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学科答疑资料(第二次)

一、教师提问:如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是实效性?

(一)认真备课:

学习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计划,编制教案(教学设计)。(二)认真上课,让每一节课都精彩,让每一位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和进步。

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语言、课堂设问、教学组织与实施、导入、结束等八种技能的水平。

教师提问: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技能?

教学技能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技能

1.导入技能:

直接导入、复习导入、直观导入、经验导入、故事导入、悬念导入。

2.结束技能:

简单回顾、提示要点、巩固应用、练习检测、比较异同、拓展延伸。

3.语言技能:

语言吐字要清晰、音量语速要适宜、语调节奏要变化、语汇知识要丰富。

4.提问技能:

精心设计、难易适度、循循善诱、正确评价、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5.板书技能:

词语式、提纲式、结构式、图表式。

要求:有计划、设计简洁、具有科学性、示范性、启发性和艺术性。

6.演示技能:

传统媒体包括实物、标本、模型和实验。

现代媒体包括电光类、电声类和影视类。

7.组织技能:

教学环节组织、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时间分割、师生交往组织。

8.应变技能

以静制动、重点提示、个别提醒、借题发挥、巧妙暗示、实话实说。(三)作业辅导:

精心设计作业,加强批改,及时反馈调整。

(四)检测评价

掌握科学的评价方法,科学数据分析与编制试题的能力。

(五)确立“三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衔接点),以点带面,提高实效。

1.“三点”首先是指,课堂教学围绕教学重点,突出核心知识,增强重点

教学内容的厚度;

2.其次掌控好课堂教学的节奏,在教学设计中,大胆创新,利用多种教学形式解决教学难点的突破;

3.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衔接点,使教学环节、知识结构和三维目标的实现能成为一体。

下面以一位教师讲授的研究课:“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学》七年级下中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的第2课时”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消化和吸收这一节内容在课时安排上为两课时,在第1课时中完成的相关内容有:消化系统组成的概述(器官的名称、形态和位置);通过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引入消化和消化酶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第2课时依教材需完成的内容应有:消化系统各器官的功能;营养物质的吸收;技能训练:解读曲线图。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首先确立的是这一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重点:使学生认同生物学中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而实现这一目标的知识载体,应是具体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的对应关系的分析,笔者选择的是小肠,因而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对应关系就被确立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围绕这一重点,略讲其它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但增添了与重点相关的知识和活动,比如小

肠内表面积大小的数据展示,制作消化器官纸模型并进行比较、计算不同消化器官中消化液的含量等。通过对小肠结构与功能关系的详细透彻的分析理解,使学生对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适应关系有了充分认识,引导学生运用这一观点去分析和理解其它器官与功能的关系。这样处理的结果是,使教学点少而精,但能透而深,并通过厚度的增加,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或思维方式,而用于拓展自身的学习能力。特别要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重点,不仅仅指知识,还包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中学生一天的学习是非常辛苦的,因而很难保证每个学生每节课上始终都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所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现之一,应是课堂教学有一定的节奏感,而难点的突破应是一节课中节奏的高潮。能否形成让人印象深刻的高潮,首先应通过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观察,以及在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发现和找准难点。其次,教师应巧妙地设计出一个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参与性较强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思维,使难点的突破变成一种思维的快乐。就上述公开课为例,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多数学生在学习生物学之前都认为胃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甚至在学习了初中生物之后,到了高中阶段,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保持这种想法。因而本节课的难点,就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特别是消化道内壁面积的大小与消化、吸收功能间的关系。为了突破这一难点,笔者设计了一项制作纸模型并进行展示和陈述观点的活动。因为不再是老师一个人围着知识点反复讲,或是仅让学生照着教师提供的模型练操作,而是一项具有开放性的、需要学生自己在经过和合作者的讨论、共同制作模型,以及之后的模型展示和观点陈述的具有多种形式的学习探究过程,因此每一个学生都能带着兴趣积极地参与到问题的探讨中。实践证明,这项带动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高潮,给学生和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达到了预期效果。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非常重视教学衔接点的设计,每完成一项教学内容或教学环节,都要设计相关的引言、设问或活动,将两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联系在一起。设计教学衔接点就是在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课堂及教材上呈现的每个知识点,有意识的将一个个知识点构建成一个整体。比如在上述案例中,完成了有关小肠的结构适于消化功能的教学内容后,教师通过设问:“食物经过消化,在小肠内都变成了什么物质?”,围绕此问,教师在下面的教学中,将食物在消化道中的变化进行了总结性的讲授,借此将食物与营养物质的区别、不可吸收的大分子物质与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区别、消化的概念,以及消化系统中各器官功能间的联系等知识要点都整合在一起,使得所学知识能搭建出一个越来越完整的知识框架,同时进一步认识到消化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此外,设问是教师设计衔接点的常用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提示,一方面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对下一步的教学内容产生继续探知的愿望,

同时也使课堂教学每一环节既有独立性又能引发下一教学环节,具有控制课堂节奏的效用。总之,衔接点设计得好,不仅能使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延伸自然流畅,还能将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有机的结合,以此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以上教学策略一方面是在强调学会抓“点”,采用化繁为简的方式,引导教师备课和组织教学,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又可看出,确立“三点”实际上对教师教学能力乃至自身多方面素养的整体体现。比如,教学重点的确立是否能兼顾知识、能力和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落实,就能直接反映出教师对教材和课程标准的理解程度;而找准难点,不仅需要教师备课时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也反映出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程度。对教学衔接点的设计,则能反映出教师自身对整体知识框架和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认识,也是教师的创造能力和教学特色的综合体现。因而,抓点带面,提高实效,不仅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方式,也是促使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努力方向。

二、教师提问:教师教学技能怎样尽快得到提升?

(一)观察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听优秀教师、一线教学经验丰富教师的课。(二)分析成功教师教案设计:

(三)观看优秀课堂教学实录;

(四)小组互相听课评课说课;

(五)教学录象自我反思。

三、教师提问:教学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教学设计要注意的几个原则(本文所举例子均是人教版教材中的)1.实践性原则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学科,要尽可能多的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比如“观察细胞的结构”,要充分使用显微镜。因为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观察工具,初步学会独立使用显微镜是初中阶段十分重要的生物技能之一,学习认识、使用显微镜对学生在后面进一步从微观认识动植物,乃至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基础,有重要意义。

作为本册教材中第一个技能性的操作实验,该课内容寓理论与实际于一体,是非常基础和重要的一节内容。但由于显微镜较昂贵,学生之前又没接触过显微镜。通常教师在教学显微镜使用时总是把显微镜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步骤、注意事项讲的十分详细,然后才让学生动手,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不符合新课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理念。结合本校学生基础较好和好奇心强的特点,我们试着把本节课设计成“自学-小组实践-归纳技巧”模式,将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为中心,及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