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9月月考试题(2)

合集下载

高二化学9月月考试题(2)word版本

高二化学9月月考试题(2)word版本

广西宾阳县2017-2018学年高二化学9月月考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a 40 Cl 35.5 Cu 64 Ag 108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4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凡是分子中有—OH的化合物都是醇B.氢氧根离子与羟基具有相同的化学式和结构式C.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有机化合物一定是烃D.醇与酚具有相同的官能团,但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2.下列物质中既属于芳香化合物又属于醇的是( )3.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B. 可与乙醇、乙酸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C. 与钠和氢氧化钠溶液都能发生反应,且得到的产物相同D. 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4. 一种免疫抑制剂麦考酚酸结构简式如图:,下列有关酚酸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子式为C17H20O6B. 能与FeCl3溶液显色,与浓溴水反应,最多消耗量1 mol Br2C. 1 mol麦考酚酸最多与3 mol NaOH反应D. 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加成,加聚,取代,消去四种反应5.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生成甲和乙两种有机物,乙在铜的催化作用下能氧化为醛,满足以上条件的酯有( )A.6种 B.7种 C.8种 D.9种6.能在有机物分子中引入羟基的反应类型有:①酯化反应、②取代反应、③消去反应、④加成反应、⑤水解反应、⑥还原反应,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A.①②③⑥B.②④⑤C.②④⑤⑥D.②④⑥7.已知咖啡酸的结构如图所示。

关于咖啡酸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9H5O4B.1 mol咖啡酸最多可与5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C.与溴水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D.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但不能与NaHCO3溶液反应8.某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机物A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可以发生消去反应B.1 mol A和足量的H2发生加成反应,最多可以消耗4 mol H2C.1 mol A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以消耗4 mol NaOHD.有机物A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在稀硫酸下水解生成二苯酚的有6种9.中草药秦皮中含有七叶树内酯,其结构简式为,具有抗菌作用。

湖北省荆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荆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荆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九月月考化学试题(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一、单选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与化学反应速率控制无关的是( )A .使用含氟牙膏防龋齿B .洗衣服时使用加酶洗衣粉C .夏天将牛奶放在冰箱保存D .在月饼包装内放置抗氧化剂2.反应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②③;④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 )A .①>②=③>④B .④>③=②>①C .②>①=④>③D .①>④>②=③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酸性溶液与溶液反应:B .少量气体通入足量NaClO 溶液中:C .和HI 的反应:D .向溶液中通入少量:4.可逆反应:的图像如图甲所示;若其他条件都不变,只是在反应前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则其图像如图乙所示。

现有下列叙述:甲 乙①;②;③;④;⑤;⑥;⑦甲图与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⑧图乙中阴影部分面积更大。

则以上所述各项正确的组合为( )A .②④⑤⑦B .②④⑥⑧C .②③⑤⑦D.②④⑤⑧()()()()A g 3B g 2C g 2D g ++A()11A 0.45mol L min v --=⋅⋅()11B 0.6mol L s v --=⋅⋅()11C 0.4mol L s v --=⋅⋅()11D 0.45mol L sv --=⋅⋅4KMnO 224H C O 22424222MnO 5C O 16H 2Mn 10CO 8H O --++++=+↑+2SO 2224SO H O ClO Cl SO 2H---+++=++()3Fe OH ()323Fe OH 3H Fe3H O+++=+2FeI 2Cl 222I Cl I 2Cl --+=+()()()()A g B g C g D g m n p g ++Av t -v t -21a a =21a a <21b b =21b b <21t t >21t t =5.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A .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B .鼓入过量空气有利于转化为C .、、HI 三者的平衡混合气,加压(缩小容器体积)后颜色变深D .开启啤酒瓶后,压强变小,瓶中立刻泛起大量泡沫6.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说法正确的是()A .CO 的燃烧热是,则:B .已知1g 液态肼和足量液态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时放出20.05kJ 的热量,则C .,则含20gNaOH 的稀溶液与过量浓硫酸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8.7kJ D . ,在密闭容器中充入、,充分反应后放出47.2kJ 的热量7.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目的都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方案实验目的A向等体积等浓度的溶液中分别加入5滴等浓度的和溶液,观察气体产生的速度比较和的催化效果B,在平衡体系中加入KCl 晶体探究生成物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C 分别向盛有2g 锌粒(大小基本相同)的锥形瓶中加入40mL1mol/L 和40mL18mol/L 的硫酸,比较两者收集10mL 气体所用的时间探究硫酸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D 将球分别浸泡在冰水和热水中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A .AB .BC .CD .D8.和CO 是环境污染性气体,可在表面转化为无害气体,其反应为,有关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过程如图1,能量变化过程如图2。

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 化学含解析

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 化学含解析

2024-2025年度上学期河南省高二年级第一次联考化学(答案在最后)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至第二章。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Si28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代典籍中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古诗词的描述中存在吸热反应的是()A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B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C .李商隐——蜡炬成灰泪始干D .苏轼——投泥泼水愈光明2.生活中常采用一些措施,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下列做法属于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是()A .肉制品放冰箱中保存B .洗衣粉加酶更易除奶溃、汗渍C .医用酒精通常比白酒燃烧更旺D .青皮香蕉中加一个熟苹果,可催熟香蕉3.已知:反应()()()()2X g 5Y g 4Z g 2W g ++=。

若反应速率分别用()X v 、()Y v 、()Z v 、()W v 表示,则下列关系错误的是()A .()()5Y W 2v v =B .()()4Y 5Z v v =C .()()5X 2Y v v =D .()()1Z W 2v v =4.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制造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

利用2CO 氧化乙烷制备乙烯的反应为262242C H (g)CO (g)C H (g)CO(g)H O(g)+++ 0H ∆>,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措施不能提高24C H 的平衡产率的是()A .升高温度B .移除部分24C H C .压缩容器体积D .增大2CO 的浓度5.肼(24N H )又称为联氨,在航空航天领域,可用作燃料和推进剂,它具有能量高、密度大、可贮存等优点。

河北石家庄二中实验学校2024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答案

河北石家庄二中实验学校2024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答案

石家庄二中实验学校2023级 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一)化学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 试题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1.2232SO (g)O (g)2SO (g)+1198kJ mol H −∆=−⋅,在25V O 存在时,该反应机理为:I :25223V O SO 2VO SO ()+→+快II :22254VO O 2V O ()+→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逆反应的活化能小于198kJ/mol B .压缩体积,可改变该反应的活化能C .2mol 2SO 和1mol 2O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能放出198kJ 的热量D .25V O 在反应中起催化剂的作用,降低了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2.少量铁粉与100mL0.01mol/L 的稀盐酸反应,反应速率太慢。

为了加快此反应速率而不改变2H 的产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 )①加2H O ②如NaOH 固体③滴入几滴浓盐酸④加3CH COONa 固体⑤加NaCl 溶液⑥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⑦升高温度(不考虑盐酸挥发)⑧改用10mL0.1mol/L 盐酸 A .③⑦⑧B .③⑤⑧C .①⑥⑦D .⑤⑦⑧3.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利用224H C O 溶液和酸性4KMnO 溶液之间的反应来探究外界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实验序号实验温度/℃ KMnO 4溶液(含硫酸)224H C O 溶液2H O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时所需时间/sV /mL 1/mol L c −⋅V /mL 1/mol L c −⋅V /mL 甲 252 0.023 0.1 58乙 1T2 0.02 4 0.1 1V1t 丙3020.02V0.142tA .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2424222MnO 5C O 16H 2Mn 10CO 8H O −−++++=+↑+ B .甲组溶液用4KMnO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312.510mol L s −−×⋅⋅ C .14V =,130T =,218t t >>D .通过实验乙、丙可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4.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A .图一表示反应:mA(s)nB(g)pC(g)0H +∆>,在一定温度下,平衡时B 的体积分数(B%)与压强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反应速率x 点比y 点时的快 B .图二是可逆反应A(g)B(g)C(g)D(g)++ 0H ∆>的速率时间图像,在1t 时刻改变条件一定是增大压强C .图三表示对于化学反应mA(g)nB(g)pC(g)qD(g)++ ,A 的百分含量与温度(T )的变化情况,则升高温度,该反应平衡常数减小D .图四所示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的含义是V V ∞正逆 5.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2SO 和2O 反应后生成3SO ,需要催化剂 B .500℃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C .对平衡体系2242NO (g)N O (g),缩小容器的体积,混合气体的颜色突然加深D .工业合成氨时,适当增大2N 浓度,以提高2H 的转化率 6.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bB(g)cC(g)dD(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缩小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 的浓度是原来的2.1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 .物质A 的转化率变大了 C .物质B 的质量分数减小了D .a b c d +<+7.工业上用4CH 催化还原2NO 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反应原理为:42222CH (g)2NO (g)N (g)CO (g)2H O(g)+++ 1867.0kJ mol H −∆=−⋅。

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高二9月月考(化学)(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15小题,总分60分)1.(4分)右图试管中装有Na2O2固体。

现往试管中加入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试管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②一段时间后,U形管中的液面右边升高,左边下降③“贮存”在反应物中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中的总能量A.②③B.①C.①③D.①②③2.(4分)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和B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B位于第ⅤA族,A和C同主族,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D>C>B B.元素A、B、C的氧化物均为共价化合物C.单质的还原性:D>C D.元素B、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相互反应3.(4分)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①2C(s)+O2(g)=2CO(g) △H =-221kJ mol-1 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 l) △H= -57.3 kJ mol-1A.碳的燃烧热为△H=-110.5kJ mo1-1 B.反应①中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C.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热量大于57.3kJD.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热量大于57.3kJ4.(4分)已知: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 -1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lmolCO2和3mo1H2,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3min时,用CO2的浓度表示的正反应速率等于用CH3OH的浓度表示的逆反应速率B.从反应开始到平衡,H2的平均反应速率v(H2)=0.225 mol·L-1·min-1C.13min时,向容器中充入2mol氦气,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大D.13min时,向容器中充入2mol CO2,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增大5.(4分)恒温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2NO(g)+O2(g)2NO2(g),不能说明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正反应生成NO2的速率和逆反应生成O2的速率相等B.反应器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C.混合气体颜色深浅保持不变D.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保持不变6.(4分)S转化为H2SO4有下列两种途径,部分反应条件和产物已省略,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途径①:S H2SO4 途径②:S SO2SO3H2SO4A.途径①的反应体现了浓硝酸的强氧化性和酸性B.途径②中有两步氧化还原反应C.由途径①和②分别制取1 mol H2SO4,理论上各消耗1 mol S,各转移6 mol电子D.理论上,途径②相比途径①对环境的污染小7.(4分)工业上电解食盐水的原理是:2NaCl+2H2O2NaOH+H2↑+Cl2↑。

江苏江阴一中2024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答案

江苏江阴一中2024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答案

高二化学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易溶于水的电解质一定是强电解质,难溶于水的电解质一定是弱电解质B. 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强C. Na 2O 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离成Na +和O 2-D. NaCl 晶体不导电是由于 NaCl 晶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2. 下列关于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ΔH >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B. 已知2H 2(g)+O 2(g)═2H 2O(g) ΔH =-483.6 kJ·mol -1,则H 2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 -1 C. S(g)+O 2(g)═SO 2(g) ΔH 1;S(s)+O 2(g)═SO 2(g) ΔH 2,则ΔH 1<ΔH 2D. 在稀溶液中:H +(aq)+OH -(aq)═H 2O(l)ΔH =-57.3 kJ·mol -1,若将0.5 mol ·L -1稀H 2SO 4与1 mol ·L -1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 kJ 3.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 2+H 2O HBr +HBrO ,当加入少量AgNO 3溶液后,溶液的颜色变浅B. 对于反应:2HI(g)H 2(g)+I 2(g),缩小容器的容积可使平衡体系的颜色变深C. 反应:CO(g)+NO 2(g)CO 2(g)+NO(g) ΔH<0,升高温度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 对于合成NH 3的反应,为提高NH 3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低温措施 4. 三甲胺N(CH 3)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我国科学家实现了在铜催化剂条件下将N ,N—二甲基甲酰胺[(CH 3)2NCHO ,简称DMF]转化为三甲胺[N(CH 3)3]。

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题

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题

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就环境问题公开表示,到2020年,美国将会把温室气体排放量削减到1990年水平的80%,此外美国将把新能源比重提高到30%。

奥巴马还计划每年拿出150亿美元大举投资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并且举全国之力构建美国的低碳经济领袖地位。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O 2、甲烷都属于温室气体B .用甘蔗生产的燃料乙醇属可再生能源,利用乙醇燃料不会产生温室气体C .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属于新能源D .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2.醋酸是电解质,下列事实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组合是( )① 醋酸与水能以任意比互溶 ②醋酸溶液能导电 ③ 醋酸溶液中存在醋酸分子④0.1 mol·L -1醋酸的pH 比0.1 mol·L -1盐酸pH 大 ⑤ 醋酸能和碳酸钙反应放出CO 2 ⑥0.1 mol·L -1醋酸钠溶液pH=9 ⑦ 大小相同的锌粒与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反应,醋酸产生H 2速率慢A .②⑥⑦B .③④⑤⑥C .③④⑥⑦D .①② 3.25 ℃时将水不断滴入0.1 mol·L-1的氨水中,下列变化的图像合理的是( )4.在温度、容积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113133215.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HCO 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HCO 3-+H 2O H 3O ++CO 32-B .H 2SO 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H 2SO 32H ++SO 32-C .CO 32-的水解方程式:CO 32-+2H 2O H 2CO 3+2OH -D .NaHSO 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NaHSO 3=Na ++H ++SO 32-6.X 、Y 、Z 、W 均为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如图,Y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

高二化学9月月考试题高二全册化学试题2

高二化学9月月考试题高二全册化学试题2

时遁市安宁阳光实验学校度第一学期9月月考试题高二化学试题分值:100分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请将I卷(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II卷(非选择题)答案用黑色钢笔(作图除外)做在答题卡上,不得出框。

所需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共25题,每题3分)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电能是二次能源 B.水力是二次能源C.天然气是二次能源 D. 水煤气是一次能源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C.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D.没有物质的变化,就不会有能量的变化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仅指反应放出的热量B.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的个数C.所有的燃烧反应都是放热的D.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分数4.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1>△H2的是()①C(s)+O2(g)===CO2(g) △H1 C(s)+12O2(g)===CO(g) △H2②S(s)+O2(g)===SO2(g) △H1 S(g)+O2(g)===SO2(g) △H2③H2(g)+12O2(g)===H2O(l) △H1 2H2(g)+O2(g)===2H2O(l) △H2④CaCO3(s)===CaO(s)+CO2(g) △H1 CaO(s)+H2O(l)===Ca(OH)2(s) △H2A.① B.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5.已知H2(g)+Cl2(g)=2HCl(g) △H=―184.6kJ·mol-1,则反应HCl(g)=12H2(g)+12Cl2(g)的△H为()A.+184.6kJ·mol-1 B.―92.3kJ·mol-1C.―369.2kJ·mol-1 D.+92.3kJ·mol-16.已知:2Zn(s)+O2(g)=2ZnO(s)△H=-701.0kJ·mol-1 2Hg(l)+O2(g)=2HgO(s)△H=-181.6kJ·mol-1则反应Zn(s)+ HgO(s)=ZnO(s)+ Hg(l)的△H为()A. +519.4kJ·mol-1B. +259.7 kJ·mol-1C. -259.7 kJ·mol-1D. -519.4kJ·mol-17.25℃、101 kPa下,2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H2(g)+O2(g) == 2H2O(1) △H=―285.8kJ/molB.2H2(g)+ O2(g) == 2H2O(1) △H= +571.6 kJ/molC .2H 2(g)+O 2(g) == 2H 2O(g) △H = ―571.6 kJ /molD .H 2(g)+12O 2(g) == H 2O(1) △H = ―285.8kJ /mol8.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H 2(g)+12O 2(g)=H 2O(l) △H =-285.8kJ/mol CO(g)+12O 2(g)=CO 2(g) △H =-283.0kJ/mol C 8H 18(l)+225O 2(g)=8CO 2(g)+9H 2O(l) △H =-5518kJ/mol CH 4(g)+2O 2(g)=CO 2(g)+2H 2O(l) △H =-890.3kJ/mol相同质量的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A . H 2(g)B . CO(g)C . C 8H 18(l)D . CH 4(g) 9.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 2(g)+ 12O 2(g)SO 3(g) △H = ―98.32kJ /mol ,在容器中充入2molSO 2和1molO 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 ( )A . 196.64kJB . 196.64kJ /molC . <196.64kJD . >196.64kJ10. 在一定条件下, CO 和 CH 4 的燃烧热分别是 283kJ/mol 和 890 kJ/mol 。

高二化学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高二化学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9最新】精选高二化学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mm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卷卷头相应位置填写班级、姓名、考场、考号;在答题卡相应栏内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将考试科目、准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上。

2.II卷内容须用0.5mm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卷相应横线上,答在其它地方无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N 14,O 16,S 32, Cl 35.5,Na 23 ,K 39,Al 27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下面均是正丁烷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5℃,101 kPa):①C4H10(g)+O2(g)===4CO2(g)+5H2O(l) ΔH=-2878 kJ·mol−1②C4H10(g)+O2(g)===4CO2(g)+5H2O(g) ΔH=-2658 kJ·mol−1③C4H10(g)+O2(g)===4CO(g)+5H2O(l) ΔH=-1746 kJ·mol−1④C4H10(g)+O2(g)===4CO(g)+5H2O(g) ΔH=-1526 kJ·mol−1由此判断,正丁烷燃烧热ΔH是A. -2878 kJ·mol−1B. -2658 kJ·mol−1C. -1746 kJ·mol−1D. -1526 kJ·mol−1【答案】A.....................考点:考查燃烧热的定义和延伸。

2. 关于强、弱电解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B. 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一定很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一定很弱C. 同一弱电解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温度不同时,导电能力不同D. 强电解质在固态或液态时,可能不导电【答案】B【解析】A.依据强电解质概念分析,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为强电解质,不存在电离平衡,故A正确;B.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不一定强于弱电解质,导电能力由离子浓度大小决定,如硫酸钡是强电解质水溶液中导电能力弱于弱电解质醋酸溶液的导电能力,故B错误;C.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温度改变,电离平衡移动,离子浓度不同,导电能力不同,故C正确;D.强电解质中,是离子化合物的电解质熔融可以导电,如熔融氯化钠能导电,共价化合物的强电解质熔融不能导电,固体强电解质中无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故D正确;答案为B。

高二化学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高二化学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国庆作业)化学试题1. 下列关于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 H2与Cl2反应生成HC1,在光照与点燃条件下,△H不同B.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中,盐酸足量,则氢氧化钠越多,中和热越大C. 已知lmol红鱗转化为lmol白磷,需吸收18.39kJ的能量,则红磷比白磷稳定D. 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是因为它能减小反应的焓变【答案】C【解析】A项,ΔH只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有关,与反应的条件无关,H2与Cl2反应生成HC1,在光照与点燃条件下,△H相同,错误;B项,中和热指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 时所释放的热量,以“生成1molH2O”为标准,与所用酸、碱的量无关,错误;C项,lmol红磷转化为lmol白磷,需吸收18.39kJ的能量,则1mol红磷具有的总能量小于1mol白磷具有的总能量,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红磷比白磷稳定,正确;D项,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是因为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错误;答案选C。

2. 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1>△H2的是①C(s)+O2(g)=CO2(g) △H1 C(s)+1/2O2(g)=CO(g) △H2②S(s)+O2(g)=SO2(g) △H1 S(g)+O2(g)=SO2(g) △H2③CaCO3(s)=CaO(s)+CO2(g) △H1 CaO(s)+H2O(l)=Ca(OH)2(s) △H2A. ①②③B. ①②C. ②③D. ①③【答案】C【解析】①中两个反应都是C的燃烧反应,ΔH1、ΔH2都小于0,前者为C完全燃烧,后者为C不完全燃烧,1molC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大于不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则ΔH1ΔH2;②中两个反应都是燃烧反应,ΔH1、ΔH2都小于0,S(s)具有的能量小于S(g)具有的能量,则ΔH1ΔH2;③中前者为吸热反应,ΔH10,后者为放热反应,ΔH20,则ΔH1ΔH2;答案选C。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上)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 (2).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上)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 (2).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高二(上)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54分)1.(3分)能源可划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直接来自自然界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它可以由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水来制取:2H2O(l)2H2(g)+O2(g),该反应需要吸收大量的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煤气是二级能源B.水力是二级能源C.天然气是二级能源D.电能是一级能源考点: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根据能源的分类知识判断,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要依靠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解答:解:A、水煤气不能从自然界直接获得,属于二级能源,故A正确;B、水力是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为一级能源,故B错误;C、天然气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得,为一级能源,C错误;D、电能是通过物质燃烧放热转化成的,或是由风能、水能、核能等转化来的,为二级能源,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的定义,属于识记性内容,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2.(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B.生成物中全部化学键在形成时所释放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中全部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时,反应为吸热反应C.为了提高煤的利用率,常将煤气化或液化后燃烧.煤气化或液化属于物理变化D.反应产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反应吸热,△H>0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 A、任何化学反应都有能量变化;B、释放的能量低于吸收的能量时,反应放热;C、煤的气化和液化都是化学变化;D、△H=生成物能量和﹣反应物能量和.解答:解:A、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旧键断裂吸收热量,形成新键放出热量,则化学反应一定伴有能量变化,故A错误;B、成键释放的能量高于断键吸收的能量时,反应放热,故B错误;C、煤的气化和液化都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D、△H=生成物能量和﹣反应物能量和,所以生成物的能量和高于反应物能量和时△H>0,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实质、反应热的求算、煤的液化和气化,题目难度不大.3.(3分)在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A.△H>0kJ•mol﹣1表示放热反应,△H<0kJ•mol﹣1表示吸热反应B.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C.1molHSO4与1mol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时放出的热叫做中和热2D.1molH与0.5molO2反应放出的热就是H2的燃烧热2考点: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中和热.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 A、依据焓变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意义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中和热的概念分析判断;D、依据燃烧热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反应的焓变是由生成物的总焓减去生成物的总焓,所以△H>0kJ•mol﹣1表示吸热反应,△H<0kJ •mol﹣1表示放热反应,故A错误;B、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故B正确;C、1molH2SO4与1molBa(OH)2反应生成两mol水,根据中和热概念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故C错误;D、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1molH2与0.5molO2反应生成的水的状态不定,所以放出的热量不一定是燃烧热,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焓变的计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中和热、燃烧热的概念应用和计算,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4.(3分)已知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kJ,且氧气中1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kJ,水蒸气中1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kJ,则氢气中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A.920kJ B.557kJ C.436kJ D.188kJ考点: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解答:解: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是放热反应,所以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设氢气中1mol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K,根据方程式:2H2+O22H2O,则:4×121kJ=463kJ ×4﹣(2K+496kJ),解得K=436KJ.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识,熟记教材知识是解题的关键,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5.(3分)已知:2CO(g)+O2═2CO2(g)△H═﹣566kj•mol﹣1Na2O2(s)+CO2═Na2Co3(s)+△H═﹣266kJ•mol﹣1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的燃烧热为283kJ可表示有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C.NaO2(s)+2CO2═Na2Co3(s)+O2(g)△H>﹣532kJ•mol﹣12D.CO(g)与NaO2(s)反应放出549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2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 A、依据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热量;B、依据热化学方程式,2CO(g)+O2(g)=2CO2(g)△H=﹣566kJ/mol;分析图象中物质的量不符合反应物质物质的量;C、固体二氧化碳变化为气体二氧化碳需要吸热,焓变放热是负值;D、依据热化学方程式,结合盖斯定律计算得到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分析.解答:解:A、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热量;已知:2CO(g)+O(g)=2CO2(g)△2 H=﹣566kJ/mol,一氧化碳的燃烧热为283kJ/mol,故A错误;B、由热化学方程式,2CO(g)+O2(g)=2CO2(g)△H=﹣566kJ/mol,可知图象中一氧化碳和氧气物质的量为1、物质的量不符合反应物质的物质的量,故B错误;C、固体二氧化碳变化为气体二氧化碳需要吸热,焓变放热是负值,由2Na2O2(s)+2CO2(g)=2Na2CO3(s)+O2(g)△H=﹣226kJ/mol,所以反应2Na2O2(s)+2CO2(s)=2Na2CO3(s)+O2(g)△H>﹣532 kJ/mol,故C正确;D、已知:①2CO(g)+O2(g)=2CO2(g)△H=﹣566kJ/mol;②Na2O2(s)+CO2(g)=Na2CO3(s)+O2(g)△H=﹣226kJ/mol依据盖斯定律②×2+①得到:2Na2O2(s)+2CO(g)=2Na2CO3(s)△H=﹣1018kJ/mol;即Na2O2(s)+CO(g)=Na2CO3(s)△H=﹣509kJ/mol;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 kJ=254.5kJ热量时,反应的一氧化碳物质的量为0.5mol,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应用,盖斯定律的应用,燃烧热概念计算分析,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计算应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6.(3分)白磷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烧伤,白磷(P4)分子结构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白磷着火点低,在空气中可自燃B.白磷、红磷互为同素异形体C.31g白磷中,含P﹣P键1.5 molD.已知P(白磷,s)+3O2(g)═2P2O3(s)△H=﹣Q kJ•mol﹣1,则白磷的燃烧热为Q kJ•mol﹣14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 A、白磷的着火点只有40℃;B、据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分析;C、31g白磷有1molP,1mol白磷含6mol共价键4molP原子,据此分析;D、燃烧热是指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时放出的热量.解答:解:A、白磷的着火点只有40℃,所以在空气中能够自燃,故A正确;B、白磷和红磷是有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正确;C、1mol白磷含6mol共价键4molP原子,1molP原子平均1.5molP﹣P键,31g白磷有1molP原子,故C正确;D、P的燃烧热是指生成稳定化合物P2O5时放出的热量,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白磷的着火点、同素异形体、白磷的分子结构、燃烧热,题目难度中等.7.(3分)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的绝对值能表示可燃物的燃烧热的是()A.C(s)+O2(g)═CO(g)△H=﹣110.5 kJ•mol﹣1B.CH(g)+2O2(g)═CO2(g)+2H2O(g)△H=﹣802.3 kJ•mol﹣14C.2H(g)+O2(g)═2H2O(l)△H=﹣571.6 kJ•mol﹣12D.CO(g)+O2(g)═CO2(g)△H=﹣283 kJ•mol﹣1考点:燃烧热.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反应生成稳定氧化物的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依据概念分析选项判断;解答:解:A、反应生成的氧化物一氧化碳不稳定,故A错误;B、生成产物中的水是气体,属于不稳定氧化物,故B错误;C、热化学方程式中是2mol可燃物氢气燃烧放热,不符合燃烧热的概念,故C错误;D、符合燃烧热的概念,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燃烧热概念的分析判断,注意可燃物的量和氧化为的稳定性判断,题目较简单.8.(3分)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2H2S(g)+3O2(g)=2SO2(g)+2H2O(l)△H=﹣Q1 kJ/mol2H2S(g)+O2(g)=2S(s)+2H2O(l)△H=﹣Q2 kJ/mol2H2S(g)+O2(g)=2S(s)+2H2O(g)△H=﹣Q3 kJ/mol判断Q1、Q2、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A.Q>Q2>Q3B.Q1>Q3>Q2C.Q3>Q2>Q1D.Q2>Q1>Q31考点:反应热的大小比较.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三个反应都为放热反应,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液态水比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多,反应越完全,放出的热量越多,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已知①2HS(g)+3O2(g)=2SO2(g)+2H2O(l)△H=﹣Q1 kJ/mol,2②2H2S(g)+O2(g)=2S (s)+2H2O(l)△H=﹣Q2 kJ/mol,③2H2S(g)+O2(g)=2S (s)+2H2O(g)△H=﹣Q3kJ/mol,①与②相比较,由于S→SO2放热,则Q1>Q2,②与③相比较,由于H2O(l)→H2O(g)吸热,则Q2>Q3,则Q1>Q2>Q3,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的大小比较,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从物质反应的程度以及物质的聚集状态的角度比较反应热的大小.9.(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衡状态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 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和逆反应都在同时发生,同时进行;B、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C、升高温度可以使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D、增大压强会破坏有气体存在并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变化的反应的平衡状态.解答:解:A、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之一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的状态,故A错误;B、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故B正确;C、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升高温度可以使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故C错误;D、增大压强会破坏有气体存在并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变化的反应的平衡状态,对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无影响,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是一道有关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以及化学平衡移动知识的题目,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10.(3分)下列是4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平衡“一章后,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所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B.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C.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D.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调控作用;化学平衡的调控作用.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在工业生产中,结合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可调节外界条件,加快产品的生成速率,从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的角度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使反应向生成物的方向进行.解答:解:从工业生产的实际出发,外界条件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不影响原料的转化率,但根据化学平衡理论,结合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可根据反应方程式的特点,可选择合适的温度、压强,促进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从而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很明显C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化学平衡的调控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工业生产所选择的反应条件应有利于转化率和产率的提高.11.(3分)下列叙述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红棕色的NO,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2B.高压比常压有利于合成SO的反应3C.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氨的合成D.工业制取金属钾Na(l)+KCl(l)⇌NaCl(l)+K(g)选取适宜的温度,使K变成蒸气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考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勒夏特列原理为: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使用勒夏特列原理时,研究对象必须为可逆反应,否则勒夏特列原理不适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会影响化学平衡,所以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解答:解:A.可以可逆反应2NO(g)⇌N2O4(g),正反应为体积缩小的反应,加压后二氧化氮的浓度增大,所以2气体有色加深,由于增大了压强,平衡向生成四氧化二氮的方向移动,故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可以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A不选;B.对反应N2(g)+3H2(g)⇌2NH3(g)△H<0,正反应为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为使氨的产率提高,需要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着生成氨气的方向移动,能够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不选;C.催化剂只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选;D.该反应是可逆反应,且使K成蒸汽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减小K蒸气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不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勒夏特列原理,明确使用勒夏特列原理的研究对象必须为可逆反应.12.(3分)关于A(g)+2B(g)═3C(g)的化学反应,下列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v(A)=0.6mol/(L•min)B.v(B)=1.2mol/(L•min)C.v(C)=1.2mol/(L•min)D.v(B)=0.03mol/(L•s)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计算,以同一个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进行比较.解答:解:A.v(A)=0.6mol/(L•min);B.v(B):v(A)=2:1,故v(A)=0.5v(B)=0.5×1.2mol/(L•min)=0.6mol/(L•min);C.v(C):v(A)=3:1,故v(A)=v(C)=×1.2mol/(L•min)=0.4mol/(L•min);D.v(B):v(A)=2:1,故v(A)=0.5v(B)=0.5×0.03mol/(L•s)=0.015mol/(L•s)=0.9mol/(L •min);故D反应速率最快,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计算,把握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化学计量数之比为解答的关键,难度不大.要注意比较化学反应速率快慢要以同一个物质进行比较.13.(3分)在2升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B(g)⇌2C(g)+D(g).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mol,在前10秒钟A的平均反应速度为0.12mol/(L•s),则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A.1.6 mol B.2.8 mol C.2.4 mol D.1.2 mol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B),利用△c=v△t计算△c(B),△n(B)=△c(B)•V,B的起始物质的量减△n(B)为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解答:解: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B)=0.5v(A)=0.5×0.12mol/(L•s)=0.06mol/(L•s),所以△c(B)=0.06mol/(L•s)×10s=0.6mol/L,所以△n(B)=0.6mol/L×2L=1.2mol,故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为4mol﹣1.2mol=2.8mol.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注意对反应速率公式的灵活运用.14.(3分)在一定的条件下,将10mol H2和1mol N2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在适当条件下使其发生反应:N2+3H2⇌2NH3,达到平衡后.则H2的转化率可能是()A.35% B.30% C.25% D.75%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假定氮气完全反应计算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计算氢气转化率的极大值,由于反应是可逆反应,氮气不能完全反应,故氢气的实际转化率小于该极大值.解答:解:假定1mol氮气完全反应,由方程式N+3H2⇌2NH3可知,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3=3mol,2故氢气转化率的极大值为:×100%=30%,由于反应是可逆反应,氮气不能完全反应,故氢气的实际转化率小于3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可逆反应的特征等,难度不大,注意利用极值法解答.15.(3分)可逆反应H2(g)+I2(g)⇌2HI(g)△H<0 达到平衡后,当改变外界条件如物质浓度、体系压强、温度等而发生下列项目的变化时,能作为平衡一定发生了移动的标志的是()A.气体的密度变小了B.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均变为原来的2倍C.气体的颜色变深了D.体系的温度发生了变化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根据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改变容器的体积,压强、浓度、密度、气体的颜色发生了变化,但平衡不移动.解答:解:A、因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扩大容器的体积,气体的密度变小了,但平衡不移动,故A错误;B、因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缩小容器的体积至一半,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均变为原来的2倍,但平衡不移动,故B错误;C、因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缩小容器的体积,I2的浓度增大,颜色加深,但平衡不移动,故C错误;D、因可逆反应H 2(g)+I2(g)2HI(g)是放热反应,体系的温度发生了变化,平衡发生移动,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衡移动的标志,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改变容器的体积,但平衡不移动.16.(3分)反应4A(s)+3B(g)═2C(g)+D(g),经2min后,B的浓度减少了0.6mol/L.下列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 mol/(L•min)B.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3 mol/(L•min)C.2 min末时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 mol/(L•min)D.在这2 min内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是减小的,C表示的反应速率逐渐增大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 A.A为固体,不能用单位时间内浓度变化量表示反应速率;B.根据v=计算v(B);C.2 min末时的反应速率为即时速率,不是平均速率;D.随反应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降低,B的反应速率减慢,生成物的浓度变化量逐渐减少,用C表示的速率也降低.解答:解:A.A为固体,不能用单位时间内浓度变化量表示反应速率,故A错误;B.2min内,B的浓度减少0.6mol/L,用B表示的2min内平均速率v(B)==0.3 mol/(L•min),故B正确;C.2min内,B的浓度减少0.6mol/L,用B表示的2min内平均速率是0.3 mol•L﹣1•min﹣1,不是2min末的即时速率,故C错误;D.随反应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生成物的浓度变化量逐渐减少,故2 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都是逐渐减小,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与影响因素等,注意化学反应速率为一段时间内平均速率,不是即时速率,A 选项为易错点,学生容易忽略物质的状态.17.(3分)将等物质的量的X、Y气体充入某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X(g)+3Y (g)⇌2Z(g);△H<0.当改变某个条件并维持新条件直至新的平衡时,表中关于新平衡与原平衡的比较正确的是()改变条件新平衡与原平衡比较A 升高温度X的转化率变小B 增大压强X的浓度变小C 充入一定量Y Y的转化率增大D 使用适当催化剂X的体积分数变小A.A B.B C.C D.D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由反应X(g)+3Y(g)⇌2Z(g);△H<0可知,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加入一种反应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用催化剂,平衡不发生移动,以此分析此题.解答:解:A、由反应X(g)+3Y(g)⇌2Z(g);△H<0可知,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X的转化率减小,故A正确;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气体的计量数之和大于反应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X转化的不如增加的多,X的浓度反而增大,故B错误;C、充入一定量Y,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增加的Y比反应的多,Y的转化率反而较小,故C错误;D、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X的体积分数不变,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BC为易错点.18.(3分)近年来,有科学家提出硅是“21世纪的能源”、“未来的石油”的观点.假如硅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新型能源被开发利用,其有利因素的下列说法中你认为不妥当的是()A.硅便于运输、贮存,从安全角度考虑,硅是最佳的燃料B.硅的来源丰富,易于开采,且可再生C.硅燃料放出的热量大,且燃料产物对环境污染较低,容易有效控制D.寻找高效催化剂,使二氧化硅分解产生硅的同时释放能量,是硅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一项关键技术考点:硅和二氧化硅.专题:碳族元素.分析:硅在自然界中含量丰富,主要以硅酸盐和二氧化硅的形式存在,仅次于氧,硅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新型能源被开发利用说明燃烧放出的热量大,硅燃烧生成二氧化硅.解答:解:A.硅常温下为固体,性质较稳定,便于贮存,较为安全,故A正确;B.硅在自然界中含量丰富,主要以硅酸盐和二氧化硅的形式存在,且可再生,故B正确;C.硅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新型能源被开发利用说明燃烧放出的热量大,硅燃烧生成二氧化硅,二氧化硅是固体,容易得至有效控制,故C正确;D.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不改变反应热,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以硅为载体考查了新型能源,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同时考查学生阅读题干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注意D选项中催化剂的作用,为易错点.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46分)19.(12分)为了研究化学反应A+B═C+D的能量变化情况,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当向盛有A的试管中滴加试剂B时,看到U形管中甲处液面下降乙处液面上升.试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填“放热”或“吸热”).(2)A和B的总能量比C和D的总能量高(填“高”或“低”).(3)物质中的化学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成热能释放出来.(4)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低(填“高”或“低”)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5)写出一个符合题中条件的化学方程式:2Al+6HCl=AlCl3+3H2↑.考点:探究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当向盛有A的试管中滴加试剂B时,看到U型管中甲处液面下降乙处液面上升,根据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可以判断反应的吸放热情况,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能量之间的关系与反应的吸放热之间的关系以及化学键断裂和生成过程的能量变化进行回答.解答:解:(1)由于发生反应A+B═C+D,U型管中甲处液面下降乙处液面上升,根据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可以判断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答案为:放热;(2)由于A+B═C+D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A和B的总能量比C和D的总能量高,故答案为:高;(3)化学变化伴随着物质和能量变化,物质中的化学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成热能释放出来,故答案为:化学反应;热能;(4)化学反应中旧键断裂吸收能量,新键生成放出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低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故答案为:低;(5)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且不需要加热既能够发生,如铝与稀盐酸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6HCl=AlCl3+3H2↑,故答案为:2Al+6HCl=AlCl3+3H2↑.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中的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明确化学键断裂、形成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关系.20.(8分)白磷、红磷是磷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在空气中燃烧得到磷的氧化物,空气不足时生成P4O6,空气充足时生成P4O10.(1)已知298K时白磷、红磷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P4(白磷,s)+5O2(g)═P4O10(s)△H1=﹣2 983.2kJ •mol﹣1P(红磷,s)+O2(g)═P4O10(s)△H2=﹣738.5kJ•mol﹣1则该温度下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为P4(s,白磷)=4P(s,红磷)△H=﹣29.2kJ/mol .(2)已知298K时白磷不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P4(白磷,s)+3O2(g)═P4O6(s)△H=﹣1 638kJ•mol﹣1.在某密闭容器中加入62g白磷和50.4L氧气(标准状况),控制条件使之恰好完全反应.则所得到的P4O10与P4O6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1323.45KJ .(3)已知白磷和PCl3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kJ•mol﹣1):P﹣P 198,Cl﹣Cl 243,P﹣Cl 331.则反应P4(白磷,s)+6Cl2(g)═4PCl3(s)的反应热△H= ﹣1722KJ/mol;.考点: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1)根据盖斯定律写出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2)设P4O10物质的量为x,P4O6物质的量为y,结合原子守恒计算得到,依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放出的热量;(3)依据反应焓变△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得到;解答:解:(1)P(s,白磷)+5O2(g)=P4O10(s)△H1=﹣2983.2kJ/mol…①4P(s,红磷)+O2(g)=P4O10(s)△H2=﹣738.5kJ/mol,…②根据盖斯定律:①﹣②×4可得:P4(s,白磷)=4P(s,红磷)△H=(﹣2983.2kJ/mol)﹣(﹣738.5kJ)×4=﹣29.2kJ/mol;热化学方程式为:P4(s,白磷)=4P(s,红磷)△H=﹣29.2kJ/mol;故答案为:P4(s,白磷)=4P(s,红磷)△H=﹣29.2kJ/mol;(2)在某密闭容器中加入62g白磷和50.4L氧气(标准状况),白磷中磷原子物质的量==2mol原子,氧气物质的量==2.25mol,含有4.5mol氧原子;依据原子守恒列式计算:设P4O10物质的量为x,P4O6物质的量为y4x+4y=25x+3y=2.25计算出x=0.375mol,y=0.125mol最后生成0.375molP4O10,0.125molP4O6mol,故物质的量之比为3:1;P4(白磷,s)+3O2(g)═P4O6(s)△H=﹣1 638kJ•mol﹣1;P4(白磷,s)+5O2(g)═P4O10(s)△H1=﹣2 983.2kJ•mol﹣1;放出的热量=0.375mol×(﹣2983.2KJ/mol)+0.125 mol×(﹣1638KJ/mol)=1323.45KJ;故答案为:3:1;1323.45KJ;(3)已知白磷和PCl3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kJ•mol﹣1):P﹣P 198,Cl﹣Cl 243,P﹣Cl 331.则反应P4(白磷,s)+6Cl2(g)═4PCl3(s)的反应热△H=198KJ/mol×4+6×243KJ/mol﹣4×3×331KJ/mol=﹣1722KJ/mol;故答案为:﹣1722KJ/mol;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结构分析,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和盖斯定律计算应用,原子守恒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应。

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高二9月月考(化学)(考试总分:100 分)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14小题,总分42分)1.(3分)已知H 2(g)+Cl 2(g)=2HCl(g) △ H = ―184.6kJ ·mol -1,则反应HCl(g)= H 2(g)+Cl 2(g)的△H 为( ) A.+184.6kJ ·mol-1B.―92.3kJ ·mol-1C.―369.2kJ ·mol -1D.+92.3kJ ·mol -12.(3分)根据图中的能量关系,可求得C —H 键的键能为( )A. 1414kJ mol -⋅B. 1377kJ mol -⋅C. 1235kJ mol -⋅D. 1197kJ mol -⋅3.(3分)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 ∆能正确表示物质的燃烧热的是( )A.221CO(g)O (g)CO (g)283.0kJ /mol 2H +∆=-B.21C(s)O (g)CO(g)110.5kJ /mol 2H +∆=-C.2221H (g)O (g)H O(g)241.8kJ /mol 2H +∆=-D.8182222C H (1)25O (g)16CO (g)18H O(1)11036kJ /mol H ++∆=-4.(3分)美国大推力运载火箭“太空发射系统”将于2018年执行首次飞行任务,其所需燃料为高能火箭燃料肼(22H N NH -)。

该物质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表中的a=389B.图示中的13Δ2249kJ mol H -=-⋅C.H-O 比H-N 稳定D.24N H 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124222N H (g)O (g)N (g)2H O(g)Δ534kJ mol H -+=+=-⋅5.(3分)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由实验可知,(a )、(b )、(c )所涉及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B.将实验(a )中的铝片更换为等质量的铝粉后释放出的热量有所增加C.实验(c )中将环形玻璃搅拌棒改为铁质搅拌棒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D.若用NaOH 固体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则测定的反应热H ∆的绝对值偏高6.(3分)已知:①221C(s)O (g)CO (g)H +∆; ②22C(s)1/2O (g)CO(g)H +∆;③23C(s)CO (g)2CO(g)H +∆; ④22344Fe(s)3O (g)2Fe O (s)H +∆;⑤23253CO(g)Fe O (s)2Fe(s)3CO (g)H ++∆。

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高二9月月考(化学)(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15小题,总分60分)1.(4分)1.下列关于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的水和冰相比较,冰的能量高B.化学反应在物质变化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其表现形式只有吸热和放热两种C.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Δ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D.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的同时,也遵循能量守恒2.(4分)2.对于反应A(g)+3B(g)2C(g),下列各数据表示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A.v(A)=0.01mol/(L·s)B.v(B)=0.02mol/(L·s)C.v(B)=0.60mol/(L·min)D.v(C)=1.00mol/(L·min)3.(4分)3.在密闭容器中有如下反应:X(g)+Y(g)2Z(g)。

已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1、0.3mol·L-1、0.2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可能是A.X为0.2 mol·L-1B.Y为0.2 mol·L-1C.Z为0.3 mol·L-1D.Z为0.4 mol·L-14.(4分)4.50 mL 0.50 mol·L-1盐酸与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至少需要测定并记录的温度是3次B.环形玻璃搅拌棒材料若用铜代替,则测得的△H会偏大C.用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醋酸溶液代替盐酸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H会偏大D.测量盐酸的温度后,必须用水将温度计洗净后再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5.(4分)5.下列叙述中,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A.醋酸的电离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B.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C.氯水中加入少量碳酸钙,溶液漂白性增强D.对反应H2(g)+I2(g)2HI(g)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6.(4分)6.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CO和H2合成CH3OH,其化学方程式为2H2(g)+CO(g)CH3OH(g),△H<0。

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高二9月月考(化学)(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15小题,总分45分)1.(3分)1.下列过程中△H大于零的是( )A.碳的燃烧 B.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C.柠檬酸与碳酸氢钠反应 D.锌粒与稀H2SO4反应制取H22.(3分)2. 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的盐酸中,D比A 反应剧烈,将铜浸入B 的盐溶液中,无明显变化,若将铜浸入C的盐溶液中,有金属C析出。

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D>C>A>BB. D>A>B>CC. D>B>A>CD. B>A>D>C3.(3分)3.下列有关反应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7.3kJ/mol,若将含0.5molH2SO4的稀硫酸与含1.1molNaOH的稀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kJB.甲烷的摩尔燃烧焓ΔH=-890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ΔH=-890kJ·mol-1C. C3H8(g) = C2H4(g)+ CH4(g) ΔH>0,则丙烷比乙烯稳定D.已知:S(s)+O2(g)=SO2(g)ΔH1=-Q1kJ•mol-1,S(g)+O2(g)=SO2(g)ΔH2=-Q2kJ•mol-1,则Q1<Q24.(3分)4.将盛有NH4HCO3粉末的小烧杯放入盛有少量醋酸溶液的大烧杯中,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且醋酸溶液逐渐凝固。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H4HCO3...........B..................C..................D..........NH4HCO3.HCl===NH4Cl.CO2↑.H2O5.(3分)5.根据如图所示能量关系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C(s).1 mol O 2(g)......393.5 kJB...2CO(g).O 2(g)===2CO 2(g)..................C.C(s).O 2(g)....CO(g)........2C(s).O 2(g)===2CO(g)ΔH ..221.2 kJ·mol .1D.CO(g).O 2(g)....CO 2(g)........2CO(g).O 2(g)===2CO 2(g) ΔH ..282.9 kJ·mol .16.(3分)6.已知:4CH 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一系列反应,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5ΔH >ΔHB .325ΔH =ΔH -ΔHC .1234ΔH =ΔH +ΔH +ΔHD .4ΔH >07.(3分)7. 电解精炼法提纯镓的方法是:以含Zn 、Fe 、Cu 杂质的粗镓为阳极,纯镓为阴极,NaOH 水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化学试题(答案在最后)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字母。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Li —7C —12N —14O —16Cl —35.5Fe —56Cu—64Zn—65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B .已知4P (红磷,s )4P =(白磷,s )Δ0H >,则红磷比白磷稳定C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的水和冰相比较,冰的能量低D .盐酸与碳酸氢钠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2.在25℃、101kPa 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kJ/mol 、285.8kJ/mol 、890.3kJ/mol 、2800kJ/mol ,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21C s O g CO g 2+=Δ393.5H =-kJ/molB .()()()()4222CH g 2O g CO g 2H O l +=+Δ890.3H =-kJ/molC .()()()2222H g O g 2H O l +=Δ571.6H =+kJ/molD .()()()()61262221C H O s 3O g 3CO g 3H O g 2+=+Δ1400H =-kJ/mol3.肼(24N H )在不同条件下分解产物不同,200℃时在Cu 表面分解的机理如图a 。

已知:反应Ⅰ:()()()24233N H g N g 4NH g =+1Δ32.9H =-kJ ⋅mol 1-反应Ⅱ:()()()2423N H g H g 2NH g +=2Δ41.8H =-kJ ⋅mol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图a 所示过程①是放热反应B .反应Ⅱ的能量过程示意图如图b 所示C .断开3mol ()24N H g 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1mol ()2N g 和4mol ()3NH g 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D .200℃时,肼分解生成氮气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422N H g N g 2H g =+Δ50.7H =+kJ ⋅mol 1-4.亚硝酰氯(结构式为Cl N O -=)是有机物合成中的重要试剂,可由NO (结构式为N O ≡)与2Cl 在通常条件下反应得到。

高二化学9月月考试题高二全册化学试题

高二化学9月月考试题高二全册化学试题

时遁市安宁阳光实验学校第一中学高二化学9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10题,每题2分;11~25,每题3分,共65分)1、下列措施能明显增大原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是A、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B、将稀H2SO4改为98%的浓H2SO4与Zn反应制取H2C、在H2SO4与NaOH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D、恒温、恒容条件下,在工业合成氨反应中,增加氮气的量2、下表中物质的分类组合完全正确的是编组 A B C D强电解质HCl BaSO4HClO KNO3弱电解质CaCO3CH3COOH Al(OH)3H2CO3非电解质Cl2NH3C2H5OH H2O3、对于可逆反应A(g)+3B(s)2C(g)+2D(g),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υ(A)=0.5mol/(L·min)B、υ(B)=1.2mol/(L·s)C、υ(C)=0.1mol/(L·s)D、υ(D)=0.4mol/(L·min)4、下列各图是温度(或压强)对应2A(s)+2B(g)C(g)+D(g);△H> 0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交点表示建立平衡时的温度或压强,其中正确的是5、工业上常用煤和水作原料经过多步反应制得氢气,其中一步反应原理为: CO(g)+H2O(g)CO2(g)+H2(g),下面选项的条件中可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单位时间内消耗1mol的H2O同时生成1mol的H2B、两个H—O键断裂的同时有四个C—O键断裂C、反应容器内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D、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发生变化6、反应4A(g)+5B(g) = 4C(g)+6D(g)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C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 。

下列论述正确的是A、A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010 mol/(L·s)B、容器中含D的物质的量至少为0.45 molC、容器中A、B、C、D的物质的量比一定是4:5:4:6D、容器中A的物质的量一定增加了0.3mol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2Mg(s)+CO2(g) = C(s)+2MgO(s)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 0B、△H< 0、△S< 0的反应在高温条件下能自发进行C、反应CaCO3(s) = CaO(s)+CO2(g)的△S< 0D、同一物质的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熵值相同8、稀氨水中存在着下列平衡:NH3·H2O NH4++OH-,若要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同时使c(OH-)增大,应加入的物质或采取的措施是①NH4Cl固体,②硫酸,③NaOH固体,④水,⑤加热,⑥加入少量MgSO4固体A、①②③⑤B、③C、③⑥D、③⑤9、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CO(g)+H2O(g)CO2(g)+H2(g) △H<0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图Ⅱ研究的只是t0时使用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图Ⅰ研究的是t0时缩小容器体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图Ⅲ研究的是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温度较高D、图Ⅲ研究的是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甲使用了催化剂10、100mL 6mol/L的硫酸跟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①硫酸钠固体,②水,③硫酸钾溶液,④硝酸钾溶液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③④11、一定量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A(g)+yB(g)nC(g),达到平衡后,测得A气体的浓度为0.5mol/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阜阳市颍河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化学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1、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用煤作燃料②把工厂烟囱造高③燃料脱硫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⑤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③⑤
D、①③④⑤
2、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致力研究臭氧层被破坏问题的三位环境化学家,大气中的臭氧层可滤除大量的紫外光,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氟利昂可在光的作用下分解,产生Cl原子,CL原子会对臭氧层产生长久的破坏作用(臭氧层为O3)有关的反应为O3→O2+O,Cl+O3→ClO+O2,ClO+O→Cl+O2,总反应2O3→3O2
(1)在上述反应中,Cl是()
A、反应物
B、生成物
C、中间产物
D、催化剂
(2)O3和O2是()
A、同分异构体
B、同系物
C、氧的同素异行体
D、氧的同位素
3、为了保护臭氧层,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B、减少含铅废气的排放
C、减少氟氯代烃的排放量
D、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4、快速、有效地减缓大气中CO2大量增加的生态学措施是()
A、用天然气等燃料
B、控制全球人口增长
C、植树造林保护森林
D、立即减少煤和石油的燃烧
5、每年的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

某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善待地球”。

下列说法中与“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无关的是()
A、减少CO2的排放量,以降低温室效应对地球的影响
B、开发利用太阳能、水力发电等无污染能源
C、燃料脱硫以减少酸雨的产生
D、我国政府已向全世界承诺:在全国消灭碘缺乏病
6、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是现代人的生活中使用的化工产品。

如泡沫绝缘材料的办公用品、化纤地毯及书报、油漆等不同程度释放出的气味。

该气体可能是()
A、甲醛
B、甲烷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7、下列物质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是()
A、二氧化硫
B、氮氧化物
C、二氧化碳
D、悬浮颗粒
8、下列可能引起大气污染的是①煤的燃烧②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③燃放鞭炮④飞机、汽车尾气的排放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

目前,在我国城市环境中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是()
A、SO2、NO、CO、烟尘
B、CO2、Cl2、N2、酸雨
C、HCl、SO2、N2、粉尘
D、CO2、NO、NH3、雾
10、大气污染指()
A、大气中含有少量的有毒、有害的物质
B、大气中有毒、有害的物质可以自净到正常值
C、大气中某些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超过正常值或大气的自净能力
D、空气中氮气的含量大于氧气的含量
11.以下广告语中,符合科学道理的是()(双选)
A.“超纯净水”绝对卫生,对人有益
B.含碘食盐可以防治甲状腺肿大
C.含氟牙膏可以预防龋齿
D.本饮料由纯天然物质配成,绝对不含化学物质,对人无害
12.能显著地促进藻类在水中生长,最终导致水中生物缺氧的阴离子是
A.Cl- B.I- C.CO32- D.PO43-
13.大气或饮水被污染时,可能引起人的牙齿、骨骼变得疏松的元素是()A.氟 B.氯 C.硫 D.碘
14.水污染中危害最大的是( )
A.重金属 B.有机物 C.酸碱 D.钙镁离子
15、环境问题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环境污染的发生、危害与防治都与化学有关。

根据有关的化学知识,下列措施和理由之间,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
A.严禁排放未经处理的有毒工业废水——防止水土流失
B.不允许焚烧农作物秸杆——防止污染空气
C.限制生产含磷洗涤剂——防止湖海出现“赤潮”
D.限制生产不符合尾气排放标准的气体——防止氮的氧化物及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16、下列有关垃圾处理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垃圾处理常用的方法是卫生填埋、焚烧、堆肥
B、将垃圾分类回收是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
C、填埋垃圾不需处理,只深埋即可
D、焚烧垃圾产生大量污染空气的物质,故不易采用此方法
17、白色污染的危害主要有()①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效②焚烧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环境③释放出氟氯代烷破坏臭氧层④危害动物⑤加剧温室效应⑥引起赤潮
A、全部
B、①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
1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热固性塑料和热塑性塑料再利用的途径一样
B、热裂解的优点是无需对废弃塑料进行严格分选
C、废弃塑料的利用可以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D、废弃塑料要尽量按材料种类的标志进行回收
19、为了减少大气污染,许多城市推广清洁燃料,目前使用的清洁燃料主要有两类,一是压缩天然气,另一类是液化石油气,这两类燃料的主要成分是()
A、碳水化合物
B、碳氢化合物
C、氢气
D、醇类
20、“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该分类回收利用。

生活中废弃的塑料袋、医院的废输液管、废旧轮胎等,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利用。

它们属于()
A、糖类
B、有机物
C、氧化物
D、盐
21、沿海核电站污染近海水域,因为它向海洋中排放()
A、重金属
B、热水
C、粉尘
D、废气
22、生产面粉的车间严禁吸烟,主要是为了()
A、防止火灾
B、防止爆炸
C、保护环境
D、保护工人免受尼古丁的毒害
23、下列废弃物,可直接回收利用的是()
A.易拉罐
B. 可充电电池
C.玻璃白酒瓶
D. 医用点滴管
24、有些垃圾可以用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方法处理。

下列垃圾中,不适合用这样的方法处理的是()(双选)
A.农用塑料薄膜
B.电池
C. 卫生纸
D. 纯棉纺织品
25、下列家庭垃圾中适合于用堆肥法处理的是()
A.破旧的衣物
B. 瓜果壳
C. 旧报纸
D.塑料瓶
二.填空题
1.目前,空气质量报告中涉及的污染物主要是、和。

将某种污染物浓度进行简化处理而得出的简单数值形式称为,其中最大的污染物就是当日的首要污染物。

API作为衡量空气质量好坏的指标,其数值,空气质量越好。

2.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是和。

和受到太阳紫外线的照射,会发生一系列由光引发的复杂的化学变化即,产生大量的O3和PAN等有毒物质,这些毒物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浅蓝色烟雾,称为,要治理这种烟雾,可采取的措施有。

3.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治理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常用石灰石---石膏法,主要反应为、。

可吸入颗粒物的源头是和。

4.室内空气污染主要来自:A. ;B. ;C. ;厨房是室内空气污染严重的空间,其污染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煤、煤气、液化气等燃烧产生
的、、、等造成的污染;二是烹饪菜肴时产生的污染,如、。

装饰材料挥发出的、等有害物质也会对室内空气造成污染。

吸烟也是严重污染室内空气的因素,烟草燃烧释放的烟雾中含有、、、等多种有害物质。

其中又称尼古丁,是使人吸烟成瘾的物质;极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素结合。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的方法
有。

5、天然水含有很多杂质如、和等,必须经过综合处理才能达到饮用标准。

6、从天然水获得饮用水一般须经过、等步骤。

明矾净水的原理是。

杀菌消毒的实质是,对少量水常使用
法来消毒,对大量水多采用法杀菌,常用的水杀菌消毒剂有、、。

7、自来水的处理过程主要包括、、、四个步骤。

除去或减少天然水中等的过程,叫硬水的软化,常用的方法有加热法、法和法等。

其中,加热法原理为、。

8、纯净水是以为原料,选用法、
法、法、法等适当方法制得的。

目前最理想的是法,也可用此原理进行海水淡化。

9人为因素造成的水污染,主要是由、、以及将大气中的污染物和地面垃圾污染物冲入水中而引起的。

处理污水的方法有、
和化学方法,其中,化学方法包括、、、等。

10、是垃圾资源化的最佳途径,主要包
括、、等,比如废塑料、废橡胶等废合成材料的利用主要有、、等三个方面。

对没有回收利用价值的垃圾或一时不能进行回收的垃圾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常用的方法有
、、等。

废旧电池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