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氧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共109页
需氧革兰阳性杆菌检验
三、临床意义
• 致病物质 (一)白喉外毒素:
• 毒力强,130ng/kg可使人死亡 • 抗原性强
• 编码外毒素的tox基因—β-棒状杆菌噬菌体
三、临床意义
• 作用机制
A亚单位可使细胞延伸因子-2(EF-2)灭活,影响蛋白质的合 成
• 作用特点:毒性作用大,1分子能杀一个细胞;作用于多种
细胞,心肌、神经细胞均有毒素受体;肿瘤细胞对此毒素敏感
二、生物学特性
抵抗力
--芽胞抵抗力极强,煮沸10min或干热140℃3h才能杀灭 --在干燥土壤中或皮毛中常温下存活数十年致病力不减,牧
场一旦污染,传染性可持续数十年 --生物武器
二、生物学特性
--芽胞对化学消毒剂抵抗力不一,对碘和氧化剂较敏感,常用以 下方法杀菌:
1:2500碘 10min、 3%H2O2 1h、 4%高锰酸钾 15min、 0.5%过氧乙酸 10min --对磺胺、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红霉素、氯酶素均敏感
四、生物学特性
• 形态结构
G +细长微弯的杆菌 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 常排列呈V、L、X等文字形 异染颗粒——形态上的鉴别特征 无荚膜、无芽胞、无鞭毛
白喉棒状杆菌异染颗粒 1000×
四、生物学特性
•培养特性
• 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温度35~37℃ • 营养要求高,在含血液、血清、鸡蛋的培养基上生长良
需氧革兰阳性杆菌
•鉴定:
•形态特征、菌落特点、动力及生化反应作出 鉴定 •可疑菌落用已知李斯特菌1型、4型或多价抗 血清做玻片凝集试验进行鉴定 •与其她G+菌鉴别
二、 红斑丹毒丝菌
(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
本菌隶属于丹毒丝菌属
(一)临床意义
•本菌引起红斑丹毒丝菌病,为一种急性传染 病,主要发生在鱼类、家畜、家禽和兔类
• 血琼脂平板 —有β溶血环
• 卵黄平板:
生长迅速,培养3h后,虽看不到菌落,但 该菌可分解卵磷脂而形成白色得混浊 环,称乳光反应或卵黄反应
生化反应:
•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蔗糖、水杨苷等 •能胨化牛乳,液化明胶,VP(+) •触酶(+)、卵磷脂酶(+) • 多次传代后生化特性常可改变
抵抗力:
第四节 阴道加特纳菌
(Gardnerella vaginalis ,GV)
属于加特纳菌属 此菌属只有本菌一个种
一、 临床意义
• 与细菌性阴道病(BV)有关 • BV可导致妇产科多种炎症 • 引起新生儿败血症和软组织感染
二、微生物学检验
(一)阴道加特纳菌基本特性
• 形态结构 --G染色视菌株和菌龄不同而异,实验室保存 菌株趋向G-,新鲜临床标本中分离得菌株 趋向G+,生长在高浓度血清中呈G+ --具有多形性,无芽胞、无荚膜、无鞭毛
第二十三章需氧或兼性厌氧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
微生物第二十三章需氧或兼性厌氧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
考点
棒状杆菌属(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胞杆菌、蜡样芽胞杆菌、产单核李斯特菌
生物学性状、临床意义、微生物学检查。
棒状杆菌属芽胞杆菌属李斯特菌属丹毒丝菌属加特纳菌属形态棒状杆菌有芽胞短杆、链或丝状细杆或线状杆菌、多形性触酶+++--
动力-++--
对氧需、兼需、兼兼性兼性兼性
G+C mol% 51~65 32~60 36~38 35~40 42~44
(一)白喉棒状杆菌
G+,杆菌,菌体粗细、长短不一,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着色不匀,有异染颗粒(异染颗粒的主要成分是RNA核糖核酸和多偏磷酸盐,具有鉴定意义)。无鞭毛、无荚膜、无芽胞。需氧,营养要求较高。引起人类致病的主要是白喉棒状杆菌,其他大多数为条件致病菌。
1.培养特性:
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不良,形态不典型。
血液琼脂平板:灰白色S型菌落,有狭窄的β溶血环。
☆吕氏(Loeffler)血清斜面培养基:生长迅速,形成灰白色、湿润、S型菌落。涂片染色形态典型,异染颗粒明显。(让其迅速生长并形成典型涂片染色形态的培养方法)
亚碲酸钾血琼脂:本菌能吸收亚碲酸盐,并使其还原为元素碲,使菌落呈黑色。(选择鉴别培养基)
2.致病性
本菌一般不侵入血流,但其产生的大量外毒素可吸收入血,致病物质:白喉毒素(主要的致病因素、索状因子、K抗原),引起毒血症。白喉棒状杆菌和毒素可使局部黏膜上皮发生炎性渗出并将炎性细胞和坏死组织和菌体凝结在一起,形成灰白色假膜,假
膜脱落与气管内,可阻塞呼吸道成为白喉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而严
重的毒血症引起的细胞变性、坏死、内脏出血和神经麻痹等严重损害,
需氧或兼性厌氧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考点总结
需氧或兼性厌氧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考点总结
一、棒状杆菌属
G+,杆菌,菌体粗细、长短不一,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
着色不匀,有异染颗粒。无鞭毛、无荚膜、无芽胞。
需氧,营养要求较高。
引起人类致病的主要是白喉棒状杆菌,其他大多数为条件致病菌。
(一)白喉棒状杆菌
1.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菌体细长微弯,一端或两端膨大的革兰阳性杆菌。细菌排列呈散在L、V、Y字形及不规则栅栏状。
无荚膜、无芽胞、无鞭毛、无菌毛。
异染颗粒:Neisser(奈瑟)染色;Albert(阿培特)染色。
这是白喉棒状杆菌的形态学特征,对鉴别细菌有重要意义。
异染颗粒(浓染颗粒)
Neisser(奈瑟)染色:菌体染成黄褐色,颗粒被染成紫黑色;
Albert(阿培特)染色:菌体呈蓝绿色,异染颗粒蓝黑色。
(2)培养特性:
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不良,形态不典型。
1)血液琼脂平板:灰白色S型菌落,有狭窄的β溶血环。
2)吕氏(Loeffler)血清斜面培养基:生长迅速,形成灰白色、湿润、S型菌落。涂片染色形态典型,异染颗粒明显。
3)亚碲酸钾血琼脂:本菌能吸收亚碲酸盐,并使其还原为元素碲,使菌落呈黑色。
4)液体培养基。
(3)生化反应:
触酶试验阳性,氧化酶试验阴性。
分解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半乳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乳糖,极少分解蔗糖。
能还原硝酸盐,不液化明胶,不产生吲哚,不分解尿素。
据亚碲酸钾血琼脂培养基、肉汤培养基的生长特点及生化反应,可将本菌分为轻、中、重三型。在我国以轻型多见。
分型与所致疾病的严重程度无关,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2.致病性
致病物质:
9需氧革兰阳性杆菌
微生物学检查
分泌物(阴道、宫颈)
涂片染色镜检
分离培养(5%人血平板)
β -溶血菌落
纯培养(5%人血平板)
初步报告
触酶、氧化酶(-) GV的主要鉴定试验 最后报告
本章要点
概念:串珠试验、 Ascoli热沉淀试验、青霉素 抑制试验、 NaHCO3毒力试验 炭疽芽胞杆菌所致疾病与致病机理、微生物学 诊断方法与判断依据
鉴别项目
炭疽芽胞杆菌
枯草芽胞杆菌
蜡样及其他芽胞杆菌
形态 菌体两端平截、长链 两端钝园、短链 两端钝园、短链 荚膜 多肽荚膜 - - 动力 - + + 菌落 卷发状,有毒株为M型 锯齿状、R型 蜡样或R型 肉汤生长 絮状沉淀、上层清 形成菌膜 均匀混浊有菌膜 卵磷脂酶 + - ++ 溶血反应 不溶或微溶血 β溶血 β溶血 Ascolis试验 + - - 串珠试验 + - - 青霉素抑制试验 + - - 植物凝集素试验 + - - 荚膜肿胀试验 + - - /荧光抗体染色 动物毒力试验 + - 蜡样芽胞杆菌的肠毒素可致 小鼠等动物发病致死,但不产生荚膜,其他需氧芽胞杆菌(-) 噬菌体裂解试验 + - -
蜡样芽胞杆菌 Bacillus cereus
13章需氧革兰阳性杆菌(检验)
2、标本采集
阴道分泌物
3、标本直接检查 湿片镜检、染色镜检、pH测定、胺试验 4、分离培养与鉴定 5、药敏试验
炭疽毒素
保护性抗原、致死因子、水肿因子
2. 所致疾病 炭疽病: 传染源:患病食草动物及其制 品或被污染物 传播途径:接触——皮肤炭疽 食用——肠炭疽 吸入——肺炭疽 可并发败血症,死亡率极高 3. 免疫力 持久性免疫力
二、生物学特性
㈠形态与染色
致病菌中最大的G+粗大杆菌,两端平切、
在血琼脂平板上呈β溶血
三、微生物学检验
㈠检验程序 见图13-5 ㈡标本采集 排泄物、呕吐物和可疑食物
㈢标本直接镜检
㈣分离培养与鉴定 1、活菌计数 涂布法 倾注平板法
细菌数大于105个/克或大于105个/毫升,即有
发生食物中毒的可能
2、分离培养
普通琼脂平板
血琼脂平板
3、鉴定
依据形态、染色、菌落特点、生化反应、血
明胶培养管 —37℃18 ~ 24h 表面
液化成漏斗状,由于细菌沿穿刺 线向四周扩散形成“倒松树状”。
㈢抗原性 细菌性抗原
菌体多糖抗原 荚膜多肽抗原 芽胞抗原
炭疽毒素
保护性抗原 致死因子 水肿因子
㈣抵抗力很强 耐高温
干燥土壤、皮毛中存活数年至几十年
对碘和氧化剂敏感 对青霉素等敏感
需氧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
棒状杆菌属
(Corynebacterium)
革兰氏染色阳性杆菌。因其成员的一 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而得名 。多形态, 排列不规则,常呈栅栏状或V字状等; 染色不均匀,两端有着色较深的异染颗 粒。无芽孢,大多数菌株无动力。需氧 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特殊,DNA中的G +C克分子含量为52~68%。胞壁多糖 主要是阿拉伯糖和半乳糖。与分枝杆菌 属、奴卡氏菌属和放线菌属相似,有交 叉反应。分类学上认为本属与放线菌属 关系尤为密切。
• 结构与作用(抑制细胞合成蛋白质)
– A片段和B片段 – B片段有受体结合、跨膜和转位功能,使A片段得以
进入细胞 – A片段有使EF-2酶失活的活性,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细胞死亡,产生病变。 – 白喉毒素有剧毒,1-2个毒素分子进入细胞可将细
胞杀死。
• 作用靶:心肌和神经细胞
作用机制
所致疾病
• 传染源:患者及带菌者 • 传播途径:飞沫或污染 • 引起白喉:分咽白喉、喉白喉、鼻白喉和其他部位白
基础知识
• 白喉杆菌是革兰阳性杆菌,菌体末端膨大呈棒 状,胞浆中有异染颗粒,无荚膜、无鞭毛,不 产生芽胞
• 致病物质:白喉外毒素 • 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 • 所致疾病:白喉 • 病后免疫力:牢固 • 特异性预防:白喉类毒素 • 治疗:除使用抗生素外应尽早足量注射白喉抗
毒素
实验十五:需氧革兰阳性杆菌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需氧革兰阳性杆菌呈圆形或椭圆形,单个 或成双排列,菌落较小,表面光滑湿润。染色后呈紫色, 为革兰阳性菌。
对实验结果的理解和思考
需氧革兰阳性杆菌是一种常见的需氧菌,具有较高的致病性。本 实验通过对其形态、染色特性和培养特性的观察,进一步证实了 其生物学特性。
在实际应用中,需氧革兰阳性杆菌的检测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 有重要意义。了解其生物学特性有助于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和预 防措施。
了解需氧革兰阳性杆菌的致病性
总结词
了解需氧革兰阳性杆菌的致病机制和引起的疾病。
详细描述
需氧革兰阳性杆菌是一类常见的病原菌,其致病机制主要包括黏附和侵袭力、 产生毒素等。这些细菌可引起多种疾病,如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 染等。了解其致病性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
02
实验原理
需氧革兰阳性杆菌的生理特性
01
需氧革兰阳性杆菌是一类需氧生长的革兰氏阳性菌, 具有较高的代谢活性和生长速度。
02
这类细菌通常具有较厚的细胞壁和丰富的胞内物质, 对某些抗菌药物具有一定的抵抗力。
03
需氧革兰阳性杆菌在人体内可引起多种感染,如肺 炎、伤口感染和肠道感染等。
需氧革兰阳性杆菌的分离培养方法
选择适当的培养基
需氧革兰阳性杆菌需要选择适合 其生长的培养基,如血琼脂培养
基或巧克力琼脂培养基。
需氧革兰阳性杆菌-精品医学课件
异染颗粒——形态上的鉴别特征
无荚膜、无芽胞、无鞭毛
白喉棒状杆菌异染颗粒 1000×
(二)、生物学特性
2. 培养特性: • 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温度35~37℃ • 营养要求高,在含血液、血清、鸡蛋的培养基上生
长良好 • 吕氏(Loeffler)血清斜面或鸡蛋斜面:
生长最快,6h即生长,10~12h长出灰白色、 湿润、有光泽的光滑型菌苔/菌落,菌体形 态典型、异染颗粒明显,连续传代可保持形 态和产毒性能不变
(三)、微生物学检验
分பைடு நூலகம்培养
--BAP、戊烷脒多黏菌素B平板 --2%兔血清肉汤增菌→分离培养
鉴定 --形态和菌落特征
(三)、微生物学检验
• 串珠试验:
--接种于含青霉素(0.05~0.5U/ml)的肉汤 中,35℃ 6h,大而均匀成串的圆球状菌体
--与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有关 --类炭疽杆菌无此现象
(二)、生物学特性
4.抵抗力:
• 对干燥、寒冷和日光抵抗力较其他无芽胞细 菌强,在干燥的假膜中可生存3个月
• 对湿热和消毒剂敏感,5%石炭酸、1:1000 升汞1min,100℃1min、60℃10min均可 灭菌
• 对青霉素、红霉素等敏感,对磺胺不敏感
(三)、微生物学检验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第14章 需氧革兰阳性杆菌3-
退出 返回
二、临床意义
2、致病物质
①荚膜:抗吞噬,有利于细菌在宿主组织中大量 生长繁殖;
②炭疽毒素:是感染者致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保护性抗原(PA)、致死因子(LF)、水肿因子 (EF)组成的外毒素复合物。
二者均由质粒编码
• PA:结合单位 • LF和EF:效应单位,单独存在无生物活性 • PA+LF:致死毒素 • PA+EF:水肿毒素
总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返回
二、临床意义
3、所致疾病-炭疽
①皮肤炭疽 ②肠炭疽 ③肺炭疽 均可并发败血症,甚至炭疽性脑膜炎,死亡率极高 (2.96%~12.97%)。
总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返回
二、临床意义
①皮肤炭疽:最多见,占98%,危险性小,应用抗
生素可降低死亡率。
–感染方式:破损皮肤或黏膜进入皮下
对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可用于临床治疗。
总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返回
四、微生物检验
(一)标本采集与处理
病理性标本
–皮肤炭疽—病灶深处分泌物 –肺炭疽——痰或血液 –肠炭疽——粪便或呕吐物等
Pollender首先发现,由Koch于1877年分离获得。 为人畜共患病原菌,食草动物(牛、羊等)最易感,
是二类动物疫病、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 炭疽病死亡率高、传染性强,具有芽胞,抵抗力强。 曾被恐怖分子用作生物武器制造“生物恐怖”。
需氧革兰阳性杆菌检验
生化反应鉴定
生化反应鉴定是通过检测细菌对不同 底物的代谢反应来鉴别细菌种类的。 需氧革兰阳性杆菌在生化反应中表现 出一定的特异性,如分解葡萄糖、果 糖、甘露醇等。
生化反应鉴定的方法有多种,如纸片 法、试管法等。通过观察生化反应的 结果,可以初步确定细菌的种类和亚 种。
血清学鉴定
血清学鉴定是通过检测细菌表面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的 反应来鉴别细菌的。需氧革兰阳性杆菌的表面抗原不同, 与特异性抗体的结合反应也不同。
特性
通常具有较厚的细胞壁和细胞膜 ,能够通过氧化代谢获取能量, 生长繁殖速度较快。
常见种类与分布
常见种类
常见的需氧革兰阳性杆菌包括金黄色 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
分布
需氧革兰阳性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环 境、动物和人体中,是常见的病原菌 之一。
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
生物学特性
需氧革兰阳性杆菌具有多种生物学特性,如形成芽孢、产生毒素等,这些特性 与其致病性密切相关。
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 弃物应按照生物废弃 物处理规定进行处置。
实验人员应佩戴适当 的个人防护装备,如 实验服、口罩、手套 等。
样本采集与处理
采集样本时应确保无菌操作,避 免污染。
采集后的样本应尽快送往实验室 进行检验,避免长时间存放。
样本处理时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避免交叉污染。
检验结果的解读与报告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第13章 其他需氧革兰阳性杆菌
--无毒株--R型菌落
•生化反应
• 分解葡萄糖、麦芽糖、蔗糖等 • 还原硝酸盐 • 不产生吲哚和硫化氢、不利用枸橼酸盐、不
分解尿素 • 在牛乳中生长2~4天牛乳凝固→缓慢胨化 • 触酶(+)、卵磷脂酶弱(+)
•抵抗力
--芽胞抵抗力很强,煮沸10min或干热 140℃3h才能杀灭
炭疽芽胞杆菌 亚甲蓝染色×1000
革兰染色×1000
• 芽胞——卵圆形,小于菌体,位于菌体中央 • 多在有氧条件下形成,25~30℃,在培养基
中、土壤内、动物尸体解剖后暴露在空气中, 都易形成芽胞
• 在活体或完整未解剖尸体内不形成芽胞,尸
体严禁解剖
• 抗原成分:
• 菌体多糖抗原:
--与毒力无关,耐热、耐腐败,长时间煮沸仍 能与特异性抗体发生环状沉淀反应(Ascoli热 沉淀反应) --特异性不高,能与其他需氧芽胞杆菌、14型 肺炎链球菌、人A血型抗原发生交叉反应
•普通琼脂平板:菌落较大,灰白色,表面粗 糙似毛玻璃状或白蜡状
• 血琼脂平板 —有β溶血环
• 卵黄平板:
生长迅速,培养3h后,虽看不到菌落, 但该菌可分解卵磷脂而形成白色的混 浊环,称乳光反应或卵黄反应
生化反应:
•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蔗糖、水杨苷等 •能胨化牛乳,液化明胶,VP(+) •触酶(+)、卵磷脂酶(+) • 多次传代后生化特性常可改变
【精编】需氧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PPT课件
与真菌的鉴别
形态学特征
真菌的形态学特征与需氧革兰阳 性杆菌存在明显差异,如菌丝、
孢子等结构。
培养特性
真菌与需氧革兰阳性杆菌在培养特 性上存在差异,如生长速度、菌落 形态等。
抗原结构
真菌与需氧革兰阳性杆菌的抗原结 构不同,可通过免疫学方法进行鉴 别。
与病毒的鉴别
百度文库
大小形态
病毒的大小远小于需氧革兰阳性 杆菌,形态也不同。
生物学特性
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长 繁殖,与需氧革兰阳性杆菌的生
物学特性存在显著差异。
检测方法
病毒的检测通常采用分子生物学 方法,如核酸检测,与需氧革兰
阳性杆菌的检测方法不同。
04
需氧革兰阳性杆菌的治疗与预 防
抗菌药物选择
根据病菌种类选择
针对不同种类的需氧革兰阳性杆菌,应选择不同的抗菌药物,以 确保治疗效果。
勤洗手
02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使用含有至少60%酒精的手部消
毒液,有助于减少细菌传播。
避免接触感染源
03
避免接触已知的感染源,如避免与感染患者接触,或接触后立
即洗手。
控制感染的传播
隔离感染源
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以防止细菌进一步传播。
提高公众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需氧革兰阳性杆菌的 认识和预防意识。
03
需氧革兰阳性杆菌检验.
四、生物学特性
• 抵抗力
• 对干燥、寒冷和日光抵抗力较其他无芽胞细菌强, 在干燥的假膜中可生存3个月
• 对湿热和消毒剂敏感,5%石炭酸、1:1000升汞1min, 100℃1min、60℃10min均可灭菌
• 对青霉素、红霉素等敏感,对磺胺不敏感
五、微生物学检验
四、生物学特性
• 形态结构
G +细长微弯的杆菌 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 常排列呈V、L、X等文字形 异染颗粒——形态上的鉴别特征 无荚膜、无芽胞、无鞭毛
白喉棒状杆菌异染颗粒 1000×
四、生物学特性
• 培养特性
• 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温度35~37℃ • 营养要求高,在含血液、血清、鸡蛋的培养基上生长良
• 分离出白喉杆菌,并证明其毒力 • 标本采集
• 分泌物 • 取双份 • 如不能及时检验,标本浸于无菌生理盐水或15%甘油生理
盐水保存
五、微生物学检验
(一)检验程序
五、微生物学检验
(二)直接涂片染色镜检
--2~3张涂片→G染色、异染颗粒染色 镜检—初报“直接涂片检出形似白喉杆菌”—早期诊断
--用无菌棉拭子浸以动物血清,采集标本,37℃10h,涂片染色 镜检—提高阳性率
第一节 棒状杆菌属 Corynebacterium
一、棒状杆菌属概述
《需氧革兰阳性杆菌》课件
02
疗程一般需要10-14天,对于病情较重或伴有并发症的患者,疗
程可能需要延长。
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3
耐药性问题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需氧革兰阳性杆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 球菌等高度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传播。
耐药菌株的出现不仅会使治疗难度增加,还可能导致感染的持续和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 经济负担。
需氧革兰阳性杆菌主要通 过空气、飞沫、接触等方 式传播。
易感人群
人群百度文库遍易感,尤其是儿 童、老年人、身体虚弱者 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
季节性流行
需氧革兰阳性杆菌感染的 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 冬季和春季为高发季节。
02
需氧革兰阳性杆菌的致病性
致病机制
黏附和侵入
需氧革兰阳性杆菌通过黏 附素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 结合,侵入细胞内繁殖, 引发感染。
公共卫生建议
加强监测和预警
建立完善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并应对疫情。
强化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研究和应对需氧革兰阳性杆菌的传 播和防控。
提高医疗保健水平
加强医疗保健体系建设,提高医疗保健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应对能 力。
05
需氧革兰阳性杆菌研究进展
新药研发
1 2
抗生素耐药性
需氧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熊
艳
革兰阳性杆菌菌属间的鉴别
棒状杆菌 属
形态 棒状
芽胞杆菌 属
杆菌有芽 胞
李斯特菌 属
短杆、链 或丝状
丹毒丝菌 属
细杆或丝 状
加特纳菌 属
杆菌、多 形性
触酶
+
+
+
-
-
动力
-
V
+
-
-
对氧
需氧,兼 性厌氧
需氧,兼 性厌氧
兼性厌氧
兼性厌氧
兼性厌氧
V:炭疽芽胞杆菌阴性,其它芽胞杆菌阳性。
液体培养基中呈絮状生长 明胶培养基中呈倒置的杉树 有毒株在NaHCO3培养基中形成荚膜,菌落呈粘液状,
有拉丝。
2020/2/5
有毒株在NaHCO3血琼脂平板上置5%CO2环 境中培养18~24h,可产生荚膜,菌落由粗 糙型变为粘液型,而呈现半圆形,突起, 有光泽的菌落。以接种针挑取时呈拉丝状, 此为鉴别菌落要点,而无毒株则形成粗糙 型菌落。
2020/2/5
抗原构造
菌体O抗原:与分枝杆菌、奴卡菌有共同抗原。 K抗原:型特异性抗原,不耐热。
抵抗力
对湿热和一般消毒剂敏感。 对冷和干燥有一定抵抗力。
(二)致病性
致病物质:白喉外毒素 由携带β-棒状杆菌噬菌体的白喉杆菌产生。 作用机制:抑制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 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引起白喉。 假膜脱落阻塞呼吸道是白喉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中毒性心肌炎是白喉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