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形势和社会建设、社会管理(陆学艺)广州2012年3月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学海》2000.4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陆学艺(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 100732)一、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目前,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正处在重大历史性变迁的过程之中。
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正在由传统的农业为主的乡村社会向现代化的工业化、城市化社会转变;二是正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前一种转变,学术界称之为社会转型,后一种转变称之为体制转轨。
这两种转变交织在一起,又是在这样一个各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里进行,呈现了纷繁复杂的种种社会经济现象,引起了国内国外的许多议论。
但是,无论是20年来中国在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进步,还是这20年来中国社会产生的种种问题和困难,都可以从中国正处在这两个转变的历史过程中得到说明,这是认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基本视角。
第一,中国的经济正在高速发展之中,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正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变。
从1978年到1999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1978年的G DP为3624亿元,1999年为82054亿元,扣除物价因素,G DP平均中递增9.5%。
超过了原定翻两番的目标。
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得到了农民的拥护,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连年获得丰收。
1978年全国粮食总产3.048亿吨,要靠进口粮食维持温饱,到1996年粮食总产超过5亿吨,从此解决了粮食问题。
各种农产品也是逐年增长的。
近几年,包括粮食在内的各种农产品都自给有余,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
农业总产值逐年增加,但由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得更快,所以,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生产总产值中的相对比重是下降的。
1978年,G DP一产占28.1%,二产占48.2%,三产占23.7%;到1998年,一产占18.4%,二产占48.7%,三产占32.9%。
20年来,中国的工业持续高速发展,1978年-1999年,工业增加值每年递增11.71%。
影响淄博市举重运动员比赛试举成功率因素的调查
《商场现代化》2012年6月(下旬刊)总第687期影响淄博市举重运动员比赛试举成功率因素的调查与分析■党雁奕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永坪高级中学[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等方法,对参加山东省二十一届省运会举重比赛中淄博市男运动员的试举成功率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结果表明:淄博市男运动员在比赛中试举成功率普遍偏低。
影响其试举成功率的因素有赛前准备和训练、体重、准备活动是否充分以及选定试举重量等。
针对影响试举成功率的因素,本文给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提高淄博市举重运动员试举成功率。
[关键词]举重试举成功率影响因素■■■■■■■■■■■■■■■■■■■■■■■■■■■■■■■■■■■■■■■■■■■■■■■■■■■■■■■■■■■■■■■■■■■■■■■■■■■■■■■■■■■■■■■■■■■■■■■■■■■■■■■■■■■■■■■■■果,所获得的收益大部分都归了资本所有者(资本所有者又多为外地人,这样导致开发的利益成果流出资源所在地,进一步强化了资源开发的外在性),当地政府获得一定的税费,而绝大多数的老百姓却只能从资源开采、运输中获得很少部分的利益。
而且,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老百姓的利益,都非常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
更为重要的是,在资源开发(尤其是矿产资源卡发)中,由于资源开发造成的对环境的破坏等恶性后果需要由当地政府来承担,而一旦处理不妥,就极容易演化为老百姓与政府之间的社会冲突,影响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这样的资源开发对于资源所在地的经济发展而言就一定难以持续的。
这就特别要求西部地区的政府在进行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时,不能因地方经济匮乏和人力不足而将社会建设放置于“经济发展”项目之后,反而应是社会建设的先行。
通过社会建设,提升地区在资源开发中的参与程度和参与能力,让资本所有者、地方政府和当地百姓共享开发所获得的利益,在此过程中促进其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并最终培养起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依靠自身的资源和能力为根本、外在资本支持为条件的内源型发展。
中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
中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学术研讨会2010 北京主办单位:中国社会学会、北京工业大学参会嘉宾名单1.参会领导名单王伟光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王梦奎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丁伟志原中国社科院常务副院长郭书田原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俞可平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卢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刘应杰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综合司(局级)研究员宋贵伦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书记、市社会建设办公室主任张坚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委员、市社会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张强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研究室主任岳金柱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研究室副主任李建平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副主任曹贵根北京市发改委重大建设项目稽查办公室主任孙世芳经济日报农村部主任王东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研究室副主任刘礼成都市统筹委社会处处长范忠敏成都市统筹委社会处工作人员周志武成都市统筹委社会处工作人员韩贵海北京市延庆县社会工作委员会书记、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主任谷建英北京市延庆县社会工作委员会副书记、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李军崇文区社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马向东北京市延庆县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副主任2.参会学者名单郑杭生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培林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研究员邓伟志上海市社会学会会长、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景天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宋林飞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教授李友梅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上海大学副校长、教授王思斌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强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卢汉龙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上海社会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上海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邴正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刘敏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甘肃省社会学会长、研究员关信平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主任、教授王处辉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宣朝庆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张乐天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教授刘欣复旦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曹锦清华东理工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宋亚平湖北省社科院院长、研究员石英陕西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江波陕西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文江兰州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钱宁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教授田毅鹏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教授李靖斌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办公室副主任周长城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武汉大学生活质量研究与评价中心主任、教授罗教讲武汉大学社会学所所长、教授雷洪湖北省人口学会副会长、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孙秋云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教授谢俊贵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党委书记、教授王永平广州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教授黄丽华广州市委党校办公室主任邹农俭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教授陈阿江河海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扈海鹂江苏省行政学院社会学部教授朱汝鹏江苏省太仓市委原人大副主任刘友佺江苏省太仓市市委办公室主任周伟文河北省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孙立平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沈原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谢立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张静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刘世定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刘少杰中国人民大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洪大用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李路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王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监察局局长、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赵克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科研处处长吕红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科研处副处长陈光金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春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王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石秀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樊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李炜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高鸽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处级调研员李乐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馆员刘仲翔《新华文摘》编辑、博士后吴忠民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刘东中共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副主任、教授龚维斌国家行政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教授张林江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部副教授丁元竹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教授王延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原校长王大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处处长、教授田国秀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张静波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冯波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与法律学院副院长、教授邹千江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赵孟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教授王小章浙江大学社会建设研究所所长、教授李惠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理事长王湧春外交部亚洲司处长陈树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戴建中北京社科院社会学所原所长、北京市政府参事、研究员尹志刚北京行政学院教授袁吉富北京行政学院科研处处长、北京行政学院学报主编良警宇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教授游正林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包胜勇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颜烨华北科技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3.北工大参会领导名单郭广生北京工业大学校长王守法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张爱林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张革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蒋毅坚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李四平北京工业大学两办主任王大勇北京工业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吴斌北京工业大学人事处处长石照耀北京工业大学科技处处长郭福北京工业大学教务处处长乔俊飞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4.北工大人文学院参会学者名单杨茹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钱伟量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唐军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社会系主任、教授李东松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魏爽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张荆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学科部副主任、教授王国华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文化创意研究所所长、教授吴宝晶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杨荣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副教授吴力子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系副主任、副教授宋国恺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工作系副主任、副教授李君甫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系副主任、副教授刘金伟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系副教授赵卫华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系副教授胡建国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系副教授李晓婷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系副教授杨桂宏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系副教授赵丽琴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心理教研室副教授鞠春彦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系讲师朱涛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系讲师曹飞廉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系讲师魏亚萍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工作系讲师曹晓鸥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工作系讲师蔡扬眉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工作系讲师刘蔚玮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工作系讲师鲁杰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心理教研室讲师崔芳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心理教研室讲师5.参会出版社、杂志社专家名单谢寿光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邓泳红社科文献出版社皮书出版中心主任张宛丽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社会学研究编辑部刘亚秋中国社会科学编辑室副编审王珀辉《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编辑刘秀秀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编辑6.参会媒体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经济时报新华社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新京报新浪网网易千龙网京华时报日程安排日期时间地点活动内容2010年12月24日全天09:00-19:00 工大建国饭店一层大厅京外嘉宾报到2010年12月24日中午12:00-13:30 工大建国饭店餐厅自助午餐2010年12月24日晚上18:00-20:00 工大建国饭店一层餐厅晚餐2010年12月25日上午07:00-08:30 工大建国饭店一层餐厅自助早餐08:30-09:00 工大建国饭店一层大厅嘉宾签到09:00-10:00 工大建国饭店三层大宴会厅开幕式10:00-10:30 工大建国饭店集体合影、茶歇10:30-12:00 工大建国饭店三层大宴会厅主旨演讲2010年12月25日中午12:10-13:30 工大建国饭店餐厅自助午餐2010年12月25日下午13:30-15:30 北工大人文楼1001 主题演讲一15:30-17:45 北工大人文楼1001 茶歇15:45-18:05 北工大人文楼1001 主题演讲二2010年12月25日晚上19:05-21:00 工大建国饭店餐厅晚餐2010年12月26日上午07:00-08:00 工大建国饭店一层餐厅自助早餐08:30-09:40 北工大人文楼710和806专题研讨第一单元09:40-09:50 北工大人文楼710和806 茶歇09:50-11:00 北工大人文楼710和806专题研讨第二单元11:00-11:30 北工大人文楼710和806专题研讨第三单元11:30-12:00 北工大人文楼1001 闭幕式2010年12月26日中午12:00-13:30 工大建国饭店餐厅午餐2010年12月26日下午14:00-16:00 北工大人文楼806专题活动: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建设专业委员会筹备工作会议会议议程12月25日上午9:00-10:00开幕式(工大建国饭店三层大宴会厅)主持人:钱伟量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开幕辞:郭广生北京工业大学校长致辞:王伟光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研究员致辞:宋贵伦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书记、市社会建设办公室主任致辞:李建平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副主任宣读郑必坚贺信:李惠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理事长、研究员致辞:李培林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研究员10:00-10:30南门、工大建国饭店集体合影、茶歇10:30-12:10主旨演讲(工大建国饭店三层大宴会厅)主持人:唐军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演讲嘉宾:陆学艺(10:30-10:50)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形势与社会建设演讲嘉宾:邓伟志(10:50-11:10)上海市社会学会会长、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转变社会建设的理解点评嘉宾:李强(11:10-11:20)中国社会学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演讲嘉宾:孙立平(11:20-11:40)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走向社会重建之路演讲嘉宾:俞可平(11:40-12:00)中央编译局副局长、教授——题目待定点评嘉宾:景天魁(12:00-12:10)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12月25日中午12:10-13:30工大建国饭店餐厅自助午餐12月25日下午13:30-15:30主题演讲一(北工大人文楼1001多功能厅)主持人:洪大用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演讲嘉宾:郑杭生(13:30-13:45)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题目待定点评嘉宾:关信平(13:45-13:50)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主任、教授演讲嘉宾:李培林(13:50-14:05)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研究员——社会建设的组织载体点评嘉宾:沈原(14:05-14:10)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演讲嘉宾:卢迈(14:10-14:25)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社会建设与社会实验点评嘉宾:王延中(14:25-14:30)——中国社会科学院监察局局长、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演讲嘉宾:卢汉龙(14:30-14:45)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上海社会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上海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公民社会及非政府组织发展和意识形态挑战点评嘉宾:刘世定(14:45-14:50)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教授演讲嘉宾:王思斌(14:50-15:05)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走向社会建设的基础结构点评嘉宾:刘敏(15:05-15:10)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甘肃省社会学会长、研究员演讲嘉宾:邴正(15:10-15:25)吉林省社科院院长、教授——中国模式的发展道路与中国特色的社会建设点评嘉宾:刘少杰(15:25-15:3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15:30-17:45 北工大人文楼1001茶歇15:45-18:05 主题演讲二(北工大人文楼1001多功能厅)主持人:刘敏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甘肃省社会学会长、研究员演讲嘉宾:李路路(15:45-16:00)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社会矛盾与社会建设点评嘉宾:戴建中(16:00-16:05)北京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演讲嘉宾:丁元竹(16:05-16:20)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教授——理解社会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方向点评嘉宾:龚维斌(16:20-16:25)国家行政院社会与文化教研部主任、教授演讲嘉宾:宋亚平(16:25-16:40)湖北省社科院院长、教授——统筹城乡发展的另一个视角点评嘉宾:谢立中(16:40-16:45)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演讲嘉宾:吴忠民(16:45-17:00)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主任、教授——社会建设内容分类点评嘉宾:尹志刚(17:00-17:05)北京行政学院教授演讲嘉宾:曹锦清(17:05-17:20)华东理工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化私为公:关于“公民社会”的若干思考——从孙中山的“社会建设”说起点评嘉宾:张乐天(17:20-17:25)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教授演讲嘉宾:刘欣(17:25-17:40)复旦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社会阶层与基层人大选举点评嘉宾:谢俊贵(17:40-17:45)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党委书记、教授演讲嘉宾:张静(17:45-18:00)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公共性与家庭主义-社会建设的基础性原则辨析点评嘉宾:田国秀(18:00-18:05)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教授12月26日上午8:30-11:30专题研讨第一组(北工大人文楼710)第一单元主持人:雷洪(8:30-9:40)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演讲嘉宾:王小章浙江大学社会建设研究所所长、教授——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以社会建设为重心”演讲嘉宾:孙秋云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教授——当前乡村建设的当务演讲嘉宾:田毅鹏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教授——城市化与“村落终结”演讲嘉宾:王处辉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社会建设的核心演讲嘉宾:李友梅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上海大学副校长、教授——题目待定茶歇(09:40-09:50)专题研讨第一组(北工大人文楼710)第二单元主持人:王春光(09:50-11:00)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演讲嘉宾:陈阿江河海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论人水和谐演讲嘉宾:陈光金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题目待定演讲嘉宾:王永平广州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社会管理的社会化演讲嘉宾:周长城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武汉大学生活质量研究与评价中心主任、教授——社会建设视域下的收入分配改革问题分析演讲嘉宾:刘金伟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社会结构视野下的北京社会建设演讲嘉宾:周伟文河北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社会建设中政府的角色转变与权力让渡专题研讨第一组第三单元讨论(11:00-11:30)8:30-11:30专题研讨第二组(北工大人主持人:罗教讲(8:30-9:40)武汉大学社会学所所长、教授文楼806)第一单元演讲嘉宾:石英陕西社科院副院长、陕西省社会学会会长、研究员——社会建设的三个维度演讲嘉宾:朱汝鹏江苏省太仓市原人大副主任——真心实意抓好社会建设,促进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演讲嘉宾:陈文江兰州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教授——题目待定演讲嘉宾:扈海鹂江苏省行政学院社会学部教授——“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预期与社会建设的趋向演讲嘉宾:邹农俭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教授——运用制度创新推进社会建设演讲嘉宾:良警宇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教授——茶歇(09:40-09:50)专题研讨第二组(北工大人文楼806)第二单元主持人:谢寿光(09:50-11:00)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演讲嘉宾:钱宁云南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主任、教授——风险社会中的家庭与社区:社会建设视角下的社会服务演讲嘉宾:王大为中国公安大学研究生处处长、教授——题目待定演讲嘉宾:张荆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科部副主任、教授——加强社会建设缓解基层矛盾演讲嘉宾:韩贵海北京市延庆县社会工作委员会书记——题目待定演讲嘉宾:张林江国家行政学院社会与文化教研部副研究员——社会建设应当再走一步演讲嘉宾:专题研讨第二组第三单元讨论(11:00-11:30)11:30-12:00闭幕式(北工大人文楼1001多功能厅)主持人:陆学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专题研讨组交流与会议总结2010年12月26日中午12:00-13:30工大建国饭店餐厅午餐12月26日下午14:00-16:00专题活动(北工大人文楼806)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建设专业委员会筹备工作会议。
广东学习网继续教育 网络考试+参考答案: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一)
考试: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一)∙1【单选】我国与国际互联网实现首次连接的时间是()。
∙ A. 1993年4月∙ B. 1996年12月∙ C. 1994年4月∙ D. 1987年9月∙ A∙ B∙ C∙ D∙正确答案:C2【单选】首次明确界定“公共产品”这一概念的是()。
∙ A. 以上都不对∙ B. 孙中山∙ C. 萨缪尔森∙ D. 费孝通∙ A∙ B∙ C∙ D∙正确答案:C3【单选】提出“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新命题的是()。
∙ A.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B. 中共十六大∙ C. 十届人大三次会议∙ D.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A∙ B∙ C∙ D∙正确答案:D4【多选】 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总要求是()。
∙ A. 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 B. 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C. 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 D. 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 A∙ B∙ C∙ D∙正确答案:B C D5【多选】我国现阶段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化表现为()。
∙ A. 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的变化∙ B. 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 C. 城乡结构的变化∙ D. 产业结构的变化∙ E. 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 A∙ B∙ C∙ D∙ E∙正确答案:A B C E6【多选】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
∙ A. 医疗救助计划∙ B. 补充收入保障计划∙ C. 实物福利计划∙ D. 现金福利计划∙ A∙ B∙ C∙ D∙正确答案:A B C D7【判断】欧美国家社会管理正在形成平行网络状的互动管理形态。
()∙ A. 正确∙ B. 错误∙正确∙错误∙正确答案:错误8【判断】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全体公民享受公共服务在数量和质量上都相等。
()∙ A. 正确∙ B. 错误∙正确∙错误∙正确答案:正确9【判断】我国政府应该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
著名社会学家陆学艺教授来我系讲学
著名社会学家陆学艺教授来我系讲学作者:shxx 转贴自:/ 点击数:130 文章录入:rwsh10月31日下午,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陆学艺教授应邀前来我校,在人文学院学术报告厅做了题为“当前我国的社会形势和社会建设”的学术报告,社会学系主任姚兆余教授主持了报告会。
来自人文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160余名师生听取了报告。
在报告中,陆学艺教授用大量的事例和数据介绍了当前我国的社会形势,分析了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之间的不平衡、不协调矛盾,阐述了现阶段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
他指出,社会建设就是为适应国家由农业农村的传统社会向工业化城市化的现代社会的转变,适应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积极面对由此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各种有利于改善民生,建立新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进步的社会行动与过程。
社会建设包括发展社会事业、建设新的社会体制和社会规范、完善社会管理和社会安全体制、调整社会结构等内容,社会建设的主体是政府、社会组织和民众,社会建设的原则是以人为本,坚持公平和正义,社会建设目标是实现社会和谐和社会进步。
为了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必须组建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增加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进行社会体制改革。
陆学艺教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8年至1998年期间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1996年和2000年当选为中国社会学会会长。
1998~2005年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现为中国社会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陆学艺教授在社会学理论、社会结构、社会建设和农村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出版了《农业发展的黄金时代》、《联产承包责任制研究》、《当代中国农村与当代中国农民》、《房干村的变迁》、《中国新时期社会发展报告》、《社会结构的变迁》、《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三农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北京社会建设60年》、《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等著作,不仅对中国农村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为我国政府制定社会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学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学陆学艺/景天魁2012-7-20 14:55: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京)1997年06期第87-98页本文总结了中国社会学自1978年恢复重建以来取得的成绩,指出社会学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对中国社会学面临的任务及其发展前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文章认为,中国的现代化是在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时空条件下进行的,并且面临着一些特殊任务,因此,为适应改革和现代化的迫切需要,进一步肩负起参与、研究和推动中国现代化的使命,有必要把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学作为一个长期奋斗的目标。
一、中国社会学重建后的工作和成就中国社会学的恢复和重建是从1978年开始的,由于它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所以进展顺利、发展很快。
首先,在机构和队伍的建设上,截止到1996年,全国已有26个省、市、自治区成立了35个社会学研究所,17个省市、25所大学成立了社会学系或社会学专业。
全国现有从事社会学研究和教学的专业工作者队伍约3000人,其中教授和研究员约160人,副教授和副研究员约500人。
中国社会学会现有会员5000多人。
另一方面,报考社会学专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目前全国约有近2000名本科生、300名硕士研究生、50 名博士研究生,80年代初期举办的中国社会学函授大学,已先后培养了约4 万名学生。
同时,社会学的学科建设也在日趋完善。
在恢复重建之初,由于学科发展中断了27年,连一本社会学教材也没有。
为适应教学的需要,1980年由费孝通教授亲自主持,组织力量编写了第一本《社会学概论》。
以后,各校各所又先后编写了《社会调查方法》、《社会统计概论》、《中国社会学史》、《西方社会学史》、《中国农村社会学》、《社会保障》、《社会工作》、《城乡社区发展》、《社会行政和社会管理》、《社会政策》、《社会现代化》、《社会指标体系》及分支社会学等教材,已能初步满足社会学教学的需要。
在科研方面,广大社会学工作者发挥社会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特长,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研究了大量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提出了很多好的研究报告、优秀论文和著作,或为制定政策提供了依据和资料,或是澄清了干部和群众的认识,从而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受到了社会的欢迎和重视,社会学也终于在社会上站住了脚跟。
最新 陆学艺社会建设重要理论分析-精品
陆学艺社会建设重要理论分析历史新阶段是对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具有质的提升阶段的刻画,新的历史阶段具有崭新的历史任务,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陆学艺社会建设重要理论的,欢迎前来阅读参考。
陆学艺晚年将相当多的精力投入于社会建设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形成了系列性的研究成果,可以说创造了他学术生涯的又一个高峰。
社会建设的思想构成了陆学艺学术成果的重要板块。
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五大支柱之一,无论是实践层面还是理论研究,都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尤其是现时代,社会领域的体制改革、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社会结构调整、社会组织培育、社区建设等主题已经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社会建设的理论研究应当继续深化,学术界不应当在热闹了一阵后归于冷寂。
今天,重温陆学艺关于社会建设的理论成果,仍有启发意义。
一、正处于新的历史阶段所谓新的历史阶段是说时代开辟了具有相当程度新意的境界,在这个新的历史阶段,具有一系列新的特征。
陆学艺认为,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处于从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向经济、社会并重的历史新时期。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一般是由若干个历史性发展阶段所构成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体现了不同的时代特征,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历史任务。
在三十余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到了又一个历史新阶段,就是进入经济、社会并重发展、协调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大致经历了三次历史性转折。
第一次转折是从建国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制度基础;第二次转折的标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将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经历了三十余年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显着的提高,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生活基本实现了小康;从党的十六大召开至今,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第三次历史转折,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加强社会建设,解决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协调的矛盾,让社会更加‘和谐起来'.”[1](P4)这一战略性转变是由当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质所决定的。
社会管理参考
CNTV消息(微博联播记者周红艳倪扬鲁东海张静雅):2012年3月9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广东代表团举行了主题为“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省长记者招待会,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出席并接受了200多名中外记者的集体采访。
在会上,朱小丹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乌坎事件在相当程度上是因为“基层社会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
他还说,“如今改革阻力主要是来自多年高速增长形成的既得利益格局”。
“乌坎事件”是社会管理不完善造成的今年两会,诸多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中都关注到了社会管理问题。
朱小丹在介绍广东省社会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时指出,社会管理涉及广大群众利益。
社会领域改革的意义绝不亚于经济领域改革;而改革的艰巨复杂程度,更不亚于经济领域。
朱小丹认为,想要健全社会管理机制,有两方面建设最为重要。
一是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建设,让社会组织能成为合格的承接者;二是推进基层社会管理机制改革。
社会管理的根在基层、在城乡社区,根扎不下去,改革就不到位。
在谈及“基层社会管理机制改革”这一要点时,朱小丹还引用“乌坎事件”的事例,“乌坎的问题是不是在相当程度上出自基层社会管理机制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基层社会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会造成很多突出的社会问题。
而基层社会管理机制方面的改革,如果不是动真格、不能到位,那么即便解决了乌坎问题,可能又会冒出新的问题,恐怕还会出事。
”“党的领导不动摇,群众自治不作假,依法办事不含糊。
三句话短一句都不行。
”朱小丹最后用三句话总结了广东省推进社会管理机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推行政审批制改革打破既有利益格局在回答记者广东省如何打破既有利益格局、深化改革这一问题时,朱小丹坦言:“改革最大的阻力毫无疑问是来自多年高速增长过程当中形成的既得利益格局”。
而在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和职能转变上,最大的阻力来自政府内部,来自内部那些与科学发展和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行政权力配属格局,和逐步固化的部门权利利益格局。
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一试题及答案
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一) 试题及答案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一60分及 3大题,总 100分分钟内完成(请 30小题,每一、单选题( 10 4分、)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的根本利益所在。
、公共服务 A B、公共安全C、公共建设D、公共管理)强调的不是社会组织是否已经注册或具有法律权限,而是必须建立完整的制度规范,一定程度 2、(上体现为组织的内部结构活动具备相对持续性等。
A、自治性B、非营利性C、非政府性、组织性 D )首次使用“社会建设”的概念,把正在进行着的各项社会组织、社会结构、社会 920043、年月,(秩序、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建设,明晰为社会建设。
A、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BC、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D、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地提出了“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要、(4吸收这些阶层中符合党员标准的先进分子入党。
A、党的十四大、党的十五大B、党的十六大 C、党的十七大 D 5)处在农村改革的最前哨,具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信息优势。
、(A、乡村社区B、乡镇企业、乡村干部 C、乡镇政府 D )转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一些社会、广东政府要从“万能政府”向( 6 管理和服务职能转为由社会组织或其他机构承担。
A、“权力政府”、“负责政府” BC、“有限政府”D、“服务政府”)。
7、当今世界国际局势所呈现出的鲜明特色是(、“共同发展”A、“合作与竞争并存”BC 、“一损俱损、一荣俱荣”D 、“全球动荡不安,局部地区冲突不断” ,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别人的管理和服务、(8、 A2009年2010、B年年2011、CD、2012年)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并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纳20079、年,(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加强城市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刻不容缓——访著名社会学家陆学艺教授
作者: 张林江[1]
作者机构: [1]《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编辑部
出版物刊名: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页码: 4-7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6期
主题词: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学家;社会管理;社会建设;抽样问卷调查;教授;城市
摘要:记者:陆先生,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时期,您近年来十分关注社会结构的研究,请介绍一下您的研究脉络和研究发现好吗?陆学艺:我们的研究是从社会阶层结构研究开始的。
这个研究从1999年初开始,共做了3年,参与调研的工作人员有几百人,我们完成了8个县市、2个大型国企、1个乡村社区和1个大学社区的抽样问卷调查、人户访谈,收集了1万多份问卷和近千份访谈记录资料,最后形成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
陆学艺社会建设思想初探
On Lu Xueyi's Ideology of Social Construction 作者: 邹农俭[1]
作者机构: [1]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出版物刊名: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1-16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5期
主题词: 陆学艺;社会建设;现代化;社会结构
摘要:陆学艺晚年致力于社会建设研究,成果丰硕。
系统总结陆学艺关于社会建设的学术成就,有利于社会建设研究的深化。
陆学艺社会建设思想可以概括为:当代中国进入到了一个以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并重的历史新阶段;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不协调;社会建设的实质是社会领域的现代化;现代形态的社会结构造就是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
陆学艺的社会建设理论概述
探求2013年第6期(新156期·总219期)收稿日期:2013—11—12作者简介:王永平(1956—),男,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广州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学。
·社会治理·陆学艺的社会建设理论概述□王永平(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广东广州510070)陆学艺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三农”问题专家。
[1]在半个世纪的学术生涯中,他长期坚持作调查,孜孜不倦做学问,在社会学和“三农”问题上取得丰硕成果,作出了突出贡献。
近20年来,尤其是自1998年以来,陆学艺以社会建设为重点,进行了开拓性研究。
他经常率领团队深入全国各地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提出一系列务实创新的学术观点,形成一套较为系统的社会建设理论,为党和国家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咨询建议。
可以说,他的研究成果在学界、政界和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道德文章赢得人们的广泛尊重,他的社会建设理论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建设理论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不仅如此,他为培养我国社会学人才以及建设社会学队伍付出了大量心血,被公认为全国社会学界的领军人物。
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的第三任所长,他赢得了与费孝通比肩的赞誉:“社会学所费老有创办之功,而陆学艺有奠基之功。
”[2]陆学艺先生是笔者的良师益友。
在与他相识并向他求教的20多年中,笔者深受教育,受益良多。
本文是笔者学习陆学艺著作的笔记,拟将他的社会建设主要理论概括为十个方面,即“十论”。
一、社会主要矛盾论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建设研究乃至整个社会学研究最重要的问题之[摘要]陆学艺的社会建设理论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建设理论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社会建设理论可概括为“十论”:社会主要矛盾论、社会建设重点论、社会建设目标论、社会建设任务论、社会建设阶段论、社会建设动力论、社会建设推进论、放手发动群众论、历史眼光和放眼世界论、社会学者责任论。
社会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一、关于社会建设的争论1、社会建设是社会主义国家各个方面的建设2、社会建设分广义、中义和狭义3、社会建设是社会学理论4、社会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5、社会建设是社会事业建设6、社会建设是创新社会管理7、社会建设是调整优化社会结构8、社会建设是社会重建二、社会建设的正式提出2002年,党的十六大:小康社会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谐社会与社会建设两个新概念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突出构建和谐社会2007年,党的十七大:单设一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修定党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变为四位一体。
三、社会建设的意义、特征、功能(一)社会建设的意义:规范性分析:社会发展自身正当性要求、市场崇拜失灵、政府崇拜失效;实证性分析: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失衡:单位制解体、街居制困境、流动人口问题、贫富悬殊、社会矛盾、群体事件凸显等(二)社会建设的特征1、社会性2、实践性3、时代性(三)社会建设的重要功能1、解决社会矛盾2、实现社会公正四、社会建设的历史考察1、1919年孙中山《建国方略》:社会建设即“教国民行民权”2、1934年孙本文《社会学原理》最后一章《社会建设与社会指导》:“依社会环境的需要与人民的愿望而从事的各种建设,谓之社会建设。
”3、1930年后,梁漱溟为代表的学者“乡村建设运动”4、延安时期,中共实行的社会教育运动5、建国后,毛泽东、邓小平等五、社会建设的核心问题1、改善民生事业;2、壮大社会组织;3、调整社会结构;4、完善社会保障;5、夯实社区建设;6、改革社会体制:社会运行体制、社会组织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社会管理体制。
医疗,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这一宏伟任务中的一个方面。
“我国经济改革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成果非常突出。
但单靠经济建设无法解决众多的社会问题,经济建设中产生的很多问题需要社会建设去解决。
”清华大学教授李强说。
陆学艺:要补好调整社会结构这一课(精)
陆学艺:要补好调整社会结构这一课:社会结构●陆学艺<TDclass=text15 valign="top" id="contenttd" style="padding: 15px;">跨入新世纪以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一方面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另一方面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凸显。
如何正确认识这种矛盾的社会现象,采取恰当的政策和措施,解决好这些矛盾,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社会更加和谐”,这是实践和理论工作者面临的新的历史任务。
我们有必要运用社会理论和方法来观察分析问题,采用社会政策和措施来解决矛盾。
新阶段的核心是调整社会结构近年来,我们党相继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继续坚持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将社会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这表明,中国已进入了社会建设为重点的新阶段。
2004年10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
200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社会结构发展变化的调查研究,深入认识和分析阶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人口结构、就业结构、社会组织结构等方面情况的发展变化和发展趋势,以利于深入认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我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更好地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门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了研究,会议《决定》指出:“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
”社会结构历来是社会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既是对社会作静态分析的终点,也是对社会动态分析的起点。
从认识上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结构,就可以从根本上认清这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变迁即社会结构变迁的原因和趋向。
社会建设和管理状况调查报告_0
社会建设和管理状况调查报告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党的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中明确提出把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
这表明,面对我国持续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而社会建设相对滞后的现实情况,中央从科学发展的高度,开始更加关注在建设小康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更具全局性和根本性的社会建设和管理问题。
社会管理的创新和进步,将为社会建设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促进和强大的保障作用。
人们在渴望社会建设的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对社会管理的创新和进步充满了更多和更大的期待。
社会管理创新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社会各阶层的当下一个新的闪亮的话题。
但同时,如何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作为实践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摆在了人们的面前。
胡锦涛总书记在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时强调,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
由此可见,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促进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秩序,是加强和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目的和任务。
围绕这样的目的和任务,我们理所应当地把加强社会管理的重点放在对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促进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秩序有着根本作用和意义的法治建设上。
创新,不能一味舍本求末,为创新而创新,更不应当忽视社会建设和管理中长期存在的法治的严重不足和缺失,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放在维稳的手段翻新和强化上。
其实,在客观上,我们目前社会关系中的不协调、社会行为的不规范、种种社会不公的现象、社会秩序的不和谐,都和社会建设和管理中的法治弱化密切相关。
关于当代中国社会消费异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当代中国社会消费异化问题的几点思考一、“消费异化”的概念明晰马克思虽然没有对“消费异化”概念作出界定,但他曾明确的阐述过生产、消费、需要以及人的本质的关系。
他认为真正的生产与消费都应是人的本质的体现,都应当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消费异化的概念最早是由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家们提出的,他们继承了马克思的消费观,并各自将“消费异化”的观点进行了引申。
马尔库塞提出了“虚假的需求”这个重要概念。
他认为,凡是为了满足虚假的需要而进行的消费都是异化的消费。
但他却未界定过什么是真正的需要,这给他的消费异化理论留下了令人诟病的漏洞。
弗洛姆则认为,消费的行为应当是一种具体的人的行为,包括我们的感觉、身体需要、审美感�D�D这就是说,在消费中我们是实在的、有感觉的、有感情的、有判断力的人;消费的行为应当是一种有意义的、有人情味的、创造性的经验。
可见,他主要是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消费异化的,他强调人在消费过程中的主体性与创造性。
生态马克思主义代表本?阿格尔认为,异化消费是人们为了补偿自己那种单调乏味的、非创造性的且常常是报酬不足的劳动而致力于获得商品的一种现象。
他认为消费异化是由劳动异化引起的,无节制的过度生产与消费最终会导致生态危机。
后马克思主义代表让?鲍德里亚则提出了符号异化理论,他认为在现代消费社会中,人们在消费过程中不再注重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注重其符号价值。
人们通过拥有商品符号价值的高低来辨别人在社会阶层中的位置。
从以上对消费异化概念的梳理中可以看出,很多西方学者从不同角度定义了消费异化概念。
我认为,当代中国社会消费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生存的手段,同样是人们彰显个性的方式。
人们消费商品时不止注重其使用价值,同样注重其符号价值。
但不管怎样消费都应当有“度”,真正的消费应当是人的本质的体现,凡是只为了满足欲望而进行的消费,把消费当作目的的消费都是异化的消费行为。
二、当代中国社会消费异化的成因按照唯物史观的理论逻辑,社会制度的变化必然引起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变化,当代中国社会消费观念的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消费异化正是对社会制度变化的一种反映和折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选择1-2个区县进行统筹城乡体制改革,进行社 会建设的试点,同时也可在广州市区选择教育、医 疗等单位,进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试点,率先垂范, 作出成绩、取得经验,然后加以推广。 7、社会建设是新时期的新任务。广州市有诸多好 的条件,争取成为省的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 理的试点市,先行先试,做出成绩,为国家和广东 省的社会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第二阶段:
着力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政策, 完善社会管理,推进新型的城镇化,拓宽社 会流动渠道,培育壮大中产阶层,构建一个 合理、开放、包容、稳定的社会结构。
第三阶段: 到本世纪中叶,2040年前后,我国经济达到 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形成现代型的经济结构。 与此同时,社会建设不断前进,社会体制逐步 完善,社会组织广为发展,社会管理井然有序, 社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现代化经济结构相协调的 现代化的社会结构。至此,中国就步入了现代 化社会。 社会建设的三个阶段,实质也就是中国实现 社会现代化的全过程。
五、对广州市推进社 会建设、加强社会管 理的几点意见
(一)广州市是改革开放的先锋,三十 多年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是副省级 城市中GDP超过万亿,形成现代化经济结 构的排头兵。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 的变化,同样取得了很大成就。比较而 言,“社会建设还相对滞后,基本公共 服务均等化还存在较大差距,社会服务 管理还不适应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
第四,这也是提高和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需要。
三、社会建设的 主要任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
什么是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建设社会现代化。
国内国际的实践表明:要建成现代化国家, 不仅要实现经济现代化,还必须要实现社会 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
(二) 社会建设的内涵和主要任务
1、民生事业 2、社会事业 3、城乡社区 4、社会组织 5、社会管理 6、社会规范 7、社会体制 8、社会结构
经济高速发展 社会矛盾凸显
(一)经济形势很好
2010年的GDP达到40.12万亿,比1978年的 3645亿增长110倍,按不变价格计算,年均增长 超过9.9%。人均GDP从1978年的381元增长到 2010年的29762元,增长78倍。按美元计,达 到4650多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中国的经济总量2005年超英国,2007年超 过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连超三国,这样巨 大的成绩,怎么估计都不过分。
1、着力发展、改善和提高民生事业,不 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民生事业包括就业、收入分配、住房、社 会保障等等。
2、努力推进社会事业建设。 社会事业主要包括教育、科研、文化、 体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和民生事 业一样,都是公共服务。要坚持均等配 置,公平共享的原则,实现公共服务的 均等化。
(三)面对这种经济报喜、社会报忧 的状况,如何使得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如何消解这些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 定,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国外 有多种议论。下一步重点进行社会体 制改革,推进社会建设?还是进行政 治体制改革,进行政治建设?这是必 须明确的。
党中央全面分析了国内国际的大局,审时度势,科学决策。 2002年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 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 党的十七大,修改中国共产党党章,把社会建设纳入实现 社会主义现代化“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发展成为包括社 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标志着中国进入了 以社会建设为重点的新阶段。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社会建设、社会 管理正在蓬勃展开。广州市在社会建设、 社会管理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成绩。 涌现了一批先进的典型。广州市历来走 在改革开放的前列,有勇为天下先的精 神,经济实力雄厚,继续深化社会体制 改革,搞好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造 出建设社会现代化的广州经验、广州模 式,做出更大贡献。
6、要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完善社会规范,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社会。 社会规范是社会的价值性整合方式。要弘 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和传统美德,不断 提高干部、群众的现代文明素养,政府率 先、干部垂范,法治为准、强化他律,德 治为本、完善自律,建立诚信社会。
7、要进行社会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 与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 体制。 社会体制是社会建设的宏观架构,是资源和 机会配置的体系化规制,社会体制渗透到社 会建设的方方面面,是关涉权利平等、社会 公正的顶层设计。社会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是 当前社会建设的关键,要像当年抓经济体制 改革那样,抓好社会体制改革。
(二)广州市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 乡一体化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尤其 是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严重存在,客 观上实行着一城两制,这是产生诸多 社会矛盾的主要的原因。
(三)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要坚持经济 建设为中心的条件下,把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加 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社会 体制改革,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 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4、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确保社会 组织有效规范运行。 社会组织是社会建设不可或缺的载体,是 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搞好社会建设和社 会管理,进行社会整合的一种有效形式。 社会组织的发育和运行,有利于社会自治、 应对风险、化解社会矛盾,能够弥补政府 不足、降低行政成本。
5、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基本手段之 一,现代社会管理本质上是以维护公共秩 序为核心、人本化服务为先导,寓管理于 服务之中。要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 理念,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 协同、公众参与”的格局。
(二)社会矛盾凸显
1、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持续扩大; 2、民生社会事业建设滞后,公共服务不到位;
3、社会阶层间的关系没有安排好,劳资、官民、城乡 关系紧张;
4、社会伦理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切向钱看;
5、社会治安、刑事犯罪、群体事件、大案要案频发;
6、资源环境问题严重,生态欠债;
二、中国进入以社会建 设为重点的新阶段
(一)中国在经济上取得了如此 巨大的成就,为什么社会矛盾、社会 冲突、社会问题反而大量的增加了? 我们的党和政府做了这么多大事、好 事,为什么老百姓还有这么多意见?
这要从社会发展的规律的高度来认 识。
(二)中国目前进入了社会转型的新阶段, 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矛盾多发是这个新阶 段的特征,这在世界各现代化国家都曾经 经历过。欧洲诸发达国家有过,美国有过, 亚洲的日本、韩国也都经历过。不过,欧 美各国经历这个阶段时间比较长,日本、 韩国接受了欧美各国的经验和教训,过渡 的时间比较短一些。
目前形势和社会建设、 社会管理
陆学艺
提
1 2
纲
目前的经济、社会形势 中国进入以社会建设为重点的新阶段 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 社会建设的三个阶段 对广州市推进社会建设、加强社会管 理的几点意见
3
4 5
一、目前的经济、 社会形势
(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二)政治基本稳定 (三)文化繁而未荣 (四)社会矛盾凸显
8、以培育和壮大中产阶层为目标,构建 现代社会的“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的 社会结构。 这是社会建设的最关键的核心任务。
四、社会建设 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目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 最迫切要求解决的保障和改善民生事业、社会 事业建设做起,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入手, 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并加强源头治 理,标本兼治,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社会矛 盾和社会问题的产生,最大限度的增加社会和 谐因素,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这两件大事在十二五期间做好了,就为社会 建设开局打好了基础。
(四)几点具体建议:
1、遵照中央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 的决定精神,从广州市的实际出发,制定广州市今 后5-10年进行社会建设的规划,做好顶层设计。 2、统筹广州市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 协调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着力解决好城 市内部二元结构问题,这是目前各大城市普遍存在 亟待解决的难题。
3、组建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 领导下,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推进全市社会建设和 社会管理工作。从组织上落实加强推进社会建设。 4、继续抓好民生、社会事业发展,解决好上学难、 看病难、住房难、养老难等问题。 5、建设好城乡社区,创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基层 社会的结构。如划小街道、社区规模,建立合理有 序的基层治理架构。把常住人口组织好、安排好、 服务好,使新老居民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选择社会建设和管理作为下一个阶段的主要任务, 是理性的选择,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符合共产 党执政规律,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符合人类 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国际经验,符合中国的国情, 是完全正确的。
第一,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可以扩大内需。 第二,是解决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需要。
第三,为将来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建设作好准备。
3、加强城乡社区建设。
城乡社区是现代社会的基础,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共同体, 是实行人民群众自治的基层实体,承载着居民的各种权 利。城乡社区建设的目标是建成符合现代化要求的基层 社会治理结构。目前的重点是要克服农村基层社区空心 化,无人管理;城市基层社区人口过度膨胀,难于管理 的状况。
要把社会管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会末梢,把更多的人、 财、物投向基层,真正做到人往基层走、物往基层用、 钱往基层花、劲往基层使,做强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 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
当然,这三个阶段的发展,并没有一个截 然分开的界限,将会是互有交叉地进行。现在 全国各地正在进行各种形式的社会建设和社会 管理的实践与探索,创造了很多新的经验和新 的模式,经过一段实践之后,经过各种经验、 各种模式的交流和比较,一定会涌现出适合中 国特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历史 规律的社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模式。
luxue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