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与监测

合集下载

最新 常见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最新 常见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EPS 较多,自主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可见口干、
出汗、视力模糊,对血液、肝、肾无明显损
– 氯氮平、再普乐、奎硫平
抗精神病药的新分类
抗精神病药 第一代 (如氟哌啶醇、氯 丙嗪)
第二代 (如利培酮、齐哌 西酮) 第三代 (如氯氮平、再普 乐、奎硫平)
EPS/TD
催乳素
疗效
EPS/TD严重
升高
仅对阳性症状有效
EPS (TD?)与剂 量有关
升高
对阳性和阴性症状均 有效
EPS/TD较少
不升高
便秘等,这是主要不良反应,但偶可见血压升高、
体温升高、失眠与腹泻等。
氯丙嗪
(7)过敏反应:常见 的有药源性皮炎、皮 疹、接触性皮炎、剥
脱性皮炎、哮喘、紫
癜。
氯丙嗪治疗的注意事项
• 有过敏史者、严重中枢抑制、尿毒症、造血功

• •

能不良者禁用;有心、肝、肾或锥体外系疾病 者慎用。 肌注时宜深部注射,经常更换注射部位;静注 时易致血栓性静脉炎。 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体温、血压、脉搏,保持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呼吸道通畅,维持心血管功能及电解质平衡。 本品注射剂PH值为3.5至5.0,不可与PH为5.8以 上药液配伍。 不宜驾车、操作机器和高空作业。
能正确诊断疾病及用药是临床医生所需要的, 而熟知所用药的不良反应则是成为一个好医生 所必备的

临床常用监测精神科药品不良反应的化验指标

临床常用监测精神科药品不良反应的化验指标

临床常用监测精神科药品不良反应的化验指标

在临床用药咨询过程中,常常有患者担心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那么如何及时发现药品不良反应?除了自身的主观感受外,定期做实验室检验也是一种十分必要方法。今天我们就和大家简要的介绍一些临床上常用的实验室化验指标。

一、血常规

粒细胞成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应在(4.0-10.0)×109/L之间。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的报道较多,其中以氯氮平风险最高,尤其是服药前三个月。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齐拉西酮、米氮平和丙戊酸钠也有相关报道。

血小板某些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奋乃静,三环类抗抑郁药可能会引起血小板减少。

二、血生化

肝功能肝功能检查常包含ALT、AST、ALB、GLB、γ-GT等项目。根据临床报道,抗精神病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和情感稳定剂均可能引起肝损伤。

血糖正常成年人血糖的参考值是:3.9--6.1mmoL/L(空腹血糖)。目前引起血糖升高风险最大的抗精神病药品是氯氮平和奥氮平,但其机理尚不明确。

血脂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患高脂血症的风险较高。其中服用氯氮平和奥氮平风险较高,齐拉西酮和阿立哌唑较低。

肾功能有报道锂盐和氯氮平可引起肾功能损伤,表现为肌酐和尿氮素升高。

三、激素

甲状腺锂盐对甲状腺影响最为明显。氯氮平、奥氮平和喹硫平也有类似报道。

催乳素典型抗精神病药,如奋乃静、氟哌啶醇、舒必利等,均能使血清催乳素水平升高,药物的使用剂量与血清催乳素水平正相关。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中,利培酮引起催乳素升高的报道较多。

四、心电图

根据临床报道,无论是服用传统的抗精神病药还是服用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均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其中以齐拉西酮风险最高,奥氮平相对较低。

精神科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ppt课件

精神科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ppt课件


精神药物治疗中的护理措施


抗精神病药物护理措施:
(1)发药时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三查,取药时查、 摆药(抽药)时查、放回药时查;八对,床号、姓名、药 名、剂量、浓度、用法、时间、病人面貌。 (2)发药时应为病人备好温开水,看着病人把药服下。 (3)发药时,药车不能随便放置,防止某些病人抢药或 打翻药车。 (4)为病人施行各种治疗前,应酌情向病人说明目的和 注意事项。 (5)对不合作的病人需要两人或数人配合执行,以免发 生意外。 (6)尽可能减少给药次数,必要时可使用长效制剂或一 日药量睡前顿服。 (7)不断评估病人用药或治疗反应。 (8)健康教育:进行用药知识教育,教会病人认识不良 反应,并掌握防治不良反应的基本知识;通过耐心开导, 精心护理,建立相互信任的治疗关系;鼓励病人按计划服 药,为出院维持治疗做好准备。



碳酸锂治疗的护理措施
(1)宜小量分次给药,以减少血药浓度波动和减低峰血 浓度,从而减少不良反应。 (2)告诉患者及家属按计划服药的重要性和服药计划。 (3)告诉患者及家属服用锂盐后的早期和后期不良反应 及预防方法,以便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和处理。 (4)鼓励患者家属监督患者服药,也鼓励患者按计划服 药。 (5)其余参考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护理。


抗抑郁药治疗的护理
(1)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量大小有关,所有抗抑郁药 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直到抑郁症状得到控制。

临床常用抗精神病药的药学监护要点

临床常用抗精神病药的药学监护要点

临床常用抗精神病药的药学监护要点

临床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主要包括典型抗精神病药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以下是药学监护的一些重要要点:

1. 定期监测患者的药物疗效:对于抗精神病药物的药效评估应该定期进行,包括监测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注意观察药物是否能够有效地减少幻觉、妄想、情感不稳定等精神症状。定期评估患者的疗效有助于调整药物剂量和治疗策略。

2. 监测药物不良反应:抗精神病药物有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包括锥体外系症状(如肌强直、震颤)、代谢相关的问题(如体重增加、血脂异常)以及心血管系统问题等。需要定期对患者进行相关的生理和实验室检查,以监测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3. 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抗精神病药物有时会与其他药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如与抗震颤药物、心脏药物、抗癫痫药物等的相互作用。在配药过程中,需要仔细了解患者的其他用药情况,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4. 个体化用药:每个患者对抗精神病药物的反应是不同的,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用药。包括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肝肾功能等因素调整药物剂量,并监测患者的用药反应。

5. 药物依从性监测:抗精神病药物是长期维持治疗的药物,患者需要做好长期的依从性。对于无法确保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的

情况,可以考虑采用长效注射剂型的抗精神病药物。

总之,药学监护应着重于药物疗效的监测、不良反应的预防和管理、药物相互作用的注意以及个体化用药和用药依从性的管理。临床药师在监护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与医务人员紧密合作,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药物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ppt课件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ppt课件

(5)心血管系统
心动过速和心电图异常(ST–T改变和Q–T
延长)。
•心肌损害时需予营养心肌药改善心功能,必 要时需停止用药或换药,同时合并抗心律失 常药治疗
(6)恶性综合症
(1)肌紧张(强直); (2)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包括:高热
、大汗、心动过速、血压不稳;
(3)意识障碍。
✓ 机制:可能与DA功能下降;药物更换过快、 剂量骤增骤减、合并用药、脑病患者、紧张症 者、酒药依赖者是发生NMS的危险因素。 ✓ 病程数小时至7天。严重死于肾脏、呼吸功 能衰竭,死亡率20-30%
(2)急性锥体外系症 状
◆ 药源性帕金森综合症
用药数周至数月发生。动作迟缓、 肌张力增高、面容呆板(面具脸) 、肌肉震颤和流涎等。
◆ 静坐不能
烦躁不安,反复徘徊;
◆ 急性肌张力障碍
一般1月或第1次用药后产生。面、颈、唇及舌 肌痉挛多见,表现口眼歪斜、斜颈、伸舌、张
(2)急性锥体外系症 状
(2)急性锥体外系症 状
②局限性发作; ③癫痫持续状态; ④阈下发作(脑电图异常)
(5)心血管系统
体位性低血压:也称直立性低血压,α-受体阻断 ,逆转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抑制血管运动中枢 ,反复用药产生耐受,减弱降压作用,不用于治 疗高血压。
多见于治疗初期、改换药物或药量骤增时,大多 在迅速改变体位时发生,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时病 人突然出现眼前发黑、头晕、面色苍白、冷汗, 直立晕倒以至于外伤。

临床常用抗精神病药的药学监护要点

临床常用抗精神病药的药学监护要点

临床常用抗精神病药的药学监护要点

临床常用抗精神病药的药学监护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药物治疗方案的设计

药物治疗方案的设计是药学监护的核心,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身体状况、既往治疗历史、药物不良反应等多方面因素。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选择合适的药物:抗精神病药物种类繁多,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例如,对于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较为明显的患者,可选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等;对于阴性症状(如情感平淡、意志减退)较为明显的患者,可选择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奋乃静等。

考虑药物的副作用:抗精神病药物往往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锥体外系反应、体重增加、代谢综合症等。在选择药物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选择不良反应较小的药物。

症状缓解情况:在治疗后的一段时间内,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如症状缓解不显著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及时调整给药方案。

药物浓度监测:对于一些抗精神病药物,如锂盐、氯丙嗪等,需要监测血药浓度,以确保药物在体内维持在安全有效的浓度范围内。

不良反应观察: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锥体外系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代谢综合症等。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调整给药方案,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生命体征监测: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以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三、药物治疗过程中的沟通与教育

良好的沟通与教育是提高药物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应与患者及其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

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及监测

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及监测

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及监测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过程中,抗精神病药物被广泛用于帮助患者控

制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然而,这些药物也常常伴随着一系列副作用。本文将讨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时可能面临的副作用,并强调监测这些副作用的重要性。

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常见副作用

抗精神病药物的常见副作用包括运动障碍、代谢紊乱、心血管问题

和精神状态变化等。运动障碍是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包括帕金森样

症状、肌张力障碍和不自主运动等。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体重增加、

血脂升高和糖代谢紊乱等。心血管问题方面,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导致

心律失常和心脏功能障碍。此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还可能引起精神

状态变化,如抑郁和焦虑。

二、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的监测和管理

由于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引发多种副作用,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

症状和体征。对于运动障碍,医生可以定期进行肌张力检查、评估步

态和注意不良反应的出现。代谢紊乱的监测主要包括测量体重、血压、血脂和血糖等指标。对于心血管问题,医生需要进行定期心电图、心

脏超声等检查。此外,患者的精神状态也需要被密切关注,以便及时

发现和处理抑郁、焦虑等情况。

三、个体化治疗策略

由于不同人对抗精神病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性存在差异,个体化治疗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在治疗过程中,医生还需要与患者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了解他们对药物的感受和副作用的表现,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此外,多学科的团队合作也对于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至关重要,包括精神科医生、药剂师、心理治疗师等的参与。

精神科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精神科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 • •
• •

抗抑郁药治疗的护理
(1)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量大小有关,所有抗抑郁药 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直到抑郁症状得到控制。




(2)慢性病人在用药同时,应注意社会心理康复,以提 高病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对恢复期抑郁症病人也应进 行心理干预、家庭心理教育及支持,使抑郁症病人能按计 划服药和减少来自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心理应激,提高适应 能力。 (3)保证病人每次均按计划服药,防止病人积存药物用 于自杀。 (4)其余参考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护理。
•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为何定期复查血常规?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病人定期复查心电图的意义
药物对心脏的影响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研究人员发 现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可引起心电图的改变: (1)心电图异常比例增高。 (2)心电图改变与性别、年龄及病程无关,而与躯体状 况和原有心血管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有关。 这些病人异常心电图的发生比例较高。 (3)所用的药物中以氯丙嗪、舒必利、氟奋乃静引起心 电图改变较多见。 (4)主要改变为ST-T段的改变,QT间期延长,左心室变 电压,对心脏传导系统影响较小,未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 有的病人还可出现心动过速。
• 九、常见的由精神科药物引起的锥体外系(EPS)
副反应有哪些?

神经系统副反应:椎外系反应大致有四种:急性肌张 力增高(即扭转痉挛)、静坐不能、巴金森氏综合症、迟 发性运动障碍。表现为:流涎、面具样脸、震颤、静坐不 能、肌张力高、扭转性痉挛、动眼危象、吞咽困难、动作 迟缓。长期用药者,可有迟发性运动障碍。

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与监测

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与监测
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
可能的发生机制 诊断
预防治疗
不良反应监测
一 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

各种抗精神病药物尽管化学结构不同,但其药理作用和临床效 应大同小异。 1 典型抗精神病药 神经系统: 锥体外系反应(EPS) 是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最常见的副反应之一,发生率约50%一 70%。 急性肌张力障碍 药源性帕金森综合症 静坐不能 迟发快运动障碍 恶性综合症
精神方面: 过度镇静 抑郁状态 精神运动性兴奋 意识障碍或中枢抗胆碱能综合症 心血管系统: 体位性低血压 心电图改变 心源性猝死 白细胞减少 其它副作用 口干,流涎, 肝功能异常, 便秘,尿潴留, 体重增加, 皮疹,视物模糊等。

2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EPS 显著减少,氯氮平喹硫平发生率与安慰剂对照无显著 差异。 催乳素升高 体重增加及代谢 其它:以抗胆碱能副作用,QTc间期延一长等。
二 代谢副作用
三 心血管系统及血液系统
四 其他副作用

不良反应监测 精神病患者与一人群比较,患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的风险更 高。 服用抗精神病药进一步增加了患这类疾病的风险。 医生应经常询问患者服药后的主观感受,并经常性检查药 物影响躯体健康在客观体征上的不良反应。 1 体重增加 关注体重指数(MBI)的变化。使用抗精神药物初期每次 诊治病人都应测量观察体重变化。 此后每6个月测量一次。

(医学课件)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与监测PPT幻灯片

(医学课件)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与监测PPT幻灯片
8
三 诊断 锥体外系统:由基底核(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下丘
脑核、黑质、红核、脑干网状系统组成。 黑质纹状体多巴胺D2受体被阻断导致EPS。 抗精神药物导致的EPS为医源性运动失调,分为急性和慢性
症状。 急性症状可以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几小时或者几天内发生,
包括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类帕金森综合征。 慢性症状迟发性运动障碍在3个月至数年后出现。
四 预防治疗 1 运动副作用与恶性综合征
11
一 运动副作用与恶性综合征
12
二 代谢副作用
13
三 心血管系统及血液系统
14
四 其他副作用
15
五 不良反应监测 精神病患者与一人群比较,患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的风险更
高。

服用抗精神病药进一步增加了患这类疾病的风险。

医生应经常询问患者服药后的主观感受,并经常性检查药
失常。
19

心电图异常最早在服药一周内出现,大部分为无症状的、
良性的,通过对症处理减药或停药,大多病人可恢复。
预防:

1 选用对心血管影响小的药物

2 高危病人慎用

3 定期监测心电图

4 尽量避免多联用药

5 出现症状者减药、停药或换药。
20
(3)心源性猝死:

由心脏原因引起突然的、出乎意料的死亡。

精神科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与不良反应

精神科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与不良反应
精神科抗精神病药的作用与不良 反应及处理
传统抗精神病药(又称神经阻滞剂(NEUROLEPTICS)、典型抗精神病 药、第一代抗精神病药)
1.药理作用
1〉阻断大脑多巴胺D2受体 2〉抗精神病作用(中脑边缘系统) 3〉锥体外系副作用(黑质-纹状体通路) 4〉催乳素增高(下丘脑漏斗结节投射) 5〉药源性阴性症状(额叶皮质投射)
• 处理:先减少药物剂量,若不减轻,可考虑换用第二代药物,如阿立哌唑等
3.过度镇静
• 表现:困倦、乏力、头晕
• 处理:缓慢加量、睡前服用、避免危险操作
4.肾上腺素阻断作用
• 表现:体位性低血压、反射性心悸 • 处理:缓慢加量、卧床
5.抗胆碱能作用
• 表现:口干、尿潴留、便秘、加重青光眼
• 处理:减药或换药
6.恶性综合征
• 表现:高热、肌紧张、EPS加重、心动过速、尿潴留等
• 处理:停药与抢救、对症治疗
7.肝脏损害
• 表现:一过性肝酶增高
• 处பைடு நூலகம்:多可自行恢复,服用保肝药并检测肝功能
谢谢聆听!
2.分类
1〉吩噻嗪类:氯丙嗪、奋乃静、氟奋乃静等 2〉硫杂蒽类:氯普噻吨(又名泰尔登)等 3〉丁酰苯类:氟哌啶醇等 4〉其他:舒必利等
3.受体占有率与疗效和副作用
(只有在一定的药物治疗窗内才能保证疗效和不发生药物 副作用)

精神科药物副作用

精神科药物副作用

▪ 1)原有精神疾患的加剧,
▪ 2)一般常伴有锥体外系的反应,
▪ 3)有的可伴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
▪ 4)如停药、减药或加用安坦时,精神障碍可以
获得缓解。
23
精选PPT
6、药源性精神症状(精神矛盾反应):
常见药源性精神症状有以下几种表现:
1)过度镇静:临床常用抗精神药均可引起过 度镇静,其中以氯氮平、氯丙嗪、奥氮平最 显著。表现乏力、嗜睡、迟钝、注意力不易 唤起,思维、行为迟缓,主动性降低,对周 围环境缺乏关注。
(2)面部肌肉痉挛:表现为说话和吞咽困难 (3)扭转痉挛、角弓反张: 痉挛性斜颈 (表现头向一侧扭转,颈部前倾或后仰)出现 全身扭转、脊柱前凸、后凸、侧弯,骨盆倾 8 斜,,呈现奇异姿势和步态,导致行走困难
精选PPT
1、锥体外系反应
(1)急性肌张力障碍 常伴有紧张,恐惧等心理症状;
可有瞳孔散大、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 多发生于APD治疗初期,尤其是剂量递增
2)抑郁状态:典型药物以氯丙嗪、氟哌啶醇、 奋乃静、三氟拉嗪常见。长效药物以葵氟奋 乃静较多。表现情绪低落、缺乏自信和兴趣、 悲观。伴有锥体外系反应的病人常有焦虑、 烦燥、不安、易激怒,并有自杀观念。应注 意早期识别,及时诊断,尽快处理,严防自 杀。必要时减药、停药或加用抗抑郁药,并 进行心理疏导。
精选PPT
4、抽搐发作(药源性癫痫)

精神药物常见不良反应

精神药物常见不良反应

十 药源性癫痫
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泰尔登、氟哌啶醇、氯氮平、甲硫 达嗪,三环类抗抑郁药及锂盐均可引起。
临床表现: 大发作,多发生于治疗最初几周或快速加药时,脑器质性 疾病者易发生; 局限性发作,见于锂盐中毒或丁酰苯类快速加药时; 癫痫时持续状态,多见于三环类抗抑郁药如米帕明或锂盐 治疗时。
处理: 发作次数少者:减少药物剂量,或同时加用抗癫痫药物如 苯妥英0.1g Tid,或卡马西平0.1 Tid; 发作次数频繁或癫痫持续状态者:停用相关药物或改药。
急诊常见精神药物不良反应
急性肌张力障碍 静坐不能 药源性帕金森综合症 —— EPS 排尿困难 麻痹性肠梗阻
直立性低血压
恶性综合症 粒细胞缺乏症 药源性癫痫 5-羟色胺综合症
——针对性、减药、换药、急诊住 院等
一 急性肌张力障碍
抗精神病药物,尤其是哌嗪类和丁酰苯类药物容易引起。常 发生于治疗初始24小时内,男性青少年多见。
重症肌无力和青光眼患者禁用抗胆碱能药,可试用组胺药如 二乙氨苯嗪(敌哌生)250mg,肌注;
二 静坐不能
多发生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第2-3周 表现:双腿强烈的不自主感,感到身不由己被驱
动感,如刚躺着又想坐着、坐着又想走,伴有明 显焦虑或紧张情绪,易产生自杀念头。 容易误诊为精神症状加重,致使继续加药而不良 反应更明显。 处理:同上,若无效,可再用阿普唑仑0.4mg或 心得安10mg Tid,或换其他锥外不良反应小药物。

抗精神药物常见不良反应

抗精神药物常见不良反应
抗躁狂药—不良反应
早期:一般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等,1~2周后可减轻或消 失 中毒反应 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呆痴困倦,眩晕,意识障 碍,呕吐腹泻——停药,利尿排锂
2021/1/12
16
谢谢!
2021/1/12
17
谢谢
2021/1/12
6
三、狭义抗精神病的常见药物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
舒必
氟哌

啶醇
奋乃 静
氯丙 嗪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奥氮 平
阿立 哌唑
喹硫 平
齐拉 西酮
利培 酮
氯氮 平
2021/1/12
7
四、 抗精神病药作用机制 (1)多巴胺DA能系统
【DA神经元包体主要位于中脑,在中枢有4条通道】:
1.黑质—纹状体通路,主要调节锥体外系功能,管理运动→EPS发生有关。
2.急性肌张力障碍:出现最早,呈不由自主的、奇特的表现,包括眼上翻,斜颈,面部怪相和扭曲
等,处理:肌注东莨菪碱0.3mg可即时缓解
3.静坐不能:在在骨料1~2周后最为常见,发生率约20%,表现为不能静坐,反复走动或原地踏步,
处理:苯二氮类药和b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等有效,而抗胆碱能药通常无效,有时需减少抗经生
在药物不良反应中,副作用、毒性反应、过度效应属于A型不良反应。首 剂效应、撤药反应、继发反应等,由于与药理作用有关也属A型反应范畴。 药物变态反应和异质反应属B型反应。此外,药物过敏反应、致癌和致畸作用 也属于B型不良反应

精神科常见及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置(2)(1)(1)(1)(2)(1)

精神科常见及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置(2)(1)(1)(1)(2)(1)

精神科常见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流程

一、恶性综合征(NMS)

恶性综合征是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最严重药物副反应之一,几乎所有抗精神病药物均可引起。危险因素包括抗精神病药物骤增骤减、多种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使用、紧张症、合并躯体疾病或脑病、注射用药等。临床表现为肌张力障碍(肌肉强直、肌紧张)、高热(可达41--42℃)、意识障碍、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大汗淋漓、心动过速、血压不稳等)四大典型症状,如处理不当可导至死亡。故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一旦诊断是抗精神病药物所致恶性综合征,应立即停药,并进行支持治疗如补液、降温、预防感染、抗痉挛、吸氧等。

发生恶性综合征的处理流程

二、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是抗精神病药物及抗忧郁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当病人行走或变换体位时,突然直立摔倒,血压下降,甚至意识丧失。

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处理流程

三、粒细胞缺乏症

粒细胞缺乏症是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最严重药物副反应之一,极易合并严重感染,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危险随年龄而增高,女性多见,需积极抢救。

粒细胞缺乏症的处置流程

四、药源性癫痫发作

药源性癫痫发作是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严重药物副作用,以全身强直痉挛发作最常见。表现为四肢强直抽搐,双眼上翻,口吐白沫,牙关紧闭,甚至舌咬伤,意识丧失等。

药源性癫痫发作时的处置流程

↓ ↓

护理部 2019、9、16

抗精神病药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抗精神病药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 糖尿病所至酮中毒;
— 严重的抗胆碱能不良反应: 便秘、尿储留、谵妄,
❖ 可导致其它较严重的躯体疾病或后果的不良反应
— TD;
— 催乳素相关不良反应;
— 肝功能 ;
— 诱发癫痫;
— 体重增加;
— 高血糖 ,
❖ 一般不良反应:影响生活质量及依从性
— 镇静作用;
— 抗胆碱能不良反应;
— EPS。
粒缺
关于QTc间期问题
❖ 正常QTc间期男性<430ms,女性<450ms1。 ❖ 一般情况在QTc间期>450ms,即有潜在的危险,
应密切关注。 ❖ QTc延长>500ms则增加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 ❖ 药物引起的QTc延长与基线时比较超过60ms时,
增加透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2。
精神病药与糖尿病
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
抗胆碱能副作用
EPS
催乳素相关不良反应
TD
体位性低血压
镇静作用 体重增加
抗精神病药物 的不良反应
Q-T间期延长 心动过速
转氨酶升高
糖尿病
癫痫
血栓栓塞
其他:剥脱性皮炎 口干、便秘或腹泻,
急性黄疸,
血液学:粒缺等
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类
❖ 可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
— 粒缺;
— 猝死;
— 心血管不良反应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
普萘洛尔苯二氮 类
评定量表
ESRS BAS
注射抗胆碱能类 药
抗胆碱能类药 物 金刚烷胺
非典型抗精神病 药 维生素E
氯氮平
ESRS SAS
ESRS SAS
ESRS AIMS
ESRS SAS
精品文档
AIMS:异常不自主量表; BAS :静坐不能量表; ESRS :锥体外系症状评定量表 SAS :Simpson Angus量表
5 出现症状者减药、停药或换药。
精品文档
(3)心源性猝死:
由心脏原因引起突然的、出乎意料的死亡。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发生猝死多为室性心动过速、心肌炎、
心肌病所致。
其中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C)最突出。
临床表现:昏厥、抽搐、发绀、心跳呼吸骤停。
心电图特征:心室率160-280次/分,QRS波群增宽,其振幅 与波峰呈周期性改变,反复发作,易变为心室颤动而致猝死。
中脑皮层(皮层额叶)通路功能的减弱——导致精神分裂
症的阴性症状。精品文档
2 5一羟色胺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阴性症状的疗效和较少出现锥体外系
副作用的特点源于对5一羟色胺受体的拮抗。黑质纹状体和中脑
边缘多巴胺通路中5一羟色胺能活性降低可以增加多巴胺的传递。
3 过度镇静:与药物阻断H、 α 、ACh,抑制脑干网状上 行激活系统有关。 4 体位性低血压:与肾上腺能受体阻滞有关。
慢性症状迟发性运动障碍在3个月至数年后出现。
精品文档
抗精神药物所致的运动障碍
运动障碍 静坐不能
肌张力障碍
特点
主观感觉肌肉运 动、坐立不安
起病时间 数小时至数天
持续的肌肉收缩 数小时至数天
类帕金森综合征
迟发性运动障碍
迟发性肌张力障 碍
运动迟缓、肌强 直、震颤
迟发性舞蹈病样 运动
迟发的肌张力障 碍
数周 3个月至数年 3个月至数年
精品文档
二 可能的发生机制 抗精神病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中多种神经介质 的阻断,是
产生抗精神病作用和各种副作用的生化基础。
精品文档
1 多巴胺神经:
大脑内的四条多巴胺通路 ——
中脑边缘通路
中脑皮层通路
源自文库
黑质纹状体通路
结节漏斗通路
中脑边缘系统通路多巴胺功能增强——与精神分裂症的阳
性或精神病性症状有关。
AIMS:异常不自主量表;
BAS :静坐不能量表;
ESRS :锥体外系症状评定量表
SAS :Simpson Angus量表
精品文档
心电图异常最早在服药一周内出现,大部分为无症状
的、良性的,通过对症处理减药或停药,大多病人可恢复。
预防:
1 选用对心血管影响小的药物
2 高危病人慎用
3 定期监测心电图
4 尽量避免多联用药
长等。
应定期做心电图检查、评估。
5 泌乳素水平增高
若血清泌乳素水平明显增高,可引起不能耐受的性功能副
作用,以致治疗中断。
应经常询问精患品文者档 有关性功能的不良反应。
6 运动障碍 EPS和TD等运动障碍与每种抗精神药物都有关。
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和量表评定,有助于确定其存在与否
和严重程度。
常见评定量表有
精品文档
三 诊断 锥体外系统:由基底核(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下丘脑
核、黑质、红核、脑干网状系统组成。
黑质纹状体多巴胺D2受体被阻断导致EPS。
抗精神药物导致的EPS为医源性运动失调,分为急性和慢性 症状。
急性症状可以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几小时或者几天内发生, 包括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类帕金森综合征。
物影响躯体健康在客观体征上的不良反应。
1 体重增加
关注体重指数(MBI)的变化。使用抗精神药物初期每次诊
治病人都应测量观察体重变化。
此后每6个月精品测文档量一次。
2 血脂紊乱 使用抗精神药物前,应测量患者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
此后定期监测,每半年或一年测量一次,发现异常及时处
理。
3 糖尿病
治疗前测一次基础血糖水平。
70%。
急性肌张力障碍
药源性帕金森综合症
静坐不能 精品文档
精神方面: 过度镇静
抑郁状态
精神运动性兴奋
意识障碍或中枢抗胆碱能综合症
心血管系统:
体位性低血压
心电图改变
心源性猝死
精品文档
2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EPS 显著减少,氯氮平喹硫平发生率与安慰剂对照无显著
差异。 催乳素升高 体重增加及代谢 其它:以抗胆碱能副作用,QTc间期延一长等。
精品文档
预防:
1 高龄、心脏病患者为易感人群。
2 低效价、高剂量影响心脏安全。
3 心电临测
治疗前后QTc延长>60ms,或QTc>500ms应停药。
4 联合用药应注意对心脏的影响。
精品文档
谢谢!
精品文档
对有明显糖尿病风险者,如体重增加超过7%或有糖尿病家 族史者,应在治疗开始后每4个月监测一次空腹血糖或血红蛋白 ALc水平。
然后每半年精或品文一档 年测量一次。
4 心血管疾病 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肥胖、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的高风险,也
会具有高风险的心血管疾病。
特别是引起心脏电生理活动的改变,心率失常、QTc间期延
四 预防治疗 1 运动副作用与恶性综合征
精品文档
一 运动副作用与恶性综合征
精品文档
二 代谢副作用
精品文档
三 心血管系统及血液系统
精品文档
四 其他副作用
精品文档
五 不良反应监测 精神病患者与一人群比较,患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的风险更
高。
服用抗精神病药进一步增加了患这类疾病的风险。
医生应经常询问患者服药后的主观感受,并经常性检查药
精品文档
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 可能的发生机制 诊断 预防治疗 不良反应监测
精品文档
一 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 各种抗精神病药物尽管化学结构不同,但其药理作用和临
床效应大同小异。 1 典型抗精神病药 神经系统: 锥体外系反应(EPS) 是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最常见的副反应之一,发生率约50%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