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人——教案
竹节人教案
竹节人教案教学目标:1. 7-8 分钟内完成字词,90%以上学生掌握本课16 个生字,16 个词语。
2. 通过阅读,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竹节人的喜爱之情。
3. 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1. 掌握本课16 个生字,16 个词语。
2. 通过阅读,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竹节人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玩具吗?你们都玩过哪些玩具?2.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和玩具有关的课文,题目是《竹节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 学习第1 自然段。
(1)指名读第1 自然段。
(2)思考: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3)教师小结:这段话告诉我们竹节人是怎么制作的,以及它的玩法。
2. 学习第2-4 自然段。
(1)指名读第2-4 自然段。
(2)思考: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3)教师小结: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作者和小伙伴们是怎么玩竹节人的,以及他们玩竹节人的感受。
3. 学习第5-19 自然段。
(1)指名读第5-19 自然段。
(2)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3)教师小结: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作者和小伙伴们是怎么制作竹节人的,以及他们制作竹节人的过程和感受。
4. 学习第20 自然段。
(1)指名读第20 自然段。
(2)思考: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教师小结: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对竹节人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 教师总结: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作者和小伙伴们制作、玩竹节人的过程和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竹节人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2. 拓展延伸:同学们,你们还玩过哪些有趣的玩具?你们是怎么玩的?请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五、布置作业1. 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竹节人教案
竹节人教案竹节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竹节人的起源和特点。
(2)学习制作简单的竹节人手工。
(3)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能力目标:(1)能够观察、分析并制作竹节人的工具和过程。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手工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竹节人的起源和特点。
(2)学习制作简单的竹节人手工。
2.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手工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教师出示一张竹节人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出一些问题,如竹节人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它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学生们思考一会儿后,教师引导他们思考竹节人的起源和特点。
(2)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竹节人的起源和特点,并培养学生对竹节人感兴趣的意识。
2. 知识讲解(1)教师向学生详细介绍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和工具,如要制作简单的竹节人需要准备哪些竹节和工具等。
(2)教师向学生展示制作简单竹节人的具体步骤,并进行详细解释。
3. 示范操作(1)教师示范制作简单的竹节人,并逐步演示每一个步骤。
(2)学生观看演示并跟着教师一起操作。
4. 学生操作(1)根据教师的示范,学生们动手制作竹节人。
如果学生还没有操作经验,可以先让他们从简单的开始制作,逐步增加难度。
(2)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帮助和指导。
5. 作品展示(1)学生制作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比和表彰。
(2)学生可以互相欣赏和交流作品,并提出改进意见。
6. 课堂小结(1)教师向学生总结竹节人制作的过程和要点,并再次强调竹节人的特点和魅力。
(2)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加练习和创新,提高自己的手工技巧。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竹节人的起源、特点和制作过程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尝试改进手法,最终制作出了自己满意的作品。
第9课 《竹节人》教案
第9课《竹节人》教案第9课《竹节人》教案教材版本:初中语文教材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整个教案,让学生了解《竹节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捕捉课文中的重点信息。
3.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能够通过课文中的事例和情景,进行启发性思考和讨论。
4.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课文和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1. 课文《竹节人》2. 教学材料:白板、多媒体设备、绘画纸和彩色笔等。
3. 教学辅助工具:图表、图片、音频等。
教学流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课文《竹节人》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材料,呈现与课文相关的视觉资料,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世界。
二、阅读理解(10分钟)1. 教师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他们快速浏览整篇课文,捕捉大意。
2. 教师出示问题,由学生个别或小组讨论并回答:a) 竹节人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b) 竹节人为什么能够被认为是有生命的?c) 故事中的竹节人通过怎样的方式获得自由?三、词语解析与句子理解(15分钟)1. 教师解释一些生词和课文中的难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以开放性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重要事例和情景,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和探讨其中的寓意和道理。
四、情感体验与思考启发(15分钟)1. 教师呈现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a) 你觉得竹节人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有什么相似之处?b) 竹节人经历了什么样的成长过程?有何收获?c) 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故事情节或道理?可以举例说明。
五、绘画表达(15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想法,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2. 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上台展示作品,并请其他同学进行评论和反馈。
六、小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对本堂课进行小结,回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收获和表现。
竹节人教案
竹节人教案竹节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竹节人的起源和特点;能够通过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制作竹节人,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竹节人的制作过程。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设计自己的竹节人形象。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竹节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竹节人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呈现:详细介绍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包括材料的准备、竹节人的形象设计和具体制作方法。
3.实践:组织学生分组制作竹节人,每个小组自由设计竹节人的形象,并用提前准备好的材料制作出来。
老师在旁边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展示: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竹节人,并向全班介绍他们设计的理念和特点。
5.总结:在展示结束后,老师对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总结,肯定他们的努力和创意,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6.拓展:让学生将制作的竹节人带回家,与家人分享并展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继续制作其他的竹节人作品。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和作品的质量,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创意。
五、板书设计:竹节人制作教案六、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活动,学生对竹节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学生有机会进行合作,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
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有限,可能无法让每个学生都完成自己的作品,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调整活动的时间和安排,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参与到制作竹节人中来。
同时,可以引入一些更具挑战性和创新性的设计,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竹节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案
竹节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案教案标题:竹节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竹节人的制作原理和步骤。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制作一个简单的竹节人。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竹节人的制作原理和步骤。
2. 运用所学知识制作一个简单的竹节人。
教学准备:1. 竹节人制作所需的材料:竹节、线、剪刀、颜料等。
2. 展示竹节人制作过程的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并展示一些竹节人的图片或视频。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竹节人是怎么制作的?有什么特点?步骤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讲解竹节人的制作原理:竹节人是由多个竹节组成的,通过连接线将竹节串在一起,形成一个可动的人形。
2. 讲解竹节人的制作步骤:a. 准备材料:竹节、线、剪刀、颜料等。
b. 选择合适的竹节作为竹节人的身体部分。
c. 利用线将竹节串起来,形成人的头、颈、胸、腿等部分。
d. 利用线调整各个部分的角度,使竹节人能够做出各种动作。
e. 使用颜料给竹节人上色,增加美观度。
步骤三:实践操作(2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竹节人制作。
2. 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竹节并用线串起来,形成竹节人的身体。
3. 引导学生调整各个部分的角度,使竹节人能够做出各种动作。
4.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给竹节人上色,增加美观度。
步骤四:展示和分享(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竹节人,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和困难。
2. 教师和其他学生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
步骤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竹节人制作的步骤和技巧。
2. 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竹节人制作技巧应用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和制作不同形态的竹节人,发挥创造力。
2. 组织学生进行竹节人展览,让更多的人欣赏学生的作品。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课《竹节人》教案含反思
第十课《竹节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竹节人的制作方法,了解传统文化。
2.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态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制作和玩耍竹节人,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掌握竹节人的制作方法,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2.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作者在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态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些竹节人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进入本文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环节:讲解课文中涉及到的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竹节人的历史和背景。
3. 实践环节:示范和指导学生制作竹节人,让学生亲手操作,掌握制作技巧。
4. 阅读理解环节: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态度,通过小组讨论和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展示环节: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竹节人,进行评比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展示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示范教学: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了解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和学习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个别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制作技巧和理解课文。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竹节人的制作,教师进行实时指导。
2. 作业:回家后继续完善自己的竹节人,并写一篇日记记录制作和玩耍的过程。
3. 评价方式: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PPT课件:展示竹节人的图片和制作步骤,提高教学效率。
2. 实物展示:展示真实的竹节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其结构和特点。
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网络资源,方便学生查阅相关的文献和资料。
七、结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竹节人的制作方法,还了解了传统文化,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年级《竹节人》教案(精选3篇)
六年级《竹节人》教案(精选3篇)六年级《竹节人》教案(精选3篇)《竹节人》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童年时代的“我”和伙伴们自己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因为“我”和同桌上课时偷玩斗竹节人,竹节人被老师没收了,却意外地发现老师也和“我们”一样喜爱竹节人的故事。
下面给大家带来了六年级《竹节人》教案,希望大家喜欢!六年级《竹节人》教案精选篇1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也只能自己做。
只要有一个人做了一件新鲜玩意儿,大家看了有趣,很快就能风靡全班,以至全校。
有一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
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
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做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
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而现在,这些裂缝正好用来玩竹节人。
仔细想来,那个发明这竹节人的家伙,准也是坐这种课桌长大的。
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
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
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第【1】篇〗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优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竹节人》所在单元为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属于阅读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
这是教材编写上的历史性突破,承袭了前面“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这三个阅读策略单元。
单元导语是著名作家杨绛的一则名言: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
强调了读书要有一定的目的,由浅入深,慢慢琢磨,必能达到一定的造诣。
《竹节人》是一篇散文,共29个自然段,以回忆性的文笔通过对“做竹节人,斗竹节人”的过程与感受描写,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眷恋。
特别是通过孩童眼睛描述了老师也加入斗竹节人这一童年趣事,将斗竹节人的乐与趣推向了高潮,让读者欲罢不能,进而产生强烈的继承情感与动手制作的冲动,有效体现出“通过事物表达自己真实情感”这一要素。
作为阅读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第一课,《竹节人》在课前导读中直接给了三个阅读任务,分别为“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关注内容,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一)故事情节层层深入首先亮明是小时候的事情,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产生一探究竟的阅读欲望,接下来给出主题:“有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
”童年的一段小事就这样呈出在学生面前。
此时的文字犹如一条涓涓细流,汩汩而来。
做竹节人,玩竹节人层层递进,让人真切的感受到了作者对竹节人的喜爱。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竹节人的乐趣,自然而然产生创新、实践的冲动与想法。
(二)阅读任务层层递进课前导读中直接根据课文内容呈现了三个阅读任务。
这三个阅读任务由物到情,情中见人,浑然成为一个整体,无时无刻不体现着“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这一语文要素。
轻而易举的体现了“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又一个语文要素。
《竹节人》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竹节人》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和玩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制作竹节人。
(3)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掌握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和玩法。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竹节人的制作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原文及译文。
(2)生字词卡片。
(3)竹节人制作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准备好制作竹节人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合作学习,讨论生字词的含义。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充分理解。
(2)教师讲解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和玩法。
4. 动手操作:(1)学生分组制作竹节人。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展示与评价:(2)教师评价,鼓励学生。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1)教学目标是否全面、具体。
(2)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2. 学生反思:(1)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2)合作学习中是否发挥了作用,学会了与人沟通。
(3)制作竹节人过程中是否动手实践,提高了动手能力。
六、教学拓展:1. 课后活动:(1)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内容,尝试与家人一起制作竹节人。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竹节人的传说和文化内涵;2.能够运用学习到的知识,通过表演或绘画等形式表现自己对竹节人的理解和想象;3.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竹节人的传说和文化内涵;2.运用学习到的知识,通过表演或绘画等形式表现自己对竹节人的理解和想象。
三、教学难点1.感悟竹节人的文化内涵,以及如何通过表演或绘画等形式表现自己对竹节人的理解和想象。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法;2.课外阅读法;3.课内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图片和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竹节人的形象和传说,让学生初步感受竹节人背后所蕴含的人文情感和文化内涵。
2.讲解(20分钟)教师介绍竹节人的传说,并与学生共同探讨竹节人的形象、寓意、艺术表现等方面。
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媒介手段,让学生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竹节人的传说和其所蕴含的特有文化内涵。
3.阅读(40分钟)结合教材中的相关篇目,教师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阅读,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和感悟竹节人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交流(30分钟)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对竹节人的理解和想象,可以采用表演、绘画等形式进行,鼓励学生大胆挥洒创意和想象,更好地体验、感悟竹节人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感。
5.练习(20分钟)分发练习本,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相应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6.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回顾竹节人的形象、寓意、艺术表现等相关内容,重点概括竹节人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感,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和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
六、教学评价1.学生表现自由、积极,思维活跃;2.学生能够理解竹节人的传说和文化内涵;3.学生能够通过表演或绘画等形式表现自己对竹节人的理解和想象;4.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竹节人教案
竹节人教案
竹节人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竹节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竹节人的制
作方法和材料。
2.能力目标:通过制作竹节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
1.竹节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竹节人的材料和制作方法。
三、教学活动:
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看竹节人的图片,了解竹节人的外形
和特点。
2.讲解竹节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竹节人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起源于中国的江南地区,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竹节人是用竹筷和竹片等竹材制作而成,外形像人,又有生动的表情和动作。
3.讲解竹节人的材料和制作方法:竹节人的制作主要材料有竹子、竹片、竹筷等。
竹子可以根据需要制作成不同长度的竹节,竹片可以制作成头、手、脚等部位,竹筷可以用来连接竹节和竹片。
制作竹节人的方法主要有剪、刨、钻、刻等工艺。
4.分发竹子、竹片、竹筷等材料,让学生动手制作竹节人。
5.学生制作完后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交流。
6.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鼓励学生将竹节人制作的过程和心得
写成小结。
四、教学资源:
1.竹节人的图片和资料。
2.竹子、竹片、竹筷等制作竹节人的材料。
3.剪刀、刨子、钻子、刻刀等制作竹节人的工具。
五、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在制作竹节人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动手能力和创造
能力。
2.学生的小结和作品展示。
以上是一份竹节人教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10《竹节人》教案
10《竹节人》教案目录一、教学目标二、教学内容三、教学重难点四、教学方法五、教学过程六、课堂实录七、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竹节人》的内容和背景知识,了解竹艺与文化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竹节人》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竹节人的形象,了解其文化内涵。
2.学会欣赏竹艺的艺术价值,提高审美观念。
3.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提高语言表达和文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1.课前讲解竹艺和竹艺文化。
2.以小组讨论和课堂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文本分析和文学鉴赏。
3.通过表演和朗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竹艺与竹艺文化的讲解(15分钟)老师首先介绍竹这种经济实用性很强的植物,它不仅是我国的传统材料,而且还是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
随后,老师介绍竹的种类、属性、用途和竹艺的历史演变。
让学生充分了解和认识竹的特点和竹艺的文化内涵。
2.文本分析和文学鉴赏(30分钟)老师将《竹节人》小说进行精读,并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形象、文化内涵等。
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并进行小组分工,分析不同段落的内容和讲解,推理作者的文学技巧和意图。
而且,该小说描写的是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勤劳智慧,可以展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人民的伟大创造力。
学生要学会欣赏竹艺的艺术价值,提高审美观念。
3.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的提升(35分钟)首先,老师将小组分工的讲解结果进行总结,展示不同小组的分析结果,然后学生自主选择角色,分别进行朗诵和表演,展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合作意识,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学生可以通过深入地参加课堂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参与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课堂实录:教师进入教室,开始讲解竹艺和竹艺文化,介绍竹的种类、属性、用途以及竹艺的历史演变。
学生听得十分认真,获得了对竹和竹艺的进一步了解。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竹节人》教案5篇
1.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竹节人》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大意。
3.梳理文章结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玩具,导入新课 1.想一想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向你的同桌介绍一下你的玩具是什么材料的,什么构造的?怎么玩? (学生说,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2.看来同学们的玩具真不少,也都挺会玩的,有的同学能把一件玩具玩出很多的花样,真是动脑筋的孩子。
3.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件玩具,(板书:竹节人)请同学们大声读出来,什么玩具呀?(学生大声读课题)你见过这种玩具吗?玩过这样的玩具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种玩具。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理解词语。
(1)学生自主学习,交流。
(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指导: 出示: 生字:豁 凛 疙 瘩 棍 悟 裁 筹 橡 雕 跺 颓 沮 趴 屉 ①谁能说一说自己识记生字字音字形的好方法? ②教师评价,重点指导: 凛:左面两点水,右面是“禀”,不要把“禀”写得太长。
疙瘩:都是“疒”旁,这两个字组成一个连绵词。
裁:读cái,注意与“栽”区分开。
筹:上下结构,上面是竹字头,下面一个“寿”字。
出示: 威风凛凛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鏖战 沮丧 悻悻 ①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词语的,结合课文说出词语的意思。
②教师指名说词语的意思。
③评价,指导: 出示: 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恐惧。
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技高一筹:技艺比别人高出一截。
鏖战:激烈的战斗。
沮丧:灰心,失望。
悻悻:形容怨恨愤怒失落的样子。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明确课文围绕竹节人写了哪些内容? (1)根据课文,完成屏幕上的练习题。
出示: A.根据下列划分标准,写出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用小标题表示) 1—4,5—19,20—29 B.课文中哪一部分内容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2)学生汇报完成情况,教师指导: A.课文主要叙述了三部分内容 1—4制作竹节人 5—19斗竹节人 20—29老师也喜欢斗竹节人 B.学生可能因为自己的兴趣点不一样,所以印象最深的部分也会不一样。
《竹节人》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竹节人》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竹节人》的作者、背景及相关文化知识。
掌握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学会生词新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故事主题。
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社会现象。
培养阅读策略,提高阅读速度和效果。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和维护友谊。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竹节人》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竹节人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关于友谊、勇气和正义的故事。
通过对竹节人的描写,展现了古代中国的民间艺术和文化。
2.2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
学生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愿意学习相关知识。
学生需要通过引导,学会分析人物性格和道德观念。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实物等资源,引发学生对竹节人的好奇心。
简介课文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认识主人公。
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学习资料,掌握生词新句。
3.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故事主题。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班级交流。
3.4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针对学生答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评价学习效果。
4.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学习态度、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答案和课后反馈,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成功之处学生对竹节人感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深入理解故事主题。
5.2 教学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对课文中的文化背景了解不足,需要进一步拓展相关知识。
部分学生在合作探讨中表达不够积极,需要加强引导和鼓励。
《竹节人》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案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竹节人》的基本情节,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评价文本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竹节人》的基本情节,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1.3 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理解文本内容。
(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分享学习心得。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竹节人》的基本情节和作者背景有了清晰的认识,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学生在讨论中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得到了提升。
2.2 教学改进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的理解仍有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相关资料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感悟。
三、教学设计3.1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竹节人》的基本情节,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评价文本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3.2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竹节人》的基本情节,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竹节人》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案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理解文章大意。
(1)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1.2 教学内容:(1)课文朗读与理解: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气和情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1)生词与句子:教授生词和重点句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1.3 教学步骤:(1)热身活动:让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传统玩具,引入课文主题。
(1)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
(1)生词和句子学习:教授生词和重点句子,让学生进行练习。
(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内容,分享自己的看法。
1.4 作业布置:(1)回家后,让学生向家人介绍课文内容,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有所提高。
(1)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培养了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2 教学改进:(1)在生词和句子学习环节,可以增加一些游戏化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在小组讨论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文章主题,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设计3.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理解文章大意。
(1)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2 教学内容:(1)课文朗读与理解: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气和情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1)生词与句子:教授生词和重点句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3.3 教学步骤:(1)热身活动:让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传统玩具,引入课文主题。
(1)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
(1)生词和句子学习:教授生词和重点句子,让学生进行练习。
(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内容,分享自己的看法。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会写16个生字,重点理解“疲倦、威风凛凛、别出心裁”等词语。
2.根据课文导语中给出的三个不同任务,采取不同的方法阅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童年的时光是美好的,童年的生活是自由快乐的。
4.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制作竹节人和斗竹节人的过程写得具体生动的。
5.品味文章生动、幽默的语言。
教学重点:了解做竹节人的过程,感受斗竹节人的快乐;品味生动、幽默的语言。
教学难点: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豁、凛、疙”等1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疲倦、疙瘩、威风凛凛”等词语。
2.对照课前导语和课后思考题,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梳理课文层次。
3.品读重点语句,体会语言的生动、幽默。
教学难点1.正确读写生字词。
2.理清课文的故事情节,梳理行文思路,根据阅读方法确定学习重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展示一些手工老玩具的,如木枪、弹弓、陀螺、毽子、风车等,再出示一些时下流行的玩具的,在对比中导入本课课题。
过渡:同学们,这些老式玩具你们认识几个?这些新式玩具呢?乍看上去,这边的玩具显得简单粗糙,这边的玩具显得精美有趣,它们是不同年代的孩子们的最爱,都给孩子们留下了珍贵的快乐记忆。
玩具永远是孩子们最好的朋友之一,特别是在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那些手工玩具就显得格外珍贵了。
今天啊,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有趣的手工玩具——竹节人。
它长什么样子呢?同学们可以翻开课本看一看。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范锡林 1950年生于江苏无锡。
199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专集《辟邪铜钱》《秘道》《小巷三杰》等,已发表小说、童话、散文三百多万字。
他的作品曾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等40多项奖项。
《竹节人》经典教案
《竹节人》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竹节人》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通过竹节人这一形象所传达的深层含义。
•学习文章中的描写手法和叙事技巧,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预习、讨论、讲解、归纳等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发表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竹节人的情感投入,体会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精神。
•引导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竹节人》的主旨和深层含义,领悟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精神。
•分析文章中的描写手法和叙事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竹节人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过渡到课文《竹节人》,介绍作者和背景。
2.预习检查(5分钟)•提问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基本的了解。
3.课文讲解(20分钟)•分段讲解课文,重点分析文章中的描写手法和叙事技巧。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竹节人的情感投入和态度表达,理解其深层含义。
•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
4.深入探究(10分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究竹节人这一形象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价值。
•每组选择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点评和补充。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进一步深入讲解竹节人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5.情感体验与表达(10分钟)•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经历或故事,并尝试用文字表达出来。
校本课竹节人教案
校本课竹节人教案教案标题:校本课竹节人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竹节人的制作原理和历史背景。
2. 学习制作竹节人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 竹节人的制作原理和历史背景。
2. 竹节人的制作步骤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制作竹节人。
2. 学生如何在团队合作中完成竹节人的制作。
教学准备:1. 竹子、剪刀、胶水等制作竹节人的材料和工具。
2. 竹节人的制作步骤和技巧的教学资料。
3. 学生分组的名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竹节人的话题,介绍竹节人的历史背景和制作原理。
2.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讨论竹节人的特点和制作过程。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步骤和技巧,包括选择合适的竹子、剪切和组装竹节等。
2.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竹节人的制作过程。
三、实践操作(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些竹子和工具。
2. 指导学生按照所学的制作步骤和技巧,动手制作竹节人。
3.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设计和装饰。
四、展示和分享(10分钟)1. 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竹节人,介绍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创意。
2.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分享彼此的制作经验和心得体会。
五、总结和评价(5分钟)1. 总结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和技巧,强调团队合作和创造力的重要性。
2. 对学生的制作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竹节人的展览,了解更多关于竹节人的知识和历史。
2. 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制作竹节人,并可以组织比赛或展览来展示学生的成果。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竹节人的制作原理和历史背景,学习制作竹节人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通过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学生能够动手制作竹节人,并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时,通过展示和分享,学生能够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彼此的技能和能力。
第9课《竹节人》教案
第9课《竹节人》教案第9课《竹节人》教案【篇一】主备人:执教教师: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词语。
2、感知竹节人游戏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
3、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梳理行文思路。
4、理解语言形式与情感表达的统一。
教学重点:理清结构层次,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及主旨。
教学难点:品味生动幽默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第课时)一、导入新课:你有动手制作玩具的经验吗?想一想,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乐趣?与同学们分享。
二、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江苏无锡人。
1990 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
1968 年到江苏靖江市靖南村插队,后历任靖江团结中学、靖江中学语文教师,靖江市文联副主席,江苏省第八届人大代表。
1980 年开始发表作品。
1994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专集《避邪铜钱》、《秘道》、《小巷三杰》、《血经》等 20 多种及《范锡林少年大传奇》(五卷),已发表小说、童话、散文 300 多万字,并有若干作品翻译介绍到日本。
作品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等 40 多项。
2、生字词读写3、题目解说:4、课文朗读三、精讲点拨:(一)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快速朗读课文,然后填写表格。
2、小组交流,补充完善。
3、阅读课文,说说本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简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明确:第一部分(12 段),概述“我们”当时迷上了竹节人。
第二部分(319 段),主要描述制竹节人、斗竹节人的过程与乐趣,体现“我们”对此的深深着迷,表现了孩子们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与热情。
第三部分(2029 段),主要写老师没收了竹节人,却也偷偷在玩竹节人的趣事。
(二)感受理解说明性的语言1、一篇记叙文,为什么有这么多说明性的内容?详细介绍做竹节人的方法,怎么玩竹节人,一方面是因为读者可能对竹节人的游戏不熟悉;另一方面,在说明的过程中蕴含了真切的情感。
2、找出相关语句朗读。
四、课下作业:1、抄写字词2、赏析课文,做旁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竹节人
教学目标:
1.认识“颓、疙、瘩”等13个生字,会写“豁、凛、磕”等16个生字。
会写“威风凛凛、疲倦、跺脚”等18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体会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
3.能概括故事情节,理清行文思路,感受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4.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并能概括故事情节。
2.难点:
(1)通过学习“竹节人”的制作指南和教别人玩“斗竹节人”游戏的内容,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2)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自己童年玩具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童年》音频、微课《快乐的童年》、童年玩过的玩具图片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童年》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你的童年都玩过哪些玩具?(生自由回答)你们想不想知道范锡林的童年玩过什么玩具?范锡林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他非常聪明,就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竹节人的玩具。
你瞧,(课件出示竹节人的图片)这就是竹节人,你们玩过吗?想不想知道怎么玩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看看,范锡林和小伙伴们是怎么玩的吧!生齐读课题:《竹节人》,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掌握不认识的字,并标注读一读。
2.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指名读生字。
重点指导:风靡(mǐ)叉(chā)腿金箍(gū)棒窦(dóu)尔敦(dūn)俨(yǎn)然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豁、凛、雕、磕、跺、颓”。
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豁”是左右结构,注意“害”“谷”,相互要结合紧凑。
“凛”是左右结构,右边书写时要瘦一点写。
“雕”是左右结构,左右书写时要紧凑一些。
“磕”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左边要小一点。
“跺”是左右结构,右边是“朵”,注意正确写法。
“颓”是左右结构,左边下“几”最后一笔是提,右边的“页”要瘦一点最后一笔是点。
4.趣味识字词
(1)出示词语:
威风凛凛叱咤风云弄巧成拙虎视眈眈赫赫伟绩津津有味全神贯注
(2)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练读。
(4)做游戏巩固字词。
a.“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b.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学生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感情饱满的朗读课文。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长句子注意停顿。
如“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
”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同学们,全文围绕“我们都迷上了斗竹节人”展开了描写,仔细阅读全文,标注段落,说说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请简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学生交流分享:
根据学生的交流分享,概括为:
①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小时候,“我”和小伙伴自己做玩具,“我们”全都迷上了玩竹节人。
②第二部分(3-19自然段):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及玩法,突出了斗竹节人给“我”打童年带来的快乐。
③第三部分(20-29自然段):叙述了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偷偷玩竹节人,“我”和同桌在办公室外看到,从沮丧到心满意足的情感变化。
3.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交流:
师总结:《竹节人》讲的是作者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迷上
竹节人和老师没收竹节人,我和同桌想从老师那里拿回竹节人,结果却看到老师也在玩竹节人,心满意足。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复习旧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竹节人》,谁能复述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生:回忆课文内容并复述。
3.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学习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一)小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2)生交流完成表格内容。
师点拨:
①作者写“竹节人”制作指南时,可采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关注如何制作“竹节人”的步骤内容。
②作者写教别人玩这种玩具“斗竹节人”游戏时,可采用仔细阅读和反复阅读的方法,关注“斗竹节人”游戏入迷的细节描写,体会传统玩具“斗竹节人”游戏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③作者在写老师没收“竹节人”玩具后的故事时,可采用浏览阅读的方法,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请同学们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课文1—2自然段。
(1)思考:你都获得哪些信息?
师:引导学生从写作方法分析。
学生交流:开篇直接点题“我”小的时候自己制作玩具,有一段时间我们迷上“斗竹节人”的游戏。
(2)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交流:这样开篇直接点出主题来写,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三)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3-19自然段。
(1)思考:竹节人是怎样制作的呢?
师:引导学生用原文来回答问题。
学生找:第3自然段,用毛笔竿锯成寸把长一截……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课件出示:竹节人图片,及制作方法的字幕,让学生齐读。
)
(2)仔细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引导学生找“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
学生通过“像”“黄河长江”两个关键词说出:作者运用了比喻和考张的修辞。
这样写的好处是:把桌子上的裂缝比喻成“黄河长江”生动形象的写出豁口很大,也表现出课桌的破旧,语言幽默诙谐,为文章增添了色彩。
(3)仔细阅读课文第17、18自然段。
思考: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找:“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生交流:作者运用五个感叹号。
师:引导学生谈出这样写的好处。
(营造出一种紧张、热烈的氛围,仿佛一场激战即将开始,衬托出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激动心情。
表现出孩子们对斗竹节人的投入、痴迷和喜爱。
)
(4)反复阅读课文第19自然段。
思考: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攒着”“跺脚拍手”“咋咋呼呼”来分析写作方法。
学生通过引导谈出方法:作者运用了动作描写和侧面描写。
这样写的好处是:通过这些细节描写,烘托出我们“斗竹节人”的入迷,表现出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师:采用分组读、齐读、师生合作读,来反复朗读,读出“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用声音表现出我们的入迷,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四)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3.请同学们浏览阅读课文20—29自然段。
思考:老师把“竹节人”没收后,怎么做的?你怎么看待老师的行为?
师:引导学生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正确看待老师的态度。
学生畅所欲言:老师没收后自己玩竹节人了。
我觉得竹节人得到老师的青睐,让我们感到自豪,同时也能感受到与老师志趣相近、心灵契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突出老师童心未泯,活泼亲切的形象。
(意思对即可)
三、开展活动,升华主题。
1.播放微课《快乐的童年》拓宽学生的视野面。
学生谈谈观看后的感想,也能介绍出一种自己童年入迷玩的玩具。
表达出真情实感即可。
2.引导学生介绍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你的老师是什么样的性格?和你发生过怎样的故事,令你难忘?选择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来讲。
学习上生活中话语里心理上
句式练习:学习上对我的细心引导……
生活中对我的亲切关怀……
话语里对我的鼓励支持……
心理上我对老师的感激……
四、巩固延伸,作业设计。
1.推荐阅读:《你不是灰姑娘》。
1985年范锡林获儿童文学优秀奖的作品。
2.小练笔:写一篇有关老师的故事。
要求:(1)题目自拟。
(2)能运用上本节课所学的修辞和描写等写作方法,给语言增添色彩。
(3)记叙一件具体的事情,表达出真情实感。
(4)书写认真,卷面规范、整洁、大方。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