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在预防控制措施下的传播数学模型构建_张齐鹏
数学模型中的H1N1
数学模型中的甲型H1N1流感编者按:印第安纳大学物理系生物复杂系统方向的博士生胡浩同学参与了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使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甲型H1N1病毒的传播作出预警。
他将这一信息投递到了科学松鼠会,并提供了极为详细的资料。
本文为笔者在胡浩同学提供资料的基础上改写。
此外,胡浩同学所在的研究小组授权我们使用他们公布在网上的图片。
在此,我们对研究小组的全体成员致以深深的谢意。
我们相信,这些科学工作者的工作将为我们抗击流行病的传播提供重要帮助。
本文刊于《新发现》该小组的网站:/GLEaM研究团队计算流行病这个初夏,甲型H1N1流感袭来。
在抗击流感的第一线,除了医疗工作者,也少不了科学家——在后者中,有这样一群人:不同于我们以往的想象,他们和媒体画面中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防护服形象无关。
他们与流感病毒的战争,不是借助化学制剂和分析病毒样本,而是依靠计算机和数学模型。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信息学院的一间实验室,大型计算机的屏幕上,流感病毒蔓延开来。
这当然不是真实的病毒,而是一套基于流行病学模型和全球交通模型的模拟程序。
由亚历山德罗·维斯皮那尼(Alessandro Vespignani)教授领导的这个研究小组由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组成,正在进行一项名为GLEaM(Global Epidemic and Mobility Modeler,全球疾病传播模型)的项目。
这个项目依靠程序,根据病毒传播的特点和世界交通的数据,计算病毒可能的传播情况,从而使我们能够对将来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预警。
帮病毒算算术大家知道,传染病流行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比如,一些疾病有着固定的易传染时间段,从感染到发作的时间比较固定,传染能力、致死率等因素也可以被我们获知。
这意味着,科学家可以建立一个流行病模型来描述传染病传播的特点,预测传播的规模、速度等。
流行病学模型正是这项研究的核心。
且来看看这个模型的情况:如各大媒体所报道的那样,现在每当发现一个新流感感染者,有关人员总会去寻找他的密切接触者。
对甲型H1N1流感预测和控制的数学模型
对甲型H1N1流感预测和控制的数学模型07级1班 余晓国 学号:20071021107摘要:甲型H1N1流感的出现使人们再一次清醒认识到 ,人类在发展,新发疾病也在不断出现 ,人类与疾病的搏斗将永远没有止境,因而对传染病模型施加有效控制的各种方法也应运而生。
本文利用传染病模型对本次甲型H1N1流感的情况作一些预测,并对传染病施加隔离控制,有效地控制疫情的蔓延,最终消除该传染病。
引言:2003 年春夏暴发的SARS 疫情,带给我们的恐惧和惊慌仍然记忆犹新;今年4 月由墨西哥引发继而波及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甲型H1N1流感事件,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关注,甲型H1N1流感的出现使人们再一次清醒认识到 ,人类在发展,新发疾病也在不断出现 ,人类与疾病的搏斗将永远没有止境,因而对传染病模型施加有效控制的各种方法也应运而生。
本文所研究的是对传染病模型施加隔离控制,其目的就是要提高p,降低I max ,从而有效地控制疫情的蔓延,最终消除该传染病。
关键字:甲型H1N1 传染 预测 模型一、 模型假设及符号约定:1、假设所研究地区的的总人数N 不变,即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把所研究地区的人群分为易感染人群(S )、已感染人群(I )和消除人群(R )(即健康的不易被感染的人群)。
时刻t 这三类人的总人数分别为S(t)、I(t)和R (t ) ,则有 S (t )+I (t )+R (t )=N 。
2、设易感者由于受传染病的影响,其人数随时间而变化的变化率k 与当时易感者的人数和当时染病者的人数之积成正比。
3、设从染病者人群到消除者人群的速度v 与当时染病者类的人数成正比。
4、假设在所研究的时间区域内没有人口的自然出生与死亡率,即可得传染病的数学模型(SIR 模型)。
二、模型建立根据假设,则有kSI dt dS-= (1) vI kSI dt dI-= (2) vI dtdR= (3) 初值 S (0)=S 0>0, I(0)=I 0>0, R(0)=0。
H1N1传播的数学模型
H1N1传播的数学模型探究指导教员:组员:摘要本文是一篇关于建立解决甲型H1N1流感传播感染的数学模型探究的文章。
对于问题一,我们通过从各大网站上获得的大量数据,以我国为探讨对象,并结合疫情在我国传播的实际情况,将疫情的传播阶段分为了蔓延发展、高峰感染和控制衰退三个时期。
依据改进的SIR传染病传播模型,在对不同时期的相关参数进行合理的设定的前提下,对模型进行了求解。
通过将模型所得的预测数据与实际观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模型的预测效果十分理想。
基于此,我们利用改进的传染病模型对我国未来疫情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得到了H1N1疫情在我国将持续160天左右,即从5月12日到11月底左右结束,最终累计患者达到了2523人的结论。
对于问题二,我们选取了08年1月份到09年7月份中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作为时间序列分析的数据,利用一次指数平滑对处于疫情期间的五、六、七月份收入在无H1N1的假定下进行了预测,通过与实际数据进行对比后发现H1N1在六月份对我国旅游外汇收入影响比较严重,在七月份有所回升。
对这三个月的旅游收入共造成了1.739亿元的损失。
然后又对能反映世界经济晴雨表的标准普尔指数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在疫情高峰期的六月,H1N1对全球经济有一定得影响。
综合这些分析,可以看出H1N1对全球经济有一定影响,在疫情高峰期的六月影响比较显著。
对于问题四,结合问题一中模型的求解和问题二中H1N1对全球经济影响,给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写了一份建议报告,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H1N1传染病 改进SIR 时间序列 指数平滑 标准普尔指数一、问题的重述甲型H1N1(猪流感)成为21世纪继SARS(非典型肺炎)之后又一个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的传染病。
这一新病毒,最早发现于北美的墨西哥,所以又将其命名为“北美流感”。
目前从“北美流感”(甲型H1N1)的蔓延趋势可以看出,其传播速度和影响力较SARS更严重,且正直全世界金融危机,因此有人认为它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并发症。
甲型H1N1流感传播的SIR模型研究
误差 0.118 0.154 0.190 0.227 0.263 0.175 0.208 0.207 0.239 0.271
四次拟合
数据 5 430.4 5 605.2 5 796.6 6 008.6 6 245.2 6 510.7 6 809.9 7 147.6 7 529.0 7 959.7
误差 0.079 0.114 0.152 0.194 0.241 0.170 0.224 0.250 0.316 0.392
由表 1 可以看出,SIR 模型的预测结果与真实值之 间的误差比其它 3 种方法都小。
表 1 4 种方法结果比较 Table 1 The comparative results of four methods
真实数据 502 9 502 9 502 9 502 9 502 9 556 3 556 3 571 7 571 7 571 7
[5] 宇永仁. SARS传播模型及其对经济的影响[J]. 辽宁大学学
报,2005 32(1):1-2. Yu Yongren. The SARS Propagation Models and Influence to Economy[J].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2005,32(1): 1-2. [6] 王汝发. SARS传播的数学模型分析[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4, 17(2):99-100. Wang Rufa. Analysis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n the Spread of SARS[J].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Medicine,2004,17(2):99-100. [7] 周永卫,范贺花. 传染病数学模型的马尔可夫骨架过程建 模[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33-35. Zhou Yongwei,Fan Hehua. The Modeling of Markov Skeleton Process on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Infectious Diseases[J]. Journal of Anyang Teachers College,2007 (2): 33-35. [8] 林成森. 数值计算方法[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Lin Chengsen. Numerical Calculation Method[M]. Beijing: Science Press,1998. [9] [佚 名]. 甲流数据统计[EB/OL]. [2009-05-31]. http://news. xinhuanet.com/world/2009-05/. [Anon]. Statistical Data of Influenza A(H1N1)[EB/OL]. [2009-05-31].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05/. [10] 闻 新,周 露,张 鸿. Matlab科学图形构建[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2. Wen Xin,Zhou Lu,Zhang Hong. Matlab Scientific Graphical Constructing[M]. Beijing:Science Press,2002. [11] 邓聚龙,郭 洪. 灰色理论[M/EB]. 北京:全华出版,2002. Deng Julong,Guo Hong. Gray Theory[M/EB]. Beijing: Quan Hua Press,2002.
甲型H1N1流感传播的数学模型
虑到 病人可 以治愈 ,另外假 设这种 传染病 无
免疫性,在模型中得到的接触数e r =l 是一个
阈值 ,控制 传染病 的关键在 于感染 期内有 效
接触 感染的 健康者 人数不超 过病人 数。针 对
HINl 这种得病后就有免疫性的疾病。在传染
病有 免疫即 病人治 愈后即移 出感染 系统的 条
件下,移m感染系统的人称为移f { {者。考虑到
急性、传染性呼吸器官疾病。其特征为突发、
咳嗽 、呼 吸困 难、发 热等 症状 。
流感 蔓延已给 世界的 经济发 展和人民 生
活带 来了很 大影响 。由于各 国进行 了仔细 的
监测、彻底的调查和坦诚的报告,我们已对病
毒的 传播以 及可造 成的一系 列病症 有了一 定
的初 步了懈 ,为预 测和控制 传染病 蔓延创 造
了重 要条件 。
我们 首先对 一般的 传染 病的传 播建立 模
型。 分析传 染病蔓 延的条件 和控制 传染病 蔓
延的措施。然后结合WTO公布的数据.针对
这次甲型Hl Nl 流感的传播的特点建立数学
模型,定量地分析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情况。再
选取几个有特点的国家进行H1Nl 流行的分
析。最终根据最新的情况分析本次Hl Nl 流
成为 已康复 的人群 。感染的 强度和 恢复天 数
的长 短可以 由参数 控制。在 传染病 有免疫 性
的条件下.移出感染系统的人称为移出者。总
人数N不变,病人、健康人和移fl {者的比例分
别为i ( t ) .s( t ) .r ( 1) 病人的日接触率k日治愈
率№接触数盯=V斗。同样在一段时间△l 内
建立方 程:
病人、健康人和移 出者比例之和为
甲型H1N1流感预测模型及分析
甲型H1N1流感预测模型及分析董晓鹏、莫天立、李明东北大学理学院1 东北大学信息学院2摘 要:甲型H1N1病毒的蔓延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SIR 模型的微分方程思想,并且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的H1N1病情的预测模型。
经典的SIR 模型是基于微分方程思想,结合病毒的传播规律,设计了传染病病毒在传播过程中的三个变量()s t 、()i t 、()r t 。
本文设计的数学模型中,结合了中国的实际情况,对上述模型进行了重建,细化了人群分类,不仅对于变量间的关系进行了改进,而且引入了政府控制力 等变量。
在系数估计部分,在收集到大量数据的基础上,由于中国实际情况的特殊性,所以除了医疗能力、输入型携带者等系数可以通过中国的数据进行估计,但是对于传染率、接触率等系数的估计要更多的参考美国、墨西哥等疫区的数据。
模型的建立和完善后,利用matlab 软件对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模拟分析、求解。
之后,本文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思想,对模型进行了随机数检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稳定性较好,而且预测结果比较合理。
最后,传播率在有效范围内是服从均匀分布的,应用三次样条拟合对不同传播率下所得到的离散预测值进行拟合,在三维空间中演示模型的预测结果。
关键词:H1N1、数学模型、微分方程1.问题重述与分析1.1问题重述由墨西哥发端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已蔓延至中国内地,但是经历了非典考验的中国内地采取了严防、严控等有效措施,使得甲型H1N1流感对我国的影响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控制,反观一些医疗条件远好于我国而人口密度小于我国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疫情蔓延范围之大确诊病例人数之多都远超我国。
问题: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分析在不对输入型甲型H1N1流感病例进行隔离的条件下,按我国目前的医疗水平,自确诊首例输入型甲型H1N1流感病例后半年内每月的可能确诊人数。
1.2 问题初步分析对于上述问题的分析有:对于一般的传染病蔓延规律,人群中的患病者,作为传染源,对接触到的易感人群,进行病毒感染。
传染病模型数学建模论文
甲型H1N1流感传播模型研究摘要本文采用了SIR模型对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传播规律进行了研究和预测,文章收集了美国地区的甲流实验室确认病例数量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并提出了如何降低流感在人群中发病率的俩种可靠方法。
一、问题重述近年来由墨西哥发端的甲型h1n1型流感(又称猪流感)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通过相关网站获得数据,建立一个模型对甲型h1n1流感的走势进行预测。
二、问题分析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是一道传染病问题。
在数学建模领域已经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其中SIR模型是比较完整的模型。
SIR模型通过建立微分方程组,按照一般的传播机理建立集中模型。
本文选取美国地区的甲流实验室确认病例数量,建立SIR模型,对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规律进行预测。
美国甲型H1N1流感实验室确认病例数量:三、建立模型(一)、不考虑潜伏期的数学模型1、模型假设(1)、在甲型H1N1流感传播期内,美国境内的总人数为N亿不变,既不考虑生死,也不考虑迁移,人群分为易感染者S ,发病人群I 和退出人群R(括死亡者和治愈者)四类,时刻t 内这三类人在总人数中所占比例分别为s(t)、i(t)、r(t)。
(2)、i(t)关于时间的增长率与s(t)成正比,比例常数为λ。
病人的数量减少速度与当时的病人总人数成正比,比例常数为ν。
治愈的病人具有了免疫力,即治愈后不再会成为二次患者。
(3)、s(t)、r(t)、i(t)之和是一个常数1。
2、模型构成易感者和发病者有效接触后成为发病者者。
设每个发病者平均每天有效接触的易感者数为()S t λ,()NI t 个发病者平均每天能使()()S t NI t λ个易感者成为病毒潜伏者。
所以有:()()()dS t S t I t dtλ=- (1) 单位时间内退出者的变化等于发病人群的减少,即()()dR t I t dtν= (2) 发病人群的变化等于易感人群转入的数量,即()()()()dI t S t I t I t dtλν=- (3) 记初始时刻的健康者和病人的比例分别为0S 、0R (不妨设0R =0)。
甲型H1N1流感在预防控制措施下的传播数学模型构建_张齐鹏
第21卷第4期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Vol. 21 No. 4 2009年12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Natural Science Edition) Dec. 2009 doi:10.3969/j.issn.1672-6146.2009.04.006甲型H1N1流感在预防控制措施下的传播数学模型构建张齐鹏(南阳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河南南阳, 473061)摘要:从数学应用的角度,研究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规律,将人群分为易感人群、病毒潜伏人群、发病人群、退出者人群四类. 分析了甲型H1N1流感在人群间的转化过程;日接触率和“聚集性突然爆发”事件被数学刻画,尝试性地构建了一个在预防控制阶段的传播数学模型.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病毒;脉冲函数;日接触率;数学模型中图分类号:O 17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146(2009)04-0016-03H1N1是Orthomyxoviridae系列的一种病毒,它的宿主是鸟类和一些哺乳动物. 与H1N1同一系列的还有H5N1, H7N2, H1N7, H7N3, H13N6, H5N9, H11N6, H3N8, H9N2, H5N2, H4N8, H10N7, H2N2, H8N4, H14N5, H6N5, H12N5等. H1N1病毒引起严重的疾病大多发生于家禽方面,变种有时根据宿主而改变的,而人类却很少出现. 2009年3月,墨西哥和美国等先后发生人感染H1N1流感病毒,为A 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随即该“流感”有席卷全球之势. 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可以人传染人. 通常猪流感并不会传染人类,即使有人感染也仅限于那些与猪有直接接触的人. 但目前这次猪流感不同,感染者大都没有同猪接触,并且是通过人与人之间传播感染的. 人们至今仍在寻找此H1N1流感疫情的真实源头. 不少流行病学专家怀疑,墨西哥东部韦拉克鲁斯州的养猪场是最初的传染源. 但也有人认为,该流感病毒可能在几个月甚至一年前就已发生变异,也许是从世界其他地方传入墨西哥. 现在已经证明,猪是各种动物和人流感病毒的“中间宿主”,也可以说是其他动物流感病毒跨跃物种感染人类的“跳板”.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最终宣布,一致同意使用A(H1N1)型流感指代当前疫情,而不再使用“猪流感”一词. 我国卫生部4月30日发布2009年第8号公告,明确将原称人感染猪流感改称为甲型H1N1流感,并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1-2].甲型H1NI病毒非常活跃,可在人群间传播,其方式主要以感染者的咳嗽和喷嚏为媒介. 如果咳嗽或者打喷嚏时没有遮住自己的鼻子和嘴,猪流感病毒就会散发到空气中,从而使他人感染,且人群普遍易感. 流感传到人身上以后,大约有四五天的潜伏期,没有出现症状的时候会给防控带来一定困难.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被感染者在症状出现的前一天开始到病倒后的第7天为止,都会散发出流感病菌,而症状也可能在7天后才表现出来,因此一些潜在病毒携带者正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的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如今,甲型H1N1流感问题已经引起了许多生物学、医药学等领域相关专家、学者及研究人员的关注. 如对甲型流感H1N1病毒遗传进化关系分析[3]、甲型H1N1亚型流感病毒抗原性及遗传特性研究[4]等. 这些结果着重从病理或病因等方面进行相关研究. 本文将从数学应用的角度,定量地研究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基本规律,在预防控制措施假设条件下,对甲型H1N1流感传播进行数学模型构建提出尝试,为预测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蔓延创造条件.1 甲型H1N1流感在仓室结构人群间的转化过程根据数学建模流行病仓室结构[5-6]分析方法,通过对甲型H1N1流感的观察与研究,可以将人群分为易感人群S、病毒潜伏人群E、发病人群I、退出者人群R(包括死亡者和治愈者)四类. 甲型H1N1流感的传染过程为:易感人群→第4期张齐鹏甲型H1N1流感在预防控制措施下的传播数学模型构建17病毒潜伏人群→发病人群→退出者人群. 由于甲型H1N1流感的传染期不是很长,故不考虑这段时间内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死亡率. N表示疫区总人口数;()S t表示t时刻健康人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I t表示t时刻感染人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E t表示t时刻潜伏期的人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R t表示t时刻退出人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λt表示日接触率,即表示每个病人平均有效接触的人数.易感者和发病者有效接触后成为病毒潜伏者,设每个发病者平均每天有效接触的易感者数为()()λt S t,()NI t个发病者平均每天能使()()()λt S t NI t个易感者成为病毒潜伏者.故d()()()()dS tNλt S t NI tt=−,即d()dS tt=()()()λt S t I t−.病毒潜伏人群的变化等于易感人群转入的数量减去转为发病人群的数量,即d() dE tt=()()()()()λt S t I tαt E t−,其中()αt表示潜伏期日发病率,即表示每个潜伏者平均有效发病的人数,根据一般流行病学知识[5],潜伏期日发病率()αt 可以借助于大量的统计数据简化为常数α.单位时间内退出者的变化等于发病人群的减少,即d()()()dR tγt I tt=,其中()γt表示日退出率,即表示每个病人平均有效病情结束的人数,根据流行病学知识[5],日退出率()γt可以借助于大量的统计数据得到简化的常数值γ.发病人群的变化等于潜伏人群转入的数量减去转为退出人群的数量,即d()()() dI tαt E tt=−()().γt I t这样,我们分析和讨论了甲型H1N1流感在人群间的转化过程. 考虑甲型H1N1流感的实际情况,疫情主要是受日接触率()λt影响,不同的时段,()λt的影响因素不同. 在甲型H1N1流感传播过程中,卫生部门的预防控制措施起了较大的作用. 下面将疫情传播过程重点在预防控制的非自然传播这个阶段,建立更加接近和符合实际情况的甲型H1N1流感传播数学模型.2 构建甲型H1N1流感在预防控制措施下的传播模型对于甲型H1N1流感在预防控制下传播,在构建的数学模型时,一方面,着眼于随时间t而变化的日接触率()λt的数学刻画:考虑到每日新增死亡人数()d t、新增确诊人数()b t、新增疑似病例人数()v t是影响疫情指标的主要因素. 对这3个因素归一后求加权和得到123()()() ()max{()}max{()}max{()}d t b t v tA t q q qd t b t v t=++,其中123,,q q q依次为(),(),()d t b t v t对疫情指标的相对影响权重. 可以根据实际统计数据,()A t的取值是离散的,为此,可以采用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得到()A t的近似连续型表达式.在甲型H1N1流感在预防控制阶段,卫生部门的预防措施力度()x t在控制疫情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与这些因素有关:(1)预防措施力度参考前段时间的疫情情况,不妨取近t 天的平均值()A t;(2)()x t随疫情的增强而增加,前期增加较为缓慢,但疫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社会对疫情的蔓延变得敏感起来,后期预防力度加大,随之疫情的指标增长速度变慢;(3)当疫情最严重时,()x t最大趋向于1. 由此,可以给出()x t随疫情变化的近似表达式.人们对甲型H1N1流感的警惕性程度也随疫情的变化而变化. 在公布疫情初期,疫情的变化引起人们很大的关注,警惕性程度随疫情的微小变化波动很大;到中后期波动逐渐变缓,直至平稳. 可用()y t来表达人们的警惕性指标:当()0A t=时,()y t取常数表示人们固有的警惕性指数;当()A t→+∞时,()1y t→,从而可以近似得到有()A t所表达的()y t的关系式.人们的防范措施()z t受预防措施力度()x t 和警惕性指标()y t的影响,()x t和()y t对防范措施()z t的影响作用大致相当,故可取()z t= 0.5()0.5()x t y t+.()λt表示发病者平均每天有效接触的人数,可知,()λt是防范措施()z t的函数,可以根据:(1)当防范措施()z t为零时,则()λt取最大值λ(预防控制前的未预防控制阶段的常数日传染率λ);(2)随防范措施()z t的增大,()λt会减小;(3)当防范措施()z t超过一定的数值时,则对()λt的变化影响较明显,当防范措施()z t趋近于1时,则()λt趋近于0. 通过适当的拟合近似得到()λt 随()z t的关系表达式.对于甲型H1N1流感在预防控制下传播,在构建的数学模型时,另一方面,着眼于个别地18 湖 南 文 理 学 院 学 报(自 然 科 学 版) 2009年方出现了“聚集性突然爆发”事件的数学刻画:在疫情发展过程中,人们缺少必要的防范意识,由于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特点,在个别地方出现了“聚集性突然爆发”事件. 在甲型H1N1流感传播中,将“聚集性突然爆发”事件对疫情的影响看作一个瞬时的脉冲行为.定义脉冲函数:001,;()20,.r x r x x r δx x r ⎧−<<+⎪−=⎨⎪⎩其他 δ函数:000)lim ().r r δx x δx x →−=−(到此,可以得到甲型H1N1流感在预防控制措施下的传播数学模型:110000d ()()()()(),d d ()()()()()(),d d ()()(),d d ()(),d ()()()()1,(0),(0),(0),(0).mi i i mi ii S t λt I t S t N αδt t t E t λt S t I t αE t N αδt t t I t αE t γI t t R t γI t t S t E t I t R t S S E E I I R R ==⎧=−−−⎪⎪⎪=−+−⎪⎪⎪⎨=−⎪⎪=⎪⎪+++=⎪====⎪⎩∑∑ 其中m 为所加δ函数的个数,在实际中即为“聚集性突然爆发”事件的个数;i α为第i 个δ函数的强度,根据统计数据可以给出;0000,,,S E I R 为各 类人群的初始值,可以测定;()λt 是与每天新增死亡人数()d t 、新增确诊人数()b t 、新增疑似病例人数()v t 、卫生部门的预防措施力度()x t 、人们对甲型H1N1流感的警惕性程度指标()y t 和防范措施()z t 有关的连续函数.以上我们根据数学建模流行病仓室结构分析方法,构建了一个理论上较为接近和符合实际的数学模型,所建立的模型是在具体的假设和简化下给出的,这有其合理的方面. 模型中必要的参数量是可取的,相关的统计数据是期待着的,这依赖于对甲型H1N1流感进行更为深入观察、统计和实验、研究等. 由于模型较为复杂,求具体解析解是困难的,故可以考虑将微分方程转化为差分方程求解是可行的,或可以进行必要的仿真分析[9]等. 其中,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在宏观上对实际预防控制甲型H1N1流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参考文献:[1] 张树庸. 简述甲型(H1N1)流感疫情[J]. 实验动物科学,2009, 26(3): 65-66.[2] 袁玥. 甲型流感防控策略渐变[J]. 中国新闻周刊, 2009, 7: 68-69.[3] 常彦磊, 石磊. 甲型流感H1N1病毒遗传进化关系分析[J]. 现代食品科技, 2009, 25(7): 834-837.[4] 张文东, 张富强, 范泉水, 等. 2009甲型H1N1亚型流感病毒抗原性及遗传特性研究[J]. 山西南国防医药, 2009, 19(8): 850-852.[5] 姜启源. 数学模型(第2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110-120.[6] 寿纪麟. 数学建模——方法与范例[M]. 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3: 48-52.[7] 杨方廷. 北京SARS 疫情过程的仿真分析[J]. 系统仿真学报, 2003, 15(7): 991-998.Construction of Type-A H1N1 influenzamathematical model in the prevention andcontrol measuresZHANG Qi-peng(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Nanyang NormalUniversity, Nanyang, Henan, 473061)Abstract: The propagation of Type-A H1N1 influenza is studi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s, and the populations are divided into susceptible populations, the virus latent populations, the incidence populations and removed. Type-A H1N1 influenza in the population among the conversion process is analysed; Day contact rate and the incident “aggregation of a sudden outbreak” have been portrayed by Mathematics. Mathematical models of the spread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hase is established.Key words: Type-A H1N1 influenza virus; pulse function; day contact rate; mathematical model收稿日期:2009-08-22作者简介:张齐鹏 (1979-), 男, 讲师, 硕士, 研究方向为生物数学.(责任编校:刘刚毅)。
传染病数学建模论文
甲型H1N1流感传播模型研究摘要本文采用了SIR模型对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传播规律进行了研究和预测,文章收集了美国地区的甲流实验室确认病例数量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并提出了如何降低流感在人群中发病率的俩种可靠方法。
一、问题重述近年来由墨西哥发端的甲型h1n1型流感(又称猪流感)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通过相关网站获得数据,建立一个模型对甲型h1n1流感的走势进行预测。
二、问题分析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是一道传染病问题。
在数学建模领域已经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其中SIR模型是比较完整的模型。
SIR模型通过建立微分方程组,按照一般的传播机理建立集中模型。
本文选取美国地区的甲流实验室确认病例数量,建立SIR模型,对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规律进行预测。
美国甲型H1N1流感实验室确认病例数量:三、建立模型(一)、不考虑潜伏期的数学模型1、模型假设(1)、在甲型H1N1流感传播期内,美国境内的总人数为N 亿不变,既不考虑生死,也不考虑迁移,人群分为易感染者S ,发病人群I 和退出人群R(括死亡者和治愈者)四类,时刻t 内这三类人在总人数中所占比例分别为s(t)、i(t)、r(t)。
(2)、i(t)关于时间的增长率与s(t)成正比,比例常数为λ。
病人的数量减少速度与当时的病人总人数成正比,比例常数为ν。
治愈的病人具有了免疫力,即治愈后不再会成为二次患者。
(3)、s(t)、r(t)、i(t)之和是一个常数1。
2、模型构成易感者和发病者有效接触后成为发病者者。
设每个发病者平均每天有效接触的易感者数为()S t λ,()NI t 个发病者平均每天能使()()S t NI t λ个易感者成为病毒潜伏者。
所以有:()()()dS t S t I t dtλ=- (1) 单位时间内退出者的变化等于发病人群的减少,即()()dR t I t dtν= (2) 发病人群的变化等于易感人群转入的数量,即()()()()dI t S t I t I t dtλν=- (3) 记初始时刻的健康者和病人的比例分别为0S 、0R (不妨设0R =0)。
甲型H1N1流感数学模型
甲型H1N1流感数学模型第甲型H1 N1流感传播模型刘蕾(兰州商学院统计学院,甘肃兰州730020)摘要:运用经典的SIR数学模型,研究了甲型H1N1流感传播模型及其传播规律,并对疫情的传播时间和程度做出预测,预测疫情将于2009年9月达到高峰期,2010年9月将会基本消除.但加强控制措施和早日研发出防疫药品的举措将会对疫情起到控制作用,可提早消除疫情.关键词:数学建模;传染病模型;微分方程The Spread Model of H1 N1 InfluenzaL IU Lei( S chool of S tatistics , L anz hou Commercial College , L anz hou 730020 , China)Abstract :By using t he classical SIR mat hematical model ,t he sp read model and regular pattern of H1N1 Influenza were set up ,and t hen t he sp read time and degree were p redicted. The calculated result s showed t hat t he mo st serio us time of H1N1 Influenza wo uld be September ,2009 ,and t hat in September ,2010 ,t hevented and co nt rolled more effectively.Key words :mat hematical model ; infectio us disease model ; differential equatio ns传染病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1 ] ,2009 运用认为病人无免疫力的SIS模型.经典的SIR模年4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已确认,美国和墨西哥发型考虑到将病愈者退出传染系统,能够有效地分析生了甲型H1N1流感,另有多个国家报告发现了疑此类传染病的传播问题[ 3 ] .运用SIR模型围绕甲型似或确诊病例.随后,流感疫情迅速蔓延,截止至8 H1N1流感的传播问题得出其传播规律,分析疫情月中旬,全球感染甲型H1N1流感人数约5万人,的感染情况和相关防控措施,对预测和控制类似传[2 ]因此,运用传染病的数学模型来描述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过程,分析受感染人数的变化规律,探索制止甲型H1N1蔓延的手段是值得关注的考查中国内地疫情变化,在疾病传播期间不考问题。
传染病模型数学建模论文
甲型H1N1流感传播模型研究摘要本文采用了SIR模型对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传播规律进行了研究和预测,文章收集了美国地区的甲流实验室确认病例数量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并提出了如何降低流感在人群中发病率的俩种可靠方法。
一、问题重述近年来由墨西哥发端的甲型h1n1型流感(又称猪流感)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通过相关网站获得数据,建立一个模型对甲型h1n1流感的走势进行预测。
二、问题分析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是一道传染病问题。
在数学建模领域已经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其中SIR模型是比较完整的模型。
SIR模型通过建立微分方程组,按照一般的传播机理建立集中模型。
本文选取美国地区的甲流实验室确认病例数量,建立SIR模型,对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规律进行预测。
美国甲型H1N1流感实验室确认病例数量:三、建立模型(一)、不考虑潜伏期的数学模型1、模型假设(1)、在甲型H1N1流感传播期内,美国境内的总人数为N亿不变,既不考虑生死,也不考虑迁移,人群分为易感染者S,发病人群I和退出人群R(括死亡者和治愈者)四类,时刻t内这三类人在总人数中所占比例分别为s(t)、i(t)、r(t)。
(2)、i(t)关于时间的增长率与s(t)成正比,比例常数为λ。
病人的数量减少速度与当时的病人总人数成正比,比例常数为ν。
治愈的病人具有了免疫力,即治愈后不再会成为二次患者。
(3)、s(t)、r(t)、i(t)之和是一个常数1。
2、模型构成易感者和发病者有效接触后成为发病者者。
设每个发病者平均每天有效接触的易感者数为()S t λ,()NI t 个发病者平均每天能使()()S t NI t λ个易感者成为病毒潜伏者。
所以有:()()()dS t S t I t dtλ=- (1) 单位时间内退出者的变化等于发病人群的减少,即()()dR t I t dtν= (2) 发病人群的变化等于易感人群转入的数量,即()()()()dI t S t I t I t dtλν=- (3) 记初始时刻的健康者和病人的比例分别为0S 、0R (不妨设0R =0)。
甲型H1N1流感数学建模
甲型H1N1流感数学建模摘要:研究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规律,将人群分为易感人群、病毒潜伏人群、发病人群、退出者人群四类.分析了甲型H1N1流感在人群间的转化过程;注意到疫情主要受日接触率影响,不同的时段日接触率的影响因素不同,建立了在未预防控制阶段的自然传播和在预防控制阶段的非自然传播两个数学模型;最后给出了几点说明与思考.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病毒;脉冲函数;日接触率;数学模型0引言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人感染猪流感”疫情,造成人员死亡.随即该“流感”有席卷全球之势,随着感染人数的不断被刷新,WHO不断改变宣布,最终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高为6级[1].研究发现,此次疫情的病原为变异后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可以在人间传播.WHO初始将此次流感疫情称为“人感染猪流感”,但随着对疫情性质的深入了解,现已将其重新命名为“甲型H1N1流感”.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2],本次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是由变异后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毒非常活跃,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1-4天.流感病毒可能在人体潜伏一段时间后才表现出病症.临床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腋温≥37. 5℃)、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头痛、肌痛、乏力、呕吐和(或)腹泻.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甲流感的死亡率为6. 77%,比一般流感要高.本文将定量地研究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规律,在必要的假设条件下,对甲型H1N1流感进行数学建模,为预测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蔓延创造条件.1甲型H1N1流感在人群间的转化过程通过对甲型H1N1流感的观察与研究,可以将人群分为易感人群S、病毒潜伏人群E、发病人群I、退出者人群R(包括死亡者和治愈者)四类.甲型H1N1流感的传染过程为:易感人群→病毒潜伏人群→发病人群→退出者人群.由于甲型H1N1流感的传染期不是很长,故不考虑这段时间内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死亡率.N表示疫区总人口数;S(t)表示t时刻健康人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I(t)表示t时刻感染人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E(t)表示t时刻潜伏期的人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R(t)表示t时刻退出人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λ(t)表示日接触率,即表示每个病人平均有效接触的人数.易感者和发病者有效接触后成为病毒潜伏者,设每个发病者平均每天有效接触的易感者数为λ(t)S(t),NI(t)个发病者平均每天能使λ(t)S(t)NI(t)个易感者成为病毒潜伏者.在甲型H1N1流感在预防控制阶段,卫生部门的预防措施力度x(t)在控制疫情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与这些因素有关: (1)预防措施力度参考前段时间的疫情情况,不妨取近t天的平均值A(t); (2)x(t)随疫情的增强而增加,前期增加较为缓慢,但疫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社会对疫情的蔓延变得敏感起来,后期预防力度加大,随之疫情的指标增长速度变慢; (3)当疫情最严重时,x(t)最大趋向于1.由此,可以给出x(t)随疫情变化的近似表达式.人们对甲型H1N1流感的警惕性程度也随疫情的变化而变化.在公布疫情初期,疫情的变化引起人们很大的关注,警惕性程度随疫情的微小变化波动很大;到中后期波动逐渐变缓,直至平稳.可用y(t)来表达人们的警惕性指标:当A(t)=0时,y(t)取常数表示人们固有的警惕性指数;当A(t)→+∞时,A(t)→1,从而可以近似得到由A(t)所表达的y(t)的关系式.人们的防范措施z(t)受预防措施力度x(t)和警惕性指标y(t)的影响,x(t)和y(t)对防范措施z(t)的影响作用大致相当,故可取z(t)=0.5x(t)+0.5y(t).λ(t)表示发病者平均每天有效接触的人数,可知,λ(t)是防范措施z(t)的函数,可以根据: (1)当防范措施z(t)为零时,则λ(t)取最大值λ(预防控制前的未预防控制阶段的常数日传染率λ);(2)随防范措施z(t)的增大,λ(t)会减小; (3)当防范措施z(t)超过一定的数值时,则对λ(t)的变化影响较明显,当防范措施λ(t)趋近于1时,则λ(t)趋近于0.通过适当的拟合近似得到λ(t)随z(t)的关系表达式.如此可以得到甲型H1N1流感在预防控制阶段的非自然传播模型:其中的λ(t)是与每天新增死亡人数d(t)、新增确诊人数b(t)、新增疑似病例人数v(t)、卫生部门的预防措施力度x(t)、人们对甲型H1N1流感的警惕性程度指标y(t)和防范措施z(t)有关的连续函数.4 几点说明与思考(1)本文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是在具体的假设和简化下给出的,这有其合理的方面.考虑到疫情主要受日接触率λ(t)影响,不同的时段λ(t)的影响因素不同.(2)将疫情传播过程分为在未预防控制阶段的自然传播和在预防控制阶段的非自然传播两个不同阶段,所建立的甲型H1N1流感数学模型更加接近和符合实际情况.(3)卫生部门的预防措施力度x(t)、人们对甲型H1N1流感的警惕性程度指标y(t)和防范措施z(t)等很好地被量化了.模型中必要的参数量是可取的,相关的统计数据是期待着的,这依赖于对甲型H1N1流感进行更为深入观察、统计和实验、研究等.(4)由于模型较为复杂,求具体解析解是困难的,故可以考虑将微分方程转化为差分方程求解是可行的.或可以进行必要的仿真分析等.(5)预防措施是很关键的.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早发现,早隔离”对防治甲型H1N1流感工作很有必要性.(6)人们警惕性防护也是有效的.洗手是第一要务,避免手部接触眼睛、鼻及口来,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遮掩,发烧时尽早求医,注意为居住环境消毒,避免接触呼吸病人,不吃没有煮熟的猪肉,避免去拥挤的人群等.[参考文献][1] 世卫将流感警戒级别提升至6级[OB/OL]. http: //news. sohu. com/20090612/n264486119. shtm.l /2009-9-23.[2] 甲型H1N1流感、SARS与禽流感的异同[OB/OL]. http: //news. 163. com/special/00013A7D /SIV. htm.l / 2009-9-23.[3] 杨方廷.北京SARS疫情过程的仿真分析[J].系统仿真学报, 2003, 15(7): 991-998.[4] 姜启源.数学模型[m]. 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5] 寿纪麟.数学建模———方法与范例[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3. 。
甲型H1N1流感传播的数学模型
够深刻的具体体现 "
参考 பைடு நூலகம்献
] l [ 姜启源, 5 学模型 6(第二版 ), 北京:高等 数 教育出版社 , 19 3 年 9 ] 2 [ 李庆扬 !王能 !易大义, 数值 分析 , 武汉:华 中理 工大学出版社, 19 6 年 8 ] 3 [ 寿纪麟, 数学建模一 方法与范例, 西安 :西安
万[( + vt)一( ]= 人 )i )vt一 N ( it ir) 肺(r (r 拜 t)vt (2 ) i
l : , (t)+ i(t + r( = l ) t) ( l)
从图中我们看到在 H IN I传播的初期新 增病例总数很小, 在 1 天之后出现 了较大的 0 增幅 ,这可看做是 H IN I 的快速增 长期 ,在传 播了 7 天左右从图像上可以明显的看 出, 新 0 增病例达到了一个高峰 " 随后 ,起伏的波峰趋 于稳定 , 这是采取了有效的措施而产生的结 果 ,可以看做疫情 的传播得到了初步的控制 " 5 防控应对措施 根据所建模型的求解及对建立结果的分 析 ,结合现阶段情况 , 为有效防控甲流, 我们 应不断提高生活卫生水平 "通过模型结果分 析发现 , 生活卫生情况是决定流感蔓延是否 的原 因之一 "流感可 以通过咳嗽或者打喷嚏 传播 , 因此咳嗽或者打喷嚏时应该掩住 口 ! 鼻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流感病毒可以在一 些 日常用品表面上存活一段时间, 有可能通 过手传播到嘴 ! !眼睛上 , 因此应勤洗手,还 鼻 可经常用酒精为 日常用品消毒 " 完善医疗结 构, 确保健康生活 " 根据建模 中过程 中发现 , 医疗 是帮助确诊病人恢复健康的重要 因素 " 但由于现阶段很多地方医疗保健措施还非缺
甲型h1n1流感数学模型.doc
甲型h1n1流感数学模型.doc随着全球疫情的爆发,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医生在努力控制这种疾病。
为了更好地了解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规律以及预测疫情的发展趋势,许多数学家和统计学家开始使用数学模型来分析流感的传播机制。
本文将介绍甲型H1N1流感数学模型的基本概念和运用。
1. 流行病学参数流行病学参数是研究传染病的传播规律和特征的一种指标。
包括:· 基本再生数(R0):指一个感染者能够在其感染期间传染给其他人的平均人数。
当R0>1时,疾病将迅速传播。
当R0 < 1时,疾病将很快消失。
· 感染率:指每个感染者每天与健康人接触时,将健康人感染的可能性。
· 移动因素:包括隔离、疫苗接种、医疗保健和个人行为等影响疾病传播的各种因素。
2. 数学模型甲型H1N1流感数学模型通常使用微分方程模型,该模型描述了感染人数的增长速度和感染者的恢复率。
微分方程模型通常基于以下假设:· 感染期间,感染者可以感染健康人。
· 人口是均匀混合的。
· 感染率是恒定的。
基于这些假设,将微分方程模型简化为如下形式:dI / dt = rI(1-I / N) - sI其中,I是感染者的数量;r是基本再生数;s是恢复率;N是人口总数。
公式的第一个部分rI(1-I /N)表示每个感染者在感染期间将健康人感染的平均数量。
公式的第二个部分-sI表示恢复速率。
1. 预测疫情的发展趋势甲型H1N1流感数学模型可以通过预测随时间变化人数来预测疫情发展趋势。
数学模型通过将病毒传播机制以数学方式表示,预测不同变量对疫情发展的影响,可以帮助决策者为缓解疫情制定措施。
2. 评估可能的干预措施甲型H1N1流感数学模型可以用于评估可能的干预措施。
例如,疫苗接种和隔离措施可以减少感染人数和传播速度。
模型可以在早期疫情出现时,提供最佳干预方案。
3. 评估医疗资源的需求甲型H1N1流感数学模型可以用于评估在疫情高峰期间需要的医疗资源。
甲流H1N1传播数学模型
摘要甲型H1N1流感的迅速蔓延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本文结合当前出现的新形势,对初始模型不断改进,根据患病后机体存在免疫性这一实际情况,建立模型来分析HINI的传播特点。
然后,选取三个代表性国家以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探讨H1N1的传播特点。
最终,为相关部门提出有效的防控对策。
首先,我们建立了针对一般的传染病传播的微分方程模型一,得出了患病人数无限增长的结论。
在此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易感染者和未感染者加以区分,将其改进为Logistic 模型,模型二可以预测出传染病高潮到来的时刻。
在假设该传染病无免疫性的前提下,结合病人可以治愈的实际情况,建立模型三,在此模型中得到的接触数 =1 是一个阈值,得出控制传染病的关键在于感染期内有效接触感染的健康者人数不超过病人数的结论。
进而,根据H1N1患者在患病后就存在免疫性即可移出感染系统的特点,建立模型四。
为了避免不能得到解析解的情况,我们运用MATLAB软件,根据龙格—库塔方法求解,并根据相轨图分析传播特点。
考虑到各国都采取了隔离的措施来延缓H1N1的传播,我们通过模型五来描述这种影响。
由于模型五较为复杂,本文未做详细讨论。
然后,结合WTO公布的数据,针对这次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的特点采用了模型四,通过定量地分析发现H1N1流感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明显控制但总趋势上仍在蔓延。
随后选取墨西哥、美国、日本这三个疫情较为严重的国家对H1N1流行进行了分析。
发现美国的疫情得到了部分控制,墨西哥和日本的疫情不容乐观。
最近,H1N1病毒变异后出现耐药性,这是新情况,应引起重视。
最后针对目前的情况,我们认为通过增强集体免疫的意识,提高卫生水平,完善医疗结构可以有效防控疫情。
关键字:微分方程模型龙格—库塔方法相轨图MATLAB目录1.问题的重述与分析 (3)2.模型的假设 (3)3.符号说明 (4)4.模型建立 (5)4.1模型演化的基本思路 (5)4.2 模型一的建立 (5)4.3 模型二的建立 (6)4.4 模型三的建立 (7)4.5 模型四的建立 (8)4.6 模型五的建立 (9)5.模型的求解及结果的分析 (9)5.1 模型四的求解 (9)5.2 相轨迹的分析 (11)5.3 H1N1在全球的传播特点分析 (14)5.4 H1N1在墨西哥的传播特点分析 (17)5.5 H1N1在日本的传播特点分析 (20)5.6 H1N1在美国的传播特点分析 (21)5.7 H1N1的流行特点 (22)6我们的建议 (23)7.模型优缺点的分析 (24)8.参考文献 (24)9.附录............................................................... .. (24)1问题的重述与分析在2009年4月下旬,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出现一种新的甲型流感病毒,即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
“甲型H1N1”季节性流感症状的传播摘要摘要:甲型H1N1病毒的蔓延已经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本文对H1N1的的预测和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
本文以经典的传染病模型(SIR模型)为基础,结合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表现、传染途径及传播规律,建立了甲型H1N1流感在预防和控制阶段的传播微分方程模型。
此模型的建立对预测和控制相似传染病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甲型H1N1、SIR模型、微分方程模型问题重述“甲型H1N1”成为最近新闻的第一热点,从甲型H1N1的蔓延趋势可以看出,它将是继SARS之后,21世纪又一个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传染病,其传播速度和影响力较SARS更严重,且正值全世界金融危机,因此有人认为它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并发症。
2009年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已将流感大规模流行警戒级别升至最高级六级。
世界卫生组织与病毒学家和各个成员国一致认为,这种导致大多数患者出现轻微的类似季节性流感症状的新型H1N1病毒,已在三大洲的74个国家出现人与人之间的持续传播。
此次宣布流感大流行是1968-1969年以来的第一次,当时首先在香港发现的H3N2流感毒株造成了70万人死亡。
这意味着H1N1病毒在全世界出现广泛传播,所有国家都应当着手执行各自的疾病大流行国家防范计划,但这不意味着疫情的严重程度加剧。
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共有74个国家正式报告了28774起新型H1N1病毒感染的病例,死亡人数为144人。
这类病例最多的国家包括澳大利亚(1307例)、加拿大(2446例)、智利(1694例)、墨西哥(6241例)和美国(13217例)。
为了更好地预测和控制这种传染病,请对甲型H1N1的传播建立数学模型,具体问题如下:(1)针对源发性甲型H1N1,建立合理的模型,为预测提供足够的信息。
(2)在第一问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禽流感病毒杂交后的情况,建立改进的模型。
中国内陆甲型H1N1流感的预测和控制模型
中国内陆甲型H1N1流感的预测和控制模型目录中国内陆甲型H1N1流感的预测和控制模型 (1)中国内陆甲型H1N1流感的预测和控制模型 (2)1 背景介绍 (3)1.1甲型H1N1流感的背景 (3)1.2模型建立的背景 (3)1.3数据的来源 (4)2 问题的提出 (4)3 问题的分析 (4)4 模型假设与符号约定 (5)4.1模型的假设 (5)4.2符号的约定 (5)5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6)5.1 预测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6)5.1.1 ARMA模型的建立 (6)5.1.2 ARMA模型的求解与检验 (6)5.2 控制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9)5.2.1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9)5.2.2动力学模型的求解与拟合 (12)5.2.3.动力学模型的灵敏度分析 (14)6 模型的评价 (15)6.1 模型的优点 (15)6.2 模型的缺点 (15)7模型实用性难点分析 (15)8 建议 (16)参考文献 (17)附录 (18)中国内陆甲型H1N1流感的预测和控制模型刘玉方、律清萍、高培安鲁东大学摘要: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肆虐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本文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预测与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
首先,针对我国内陆2009年7月22日到9月25日甲型H1N1流感的确诊患者数和治愈者数,用Eviews解得甲型H1N1流感符合)1,0,2(ARMA预测模型。
并求得在9月4号到9月7号左右,我国甲流感达到高峰期,这说明自9月7号之后,我国甲流感的病情会得以缓解,预测出在未来十天的短时间内,我国甲流感的确诊人数会不断的下降。
其次,根据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数据以及非线性方程的稳定性特点,建立了动力学控制模型。
为了预测和控制病毒的扩散与传播,将人群分为三类:正常人(易受感染者)、确诊患者和治愈免疫者(包括死亡者),建立了S I R--动力学控制模型。
通过对可控制参数隔离措施强度m(潜伏期内的患者被隔离的百分数)和未被隔离的人人均每天接触人数r的模拟实现,得到隔离措施强度m必须大于65%才能有效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扩散。
数学建模甲型H1N1流感论文
数学建模甲型H1N1流感论文2009年西北师范大学数学建模大赛参赛题目:甲型H1N1流感防治的数学模型指导教师:曹海玲参赛队员:杨海、朱丹丹、林爱军所在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所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所在年级:2007级参赛时间:2009/6/1—2009/6/8目录摘要 (1)一、初始模型 (3)1、提出问题 (3)2、假设增长率K(t)为常数 (3)3、假设增长率K(t)为一个连续函数 (3)4、模型分析 (4)5、小结 (4)二、优化模型 (4)1、提出问题 (4)2、预测 (5)3、小结 (6)三、防治方案层次结构分析图 (7)1、防治效益图 (7)2、防治代价图 (8)四、模型与防治方案综合分析 (9)五、总结 (9)六、建模过程示意图 (10)七、推荐信 (11)八、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介绍 (12)九、参考文献 (14)一、初始模型1、提出问题:如何证明预防越早越有效参数说明:N :代表病人总数.N 0:表示初始时刻的病例数N(t):代表t 时刻的病例数K (t ):代表t 时刻的病例增长率,即K (t )=△N(t)/tN(t)(单位时间内N (t )的增量与N (t )的比例系数)K(t)N(t):代表单位时间内病例增加量根据以上对参数的假设可得,N (t )满足微分方程:(1)2、假设:增长率K (t )为常数(在爆发初期,该病例人数增长较快,增长率为K(t))设K (t )≡K 0,则(1)变为(2) 解之得:()00K t N t N e = (3)表明甲型H1N1流感病人将按指数规律无限增长(K>0)。
将t 以天为单位离散化,(3)式表明甲型H1N1流感病人以0k e 为公比的等比例增长。
因为此时K 表示天增长率,通常K 0〉1,故可用近似关系0k e ≈1+K 0,将(3)式写为()()001tN t N K ≈+ (4)比较(1)和(4)可知,模型(1)不过是指数增长率模型离散形式的近似表示。
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方案及其防治成本模型
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方案及其防治成本模型摘要:本文以微分方程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机理分析和参数辨认的一样原理建立数学模型,利用统计数据,建立了针对甲型H1N1流感的病理和传染特点的分析,并利用时刻序列分析等推测方法,针对我国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成本作出推测。
问题(1),从参数的合理性和有用性动身,对甲型H1N1流感是否符合以往传染病的传染规律做了验证,并对现时期社会人群分为四类,建立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接着由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进展规律建立了甲型H1N1流感的自然传播模型,在模型当中考虑了超级传染事件(SSE)的阻碍,将SSE事件对事件的阻碍等效为一个脉冲的瞬时行为,建立脉冲微分方程组模型,进而提出对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方案。
问题(2),以(),(),()d t b t v t为阻碍因素并给予权重,建立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指标()f t的近似表达式;接着f t的线性关系式,并运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出()采纳操纵变量法分别讨论了在(),(),()g t h t w t阻碍下的传播模型,并对其阻碍关系做了理论说明。
问题(3),以甲型H1N1流感的实际传播模型和世界其它国家对甲型H1N1流做出的方案为依据,考虑到成本缺失率()g tL t要紧是由卫生部门的防范力度(),人们的小心度(),w t决定(其它因素忽略不计);建立了h t以及人们的防范意识()=α+β+γ()*L t g t h t w t()g t h t w t的线性关系式:()()()(),L t关于(),(),()其中,,g t h t w t的对应权重,α+β+γ=1.并将甲型H1N1流感的αβγ分别为(),(),()传播模型中的(1),(2),(3)式代入()*式,得到()f t的增L t,并以验证()L t为关于()函数,这与实际情形相吻合,最后对1α=的情形作了理论说明。
问题(2)的结果分析,对卫生部采取严格隔离措施的时刻、卫生部门措施的力度、人们的小心程度三个因素对疫情的阻碍,分别绘制了对比曲线,并结合实际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对卫生部门所采取的措施作了评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卷第4期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Vol. 21 No. 4 2009年12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Natural Science Edition) Dec. 2009 doi:10.3969/j.issn.1672-6146.2009.04.006甲型H1N1流感在预防控制措施下的传播数学模型构建张齐鹏(南阳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河南南阳, 473061)摘要:从数学应用的角度,研究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规律,将人群分为易感人群、病毒潜伏人群、发病人群、退出者人群四类. 分析了甲型H1N1流感在人群间的转化过程;日接触率和“聚集性突然爆发”事件被数学刻画,尝试性地构建了一个在预防控制阶段的传播数学模型.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病毒;脉冲函数;日接触率;数学模型中图分类号:O 17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146(2009)04-0016-03H1N1是Orthomyxoviridae系列的一种病毒,它的宿主是鸟类和一些哺乳动物. 与H1N1同一系列的还有H5N1, H7N2, H1N7, H7N3, H13N6, H5N9, H11N6, H3N8, H9N2, H5N2, H4N8, H10N7, H2N2, H8N4, H14N5, H6N5, H12N5等. H1N1病毒引起严重的疾病大多发生于家禽方面,变种有时根据宿主而改变的,而人类却很少出现. 2009年3月,墨西哥和美国等先后发生人感染H1N1流感病毒,为A 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随即该“流感”有席卷全球之势. 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可以人传染人. 通常猪流感并不会传染人类,即使有人感染也仅限于那些与猪有直接接触的人. 但目前这次猪流感不同,感染者大都没有同猪接触,并且是通过人与人之间传播感染的. 人们至今仍在寻找此H1N1流感疫情的真实源头. 不少流行病学专家怀疑,墨西哥东部韦拉克鲁斯州的养猪场是最初的传染源. 但也有人认为,该流感病毒可能在几个月甚至一年前就已发生变异,也许是从世界其他地方传入墨西哥. 现在已经证明,猪是各种动物和人流感病毒的“中间宿主”,也可以说是其他动物流感病毒跨跃物种感染人类的“跳板”.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最终宣布,一致同意使用A(H1N1)型流感指代当前疫情,而不再使用“猪流感”一词. 我国卫生部4月30日发布2009年第8号公告,明确将原称人感染猪流感改称为甲型H1N1流感,并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1-2].甲型H1NI病毒非常活跃,可在人群间传播,其方式主要以感染者的咳嗽和喷嚏为媒介. 如果咳嗽或者打喷嚏时没有遮住自己的鼻子和嘴,猪流感病毒就会散发到空气中,从而使他人感染,且人群普遍易感. 流感传到人身上以后,大约有四五天的潜伏期,没有出现症状的时候会给防控带来一定困难.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被感染者在症状出现的前一天开始到病倒后的第7天为止,都会散发出流感病菌,而症状也可能在7天后才表现出来,因此一些潜在病毒携带者正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的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如今,甲型H1N1流感问题已经引起了许多生物学、医药学等领域相关专家、学者及研究人员的关注. 如对甲型流感H1N1病毒遗传进化关系分析[3]、甲型H1N1亚型流感病毒抗原性及遗传特性研究[4]等. 这些结果着重从病理或病因等方面进行相关研究. 本文将从数学应用的角度,定量地研究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基本规律,在预防控制措施假设条件下,对甲型H1N1流感传播进行数学模型构建提出尝试,为预测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蔓延创造条件.1 甲型H1N1流感在仓室结构人群间的转化过程根据数学建模流行病仓室结构[5-6]分析方法,通过对甲型H1N1流感的观察与研究,可以将人群分为易感人群S、病毒潜伏人群E、发病人群I、退出者人群R(包括死亡者和治愈者)四类. 甲型H1N1流感的传染过程为:易感人群→第4期张齐鹏甲型H1N1流感在预防控制措施下的传播数学模型构建17病毒潜伏人群→发病人群→退出者人群. 由于甲型H1N1流感的传染期不是很长,故不考虑这段时间内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死亡率. N表示疫区总人口数;()S t表示t时刻健康人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I t表示t时刻感染人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E t表示t时刻潜伏期的人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R t表示t时刻退出人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λt表示日接触率,即表示每个病人平均有效接触的人数.易感者和发病者有效接触后成为病毒潜伏者,设每个发病者平均每天有效接触的易感者数为()()λt S t,()NI t个发病者平均每天能使()()()λt S t NI t个易感者成为病毒潜伏者.故d()()()()dS tNλt S t NI tt=−,即d()dS tt=()()()λt S t I t−.病毒潜伏人群的变化等于易感人群转入的数量减去转为发病人群的数量,即d() dE tt=()()()()()λt S t I tαt E t−,其中()αt表示潜伏期日发病率,即表示每个潜伏者平均有效发病的人数,根据一般流行病学知识[5],潜伏期日发病率()αt 可以借助于大量的统计数据简化为常数α.单位时间内退出者的变化等于发病人群的减少,即d()()()dR tγt I tt=,其中()γt表示日退出率,即表示每个病人平均有效病情结束的人数,根据流行病学知识[5],日退出率()γt可以借助于大量的统计数据得到简化的常数值γ.发病人群的变化等于潜伏人群转入的数量减去转为退出人群的数量,即d()()() dI tαt E tt=−()().γt I t这样,我们分析和讨论了甲型H1N1流感在人群间的转化过程. 考虑甲型H1N1流感的实际情况,疫情主要是受日接触率()λt影响,不同的时段,()λt的影响因素不同. 在甲型H1N1流感传播过程中,卫生部门的预防控制措施起了较大的作用. 下面将疫情传播过程重点在预防控制的非自然传播这个阶段,建立更加接近和符合实际情况的甲型H1N1流感传播数学模型.2 构建甲型H1N1流感在预防控制措施下的传播模型对于甲型H1N1流感在预防控制下传播,在构建的数学模型时,一方面,着眼于随时间t而变化的日接触率()λt的数学刻画:考虑到每日新增死亡人数()d t、新增确诊人数()b t、新增疑似病例人数()v t是影响疫情指标的主要因素. 对这3个因素归一后求加权和得到123()()() ()max{()}max{()}max{()}d t b t v tA t q q qd t b t v t=++,其中123,,q q q依次为(),(),()d t b t v t对疫情指标的相对影响权重. 可以根据实际统计数据,()A t的取值是离散的,为此,可以采用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得到()A t的近似连续型表达式.在甲型H1N1流感在预防控制阶段,卫生部门的预防措施力度()x t在控制疫情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与这些因素有关:(1)预防措施力度参考前段时间的疫情情况,不妨取近t 天的平均值()A t;(2)()x t随疫情的增强而增加,前期增加较为缓慢,但疫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社会对疫情的蔓延变得敏感起来,后期预防力度加大,随之疫情的指标增长速度变慢;(3)当疫情最严重时,()x t最大趋向于1. 由此,可以给出()x t随疫情变化的近似表达式.人们对甲型H1N1流感的警惕性程度也随疫情的变化而变化. 在公布疫情初期,疫情的变化引起人们很大的关注,警惕性程度随疫情的微小变化波动很大;到中后期波动逐渐变缓,直至平稳. 可用()y t来表达人们的警惕性指标:当()0A t=时,()y t取常数表示人们固有的警惕性指数;当()A t→+∞时,()1y t→,从而可以近似得到有()A t所表达的()y t的关系式.人们的防范措施()z t受预防措施力度()x t 和警惕性指标()y t的影响,()x t和()y t对防范措施()z t的影响作用大致相当,故可取()z t= 0.5()0.5()x t y t+.()λt表示发病者平均每天有效接触的人数,可知,()λt是防范措施()z t的函数,可以根据:(1)当防范措施()z t为零时,则()λt取最大值λ(预防控制前的未预防控制阶段的常数日传染率λ);(2)随防范措施()z t的增大,()λt会减小;(3)当防范措施()z t超过一定的数值时,则对()λt的变化影响较明显,当防范措施()z t趋近于1时,则()λt趋近于0. 通过适当的拟合近似得到()λt 随()z t的关系表达式.对于甲型H1N1流感在预防控制下传播,在构建的数学模型时,另一方面,着眼于个别地18 湖 南 文 理 学 院 学 报(自 然 科 学 版) 2009年方出现了“聚集性突然爆发”事件的数学刻画:在疫情发展过程中,人们缺少必要的防范意识,由于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特点,在个别地方出现了“聚集性突然爆发”事件. 在甲型H1N1流感传播中,将“聚集性突然爆发”事件对疫情的影响看作一个瞬时的脉冲行为.定义脉冲函数:001,;()20,.r x r x x r δx x r ⎧−<<+⎪−=⎨⎪⎩其他 δ函数:000)lim ().r r δx x δx x →−=−(到此,可以得到甲型H1N1流感在预防控制措施下的传播数学模型:110000d ()()()()(),d d ()()()()()(),d d ()()(),d d ()(),d ()()()()1,(0),(0),(0),(0).mi i i mi ii S t λt I t S t N αδt t t E t λt S t I t αE t N αδt t t I t αE t γI t t R t γI t t S t E t I t R t S S E E I I R R ==⎧=−−−⎪⎪⎪=−+−⎪⎪⎪⎨=−⎪⎪=⎪⎪+++=⎪====⎪⎩∑∑ 其中m 为所加δ函数的个数,在实际中即为“聚集性突然爆发”事件的个数;i α为第i 个δ函数的强度,根据统计数据可以给出;0000,,,S E I R 为各 类人群的初始值,可以测定;()λt 是与每天新增死亡人数()d t 、新增确诊人数()b t 、新增疑似病例人数()v t 、卫生部门的预防措施力度()x t 、人们对甲型H1N1流感的警惕性程度指标()y t 和防范措施()z t 有关的连续函数.以上我们根据数学建模流行病仓室结构分析方法,构建了一个理论上较为接近和符合实际的数学模型,所建立的模型是在具体的假设和简化下给出的,这有其合理的方面. 模型中必要的参数量是可取的,相关的统计数据是期待着的,这依赖于对甲型H1N1流感进行更为深入观察、统计和实验、研究等. 由于模型较为复杂,求具体解析解是困难的,故可以考虑将微分方程转化为差分方程求解是可行的,或可以进行必要的仿真分析[9]等. 其中,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在宏观上对实际预防控制甲型H1N1流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参考文献:[1] 张树庸. 简述甲型(H1N1)流感疫情[J]. 实验动物科学,2009, 26(3): 65-66.[2] 袁玥. 甲型流感防控策略渐变[J]. 中国新闻周刊, 2009, 7: 68-69.[3] 常彦磊, 石磊. 甲型流感H1N1病毒遗传进化关系分析[J]. 现代食品科技, 2009, 25(7): 834-837.[4] 张文东, 张富强, 范泉水, 等. 2009甲型H1N1亚型流感病毒抗原性及遗传特性研究[J]. 山西南国防医药, 2009, 19(8): 850-852.[5] 姜启源. 数学模型(第2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110-120.[6] 寿纪麟. 数学建模——方法与范例[M]. 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3: 48-52.[7] 杨方廷. 北京SARS 疫情过程的仿真分析[J]. 系统仿真学报, 2003, 15(7): 991-998.Construction of Type-A H1N1 influenzamathematical model in the prevention andcontrol measuresZHANG Qi-peng(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Nanyang NormalUniversity, Nanyang, Henan, 473061)Abstract: The propagation of Type-A H1N1 influenza is studi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s, and the populations are divided into susceptible populations, the virus latent populations, the incidence populations and removed. Type-A H1N1 influenza in the population among the conversion process is analysed; Day contact rate and the incident “aggregation of a sudden outbreak” have been portrayed by Mathematics. Mathematical models of the spread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hase is established.Key words: Type-A H1N1 influenza virus; pulse function; day contact rate; mathematical model收稿日期:2009-08-22作者简介:张齐鹏 (1979-), 男, 讲师, 硕士, 研究方向为生物数学.(责任编校:刘刚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