 需 要 的 是花 钱 买 自己想 要 的 内容 ,即真 正的 付 费 电视 、 股 票证 券、互 动游 戏 、远 程教 育等 个 胜化 服 务 日前 。 数 字 电 视节 目内容 没 有 较 大 的吸 引 入之 处 。 发展 数 字 电视应 该在 “ 忘记 机顶 盒 的状态 下来 笈展数 字 电视 , 加 大 数字 电视 服 务平 台 和 多 业务 的 建设 ,在 推广 业 务 的 同 时 不能 一 味地 推 销 机 顶 盒这 一 产 品 ,而 应该 把 它 作 为一 种 “ 工具 ”, 让老百 姓在对 数字 电视 的消 费 中, 愿 意使 用 这 个 工具 。 IT 系 统技 术 在 近 年来 取 得 了长足 进 展 并且 H趋 PV 成 熟 。 在今 天 , 日趋 成 熟 的 Iw 技 术也 就 很 自然 地 成 P 为 了世 界各 大 电信 运 营 商 实 施其 核 心商 业 战 略 的 重要 手段和工具 IT 系统技术会不会只是 电信运营 商用 PV 以 同有 线 电视 运营 商竞 争 的 专用 工 具呢 ?它 会 不 会是 只能 给 有线 电视 运 营 商造 成 损 害 而不 能 带 来益 处 呢 ?

IP广播在德清广电网络的运用

IP广播在德清广电网络的运用
能需 求 , 为广播 的发展 注入 新 的活 力 。
关键词: 农 村广播 ; I P广播 ; 网络拓 扑 ; 终 端部 署
The Us e o f I P Br o a d c a s in t g i n t he Br o a dc a s ing t Ne t wo r k o f De q i n g Co u nt y 口L A 0 Yo n g - mi n g, XU Ha i — y o n g, R EN Gu o - l i a n g
( D e q i n g B r o a d c a s t i n g a n d T V S t a t i o n ,D e q i n g 3 1 3 2 0 0,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Wh i l e d i g i t a l c a b l e T V h a s b e e n e s t a b l i s h e d s i n c e 2 0 1 1 i n De q i n g Co u n t y ,a n a l o g b r o a d c a s t i n g i s s t i l l i n u s e i t s r u r l a a r e a s .A n e w i n t e l l i g e n t w a y s h o u l d b e a p p l i e d t o r u r l a b r o a d c a s t i n t h e n e a r f u t u r e .T h e c o n s t uc r t i o n o f I P b r o a d c a s t i n g ,wh i c h n o t o n l y t a k e s t h e a d v a n t a g e o f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wa y ,b u t a l s o me e t s t h e

浅议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IP技术

浅议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IP技术

浅议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IP技术摘要: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也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而改变。

作为一种现代传输技术网络技术如今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通过与传统信号传输方式进行对比,阐明了IP网络技术在当前的广播电视传输系统建设中具有的重要位置,同时也是旨在进一步促进媒体传输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IP化;安全高效;媒体融合当前,面对4K、5G等一大批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用户市场需求的多元化,传统的广播电视传输方式日趋显示出自身的局限性,也越来越难满足业务发展的要求。

同时,在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下,IP网络技术与传统的传输技术之间能形成很好的互补作用。

一、传统信号传输方式广播电视信号的传统传输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为微波传输、卫星传输和光纤传输三种。

(一)微波传输微波通信是不需要固体介质,以微波为介质进行的通信。

微波可以在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没有障碍的情况下进行传递。

微波通信的主要方式是视距通信,即点的方式,因为微波在空中的传播特性类似于光波,遇到阻隔就会反射或被阻隔,对传输的地理空间环境有一定的要求。

并且,微波信号的传播有损耗,随着通信距离的增加信号衰减,有必要采用中继方式对信号逐段接收、放大后发送给下一段,延长通信距离。

因此,广播电视信号需要利用微波通信进行远距离传输时,必须采用中继的方式,在起点与终点之间建设若干个信号中继站,因此,广播电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必须采用中继同时,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也要选择接力站点,避免因大楼遮挡影响信号传递。

(二)卫星传输卫星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是指通过地面上行站将信号经过一定处理后传送到地球,再由卫星通过转发器将信号传送到地面的同步卫星接收信号系统,可以说利用卫星进行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是卫星应用技术的重大发展。

广播电视信号通过卫星传输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主要体现在:一是覆盖范围大、传输距离远;第二,建设费用较低,若要达到同样的覆盖面,卫星广播电视系统的建设费用相对于地面中继站而言较低,并且地形越复杂,节省成本更多,后期的人员投入也大为减少。

定西市广电网络全IP架构集成式数字电视平台建设

定西市广电网络全IP架构集成式数字电视平台建设

彩 的广 播 电视 节 目与信 息娱 乐资源 。定 统 一管 理和监 测 ; 要 求保 证系 统的 完整 行方 便快 捷的 查询和 管 理 ; 系统 内应 用
西 市 有 一 区六 县 ,有 线 电视 用 户 约 1 0 性 ,尤 其是配 套管 理系 统的 完整性 。
7 o 广疆电襁信矗 - ww wm c n
定 市厂
缀 全 平 台

竣 式 数 字
文 /甘 肃 省 广 电 网 络 定 西 分 公 司
自跃 中 康 西 伟 包 伟
。 甏
万户 。定 西市现 已建 成 了上联 甘肃 省 网 ,
标准 性原 则 : 系 统的 设计 应遵 照并
摘要 : 随着 I P技 术在 多领
域 的发展 , I P 技 术 也 已 经 被 充
可扩展原 则 : 系 统 应 具 有 可 扩 展
字 电视 平 台 , 系 统 结 构 复 杂 度
明 显 降低 , 设 备 布 局 趋 于 简 单
有 线 电视数 字化整 转 的基 础上 。进 行全 性 ,在保 证初 期业 务 的前提 下 ,预 留有 市 各县 有线 电视数 字 化整 体转 换 。市 网 扩展 空 间 ,保 证将 来各 种新 业务 的开 展 。 络 公司 建设 全市 统 一的数 字 电视服 务平 并 制定详 细 的新业 务扩展 方案 。
划 频 点
线 网可 加扰 插 入本 县节 目,并 对 本 区域 下 ,平滑 升级 到更 高的层 次 。
的用 户进行 授 权 、管理 、计费 等 。利用
开 放 性原 则 : 系 统须 采用 开放 式设
通过扩 容 改造 建成 的市 级干线 网向备 县 计 ,保 证各 厂商 设备 、系 统的 良好集 成 传 输 广播 电视 信号 及数 据业务 ,用 数字 性 能 ,实现 第三 方设 备 、软件 能迅速 公 技术 实现 市 、县 、镇三 级有 线 电视联 网 , 平 地进 入数 字广播 电视平 台系统 。

IP技术在广电网络电视中的应用

IP技术在广电网络电视中的应用

IP技术在广电网络电视中的应用【摘要】伴随我国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当前人们生活便捷性显著提升,与此同时也有了更多的需求。

IP技术也是在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产物,在推动广电电视网络发展的同时给人们带来的便捷和高质量的体验。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探讨IP技术在广电网络电视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IP技术;广电网络电视;实践应用在多媒体技术与通信技术快速发展及联合应用的背景下,多媒体通信技术产生,该技术集合了多媒体、通信、计算机、网络在相互渗透下的多种功能,具有交互性、复合型、分布性的优势,其展现的优越性也为当前我国广电网络电视的发展提供了技术的支持。

这些年来,越来越多行业人士将网络电视中的网络默认为数字网络及IP网络,形成了数字化产物,即网络电视。

1.广电网络电视及其发展分析从广电网络电视的表现形式来看,网络电视结合终端可分为PC平台、机顶盒平台以及手机平台三种形式,目前人们普遍应用PC机来收看网络电视,这就将互联网和计算机紧密联系起来,也成为了当下商业化运行系统最为基础和普遍存在的类型[1]。

而市场上PC 平台系统方案及产品已发展较为成熟,部分形成了产业标准,其极大的优势获得很多受众的认可。

其中机顶盒平台的网络电视就以IP机顶盒作为上网的重要设备,对应的显示终端则为电视,很多用户已经将电视平台转变为PC平台。

手机电视则是PC网络的延续,在移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传输相关的视频内容,也方便广大民众随时随地收看,逐渐形成自成一体的系统。

网络电视的基本形态包括视频数字化、传输IP化和播放流媒体化,其对应的承载网络包括IP网、同轴电缆网和移动网。

在多年的应用实践中发现,IP技术是整合语音、图像和数据这些综合性业务最佳的方案,有着广泛的应用适应性及广阔的发展前景[2]。

2.IP技术及其在广电网络电视中的应用IP技术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技术,其顺应了最佳方案的应用需求,能够整合数据业务、图像业务、语音业务的优势,融合于一体。

升级·融合·协同:融媒体建设下广电制播系统IP_化转型逻辑

升级·融合·协同:融媒体建设下广电制播系统IP_化转型逻辑

科技论坛论点ARGUMENT93升级•融合•协同:融媒体建设下广电制播系统IP化转型逻辑文/吴义博自融媒体建设获得主流媒体的重视以来,各级广电部门陆续着手融媒体中心建设和融媒体设备采购工作。

然而,融媒体中心在对音视频制作的底层架构进行优化设计时,普遍面临是否采用全IP系统的问题。

当前,IP 设备高昂的价格与新颖的操作方式致使部分广电从业人员仍对IP技术抱有疑虑。

基于此,本文从多个角度展开讨论,通过对比研究IP技术较传统基带信号的优势来解答为什么广电制播系统需要进行IP化转型。

一、系统升级:从SDI到IP的广电制播系统传统广电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制作系统超高清化导致传统基于SDI的基础设施面临淘汰风险,矩阵规模不断扩大,现场节目制作系统与后端制作系统不统一,SDI扩展成本高昂,旧设备无法支撑更多讯道,等等。

这些痛点基本可以通过建设全IP架构得到解决,IP化已是大势所趋。

(一)优化传输架构传统基带系统的视频信号通过SDI同轴线进行传输,SDI是具有恒定数据速率的专用链接、单工传输模式,而且只能传输视频信号。

然而,在广电部门中,除了视音频基带信号外,还有同步信号、控制信号(包括设备状态监控)以及内部通话信号,并且每一种信号都需要采用单独的线缆进行传输。

在网络方面,除了视音频网络外,广电部门还设有管理网络、非线性制作网络。

因此,广电部门需要布设大量不同种类的线缆以满足不同专业的使用需求,同时要对不同信号、网络、线缆进行整合。

显然,这对依赖基带系统的传统制作系统来说,操作与维护将变得更加烦琐。

与传统基带系统不同的是,IP信号依靠光纤传输。

虽然光纤传输速度受光模块限制,但是只需要两根光纤就可以实现全双工通信,并且同时支持视频、音频、通话、同步、时钟、控制等信号多合一传输,极大地简化了广电制作系统的传输架构。

(二)优化系统物理空间IP系统替代基带系统的另一个优势是轻便化。

一方面,采用IP系统有助于广电部门精简设备和线缆。

IPv6在广电网络中的应用探讨

IPv6在广电网络中的应用探讨

目前,三网融合是我国通信业的热点技术,通过三网融合,广播电视网不仅可以提供电视节目,还能提供互联网和语音通信等多种业务。

然而,广电行业要想规模性发展互联网业务,IP地址的欠缺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瓶颈,是广电公司必须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一些诸如IPv4重编址、地址重用等改善方案都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广电行业没有IPv4地址储备,通过NA T等技术手段,仅可以支撑短期的发展,长期来看仍无法满足未来三网融合业务发展的需要。

因此,提前进行广电网络IPv6的示范应用及局部推广显得十分有必要。

1 应用思路目前,IPv6的标准体系已基本趋于完善。

在这个过程中,IPv6逐步优化了协议体系结构,为业务发展创造了更多机会。

IPv6的演进需要从整个产业的角度去考虑演进的各种影响因素,从目前的网络发展经验来看,至少需考虑以下几个核心因素。

1.1用户因素IPv6是对IPv4完全不兼容的网络层协议,在引入后要求对现网影响降低到最小。

据以往的经验,类似于PSTN的网络改造,核心技术产生变革,但终端业务展现方式没变,用户使用习惯上没有任何改变,这样的网络改造是用户可接受的,是易于推广的网络演进方式。

另外,新发展的IPv6用户不能在访问原有的IPv4业务上存在限制,体验不能有大的降低,甚至要在使用各种商务策略的倾向性上提高IPv6用户的体验,这样才能引导IPv4用户向IPv6的迁移。

1.2网络因素IPv6的网络部署上,需考虑端到端的实施,网络各个层面的组网和设备在网络架构、技术选择、设备能力、厂商组成、IPv6支持能力等方面上存在较大差异,需要综合考虑IPv6的可演进方案。

为了减少对现网的影响,在成本可以接受的前提下,早期部署上可考虑新建专网或专用设备,如采用独立的IPv6网关接入IPv6用户,这样既可以避免IPv6早期部署上可能存在的各类问题对于现网业务的冲击,也可以避免一次性升级所有的现网设备支持IPv6,造成的短期改造成本过高,并且可以在新网络新设备上采用独立的维护管理体系,在IPv6引入初期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IP技术为广电运营商提供增值业务商机

IP技术为广电运营商提供增值业务商机

IP技术为广电运营商提供增值业务商机三网融合的加速,让广电行业充满了IP商机,广电市场如今已被通信企业视为新的淘金天堂。

在这一浪潮下,各种基于IP网络的技术开始被广泛使用,广电运营商也在些新技应用的过程中,发现了潜力巨大的增值业务商机。

IPTV走着看广告投放更精准通过IP网络,有线运营商可以提供比过去更为丰富的增值业务。

一直在为全球宽带市场提供语音、高速数据、视频和移动通信业务IP解决方案的ARRIS,如今反而在三网融合市场发展得如火如荼。

近年来,ARRIS不仅完成了三网融合结构中的所有产品线的研发,还成为目前广电领域少数几家有能力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的服务商。

去年,ARRIS曾为广电运营商推出无线热点产品,能够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优势,通过xxxx.0的协议,在任何热点上进行信号的自动调配,让移动用户随时欣赏到IPTV或享受有线电视运营商提供的增值业务。

如今,歌华有线正在推出类似的业务,用户在室外就可以使用不同的终端设备收看不同的节目。

不久,我们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终端上随时欣赏IPTV了,因为ARRIS目前正在为广电运营商提供一种叫做多屏视频的解决方案,就可以实现这样的功能。

在IP网络中被广泛应用的广告插入系统,如今也随着广电网络向IP网络的扩张而出现了新市场。

ARRIS为广电运营商提供的广告插入系统,不仅可以帮助运营商调配、分配和记录数据,还能针对性的向用户提供广告信息。

这种系统可精确地分析市场信息,对广告商很具说服力。

目前,这一系统在全世界每年可传送超过20亿个广告。

重新认识管理平台IP网络与有线电视网络最大的不同是,IP网络的扩张速度非常快。

对于IP网络与有线电视网络的统一管理,大多广电运营商还没有意识到管理平台的重要性。

此外,能够做到二者兼顾的运营商级的管理系统,目前在市场上也非常少见。

大多厂商只能提供端到端的设备,但却没有能够有效管理整网设备的系统。

ARRIS中国区业务拓展负责人吴鸣表示,尽管ARRIS的管理平台在电信领域曾颇受好评,但初入广电市场时还是遭遇到了不小的阻力。

基于IP的广播电视节目集成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IP的广播电视节目集成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IP的广播电视节目集成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摘要:随着广播电视从数字到IP化的发展,伴随技术和设备的趋于成熟,利用IP进行数字电视传输逐渐成为主流趋势。

本文详细介绍了天塔节目集成平台采用IP技术搭建的组织架构,重点阐述了该平台作为网络公司和IPTV节目前端的设计思路及实现过程,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IP;节目集成平台;数字电视1 引言[1]近年来,天津广电正朝着融合创新的趋势发展,依赖于IP化灵活性强、扩展性强、安全性强等诸多的特点,基于IP的数字电视节目集成平台成为了我中心搭建前端信号系统的首选方案。

搭建的海河传媒中心广播电视节目集成平台也逐步成为综合性的融合媒体前端,统一为网络公司、IPTV等下游单位提供信源。

梅江广播电视节目集成平台作为主用平台,天塔广播电视节目集成平台作为备份平台。

天塔节目集成平台的建设实现对原网络公司、传输部、播出部以及IPTV闲置设备充分利旧,充分优化资源配置,充分节约建设成本。

本文着重介绍平台的系统组织架构,并详细阐述平台的设计思路及具体实现方案。

2 系统组织架构及设计思路天塔广播电视节目集成平台,简称天塔备平台,各系统、各环节主要以IP方式进行连接。

天塔备平台为梅江主平台备路传送备路省市卫视及付费节目信源,同时主路的中星9号节目作为梅江主平台的第三路节目信源;同时为网络公司、IPTV等下游单位提供信源。

2.1 天财天线阵天塔主平台利用天财天线阵传送的L波段信号,该天线阵收到各省市卫视及付费节目的卫星下行信号,经由高频头下变频至L波段,再经由光端机送至天塔节目集成平台。

L波段信号通过卫星接收机输出ASI信号,通过预复用,将TS流封包为IP信号(TSoverIP),进入平台的主、备信源池,再通过网络公司的OTN (光传送网)单向传送至梅江主平台。

2.2 天塔备平台接收信的信号天塔备平台接收来自梅江15层播出机房的天津台节目TS流、梅江4层传输机房的国干网节目TS流,梅江D区机房的外部专线节目TS流和网络公司自制节目TS流,均通过网络公司的OTN平台单向(各自走不同路由)传送至天塔备平台主、备信源池。

行业智慧广电建设方案

行业智慧广电建设方案

行业智慧广电建设方案一、背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视广播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但是,广电行业建设中依然存在IP技术应用不足,平台不智能,在线内容质量有限等问题。

为此,提出行业智慧广电建设方案。

二、目标1.研发智慧广电数据平台,提高广电机构管理水平。

2.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广播电视编播流程,提高制作质量与效率。

3.探索智能化广告投放,提高广告效应。

4.全面提升直播与点播在线质量,提高用户满意度。

三、举措1.IP技术应用的提升。

采用云计算平台进行数据存储与管理,实现灵活、高效、低成本的数据管理,满足页面化、智能化、高质量的广电数据处理需求。

2.智慧化平台的建设。

通过引入大数据分析、智能搜索推荐、自动化管理和可视化报表等技术,构建一套智慧化平台,方便广电机构实现数据采集、统计分析、应用研发和决策支持等功能。

3.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提高广播电视制作流程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AI辅助剪辑合成,自动化替换素材,智能化剪辑帮助减少电视制作中繁琐的组图和配音等工作,从而提高制作效率,并极大弥补人力制作中的缺陷。

4.广告投放智能化。

广告形态的多样性,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崛起,给广告业带来了改革的新机遇。

营造一个无障碍广告投放环境,让广告投放更为精准,通过AI搜索推荐,实现广告精准投放,提升广告效果,实现广告主对投放数据的全面了解,提高广告回报率。

5.在线内容质量的提升。

行业智慧广电建设方案主要关注在线媒体质量的提升,除了不断优化技术,提高音画质量、增加互动性之外,还应注重节目内容的丰富性、深度性,以及创意和情感的呈现等方面的提升。

同时,在平台端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推荐服务,提高用户体验满意度。

四、效益1.通过广电数据平台,大幅提高管理效率,方便数据实时采集、分析、共享,提高决策效果。

2.减少了人工录制、整合的成本,提高了制作精度,减轻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创作效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P技术在广电网络整合中的应用
名词解释:MSTP(Multi-service transport platform): 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是指基于SDHSDH、同时实现TDM、ATM、IP等业务接入、处理和传送,提供统一网管的多业务传送平台。

作为传送网解决方案,MSTP伴随着电信网络的发展和技术进步,经历了从支持以太网透传的第一代MSTP到支持二层交换的第二代MSTP再到当前支持以太网业务QoS的新一代(第三代)MSTP的发展历程。

RPR(Resilient Packet Ring): 弹性分组环(RPR)技术是一种在环形结构上优化数据业务传送的新型MAC层协议,能够适应多种物理层(如SDH、以太网、DWDM等),可有效地传送数据、话音、图像等多种业务类型。

它融合了以太网技术的经济性、灵活性、可扩展性等特点,同时吸收了SDH环网的50ms快速保护的优点,并具有网络拓扑自动发现、环路带宽共享、公平分配、严格的业务分类(COS)等技术优势,目标是在不降低网络性能和可靠性的前提下提供更加经济有效的城域网解决方案。

1. IP传输网络的必要性对于目前的广电行业而言,眼前的任务是尽快完成数字电视的建设工作。

由于广电行业的一些历史原因,导致了在一块牌子之下,若干个互相独立的实体各自运作的一种行业事实。

为了改变这样一种由于缺乏核心主导管理的运营主体,而导致的模转数工作无法全面有效推动的情形,广电行业内部正在全力推动传输网络环节的整合,以整合后的省级甚至是国家级的运营单位,去完成数字电视建设这一艰巨的任务。

在省网对各地市进行整合后,省网主前端和各地市分前端作为将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来统一运作,统一向全省各地的有线电视用户开展业务和提供服务。

从这个前提出发,必然要求地理上分散在各个城市间的各种设备能够通过某种技术平台联系在一起,来实现彼此之间的通信、交互、以及完成各种需要彼此配合一起完成的功能。

能够实现交互式双向通信的技术目前有许多种,但是考虑到通用性、易用性、灵活性、成熟性、可扩展性的各方面的因素,最好的选择毫无疑问是基于IP的技术。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络(Internet)和绝大多数的协同工作的系统都是建立在IP通信技术之上的。

在此次省网整合的过程中,我们也建议使用基于IP技术的平台来实现各地分前端系统与省主前端系统之间的通信与信息交互。

在这个IP通信平台上,需要完成的工作有以下几类:1、综合网管:省网整合后,需要从省主前端对整个网络上的所有系统进行统一的管理,包括监控、告警、配置等。

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网管协议就是基于IP的SNMP协议,这也意味着省中心需要有通到各地市的用于运行网管系统的IP 传输通道;2、节目传输:省网整合后,原来各地市网自行接收节目信号并在本地播出的做法将不再使用,而是改为由省中心统一接收并制作节目然后发送给各地市网。

为了能将大量节目从省中心发送到地市区,最佳的选择是通过地面的光网传输通道。

IP作为目前最通用也是最成熟的传输技术,能够为节目传输带来成本低廉、灵活、多业务支持能力强等多种优势。

2. 传统DS3方式的一些弊端为了实现网管功能而必须建造IP骨干网络可能大家都会认同,但在将节目从省中心下传到各地市分前端这个环节上,目前主流的应用还是通过ASI/DS3转换器将TS流适配到DS3电路中,再通过SDH网络进行发送,这种方式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这种结构在省网整合后,通过省中心将大量节目下传到地市分前端的应用中会出现以下一些较明显的问题:一期投资大:每一个TS流的传送都需要单独占用一个DS3端口。

例如:省网下传100套数字节目,共计17路TS流,共有15个地市接收,共需要DS3端口:17*15=255个。

这在ASI/DS3转换器和SDH节点机上的DS3板卡两项上都会造成很大的投资;扩展性差,后续投资大:每增加传送一个TS流的节目都意味着每个地市都需要增加相应数量的端口;如果传送数字节目的同时不能停止模拟信号,而模拟信号也需要经过省内光纤光纤网下传,则DS3端口的耗费还需成倍增长;将各地市的本地节目进行回传和统一制作EPG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会带来更大的在DS3上的投资。

另外,除了在投资和效益
上的问题外,管理方面也会产生新的问题:SDH是点到点的电路传输技术,为了避免过多的开设电路占用网络资源,必须通过开设全环电路来让SDH环上的每个节点都从同一路传输信号中进行接收。

可这样一来SDH天然具有的环路保护和切换机制就完全失效了,必须再通过其他机制来进行备份。

而且,配置全环电路需要在ADM上进行配置,这意味着几乎不可能进行自动的故障恢复,而必须手动完成。

3. IP传输的实现方法相较于传统的DS3传输方式,IP技术的优点在于灵活和高效率。

打个比喻,DS3方式好像是使用很多只能放6个节目的箱子来进行搬运,而IP方式则是直接从架子上找着需要的东西就进行搬运,如下图所示:
从技术原理上而言,在IP传输通道中传送的都是单个的SPTS,不需要经过繁复的复用和解复用过程,而相应的则需要增加DVB到IP的网关(我们称其为媒体路由器路由器)来将DVB的节目信号转为IP封包来进行传输。

而为了充分考虑到广电网络在承载电视节目传输所必须保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们建议使用MSTP技术来将IP的灵活性、高效率和SDH的稳定性和高可靠性结合在一起。

MSTP技术可以有效地汇聚和集中IP、以太网、语音和存储以及传统的SDH和波分服务,构成一个简洁统一的光网络传输平台。

现有的MSTP技术在同一个机箱内可以支持从STM-1到多波长STM-64的多种光传输速度,可直接上2M E1电路,并提供了在不影响正常服务的情况下进行带宽升级的选项,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网络需求。

通过将物理的SDH电路模拟成RPR环,再将以太网端口映射进RPR环中,MSTP达到了灵活性和稳定性的完美结合:以太网端口上支持各种IP协议栈上的信令来提供诸如路由、组播、QoS控制、安全等灵活的功能,而RPR环则提供了不低于SDH的故障恢复时间(&lt;50ms)。

同时,MSTP 仍然支持各种传统的SDH以及波分的应用,完全可被当成SDH及波分设备来使用。

这样,通过基于MSTP的IP传输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DS3端口在真正的省网级应用中所带来的问题。

在每个分前端,其连接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数字节目进入媒体路由器之后,经过指定的PID变换以及节目路由,封装进IP包并由千兆端口输出到MSTP设备;MSTP设备负责在SDH网上组建起逻辑上的RPR环,并将以太网端口映射进RPR环来实现交互通信、组播等一系列功能。

IP封包就这样通过MSTP设备转换为SDH帧格式进入波分设备或直接从光纤上进行传输。

同样的通过省中心下传100套数字节目,和前面通过DS3传输的方式进行对比,现在的情形是:省网下传100套数字节目,1路节目6M共计600M,1个千兆端口就绰绰有余了;再增加新的节目,千兆端口中仍有余裕,可再增加大约50套节目的下传,不必增加任何新的设备;在每个地市再增加1个千兆端口,就可增加另150套数字节目或25套模拟节目的传输;IP通道中传输的都是SPTS,减省了大量复用和解复用的过程及设备。

4. 典型IP传输网络的规划现有的广电省网基本上都建好了覆盖全省的SDH网络,从典型的省网业务规模角度考虑,共有四种不同的业务需要使用IP通道在SDH网上传输:&Oslash;用于综合网管的通信信道&Oslash;用于省中心节目下传的信道&Oslash;用于各地市节目回传的信道&Oslash;用于其他OA应用的信道其中,按照用于综合网管的信道要求,必须使用带外管理的单独信道,因此需要单独为综合网管规划相应的信道。

初步考虑在环上为综合网管提供2Mbps的带宽就足以满足综合网管各类数据收集、通信、数据库同步的需求。

假设某个省中心共有100套数字付费节目需要下传给下辖的15个地市,这100套数字节目按节目和频点规划共生成17个TS 流,每个38.3Mbps,共574.5Mbps。

再加上IP封装所产生的损耗,共计在SDH每个环上将需要600Mbps左右的带宽。

再假设每个地市都要两套节目需要回传,按照1路编码后的节目4.5M~5Mbps,按照IP封装后5Mbps计算,则每个地市分前端需要向省中心回传10Mbps 的节目。

这些回传节目必须使用点对点的通信信道来传输,也就是每个分前端都必须建立一条到省前端的SDH电路来传送。

这其中,节目下传是通过将以太网映射到RPR环中来实现的,在这个RPR环上可以实现第二层的组播,从而保障了利用一份带宽来传送节目给所有
地市。

而占用带宽不多且实时性要求不那么高的综合网管应用可以和其他的OA应用等一起跑在另同一个千兆RPR环里,通过QoS来保障综合网管业务对带宽资源的优先使用。

最后,地市回传节目必须建立点对点的电路来实现,可以考虑仍使用传统的DS3方式来实现。

这样,整体的MSTP设备上的传输的端口规划如下:省前端地市分前端外部端口2个STM-4 POS 端口,提供2.5G的SDH链路2个STM-4 POS端口,提供2.5G的SDH链路内部端口GE端口1:作为节目下传用GE端口2:作为综合网管及OA应用用15个DS3端口:作为接收回传的地市节目用GE端口1:作为接收下传节目用GE端口2:作为综合网管及OA应用用1个DS3端口:作为地市回传节目用
5. 结论从以上的说明可以看出,在未来的广电传输网络中,整合后的内容被灵活的分配和传输并使用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而更灵活的网络传输方式与传输控制则需要IP的灵活性来实现。

而IP技术的高效、廉价更会是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